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8537A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8537A
CN1298537A CN99805451.8A CN99805451A CN1298537A CN 1298537 A CN1298537 A CN 1298537A CN 99805451 A CN99805451 A CN 99805451A CN 1298537 A CN1298537 A CN 1298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data
cpu11
personal computer
portab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54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12C (zh
Inventor
田边充
河上达
石黑隆二
江面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8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2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identified by recognising some of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e.g. a unique defect pattern serving as a physical signature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16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e.g. music or software
    • G11B20/0017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e.g. music or software wherein the origin of the content is checked, e.g.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content has originally been retrieved from a legal disc copy or another trusted sour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purchase a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used, e.g. for indicating whether a content may be copied freely, no more, once, or never, by settin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8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time or d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Reverberation, Karaoke And Other Acou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内容数据库(114)包含用于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在按照识别信息复制内容时的时间信息。录音程序(113)从复制的内容中取得识别信息,并按照取得的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中的时间信息复制内容。其结果,既不会太多损坏用户的利益,又能实际上禁止大量复制。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特别涉及例如能适当地限制内容(contents)复制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背景技术
作为限制具有著作权的AV内容(例如音乐和图像)复制的方法,提出了串行复制管理系统(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和复制生成管理系统(CGMS: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等方案。
如图1所示,在这些系统中,虽然能够复制具有著作权的内容A1(第1代),能得到(记录)内容A2(第2代),但不能再复制内容A2(第2代)本身,来得到内容A3(第3代)。
发明概述
但是,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重复复制内容A1,能得到多个第2代的内容A2,所以它的问题是,不能充分保护内容A1的著作权。
因此,提出了一个仅能复制1次内容A1的方法,即提出一次复制系统(USC:Uni Copy System)的方案,但这种情况下的问题是,用户即使在个人使用的范围内,也只能复制一次,所以对用户不利。
本发明鉴于这种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会很大地损坏用户的利益、又能实际上禁止大量复制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在本发明中,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与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复制内容时的时间信息,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并根据取得的识别信息和存储的时间信息来复制内容。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识别信息来复制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器,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装置,
根据取得装置取得的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时间信息来复制内容的复制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识别信息来复制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步骤,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步骤,
