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6837C - 混合基站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混合基站收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6837C
CN1306837C CNB2004100833810A CN200410083381A CN1306837C CN 1306837 C CN1306837 C CN 1306837C CN B2004100833810 A CNB2004100833810 A CN B2004100833810A CN 200410083381 A CN200410083381 A CN 200410083381A CN 1306837 C CN1306837 C CN 13068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reless terminal
atm
agre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33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6365A (zh
Inventor
禹武渊
李贵仲
宋昌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6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6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68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83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基站收发器,具有ATM匹配单元,用于将无线终端与基于ATM的通信网络相连;IP匹配单元,用于将无线终端与基于IP的通信网络相连;信道和RF处理器,用于利用无线终端来执行物理连接协议处理和RF收发处理;以及路由处理器,用于通过分析从无线终端所接收的OSI层2和层3的信号来确定无线终端要连接的网络,并用于根据分析,通过信道和RF处理器将无线终端与基于ATM或基于IP的通信网络相连。

Description

混合基站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基站收发器(hBTS),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与使用彼此不同通信协议的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互锁的收发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基站收发器,支持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和因特网协议(IP),以便与基于ATM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基于IP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互锁。
背景技术
当前商业使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基站收发器(以下称为“BTS”)、基站控制器(以下称为“BSC”)和移动切换中心(以下称为“MSC”),根据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来设计网络。同时,根据基于因特网协议(IP)来集成下一代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采用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IP技术的研究。此外,采用了以下技术的研究:将例如GSM(移动通信全球系统或移动专家组)、CDMA(码分多址)和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和基于IP(因特网协议)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互锁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过渡形式,其中将网络集成为全IP。授予Ian Leslie Sayers等的标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PRIVATE AND PUBLICNETWORK ENVIRONMENTS的美国专利No.6,539,237中公开了一个示例,其内容在此被合并参考,其中描述了将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与专用IP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互锁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基站设备,其中每个使用不同协议的不同种类的移动通信网络使每个协议在通信环境中独立操作,并且与每个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混合基站收发器,包括:第一匹配单元,用于处理用于连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一协议;第二匹配单元,用于处理用于连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二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与所述第一协议不同;信道和射频RF处理器,用于利用无线终端来执行物理连接协议处理和射频RF收发处理;以及路由处理器,用于通过对从通过信道和射频RF处理器连接的无线终端所接收的信号、根据无线连接协议进行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层2和层3的分析,来确定对应无线终端希望连接的网络,并进行与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用于提供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移动通信业务;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用于提供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移动通信业务;以及混合基站收发器,包括用于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和用于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因特网协议IP,所述混合基站收发器用于当基站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时,进行异步传输模式ATM方案的呼叫处理,并且用于当基站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互锁时,执行因特网协议IP方案的呼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混合基站收发器中执行呼叫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针对发出信号和从无线终端接收的呼叫任意之一的响应呼叫,根据无线连接协议来处理物理层;对于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根据无线连接协议的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要向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哪一个发送所接收的信号;以及当确定的结果是向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时,通过执行第一协议处理来向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号,并且当确定的结果是向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时,通过执行第二协议处理来向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混合基站收发器中执行呼叫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针对发出信号和从无线终端接收的呼叫任意之一的响应呼叫,根据无线连接协议来处理物理层;对于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无线连接协议上的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要向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哪一个发送所接收的信号;以及当确定的结果是向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时,通过执行ATM协议处理来向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号,并且当确定的结果是向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时,通过执行IP协议处理来向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号。
