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6731A - 光盘、以及用于在其上记录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以及用于在其上记录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6731A
CN1316731A CN01111647A CN01111647A CN1316731A CN 1316731 A CN1316731 A CN 1316731A CN 01111647 A CN01111647 A CN 01111647A CN 01111647 A CN01111647 A CN 01111647A CN 1316731 A CN1316731 A CN 1316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mbossed region
readable
signal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1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7740C (zh
Inventor
村松英治
谷口昭史
加藤正浩
黑田和男
大石正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6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77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7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2ECC block, i.e. a block of error correction encoded symbols which includes all parity data needed for deco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11B2020/1274Address data stored in pre-pits, i.e. in embossed pits, ROM marks or pre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8Physical format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compliance with a specific standard, recording density, number of layers, start of data zone or lead-o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85Statu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space bit maps, flags indicating a formatting status or a write permis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66DVDs belonging to the minus family, i.e. -R, -RW, -V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1)提供有:盘衬垫(110),一条信息轨道(102,G),以及一条导向轨道(102,L),其中,一个可读压印区,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该导向信号不被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而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

Description

光盘、以及用于在其上记录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以及用于在这种光盘上记录信号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和装置特别适用于DVD-RW(DVD可再记录)。
由于CDs(致密盘)格式的多样化以及DVD的引入,因此存在各种光盘类型。
根据CDs的格式,存在这些光盘:其中数据可被多次读出但不能被写入的只读类型的CD-ROM(只读型CD),其中数据可被多次读出但仅能被写入一次的一次写入类型CD-R(可读CD),以及在其上数据可被多次读出并能写入多次的CD-RW(可重写CD)。根据DVD的格式,存在这些光盘:其中数据可被多次读出但不能被写入的只读类型的DVD-ROM(只读型DVD),其中数据可被多次读出但仅能被写入一次的一次写入类型DVD-R(可记录DVD),在其上数据可被多次读出并能被写入有限次的可再记录的DVD-RW(可再记录的DVD),以及在其上数据可被多次读出并能被多次写入的可重写类型DVD-RAM(可重复写入的DVD)。
图13示出了DVD-RW这种格式的数据结构以及在这种格式的导入区内的地址分配的一个例子。
在图13中,具有3078个ECC块的开始区从“0022FA”h的ECC块地址被分配,该地址是属于可读压印数据区的导入区的起始位置,在其上是不能再写入数据的。在这个开始区中,设置所有“00”h数据以暗示空白。具有2个ECC块的参考代码区从跟随该压印数据区后面的ECC块地址“002F00”h被分配。在这个参考代码区中,记录了一个压印参考代码。更具体地,重复预先设置的变换表中的代码作为压印参考代码。设置该装置以便与可以正确地读出这个预定代码字,换言之,在一个预定误差率范围内可以读出该代码字。跟随该参考代码区后面,具有30个ECC块的第一缓冲区从ECC块地址“002F02”h被再次分配,在这个第一缓冲区中将所有数据设置为“00”h以暗示空白。
将具有192个ECC块的控制数据区分配从下一个ECC块地址“002F20”h开始的地址。在这个控制数据区中,重复记录控制数据192次,该控制数据主要由16个扇区(即,一个ECC块)组成并且具有(i)下面将要解释的物理格式信息(1个扇区)、(ii)盘产生信息区(1个扇区)以及(iii)空信息区(14个扇区)。这里,作为物理格式信息,记录了这些信息:所采用的DVD标准的类型(例如,DVD-ROM、DVD-RAM、DVD-RW或类似的)、部分形式、盘大小、最小读出率、盘结构(例如,单层ROM盘、单层RAM盘、双层ROM/RAM盘或类似盘)、记录密度、数据区划分、用于记录时确定数据刻槽区(burstcutting)中曝光量的线速度情况、读出功率、峰值功率、偏置功率、与介质的产生有关的各种信息等等。在空信息区中,在其中任意位置处记录诸如版权保护信息或类似这样的重要数据。
根据DVD-RW标准,为了防止违法的重写入操作,在由192个ECC块所组成的控制数据区内随机形成压印坑(埋置),以便于控制数据不能被读出或被记录在作为不可读压印区的控制数据区内。附带地,根据DVD-RW标准,在不同位置上记录该控制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DVD-RW标准,将该控制数据区作为不能从其上读出或记录数据的区来记录。但是,这种光盘(即,DVD-RW)发展要求数据不能被写入控制数据区中但是可以读出其上的数据以便于可以由DVD视频播放机来再现DVD-RW,该数据与DVD视频情况中的(或DVD-ROM)数据处于相同的位置。
但是,如果以与CD相同的方式来将压印坑作为实际可读的数据记录,由于根据DVD-RW标准在平台部分上存在平台预置坑(表示为一个导向信号)而不能读出控制数据区中的数据。该平台预置坑需要将数据写入DVD-RW中的下一个区域中。因此,不能略去这个平台预置坑,因而不能结果通过控制数据区中的可读压印坑来写入数据。
