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0022A -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70022A CN1370022A CN02103269A CN02103269A CN1370022A CN 1370022 A CN1370022 A CN 1370022A CN 02103269 A CN02103269 A CN 02103269A CN 02103269 A CN02103269 A CN 02103269A CN 1370022 A CN1370022 A CN 13700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
- calling
- baseline threshold
- setting
- communication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3—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loading or congestion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采用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先于新呼叫来接受转移呼叫。是这样实现的:在下列至少一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1)上行无线电信道干扰量超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2)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超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3)扩散码资源量低于扩散码阈值之前。上述干扰量、总发送功率、扩散码资源量均可采用假设呼叫请求被接受时的估计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码分多址联接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说控制是指:在上述系统中,复数个各自形成有小区(cell)的基地台同小区内移动台之间以无线信道通信之际,对在小区内产生的新呼叫与转移呼叫之接收所进行的控制。
背景技术
通常,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所产生的呼叫是通过指配无线电信道来进行呼叫接受的。然而,无论哪个移动通信系统,其可用无线电信道数都是有限的,故可通信移动台(用户)数、即进网者容量受到限制。为此,当呼叫多到超过该进网者容量时,对一部分呼叫就不能指配无线电信道,由此而产生所谓呼损。
譬如,在采用频分多址联接方式(FDMA方式)和时分多址联接方式(T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的小区指配固定的无线电信道。
这种场合,可以同时在同一小区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受到指配给该小区的无线电信道数限制。故当呼叫多到超过无线电信道数时,就会产生呼损。
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对各小区指配固定的无线电信道,对于话务量有偏向性以及时间变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对应。为了能够灵活地处理话务量偏向性以及时间变动的情况,有时采用动态无线电信道指配方式,即,对小区动态地指配无线电信道。在采用这种动态无线电信道指配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对所产生呼叫指配无线电信道时,是采取选择满足规定通信质量的无线电信道(譬如干扰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无线电信道、或CIR在规定值以上的无线电信道)来进行指配的方式。但是,在当指配给无线电基地台的所有无线电信道都被使用着时,或者,当无线电信道虽有空余但却不能满足通信质量时,也不能对呼叫指配无线电信道,故还会产生呼损。
另一方面,在采用码分多址联接方式(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移动台因使用扩散码而可共享同一无线电频带。在该CDMA方式下,无线电信道是由扩散码构成的,虽然同FDMA方式或TDMA方式那种窄带多址联接方式相比,抗干扰性较强,但是,一旦干扰量超过某一定值时通信质量就会突然变坏,这是其一个特性。那么,对于使用一定扩散码的移动台来说,使用其它扩散码的移动台的信号就构成了干扰信号。
也即,在采用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进网者容量受到干扰量限制。因此,譬如说,在某小区当因某呼叫被接受而超过进网者容量时,所有在该小区及其周围小区中正在通信的移动台的通信质量都会下降。这里,使用某一扩散码的通信对使用其它扩散码的通信的干扰量,是由这些扩散码之间的相互相关所决定的。故,在设计扩散码时要使得其之间相互相关非常小。
在各小区内产生的呼叫可以分类为:该小区内的呼叫方以及被叫方引起的呼叫(新呼叫)和转移引起的呼叫(转移呼叫)。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通信中的移动台从某第一小区向某第二小区移动时,必须要切换无线电信道,即要从第一小区的信道切换到第二小区的信道。这时,在第一小区中的呼叫变成第二小区中的转移呼叫。当在第二小区中没有可指配给该转移呼叫的无线电信道时,不管该移动台的呼叫是否仍在进行之中,都将被强行中断。该强行中断将对服务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为减少该强行中断,在采用FDMA方式或TDMA方式的窄带移动通信系统中,采取设置转移呼叫专用无线电信道的措施。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23449号所记载的方法中,把指配给小区的复数无线电信道分类成:极少数转移呼叫专用信道、较少数转移呼叫准专用信道、数量较多的公用信道。转移专用信道只指配给转移呼叫,转移呼叫准专用信道优先指配给转移呼叫。公用信道可以指配给新呼叫以及转移呼叫。对于新呼叫,视上述各无线电信道使用情况来指配无线电信道。按这种方法,可以优先地接受转移呼叫、使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在采用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限制进网者容量的因素来看,比起扩散码资源,干扰量分量更大。故,上述特开平7-23449号所记载的采用FDMA方式或TDMA方式的窄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接受方法,并不适合采用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可以避免上述已有技术弊端的适用于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及方法。
关于本发明特征和优点,包含在以下描述中,尤其是通过该描述以及参阅附图可愈加显现出来,或,也可通过以所描述技术实施本发明来加以理解。通过全面、清楚、简明的描述中所揭示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以及其它特征与优点。这一描述足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
概括地来说,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呼叫接受控制装置与方法,适用于采用码分多址联接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复数个各自形成有小区的基地台同小区内移动台之间以无线信道通信之际、对在小区内产生的新呼叫与转移呼叫之接收进行控制,其中,(譬如由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在下列至少一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
(1)从同无线电基地台通信的各移动台到该无线电基地台的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
(2)从无线电基地台到各移动台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
(3)无线电基地台所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耗没之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之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带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基地台控制装置结构之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当出现对新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当出现对转移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关于更新干扰量阈值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首先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情况下可以有变形和修改。
本申请是基于2001年2月1日于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申请号为2001-025628号的在先申请,在此附上其全部内容供参考。
图1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及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100之结构例。
图1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00包括无线电基地台(BS)101-103、处于无线电基地台101所形成小区104内的移动台(CS)111与112、处于无线电基地台102所形成小区105内的移动台113-115、处于无线电基地台103所形成小区106内的移动台116、基地台控制装置120以及核心网络160。其中,控制装置120包括接发控制装置130和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
当通信中的移动台因从某第一小区向某第二小区移动而必须要切换无线电信道、即要从移动前小区(第一小区)的信道切换到移动指向小区(第二小区)的信道时,就必须要进行转移控制。这时,对于在移动指向小区中的转移呼叫,移动通信系统100要优先于该移动指向小区内由呼叫方及被叫方引起的新呼叫来指配无线电信道。
譬如,当处于无线电基地台101所形成小区104内的移动台112向无线电基地台102所形成小区105移动时,对于在移动指向小区105中的转移呼叫,移动通信系统100要优先于该移动指向小区105内由呼叫方及被叫方引起的新呼叫来指配无线电信道。
图2例示意了一种基地台控制装置120结构。基地台控制装置120由接发控制装置130和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构成。接发控制装置130通过有线线路同各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以及核心网络160联接,对各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所形成小区内的移动台111至116同核心网络160之间的控制信号以及用户数据交换进行控制。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同接发控制装置130联接,在当移动台111至116和核心网络160等发来呼叫接受请求时,根据以下各限制可通信移动台数(进网者容量)的要素进行控制,以优先于新呼叫来接受转移呼叫。上述限制要素包括:(1)各小区中从移动台到无线电基地台的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2)各小区中从无线电基地台到移动台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3)形成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中所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包括:呼叫接受请求检测部呼叫接受请求检测部141、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扩散码管理部144、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干扰量估计部149、发送功率估计部150、呼叫联接处理部151、呼损率监视部152、话务量监视部154。
