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7827C - 无线电系统及在其中优化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系统及在其中优化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07827C CN100407827C CN998045217A CN99804521A CN100407827C CN 100407827 C CN100407827 C CN 100407827C CN 998045217 A CN998045217 A CN 998045217A CN 99804521 A CN99804521 A CN 99804521A CN 100407827 C CN100407827 C CN 10040782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iness
- carrier wave
- physical channel
- jamming target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n unwanted signal, e.g. interference or idl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2—Outer and inner loo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4—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interruption of transmis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hannel Selection Circuits, Automatic Tuning Circuit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heet Steel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系统中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一种方法并涉及一种无线系统。该方法包括:(458)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建立物理信道,(452)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至少一个业务,和(464)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根据本发明,(460)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一个业务,并(462)设定这一选定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系统中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建立物理信道;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至少一个业务;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是根据为该信道所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而进行的。在现有技术中,某一时刻在物理信道上只发送一种业务。如果在物理信道上同时发送若干个不同的业务如用户的语音、活动视频图象或数据,则会成问题,这是因为,随着信道状态的变化,功率控制未得到优化。每一业务有其本身的质量要求并具有不同的信道编码和交错方案。在无线连接的建立开始时,难以预测功率控制的合适载波/干扰指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分配物理信道。在连接期间,根据要求在所讨论的物理信道上具有最高发射功率的业务来控制发射功率。由于使用高发射功率会造成对其他物理无线信道的干扰,这将浪费系统的无线容量。
当业务采用不连续传输时,即使所有业务都不连续使用物理信道的资源,快速功率控制的载波/干扰指标也保持相同。当为物理信道设定唯一一个载波/干扰指标时,该指标的控制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其原因是,在这种情况下,该指标基于要求很低差错率的业务,因此,在接收端不良的帧相对很少。
在现有的IS-95系统中,未以一个物理信道传送并行业务。在IS-95系统的宽带方案(W-cdmaOne)中,利用并行物理信道来解决这一问题。要求高传输速率的业务以各自的附加信道发送,并分别为每一这种业务设定了载波/干扰指标。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在每一附加信道上必须分别进行功率控制,这将增加信令负载。
总之,一般可以认为,早先还没有出现这种问题,或者说用各自的物理信道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可分别控制每一物理信道的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和一种实现该方法的装置,以便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引言中所述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这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定选择方法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一个业务;设定这一选定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lead)物理信道功率控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无线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扩展器,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来建立物理信道;一个复用器,用于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至少一个业务;一个控制配置,用于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该无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利用预定选择方法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一个业务;控制配置设定从有效业务中选定的这一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
在独立权利要求书中,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思想:不仅严格地为物理信道设定一个载波/干扰指标,而且还为每个业务都设定单独的载波/干扰指标。从有效业务(即在给定时刻在无线路径上有业务量的业务)中选定要求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的业务,并设定这一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整个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该方法是动态的,即物理信道的载波/干扰指标随业务的激活或去活而变化。
