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49C -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49C
CN1162749C CNB011203722A CN01120372A CN1162749C CN 1162749 C CN1162749 C CN 1162749C CN B011203722 A CNB011203722 A CN B011203722A CN 01120372 A CN01120372 A CN 01120372A CN 1162749 C CN1162749 C CN 11627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light projector
camera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03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9716A (zh
Inventor
中田康一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9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9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7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它是通过对测距用的投光元件、感光元件和取景器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合理地调整,就能以低成本进行正确地调焦的。其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有下列步骤: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进行位置调整,使其能检测到上述取景器内规定位置上的像的步骤;对上述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图像检测机构的感应范围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步骤;通过上述取景器而对投光位置进行确认的步骤;及根据上述入射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步骤。

Description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照相机上的自动调焦功能的测距装置的调整方法,更具体地说,是带有测距用光线入射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设置在照相机上的自动调焦功能大体分为被动的和主动的,前者是利用景物的图像信号;后者是从照相机侧入射测距用光线、利用它的反射光线。但是,即使是用那种被动的自动调焦,在景物图像较暗的场合下,也必须利用辅助光线,因而最近把这两者组合的混合式自动调焦功能(混合AF),已进行产品化。
在将这些进行自动调焦用的测距装置设置在照相机上的场合下,从投光机构将测距用光线正确地朝向映现在取景器内的景物入射,如果感光元件不能对它的反射光进行感光,则不能进行正确的测距。因此,在组装到照相机上时,必须对这些结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为此,就需要一种这样的技术,即、其能用简单而且便宜的设备进行这种调整。
已有的这种调整技术有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183790号公开的技术,它是用CCD照相机对要投射到景物上的测距用光线的投射位置进行监控而进行投光元件定位的。图9(a)表示了这种投光调整的概况。
这种投光调整是在取景器31的光路A中设置着卡片37,卡片37上设置着目标记号32,相对于CCD照相机33所看到的目标记号32,移动调整机构38,对投光元件35进行位置调整,以便将测距用光线从驱动器34驱动的投光元件35,通过投光透镜39而进入到被投射的光点36。由于用这种调整方法,在大多数场合下是把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作投光元件,此时用肉眼看不见,因而必须使用能对红外光线进行感光的CCD照相机。图9(b)表示经正确调整过的光点36的取景器图面40内的样子。
在这份公报里还公开了图10所示调整方法。
这个调整方法是设置由投光部确定的投光方向和感光部,将感光方向对准的组件43。上述投光部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投光元件35和投光透镜39构成;上述感光部由感光透镜41和感光元件42构成。在用小螺钉46和螺钉孔44a将组件43装在照相机本体44的取景器部分31上时,用填片45和小螺钉46将组件43的朝向对准。
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183790号公开的调整技术是组装到照相机本体上时的调整,必须使设置着投光部和感光部的整个组件移动,这可动范围一到估计程度,就使测距装置大型化,因而就不能使照相机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它是通过对测距用的投光元件、感光元件和取景器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合理地调整,就能以低成本进行正确地调焦的。
发明的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其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
调整用卡片;
相对这调整用卡片上的图形、对上述取景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取景器位置调整机构;
投光位置调整机构,用上述图像检测机构检测上述调整用卡片上的图形,而设定上述投光机构位置调整用的区域,并对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上述投光机构产生的测距用光线的、来自上述调整用卡片的反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区域里。
上述图像检测机构是传感器阵列。
上述投光位置调整机构把对上述图形的像进行感光的上述传感器阵列中的传感器位置作为上述区域而加以设定。
上述投光位置调整机构是考虑预先确定上述调整用卡片和照相机的距离,以将上述传感器阵列上的传感器位置设定为上述区域。
上述投光机构由多个光源构成;上述投光位置调整机构相对于上述各个光源设定各个区域。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调整方法,该照相机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中的、检测上述取景器机构内的与第1和第2测距点对应位置的图像的第1和第2区域加以判定的区域判定步骤;
