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3655A - 数据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83655A CN1383655A CN01801882A CN01801882A CN1383655A CN 1383655 A CN1383655 A CN 1383655A CN 01801882 A CN01801882 A CN 01801882A CN 01801882 A CN01801882 A CN 01801882A CN 1383655 A CN1383655 A CN 13836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ime
- receiving
- send
- s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77—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like streaming vide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能够不重发赶不上接收端的重现时刻的无用的数据,能够不浪费传输频带。在本系统中,计算分组在服务器(数据发送装置)100和终端装置(数据接收装置)200间的往复时间RTT,只在得到的往复时间RTT和当前时刻之和小于分组的重现时刻的情况下,才进行优先级高的丢失分组的重发请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系统及构成它的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分组通信线路来传输图像或声音等数字数据(多媒体数据)的情况下,作为运输层协议,利用可靠性高但是不考虑图像或声音的重现时间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或适合实时通信但是有可能发生数据丢失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来进行通信。
在利用TCP的多媒体数据通信中,需要下述处理:在接收端备有存储器,接收到所有数据后进行重现。而在利用UDP的情况下,在重现时重要数据有可能丢失,所以有时画质或音质恶化。
因此,在(日本)特开2000-151680号公报中,在用UDP协议来传输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通过用可靠性高的TCP协议重发丢失的数据,来实现可靠的传输。
该公报的数据传输方法如下所述。首先,接收端接收并分解来自发送端的分组,或者检测出未能接收分组。在分组上附加有连续编号,每当接收分组时确认该编号,在检测出连续编号不连续的时刻,检测出存在未能接收的分组,并且能够计测未能接收的分组的数目。然后,通过将表示未能接收分组的丢失信息发送到发送端,向发送端请求重发分组。发送端用可靠性高的TCP协议来重发有重发请求的分组。接收端具有TCP分组分解部及UDP分组分解部,能够分解TCP分组和UDP分组中的任一个并交给RTP(Real-timeTransfer Protocol,实时传送协议)分组分解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有下述问题:在图像或声音数据通信时,发送端在赶不上接收端的重现时刻的情况下也进行重发,所以有时会重发无用的数据,相应地浪费传输频带。由于浪费传输频带,发送无用的数据需要电力,所以难以增大整个系统的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能够不重发赶不上接收端的重现时刻的无用的数据,从而能够不浪费传输频带。
根据本发明一方案,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具有:存储部件,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重发部件,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计算部件,计算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发送部件,将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而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具有:接收部件,接收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丢失判定部件,在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数据丢失;重现时刻计算部件,计算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从所述发送部件发送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案,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具有:存储部件,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重发部件,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计测部件,计测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的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响应所述第1数据而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及发送部件,将所述计测部件计测到的时间差包含在所述第2数据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而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具有:计算部件,通过从所述第2数据的接收时刻中减去发送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所述第1数据的发送时刻、及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第2数据中包含的所述时间差,来计算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丢失判定部件,在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数据丢失;重现时刻计算部件,计算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以及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中的往复时间RTT发送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4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的往复时间计算部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中的往复时间RTT计算方法的序列图;
图6是从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向终端装置发送的、记录有往复时间RTT的分组示例的结构图;
图7是从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向终端装置发送的、记录有往复时间RTT的分组的另一示例的结构图;
图8是从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向终端装置发送的、记录有时间差DLSR的分组示例的结构图;
图9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终端装置中的时间差DLSR发送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0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终端装置中的分组重发请求判定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图10的图,是从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向终端装置发送的各分组上附加的各种参数值的图;
图12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服务器的另一结构方框图;
图13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终端装置的另一结构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与实施例2对应的终端装置中的往复时间RTT计算方法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而图2是该系统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所示的数据发送装置100具有通过未图示的分组通信线路将分组发送到图2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200、并且从数据接收装置200接收控制数据的功能,例如被用于分组通信线路上单独连接的或交换局装置上搭载的数据通信服务器、或者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等上搭载的服务器等中。
而数据接收装置例如被用于通过有线线路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通信终端装置、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机或具备便携电话功能及计算机功能的便携型信息通信终端装置)等中。
以下,作为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分别以服务器及客户端的信息通信终端装置(以下简称“终端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服务器100具有接收部101、发送队列管理部102、分组优先级判定部103、重发缓冲器104、重发缓冲器管理部105、发送部106、重发请求接收部107、可否重发判定部108、往复时间计算部109、定时器110、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及分组化部112。
而如图2所示,终端装置200具有接收部201、丢失判定部202、优先级判定部203、重现时刻计算部204、往复时间接收部205、重发请求判定部206、时间计测部207、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定时器209、及时间信息发送部210。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动作。
