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8016A - 自行车轮缘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轮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8016A
CN1388016A CN01142977A CN01142977A CN1388016A CN 1388016 A CN1388016 A CN 1388016A CN 01142977 A CN01142977 A CN 01142977A CN 01142977 A CN01142977 A CN 01142977A CN 1388016 A CN1388016 A CN 1388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nnular
tire
bicycle flang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2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9319C (zh
Inventor
冈岛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8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8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93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93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0Ri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yre-seat or flange, e.g. corrugated
    • B60B21/104Ri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yre-seat or flange, e.g. corrugated the shape of flanges
    • B60B21/106Ri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yre-seat or flange, e.g. corrugated the shape of flanges the shape of flange end-s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B60B1/02Wheels with wire or other tension spokes
    • B60B1/04Attaching spokes to rim or hub
    • B60B1/042Attaching spokes to hu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25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transverse section being hol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26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shape of rim w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28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shape of h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4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6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 B60B21/062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for b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6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 B60B21/066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the spoke mounting means being located on a flange oriented radially and formed on the radially inner side of the rim w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6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 B60B21/068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the spoke seat comprising sealing means, e.g. for tubeless racing bike ty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自行车轮缘,它包括侧面部分和辐条固定部分,该侧面部分具有在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一对外角的靠外部分。靠外部分包括一对与外角隔开的脊,该脊最好分割一对倾斜的表面。侧面部分最好包括一对经过磨削的制动表面,有一对带斜坡的表面从该制动表面至一对外侧面延伸。一无内胎轮胎装在轮缘上并包括一胎面部分、一对侧壁和一对胎边。每个胎边有一支承在一个脊上的内底面。每个胎边最好有一具有中心轴线的增强构件。每个脊最好位于一个中心轴线和一个内底面的内缘之间。

Description

自行车轮缘
本发明涉及美国专利申请NO.09/793973,它在2001年2月28日登记,授予SHIMANO INC。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与无内胎轮胎一起使用的自行车轮缘、许多辐条和用于结合在自行车架上的轮毂。更具体一些,本发明涉及一自行车轮缘,它即使在轮胎压力低于正常压力时,或在有一侧面的力使轮胎偏斜例如由轮胎与一障碍物接触而引起偏斜时,也能保持与无内胎轮胎的紧密密封。
骑自行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娱乐形式,同时成为运输工具。此外,骑自行车也成为非常普遍的业余的和职业的竞赛运动。自行车不管是用于娱乐、运动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总是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零件。自行车在过去的年代中广泛重新设计的一个特殊的零件是自行车轮。自行车轮常常被重新设计成重量轻的和结构上合乎空气动力学的,并且制造和装配简单的。
目前在市场上可得到的自行车轮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多数自行车车轮有一轮毂部分、许多辐条和一个环形的轮缘。轮毂部分固定在车架的一部分上,以用于相对地旋转。辐条的内端结合在轮毂上并从轮毂向外延伸。环形轮缘结合在辐条的外端上并有一在其上支承一气胎的靠外部分。自行车的辐条通常是细的金属丝辐条。轮毂的两端做有法兰,该法兰用于将辐条结合在轮毂上。特别是,在轮毂法兰上做有许多孔。钢丝辐条通常在其内端弯曲并且做有一凸缘,该凸缘成形成钉头形。内端支承在一个轮毂法兰的一个孔中。辐条的外端通常都做有螺纹,以与辐条螺纹套管结合,该套管将钢丝辐条的外端固定在轮缘上。特别是,辐条螺纹套管有与轮缘的内部表面结合的凸缘。另一种方案为,可将辐条倒过来,使其外端有钉头,而内端则有与辐条螺纹套管接合的螺纹,该套管将钢丝辐条的内端固定在轮毂上。
在自行车工业中,希望有尽可能少的辐条。传统的辐条的一个问题是作用在轮缘上的集中的应力。此外,如果采用的辐条越少,则轮缘上的应力就越来越大。传统的辐条通常固定在轮缘的内缘上或侧面部分上。这样,由辐条作用在轮缘上的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轮缘的内缘或轮缘的侧面部分的厚度。为了调节来自辐条的应力,辐缘的内缘可以做得厚一些。不过,将轮缘做得厚一些要增加轮缘的重量。
近年来,轮子设计成具有增强构件,它们布置在辐条的外端上,以有助于分散集中在轮缘的某些部分上的应力。这种轮子已在shimano的美国专利NO.6126243中公开。此轮子(即轮缘和辐条组合)非常结实,重量轻,并且比较简单和廉价地制造。不过,这种设计要求在轮缘的外周表面上钻许多进出孔。在装配时,辐条与增强构件要穿过这些孔插入轮缘的辐条孔中。以后就必须覆盖这些孔并装上有内胎的轮胎。如果需要更换辐条,就必须从轮缘上取下轮胎、内胎和覆盖物,以便能更换辐条。
此外,采用这种类型的轮子,由于有许多接近孔,有时难于采用无内胎轮胎。这些孔要被密封,以便用于所用的无内胎轮胎。采用密封,可使空气泄漏,特别是在长期使用以后。还有,如果需要更换辐条,必须从轮缘上取走轮胎与密封,以便更换辐条。以后,必须放回密封与轮胎。这是不方便的,并可使密封和/或轮胎撑长或损坏。
在市场上有一些用无内胎轮胎的轮缘,它不包括许多进出孔,消除了对密封的需要。不过,这些现有的用于无内胎轮胎的轮缘有其它缺点。特别是,这些轮缘在制造和装配方面都是昂贵而复杂的。此外,这些现有的轮缘在障碍物与轮胎接触时能产生刺穿或漏气。
鉴于如上所述,需要有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自行车轮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这一需要和其它需要,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这些需要将从此公开内容中成为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用于无内胎轮胎的轮缘,它在一障碍物在轮胎上作用一力时使空气的漏损为最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用于无内胎轮胎的轮缘,它即使在轮胎中的空气压力降低时也使空气的泄漏为最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用于无内胎轮胎的轮缘,它比较结实但是重量比较轻。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用于无内胎轮胎的轮缘,它在制造和/或装配时比较简单和廉价。
