CN1409168A - 照像机 - Google Patents

照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9168A
CN1409168A CN02144434A CN02144434A CN1409168A CN 1409168 A CN1409168 A CN 1409168A CN 02144434 A CN02144434 A CN 02144434A CN 02144434 A CN02144434 A CN 02144434A CN 1409168 A CN1409168 A CN 1409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valuation value
focusing
camera
focusing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0227C (zh
Inventor
渡边利巳
前田敏彰
日比野秀臣
太田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22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0732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22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073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22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0732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23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0732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09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9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2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2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the noise originating only from the lens unit, e.g. flare, shading, vignetting or "cos4"
    • H04N25/615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the noise originating only from the lens unit, e.g. flare, shading, vignetting or "cos4" involving a transfer function modelling the optical system, e.g.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OTF], phase transfer function [PhTF] or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是否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长度;再启动单元,在判断单元确定已经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长度后所述的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时间调节单元,所述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Description

照像机
以下优先权申请在本文中引为对比:
2001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1-302280号,
2001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1-302281号,
2001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1-302282号,
2001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1-302388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像机,所述照像机通过利用由影像采集元件提供的影像采集信号经对比方法进行聚焦操作。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照像机采用的AF方法包括所谓的对比方法。在对比方法中由CCD之类的影像采集器件采集景物的像,并且利用聚焦区内的影像采集信号确定焦点的位置。焦点区内的影像采集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BPF)滤波,并且提取影像采集信号中与预定的空间频带相应的成分。然后通过积分在此区域中提取的成分的绝对值,得到用于聚焦操作的聚焦评定值。这种聚焦评定值代表对比电平,并且对比在聚焦评定值的峰值处最高。
也就是峰值位置与焦点位置匹配。相关技术中。峰值通过进行公知的所谓爬坡(hill-Climbing)(或者称定标)聚焦操作的操作确定。连续的AF模式是,不论快门开关钮是否按到了半途,都不停地进行AF操作,在这种模式中,在预定的时间间隔上执行爬坡聚焦操作,从而总是把焦点设定在景物上。
然而,在爬坡聚焦操作过程中,通过驱动镜头来计算聚焦评定值,判断聚焦评定值是否是峰值,如果聚焦评定值不是峰值则重复同样的处理。当预定的时间间隔内频繁地重复进行这种爬坡聚焦操作时,电池会很快耗光电。
与相关技术中的爬坡聚焦操作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在景物中有相对大的变化时,启动时镜头位置与峰值位置之间的不一致变得显著,导致冗长的爬坡聚焦操作时间。
另外,还希望可以通过进行上述爬坡聚焦操作拍照聚焦了的图像,同时让电池耗电最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像机,所述照像机通过利用由影像采集元件提供的影像采集信号经对比方法进行聚焦操作,并且达到降低在再启动聚焦操作时的电池耗电。
还有,本发明提供一种照像机,所述照像机通过利用由影像采集元件提供的影像采集信号经对比方法进行聚焦操作,并且能够通过设定独立于聚焦再启动操作条件的快门开关允许条件摄取聚焦了的图像。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照像机,所述照像机通过利用由影像采集元件提供的影像采集信号经对比方法进行聚焦操作,并且能够通过依照是否发出了指示打算进行拍摄操作的拍摄准备命令调节聚焦操作再启动的条件,拍摄聚焦了的图像。
再有,本发明提供一种照像机,所述照像机通过利用由影像采集元件提供的影像采集信号经对比方法进行聚焦操作,并且能够在聚焦一完成后再启动聚焦操作时立即执行爬坡聚焦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是否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长度;再启动单元,在判断单元确定已经否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长度后所述的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时间调整单元,所述时间调整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在此照像机中,优选地:还设有决断单元,所述决断单元决定依从于时间调整单元改变的预定时间长度到什么程度而时间改变条件;并且时间调节单元依从于决断单元决定的时间改变条件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还设有评定值检测单元,所述评定值检测单元检测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得到的聚焦评定值的改变的程度大于预定的值;并且,或者当判断单元确定已经经历了预定长度的时间,或者当评定值检测单元检测到改变的程度大于预定的值,无论这两者哪个在先发生,所述再启动单元允许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由评定值计算单元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表明:在与预定的时间长度相符的时间间隔上,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大于预定值的改变;再启动单元,在判断单元确定发生了程度大于预定的值的改变时,所述再启动单元允许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时间调节单元,所述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在此照像机中,优选地:还设有决断单元,所述决断单元决定依从于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到什么程度时间改变条件;并且时间调节单元依从于决断单元决定的时间改变条件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在上述的第一照像机中,优选地:还设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在初始的聚焦操作完成后开始计时;并且所述的决断单元决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与计时器计数的特定的时间计数前的时间长度相比,延长计时器计数的特定的时间计数后的时间长度。
还有,优选地:所述决断单元决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按照拍摄条件或者照像机的状态设定所述预定的时间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拍摄条件是拍摄镜头的焦距;并且所述决断单元确定时间变化条件,从而使得所述预定时间长度随着焦距加大而延长。
还有优选地;所述拍摄条件包括适合于拍摄稍有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的景物的第一拍摄模式和适合于拍摄景物运动快于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景物的第二拍摄模式;以及所述决断单元决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较在第一拍摄模式中设定的预定时间长度缩短第二拍摄模式中预定的时间长度。在此情况下优选地,第一拍摄模式包括:至少一个正常拍摄模式;一个远景拍摄模式;一个肖像拍摄模式;一个特写模式和一个夜拍模式,并且第二拍摄模式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拍摄模式。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对其进行操作以调节进入影像采集元件的景物的光量的光圈;并且在该光圈设定的光圈值构成拍摄条件;并且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随着光圈值增加而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检测预定的景物区域亮度的光度测量单元;由所述光度测量单元检测的亮度构成拍摄条件;并且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随着亮度变低而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还有,优选地:影像采集元件包括多个像素;可以改变用于录入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影像数据的记录像素的数量;记录像素的数目构成了拍摄条件;并且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随着记录像素的数量减少而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最大光圈F值检测单元,所述的最大光圈F值检测单元检测构成拍摄条件的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F值;并且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在检测的最大光圈F值较大时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的电压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照像机状态的照像机驱动电池的电压;并且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在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电压变小时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再启动单元,如果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程度大于预定的基准改变量的改变,所述再启动单元允许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依从于预定的条件设定基准改变量。
在此照像机中,优选地,如果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程度大于预定的基准改变量的改变,所述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沿增加或减少的方向进行聚焦操作。
还优选地,仅是如果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程度大于预定的基准改变量的改变,所述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沿减少的方向进行聚焦操作。
