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7892B -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7892B
CN106027892B CN201610371237.XA CN201610371237A CN106027892B CN 106027892 B CN106027892 B CN 106027892B CN 201610371237 A CN201610371237 A CN 201610371237A CN 106027892 B CN106027892 B CN 106027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
source
stat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12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7892A (zh
Inventor
陈杰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712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7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7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7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7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7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中闪光灯的光源扩散方式不够灵活,导致补光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该闪光灯装置包括:发光源;镜头,设置在所述发光源的第一方向上,所述镜头用于将所述发光源产生的光束散射到所述闪光灯装置以外;调整部件,设置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所述调整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其中,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调整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外观得到了大力提升,成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户利用电子设备可以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如:用户可以通过与网络服务器连接的手机观看视频、播放音乐、看新闻等等。
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具有拍摄功能,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然而在一些特殊环境中进行拍摄时,通常需要结合闪光灯装置来进行,以提高采集图像的质量。例如,闪光灯装置可以用于光线昏暗的场合的瞬间照明,即增强曝光量提高摄像头拍摄图像的质量,或者,闪光灯装置也可以用于光线较亮的场合给被拍摄对象局部补光。
但现有的闪光灯装置主要产生发散光线,其按照固定的扇形区域进行扩散,而随着光线的逐渐扩射,光损失情况较为严重,导致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的亮度不够,拍摄的图像的被拍摄对象不够清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中闪光灯的光源扩散方式不够灵活,导致补光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闪光灯装置,包括:
发光源;
镜头,设置在所述发光源的第一方向上,所述镜头用于将所述发光源产生的光束散射到所述闪光灯装置以外;
调整部件,设置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所述调整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其中,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调整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发光源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用于将所述发光源产生的光束由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所述第二透镜用于将所述面光源作为输入光,并对所述面光源进行折射。
可选的,所述调整部件还包括:
套筒,与所述镜头套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移动时进行同步移动。
可选的,所述调整部件还包括:
线圈,用于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镜片的电磁力。
可选的,所述调整部件还包括:
磁性装置,位于所述套筒中,用于产生与所述线圈的电磁力相互作用的磁力;其中,所述磁力与所述电磁力的作用力能够调整所述镜头中透镜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调整部件还包括:
感应元件,位于所述套筒内,用于检测所述透镜所处的位置是否为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为基于所述发光源与采集对象之间的距离所确定的所述透镜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相距预设距离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控制提供给所述调整部件中所述线圈的电流量,以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一种调整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所述闪光灯装置中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至少包括用于表征所述所述闪光灯装置中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闪光灯装置中的调整部件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的相对距离,以使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闪光灯装置。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摄像头装置,与所述闪光灯装置相连;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摄像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得被采集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闪光灯装置的控制器控制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且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调整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得当发光源被点亮时所述镜头散射出的光束能够有效到达所述被采集对象。
本申请中闪光灯装置包括发光源、镜头和调整部件,镜头设置在发光源的第一方向上,镜头用于将发光源产生的光束发射到述闪光灯装置以外,调整部件则设置在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由于调整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且当调整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发光源和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当调整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发光源与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即可以通过调整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相对距离来改变发光源的光束的发射到所述闪光灯以外的扩散形式,从而可以将光束聚焦在被拍摄对象上,提高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图像采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闪光灯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透镜与闪光灯及发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源产生的光束通过透镜的折射路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套筒及线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圈驱动透镜移动的示意图;
