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7770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7770A
CN1397770A CN 02126840 CN02126840A CN1397770A CN 1397770 A CN1397770 A CN 1397770A CN 02126840 CN02126840 CN 02126840 CN 02126840 A CN02126840 A CN 02126840A CN 1397770 A CN1397770 A CN 1397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fin
hardware
d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268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0526C (zh
Inventor
沼本浩直
佐藤成广
古谷志保
赤岭育雄
今坂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7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7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05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5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长时期良好地抑止接露盘上的杂菌繁殖、并可防止因杂菌引起接露盘堵塞的空调机。为此,本发明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至接露盘的结露水的路径中配置有由离子化倾向大于所述散热片的金属构成的金属构件,该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电气性导通。由此,混入在结露水中的带有负电荷的菌向放出正金属离子而成为低电位的金属构件一侧电气泳动并不断地聚集,结果是可抑止菌的自由活动而使其失去活力,不久就会死亡。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特别是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机的室内机在制冷运转和除湿运转时,室内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中结露后作为排泄水经由接露盘向室外排出。在该室内机中,特别是夏季在室内空间中浮游着杂菌,运转时该杂菌被热交换器的金属(铝合金)制的散热片捕捉后传送至接露盘,聚积在接露盘上的结露水因梅雨时的多湿环境的影响,非常不容易干燥,时常在此出现逐渐腐烂而繁殖的现象。在此场合,因繁殖的杂菌而从接露盘的部分产生恶臭,严重时还会引起接露盘内的堵塞。
作为这一问题的对策,以往采取的方法是将添加有抗菌剂的涂料涂在接露盘上、或者在接露盘表面的树脂中混合有抗菌剂进行制造、或者将棒状的抗菌剂配置在接露盘内。例如,日本专利JP62-288427A的方法是将添加有抗菌剂的涂料涂在接露盘表面,日本专利JP8-233303A的方法是由混合有抗菌剂的树脂构成接露盘表面层。
然而,采用抗菌剂的上述传统的方法由于都是使接露盘的表面树脂材料含有抗菌剂的方法,因此,抗菌剂的有效作用只限于表面附近的部分,又不能保证长期寿命,故高价格的抗菌剂利用价值也相当有限。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进入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空中浮游菌、可长期而良好地抑止菌在接露盘上繁殖、又可防止因杂菌引起的排泄管堵塞的空调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至少具有: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通风路内具有金属制的散热片的热交换器;将由所述热交换器加以温度调节的风向室内吹出的室内送风风扇;以及接受从所述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的接露盘,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热交换器的散热片至接露盘的结露水的路径中配置有由离子化倾向大于所述散热片的金属构成的金属构件,并使所述金属构件与所述热交换器电气性导通。
采用上述结构,浮游在空气中的菌与结露水一起被热交换器的散热片捕捉,经由散热片后下滴在接露盘上。因金属构件与散热片电气性导通,故结露水聚积在接露盘上,金属构件和散热片下部被浸在结露水中,在此状态下,由离子化倾向大于所述散热片的金属构成的金属构件的一部分作为正极金属离子溶出于结露水中。此时,因混入结露水中的菌本身带有某种程度的负极电荷,故通过由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和金属构件构成的电池作用的内部电动势,菌被金属构件的正金属离子所吸引。即,利用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与金属构件的离子化倾向之差,带有负电荷的菌向放出正金属离子而成为低电位的金属构件一侧电气泳动并逐渐聚集,结果是可抑止菌的自由活动。这样,使新陈代谢功能失去活力的菌变弱而不久死亡。在此场合,只要金属存在,就可集菌并使之死灭化,故可发挥长期性的抗菌作用。并且,采用不同种的金属构件,溶出的金属离子本身具有抗菌作用,还可利用溶出的金属离子来抑止混入结露水中的菌的繁殖。例如,利用Zn2+离子也可获得抑止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效果。由此,可长期且良好地抑止在接露盘上的杂菌的繁殖,不仅卫生良好,并可防止因杂菌引起的接露盘的堵塞,还可提高室内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将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进行接线或物理性结合而导通。