首先,服务器100用接收部101通过自己具有的图像/声音编码等应用功能或自己具有的图像/声音数据的存储功能来接收分组,将接收到的分组输出到发送队列管理部102及分组优先级判定部103。
然后,分组优先级判定部103判定接收到的分组的优先级,将判定为优先级高的分组保存到重发缓冲器104中。在该保存时,重发缓冲器管理部105根据分组上附加的序列号(连续编号)来识别各个分组,管理将各分组保存到重发缓冲器104的哪个地址的保存区域中。分组的优先级是根据应用功能而预先附加在各分组上的。
另一方面,服务器100用重发请求接收部107接收到从终端装置200送来的分组重发请求后,用可否重发判定部108判定可否重发与该重发请求对应的重发缓冲器104保存的分组。然后,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可重发请求重发的分组的情况下,从重发缓冲器104中读出请求重发的分组并输出到发送队列管理部102。
发送队列管理部102管理从接收部101或重发缓冲器104收到的分组的发送定时。发送队列管理部102管理的分组与来自分组化部112的分组一起经发送部106被发送到终端装置200。
此时,服务器100用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判定是否发送往复时间计算部109算出的往复时间RTT(分组在服务器100和终端装置200间的往复时间)的信息。该判定处理的内容将在后面详述。然后,在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判定为要发送往复时间RTT的情况下,上述分组化部112对判定为要发送的往复时间RTT进行分组化并输出到发送部106。往复时间RTT的分组化处理的内容将在后面详述。
接着,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服务器100中的往复时间RTT的发送动作。往复时间RTT的发送动作由作为本发明特征的主要因素的往复时间计算部109、定时器110、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及分组化部112来执行。
首先,在步骤S1000中,将定时器110复位并将定时器值设置为规定的初始值(正的整数)。在经过与初始值对应的一定时间后,定时器110的值(定时器值)变为“0”将往复时间RTT的发送定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输出到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具体地说,例如输出“0”。
然后,在S1100中,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判定定时器110的值(定时器值)是否是“0”。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定时器值不是“0”的情况下(S1100:“否(NO)”),继续该判定,即等待,而在定时器值是“0”的情况下(S1100:“是(YES)”),进至步骤S1200。
在步骤S1200中,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判定往复时间计算部109是否新算出往复时间RTT(分组在服务器100和终端装置200间的往复时间)。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未新算出往复时间RTT的情况下,即,在往复时间RTT的值未被更新的情况下(S1200:“否”),继续该判定,即等待,而在新算出往复时间RTT的情况下,即,在往复时间RTT的值被更新的情况下(S1200:“是”),进至步骤S1300。往复时间计算部109中的往复时间RTT的计算处理的内容将在后面详述。
在步骤S1300中,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判定为可以(OK)发送往复时间RTT、即要发送往复时间RTT。
然后,在步骤S1400中,分组化部112对更新过的往复时间RTT进行分组化。该分组化处理的内容将在后面详述。
然后,在步骤S1500中,发送部106将通过分组化而记录有往复时间RTT的分组发送到终端装置200后,返回到步骤S1000。
这里,用图4~图8来说明步骤S1200中的作为判定对象的往复时间RTT的计算处理的内容、及步骤S1400中的分组化处理的内容。
图4是服务器100(数据发送装置)的往复时间计算部109的结构方框图。
如图4所示,往复时间计算部109具有第1时刻计测部113、时间信息接收部114、第2时刻计测部115、及往复时间计算部116。
第1时刻计测部113计测从服务器100的发送部106发送发送报告分组P1的时刻(服务器发送时刻)T1(参照图5)。计测到的服务器发送时刻T1由分组化部112与往复时间RTT一起进行分组化。即,在该分组化处理的结果得到的分组P1上记录有服务器发送时刻T1。图6示出该分组P1的一例。
图6所示的分组P1具有版本·填充·RC计数、净荷类型、分组长度、发送者标识符、NTP时戳、RTP时戳、累积发送分组数、累积发送八位组数、及RTT(分组往复时间)的信息。
这里,作为净荷(信息部)的类别的标识符,在净荷类型(PT)上附加表示是发送报告分组的标识符(PT=200),该发送报告分组不是普通数据,而是从服务器100定期发送的时刻信息等信息。在分组长度上记录以32比特为单位而计测的分组长度。在发送者标识符上记录能够固有地识别发送者的序列。在NTP时戳及RTP时戳上记录发送分组的时刻。在累积发送分组数上记录开始会话以后发送的分组的总数。在累积发送八位组数上记录开始会话以后发送的分组的八位组的总数。在RTT上记录往复时间计算部109算出的分组往复时间。
分组化的方法不限于图6所示的例子。例如,依也可以如图7所示,采用下述方法:在净荷类型上附加表示是包含往复时间的分组的标识符(PT=220),将往复时间RTT发送到终端装置200。在此情况下,分组P1只具有版本·填充·RC计数、净荷类型、分组长度、发送者标识符、及RTT(分组往复时间)的信息,与图6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往复时间作为信息量更少的分组而发送到接收端。再者,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组化来进行发送。
时间信息接收部114接收从终端装置200送来的接收报告分组P2(参照图5)。在该分组P2上记录有从终端装置200接收分组P1到发送分组P2的时间差DLSR、和服务器100发送的服务器发送时刻T1。图8示出该分组P2的一例。
图8所示的分组P2具有版本·填充·RC计数、净荷类型、分组长度、发送者标识符、报告接收者标识符、消失分组比率、累积消失分组数、接收分组最大SN、抖动、LSR、及DLSR的信息。
这里,在净荷类型上附加表示是接收报告分组的标识符(PT=201),该接收报告分组是从终端装置200定期发送的时刻信息或分组消失信息等信息。在分组长度上记录以32比特为单位而计测的分组长度。在发送者标识符上记录能够固有地识别发送者的序列,在报告接收者标识符上记录能够固有地识别接收报告分组的接收方的序列。在消失分组比率上记录消失的分组与发送上次的接收报告分组后应接收的分组数的比率,在累积消失分组数中记录开始会话以后的消失分组的总数。
此外,在接收分组最大SN上记录接收到的分组中具有最大SN的分组的SN值。在抖动上记录RTP分组的接收时刻的波动。在LSR上记录最新的服务器发送时刻。在图5的例子中,LSR=T1。在DLSR上记录从接收分组P1到发送该接收报告分组P2的时间差。
第2时刻计测部115计测时间信息接收部114接收到分组P2的时刻(服务器接收时刻)T2(参照图5)。
往复时间计算部116通过从服务器接收时刻T2中减去分组P2上记录的时间差DLSR和时刻T1,来求往复时间RTT。即,往复时间RTT=T2-DLSR-T1。
这里,上述时间差DLSR由终端装置200中的时间计测部207、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及定时器209算出后,经时间信息发送部210被发送到服务器100。
接着,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终端装置200中的、计算从接收分组P1到发送分组P2的时间差DLSR并发送到服务器100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2000中,在开始通信时,进行时间参数的初始化。具体地说,将最新的分组(发送报告分组P1)接收时刻TT1及最新的分组(接收报告分组P2)发送时刻TT2分别设置为初始值(=0)。
然后,在步骤S2100中,将定时器209复位并将定时器值设置为规定的初始值(正的整数)。在经过与初始值对应的一定时间后,定时器209的值(定时器值)变为“0”,将时间差DLSR的发送定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输出到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具体地说,例如输出“0”。
然后,在步骤S2200中,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判定定时器209的值(定时器值)是否是“0”。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定时器值不是“0”的情况下(S2200:“否”),继续该判定,即等待,而在定时器值是“0”的情况下(S2200:“是”),进至步骤S2300。
在步骤S2300中,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判定时间计测部207是否新计测到来自服务器100的分组P1的接收时刻TT1、即是否从服务器100新接收到分组P1。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未从服务器100新接收到分组P1的情况下(S2300:“否”),继续该判定,即等待,而在从服务器100新接收到分组P1的情况下(S2300:“是”),进至步骤S2400。分组P1的接收时刻TT1是每当终端装置200接收来自服务器100的分组P1时由时间计测部207计测的,然后,被设置(例如,盖写)为该计测值。
在步骤S2400中,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判定为可以发送接收报告分组P2、即要发送接收报告分组P2,将分组发送时刻TT2设置(例如,盖写)为当前的时刻。
然后,在步骤S2500中,时间计测部207求分组发送时刻TT2(当前的时刻)和分组接收时刻TT1(接收到分组P1的最新的时刻)之差,将得到的差作为时间差DLSR(=TT2-TT1)。
然后,在步骤S2600中,时间信息发送部210将时间差DLSR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100后,返回到步骤S2100。
接着,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终端装置200中的、使用往复时间RTT的分组重发请求判定动作。
首先,在步骤S3000中,接收部201接收来自服务器100的分组P1。
