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1966A - 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1966A
CN1311966A CN99809200A CN99809200A CN1311966A CN 1311966 A CN1311966 A CN 1311966A CN 99809200 A CN99809200 A CN 99809200A CN 99809200 A CN99809200 A CN 99809200A CN 1311966 A CN1311966 A CN 1311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orward link
data signal
link data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9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91C (zh
Inventor
C·E·惠特尼三世
小E·G·蒂德曼
J·P·奥登瓦尔德
R·克里希纳墨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311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04W16/16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for PBS [Private Base St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05PBS [Private Base St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便携电话(236)在微基站(202)产生的微区中时,可作为无绳电话以低廉费用动作,或者离开微区在工作于相同频率的宏基站(204)所产生宏区中接受服务时,作为蜂窝网电话灵活地运作。接受宏基站(204)服务的车载电话(222)驶过时,微基站(202)要给便携电话(236)的信号淹没宏基站(204)的信号。本发明解决此问题,其方法是微基站(202)除发送本身的信号外,还接收、延迟并重发宏基站(204)发送的全部信号,负载周期为50%,即接收和重发的时间各占一半。该延迟对移动台(222)呈现为可分辨的多径延迟,该台继续能接收为其安排的信号。

Description

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背景
Ⅰ.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蜂窝网基站覆盖区内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新颖改进方法和系统。
Ⅱ.相关技术的描述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在社会上日益盛行,对更大量高级业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了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需求,已开发了一些多址接入有限通信资源的技术。付诸应用的码分多址(CDMA)调制技术是其中的一种,有助于存在大量系统用户的通信。本技术领域已公知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等其它多址技术。然而,CDMA扩频调制技术具有比这些其他多址通信系统调制技术显著的优点。
4901307号美国专利(1990年2月13日公布,题为“采用卫星或地面中继器的扩频多址通信系统”)揭示了在多址通信系统应用CDMA技术。该专利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参考文献在此引入。5103459号美国专利(1992年4月7日公布,题为“CDMA蜂窝网电话系统中产生信号波形的系统和方法”)进一步揭示在多址通信系统应用CDMA的技术。该专利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参考文献在此引入。5101501号美国专利(1992年3月31日公布,题为“CDMA蜂窝网系统通信中提供软切换的方法和系统”)也揭示了在多址通信系统应用CDMA技术。该专利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参考文献在此引入。
上述专利讲授的内容已应用于蜂窝网电话系统等较大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电话系统又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接口。用这种方法,蜂窝网电话等用户设备的用户,只要其用户设备位于蜂窝网系统所属任何无线基站的地理覆盖区内,一般都能收发PSTN所接任何其他通信设备的呼叫。这些基站的覆盖区一般延伸几英里。这些蜂窝网系统的基站一般称为为“宏”基站,其相应的区站称为“宏”区站。
由于通过这些宏基站的蜂窝网电话业务比传统有线电话业务费用高,目前所有想要进行电话通信的人使用蜂窝网电话都不能节省费用。因此,蜂窝网电话的用户一般只在离开住家或办公室等常规有线通信不能进行时使用蜂窝网电话。这样,用户必须在进入或离开其住家或办公室时切换其电话,带来不方便。
已提出在同一手机用蜂窝网/无绳电话双模式的方式工作的已有技术无线电话。这些已有技术无线电话通过蜂窝网通信系统的宏区时对PSTN提供蜂窝网业务,并通过诸如标准无线电话座机之类的“微”基站对PSTN提供无绳电话业务。当用户转入微基站覆盖区时,蜂窝网/无绳电话双模式手机自动在标准蜂窝网模式工作和无绳电话模式工作之间进行切换。因此,用户离开住家时,以蜂窝网模式使用其双模式话机,接受蜂窝网业务收费。然而,用户在无绳电话座机覆盖区内,这时通常在住家或办公室内,则以无绳电话模式使用双模式话机,免受蜂窝网业务收费。
已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双模式电话机一般必须工作于两个不同频带,采用两种不同的通信协义和两种调制方案,因而必须包含额外的昂贵部件。例如,这些话机一般包含蜂窝网信号和无绳电话信号独立使用的收发路径、复杂的开关和专用的控制电路。这些额外部件使已有技术的双模式话机成本、体积和重量都增加。
因此,所需要的通信系统是同时提供蜂窝网业务和市内无线电话业务而不增加成本或用户设备的复杂性。
                         本发明概述
本发明是一种在蜂窝网基站的“蜂窝区”内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新颖改进方法和系统。按照本说明书的定义和应用,术语“蜂窝区”指地理覆盖区,而术语“区站”用于指进行通信用的实际设备,即一个或多个基站。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基站工作方法和系统,其中个人基站的前向链路(基站至用户设备)具有与蜂窝网通信系统所属宏基站前向链路相同的频率分配。通过使个人基站工作于与宏基站相同的频率分配,不需要运营者使用额外的频谱支持微基站。运营者具有固定数量的分配频谱,因而如果运营者使用全部现有的频谱,则会面临大量费用,以增加蜂窝区,使频率不忙。诸如获取较多频谱等其他方案,运营者一般也不能实现。虽然这里参照CDMA系统揭示本发明,但应明白这些讲授内容也同样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方案,不论是数字通信还是模拟通信,也不论所用调制方案。
本发明中,第1无线基站工作于与第2无线基站相同的频带。第1无线基站即“宏”基站,产生并发送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并与第1用户设备通信。第2无线基站即“微”基站,产生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并与第2用户设备通信。第2无线基站接收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将其与本身的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组合,形成组合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后,第2无线基站发送该组合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因此,与宏基站进行通信的第1用户设备能从微基站所发送组合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接收并分集组合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从而改善微基站附近存在的信噪比。
本发明第1实施例1中,微基站在射频(RF)组合第1前向链路信号与其本身输出的第2前向链路信号。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微基站在中频(IF)组合第1前向链路信号与其本身输出的第2前面链路信号。