前述目的可基本通过提供一自行车轮缘而达到,该轮缘包括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一外环形部分和一辐条固定部分。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有第一和第二肋,它们彼此相向地延伸,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部分。外环形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角。外环形部分包括中间连接表面、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第一和第二内倾斜表面和第一与第二脊。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与第一和第二外角相邻。第一和第二内倾斜表面与中间连接表面相邻。第一和第二脊分别将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与第一和第二内倾斜表面分开,辐条安装部分刚性地与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结合。
前述目的还可以基本通过提供一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而达到,该组件包括一具有结合在其上的自行车轮胎的自行车轮缘。自行车轮缘包括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一外环形部分和一辐条固定部分。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有第一和第二肋,它们彼此相向地延伸,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部分。外环形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第二和第二外角。外环形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脊。它们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外角向内隔开一段距离。辐条固定部分刚性地与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结合。自行车轮胎包括一环形外胎面部分、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和第一与第二环形胎边。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与环形外胎面部分结合并沿径向朝环形外胎面部分的内侧延伸。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结合。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分别有由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支承的第一和第二环形侧表面和支承在第一和第二脊上的第一和第二内环形表面。
前述目的还可以基本通过提供一自行车轮缘达到,该轮缘包括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一外环形部分和一辐条固定部分。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有第一和第二端,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外环形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并用于支承一轮胎。辐条固定部分与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刚性地结合。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外侧表面、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和第一与第二带斜坡的表面。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与第一和第二外侧表面隔开一段距离。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延伸至第一和第二外侧表面。
前述目的还可以通过提供一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而达到,该组件包括一具有结合在其上的自行车轮胎的自行车轮缘。自行车轮缘包括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一外环形部分和一辐条固定部分。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有第一和第二肋,它们彼此相向地延伸,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部分。外环形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角。外环形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脊,它们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外角向内隔开一段距离。辐条固定部分刚性地与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结合。自行车轮胎包括一环形外胎面部分、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和第一与第二环形胎边。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与环形外胎面部分结合并沿径向朝环形外胎面部分的内侧延伸。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结合,并有支承在第一和第二脊上的第一和第二内底面。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分别有具有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的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该构件如此布置,以使第一和第二脊位于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与第一和第二底面的第一和第二内缘之间。
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色、形态和优点将从下列详细的说明变得显而易见,该说明联系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现在参考附图,它们形成此原始的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图1为一自行车轮的立面侧视图,它具有一后轮毂、许多(16根)带增强构件的辐条和一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轮缘;
图2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后轮毂的放大的立面侧视图,它具有结合在其上的辐条的内端部分;
图3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轮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的立面侧视图,它示出自行车轮的轮缘与两根沿周向对齐的辐条之间的连接;
图4为自行车轮缘沿图3的4-4剖面线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它具有一对按立面图示出的辐条和按剖面图示出的轮缘与增强构件;
图5为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靠外部分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靠外部分的第一倾斜部分的放大的示意图,它示出第一脊的形状。
图7为图5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靠外部分的第二倾斜部分的放大的示意图,它示出第二脊的形状;
图8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轮沿图1的8-8剖面线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它示出轮胎在安装好的位置时的位置;
图9为图1和3~8所示的自行车轮缘沿图1的9-9剖面线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一阀门接纳孔;
图10为自行车后轮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局部立面侧视图,它示出在将辐条的外端和增强构件插入一个辐条孔中之前,处于第一取向的辐条和增强构件;
图11为自行车后轮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局部立面侧视图,它示出在开始将增强构件和辐条的外端插入辐缘的辐条孔中以后,处于第一取向的辐条和增强构件;
图12为图1~4、10和11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一根辐条的放大的局部立面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辐条的局部侧缘立面图;
