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2956A - 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2956A
CN1382956A CN 02118652 CN02118652A CN1382956A CN 1382956 A CN1382956 A CN 1382956A CN 02118652 CN02118652 CN 02118652 CN 02118652 A CN02118652 A CN 02118652A CN 1382956 A CN1382956 A CN 1382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adjustment
flashligh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186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8160C (zh
Inventor
中田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2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2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81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81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能够在不使调整精度变差的情况下进行主动方式的测距装置的高精度的调节,并且实现小型化。在通过本调整装置120进行测距装置的远距离测距的调整的情况下,在通过对由设定在远距离位置上的假想的远距离用第三图表112所反射的信号光进行运算而定位的近距离用第一图表107上的a点上,在光量调节状态下从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发光,由测距装置的PSD105接受该信号光,进行测距。根据其结果,求出用于得到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的变换直线的斜率系数,写入照相机101内的EEPROM 101b中。在由照相机101进行测距时,从上述EEPROM 101b读出上述斜率系数,求出远距离测的被摄体距离。

Description

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主动方式的测距装置的测距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偏差进行调整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主动(フクテイズ)方式是指: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上述受光装置的输出来检测被摄体距离的方式。
以往,作为进行主动方式的测距装置的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偏差调整的调整装置,有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2-208508号公报中所揭示的装置。为了进行小型化,该装置在对假想的被摄体距离的测距装置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与在测距装置中内置的投光装置不同的投光装置,来向调整用图上投射信号光。通过将该投射光位置作为来自实际距离的信号光的光路与近距离调整用图的的交点位置,求出假想的测距数据,进行调整。
在上述特开平2-208508号公报中所揭示的方法中,调整误差变大,而存在不能进行高精度调整的问题。
发明的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能够在不使调整精度变差的情况下进行主动方式的测距装置的高精度的调节,并且,能够谋求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一调整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对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而求出被摄体距离的测距装置的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偏差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近距离侧的调整是根据由实际的测距动作所产生的信号来进行,远距离侧的调整根据由假想的测距动作所产生的信号来进行。
本发明的第二调整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来求出被摄体距离的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测距装置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配置用于上述测距装置的调整值的决定的点光源。
本发明的第三调整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来求出被摄体距离的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表,在近距离侧的调整时,使来自上述投光装置的信号光被反射;点光源,在远距离侧的调整时,取代来自上述图表的反射信号光而被点亮;遮蔽物,在上述近距离侧的调整时,遮挡来自上述投光装置的信号光,在上述远距离侧的调整时,投射来自上述投光装置的信号光。
本发明的测距装置的调整方法,该测距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来求出被摄体距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向处于离开上述测距装置的位置上的物体投射上述信号光,由上述受光装置检测该信号光从上述物体的反射光;第二步骤,根据上述第一步骤中的检测结果,决定处于离开上述测距装置的位置上的点光源的发光量;第三步骤,以由上述第二步骤决定的发光量来使上述点光源被点亮,用上述受光装置进行检测;第四步骤,根据上述第一步骤和第三步骤的检测结果,算出上述测距装置的调整值。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和由上述调整装置所调整的内置测距装置的照相机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用于说明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中的调整方法的照相机的投射/接受光部和调整用近距离调整用图(チヤ一ト)以及假想远距离调整用图的配置位置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中的PSD(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入射光点重心位置与被摄体距离的倒数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求出的AF数据与被摄体距离的倒数的关系的变换特性线图;
