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0262A - 一种吸收式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收式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0262A
CN1370262A CN00809966A CN00809966A CN1370262A CN 1370262 A CN1370262 A CN 1370262A CN 00809966 A CN00809966 A CN 00809966A CN 00809966 A CN00809966 A CN 00809966A CN 1370262 A CN1370262 A CN 1370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chiller
top box
solution
heat
now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9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J·图克尔
D·A·克拉克
J·D·萨德勒
A·B·卢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filed Critical B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0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0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3/00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3/00Details of 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25B2333/003Details of 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the generator or boiler is heated by combustion g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个吸收式冷却器(2),它包括一个使水从溴化锂/水溶液中蒸发的发生器(4)。该发生器(4)包括由一些垂直的热交换管(38)互相连接的一个上箱(42)和一个下箱(36),这些热交换管来自燃料气体预混装配式燃烧器(50)并经过燃烧腔(46)的热燃烧产物成交叉流动关系,其中,溶液向上流动,并利用由一隔热挡板与上述热燃烧产物流隔开的隔热热虹吸管(58),溶液向下流动。通过一个与该热虹吸管(58)的上端相对的输入口(68),稀溶液流入上箱(42)中。上箱(42)包括挡板(76),一个去雾器垫(74),一个蒸汽出口(72),板构成平静区域(78)的垂直挡板(80、82),和一个浓缩的溴化锂出口(70)。

Description

一种吸收式冷却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冷剂在液体吸附剂中溶解以在所述吸附剂中形成一种致冷剂溶液的吸收式冷却器(absorption chiller)。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种吸收式冷却器的一种发生器,在该发生器中,溶液被加热,使所述致冷剂从吸附剂中蒸发,以使上述气相致冷剂与所述吸附剂分离。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溶液输送效率得到改善的吸收式冷却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式冷却器,在该冷却器中,致冷剂溶解在液体吸附剂中,在所述吸附剂中形成一种致冷剂溶液。该吸收式冷却器包括一个加热该溶液、使气相的致冷剂从吸附剂中蒸发的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一个上箱和与其相对的一个下箱,该上箱和下箱在使用时装有溶液;另外该发生器还包括:将溶液仅下箱向上输送至上箱的装置;将溶液从上箱向下输送至下箱的装置,和沿着热的气体的流道,送出热的加热气体的装置。该向上输送溶液的装置配置在该流道中,使该溶液被加热的气体加热,而该向下输送溶液的装置则全部、或基本上全部配置在该流道外面。
最好,该将溶液从下箱向上输送至上箱的装置包括多根热交换管,这比热交换管配置在该流道中,使加热气体与该热交换管内的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
最好,该将溶液从上箱向下输送至下箱的装置包括至少一根从一个箱延伸至另一个箱,并且通入每一个箱中的热虹吸管。溶液通过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从上箱流至下箱。
该向上输送溶液的装置基本上与热的气体沿着流道流动的方向成直角。
就热的气体沿其流道流动的方向而言,一根或多根热交换管,处在相对于其他的一根或多根热交换管上游。另外,该一根或多根其他的热交换管可以具有可能是叶片的外部集热结构。
该热交换管可以成排配置,一排热交换管包括多个在上述流道横向延伸的排。每一排都包括多根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所述的热交换管,这些排沿着上述流道,依次排列。在一个所述排中的热交换管,相对于在相邻排中的热交换管交错排列。
