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832C - 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7832C
CN1317832C CNB2004100350660A CN200410035066A CN1317832C CN 1317832 C CN1317832 C CN 1317832C CN B2004100350660 A CNB2004100350660 A CN B2004100350660A CN 200410035066 A CN200410035066 A CN 200410035066A CN 1317832 C CN1317832 C CN 13178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layer
communication
mentioned
communications status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50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0880A (zh
Inventor
吉田式雄
上田彻
出口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0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0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78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8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1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QoS or priority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中,在显示装置中,在各应用动作部进行通信时,各通信状态检测部检测各无线通信部的通信状态。再有,物理层选择部根据各个检测结果,通过各无线通信部来判断各个实现的物理层是否可以提供各应用动作部所请求的实际通过量。再有,物理层选择部在上述各物理层中选择可以提供上述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来作为在上述各应用动作部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多个物理层通信的通信装置和实现该装置的程序,以及记录该程序的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如果大致区分以往的通信装置,则有利用电线·光纤等有线系统的传送媒体来发送接收电信号·光信号等的有线系统的发送接收装置(通信装置),以及将自由空间等作为传送媒体来发送接收电信号(无线电波)·红外信号的无线系统的通信装置。
如果比较两者,则有线系统的通信装置比较容易得到希望的传送速率·实际通过量(throughput),但另一方面需要通信装置间的连接电缆。另一方面,无线系统的通信装置虽然不需电缆,但是难以得到希望的传送速率·实际通过量。因此,还存在具备用于以无线方式通信的物理层和以有线方式通信的物理层的通信装置。
另外,无线系统的通信装置虽然强烈地受到通信装置间的距离、障碍物和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等的影响,但在各种无线通信方式中,在通信范围、传送速率、干扰的易受程度、工作时间和可以通信的其他通信装置的数量(普及度)等方面各有长短,不存在满足全部这些请求的无线通信方式。因此,为了以多种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开发了具备分别使用的物理层的通信装置。
例如在后述的特开平11-252006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9月17日)中,公开了可以用PHS(注册商标)方式和PDC(个人数字蜂窝,Personal DigitalCellular)方式两种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在电池电压下降到规定值以下时,从PDC方式切换到即使在低电池电压下也可以进行待机驱动的PHS方式,可以延长待机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通信装置,该设备即使在多个种类的物理层各自的通信状态随时变化,随着该变化,可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也随时变化的情况下,各应用层也可以在目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适合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物理层;多个天线,通过无线通信路径与所述物理层通信;存储部件,存储被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可以提供所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来作为所述应用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所述通信质量级由实际通过量、响应时间、所述物理层的传输速率或接收电波强度来确定,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判断该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所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时,依次切换所述多个天线,依次切换得到各自的接收状态,根据这些接收状态进行判断,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从预先确定的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开始,按顺序确认该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可以提供所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在发现可以提供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时,选择该物理层,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没有发现可以提供被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向该应用通知这种情况,促使该应用进行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向下修正。
在上述结构中,存储部件预先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可以提供该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因此,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另外,上述通信装置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程序是作为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存储部件和在上述应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在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可以提供该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的物理层选择部件来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在发明的记录媒体存储该程序。
如果通过计算机执行这些程序,则该计算机作为上述通信装置工作。因此,与上述通信装置相同,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具有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没有发现可以提供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向该应用通知这种情况,促使该应用进行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向下修正的结构。
在该结构中,在没有发现可以提供必要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向该应用通知这种情况,促使该应用进行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向下修正。由此,可以达到例如在高质量的图像信号传送中不能确保充分的通信质量级时,切换到低质量的图像信号传送等,应用根据当前的通信状态,分级地切换向物理层选择部件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具有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从预先确定的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开始,按顺序确认该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可以提供对应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在发现具有可以提供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时,选择该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仅在比其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全都不能提供上述通信质量级时,才选择优先级低的物理层,所以与预先检测全部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确认该物理层是否可以提供上述的通信质量级的情况不同,可以省略不需要的通信质量级的确认处理。其结果是具有可以防止因为检测通信状态引起的对其他图像的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具有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结构。
而且,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在上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中,包含至少使用2.4〔GHz〕频带和5〔GHz〕频带中的一个的无线频率频带的物理层的结构。
再有,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的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天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判断该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上述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时,依次切换上述多个天线,依次切换得到各自的接收状态,根据这些接收状态进行判断。
在上述各结构中,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因此,尽管包含在通信状态容易变化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具有以下结构:上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有多个,这些物理层中,无线电波的频率最高的物理层具有可以变更天线配置的可动式天线。
在上述结构中,其结果是无线频率频带最高的物理层,即通过频率高、直接传播性高的电波来进行通信,所以通过天线的配置,通信状态容易变化的物理层具有可动式的天线。因此,通过变更天线配置,可以达到尝试改善通信状态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可以变更天线配置的可动式天线,还包括停止指示部件,在调整上述可动式天线的天线配置期间,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进行的物理层的选择暂时停止。
在上述结构中,停止指示部件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的天线配置变更中的选择停止,所以可以防止天线配置调整中的误选择。其结果,可以达到物理层选择部件可以选择更合适的物理层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预先包含多个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这些物理层的优先级,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就被设定得越高。
在该结构中,优先选择频率高的物理层,即,在通信距离变长时,通信状态会恶化,但是另一方面不容易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通信质量级稳定的物理层等。因此,可以达到与仅使用频率低的物理层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近距离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级的稳定性,同时,与仅使用频率高的物理层的情况相比,可以扩大以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进行通信的范围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存储部件,预先对上述各应用的每一个独立地存储优先级,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选择上述应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时,从上述存储部件读出该应用的优先级,按照该优先级来选择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可以对每个应用设定优先级,所以达到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中,可以选择最适合该应用的物理层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在上述应用的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向中使用的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发送接收的双方向中相互使用相同的物理层,所以达到降低上述应用的通信对上述应用以外的通信的干涉的可能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在发送接收的双方向中,选择主要在传送信号的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第1物理层,同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将与选择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分配为在其他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第2物理层。在该结构中,因为发送时使用的物理层和接收时使用的物理层不同,所以可以向上述的应用提供更宽的频带。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存储部件,预先对上述各应用的每一个独立地存储是全双工通信还是半双工通信,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存储了半双工通信时,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在上述应用的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向中使用的物理层,同时在存储了全双工通信时,在发送接收的双方向中,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主要在传送信号的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将与选择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分配为在其他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对每个应用可以设定半双工通信还是全双工通信,所以达到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中,可以选择最适合该应用的物理层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包括物理层固定部件,该物理层固定部件不论通信状态如何,使上述应用通信时的物理层固定在预先确定的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物理层固定部件可以根据例如应用的种类和有无用户的指示来固定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的物理层。由此,可以达到防止对其他希望在需要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频率频带的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固定部件,仅在上述应用不需要频带保证时,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的物理层固定。