本发明还使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在与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组合前,延迟预定时延,从而该信号对第1用户设备呈现为可分辨多路径信号。为了避免本身干扰,第2无线基站按预定的切换周期切换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接收和组合后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发送。在较佳实施例中,该预定切换周期使发送负载周期约为50%。因此,微基站实质上不是连续发送,而是大致按预定时间间隔之半的间隔在发送组合后的信号与接收来自宏基站的第1前向链路信号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微基站的功率测量器测量延迟后的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功率电平,增益调节器则根据功率电平测量调整延迟后接收到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功率电平,以便相对于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按比例缩放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较佳实施例中,根据功率测量器所测量第1前向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缩放因数。进行这种缩放,以确保第1用户设备中重发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有足够的能量,避免第2用户设备中微基站本身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噪比过分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过微基站终止与第2用户设备的通信,或者第2用户设备发射功率超过预定门限时执行越区切换,将第2用户设备切换到宏基站,都能避免来自正在与宏基站通信的第2用户设备的非容许干扰。在这点上,微基站的功率控制命令发生器产生功率控制命令,每一命令指明发射功率增加或减小。微基站的发射机发送这些功率控制命令给第2用户设备。为了避免干扰过大,如果微基站发送预定数量的连续指示增加发送功率的功率控制命令,微机站就终止与第2用户设备的通信。在另一实施例中,基站通知第2用户设备其使用微基站进行发送所允许的最大功率。第2用户设备与微基站通信时不允许超过此功率。使用微基站的第2用户设备达到此限定功率时,微基站会继续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让第2用户设备增加发送功率,但第2用户设备不增加发送功率。于是,微基站能觉察第2用户设备处于其覆盖区的边缘,从而释放该呼叫。微基站可通过监视从宏基站收到的功率的大小,设定允许第2用户设备发送的最大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宏基站通常包含维持非常准确时间和频率基准的装置。一般由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接收机或其他昂贵设备实现此装置。然而,在微基站提供这种准确设备会昂贵得使人不敢开销。因此,本发明中,微基站从宏基站获得准确时间和频率基准。在这点上,微基站包含对所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进行解调的解调器,以及从解调的所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判定时间基准的时间基准判定装置。此外,微基站还包含从解调的所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判定频率基准的频率基准判定装置。
                         附图概述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目的和优点会更加明显。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字符始终作相同的表示。
图1为本发明接收功率随离开宏基站和微基站的距离变化的接收功率的曲线。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总体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微基站实施例1的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微基站实施例2的方框图。
图5A为在任意时间间隔发送的宏基站前向链路能量部分示范图解。
图5B为在与图5A相同的任意时间间隔发送的微基站组合前向链路能量部分示范图解。
图6为宏基站示范编码和调制装置的方框图。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在诸如电信业协会(TIA)/电子业协会(EIA)临时标准IS-95(题为“双模式宽带扩频蜂窝网系统的移动台-基站兼宏标准”)所述的CDMA蜂窝网系统中,前向链路(基站至移动台)工作于1.25MHz频道,例如根据IS-95,基站的前向链路可工作在从位于869.70MHz至893.31MHz范围的多个1.25MHz宽带CDMA频道中分配的一特定1.25MHz CDMA频道。
一个CDMA基站可在相同的1.25MHz频道对其每一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信息信号。CDMA基站可用不同的伪噪声(PN)码调制各信息信号,该PN码对信息信号进行扩频。于是,特定的用户设备通过使接收信号与基站用来调制该信号的相同PN码相关,能鉴别其注意的信息信号,从而仅对所希望的信息信号解扩频。其余PN码不相符的信息信号在频宽上不解扩频。因而,这些其他信息信号在用户设备的接收机中起噪声的作用,代表CDMA系统产生的本身干扰。由于同样的原因,来自相邻基站的信号在用户设备的接收机中也起噪声的作用。
只要所希望信息信号每个二进制位能量(Eb)对工作环境噪声功率频谱密度(No)的比足够大,所希望信息信号就可成功解调。然而,当诸如存在来自其他基站的显著干扰等所需信息信号的Eb/No小时,差错差变得大到不可接受。因此,用户设备从第1基站的覆盖区移入第2基站的覆盖区时,来自第2基站的信号超过预定门限,一般就执行从第1基站“切换”到第2基站。上述专利中较详细阐述这些一般原理。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也应用相同的可接受信噪比一般原理。
这样,如果人个基站作为宏基站的相邻站工作在相同的1.25MHz分配频道就产生显著的问题。图1说明该问题。曲线102代表随对微基站的距离变化的用户设备从宏基站收到的功率。曲线104代表随对微基站距离变化的用户设备从个人基站(这里也称为“微”基站)收到的功率。因此,在宏基站范围中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离开宏基站向微基站移动时从微基站收到的相对功率增大。为了节省,个人基站比较小,即使希望切换也没有受理来自相邻宏基站的切换的资源。而且,如果微基站具有受理切换的资源,以受理来自宏基站的全部切换或呼叫的方式进行工作也不理想。因此,在标为“D”的某一距离,从微基站收到的代表与宏基站通信的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功率变得大到足以引起不容许的高解调差错率。
图1所示困镜的一个例子是通过车内移动电话与宏基站通信的移动电话用户驾车经过具有前向链路工作在与该宏基站前向链路相同分配频率的个人基站屋旁时。由于个人基站归屋主所有,一般编排成只受理来自“归属”用户设备(即与微基站关联的用户设备)而不受理来自“外访”用户设备(即与微基站不关联的用户设备)的呼出或切换。可通过例如由微基站识别允许进行呼出或越区切换的IMSI或ESN等移动台标识,实现这点。为了避免欺作,可通过使用“归属”用户设备与微基站共用的鉴权密钥或个人标识号(PIN)核对该用户设备。也可由受权移动台的网络通知微基站,从而微基站可通过IMSI或ESN识别这些移动台。因此,当移动电话用户靠近该屋时,不用本发明则来自个人基站的干扰会大得不可接受。
Ⅰ.微基站中继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个人基站工作的方法和装置,其中个人基站的前向链路处于与相邻无线通信系统所属宏基站的前向链路相同的频道。其解决方案是使个人基站在部分时间“收听”宏基站在其前向链路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信号。微基站组合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与其本身输出的前向链路数据。这两个信号可相互调整比例并加以组合,使通过的用户设备可从微基站发送的组合信号解调其所希望的宏基站发出的信息信号。图2说明本发明系统200的概况。
图2中,示出移动台222与宏基站204通信。因此,收发机(XCVR)218在宏基站天线216和前向链路路径226发送移动台222所期望的信息信号,作为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一部分。移动台222通过天线220接收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移动台222也通过天线220和反向链路路径228发送反向链路信号,该信号由宏基站天线216捕获,并由XCVR218接收。因此,移动台222一般相当于不与微基站202关联的“外访”用户设备。
图2还示出与微基站202通信的便携台236。该便携台236在前向链路路径232接收微基站202发送的前向链路信号。便携台236也在反链路路径234发送反向链路信号,该信号由微基站202接收。因此,便携台236一般相当于与微基站关联的“归属”用户设备。便携台236还能在前向链路接收一些来自宏基站204的信号。然而,本发明假设移动台不与宏基站进行软切换。因此,宏基站204会对便携台236造成一些干扰,从而便携台236不可从宏基站204获得带有用户所需的信号。同样,宏基站204可接收一些来自便携台236的信号,但该站不处理来自便携台236的反向链路,因而接收机的信号是干扰。