最好,该根或每一根热虹吸管,由热挡板装置与上述流道隔开。
用于供应所述溶液的一个输入口,通入一个所述的箱中,而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可在与该入口相邻或相对的位置处通入该箱中。最好,供应溶液的输入口通入上箱中,而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在靠近该入口或基本上与该入口相对处,通入上箱中,以便接收由该输入口排出的稀溶液。该溶液由溶解在吸附剂中的致冷剂稀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供应所述溶液的一根输入口,可以通入这些热虹吸管,或其中至少一根热虹吸管中。
相对于热的气体沿着其流通道流动的方向而言,每一个箱都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可在邻近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下箱中。多根热交换管,可在邻近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下箱中。该根或一根热虹吸管,可在邻近上箱的上游端处,通入上箱中。用于供应溶液的一根输入管,可在邻近上箱和/或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上箱和/或下箱中。
吸附剂的出口可以从上箱引出。如果希望的话,可在上箱中,在邻近吸附剂出口处,设置一个平静区域。
现在,利用实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制造的一种吸收式冷却器的示意图,其中,发生器用透视图形式表示;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发生器的侧视图,其中,壳体的侧板和隔热装置被取下;
图3为图2所示发生器的平面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发生器的上箱、下箱、热交换管和热虹吸管通道的、部分用截面图形式表示的侧视图;
图5为从图4中的箭头V方向看的视图;
图6为图5的平面图;
图7为沿图4中的VII-VII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8为沿图4中的VIII-VIII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9为在图4的箭IX方向看的图4所示的再生器零件的顶部的视图;
图10为图4中的X区域的放大图;
图11为用于加热图1所示的发生器的燃料气体燃烧器的燃料气体供应和控制线路结构的示意图;和
图12为表示图1~11所示的、具有11排热交换管和由一个功率为350KW的燃料气体燃烧器加热的发生器的效率与热交换管壁温度关系的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比较的零件。
参见图1,吸收式冷却器2包括一个发生器4,它将蒸气相或气体相的致冷剂,沿着管路6送至冷凝器8(本身是已知的);并且还将浓缩的液体吸附剂,沿着管路10,经过单向阀12和泵14,送至吸收器16(本身是已知的)。液体致冷剂从冷凝器8送至在管路20中的一个膨胀装置18(本身是已知的),然后,该致冷剂再进入蒸发器22中(本身是已知的)。管路24将致冷剂蒸气带至吸收器16,在该吸收器中,致冷剂溶解在吸附剂中,形成包含有致冷剂的吸附剂的稀溶液。该溶液经过管路28中的单向阀26和泵30,输送至上述再生器。在该发生器中,通过使上述致冷剂蒸发,该稀溶液变成浓缩的吸附剂。
最好,上述致冷剂为水(H2O),在这种情况下,管路6中的致冷剂蒸气可以为水蒸汽;而上述的液体吸附剂最好为溴化锂(LiBr)。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致冷剂和吸附剂的组合,例如,使用氨作为致冷剂,和使用水作为吸附剂。
现在参照图1~图10来更详细地说明吸收式冷却器2的各个方面。吸收式冷却器2包括一个底座框架32,它支承着一个平行管形状的外壳体34(在图5~图7中用虚线表示)和一个横截面形状基本上为矩形的下箱36。该下箱具有一个平的顶面37,从该顶面向上伸出多根基本上为垂直的热交换管38A和38B。热交换管38A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园柱形,而管38B则具有由叶片40形成的集热结构。热交换管38A,38B是开放的,它们通过一个上箱42的平的底座41。上箱42的横截面基本上为矩形,其容积比下箱36的容积大。
在上述壳体34和包括上下箱42与36及热交换管38A、38B的结构之间,配置着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具有一个上部的内表面44A(图2),下部内表面44B(图2)和二个相对的侧向内表面44C和44D(图5)。在上述这些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综合的燃烧腔和通气管46。另外,该燃烧腔和通气道还部分地由上述下箱的顶面37和上箱的底部41的表面构成。该隔热材料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相应的材料,例如陶瓷纤维板和/或陶瓷毡和/或Rock羊毛。热交换管38A、38B基本上全部在该燃烧腔46内。在上述壳体34的上游或前端48上,安装着一个预混合式气体燃烧器-最好是装配式燃烧器(package burner)50。该燃烧器具有一个电气驱动的风扇或叶轮,将与燃料气体预先混合的燃烧空气,推送至可以设在上述壳体34内的、一个侧壁54较长(图2中只表示了一个)的、垂直配置的、细长的、基本上为矩形的框架52内的一个燃烧器出口孔或燃烧表面中。