在该结构中,因为仅在上述应用是不需要频带保证的应用时,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固定选择的物理层,所以达到不妨碍需要频带保证的应用的通信,可以防止对其他希望在需要QoS保证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频率频带的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开始与上述应用当前正在通信的第1通信对方不同的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分配上述应用未使用的物理层作为与该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在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时,分配在与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不使用的物理层,所以可以达到不妨碍与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而可以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分配与上述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正在使用的物理层,使该物理层在与上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在该结构中,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共用与上述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所以达到可以更确实地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应用通过第1和第2物理层进行通信的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开始与上述应用当前正在通信的第1通信对方不同的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时,在上述应用正在使用的第1和第2物理层中分配第2物理层来作为与该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使该第2物理层在与上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进行通信时,共用第2物理层,所以达到在与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不妨碍主要的通信方向(通过第1物理层进行通信的方向)的通信,而可以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分配上述第1物理层,使该第1物理层在与上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在该结构中,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共用上述第1物理层,所以达到可以更确实地与第2通信对方进行通信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例如一边输出声音,一边显示来提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提示部件的结构。
在该结构中,因为可以提示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所以达到在通信状态恶化时,可以促使用于提高通信状态的对应方案(例如通信装置等)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应用有多个,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提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上述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
在该结构中,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提示上述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上述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所以具有用户不必掌握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就可以掌握各物理层是否能够提供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进行适当的对应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除了上述通信状态之外,还提示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当前选择的物理层。在该结构中,因为提示当前选择中的物理层,所以具有用户可以确切地掌握当前使用中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最好还包括以下结构: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进行上述应用的显示,同时还显示上述通信状态。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进行上述应用显示的同时还显示上述通信状态,所以具有不必切换显示应用的画面观察通信状态,可以减少掌握通信状态时的时间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是图像接收装置或者图像存储装置。而且,本发明的通信装置是图像发送装置。这些装置为了接收或者发送图像信号,需要进行保证频带的通信,所以设置上述的物理层选择部件等具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充分了解。而且,本发明的优点可以通过参考附图的说明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表示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包括上述显示装置的通讯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上述显示装置提示的通信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硬件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包含在上述通讯系统中的其他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上述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上述通讯系统的动作的表示显示装置和信号源半双工通信时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通讯系统的动作的表示显示装置和信号源全双工通信时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显示装置的动作的表示与当前通信中的通信对方不同的通信对方通信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与上述信号源进行半双工通信的状态中,显示装置开始与存取点的通信的情况的、表示可以使用空闲的物理层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在与上述信号源进行半双工通信的状态中,显示装置开始与存取点的通信的情况的、表示不能使用空闲的物理层的情况的图。
图12是表示在与上述信号源进行全双工通信的状态中,显示装置开始与存取点的通信的情况的、表示可以共用控制信号传送用的物理层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表示在与上述信号源进行全双工通信的状态中,显示装置开始与存取点的通信的情况的、表示不能共用控制信号传送用的物理层的情况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的表示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变形例的表示上述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硬件结构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即,本发明的通讯系统是通过多种物理层可以进行相互通信的多个通信装置组成的系统,即使在由于各物理层引起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也随时变化的情况下,各应用层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以最佳的物理层进行通信的系统。
上述通讯系统中设置的通信装置的功能和各通信装置具有的物理层,虽然考虑各种功能的物理层,但是以下作为一例,对图2所示的通讯系统1,即,作为通信装置2,包含用于连接到因特网3的存取点2a、象硬盘记录器那样可以传送AV(Audio Visual)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信号源2b、根据用户的指示,通过上述存取点2a连接到因特网3,在浏览因特网3上公开的各种页面的同时,播放来自上述信号源2b的AV信号的显示装置2c,可以使这些部件通过多种无线传送路径进行相互通信的系统进行说明。
而且,在通讯系统1中指示物理层的切换的通信设备3,虽然在通讯系统1中可以设置多个,但是在下面以仅用显示装置2c指示物理层的切换的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如图1所示,作为多种物理层,设置第1无线通信部11和第1天线部12、第2无线通信部13和第2天线部14。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1号的物理层的第1无线通信部11和第1天线部12,可以根据IEEE802.11a以5〔GHz〕频带的频率进行无线通信。另一方面,第2无线通信部13和第2天线部14是与上述第1号的物理层不同种类的物理层(例如,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频率或者通信媒体等不同的物理层),可以根据IEEE802.11g以2.4〔GHz〕频带的频率进行无线通信。
而且,上述显示装置2c包括作为比物理层更高的层进行动作的数据处理部21。本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装置2c具有再生来自信号源2b的AV信号的功能和浏览因特网3上的页面的功能,所以在上述数据处理部21中,作为用于实现各个功能的应用层,设置第1和第2应用动作部22、23和作为在应用层和物理层之间的层进行动作的控制部24。
再有,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包括:分别检测上述第1和第2无线通信部11、13的通信状态的第1和第2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以及可以根据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的检测结果,个别地选择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每一个使用哪一个物理层进行通信的物理层选择部(物理层选择部件·存储部件)33。
这里,在各应用动作部22、23通信时,虽然通信路径请求的通信质量级(例如:实际通过量和响应时间等)相互不同,但是上述物理层选择部33可以根据上述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的检测结果,判断使用各物理层时的通信质量级,从各物理层中选择可以提供各应用动作部22、23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
而且,本实施例的物理层选择部33在有多个物理层可以提供各应用动作部22、23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时,可以按照预先确定的优先级来选择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各优先级与上述通信质量级相同,可以通过上述各应用动作部22、23自身和其他的应用动作部(例如:后述的模式切换部34)来对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每一个进行设定。而且,这些部件22、23、34与权利请求范围中记载的物理层固定部件对应。
再有,在各应用动作部22、23通信时,本实施例中的物理层选择部33可以设定将同样的物理层例如进行时间分割等后共用(半双工通信),还是在发送接收中使用不同的物理层(全双工通信)。
这里,上述通信质量级、优先级、后述的模式和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的设定,可以通过例如各应用动作部22、23自身和其他的应用动作部来对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每一个进行设定。
其结果,各无线通信部11、13的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这些变化,可由各无线通信部11、13提供的通信质量级也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动作部22、23可以使用两个无线通信部11、13中最适合当前的通信状态的一方来进行通信。
下面,以各应用动作部22、23请求某值以上的实际通过量作为通信质量级的情况为例,对上述两个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和物理层选择部33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即,实际通过量和物理层中的传送速度(物理速率)之间具有相互的关联,为了提供某实际通过量,物理速率必须在与此对应的值以上。同样,物理速率和电波接收状态(例如接收电波强度等)之间也相关,为了达到某物理速率,电波接收状态必须在与此对应的水平以上。