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接线或结合的位置高于聚积在接露盘中的结露水的水面之上。
若接线或结合的位置低于聚积在接露盘中的结露水的水面之下,该接线部和结合部的接点容易腐蚀,有时会因接点腐蚀引起导通不良,但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接线或结合的位置高于聚积在接露盘中的结露水的水面之上,因此,可防止该接线部和结合部的接点腐蚀而引起的导通不良,可获得长期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产生的内部电动势为0.3~1.0V。
采用该结构,由于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产生的内部电动势在0.3以上,因此,菌可良好地被金属构件吸引,可获得充分的集菌和死灭化性能。又,若内部电动势过大,则因在结露水中的电流太大而造成金属构件的溶出过多,往往会引起金属构件早期腐蚀,但通过将电动势抑止在1.0以下的水平,无论结露水的电气传导率是多少,也不会引起排泄水中的电流过大而使集菌一侧的金属构件板腐蚀,可保证充分的耐久性。
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的一部分或全体上配设有绝缘体。
采用该结构,可防止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在浸入聚积于接露盘的结露水中的部位直接接触,可良好地维持由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的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电位差。
又,当散热片的下端部与金属构件之间无任何物体时,因物流运输中的冲击和室内机设置、移设等的冲击等原因,有时会使散热片的下端部与金属构件短路,不能产生良好的电位差,但通过将绝缘体夹在散热片的下端部与金属构件之间,就可防止这种短路现象,当设置室内机后出现了接露盘上存在积水的情况时,可持续且良好地确保由金属板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的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电位差,由此可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绝缘体采用发泡EPDM、发泡PE、发泡PS、发泡PP、发泡PVA或发泡聚氨酯。
通过将发泡EPDM、发泡PE、发泡PS、发泡PP、发泡PVA或发泡聚氨酯用作绝缘体,不仅具有优良的弹性,而且可防止热交换器散热片与金属板的短路。
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绝缘体采用PP、PE、PS的高分子粒子烧结的多孔质体。
采用该结构,通过将PP、PE、PS的高分子粒子烧结的多孔质体用作绝缘体,不仅在热交换器散热片与金属构件之间可确保所定的间隔,可靠地防止短路,而且结露水可长时间地被绝缘体本体所保持,因此,即使在少量结露水的状态下,也可持续由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电位差,可进一步良好地发挥集菌效果。
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绝缘体采用树脂纤维、木棉纤维、或者该混合纤维的无纺布或网眼形状物。
采用该结构,通过将树脂纤维、木棉纤维、或者该混合纤维的无纺布或网眼形状物用作绝缘体,即使相对于热交换器散热片与金属构件之间狭小的间隔也可确保绝缘状态,而且,由于结露水可长时间地被绝缘体本体所保持,因此,即使在少量结露水的状态下,也可持续由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电位差,可发挥集菌效果。
本发明第9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绝缘体是采用树脂纤维的树脂采用PP、PET、PEN、PE、尼龙或人造丝。通过使用这种树脂纤维,可维持充分的保水能力和耐药品性。
本发明第10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前端之间的间隔为5mm以下。
采用该结构,可充分维持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前端之间的电场强度。特别是通过将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前端之间的间隔设定为5mm以下,即使给予给排泄水的电位差达到了最大值的1.0V,也可维持充分的电解强度,可发挥集菌、死灭化效果。又,因间隔越狭、电场强度越强,故作为下限,确保绝缘状态而使其电极间不短路则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在电位差较小时,因改良了绝缘体,故可充分发挥集菌、死灭化效果。
本发明第11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金属构件的面积大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与金属构件跟前处的、设置有热交换器的散热片的底面部的面积。
采用该结构,由于在结露水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流向接露盘上时的通道中基本上都存在金属构件,因此,可利用金属构件进行良好的集菌。又,存在于结露水中的菌即使处在积水状态的场合,也会在金属板上不断地集菌,不久就可死亡。
本发明第12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采用铝合金。
本发明第13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金属构件采用锌板、镀锌钢板、锌合金、镀锌合金钢板或镁合金。
采用该结构,在将含锌的物质用作于金属构件时,可利用锌离子抑止黄色葡萄球菌等。另外,通过选用这些金属构件,可轻易地采购到具有通用性的低成本的金属板。
本发明第14技术方案的空调机是在上述第13技术方案记载的空调机中,其特征在于,在将锌合金用作于金属构件时,该锌合金采用Cu 0.2~0.6wt%、Ti 0.03~0.1wt%、Al 0.03~0.1wt%,剩下的是Zn。通过使采用这种锌合金,就不再需要长期的金属板交换等的保养作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侧面剖视图。