要注意移动台222和便携台236都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不论是车载的、便携的,还是其他的。然而,为了说明清楚、简捷,这里将这些设备称为移动台222和便携台236。
微基站202还接收宏基站204在前向链路路径224发送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该信号由微基站天线206捕获,并由双工器208传给组合器214。组合器214组合宏基站204发送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和微基站本身的前向链路数据。然后,通过双工器208和天线206发送所得组合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移动台222在前向链路路径230接收组合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因此,移动台222能接收并分集组合前向链路路径226和前向链路路径230上的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改善微基站202附近存在的信噪比。便携台236在前向链路路径232也收到同样的组合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双工器208还提供将便携台236的发送频率与微基站202的发送频率分开的功能。从便携台236收到的信号又馈给图2中未示出的接收机和解调器。该接收机和解调器的类型与宏基站204所用的相同。然而,通常将微基站202设计成仅处理一个呼叫或少量呼叫,因而微基站202的接收机和解调器设计上能比宏基站204的接收机和解调器简单得多。
本发明实施例1中,微基站202在射频(RF)组合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和其本身输出的前向链路信号。图3说明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1。微基站202在前向链路路径224接收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天线206通过双工器208将此接收的前向链路信号传给延迟元件304。延迟元件304对接收到的前向链路信号引入预定的时延,下文将详细讨论。将延迟的前向链路信号传给缩放单元320,该单元按照增益调节单元312产生的缩放因数g对延迟的前向链路信号按比例进行缩放。缩放单元320可包含衰耗器、放大器或者该两者,以便将来自宏基站204的信号调整到正确的电平。这些元部件的结构技术上已公知。
较佳实施例中,双工器208是图3和图4所示的开关。如以上指明的那样,可组合较一般的双工器,以顾及天线206用于接收便携台236的发送。在这种应用中,双工器208分出所接收的便携台236的发送信号,并将其馈给接收机324。这点在技术上已公知,图中未示出。
较佳实施例中,根据功率测量器310测量的前向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和发射机(XMTR)314所发微基站前向链路信号的增益,决定缩放因数g。缩放因数g提供一种手段,用于相对已被XMTR314上变频并放大的微基站前向链路数据信号按比例缩放所接收到的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进行该按比例缩放,以确保在移动台222重发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的Eb/No足够大,使微基站用户的便携台236中微基站本身的前向链路数据的Eb/No不过分劣化。按比例缩放的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在组合器322中与XMTR314产生的微基站前向链路信号组合。所得组合前向链路信号通过双工器208提供给天线206,在前向链路路径230和232上辐射。
本发明实施例2中,微基站202在中频(IF)组合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和其本身输出的前向链路信号。图4说明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2。实施例2中,微基站202在前向链路路径224接收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天线206通过双工器208将此接收到的前向链路信号传给接收机403,将该信号下变频到IF。然后,将IF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传送给延迟元件304,引入预定的时延。该延迟后的IF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传给缩放单元320,根据增益调节单元312产生的缩放因数g按比例缩放延迟的前向链路信号。较佳实施例中,根据功率测量器310测量的前向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和前置放大器415放大IF微基站前向链路信号的增益决定缩放因数g。缩放因数g提供一种手段,用于相对由前置放大器415放大后的IF微基站前向链路数据信号按比例缩放IF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在组合器322中将缩放后的IF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与IF微基站前向链路信号组合。所得组合前向链路信号提供给发射机414,对该信号作上变频并加以放大后进行发送,通过双工器在天线206辐射到前向链路路径230和232。
其结果是,宏基站204的前向链路发送功率按照图1中的曲线106变化。具体而言,宏基站204的前向链路有效功率密度(或者移动台222所接收的功率)按照曲线106变化,该曲线非常接近仅由宏基站204进行辐射时的曲线102,直到移动台222靠近微基站202。在该靠近时,移动台222能接收微基站202和宏基站204,因而有些超出曲线102。如果移动台非常接近微基站202,则基本上只是微基站202的功率,因而按照曲线104变化。
由于宏基站204的前向链路处在与微基站202的前向链路相同的频率分配,危及本发明的是微基站202不“收听”宏基站204,却本身进行发送。显然,这样会造成不可接受的本身干扰。因此,本发明提供避免这种本身干扰的定时方案。
图5A和图5B说明本发明的定时方案。图5A是在一时间段的宏基站前向链路能量图,在此示范性说明图中,对时间段T0-T5说明宏基站前向链路。图5A中将时间段T0-T5的数据分别表示为C1-C3。从图5A能看到宏基站可在时间段T0-T5连续发送数据,与遵照IS-95标准的系统所进行的工作大致相同。因此,图5A代表图2、3和4的前向链路路径224上观察的时间段上的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通例。
图5B是在与图5A相同的时间段的微基站前向链路能量图。时间段的带阴影部分表示微基站202不进行发送,而是“收听”如图5A所示的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非阴影部分表示微基站202在发送包含该微基站和宏基站两前向链路数据的组合信号。从图5B可看到,微基站202在时间段T0-T5实质上不进行连续发送,而是大致按每一时间段之半的间隔切换发送组合信号和接收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较佳实施例中,还提供短防护周期,在该周期微基站不发送组合信号也不接收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图5B中,用连续阴影块与无阴影块之间的短空白周期代表该防护周期。因此,图5B代表在图2、3和4的前向链路路径230和232观察的时间段上的微基站组合前向链路信号的通例。
较佳实施例中,由延迟元件304和双工器208的开关装置完成图5B的定时方案。另外,接收机324(图3)或403(图4)和发射机314(图3)或414(图4)可分别通过交替掩蔽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实现开关装置。较佳实施例中,在图5B带阴影的时间段所代表的时间,双工器208将输入的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传给延迟元件304和接收机324(图3)和403(图4)。因此,微基站“收听”图5A中各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期间C1-C5的前半部分。如上所述,延迟元件304对接收的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引入预定的时延。此预定时延等于切换周期,即半时间段。在图5中无阴影部分代表的时间段,双工器208将输出的组合前向链路信号传给天线206,以在前向链路路径230和232上辐射。因此,图5B无阴影部分代表的微基站发送的组合信号包含来自上一个半时间段的宏基站前向链路数据。
由于微基站202本身进行发送时不能“收听”宏基站204的前向链路,该基站基本上“漏掉”一半宏基站204前向链路上发送的数据。也就是说,不能对各宏基站204前向链路数据时间段C1-C5的后半部分进行延迟和重发。因此,最好选择切换间隔的周期,使“漏掉”的数据对移动台222或便携台236的组合前向链路信号解调、译码能力影响最小。决定可接受的切换周期很大程度取决于宏基站204和微基站202在各自的前向链路使用该前向链路的设计。
图6中说明宏基站204或微基站202的前向业务信道所用前向链路编码和调制方案的范例,该范例以IS-95为基础。应注意可用相同的方式对导码信道和同步信道等其它通信信道进行编码和调制。然而,为了清楚简捷,这里讨论业务信道的运作。