图6A-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发光源与镜头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中闪光灯的光源所发出光束的扩散方式固定,而导致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的亮度不够,拍摄的图像的被拍摄对象不够清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中闪光灯装置包括发光源、镜头和调整部件,镜头设置在发光源的第一方向上,镜头用于将发光源产生的光束发射到述闪光灯装置以外,调整部件则设置在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由于调整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且当调整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发光源和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当调整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发光源与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即通过调整部件调整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相对距离,来调整发光源的光束的发射路径,从而使发光源的光束能够通过镜头能够聚焦,提高被拍摄对象的亮度,进而提高采集图像的质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闪光灯装置可以是包含有闪光灯的装置,其通常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中,如手机或相机等,以配合摄像头进行拍摄工作。例如,当外界景物的亮度不足时,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便发出一个低照信息,此时用手动方式或由照相机自动接通闪光电路进行上电和闪光,有的照相机还具有自动控制闪光量的系统(自动调光闪光灯),以获得更准确的曝光。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闪光灯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
发光源10;
镜头20,设置在发光源10的第一方向(图中箭头所示)上,用于将发光源10产生的光束散射到闪光灯装置以外,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指由发光源10指向镜头20的方向。通常来说,当将闪光灯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且发光源10靠近水平面时,此时的第一方向即为垂直于水平面朝上的方向。
调整部件30,设置在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调整部件30具有第一状态和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且当调整部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发光源10与镜头20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当调整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调整部件30可以调整发光源10与镜头20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调整部件30的第一状态可以是指调整部件30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其与闪光灯装置中的其它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固定不变的;第二状态可以是指调整部件30处于调整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由于调整部件30的调整操作改变了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故在该状态下,调整部件30与闪光灯装置中其它部件(如镜头20或发光源10等)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是运动变化的。
在实际应用中,调整部件30的状态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通常来说,在用户未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摄或未开启设备的闪光灯功能时,调整部件30处于保持静止状态,即第一状态,而当用户开启电子设备的闪光灯功能,如需要对采集对象进行补光时,则调整部件30的状态将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以调整闪光灯装置中发光源10与镜头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然,在调整闪光灯完成补光后,调整装置30的状态可将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保持静止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源10即指闪光灯,闪光灯通过电容器存储高压电,脉冲触发使闪光管放电,完成瞬间闪光。在昏暗的地方,可以通过打开闪光灯加强曝光量,有助于让景物更明亮,或者,在光线较亮的场合,闪光灯也可以用于给被拍摄对象局部补光。
发光源10产生的光束可以是发散光束,其发射光束可以通过镜头20散射到闪光灯装置之外。即在第一方向上,镜头20可以是覆盖在发光源10上,从而发光源10产生的光束即能射入镜头20,并通过镜头20射出闪光灯装置。
可选的,镜头20中可以包括用于散射发光源10的光束的通光孔,通光孔可以具有一定的内径,通常来说,由于受闪光灯装置的尺寸的限制,镜头20与发光源10的距离较近,通光孔的内径大小能够用于通过发光源10产生的光束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镜头20中可以设置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相互平行,且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以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闪光灯和镜头20位于均位于第一方向上,如图2所示,其为镜头20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示意图,数字21代表第一透镜,数字22代表第二透镜,由图可知,透镜(本文中出现的“透镜”即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称)的中心、镜头20的中心及闪光灯可以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即为第一方向上的直线,图中箭头所示,由发光源10指向镜头20的方向即为第一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可以是凹透镜,第二透镜可以是凸透镜,则第一透镜用于将发光源10产生的光束由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进而面光源作为第二透镜的输入光,通过第二透镜对面光源进行折射并将折射后的光通过通光孔输出闪光灯装置。
如图3A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源10产生的光束通过镜头20中的透镜的折射路线,数字21代表第一透镜(即凹透镜),数字22代表第二透镜(即凸透镜)。由图可知,发光源10(如闪光灯)发出的发散光束通过凹透镜在第一方向(图中箭头所示)上形成平行光束,即将闪光灯产生的点光源扩展为面光源,进而平行光束射入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的折射输出折射光形成聚焦效果,并到达被拍摄对象。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若采集对象距离闪光灯装置之间的距离较远,例如闪光灯装置与采集对象之间的距离可能大于发光源10到凸透镜的焦点的距离,即采集对象通常可能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此时,发光源10的光束在焦点聚集后进行发散,并为处于其发射范围内的采集对象进行补光,如图3B所示。