图2为同室内机的概略正面图,表示室内机的前面热交换器与锌板的接线结构。
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概略正面图,表示室内机的前面热交换器与锌板的接线结构。
图4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概略正面图,表示室内机的前面热交换器与锌板的接线结构。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侧面剖视图,图2为同室内机的概略正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20包括:配设在室内机20的上面侧和前面侧、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格栅1、2;在冷却、除湿运转时通过各自设置的铝合金制的散热片3a、4a对来自吸入格栅1、2的吸入空气进行冷却、除湿的背面热交换器3和前面热交换器4;由这些背面热交换器3和前面热交换器4将冷却、除湿后的空气送向最终的吹出口6的交叉流风扇5;接受从背面热交换器3流下的结露水的树脂制的接露盘7;接受从前面热交换器4流下的结露水的树脂制的接露盘8;树脂制的室内机底架9;以及形成有吹出口6的吹出格栅10。
另外,背面侧的接露盘7与室内机底架9一体形成,前面侧的接露盘8与吹出格栅10的顶面部一体形成。又,在室内机20的两侧部内面部位设有未图示的、使聚积在背面侧的接露盘7的结露水流向前面侧的接露盘8的连通流路。又,如图2所示,在接露盘8的底面两侧部分别设有排泄口8a,一方的排泄口8a与将结露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泄管16连接,另一方的排泄口8a不与排泄管16连接,而是在排泄盖(未图示)上配置有栓塞。
特别是在该室内机20中,分别在背面热交换器3的下端面与接露盘7之间以及前面热交换器4的下端面与接露盘8之间即在从各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至接露盘7、8的各自的结露水的路径中配置有金属构件即锌板11、12。又,在各锌板11、12的上面侧设有多个绝缘体13、14,该绝缘体13、14由绝缘层的厚度3mm的发泡EPDM(乙烯丙烯橡胶)构成,以防止该锌板11、12与背面热交换器3和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3a、4a短路。
背面热交换器3和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3a、4a由Fe 0.29wt%、Mn0.26wt%、Si 0.07wt%、Tl 0.07wt%、Cu 0.01wt%、剩下的是Al材料形成的铝合金构成,该材料的离子化倾向小于纯粹的铝和纯粹的锌,但大于纯粹的铁。又,在以Cr附着量23mg对由这种材质构成的金属板进行磷酸铬酸盐光泽处理后加以亲水性覆膜处理而形成。又,为了实现热交换器性能的高效率化,各散热片3a、4a是一种设置有纵向切槽且容易保持结露水的结构(未图示)。
又,配置在各散热片3a、4a下方的锌板11、12由离子化倾向大于散热片3a、4a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形态中系由纯度99.9%以上的大致纯粹的锌构成。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各锌板11、12的厚度为0.3mm。又,面对前面热交换器4的下端面的锌板12可在整个区域覆盖从前面热交换器4滴下的结露水的通道。例如,锌板12的全长为640mm,比前面热交换器4的全长630mm长10mm,锌板12的宽度为28mm,比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的深度25mm长3mm。
又,朝向锌板12的右侧端部进行多段的弯曲加工,将锌板12安装在结露盘8上,同时将锌板12与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接线用的端子取出部12a设置在不会浸入聚积于结露盘8的结露水中的高度。又,在大致整个区域还设有将锌板12与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绝缘的绝缘材料14。前面热交换器4与锌板12采用由氯乙烯树脂制成绝缘保护外皮的铜线所构成的导通线15进行接线,该导通线15的一端用小螺钉固定在前面热交换器4的端板上,导通线15的另一端用小螺钉固定在锌板12的端部。另外,背面热交换器3和锌板11也一样,以相同的结构进行导通线15的接线、并在背面热交换器3的散热片3a与锌板11之间夹有绝缘体13(未图示)。
在上述结构中,在制冷运转时,一旦驱动室内机20,则室内空气通过吸入格栅1、2吸入,吸入的空气在背面热交换器3和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3a、4a的作用下进行冷却、除湿,一边由交叉流风扇5吸入并送风,一边将冷风从吹出口6向室内空间排出。此时,由背面热交换器3、前面热交换器4除湿时产生的结露水由接露盘7、8接受,最终从排泄口8a经由排泄管16向外部排出。
在此,当结露水从背面热交换器3、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3a、4a下滴到接露盘7、8上时,就会通过锌板11、12的配置部位。又,结露水聚积在接露盘7、8上,散热片3a、4a的下端部和锌板11、12被浸入结露水中,在此状态下,利用该离子化倾向之差,在由导通线连接的散热片3a、4a的下端部与锌板11、12之间产生0.4V的内部电动势。即,从离子化倾向大于散热片3a、4a的锌板11、12放出Zn2+离子,由此,锌板11、12成为低电位,散热片3a、4a侧成为高电位。当漂浮在空气中的杂菌例如黄色葡萄球菌等混入在结露水中时,这种菌本身就带有某种程度的负极电荷,故在从散热片3a、4a滴下时被放出Zn2+离子的锌板11、12吸引,一边电气泳动一边不断地聚集,结果是可抑止菌的自由活动,使新陈代谢功能失去活力的菌变弱而不久死亡。并且,从锌板11、12溶出的Zn2+离子本身也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具有对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由此也能进行抑止菌、杀菌。结果是可长期且良好地抑止接露盘7、8上的杂菌繁殖,并且,还可防止因杂菌引起的排泄管16的堵塞。