还优选地还设有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是适合于拍摄稍有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的景物的第一拍摄模式,还是适合于拍摄景物运动快于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景物的第二拍摄模式;并且所述设定单元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二拍摄模式时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拍摄模式时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较小的值。在此情况下优选地,第一拍摄模式包括:至少一个正常拍摄模式;一个风景拍摄模式;一个肖像拍摄模式;一个特写模式和一个夜拍模式,并且第二拍摄模式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拍摄模式。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进行操作以调节进入影像采集元件的景物的光量的光圈;并且在光圈设定的光圈值增加时,所述设定单元步进地增加预定的基准改变量。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检测预定的景物区域亮度的光度测量单元;并且随着亮度变低时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还有,优选地:影像采集元件包括多个像素;用于录入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影像数据的记录像素的数量可以改变;并且随着记录像素变少,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检测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F值;并且随着检测的最大光圈F值增加,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检测照像机驱动电池的电压;在所述照像机驱动电池的电压变小时,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在初始的聚焦操作完成后开始计时;在所述计时器计数较大的时间长度时,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还有,优选地: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一直在进行聚焦操作,不论快门开关钮是否按到了半途;并且在快门开关钮按到了半途时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比快门开关钮没有按到了半途时设定的值小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在允许进行聚焦操作的快门允许范围内;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在判断单元确了聚焦评定值是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使得能够响应拍摄命令进行拍摄操作;拍摄单元,如果输出了拍摄命令并且同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允许了拍摄操作时,所述拍摄单元执行拍摄操作;以及再启动单元,所述再启动单元基于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使聚焦操作单元能够进行聚焦操作。以及:在输出拍摄命令的准备信号时,所述判断单元进行判断操作;并且如果基于判断单元所做判断结果聚焦评定值偏离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再启动单元执行再启动。
在此照像机中,优选地,在没有输出拍摄命令的准备信号时,如果聚焦评定值偏离不同于快门开关允许范围的再启动禁止范围,再启动单元执行再启动。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再启动禁止范围宽于快门释放允许范围。或者,优选地,还设有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依从于拍摄条件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拍摄镜头的焦距地是可变的,而所述焦距构成拍摄条件;并且所述设定单元按照焦距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还有优选地:所述拍摄条件包括适合于拍摄稍有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的景物的第一拍摄模式和适合于拍摄景物运动快于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景物的第二拍摄模式;并且所述设定单元在第二拍摄模式中设定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较在第一拍摄模式中设定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要窄。在此情况下优选地,第一拍摄模式包括:至少一个正常拍摄模式;一个风景拍摄模式;一个肖像拍摄模式;一个特写拍摄模式和一个夜拍模式,并且第二拍摄模式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拍摄模式。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进行操作以调节进入影像采集元件的景物的光量的光圈;在该光圈设定的光圈值构成拍摄条件;随着光圈值增加,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宽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检测预定的景物区域亮度的光度测量单元;由所述光度测量单元检测的亮度构成拍摄条件;并且随着亮度变低,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宽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还有,优选地:影像采集元件包括多个像素;用于录入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影像数据的记录像素的数量可以改变;记录像素的数目构成了拍摄条件;并且随着记录像素的数量减少,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宽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检测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F值;并且依从于最大光圈F值,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还有,优选地:还设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在预定的照像机操作完成后开始计时;在所述计时器计数较大的时间长度时,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窄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再启动单元,所述再启动单元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满足再启动的条件时使聚焦操作中单元进行聚焦操作;拍摄单元,所述拍摄单元响应拍摄准备命令进行拍摄准备操作,并且响应拍摄命令进行拍摄操作;以及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判断依从于是否发出了拍摄准备命令改变再启动的条件。
在此照像机中,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改变再启动的条件,从而当发出了拍摄准备命令时比没有发出了拍摄准备命令时更加容易再启动聚焦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在允许聚焦操作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在判断单元确定了聚焦评定值是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能够响应拍摄命令进行拍摄操作;拍摄单元,如果输出了拍摄命令并且同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允许了拍摄操作时,所述拍摄单元执行拍摄操作。
优选地:上述第一照像机还含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沿光轴移动拍摄镜头;存储单元,在驱动单元移动拍摄镜头的同时所述存储单元逐个地储存评定值计算单元计算的多个聚焦评定值,并且在计算所述多个评定值时储存拍摄镜头所取的位置;以及距离设定单元,基于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聚焦评定值和镜头位置,所述距离设定单元设定再启动聚焦操作的拍摄镜头移行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距离设定单元把所述距离设定为代表第一镜头位置与第二镜头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值,所述第一镜头位置相应于基本上等于储存在存储单元内的聚焦评定值之中在再启动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第二镜头位置相应于储存在存储内的聚焦评定值之中的最大的聚焦评定值。
还有,优选地:所述距离设定单元把所述距离设定为在再启动时能够把所述拍摄镜头向镜头位置的特写一侧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照像机含有: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沿光轴移动拍摄镜头;存储单元,驱动单元移动拍摄镜头的同时所述存储单元逐个地储存评定值计算单元计算的多个聚焦评定值,并且在计算所述多个评定值时储存拍摄镜头所取的位置;聚焦操作单元,所述聚焦操作单元通过移动拍摄镜头进行聚焦操作,以达到最大的聚焦评定值;再启动单元,在所述聚焦操作单元达到聚焦后,所述再启动单元再启动聚焦操作;以及距离设定单元,基于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聚焦评定值和镜头位置及再启动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所述设定单元设定为再启动聚焦操作所述拍摄镜头要移行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AF数字照像机的功能方框图;
图2代表所述照像机中进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代表图2所示的流程图后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代表图3所示的流程图后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代表在图4的步骤S123中作出C-AF判断时执行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6代表在步骤S139中执行的特定处理的第一实例;
图7代表在步骤S139中执行的特定处理的第二实例;
图8代表在步骤S139中执行的特定处理的第三实例;
图9代表在图2的步骤S100中执行的噪音测量的第一实例的流程图;
图10代表在图2的步骤S100中执行的噪音测量的第二实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聚焦评定值曲线L0和噪音电平ΔS的曲线图;
图12代表加权曲线的第一实例;
图13代表加权处理前和后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曲线;
图14示出远景拍摄模式中使用的加权曲线;
图15示出在闪光拍摄模式中使用的加权曲线;
图16示出经历时间与再启动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图17示出经历时间与评定值的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图18示出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图19示出聚焦评定值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图20示出爬坡聚焦操作的原理;
图21示出在拍摄影像平面中设定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
图22代表第二实施例中实施的过程的流程图,它与图5中所示的过程相对应;
图23示出通过使用空间频率作为参数得到的拍摄镜头的影像高度MFT特性;
图24示出相应于特定空间频率的拍摄镜头的影像高度MFT特性;
图25示出通过使用焦点检测区域作为参数得到的空间频率一透射率特性。
图26示出为多个设定在拍摄影像平面中的焦点检测区域设定数字滤波系数执行的过程;
图27示出通过相应于拍摄镜头的MFT特性执行的滤波过程得到的聚焦评定值;
图28示出相应于多个设定在拍摄影像平面中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每一个检测区域执行逐个选择BPF的过程;
图29示出依从于拍摄镜头的MFT特性设定的焦点检测区域的大小;及
图30示出另一种爬坡聚焦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AF(自动聚焦)数字照像机的功能方框图;标号101表示可更换的拍摄镜头,并且拍摄镜头101包括一个ROM(未示出),诸如最大光圈F值之类的镜头信息储存在该ROM中。当拍摄镜头101安装在照像机主体上的镜头接口(未示出)上时,由设在主体侧上的检测器121读出镜头信息,并且如此读出的镜头信息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
要注意的是,作为变焦镜头的拍摄镜头101包括用于调节焦点位置的聚焦透镜和用来改变焦矩的可变电动透镜。拍摄镜头101由驱动器113所驱动。即驱动器113设有用于变焦镜头的变焦驱动机构及其驱动电路,和用于聚焦镜头的聚焦驱动机构及其驱动电路,并且驱动器113的各个部件由CPU112控制。
拍摄镜头101在影像采集元件103的影像采集表面上形成景物图像。影像采集元件103是输出相应于在影像采集表面上形成的景物图像的光强度的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影像采集元件,由CCD固态影像采集元件或者MOS影像采集元件构成。影像采集元件103由控制用以提取信号的时序的驱动器115驱动。在拍摄镜头101与影像采集元件103之间设有光圈102。光圈102由驱动器114驱动,所述驱动器114包括光圈驱动机构及其驱动电路。由固态的影像采集元件103提供的影像采集信号输入至模拟信号处理电路104,在此受到诸如相关的双采样处理(CDS处理)之类的处理。在模拟信号处理电路104受过处理的模拟影像采集信号在A/D转换器135转换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对受过A/D转换的信号执行各种影像处理,诸如边缘补偿和珈玛校正。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包括诸如增益控制电路、AE总和电路、亮度信号产生电路和色差信号产生电路之类的信号处理电路。缓冲寄存器105是一种帧存储器,其中可以储存由影像采集元件103采集的多帧图像的数据,并且经过A/D变换的数字信号临时储存在该缓冲寄存器105。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读出储存在缓冲寄存器105中的数据并且对这样读取的数据执行各种上述处理。然后把处理过的数据存回缓冲寄存器105中。
CPU112连接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驱动器113-115等并且执行照像机操作的程序控制。CPU112内的AE计算单元1121基于影像采集元件103提供的影像信号进行自动曝光计算,而CPU112内的AWB计算单元1122计算白平衡调节系数。两种带通滤波器(BPF)1124A和1124B基于设定在影像采集区中的焦点检测区内的的影像采集信号提取相应于不同特性的频带中的高频成分。应当注意,如果设定多个焦点检测区,在各焦点检测区中的信号相继地读出,并且带通滤波器(BPF)1124A和1124B对每个焦点检测区进行提取处理。