图5是包含用于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调整用IRED的驱动电路的I/F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6是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中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和由上述调整装置所调整的内置测距装置的照相机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和由上述调整装置所调整的内置测距装置的照相机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主动测距方式之一的三角测距方式的原理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图9所示的测距装置中的实际的AF数据和被摄体距离的关系的特性曲线。
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首先,作为主动方式的测距装置之一,使用图9的表示三角测距的原理的模式图来对三角测距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的那样,受光透镜具有主点4、光轴3和焦距f。投射元件的IRED1与受光透镜光轴3的距离为基线长S。从受光元件的PSD2上的受光透镜光轴3到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的距离为t,从PSD2的远距离侧端到受光透镜光轴3的距离为t∞。来自PSD2的近距离侧端的输出电流为In。来自PSD2的远距离侧端的输出电流为If。被摄体距离为L。
在上述测距装置中,从IRED1通过投光透镜向被摄体5投射信号光,被被摄体5所反射。上述所反射的信号光通过受光透镜而在距PSD2的受光面上的透镜光轴3的距离t的位置上成象为信号光点。从该PSD2输出与上述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相对应的电流。
因此,从图9可以看出:在基线长s、受光透镜的焦距f、被摄体距离L、到来自PSD2上的受光透镜光轴3的信号光点重心位置的距离t之间,下式(11)的关系成立:
L/s=f/t    ……(11)
在上述式(11)中,基线长s、焦距f为已知的值,因此,如果求出距离t,就能求出被摄体距离L。一般,照相机的照相镜头的伸出量z具有与被摄体距离L的倒数成比例的倾向。因此,具有变形上述式(11)的式:
1/L=t/(s×f)    ……(12)
由此,算出照相镜头的伸出量z。
上述伸出量z的值,通过对PSD2的两个输出电流In、If进行模拟运算来得到。具体地说,通过公知的对数压缩的技术等来求出作为AF数据的In/(In+If)。从PSD2的长度和上述输出电流的比来得到(t+t∞)。如果从该(t+t∞)的值减去t∞,就能求出距离t的值,而且,能够算出伸出量z。
上述基线长s、受光透镜的焦距f、从PSD2的远距离侧端到受光透镜光轴3的距离t∞由于部件的外观和装配精度而具有偏差。因此,在照相机的制造时,测定两点以上的到被摄体距离中的点位置的距离tn,求出表示被摄体距离与距离tn的关系的直线运算式。把该直线运算式在每个照相机中存储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实际测距时,使用该直线运算式来算出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
在实际的测距装置中,由于远距离上的信号光量的减少,如于表示图10的实际AF数据与被摄体距离的关系的特性曲线所示的那样,被摄体距离L的倒数与AF数据的关系不是理想的直线Pa0。随着上述信号光量的变化,表示上述关系的直线从上述直线Pa0偏离,变化为曲线Pb0或Pc0。该变化产生了调整误差。
下面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和由上述调整装置所调整的内置测距装置的照相机的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用于说明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中的调整方法的照相机的投射/接受光部和调整用近距离调整用图以及假想远距离调整用图(的配置位置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中的PSD(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入射光点重心位置与被摄体距离的倒数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通过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求出的AF数据与被摄体距离的倒数的关系的变换特性线图。图5是包含用于上述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调整用IRED的驱动电路的I/F电路的一例的图。
内置了上述测距装置的照相机101具有:照相镜头镜筒101d;CPU 101a,进行照相机的控制,并且,进行测距装置的控制;EEPROM101b,存储与调整值等的测距相关的数据和用于照相机控制的数据;作为构成测距装置的要素的投光装置的IRED(红外线发光元件)104和测距光学系统的投光透镜102;作为受光装置的PSD(受光位置检测元件)105和测距光学系统的受光透镜103;作为用于测距的信号处理电路的AFIC101c。上述照相镜头镜筒101d、上述投光透镜102和受光透镜103处于照相机101的前面,配置成不相互重叠的位置上。
在照相机101的测距装置中,从上述IRED104发出的信号光通过投光透镜102投射向被摄体。由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通过受光透镜103被取入,而在PSD105上成象为信号光点。在PSD105上,与所成象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相对应的电流值被取入测距处理用AFIC101c,作为AF数据而被输出给CPU 101a。CPU 101a根据上述AF数据并参照在EEPROM 101b中预先存储的测距调整数据,通过运算来求出被摄体距离。