图14为图3、4、10和11所示的增强构件或垫圈的放大的立面侧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增强构件或垫圈的端部边缘立面图;
图16为图14和15所示的增强构件或垫圈的相反的立面侧视图;
图17为图14~16所示的增强构件或垫圈的侧缘立面图;
图18为图14~17所示的增强构件或垫圈沿图14的18-18剖面线看去的纵向剖视图;
图19为图14~17所示的增强构件或垫圈沿图14的19-19剖面线看去的纵向剖视图;
图20为自行车前轮的立面侧视图,它具有一前轮毂、许多(二十个)具有增强构件的辐条和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轮缘;
图21为图20所示的自行车轮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局部立面侧视图,它示出自行车轮的轮缘和两根沿周向错开的辐条之间的连接;以及
图22为自行车轮缘沿图21的剖面线21-21看去的局部剖视图,自行车轮的两根辐条沿周向错开。
首先参看图1和2,它们按照本发明示出一自行车的后轮12。自行车轮12有一居中的轮毂20、许多向外延伸的辐条22和一具有结合在其上的气胎26的环形轮缘24。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自行车轮12可以通过修改轮毂20而被用作自行车前轮或自行车后轮。在所示实施例中,自行车毂12为一自行车后轮,它具有一第一组径向辐条和一第二组切向辐条。不过,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与自行车轮12的结构有关的描述可用于自行车前轮或自行车后轮。
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轮12有16根辐条,它们在居中的轮毂20与环形轮缘24之间延伸。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自行车轮12可以在有需要和/或要求时有较少的或较多的辐条22。例如,自行车轮可以有24根辐条,其中12条为径向辐条,12条为切向辐条。另一种方案为,自行车轮12可以有全部为切向的辐条或全部为径向的辐条。此外,在所示实施例中,相对的各辐条对22在环形轮缘24上是沿周向彼此对齐的。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相对的各辐条对也可以在环形轮缘24上沿周向彼此错开。例如如图20所示,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自行车前轮12’,它具有全部为切向的辐条22,该辐条如下面所讨论的那样,有沿周向错开的外端。
如图2所示,轮毂20有一管形体部段30,该段有四个沿轴向在管形体部段30的一侧上布置的辐条固定地点32。辐条固定地点32做有孔34,以用于在其上沿切向结合辐条22(切向辐条)。在管形体部30的相反侧沿轴向布置有管形安装部分36。管形安装部分36上做有许多辐条固定槽38,以用于在其上沿径向结合辐条22(径向辐条)。径向辐条和切向辐条有同样的构形。不过,切向辐条的长度(尺寸)可与径向辐条略有不同。因此,径向和切向辐条在此处给予同样的参考数字。管形体部段30有一轴向孔,它用于在其中接纳轮毂组件28。
辐条固定部分32的数目和形状和管形安装部分36的构形取决于辐条的数目及其形状。因此,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可以联系本发明采用其它类型和形状的轮毂。此外,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轮毂20可以设计成全部采用径向/切向辐条和/或多于或少于16根辐条。例如,轮毂20可以设计成具有6个辐条安装地点(有两个在每个辐条安装地点上形成的孔)和12个在管形安装部分中形成的辐条固定槽,以形成有24根辐条的轮子。
如图12和13所示,辐条22作为一件的整体构件来构造,它具有一外端部分40、一居中或中间部分42和一内端部分44。辐条22的内端部分44最好在外部做有螺纹,以用于接纳辐条螺纹套管46,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外端部分或辐条头40通过增强构件或垫圈48结合至轮缘24上,这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垫圈48设计成分散由辐条22作用在轮缘24上的应力。外端部分40有一弯曲段47,它具有在弯曲段47的自由端形成的加大的头部49。加大的头部49有较大的宽度或直径,以经由垫圈48将辐条22固定在轮缘24上。
轮缘24如图1和8所示设计成将气胎26固定在其上。轮缘24专门设计成与无内胎气胎26一起使用。气胎26是传统的轮胎,它可通过各个轮胎公司如HUTCHINSON和MICHELIN得到。轮胎26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轮缘24可以用基本刚性的材料诸如那些在本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材料建造。例如,轮缘24可以用任何合适的金属材料如电镀钢、不锈钢、铝、镁或钛,以及其它非金属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建造。
轮缘24在立面侧视图(图1)中看去基本为圆形,并且最好相对于轮缘24的中心平面P为对称。因此,同样的参考数字可用于指相反的对称部分。具体些说,如图4、8和9所示,轮缘24有一对(第一和第二)外环形侧面部分50,一外环形部分52和一内环形部分或辐条固定部分54,它们刚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环形中空区A。轮缘24设计成用于绕一中心轴线X旋转。环形侧面部分50是板形构件,分别做有一对(第一和第二)肋51a和一对(第一和第二)弯曲段51b。外环形部分52为一管形构件,它沿轴向在环形侧面部分50之间延伸。外环形部分52在肋51a与弯曲段51b之间的径向位置固定地结合至环形侧面部分50上。内环形部分54为一基本为U字形的管形构件(如图4、8和9的剖面所示)。内环形部分54固定地结合至环形侧面部分50的弯曲段51b上。这样,内弯形部分54就与环形侧面部分50刚性地结合。
如同在图3~5中最清楚地看出的那样,环形侧面部分50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环形制动表面60a和一对(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60b,该环形制动表面沿轴向相反的方向彼此离开地面对,该轮胎支承表面则彼此相向地面对。两个(第一和第二)环形带斜坡的表面60c分别从制动表面60a延伸至肋51a的一对(第一和第二)环形弯曲的外侧面60d处。外侧面60d最好是凸出的弯曲表面,并且最好距离制动表面60a约0.3mm。轮胎支承表面60b彼此朝向并且在离开制动表面60a的环形侧面部分50的各自的相反侧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轮胎支承表面60b包括内下凹段和从下凹段延伸,以形成肋对51a的保持段。轮胎支承表面60b的下凹段最好基本彼此平行,并平行于制动表面60a。
带斜坡的表面60c和弯曲的外侧面60d节约了轮缘24的材料,因而减轻了轮缘24的重量。具体些说,轮缘最好做有带斜坡的表面60c,它延伸至一对与弯曲的外侧面60d隔开约0.3mm以上的环形侧壁(未示出)。制动表面60a最好以后按比较传统的方式通过磨削(切削/遮蔽)轮缘24的环形侧面部分50来形成。弯曲的外侧面60d有助于监控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60a和弯曲的外侧面60d的厚度(或其间的距离)。轮缘最好如此设计,以使在完成磨削(切削/遮蔽)时,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60a与弯曲的外侧面60d隔开约0.3mm。
带斜坡的表面60c最好相对于经过磨削的制动表面60a成240°左右的角。因此,带斜坡的表面60c最好相对于外侧面60d(即在带斜坡的表面60c的终点处相对于弯曲的外侧面的切线)形成一120°左右的角θ。在所示实施例中,凸出的弯曲的外侧面60d的每一个都有一1.0mm左右的曲率半径。因此,制动区的厚度可容易地被监控或观察(即在磨削过程中或在使用轮缘24时)。易言之,带斜坡的表面60c和弯曲的外侧面60d的布置还可在制动表面60a磨损约0.3mm时(对应于弯曲的外侧面60d的轴向位置)起着磨损指示器的作用。
肋51a沿轴向向内彼此朝向地延伸,以保持轮胎26。环形侧面部分50最好有一约1.3mm的最小厚度。肋51a最好沿轴向彼此朝向地延伸,离开各自的侧面部分50约0.85mm,以形成轮胎支承表面60b的下凹段。弯曲段51b是成角度的段,它与侧面部分50的制动表面60a形成尖锐的外环形角。这种布置提高了轮缘的强度与耐久性。此外,这一构形减少了轮缘24中的材料使用量。
外环形部分52最好约为0.9mm厚,并且一般地沿轴向在环形侧面部分50之间延伸,以形成一对(第一和第二)环形外角或角面62a。外环形部分52最好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从外角62a延伸的外环形倾斜表面62b,一对(第一和第二)环形脊62c和一对(第一和第二)内环形倾斜表面62d。外环形部分52最好还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环形过渡内角62e和一将内倾斜表面62d连在一起的环形连接表面62f。环形脊62c的一个分割每对内、外环形倾斜表面62b和62d。脊62c最好如图5所示各自从轮胎支承表面60b的下凹段隔开一段距离E。环形脊62c的形状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环形连接表面62f最好为下凹的延轴向延伸的弯曲的管形表面并最好也如同图5所示有一约为4.5mm的曲率半径R1。过渡内角62e最好由凸出的弯曲的管形表面形成,它以平滑的方式将下凹的弯曲的连接表面62f连至环形内倾斜表面62d上。易言之,在弯曲的连接表面62f与环形内倾斜表面62d之间没有突然的方向改变或过渡。