呼叫接受请求检测部141检测出来自移动台111至116的呼叫接受请求和来自核心网络160的呼叫接受请求,将之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在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下列信息:(1)类型信息——显示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新呼叫的还是转移呼叫的;(2)移动台识别信息——识别出与该呼叫相联接的移动台的信息;(3)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识别出该移动台所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信息。
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对于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所形成小区104至106,分别检测出各小区中从移动台111至116到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的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以下称上行干扰量),并将之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在该上行干扰量的信息中还附加有:对应移动台的移动台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通信对方无线电基地台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
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对于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所形成小区104至106,分别检测出各小区中从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到移动台111至116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以下称下行总发送功率),并将之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在该下行总发送功率的信息中还附加有:形成对应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
扩散码管理部144,对于分别指配给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所形成小区104至106的扩散码资源使用状况进行管理。该扩散码资源使用状况,每当扩散码因呼叫联接而被新使用、或因呼叫切断而使扩散码被释放时,就会被随时更新。
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在其内部缓冲区146中存放有可以接受新呼叫的阈值(新呼叫接受阈值)。该新呼叫接受阈值分为:(1)允许接受新呼叫的上行干扰量阈值(以下称干扰量阈值)、(2)允许接受新呼叫的下行总发送功率阈值(以下称发送功率阈值)、(3)允许接受新呼叫的扩散码资源阈值(以下称扩散码阈值)。
在上述阈值中,发送功率阈值和扩散码阈值是按各无线电基地台即各小区来分别设定、并连同形成对应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一道存放于缓冲区146中。另外,干扰量阈值是比移动通信系统100的可通信极限值还要小的值。同理,发送功率阈值要低于对应无线电基地台最大发送功率,扩散码阈值也要低于指配给对应小区的扩散码资源量。
另外,干扰量阈值既可以是在整个移动通信系统100中共通的一个单一值,也可以是按各小区而分别设定的值。按各小区分别设的场合,要把干扰量阈值连同形成对应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一道存放于缓冲区146中。该干扰量阈值应低于可维持通信下的最大干扰量。以下,设干扰量阈值是按各小区分别设定的。
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一旦输入呼叫接受请求检测部141所输出的来自移动台111至116的呼叫接受请求以及来自核心网络160的呼叫接受请求,就判定一下是否应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
具体来说,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一旦输入呼叫接受请求,就依据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包含的类型信息识别一下该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新呼叫的还是针对转移呼叫的。
当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新呼叫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所检测出的诸上行干扰量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上行干扰量,将之输出给干扰量估计部149。干扰量估计部149,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抽出的上行干扰量,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上行干扰量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所保存的干扰量阈值当中,读取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干扰量阈值,判定一下干扰量估计部149所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是否超过读取到的干扰量阈值。
当所估计上行干扰量超过所读取干扰量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而当所估计上行干扰量小于所读取干扰量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所检测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将之输出给发送功率估计部150。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抽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所保存的发送功率阈值当中,读取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发送功率阈值,判定一下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是否超过读取到的发送功率阈值。
当所估计下行总发送功率超过发送功率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而当所估计下行总发送功率小于发送功率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所保存的扩散码阈值当中,读取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扩散码阈值,同时,向扩散码管理部144询问有关于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的扩散码资源使用状况,并判定一下该小区中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是否低于扩散码阈值。
当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低于扩散码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而当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大于扩散码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输出给呼叫联接处理部151。呼叫联接处理部151,根据该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进行呼叫联接所必须的各种处理。
另一方面,当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转移呼叫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所检测出的诸上行干扰量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上行干扰量,将之输出给干扰量估计部149。干扰量估计部149,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抽出的上行干扰量,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上行干扰量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干扰量估计部149所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是否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当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应该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而应将其当做呼损,故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标志"1"。
另外,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所检测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将之输出给发送功率估计部150。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抽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是否达到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的最大发送功率。
当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达到无线电基地台最大发送功率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应该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而应将其当做呼损,故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标志"1"。