由图3A和3B可知,通过镜头中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结合,一方面能够将发光源10的光线进行聚焦,适用于采集对象与闪光灯装置的距离较近的情况,如采集对象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m;另一方面,当采集对象与闪光灯装置的距离较大时,则通过透镜将发光源10的光束进行聚焦后再进行反射,而反射的光束能够较好地发射到采集对象上,提高采集对象的亮度,满足拍摄需求,提高图像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相对距离为固定距离,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镜头20中包括凹透镜和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的折射作用使得发光源10产生的发散光束能够聚集,从而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仅是简单的将闪光灯的光源进行发散而导致补光效果较差的情况,实现拍摄过程中闪光灯装置的聚焦作用。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部件30进行具体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部件30的内部可以包括套筒,该套筒是调整部件30中的可移动部件,套筒能够与镜头20进行套接,并能够与镜头20中的透镜的发生同步移动。
在实际应用中,套筒与镜头20进行套接可以是指镜头20中的镜片(即透镜)套在套筒上,即镜头20通过透镜与套筒套接实现与调整部件30连接。套筒可以具有与透镜相匹配的形状,例如套筒的内径可以是略大于镜头20的直径,以便镜头20能够与套筒套接。
可选的,调整部件30中还可以包括线圈和磁性装置,其中,线圈可以固定设置在调整部件30中,其可以位于发光源和套筒之间,并在通电时产生磁场,磁性装置可以是贴附于套筒上的磁铁,其可以产生与线圈的电磁力相互作用的磁力。调整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与磁性装置产生力的作用使透镜进行移动,以调整镜头20中透镜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当线圈与磁性装置之间的作用力为吸引力时,可以驱动套筒带动透镜在第一方向上靠近发光源10,此时透镜与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或者,当作用力表现为排斥力时,则驱动套筒带动透镜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线圈,即远离发光源10,此时透镜与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强度通常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等相关,其中线圈的匝数可以依据实际设置的固定匝数,因此,通过控制输入线圈的电流的大小即可控制线圈产生磁场的强弱。
本发明实施例中,闪光灯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与电子设备中的电源电路相连,可以用于控制提供给调整部件30中线圈的电流量,以调整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可以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相应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至少包括用于控制提供给线圈的电流量的大小的信息,以控制调整部件30中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强度。
可选的,调整部件30中还可以包括感应元件,可以用于检测透镜所处的位置是否为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为基于发光源10与采集对象之间的距离所确定的透镜与发光源10之间相距预设距离的位置。
感应元件可以是设置在套筒上的磁传感器,如霍尔元件,感应元件可以用于检测磁场的变化,进而设备基于其变化即可确定透镜的移动距离以及相对于发光源10的相对距离,从而能够较好地确定透镜所处的位置。例如,在一时间段内,可以通过感应元件检测磁场的变化,如磁场强度的增大或减小,可以确定其移动的距离,而感应元件位于套筒中,即能够与透镜进行同步移动,故可将感应元件确定的移动距离作为调整过程中透镜的移动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透镜在线圈及磁性装置的作用力下移动时,套筒和感应元件可以随透镜进行同步移动,从而改变透镜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调整部件30的调整距离时,可以是基于检测的设备(如设备中的闪光灯装置)与采集对象之间的相对距离来确定的。例如,可通过电子设备中摄像头检测与采集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基于该距离确定调整部件30的调整距离,以使闪光灯装置发出的光源能够较好地聚集在采集对象所在位置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中可以设置有一预设调整表,该表中可以记录有检测的采集距离(即设备与采集对象之间的相对距离)与目标距离(即镜头与透镜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对应关系。例如,当确定采集距离不超过预设距离(如1m)时,则可以缩小发光源10与镜头20之间的距离,如不大于2mm,以使得发光源10的光束能够在靠近采集对象的位置聚集,当采集距离超过预设距离时,可以增大发光源10和镜头30之间的距离,以使聚焦后反射的光束能够达到采集对象,且具有较好的补光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补光需求对对应关系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在检测到采集距离后即可确定透镜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距离,即可根据预设调整表确定目标距离,基于目标距离及发光源10与镜头20之间的当前相对距离,如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即为调整部件30对应的调整距离。
如图4所示,其为调整部件30中的套筒、线圈、磁性装置及感应元件的示意图,数字31代表套筒,数字32代表线圈,数字33代表磁性装置,数字34代表感应元件,其中套筒、磁性装置和感应元件能够进行同步移动,套筒可以与镜头20中的透镜(图中以虚线表示)相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部件30在调整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调整方式。
方式一:调整部件30通过调整镜头20来改变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该方式中,可以主要是通过调整镜头20中的透镜的位置来改变的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在第二状态下,线圈通电,其与磁铁的作用力能够驱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进行移动,从而使透镜的位置发生改变,即通过驱动透镜的移动,来促使镜头20中的透镜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光束的聚集效果。
如图5所示,其为透镜在调整部件30中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如图中标记为F的箭头所示)的作用下移动的示意图,其移动的方向可以是靠近闪光灯(即发光源10)的方向,即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F1)。例如当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小时,其与磁性装置的力的作用为由透镜指向发光源10的方向,即透镜的移动方向为箭头F1所示方向。