弯曲的连接表面62f最好如图5所示有一布置在自行车轮缘24的中间平面P上的中心C。中心C位于包围旋转轴线X并经过弯曲的连接表面62f的径向最里面的点的圆上。中心C最好沿径向向内与经过外角对62a的假想直线L1隔开一约为3.95mm的距离D1。此外,弯曲的连接表面62f的中心最好沿径向向内与经过环形侧面部分50的外周缘的假想直线L2隔开一约为9.7mm的距离。假想直线L1最好与假想直线L2隔开一约为5.75mm的距离D2。不管怎样,假想直线L1最好与假想线L2隔开一在4.5mm左右与6.5mm左右之间的距离D2
假想直线L1和L2都平行于自行车轮缘24的中间轴线X,并且如图1和5所示彼此平行。易言之,假想直线L1和L2分别位于绕自行车轮缘24的中间轴线X形成的同心的假想圆柱体上,这些圆柱体分别经过环形侧面部分50的外角62a和外周缘。这样,就在环形侧面部分50与外环形部分52的沿径向向外的部分之间形成一轮胎接纳凹座。
仍然参看图5,外、内环形倾斜表面62b和62d最好相对于经过外角62a的假想直线L1成一角度,该角度V为3度左右至17度左右。更具体一些,外、内环形倾斜表面62b和62d最好相对于假想直线L1成一角度,该角度V为5度左右。此外,外、内环形倾斜表面62b和62d最好彼此基本平行,有一环形脊62c位于其间。易言之,外环形倾斜表面62b从外角62a沿径向向内朝弯曲的连接表面62f延伸,并在脊62c处终止。另一方面,内环形倾斜表面62d从脊62c沿径向向内延伸,并在过渡内角62e处终止。这样,就形成一基本为U字形的轮胎接纳凹座。
如上所述,过渡内角62e最好做成凸出的弯曲表面,它将内环形倾斜表面62d与弯曲的连接表面62f连接在一起。更具体一些,过渡内角62e各自最好有一约为3.0mm的曲率半径R2,以便在弯曲的连接表面62f与内环形倾斜表面62d之间形成一平滑的过渡。因此,曲率半径R2最好约等于曲率半径R1的三分之二,以便形成一平滑的过渡。不管怎样,曲率半径R2和曲率半径R1的形状要做成形成一平滑的过渡,而在内环形倾斜表面62d与弯曲的连接表面62f之间没有突然的方向弯化。因此,当在轮缘24上安装无内胎的气胎26并打气时,轮胎26的内缘可分别沿弯曲的连接表面62f、过渡内角62e和内环形倾斜表面62d朝与轮胎支承表面60b相邻的支承位置滑动。
现在参看图6和7,每个外环形倾斜表面62b最好有一约为1.92mm的长度B,而每个内环形倾斜表面62d则最好有一约为0.16mm的长度D。不管怎样,长度D最好比长度B小约十分之一。此外,内、外环形倾斜表面62d和62b最好为直而平的锥形表面。每个环形脊62c基本由三个弯曲段形成。具体一些说,每个环形脊62c包括一环形外下凹段S1、一环形凸出段S2和一环形内下凹段S3
每个环形外下凹段S1最好有一等于每个环形凸出段S2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每个环形内下凹段S3最好有一大于环形外下凹段S1和环形凸出段S2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这样,在环形凸出段S2与环形内下凹段S3之间形成一平滑的逐步过渡。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外下凹段S1和每个凸出段S2最好有约为0.4mm的曲率半径。
每个凸出段S2有一外缘,它与内、外倾斜表面62d和62b隔开一距离,其大小小于每个凸出段S2的曲率半径。这样,每个凸出段S2的外缘最好与经过各自的内、外倾斜表面对62d和62b的直线隔开一距离D3。距离D3在所示实施例中约为0.3mm。每个环形内下凹段S3最好有一约为0.8mm的曲率半径(或为每个环形凸出段S2的曲率半径的两倍)。这一布置允许部分轮胎26比较容易地向外越过脊62c移动,这将在下面较详细地讨论。不过,这种布置还在轮胎完全装在轮缘24上以后防止部分轮胎26越过脊62c(往回)移动,并在轮胎26与轮缘24之间建立一紧密的密封,这将在下面较详细地讨论。
参看图8,轮胎26为一无内胎轮胎,它具有一环形外胎面部分27a、一对环形侧壁27b和一对环形保持部分或胎边27c。环形侧壁27b沿径向向外胎面部分27a的里面延伸。环形胎边27c形成轮胎26的内周边。轮胎26最好相对于中间平面P对称。每个环形保持部分或胎边27c包括一环形增强构件29并被保持在轮缘24的轮胎接纳凹座中。更具体一些,胎边27c有沿轴向相向的外表面,它们在轮胎26打气时分别与轮胎支承表面60b和脊51接触。此外,胎边27c有基本平直的内底面或下表面,它与外环形部分52接触。环形增强构件29最好基本为不变形的构件,它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形成。
例如,在图8中,增强构件29是作为金属丝示出的,它具有圆的截面形状。不过,增强构件也可以用非金属材料形成,例如按商标KEVLAR出售的aramid纤维(或编织的aramid纤维),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非金属材料。增强构件最好每个有一2.0mm左右至3.0mm左右的截面直径。更具体一些,每个增强构件29最好有一基本为圆的截面形状,该截面具有中心轴线C1。像轮胎26这样的轮胎在本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并可通过各个轮胎公司如HUTCHINSON和MICHELIN得到。不过,由于轮缘24的构形,特别是外环形部分52(弯曲的连接表面62f、过渡内角62e、脊62c和环形倾斜表面62b与62d),无内胎轮胎26可以容易地安装在轮缘24的轮胎接纳凹座中并被牢固地保持在其中。
现在更详细地讨论轮胎26在轮缘24上的安装。首先,轮胎26安装在轮缘24上,以其胎边27c布置在弯曲的连接表面62f中。在此阶段,轮胎中没有空气。当轮胎打气以后,胎边27c将朝其安装或座落位置移动(即向外朝轮胎支承表面60b移动)。当轮胎26中的空气压力达到25英磅每平方英寸时,胎边27c将如图8所示移入其座落位置。在胎边27c移至其座落位置,以与外环形部分52形成紧密的密封时,胎边27c的内面或底面将通过脊62c而略有变形。轮胎继续打气至29~58英磅每平方英寸左右的最佳压力。
当轮胎26装在轮缘24上并正确地打气时,增强构件29将如图8所示牢固地位于脊51a与脊62c之间。具体些说,环形增强构件29与胎边27c的环形侧面(即与轮胎支承表面60b)如此隔开,以致增强构件29至少部分地位于脊62c的上方。增强构件29最好不向内彼此相向地越过脊62c延伸,以使胎边27c能牢固地被保持。不过,胎边27c要如此支承在脊62c上,以使每个胎边27c的一部分(即胎边27c的内尖)向内越过各自的脊62c延伸。易言之,脊62c布置在增强构件29的中心轴线C1与胎边27c的内底面的内缘(即胎边27c的轴向内尖)之间。再有,每个胎边27c最好包括一环形凹座,该凹座布置成接纳一个肋51a,以使增强构件位于肋的下方。
仍然参看图8,由于上述构形,当轮胎26碰上一个力时,空气损耗可为最少。更具体一些,当一障碍物如一石块与轮胎26接触时,一力在轮胎26上作用。由于外环形部分52的构形,在轮胎26中产生局部偏转或变形。不过,轮胎26的胎边27c和增强构件29由于外环形部分52的构形而被保持在其座落位置上。此外,由于轮缘24的结构,空气损耗可为最少,并且即使在轮胎压力降至正常水平或最佳水平以下时,也能保持紧密的密封。
如同从图9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除去单个的阀孔72外,外环形部分52最好没有孔,该阀孔用于在其中接纳阀75的一部分,以使无内胎轮胎26可以如同下面要讨论的那样,与轮缘24一起使用。不管怎样,外环形部分52最好有比结合在轮缘24上的辐条数的一半还少的孔,这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例如,如果轮缘24有16根辐条,则外环形部分52有比八个少的孔(例如七个或更少)。
再次参看图3~11,内环形部分54是辐条固定部分并包括一内环形段64和一对(第一和第二)辐条固定段66。内环形段64最好大致为0.9mm厚并且是一管形构件,该构件形成轮缘24的最靠里面的经向边缘。辐条固定段66从内环形段64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刚性地结合至侧面部分50的弯曲段51b上。这样,内环形部分54就刚性地与环形侧面部分50和外环形部分52结合。辐条固定段66最好约为1.1mm厚并由于弯曲段51b和内环形部分54的构形而与侧面部分50错开。更具体一些,辐条固定段66最好从侧面部分50朝轮缘24的中间平面P错开并相对于侧面部分50成一角度。
如同从图3和4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辐条固定段66有许多在其上形成的沿周向布置的辐条孔76。辐条固定段66最好有约为11.8mm的径向长度。在所示实施例中,相反的辐条孔对76沿周向彼此对齐。不过,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辐条孔76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彼此错开,这将在下面参考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讨论。辐条孔76最好沿径向在内环形段64的外面如此隔开,以使辐条孔76与侧面部分50的弯曲段51b相邻。不过,当辐条22经由辐条固定段60结合至轮缘24上时,由于有弯曲段51b存在,辐条22不会与轮缘24上的制动作用发生干涉。
如上所述,外环形部分52最好包括一单个的孔72,该孔用于在其中接纳阀75的一部分。如图9所示,内环形部分54还包括一用于接纳阀75的一部分的阀孔74。更具体一些,阀孔74最好在内环形部分54的内环形段64中形成。除去阀孔72外,外环形部分最好没有孔。此外,除去阀孔74外,内环形段64最好也没有孔。阀75是比较传统的,并且最好位于相对的辐条对72的中间。因此,阀75在此处不拟讨论或示出。
辐条孔76是在辐条固定段66上形成的,并且最好绕辐条固定段66的周边等距离隔开。在此实施例中,辐条孔76最好为圆孔,它大于辐条22的外端部分40。本发明的辐条孔76大于传统的辐条孔。因此,垫圈48沿比普通圆辐条大的区域分布作用在轮缘24上的力,以致轮缘24的应力断裂和/或应力撕裂为最小。
再次参看图4,辐条孔76最好有大于辐条固定段66的径向长度的一半左右的径向长度(即大于5.9mm左右)。更具体一些,辐条孔76最好基本为圆孔,它最好有6.1mm±0.05mm的径向长度或直径。不管怎样,辐条孔76的尺寸和形状都做成使辐条22的外端部分40连同位于其上的垫圈48都可如图10和11所示穿过辐条孔76插入。此外,辐条孔76的尺寸与形状都做成在辐条22已经安装在轮缘24和轮毂20上时,将外端部分40连同装在其上的垫圈48保持在辐条孔76中。