带通滤波器(BPF)1124A和1124B的输出分别输入到评定值计算单元1125A和1125B,并且评定值计算单元1125A和1125B各通过积分所述高频成分的绝对值计算聚焦评定值。AF计算单元1126基于这些聚焦评定值用对比法进行AF计算。CPU112基于AF计算单元1126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允许通过调节在拍摄镜头101的聚焦镜头位置的聚焦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爬坡式AF照像机中,单个焦点检测区可以设在拍摄影像平面中心,或者将多个焦点检测区既可以设置成在轴也可以设置成离轴。如果单个焦点检测区设在光轴上,计算两个聚焦评定值,并且把这两个聚焦评定值储存在AF计算单元1126中。图21示出多个焦点检测区。在拍摄影像平面300中设定五个焦点检测区,即在光轴上的区C、沿水平方向与光轴有预定距离设置的离轴区R和L、沿竖直方向与光轴有预定距离设置的离轴区U和D。对于这五个聚焦检测区中的每一个,评定值计算单元1125A和1125B积分经过了前文所述两种带通滤波器的聚焦检测影像信号中的高频成分的绝对值。聚焦检测区内进行的积分称作区内积分,而经这样的积分得到的值是聚焦评定值。因此,多点自动聚焦的照像机基于10个区的内部积分值在AF计算单元1126进行爬坡AF,从而使拍摄镜头101聚焦。
在连接到CPU112操作单元116,提供进行操作以开/关照像机电源的电源开关1161、通过与快门开关钮互锁而开/关的全按开关1162和半按开关1163,以及用于选择拍摄模式的设定钮1164等等。可以通过设定钮1164设定的拍摄模式包括正常拍摄模式;风景拍摄模式;肖像拍摄模式;特写模式和夜拍模式。当操作这些开关和按钮之一时,与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入到CPU112。
标号119表示电池,电池的电压由电压检测单元120检测。标号118表示驱动快门117的驱动器。另外,在亮度低时AF辅助灯122为景物照明。CPU112包括储存各种数据的存储单元1123,和计时器1127。在取消快门开关钮的半按操作时,或者如下文所述的在开电源后达到第一焦点后,平常称为半按计时器的计时器1127开始计数。当完成计数后,停止耗电的负荷,或者以省电模式驱动负荷。
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进行的各种处理所得到的影像数据先储存进缓冲寄存器105,然后经记录/重放信号处理电路110记录进诸如存储卡之类的外存储媒介111。要记录进存储媒介111的影像数据一般用特殊压缩格式,例如JPEG格式进行压缩。记录/重放信号处理电路110压缩要记录进外存储媒介111的影像数据,并且还在从存储媒介111读取压缩的影像数据时执行数据解压处理。记录/重放信号处理电路110包括接口,经此接口实现与存储媒介111的数据通信。
还采用监视器109在重放记录在存储媒介111中的影像数据时显示影像,所述监视器109是用于显示采集的景物影像的液晶显示器。在监视器109显示影像时,读出储存在缓冲寄存器105中的影像数据,并且在D/A转换器108把数字影像数据转换成模拟影像信号。
可以用以下的两个显示模式中的任一个在监视器109显示影像采集元件103采集的景物影像。显示模式之一是所谓的经影像显示模式不进行快门开关操作地显示影像,其中顺序地刷新显示以跟上由影像采集元件103反复采集的景物影像。另一个显示模式是冻结影像显示模式,其中在照像机处进行快门开关操作后的一个预定的时间长度上显示影像采集元件103采集的景物影像。
在对比方法中,聚焦通过利用影像模糊程度与对比度之间的关连性实现聚焦,从而在实现聚焦时影像的对比度为其最高值。对比度水平可以按照影像采集信号中的高频成分的电平评估。也就是,通过BPF1124A和1124B提取影像采集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并且聚焦评定值通过在评定值计算单元1125A和1125B积分高频成分的绝对值得到。当达到聚焦时这些聚焦评定值达到峰值,并且对比度为其最高值。如前文所述,AF计算单元1126基于聚焦评定值进行AF计算。CPU112基于AF计算单元1126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允许通过调节在拍摄镜头的聚焦镜头位置进行聚焦操作。(照像机操作的说明)
下面参照2-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照像机的操作。当开启图1中的电源开关时,图2所示流程图中的处理开始。在步骤S100中,测量含在来自CCD103的影像采集信号中的噪音。图9和图10示出步骤S100中执行的处理的特殊例子。在图9所示的第一个例子中,当图1的快门117在步骤S1001中关闭后在步骤1002中采集影像。尽管这时由快门117阻挡的景物的光没有进入CCD103,CCD103还是输出非常小的噪音信号,属于暗电流等。然后,基于CCD103输出的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并且把计算结果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这些结果称为噪音电平ΔS。接着在步骤S1003打开快门117。
在图10所示的第二例子中,在照像机调节过程中测量噪音电平。在步骤S1101,打开快门117。在步骤S1102进行拍摄操作并且计算聚焦评定值(噪音电平)。把计算出的噪音电平存储进存储单元1123。接着,在步骤S1103关闭快门117。
在步骤S1103中计算的聚焦评定值可以认为是代表与聚焦评定值对应的噪音电平。图11中的曲线L0代表相对于聚焦镜头的改变的透镜位置的聚焦评定值,并且经此计算得到的聚焦评定值含有噪音电平ΔS。因此,由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减去噪音电平ΔS得到的差用作实际的聚焦评定值。通过以此方式从聚焦评定值中去除噪音电平,可以达到更加准确的聚焦操作。在有多个焦点检测区时,从相应于各个焦点检测区得到的聚焦评定值减去噪音电平ΔS。
在图2中,从CCD103读出影像采集信号,并且在步骤101把这样读出的影像采集信号在A/D转换器135进行A/D转换。另外,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取出影像信号存入缓冲寄存器105中,并且通过利用影像信号进行的AE计算来计算景物的亮度。在步骤S102中,判断在AE计算单元1121计算的景物亮度是否等于或者小于预定的量。换言之,判断景物亮度是否低。如果在步骤S102确定景物亮度等于或者小于预定的量,操作前进到步骤S103,而如果确定景物亮度高于预定的量,操作前进到步骤108。
如果操作从步骤S102转至步骤S103,在步骤S103判断是否增益设定值在上限。基于所述增益设定值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6中放大从A/D转换器135输出的影像信号。如果在步骤103中确定增益设定值没有在上限,操作转向步骤104,把增益设定值升高一级。例如,如果ISO灵敏度(速度)当前设定到100,就把所述灵敏度提高一级到200。然后操作从步骤104返回步骤102,以判断在增益设定值改变后景物亮度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量。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103增益设定值在上限,即如果确定确定ISO灵敏度设定值到了最高等级(例如800),在步骤S106中AF辅助灯122亮。应当注意,辅助灯直到聚焦操作完成前保持发光。
在下面的步骤S106中,判断对于从CDD103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的帧速度设定值是否在其下限。如果在步骤S106确定帧速度设定值在下限,操作转到进行步骤S108,而如果确定帧速度设定值不在下限,操作转到进行步骤S107。在后一种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把帧速度下降一个等级后,操作再返回步骤S102。即,由于景物的亮度低,在步骤S107中通过降低帧速度而延长了CCD103处的存储时间。如同增益设定值的情况,可以预先得到多个帧速度设定值。在步骤S108,通过利用光耦合器或者类似器件检测拍摄镜头101的绝对位置,并且确定镜头的基准位置。
该实施例中达到的照像机可以设置成单AF模式(S-AF),在所述单AF模式中,只有在半按压开关1163已经按下一半时才进行AF操作,并且一达到聚焦后,聚焦状态就保持到取消半按压操作,也可以设置成连续AF模式(C-AF),在所述连续AF模式中,不论是否到已经进行了半按压操作都连续地进行AF操作。操作图1中所示的设定钮1164是用于从这两个模式之一切换到另一个。在步骤S109中,判断照像机是设在C-AF还是设在S-AF,并且如果确认照像机设在S-AF,操作转向步骤S110。在步骤S110中,判断是否已经进行了半按操作,并且如果确定没有进行半按操作,操作返回步骤S109,而如果确定已经进行了半按操作,操作返回步骤S11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9确定照像机设在C-AF,操作转向步骤S111。在步骤S111中把聚焦透镜移动到其初始位置之后,操作转向图3所示的步骤S112。所述初始位置可以是无限远侧的末端位置也可以是特写侧(近侧)的末端位置。
在从图3的步骤S112至步骤S115的处理过程中,在整个的镜头位置范围上对聚焦评定值采样。即进行全程扫描。首先在步骤S112中拍摄镜头101处的聚焦透镜开始移动。例如,镜头的位置从无限远侧的末端位置向特写侧的末端位置移动。在步骤S113,评定值计算单元1125A通过利用在BPF1124A处理焦点检测区内的影像采集信号得到的信号进行区域内部积分,而评定值计算单元1125B通过利用在BPF1124B处理焦点检测区内的影像采集信号得到的信号进行区域内部积分。这些计算结果分别地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存储位置对应于改变的镜头采样位置。如果有多个聚焦检测区域,储存的聚焦评定值的数量就是聚焦检测区数量的两倍。在步骤S114,判断镜头位置是否到达了特写侧的末端位置。如果在步骤S114确定镜头位置已到达了特写侧的末端位置,操作转向步骤S115以停止镜头驱动。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4确定镜头位置没有到达特写侧的末端位置,操作返回到步骤S113,再次计算并且储存聚焦评定值。从而,经过步骤S112至步骤S115的进行的处理,与在特写侧的末端位置到无限远侧末端位置之间镜头位置的每个采样位置相对应的聚焦评定值都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中。
应当注意,拍摄镜头101的聚焦透镜从特写侧的末端位置向无限远侧末端位置移行的同时,在预定的采样时间间隔上对焦点检测区中的影像采样,以计算聚焦评定值。然而也可以在每个镜头位置停止镜头的移动,并且取焦点检测影像信号计算每个停止处的聚焦评定值。
在步骤S116,对于已经计算了的各个聚焦评定值进行特殊种类的加权处理。图12和13示出加权处理的例子。图12示出加权曲线,以水平轴代表镜头位置而竖直轴代表加权量。无限远侧的末端位置定在水平轴的原点,而的特写侧末端位置定在水平轴正方向的最远侧。图12中的用于AF模式的加权曲线中在特写的末端位置的景物优先,这条曲线是直线,在特写的末端位置的权重定为1而向无限远侧权重变小。
如果图13中曲线L1代表的聚焦评定值如图12所示地加权,就得到曲线L2所代表的校正的聚焦评定值。应当注意,因为聚焦评定值作为离散数据得到,曲线L1和L2通过内插法得到。曲线L1和L2各包括两个峰值,并且在曲线L1的无限远侧峰值P2处的聚焦评定值大于在曲线L2的特写侧峰值P1处的聚焦评定值。另一方面,在经过加权处理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曲线L2中,特写侧峰值P11的聚焦评定值大于无限远侧峰值P12处的聚焦评定值。从而当相应于最大聚焦评定值的镜头位置要设定为焦点位置时,选择表示特写侧的峰值P11的位置。因此,图12所示的加权曲线适用于特写拍摄操作,诸如宏观结构照像操作或者肖像拍摄操作。
当如图21所示设定多个焦点检测区时,可按如下所述实现加权。
1.在肖像拍摄模式中,把中心处焦点检测区C中的聚焦评定值加权到最大程度。
2.如果设有检测照像机姿态的姿态传感器,则依从于检测的照像机姿态加权多个焦点检测区。
例如,在肖像拍摄模式中,基于由姿态传感器检测的照像机姿态,把中心焦点检测区C中的聚焦评定值和沿竖直方向设定在焦点检测区C上方的周围焦点检测区U的聚焦评定值加权到最大程度。
图14示出另一个可以在远景拍摄模式中使用的加权曲线的例子。在镜头位置x1加权曲线阶跃改变,使相对于镜头位置x1在特写侧的加权量较比在无限远侧的加权量下降。另外,图15示出可以在闪光拍摄模式中使用的加权曲线,其中用电子闪光单元进行拍摄操作,使相对于镜头位置x2的特写侧的加权量提高,与在远景拍摄模式中所用的加权曲线相反。取决于电子闪光单元的导向器数目的镜头位置x2按照照明光能够达到的地方设定。
再参见图3,在步骤S117判断通过BPF1124A得到的聚焦评定值A是否大于允许聚焦操作的下限。如果在步骤S117确定聚焦评定值大于所述的下限,操作转向步骤S118,而如果确定聚焦评定值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的下限,操作转向步骤S121。如果操作从步骤S117进行到步骤S121,在步骤S121判断具有不同于从BPF1124A得到的聚焦评定值的平均频率或者带宽等等的通过BPF1124B得到的聚焦评定值B是否大于允许聚焦操作的下限。如果在步骤S121确定聚焦评定值大于所述的下限,操作转向步骤S118,而如果确定聚焦评定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的下限,操作转向步骤S122。在步骤122中判断景物的对比度是低的,这是因为聚焦评定值A和B都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的下限,因此,把聚焦透镜移动到预定的镜头位置。
如果操作从步骤S117或者步骤S121转到步骤S118,根据超过下限的聚焦评定值A或者B选择特写侧峰值。例如,如果是图13中的曲线L2所代表的聚焦评定值,在峰值P11处的镜头位置选作为特写侧峰值。在步骤S119中,把聚焦透镜移动到相应于在步骤S118中选取的特写侧峰值的镜头位置。在步骤S120得到镜头移动后的聚焦评定值以重新确认已经达到的聚焦状态。以此方式通过步骤S111至S120的处理进行全程扫描聚焦操作。在全程扫描聚焦操作中,通过扫描整个范围得到聚焦评定值,在所述的范围上,移动拍摄镜头,或者更加具体地是聚焦镜头以便聚焦,从而可以确认聚焦评定值的峰值。
如果如图21所示有多个焦点检测区,在步骤S117把所有的确定为大于预定值的聚焦评定值A都储存进存储器中。类似地在步骤S121把所有的确定为大于预定值的聚焦评定值B都储存进存储器中。然后,如果有多个评定值A和B储存进存储器,就选择在这些聚焦评定值中表明最靠近特写侧末端的镜头位置峰值的焦点检测区。
接着,在图4的步骤S123中,判断照像机中的AF模式设定值是C-AF模式还是S-AF模式。如果步骤S123中确定照像机中设定在C-AF模式,操作转到图5中所示的S130,而如果确定照像机中设定在S-AF模式,操作转到步骤S124。首先说明设定是S-AF模式的情况,也就是操作从步骤S123转到S124的情况。在步骤S124中,在步骤S120中确认的聚焦位置实现AF锁定。