以这种方式,如果试图通过该压印坑来将数据记录到控制数据区中,则由于不能获得带有足够信号品质的平台预置坑信号,所以难于或不可能将数据记录在紧随控制数据区其后的区域中,而这是一个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以及用于在该光盘上记录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它可以将数据记录在紧随控制数据区其后的区域中并且可以保持与通用光盘的兼容性。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带有下列特征的光盘来获得,该光盘具有:一个盘衬垫;以螺旋形或同轴形方式环绕该盘衬垫中心形成在该盘衬垫上的一条信息轨道,在该轨道上记录了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与该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方式环绕该盘衬垫中心形成在该盘衬垫上的一条导向轨道,在该导向轨道上记录了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其中该信息轨道上形成有:在其上通过一个压印坑记录信息信号的一个可读压印区,以及在其上有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从而禁止写入和读出该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区,而导向信号不是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上,该导向信号是记录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提供另一种光盘来获得,该光盘提供有:一个盘衬垫;以螺旋形或同轴形方式环绕该盘衬垫中心形成在该盘衬垫上的一条信息轨道,在该轨道上记录了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与该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方式环绕该盘衬垫中心形成在该盘衬垫上的一条导向轨道,在该导向轨道上记录了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其中信息轨道上形成有:在其上通过一个压印坑记录信息信号的一个可读压印区,以及在其上有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从而禁止写入和读出该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并且将导向信号记录在除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之外的导向轨道上。
在本发明光盘的一个方面中,将不可读压印区设置在紧随可读压印区其后。
在本发明光盘的另一个方面中,在对应于光盘数据记录区的导入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基础上,来设置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可以将数据记录在紧随不可读压印区其后的一个区域中,并且可以实现这样一种光盘:在其上,数据不能被写入控制数据区而该控制数据区中的数据可以被读出。另外,通过调整由于存在不可读压坑而导致的地址不一致,可以保持地址与通用类型的兼容性。
可以通过一种将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记录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上的方法来获得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该记录方法包括;在该信息轨道上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和一个不可读压印区的处理步骤,通过一个压印坑在可读压印区上记录信息信号,以及在不可读压印区有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从而禁止写入和读出该信息信号;以及将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上,而不是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上的处理步骤。
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在光盘上记录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来获得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该方法包括(i)盘衬垫,(ii)一条信息轨道,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iii)一条导向轨道,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该记录方法包括: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的处理步骤,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除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之外的导向轨道上的处理步骤。
在根据本发明记录方法的一个方面中,将不可读压印区设置在紧随可读压印区其后。
在根据本发明记录方法的另一个方面中,在对应于光盘数据记录区的导入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基础上,来设置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由于该不可读压印区是附加在作为可读压印区的控制数据区和跟随该控制数据区后面的缓冲区之间,或由于将该不可读区设置在跟随该控制数据区其后的缓冲区中的一部分中或该控制数据区的一部分中,因此,它可以将数据记录在紧随该不可读区其后的一个区域中。另外,由于确定了对应于不可读区的导向轨道的地址从而可以使物理扇区号具有通用DVD-RW的形式,因此,有可能保持与通用形式中的盘兼容的地址。只要不停止或干扰将数据记录在跟随不可读压印区其后的数据区中的操作,就不需要执行复杂的地址操作来保持与通用形式DVD-RW的兼容性。
可以通过一种将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记录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上的装置来获得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该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在该信息轨道上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和一个不可读压印区的压印区形成装置,通过一个压印坑在可读压印区上记录信息信号,以及在不可读压印区有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从而禁止写入和读出该信息信号;以及用于将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上,而不是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上的记录装置。