参看图14~19,垫圈48设计成如图10和11所示沿垫圈48与辐条孔76之间的第一相对取向穿过辐条孔76。垫圈48还如图3所示设计成沿垫圈48与辐条孔76之间的第二相对取向被保持在辐条孔76中。每个垫圈48有一(较小的)基本为圆形的第一台阶部分80,一长形的第二台阶部分82和一位于中间的辐条孔84,垫圈48最好构造成为一件的整体金属构件。
垫圈48最好有一至少为2.2mm左右的轴向厚度。(较小的)第一台阶部分80的轴向厚度最好与辐条固定段66的厚度差不多一样(即约为1.1mm),而(较大的)第二台阶部分82的轴向厚度则最好大于(较小的)第一台阶部分80的轴向厚度。不管怎样,垫圈48有第一和第二横向尺寸Y和Z(在图14和15中标出),它们相对于辐条孔76如此确定尺寸,以使垫圈48连同结合于其上的辐条22的外端部分40都能沿第一取向穿过辐条孔76并沿第二取向被保持在辐条孔76中。
每个垫圈48的每个第一台阶部分80有一第一最大宽度,而每个第二台阶部分82则有一第二最大宽度,后者形成一倚靠表面,该表面有两个位于第一和第二台阶部分80与82之间的倚靠段86a和86b。第一台阶部分80的尺寸与形状做成位于轮缘24的辐条固定段66的辐条孔76中,以使依靠表面86与轮缘24的内部接触。在此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横向尺寸Z(在图14中标出)基本等于第二台阶部分82的第二最大宽度,以将垫圈48保持在辐条孔76中。
倚靠段86a和86b从第二部分82的一对端面87a和87b(底部和顶部端面87a和87b)延伸至第一部分的外周。端面87a和87b是沿垫圈48的轴向延伸的部分圆柱表面,以致端面87a和87b位于一假想的圆柱体上,其直径对应于第二部分82的第二最大宽度和垫圈48的第二横向尺寸Z。
每个垫圈48包括一对弯曲的侧面88,它一般沿垫圈48的纵向延伸。第一横向尺寸Y(在图15中标出)在一对弯曲的侧面88之间测量。横向尺寸Y最好与辐条孔76的尺寸相同,或较其略小。更具体一些,横向尺寸Y(在图15中标出)最好约为6.0mm±0.05mm。易言之,弯曲的侧面88最好在一假想的圆或圆柱体上形成,其直径大致为6.0mm±0.05mm。因此,横向尺寸Y可以认为是此假想的圆或圆柱体的直径。
如同在图15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弯曲的侧面88基本由一对弯曲的第一侧面段88a和一对弯曲的第二侧面段88b形成。第一部分80的最大宽度最好约为6.0mm(+0.05mm或-0.01mm)。因此,第一部分80的最大宽度可略大于第一横向尺寸Y。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部分80不一定要有完整的圆柱形外周表面,而是有一对弯曲的第一侧面段88a。易言之,第一部分80的外周表面,除去有一对弯曲的第一侧面段88a以外,基本是圆柱形的。
弯曲的侧面88基本是外凸的弯曲表面,它在垫圈48的第一和第二部分80和82的一对轴向表面90和92之间延伸,以形成若干对的平行边缘。具体些说,第一边缘91是在端面90处形成的,第二边缘93a和93b是在倚靠段86a和86b处形成的,而第三边缘95则是在端面92处形成的。
每个垫圈48的辐条孔84要如此设计,以使辐条22能自由地从其穿过。在所示实施例中,辐条22的中间部分42的截面是椭圆的。因此,辐条孔84有沿纵向延伸的槽94,它加大了辐条孔84的有效直径或宽度,以允许辐条22的中间部分42能从其穿过。
在第一台阶部分80的轴向表面上形成一带斜坡的切口或缺口96。此缺口96容纳辐条22的外端部分40的弯曲段47。缺口96的位置最好离开槽94约180°。这样,当辐条22的弯曲段47座落在缺口96中时,就限制了辐条22在辐条孔84中的移动。
现在参看图20~22,它们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了另一自行车轮12′,它具有另一前轮毂20′、20根带垫圈48的切向辐条和一轮缘24′。轮缘24′除去辐条孔的槽经过修改,以与修改的轮毂20′一起使用外,与轮缘24基本相同。更具体一些,轮缘24′包括沿周向错开的辐条孔对76′,而不是包括轮缘24的沿周向对齐的辐条孔对76。此外,轮缘24′是为了与二十(20)根辐条22一起使用而设计的。考虑到轮缘24和24′之间的相似性,轮缘24′的下列描述将主要集中在其差别上。
虽然轮子12′是前轮,但是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与自行车轮12′有关的描述既适用于自行车前轮,也适用于自行车后轮。此外,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轮缘24′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使用多于或少于20根辐条和/或径向辐条。最后,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轮缘24的大部分描述适用于此另一实施例的轮缘24′的描述。
轮缘24′基本包括一对环形侧面部分50′、一外环形部分52′和一内环形部分54′。环形侧面部分50′和外环形部分52′与后轮12的环形侧面部分50和外环形部分52相同。这样,环形侧面部分50′和外环形部分52′在此处不拟详细讨论或示出。内环形部分54′为轮缘24的内环形部分54的略作修改的异型。更具体一些,此另一实施例的内环形部分54′包括一内环形段64′和一对环形辐条固定段66′。辐条固定段66′包括许多沿周向布置的辐条孔76′。
除去辐条孔76′沿周向彼此错开以外,此另一实施例的辐条孔76′与轮缘24的辐条孔76相同。辐条孔76′的形状做成用于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其中接纳辐条22的外端40,连同增强构件或垫圈48。轮缘24′的构形设计成用于有20根切向辐条22的前轮毂20′。易言之,轮毂20′有两个辐条固定法兰,每个法兰有五个辐条固定地点32′。每个辐条固定地点上结合两根辐条22。这种类型的轮毂是比较传统的。这样,轮毂20′就不在此详细讨论或示出。易言之,除去轮缘24的辐条孔76的构形(或布置)在此实施例的轮缘24′中略作修改以外,此另一实施例的轮缘24′与轮缘24相同。这样,轮缘24′就不在此详细讨论或示出。
此处所用的表示程度的词如“基本”、“大约”、“左右”指的是修改的项目的合理的偏差量,以使最终结果无重大的改变。这些词应当被解释为包括修改的项目的至少±5%的偏差,如果该偏差不否定该词所修改的含义。
虽然只挑选了所选择的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但是,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在此可以作出各种改变或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范围。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而提供的,并不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规定的本发明及其相当物。

Claims (50)

1.一自行车轮缘,它包括:
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它具有第一和第二肋,该肋彼此相向地延伸,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
一外环形部分,它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角,上述外环形部分包括一中间连接表面、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与上述中间连接表面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内倾斜表面、和分别将上述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内倾斜表面分开的第一和第二脊;以及
一辐条固定部分,它刚性地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结合。
2.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内、外倾斜表面相对于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的假想直线成一约3~17度的角;以及
上述第二内、外倾斜表面相对于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的假想直线成一约3~17度的角。
3.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内、外倾斜表面相对于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的假想直线成一约5度的角;以及
上述第二内、外倾斜表面相对于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的假想直线成一约5度的角。
4.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内、外倾斜表面基本是平行的,以及
上述第二内、外倾斜表面基本是平行的。
5.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外倾斜表面有第一外长度,而上述第一内倾斜表面则有小于上述第一外长度的第一内长度;以及
上述第二外倾斜表面有第二外长度,而上述第二内倾斜表面则有小于上述第二外长度的第二内长度。
6.如权利要求5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内长度小于上述第一外长度的十分之一;以及
上述第二内长度小于上述第二外长度的十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6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外长度约为1.92mm,以及
上述第二外长度约为1.92mm。
8.如权利要求6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内、外倾斜表面基本是平行的;以及
上述第二内、外倾斜表面基本是平行的。
9.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轮胎支承表面包括一第一下凹段和一第一保持段,该保持段从上述第一下凹段延伸,以形成上述第一肋;以及
上述第二轮胎支承表面包括一第二下凹段和一第二保持段,该保持段从上述第二下凹段延伸,以形成上述第二肋。