这里,如图11所示,在从服务器100发送到终端装置200的各分组P1上附加有序列号SN、高优先级分组序列号SNHP、及优先级P。即,在终端装置200从服务器100接收的分组P1中,有优先级高的(高优先级)分组(P=1的情况)、和优先级低的(低优先级)分组(P=0的情况),服务器100在发送这种分组P1的情况下,每当发送分组P1时,都将首标字段上记录的序列号SN递增1。此外,特别是在发送高优先级分组(P=1)的情况下,将该高优先级分组(P=1)的高优先级分组序列号SNHP也递增1。例如,SN=1的分组是低优先级(P=0)所以SNHP=0,而接下来的SN=2的分组是高优先级(P=1)所以SNHP递增1,成为SNHP=1。
接着,在步骤S3100中,丢失判定部202判定本次接收到的分组的SN(当前SN)是否相对于上次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SN(前一SN)递增了“1”。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当前SN=前一SN+1的情况下(S3100:“是”),判断为从上次接收到的分组起没有丢失的分组,进至步骤S3900,成为接收的等待状态。与此相反,在不是当前SN=前一SN+1的情况下(S3100:“否”),判断为从上次接收到的分组起存在丢失的分组,进至接下来的步骤S3200以后,决定是否进行该丢失的分组的重发请求。
在步骤S3200中,优先级判定部203判定接收到的分组的优先级是否高(P=1)。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接收到的分组的优先级不高、即是低优先级(P=0)的情况下(S3200:“否”),进至步骤S3300,而在接收到的分组的优先级高、即是高优先级(P=1)的情况下(S3200:“是”),进至步骤S3400。
在步骤S3300中,由于接收到的分组是低优先级(P=0),所以如果没有丢失,则应该是SN增加1,而且SNHP不增加,因此判定本次接收到的分组的高优先级分组序列号SNHP(当前SNHP)与上次接收到的分组的高优先级分组序列号SNHP(前一SNHP)是否相同。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当前SNHP=前一SNHP的情况下(S3300:“是”),判断为没有高优先级分组的丢失,进至步骤S3900,成为接收的等待状态。与此相反,在不是当前SNHP=前一SNHP的情况下(S3200:“否”),判断为有高优先级分组的丢失,进至步骤S3500。
另一方面,在步骤S3400中,由于接收到的分组是高优先级(P=1),所以假如没有丢失,则应该是SN和SNHP都增加1,因此判定本次接收到的分组的高优先级分组序列号SNHP(当前SNHP)相对于上次接收到的分组的高优先级分组序列号SNHP(前一SNHP)是否递增了1。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当前SNHP=前一SNHP+1的情况下(S3400:“是”),判断为没有高优先级分组的丢失,进至步骤S3900,成为接收的等待状态。与此相反,在不是当前SNHP=前一SNHP+1的情况下(S3400:“否”),判断为有高优先级分组的丢失,进至步骤S3500。
在步骤S3500中,重现时刻计算部204以开始会话时的时刻为“0”来计算相对时刻,所以通过求本次接收到的分组的时戳TS和开始会话时的时戳TS0之差,来计算分组的重现时刻PLT(=TS-TS0)。
然后,在步骤S3600中,重发请求判定部206从往复时间接收部205内的缓冲器中读入往复时间接收部205接收到的来自服务器100的数据往复时间RTT。
然后,在步骤S3700中,重发请求判定部206判定步骤S3500中算出的重现时刻PLT是否小于步骤S3600中读入的往复时间RTT和当前时刻之和、即是否是重现时刻PLT<往复时间RTT+当前时刻。
在该判定的结果是重现时刻PLT<往复时间RTT+当前时刻的情况下(S3700:“是”),即使请求重发丢失的分组,与接收重发分组的时刻相比,重现的时刻也在先,所以判断为不进行无用的重发请求,进至步骤S3900,成为接收的等待状态。
与此相反,在不是重现时刻PLT<往复时间RTT+当前时刻的情况下(S3700:“否”),与接收重发分组的时刻相比,重现的时刻晚,接收重发分组后可进行重现,所以进至步骤S3800,重发请求判定部206将丢失分组的重发请求发送到服务器100。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分组在服务器100和终端装置200间的往复时间RTT,只在得到的往复时间RTT和当前时刻之和小于分组的重现时刻的情况下,才进行优先级高的丢失分组的重发请求,所以能够不重发赶不上接收端的重现时刻的无用的数据,从而能够不浪费传输频带。
在本实施例中,只在丢失分组是高优先级分组的情况下才进行重发判定,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管分组的优先级而对丢失的所有分组进行重发判定。
此外,本实施例有几个变更例。图12是数据发送装置(服务器)的另一结构方框图,图13是数据接收装置(终端装置)的另一结构方框图。这里,作为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分别以服务器及终端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12所示的服务器100a的特征在于具有通信状态监视部117及时间间隔变更部118。通信状态监视部117监视分组的通信状态,而时间间隔变更部118按照从通信状态监视部117输入的通信状态,来变更定时器110的复位间隔、即发送往复时间RTT的定时。例如,在通信状态恶劣时,缩短发送往复时间RTT的时间间隔。由此,即使在通信状态恶劣时,也能够将往复时间RTT最佳地发送到终端装置200。
另一结构未图示,即,时间间隔变更部118也可以按照往复时间计算部109算出的本次和上次的往复时间之差,来变更将往复时间RTT发送到终端装置200的时间间隔。由此,例如在算出的本次和上次的往复时间之差小时,通过延长往复时间RTT的发送间隔,能够抑制传输频带的使用。
而图13所示的终端装置200a的特征在于具有初始往复时间存储部211及往复时间选择部212,以取代图2所示的时间计测部207、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定时器209、及时间信息发送部210。初始往复时间存储部211将往复时间RTT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作为初始值来存储。往复时间选择部212在往复时间接收部205接收往复时间RTT时,通过确认该接收到的往复时间RTT是否位于初始往复时间存储部211存储的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内,只选择位于上述范围内的往复时间RTT并输出到重发请求判定部206。由此,即使在由于传输线路差错或时刻计测差错等而未正确接收往复时间RTT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往复时间RTT保持在最佳的范围内,能够降低错误的往复时间RTT造成的影响。
另一结构未图示,即,也可以在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200上设有时间间隔变更部,该时间间隔变更部按照往复时间接收部205接收到的本次和上次的往复时间RTT之差,来变更定时器209的复位间隔、即时间信息发送部210将时间差DLSR发送到服务器100的时间间隔。由此,例如在算出的本次和上次的往复时间之差小时,通过延长时间差DLSR的发送间隔,能够抑制传输频带的使用。
(实施例2)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而图15是该系统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1所对应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同样的基本结构,对同一构成主要因素附以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分别以服务器及终端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服务器300除了具有图1所示的接收部101、发送队列管理部102、分组优先级判定部103、重发缓冲器104、重发缓冲器管理部105、发送部106、重发请求接收部107、及可否重发判定部108以外,还具有图2所示的时间计测部207、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定时器209、及时间信息发送部210来取代图1所示的往复时间计算部109、定时器110、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及分组化部112。
而图15所示的终端装置400除了具有图2所示的接收部201、丢失判定部202、优先级判定部203、重现时刻计算部204、往复时间接收部205、重发请求判定部206,还具有图4所示的第1时刻计测部113、时间信息接收部114、第2时刻计测部115、及往复时间计算部116、以及图1所示的定时器110、往复时间发送判定部111、及分组化部112来取代图2所示的时间计测部207、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定时器209、及时间信息发送部210。
即,本实施例采用由终端装置200来计算往复时间RTT的结构。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特征性的动作。
首先,终端装置400在进行往复时间RTT的计算的情况下,用第1时刻计测部113来计测从该终端装置400发送分组P1的时刻(终端装置发送时刻)T1(参照图16)。
然后,时间信息接收部114接收从服务器300送来的分组P2。在该分组P2上,记录有从服务器300接收分组P1到将分组P2发送到终端装置400的时间差DLSR、和终端装置400发送的终端装置发送时刻T1。
然后,第2时刻计测部115计测时间信息接收部114接收到分组P2的时刻(终端装置接收时刻)T2(参照图16)。
然后,往复时间计算部116通过从终端装置接收时刻T2中减去分组P2上记录的时间差DLSR和终端装置发送时刻T1,来求往复时间RTT(=T2-DLSR-T1),将得到的结果输出到往复时间接收部205。
另一方面,服务器300每当定时器209经过一定时间而被复位,即按每个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时间差DLSR的发送定时输出到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
然后,时间信息发送判定部208按从定时器209送来的每个发送定时,判定时间计测部207是否新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400的分组P1,在接收到分组P1的情况下,将分组发送时刻TT2设置为当前时刻。
然后,时间计测部207求分组发送时刻TT2(当前时刻)和分组接收时刻TT1(接收到分组P1的最新的时刻)之差,将得到的差作为时间差DLSR(=TT2-TT1)。
然后,时间信息发送部210将时间差DLSR发送到终端装置400。
其他动作与实施例1的数据通信系统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计算分组在服务器300和终端装置400间的往复时间RTT,只在得到的往复时间RTT和当前时刻之和小于分组的重现时刻的情况下,才进行优先级高的丢失分组的重发请求,所以能够不重发赶不上接收端的重现时刻的无用的数据,从而能够不浪费传输频带。