另外,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还向扩散码管理部144询问有关于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的扩散码资源使用状况,并判定一下对该小区指配的扩散码当中有否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当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不存在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应该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而应将其当做呼损,故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标志"1"。
在上述一系列处理后,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缓冲区148中是否记录有标志"1"。当记录有标志"1"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而当没有记录标志"1"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承认呼叫接受请求,将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输出给呼叫联接处理部151。呼叫联接处理部151,根据该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进行呼叫联接所必须的各种处理。
须指出的是,关于承认呼叫接受请求、接受呼叫的处理,虽然在上面描述的是:估计上行干扰量以及下行总发送功率、判定所估计上行干扰量是否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或干扰量阈值、再判定所估计的总发送功率是否达到对应无线电基地台的最大发送功率或发送功率阈值。但是,也可以这样的方式取而代之:判定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所检测出的上行干扰量是否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或干扰量阈值、判定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所检测出的总发送功率是否达到对应无线电基地台的最大发送功率或发送功率阈值。
呼损率监视部152,对在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的转移呼叫,计算呼损率,同时,把它把存到内部存储器153里面,并按规定时序向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输出。
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在当呼损率监视部152所计算出的转移呼叫的呼损率超过第一规定值时,就降低缓冲区146内的干扰量阈值,而当呼损率低于第二规定值(其小于第一规定值)时,则增大缓冲区146内的干扰量阈值。
同理,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在当呼损率监视部152所计算出的转移呼叫的呼损率超过第三规定值时,降低缓冲区146内的发送功率阈值,而当呼损率低于第四规定值(其小于第三规定值)时,则增大缓冲区146内的发送功率阈值。另外,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在当呼损率监视部152所计算出的转移呼叫的呼损率超过第五规定值时,增大缓冲区146内的扩散码阈值,而当呼损率低于第六规定值(其小于第五规定值)时,降低缓冲区146内的扩散码阈值。
话务量监视部154,对各无线电基地台101至103通信负荷分别进行监视,并向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输出。这里的通信负荷由在无线电基地台的呼叫数、和该呼叫传送速度及发送功率所决定。
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从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着手,在当形成周围小区(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通信负荷超过第七规定值时,降低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干扰量阈值,而当此通信负荷低于第八规定值(其小于第七规定值)时,则增大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干扰量阈值。
同理,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在当上述形成周围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通信负荷超过第九规定值时,降低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发送功率阈值,而当此通信负荷低于第十规定值(其小于第九规定值)时,则增大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发送功率阈值。另外,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在当上述形成周围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通信负荷超过第十一规定值时,增大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扩散码阈值,而当此通信负荷低于第十二规定值(其小于第十一规定值)时,则降低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扩散码阈值。
下面以流程图说明一下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的动作。图3例示了当出现对新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内的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一旦输入呼叫接受请求,就依据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包含的类型信息识别一下该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新呼叫的还是针对转移呼叫的。
当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新呼叫(步骤S101)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所检测出的诸上行干扰量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上行干扰量,将之输出给干扰量估计部149。干扰量估计部149,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输出的上行干扰量,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上行干扰量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步骤S102)。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读取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干扰量阈值,判定一下干扰量估计部149所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是否超过读取到的干扰量阈值(步骤S103)。
当所估计上行干扰量超过所读取干扰量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步骤S108)。而当所估计上行干扰量小于所读取干扰量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所检测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将之输出给发送功率估计部150。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输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S104)。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读取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发送功率阈值,判定一下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是否超过读取到的发送功率阈值(步骤S105)。
当所估计下行总发送功率超过发送功率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步骤S108)。而当所估计下行总发送功率小于发送功率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从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读取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扩散码阈值,同时,向扩散码管理部144询问有关于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的扩散码资源使用状况,并判定一下该小区中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是否低于扩散码阈值(步骤S106)。
当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低于扩散码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步骤S108)。而当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大于扩散码阈值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将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输出给呼叫联接处理部151。呼叫联接处理部151,根据该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进行呼叫联接所必须的各种处理(步骤S107)。
图4例示了当出现对转移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内的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一旦输入呼叫接受请求,就依据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包含的类型信息识别一下该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新呼叫的还是针对转移呼叫的。
当呼叫接受请求是针对转移呼叫(步骤S201)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缓冲区148中是否记录有标志"1"。当记录着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将之消去(步骤S202)。
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上行干扰量检测部142所检测出的诸上行干扰量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上行干扰量,将之输出给干扰量估计部149。干扰量估计部149,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输出的上行干扰量,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上行干扰量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步骤S203)。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干扰量估计部149所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是否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步骤S204)。当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标志"1"(步骤S205)。