附图说明
当与其中相同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组件的附图结合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对本发明的更彻底的理解及其多个附属优点会变得易于显而易见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了在MSC(移动切换中心)阶段操作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的配置;
图2是示出了在BSC(基站控制器)阶段操作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的配置;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BTS(基站收发器)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以硬件形式示出了图3所示的BTS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其中通过混合基站收发器(hBTS)将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与IP(因特网协议)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使用hBTS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hBTS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8是以硬件形式示出了图7所示的hBTS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与基于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的情况下的呼叫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与基于IP(因特网协议)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相连的情况下的呼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主动采用将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与IP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MSC阶段的互锁的研究,图1示出了这种方案的网络互锁概念的示例。
参考图1,建议的系统包括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A,包括MSC 1、BSC 2和BTS#1 3;以及基于IP的第二独立移动通信网络B,包括本地无线系统4和BTS#2 5。
当设计独立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A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B时,通过第一移动通信网络A和IS-41接口,第二移动通信网络B与MSC1进行互锁。
然而,在这样的配置中,即使可以独立于设计第一移动通信网络A的配置来设计第二移动通信网络B,由于通过第一移动通信网络A和MSC 1,网络B与IS-41接口进行互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于在无线终端(未示出)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区域A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区域B之间移动时,出现了在网络之间通过MSC 1较低的成功可能性的硬切换,并且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出现了冲突。
另一方面,由同一申请人三星电子提交了专利:用于互锁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BSC阶段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法,并注册为国内专利注册No.0365790。
图2示出了使用这种方法的所建议互锁的概念。
参考图2,网络包括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包括MSC 11、BSC 12和14、BTS#3 13和BTS#4 20;以及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BSC 14和BTS#4 20之间的存在的本地无线系统15。在这种情况下,本地无线系统15具有共享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BTS#4 20的配置。
即,当无线终端(未示出)将信号发送到BTS#4 20时,BTS#4 20直接将信号发送到本地无线系统15,本地无线系统15确定无线终端希望使用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哪一个。并且,当无线终端希望使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时,本地无线系统15透明地将信号发送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并当希望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时,将信号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然而,在这种配置中,由于BTS#4 20与现有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中的BSC 14互锁,无线终端在处理软切换和通信协议方面具有优点,但其明显依赖于现有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即,当现有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是基于ATM的系统时,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也必须被设计为基于ATM的系统。如果希望在这种网络配置中根据IP来设计第二移动通信网络,需要添加设备,所述设备将针对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IP信号转换为ATM信号并将已转换的信号发送到本地无线系统。但是,这使得系统的配置复杂化,并延迟了信号处理时间。
同时,图3示出了这种配置中使用的BTS配置。
参考图3,BTS#4 20包括信道和RF处理器21、控制器22和ATM匹配单元23。
信道和RF处理器21负责处理物理连接协议和与无线终端1连接的RF发送和接收,并且由基于ATM的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共享。
当利用无线终端来处理层2和层3的信号时,当无线终端试图连接时,控制器22鉴权无线终端是否属于其自身服务区域。此外,当无线终端是控制器22的服务目标时,控制器22通过ATM匹配单元23将信号发送到第二移动系统15。
ATM匹配单元23提供用于连接基于彼此ATM的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协议。
回顾如上述构造的BTS#4 20中的呼叫处理操作,由与BTS#4 20的天线(未示出)相匹配的信道和RF处理器21来接收对来自无线终端发起呼叫或呼叫相应的响应呼叫。信道和RF处理器21只根据与无线终端无线地相连的协议来处理物理层,并将该层发送到控制器22。
控制器22对于所接收的信号执行无线连接协议的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对应的无线终端是否是控制器22的服务目标以及是否提供服务。如果确定的结果是对应的无线终端是控制器22的服务目标,则控制器22将信号发送到ATM匹配单元23,然后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图4是以硬件形式示出了图3所示的BTS#4 20的配置的方框图。当以硬件形式体现图3所示的BTS#4 20时,其可以包括RF处理器24,用于进行无线信号处理;信道单元25,用于执行信道分配和分布;控制器26,用于鉴权对应的无线终端是否是服务目标;以及E1/T1匹配单元27,用于通过E1/T1链路来与第二移动系统15进行匹配。此时,由于其基于ATM,信道单元25、控制器26和E1/T1匹配单元27基本上具有ATM模块。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其中包括混合基站收发器将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配置的图示,以及图6是示出了根据图5所示的网络配置图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图示。
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的混合基站收发器包括第一移动通信网络(C区域),包括MSC 11、BSC 12和14、BTS#3 13和hBTS 300;以及第二移动通信网络(D区域),包括本地无线系统200和hBTS 300。