在本实施例中,也是只在丢失分组是高优先级分组的情况下才进行重发判定,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管分组的优先级而对丢失的所有分组进行重发判定。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发送装置(服务器)100、300和数据接收装置(终端装置)200、400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中间具有中继装置。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7月7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0-207296及2001年6月29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1-199621。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装置或数据接收装置。
Claims (24)
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具有:
存储部件,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
重发部件,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接收端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
计算部件,计算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接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可重发的数据是优先级高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中,所述计算部件具有:
计测发送到接收端的第1数据的发送时刻的部件;
计测响应所述第1数据而从接收端发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时刻的部件;以及
通过从计测到的第2数据接收时刻中减去所述第2数据中包含的、接收端的所述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所述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及计测到的第1数据发送时刻来计算数据往复时间的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中,
在计测到的第1数据发送时刻被发送到接收端、所述第1数据发送时刻与所述时间差一起被包含在所述第2数据中的情况下,所述计算部件用所述第2数据中包含的所述第1数据发送时刻来进行数据往复时间的计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
还具有分组化部件,该分组化部件将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与其他信息一起进行分组化来形成单个分组;
所述发送部件将所述分组化部件形成的单个分组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接收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
监视部件,监视数据的通信状态;以及
变更部件,按照所述监视部件的监视结果,来变更将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发送到接收端的时间间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
变更部件,包含保持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的部件,按照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本次和上次的数据往复时间之差,来变更将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本次的数据往复时间发送到接收端的时间间隔。
8、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具有:
存储部件,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
重发部件,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接收端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
计测部件,计测从接收端发送的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响应所述第1数据而发送到接收端的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计测部件计测到的时间差包含在所述第2数据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接收端。
9、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部件,接收数据;
丢失判定部件,在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数据丢失;
重现时刻计算部件,计算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
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与发送端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
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还具有优先级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该优先级判定部件判定丢失数据的优先级;
所述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判定对所述优先级判定部件判定为优先级在规定值以上的丢失数据是否进行重发请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还具有:
计测部件,计测从发送端发送的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响应所述第1数据而发送到发送端的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计测部件计测到的时间差包含在所述第2数据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发送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还具有发送时刻接收部件,该发送时刻接收部件接收从发送端发送的第1数据的发送时刻;
所述发送部件将所述发送时刻接收部件接收到的发送时刻、与所述计测部件计测到的时间差一起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发送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还具有:存储部件,存储数据往复时间的下限值及上限值;以及
选择部件,在所述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往复时间中,只选择处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内的数据往复时间;
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所述重发请求判定部件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选择部件选择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还具有:
变更部件,包含保持所述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往复时间的部件,按照所述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本次和上次的数据往复时间之差,来变更将所述计测部件计测到的时间差发送到发送端的时间间隔。
15、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具有:
计算部件,通过将发送到发送端的第1数据的发送时刻、及从发送端发送的第2数据中包含的、发送端的所述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所述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从所述第2数据的接收时刻中减去,来计算与发送端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
接收部件,接收数据;
丢失判定部件,在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数据丢失;
重现时刻计算部件,计算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以及
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16、一种基站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
17、一种信息通信终端装置,具有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18、一种移动台装置,具有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19、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具有:
存储部件,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
重发部件,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
计算部件,计算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
而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部件,接收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丢失判定部件,在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数据丢失;
重现时刻计算部件,计算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