图6中,复接成帧的前向链路信息数据提供给卷积编码器602。示范实施例中,卷积码的比率为1/2,从而输入编码器602每一数据位产生2个码元。同样在该示范实施例中,编码器602的约束长度为9。如本技术领域所公知,卷积编码涉及串行时延输入数据序列中所选分支的模2和。数据序列延迟长度等于K-1,其K为约束长度。因此,卷积编码器602的输出是输入比率的2倍,所得每一卷积编码调制码元按照约束长度取决于其他相邻调制码元。显然,可用其他码比率和约束长度。
卷积编码器602的输出提供给码元重复器604。示范实施例中,码元重复器604根据信息数据速率对每一卷积编码调制码元进行重复,从而得到调制码元速率恒定的输出。例如,如果信息数据速率是最高的9600bps,码元就不重复。信息数据速率为最高速率之半(或4800bps),每一码元重复1次(每一码元连续出现2次)。信息数据速率为最高速率的四分之一(或2400bps)时,每一码元重复3次。信息数据速率为最高速率的八分之一(或1200bps)时,每一码元重复7次。可见,本例结果取得码元重复器604输出每秒19200调制码元的恒定调制码元速率。显然,可用其他速率组。
码元重复器604的输出码元提供给块交织器606。在业务信道的示范实施例中,该交织器跨越20ms,等效于每秒19200码元示范调制码元速率时的384个调制码元。交织器阵列为24行×16列。将码元按列写入块交织器606的阵列,并以相邻调制码元分散大的模式读出。
在前向业务信道示范例中,从块交织器606读出的交织调制码元输入到模2加法器608,用分配给移动台222的长码PN加以掩蔽。长码发生器614产生速率为1.228Mcps的PN序列后,由抽取器616降频取样为19200Ksps,以便与调制码元速率匹配。PN序列由抽取器618进一步降频取样,使由复接器(MUX)610穿插到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控制位的位置受到掩蔽或随机化。
然后,在模2加法器612中用1.2288Mcpc固定码片速率的分配业务信道沃尔什函数将前向业务数据相对其他前向信道正交扩展。又,由I信道和Q信道PN扩展序列PNI和PNQ将前向话务数据分别正交扩展后,在滤波器624和626分别对模2信道数据进行滤波,并由混频器628和630上变频到载波频率fc。所得I和Q信道RF信号在组合器632进行组合,其输出进一步进行功率放大后在天线216上辐射(见图2)。上述参考文献5103459号美国专利中较详细说明图6的示范编码调制方案。
上述示范编码调制方案非常充实且防错。结果,“收听”时间的长度稍小于约50%负载周期,无显著数据丢失。因此,采用上述强功能防错编码方案的通信系统中本发明所用的切换周期,其可变范围大于因频带较窄而必须采用低功能的方案系统中所用的范围。例如,上述示范实施例中,由1/2率卷积编码器602对每一信息位编码。因此,每一位至少有2个调制码元,且较低的速率具有码元重复器604增添的较多冗余位。相邻的调制码元由块交织器606使其时间上分散大。此外,卷积编码器602的约束长度和所用码元的唯一性都增加本编码方案的充实性,因而,假设发送信号能量充分,切换周期可为毫秒级,无显著数据丢失。假设帧长20ms,切换周期可接近10ms。另外,切换周期可短到其数量级为1个调制码元的持续时间。这时,码元每隔一个丢失一个。另一实施例中,切换周期还可短到其数量级为一个PN码片的持续时间。再一实施例中,切换周期可随机化。决定可接受的切换周期很大程度取决子宏基站204和微基站202在各自前向链路上使用的前向链路设计。在遵照IS-95标准的系统的例子中,周期Ti+1-Ti会长到足以使延迟超过一个PN扩展码片(使微基站202产生的多径信号至少隔开一个码片),从而发送频谱为原IS-95信号的频谱。然而,周期Ti+1-Ti不应长到使移动台222不能跟踪基站的相位和定时。IS-95系统出现进一步考虑沃尔什函数所分开的正交前向链路。移动台仅接收部分沃尔什函数时,正交性有些受损,由于前向链路沃尔什信道之间的耦合,所需信噪比增加。为了维持正交性,可每一沃尔什函数或者每一沃尔什函数时间跨度的恰当倍数进行切换。在IS-95系统的情况下,为了更明确,使功率控制位的位置随机化,并复接到数据流中,如图6所示。这些功率控制位在前向链路每1.25ms占据1个或2个沃尔什函数。对于IS-95系统,可使切换时间随机化,以便对宏基站204进行接收的移动台222接收全部功率控制位。恰当的切换持续时间和选择的恰当切换时间取决于上述诸项以及延迟元件304的复杂程度等。
应注意与宏基站204通信的移动台222(见图2)继续在反向链路路径228发送反向链路数据给宏基站204。虽然移动台222正在微基站前向链路路径230接收来自微基站202的组合前向链路信号,但微基站202不能解调来自移动台222的信号,尽管该信号强到足以解调。换句话说,如上述参考文献5101501号美国专利所讨论那样,尽管微基站202的导码信号强度超过额定越区切换门限,移动台222不执行到微基站202的切换。
对移动台222而言,在前向链路路径230从微基站202收到的组合前向链路信号除半时间段“截断”外,呈现与宏基站204所发任何多径分量非常相似的状态。因此,在较佳实施例中能分集组合多径信号的移动台222会得到前向链路路径230所提供附加能量的充分帮助,避免解调差错率高到不可接受。此外,由于微基站202无论在具体频率分配上接收到什么(即整个宏基站前向链路)都进行重发,再增加一些“外访”移动台222也不会增加微基站202的负荷。
在许多情况下,微基站202处于一个宏基站204的覆盖区内。这时该微基站仅重发这一个宏基站204的前向链路。然而,5101501美国专利(1992年3月31日公布,题为“CDMA蜂窝网系统通信中提供软切换的方法和系统”)揭示,全部CDMA基站在相同的频率进行发送,从而移动台可用软切换。这种情况下,微基站202重发正在进行接收的那些基站的信号,其所用功率与15微基站202接收的信号强度成正比。
Ⅱ.时间和频率基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微基站202对至少一个宏基站204前向链路信号的逻辑信道进行解调,以便获得稳定的时间和频率基准。上文已解释,宏基站204通常包含维持非常精确时间和频率基准的装置。一般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接收机(图中未示出)或其他昂贵的设备实现该基准。然而,在微基站202提供这种准确的设备会昂贵得不敢开销。因此,本发明中,微基站202从宏基站204获得准确的时间和频率基准。
回过来参阅图3,天线206从前向链路路径224捕获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并通过双工器208将该信号传给接收机(RCVR)324。接收机324对RF信号进行下变频后,将其传给解调器(DEMOD)326。解调器326对作为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发送的导码信道进行搜索、捕获和解调。在示范CDMA系统中,可用此导码信号取得初始系统同步并提供宏基站前向链路信号的牢靠时间频率和相位跟踪。在该示范CDMA系统中,每一基站还发送同步信道,该同步信道使用与导码信道相同的PN序列和PN相位,每当跟踪到导码信道就能解调该信道。此同步信道带有包含宏基站204标识和准确的宏基站204导码PN载波相位偏移的信息。
从解调器326将该同步信息传给时间和频率单元(TFU)330。于是,TFU330能决定准确的系统时间,并从宏基站204获得稳定的频率基准。然后,TFU330将此定时和频率信息提供给发射机314和接收机324;如果双工器208执行开关功能,还将定时信息提供给双工器208。在IS-95系统的情况下,微基站202可以不需要解调宏基站204的同步信道,以获得宏基站标记和导码PN载波相位偏移。这是因为微基站202不移动,该信息为静态的缘故。因此,可借助诸如微基站202的装置等手段将该信息提供给微基站202。
与上文相同的讲授内容也可针对接收机403和发射机414用于图4的实施例。然后,微基站202可连续跟踪宏基站导码信道,或“惯性”运行一段预定的时间,并仅定期获得系统时间和频率基准的更新。
应注意这里参照示范CDMA系统讲述了本发明的时间和频率基准方面,但本发明的讲授内容同样可用于其他通信系统,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而且与所用调制或信道化方案无关。例如,本发明也可用于宏基站导码信道本身带有系统时间基准的通信系统。此外,导码信道可不处于与任何其他前向链路信道相同的载频或时隙。本发明不打算受这里所说明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将本发明的讲授内容用于各种各样的通信系统。
Ⅲ.微基站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微基站202控制便携台236的反向链路功率电平,以免过份干扰宏基站204所接收的移动台222等其他用户设备的反向链路信号。如本技术领域所周知,无线通信系统200可用开环和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组合使容量最大且防止用户设备间相互干扰太大。开环功率控制方法中,在用户设备收到发送功率的导码信号时,对其进行测量。然后,用户设备作出响应,反向调节其发送功率,即接收信号越弱,用户设备的发射机功率越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中,区站将功率调节命令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其按计划将发射机功率增加或减小预定量。5056109号美国专利(1991年10月8日公布,题为“CDMA蜂窝网移动电话系统中控制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揭示这种功率控制系统和方法。该专利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参考文献在此引入。