对上述第1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第1区域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第1入射判定步骤;
对上述第2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第2区域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第2入射判定步骤;
根据上述第1、第2入射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投光调整步骤。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调整方法,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中检测上述取景器内的与测距点对应的位置的图像的区域加以决定;对上述投光机构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区域内的状态加以判定;根据上述入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
上述区域决定是附加上述取景器和上述图像检测机构的误差,或调整用卡片的距离之后,进行区域决定的。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调整方法,其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有下列步骤:
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进行位置调整,使其能检测到上述取景器内与测距点对应的位置的像的步骤;
对上述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图像检测机构的感应范围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步骤;
通过上述取景器而对投光位置进行确认的步骤;及
根据上述入射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其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在这个调整方法中,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中检测到上述取景器内的规定位置上的图像的区域加以决定;对上述投光机构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区域内的状态加以判定;根据上述入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
上述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在进行测距装置的位置调整时,从投光元件将测距用光束照射到卡片上,用感光元件接受它的反射信号光,利用感光元件的输出特性(亮度分布)的峰值和检测位置,分别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简单、合理地进行测距用的投光元件,感光元件和取景器等位置关系的调整,因而能提供一种用较低成本,正确地对焦的照相机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调整装置的大概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测距装置的位置调整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由操作人员的肉眼观看进行的取景器位置对准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感光元件和投光元件的位置调整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测距装置的位置调整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测距装置的位置调整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以前的设置在照相机上的测距装置的调整的大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将测距装置设置在照相机上时进行的调整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着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地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调整装置的大概结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测距装置是把被动的AF模块用作感光部,第1实施方式是将这测距装置作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上述被动的AF模块是如图1(c)所示,是用传感器阵列检测由2个感光透镜的视差引起的处于距离L的景物H的图像信号位置差X。
如图1(a)所示,这种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大致可区分成由下列一些构件构成,即、将测距用光束投射到景物上的投光部1、对这个测距用光束从景物反射的反射信号进行感光而得到景物图像的感光部2、取景器3、把用感光部2得到的景物图像信号进行A/D变换而输出数字图像信号的A/D变换部4、根据这个数字图像信号而对调整用位置信息进行运算处理的由个人专用计算机构成的处理·控制部5、显示处理结果的显示部6、将下述的传感器阵列中的传感器号码作为数据而加以存储的存储部7。上述投光部1、感光部2和A/D变换部4是设置在照相机测距装置里的结构,这个测距装置和取景器3是照相机的主要构件。上述处理·控制部5、显示部6和存储部7是组装照相机时外加装配上的主要构件。
上述感光部2由2个传感器阵列8a、8b和感光透镜9a、9b构成;投光部1由产生红外光线的IRED等投光元件10、把所产生的红外光线作为测距用光束加以聚光后照射到景物H上的投光透镜11构成。其中,可将景物H替换,用记有“+”的这一目标记号12的卡片13进行调整。而且在“+”这一目标记号的交叉中心记有光点图形14。当把测距用光束、从投光元件10、通过投光透镜11投向卡片13时,形成投光图像26那样的投光区域。
图1(b)是表示感光部2结构的横断面图。这个感光部2是能把从景物反射的反射光的入光方向沿上下方向改变的。也即、在含有传感器阵列8a、8b和感光透镜9a、9b的感光部2的下部中央设有轴承部30,使感光部2能调整地安装到照相机本体上。在进行感光部2的位置调整时,可将上述感光部2以这个轴承部30为中心而上下转动。调整结束后就不能动、将感光部2固定于照相机本体上。