当于步骤S204判定出所估计出的上行干扰量没有否达到可维持通信时的最大干扰量时、或于步骤S205在缓冲区148记录下标志"1"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就对缓冲区146内的干扰量阈值进行更新(步骤S206)。具体操作后述。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从下行发送功率检测部143所检测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当中,抽出附加有在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将之输出给发送功率估计部150。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根据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所输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对于可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接受该呼叫时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进行估计,并把该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输出给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步骤S207)。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发送功率估计部150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是否达到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的最大发送功率(步骤S208)。
当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达到无线电基地台最大发送功率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标志"1"(步骤S209)。
当于步骤S208判定出所估计出的下行总发送功率没有达到无线电基地台最大发送功率时、或于步骤S209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了标志"1"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就更新缓冲区146内的发送功率阈值(步骤S210)。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向扩散码管理部144询问有关于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的扩散码资源使用状况,并判定一下在该小区中有否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步骤S211)。当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不存在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在内部缓冲区148中记录标志"1"(步骤S212)。
当于步骤S211判定出存在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时、或于步骤S212在缓冲区148中记录了标志"1"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就更新缓冲区146内的扩散码阈值(步骤S213)。
接着,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判定一下缓冲区148内是否记录有标志"1"(步骤S214)。当没有记录标志"1"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承认呼叫接受请求,将该呼叫接受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输出给呼叫联接处理部151。呼叫联接处理部151,根据该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及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进行呼叫联接所必须的各种处理(步骤S215)。而当记录着标志"1"时,呼叫接受与否判定部147就不承认呼叫接受请求、将其当做呼损(步骤S216)。
图5例示了图4所示步骤S206中更新干扰量阈值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内的呼损率监视部152,对在无线电基地台(被呼叫接受请求含有的无线电基地台识别信息所特定的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的转移呼叫,计算呼损率,并把它输出给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判定一下呼损率监视部152所计算出的转移呼叫的呼损率是否超过第一规定值(步骤S301)。
当转移呼叫的呼损率超过第一规定值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就降低缓冲区146内的干扰量阈值(步骤S302)。而当转移呼叫的呼损率低于第一规定值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再进一步判定一下呼损率是否低于第二规定值(步骤S303)
当转移呼叫的呼损率低于第二规定值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则增大缓冲区146内的干扰量阈值(步骤S304)。而当转移呼叫的呼损率大于第二规定值时,呼叫接受阈值管理部145则不更新干扰量阈值,结束处理。
须指出的是,更新发送功率阈值时可以采用图5所示流程一样的流程。另外,更新扩散码阈值时,也可以采用同样流程,只不过在步骤S302处是增大扩散码阈值、而在步骤S304是降低扩散码阈值。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移动台通信系统100中,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预先准备允许接受新呼叫的上行干扰量阈值(干扰量阈值)、下行总发送功率阈值(发送功率阈值)、以及扩散码资源阈值(扩散码阈值),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的场合,在下述任一种情况下都不承认该呼叫接受请求、而将其当做呼损:(1)估计出的接受该呼叫时的上行干扰量超过干扰量阈值、(2)估计出的接受该呼叫时的下行发送功率超过发送功率阈值、(3)小区中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值低于扩散码阈值。也即,在承认呼叫接受请求的条件上,对于针对新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要比对于针对转移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更严格,故可以优先于新呼叫来接受转移呼叫,因此可以抑制转移呼叫的呼损。
还有,在本实施例移动台通信系统100中,当转移呼叫的呼损率较大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可以在降低干扰量阈值以及发送功率阈值的同时增大扩散码阈值,而当转移呼叫的呼损率较小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可以在增大干扰量阈值以及发送功率阈值的同时降低扩散码阈值。故可以防止转移呼叫优先过度化,因此也能抑制新呼叫的呼损产生。
再者,在本实施例移动台通信系统100中,当上述形成周围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的通信负荷较大时,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就在降低对应于该特定无线电基地台的干扰量阈值以及发送功率阈值的同时增大扩散码阈值;而当此通信负荷较小时,则增大干扰量阈值以及发送功率阈值,同时还降低扩散码阈值。因此,可以预先对于构成转移呼叫的可能性较大的呼叫加以把握,以使得转移成功。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呼叫接受控制装置140是设在基地台控制装置120内部,但是,其也可以设在外部。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是每当产生一次针对转移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时就进行呼叫接受阈值更新处理,但是也可以是每产生数次针对转移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时进行一次呼叫接受阈值更新处理。进一步,也可以对于数次针对转移呼叫的呼叫接受请求,求转移呼叫的呼损率平均值,从而根据该平均值来更新呼叫接受阈值。另外,也可以是每隔一定时间更新呼叫接受阈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复数个各自形成有小区的基地台同小区内移动台之间以无线信道通信之际,对在小区内产生的新呼叫与转移呼叫之接收进行控制时,通过在下列至少一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可以优先于新呼叫来接受转移呼叫:(1)从同无线电基地台通信的各移动台到该无线电基地台的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2)从无线电基地台到各移动台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3)无线电基地台所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耗没之前。
Claims (52)
1.呼叫接受控制装置,适用于采用码分多址联接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复数个各自形成有小区的基地台同小区内移动台之间以无线信道通信之际、对小区内产生的新呼叫与转移呼叫之接收进行控制,其中,具备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该手段在下列至少一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
(1)从同无线电基地台通信的各移动台到该无线电基地台的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
(2)从无线电基地台到各移动台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
(3)无线电基地台所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耗没之前。
2.按权利要求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
所说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
为一种上述(1)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手段,