本实施例的物理层选择部33根据上述的相关关系,通过各个电波接收状态是否超过对应这些实际通过量的水平来判断各应用动作部22、23是否可以提供各应用动作部22、23请求的实际通过量,上述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检测各个电波接收状态来作为通信状态的检测结果。
例如,本实施例的第1应用动作部22可以再生来自信号源2b的AV信号,通过需要频带保证的应用来实现。该第1应用动作部22例如为了进行高画质的图像传送,例如请求24〔Mbps〕的实际通过量,所以上述物理层选择部33根据该实际通过量,判断需要36〔Mbps〕的物理速率,通过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检测出的电波接收状态是否超过达到该物理速率所必需的水平(更详细地说,是可以使用可达到上述物理速率的子载波调制方式的电波接收状态水平),判断各无线通信部11、13是否可以提供第1应用动作部22所请求的实际通过量。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物理层选择部33中,除了上述那样,从各物理层中自动地选择可以提供各应用动作部22、23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的模式(自动选择模式)以外,还可以指定不管通信状态,选择对应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预先确定的物理层的模式(固定模式),在各应用动作部22、23指定固定模式,指示选择特定的物理层的情况下,物理层选择部33不管通信状态如何而选择该物理层。
而且,在本发明的数据处理部21中,预先设置向物理层选择部33设定各应用动作部22、23通信时的模式并切换的模式切换部34以取代各应用动作部22、23,显示装置2c的用户可以向该模式切换部34指示并切换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模式。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部21中,预先设置显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提示部(通信状态提示部件)35,可以向显示装置2c的用户提示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
这样,因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中,设置显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所以显示装置2c的用户可以掌握当前时刻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例如,可以一边调整通讯系统1内的各通信装置2的位置关系,一边实施排除具有各物理层的通信和干扰的可能性设备(后述的以其他的通信规格通信的设备和成为噪声源的设备等)等用于改善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对策。
再有,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可以例如图3所示那样,在显示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时,向显示装置2c的用户提示各个通信状态是否是可以满足上述各应用动作部22、23中的使用的状态。
在图3的例子中,通信状态提示部35以各个柱图等的图表来显示各物理层的物理速率,这些图表的刻度按照与各应用动作部22、23请求的实际通过量对应的位置(物理速率)分配。而且,在各刻度与下一刻度之间的区间中,显示各物理层的物理速率包含在该区间时可以使用的应用动作部α的功能。
例如,图3例示了各应用动作部22、23具有图像通信功能和因特网通信功能的情况。在该例中,通信状态提示部35分为(1)不能通信,(2)可以因特网通信,(3)可以因特网和AV通信,(4)因特网和AV通信良好的任意一个水平来显示。
而且,图3例示了显示装置2c和其他的通信装置2被分配在比较远的距离的状态。在该状态中,以2.4〔GHz〕频带通信的第2无线通信部13的物理速率是36〔Mbps〕,表示该物理速率的图表指出显示可使用第1和第2应用动作部22、23两方的功能的情况的区间。因此,显示装置2c的用户可以掌握第2无线通信部13的通信状态是满足第1和第2应用动作部22、23两方的使用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状态中,以5〔GHz〕频带通信的第1无线通信部11的物理速率低于6〔Mbps〕,表示该物理速率的图表指出显示第1和第2应用动作部22、23的任意一个的功能都不能使用的情况的区间。因此,显示装置2c的用户可以掌握第1无线通信部11的通信状态是不能满足第1和第2应用动作部22、23的任意一个的使用的状态。
这样,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提示各物理层的当前的通信状态是满足上述各应用动作部22、23中哪一个应用动作部的使用的状态。因此,与仅显示各物理层的物理速率,显示装置2c的用户不通过其他途径掌握为了使用各应用动作部所必需的物理速率,则不能判断是满足哪个应用动作部的使用的状态的结构不同,显示装置2c的用户容易掌握是满足哪一个应用动作部中使用的状态。而且,如上所述那样,在实施用于改善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对策时,通过参考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35的提示,可以容易地掌握为了使用希望的应用动作部的通信所希望的物理层,该对策是否充分。
而且,如图3所例示那样,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还预先显示各物理层当前可以传送的物理速率或者OFDM子载波调制方式,显示装置2c的用户通过这些可以掌握更详细的通信状态。
再有,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可以在判断出某物理层的通信状态是不能满足某应用动作部的使用的状态时,提出对应方案。在图3的例子中,作为对应方案,作为全部应用动作部共同的对应方案,显示“改变通信的方向”的意向。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根据是不能满足哪个应用动作部的使用的状态来变更提示的对应方案。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因为判断不满足第1应用动作部22的使用,所以在对各应用动作部22、23准备的对应方案中,显示对应第1应用动作部22的对应方案“请将本体移动到视频发送机的附近”。因此,显示装置2c的用户可以容易地实施根据当前的通信状态的对策。
再有,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如图3所示,除了上述通信状态,还显示上述各应用动作部22、23现在使用的物理层。由此,用户可以确切地掌握当前使用中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
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在各应用动作部22、23显示中使用的显示器上的其他区域中,显示上述画面等,在进行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显示的同时,显示通信状态。由此,可以不必切换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显示画面来观察通信状态,消减掌握通信状态时的时间。
以下,对上述显示装置2c的硬件结构例进行简单地说明。即,在上述显示装置2c中如图4所示,作为上述第1和第2天线部12·14,设置可以分别效率良好地发送接收2个无线传送频带2.4〔GHz〕和5〔GHz〕的天线部101、102、111、112。
再有,上述显示装置2c作为第1无线通信部11具有RF接收部103,将上述天线部101接收的无线传送频带的信号(5[GHz])进行下变换(downconversion)并输出基带信号;OFDM解调部104,将来自该RF接收部103的基带信号进行基带解调并生成数字数据串,输出到上述控制部24;OFDM调制部105,将来自控制部24的数字数据串进行基带调制;RF发送部106,将该OFDM调制部105调制的基带信号进行上变换(up conversion)并生成无线传送频带的信号,从天线部102发送。同样,在显示装置2c中,作为第2无线通信部13,设置5[GHz]用的RF接收部113、OFDM解调部114、OFDM调制部115和RF发送部116。
而且,在上述显示装置2c中,包括MAC部(媒体存取控制块)121,将共同连接到上述各调制解调部104、105、114、115的各通信装置2间传送的各种数字数据串(数字图像数据串、使用数据串、信息数据串等)例如分割为适合传输的分组,由分组复原为数字数据串等,存储为适合传输的格式或者将其取出;将上述数字数据串编码/解码的编解器部122;根据需要控制上述各部件101~122的CPU123;通过CPU123存取的存储装置124。而且,上述各部件22~24、33~36(一部分在后叙述)是CPU123执行存储装置124中存储的程序,通过控制上述各部件101~136(一部分在后叙述)或者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电路等周边电路来实现的功能块。而且,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是显示装置2c,所以在上述周边电路中,包含用于实现与用户以及其他的设备的接口功能的装置,更详细地说,包含键盘、到照相机和图像设备的连接端子,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等。而且,上述各接收部103、113还作为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动作,在用于实现上述物理层选择部33的部件(例如:CPU123等)中,作为电波接收状态,例如可以输出接收电波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等)。而且,在图4中,虚线的箭头表示与发送接收数据串不同的控制信号和接收电波强度等的传送。
另一方面,其他的通信装置2(存取点2a、信号源2b)如图5所示,与显示装置2c相同,具有第1无线通信部11~第2天线部14和数据处理部21。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这些通信装置2a、2b不向其他的通信装置2指示物理层的切换,因为以与显示装置2c使用的物理层相同的物理层进行通信,所以第1通信状态检测部31~通信状态提示部35被省略。而且,各通信装置2a、2b与显示装置2c功能不同,所以数据处理部21也成为对应各个功能的数据处理部。而且,下面为了方便说明,需要区别是哪一个通信装置2的部件时,例如象存取点2a的数据处理部21a那样,在不需要将与通信装置2所附加的英文字母相同的英文字母附加在末尾作为参考来加以区别时,以及总称的时候,如数据处理部21那样,省略末尾的英文字母来参考。
以下,根据图6说明在上述结构中,物理层选择部33在选择第1应用动作部22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时的动作。
即,本实施例的各应用动作部22、23在步骤1(以下简称为S1)中,向物理层选择部33分别个别地指示在固定模式/自动选择模式中选择哪一个模式。而且,在指定固定模式时,各应用动作部22、23向物理层选择部33指示应选择的物理层。另一方面,在指示自动选择模式时,各应用动作部22、23指示通信时请求的实际通过量。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还可以设定在存在多个可以提供该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时的优先级,所以各应用动作部22、23还对物理层选择部33设定指示自动选择模式时的优先级。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可以预先设定通信是半双工通信还是全双工通信,所以各应用动作部22、23还对物理层选择部33设定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在上述S1中,在通过各应用动作部22、23对物理层选择部33预先设定物理层的选择方法(在该例中为模式、通信质量级、优先级和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以后,如果在S2中,指示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哪一个(以下称为应用动作部α)开始通信,则物理层选择部33在S11~S25中决定在该应用动作部22、23通信时使用哪一个物理层进行通信。
具体来说,物理层选择部33在S11中,通过在上述S2中指示了通信的应用动作部α来确认设定了哪一个模式。在设定了自动选择模式时,在S12中,应用动作部α按照上述S1设定的优先级,选择最优先的物理层作为S13判断通信状态的物理层。
再有,物理层选择部33在S13中,根据在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中与选择的物理层β对应的检测部γ的检测结果,判断该物理层β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可以提供上述应用动作部α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检测部γ先检测电波强度,物理层选择部33决定为了以可以达到上述实际通过量的物理速率来传送所必需的电波强度的水平,通过检测部γ的检测结果是否超过该水平、应用动作部α是否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使用该物理层β,即,判断物理层β是否可以提供上述实际通过量。
在上述S13中,在判断物理层β不能提供应用动作部α请求的实际通过量时,物理层选择部33在存在下一个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在S14中为“是”的情况)时,选择该物理层作为下一个应检测通信状态的物理层β(S15),重复上述S13以后的处理。
在上述S13中,在能够提供应用动作部α请求的实际通过量时,物理层选择部33在S21中将应用动作部α在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决定为该物理层β。而且,在上述S11中设定固定模式时,物理层选择部33在上述S21中选择由上述S11设定的物理层β。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判断可以选择和设定作为应用动作部α的物理层的物理层的全部通信状态是不能提供上述应用动作部α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的状态时(上述S14中为“否”的情况),物理层选择部33判断为异常,将例如“目前的通信状态,任意一个物理层都不能提供应用动作部α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的意思通知应用动作部α。另一方面,应用动作部α一边向物理层选择部33请求低于当前的请求的实际通过量,一边进行向物理层选择部33指示其他的物理层的使用等的异常处理(S16)。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S11中,还设定通信时是半双工通信还是全双工通信,所以物理层选择部33将上述S21选择的物理层β分配到在发送方向或者接收方向中应优先的方向用的物理层β1,在以下的S22~S25中选择作为其他方向用的物理层β2来使用的物理层。
具体来说,物理层选择部33在设定半双工通信时(S22中为“是”的情况),选择上述S21选择的物理层β1作为其他方向用的物理层β2(S23)。另一方面,在设定全双工通信时(在S22中为“否”的情况),物理层选择部33选择与在上述S21中选择的物理层β1不同的物理层β作为其他方向用的物理层β2(S24)。再有,物理层选择部33确认是否可以使用该物理层β2,在不能使用时(在S24中为“否”的情况),进行上述S23的处理,上述S21选择的物理层β1通过时间分割等,也作为其他方向的物理层β2来使用,应用动作部α进行半双工通信。另一方面,在可以使用物理层β2时,应用动作部α可以使用物理层β1和物理层β2进行全双工通信。