如果希望的话,上述燃烧器出口孔可以包括一个金属纤维的燃烧器。在上述壳体34的外面,从该燃烧腔46引出一条在矩形管56内的下游通气道。从以上所述可以理解,热交换管38A、38B与从该燃烧器50输出的、通过该燃烧腔46的热的加热气体或燃烧产物的流动方向X,成横向配置的关系;更具体地说,是成直角关系。还可以看出,热交换管38A、38B排列成许多排(在这个具体例子中为11排),它们沿着每一排的热的燃烧产物的流动方向,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在该燃烧产物的流动方向X的横向延伸。每一排至少有二根热交换管,在这个例子中,每一排有4根热交换管。相对于流动方向X而言,上述装有叶片的热交换管38B配置在热交换管组38A、38B的下游端或朝向下游端;而该光滑的热交换管38A组则位于该装有叶片的热交换管的上游。在这个例子中,有7排光滑的热交换管38A和4排装有叶片的热交换管38B。
二根热虹吸管58A和58B基本上垂直配置,并从下箱36延伸至上箱42,通入上箱和下箱的每一个箱中。从图5~图7可知,热虹吸管58A,58B被上述隔热材料包围,该隔热材料使该热虹吸管不受上述燃烧腔46的影响,并可阻止热量从该燃烧腔传递至热虹吸管上。相对于在燃烧腔46中的燃烧产物的流动方向X而言,60和62分别为下箱36和上箱42的上游端;而64和66则分别为其下游端。热虹吸管58A在靠近相应的上游端62、60处,开放通入上箱42和下箱36中。相对于流动方向X而言,热虹吸管58B在热虹吸管58A的下游,并且大约基本上是在沿着该方向的中间,开放进入下箱36。该热虹吸管58B开放进入上箱42的部位,距离上述上游端62比距离上述下游端66更近。热虹吸管的数目,其尺寸和入口/出口位置可以调整。将致冷剂/吸附剂的稀溶液从管路28(图1)送至上箱42的输入管68,与热虹吸管58A的入口相对(参见图4和图5)。将浓缩的吸附剂溶液输出至管路10(图1)的输出管70,从上箱的下游端66引出;而将致冷剂蒸气或气体输出至管路6(图1)的输出管72,从上箱的顶部引出。
包括上箱42,下箱36,热交换管38A、38B和热虹吸管58A、58B的部件可由金属,例如碳钢制造。然而,由于所用的吸附剂可能有腐蚀性,因此,最好是用耐腐蚀的金属,例如铜镍合金,来制造上述部件。
当致冷剂/吸附剂的稀溶液,连续不断地通过输入管68送至上箱42,和燃烧器50工作时,该稀溶液通过热虹吸管58A、58B下降至下箱36中,然后通过热交换管38A、38B上升至上箱中。当该溶液在热交换管38A、38B中上升时,致冷剂蒸发成蒸气,通过输出管72逸出;而剩下的浓缩的吸附剂,则通过输出管70,从上箱输出。热交换管38A、38B可以基本上是被上述蒸发的蒸气半充满的。
如上所述,在这个例子中有11排热交换管38A、38B,它们可用1~11表示;其中,1排处在相对于流动方向X的热交换管组的上游端,而11排则处在下游端。光滑的热交换管38A构成1~7排,而装有叶片的热交换管38B构成8~11排。燃烧产物在该排热交换管38A、38B的上游端,比在其下游端更热。为了保证更均匀地沿着流动方向X排出热量,热交换管38B上装有叶片,以增加从较冷的下游燃烧产物中排出热量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出,热虹吸管58A的位置应能接收最初从输入管输入的稀溶液,并将该稀溶液输送至下箱32中的一个位置上;然后,该溶液再通过上游的热交换管38A(例如暴露在最热的燃烧产物中的1、2和3排管)上升。
可由金属网状物或纤维制成的一个蒸气可透过的去雾器垫74,配置在输出管72的入口前面;并且在该垫的前面或下面,有一块挡板76,用以防止该溶液向上冲涌,撞击该垫或进入该输出管中。
在上箱42的下游端和在输出管70的入口前面,建立一个平静区域。设计该平静区域78的目的是减小紊流状态的吸附剂进入输出管70的机会,和增加只有更浓缩的吸附剂才能送至输出管的机会。因此,该平静区域包括二个基本上是垂直的、在上箱42的横向延伸的挡板80和82。较高的挡板80与上箱42的底面隔开一个距离84(见图10),而作为一个堰的另一块挡板82的高度则比间隔84的高度略高一些。由于浓度较高的吸附剂处在上箱42的下部,因此,只有这种浓度较高的吸附剂可以在该挡板80的下面通过,并穿过该间隔84,越过挡板82流至输出管70。
由于在通气管56下面通过的燃烧产物,还可能含有可以回收的热量。因此,管路56可以衬垫隔热材料,并还可以包含量一个暴露在通气道气体中的热交换器86。这另一个热交换器86起一个再生器/省热器/预热器的作用。热交换器86可以为一根蛇形管,或多根并排配置和连接的蛇形管。液体可以通过该多根蛇形管,依次地从一根蛇形管流向下一根蛇形管;在该根或每一根蛇形管中的垂直直管的长度,与通气道气体流动方向正交。该热交换器86的入口用86A表示,出口用86B表示。
最好,利用该另一个热交换器86来预热由泵30输送的致冷剂/吸附剂稀溶液。为此,可以省去图1中a点和b点之间的一部分管路28,而将管路28延长一段28A,通至该热交换器86的入口86A。另一段管路28B从该热交换器86的出口86B,通向输入口68。
当该冷却器装置使用上述另一个热交换器86,H2O/LiBr溶液,和燃烧燃料气体(例如天然气)的一个350KW的燃烧器50,并假设具有大约20%的多余的燃烧空气时,可以得到下列的工作条件。该溶液的沸腾温度可以为大约160℃,送至输出管70的浓缩溶液可以为大约64%的LiBr盐,和从热交换管38A、38B进入上箱42的混合物速度可以大约为1.5m/s。在通气道56中的废气温度可以大约为210℃。图12所示为1排的管至11排的管的热交换管壁温度的变化;和发生器的累积效率如何沿着热交换管组,从一排至下一排逐渐(和较均匀地)增大的情况。上箱42内的压力可以基本上接近或等于0.5bar。