如图所示,hBTS 300具有由第一移动通信网络C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D共享的配置。这里,本地无线系统200可以包括本地移动通信网络、专用移动通信网络,或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
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处于hBTS 300的覆盖区域中的移动通信订户试图通过其移动终端进行呼叫时,hBTS 300确定订户希望使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C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D中的哪一个。
当订户希望使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C时,执行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C相对应的呼叫处理,并且当订户希望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D时,执行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D相对应的呼叫处理。因此,顺利并有效地互锁了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移动通信网络。
图6所示的系统是更具体体现图5的示例。参考图6,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于ATM协议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包括ATM_BSC 110、ATM_MSC 120和ATM_BTS 130;基于IP协议的第二通信网络(本地无线系统)200,包括IP_BSC 210和网关220;hBTS(混合基站收发器)300,同时支持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以及无线终端400。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通过网关220与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500相连,并通过IP与因特网600相连。
此时,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构成了独立的网络并且共享hBTS 300。
当无线终端400试图进行呼叫时,例如,hBTS 300使用确认呼叫请求消息中的特定部分的方法,确定无线终端400希望使用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哪一个。并且,当无线终端400希望使用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时,hBTS 300在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中执行呼叫处理,并且当无线终端400希望使用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时,hBTS300在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执行呼叫处理。
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IP_BSC 210处理从hBTS 300接收来的信号、分配无线资源并将基于IP的移动通信业务提供给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此外,通过可以由专用交换机(PBX)和接入网关体现的网关220将IP_BSC 210与有线公众网络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500相连,当呼叫是例如VoIP(因特网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的基于IP的呼叫时,可以不通过网关200直接将IP_BSC 210与外部IP网络600(因特网等)相连。
同时,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ATM_BSC 110接收来自hBTS 300的ATM信号、分配无线资源并提供基于ATM的移动通信业务。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hBTS 300的配置的方框图。
参考图7,hBTS 300包括ATM匹配单元310、路由处理器320、IP匹配单元330以及信道和RF处理器340。
ATM匹配单元310提供ATM协议,用于进行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连接。
当对于无线终端处理层2和层3的信号时,路由处理器320执行确定功能,通过分析从无线终端400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对应无线终端400希望连接的网络,并将无线终端400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或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相连。
例如,如果从无线终端400接收到的信号是希望的被叫方的电话号码(有线电话的电话号码、分机号码、移动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等),路由处理器320确定是否将标识请求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相连的标识符(例如#、*等)添加到电话号码中。此时,如果将标识符添加到电话号码中,路由处理器320将包括电话号码的呼叫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从而建立业务量信道,由此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能够进行无线终端400和被叫方之间的通信。
如果没有将标识符添加到来自无线终端400的电话号码中,路由处理器320确定无线终端400希望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相连,然后将包括电话号码的呼叫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从而建立业务量信道,由此使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能够进行通信。
例如,如果从无线终端400接收的信号具有电话号码“#212”,则路由处理器320确定无线终端400希望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这是因为将表示请求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标识符“#”添加到了电话号码中。因此,路由处理器320将包括电话号码“212”的呼叫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因此使无线终端400能够通过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与使用分机号码“212”的分机电话订户进行通信。
此外,如果从无线终端400接收的信号具有电话号码“#02-212-8866”,则路由处理器320确定无线终端400希望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这是因为将表示请求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标识符“#”添加到了电话号码中。因此,路由处理器320将包括电话号码“02-212-8866”的呼叫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因此使无线终端400能够通过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与在PSTN上使用电话号码“02-212-8866”的PSTN订户进行通信。
此外,如果从无线终端400接收的信号具有电话号码“#016-212-8866”,则路由处理器320确定用户希望使用专用移动通信业务,这是因为将表示请求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标识符“#”添加到了电话号码中。因此,路由处理器320将包括电话号码“016-212-8866”的呼叫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因此使无线终端400能够通过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与使用电话号码“016-212-8866”的订户进行通信。
相反,如果从无线终端400接收的信号具有电话号码“02-212-8866”,没有表示请求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标识符“#”,则路由处理器320确定无线终端400不希望使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这是因为没有将标识符“#”添加到电话号码中。因此,路由处理器320将包括电话号码“02-212-8866”的呼叫请求信号发送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因此使无线终端400能够通过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与使用电话号码“02-212-8866”的订户进行通信。