上述调整装置120是用于调整内置在上述照相机101中的测距装置中的测距光学系统(投光透镜102、受光透镜103等)和测距信号处理电路(AFIC101c)等的偏差的装置。该调整装置120具有:近距离调整用第一图表107,设置在从照相机101的受光透镜103的主点离开距离L1的位置上;近距离调整用第二图表108,设置在从照相机101的受光透镜103的主点离开距离L2的位置上;调整用PC(个人计算机)110,对照相机101进行测距装置的调整和调整值的运算等;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在远距离调整时,向照相机101的受光部投射模拟信号光;遮蔽物112,在近距离调整时,移动到上述投光透镜102的前面,而遮挡住来自上述IRED104的信号光,在远距离调整时,从上述投光透镜102的前面后退,向前方投射来自上述IRED104的信号光;I/F电路109,作为通过来自调整用PC110的信号来进行第一图表107的上下驱动(向图1中的A方向的驱动)、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左右驱动(向图1中的B方向的驱动)、遮蔽物112的左右驱动(向图1中的C方向的驱动)以及发光控制等的控制装置;用于驱动照相机的电源部111。
而且,上述遮蔽物112并不仅限于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驱动,也可以是使用液晶显示元件等的快门。
上述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是能够在由调整用PC110所指示的左右位置上移动地支承在在第一图表107上的点光源,在该移动位置上发出模拟信号光。通过PSD105来检测上述模拟信号光的输入点位置,并且,检测其发光光量。该发光光强度被控制成与考虑到由后述的假想远距离调整用第三图表所反射的光相同。
上述I/F电路109具有:图5所示的进行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通断的IRED驱动器120;进行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驱动电流限制的可变电阻121、调节可变电阻121的电阻值来进行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驱动电流的控制的电流控制电路122、接通断开IRED驱动器120来进行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发光控制的发光控制电路123、进行第一图表107的上下移动、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和遮蔽物112的左右移动的图表/IRED移动控制部124。
其中,通过图2、图3来对PSD105上的入射光点重心位置的距离与被摄体距离L的倒数的关系以及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移动位置与入射光点检测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的那样,PSD105输出与通过受光透镜103所成象的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相对应的电流。而且,近距离调整用第一图表107设置在从照相机101的受光透镜103的主点114离开距离L1的位置上。近距离调整用第二图表108设置在从照相机101的受光透镜103的主点114离开距离L2的位置上。假想的远距离调整用第三图表112是用于进行远距离调整的图表,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假定为是比距离L1、L2远的距离,被设置在距照相机101的受光透镜103的主点114的距离L3的位置上。而且,把受光透镜103的光轴作为光轴113。
在通过IRED104和投光透镜102把信号光投射在第一图表107上的情况下,通过受光透镜103而成象在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位于距PSD105的远距离侧端的距离t1上。而且,在通过IRED104和投光透镜102把信号光投射在第二图表108上的情况下,通过受光透镜103而成象在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位于距PSD105的远距离侧端的距离t2上。而且,当假定为通过IRED104和投光透镜102把信号光投射在假想的第三图表112上时,通过受光透镜103而成象在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位于距PSD105的远距离侧端的距离t3上。
来自无限远被摄体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成为PSD105的成象面的受光透镜103的光轴113上的位置,从PSD105的远距离侧端位于距离t∞。而且,成为受光透镜103的焦距f。
与上述各被摄体距离L相对应的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的各距离t与各被摄体距离L的倒数的关系按图3所示的特性直线P0那样直线地变化。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的那样,当假定为通过IRED104和投光透镜102把信号光投射在假想的第三图表112上时,上述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与PSD105的远距离侧端间的距离t3,能够通过由来自上述第一、第二图表107、108的反射光所产生的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与PSD105的远距离侧端之间的距离t1、t2;到上述第一、第二图表107、108的距离L1、L2以及到假想的第三图表(チヤ一ト〕112的距离L3而用后述的式(15)来算出。
而且,如图2所示的那样,把IRED104的信号光由假想的第三图表112所反射而成象在PSD105上的信号光的轨迹与第一图表107相交叉的交点作为a点。该a点成为产生远距离调整时的第一图表107上的模拟信号光的位置。
而且,把位于第一图表107上的受光透镜103的光轴113与上述a点之间的点作为b点和c点。该b点和c点是为了算出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的第一图表107上的位置而发生模拟信号光投光位置检测用的信号光的基准位置。
因此,当在第一图表107上使IRED106移动到b点而从上述b点投射信号光时,使通过受光透镜103而成象在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与PSD105的远距离侧端间的距离成为距离tb。而且,当在第一图表107上使IRED106移动到c点而从上述c点投射信号光时,使通过受光透镜103而成象在PSD105上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与PSD105的远距离侧端间的距离成为距离tc。