图1(c)是表示感光中的概况的示意图。当感光透镜9a、9b的焦距取为f、视差(基线长)取为B时,从处于距离L上的景物H反射的反射信号具有相对位置差X的差异而入射到2个传感器阵列8a、8b上。如果对这样2个图像信号进行比较来求X,处理·控制部5则应据此进行运算而算出距离。为了在景物H较暗时或不能得到有反差的图像信号时能得到图像信号,将测距用光束从图1(a)所示的投光元件10、通过投光透镜11而投射到卡片13上,使它的反射信号光线入射到传感器阵列8a、8b上、由此得到图像信号。
在这样的光点测距中,当使用者摄影时,经常考虑在取景器3内的规定位置上、例如在中心处所抓住的主要景物图像,必须投射测距用光束,对这中心重点地进行测距。这时,如果取景器3的中心(取景器画面的主要景物)和测距用光束实际照射的位置(实际的主要景物)不一致,则由于测距用光束没投射到摄影者所想拍摄的主要景物上,因而不能正确地对焦。因此,在取景器3中设置着表示测距光点的目标记号12’,在照相机制造、修理时,感光部2的视野和从投光部1开始的测距用光束的投光位置必须与这目标记号一致。
下面,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测距装置的位置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最初,进行感光部2的位置调整(步骤S1)。具体地说是先准备记有光点图形14的卡片13,使取景器内目标记号12’的中心和光点图形14一致地进行取景器3朝向的定位。这个调整如图3所示、由操作者100拿着设置有取景器3和取景器模块的照相机本体18、用肉眼观看就能进行。此后,如图1(b)所示,在使感光部2朝上下(Y)改变方向时,使卡片13上的光点图形14的图像入射到传感器阵列8a(8b)上。把由此得到的景物图像信号由A/D变换部4进行A/D变换,把它的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处理·控制部5。然后,把由处理·控制部5输出的调整用位置数据的输出特性显示在显示部6上。操作者看到这显示的输出特性后,使输出特性成为峰值地将感光部2的轴承部30固定在照相机本体18上,由此结束上下(Y)方向的调整。这时,在取景器视野15内所看到的目标记号12和传感器阵列8a(8b)的窥视位置17的关系就如图4(a)所示。
由于传感器阵列8a、8b是长条的,因而如图4(b)的输出特性所示、一定是任意一个传感器阵列都看着光点图形14(虚线的极小部分),因此水平(X)方向则是如图4(c)所示,将传感器阵列中哪一个传感器对光点图形14感光作为由传感器号码构成的数据N而存储在存储部7里。这是区域决定的步骤。
接着,进行投光部1的位置调整。这个位置调整是通过改变投光元件10和投光透镜11的相对关系而进行的调整。先使投光元件10发光,并使其沿上下(Y)方向扫描似地移动(步骤S2)。在这种场合下,当进入到横向较长的传感器阵列窥视位置17中时,感光部2的输出成为峰值,将这位置定为投光部1的上下(Y)方向位置,作临时固定。
而且,在上述步骤S2中,从存储部7读出表示传感器号码的数据N,算出在水平(X)方向上的调整量。即、这个调整量是与传感器阵列中的由表示感光峰值数据N所示的传感器的差分,这个差分使投光元件10移动,使得根据投光而算出的峰值位置和根据感光而算出的峰值位置(用数据N表示的传感器位置)一致地、使投光元件10沿水平(X)方向移动(步骤S5)。然后,判定移动的位置是否合适,即、对感光元件8a、8b的输出进行监控,确认成为峰值的传感器,如图4(b)所示的表示亮度分布的实线那样,由数据N表示的传感器上达到由投光形成的峰值而判定峰值是否相互一致(步骤S6)
在经过这判定后、还不能使峰值一致的场合下(NO),回到步骤S5,继续进行调整。但在峰值一致的场合下(YES),就作为合适的位置,把投光部1固定在照相机本体18上(步骤S7),结束投光部1的位置调整。最好在水平(X)方向的调整中,将检测峰值的传感器成为传感器阵列中心地进行调整。
如上所说,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调整时是利用传感器阵列的输出,而这个传感器阵列是对测距用光束从景物反射的反射信号光线进行感光的,因而不需要用于调整的红外光检测用的CCD照相机,而且也不用移动整个测距组件,能简便而且省空间地完成取景器、投光部、感光部等3个部分的功能定位。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大概地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的特征。这个第2实施方式是对使用投光光源测距的测距装置中的位置调整的说明,其中的投光光源是用2个测距用投光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对那些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部分相同的部分都加上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有2个投光元件(LED)21、22,将它们分别用作远距离用和近距离用,在投光到相同的景物时,因视差的关系,对距离L1、距离L2投光的投光元件的位置必须从各自的光轴偏离地配置。例如,距离L1用的投光元件21必须在保持θ1角度状态下投光,距离L2用的投光元件22必须在保持θ2角度状态下投光。
把卡片放在目标的各个距离上,分别照射测距用光束而进行位置调整时,有作业空间上的问题和用于卡片转换的设备问题。因此,如果把卡片放在比距离L1、L2更近的距离L0上而进行调整,则能解决这些空间问题,而且,距离近的一方,从景物(卡片)反射的反射信号光线的强度也较大,能S/N地进行出色的调节。但是,在投射测距用光束时必须考虑上述的附加角度θ1、θ2这一点。
图5(c)表示了附加这角度θ的调整用的位置关系。为了在距离L1上,使投光点的光线与传感器的规定位置(这和取景器内的目标12’相对应)交叉,必须如图所示,保持角度θ。这时,只要把测距用光束照射到卡片13上的点13a就可以,卡片13是在距离L1上的与点23相当的距离L0上。但在调整时对这点13a的监控就形成传感器阵列8a中的用N1所示的传感器。
当投光透镜和感光透镜的主点间距离取为B1时,上述传感器N1与感光透镜光轴构成的角度φ为:
L0tanθ+L0tanφ=B1
改变成tanφ=(B1/L0)-tanθ来求φ,由于其中tanθ是B1/L1,因而构成:
φ=arc tan[(B1/L0)-(B1/L1)]的关系。只要将φ位置上的传感器作为N1即可。因此,调整投光元件21的位置,使反射信号光入射到传感器N1上。另外,在投光到距离L2的场合下,可将这式中的L1换成L2而得到φ位置,此时,要调整投光元件22的位置,使反射信号光入射到与上述φ位置相当的传感器N2上。确定上述N1或N2是区域确定的步骤。
下面,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对这种位置关系中的投光元件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