或者,也可以是远离发光源10的方向,即与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箭头F2)。例如,当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大时,其与磁性装置的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为由发光源10指向透镜的方向,即透镜的移动方向为箭头F2所示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装置尺寸的限制,调整部件30驱动透镜移动的距离可以是有限的,透镜可以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子在该距离范围内进行移动。而发光源10产生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折射,其输出的折射光线在焦距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渐聚集,而在超过该焦距后随着距离的增大,光线将呈扇形逐渐扩散。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透镜的折射原理,可以预先确定发光源10与采集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与,发光源10与透镜之间的第二距离的对应关系。从而在调整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电子设备通过检测与采集对象之间的采集距离,即可确定闪光灯装置中调整部件30需要对透镜进行的相应调整,进而通过感应元件的检测,即可得知透镜是否已经移动到相应的预设位置,以便发光源10产生的光线通过透镜的折射能够较准确及聚集地到达采集对象,以对其进行补光。
例如,用户使用手机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对象时,用户打开手机的闪光灯功能,通过摄像头检测确定手机与采集对象A之间的采集距离为d1,同时,确定闪光灯装置中闪光灯(即发光源10)与镜头20中透镜的当前相对距离为d2,若基于预设调整表确定与d1对应的闪光灯装置中闪光灯(即发光源10)与镜头20中透镜之间的目标距离为d3,即在此距离时可以实现对采集对象进行较好的补光效果,则确定调整部件30相应的调整距离为|d2-d3|。
若d2>d3,如图6A所示,此时,采集对象A处于手机中闪光灯发出的光束的光照范围内,且光照范围远大于采集对象A,即照射在采集对象A上的光束较分散,亮度较弱。故需要缩短手机的闪光灯装置中闪光灯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以使得透镜发射出的光束能够在采集对象A所在位置较好的聚集。进而,通过控制输入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以及电流方向,使线圈与磁性装置之间的作用力为驱动透镜(及相应的套筒,图中未画出)向箭头F1所示方向移动的力,其中箭头F1即为线圈与磁性装置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力的方向,F1驱动透镜沿箭头方向移动,感应元件检测透镜移动的距离,在透镜移动相应的调整距离时,确定透镜与闪光灯之间的相对距离为d3,此时,闪光灯产生的光束射入透镜的入射范围变小,光束更为聚焦,如图6B所示,从而使得射出透镜的光束几乎能够完全集聚到采集对象A的位置,提高采集对象A的亮度。
此外,若d2<d3,如图6C所示,手机中闪光灯的光束的光照范围可能未完全覆盖采集对象A,导致局部光线较弱。此时可以控制输入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以及电流方向(如反向输入电流),使线圈与磁性装置之间的作用力为驱动透镜(及相应的套筒,图中未画出)向箭头F2所示方向移动的力,其中箭头F2即为线圈与磁性装置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力的方向,F2驱动透镜沿箭头方向移动,感应元件检测透镜移动的距离,在透镜移动相应的调整距离时,并通过感应元件检测确定透镜移动调整距离,并与闪光灯之间的相对距离为d3,此时,透镜输出的光束能够完整地照射到采集对象A,使得采集对象A的整体亮度较强,故能获得较好的补光效果,如图6D所示。
方式二:调整部件30调整发光源10的位置来改变发光源10与镜头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该方法中,发光源10可以是位于移动板上,通过控制移动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以改变发光源10与镜头20中透镜之间的相对距离,而移动板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是由闪光灯装置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来确定的,该控制信号可以是电子设备基于与采集对象之间的拍摄距离所确定的信号,以通过调整发光源10的移动距离,从而改变发光源10与镜头20之间的相对距离。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在调整发光源10和镜头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不仅限于以上两种方式,例如还可以是通过对镜头20整体的位置的移动来调整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改变对采集对象的补光效果。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不论使用以上哪种调整方式,其均用于实现对发光源10和镜头20中透镜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调整,从而能够改变透镜的焦点(本文中所写的“透镜的焦点”主要指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透镜组合中凸透镜的焦点)与采集对象之间的距离。通常来说,透镜的焦点距离采集对象越近,光线的聚集效果越好。例如,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对象时,用户打开闪光灯,此时,通过调整部件30的调整,使透镜的焦距靠近物体A,从而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聚集在物体A所在区域,从而提高图像采集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通过调整部件30能够调整镜头20与发光源10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透镜的焦点到采集对象的相对距离,使得通过透镜的光线能聚集到采集对象所在位置区域,实现对闪光等的聚焦,从而改善在使用闪光灯过程中,闪光灯仅能按照固定模式扩散光源而可能导致采集对象所处位置的光线的聚集效果较差,采集图像的质量较差的情况。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调整方法,该方法的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S11:接收输入闪光灯装置中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中至少包括用于表征闪光灯装置中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闪光灯装置的控制器可以与电子设备中的控制电路相连,其控制电路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相连,并能够将处理器中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闪光灯装置中。
其中,闪光灯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请参看前文及相关附图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指镜头中透镜(即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透镜组合)与发光源之间所处的位置的关系,即能够表征第一方向上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图像采集时,并开启电子设备的闪光灯功能(如自动或手动),即闪光灯装置处于第二状态,则电子设备可以检测采集对象与闪光灯装置之间的采集距离,进而基于该采集距离即可确定闪光灯装置中发光源与镜头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如相对距离等,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到闪光灯装置的控制器。