上述远距离调整时的第一图表107的基准位置的a点与上述c点之间的距离×a可以通过上述b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b、作为上述PSD105的入射位置的各点重心位置的距离t3、tb、tc而用后述的式(16)来算出。如后述那样,当远距离调整时,使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移动到该a点来发光。通过该发光,完成后述那样的对远距离的测距的调整。
使用具有上述构成的调整装置120,追加下列顺序来执行上述照相机的测距装置的调整,即:
(1),首先,把信号光从照相机101的IRED104分别投射到位于被摄体距离L1,L2上的第一图表107,第二图表108上,PC110测定作为PSD105的输出端的光量输出信号(电流信号)的光量数据I1、I2。
当向上述近距离调整用第二图表108上投光时,通过I/F电路109的控制,移动上述第一图表107,成为来自IRED104的信号光未被遮挡的样子。而且,在投光时,使遮蔽物112从投光透镜102的光轴上后退。
而且,PC110通过下式(13)、式(14)来从作为AF数据的AFD1、AFD2算出到向PSD105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点重心位置)的距离t1、t2(参照图2)。即:
t1=t0×AFD1/AFDmax    ……(13)
t2=t0×AFD2/AFDmax    ……(14)
其中,上述距离t0是PSD105的受光部的长度(参照图2),AFDmax表示PSD105的AF数据最大值(动态范围)。而且,作为AF数据的AFD1、AFD2根据光量输出信号I1、I2而用I1/(I1+I2)或者I2/(I1+I2)来求出。
(2)在被摄体距离L的倒数与作为向PSD105的信号光的点重心位置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之间,利用具有图3所示这样的比例关系,PC110使用由上述(1)项测定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1,t2,并通过下式(15)来算出向位于由图2中虚线表示的被摄体距离L3上的假想远距离调整用第三图表112上投射信号光时的对PSD105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t3。
t3=(t1-t2)/(1/L1-1/L2)×(1/L3)
    +(t2/L1-t1/12)/(1/L1-1/L2)    ……(15)
(3)在用遮蔽物112遮挡住照相机101的投光透镜102的前面的状态下,PC110使调整用PC110的IRED104发光,同时使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在第一图表107上的c点的位置(参照图2)上发光,来测定入射位置的距离tc。
(4)在用遮蔽物112遮挡住照相机101的投光透镜102的前面的状态下,PC110使调整用PC110的IRED104发光,同时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在第一图表107上的b点的位置(参照图2)上发光,来测定入射位置的距离tb。
(5)PC110使用入射位置的距离t3、tb、tc和b-c点间的距离b×并通过下式(16)来算出到作为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远距离调整时的模拟光源位置的a点的距离的a-c点间距离×a。即:
向Xa=L1×(t3-tc)/f中,代入f=(tb-tc)×L1/Xb),
Xa=Xb×(t3-tc)/(tb-tc)    ……(16)
由此,来求出Xa。即,发生模拟信号光的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位置根据从远距离调整用图上的基准位置发出模拟信号光投光位置检测用的信号光来进行测距时的测距数据来算出。
(6)PC110使用由(2)项测定的光量数据I1或者I2并通过下式(17)或(17’)来算出作为远距离调整用的光量输出信号的光量数据I3:
I3=11×(L1/L3)2     ……(17)
I3=12×(L2/L3)2     ……(17’)
(7)通过PC110来调整位于a点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发光量,以使入射到PSD105上的信号光量为用上述(6)项求出的I3。即,使图5中的I/F电路109的可变电阻121的电阻值,通过电流控制电路122而变化,由此,来调节上述IRED106的发光量。当不进行该IRED106的发光量的调节时,作为用后述的(8)项所测定的假想图表112所产生的远距离侧的AF数据的AFD3成为图4的直线Pa1的延长线上的值,与沿着曲线Pb1上的实际的AF数据的误差变大。因此,通过进行上述IRED106的发光量的调整,作为图4的远距离测的AF数据的AFD3通过非常接近于曲线Pb1的近似的调整直线Pc1上。而且,上述IRED106的发光量的调节并不仅限于使用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其他驱动电路和光学滤光镜等。
(8)在用遮蔽物112遮挡住了照相机101的投光透镜102的前面的状态下,PC110使照相机101的IRED104发光,同时,使a点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发光,测定用于算出图4的远距离测的调整直线Pc1的斜率的AF数据AFD3。在此,象上述那样进行照相机101的IRED104的发光是为了使随着IRED104的发光的照相机101的内的电源的波动和噪声等条件符合实际的测距时的条件。
使用按上述(1)项至(8)项的顺序所测定的AF数据AFD1、AFD2、AFD3,PC110通过下式(18)、式(19)来算出作为调整值的近距离侧和远距离测的AF数据和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的数据变换直线Pa1、Pc1的斜率系数AFK1、AFK2:
AFK1=(1/L1-1/L2)/(AFD1-AFD2)    ……(18)
AFK2=(1/L2-1/L3)/(AFD2-AFD3)    ……(19)
上述AF数据的AFD2和斜率系数AFK1、AFK2通过PC110而写入内置在照相机101中的EEPROM 101b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预定地址中。而且,在实际的照相机101的测距装置中,从所测定的AF数据的AFD向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数据的变换是使用上述斜率系数AFK1、AFK2以及第二图表108的设置距离L2、由第二图表所产生的AF数据的AFD2来进行的。即,通过上述测定AF数据的AFD的值,选择下式(20)或式(21),来算出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
即,在近距离侧,当AFD≥AFD2时,
1/L=AFK1×(AFD-AFD2)+1/L2    ……(20)
在远距离测,当AFD<AFD2时,
1/L=AFK2×(AFD-AFD2)+1/L2    ……(21)
由此,算出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