包括干扰量检测手段——对所说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进行检测、和干扰量判定手段——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判定一下所说干扰量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是否有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一基准阈值者,
当所说干扰量判定手段判定出所说干扰量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有超过所说第一基准阈值者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3.按权利要求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
所说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
为一种上述(1)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手段,
包括干扰量估计手段——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估计出接受该新呼叫时的各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和干扰量判定手段——判定一下所说干扰量估计手段所估计出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是否有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二基准阈值者,
当所说干扰量判定手段判定出所说干扰量估计手段所估计出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有超过所说第二基准阈值者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4.按权利要求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
所说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
为一种上述(2)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手段,
包括总发送功率检测手段——对所说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进行检测、和总发送功率判定手段——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判定一下所说总发送功率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总发送功率是否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三基准阈值,
当所说总发送功率判定手段判定出所说总发送功率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总发送功率超过所说第三基准阈值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5.按权利要求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
所说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
为一种上述(2)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手段,
包括总发送功率估计手段——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估计出接受该新呼叫时的总发送功率、和总发送功率判定手段——判定一下所说总发送功率估计手段所估计出的总发送功率是否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四基准阈值,
当所说总发送功率判定手段判定出所说总发送功率估计手段所估计出的总发送功率超过所说第四基准阈值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6.按权利要求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
所说新呼叫接受限定手段,
为一种上述(3)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手段,
包括扩散码资源检测手段——对无线电基地台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进行检测、和扩散码资源判定手段——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判定一下所说扩散码资源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扩散码资源是否低于第五基准阈值,
当所说扩散码资源判定手段判定出所说扩散码资源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扩散码资源低于所说第五基准阈值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7.按权利要求2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具备一个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一基准阈值的第一基准调整手段。
8.按权利要求3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具备一个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二基准阈值的第一基准调整手段。
9.按权利要求4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具备一个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三基准阈值的第一基准调整手段。
10.按权利要求5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具备一个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四基准阈值的第一基准调整手段。
11.按权利要求6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具备一个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五基准阈值的第一基准调整手段。
12.按权利要求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一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一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一基准阈值,而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一规定值还小的第二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13.按权利要求8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一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一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二基准阈值,而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一规定值还小的第二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14.按权利要求9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一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三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三基准阈值,而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三规定值还小的第四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15.按权利要求10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一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三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四基准阈值,而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三规定值还小的第四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16.按权利要求1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一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五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五基准阈值,而在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五规定值还小的第六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17.按权利要求2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下手段:
通信负荷检测手段——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和
第二基准调整手段——依据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18.按权利要求3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下手段:
通信负荷检测手段——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和
第二基准调整手段——依据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19.按权利要求4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下手段:
通信负荷检测手段——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和
第二基准调整手段——依据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20.按权利要求5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下手段:
通信负荷检测手段——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和
第二基准调整手段——依据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21.按权利要求6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下手段:
通信负荷检测手段——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和