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提供了多个优点。由于功率控制基于给定时刻所发送的业务和这些业务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功率控制更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具体地说,可以避免使用过高的发射功率,这样可以降低无线路径上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中可用的无线容量。由于功率控制在一个物理信道上进行,因此,不会增加对信令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利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详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无线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图4A和4B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采用码分多址(CDMA)方法的各种无线系统中。这些例子描述了本发明在蜂窝无线网中的应用。蜂窝无线网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图1只包括与描述本发明有关的块,显然,对熟练技术人员而言,常规蜂窝无线网还包括其他一些功能和结构,这些功能和结构在此不必详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系统的例子如下所述:欧洲未来移动电话系统,即采用码分多址的宽带无线系统(WCDMA无线系统),UMTS系统(通用移动电话系统),和ITM-2000系统(国际移动电话2000)。这些例子基于WCDMA系统,其描述详见ETSI(欧洲电信标准学会)技术要求“ConceptGroup Alpha-Wideband Direct Sequence CDMA(WCDMA)。Evaluation Document(3.0).Part 1:System Description.PerformanceEvaluation”,在此作为参考。
蜂窝无线网通常包括固定网络基础结构即网络部分,和一些用户终端150,这些用户终端可以是固定式的、车载式的或便携式的。网络部分包括一些基站100。多个基站100由一个与基站连接的基站控制器102中心控制。基站控制器也称为无线网控制器RNC。另外,基站100包括一些收发信机114。
基站100包括一个控制单元118,它控制收发信机114和复用器116的功能。复用器116用来安排某个传输连接160上多个收发信机114所用的业务和控制信道。
基站100的收发信机114与天线单元112连接,该天线单元用来建立到用户终端150的双向无线连接170。通过双向无线连接170所发送的帧的结构是严格定义的并称为空中接口。
基站控制器102包括一个群交换区120和一个控制单元124。群交换区120用来连接语音和数据并用来连接信令电路。由基站100和基站控制器102构成的基站系统还包括一个变码器122。基站控制器102与基站100之间工作作业的分配以及它们的物理结构可以随实施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基站100通常按上述方式负责无线路径的建立。基站控制器102通常负责以下事情:业务信道配置,跳频控制,用户终端寻呼,功率控制,有效信道的质量控制,越区切换控制。
变码器122通常尽可能靠近移动业务交换中心132,因为,这样在变码器122与基站控制器102之间可按蜂窝无线网所要求的方式来发送语音,从而可节省传输容量。变码器122将公用交换电话网与移动电话网之间所用的语音的各种数字编码格式变换为兼容的格式,例如从的固定网的格式(64kbit/s)变换为蜂窝无线网的格式(13kbit/s),反之亦然。控制单元124负责呼叫控制、活动性管理、统计信息收集和信令。
根据图1,可以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132建立从用户终端150到与公用交换电话网连接的电话136的电路交换连接。也可以按图中所示的方式建立从经公用交换电话网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132连接的计算机138到用户终端150的分组交换连接(如数据传输连接)。这里不对所需设备作详述,但应说明,在变码器122中除了对语音进行变换外没有其他数据变换。
图2说明了这对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如何工作。图2既示出了下行链路情况,其中无线发射机在基站100中而无线接收机在用户终端150中,又示出了上行链路情况,其中无线发射机在用户终端150中而无线接收机在基站100中。
图2的上半部分描述了无线发射机的基本功能。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各种业务包括语音200A、数据200B、活动或静止的视频图象200C以及来自无线发射机的控制部件214的系统控制信道。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信源编码装置,例如语音200A需要语音编解码器。不过,为简明起见,图2中未示出信源编码装置。
然后,在块202A、202B、202C和202D中,对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类型的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包括不同的分组码,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通常还采用卷积编码及其变形,如收缩卷积编码或湍流式编码(turbo coding)。
对不同的业务进行信道编码后,在复用器204中将它们时分复用到一个物理信道上。物理信道的结构将结合图3进行详述。接着,在交错器206中将时分复用的物理信道交错。交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纠错。交错时,不同业务的比特按预定的方式互相混合,这样,无线路径上的瞬时衰落未必会使所传送的信息无法辨别。
然后,用具有宽得多的频带的扩展码(通常是伪随机噪声码)将相对窄带的交错信息扩展。对于每一连接170,都有一个特定的扩展码,据此接收机可以识别预定给它的传输。因此,每个物理信道都有它自己的一个扩展码,但如果要求更多的容量,则可能要用一个以上的扩展码来建立物理信道。扩展和顺序调制在块208中进行。在调制中,数字信号被调制成射频载波。
最后,将调制信号输入到射频部件210,该射频部件可包括不同的功率放大器、限制带宽的滤波器和一个频率合成器。合成器为不同的单元提供必要的频率。合成器中所含的时钟可以本地控制或者由别的单元如由基站控制器102集中控制。合成器例如利用压控振荡器来提供这些必要的频率。然后将形成的模拟无线信号通过天线212发送到无线路径170中。
图2中的下半部分说明了无线接收机的基本功能。该无线接收机通常是RAKE接收机。来自无线路径170的模拟射频信号被天线222所接收。信号输入到含有滤波器的射频部件220,该滤波器滤除所需频带之外的频率。然后,将信号变频为中频或直接变频到基带频率,在模/数转换器中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抽样和量化。
由于该信号是一个多径传播信号,因此在块230中要将沿不同路径传播的信号分量合成,根据现有技术,该块包括多个RAKE分支。通过将接收信号与所用的扩展码相关,搜寻这些RAKE分支以不同延时接收到的信号分量(这些信号分量被延时了预定的延时)。得到这些信号分量的延时后,将属于同一信号的信号分量合成。同时,通过将信号乘以物理信道的伪随机噪声码,将信号分量的扩展解扩展。在去交错装置226中将所得到的物理信道去交错。
然后,在去复用器224中,将去交错物理信道划分为不同业务的数据流。每一业务都被送到各自的信道解码块222A、222B、222C、222D中,在解码块中将传输中所用的信道编码(如分组编码和卷积编码)解码。卷积编码最好用维特比解码器解码。于是,对每一发送的业务220A、220B、220C、220D可以进行必要的进一步处理,例如将语音220A送至语音编解码器。系统控制信道被输入到无线接收机的控制部件234。
图3示出了可用于物理信道上的帧结构的一个例子。帧340A、340B、340C、340D从1连续编号到72,它们构成一个长度为720ms的超帧。一帧340C的长度为10ms。帧340C被划分为16个时隙330A、330B、330C、330D。一个时隙330C的长度为0.625ms。一个时隙330C通常对应于一个功率控制周期,这期间功率被上调或下调1dB。
物理信道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310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312。DPD信道310用于载送OSI(开放系统互连)的第二层以及它以上的层即专用控制信道和专用业务信道上产生的数据306。DPC信道312载送OSI的第一层中产生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包括:信道估算所用的领示比特300,发射功率控制命令(TPC)302和速率信息(RI)304。速率信息304告知接收机复用到物理信道上的各个业务所用的当前传输速率。速率信息的使用是可选的,这是因为,必要时尤其当只有几种可能的业务和速率时,还可采用“盲速检测”。