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从所述发送部件发送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
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往复时间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20、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具有:
存储部件,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
重发部件,从所述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
计测部件,计测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的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响应所述第1数据而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及
发送部件,将所述计测部件计测到的时间差包含在所述第2数据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
而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具有:
计算部件,通过从所述第2数据的接收时刻中减去发送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所述第1数据的发送时刻、及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第2数据中包含的所述时间差,来计算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
接收部件,接收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丢失判定部件,在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数据丢失;
重现时刻计算部件,计算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以及
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部件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计算部件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
还具有优先级判定部件,在所述丢失判定部件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该优先级判定部件判定丢失数据的优先级;
所述重发请求判定部件判定对所述优先级判定部件判定为优先级在规定值以上的丢失数据是否进行重发请求。
22、一种数据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方法,该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数据接收装置和数据发送装置,该数据发送装置从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的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该数据通信方法具有:
计算步骤,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计算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
发送步骤,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所述计算步骤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
接收步骤,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丢失判定步骤,在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判定有无数据丢失;
重现时刻计算步骤,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计算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
往复时间接收步骤,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步骤发送的数据往复时间;以及
重发请求判定步骤,在所述丢失判定步骤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步骤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往复时间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23、一种数据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方法,该数据通信系统具有数据接收装置和数据发送装置,该数据发送装置从只存储可重发的数据的存储部件存储的数据中提取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重发请求对应的数据并进行重发,该数据通信方法具有:
计测步骤,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计测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的第1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响应所述第1数据而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第2数据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发送步骤,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所述计测步骤计测到的时间差包含在所述第2数据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
计算步骤,所述数据接收装置通过从所述第2数据的接收时刻中减去发送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所述第1数据的发送时刻、及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第2数据中包含的所述时间差,来计算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之间的数据往复时间;
接收步骤,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丢失判定步骤,在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判定有无数据丢失;
重现时刻计算步骤,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计算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数据的重现时刻;以及
重发请求判定步骤,在所述丢失判定步骤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所述重现时刻计算步骤算出的重现时刻及所述计算步骤算出的数据往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方法,其中,
还具有优先级判定步骤,在该优先级判定步骤中,在所述丢失判定步骤判定为有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判定丢失数据的优先级;
在所述重发请求判定步骤中,判定对所述优先级判定步骤判定为优先级在规定值以上的丢失数据是否进行重发请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207296 | 2000-07-07 | ||
JP207296/00 | 2000-07-07 | ||
JP2001199621A JP2002084338A (ja) | 2000-07-07 | 2001-06-29 |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
JP199621/01 | 2001-06-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3655A true CN1383655A (zh) | 2002-12-04 |
Family
ID=2659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801882A Pending CN1383655A (zh) | 2000-07-07 | 2001-07-05 | 数据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20154600A1 (zh) |
EP (1) | EP1225735A4 (zh) |
JP (1) | JP2002084338A (zh) |
CN (1) | CN1383655A (zh) |
AU (1) | AU2001269446A1 (zh) |
WO (1) | WO200200549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4258C (zh) * | 2004-01-08 | 2008-01-23 | 索尼株式会社 | 接收设备和方法 |
CN103475654A (zh) * | 2013-09-06 | 2013-12-2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路径优化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