根据取得步骤取得的识别信息和存储步骤存储的时间信息来复制内容的复制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程序存储媒体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步骤,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步骤,
根据取得步骤取得的识别信息和存储步骤存储的时间信息,来复制内容的复制步骤。
附图简要说明
图1表示用于SCMS和CGMS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声音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实施形态。
图3是说明前述声音数据管理系统中的个人计算机的结构图。
图4是说明前述声音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携带式装置(portable device)的结构图。
图5是说明前述个人计算机功能的结构方框图。
图6是说明将前述个人计算机中的录音程序显示在显示器上的窗口举例。
图7是说明在前述个人计算机中从光盘复制到HDD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说明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12的期限数据库检查处理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期限数据库的一个例子。
图10是水印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乐曲数据库的一个例子。
图12A-图12C是说明从HDD向携带式装置移动数据的动作流程图
图13是说明图12A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55的选择乐曲重放条件等的检查处理流程图。
图14是携带式装置6管理的重放条件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图12A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58的格式变换处理细节的流程图。
图16A-图16C是说明从HDD21向携带式装置6复制数据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17是说明从携带式装置向HDD移动数据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18是说明从携带式装置向HDD复制数据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19是说明从EMD服务器向HDD复制数据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20是说明与图19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204的与收费相关处理细节的流程图。
图21是收费记录表的说明图。
图22A和图22B是说明将数据从前述个人计算机的IEC60958端复制到HDD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23A和图23B是说明将数据从HDD输出到IEC60958端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24是说明图23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275的重放条件等的检验处理流程图。
图25A和图25B是说明通过携带式装置将数据从HDD输出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26是前述个人计算机的适配器中具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功能说明图。
图27是说明前述适配器动作的流程图。
图28表示前述适配器的内部结构。
图29A和图29B表示前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内部结构举例。
图30表示前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内部结构举例。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声音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实施形态图。将个人计算机1连接到由局域网或者因特网等构成的网络2上。个人计算机1将从电信号音乐传输(EMD:Electrical Music Distribution)服务器4-1到4-3接收到的,或者从后述的光盘(CD:Compact Disc)读取的音乐数据(下面,称为内容(Content))变换成规定的压缩方式(例如,ATRAC(商标)),同时用数字编码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等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并进行记录。
个人计算机1对应于加密记录的内容,记录表示内容利用条件的利用条件数据。利用条件数据,表示例如能用3台携带式装置(PD:Portable Device)6-1到6-3同时利用对应于这种利用条件的数据内容,表示能进行复制(即使将内容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1到6-3中,个人计算机1记录的内容也能使用。有的情况能限制将内容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1到6-3中的次数。这种情况下,这种次数不会增加),还表示能移动到其它的个人计算机中(在将内容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1到6-3中后,不能使用个人计算机1记录的内容)。利用条件数据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个人计算机1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电缆7-1,将加密记录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例如,曲名或者重放条件等)一起存储在连接的携带式装置6-1中,同时根据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1中这一情况,更新存储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下面,称为检验(checkout))。更加详细地说,检验时将个人计算机1记录的、这种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的能检验次数减1。当能检验的次数为0时,就不能检验对应的内容。