而且,在上述说明中,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设置在第一图表107上,但是,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图表108上。而且,在上述说明中,是从第一图表107、第二图表108的光量数据I1、I2,来求出测定假想图表112的AF数据AFD3时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发光量,但是,该发光量可以为预先考虑了假想图表112的距离、发射率等的固定值。而且,在上述说明中,设想了一个假想图表112,按图4所示的那样通过调整来求出成为用于从AF数据求出被摄体距离的倒数1/L的折线的两条直线Pa1、Pc1,但是,也可以设想多个假想图表,来进行求出三条以上的直线的调整。
下面通过图6的流程图来说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中的照相机101的测距装置的调整顺序。
该处理由PC110的控制来进行。首先,在S101中,通过PC110的控制,经过照相机101的CPU 101a从IRED104向第一图表107投射信号光,来进行测距。PC110测定AFD1,通过上述式(13)来算出信号光向PSD105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1。
在步骤S102中,从照相机101的IRED104向第二图表108投射信号光,来进行测距。PC110测定AFD2和信号光量I2,通过上述式(14)来算出信号光向PSD105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2。
在步骤S103中,PC110使用第一图表107、第二图表108、假想的第三图表112的距离L1、L2、L3和在步骤S101、S102中求出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1、t2,通过上述式(15)来算出对假想的第三图表112进行测距时的信号光向PSD105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3。
在步骤S104中,以照相机101的投光透镜102的前面被遮挡住的状态为基础,PC110在图2的c点使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发光,进行测距,与步骤S101、S102的处理相同,从此时的AF数据来算出信号光向PSD105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c。
在步骤S105中,以照相机101的投光透镜102的前面被遮挡住的状态为基础,PC110在图2的b点使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发光,进行测距,与步骤S101、S102的处理相同,从此时的AF数据来算出信号光向PSD105的入射位置的距离tb。
在步骤S106中,PC110进行模拟信号光发生位置的计算处理。即,使用在步骤S103、S104、S105中求出的距离t3、tb、tc和b-c点间的距离Xb并通过上述式(16)来算出动作a-c点间的距离Xa,求出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远距离调整时的发光位置(a点)。
在步骤S107中,PC110使用在步骤S102中测定的光量数据I2,并通过上式(17’)来算出对假想的第三图表112进行测距时的信号光的光量数据I3。
在步骤S108中,PC110进行模拟信号光的光强度调节处理。即,为了使入射到PSD105中的信号光量成为在步骤S107中求出的光量数据I3,而使图5的可变电阻121的电阻值变化来调节a点上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的发光量。
在步骤S109中,在照相机101的投光透镜102的前面被遮挡住的状态下,PC110进行对远距离的假想的测距处理。即,使照相机101的IRED104和移动到a点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发光,测定用于算出图4的远距离测调整直线Pc1的斜率的AF数据的AFD3。
在步骤S110中,PC110通过使用在上述步骤S101、S102、S109中求出的AFD1、AFD2、AFD3和第一图表107、第二图表108、假想的第三图表112的距离L1、L2、L3,用上述式(18)、(19)来算出作为调整值的AF数据和1/L数据的变换直线Pa1,Pc1的斜率系数AFK1、AFK2。
在步骤S111中,PC110把在步骤S102中测定的作为基准AF数据的AFD2和在步骤S110中求出的斜率系数AFK1、AFK2写入内置在照相机101中的EEPROM 101b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预定地址中,结束本程序的处理。
以上,根据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即使不设置用于进行远距离的调整的第三图表112,也能测定与实际对第三图表112进行测距时的AF数据相同的AF数据的AFD3,因此,能够不使调整精度变差的情况下谋求调整装置的小型化。
下面使用图7的方框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调整装置。
该第二实施例的调整装置220,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中使用能够在第一图表上移动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的方案相对,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第一图表207上设置远距离调整用IRED阵列206,通过切换发光的IRED的各元件,能够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相同的调整。该调整装置220中的调整顺序、调整值的运算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以下主要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而且,虽然与图1的遮蔽物112相同的构成存在,但是,图示中省略了。
内置了通过本调整装置220所调整的测距装置的照相机201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如图7所示的那样,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从IRED204所发出的信号光的投光透镜202;把由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成象在PSD205上的受光透镜203;发生向被摄体投射的信号光的IRED204;输出与通过受光透镜203而成象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相对应的电流的PSD205;处理PSD的输出的AFIC;照相镜头镜筒;进行照相机的控制并且进行测距装置的控制的CPU;存储与测距相关的数据和用于照相机的控制的数据的EEPROM等。