10.如权利要求9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脊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下凹段隔开约3.25mm。
11.如权利要求9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下凹段是基本平行的。
12.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环形脊包括一第一凸出的弯曲表面,该表面以平滑的方式结合至上述第一内、外环形倾斜表面上;以及
上述第二环形脊包括一第二凸出的弯曲表面,该表面以平滑的方式结合至上述第二内、外环形倾斜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凸出的弯曲表面有一约为0.4mm的曲率半径;以及
上述第二凸出的弯曲表面有一约为0.4mm的曲率半径。
14.如权利要求1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脊包括下凹的相交区,以将上述第一脊连至上述第一内、外倾斜表面上;以及
上述第二脊包括下凹的相交区,以将上述第二脊连至上述第二内、外倾斜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脊有一第一上缘,该上缘与经过上述第一外倾斜表面的直径隔开约0.3mm;以及
上述第二脊有一第二上缘,该上缘与经过上述第二外倾斜表面的直线隔开约0.3mm。
16.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ground)的环形制动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该表面从上述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制动表面延伸,以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的第一和第二外缘。
18.如权利要求17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弯曲的外表面;以及
上述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弯曲的外表面处终止。
19.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轮缘相对于经过上述中间连接表面的中间平面对称。
20.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除去单个的阀孔外,上述外环形部分没有孔,该阀孔用于在其中接纳阀的一部分。
21.一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它包括:
一自行车轮缘和一自行车轮胎,该轮缘包括:
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它具有第一和第二肋,该肋彼此相向地延伸,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
一外环形部分,它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角,上述外环形部分包括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向内隔开一段距离的第一和第二脊;以及
一辐条固定部分,它刚性地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连接;
该轮胎包括:
一环形外胎面部分,
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该侧壁结合至上述环形外胎面部分上并沿径向向上述环形外胎面部分的里面延伸,以及
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该胎边分别结合至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
上,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分别有被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
表面支承的第一和第二环形侧表面,和分别支承在上述第一和第二脊
上的第一和第二内环形表面。
22.如权利要求21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胎边有一位于上述第一脊的第一内侧的第一内段,和一位于上述第一脊的第一外侧的第一外段;以及
上述第二胎边有一位于上述第二脊的第二内侧的第二内段和一位于上述第二脊的第二外侧的第二外段。
23.如权利要求22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内段与上述轮缘的上述外环形部分隔开,而上述第一外段则与上述外环形部分接触;以及
上述第二内段与上述轮缘的上述外环形部分隔开,而上述第二外段则与上述外环形部分接触。
24.如权利要求22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胎边包括一第一环形增强构件;和
上述第二胎边包括一第二环形增强构件。
25.如权利要求24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用金属形成。
26.如权利要求24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用非金属材料形成。
27.如权利要求24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环形增强构件有2.0~3.0mm左右的宽度;和
上述第二环形增强构件有2.0~3.0mm左右的宽度。
28.如权利要求27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每个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有基本为圆的截面形状。
29.如权利要求24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隔开,以使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至少部分地分别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脊的上方。
30.如权利要求22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轮胎支承表面包括一第一下凹段和一第一保持段,该保持段从上述第一下凹段延伸,以形成上述第一肋;以及
上述第二轮胎支承表面包括一第二下凹段和一第二保持段,该保持段从上述第二下凹段延伸,以形成上述第二肋。
31.如权利要求30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脊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下凹段隔开约3.25mm。
32.如权利要求31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下凹段基本平行。
33.如权利要求30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外环形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该表面分别布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与上述第一和第二脊之间。
34.如权利要求33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外倾斜表面相对于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的假想直线成一5度左右的角;和
上述第二外倾斜表面相对于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的假想直线成一5度左右的角。
35.如权利要求21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轮胎包括第一和第二环形凹座,凹座的形状做成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肋耦合。
36.如权利要求21的自行车轮缘和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除去单个的阀孔外,上述外环形部分没有孔,该阀孔用于在其中接纳阀的一部分。
37.一自行车轮缘,它包括:
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它们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
一外环形部分,它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并用于在其上支承轮胎;和
一辐条固定部分,它刚性地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结合,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外侧面、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和上述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该制动表面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外侧面隔开一段距离,该带斜坡的表面从上述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向上述第一和第二外侧面延伸。
38.如权利要求37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分别相对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成大至240°的角,以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经过磨削的环形制动表面的第一和第二外缘。