先和上述图2的步骤S1一样,相对于目标记号12调整取景器3和感光部2的位置(步骤S11)。此后,如图4(b)所示,相对于目标记号12的光点图形14的位置N、用上述的公式,从距离L1算出传感器N1(区域确定步骤;步骤S12),附加上传感器号码N1后,调整投光元件21的投光位置(步骤S13)。同样地、从距离L2算出传感器号码N2(区域确定步骤;步骤S14),附加上传感器号码N2后,调整投光元件22的投光位置(步骤S15)。
也即,如图5(b)所示,从各个投光元件21、22,将测距用光束射出到处于距离L0的卡片上、与传感器阵列监控的范围17上的传感器N1、N2相当的部分上,在该测距用光束从卡片13反射的反射信号光线入射时,进行正确地调整。即、使用图1(a)所示的结构、用附加上传感器号码N1、N2的形式,借助处理·控制部5求出从投光元件21、22射出的各个测距用光束要入射的传感器号码N0(N1、N2),使其扫描,在适当的传感器感光时,显示部6显示其主题,由此告知操作者,将投光元件固定在该位置上即可。
如上所说,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附加了与远距离、近距离对应地设置在不同距离上的各个投光部的视差,而且在位置调整时,把卡片配置在一个与分别接受这些投光元件的测距用光束的距离不同的、更近距离L0上,就能正确地调整,因而能减少调整工序用的空间。而且还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不利用CCD照相机。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都使用了从测距装置的传感器阵列输出的传感器数据,因而是简单的调整,但是调整时间受到A/D变换部4处理速度的限制,因为是由A/D变换部4将图1(a)所示传感器阵列8a(8b)的输出,加以A/D变换的。当每次读出全部传感器数据,并求出反射信号光入射的位置时,都会花掉调整所要的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是投光调整的水平(X)方向用CCD照相机,如表示现有技术的图9所示地、对测距用光束投射到取景器内哪个位置进行监控地调整的。这个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是作成和图1所示结构等同的。
但是,如图7(c)所示,当测距用光束(投光图像26)没正确入射到传感器阵列监控的范围17上时,由于光量不足、测距装置精度下降,因而如图7(d)所示地为了相对于传感器阵列的窥视位置17,正确地检测到测距用光束(投光像26)正确地入射,用传感器阵列的输出,使其反馈而对上下(Y)方向进行调整。
通常,传感器阵列多数附有输出入射光的峰值输出的功能,在不用全部传感器的输出时,也能由处理·控制部5的输出结果,进行这个投光元件的上下(Y)方向调整(参见图7(a))、由于不清楚传感器阵列中哪一个传感器输出峰值,因而不能作水平(X)方向的检测。因此,就水平(X)方向而言,如图7(b)所示,操作者100借助CCD照相机、用肉眼观看而进行调整。如果水平(X)方向正确地进入目标记号12里,则即使有些偏离,S/N比也不会变差。
下面,参照着图8所示的流程,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
这个作业程序也可以是操作者进行的,将CCD照相机的输出加以图像处理,如果由机械手进行定位,则能自动地进行,在这种场合下,就成为处理·控制部5的程序表的程序。
先如图1(a)、(b)所示地,进行感光元件8a、8b的定位(步骤S21)。这个定位如图7(a)所示、在目标记号12和作为传感器监控位置的传感器阵列的窥视位置17一致时结束调整。
接着,进行投光元件10的上下(Y)方向的调整。从投光元件10照射测距用光束,同时在传感器阵列8a进行感光,监控其输出(步骤S22)。然后,检测感光元件的监控输出中的峰值(步骤S23)、同时在峰值被检测到之前(NO),使投光元件沿上下(Y)方向,轻微移动(步骤S24)。然后,如果检测到监控输出的峰值(YES),则如图7(d)所示地、将测距用光束(投光图像)正确地入射到感光元件的监控位置17上,结束上下(Y)方向的调整并加以临时固定(步骤S25)。
其次,如图9所示,用CCD照相机33对取景器3内摄像,(步骤S26),同时,借助操作者的肉眼观看或由图形识别确定的机械手控制,如图7(b)所示地,进行水平(X)方向的调整(步骤S27),把测距用光束(投光图像26)入射到目标记号12上;如果如上所述地到达规定的传感器位置,则将投光元件10固定。
如上所述,这个第3实施方式是分别用适当的不同方式进行水平(X)方向和上下(Y)方向的调整,对测距装置实现S/N较高精度的调整。如果设置在照相机上,由于把测距用光束正确地投射到目标记号12内,因而摄影时还能把本发明的传感器阵列正确地调整在瞄准的主要景物上。尤其是如果把本发明利用在具有除去正常光线的功能方面,则制作成混合AF用的本发明能不受工厂内萤光灯等外界光线杂波影响,能进行正确的投光焦点位置调整。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简单、合理地进行测距用的投光元件,感光元件和取景器等位置关系的调整,因而能提供一种用较低成本,正确地对焦的照相机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laims (9)

1、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其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
调整用卡片;
相对这调整用卡片上的图形、对上述取景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取景器位置调整机构;
投光位置调整机构,用上述图像检测机构检测上述调整用卡片上的图形,而设定上述投光机构位置调整用的区域,并对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上述投光机构产生的测距用光线的、来自上述调整用卡片的反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区域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检测机构是传感器阵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光位置调整机构把对上述图形的像进行感光的上述传感器阵列中的传感器位置作为上述区域而加以设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光位置调整机构是考虑预先确定上述调整用卡片和照相机的距离,以将上述传感器阵列上的传感器位置设定为上述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光机构由多个光源构成;上述投光位置调整机构相对于上述各个光源设定各个区域。
6、照相机的调整方法,该照相机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中的、检测上述取景器机构内的与第1和第2测距点对应的位置的图像的第1和第2区域加以判定的区域判定步骤;
对上述第1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第1区域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第1入射判定步骤;