而且,可以和选择上述物理层β1时一样,通过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通信质量级(实际通过量等)来判断是否可以使用,也可以通过是否可以通信来判断。而且,因为本实施例中设置2个物理层,所以在上述S24中通过仅选择与物理层β1不同的物理层来选择物理层β2,但是在设置3个以上的物理层时,也可以进行与上述S12~S16一样的处理,在与物理层β1不同的多个物理层中,选择满足其他方向的通信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并且优先级高的物理层。而且,这时,进行S23的处理以取代上述S16的异常处理。
在上述S21~S25中,如果选择发送时和接收时使用的物理层β1、β2,则应用动作部α在S31中通过该物理层β进行通信。
这样,本实施例的物理层选择部33,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中,在各应用动作部22、23通信时,选择可以提供各个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作为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而且,可以对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每一个设定上述物理层选择部33选择物理层时的选择方法(模式和实际通过量等)。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由各物理层可以提供的通信质量级也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动作部22、23也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以最佳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再有,本实施例的物理层选择部33在存在多个可以提供各应用动作部22、23所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时,在它们之间选择最优先的物理层。因此,在各应用动作部22、23通信时,通过将预计可以维持更稳定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设为更高优先级来预先确定优先级,可以优先地选择这样的物理层。其结果是可以使能够向各应用动作部22、23提供的通信质量级更稳定。
例如,上述两个无线通信部11、13可以分别在5〔GHz〕频带和2.4〔GHz〕频带的无线频率下进行通信,两方的最大物理速率是54〔MHz〕。
但是,以5〔GHz〕频带的通信与以2.4〔GHz〕频带的通信不同,因为利用相同频带的其他的通信规格的通信装置(例如:蓝牙(注册商标)和IEEE802.11b等)和相同频带区域的噪声源(例如电子范围等)较少,所以来自这些的干扰也难以产生。另一方面,2.4〔GHz〕频带下的通信与5〔GHz〕频带下的通信相比,容易绕向遮挡物后,而且传输损失少,所以可以进行更长距离的通信。
其结果,以5〔GHz〕频带的通信容易受到通信装置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影响。因此,其通信状态多为比较缓慢的变化,而且,用户容易进行预测和调整。另一方面,以2.4〔GHz〕频带的通信不容易受到位置关系的影响,但是容易受到其他设备(以其他规格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和噪声源等)的影响。因此,其通信状态多为比较急剧的变化,而且用户不容易进行预测和调整。
因此,例如象可以再生来自信号源2b的AV信号的第1应用动作部22那样,需要频带保证的第1应用动作部22,象与以2.4〔GHz〕频带通信的第2无线通信部13相比,更优先以5〔GHz〕频带通信的第1无线通信部11一方那样,通过向物理层选择部33预先设定,该第1应用动作部22在通信装置2间的位置关系在可以以5〔GHz〕频带进行通信的位置关系期间,可以以5〔GHz〕频带进行通信,可以不受来自上述其他设备的干扰地进行通信。而且,在通信装置2间的位置关系在可以以5〔GHz〕频带进行通信的位置关系以外时,通过以2.4〔GHz〕频带进行通信,可以以第1应用动作部22请求的实际通过量进行通信。因此,与仅用5〔GHz〕频带的情况相比,可以保持相同的通信质量级(例如相同程度的实际通过量等)同时扩大进行通信的区域的范围。
再有,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如上述S12以后的处理那样,从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开始按顺序检测通信状态,所以仅对具有实际使用的可能性的物理层判断通信状态。其结果,在预先对全部物理层检测通信状态时,即,与也检测优先级低的在实际中使用的可能性低的物理层的状态的情况不同,可以抑制不需要的通信状态的检测,可以防止通信状态检测引起的对其他通信的干扰。
而且,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如上述S16那样,在通信状态恶化,不存在可以提供最初设定的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时,物理层选择部33向应用动作部α通知该情况,催促新的通信质量级(实际通过量等)的指示。这里,应用动作部α例如在假设传送高品质的信号(例如需要实际通过量20〔Mbps〕的AV信号等),不存在可以传送的物理层时,如果在更低品质的信号(例如需要实际通过量6Mbps的AV信号等)传送下也可以动作,则为了传送该信号,向下修正通信质量级的请求。这时,物理层选择部33再次执行上述S12以后的处理,选择可以提供向下修正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β。
作为一例,在实际通过量向下方修正到6〔Mbps〕时,物理层选择部33决定为了在可能达到该实际通过量的物理速率(12[Mbps])下通信所必需的接收电波强度来作为新的阈值,通过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的检测结果是否超过该水平来判断各物理层是否可以提供上述实际通过量,选择可以提供该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β。而且,与上述相同,在多个物理层β都可以提供上述实际通过量时,选择优先级高的物理层β。
这样,本实施例的物理层选择部33在不存在能够提供最初设定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可以向应用动作部α通知该情况,催促新的通信质量级的指示。因此,可以通过多个通信质量级的信号传送来提供服务的应用动作部α,可以在即使以当前的通信状态也可以通信的通信质量级下提供服务的同时,在以该通信质量级传送信号时,可以利用最适合当前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β进行通信。
以下,参照图4更详细地说明第1应用动作部22接收来自信号源2b的AV信号并再生时的动作。而且,在该例中,在物理层选择部33中作为第1应用动作部22用的设定,设定自动选择模式、实际通过量20〔Mbps〕(物理速率36Mbps)、半双工通信和5〔GHz〕优先。
例如,在闭合信号源2b的开关,向信号源2b指示发送无线AV信号时,因为在信号源2b中以预先设定为最优先的频带(5[GHz]频带)发送AV信号,所以RF接收部103b判断5[GHz]频带的电波状态,判断信道是否为空。在信道为空时,CPU123b激活OFDM调制部105b、OFDM解调部104b和RF发送部106b,确立与显示装置2c的链接。
另一方面,显示装置2c通过例如装置开关的导通操作等成为待机状态,即等待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装置2的链接确立的状态。在该状态,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起动5〔GHz〕频带频率、2.4〔GHz〕频带频率的各RF接收部103c、113c,等待接受来自其他的通信装置2的链接确立的起动,以监视传送路径的无线电波状态。而且,为了消减等待接受状态的消耗电力,将各无线通信部11、13的剩余部件104c~106c和114c~116c设定为禁止。
如上所述,如果通过信号源2b的各部件111b~116b接受从信号源2b向显示装置2c的链接确立的起动,则在显示装置2c中,作为控制部24的CPU123c用于显示从信号源2b传送来的无线AV信号的第1应用动作部22,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进行图6所示的S11~S25的处理。
具体来说,在显示装置2c中,作为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的各RF接收部103c、113c预先输出接收电波强度作为各自的接收状态,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将作为第1应用动作部22用的最优先的物理层预先设定的作为对应第1无线通信部11的第1通信状态检测部31的接收部103c输出的接收电波强度和对应预先设定的第1应用动作部22用的实际通过量的接收电波强度的水平(基准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过该基准水平。
在超过上述基准水平时,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判断5〔GHz〕频带的通信状态比基准还好,第1无线通信部11可以提供第1应用动作部22所请求的实际通过量。在该例中,第1应用动作部22的通信被设定为半双工通信,所以上述CPU123c不仅选择使用第1无线通信部11作为接收用,而且还作为发送用物理层,上述CPU123c起动5〔GHz〕频带用的OFDM调制部105c和RF发送部106c。
再有,作为第1无线通信部11、控制部24和第1应用动作部22的上述各部件101c~106c、MAC部123c、编码/译码部124c和CPU123c,通过5〔GHz〕频带的无线传送路径,与信号源2b确立链接,确立更上层的连接。
由此,第1应用动作部22共用(share)5〔GHz〕频带用的第1无线通信部11,在图7中,如实线所示,开始接收来自信号源2b的AV信号和向信号源2b发送控制信号的双方向通信。
而且,在上述中,虽然说明了在5〔GHz〕频带中有信道空闲,其通信状态超过基准,而且可以进行链接的确立和上层的连接确立的情况的例子,但是在没有信道空闲、通信状态低于基准、链接的确立或者上层的连接的确立失败的情况下,进行图6所示的S14和S15以后的处理,试行2.4〔GHz〕频带下的通信。
具体来说,上述的情况,因为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原样保持禁止5〔GHz〕频带用的OFDM调制部105c和RF发送部106c,所以信号源2b和显示装置2c之间不确立链接。
这时,信号源2b的CPU123b为了以设定为下一个优先级高的频带(2.4〔GHz〕频带)发送AV信号,使RF接收部113b判断2.4〔GHz〕频带的电波状态,判断信道是否空闲。在信道空闲时,CPU123b激活2.4〔GHz〕频带用的OFDM调制部115b、OFDM解调部114b和RF发送部116b,以取代5〔GHz〕频带用的OFDM调制部105b、OFDM解调部104b和RF发送部106b,确立与显示装置2c的链接。
这里,在不能开始5〔GHz〕频带的通信时,显示装置2c如上所述成为待机的状态,等待接受来自其他通信装置2的链接确立。
在该状态下,如果接受来自信号源2b的2.4〔GHz〕频带的链接确认的起动,则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将第1应用动作部22用的对应下一个最优的物理层(第2无线通信部13)的作为第2通信状态检测部32的接收部113c输出的接收电波强度和预先设定的第1应用动作部22用的对应实际通过量的接收电波强度的水平(基准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过该基准水平。
在超过上述基准水平时,作为物理层选择部33的CPU123c判断2.4〔GHz〕频带的通信状态好于基准,第2无线通信部13可以提供第1应用动作部22所请求的实际通过量。因为在该例中,第1应用动作部22的通信被设定为半双工通信,所以上述CPU123c不仅选择使用第2无线通信部13作为接收用,还作为发送用物理层,上述CPU123c起动2.4〔GHz〕频带用的OFDM调制部115c和RF发送部116c。
再有,作为第1无线通信部11、控制部24和第1应用动作部22的上述各部件111c~116c、MAC部123c、编码/译码部124c和CPU123c,通过2.4〔GHz〕频带的无线传送路径,与信号源2b确立链接,确立更上层的连接。
由此,第1应用动作部22共用2.4〔GHz〕频带用的第2无线通信部13,在图7中如虚线所示那样,开始接收来自信号源2b的AV信号和向信号源2b发送控制信号的双方向的通信。
而且,在对于2.4〔GHz〕频带,没有信道的空闲、通信状态低于基准、链接的确立或者上层的链接的确立失败时,进行如图6所示的S16的异常处理。这时,将2.4〔GHz〕频带用的OFDM调制部115c和RF发送部116c设定为禁止,显示装置2c移动到上述的等待接收状态。而且,在该状态下,在信号源2b和显示装置2c之间,在任意一个频带下都不能确立链接。
这时,例如第1应用动作部22通过向未图示的显示器的显示和向扬声器的声音输出等,一边促使改变信号源2b和显示装置2c的设置位置配置等,一边通过各无线通信部11、13的任意一个,向信号源2b指示降低AV信号的品质,同时,在进行向下修正向物理层选择部33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等的异常处理以后,再次尝试上述的无线传送。
可是,在上述中,以在物理层选择部33中,将第1应用动作部22的设定设定为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设定为全双工通信时,与半双工通信相同,在选择应优先的通信方向(这时,是从信号源2b向显示装置2c的方向)用的物理层β1以后,选择其他方向用的物理层β2作为与其不同的物理层。
因此,在5〔GHz〕频带的通信状态比基准好时,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从信号源2b向显示装置2c以5〔GHz〕频带传送AV信号,在从显示装置2c到信号源2b的控制信号传送中,使用2.4〔GHz〕频带。与此相反,2.4〔GHz〕频带的通信状态比基准差时,如图8的虚线所示,在从信号源2b向显示装置2c的AV信号传送中,使用2.4〔GHz〕频带,在从显示装置2c向信号源2b的控制信号传送中,使用5〔GHz〕频带。
这样,在设定为全双工通信时,对于希望增大信息的传送量,提高实际通过量的通信方向(例如传送AV信号的方向),不仅分配通信状态最好的物理层,而且在反方向传送的信号(例如各种控制信号)和希望提高上述实际通过量的信号之间,不共用相同的物理层。其结果,因为进行传送希望提高实际通过量的信号(AV信号等)时的QoS保证,所以更有利。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所必需的实际通过量不同,例如,和传送主要信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的各种控制信号不需要与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的AV信号那样程度的传送频带(用于实现高传送速率的物理速率)。因此,在通信状态不好时(到达接收端的通信装置2的电波强度弱的情况),用于上述反方向上传送的物理层根据该电波强度,自动切换到满足电波强度低下的基于副载波调制方式的低物理速率,该物理层可以提供满足上述反方向的信号传送的物理速率。
上面,参照图6到图8说明了在2个通信装置2之间发送接收信号的情况。与此对应,下面参照图9~图12,说明在2个通信装置2之间正在进行发送接收信号时,开始与其他的通信装置2之间的信号传送的情况。
即,如上所述,在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正在通信的状态中,例如用户指示第2应用动作部23连接到因特网的情况等,物理层选择部33检测出开始与当前通信中的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以外的通信装置2(例如存取点2a)的信号传送时,在图9所示的S41中,物理层选择部33确认显示装置2c中设置的物理层中是否存在空闲的物理层。