正如图3中所示,在下行链路上,DPD信道310和DPC信道312被时分复用到同一时隙330C中。在上行链路上,这些信道被并行发送,因此它们被IQ/码分复用(I=同相,Q=正交)到每一帧340C中,并利用双信道四相移相键控(QPSK)调制进行发送。如果要发送附加的DPD信道310,则首先将它们码分复用到第一信道对的I或Q支路中。
功率控制既可以在上行链路上又可以在下行链路上进行。上行链路的闭环功率控制用于控制用户终端150的发射功率,从而使基站100接收到的信号的载波/干扰大致保持在所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的范围内。这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例如在1.6KHz频率上实现。本发明尤其涉及外环控制。具体地说,外环控制是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中所用的载波/干扰指标的方法。外环控制例如在1-100Hz频率上进行。相应地,针对下行链路也可以规定闭环功率控制和外环。
载波/干扰指标也称为SIR指标(信号/干扰比),或者可以定义为ES/No,即信道码元的能量/噪声。SIR指标用分贝表示,例如语音的SIR指标为-4.2dB而分组数据的SIR指标为-3.5dB。
功率控制可简单地被认为是一种在连接开始时设定载波/干扰指标的方法。控制发射机采用与载波/干扰指标相应的发射功率。接收机测量接收数据的质量属性,即比特差错率或帧差错率。如果所测量的质量属性符合物理信道所要求的电平,则一切正常,发射机可以继续以同一功率发送。如果所测量的质量属性不符合所要求的电平,则提高载波/干扰指标,因此发射功率也要提高,从而达到物理信道所要求的质量电平。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系统中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一种基本方法。该方法从块450开始。在块452中,在物理信道上安排一个业务。在块456中,检查是否还有其他业务安排在同一物理信道上。如果有,则返回到块452,在此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下一个业务。如果没有其他业务,则进至块458,在此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建立物理信道。在块460中,利用预定选择方法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一个业务。在块462中,设定这一选定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在块464中,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在块466中,测量所接收物理信道的质量和实际载波/干扰,并决定下一动作。当连接终止时,该方法在块468中结束。如果物理信道的质量足够好,则回到块464,可利用同一载波/干扰指标继续进行功率控制。如果物理信道的质量不够好,则回到块462,提高信道的载波/干扰指标。如果物理信道的质量过于好,则还可在块462中计算信道的载波/干扰指标。再者,在块466中,还可以决定特定的动作;例如,如果具有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的业务处在不连续传输状态,则返回到块460,按选择方法将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载波/干扰指标变成紧随引导当前 功率控制的业务之后的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实际上,块464中所述的功率控制以及块462中的载波/干扰指标的控制都是在整个连接期间所进行的连续过程。块460中所述的载波/干扰指标的确定可以是在无线连接170期间能重复一次以上的连续过程,也可以是在无线连接170的建立开始时只进行一次的过程。
选择方法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从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的业务。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从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比特率的业务。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从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实时业务。如果有多个实时业务,那么根据第一种或第二种实施方式从中作出选择,即选择具有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的业务或具有最高比特率的业务。图4B示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实现。这种方法从块400开始。在块402中,在物理信道上安排一个业务。这些业务被复用和交错到该物理信道上所用的10ms的帧中。
在块404中,为所讨论的业务规定各自的载波/干扰指标。例如给出初始值,以便无线系统的系统信息包括每个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的缺省值。该缺省值可以基于历史信息,换言之,无线系统收集有关哪一载波/干扰指标符合业务所要求的哪一质量电平的信息。缺省值可以分配到不同的业务中。因此,这些缺省值可以是独立的或者是成比例的。
在块406中,检查是否还有业务安排在同一物理信道上。如果有,则返回到块402,在此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下一个业务。如果没有其他业务,则进至块408,在此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建立物理信道。接着在块410中,确定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的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然后,在块412中,设定有效业务的最高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最后,在块414中,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该方法在块416中结束。当然,这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有如图4A中所示的反馈。
本方法最好用软件来实现,因此本发明要求在系统的不同部件中的软件替代。当然,替代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实现方式,但在这些例子所述的系统中,功率控制要求这样一种控制配置,它根据针对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指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利用一种预定选择方法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一个业务,并设定从有效业务中选定的业务,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例如,在选择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配置为每个业务200A至200D规定各自的载波/干扰指标,确定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200A至200D中的最高载波/干扰指标,设定有效业务的最高的200A至200D的载波/干扰指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实现这种控制配置,使得,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中的控制单元214、234不仅可以根据从基站控制器102的控制单元124接收到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从基站100的控制单元118接收到的信息首先对它们的块进行控制,来完成内部控制任务。因此,本发明方法的实现可以根据给予各个块的任务,分配到所述部分118、124、214、224之中。