IP匹配单元330提供IP协议,用于进行与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连接。
信道和RF处理器340负责物理连接协议处理和利用无线终端400进行RF收发处理,并且由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共享。
在支持ATM和IP的同时,当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互锁时,hBTS 300使用ATM方法,并当与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互锁时,使用IP方法。
为了进行此操作,路由处理器320确定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哪一个是无线终端400的呼叫希望进行连接的网络,并利用每个网络中对应的通信方案对其进行处理。
并且,路由处理器320确定要将语音和数据业务量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哪一个,并按照适当的方法发送语音和数据业务量。
因此,可以没有限制地提供由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提供的所有方法的业务,以及由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提供的多种业务。
简要地回顾呼叫处理过程,由与hBTS 300的天线(未示出)相匹配的信道和RF处理器340来接收从无线终端400接收的发起信号或有关呼叫的响应呼叫。信道和RF处理器340只根据与无线终端400无线地相连的协议来处理物理层,并将其发送到路由处理器320。
路由处理器320根据对于所接收的信号的无线连接协议来进行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要将信号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哪一个。当作为确定的结果,将信号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时,将信号发送到ATM匹配单元310,然后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
另一方面,当将信号发送到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时,将信号发送到IP匹配单元330,然后发送到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
此外,假设将无线终端400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相连的情况,并在服务期间与外部的基站进行切换。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当hBTS 300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相连时,hBTS 300使用了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相同的基于ATM的通信协议,当执行与外部基站的切换时,通过软切换保证了能够持续地进行可靠的服务。
另一方面,当无线终端与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相连时,可以使用传统的基于ATM的通信协议,而基于IP的通信协议适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这是由于无线终端只向对应区域提供了服务,因此不需要利用外部基站执行切换。
图8是以硬件形式示出了图7所示的hBTS的配置的方框图。参考图8,hBTS 300包括E1/T1匹配单元350,用于以软件形式,通过E1/T1链路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进行匹配;控制器360,用于鉴权对应的无线终端是否是服务的目标,并执行路由处理;信道单元370,用于执行信道分配和分布;以及RF处理器,用于执行无线信号处理。
E1/T1匹配单元350、控制器360和信道单元370具有ATM模块,用于互锁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
控制器360和信道单元370还具有IP模块,用于互锁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并且通过使用以太网的IP模块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相连。
图9和10是根据本发明使用hBTS执行无线终端的呼叫处理的呼叫流程图。参考图9和10,对根据本发明的在无线系统中执行呼叫处理的过程进行描述。
图9是无线终端与基于ATM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的情况下的呼叫流程图。
参考图9,由与hBTS 300的天线相匹配的信道和RF处理器340接收来自无线终端400的信号,即,发起呼叫或针对发起呼叫的呼叫响应(S1)。信道和RF处理器340只根据与无线终端400无线地相连的协议来处理物理层(S2),并将信号发送到路由处理器320(S3)。路由处理器320根据对于从信道和RF处理器340发送的信号的无线连接协议来进行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要将信号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哪一个(S4)。当作为确定的结果,将信号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时,将信号发送到ATM匹配单元310,然后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S5)。
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接收来自hBTS 300的发起/呼叫响应信号,并通过ATM匹配单元310向路由处理器320提供话音信道分配请求(S6)。因此,路由处理器320根据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接收来的话音信道分配请求来向信道和RF处理器340提供话音信道分配请求(S7)。
信道和RF处理器340在信道和RF处理器340上的表中设置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标记,并分配话音信道(S8),并将话音信道分配信息发送到路由处理器320。并且,路由处理器320通过ATM匹配单元310,将话音信道分配信息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S10)。
然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根据从hBTS 300接收到的话音信道分配信息,通过hBTS 300将信道分配消息发送到无线终端400(S11)。
无线终端400根据终端400通过hBTS 300从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接收到的信道分配消息,将语音或数据(反向)业务发送到hBTS 300(S12)。当从无线终端400接收到反向业务时,信道和RF处理器340根据业务上设置的标记,确定应当将对应的业务量转发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S13),并通过ATM匹配单元310,将所接收的业务发送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 110。另一方面,在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的ATM_BSC110发送到无线终端400的前向业务的情况下,通过ATM匹配单元310以及信道和RF处理器340将业务量发送到无线终端400。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与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的呼叫流程图。
参考图10,由与hBTS 300的天线相匹配的信道和RF处理器340来接收来自无线终端400的信号,即,发起呼叫或针对发起呼叫的呼叫响应(S21)。信道和RF处理器340只根据与无线终端400无线地相连的协议来处理物理层(S22),并将信号发送到路由处理器320(S23)。路由处理器320根据对于从信道和RF处理器340发送的信号的无线连接协议来进行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要将信号发送到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0和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中的哪一个(S24)。并且,当作为确定的结果,将信号发送到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时,将信号发送到IP匹配单元330,然后发送到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S25)。