例如,象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正在以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时那样,在任意一个物理层β空闲时(在上述S41中为“是”的情况),物理层选择部33在S42中确认可否通过该物理层β与存取点2a通信,在可以通信时(在上述S42中为“是”的情况)选择物理层β(S43)作为第2应用动作部23与存取点2a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由此,在图10中,如实线或者虚线所示,显示装置2c通过与先前开始通信的信号源2b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与存取点2a通信。而且,在图10和后述的图11中,实线表示显示装置2c与信号源2b以5〔GHz〕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虚线表示以2.4〔GHz〕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
与此相反,例如,不能确立链接,不能提供第2应用动作部23请求的实际通过量的情况等,不能使用空闲的物理层β的情况下(在上述S42中为“否”的情况),物理层选择部33选择与先前开始通信的信号源2b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S43)作为第2应用动作部23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由此,该物理层如图11所示那样,被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之间的通信以及显示装置2c和存取点2a之间的通信双方共用。
另一方面,例如象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以全双工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那样,在任意一个物理层都没有空闲的情况下(上述S41中为“否”的情况),物理层选择部33在S45,在各物理层中确认优先级比较低的物理层β(例如,在全双工通信时后选的物理层或者请求更低的实际通过量的物理层等)的通信状态,判断在第2应用动作部23的通信中是否可以使用该物理层β。
在判断了在通信中可以使用时(在上述S45中为“是”的情况),选择该物理层β(S46)作为第2应用动作部23与存取点2a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由此,在图10中,如实线或者虚线表示的那样,在显示装置2c与先前开始通信的信号源2b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中,优先级低的一方被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之间的通信以及显示装置2c和存取点2a之间的通信的双方共用。
而且,在图12中,实线表示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通信时,在AV信号的传送中使用5〔GHz〕频带的情况,虚线表示使用2.4〔GHz〕频带的情况。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共用控制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频带。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不能在与存取点2a的通信中使用时(在上述S45中为“否”的情况),第2应用动作部23选择下一个优先级低的物理层β(S47)作为第2应用动作部23与存取点2a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由此,在图13中,如实线或者虚线表示的那样,仅在不能使用优先级最低的物理层(这种情况是控制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的情况下,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间的通信以及显示装置2c和存取点2a之间的通信双方共用下一个优先级低的物理层(这种情况是AV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而且,在图13中,实线表示显示装置2c和信号源2b通信时,在AV信号的传送中使用5〔GHz〕频带的情况,虚线表示使用2.4〔GHz〕频带的情况。
这样,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的物理层选择部33在与某通信装置2通信中,开始与其他通信装置2(例如:信号源2b)的通信时,以空闲的物理层、优先级更低的物理层,下一个优先级低的物理层的顺序来判断是否可以使用,如果发现可以使用的物理层,选择该物理层作为与新的通信装置2(例如存取点2a)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
其结果,仅在不是空闲的物理层或者不能使用时,尝试使用与信号源2b的通信中正在使用的物理层。由此,显示装置2c通过确认是否可以使用,可以不妨碍与信号源2b间的通信,开始与存取点2a的通信。
而且,即使是与信号源2b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例如传送AV信号的物理层β等优先级高的物理层,也仅在其他物理层不能使用时才尝试使用。因此,显示装置2c通过确认是否可以使用,可以不妨碍通过该物理层的通信,开始与存取点2a的通信。
特别是象AV信号那样,物理层β正在传送需要QoS保证的信号时,如果尝试使用该物理层β的无线频率频带,则不能保证QoS,例如,AV信号的情况下,有产生图像的混乱的危险。可是,在本实施例中,越是优先级高的物理层,越不发生妨碍QoS保证的上述原因,所以可以更确实地提供QoS保证。
而且,在上述中,以不能使用其他的物理层时,正常共用剩余的物理层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不能使用其他物理层时,物理层选择部33确认物理层的通信频带中是否还有余量,例如,以IEEE802.11e的规格等为基准,在确保最初使用的与通信装置2的通信中必需的频带后,使用剩余的频带,与新的通信装置2通信也可以。
在物理层选择部33选择新的通信装置2用的物理层时,与最初选择物理层时相同,存取点2a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来请求通过各物理层的链接的确立,同时物理层选择部33也可以通过控制各无线通信部11、13,不响应来自存取点2a的链接确立请求,来通知存取点2a不选择该物理层,促使存取点2a选择其他的物理层。如果物理层选择部33以上述的顺序确认可否使用物理层,则可以更确实地通过QoS保证。
但是,本实施例的存取点2a如下那样决定请求链接确立的顺序。即,如果在自身可以使用的物理层中存在以与其他的通信装置2的通信中未使用的频带进行通信的物理层,则存取点2a通过该物理层请求链接确立。另一方面,在没有以与其他的通信装置2的通信中未使用的频带进行通信的物理层时,存取点2a接收以这些频带传送的数据,例如分析无线传送帧长和信头信息,判断使用于哪一个控制信号的传送。再有,存取点2a通过以发现的使用于控制信号的传送的频带进行通信的物理层来请求链接确立。在该结构中,存取点2a的链接确立请求的顺序自身也以上述的顺序进行。因此,越是优先级高的物理层,来自存取点2a的链接确认请求的产生自身也越少,可以更确实地提供QoS保证。
〔第2实施例〕
在上述中,以固定第1和第2天线部12、1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对在这些天线中,至少频率高的一方中采用可动式天线的结构进行说明。
即,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中,如图14所示,设置可动式天线部15以取代第1天线部12。该可动式天线部15由2个天线15a和15b组成,通过使其中至少一个移动,可以调制各天线15a、15b的配置。在图14的例子中,天线15a构成为可以沿着显示装置2c的边缘部分滑动,通过使该天线15a移动,可以调整天线15a、15b的配置。而且,第1无线通信部11根据由这些天线15a、15b接收的信号,根据分集(diversity)接收方法,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装置2的信号。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中,2.4〔GHz〕频带用的第2天线部14也由天线14a、14b构成,第2无线通信部13也通过分集接收方法,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装置2的信号。但是,在2.4〔GHz〕频带的通信时,对全部方向传播特性比较均匀,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在简化结构的同时,为了避免将多个天线设为可动式导致的使用者操作的混乱,将这些天线固定。
而且,在上述中以通过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其他的通信装置2的信号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切换上述多个天线14a、14b,使用任意一个来进行通信。这时,在上述物理层选择部33判断该物理层的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上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时,上述第1通信状态检测部31依次切换上述多个天线14a、14b,依次切换取得各自的接收状态,物理层选择部33根据这些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中,设置在调整通信状态期间,使对物理层选择部33的物理层的自动选择暂时停止的自动选择停止指示部(停止指示部件)36。
这里,5〔GHz〕频带的通信,因为电波的直进性等,在室内等的使用环境时,有由于天线配置通信状态大幅度变化的担心。
可是,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天线配置,具有通信状态有较大变化的可能性的第1可动式天线部15是可动式天线,所以可以调整天线配置。因此,通过调整天线配置,可以尝试改善通信状态,可以在更好的通信状态下进行通信。
而且,在天线配置的调整中通信状态持续变化,所以如果在这期间物理层选择部33自动选择,则有错误判断使用该天线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选择不希望的物理层的危险。
但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中预先设置自动选择停止指示部36,自动选择停止指示部36例如在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时、或者在检测出天线15a的移动时等调整第1可动式天线部15的配置时,向物理层选择部33指示,中止物理层的自动选择,所以可以防止上述误判断,各应用动作部22、23可以以最适合当前通信状态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c中,如上所述那样,设置显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提示部35,所以显示装置2c的用户可以掌握当前的天线配置中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可以调整天线配置,使得通信状态更加良好。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以各应用动作部22、23或者模式切换部34可以在物理层选择部33中设定模式、实际通过量、优先级和全/半双重的全部项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如果可以设定这些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效果。
但是,如果如上述各实施例那样,可以在物理层选择部33中设定上述全部的项目,则物理层选择部33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中,可以选择最适合各应用动作部22、23的物理层。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以通信装置2可以通过2个物理层进行通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然物理层的个数不限于此,可以设定为任意的个数。
例如,图15表示例如可以适合作为游戏机等的显示装置等使用的通信装置2(显示装置2d,在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2d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2c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预先设置作为以60〔GHz〕频带通信的第3物理层的第3无线通信部16和第3天线部17、检测该第3无线通信部16的通信状态的第3通信状态检测部37,物理层选择部33在这3个物理层中,根据各通信状态检测部31、32、33的检测结果,可以选择数据处理部21中的各应用动作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
而且,在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2d的数据处理部21中设置例如通过游戏用的应用等实现的、与显示信号源2b中存储的AV信号时等相比,请求更宽频带的QoS保证的第3应用动作部25。
上述第3天线部17例如如图16所示,通过各个效率良好的可发送接收的天线部131、132来实现60〔GHz〕。再有,在上述显示装置2d中,作为第3无线通信部16设置RF接收部133,将上述天线部131接收的无线传送频带的信号(60〔GHz〕)下变换,将作为基带信号的数字数据串输出到控制部24;设置RF发送部136,将来自控制部24的数字数据串上变换,生成无线传送频带的信号,从天线部132发送。而且,在上述第3无线通信部16中,与第1和第2无线通信部11、13不同,为了缩短延迟时间,省略进行基带下的调制解调的OFDM调制解调部。
例如,希望在基本上不产生延迟的状态下发送的AV信号(游戏用的AV信号等)的数据速率是24〔Mbps〕,为了传送该AV信号,假设由于信头、控制信号等的总开销(overhead)需要30〔Mbps〕的数据速率,则基带信号的基波频率为30/2=15〔MHz〕,所以在作为高次谐波,发送9倍波为止就足够时,应确保的频带成为15×9=135〔MHz〕左右,如果还包含余量,则成为150〔MHz〕左右。这里,在2.4〔GHz〕频带或者5〔GHz〕频带中,按照信道利用上的规定以及电波法规上的规定,难以进行技术上的宽频带传送,但是,如上述第3无线通信部16那样,通过灵活运用60〔GHz〕频带的无线物理层,可以实现150〔MHz〕左右的宽频带的传送。
在上述结构中,物理层选择部33按照各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来选择各应用动作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其结果是即使在由于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也随之随时变换时,各应用层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以最佳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特别是在本变形例中,省略作为物理层之一的基带调制解调,采用可以进行基带直接传送的物理层,所以在QoS保证中,即使在使用希望极力抑制信号的延迟的应用动作部时,也可以通过选择该物理层,在使用了调制解调块的无线物理层中不产生延迟,实现通信。而且,在该物理层的通信状态不良的情况下,如果可能则以其他的物理层代替,如果不可能,则可以采取促使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向下修正等的对策。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显示装置2c(2d)中设置了物理层选择部3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设置物理层选择部33的通信装置2并不限于此。例如,电视接收机、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等的图像接收装置,或者录影机、硬盘记录器(hard disk recorder)等的图像存储装置也可以作为上述通信装置2应用。而且,例如家用服务器、住宅网关、DVD播放机、硬盘播放机等的图像发送装置也适合应用。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构成上述各通信装置2的各部件的一部分是“CPU等的运算部件通过执行存储在ROM和RAM等的存储媒体中的程序来实现的功能块”,但是也可以以进行同样的处理的硬件来实现。而且,也可以是进行处理的一部分的硬件和执行进行该硬件的控制和剩余的处理的程序的上述运算部件组合来实现。再有,在上述各部件中,即使是作为硬件来说明的部件,也可以是进行处理的一部分的硬件和执行进行该硬件的控制和剩余的处理的程序的上述运算部件组合来实现。而且,上述运算部件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通过装置内部的总线和各种通信线路连接的多个运算部件共同执行程序。