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用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时,更新所讨论的载波/干扰指标。这意味着不必对其他业务进行控制,这是因为最高指标也满足它们的质量要求。然而,如果不满足质量要求,那么可以调整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选择方法将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载波/干扰指标变成紧随引导当前 功率控制的业务之后的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如果到这时具有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的业务处在不连续传输状态的话。例如,在选择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载波/干扰指标变成具有次最高载波/干扰指标的业务。这样,由于要求最高质量的业务不再有效,因此可以降低发射功率,从而系统的干扰电平也降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最高有效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变化,那么至少一个其他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向着最高有效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变化方向变化。换言之,认为无线环境的变化不仅受某个业务的影响,而且受所有业务或某些业务的影响。当然,这还与所用信道编码的有效性有关。如果有效载波/干扰指标降低到另一指标之下,那么认为该另一指标也可能被降低,从而发射功率控制下降更快。功率控制是迅速发生还是延时一段时间,这取决于系统中的状态。通常要求发射功率下降的速度比提高的速度快。不过,必须对系统进行优化,以便业务质量不以系统容量增加为代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测量的业务质量来修改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业务质量可以例如根据诸如循环冗余校验的分组码来测量。测量质量的另一种优选方法是采用维特比解码器的软比特判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一种校正项来控制物理信道的载波/干扰指标。这种校正项可用来例如将所选定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调整到系统状态。
假如要考虑系统所需的特征,那么本方法可应用于采用宏分集的无线系统中。宏分集是指信号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基站被发送到一个用户终端150,和/或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基站100接收来自一个用户终端150的信号。基站100的发射功率应被控制,以便用户终端150可以在RAKE分支230中将信号合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信号。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也被控制,从而通过一个基站100接收到足够好的信号。足够好的信号意味着,得到该信号所建立的物理信道的载波/干扰指标。
如果除了一个或一些扩展码之外还采用时分多址(TDMA)来建立物理信道,本发明的方法同样有好处。例如在TDMA/CDMA无线系统中,将码扩展应用于TDMA脉冲串,因此对于所用的每个扩展码或扩展码组可安排不同的业务。这样,接收机就不必接收每个业务的单独的脉冲串,而一个脉冲串包括了用不同扩展码所编码的不同业务。根据本发明,用最高有效业务的载波/干扰指标引导功率控制。
尽管以上参照附图中的例子描述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可以在附属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
Claims (34)
1.无线电系统中优化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建立物理信道(458);
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至少一个业务(452);
其特征在于:
利用预定选择方法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一个业务(460);
设定这一选定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462);
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目标进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46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选择方法包括:
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载波/干扰目标的业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时,更新所述载波/干扰目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引导功率控制的业务进入不连续传输状态,将物理信道功率控制载波/干扰目标变成在选择方法中紧随引导当前功率控制的业务之后的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测量到的业务质量更新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作为循环冗余校验的块代码来测量业务质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维持比解码器的软比特判决来测量业务质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校正项来控制物理信道的载波/干扰目标。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有效业务的最高载波/干扰目标变化,那么至少一个其他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也向着有效业务的最高载波/干扰目标变化方向变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电系统的系统信息包括每个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的缺省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缺省值基于历史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业务之间的缺省值是成比例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业务被复用和交错到该物理信道上所用的10ms的帧中。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采用宏分集的无线系统中。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选择方法包括:
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比特率的业务。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选择方法包括:
从安排在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实时业务。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有多个实时业务,那么利用以下预定选择规则之一选择一个实时业务:
从实时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比特率的业务;
从实时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载波/干扰目标的业务。
18.一种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包括:
扩展器(208),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扩展码来建立物理信道;
复用器(204),用于在该物理信道上安排至少一个业务(200A-200D);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配置,所述控制配置包括:
利用预定选择方法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200A-200D)中选定一个业务的装置;
设定从有效业务中选定的这一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以便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装置;
根据针对该物理信道设定的载波/干扰目标执行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配置还包括:
用于确定业务其自身的载波/干扰目标的装置,以及为了实现选择方法,用于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定具有最高载波/干扰目标的业务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配置(118,124,214,234)中,当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引导物理信道功率控制时,更新所述载波/干扰目标。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控制功率控制的业务进入不连续传输状态,在控制配置(118,124,214,234)中,将物理信道功率控制载波/干扰目标变成在选择方法中紧随引导当前功率控制的业务之后的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配置(118,124,214,234)中,根据测量到的业务质量更新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信道解码器(222A-222D)中,根据作为循环冗余校验的块代码来测量业务质量。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信道解码器(222A-222D)中,根据维特比解码器的软比特判决来测量业务质量。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配置(118,124,214,234)中,利用校正项来控制物理信道的载波/干扰目标。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配置(118,124,214,234)中,如果有效业务的最高载波/干扰目标变化,那么至少一个其他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也向着有效业务的最高载波/干扰目标变化方向变化。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电系统的系统信息包括每个业务的载波/干扰目标的缺省值。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缺省值基于历史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业务之间的缺省值是成比例的。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这些业务被复用器(204)复用和被交错器(206)交错到该物理信道上所用的10ms的帧中。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宏分集。
3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为实现该选择方法,所述控制配置包括用于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比特率的业务的装置。
3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为实现该选择方法,所述控制配置包括用于从安排在该物理信道上的有效业务中选择实时业务的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有多个实时业务,那么控制配置(118,124,214,234)根据以下预定选择规则之一选择一个实时业务:
从实时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比特率的业务;
从实时业务中选择具有最高载波/干扰目标的业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I980702 | 1998-03-27 | ||
FI980702A FI105131B (fi) | 1998-03-27 | 1998-03-27 | Menetelmä fyysisen kanavan tehonsäädön suorittamiseksi radiojärjestelmäss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5773A CN1295773A (zh) | 2001-05-16 |
CN100407827C true CN100407827C (zh) | 2008-07-30 |
Family
ID=855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804521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7827C (zh) | 1998-03-27 | 1999-03-26 | 无线电系统及在其中优化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74118B1 (zh) |
EP (1) | EP1064806B1 (zh) |
JP (1) | JP4447775B2 (zh) |
CN (1) | CN100407827C (zh) |
AT (1) | ATE456265T1 (zh) |
AU (1) | AU755844B2 (zh) |
DE (1) | DE69941951D1 (zh) |
FI (1) | FI105131B (zh) |
NO (1) | NO326143B1 (zh) |
WO (1) | WO1999053701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1768A (en) * | 1996-06-27 | 1998-11-2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itial power ramp-up in CDMA systems by using short codes |
FI991351A (fi) | 1999-06-11 | 2000-12-12 | Nokia Networks Oy | Radiojärjestelmän verkko-osan lähettimen tehonsäädön suorittaminen |
KR100305764B1 (ko) * | 1999-06-21 | 2001-11-01 | 서평원 | 무선가입자망 시스템 순방향 전력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FI991448A (fi) * | 1999-06-24 | 2000-12-25 | Nokia Networks Oy | Lähetystehon säätömenetelmä |
DE19958383A1 (de) * | 1999-12-03 | 2001-06-07 | Bosch Gmbh Robert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Sendeleistung einer Sendestation und Empfangsstation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US6456826B1 (en) * | 2000-02-25 | 2002-09-24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User equipment and procedure for handling possible out-of-synchronization condition in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mode |