图中,标号88表示用于在上箱42上安装压力安全阀的一个管接头;标号90表示用于安放插入上箱的平静区域中的液面高度传感器的进入管;而标号92则表示一个常闭的排放通道。可以看到上箱42的主要内部情况和平静区域78的观察孔,分别用94和96表示。在下箱36和上箱42中,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的说明中,致冷剂/吸附剂的稀溶液是通过输入管68输送至上箱42的;但也可以断开或省去输入管68,而从管路28或管路28、28A、28B,通过输入管98,将该稀溶液送至下箱36中。输入管98的开口在下箱中,与热虹吸管58A的下部开口相对。
上面已经得到功率为350KW的一个装配式燃烧器50。可以使用例如从几KW至MW(兆瓦)的不同功率的装配式燃烧器。
在图11所示的装配式燃烧器50的供气系统中,该燃烧器包括一个由电机102驱动的风扇或叶轮100,用于沿导管104抽吸燃烧空气。在导管104中,空气在送至燃烧器出口孔之前,与从供气管路106来的燃烧气体预先混合。电气控制装置(没有示出)包括一个电机控制装置108,一个观察从叶轮100送出的空气/燃料气体混合物的输出压力的压力开关110,一个观察送入的燃料气体压力的压力开关112,电磁控制阀114和116,与一个响应在导管104中的孔板120附近的空气压力的代表性信号的空气/燃料比控制器118。在送入燃料气体之前,必需将手动阀121打开。如果压力开关112观察的送入的气体的压力,在预先确定的范围以外,则控制装置操纵电磁阀114,116中的一个或另一个阀,切断对燃烧器的气体供应。如果压力开关110观察的压力落在预先确定的范围以外,则控制装置工作,切断电磁阀114、116中的一个或另一个阀,并可以使电机102停止工作。控制装置可以对燃烧器所要求的点火速率作出响应,从而操纵电机控制装置108,使叶轮100的速度变化,以送出理想数量的燃烧空气。另一种方式是,可以省去上述控制装置108,和以固定不变的速度驱动叶轮110;送入的燃烧空气量由在导管104中的节流阀122的工作而改变。该节流阀122由一个节流阀电机126,根据控制装置发出的信号驱动。
可以不使用上述的装配式燃烧器50,而使用某种其他的产生热气体的装置,来加热热交换管38A,38B;例如,使用从气体涡轮机排出的热的废气。
通过选择一根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作为溶液输送装置,和/或通过将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配置在热的气体流道以外,则燃烧气体的热量不会,或者至少较少或很少会传递至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从而可保证更好的热虹吸作用。稀溶液可以进入顶部腔中,因此可以使用较少量的溶液。
另外,通过将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配置在热的气体流道以外,在选择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的尺寸、形状和位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通过小心选择相应的设计特点,可以选择一种稀溶液,并控制其流量。当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配置在热的气体流道以外时,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容易安装在发生器中。另外,可以利用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进行流量值测量,并且可以减小材料的总重量。

Claims (42)

1.一种吸收式冷却器,其中,致冷剂溶解在一种液体吸附剂中,在所述吸附剂中形成一种致冷剂溶液,该吸收式冷却器包括一个加热该溶液,使该致冷剂仅吸附剂中以气相蒸发的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一个上箱和一个与其相对的下箱,该上箱和下箱使用时都装有该溶液,还包括:将溶液从该下箱向上输送至该上箱的装置;将溶液从该上箱向下输送至该下箱以便沿着-热气体流道供应热的加热气体的装置;该向上输送溶液的装置配置在上述流道中,使该溶液被加热气体加热,而该向下输送溶液的装置,全部或基本上全部配置在该流道的外面。
2.一种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将溶液从下箱向上输送至上箱的装置包括配置在该流道内的一些热交换管,用以在加热气体和该管内的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一根或多根热交换管,处在相对于其他的一根或多根热交换管上游。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将溶液从上箱向下输送至下箱的装置包括:至少一根从一个箱延伸至另一个箱,并通入每一个箱中的热虹吸管,该溶液从上箱经该热虹吸管或多根热虹吸管流至下箱。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在该向上输送溶液的装置中,流体沿着与热气体沿其流道流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动。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每一个向上输送溶液的装置,基本上与热气体沿其流道流动的方向成直角地延伸。