上述程序是将程序自身和表示用于做成该程序的数据等的程序数据存储到记录媒体,分发该媒体或者以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发送并分发上述程序数据,在上述运算部件中执行。
这里,分发程序数据时的记录媒体虽然最好是可拆卸的,但是分发程序数据以后的记录媒体则不管是否是可拆卸的。而且,上述记录媒体只要可以存储程序数据,则不管是否可以改写(写入)、是否为易失性、记录方法和形状。作为记录媒体的一例,举出磁带和盒式磁带等的带类、或者CD-ROM和光磁盘(MO)、微盘(MD)和数字激光视盘(DVD)等盘类。而且,记录媒体也可以是IC卡和光卡那样的卡类、或者掩膜只读存储器(mask ROM)和EPROM、EEPROM以及快速只读存储器(flash ROM)等的半导体存储器。
而且,上述程序数据也可以是向上述运算部件指示上述各处理的全步骤的码,也可以通过规定的步骤调用,如果已经存在可以执行上述各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基本程序(例如操作系统和程序库信息库等),则通过向上述运算部件指示该基本程序的调用的码和指针等,替换上述全步骤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而且,在上述记录媒体中存储程序数据时的形式,例如可以是如配置在实际存储器的状态那样的运算部件可以存取并执行的存储形式,也可以是在配置在实际存储器之前,在运算部件可以经常存取的本地记录媒体(例如实际存储器和硬盘等)中初始化以后的存储形式,或者是从网络或者可传播的记录媒体等安装到上述本地记录媒体前的存储形式等。而且,程序数据不限于编译以后的目标码,作为源代码和在解释或者编译中生成的中间码来存储也可以。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通过压缩的解除、解码、解释、编译、链接或者配置到实际存储器等的处理和各处理的结合,只要可以变换为上述运算部件可以执行的形式,不论将程序数据存储到记录媒体时的形式,都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如上所述那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物理层;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存储部件;物理层选择部件,作为上述应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可以提供该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而且,上述通信质量级可以是实际通过量、响应时间、物理层的传送速率或者接收电波强度。
在上述结构中,存储部件预先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可以提供该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因此,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也可以在没有发现可以提供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向该应用通知该情况,促使该应用向下修正请求的通信质量级。
在该结构中,在没有发现可以提供必要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向应用通知该情况,促使请求的通信质量级向下修正。而且,物理层选择部件在通信质量级向下修正后,再次选择可以提供该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
由此,应用在例如在高质量的图像信号传送中不能确保充分的通信质量级时,可以进行切换到低质量的图像信号传送等,使向物理层选择部件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符合当前的通信状态的分级的切换。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也可以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按照预先确定的从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开始的顺序,确认该物理层的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是可以提供该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在发现具有可以提供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时,选择该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仅在与其相比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全都不能提供上述通信质量级时才选择优先级低的物理层,所以与预先检测全部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确认该物理层是否是可以提供上述通信质量级的情况不同,可以省略不需要的通信质量级的确认处理。其结果是可以防止通信状态检测引起的对其他的通信的干扰。
再有,虽然上述物理层可以全都是通过有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但是最好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包含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在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中,可以包含使用2.4〔GHz〕频带和5〔GHz〕频带中至少一个的无线频率频带的物理层。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也可以是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天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判断该物理层的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上述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时,依次切换上述多个天线,依次切换取得各自的接收状态,根据这些接收状态来进行判断。
这里,在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时,与有线的情况相比,通信装置间的通信距离容易变化,容易产生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的干扰和来自噪声源的干扰等,所以通信状态容易变化。
但是,在上述各结构中,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因此,特别适合使用于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包含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情况。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也可以是: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有多个,在这些物理层中,无线频率频带最高的物理层具有可以变更天线配置的可动式天线。而且,不仅是无线频率频带最高的物理层,而且其他物理层也可以具有可动式天线。
在上述结构中,其结果是无线频率频带最高的物理层,即,因为通过频率高、直进性高的电波进行通信,所以通过天线的配置,通信状态容易变化的物理层具备可动式的天线。因此,通过变更天线配置,可以尝试通信状态的改善。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可以还包括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至少一个具备可以变更天线配置的可动式天线,而且在调整上述可动式天线的天线配置期间,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的物理层选择暂时停止的停止指示部件。
这里,因为在正在变更天线配置期间,通信状态一直变化,所以如果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根据天线配置变更中的通信状态来选择在上述应用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则有在天线配置调整后的时刻选择不是最佳的物理层的危险。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因为停止指示部件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的天线配置变更中的选择停止,所以可以防止上述的误选择。其结果是物理层选择部件可以选择更合适的物理层。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也可以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包含多个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这些物理层的优先级按照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优先级也越高来设定。
在该结构中,优先选择频率高的物理层,即,如果通信距离变长,则通信状态恶化的一方,不容易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通信质量级稳定的物理层。因此,在通信距离短,可以以频率高的物理层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过以该物理层进行通信,可以使通信质量级稳定。另一方面,如果通信距离变长,不能以上述物理层进行通信,则选择频率更低,可以在更长距离进行通信的物理层。其结果,与仅使用频率低的物理层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近距离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级的稳定性,同时与仅使用频率高的物理层的情况相比,可以扩大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下可以进行通信的通信范围。
而且,可以在多个应用间共同设定上述的优先级,也可以对每个应用设定。具体来说,除了上述结构,上述存储部件也可以预先对上述各应用的每一个独立存储优先级,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选择上述应用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时,从上述存储部件读出该应用的优先级,按照该优先级来选择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可以对每个应用设定优先级,所以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中,选择最适合该应用的物理层。例如在需要频带保证,希望尽可能抑制由干扰等引起的传送速度混乱的应用中,可以设定优先级使得频率越高越优先。另一方面,例如在不需要频带保证的应用那样,即使传送速度混乱也没关系的应用中,通过使低的频率优先,可以不妨碍上述需要频带保证的应用的数据通信地、通过可以提供希望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来进行通信。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在上述应用的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向中使用的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发送接收的双方向中相互使用相同的物理层,所以可以降低上述应用的通信对上述应用以外的通信的干扰的可能性。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在发送接收的双方向中选择在传送主要的信号的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第1物理层,同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分配与选择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作为在其他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第2物理层。在该结构中,因为发送时使用的物理层和接收时使用的物理层不同,所以可以向上述应用提供更宽的频带。
而且,虽然可以在多个应用间共同设定是否在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向上使用相同的物理层,但是也可以对每个应用进行设定。具体来说,除了上述结构,上述存储部件预先对上述各应用的每一个独立存储是全双工通信还是半双工通信,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存储了半双工通信时,通过物理层的选择,在选择上述应用的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向上使用的物理层的同时,在存储了全双工通信时,通过上述物理层的选择,在发送接收的双方向中,选择在主要的传送信号的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分配与选择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作为在其他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就可以。
在该结构中,因为可以对每个应用设定半双工通信或者全双工通信,所以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中,选择最适合该应用的物理层。
再有,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包括不管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信状态任何,使上述应用通信时的物理层固定在预先确定的物理层的物理层固定部件。
在该结构中,物理层固定部件可以根据例如应用的种类和有无用户的指示来固定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的物理层。由此,可以防止对希望在其他的需要QoS保证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频率频带的干扰。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上述物理层固定部件也可以仅在上述应用不需要频带保证时,才使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的物理层固定。