CN105634686A (zh) * | 2014-10-31 | 2016-06-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基站和终端间灵活harq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54500B1 (en) | 2000-09-26 | 2008-11-18 | Foundry Networks, Inc. |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US7657629B1 (en) | 2000-09-26 | 2010-02-02 | Foundry Networks, Inc. |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US9130954B2 (en) | 2000-09-26 | 2015-09-08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 Distributed health check for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ITMI20020229A1 (it) * | 2002-02-08 | 2003-08-08 | Siemens Inf & Comm Networks | Metodo di trasmissione del tipo arq su base connessione per la ritramissione selettiva di pacchetti all'interno di blocchi dati errati |
CN101321047B (zh) | 2002-05-10 | 2012-08-08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协议数据单元再传输的用户终端设备及节点b |
DE60212104T2 (de) * | 2002-06-18 | 2006-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Auf Empfänger basierte Umlaufzeitmessung in TCP |
JP2004038575A (ja) | 2002-07-03 | 2004-02-05 | Sony Corp | 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送受信方法、情報提供装置及び情報提供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
US7086061B1 (en) | 2002-08-01 | 2006-08-01 | Foundry Networks, Inc. | Statistical tracking of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for selecting the best network address from ordered list of network addresses based on a set of performance metrics |
US7676576B1 (en) | 2002-08-01 | 2010-03-09 | Foundry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to clear counters used for statistical tracking for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US7574508B1 (en) | 2002-08-07 | 2009-08-11 | Foundry Networks, Inc. | Canonical name (CNAME) handling for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US7257087B2 (en) * | 2002-10-04 | 2007-08-14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calculate round trip delay for real time protocol packet streams |
US6736489B1 (en) * | 2002-11-23 | 2004-05-18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 with low heater mass |
JP2004289711A (ja) * | 2003-03-25 | 2004-10-14 | Toshiba Corp |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US9584360B2 (en) | 2003-09-29 | 2017-02-28 | Foundry Networks, Llc |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support for private VIP addresses |
US7584301B1 (en) | 2004-05-06 | 2009-09-01 | Foundry Networks, Inc. | Host-level policies for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US7496651B1 (en) | 2004-05-06 | 2009-02-24 | Foundry Networks, Inc. | Configurable geographic prefixes for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KR100608821B1 (ko) | 2004-07-22 | 2006-08-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기의 왕복지연시간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
US7643503B2 (en) * | 2004-07-30 | 2010-01-05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termining retransmit buffer time |
US7839844B2 (en) * | 2004-07-30 | 2010-11-23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termining retransmit buffer time |
US7423977B1 (en) * | 2004-08-23 | 2008-09-09 | Foundry Networks Inc. | Smoothing algorithm for round trip time (RTT) measurements |
JP4665465B2 (ja) * | 2004-09-07 | 2011-04-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
EP1637999A1 (en) * | 2004-09-20 | 2006-03-22 | Sap Ag |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having resume data transmission in case of interrupted transmission |
EP1832028B1 (en) | 2004-10-12 | 2018-01-31 | TQ Delta, LLC | Resource sharing in a dsl transceiver |
US7522528B2 (en) * | 2004-11-18 | 2009-04-21 | Qvidium Technologies, Inc. | Low-latency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acket recovery mechanism for media streams |
KR101141645B1 (ko) | 2005-03-29 | 2012-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제어 방법 |
US7653060B2 (en) * | 2005-09-26 | 2010-01-26 | David Mayhew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SI over long distances |
JP4573780B2 (ja) * | 2006-02-02 | 2010-11-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記録再生装置 |
KR101952812B1 (ko) | 2006-04-12 | 2019-02-27 | 티큐 델타, 엘엘씨 | 패킷 재전송 및 메모리 공유 |
JP4757109B2 (ja) * | 2006-06-23 | 2011-08-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 |
JP4805081B2 (ja) * | 2006-09-29 | 2011-11-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プログラム |
US8615008B2 (en) | 2007-07-11 | 2013-12-24 | Foundry Networks Llc | Duplicating network traffic through transparent VLAN flooding |
US8248928B1 (en) | 2007-10-09 | 2012-08-21 | Foundry Networks, Llc | Monitoring server load balancing |
US7957295B2 (en) * | 2007-11-02 | 2011-06-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therne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
JP5207895B2 (ja) * | 2008-09-17 | 2013-06-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5327225B2 (ja) * | 2008-09-19 | 2013-10-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ノード |
US20110317998A1 (en) * | 2009-03-10 | 2011-12-29 | Atsushi Fujimura | Delay amount allocation means, delay amount allocation method and a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hich records control program of delay amount allocation means |
US8271106B2 (en) | 2009-04-17 | 2012-09-18 | Hospir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rule set for medical event management and responses |
US8837453B2 (en) * | 2009-05-28 | 2014-09-16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ased on interframe dependencies |