还可以通过另一种用于将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记录在光盘上的装置来获得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该装置包括(i)盘衬垫,(ii)一条信息轨道,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iii)一条导向轨道,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该记录装置提供有:用于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的压印区形成装置,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一个记录装置,用于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除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之外的导向轨道上。
在根据本发明记录装置的一个方面中,记录装置分配设置在紧随可读压印区其后的不可读压印区的物理扇区地址。
在根据本发明记录装置的另一个方面中,该记录装置将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设置为基于对应于光盘数据记录区的导入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的一个值。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可以将数据记录在紧随不可读压印区其后的一个区域中。数据不能被写入控制数据区而该控制数据区中的数据可以被读出。通过调整由于存在不可读压坑而导致的地址不一致,可以保持地址与通用类型的兼容性。
在结合下面简述的附图阅读之时,从下面对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使本发明的实质、应用以及其它特性变得更为清晰显著。
图1A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DVD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中包括记录轨道部分的的透明衬垫放大部分透视图;
图1C是图1A中包括记录轨道部分的DVD部分截面图;
图1D是表示用于该实施例的DVD-RW的数据结构示意框图;
图2A是表示图1D中所示DVD-RW的槽和平台之间定位关系的框图;
图2B表示压印坑的DVD-RW的放大部分透视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D中所示区域中导入区的详细结构框图;
图4A是表示实施例中DVD-RW的信号记录格式中数据结构的一个框图;
图4B是表示实施例中DVD-RW的信号记录格式中数据结构的另一个框图;
图5是表示示实施例中DVD-RW的信号记录格式中数据结构的另一个框图;
图6是表示了实施例中的盘制造装置内部结构的框图,在该盘制造装置中使用了本发明的方法;
图7是表示如图6所示的盘制造装置工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制造该实施例盘的方法的处理流程;
图9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入区详细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盘制造装置制造对应于图9中盘的工作程序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入区详细结构图;
图12是表示盘制造装置制造对应于图11中盘的工作程序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导入区详细结构以及现有技术中DVD-RW格式中的地址划分。
参考附图,现在将详细解释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
在图1A中,DVD-RW1提供一个透明衬垫110,该透明衬垫带有中心孔103以及呈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该中心孔103的记录轨道102。从位于DVD-RW1上的内圆周侧朝着外圆周侧看去,存在这样的结构:夹紧区CA,当将DVD-RW1设置在信息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时,由一个夹持器将该区夹紧;一个记录信息区RIA;以及一个信息区IA。在该信息区IA中,按照从内圆周侧开始的顺序形成一个导入区LIA、数据可记录区DRA以及导出区LOA。在记录信息区RIA以及信息区IA中形成记录轨道102。
如图1B所示,该记录轨道102包括(i)包括一个平台的平台轨道L,该平台在透明衬垫110上是凸面,而相对于用于读出操作和/或写入操作的激光束LB而言是凹面,以及(ii)包括一个凹槽的凹槽轨道G,它在透明衬垫110上是凹面,而相对于激光束LB而言是凸面。在该平台轨道L上,形成了一个平台预置坑LPP。使用该平台预置坑LPP来确定记录轨道102上的实际地址。凹槽轨道G以预定频率摆动。
在由平台预置坑LPP和凹槽轨道G的摆动所代表的信息基础上,可以相对于该摆动来控制位于信息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光拾取器的位置,以便于执行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凹槽轨道G上的操作(即,数据写入操作)以及从该凹槽轨道G中再现记录数据的操作(即,数据读出操作)。可以将记录数据和/或用于控制该记录和/或再现记录数据的控制数据记录在平台轨道L以代替凹槽轨道G或者除了凹槽轨道G之外还记录在该平台轨道L上。
如图1C所示,在透明衬垫110上,例如,用薄片覆盖有记录层111、光反射层112以及保护层113。记录层111可以包括一种相变材料,例如该材料的相位根据激光束的照射情况而在晶体相位和非晶体相位之间变化。另外,在DVD-R的情况中,该记录层111还可以包括一种染色材料,例如,该材料其光性能在写入激光束的强度比读出激光束强时会改变。
图1D示意性地示出了DVD-RW的数据结构。
在图1D中,记录信息区RIA包括一个功率校准区PCA以及一个记录管理区RMA。这个信息区IA包括导入区LIA、数据可记录区DRA以及导出区LOA。
在数据可记录区DRA中,记录有:(i)各种诸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类似这样的内容数据,以及(ii)将每个主要数据作为文件一样管理的文件管理信息。
在记录管理区RMA中,记录有代表记录在数据可记录区DRA中以及导入区LIA和导出区LOA中内容数据的记录情况的记录管理数据。
准备功率校准区PCA以便于调整光拾取器等装置的光量,从而当执行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中的数据写入操作时,通过执行试探性数据写入操作等操作,在合适的操作状态下执行数据写入操作。
在记录管理区RMA中,还记录有关功率校准区PCA的检测结果数据。
在导入区LIA中,记录代表盘物理信息的记录管理数据。
在记录在数据可记录区DRA中的主要数据结束位置上形成导出区LOA。在导出区LOA中,记录(00)h数据。根据主要数据的数据量来改变导出区LOA的记录起始位置。
根据记录在平台预置坑LPP中的ECC块地址来设置那些区PCA、RIA、LIA、DRA以及LOA的区域地址以及数据的记录地址。
图2A示出了表示DVD-RW中的槽以及平台之间位置关系的图。