个人计算机1通过USB电缆7-2,将加密记录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一起存储在连接的携带式装置6-2中,同时根据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2中这一情况,更新存储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个人计算机1通过USB电缆7-3,将加密记录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一起存储在连接的携带式装置6-3中,同时根据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3中这一情况,更新存储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
此外,个人计算机1通过USB电缆7-1,将个人计算要1对连接的携带式装置6-1检验后的内容,在携带式装置6-1中删除(或者使其不能使用),并更新删除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的数据(下面,称为登录(check in))。更加详细地说,将在登录时个人计算机记录1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能检验次数加1。个人计算机1通过USB电缆7-2,将个人计算机1对连接的携带式装置6-2检验后的内容,在携带式装置6-2中删除(或者使其不能使用),并更新删除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个人计算机1通过USB电缆7-3,将个人计算机1对连接的携带式装置6-3检验后的内容,在携带式装置6-3中删除(或者使其不能使用),并更新删除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
个人计算机1不能登录未图示的其它个人计算机在携带式装置6-1中检验后的内容。个人计算机1不能登录未图示的其它个人计算机在携带式装置6-2中检验后的内容。个人计算机1不能登录未图示的其它个人计算机在携带式装置6-3中检验后的内容。
当个人计算机1开始从EMD服务器4-1到4-3取得内容时,EMD登录服务器3对应于个人计算机1的请求并通过网络2,将在个人计算机1与EMD服务器4-1到4-3的相互认证中必要的认证密钥发送到个人计算机1,同时将与EMD服务器4-1到4-3连接用的程序发送给个人计算机1。
EMD服务器4-1对应于个人计算机1的请求,通过网络2将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例如曲名或者重放限制等)一起提供给个人计算机1。EMD服务器4-2对应于个人计算机1的请求,通过网络2将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一起提供给个人计算机1。EMD服务器4-3对应于个人计算机1的请求,通过网络2将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一起提供给个人计算机1。
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压缩方式,对EMD服务器4-1到4-3提供的内容分别进行压缩。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加密方式,对EMD服务器4-1到4-3提供的内容分别进行加密。
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5-1对应于个人计算机1的请求,通过网络2将读取内容的CD(例如,CD歌曲集唱片名或者CD的销售公司等),以及从CD读取的内容对应的数据(例如,曲名或者作曲家名等)提供给个人计算机1。WWW服务器5-2对应于个人计算机1的请求,通过网络2将读取内容的CD,以及从CD读取的内容的对应数据提供给个人计算机1。
携带式装置6-1存储由个人计算机1供给的内容(即,被检验后的内容),同时存储与内容相关的数据(例如,曲名或者重放限制等)。携带式装置6-1根据与内容相关的数据,重放存储的内容,并输出到未图示的耳机等。
当超过作为与内容相关数据存储的作为重放限制的重放次数想要进行重放时,携带式装置6-1停止重放对应的内容。当超过作为与内容相关数据存储的作为重放限制的重放期限后想要重放时,携带式装置6-1停止重放对应的内容。
使用者能够从个人计算机1取下并拿走存储有内容的携带式装置6-1,重放存储的内容,并用耳机等收听内容对应的音乐。
携带式装置6-2存储由个人计算机1提供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携带式装置6-2根据与内容相关的数据,重放存储的内容,并输出给未图示的耳机等。使用者能够从个人计算机1取下并拿走存储有内容的携带式装置6-2,重放存储的内容,并用耳机等收听内容对应的音乐。
携带式装置6-3存储由个人计算机1提供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数据。携带式装置6-3根据与内容相关的数据,重放存储的内容,并输出给未图示的耳机等。使用者能够从个人计算机1取下并拿走存储有内容的携带式装置6-3,重放存储的内容,并用耳机等收听内容对应的音乐。
下面,当没有必要分别区分携带式装置6-1到6-3时,就简单地称为携带式装置6。
图3是说明个人计算机1的结构图。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实际执行各种应用程序(将在后面详细斜述)和操作系统(OS:OperationSystem)。ROM(Read-only Memory)12一般存储CPU11使用的程序和运算用的参数中基本固定的数据。RAM(Random-Access Memory)13存储CPU11执行中使用的程序和其执行中适当变化的参数。它们由CPU总线等构成的主机总线14相互连接。
主机总线14通过网桥15,连接到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nterface)总线等外部总线16上。
当将各种指令输入给CPU11时,由使用者操作密钥盘18进行输入。当对显示器20的画面上的光标进行指示和选择时,使用者操作鼠标器19进行。显示器20由液晶显示装置或者CRT(Cathode Ray Tube)等组成,用文本或者图像显示各种信息。HDD(Hard disk drive)21驱动硬盘,并利用硬盘记录或者重放由CPU11执行的程序和信息。
驱动器22读出记录在安装的磁盘41、光盘42(包含CD)、光磁盘43、或者半导体存储器44中的数据或者程序,并将这种数据和程序提供给通过接口17、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连接的RAM13。