DE60238732D1 (de) * | 2001-01-18 | 2011-02-10 | Ntt Docomo Inc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endeleistungsregelung und Mobilstation |
US6810236B2 (en) * | 2001-05-14 | 2004-10-2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Dynamic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
US6842624B2 (en) | 2001-08-29 | 2005-0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power control |
CN1192527C (zh) * | 2001-12-20 | 2005-03-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数据业务在下行停顿间隙的传输控制方法 |
US6782059B2 (en) | 2002-01-31 | 2004-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ction |
FR2839590B1 (fr) * | 2002-05-07 | 2006-07-21 | Evolium Sas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une boucle externe d'ajustement de valeur cible d'une boucle interne de controle de puissance |
US7215929B2 (en) * | 2002-10-08 | 2007-05-08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desired link quality when no data is transmitted on transport channels having quality targets |
KR100824296B1 (ko) * | 2002-11-04 | 2008-04-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단말기의 제어채널 타임슬롯의 송신전력 제어방법 |
EP1559213B1 (en) * | 2002-11-04 | 2012-04-11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dpcch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soft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
WO2004049590A1 (fr) * | 2002-11-26 | 2004-06-10 | Utstarcom (China) Co., Ltd. | Procede de commande de la puissance d'une boucle externe de multiservice |
JP4306275B2 (ja) * | 2003-02-19 | 2009-07-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受信電力制御方法 |
US7027496B2 (en) * | 2003-04-04 | 2006-04-1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unbiased signal-to-noise ratio esti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etection |
KR20050031550A (ko) * | 2003-09-30 | 2005-04-06 |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 광대역시디엠에이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외부 루프전력 제어방법 |
US7647063B2 (en) * | 2003-10-17 | 2010-01-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
GB2408419B (en) * | 2003-11-21 | 2006-02-22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s power control |
JP4555692B2 (ja) * | 2005-01-14 | 2010-10-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20070060189A1 (en) * | 2005-07-01 | 2007-03-15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
GB0724419D0 (en) * | 2007-12-14 | 2008-01-30 | Icera Inc |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557866A1 (en) * | 2011-08-08 | 2013-02-13 | Alcatel Lucent | Transmit power control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09365A1 (en) * | 1996-05-22 | 1997-11-26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Schem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s during soft handover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4747A (en) * | 1995-01-04 | 1996-11-1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pread spectrum adaptive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US5722051A (en) | 1996-02-13 | 1998-02-2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daptive power control and coding scheme for mobile radio systems |
FI106759B (fi) * | 1996-11-13 | 2001-03-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atkaviestimen lähetystehon rajoitinjärjestelmä |
US5991284A (en) * | 1997-02-13 | 1999-11-23 | Qualcomm Inc. | Subchannel control loop |
US6101179A (en) * | 1997-09-19 | 2000-08-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curate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1998
- 1998-03-27 FI FI980702A patent/FI105131B/fi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