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就热气体沿其流道流动的方向而言,第一热交换管处在相对于具有外部集热结构的第二热交换管的上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外部集热结构为叶片。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第一热交换管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10.如权利要求2~9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热交换管成排配置,包括多个与流道交叉延伸的排,每排包括多根间隔的热交换管,这些排沿道,一排一排地配置,并且在一排中,这些热交换管相对于相邻排中的热交换管交错排列。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向下输送溶液的装置由隔热装置与该流道隔开。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向下输送溶液的装置的外部设有隔热装置。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上箱和下箱的壁面自该流道内的热气体接收热量。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上箱和下箱的壁构成该流道的壁。
1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相对于热气体沿其流道流动的方向,每一上箱和下箱有一上游端和一个下游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在邻近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流下箱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多根热交换管在邻近所述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所述下箱。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在邻近所述上箱的上游端处,通入该上箱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多根热交换管在邻近该上箱的上游端处通入该上箱内。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至少有第一根热虹吸管和第二根热虹吸管,该第一根热虹吸管在邻近每一上箱和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每一个箱内,而该第二根热虹吸管则在第一根热虹吸管的下游,通入每一上箱和下箱中,但离每一箱的上游端的距离,基本上不比该箱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的中点更远。
21.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供应溶液用的一输入口通入上箱中。
22.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供应溶液用的一输入口通入下箱中。
23.如权利要求21和权利要求15~20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输入口,在邻近上箱的上游端处,通入该上箱中。
24.如权利要求22和权利要求15~20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输入口,在邻近下箱的上游端处,通入该下箱中。
25.如权利要求1~14,21或22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吸附剂的出口以该上箱引出。
26.如权利要求25和权利要求15~20、23或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吸附剂的出口,从该上箱的下游端引出。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在上箱中,在邻近该吸附剂出口处设有一个平静区域。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平静区域包括一个挡板装置,在该挡板装置中,至少一块挡板与上箱底面间隔开,以便吸附剂在至少一块挡板下面流动。
2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致冷剂蒸气出口从该上箱引出。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设有一个去雾器装置,使致冷剂蒸气通过该装置,流向所述出口。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挡板装置配置在该上箱的上部,该挡板装置处于致冷剂蒸气出口对面。
32.如权利要求21~2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在这些热交换管的下游的流道中,配置了另一个热交换装置,使热量自热气体传递至该另一个热交换装置,这样,在将溶液送至输入口之前,该溶液的至少一部分受到初始加热。