一旦在步骤S124中实现了AF锁定,在下面的步骤S125中设定指出快门开关允许状态的标志。如果在接通全按开关1162时设定所述快门开关允许标志,就启动拍摄操作。在步骤S126中判断是否接通了半按开关1163,并且,如果是维持半按状态,并因此做出肯定判断(YES),操作转向步骤S127,如果是取消了半按状态,并因此做出否定判断(NO),操作转向步骤S129。如果操作从步骤S126转向步骤S127,在步骤S127判断是否接通了全按开关1162。如果在步骤S127进行了肯定判断(YES),操作转向步骤S128以进行拍摄操作然后再返回步骤123。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从步骤S126转向步骤S129,则在步骤S129判断AF模式设定值是C-AF还是S-AF。如果在步骤S129判断AF模式设定值是C-AF,操作返回步骤123,而如果判断AF模式设定值是S-AF,操作返回图2中的步骤109。
下面说明照像机设定为C-AF时执行的处理过程,即从图5中的步骤S123转至步骤S130的操作。在步骤S130中,图1中的计时器1127开始计数。接着,在步骤S131中停止聚焦透镜驱动。在步骤S132中判断是否定接通了半按开关1163。如果在步骤S132中确定接通了全按开关1162,操作转向步骤S132。如果确定没有进行半按开关的操作,操作转向步骤S138。
如果半按开关1163维持在断开状态而操作从步骤S132转向步骤S138,按照拍摄条件等等,在步骤S138设定再启动时要用的再启动时间间隔和聚焦评定值的基准改变量。这些拍摄条件包括以下所列的(a)-(h),但是基本原理总是采用在不需要再启动因此频繁进行AF操作的条件下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到较大的值。从而可以降低由于频繁地再启动造成的电池功率消耗。在(a)-(h)中所述的设定细节可以全部结合使用,或可以选用其中的某些。
(a)拍摄模式
例如在景物几乎不移动或者稍有移动的远景拍摄模式和肖像拍摄模式中,因此其中聚焦评定值的峰值位置只有很小的移动,与正常拍摄模式设定值相比,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到较大的值。相反,在景物快速运动的体育拍摄模式中,聚焦评定值的峰值位置会有大的变化,因此与正常拍摄模式的设定值相比,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到较小的值,以能够进行频繁的再启动。另外在特写拍摄模式和夜景拍摄模式中,与正常拍摄模式的设定值相比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到较大的值。
(b)光圈102处的光圈值
由于随着光圈值设定得较大,也就是,随着光圈的直径下降,景深会增加,随着光圈值增加而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到较大的值。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按照光圈值步进地设定。尽管可以按照两个步骤,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各设定到两个值之一,也就是高值和低值,还是用至少三步以上设定这两者的每个更加有利。
(c)景物亮度
应当在景物亮度变小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例如,一旦景物亮度变得小于预定的值,就应当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
(d)记录像素的数量
可以提取CCD103处所有像素的影像采集信号进行影像处理,也可以只进行像素数据的子采样,或者说精选,以只提取某些影像采集信号。在进行对像素数据的子采样时,记录像素的数量少于CCD103处全部像素数量。例如,如果像素的全部数量是2048×1536,通过子采样可以把记录像素的数量设定为1024×768(XGA长度)或640×480(VGA长度)。因此,当记录像素的数量少、并因而影像分辨率下降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另外,可以按照压缩比而不是按照记录像素的数目设定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例如在压缩比高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比压缩比低时设定的值大的值。
(e)电池电压
电池电压变低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例如电池电压低于预定的值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从而降低电池耗电。
(f)拍摄镜头101的最大光圈F值
因为在拍摄镜头101的变焦操作中最大光圈F值改变,应当随着最大光圈F值增加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因为在不同的单个聚焦镜头之间最大光圈F值不同,应当相应于当前安装的镜头的F值对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进行调整。在具有整体式镜头的照像机中设定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时也采用同样的原则。
(g)拍摄镜头的焦距
应当随着拍摄镜头的焦距增加缩短所述的时间间隔。对较大焦距的镜头实现最大焦点。
(h)计时器1127计时的经历时间长度
随着经历较长的时间长度,应当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设定为较大的值。
如果有可能,最好依各个条件发生的变化步进式地设定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
下面说明按照计时器1127计时的经历时间长度设定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再启动电平的例子。按照其它条件设定所述的时间间隔和再启动电平所采用的方法在后文详细说明。图16示出经历时间长度与再启动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例如,着经历时间长度小于30秒,把所述的时间间隔设定为1秒,而经历时间长度等于或者大于30秒却小于60秒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设定为2秒。以此方式,相应于经历时间长度每增加30秒时,把所述的时间间隔延长1秒。换言之,随着经历时间长度的增加,再启动发生的次数减少。图17示出经历时间与评定值的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将经历时间t1后的基准改变量Δa2设定为大于经历时间t1前的基准改变量Δa1。从而,再启动发生不像经历时间t1后那么容易。应当注意,如图18所示,结合聚焦状态中的峰值y,把基准改变量Δa(=Δa1、Δa2)设定为达到Δa=k1.y。k1表示满足k1<1的常数。
接着在步骤S139中,判断是否需要再启动操作。可以用于这种判断的方法的例子示于图6-8中。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根据否经历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来判断是否需要再启动操作。如果步骤S139中判断还没有经历了Δt,操作返回步骤131,而,如果判断已经经历了Δt,操作转向步骤S140。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图5的步骤139包括两个程序步骤,即步骤S1391和步骤S1392。聚焦评定值的计算不停地基于从CCD103输出的信号进行,并且在步骤S1391中判断:不停地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相对于储存在存储单元1123中的聚焦评定值峰值改变了基准改变量Δa或者以上。
图19示出聚焦评定值随时间的变化,垂直轴代表聚焦评定值而水平轴代表时间。把镜头移动到聚焦评定值峰值位置,并且在时间点t2停止镜头驱动。如果在时间点t2后景物移动,聚焦评定值的改变如L21或L22所示。然后,在图7中的步骤S1391判断聚焦评定值改变了基准改变量Δa或者以上时,操作转向图5中所示的步骤S140,而如果判断聚焦评定值的改变程度小于基准改变量Δa时,操作转步骤S1392。在步骤1392中判断是否经历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如果判断经历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操作转至步骤S140,而如果判断还没有经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操作返回步骤S131。
图8代表判断方法的第三例,在其中步骤S129包括两个程序步骤,即步骤S1391和步骤S1392。在步骤S1391中,判断是否经历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如果判断经历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操作转至步骤S1394,而如果判断还没有经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操作返回步骤S131。在步骤S1394中,判断当前的聚焦评定值是否相对于储存在存储单元1123中的聚焦评定值峰值改变了基准改变量Δa或者以上,如果在步骤S1394中确定聚焦评定值改变了基准改变量Δa或者以上,操作转向步骤S140,而如果判断没有发生这种程度的改变时,操作返回步骤S131。应当注意,在步骤S1391和步骤S139中所用的基准改变量Δa直到计时器1127计数的经历时间长度达到时间点t1时为Δa1,而一旦经历时间达到t1,基准改变量Δa1就变成Δa2,如图17所示。
如果在在步骤S139中确定需要再启动后操作转向步骤S140,就在步骤S140执行公知技术的爬坡聚焦操作。图20示出爬坡聚焦操作的原理,图中L3表示将从景物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曲线。X3指出在爬坡开始时的镜头位置,同时y3代表相应于此镜头位置的聚焦评定值。在启动了聚焦操作后,例如向前移动镜头,也就是向特写侧移动镜头,并且在新的位置计算聚焦评定值。因为这样得到的聚焦评定值大于图20中的镜头位置x3处的聚焦评定值,确定焦点位置P是在特写侧。以此方式当沿增加聚焦评定值的方向移动镜头时,一旦镜头移动超过焦点位置P聚焦评定值就变小。因为这样计算的聚焦评定值的峰值是y4,相应于y4的镜头位置P估计为焦点位置,并且,因此,把镜头移动到与聚焦评定值y4相应的位置。换言之,爬坡聚焦操作是,通过移动拍摄镜头确认聚焦评定值的峰值,或者更加具体地,在每个计算聚焦评定值的计算周期内,沿聚焦评定值增加的方向移动镜头。
应当注意,在步骤140中执行的爬坡聚焦过程中,可以如步骤S116中按照聚焦镜头位置加权聚焦评定值,或者可以不加权处理直接使用已经计算出的聚焦评定值。
在下面的步骤S141中判断是否确定了焦点位置并且达到了聚焦。因为不总是经过步骤S140中执行的爬坡操作确定焦点位置,如果确定还没有达到聚焦,操作转向步骤S142,以把聚焦透镜移动到预定的位置,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131。相反,如果在步骤S141确定已经达到聚焦,操作返回步骤S131。应当注意,由在爬坡聚焦操作过程中得到到的聚焦评定值数据取代储存在存储单元1123中的聚焦评定值。把从爬坡AF操作过程中得到到聚焦评定值数据储存在与步骤S113中储存经全程扫描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数据的区域不同的区域。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从步骤S1322转向步骤S133,在步骤S133判断是否有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的聚焦评定值。如图18所示,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落在相对于峰值y的y-Δb和y+Δb之间。Δb设定k2.y。k2是满足k2<k1的常数。应当注意,如后文所述,如果聚焦评定值相对于峰值y等于或小于y-Δb或者等于或大于y+Δb就执行再启动。
如果在步骤S133中确定聚焦评定值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操作就返回图4中所示的步骤S124,而如果确定聚焦评定值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之外,操作转向步骤S134,在其中执行类似于步骤S140的爬坡操作。在步骤S135中,如步骤S141中那样判断是否已经通过爬坡操作达到了聚焦。如果在步骤S135确定已经达到了聚焦,操作转向图4中的步骤S124,而如果确定没有达到聚焦,操作转向步骤S136以把镜头移动到预定的位置。然后操作转向图4中的步骤S124。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聚焦评定值落在以聚焦评定值峰值y为中心的预定宽度2Δa之外就执行再启动,如图18所示。从而,如果由于摇动照像机改变了拍摄组合,可以通过AF计算单元1126再启动聚焦操作,并且从而增加聚焦评定值。然而可以仅在聚焦评定值变得低于y-Δb值时再启动操作,而当聚焦评定值增加时根本不会再启动操作。换言之,可以仅参照为较低的聚焦评定值设定的值来判断是否执行再启动。对于快门开关允许范围,也可以把y-Δb设定为快门开关允许值,从而仅当聚焦评定值等于或大于快门开关允许值时允许快门开关工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焦点位置的变化相对小的拍摄条件下,或者在不需要很高的聚焦准确性的拍摄条件下,通过调节再启动时间间隔和宽度2Δa延长了再启动时间,所以降低了再启动操作所必须的电池耗电。另外,当电池电量降低,从而电压降低时,再启动间隔延长以达到类似的优点。
上述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也可以按照各种拍摄条件调整,如构成再启动允许条件的时间间隔和基准改变量。例如,可以如下面所示地调整。
(a)拍摄模式
因为例如在景物几乎不移动或者稍有移动的远景拍摄模式、肖像拍摄模式或特写拍摄模式中要对良好聚焦给以优先权,与正常拍摄模式相比,应当将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定得较窄。相反,在拍摄快速运动的景物的体育拍摄模式中要给快门开关以优先权,因此与正常拍摄模式相比把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定得较宽,以能够容易进行快门开关。
(b)光圈102处的光圈值
由于随着光圈值变大景深会增加,所以随着光圈值的增加,即光圈直径变小应当加宽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c)景物亮度
应当在景物亮度变小时把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定得较宽。例如,一旦景物亮度变得小于预定的值,就是说景物变暗时,必须增加在CCD的存储时间长度,并且因为这会降低信号读取速度,在再启动后要用较长的时间达到聚焦。因此在这种条件下把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定得较宽,从而很容易通过禁止频繁地再启动允许快门开关工作。
(d)记录像素的数量
按照从提取影像采集信号的CCD103的记录像素数量,如果记录像素的数量小,也就是说降低影像的分辨率时,就把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宽。按另一种方式,可以按照压缩率而不是记录像素的数量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例如在压缩比高时把所述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定为比压缩比低时的值大的值。