在该结构中,因为仅在上述应用是不需要频带保证的应用时,固定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的物理层,所以不会阻碍需要频率保证的应用的通信,可以防止对希望在其他的需要QoS保证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频率频带的干扰。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开始与上述应用当前正在通信的第1通信对方不同的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分配上述应用不在使用的物理层作为与该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时,分配在与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不使用的物理层,所以可以不妨碍与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分配与上述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正在使用的物理层,使该物理层在与上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共用与上述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正在使用的物理层,所以可以更确实的进行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而且,在可以通过空闲的物理层与第2通信对方进行无障碍的通信时,因为使用该物理层,所以可以降低妨碍与第1通信对方通信的频度。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应用通过第1和第2物理层进行通信的结构,还可以是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开始与上述应用当前正在通信的第1通信对方不同的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时,在上述应用正在使用的第1和第2物理层中分配第2物理层来作为与该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使该第2物理层在与上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进行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时,共用第2物理层,所以在与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可以不妨碍主要通信方向(由第1物理层进行通信的方向)的通信,与第2通信对方进行通信。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还可以是: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分配上述第1物理层,使该第1物理层在与上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在该结构中,因为在不能使用作为在与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共用上述第1物理层,所以可以更确实地与第2通信对方进行通信。而且,在通过第2物理层与第2通信对方无障碍的进行通信时,因为共用第2物理层,所以可以降低妨碍主要通信方向的通信的频度。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结构,还可以包括例如一边输出声音,一边显示来提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提示部件。在该结构中,因为可以提示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所以可以促使用于提供通信状态恶化时的通信状态的对应方案(例如通信装置等)。而且,在物理层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时,通过通信装置的移动和天线的调整等,可以比有线的情况更容易地改善通信状态,所以提示通信状态的效果特别大。
再有,是上述应用有多个时,除了上述结构,还可以是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提示可否提供上述各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
在该结构中,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提示上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可否提供上述各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所以用户不必掌握各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就可以掌握可否提供上述各应用请求的通信质量级,可以进行适当的对应。
而且,除了上述结构,还可以是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除了上述通信状态,还提示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当前正在选择的物理层。在该结构中,因为提示当前选择中的物理层,所以,用户可以确实的掌握当前使用中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
再有,除了上述结构,还可以是上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在通过上述应用显示的提示,也显示上述通信状态。在该结构中,因为在通过应用进行显示的提示还显示通信状态,所以不必切换显示应用的画面来观察通信状态,可以消减掌握通信状态时的时间。
而且,上述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图像接收装置或者图像存储装置。而且,作为图像接收装置,举出例如,电视接收机、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作为图像存储装置,例如举出录影机、硬盘记录器(hard disk recorder)等。另一方面,上述图像装置也可以是图像发送装置。而且,作为上述图像发送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家用服务器、住宅网关、DVD播放机、硬盘播放机等。
因为这些装置为了接收或者发送图像信号,需要频带保证的图像,所以设置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的效果特别大。
另外,上述通信装置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程序是作为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存储部件和在上述应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在多个物理层中,选择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可以提供该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的物理层选择部件来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存储该程序。
如果通过计算机执行这些程序,则该计算机作为上述通信装置工作。因此,与上述通信装置相同,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在当前的通信状态下通过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最好具有以下结构:多个物理层;存储部件,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可以提供对应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来作为应用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而且,本发明的程序是用于实现上述通信装置的程序,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中记录该程序。再有,如果计算机执行这些程序,则该计算机作为上述通信装置来动作。而且,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除了上述结构,上述通信质量级是实际通过量、响应时间、物理层的传送速率或者接收电波强度。
在上述各结构中,存储部件预先存储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上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上述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可以提供该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由此,即使在由各物理层通信状态随时变化,伴随该变化,可以达到由各物理层提供的通信质量级随时变化时,各应用可以通过当前的通信状态下最合适的物理层进行通信的效果。
而且,在发明详细说明的项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不过是用来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子来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记载的权利请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加以实施。

Claims (22)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物理层;
多个天线,通过无线通信路径与所述物理层通信;
存储部件,存储被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
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选择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可以提供所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来作为所述应用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
所述通信质量级由实际通过量、响应时间、所述物理层的传输速率或接收电波强度来确定,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判断该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所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时,依次切换所述多个天线,依次切换得到各自的接收状态,根据这些接收状态进行判断,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从预先确定的优先级高的物理层开始,按顺序确认该物理层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可以提供所述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通信状态,在发现可以提供的通信状态的物理层时,选择该物理层,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没有发现可以提供被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物理层时,向该应用通知这种情况,促使该应用进行请求的通信质量级的向下修正。
2、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物理层中包含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
3、如权利请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中,包含至少使用2.4〔GHz〕频带和5〔GHz〕频带中的一个的无线频率频带的物理层。
4、如权利请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有多个,
这些物理层中,无线电波的频率最高的物理层具有可以变更天线配置的可动式天线。
5、如权利请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可以变更天线配置的可动式天线,
还包括停止指示部件,在调整所述可动式天线的天线配置期间,使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进行的物理层的选择暂时停止。
6、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包含多个通过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物理层,
这些物理层的优先级,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的物理层被设定得越高。
7、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件,对所述各应用的每一个独立地存储优先级,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选择所述应用通信时使用的物理层时,从所述存储部件读出该应用的优先级,按照该优先级来选择物理层。
8、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过所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由所述应用进行的发送和接收的双向中使用的物理层。
9、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通过所述物理层的选择,在发送接收双向中,选择主要在传送信号的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第1物理层,同时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将与选择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作为在其他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第2物理层来分配。
10、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件,预先对所述各应用的每一个独立地存储是全双工通信还是半双工通信,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存储了半双工通信时,通过所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由所述应用进行的发送和接收的双向中使用的物理层,同时在存储了全双工通信时,在发送接收双向中,通过所述物理层的选择来选择主要在传送信号的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将与选择的物理层不同的物理层作为在其他方向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的物理层来分配。
11、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包括物理层固定部件,该物理层固定部件不论通信状态如何,使所述应用在通信时的物理层固定在预先确定的物理层。
12、如权利请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固定部件,仅在所述应用不需要频带保证时,使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选择的物理层固定。
13、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所述应用与当前正在通信的第1通信对方不同的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开始时,在所述多个物理层中将所述应用未使用的物理层作为与该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来分配。