第二基准调整手段——依据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22.按权利要求1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二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七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一基准阈值,而在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七规定值还小的第八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23.按权利要求18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二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七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二基准阈值,而在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七规定值还小的第八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24.按权利要求19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二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九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三基准阈值,而在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九规定值还小的第十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25.按权利要求20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二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九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四基准阈值,而在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九规定值还小的第十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26.权利要求2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所说第二基准调整手段,在当所说通信负荷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十一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五基准阈值,而在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十一规定值还小的第十二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27.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适用于采用码分多址联接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复数个各自形成有小区的基地台同小区内移动台之间以无线信道通信之际、对在小区内产生的新呼叫与转移呼叫之接收进行控制,其中,在下列至少一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
(1)从同无线电基地台通信的各移动台到该无线电基地台的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
(2)从无线电基地台到各移动台的下行线路的总发送功率达到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之前,
(3)无线电基地台所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耗没之前。
28.按权利要求2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
在上述(1)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场合,
对所说各上行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进行检测,
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判定一下所检测到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是否有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一基准阈值者,
当判定出所检测到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有超过所说第一基准阈值者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29.按权利要求2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
在上述(1)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场合,
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估计出接受该新呼叫时的各无线电信道的干扰量,
判定一下所估计出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是否有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二基准阈值者,
当判定出所估计出的各无线电信道干扰量有超过所说第二基准阈值者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30.按权利要求2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
在上述(2)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场合,
对所说各下行线路总发送功率进行检测,
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判定一下所检测出的总发送功率是否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三基准阈值,
当判定出所检测出的总发送功率超过所说第三基准阈值者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31.按权利要求2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其中,
在上述(2)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场合,
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估计出接受该新呼叫时的总发送功率,
判定一下所估计出的总发送功率是否超过一小于所说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值的第四基准阈值,
当判定出所估计出的总发送功率超过所说第四基准阈值者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32.按权利要求2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
在上述(3)种情况下对新呼叫的接受加以限制的场合,
对无线电基地台没有使用的剩余扩散码资源进行检测,
在出现针对新呼叫的接受请求之际判定一下所检测到的扩散码资源是否低于第五基准阈值,
当判定出所检测到的扩散码资源低于所说第五基准阈值时,将新呼叫置为呼损。
33.按权利要求28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34.按权利要求29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35.按权利要求30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36.按权利要求3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37.按权利要求32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转移呼叫呼损率来增减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38.按权利要求33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一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一基准阈值,而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一规定值还小的第二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39.按权利要求34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一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二基准阈值,而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一规定值还小的第二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40.按权利要求35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三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三基准阈值,而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三规定值还小的第四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41.按权利要求36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三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四基准阈值,而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三规定值还小的第四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42.按权利要求37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大于第五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五基准阈值,而当所说转移呼叫呼损率小于比所说第五规定值还小的第六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43.按权利要求28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
依据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44.按权利要求29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
依据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45.按权利要求30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
依据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46.按权利要求31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
依据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47.按权利要求32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形成位于所说无线电基地台所形成小区周围的小区的无线电基地台,检测出其通信负荷,