(e)拍摄镜头101的最大光圈F值
因为在拍摄镜头101的变焦操作中最大光圈F值改变,应当随着最大光圈F值增加把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设定为较宽。因为在不同的单个聚焦镜头之间最大光圈F值不同,应当按照当前安装的镜头的F值调整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在具有整体式的镜头的照像机中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时也采用同样的原则。
(f)计时器1127计数的经历时间长度
应当随着经历时间长度增加缩窄所述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接通了半按开关1163操作后达到聚焦以后,在图4的步骤S124中,通过实现AF锁定锁定了镜头。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锁定镜头。在图2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过程程序考虑了这样的情况。应当注意,图22中所示的过程代替了图5所示的过程。因此,在图22所示的过程中略去了图5中从(3)返回到步骤S124的处理过程。
在图22中与图5相同的步骤以同样的步骤号表示,并且以下的说明集中在第二实施例的区别特征上。在步骤S132中确定半按开关1163在断开状态之后,在步骤S501判断全按开关1162是否接通。如果全按开关1162接通,在步骤S502执行拍摄操作处理,然后操作返回到图4中所示的步骤S123。然而,如果全按开关1162为断开状态,操作转向步骤S503,以把基准改变量Δa设定到Δa11然后转向步骤S139。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32确定:半按下开关1163已经接通,则在步骤S504启动半按下计时器。然后,如果在步骤S505确定:全按下开关1162已经接通,则在步骤S502执行拍摄操作处理,然后操作返回到图4中所示的步骤S123。如果全按下开关1162处在断开状态,则操作转向到步骤S506,以设定基准改变量Δa为Δa12(<Δa11),然后转向到步骤S139。因为半按开关1163接通状态表示出进行拍摄操作的企图,降低基准改变量Δa以易于再启动聚焦操作。结果可以用更好的聚焦拍摄景物。相反,半按下开关1163断开状态表示拍摄人员没有进行拍摄操作的企图,因此不易于再启动聚焦操作,从而降低电池耗电。
如果在步骤S141中确定通过爬坡聚焦操作还没有达到聚焦,在步骤S142中把聚焦镜头移动到预定的位置。然后,如果确定在半按计时器发生了时间到期,在步骤S507中判断全按开关1162是在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如果全按开关1162已经在接通状态,在步骤S502执行拍摄操作过程,然后操作返回图4的步骤S123。如果在步骤S507中判断发生了时间到期,操作转移到半按定时器关闭处理。
如参照图21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爬坡式AF照像机中可以设定五个焦点检测区。进入这五个焦点检测区的光通量通过拍摄镜头101的不同区域,并且它们是与拍摄镜头101固有的MTF(调制转递功能)兼容的光通量类型。如图23所示,随着影像高度增加,可更换镜头的MFT特性变减小,并且它们表现出取决于空间频率(图23中的10/mm、40mm等)和方向的不同趋势。也就是,拍摄镜头101相应于光轴上的焦点检测区C、左和右离轴焦点检测区R和L及上和下离轴焦点检测区U和D有不同的MFT特性。进一步的说明参照示出相应于特定空间频率的MFT特性的图24给出。Mc表示相应于光轴上的焦点检测区C的MFT特性,Mrl表示出相应于左和右离轴焦点检测区R和L的MFT特性,而Mud表示相应于上和下离轴焦点检测区U和D的MFT特性。
如前面对相关技术的说明所述,当使用均匀的参照图形进行焦点检测时,聚焦检测区的透射率依MFT特性而不同。图25示出通过使用不同焦点检测区域作为参数确定的空间频率与透射率之间的关系。因为不同的空间频率特性表现在不同的焦距区域中,计算出的聚焦评定值在不同的焦距区域中也不同。因此为各个区域在带通滤波器设定不同的数字滤波系数。更加准确地,通过对于区域C、区域R和L及区域U和D中的每一个选择三种滤波系数之一来使用带通滤波器,用于提高基于按照MTF特性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进行的AF的准确性。
从三种数字滤波系数进行选择如下。在拍摄镜头101的ROM中,储存了图24所示的拍摄镜头101的固有的MTF特性。在安装拍摄镜头的镜头安装单元的照像机侧上设有电触点,并且经此电触点检测ROM中的MTF特性数据。相应于不同的MFT的数字滤波器系数的表储存在照像机主体上的存储单元1123中。在照像机主体一侧的BPF1124A和1124B中设定有数字滤波器系数。
在步骤S201中,从拍摄镜头101的ROM读出图24所示的MTF特性。在步骤S201中相应于离轴的周围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影像高度计算MTF。在步骤S203中,从储存在CPU112的存储单元1123的表中读出与计算的MFT相应的数字滤波器系数。在步骤S204中,把如此读取的数字滤波器系数设定在BPF1124A和1124B中。
这里假定使用单个滤波器计算对于给定景物的聚焦评定值。在此情况下,从周围聚焦检测区的输出L102低于从中心聚焦检测区的输出L101,如图27所示。
因此,当计算光轴上的焦点检测区C的聚焦评定值时,这种数字滤波器系数在BPF1124A和1124B中设定,使与光轴上的焦点检测区C相应的聚焦评定值每个都达到图27的实线L102代表的特性。通过以此方式调节BPF特性,在比较多个聚焦检测区的聚焦评定值时可以消除MTF特性的影响。应当注意,这种使用不同数字滤波器系数达到的BPF特性调节等效于减小其带通范围。
在不使用可更换镜头101的照像机中,通过图28中所示的流程图中的过程从BPF1-3中选择要使用的BPF。在步骤S301中,确定要计算聚焦评定值的区域。如果确定要对中心聚焦检测区C计算聚焦评定值,操作转到步骤S302以选择BPF1。如果确定要对上和下检测区D和U计算聚焦评定值,操作转到步骤S302以选择BPF2。如果确定要对左和右离轴焦点检测区R和L计算聚焦评定值,操作转到步骤S303以选择BPF3。彼此不同的预定的空间频带中的影像信号的数字滤波器系数各自预先地在BPF之一中设定。应当注意因为镜头MTF特性也依拍摄镜头101的焦矩改变,也应当通过考虑焦距来设定数字滤波器系数。
取代改变数字滤波器系数,也可以按照MTF特性增加周围焦距区域的大小,如图29所示。在这种情况下,MTF特性也从可更换的镜头处的ROM中读取,并且读出与聚焦检测区例如Mrl或Mud中影像高度相应的MTF。然后按照MTF的量设定聚焦检测区域的大小。在固定镜头的情况下,预先确定周围聚焦检测区的大小。应当注意,每个焦点检测区R和L的中心点以及每个焦点检测区U和D的中心点与图21中的每个焦点检测区R和L的中心点以及每个焦点检测区U和D的中心点是一致的。
另外,通过使用在BPF设定的用于具有均匀的大小的聚焦检测区域的均匀的数字滤波器系数计算的聚焦评定值可以乘以与MTF特性的倒数相对应的校正系数(加权系数)。换言之,以此方式,将低MTF的聚焦检测区的加权量设定得大于高MTF的聚焦检测区的加权量。
下面说明图21所示的具有多点自动聚焦区域的照像机中聚焦透镜的再启动操作。已经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在图5中的步骤S318中,按照各种拍摄条件设定代表再启动电平范围的特定基准改变量Δa,并且如果在参照图7和8中的步骤S139中,聚焦评定值表明有大于基准改变量Δa的偏差,就执行再启动。这种再启动操作可以通过不断地监测预选的聚焦检测区中的聚焦评定值执行。然而,如果在照像机中存在多点自动聚焦区,可以基于以下的算法执行再启动。
1)如果相应于并非选取的聚焦检测区的各个聚焦检测区计算的聚焦评定值之一表明在完成聚焦操作后有预定程度的改变时执行再启动。
2)如果相应于并非选取的聚焦检测区的各个聚焦检测区的聚焦评定值之一表明在完成聚焦操作后相对于为选取的聚焦检测区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等于或者大于预定改变率的改变时执行再启动。
3)如果相应于并非选取的聚焦检测区的各个聚焦检测区的聚焦评定值之一表明在完成聚焦操作后有等于或者大于预定改变率的改变时执行再启动。
4)如果相应于并非选取的聚焦检测区的各个聚焦检测区的聚焦评定值的绝对值之一表明在完成聚焦操作后有预定程度的改变时执行再启动。
由于是在有多个聚焦检测区时并在并非选取的聚焦检测区的聚焦检测区之内有聚焦评估值起伏时执行再启动,可以容易地达到对主景物的聚焦调节。
应当注意,图30所示的爬坡聚焦操作可以与图20所示的爬坡聚焦操作结合执行。在图30中的每个点各指示一个在拍摄镜头101处的聚焦调节状态,所述聚焦调节状态是按照镜头位置和聚焦评定值确定的。曲线L40是在聚焦操作完成时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曲线,P40指示曲线L40的峰值,而y指示峰值处的聚焦评定值。因为在聚焦操作完成后停止镜头驱动,并且镜头位置保持在P,在聚焦评定值改变时指示聚焦调节状态的点平行于竖直轴移动。点M代表聚焦操作完成后经过再启动时间间隔Δt后的聚焦调节状态,表明在镜头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聚焦评定值从y到y(Δt)的改变。
如果到景物的距离改变非常小,可以预料在改变后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曲线L41A或者L41B在形状上非常相似于聚焦评定值曲线L4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经历了再启动时间间隔Δt时得到聚焦评定值y(Δt),相应的聚焦评定值曲线假定取为L41A或者L41B。然后把聚焦镜头移动到曲线L41A或者L41B的峰值位置x5或x6以从新的镜头位置再启动爬坡聚焦操作。
由曲线L40代表的聚焦评定值数据(镜头位置和聚焦评定值)在聚焦操作完成时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相应于数据中的各种聚焦评定值中的最大聚焦评定值的镜头位置是位置P,而相应于等于(或者大致等于)点M的聚焦评定值y(Δt)的聚焦评定值(点N1或者N2处的聚焦评定值)的镜头位置是峰值位置x5或x6。当位置P与位置x5或x6之差的绝对值是d时,如果假定的聚焦评定值曲线是L41A,应当把镜头向无限远侧移动距离d,以再启动聚焦操作,而如果假定的聚焦评定值曲线是L41B时,应当把镜头向特写侧移动距离d,以再启动聚焦操作。
图20和30中不同的爬坡操作应当如以下所述地执行。例如,在图5中所示的步骤S140中进行初始爬坡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图30所示的方法,而在重复进行的随后的爬坡操作中可以采用图20所示的方法。另外,如果在再启动得到的聚焦评定值与储存在存储单元1123中的聚焦评定值的峰值之间的差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量时可以采用图30所示的方法,而在所述的差小于预定的量时可以采用图20所示的方法。
应当注意,通过爬坡聚焦操作得到的聚焦评定值数据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此数据与在步骤S113中储存进存储器中的通过全程采样操作得到的数据无关。通过爬坡聚焦操作得到的、并且然后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的聚焦评定值数据用每次进行爬坡聚焦操作得到的的最新数据刷新。另外,构成曲线L40的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多半是相应于接近峰值的位置的数据,并且基于在步骤S131中得到的并且储存进存储单元1123的数据来估计对应于中间范围和较低范围的分布。
应当注意,如果在开始爬坡聚焦操作后通过假定聚焦评定值曲线(是曲线L41A)并因此向无限远侧移动镜头距离d而计算出的聚焦评定值为小于y(Δt)的y′,则应当推导出实际的聚焦评定值曲线类似于曲线L41B,并且因此,应当立即向特写侧把镜头移动距离2d以便从重新调节的位置开始爬坡聚焦操作。在以此方式把镜头移动距离d后再启动聚焦操作时,可以从至少接近于峰值位置的点开始爬坡聚焦操作,即使实际的聚焦评定值曲线形状与曲线L41B稍有不同亦是如此。结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长度内达到聚焦,从而能够快速聚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实施的照像机中,可以在达到聚焦后再启动聚焦操作时能够调节代表再启动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长度,只有在按照拍摄条件和照像机状态所必须再启动时才进行再启动。结果进行再启动的频度降低了,从而达到降低再启动所必须的电池耗电程度。
另外,通过按照拍摄条件和照像机状态调节所述代表再启动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长度,可以避免由于再启动造成的对电池的浪费性消耗。
进而,通过改变按照各种条件不进行再启动聚焦操作的评定值范围的宽度,在例如拍摄在其中景物几乎不移动的风景时,或者光圈值大并且景深大的时候,可以降低再启动的频度,结果可以把再启动造成的对电池的浪费性消耗减至最小。
另外,因为基于在完成先前的聚焦操作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执行聚焦操作,并且基于聚焦评定值确定聚焦调节状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允许快门开头操作,可以得到良好聚焦的照片。特别是,通过基于聚焦评定值对再启动加以严格的限制,可以以良好的聚焦进行拍照,同时防止不必要的电池耗电。
因为基于在完成先前的聚焦操作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执行聚焦操作,并且按照是否发出了拍摄准备命令调节再启动聚焦操作的条件,可以完成反映拍摄者意愿的理想的聚焦操作。
而且,因为按照聚焦评定值和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镜头位置及在再启动时得到的聚焦评定值设定为再启动要移动拍摄镜头的距离,可以从较接近于聚焦评定值峰值的镜头位置再启动聚焦操作。结果,可以缩短达到聚焦需要的时间长度,以能够快速聚焦。
尽管参照本发明用于使用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像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可以用于使用整体式镜头的数字照像机。只要景物影像是通过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并且通过对比方法执行AF操作,本发明还可以用于溴化银胶片的照像机。应当注意,本发明还可以结合单一聚焦镜头使用。
而且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具有CCD摄影机的移动电话或者移动终端等等,或者处理动态影像的摄像机。换言之,本发明可以用于任何包括影像采集元件并且通过对比方法进行聚焦操作的各种类型摄影机。
上述实施仅为举例,并且可以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地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46)