上述专利中,采用开环和闭环功率控制的组合调节正在与宏基站204通信的全部移动台222的发送功率,使他们以大致相同的预定功率电平到达宏基站204。可用相同的功率控制技术控制正在与微基站202通信的全部便携台236的发送功率,使这些便携台以大致相同的预定功率电平到达微基站202。然而,只要与微基站202的通信得到满足,便携台236通常不与宏基站204通信(以免交付蜂窝网系统接入费)。因此,宏基站204不能使用闭环功率控制命令指示便携台236“降低”其发射功率。如图2所示,便携台236离开微基站202较远时,从微基站202得到的接收功率较弱。作为开环和闭环两种功率控制的结果,正在与微区202进行通信的便携台236发送微区202足以接收的功率。因此,便携台236离开微基站202较远时,会继续增加其功率电平,引起在反相链路路径228上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
本发明中,微基站202不论是终止与便携台236进行的通信,还是便携台236的发送功率超过预定门限时执行越区切换,将便携台236切换到宏基站204,都避免上述不可接受的干扰。在实施例1中微基站202本身决定何时便携台236的发送功率可以太高。
该实施例1中,可应用图3或图4,天线206接收来自便携台236的反向链路信号,并将该信号传给接收机324(图3)或接收机403(图4)。接收机324或403如上文讨论的那样,将接收的反向链路信号下变频后,传给解调器326。功率控制命令产生器332测量解调后的便携台236所发反向链路信号的平均功率,并将该平均功率与期望的门限比较,从而以上述参考文献5056109号美国专利所讨论的方式产生“升高”或“降低”命令,通过发射机314(图3)或414(图4)发送给便携台236。
由直觉可知,便携台236离开微基站时,由于路径损耗,功率控制命令发生器332测量的平均反向链路信号功率会减小。功率控制命令发生器332对此作出响应,给便携台236发送一系列“升高”命令。在该实施例1中,功率控制命令发生器332跟踪要求对便携台236发送“升高”命令的频度。如果相应于便携台236必须用较高功率电平进行发送,以便在反向链路路径234上提供充分的反向链路信号的条件下,功率控制命令序列中发送超过预定数量的“升高”命令,则微基站202终止与便携台236的通信,或者执行便携台236切换到宏基站204。例如,微基站在一组N个的功率控制命令中发送K个功率“升高”命令,则微基站可判决个人用户设备超越所希望的范围。
实施例2中,便携台236与微基站202通信时,将其发送功率限制到预定的最大电平。可在便携台236编程中利用一些预定的规则实现这点,以便在便携台使用微基站202中,将其发送功率限制到预定的最大电平。应注意便携台236与宏基站204进行通信时,不执行上述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方便地实现上述功率限制,例如,通过修改上述参考文献5056109号美国专利讲授的内容,一旦便携台236与微基站202进行通信时,其发送功率超过预定的最大电平,即忽略“上升”命令。5452473号美国专利(1995年9月19日公布,题为“无线电话系统中的反向链路、发送功率校正和限制”)揭示了一种为便携台236发送功率超过预定门限后忽略“升高”命令而设计的电路。该专利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参考文献在此引入。此实施例中,微基站202通过注意便携台236已不遵从一系列“升高”命令,能觉察便携台236处于蜂窝区覆盖范围的边缘。于是,微基站202释放该呼叫。然而,便携台236与宏基站204进行通信时,可用常规最大功率电平。
通过微基站202指示便携台236将其发送功率限制到最大电平的命令,也能实现便携台236的功率限制。微基站202通过用图3和图4的功率测量器310监视从宏基站204收到的功率的大小,能决定此最大电平。从宏基站204收到的功率越大,便携台236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也越大,而且不产生对宏基站204蜂窝区中工作的其他移动台的过分干扰。
另外,便携台236能用信令消息通知微基站202,指示该基站已到达其限制功率或功率门限。与该信令消息一起,便携台236可指明周围基站的导码强度,其做法与现有IS-95的导码强度测量消息相同,并在上述参考文献5101501号美国专利中进一步详细说明。这样,使微基站202能决定是否便携台236切换到宏基站204。
提供以上较佳实施例说明,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制作或使用本发明。这些人员不难明白上述实施例的各种修改,而且这里阐明的一般原理可用于其他实施例,无需发明才能。因此,本发明不受这里所示实施例的限制,但符合与这里所揭示原理和新颖特性一致的最大范围。

Claims (32)

1.一种第1无线基站与第2无线基站在相同频带工作的方法,所述第1无线基站产生并发送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并与第1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第2无线基站产生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并与第2用户设备通信,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在所述第2无线基站接收所述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b.在所述第2无线基站组合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和所述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形成组合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c.从所述第2无线基站发送所述组合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使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延迟一段延迟时间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按切换周期在接收所述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所述步骤和发送所述组合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步骤之间进行切换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切换的切换步骤以50%负载周期执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时间持续长于一个PN扩展码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步骤仅发生在沃尔什函数边界。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周期具有随机的持续时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a.测量所述延迟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功率电平;
b.对所述测量步骤作出响应,调节所述延迟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所述功率电平。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a.对所述第2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每一所述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或减小;
b.如果所述第2基站发送预定数量的连续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增加发送功率,就终止与所述第2用户设备的通信。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a.对所述第2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每一所述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或减小;
b.如果所述第2基站发送预定数量的连续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则执行越区切换,将所述第2用户设备切换到所述第1基站。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所述第2用户设备与所述第2基站进行通信时将发送功率限制为预定最大电平的步骤,所述预定最大电平低于与所述第1基站进行通信时所用的常规最大电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所述第2基站命令所述第2用户设备将发送功率限制为所述预定最大电平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所述第2用户设备对所述第2基站发送信令消息,指明第2用户设备正在以所述预定最大电平进行发送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a.在所述第2基站对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b.从所述解调的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决定时间基准。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a.在所述第2基站对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b.从所述解调的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决定频率基准。