39.如权利要求38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的上述第一和第二端部分包括凸出的弯曲表面,以分别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外侧面。
40.如权利要求39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凸出的弯曲表面处终止,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内角。
41.如权利要求37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带斜坡的表面分别相对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外侧面成大至120°的角,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内角。
42.如权利要求37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的上述第一和第二端分别包括凸出的弯曲表面,以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外侧面。
43.一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它包括:
一自行车轮缘和一自行车轮胎,该自行车轮缘包括
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它具有第一和第二肋,该肋彼此相向地延伸,以形成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
一外环形部分,它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之间延伸,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角,上述外环形部分包括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向内隔开一段距离的第一和第二脊;以及
一辐条固定部分,它刚性地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面部分结合;
该轮胎包括:
一环形外胎面部分,
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该侧壁结合至上述环形外胎面部分上,并沿径向向上述环形外胎面部分的里面延伸,以及
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它们分别结合至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侧壁上,并具有支承在上述第一和第二脊上的第一和第二内底面,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该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并如此布置,以使上述第一和第二脊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底面的第一和第二内缘之间。
44.如权利要求43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用金属形成。
45.如权利要求43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用非金属材料形成。
46.如权利要求43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环形增强构件有2.0~3.0mm左右的宽度,
上述第二环形增强构件有2.0~3.0mm左右的宽度。
47.如权利要求46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每个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都有基本为圆形截面的形状。
48.如权利要求43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表面隔开,以使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上述第
一和第二脊的上方。
49.如权利要求48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增强构件分别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肋的下方。
50.如权利要求43的自行车轮缘与轮胎的组件,其特征为,
上述外环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外倾斜表面,该表面布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外角与上述第一和第二脊之间,以支承上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胎边。
CNB011429771A 2001-05-25 2001-12-06 自行车轮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3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64,363 US6582029B2 (en) 2001-05-25 2001-05-25 Bicycle rim
US09/864,363 2001-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8016A true CN1388016A (zh) 2003-01-01
CN1289319C CN1289319C (zh) 2006-12-13

Family

ID=2534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297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319C (zh) 2001-05-25 2001-12-06 自行车轮缘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582029B2 (zh)
EP (1) EP1260382B1 (zh)
JP (1) JP3701628B2 (zh)
CN (1) CN1289319C (zh)
CZ (1) CZ20021773A3 (zh)
DE (1) DE60122677T2 (zh)
TW (1) TW546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6849B1 (en) * 2000-11-20 2003-03-25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US20040189548A1 (en) * 2003-03-26 2004-09-30 Ngk Insulators, Ltd. Circuit element,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control device,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circuit element, and method of driving control device
CN100594139C (zh) * 2003-05-07 2010-03-17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缘
US7192098B2 (en) * 2003-05-07 2007-03-20 Shimano Inc. Bicycle rim
US20050210675A1 (en) * 2004-03-26 2005-09-29 Price Chad N Sealed tubeless tire bicycle wheel
JP2005319962A (ja) * 2004-05-11 2005-11-17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リム
WO2007027927A1 (en) * 2005-08-30 2007-03-08 Wilderness Trail Bikes Licensing, Inc. Bicycle wheel rim
DE102006040919A1 (de) 2006-08-31 2008-03-06 Dt Swiss Ag Nabe und Laufrad,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ITMI20072232A1 (it) 2007-11-26 2009-05-27 Campagnolo Srl Cerchio per ruota di bicicletta e ruota di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tale cerchio
FR2938790B1 (fr) * 2008-11-21 2012-02-17 Alcan Rhenalu Profiles creux en alliage d'aluminium
US9315071B2 (en) 2013-07-12 2016-04-19 Slipstream Bicycles, Llc Bicycle wheel system
DE102015205863A1 (de) * 2015-04-01 2016-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adfelge mit einem Tiefbett
DE112017001368T5 (de) * 2016-03-16 2018-11-29 Honda Motor Co., Ltd. Fahrzeugrad