在图2A中,凹槽轨道2和平台轨道3是呈螺旋形或同轴形彼此相邻排列的。在操作中,参考写在平台轨道3(作为一个导向轨道)上的平台预置坑4(代表一个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来产生一个物理扇区号,并在凹槽轨道2上记录该信息信号。
这里,参考图2B来表示压印坑的物理结构。
如图2B所示,在DVD-RW中,这样形成不可读压印坑:通过处于相同电平的透明衬垫各部分来分离的间歇凹槽轨道作为平台轨道3。即,该压印坑相对于激光束LB而言在凹槽轨道2上是凸面。因此,在压印坑处,凹槽轨道2的反射系数是减小的。附带地,在图2B中,为了简单起见,略去凹槽轨道2的摆动,并且形成其尺寸大于凹槽轨道2宽度的激光束LB光点SP。
图3示出了导入区LIA的详细内容。
在图3中,在导入区LIA的起始位置处形成起始区,该起始区属于在其上不可能进行重复写入操作的不可读压印数据区。将暗示空白的“00”h数据设置在该起始区中。紧随该起始区之后,形成一个参考代码区。在该参考代码区中,记录一个压印参考代码。重复记录一个代码字,该代码字是作为压印参考代码位于预先设置的变换表中。设置该装置以便于可以正确地读出该预定代码字,换言之,可以在预定误差率范围内读出该代码字。紧跟该参考代码区之后,设置第一缓冲区,在该缓冲区中再次设置暗示空白的所有数据“00”h。
在压印数据区内的控制数据区中,记录了所采用的DVD标准的类型(例如,DVD-ROM、DVD-RAM、DVD-RW或类似类型),部分形式、盘大小、最小读出速率、盘结构(例如,单层ROM盘、单层RAM盘、两层ROM/RAM盘或类似盘)、记录密度、数据区划分、用于记录时确定数据刻槽区(burstcutting)中曝光量的线速度情况、读出功率、峰值功率、偏置功率、与介质的产生有关的各种信息等等。
在本发明中,在控制数据区和空白的第二缓冲区之间形成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控制数据区中,通过从扇区号为“02F200”h开始的一个深压印坑(其深度为70到80nm)来记录该控制数据,不记录当读出时可能变成障碍的平台预置坑4。因此,形成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这个不可读压印区中,插入平台预置坑4并且在伪数据的基础上记录浅的压印坑(其深度大约是20nm),以便于不能记录和再现信息信号。
当中断平台预置坑4时,将数据记录在紧随其后的第二缓冲区的开始过程就衰减。因此,紧随该控制数据区之后形成64ECC块的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插入平台预置坑4,并因此记录基于伪数据的浅的压印坑以便于不能记录或再现信息信号。在随后的下一个第二缓冲区中,记录空白数据“00”h并结束导入区。
以这种方式,由于具有例如64ECC块的不可读压印区是新加到具有192个ECC块的控制数据区和缓冲区之间的,因此,产生与通用DVD-RW形式不匹配或不一致的地址。因此,确定对应于该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轨道地址以便于使物理扇区号与通用DVD-RW形式匹配。即,由于在不可读压印区之前和之后连续设置物理扇区号,并由于ECC块地址的长度不同于可读压印区和不可读压印区之间的长度,因此,ECC块地址在不可读压印区之前和之后是不连续的。所以,有必要通过缓冲区来吸收192个ECC块地址与64个ECC块地址之差。
出于此目的,对于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在对应于数据导入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例如,ECC块地址“003000”h)的基础上设置该值。即,对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入区地址而言,这样设置该值(即,“002FA0”h):从作为数据导入区地址的导入区地址“003000”h中减去:(i)作为不可读压印区长度的64个ECC块(即,“000040”h)以及(ii)作为缓冲区长度的32个ECC块(“000020”h),从而获得该值。
图4A、图4B和图5表示了在当前实施例中所使用的DVD-RW的信号记录格式。这里,参考这些图来解释在DVD-RW上记录记录信息的格式以及用于该记录信息的误差校正处理。
首先,参考图4A和图4B来解释DVD-RW中的误差校正以及在该误差校正处理过程中作为一个误差校正单元的ECC块。
记录在DVD-RW上的记录信息被构造为具有包括如图4A所示的若干数据扇区20的物理结构。一个数据扇区20包括,其中这些部分是按照从其导入区开始的顺序,(i)代表数据扇区20起始位置的ID信息21,(ii)用于校正ID信息21中误差的ID信息误差校正代码IEC(ID数据误差校正代码)22,(iii)被保留数据23,(iv)作为要被记录的主要数据的数据24以及(v)用于检测数据24中误差的误差检测代码EDC(误差检测代码)25。要被记录的记录信息被构造为若干连续的数据扇区20。ID信息21被构造为由1字节扇区信息和3字节扇区号组成的总共4字节。作为扇区信息,存在属于扇区号的层、区域以及类似部分。
下面,参考图4B来解释由使用数据扇区20来构造ECC块的处理过程。当通过使用数据扇区20来构造ECC块时,首先,将每个数据扇区20划分成每个具有172个字节的部分,如图4B左部所示,以垂直方向排列相应的被分数据(在下面被称为“数据块33”)。此时,在垂直方向排列数据块33的12行。然后,将具有10字节的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PI(奇偶校验引入)代码)附加到以垂直方向排列的相应一个数据块33的结束部分,以便于构造如图4B右侧所示的一个校正块34。在这个阶段,在12行中排列其中每个都附加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的校正块34。之后,对16个数据扇区20重复执行这种处理。通过这些处理,可以获得具有192行的校正块34。
其次,在以垂直方向排列的位于192行的校正块34情况中,在垂直方向上,从每个字节的开始处开始划分192行中的校正块34,并且将16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PO(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附加到一个相应的划分数据上。附带地,将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附加到误差校正块34中的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中。
通过上述处理,如图4B右侧所示的,形成包括16个数据扇区20的一个ECC块30。此时,一个ECC块30中所包括的信息总量是(172+19)字节×(192+16)行=37856字节。其中,实际数据24是2048字节×16行=32768字节。另外,在图4B右侧所示的ECC块中,以字节数据由“D、#、*”来表示。例如,“D1.0”表示设置在第一行第0列的一字节数据。“D190.170”表示设置在第190行第170列的一字节数据。因此,将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中的设置在第172列到181列。将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设置在第192行到207行。
另外,将一个校正块34连续记录在DVD-RW。这里,将ECC块30构造成图4B右侧所示的包括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以及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的理由是,通过使用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来执行位于图4B右侧的以水平方向排列的数据校正,并且通过使用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来执行位于图4B右侧的以垂直方向排列的数据校正。