1.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是否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长度;
再启动单元,如果判断单元确定已经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长度,所述的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
时间调节单元,所述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决断单元,所述决断单元依从于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而决定时间改变条件;其中:
时间调节单元依从于决断单元决定的时间改变条件而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评定值检测单元,所述评定值检测单元检测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得到的聚焦评定值的改变的程度大于预定的值,其中:
不管是判断单元确定已经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长度,还是评定值检测单元检测到改变的程度大于预定的值,无论这两者哪个在先发生,所述再启动单元允许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
4.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由评定值计算单元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表明:在与预定的时间长度相符的时间间隔上,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大于预定值程度的改变;
再启动单元,在判断单元确定发生了程度大于预定的值的改变时,所述再启动单元允许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
时间调节单元,所述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决断单元,所述决断单元依从于时间调节单元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到什么程度,决定时间改变条件,其中:
时间调节单元依从于决断单元决定的时间改变条件改变预定的时间长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在初始的聚焦操作完成后开始计时,其中:
所述的决断单元决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和计时器计时的特定的时间计数前的时间长度相比,延长了计时器计时的特定的时间计数后的时间长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决断单元决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按照拍摄条件或者照像机的状态设定所述预定的时间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拍摄条件是拍摄镜头的焦距;并且
所述决断单元确定时间变化条件,从而随着焦距加大而延长所述预定时间长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拍摄条件包括适合于拍摄稍有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的景物的第一拍摄模式和适合于拍摄景物运动快于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景物的第二拍摄模式;以及
所述决断单元决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和在第一拍摄模式中设定的预定时间长度相比,缩短了第二拍摄模式中预定的时间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像机,
第一拍摄模式至少包括:正常拍摄模式;远景拍摄模式;肖像拍摄模式;特写模式和夜拍模式,并且第二拍摄模式至少包括运动拍摄模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进行操作以调节进入影像采集元件的景物的光量的光圈,其中:
对该光圈设定的光圈值构成拍摄条件;并且
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随着光圈值增加而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检测预定的景物区域亮度的光度测量单元,其中:
由所述光度测量单元检测的亮度构成拍摄条件;并且
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随着亮度变低而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
所述影像采集元件包括多个像素;
可以改变用于录入由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影像数据的记录像素的数量;
记录像素的数量构成拍摄条件;并且
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随着记录像素的数量减少而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最大光圈F值检测单元,所述的最大光圈F值检测单元检测构成拍摄条件的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F值,其中:
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在检测的最大光圈F值较大时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的电压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照像机状态的照像机驱动电池的电压,其中:
决断单元确定时间改变条件,从而使得在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电压变小时延长预定的时间长度。
16.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
再启动单元,如果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程度大于预定的基准改变量的改变,所述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以及
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依从于预定的条件设定基准改变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
如果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程度大于预定的基准改变量的改变,所述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沿增加或减少的方向进行聚焦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
如果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表明,相对于聚焦操作结束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有程度大于预定的基准改变量的改变,所述再启动单元使聚焦操作单元沿减少的方向进行聚焦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是适合于拍摄稍有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的景物的第一拍摄模式,还是适合于拍摄景物运动快于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景物的第二拍摄模式,其中:
所述设定单元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二拍摄模式时,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比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拍摄模式时设定的值小的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第一拍摄模式至少包括:正常拍摄模式;风景拍摄模式;肖像拍摄模式;特写模式和一个夜拍模式,并且第二拍摄模式至少包括运动拍摄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进行操作以调节进入影像采集元件的景物的光量的光圈,其中:
对光圈设定的光圈值增加时,所述设定单元阶跃地增加预定的基准改变量。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检测预定的景物区域亮度的光度测量单元,其中:
随着亮度变低,所述设定单元为预定的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影像采集元件包括多个像素;
用于录入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影像数据的记录像素的数量可以改变;并且
随着记录像素的数量变少,所述设定单元为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检测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F值,其中:
随着检测的最大光圈F值增加,所述设定单元为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检测照像机驱动电池的电压,其中:
随着所述照像机驱动电池的电压变小,所述设定单元为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在初始的聚焦操作完成后开始计时;其中:
在所述计时器计数较大的时间长度时,所述设定单元为基准改变量设定较大的值。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像机,
聚焦操作单元一直都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不论快门开关钮是否按到了半途;并且
在快门开关钮按到了半途时所述设定单元为基准改变量设定比快门开关钮没有按到半途时设定的值小的值。
28.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在允许聚焦操作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
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在判断单元确定了聚焦评定值是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能够响应拍摄命令进行拍摄操作;
拍摄单元,如果输出了拍摄命令并且同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允许了拍摄操作,所述拍摄单元执行拍摄操作;以及
再启动单元,所述再启动单元基于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使聚焦操作单元能够进行聚焦操作,其中:
在输出拍摄命令的准备信号时,所述判断单元进行判断操作;并且
如果聚焦评定值偏离基于判断单元所做出的判断结果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再启动单元执行再启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照像机,
在没有输出拍摄命令的准备信号时,如果聚焦评定值偏离不同于快门开关允许范围的再启动禁止范围,再启动单元执行再启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像机,
再启动禁止范围宽于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依从拍摄条件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拍摄镜头的焦距是可变的,而所述焦距构成拍摄条件;并且
所述设定单元根据焦距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拍摄条件包括适合于拍摄稍有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的景物的第一拍摄模式和适合于拍摄景物运动快于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景物的第二拍摄模式;并且
所述设定单元在第二拍摄模式中设定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较在第一拍摄模式中设定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要窄。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第一拍摄模式至少包括:正常拍摄模式;风景拍摄模式;肖像拍摄模式;特写模式和夜拍模式,并且第二拍摄模式包括至少运动拍摄模式。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进行操作以调节进入影像采集元件的景物的光量的光圈;其中:
对该光圈设定的光圈值构成拍摄条件;
随着光圈值增加,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宽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检测预定的景物区域亮度的光度测量单元,其中:
所述光度测量单元检测的亮度构成拍摄条件;并且
随着亮度变低,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宽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影像采集元件包括多个像素;
用于录入影像采集元件采集的影像数据的记录像素的数量可以改变;
并且随着记录像素的数量减少,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宽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检测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F值;和
设定单元,依从于最大光圈F值,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3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在初始的聚焦操作完成后开始计时,其中:
在所述计时器计数较大的时间长度时,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较窄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
40.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