16.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覆盖区内提供个人基站工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
a.第1无线基站,用于在预定频带产生并发送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b.第2无线基站,用于产生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所述第2无线基站包含:
1)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2)组合器,用于组合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和所述第2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形成组合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3)发射机,用于在所述预定频带发送所述组合的前向链路数据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使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延迟一段延迟时间的延迟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按切换周期在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发射机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以50%负载周期在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发射机之间进行切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时间持续长于一个PN扩展码片。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仅在沃尔什函数边界进行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发射机之间的切换。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周期具有随机的持续时间。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a.功率测量器,用于测量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的功率电平;
b.增益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电平测量的所述功率电平。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产生功率控制命令的功率控制命令发生器,每一所述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或减小;如果所述第2基站在一组N个的功率控制命令中发送K个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则所述第2基站终止与所述第2用户设备的通信,其中K是小于N的预定数。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产生功率控制命令的功率控制命令发生器,每一所述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和减小;如果所述第2基站发送预定数量的连续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发送功率增加,则所述第2基站执行越区切换,将所述第2用户设备切换到所述第1基站。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用户设备与所述第2基站进行通信时,将其发送功率限制为预定的最大电平,所述预定的最大电平低于与所述第1基站进行通信时所用的常规最大电平。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基站命令所述第2用户设备将发送功率限制为所述预定的最大电平。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用户设备对所述第2基站发送信令消息,指明所述第2用户设备正在以所述预定的最大电平进行发送。
2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a.解调器,用于对所述接收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b.时间基准决定装置,用于从所述解调的接收到的第1前向链路数据信号决定时间基准。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a.解调器,用于对所述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b.频率基准决定装置,用于从所述解调的接收到的链路数据信号决定频率基准。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基站命令所述第2用户设备具有一门限,用于检测该用户设备的输出功率何时超过此门限。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用户设备对所述第2基站发送信令消息,指明所述第2用户设备正在以所述预定电平进行发送。
CNB998092002A 1998-07-28 1999-07-27 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444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123,495 1998-07-28
US09/123,495 US6381230B1 (en) 1998-07-28 1998-07-28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erso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1966A true CN1311966A (zh) 2001-09-05
CN1144491C CN1144491C (zh) 2004-03-31

Family

ID=2240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9200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4491C (zh) 1998-07-28 1999-07-27 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6381230B1 (zh)
EP (1) EP1099357B1 (zh)
JP (1) JP4318860B2 (zh)
KR (1) KR100666882B1 (zh)
CN (1) CN1144491C (zh)
AT (1) ATE349144T1 (zh)
AU (1) AU5134299A (zh)
CA (1) CA2338769C (zh)
DE (1) DE69934496T2 (zh)
ES (1) ES2276522T3 (zh)
HK (1) HK1037447A1 (zh)
WO (1) WO200000740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8696A1 (en) * 2007-08-07 2009-02-12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home node b automatic installation
CN1985532B (zh) * 2004-06-04 2010-05-12 艾维诺·赛尔维若·麦迪拿·德·苏沙 基于自主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及其系统和方法
WO2011022990A1 (zh) * 2009-08-24 2011-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CN101714294B (zh) * 2009-11-20 2012-05-2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机动车在禁鸣区鸣笛的取证系统
CN102550065A (zh) * 2009-10-01 2012-07-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网络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4170458A (zh) * 2012-03-16 2014-11-26 阿尔卡特朗讯 出站切换时小型小区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主动增大