即,在图4B右侧所示的ECC块30中,可以执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冗余误差校正,以便于可以执行比通用CD或类似盘中所使用的通用误差校正处理更为有力的误差校正。
关于这点更为具体地,例如,即使由于DVD-RW刮擦等原因而损坏一个校正块34的所有部分(该校正块包括总共182字节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位于一行中的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并且如上所述该数据被连续记录在DVD-RW上),如果从垂直方向上看,数据损坏部分仅是关于一列中的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的一个字节。因此,即使一个校正块34完全被损坏,只要执行使用每个相应列的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的校正,就可以通过执行误差校正来正确再现数据。
下面,参考图5解释如何将如图4B右侧所示构造在ECC块30中的数据扇区20记录在DVD-RW上。在图5中,由“D#、*”表示的数据对应于在图4B右侧所描述的数据。
当将ECC块30记录在DVD-R上时,首先,如图5顶部所示,将ECC块30排列在水平方向中的一行内以便于每个校正块34被交错插入,从而使ECC块30被划分位16个记录扇区40。此时,一个记录扇区40包括2366字节的信息(即,37856字节÷16)。在一个记录扇区40内混合数据扇区20和ECC奇偶校验引入代码31或ECC奇偶校验引出代码32。在每个记录扇区40的导入区,设置数据扇区20的ID信息21(参考图4A)。
然后,将每个记录扇区40划分位用于每91字节的数据41,并给它们中的每一个加上一个标题H。此后,通过对处于这种状态中的记录扇区40进行8-16调制,由标题H和数据43构成一个同步帧42。一个同步帧中的信息量是91字节×8×(16/8)=1456字节。以连续同步帧42的情况下将该信息写入DVD-RW中。此时,一个记录扇区40包括26个同步帧42。
通过构造上述物理格式并因此将信息记录在DVD-RW上,如果在从DVD-RW上再现信息(参考图5)时执行8-16调制以及去交错,可以恢复原始的ECC块30,从而在执行有力的误差校正时可以正确再现该信息。
图6到图8是解释实施例操作的框图,并且分别表示了盘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其操作流程以及盘制造方法的过程。
在当前实施例中,使用图6中所示的盘制造转置从而制造光盘。
如图8所示,当制造DVD-RW时,首先执行借助于该盘制造装置的激光切割操作(步骤S1)。更具体地,在玻璃衬垫14上形成一个光刻胶15并由激光束将其曝光以便于构成对应于凹槽轨道G、平台轨道L和平台预置坑LPP以及压印坑的光刻胶15图案。然后,将被曝光的光刻胶15显影以便于将该光刻胶15形成在玻璃衬垫14上(步骤S2)。随后,通过使用这个被显影的光刻胶图案15来形成(步骤S3)母盘压模47(即,所谓的压模盘)。然后,通过在该母盘压模47上施加一次性电铸处理来形成子盘压模48(步骤S4)。另外,可以通过在该子盘压模48上施加数次这种电铸处理来获得一个压模。随后,可以执行一个压印处理(步骤S5),并通过使用该子盘压模48的一个复制处理而最终产生具有槽2和平台3的DVD-RW1(步骤S6)。通过上述激光切割处理,由于仅执行一次原始盘的切割处理,因此预置坑14不会偏移在平台3上,从而可以产生非常精确的DVD-RW1。
图6示出了使用上述激光切割处理的盘制造装置。
在图6中,该盘制造装置提供有:用于发射激光束的大输出类型的激光产生装置10;用于调制来自激光产生装置10的激光束的光调制器11;用于收集被调制激光束以便于在玻璃衬垫14上的光刻胶15上形成一个光点的一个物镜;用于将平台切割信息编码的编码器12A和12B;用于控制编码器12A和12B以及其它组成元件的控制器50;以及用于调制来自编码器12A信号的一个调制电路21。该盘制造装置还提供有:用于旋转玻璃衬垫14的主轴马达16;用于传送主轴马达16的传送单元19;用于传送伺服控制该传送单元19的传送伺服电路51;以及用于检测该传送单元19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发送到传送伺服电路51中的位置检测器51。该盘制造装置另外还提供有:用于旋转伺服控制该主轴马达16的选扎伺服电路18;以及用于检测主轴马达16旋转数并将该旋转信号发送到旋转伺服电路18中的旋转检测器17。
在操作中,在来自编码器12A的平台切割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光调制器11来调制激光束A以便于形成槽。由光调制器11来调制激光束B以便于形成平台预置坑。分别在图7和10中示出了在控制器50控制下的控制过程。
将玻璃衬垫14设置到主轴马达16位置上。借助于旋转检测器17和旋转伺服电路18使该主轴马达16以恒定线速度(CLV)旋转。借助于传送单元19,主轴马达16可以在玻璃衬垫14的径向上移动。通过借助于位置检测器52和传送伺服电路51来控制主轴马达以恒定的传送速度在径向中传送,从而在玻璃衬垫14的保护面上以螺旋形并顺着盘中心侧边朝向盘外围圆周一侧的方向来切割平台部分。
随后,参考图7的流程图来解释采用本发明信号记录方法的盘制造装置的操作过程。
首先,由激光束A来形成摆动槽,并由激光束B来形成平台预置坑(步骤S1)。由于其中在导入区中形成信息坑的部分是紧随在控制数据区中的可读压印区之后的不可读压印区,因此,首先要由位置检测器52判断它是否是形成可读压印的位置(步骤S72)。当在经过起始区参考区、缓冲区之后达到该位置从而在控制数据区中形成可读压印时,停止激光束B的照射以便于暂时停止记录平台预置坑(步骤S72)。随后,将物理扇区号设置为“02F200”h,并开始将可读压印坑记录在控制数据区中的操作(步骤S75)。这里,提供调制激光束A,在由激光束A形成摆动槽的同时记录控制数据。同样,为了形成深的可读压印坑,增加控制数据区中的激光束A的激光功率。
在通过重复上述处理而写入192个ECC块之后,而同时顺序修正控制数据区的开始地址“02F200”h之后的物理扇区号之时,它要判断是否由位置检测器20检测到可以形成不可读压印的位置(步骤S76)。当由该位置检测器20检测到形成不可读压印的位置时(步骤S76:是),控制器50将平台预置坑4的ECC块地址强行设置为“02FA0”h,并随后重新开始记录平台预置坑4(步骤S77和S78)。这里,通过激光束B来重新开始平台预置坑4的构成。然后,形成不可读坑而同时由激光束A在64个ECC块数量中摆动它(步骤S79)。然后,判断是否检测到第二缓冲区的导向ECC块地址“003000”h(步骤S80)。当检测到该第二缓冲区的导向ECC块地址“003000”h(步骤S80:是)时,停止对激光束A的调制,并结束不可读压印坑的记录操作(步骤S81)。此后,当由A形成摆动槽并由再次激光束B形成平台预置坑4时,监视到达结束位置即外圆周位置(步骤S82)。当最后到达外圆周时,结束有关操作(步骤S82)。
图9是表示导入区的另一个实施例图,而图10是表示用于实现这另一个实施例的盘制造装置的操作流程图。在图10中,与图7中相同的步骤带有相同的步骤号,并略去对其的解释。
图9和图10中所示的该实施例与图3中所示实施例的区别是,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可读压印区是设置在作为可读压印区的控制数据区和紧随其后的缓冲区之间(参见图7中的步骤S77等步骤),而在图9和10中所示实施例中,不可读压印区是设置在紧随控制数据区之后的缓冲区的一半中(图10的步骤S177)。