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接收来自hBTS 300的发起/呼叫响应信号,并通过IP匹配单元330向路由处理器320提供话音信道分配请求,以便被分配hBTS 300的话音信道(S26)。因此,路由处理器320根据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接收来的话音信道分配请求来向信道和RF处理器340发送话音信道分配请求。
信道和RF处理器340在处理器340具有的表中设置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标记,并在表中分配话音信道(S28),并将话音信道分配信息发送到路由处理器320(S29)。路由处理器320通过IP匹配单元330,将话音信道分配信息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210(S30)。
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根据从hBTS 300接收到的话音信道分配信息,通过hBTS 300将信道分配消息发送到无线终端400(S31)。
无线终端400根据终端400通过hBTS 300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接收到的信道分配消息,将语音或数据(反向)业务发送到hBTS300(S32)。当信道和RF处理器340从无线终端400接收到反向业务时,其查看业务具有的标记,然后确定对应业务量应当前往的网络是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S33)。并且,信道和RF处理器340通过IP匹配单元330,将从无线终端400接收的反向业务发送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的IP_BSC 210。同时,在将业务量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发送到无线终端400的前向业务的情况下,通过IP匹配单元330以及信道和RF处理器340将业务发送到无线终端400。
根据本发明的混合基站收发器,在使用不同种类的通信协议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中,能够根据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通信,独立地操作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并且即使当利用基于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执行切换时,通过软切换也保证了能够持续地进行可靠的服务。根据本发明的混合基站收发器,即使基于ATM构造了第一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基于IP来构造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构造低成本和小型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并且可以使用内联网或因特网,通过基于IP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来更有效地服务于无线数据业务以及语音业务。

Claims (8)

1.一种混合基站收发器,包括: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处理用于连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一协议;
第二匹配单元,用于处理用于连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二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与所述第一协议不同;
信道和射频RF处理器,用于利用无线终端来执行物理连接协议处理和射频RF收发处理;以及
路由处理器,用于通过对从通过信道和射频RF处理器连接的无线终端所接收的信号、根据无线连接协议进行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层2和层3的分析,来确定对应无线终端希望连接的网络,并进行与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连接。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用于提供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移动通信业务;
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用于提供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移动通信业务;以及
混合基站收发器,包括用于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和用于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互锁的因特网协议IP,所述混合基站收发器用于当基站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互锁时,进行异步传输模式ATM方案的呼叫处理,并且用于当基站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互锁时,执行因特网协议IP方案的呼叫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无线终端试图通过混合基站收发器进行呼叫时,混合基站收发器确定无线终端要和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哪一个相连,并且当无线终端试图与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时,执行异步传输模式ATM方案呼叫处理,当无线终端试图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时,执行因特网协议IP方案呼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基站收发器包括:
异步传输模式ATM匹配单元,用于处理用于连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
因特网协议IP匹配单元,用于处理用于连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因特网协议IP;
信道和射频RF处理器,用于利用无线终端来执行物理连接协议处理和射频RF收发处理;以及
路由处理器,用于通过对从无线终端所接收的信号、根据无线连接协议进行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层2和层3的分析,来确定无线终端希望连接的网络,并进行与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连接。
5.一种在混合基站收发器中执行呼叫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对无线终端的呼叫和从无线终端接收的呼叫任意之一的相应信号,根据无线连接协议来处理物理层;
对于所述信号,根据无线连接协议进行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层2和层3的分析,并确定要向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哪一个发送信号;以及
当确定的结果是向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所述信号时,通过执行第一协议处理来向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号,并且当确定的结果是向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时,通过执行第二协议处理来向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号,所述第一协议处理不同于所述第二协议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来自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一的话音信道分配请求,设置标记,用于将对应业务量发送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一,并分配话音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的反向业务时,根据所设置的标记,将对应业务发送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处理是异步传输模式ATM处理方案,而所述第二协议处理是因特网协议IP处理方案。
CNB2004100833810A 2003-10-08 2004-10-08 混合基站收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8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372827 2003-10-08