又,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由导通线15与锌板11、12接线的位置必须是在聚积在接露盘7、8中的结露水的水面之上,因此,可防止该接线部的接点腐蚀引起的导通不良。即,将导通线15单纯地与锌板11、12接线,该接线部的位置若处于聚积在接露盘7、8中的结露水的水面之下,则该接线部的接点容易腐蚀,有时会因接点腐蚀而引起导通不良,但采用上述结构,则无此问题。
又,当散热片3a、4a的下端部与锌板11、12之间无任何物体时,因物流运输中的冲击和室内机设置、移设等的冲击等原因,有时会造成散热片3a、4a的下端部与锌板11、12短路,不能产生充分的电位差,但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夹有绝缘体13、14,可防止这种短路现象。
下面,作为对具有这种集菌、死灭化功能的空调机的实证性评价进行如下的模拟实验。
首先,作为第1的实证评价实验,将NB培养基组织(胨10g、氯化纳5g、牛肉汁3g、纯水1升)稀释成1000倍,准备含有革兰氏阴性的大肠菌浓度30个/升程度的调制水。相对于前面热交换器4的10cm宽度以1毫升/分的速度均一地由小型泵对该调制水进行送液,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次以0.2毫升抽取从排泄口8a排出的水,以平板混释法为准,在寒天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检查排泄水中的菌数,对由锌板11、12引起的集菌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是与无锌板11、12的传统性结构相比,大肠菌数减少到约1/100,可以确认具有明显的集菌、死灭化效果。
接着,作为第2实证评价实验,准备3台室内机20,将接露盘7、8的排泄口8a的双方都堵塞,将NB培养基组织(胨10g、氯化纳5g、牛肉汁3g、纯水1升)稀释成1000倍,将含有革兰氏阴性的大肠菌浓度30个/升程度的调制水200毫升投入接露盘7、8内,并确认经过了12、24、48小时后的状态。将投入的调制水倒回经再次灭菌后的烧杯中,从中抽取0.2毫升的调制水,以平板混释法为准在寒天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与坯料样品作一比较,检查集菌的效果。结果是时间越长、大肠菌数减少得越多,可以确认具有明显的大肠菌的集菌、死灭化倾向。
(实施形态2)
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正面图,具体表示前面热交换器与锌板的接线结构(接露盘8以剖面形状作出表示)。另外,省略了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结构和说明的重复部分。
如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将锌板12设置成可罩盖从前面热交换器4滴下的结露水的整个区域的的形态,其全长大于前面热交换器4,宽度大于散热片的深度。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不同之点是端子从锌板12向导通线17的取出方法。即,在本第2实施形态中,锌板12呈平板形状并配置在接露盘8上,将锌板12与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导通的导通线17连接于锌板12的部分浸入在排泄水(结露水)中。但是,该导通线的浸入排泄水(结露水)中的部分在铜线上进行镀锌处理,并用树脂螺钉进行固定。
采用该结构,在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与锌板12之间也产生约0.4V的内部电动势,漂浮在空气中的杂菌首先被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捕捉,然后与结露水一起向接露盘8一侧移动。此时,带有负电荷的菌在锌板12上进行集菌,不久就死亡。又,利用从锌板12缓慢溶出的Zn2+离子的效果,也可抑菌、杀菌。又,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导通线17向锌板12的连接部分虽然浸入在排泄水(结露水)中,但浸入在导通线17的排泄水(结露水)中的部分进行了镀锌处理,导通线17上的铜线部分与镀锌部分牢固结合,故可防止因水中的不同种金属的结合而引起的局部腐蚀。另外,使背面热交换器3的散热片3a与锌板11导通的导通线17对于锌板11的结合构造也可采用同样的结构。
(实施形态3)
图4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正面图,表示室内机的前面热交换器与锌板的结合构造。
如图4所示,在本第3实施形态中,锌板12的两侧部的一部分向上方延伸并形成连接安装部12b,利用该连接安装部12b,直接用螺钉将锌板12固定在前面热交换器4的不会浸入在排泄水(结露水)中的部位上。
采用该结构,在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与锌板12之间也产生约0.4V的内部电动势,漂浮在空气中的杂菌首先被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4a捕捉,带有负电荷的菌在锌板12上进行集菌,不久就死亡。又,利用从锌板12缓慢溶出的Zn2+离子的效果,也可抑菌、杀菌。
(实施形态4)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侧面剖视图。另外,省略了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结构和说明的重复部分。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为了不使锌板11、12与背面热交换器3及前面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3a、4a短路,将由厚度1mm的PE(聚乙烯)的多孔质片材构成的绝缘体18、19设置在锌板12的上面几乎整个区域。构成该绝缘体18、19的PE多孔质片材系将平均粒子直径100μm的PE高分子在120℃温度下烧结制作后再进行亲水性处理,平均细孔直径约30μm。PE多孔质片材因持续保持排泄水分的能力优良,故可长时期维持形成于锌板11、12与散热片3a、4a之间的电位差,由此,在水分弄湿接露盘7、8被水分弄湿期间可持续保持充分的集菌,死灭化功能。