依据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来增减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48.按权利要求43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七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一基准阈值,而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七规定值还小的第八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一基准阈值。
49.按权利要求44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七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二基准阈值,而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七规定值还小的第八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二基准阈值。
50.按权利要求45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九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三基准阈值,而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九规定值还小的第十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三基准阈值。
51.按权利要求46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九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四基准阈值,而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九规定值还小的第十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四基准阈值。
52.按权利要求47所说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其中,当所检测出的通信负荷大于第十一规定值时,增大所说第五基准阈值,而当该通信负荷小于比所说第十一规定值还小的第十二规定值时,降低所说第五基准阈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025628A JP3844968B2 (ja) | 2001-02-01 | 2001-02-01 | 呼受付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JP025628/2001 | 2001-0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0022A true CN1370022A (zh) | 2002-09-18 |
CN100477841C CN100477841C (zh) | 2009-04-08 |
Family
ID=18890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0326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841C (zh) | 2001-02-01 | 2002-02-01 |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03364B2 (zh) |
EP (1) | EP1229755B1 (zh) |
JP (1) | JP3844968B2 (zh) |
CN (1) | CN100477841C (zh) |
DE (1) | DE60215064T2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6890C (zh) * | 2006-07-25 | 2009-01-2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一种自适应接纳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60421A (zh) * | 2008-09-22 | 2011-08-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CN102113389B (zh) * | 2008-07-31 | 2014-08-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动态IoT设置点和干扰控制的方法 、装置及处理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48637A (ja) * | 2002-05-23 | 2003-12-05 | Nec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7356346B2 (en) * | 2002-06-28 | 2008-04-0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uplink scheduling for data communication |
US7433310B2 (en) * | 2003-03-12 | 2008-10-0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Estimation of interference variation caused by the addition or deletion of a connection |
FR2854533B1 (fr) * | 2003-04-30 | 2005-09-30 | France Telecom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controle de charge avec controle de puissance |
US7050412B2 (en) * | 2003-06-23 | 2006-05-2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easurement value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KR100689508B1 (ko) | 2003-09-04 | 2007-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
US7139575B1 (en) * | 2004-04-01 | 2006-11-21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Trigger for hard handoff from an overlay carrier to an underlying carrier |
FI20045142A0 (fi) * | 2004-04-21 | 2004-04-21 | Nokia Corp | Allokointimenetelmä ja ohjain |
JP4662074B2 (ja) * | 2004-07-27 | 2011-03-3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上り回線無線リソース制御の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
US20060094432A1 (en) * | 2004-11-03 | 2006-05-04 | Jen-Chun Chang | Handoff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2004054626B4 (de) * | 2004-11-11 | 2007-05-24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Multikode-Transmission durch eine Teilnehmerstation |
EP1793639B1 (en) | 2005-11-30 | 2012-01-11 | NTT DoCoMo, Inc. | Call ad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
ATE397345T1 (de) * | 2006-01-13 | 2008-06-15 | Alcatel Lucent | Adaptive subträger- zuteilung zu einer mobilstation in einem multicell fdm oder ofdm netzwerk |
JP4844215B2 (ja) * | 2006-04-26 | 2011-12-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並びに無線基地局 |
US20070258407A1 (en) * | 2006-05-05 | 2007-11-08 | Zexian Li | Handover optimiz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KR100794065B1 (ko) | 2006-12-29 | 2008-01-10 |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 기지국의 호 수락을 제어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
EP1947882A1 (en) * | 2007-01-18 | 2008-07-23 |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f a call, in which a mobile terminal located in a cell of a base st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involved, has to go through a base station |
JP4948549B2 (ja) * | 2007-02-06 | 2012-06-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優先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
JP4848309B2 (ja) | 2007-05-10 | 2011-12-2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497642B2 (en) | 2007-06-29 | 2016-11-15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 home base station router |
US20090111499A1 (en) * | 2007-10-24 | 2009-04-30 | Peter Bosch | Method of modifying pilot power for a home base station router based on user demand |
EP2071738B1 (en) * | 2007-12-13 | 2016-09-07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A picocel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pilot signals therefrom |
JP4829906B2 (ja) * | 2008-01-29 | 2011-12-0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装置 |
US8599705B2 (en) | 2008-02-01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
US8504091B2 (en) * | 2008-02-01 | 2013-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5406520B2 (ja) * | 2008-12-25 | 2014-02-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閾値設定方法 |