CN10475467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2070B2 (en) * 1994-03-04 2002-07-23 Robert Bosch Gmbh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ass of a flowing medium
US6904024B1 (en) * 1998-10-16 2005-06-07 Alcatel Canada Inc. Cellular base station with integrated multipoint radio access and intercell linking
US6925067B2 (en) * 1999-04-23 2005-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overhead channels in a mixed bandwidth system
EP1063785B1 (en) * 1999-06-23 2007-02-14 Sony Deutschland GmbH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network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0615419B1 (ko) * 1999-08-17 2006-08-25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역방향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US6693956B1 (en) * 1999-10-08 2004-02-17 Hitachi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Power amplifier having negative feedback circuit for transmitter
FR2809904B1 (fr) * 2000-05-30 2005-04-29 Cit Alcatel Procede de synchronisation du fonctionnement d'au moins deux interfaces
EP1435145A4 (en) * 2001-10-09 2010-06-02 Interdigital Tech Corp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WITH PROPAGATION WEAKENING COMPENSATION
GB2390953A (en) * 2002-07-15 2004-01-21 King S College London Controlling a micro cell transmit power to maintain quality of service for nearby devices served by an overlapping macro cell
US7299060B1 (en) 2002-12-10 2007-11-20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bridging
CN1283059C (zh) * 2003-01-23 2006-11-01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频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6993287B2 (en) 2003-03-04 2006-01-31 Four Bars Clarity, Llc Repeater system for strong signal environments
US7555261B2 (en) 2003-03-04 2009-06-30 O'neill Frank P Repeater system for strong signal environments
CN100376090C (zh) * 2004-07-23 2008-03-19 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车辆信息服务系统终端设备
FI20045375A0 (fi) * 2004-10-06 2004-10-06 Nokia Corp Kova yhteysvastuunvaihtomenetelmä, kontrolleri ja tiedonvälitysjärjestelmä
US7634290B2 (en) * 2005-05-31 2009-12-15 Vixs Systems, Inc.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522572B2 (en) * 2006-02-22 2009-04-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viding N-way communications through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s
GB2452010B (en) * 2007-05-14 2010-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336253B1 (ko) * 2007-06-29 2013-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8121089B2 (en) 2007-08-22 2012-02-21 Cellco Partnership Femto-BTS RF access mechanism
US8509778B2 (en) * 2007-10-29 2013-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femto cells
WO2009138943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Nxp B.V. Spectrum sha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548479B2 (en) * 2008-08-28 2013-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ter-work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92577B1 (ko) 2008-08-28 2013-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연동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335503B1 (en) 2009-02-23 2012-12-18 Cellco Partnership Femtocell hopping pilot beacon optimization
EP2257117A1 (en) 2009-05-28 2010-12-01 Thomson Telecom Belgium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a mobile device
CN103141129A (zh) * 2010-09-28 2013-06-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微基站、微基站干扰协调方法和用户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0538C1 (zh) 1990-01-10 1991-03-21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8000 Muenchen, De
US5425030A (en) 1990-06-29 1995-06-13 Motorola Inc. On-site system frequency sharing with trunking system
JP2777861B2 (ja) * 1992-12-10 1998-07-23 国際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方式
DE4319694C2 (de) 1993-06-16 1999-10-21 Detecon Gmbh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Funkversorgung von Mobiltelefonen in Mobilfunksystemen
US5550895A (en) 1993-12-02 1996-08-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imodal portable telephone
CA2571691C (en) 1994-02-24 2012-08-14 Gte Wireless Service Corporation Remotely programmed telecommunications rf link module and method therefor
FI98976C (fi) * 1994-07-11 1997-09-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kanavanvaihdon suorittamiseksi ja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US6108364A (en) 1995-08-31 2000-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repeater for use in a CDMA system