14、如权利请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不能使用作为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分配与所述第1通信对方的通信中正在使用的物理层,使该物理层在与所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15、如权利请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所述应用与当前正在通信的第1通信对方不同的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开始时,在所述应用正在使用的第1和第2物理层中将第2物理层作为与该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中使用的物理层来分配,使该第2物理层在与所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16、如权利请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在不能使用作为与第2通信对方通信用的物理层而分配的物理层时,分配所述第1物理层,使该第1物理层在与所述第1和第2通信对方的通信间共用。
17、如权利请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提示所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提示部件。
18、如权利请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有多个,
所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提示所述各物理层的通信状态是否可以提供所述各应用所请求的通信质量级。
19、如权利请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除了提示所述通信状态之外,还提示所述物理层选择部件当前选择的物理层。
20、如权利请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状态提示部件进行所述应用的显示,同时还显示所述通信状态。
21、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图像接收装置或者是图像存储装置。
22、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图像发送装置。
CNB2004100350660A 2003-04-24 2004-04-23 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8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19450A JP2004328319A (ja) 2003-04-24 2003-04-24 通信装置、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119450/2003 2003-04-24
JP119450/03 2003-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0880A CN1540880A (zh) 2004-10-27
CN1317832C true CN1317832C (zh) 2007-05-23

Family

ID=3329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50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832C (zh) 2003-04-24 2004-04-23 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15769A1 (zh)
JP (1) JP2004328319A (zh)
CN (1) CN131783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7645A1 (en) * 2005-02-09 2006-12-2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ystem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operating room
US7978269B2 (en) * 2005-04-26 2011-07-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levision-broadcast reception unit, television-broadcast reception method, television-broadcast recep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 medium with television-broadcast reception program
KR100738540B1 (ko) * 2005-08-30 2007-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태스킹 환경에서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 및 장치
JP4779653B2 (ja) 2006-01-06 2011-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通信装置及び情報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7135919A1 (ja) * 2006-05-19 2007-1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システムlsi、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49096B2 (en) 2006-06-19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outing via lower layer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14543D0 (en) * 2006-07-21 2006-08-30 Vodafone Plc RF Distribution
JP5033598B2 (ja) 2007-11-28 2012-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機器
US7792051B2 (en) 2007-12-17 2010-09-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ting to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networks
JP4834015B2 (ja) * 2008-03-03 2011-12-07 西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品質確保手段を有する情報通信装置およ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JP4743238B2 (ja) * 2008-08-18 2011-08-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出力装置、映像表示装置及び受信品質通信システム
US8274903B2 (en) 2008-08-20 2012-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base channel and a 60 GHz channel
JP4528854B2 (ja) * 2008-11-28 2010-08-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通信状態出力方法
US8126447B2 (en) * 2009-01-05 2012-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bined bluetooth/alternate radio environment with criterion for reporting a condition of the alternate radio defined in a physical abstraction layer associated with the alternate radio
JP2011041229A (ja) 2009-08-18 2011-02-24 Sony Corp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における伝送モード制御方法
CN102948241A (zh) * 2010-06-21 2013-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入点终端、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程序及集成电路
JP6007581B2 (ja) * 2012-05-14 2016-10-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007572A (ja) * 2012-06-25 2014-01-16 Buffalo Inc 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イス装置、システム、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17110731A1 (ja)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周波数帯決定装置、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周波数帯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90913B (zh) * 2020-04-22 2021-10-08 南京上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数据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JP2022084339A (ja) * 2020-11-26 2022-06-0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第1の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5466A (ja) * 1998-11-24 2000-06-1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中継伝送システム
CN1398472A (zh) * 2000-02-07 2003-02-19 摩托罗拉公司 在多种物理层中建立家庭网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2990B2 (en) * 2000-07-17 2006-01-31 Sony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7349371B2 (en) * 2000-09-29 2008-03-25 Arraycomm, Llc Selec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s
JP3782671B2 (ja) * 2001-02-28 2006-06-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リンクマネージャ及びリンク管理方法
WO2003007594A1 (fr) * 2001-07-10 2003-01-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metteur de donnees audiovisuelles (av), recepteur de donnees av et appareil de reproduction/d'affichage de donnees av
US7610050B2 (en) * 2002-08-14 2009-10-27 Tadaaki Chigusa System for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ing using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5466A (ja) * 1998-11-24 2000-06-1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中継伝送システム
CN1398472A (zh) * 2000-02-07 2003-02-19 摩托罗拉公司 在多种物理层中建立家庭网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15769A1 (en) 2004-10-28
CN1540880A (zh) 2004-10-27
JP2004328319A (ja) 2004-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832C (zh) 通信装置
CN1198473C (zh) 资源控制系统、方法及使用该系统、方法的基站和移动站
CN1774899A (zh) 发送机、接收机、无线系统、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CN1184790C (zh) 移动电话、gps、蓝牙一体型复合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49985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分组通信方法
CN1251449C (zh) 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716818A (zh) 移动体信息共有系统
CN1878410A (zh) 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信道切换方法与切换程序
CN1771752A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574700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235354C (zh) 无线控制装置、基站、移动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689362A (zh) 移动节点
CN1381114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70663A (zh) 媒体存取控制单元、移动无线装置及映像数据的方法
CN1922825A (zh) 用于无线数据传送的方法
CN169539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545246A (zh) 局域网络及切换器、用于切换器的方法、服务节点的方法
CN1722703A (zh)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929422A (zh) 通信处理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79124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143587C (zh) 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网络部件及用户终端
CN1825249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与之一起使用的程序
CN1299444C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221103C (zh) 通信控制方法
CN1674560A (zh) 基站、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