JP5222763B2 (ja) * | 2009-03-23 | 2013-06-26 | Kddi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 |
US8331327B1 (en) * | 2009-08-04 | 2012-12-11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Dynamic wireless network registration window |
US9420602B2 (en) * | 2009-12-21 | 2016-08-1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Emergency and prioritized access to wireless resources |
US8717883B2 (en) * | 2010-12-17 | 2014-05-06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dia gateway health |
US9253702B2 (en) | 2012-09-06 | 2016-02-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andover in heterogeneou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ased on systematic imbalance differences |
DK2901790T3 (da) * | 2012-09-28 | 2020-03-02 |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 Fremgangsmåde, apparat og computerprogram til rapportering af oplysninger om sameksistens i enhed |
US9716797B2 (en) | 2013-03-11 | 2017-07-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3449A (ja) | 1993-06-17 | 1995-01-24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チャネル割当法 |
JP2921739B2 (ja) | 1995-01-06 | 1999-07-19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呼受付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905132B2 (ja) | 1995-06-23 | 1999-06-14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の呼受付制御方法 |
JPH0923474A (ja) | 1995-07-07 | 1997-01-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セル構成移動通信装置 |
US5666356A (en) * | 1995-10-04 | 1997-09-0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alls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JP3112173B2 (ja) | 1996-12-27 | 2000-11-2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呼受付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装置 |
EP0856955A3 (en) * | 1997-01-29 | 2000-09-06 |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Laboratories Co., Ltd. | CDMA power control system |
US6038448A (en) * | 1997-07-23 | 2000-03-14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hand-off based upon relative pilot signal strengths |
US6381458B1 (en) | 1998-05-15 | 2002-04-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ff control based on access network capacity |
US6611506B1 (en) * | 1999-01-21 | 2003-08-2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Enhanced channel allocation among multiple carriers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4293680B2 (ja) | 1999-07-02 | 2009-07-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優先呼接続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6721568B1 (en) * | 1999-11-10 | 2004-04-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mission control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2001
- 2001-02-01 JP JP2001025628A patent/JP384496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1-31 DE DE60215064T patent/DE6021506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1-31 EP EP02250670A patent/EP122975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2-01 CN CNB021032696A patent/CN10047784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2-01 US US10/060,225 patent/US71033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6890C (zh) * | 2006-07-25 | 2009-01-2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一种自适应接纳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13389B (zh) * | 2008-07-31 | 2014-08-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动态IoT设置点和干扰控制的方法 、装置及处理器 |
US9420548B2 (en) | 2008-07-31 | 2016-08-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IoT setpoints and interference control |
CN102160421A (zh) * | 2008-09-22 | 2011-08-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CN102160421B (zh) * | 2008-09-22 | 2015-11-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77841C (zh) | 2009-04-08 |
DE60215064D1 (de) | 2006-11-16 |
EP1229755A3 (en) | 2004-01-02 |
JP3844968B2 (ja) | 2006-11-15 |
EP1229755A2 (en) | 2002-08-07 |
DE60215064T2 (de) | 2007-05-16 |
JP2002232941A (ja) | 2002-08-16 |
US20020107021A1 (en) | 2002-08-08 |
US7103364B2 (en) | 2006-09-05 |
EP1229755B1 (en) | 2006-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70022A (zh) |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0481989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侧信令链路动态分配的方法 | |
CN1227937C (zh) | 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用于有选择地允许通信的方法和电路 | |
CN1281010C (zh) | 周期上报频间硬切换判决方法 | |
CN1163092C (zh) |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 |
CN1304224A (zh) | 移动通信控制方法与系统及其所采用基地台与移动台 | |
CN1918923A (zh) | 向小区专用信道的直接转变 | |
CN1204221A (zh) | 采用虚拟导频的硬跨区连接方法 | |
CN1235436A (zh) | 越区切换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越区切换控制系统 | |
CN101049033A (zh) | 用于控制通信系统的两个节点之间通信的方法 | |
CN1808951A (zh)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信道优先级排队方法 | |
CN101420736A (zh) | 无线控制器、无线基站、通信系统和呼叫准入控制方法 | |
CN101627653B (zh) | 在非服务状况下均匀时段内减少扫描 | |
CN1917703A (zh) | 一种基于3g的网络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251526C (zh) |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终端的短消息业务消息存储方法 | |
CN181260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JP3884775B2 (ja) |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
CN1156180C (zh) | 通信系统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 |
CN1291851A (zh) | 使用位置-限制移动站的移动无线电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212763A (zh) | N频点小区系统的频点选择方法 | |
CN1768546A (zh) | 无线信道分配方法 | |
CN101420754B (zh) | 传输速度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基站 | |
CN1266955C (zh) | Td-s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 | |
CN1768541A (zh) | 无线基站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 | |
US6925306B2 (en) | Base station an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