- 1999-03-26 JP JP2000544140A patent/JP44477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3-26 WO PCT/FI1999/000252 patent/WO1999053701A2/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03-26 DE DE69941951T patent/DE6994195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3-26 AU AU30379/99A patent/AU75584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9-03-26 EP EP99911837A patent/EP106480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3-26 AT AT99911837T patent/ATE45626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3-26 CN CN998045217A patent/CN10040782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9-25 US US09/669,873 patent/US637411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9-26 NO NO20004826A patent/NO326143B1/n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09365A1 (en) * | 1996-05-22 | 1997-11-26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Schem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s during soft handover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3037999A (en) | 1999-11-01 |
EP1064806B1 (en) | 2010-01-20 |
JP2002511720A (ja) | 2002-04-16 |
WO1999053701A2 (en) | 1999-10-21 |
US6374118B1 (en) | 2002-04-16 |
FI105131B (fi) | 2000-06-15 |
NO20004826D0 (no) | 2000-09-26 |
NO20004826L (no) | 2000-09-26 |
ATE456265T1 (de) | 2010-02-15 |
JP4447775B2 (ja) | 2010-04-07 |
EP1064806A2 (en) | 2001-01-03 |
WO1999053701A3 (en) | 1999-12-09 |
FI980702A0 (fi) | 1998-03-27 |
FI980702A (fi) | 1999-09-28 |
NO326143B1 (no) | 2008-10-06 |
AU755844B2 (en) | 2002-12-19 |
CN1295773A (zh) | 2001-05-16 |
DE69941951D1 (de) | 2010-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7827C (zh) | 无线电系统及在其中优化物理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 | |
CN1914835B (zh) | 蜂窝通信网络中分配发送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 |
EP1780906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in CDMA using slotted mode | |
CN1751467B (zh) | 软切换期间用于上行链路速率选择的系统和方法 | |
RU2232472C2 (ru) |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омбинации форматов передачи, используемого для совмест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го канала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ой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с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доступом и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KR100755099B1 (ko) | 기본 채널의 전송 전력 측정치를 이용하여 지원되는 보충채널 전송 슬롯을 예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Sampei et al. | Adaptive modulation/TDMA scheme for large capacity persona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6353638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 |
US6442146B1 (en) | Tim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09271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ynamic adjustment of a data request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170943B1 (en) |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system | |
CN1249574A (zh) | 初始业务功率自适应设定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70105593A1 (en) | Equalizing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 of different physical channels supporting a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 |
CN101902813A (zh) | 根据不连续传输状态值控制下链及上链编码复合传输信道传输功率的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1209838A1 (en) | Asymmetric rate feedback and adjustment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01159453B (zh) | 控制功率的方法 | |
KR100869019B1 (ko) | 송신기,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무선 신호 송신 방법 | |
US20050271005A1 (en) | CDMA network and related method using adaptive coding rate to maximize Walsh code usage | |
CN101399597B (zh) |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02054620A1 (en) |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with time slot specific power control command | |
CN101247155A (zh) | 根据不连续传输状态值控制下链及上链编码复合传输信道传输功率的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1702960A (zh) | Cdma2000d版反向链路的改进 | |
KR20010004506A (ko)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방식의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개의 전송슬롯단위의 순방향 프레임 전송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1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