3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热气体包括燃烧产物。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燃烧产物是通过燃烧气体产生。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燃烧产物是在燃料气体燃烧器中,通过燃烧燃料气体产生。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气体燃烧器为一种预混合式燃烧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该气体燃烧器包括一个提供燃烧空气用的驱动风扇。
38.如权利要求4~1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供应溶液用的一输入口通入一个箱中,而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在邻近该入口或与该入口相对处,通入该箱中。
39.如权利要求4~1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用于供应溶液的输入口通入上箱中,而该根或任一根热虹吸管在邻近该入口或基本上与该入口相对处,通入该上箱中,用以接收由该输入口排出的稀溶液,该溶液由溶解在吸附剂中的致冷剂稀释。
40.如权利要求4~1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供应溶液用的输入口,通入这些热虹吸管中或至少其中之一中。
41.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致冷剂为水,而吸附剂为溴化锂。
42.一种吸收式冷却器,其特征为,致冷剂溶解在液体吸附剂中,以便在吸附剂中形成致冷剂溶液;并且该吸收式冷却器包括一个基本上如上参照附图所述的发生器。
CN00809966A 1999-05-11 2000-05-08 一种吸收式冷却器 Pending CN13702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9910758.3A GB9910758D0 (en) 1999-05-11 1999-05-11 An adsorption chiller
GB9910758.3 1999-05-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0262A true CN1370262A (zh) 2002-09-18

Family

ID=1085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9966A Pending CN1370262A (zh) 1999-05-11 2000-05-08 一种吸收式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1179164A1 (zh)
JP (1) JP2002544462A (zh)
CN (1) CN1370262A (zh)
AR (1) AR023965A1 (zh)
BR (1) BR0010414A (zh)
EG (1) EG22662A (zh)
GB (2) GB9910758D0 (zh)
HK (1) HK1046727A1 (zh)
MX (1) MXPA01011460A (zh)
WO (1) WO200006862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1465A1 (fr) * 2003-03-11 2004-09-23 Yue Zhang Corps de climatiseur par absorption
CN101663545B (zh) * 2007-02-16 2012-03-21 八洋工程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装置
CN103162488A (zh) * 2011-12-14 2013-06-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热虹吸管和电磁阀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18581D0 (en) * 1999-08-06 1999-10-06 British Gas Plc A generator for an absorption chi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65305A (en) * 1941-01-24 1944-12-19 Carl E Stromquist Waste heat boiler
US2610481A (en) * 1948-07-14 1952-09-16 Servel Inc Heat transfer device
GB1515793A (en) * 1976-08-02 1978-06-28 Maloney Crawford Tank Flameless reboiler for reconcentrating liquid desiccant
DE3113417A1 (de) * 1980-10-29 1982-09-02 Ruhrgas Ag, 4300 Essen Heizungsanlage mit einer absorptionswaermepump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JPS58203371A (ja) * 1982-05-21 1983-1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蒸気発生装置