具体来讲,在采用第1实施形态中已说明的构造的第1实证评价试验的场合,若减少从热交换器3、4滴下的水量,虽然会从某一时点起急剧地减弱集菌功能,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即使滴下水量以及保持热交换器3、4的水量变得非常少,也因PE多孔质片材具有保水能力,热交换器3、4与锌板11、12之间形成保水状态,故可使集菌效果持续。
(实施形态5)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锌板11、12之间几乎整个区域配置有绝缘体18、19即厚度1mm的PP(聚丙烯)无纺布,其它构造与实施形态5相同。PP无纺布系由纤维直径约3μm的PP长纤维制作后再进行亲水性处理。因PP无纺布持续保持排泄水分的能力比PE多孔质片材更加优良,故可长时期性且良好地维持锌板11、12与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之间形成的电位差,由此,延长了接露盘7、8上可被水分弄湿的时间,在其期间可持续保持充分的集菌,死灭化功能。具体来讲,与采用第1实施形态中已说明的第1实证评价试验的场合一样,即使与上述实施形态4作一比较,也可利用绝缘体18、19即PP无纺布的保水能力,在更长时间中可良好地维持锌板11、12与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之间形成的电位差,可长时期且良好地持续集菌效果。
(实施形态6)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接露盘7、8与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之间配置有金属构件即锌铁板,锌铁板的构造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此场合,作为金属构件的锌铁板的切断端面采取了由环氧系树脂涂覆的防腐蚀方法。采用该结构,在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锌铁板之间也产生约0.4V的内部电动势,使用锌铁板也可发挥充分的集菌,死灭化功能。
(实施形态7)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接露盘7、8与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之间配置有金属构件即锌合金板(具体是Cu 0.35wt%、Ti 0.07wt%、Al 0.03wt%、剩下的是Zn),锌合金板的构造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也可与第2、第3实施形态相同)。
在本结构中,在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锌合金板之间产生约0.3V的内部电动势,由此,虽然由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电位差变小,但通过使用金属构件即锌合金板,提高了金属构件的耐腐蚀性,可更长时期地发挥集菌,死灭化功能。具体来讲,10年间可不需要更换金属构件。
(实施形态8)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接露盘7、8与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之间配置有金属构件即镁合金(AZ91)板。镁合金(AZ91)板在美国工业标准ASTM中作了如下的规定:铝8.5~9.5wt%、锌0.45~0.9wt%、锰0.15wt%以上、镍0.01wt%以下、铜0.25wt%以下、硅0.20wt%以下、其它杂物合计0.30mt%以下、剩下的是镁。另外,镁合金板的构造与第1和第3实施形态相同。由此,在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镁合金板之间产生约0.8V的内部电动势,通过采用金属构件即镁合金(AZ91)板,可增大由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的电位差,提高因内部电动势引起的集菌能力,可获得充分的死灭化功能。
另外,上述第1实施形态对使用绝缘体13、14即发泡EPDM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结构。作为绝缘体,只要绝缘性优良即可,也可将该绝缘体用作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金属构件之间的衬垫。又,绝缘体若具有弹性则更好,除此之外,还可使用发泡PE、发泡PS(聚苯乙烯)、发泡PP、发泡PVA(聚乙烯醇)聚氨酯泡沫体等。又,发泡的状态最好不是独立气泡,而是连续发泡的形态。
又,上述实施形态4对使用将绝缘体即PE粒子烧结后的多孔质片材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结构。作为绝缘体只要是具有绝缘性优良的树脂的连通孔的多孔质片材即可获得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使用PS、PP等的树脂。但使用时最好进行亲水性处理。经过50~100μm的高分子粒子烧结后的多孔质片材利用水的毛细管现象可充分保持排泄水,故利用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和由镁合金构成的金属构件可长期性地确保由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电位差,在此期间可持续地具有对镁合金侧的集菌和死灭化功能。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5对使用绝缘体即PP的无纺布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结构。作为绝缘体只要是绝缘性优良的树脂纤维的无纺布或网眼物即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作为绝缘体只要是绝缘性优良的具有树脂的连通孔的多孔质片材即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也可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邻苯二酸乙二酯)、PE、尼龙、人造丝等的树脂纤维。又,作为绝缘体可使用木棉纤维,也可使用树脂纤维与木棉纤维的混合物。由于无纺布利用毛细管现象、或者网眼物利用聚积在该孔中的水和表面张力,可充分保持排泄水,故在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和由镁合金构成的金属构件上可长期性地确保由内部电动势引起的的电位差,在此期间可持续地具有对镁合金侧的集菌和死灭化功能。