在不可读压印区是16个ECC块的情况中,当检测到形成不可读压印的位置时(在步骤S76时),需要将该ECC块地址强行设置为“002FE0”h(在步骤S177时)。在图9和10中所示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图3中所示实施例的那些部分相同,并略去对其的解释。
此外,根据图9中所示的不同于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本方法,不需要执行一个复杂的地址操作以便于可以获得与通用DVD-RW形式的兼容性。因此,只要不终止数据区中的写入和/或读出操作,由于减小了用于地址控制的处理负担,因此该方法是有效的。
图11是表示导入区的另一个实施例框图,图12是表示用于实现这个另一个实施例的盘制造装置的操作过程流程图。在图12中,与图9中相同的步骤带有相同的步骤号,并略去对其的解释。
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该实施例与图9和10中所示实施例的区别是,在图9和10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由192ECC块组成的控制数据区形成为可读压印区,而紧随其后的由32个ECC块组成的缓冲区的前半部分的16个ECC块形成为不可读压印区,而在图11和12中所示实施例中,原来由192个ECC块组成的控制数据区的前176个ECC块形成为可读压印区,而后16个ECC块设置为不可读区。因此,在该控制数据区中,将由16个扇区组成的控制数据重复写入176次,紧随该不可读压印区的缓冲区与其原来一样是32个ECC块。
在不可读压印区是16个ECC块的情况中,当检测到形成不可读压印的位置时(在步骤S76时),需要将该ECC块地址强行设置为“002FD0”h(在步骤S277时)。
此外,根据图11和12中所示的与图9和10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工作而不同于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本方法,不需要执行一个复杂的地址操作以便于可以获得与通用DVD-RW形式的兼容性。因此,只要不终止数据区中的写入和/或读出操作,由于减小了用于地址控制的处理负担,因此该方法是有效的。
如上所述,根据当前实施例,控制数据区(由192个ECC块组成)形成为可读压印区,而将64个ECC块的不可读压印区设置在该控制数据区和缓冲区之间,该缓冲区紧随该控制数据区并由32个ECC块组成,另外,可以将控制数据区(由192个ECC块组成)形成为可读压印区,而紧随该控制数据区并由32个ECC块组成的缓冲区的前半部分16个ECC块设置为不可读压印区。另外可替换地,将原来由192个ECC块组成的控制数据区的前176个ECC块形成为可读压印区,而将其后16个ECC块设置为不可读压印区。因此,可以执行与紧随不可读压印区其后的区域相关的数据记录操作。同样,不记录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平台预置坑。另外,在对应于该数据区的导向信号的导向地址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对应于不可读区的导向轨道地址,从而可以使该物理扇区号与通用的DVD-RW形式的物理扇区号一致。

Claims (12)

1.一种光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包括:
盘衬垫(110);
一条信息轨道(102,G),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
一条导向轨道(102,L),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
一个可读压印区,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
该导向信号不被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而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
2.一种光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包括:
盘衬垫(110);
一条信息轨道(102,G),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
一条导向轨道(102,L),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
一个可读压印区,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
该导向信号不被记录在除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之外的所述导向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光盘(1),其特征在于,将不可读压印区设置在紧随可读压印区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光盘(1),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光盘数据记录区的导入区的导向信号地址信息的基础上,设置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
5.一种在光盘(1)上记录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包括(i)盘衬垫(110),(ii)一条信息轨道(102,G),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iii)一条导向轨道(102,L),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的处理步骤,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
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记录该导向信号,而不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的处理步骤。
6.一种在光盘(1)上记录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包括(i)盘衬垫(110),(ii)一条信息轨道(102,G),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iii)一条导向轨道(102,L),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的处理步骤,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
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除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之外的所述导向轨道上的处理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不可读压印区设置在紧随可读压印区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光盘(1)数据记录区的导入区的导向信号地址信息的基础上,设置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