US5273001A (en) * 1988-12-22 1993-12-28 Toshihiro Kayahara Quadrangular type multi-tube once-through boiler
JP3195100B2 (ja) * 1993-01-26 2001-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高温再生器及び吸収式冷温水機
US5862679A (en) * 1996-04-30 1999-01-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High-temperature regenerator
JP3865325B2 (ja) * 1996-04-30 2007-01-10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1465A1 (fr) * 2003-03-11 2004-09-23 Yue Zhang Corps de climatiseur par absorption
CN101663545B (zh) * 2007-02-16 2012-03-21 八洋工程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装置
CN103162488A (zh) * 2011-12-14 2013-06-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热虹吸管和电磁阀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62488B (zh) * 2011-12-14 2015-09-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热虹吸管和电磁阀及其控制方法
US9897365B2 (en) 2011-12-14 2018-02-20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thermosyphon, and solenoid valv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79164A1 (en) 2002-02-13
GB0011000D0 (en) 2000-06-28
BR0010414A (pt) 2002-02-13
GB2349941A (en) 2000-11-15
AR023965A1 (es) 2002-09-04
EG22662A (en) 2003-05-31
WO2000068622A1 (en) 2000-11-16
MXPA01011460A (es) 2002-07-30
JP2002544462A (ja) 2002-12-24
GB2349941B (en) 2003-04-02
HK1046727A1 (zh) 2003-01-24
GB9910758D0 (en) 1999-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9343B1 (en) High temperature regenerator for absorption water cooling and heating machine
CN111001175B (zh) 一种用于具有二次蒸发功能的化工蒸发器
GB2166857A (en) Direct fired absorption machine flue gas recuperator
CN1370262A (zh) 一种吸收式冷却器
US20010020451A1 (en) Compact ultra high efficiency gas fired steam generator
CN1025063C (zh) 开放循环地热电站排放废地热流体的方法及所用的消声器
CN1987062A (zh) 废热收集装置
CN1378634A (zh) 用于吸收式冷却装置的发生器
JPH0726721B2 (ja) ボイラ
CN1164008A (zh) 吸收式冷热水机的高温再生器及其吸收式冷热水机
CN211475965U (zh) 乏风处理系统
CN211739090U (zh) 一种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的热回收装置
CN209588402U (zh) 一种模块炉的新型低氮式燃烧模块
CN1127873A (zh) 高效煤气炉
CN201285026Y (zh) 余热锅炉
CN2637909Y (zh) 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
CN213599344U (zh) 一种燃生物质蒸发器的蒸发器本体
CN215336239U (zh) 一种燃生物质蒸汽发生器本体
RU2680458C1 (ru) Контактный вод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CN219804623U (zh) 一种甲乙酮用水合反应器
CN218599778U (zh) 一种热水锅炉回水引射器
CN219389681U (zh) 一种新型全预混燃烧直流蒸汽发生器
CN220771387U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13599347U (zh) 一种燃生物质的蒸发器本体
CN218954854U (zh) 一种蒸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467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