又,也可不采用将绝缘体配置在整个金属板上的方法,而是局部性配置绝缘体。例如,只需要在3~5处部位配设绝缘体即可。
在使用锌板或锌铁板的上述实施形态1~5中可确保电位差0.4V,在使用镁合金(AZ91)的上述实施形态8中可确保电位差0.8V,而在使用锌合金的上述实施形态7中则可确保电位差0.3V。在本发明中,因菌的电气泳动形成的集菌所需的电位差至少在0.3V以上。若超过1.0V,虽然也要根椐来自热交换器3、4的结露水的电气传导率,但不能忽视漏电流,有时也会开始引起金属构件本身的逐渐溶解,故不能保证长期的可靠性。为此,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金属构件的最佳的电位差是0.3~1.0V,只要确保该范围的电位差,可使用任何金属构件。但是,若为流通方面容易购入、具有通用性的板状的金属构件,则推荐使用锌板、镀锌钢板、屋顶材料用的镀锌合金钢板、屋顶材料用的锌合金板、镁合金(AZ91)板。特别是屋顶材料用的镀锌合金钢板和屋顶材料用的锌合金板虽然与散热片的电位差稍小一点,但因耐腐蚀性方面比锌板好,故从保证长期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是一种可推荐的材料。
又,上述实施形态对使用绝缘体即厚度3mm的发泡EPDM和厚度1mm的PP无纺布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因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金属构件的间隔越狭越可确保大的电解强度,故是一种较好的方案。然而,由于两者在排泄水中产生短路,就会失去设置电位差的意义,因此,以估计某一程度的安全率再进行设定为好。又,在两者分开的最大的间隔距离即对排泄水无影响的电位差的最大值1.0V时也可获得充分的集菌和死灭化能力的距离,通过模拟实验判断为约5mm。由此,当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与金属构件的间隔在5mm以下时如能确保绝缘状态,则对下限无特别限定。
又,上述实施形态对在前面热交换器4和背面热交换器3双方配设有集菌用的金属构件的场合作了说明,在接露盘上聚积来自热交换器的结露水,因产生杂菌而容易腐烂的是前面热交换器4的一方,本发明的实施效果也侧重于前面热交换器4侧的接露盘8。故完全可以省略成仅在前面热交换器4处配设金属构件、使来自背面热交换器3的结露水不集菌而仅通过排泄口、排泄管向室外排出的结构。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对任何场合都是热交换器3、4的散热片3a、4a采用铝合金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纯粹的铝和其它热传导率良好的材料,在此场合,也可将离子化倾向大于该散热片3a、4a材料的金属构件配设在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至接露盘的路径中。又,作为热交换器3、4的制冷剂通路的管路材质通常使用铜管,但也可是与散热片3a、4a同一材料的铝合金制品,总之由导通电气的金属构成即可。

Claims (14)

1.一种空调机,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至少具有: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通风路内具有金属制的散热片的热交换器;将由所述热交换器加以温度调节的风向室内吹出的室内送风风扇;以及接受从所述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的接露盘,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热交换器的散热片至接露盘的结露水的路径中配置有由离子化倾向大于所述散热片的金属构成的金属构件,并使所述金属构件与所述热交换器电气性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进行接线或物理性结合而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或结合的位置高于聚积在接露盘中的结露水的水面之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产生的内部电动势是0.3~1.0V。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之间的一部分或全体上配设有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采用发泡EPDM、发泡PE、发泡PS、发泡PP、发泡PVA或发泡聚氨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采用PP、PE、PS的高分子粒子烧结后的多孔质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采用树脂纤维、木棉纤维、或者该混合纤维的无纺布或网眼形状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用树脂纤维的树脂采用PP、PET、PEN、PE、尼龙或人造丝。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以及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前端之间的间隔为5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至4以及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的面积大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与金属构件跟前处的、设置有热交换器的散热片的底面部的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至4以及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采用铝合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采用锌板、镀锌钢板、锌合金、镀锌合金钢板或镁合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锌合金用作于金属构件时,该锌合金采用Cu 0.2~0.6wt%、Ti 0.03~0.1wt%、Al 0.03~0.1wt%,剩下的是Zn。