S12: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器控制闪光灯装置中的调整部件调整镜头与发光源的相对距离,以使镜头与发光源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在闪光灯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可以确定需要调整镜头中透镜的移动距离,以使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即可控制闪光灯装置中的调整部件调整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在控制器控制调整部件对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时,可以是通过控制提供给闪光灯装置中调整部件的线圈的电流量甚至电流方向来实现的。在通电情况下,提供给线圈的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越大,驱动透镜移动的电磁力也就越大。
因此,根据需要调整的透镜的移动距离即可确定提供给线圈的电流量,进而控制器通过对线圈的电流量的控制,即可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驱动透镜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以使其与发光源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闪光灯装置1、摄像头装置2和处理器3。
其中,闪光灯装置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一个模组,其状态能够受电子设备的控制,闪光灯装置能够用于在电子设备使用闪光灯功能时,提供相应的补光功能。闪光灯装置的具体结构及相应的工作原理请参考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摄像头装置可以与闪光灯装置相连,且闪光灯装置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可以与摄像头装置所处的位置相邻,以便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装置进行拍摄时,能够通过闪光灯装置发出相应的光源对采集对象进行补光,提高采集对象的亮度。
处理器,可以用于当摄像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得被采集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指示闪光灯装置的控制器控制调整部件处于第二状态且通过调整部件调整发光源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得当发光源被点亮时镜头散射出的光束能够有效到达被采集对象。
其中,第一距离可以是通过摄像头装置采集的采集对象的图像所计算出的,或者,也可以是通过电子设备中其他的装置,如距离传感器计算所得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处理器在获得第一距离后,即可确定需要通过调整部件调整发光源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基于该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调整部件处于第二状态,并控制输入线圈中电流量的大小,以控制驱动透镜移动的电磁力的大小,从而将镜头中透镜与发光源之间的相对距离调整为与第一距离相应的距离,以使得发光源被点亮时镜头散射出的光束的光损失较小,能够有效到达被采集对象,实现较好的补光效果。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整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调整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输入所述闪光灯装置中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至少包括用于表征所述所述闪光灯装置中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闪光灯装置中的调整部件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的相对距离,以使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闪光灯装置,包括:
发光源;
镜头,设置在所述发光源的第一方向上,所述镜头用于将所述发光源产生的光束散射到所述闪光灯装置以外;
调整部件,设置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所述调整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其中,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调整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以自动控制闪光量;当所述闪光灯装置完成补光后,调整部件的状态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所述调整部件包括:
感应元件,为位于与所述镜头同步移动的套筒内的磁传感器,用于基于检测的磁场变化检测所述镜头是否已经移动至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为基于所述发光源与采集对象之间的距离所确定的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相距预设距离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发光源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用于将所述发光源产生的光束由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所述第二透镜用于将所述面光源作为输入光,并对所述面光源进行折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镜头套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移动时进行同步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件还包括:
线圈,用于当所述调整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产生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的电磁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件还包括:
磁性装置,位于所述套筒中,用于产生与所述线圈的电磁力相互作用的磁力;其中,所述磁力与所述电磁力的作用力能够调整所述镜头中透镜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控制提供给所述调整部件中所述线圈的电流量,以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9.一种用于调整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闪光灯装置的调整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所述闪光灯装置中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至少包括用于表征所述闪光灯装置中镜头与发光源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闪光灯装置中的调整部件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的相对距离,以使所述镜头与所述发光源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闪光灯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摄像头装置,与所述闪光灯装置相连;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摄像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得被采集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闪光灯装置的控制器控制调整部件处于第二状态且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发光源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得当发光源被点亮时所述镜头散射出的光束能够有效到达所述被采集对象。