KR20030072827A KR100934279B1 (ko) 2003-10-08 2003-10-08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하이브리드 기지국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6365A CN1606365A (zh) 2005-04-13
CN1306837C true CN1306837C (zh) 2007-03-21

Family

ID=3430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338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837C (zh) 2003-10-08 2004-10-08 混合基站收发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66180B2 (zh)
EP (1) EP1523201B1 (zh)
JP (1) JP4570433B2 (zh)
KR (1) KR100934279B1 (zh)
CN (1) CN1306837C (zh)
AU (1) AU2004214585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7692B2 (ja) 2005-07-07 2008-12-17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ーバ処理方式
CN100414918C (zh) * 2005-07-20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p交换传送atm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KR100748631B1 (ko) * 2006-02-07 2007-08-10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망에서 동적 소프트 컴바인 존 형성을 위한네트워크 컨트롤러 및 방법
JP4760531B2 (ja) * 2006-05-26 2011-08-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動作制御方法
US20080267191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Vonage Networ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stage media communications
CN101330722B (zh) 2007-06-18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接入控制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JP5212071B2 (ja) * 2008-12-15 2013-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移動端末
CN103548278B (zh) 2011-05-20 2015-07-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传输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JP5454707B2 (ja) * 2013-01-07 2014-03-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DE102013201688A1 (de) * 2013-02-01 2014-08-07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Testen IP-basierter Mobilfunkendgeräte
KR102289771B1 (ko) * 2015-04-03 2021-08-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코어 시스템온칩을 이용한 와이파이와 소형셀 통합 지원 기지국 장치 및 그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3645A1 (en) * 2000-07-10 2002-01-10 Samsung Electronic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using digital optical link
US6532418B2 (en) * 2001-07-02 2003-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hicle navigation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22093A (zh) * 2001-11-23 2003-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公共移动通信网、专用线与移动通信网的服务装置和方法
CN1437832A (zh) * 1999-12-30 2003-08-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蜂窝网络系统和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3605A (en) * 1994-08-29 1997-04-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work data transfer
US6535732B1 (en) * 1995-05-04 2003-03-18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Cellular network having a concentrated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transceivers
US6046999A (en) * 1996-09-03 2000-04-04 Hitachi, Ltd. Router apparatus using ATM switch
JP3575225B2 (ja) * 1997-05-19 2004-10-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交換機、パケット交換網及びパケット交換方法
JPH1141293A (ja) * 1997-07-15 1999-02-12 Nec Corp 交換装置
FI108103B (fi) * 1998-04-15 2001-11-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Välittäjätaso protokollasovitusten toteuttamiseksi digitaalisessa langattomassa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CA2256282A1 (en) * 1998-06-02 1999-12-02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Integrated data centric network (idcn)
US6539237B1 (en) 1998-11-09 2003-03-2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private and public network environments
CA2291349A1 (en) * 1998-12-23 2000-06-23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a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routes packet data between roaming mobile units and a coupled packet data network
JP2000253072A (ja) * 1999-03-03 2000-09-14 Hitachi Ltd 交換システム及び交換制御方法
EP1204250A4 (en) * 1999-07-22 2009-04-01 Hitachi Ltd MOBILE IP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US6801542B1 (en) * 1999-08-19 2004-10-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interworking unit between ATM networks and IP networks
US6888834B1 (en) * 1999-09-10 2005-05-03 Keyon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s
US6728261B1 (en) * 2000-02-07 2004-04-27 Axerra Networks, Ltd. ATM over IP
US6931005B1 (en) * 2000-03-10 2005-08-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P multicast services over ATM multicast
DE10015406C1 (de) * 2000-03-28 2001-05-10 Hackewitz Friedrich W Von Selbsthaltender vollrolliger Käfig