再启动单元,所述再启动单元在聚焦操作结束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满足再启动的条件时使聚焦操作单元进行聚焦操作;
拍摄单元,所述拍摄单元响应拍摄准备命令进行拍摄准备操作,并且响应拍摄命令进行拍摄操作;以及
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依从于是否发出了拍摄准备命令而改变再启动的条件。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照像机,所述调整单元改变再启动的条件,从而当发出了拍摄准备命令时比没有发出拍摄准备命令时更加容易再启动聚焦操作。
42.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的聚焦操作单元基于聚焦评定值在拍摄镜头处进行聚焦操作;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在聚焦操作终止后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是否在允许聚焦操作的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
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如果判断单元确定了聚焦评定值是在快门开关允许范围内,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能够响应拍摄命令进行拍摄操作;以及
拍摄单元,如果输出了拍摄命令并且同时所述快门开关允许单元允许了拍摄操作,所述拍摄单元执行拍摄操作。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像机,还含有: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沿光轴移动拍摄镜头;
存储单元,在驱动单元移动拍摄镜头的同时,所述存储单元逐个地储存评定值计算单元计算的多个聚焦评定值,并且在计算所述多个评定值时储存拍摄镜头所取的位置;以及
距离设定单元,基于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聚焦评定值和镜头位置以及在再启动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所述距离设定单元设定聚焦操作再启动的拍摄镜头移行距离。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距离设定单元把所述距离设定为代表第一镜头位置与第二镜头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值,所述第一镜头位置相应于实质上等于储存在存储单元内的聚焦评定值之中在再启动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第二镜头位置相应于储存在存储单元内的聚焦评定值之中的最大的聚焦评定值。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照像机,其中:
所述距离设定单元把所述距离设定为,使得在再启动时能够把所述拍摄镜头向镜头位置的特写侧驱动。
46.一种照像机,含有:
影像采集元件,所述影像采集元件通过拍摄镜头采集景物图像;
评定值计算单元,所述评定值计算单元基于从影像采集元件输出的影像采集信号计算聚焦评定值;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沿光轴移动拍摄镜头;
存储单元,在驱动单元移动拍摄镜头的同时,所述存储单元逐个地储存评定值计算单元计算的多个聚焦评定值,并且在计算所述多个评定值时储存拍摄镜头所取的位置;
聚焦操作单元,所述聚焦操作单元通过移动拍摄镜头进行聚焦操作,以达到最大的聚焦评定值;
再启动单元,在由所述聚焦操作单元实现聚焦后,所述再启动单元再启动聚焦操作单元;以及
距离设定单元,基于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聚焦评定值和镜头位置及再启动时计算的聚焦评定值,所述设定单元为再启动聚焦操作单元设定所述拍摄镜头要移行的距离。
CNB02144434XA 2001-09-28 2002-09-27 照像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2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282/2001 2001-09-28
JP2001302280A JP2003107325A (ja) 2001-09-28 2001-09-28 カメラ
JP302281/2001 2001-09-28
JP302388/2001 2001-09-28
JP302280/2001 2001-09-28
JP2001302282A JP2003107327A (ja) 2001-09-28 2001-09-28 カメラ
JP2001302281A JP2003107326A (ja) 2001-09-28 2001-09-28 カメラ
JP2001302388A JP2003107329A (ja) 2001-09-28 2001-09-28 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9168A true CN1409168A (zh) 2003-04-09
CN100380227C CN100380227C (zh) 2008-04-09

Family

ID=2748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443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227C (zh) 2001-09-28 2002-09-27 照像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84090B2 (zh)
CN (1) CN100380227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243A (zh) * 2010-02-16 2011-08-2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连续自动聚焦电耗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6389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机
CN102833482A (zh) * 2011-06-14 2012-12-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调整自动聚焦的设备和方法
CN102833470A (zh) * 2011-06-14 2012-12-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拍摄设备
CN103312977A (zh) * 2012-03-14 2013-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中的用于捕获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N10677440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武汉大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影像自动采集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9019A (ja) * 2001-12-26 2003-07-11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779247B2 (ja) * 2002-08-08 2006-05-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JP2004077530A (ja) * 2002-08-09 2004-03-11 Canon Inc 焦点調節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40100573A1 (en) * 2002-11-21 2004-05-27 Osamu Nonaka Focus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40109080A1 (en) * 2002-12-05 2004-06-10 Chan Wai San Fixed-focus digital camera with defocus correction and a method thereof
JP3867687B2 (ja) * 2003-07-08 2007-01-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100665299B1 (ko) * 2004-06-10 2007-01-04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발광물질
TWI286660B (en) * 2004-09-23 2007-09-11 Asia Optical Co Inc Auto focus methods and auto focus devices for electronic cameras using the same
US7598996B2 (en) * 2004-11-16 2009-10-06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cusing a digital camera
JP4522249B2 (ja) * 2004-12-17 2010-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20070236505A1 (en) * 2005-01-31 2007-10-11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Resampling of transformed shared image techniques
US8902320B2 (en) 2005-01-31 2014-12-02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or designation
US8606383B2 (en) 2005-01-31 2013-12-10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Audio sharing
US9082456B2 (en) 2005-01-31 2015-07-1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designation
US7876357B2 (en) * 2005-01-31 2011-01-2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stimating shared image devic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r resources
US20060174203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Viewfinder for shared image device
US20060173972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Audio sharing
US9124729B2 (en) 2005-01-31 2015-09-01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or designation
US20060171603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Resampling of transformed shared image techniques
US20060187228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Sharing including peripheral shared image device
US20060187230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Searete Llc Peripheral shared image device sharing
US20060187227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Jung Edward K Storage aspects for imaging device
US9325781B2 (en) 2005-01-31 2016-04-26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Audio sharing
US9489717B2 (en) * 2005-01-31 2016-11-08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US9910341B2 (en) 2005-01-31 2018-03-06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designation
US7920169B2 (en) * 2005-01-31 2011-04-05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Proximity of shared image devices
US9621749B2 (en) * 2005-06-02 2017-04-11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apturing selected image objects
US9942511B2 (en) 2005-10-31 2018-04-10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Preservation/degradation of video/audio aspects of a data stream
US9967424B2 (en) * 2005-06-02 2018-05-08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Data storage usage protocol
US20070109411A1 (en) * 2005-06-02 2007-05-17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Composite image selectivity
US7872675B2 (en) 2005-06-02 2011-01-18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aved-image management
US9819490B2 (en) * 2005-05-04 2017-11-14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Regional proximity for shared image device(s)
US10003762B2 (en) 2005-04-26 2018-06-19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s