本调整装置220具有:近距离调整用第一图表207,设置在从照相机201的受光透镜203的主点离开距离L1的位置上;近距离调整用第二图表208,设置在从照相机201的受光透镜203的主点离开距离L2的位置上;远距离调整用IRED206,设置在第一图表207上;调整用PC210,执行进行调整的照相机201的控制和调整值的运算等;I/F电路209,作为通过来自调整用PC210的信号来进行第一图表207的上下驱动和远距离调整用IRED阵列206的发光控制等的控制装置;用于驱动照相机201的电源部211。
而且,上述远距离调整用IRED阵列206是在远距离调整时切换各IRED来向照相机201的受光部投射信号光的多个点光源。而且,上述I/F电路209没有用于远距离调整用IRED的移动控制部。而且,成为从照相机201的受光透镜203的主点到第一图表207的距离L1,从照相机201的受光透镜203的主点到第二图表208的距离L2。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中,在调整动作时,使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移动,但是,在本调整装置220中,通过PC210来在调整测距装置时从远距离调整用IRED阵列206中选择特定的IRED来发光,运算模拟信号光的发光位置和光量强度,进行决定,进行测距装置的调整。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调整装置220,使用IRED阵列作为远距离调整用IRED,因此,不需要使IRED移动的机构和移动所用的时间,能够用更简单的构成来进行高速的调整。而且,如果把多个远距离调整用IRED阵列两维地配置在图表上,能够用于照相机201内的投光受光部的配置是纵向的情况和进行两维多AF的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
下面使用图8的方框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调整装置。
该第三实施例的调整装置320,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中使用能够在第一图表上移动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的方案相对,如图8所示的那样,使用信号光的投光位置可变的远距离调整用的投光装置312,距第一图表307的距离设置在与照相机301的投光部等效的位置上,由此,能够进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调整。该调整装置320中的调整顺序、调整值的运算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以下主要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而且,虽然与图1的遮蔽物112相同的构成存在,但是,图示中省略了。
内置了通过本调整装置320所调整的测距装置的照相机301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如图8所示的那样,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从IRED304所发出的信号光的投光透镜302;把由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成象在PSD305上的受光透镜303;发生向被摄体投射的信号光的IRED304;输出与通过受光透镜303而成象的信号光点的重心位置相对应的电流的PSD305;处理PSD的输出的AFIC;照相镜头镜筒;进行照相机的控制并且进行测距装置的控制的CPU;存储与测距相关的数据和用于照相机的控制的数据的EEPROM等。
本调整装置320具有:近距离调整用第一图表307,设置在从照相机301的受光透镜303的主点离开距离L1的位置上;近距离调整用第二图表308,设置在从照相机301的受光透镜303的主点离开距离L2的位置上;调整用PC310,执行进行调整的照相机301的控制和调整值的运算等;I/F电路309,作为远距离调整时通过来自调整用PC310的信号来进行第一图表307的上下驱动和远距离调整用的投光装置312的投光位置控制、发光控制等的控制装置;投光装置312,距图表的距离被设置在与照相机301的投光部等效的位置上,作为信号光的投射方向、投光位置可变的远距离调整用的投光装置;用于驱动照相机的电源部311。
上述投光装置312具有:在远距离调整时向调整用第一图表307投射从远距离调整用IRED314所发出的模拟信号光的远距离调整用投光透镜313;成为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的点光源的远距离调整用IRED314,通过I/F电路309来控制上述模拟信号光的第一图表307上的投光位置和发光光量。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120中,在调整动作时,使远距离调整用IRED106移动,但是,在本调整装置320中,通过PC310,在调整测距装置时使投光装置312被驱动,把来自远距离调整用IRED314的模拟信号光投射到第一图表307上。上述模拟信号光的投射位置和光量强度由PC310进行运算来决定,进行测距装置的调整。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使用信号光的投射位置可变的远距离调整用投光装置,而使与实际上用照相机301进行测距时等效的受光点象成象在PSD305上,因此,在进行远距离调整时使用点光源的第一、第二实施例中存在产生可能性的点象的形状差所引起的PSD305上的重心位置的误差不会产生,因此,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调整。而且,如果作为远距离调整用的投光装置312,使用模拟信号光的投射方向、投射位置可二维地变化的方案,能够用于照相机301内的投光受光部的配置是纵向的情况和进行两维多AF的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
根据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调整装置或调整方法,提供一种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仅进行调整装置的处理方式(程序)的变更,就能实现投射接受光的配置不同的测距装置和进行多点测距的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使调整精度变差的情况下谋求进行主动方式的测距装置的调整的调整装置的小型化。

Claims (19)