EP1150523A3 (en) * 2000-04-25 2002-06-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upporting IP on Abis interface
KR100365790B1 (ko) * 2000-05-24 2002-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중용 및 사설용 이동통신서비스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061896B2 (en) * 2000-09-20 2006-06-13 George Maso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Wireless label switched packet transfer network
US6567387B1 (en) * 2000-11-07 2003-05-20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wireles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s to a subscriber unit
WO2002045359A1 (en) * 2000-11-29 2002-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k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of telecommunications traffic
JP3943859B2 (ja) * 2001-05-01 2007-07-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EP1259037A1 (en) * 2001-05-18 2002-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he interworking of nodes
KR100450961B1 (ko) * 2001-09-28 2004-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공중망과 유무선 사설망이 연동된 망에서 가입자상태 정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AU2002301156B2 (en) * 2001-09-28 2004-09-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Private Wireless Internet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454945B1 (ko) * 2001-11-28 2004-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중이동통신망 및 사설 무선망 통합 서비스 망과 그를위한 시스템
US6625169B1 (en) * 2002-06-14 2003-09-23 Telesy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exchang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betwee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832A (zh) * 1999-12-30 2003-08-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蜂窝网络系统和通信方法
US20020003645A1 (en) * 2000-07-10 2002-01-10 Samsung Electronic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using digital optical link
JP2002044717A (ja) * 2000-07-10 2002-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ディジタル光リンクを利用した移動通信網システム
US6532418B2 (en) * 2001-07-02 2003-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hicle navigation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22093A (zh) * 2001-11-23 2003-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公共移动通信网、专用线与移动通信网的服务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23201A3 (en) 2005-10-05
AU2004214585B2 (en) 2006-11-23
EP1523201B1 (en) 2015-07-29
EP1523201A2 (en) 2005-04-13
KR100934279B1 (ko) 2009-12-28
JP4570433B2 (ja) 2010-10-27
US20050078618A1 (en) 2005-04-14
CN1606365A (zh) 2005-04-13
JP2005117663A (ja) 2005-04-28
AU2004214585A1 (en) 2005-04-28
US7366180B2 (en) 2008-04-29
KR20050034513A (ko)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483C (zh) 混合umts/wlan电信系统
CN1074638C (zh) 用于互连通信系统的设备,通信系统和无绳接入系统
CN1212029C (zh) 用于提供公众/专用移动通信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AU764364B2 (en) Wire/wireless unified in-build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U763122B2 (en) Call originating service method in a public and private comm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63098C (zh) 用于多网络联接通信系统的基站及其联接方法
CN1290374C (zh) 控制越区切换的系统及其方法、移动终端和用于控制越区切换的装置
CN101061738A (zh) 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的转移
CN101040463A (zh) 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的双模式移动的切换系统和方法
CN1706208A (zh) 使用无执照无线通信系统扩展有执照无线通信系统覆盖区域的装置与方法
MX2007014508A (es) Metodo y sistema que utiliza un puente de conferencia para transferencia de una estacion movil de modos multiples.
CN1306837C (zh) 混合基站收发器
CN1055817C (zh)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CN1754369A (zh) 协议转换设备和方法
US6285877B1 (en) Cellular call processor having concurrent instances of call models to support mixed medi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KR100683377B1 (ko) 2세대와 3세대 이동 통신망 사이의 번호이동성 서비스에따른 음성 착신호 처리 방법, 그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735268A (zh) 实现混合放号的方法及通信网络系统
CN1230010C (zh) 能够避免呼叫处理的拥挤的移动通信系统
CN1735232A (zh) 基于混合放号实现短消息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US6625153B1 (en) Distribut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technologies
CN1620829A (zh) 管理移动单元到网络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CN1910837A (zh) 在异步通信网络与同步通信网络的混合网络中用于分组数据服务的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185850C (zh) 用于回叫通信的方法和中继站
CN1561052A (zh)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转送方法及转送装置
CN1845620A (zh) 虚拟专用网呼叫及终端注册方法和分布式数字集群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