US5751763A (en) * 1996-03-15 1998-05-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40743A (en) * 1997-06-05 1999-08-17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Power control of mobile station transmissions during handoff in a cellular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5532B (zh) * 2004-06-04 2010-05-12 艾维诺·赛尔维若·麦迪拿·德·苏沙 基于自主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及其系统和方法
WO2009018696A1 (en) * 2007-08-07 2009-02-12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home node b automatic installation
CN101365208B (zh) * 2007-08-07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的自动安装方法
WO2011022990A1 (zh) * 2009-08-24 2011-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CN102550065A (zh) * 2009-10-01 2012-07-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网络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US9084130B2 (en) 2009-10-01 2015-07-14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CN101714294B (zh) * 2009-11-20 2012-05-2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机动车在禁鸣区鸣笛的取证系统
CN104170458A (zh) * 2012-03-16 2014-11-26 阿尔卡特朗讯 出站切换时小型小区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主动增大
CN104170458B (zh) * 2012-03-16 2018-04-10 阿尔卡特朗讯 出站切换时小型小区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主动增大
CN10475467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WO2015096377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5134299A (en) 2000-02-21
CA2338769C (en) 2009-09-08
HK1037447A1 (en) 2002-02-08
EP1099357B1 (en) 2006-12-20
JP4318860B2 (ja) 2009-08-26
CN1144491C (zh) 2004-03-31
US6381230B1 (en) 2002-04-30
KR100666882B1 (ko) 2007-01-10
DE69934496D1 (de) 2007-02-01
CA2338769A1 (en) 2000-02-10
WO2000007400A1 (en) 2000-02-10
ATE349144T1 (de) 2007-01-15
JP2002521989A (ja) 2002-07-16
DE69934496T2 (de) 2007-09-27
KR20010071998A (ko) 2001-07-31
ES2276522T3 (es) 2007-06-16
EP1099357A1 (en) 2001-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91C (zh) 提供个人基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EP2173128B1 (en) Forward link power control of multiple data streams transmitted to a mobile station using a common power control channel
AU724048B2 (en) Multi-code compressed mode DS-CDMA systems and methods
US7421279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i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0407827C (zh) 无线电系统及在其中优化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203713C (zh) 蜂窝通信网
USRE43384E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and simultaneous encoding technique
EP101300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HK1041375A1 (en)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to subscriber units information about the availability of channels in a cdmasystem.
CA25332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allocation to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U5832200A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addressed to a us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22796A (zh) 时分多址通信系统
CN1213469A (zh) 使用专用载波频率的高功率短消息业务
CN1314035A (zh)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网络子系统,以及用户设备
EP1039661A1 (en) Multicast channel for a CDMA system
WO2002001892A2 (en) Radio access traffic management
CN1623285B (zh) 用于高数据速率业务的直接最大比组合方法和系统
KR100363041B1 (ko) 불필요한 송신 전력에 의한 통신 품질의 하락을 감소시킬 수 있는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
JP3387413B2 (ja) 無線送受信方法
CN1391741A (zh) 异频测量
KR10035598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감쇠 보상을 위한 적응형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법
JP2004538713A (ja) Cdma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可変データレート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00616356B1 (ko) 대역 확산 시스템의 고속 순방향 서플리멘털 채널에 대한데이터 전송 속도 결정 방법
RU97102704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удаленного передатчика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многостанционным доступом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MXPA01000954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erso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374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oly land, California, Egypt

Patentee after: Qualcomm Inc.

Address before: Holy land, California, Egypt

Patentee before: Qualcomm Inc.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