CN 02126840 2001-07-16 2002-07-15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5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14990 2001-07-16
JP2001214990 2001-07-16
JP2002146995 2002-05-22
JP2002146995A JP3949005B2 (ja) 2001-07-16 2002-05-22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7770A true CN1397770A (zh) 2003-02-19
CN1210526C CN1210526C (zh) 2005-07-13

Family

ID=2661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268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526C (zh) 2001-07-16 2002-07-15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49005B2 (zh)
CN (1) CN121052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523A (zh) * 2009-07-10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3246B2 (ja) 2005-04-21 2011-06-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959298B2 (ja) * 2012-05-14 2016-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5021676A (ja) * 2013-07-19 2015-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熱交換器、室内機、室外熱交換器、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7229341B2 (ja) * 2020-07-15 2023-02-27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523A (zh) * 2009-07-10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49005B2 (ja) 2007-07-25
JP2003097817A (ja) 2003-04-03
CN1210526C (zh) 2005-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0526C (zh) 空调机
WO20090451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atmospheric water
CN1512111A (zh) 空调机
CN201363952Y (zh) 一种自动加湿的空调
CN203777885U (zh) 湿式负离子除尘装置
CN116858018A (zh) 一种热泵换热器翅片的清洁装置
CN203024307U (zh) 一种脉冲处理循环水的两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262797C (zh) 空调器
CN110094820A (zh) 一种双冷源除湿新风机
CN100347494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KR20030007200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517556U (zh) 一种能源循环利用的地埋式变电站
CN104296247B (zh) 空调空气净化器
CN201281442Y (zh) 一种厨房空调器的室内机换热器
CN103047717A (zh) 利用脉冲技术处理循环水的两级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
CN1594993A (zh) 一种利用冷凝水调节湿度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1935629U (zh) 海水冷却塔专用收水器
CN208855357U (zh) 一种起重机操作室通风装置
CN201866907U (zh) 一种室内加湿空调排水管
CN108644889A (zh) 绿色环保的空气优化装置
CN1148542C (zh) 利用自然水体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的装置
CN203687205U (zh) 一种带电加热的末端动力通风装置
JP2018169074A (ja) ガスを冷媒に用いた無風状態での冷房を可能にする装置の構造
CN108753027A (zh) 换热器、空调器以及制冷设备
CN104353552A (zh) 一种静电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7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