9.一种用于在光盘(1)上记录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的装置,包括(i)盘衬垫(110),(ii)一条信息轨道(102,G),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iii)一条导向轨道(102,L),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的压印区形成装置(50,10,11,12A,12B,13),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
一个记录装置(50,10,11,12A,12B,13),用于在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记录该导向信号,而不将该导向信号记录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上。
10.一种用于在光盘(1)上记录信息信号和导向信号的装置,包括(i)盘衬垫(110),(ii)一条信息轨道(102,G),该信息轨道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信息轨道上要记录包括物理扇区号的信息信号;以及(iii)一条导向轨道(102,L),与所述信息轨道相邻并以螺旋形或同轴形环绕所述盘衬垫中心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盘衬垫上,在该导向轨道上要记录包括地址信息的导向信号,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形成一个可读压印区的压印区形成装置(50,10,11,12A,12B,13),在该区中通过一个压印坑来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一个不可读压印区,在该不可读压印区中,在所述信息轨道上形成禁止写入和读出信息信号的一个不可读压印坑,以及
一个记录装置(50,10,11,12A,12B,13),用于该导向信号记录在除在对应于可读压印区的所述导向轨道之外的所述导向轨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50,10,11,12A,12B,13)将不可读压印区的物理扇区地址分配在紧随可读压印区之后。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光盘(1)数据记录区的导入区的导向信号地址信息的值的基础上,所述记录装置(50,10,11,12A,12B,13)设置对应于不可读压印区的导向信号的地址信息。
CNB011116471A 2000-02-16 2001-02-16 光盘以及用于光盘上记录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877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609/2000 2000-02-16
JP2000038609 2000-02-16
JP2000078102A JP4060022B2 (ja) 2000-02-16 2000-03-21 情報記録媒体、そ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情報記録媒体への信号記録装置及びその信号記録方法
JP78102/2000 2000-03-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19675A Division CN100365711C (zh) 2000-02-16 2001-02-16 光盘以及用于光盘上记录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6731A true CN1316731A (zh) 2001-10-10
CN1187740C CN1187740C (zh) 2005-02-02

Family

ID=265855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647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7740C (zh) 2000-02-16 2001-02-16 光盘以及用于光盘上记录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B20041010196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5711C (zh) 2000-02-16 2001-02-16 光盘以及用于光盘上记录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196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5711C (zh) 2000-02-16 2001-02-16 光盘以及用于光盘上记录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6594224B2 (zh)
EP (1) EP1126445B1 (zh)
JP (1) JP4060022B2 (zh)
KR (1) KR100391892B1 (zh)
CN (2) CN1187740C (zh)
AT (1) ATE381757T1 (zh)
DE (1) DE60131916T2 (zh)
TW (1) TW497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5477B1 (en) 1999-06-28 2003-03-18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groove and land track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169098B2 (ja) * 2000-05-17 2008-10-22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US8325587B2 (en) * 2000-05-17 2012-12-04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3922424B2 (ja) 2000-07-25 2007-05-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JP4136293B2 (ja) * 2000-08-10 2008-08-2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2208186A (ja) * 2001-01-09 2002-07-26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JP2003168213A (ja) * 2001-11-28 2003-06-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3054870A2 (en) * 2001-12-20 2003-07-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llocation of real time files
KR20030094730A (ko) * 2002-06-07 2003-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 그 기록 방법 및기록 방지 방법