US10752047B2 (en) 2016-08-23 2020-08-25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Laced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2018044773A1 (en) * 2016-08-29 2018-03-08 Christian Feucht Rim with recessed channel and rim strip apparatus and system
TWI597188B (zh) * 2017-03-30 2017-09-01 Cheng Shin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Tubeless bicycle rim structure
FR3071434A1 (fr) * 2017-09-27 2019-03-29 Mavic S.A.S. Jante pour roue de bicyclette
DE102022121910A1 (de) 2022-08-30 2024-02-29 Shimano Inc. Felge für ein vom menschen anegtriebenes 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434207A (fr) 1965-01-14 1966-04-08 Pneumatiques Caoutchouc Mfg Pneumatique pour jante à rebord de sécurité
NL130933C (zh) 1965-07-05
FR2176592B1 (zh) * 1972-03-24 1974-09-13 Dunlop Sa
IT1031185B (it) 1974-02-26 1979-04-30 Kronprinz Ag Ruota per veicolo con pneumatico senza tubolare
IN155019B (zh) 1979-12-06 1984-12-22 Dunlop Ltd
DE3234803A1 (de) 1982-09-20 1984-03-22 Continental Gummi-Werke Ag, 3000 Hannover Luftbereiftes fahrzeugrad insbesondere fuer fahrraeder
DE3238928A1 (de) 1982-10-21 1984-04-26 Continental Gummi-Werke Ag, 3000 Hannover Ventil fuer schlauchlose zweiradraeder
JPS6012315A (ja) 1983-06-30 1985-01-22 Yamaha Motor Co Ltd ワイヤスポ−ク車輪
DE3342608C2 (de) 1983-11-25 1986-04-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8000 München Speichenrad,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schlauchlosen Reifen
US4878527A (en) * 1986-05-15 1989-11-0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Wheel rim and assembly of wheel rim and tire
US4824177A (en) * 1987-10-29 1989-04-25 Aloy Jorge N Spoked vehicle wheel with tubeless tire
DE3924600A1 (de) 1989-07-25 1991-01-31 Sp Reifenwerke Gmbh Radfelge fuer fahrzeugluftreifen
FR2693672B1 (fr) 1992-07-15 1994-11-04 Mavic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jante pour cycle et jante réalisée avec ce procédé.
ES1024028Y (es) 1993-03-15 1994-04-01 Nadal Aloy Dispositivo de estanqueidad para ruedas de radios sin camara.
FR2727356A1 (fr) 1994-11-30 1996-05-31 Mavic Sa Jante de velo et roue comprenant une telle jante
FR2744953B1 (fr) 1996-02-19 1998-04-03 Hutchinson Jante de roue a rayons destinee a etre equipee d'un pneumatique sans chambre, et roue a rayons ainsi equipee
US5653510A (en) * 1996-02-21 1997-08-05 Syncros Applied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heel rims
IT240914Y1 (it) 1996-09-27 2001-04-11 Vittoria Spa Off Struttura di cerchione per ruote di cicli in genere atto a consentireun piu' facile e stabile montaggio del copertone.
JPH10250309A (ja) * 1997-03-17 1998-09-22 R Thomasberg Paul 自転車用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及びリム
FR2766419B1 (fr) 1997-07-25 1999-10-01 Mavic Sa Jante de bicyclette prevue pour un montage tubeless et roue de bicyclette
IT245313Y1 (it) * 1998-06-05 2002-03-20 Aprilia World Service B V Ruota a raggi perfezionata
US6126243A (en) * 1998-12-29 2000-10-03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US6120105A (en) 1999-01-05 2000-09-19 Chern; Lai Jiann Wheel rim for bicycles
US6145937A (en) * 1999-07-13 2000-11-14 Alex Machine Industrial Co., Ltd. Bicycle wheel rim
US6186598B1 (en) * 1999-10-08 2001-02-13 Alex Machine Industrial Co., Ltd. Bicycle wheel rim with a rim body having an H-shaped cross-section
TW481111U (en) * 2001-03-30 2002-03-21 Alex Machine Ind Co Ltd Wheel set for bi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582029B2 (en) 2003-06-24
JP2003019901A (ja) 2003-01-21
CN1289319C (zh) 2006-12-13
EP1260382A3 (en) 2004-04-14
US20020175560A1 (en) 2002-11-28
EP1260382B1 (en) 2006-08-30
JP3701628B2 (ja) 2005-10-05
DE60122677D1 (de) 2006-10-12
DE60122677T2 (de) 2006-12-28
TW546209B (en) 2003-08-11
CZ20021773A3 (cs) 2003-01-15
EP1260382A2 (en) 2002-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9319C (zh) 自行车轮缘
CN1184087C (zh) 自行车轮缘
CN1038568C (zh) 轮胎、轮辋、环形支架座及包括这些零件的组装件
CN1154582C (zh) 非充气轮胎
CN1098778C (zh) 装在15°深槽轮辋上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174876C (zh) 自行车车轮
CN1267293C (zh) 充气轮胎
CN1275784C (zh) 盘式制动用的自行车轮毂
AU2005246931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high turnup, locked bead construction
CN1772516A (zh) 不充气自行车轮胎
US20060169379A1 (en) Tyre and rim for a vehicle wheel
CN1247407C (zh) 自行车盘式制动器毂
BR9916542B1 (pt) processo para fabricar uma estrutura de carcaça, e, pneu para rodas de veìculo.
CN1354092A (zh) 自行车轮
CN1281422C (zh) 自行车轮辋
DE60021108D1 (de) Wulst für notlaufreifen
CA2137999A1 (en) Pneumatic tyre
CN1572546A (zh) 防爆轮胎系统及其支撑环
US10272718B1 (en) Road tubeless bicycle wheel
JP2002326503A (ja) リムおよび支持用支持体からなる組立体
CN1277700C (zh) 用于力车的轮缘和用于力车的无内胎安装组件
CN1181991C (zh) 包括对中机构并易于拆装的轮胎安全支架以及支架和轮辋组件
CN110281702A (zh) 免充气轮胎
CN2256382Y (zh) 无内胎微孔免充气轮胎
CN217671958U (zh) 轮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