对上述第2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第2区域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第2入射判定步骤;
根据上述第1、第2入射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投光调整步骤。
7、照相机的调整方法,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中检测上述取景器内的与测距点对应的位置的图像的区域加以决定;对上述投光机构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区域内的状态加以判定;根据上述入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区域决定是附加上述取景器和上述图像检测机构的误差,或调整用卡片的距离之后,进行区域决定的。
9、照相机的调整方法,其具有将测距用光线投向景物的投光机构、测定上述景物的亮度分布的图像检测机构、和观察上述景物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有下列步骤:
对上述图像检测机构进行位置调整,使其能检测到上述取景器内与测距点对应的位置的像的步骤;
对上述投光机构形成的信号光入射到上述图像检测机构的感应范围内的状态进行判定的步骤;
通过上述取景器而对投光位置进行确认的步骤;及
根据上述入射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进行上述投光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步骤。
CNB011203722A 2000-08-23 2001-08-23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27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52562A JP2002072058A (ja) 2000-08-23 2000-08-23 カメラの調整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JP252562/2000 2000-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9716A CN1339716A (zh) 2002-03-13
CN1162749C true CN1162749C (zh) 2004-08-18

Family

ID=1874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03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2749C (zh) 2000-08-23 2001-08-23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2072058A (zh)
CN (1) CN11627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1618B2 (ja) * 2012-06-29 2017-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装置の光軸調整装置及び光軸調整方法
CN106646819A (zh) * 2016-12-02 2017-05-10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孔激光对焦实现装置及方法
JP7240702B2 (ja) * 2018-09-13 2023-03-16 株式会社モリタ東京製作所 治療状況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072058A (ja) 2002-03-12
CN1339716A (zh) 2002-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880C (zh) 具有自动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CN1450398A (zh) 摄象装置以及摄象系统
CN103076002B (zh) 图像测量系统
CN1519639A (zh) 相机
US200301522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rtus for picking up object being authenticated
CN1405529A (zh) 具有摄像装置的自动照准测量仪
CN1497264A (zh) 位置测量装置
CN1888813A (zh) 图像获取设备
JP2003528410A (ja) 共面カメラスキャンシステム
CN101019057A (zh) 透镜系统调整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透镜系统调整方法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装置和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354395A (zh) 位置偏移光学测定装置的调整装置和调整方法
CN1185540C (zh) 测距装置
CN1170197C (zh) 多点测距装置
JP2014137482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用照明装置
CN1469449A (zh) 标记位置检测装置和标记位置检测方法
CN1150660A (zh) 目的物位置和斜度控制装置
CN1251427A (zh) 设置在照相机中的测距装置
CN1162749C (zh)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JP200814590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用フラッシュ装置
JPH07139942A (ja) 測量装置
CN1419147A (zh) 三维物体的倍率可变光学成像系统的自动调焦方法和装置
CN106814547B (zh) 一种测校装置及测校方法
JPH10122823A (ja) 位置合せ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高さ測定装置
CN1211702C (zh) 照相机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EP0606770B1 (en) A measuring-point member for optical measur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