US20070008326A1 (en) * 2005-06-02 2007-01-11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Dual mode image capture technique
US9191611B2 (en) * 2005-06-02 2015-11-17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onditional alteration of a saved image
US7782365B2 (en) * 2005-06-02 2010-08-24 Searete Llc Enhanced video/still image correlation
US20070222865A1 (en) * 2006-03-15 2007-09-27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Enhanced video/still image correlation
US9001215B2 (en) 2005-06-02 2015-04-07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stimating shared image devic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r resources
US8964054B2 (en) * 2006-08-18 2015-02-2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apturing selected image objects
US20070139529A1 (en) * 2005-06-02 2007-06-21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Dual mode image capture technique
US9451200B2 (en) 2005-06-02 2016-09-20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torage access technique for captured data
US8681225B2 (en) * 2005-06-02 2014-03-25 Royce A. Levien Storage access technique for captured data
JP2007010908A (ja) * 2005-06-29 2007-01-18 Canon Inc 焦点調節方法及び装置
JP5173131B2 (ja) * 2005-10-26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JP2007187983A (ja) * 2006-01-16 2007-07-26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位置調整方法
US7474846B2 (en) * 2006-02-15 2009-01-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termining the best focus position of a lens
JP2007228015A (ja) * 2006-02-21 2007-09-06 Pentax Corp 撮像素子制御ユニット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1034240A (zh) * 2006-03-10 2007-09-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相机模组测试中的自动对焦方法
US7376314B2 (en) * 2006-03-22 2008-05-20 Spectral Imaging Laboratory Fiber coupled artificial compound eye
US7962026B2 (en) * 2006-08-08 2011-06-14 Lg Electronics Inc. Discrete automatic focusing and error correcting method
US7835637B2 (en) * 2006-09-20 2010-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dictive focus value calculation for image capture devices
JP2008092000A (ja) * 2006-09-29 2008-04-17 Olympus Corp カメラ、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US20080173296A1 (en) * 2007-01-23 2008-07-24 Dae Rae Lee Heating cook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8309947A (ja) * 2007-06-13 2008-12-25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1350887A (zh) * 2007-07-17 2009-0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US8125560B1 (en) * 2007-08-13 2012-02-28 Ambarella, Inc. System for topology based automatic focus
US8190015B2 (en) 2007-09-07 2012-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mping lens vibration
JP4544282B2 (ja) * 2007-09-14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171433B2 (ja) * 2008-01-22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US7587109B1 (en) 2008-09-02 2009-09-08 Spectral Imaging Laboratory Hybrid fiber coupled artificial compound eye
JP5524509B2 (ja) * 2009-05-11 2014-06-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レンズの位置制御方法
US8576489B2 (en) 2010-08-02 2013-11-05 Spectral Imaging Laboratory Multihybrid artificial compound eye with varied ommatidia
JP5821168B2 (ja) 2010-08-19 2015-11-2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合焦画像確認装置
JP6063634B2 (ja) * 2012-03-29 2017-01-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
JP2018028678A (ja) * 2017-10-05 2018-02-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1140A (ja) 1996-12-27 1998-07-2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DE69127112T2 (de) * 1990-02-28 1998-03-05 Sanyo Electric Co Automatisches Fokussierungsgerät zur automatischen Fokusanpassung in Abhängigkeit von Videosignalen
JPH04329506A (ja) 1991-05-02 1992-11-1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H0662306A (ja) 1992-08-12 1994-03-04 Canon Inc 自動合焦装置
JPH0686142A (ja) 1992-08-31 1994-03-25 Canon Inc 撮像装置
FI932094A (fi) 1993-05-07 1994-11-08 Kone Oy Nosturin vaihteiston jäähdytyslaite
US6236431B1 (en) * 1993-05-27 2001-05-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ideo camera apparatus with distance measurement area adjusted based on electronic magnification
JPH089219A (ja) * 1994-06-17 1996-01-12 Canon Inc カメラ
US6563543B1 (en) * 1998-03-31 2003-05-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gital camera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3302003B2 (ja) 2000-03-08 2002-07-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機能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243A (zh) * 2010-02-16 2011-08-2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连续自动聚焦电耗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64243B (zh) * 2010-02-16 2013-11-13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连续自动聚焦电耗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6389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机
CN102833482A (zh) * 2011-06-14 2012-12-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调整自动聚焦的设备和方法
CN102833470A (zh) * 2011-06-14 2012-12-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拍摄设备
CN102833482B (zh) * 2011-06-14 2017-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调整自动聚焦的设备和方法
CN103312977A (zh) * 2012-03-14 2013-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中的用于捕获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N10677440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武汉大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影像自动采集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63211A1 (en) 2003-04-03
CN100380227C (zh) 2008-04-09
US7184090B2 (en) 2007-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9168A (zh) 照像机
US7616252B2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amera
CN190960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US8624988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CN1917611A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550864A (zh) 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CN1977526A (zh) 图像捕捉方法和图像捕捉设备
CN1928692A (zh)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CN1282030C (zh) 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N1658058A (zh) 镜头控制装置和摄影装置
CN101075073A (zh)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CN1678034A (zh) 成像设备、聚焦方法、聚焦控制方法
CN1469184A (zh) 自动聚焦装置及图像输入装置
CN1611975A (zh) 成像设备
CN1723693A (zh) 图像传感设备及其自动聚焦控制方法
CN1580934A (zh) 画幅调节装置、拍摄装置和洗印装置
CN1847904A (zh) 自动聚焦设备与方法
US10200630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an aperture value based on a change in an aperture diameter,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9031702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731268A (zh) 自动对焦方法和使用自动对焦方法的数字照相装置
JP2008046255A (ja) Af補助光搭載カメラ
CN1514297A (zh) 照相机及其测距方法
US9201211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for autofocusing
CN1655044A (zh) 照相机
CN1885145A (zh) 具有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KON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KON CORP.; APPLICANT

Effective date: 200606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6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ko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kon Corp.

Co-applicant before: Nipon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