1.一种调整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对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而求出被摄体距离的测距装置的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偏差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
近距离侧的调整是根据由实际的测距动作所产生的信号来进行,远距离侧的调整是根据由假想的测距动作所产生的信号来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近距离侧的调整是根据对到达配置在上述调整装置上的近距离调整用图的距离实际进行测距的数据来进行,上述远距离侧的调整是根据使用模拟信号光进行测距的数据来进行,该模拟信号光是来自在比近距离调整用图远的预定距离假想的假想远距离调整用图的信号光的光路与近距离调整用图的交点上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模拟信号光的光强度是从近距离侧的调整时的受光光量来推定的光量,其被调节成对上述假想远距离调整用图进行测距时的受光光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的光源是设置在上述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可动的点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的光源是设置在上述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多个点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的光源是向上述近距离调整用图上投射模拟信号光的,与上述测距装置的投光装置不同的,投射位置可变的投光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的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位置,是根据当从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基准位置发出模拟信号光投射位置检测用信号光来进行测距时的测距数据来算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和上述模拟信号光投射位置检测用信号光的光源,是设置在上述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可动的点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和上述模拟信号光投射位置检测用信号光的光源,是设置在上述近距离调整用图上的多个点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上述模拟信号光和上述模拟信号光投射位置检测用信号光的光源,是向上述近距离调整用图上投射模拟信号光的,与上述测距装置的投光装置不同的,投射位置可变的投光装置。
11.一种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该测距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来求出被摄体距离,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测距装置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配置用于确定上述测距装置的调整值的点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上述点光源的发光量的发光量控制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点光源是IRED。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使上述IRED的位置移动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多个上述点光源,并具有切换上述多个点光源的控制电路。
16.一种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该测距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来求出被摄体距离,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表,在近距离侧的调整时,使来自上述投光装置的信号光被反射;
点光源,在远距离侧的调整时,取代来自上述图表的反射信号光而被点亮;
遮蔽物,在上述近距离侧的调整时,遮挡来自上述投光装置的信号光,在上述远距离侧的调整时,投射来自上述投光装置的信号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表在距上述测距装置不同的距离上配置多个。
18.一种测距装置的调整方法,该测距装置具有向被摄体投射信号光的投光装置和接受由上述被摄体反射的信号光的受光装置,根据构成上述受光装置的受光位置检测元件上的信号光的入射位置来求出被摄体距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向处于离开上述测距装置的位置上的物体投射上述信号光,由上述受光装置检测该信号光从上述物体的反射光;
第二步骤,根据上述第一步骤中的检测结果,确定处于离开上述测距装置的位置上的点光源的发光量;
第三步骤,以由上述第二步骤决定的发光量来使上述点光源被点亮,用上述受光装置进行检测;
第四步骤,根据上述第一步骤和第三步骤的检测结果,算出上述测距装置的调整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五步骤,把在上述第四步骤中算出的上述调整值存储在存储器中。
CN 02118652 2001-04-26 2002-04-26 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81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9974/2001 2001-04-26
JP2001129974A JP2002323315A (ja) 2001-04-26 2001-04-26 測距装置の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2956A true CN1382956A (zh) 2002-12-04
CN1218160C CN1218160C (zh) 2005-09-07

Family

ID=18978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186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8160C (zh) 2001-04-26 2002-04-26 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2323315A (zh)