NO330630B1 (no) * | 2009-07-01 | 2011-05-30 | Tandberg Telecom As | System og fremgangsmate for a opprette et anrop ved hjelp av et globalt register |
EP2486686A1 (en) * | 2009-10-07 | 2012-08-15 | Thomson Licensing | An efficient application-laye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reliable real-time data streaming in networks |
JP2011193434A (ja) * | 2009-10-28 | 2011-09-29 | Panasonic Corp | パリティパケットを用いた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中継器 |
JP6067378B2 (ja) | 2010-01-28 | 2017-01-25 |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 再送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8427958B2 (en) | 2010-04-30 | 2013-04-23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 Dynamic latency-based rerouting |
JP5551997B2 (ja) * | 2010-08-04 | 2014-07-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ネットワーク側装置及び通信特性監視方法 |
US8489724B2 (en) * | 2010-09-14 | 2013-07-16 | Cdnetworks Co., Ltd. | CNAME-based round-trip time measurement i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US9154394B2 (en) | 2010-09-28 | 2015-10-06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 Dynamic latency-based rerouting |
US8549148B2 (en) | 2010-10-15 | 2013-10-01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 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 (DNSSEC) for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
ES2959510T3 (es) | 2011-10-21 | 2024-02-26 | Icu Medical Inc | Sistema de actualización de dispositivos médicos |
WO2013123979A1 (en) * | 2012-02-21 | 2013-08-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with variable retransmission feedback time |
US10404562B2 (en) * | 2012-10-22 | 2019-09-03 | Texas State University | Optimization of retransmission timeout boundary |
US9680610B2 (en) * | 2012-12-13 | 2017-06-13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ntrol in 3D video transmissoin |
US9641432B2 (en) | 2013-03-06 | 2017-05-02 | Icu Medical, Inc. | Medic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
AU2014312122A1 (en) | 2013-08-30 | 2016-04-07 | Icu Medica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a remote infusion regimen |
US9662436B2 (en) | 2013-09-20 | 2017-05-30 | Icu Medical, Inc. | Fail-safe drug infusion therapy system |
US10311972B2 (en) | 2013-11-11 | 2019-06-04 | Icu Medical, Inc. | Medical device system performance index |
WO2015077320A1 (en) | 2013-11-19 | 2015-05-28 | Hospira, Inc. | Infusion pump auto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9565138B2 (en) | 2013-12-20 | 2017-02-07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 Rule-based network traffic interception and distribution scheme |
US9648542B2 (en) | 2014-01-28 | 2017-05-09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 Session-based packet routing for facilitating analytics |
JP6853669B2 (ja) | 2014-04-30 | 2021-03-31 | アイシーユー・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条件付きの警報転送を用いた患者治療システム |
US9724470B2 (en) | 2014-06-16 | 2017-08-08 | Icu Medical, Inc. |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delivering medication to a patien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to minimiz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automated therapy |
US9539383B2 (en) | 2014-09-15 | 2017-01-10 | Hospir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hat matches delayed infusion auto-programs with manually entered infusion programs and analyzes differences therein |
US9866478B2 (en) | 2015-03-23 | 2018-01-09 | Extreme Networks, Inc. | Techniques for user-defined tagging of traffic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
US10911353B2 (en) | 2015-06-17 | 2021-02-02 | Extreme Networks, Inc. | Architecture for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
US10129088B2 (en) | 2015-06-17 | 2018-11-13 | Extreme Networks, Inc. | Configuration of rules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
US10771475B2 (en) | 2015-03-23 | 2020-09-08 | Extreme Networks, Inc. |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
US10530688B2 (en) | 2015-06-17 | 2020-01-07 | Extreme Networks, Inc. | Configuration of load-sharing components of a network visibility router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
US10057126B2 (en) | 2015-06-17 | 2018-08-21 | Extreme Networks, Inc. | Configuration of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
US10091075B2 (en) | 2016-02-12 | 2018-10-02 | Extreme Networks, Inc. | Traffic deduplication in a visibility network |
US10999200B2 (en) | 2016-03-24 | 2021-05-04 | Extreme Networks, Inc. | Offline, intelligent load balancing of SCTP traffic |
WO2018013842A1 (en) | 2016-07-14 | 2018-01-18 | Icu Medical, Inc. | Multi-communication path selection and security system for a medical device |
US10567259B2 (en) | 2016-10-19 | 2020-02-18 | Extreme Networks, Inc. | Smart filter generator |
CA3106519A1 (en) | 2018-07-17 | 2020-01-23 | Icu Medic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linical messaging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NZ771914A (en) | 2018-07-17 | 2023-04-28 | Icu Medical Inc | Updating infusion pump drug libraries and operational software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