CN201610371237.XA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027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1237.XA CN106027892B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1237.XA CN106027892B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7892A CN106027892A (zh) 2016-10-12
CN106027892B true CN106027892B (zh) 2019-12-24

Family

ID=5709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1237.XA Active CN106027892B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7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723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7241535B (zh) * 2017-05-26 2020-10-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闪光灯调节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770455A (zh) * 2017-09-30 2018-03-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灯的调整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194858A (zh) * 2018-10-30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补光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9151290A (zh) * 2018-10-30 2019-01-0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补光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9151289B (zh) * 2018-10-30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补光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213411B (zh) * 2019-05-31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557538A (zh) * 2019-09-19 2019-12-10 天津天地伟业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补光的通透度提升方法
CN111314586B (zh) * 2020-02-19 2021-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补光组件及其控制方法、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347371A (zh) * 2021-06-18 2021-09-03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闪光灯模组、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048A (zh) * 2010-07-06 2012-01-11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光照射装置、相机装置以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103018908A (zh) * 2012-12-26 2013-04-03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发射装置
CN104935849A (zh) * 2015-06-08 2015-09-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5015555U (zh) * 2015-09-30 2016-02-03 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角度小的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0563B2 (en) * 2010-10-19 2014-06-24 Hand Held Products, Inc. Autofocusing optical imag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048A (zh) * 2010-07-06 2012-01-11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光照射装置、相机装置以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103018908A (zh) * 2012-12-26 2013-04-03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发射装置
CN104935849A (zh) * 2015-06-08 2015-09-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5015555U (zh) * 2015-09-30 2016-02-03 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角度小的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7892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7892B (zh) 一种闪光灯装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US81546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amera flash redirector
CN100559256C (zh) 闪光模块、照相机
TWI688814B (zh) 閃光燈模組、具有閃光燈模組的電子裝置及控制方法
TWM488825U (zh) 主動式智慧型照度自動控制之照明光源模組及燈具
CN110995992B (zh) 补光装置、补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448771B (zh) 用于在照明不足的交通环境中进行受车辆支持的照明的方法和设备
JP2016532396A (ja) 低電力眼追跡システムおよび眼追跡方法
US5546156A (en) Camera with pointing aid
CN104243808B (zh) 摄像设备、照相机系统和控制方法
EP2249203B1 (en) Ring light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projection angle
JP2016038522A (ja)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KR100518250B1 (ko) 광 발산 조정용 적외선 조명장치
KR101114828B1 (ko) 줌연동 광발산각 조절이 가능한 적외선 조명장치
EP3809692A3 (en) Imag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event-based camera
US9686458B2 (en) Camera LED flash with variable lens gain
TW201428407A (zh) 具有投光角度自動調整功能的影像擷取系統
US10015381B2 (en) Imaging system,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WO2022087833A1 (zh) 光源、拍摄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4069985U (zh) 光源、拍摄模组及终端设备
JP2014115318A (ja) 補助光投光装置および補助光投光方法
JP2014176061A (ja) 電子機器
CN103024267B (zh) 一种增强自动对焦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712617B (zh) 进行反射闪光拍摄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575985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