CN (1) CN1218160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446C (zh) * 2003-10-31 2007-06-13 先进自动器材有限公司 线圈高度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821711B (zh) * 2005-02-18 2010-07-28 株式会社其恩斯 位置敏感光电传感器和在该传感器中设置基准距离的方法
CN102072718B (zh) * 2009-11-25 2013-08-28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成像位置差异以测距的测距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TWI412731B (zh) * 2008-05-02 2013-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測距系統、測距方法、電子裝置系統以及遙控器
CN105823459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与装置
US9977129B2 (en) 2014-12-29 2018-05-22 Pixart Imaging Inc.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425864A (zh) * 2017-09-04 2019-03-05 日立乐金光科技株式会社 3维距离测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4907B2 (ja) * 2011-10-21 2014-09-24 Eizo株式会社 測距センサを備える距離測定装置および距離測定方法
KR101758735B1 (ko) 2012-12-03 2017-07-26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카메라와 목표물 사이의 수평 거리를 구하는 방법, 이 방법을 채용한 카메라 및 감시 시스템
JP2015137907A (ja) * 2014-01-22 2015-07-30 株式会社アールイーエス・ラボ 背面反射x線分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446C (zh) * 2003-10-31 2007-06-13 先进自动器材有限公司 线圈高度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821711B (zh) * 2005-02-18 2010-07-28 株式会社其恩斯 位置敏感光电传感器和在该传感器中设置基准距离的方法
TWI412731B (zh) * 2008-05-02 2013-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測距系統、測距方法、電子裝置系統以及遙控器
CN102072718B (zh) * 2009-11-25 2013-08-28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成像位置差异以测距的测距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US9977129B2 (en) 2014-12-29 2018-05-22 Pixart Imaging Inc.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823459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与装置
CN105823459B (zh) * 2015-01-09 2018-06-2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与装置
CN109425864A (zh) * 2017-09-04 2019-03-05 日立乐金光科技株式会社 3维距离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8160C (zh) 2005-09-07
JP2002323315A (ja) 200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3963B2 (en) Method of distance estimation to be implemented using a digital camera
CN1267701C (zh) 具有摄像装置的自动照准测量仪
CN1218160C (zh) 测距装置的调整装置
CN1450398A (zh) 摄象装置以及摄象系统
CN1018231B (zh) 联锁变焦装置
CN106027892B (zh)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5140996A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519639A (zh) 相机
JP7094937B2 (ja) 飛行時間型深度画像化システムの内蔵較正
WO2020038058A1 (zh) 标定方法、标定控制器及标定系统
US9122355B2 (en) Indication member,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input function
CN1185540C (zh) 测距装置
US4939533A (en) Auto-focusing device storing predetermined calibration information
US11313970B2 (en) Time of flight camera
CN103024259A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572601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62749C (zh)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211702C (zh)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CN211043667U (zh) Vr激光测距仪
CN1523324A (zh) 测距装置
CN100594417C (zh) 将多个单元进行组合构成的照相机及该照相机的制造系统
TW201807431A (zh) 可用來判斷參考物件或光源相對位置的光學偵測裝置
JP3432852B2 (ja) 測距装置
JP2880826B2 (ja) カメラ用測距装置
JP2008076444A (ja) 監視カメラ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