US11152108B2 (en) | 2018-07-17 | 2021-10-19 | Icu Medical, Inc. | Passing authentication token to authorize access to rest calls via web sockets |
EP3827337A4 (en) | 2018-07-26 | 2022-04-13 | ICU Medical, Inc. | MEDICATION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
US10692595B2 (en) | 2018-07-26 | 2020-06-23 | Icu Medical, Inc. | Drug library dynamic version management |
JP7059973B2 (ja) | 2019-03-15 | 2022-04-2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制御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3596A (en) * | 1980-06-27 | 1982-01-23 | Nippon Electric Co | Independent start-type radio telemeter transmitter |
JP2928579B2 (ja) * | 1990-04-02 | 1999-08-0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同報通信制御方法 |
JPH09191314A (ja) * | 1996-01-10 | 1997-07-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連続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連続データ伝送装置 |
US5768527A (en) * | 1996-04-23 | 1998-06-16 | Motorola, Inc.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real-time multimedia streaming |
US5978335A (en) * | 1996-06-28 | 1999-11-02 | Ibm | Integrated calibration apparatus for a multi-mode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 |
JPH10126771A (ja) * | 1996-10-15 | 1998-05-15 | Toshiba Corp | 画像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像データ送出レート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転送方法 |
US6148005A (en) * | 1997-10-09 | 2000-11-1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Layered video multicast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transmission-based error recovery |
JPH11127108A (ja) * | 1997-10-23 | 1999-05-11 | Nissan Motor Co Ltd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
WO1999022477A1 (en) * | 1997-10-24 | 1999-05-06 |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minimizing congestion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JP2000069088A (ja) * | 1998-08-21 | 2000-03-03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トラヒック評価方法,こ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トラヒック評価装置 |
US6700893B1 (en) * | 1999-11-15 | 2004-03-0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elay budget of a decoder buffer in a streaming data receiver |
-
2001
- 2001-06-29 JP JP2001199621A patent/JP2002084338A/ja active Pending
- 2001-07-05 CN CN01801882A patent/CN1383655A/zh active Pending
- 2001-07-05 WO PCT/JP2001/005831 patent/WO2002005496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07-05 US US10/070,309 patent/US2002015460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7-05 EP EP01947838A patent/EP122573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07-05 AU AU2001269446A patent/AU200126944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4258C (zh) * | 2004-01-08 | 2008-01-23 | 索尼株式会社 | 接收设备和方法 |
CN103475654A (zh) * | 2013-09-06 | 2013-12-2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路径优化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
CN103475654B (zh) * | 2013-09-06 | 2016-10-0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路径优化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
CN105634686A (zh) * | 2014-10-31 | 2016-06-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基站和终端间灵活harq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634686B (zh) * | 2014-10-31 | 2018-10-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基站和终端间灵活harq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1269446A1 (en) | 2002-01-21 |
WO2002005496A1 (fr) | 2002-01-17 |
EP1225735A1 (en) | 2002-07-24 |
JP2002084338A (ja) | 2002-03-22 |
US20020154600A1 (en) | 2002-10-24 |
EP1225735A4 (en) | 2003-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83655A (zh) | 数据通信系统 | |
CN1222114C (zh) | 首标压缩装置及首标压缩方法 | |
CN100338899C (zh) | 检测方法和设备 | |
US796165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acket vi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
CN101047484A (zh) | 一种传输层重传方法和系统 | |
CN10157880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冲突组跳变 | |
CN1640076A (zh) | 媒体流式传输分发系统 | |
CN101047485A (zh) | 通信终端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 |
KR20140122753A (ko) | 비디오 인식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826749A (zh) | 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 |
CN1241367C (zh)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及数据发送接收方法 | |
CN1788473A (zh) | 电源线通讯系统的包分类和串联 | |
US9819454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RQ buffer management | |
CN10499595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07615697B (zh)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
EP4120606A1 (en) | Harq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94380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830183A (zh) | 分组通信装置以及分组通信方法 | |
CN108023689B (zh) | 重传方法及设备 | |
CN110300458A (zh) | 下行harq反馈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137507B (zh) | 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516936A (zh) | 分组发送装置、分组接收装置和分组传输方法 | |
CN103338097B (zh) | Harq数据处理的方法与系统 | |
CN113541880A (zh) | 一种harq-ack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3428484A (zh) |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