JP200412739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Toshiba Corp 多層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158068A (ja) * 2002-11-05 2004-06-0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CA2472075C (en) * 2003-06-25 2013-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using optical disk
JP4473768B2 (ja) 2005-04-14 2010-06-02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憶媒体、再生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CN101297365A (zh) * 2005-10-27 2008-10-29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JP2007141277A (ja) * 2005-11-14 2007-06-0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製造方法、記録装置
WO2007138686A1 (ja) * 2006-05-30 2007-12-06 Pioneer Corporation 記録可能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US7948859B2 (en) 2006-06-01 2011-05-24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10267377A (ja) * 2010-07-29 2010-11-25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再生方法、記録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JP2012226823A (ja) * 2012-07-09 2012-11-15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再生方法、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20180C (en) * 1989-06-30 2000-01-04 Stephen A. Zager Method for making optically readable media containing embossed information
JPH0668498A (ja) * 1992-08-24 1994-03-11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3078686B2 (ja) * 1992-10-05 2000-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書き込み読み出し方法
US5729009A (en) * 1992-10-05 1998-03-17 Logitech, Inc. Method for generating quasi-sinusoidal signals
CN1143287C (zh) * 1995-12-28 2004-03-24 索尼株式会社 光盘
JP3707137B2 (ja) * 1996-07-04 2005-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DE69834708T2 (de) 1997-12-26 2007-04-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Optische Platte und optisches Plattengerät
JPH11296911A (ja) * 1998-04-07 1999-10-29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EP1117095B1 (en) * 2000-01-14 2006-03-22 Pioneer Corporation Recordabl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data on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26445A2 (en) 2001-08-22
DE60131916D1 (de) 2008-01-31
US20010014074A1 (en) 2001-08-16
CN1187740C (zh) 2005-02-02
EP1126445B1 (en) 2007-12-19
EP1126445A3 (en) 2002-06-19
CN100365711C (zh) 2008-01-30
TW497096B (en) 2002-08-01
US20030223342A1 (en) 2003-12-04
KR100391892B1 (ko) 2003-07-16
JP2001307329A (ja) 2001-11-02
US6741548B2 (en) 2004-05-25
US6594224B2 (en) 2003-07-15
CN1624779A (zh) 2005-06-08
KR20010082713A (ko) 2001-08-30
JP4060022B2 (ja) 2008-03-12
ATE381757T1 (de) 2008-01-15
DE60131916T2 (de)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7740C (zh) 光盘以及用于光盘上记录信号和导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A2407011C (en) Disc recording medium, 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CN1255786C (zh) 光记录媒体的播放装置及方法
US8300517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8724437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playback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layback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c
CN1507624A (zh) 数据记录介质、方法及装置、数据再现方法及装置、数据传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US20050237875A1 (en) Optical disc medium,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on the same
JP2002279649A (ja) 記録媒体及び信号記録方法及び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4278855B2 (ja) 書換え可能型光ディスク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JP2002025120A (ja) 書換可能な光学式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0717651B1 (ko) 재생 전용의 기록 매체
JP2005203100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