通过USB电缆7-1,将携带式装置6-1连接到USB口23-1上。USB口23-1通过接口17、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将由HDD21、CPU11、或者RAM13供给的数据(例如,包含内容或者携带式装置6-1的命令等)输出给携带式装置6-1。
通过USB电缆7-2,将携带式装置6-2连接到USB口23-2上。USB口23-2通过接口17、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将由HDD21、CPU11、或者RAM13供给的数据(例如,包含内容或者携带式装置6-2的命令等)输出给携带式装置6-2。
通过USB电缆7-3,将携带式装置6-3连接到USB口23-3上。USB口23-3通过接口17、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将由HDD21、CPU11、或者RAM13供给的数据(例如,包含内容或者携带式装置6-3的命令等)输出给携带式装置6-3。
具有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60958端的声音输入输出接口24,执行数字声音输入输出,或者模拟声音输入输出的接口处理。扬声器45根据由声音输入输出接口24提供的声音信号,输出内容对应的规定的声音。
将这些密钥盘18到声音输入输出接口24连接到接口17上,通过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将接口17与CPU11连接。
通信单元25与网络2连接,并将CPU11、或者由HDD21供给的数据(例如,登录的请求、或者内容的发送请求等)存储在规定方式的数据包中,在通过网络2进行发送的同时,通过网络2将存储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例如,认证密钥、或者内容等)输出给CPU11、RAM13或者HDD21。
由半导体IC整体形成的安装在个人计算机1中的适配器26的CPU32,通过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与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共同动作,执行各种处理。RAM33存储CPU32执行各种处理的必要的数据和程序。非易失性存储器34存储个人计算机1的电源断开后必须保持的数据。当从个人计算机1传送加密的程序时,将对其进行解密的程序存储在ROM36中。RTC(Real TimeClock)35执行计时动作,并提供时间信息。
通过外部总线16、网桥15和主机总线14,将通信单元25和适配器26CPU11连接上。
下面,当没有必要分别区分USB口23-1到23-3时,简单地称为USB口23。下面,当没有必要分别区分USB电缆7-1到7-3时,就简单地称为USB电缆7。
下面,参照图4对携带式装置6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源电路52将干电池51供给的电源电压变换成内部的规定电压,并提供给CPU53到显示单元67,驱动整个携带式装置6。
USB控制器57通过USB连接器56,在通过USB电缆7和个人计算机1进行连接时,通过内部总线58,将由个人计算机1传送来的内容提供给CPU53。
内容由每个数据包的64字节数据构成,并用12Mbit/sec的传送速率由个人计算机1进行传送。
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的内容由首部和声音数据(作为内容实体的对应于声音信号的数据)构成,在首部中存储文件名、首部尺寸、内容密钥、文件尺寸、编码译码ID、文件信息等,同时存储在重放限制处理中必要的重放限制数据,开始日期和时间、结束日期和时间、次数限制和重放次数计数器等。声音数据是用ATRAC3等的编码方式编码并加密规定乐曲对应的声音信号数据。
首部尺寸表示首部的数据长度(例如,3字节等),文件尺寸表示声音数据的数据长度(例如,33、636、138字节等)。
内容密钥是用于对加密的声音数据进行解密用的密钥。从根据个人计算机1和携带式装置6相互认证处理中生成的对话(session)密钥(暂时密钥)进行加密的状态,从个人计算机发送给携带式装置6中。
当携带式装置6通过USB电缆7连接到个人计算机1的USB口23上时,携带式装置6和个人计算机1执行相互认证的处理。这种相互认证的处理是例如询问应答方式的认证处理。即,携带式装置6的DSP59在进行询问应答方式的认证处理时,执行密码解读(解密)的处理。
询问应答方式是例如对于个人计算机1生成的某一值(询问),携带式装置6使用与个人计算机1共有的秘密密钥生成的值(应答)进行应答的方式。在询问应答方式的相互认证的处理中,因个人计算机1生成的值对于每次认证处理每次都进行变化,所以即使读出例如携带式装置6输出的使用秘密密钥生成的值,即受到完全一样的攻击,而也能在下一次相互认证的处理中,因为在相互认证中使用的值不同,所以个人计算机1就能检测出非法行为。
编码译码ID是声音数据编码方式对应的ID。例如,编码译码ID“1”对应于ATRAC3,编码译码ID“0”对应于MP3(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3)。
文件名是将内容对应的个人计算机1记录的内容文件(将在下面进行叙述)变换成ASCI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Interchange)码的数据。文件信息是将内容的曲名、艺术家名、作词者名、或者作曲家名等变换成ASCII码的数据。
重放限制数据是表示是否设定能重放内容的期间(即,开始日期和时间和结束日期和时间)或者是否设定次数限制(重放次数限制)的数据。在重放限制数据中,在设定次数限制时设置“1”,在设定能重放期间时设置“2”,在没有设定次数限制和能重放期间时(即,买进购入时)设置“0”。
当重放限制数据是“2”时,开始日期和时间及结束日期和时间是表示能重放期间范围的数据。例如,当开始日期和时间为“00040F”、结束日期和时间为“00070F”时,对应的内容从2000年4月15日开始到2000年7月15日为止能进行重放。
同样,当重放限制数据是“1”或者“2”时,次数限制是对应于该内容预先设定的能重放次数。重放次数计数器表示在执行这种内容的重放处理时由CPU53进行更新的重放内容的次数。例如,次数限制为“02”时,这种内容能重放的次数是2次。重放次数计数器是“01”时,重放这种内容的次数是1次。
例如,重放限制数据是“2”、开始日期和时间为“00040F”、结束日期和时间为“00070F”、重放限制数据是“2”时,携带式装置6在从2000年4月15日开始到2000年7月15日为止的期间能1日2次地重复重放对应的内容。
例如,重放限制数据是“1”、开始日期和时间为“000000”、结束日期和时间为“000000”、重放限制数据是“0a”、重放次数计数器是“05”时,对应的内容不是限制能重放的期间,而是能重放的次数是10次,被重放的次数是5次。
在携带式装置6从个人计算机1接收内容,同时接收内容的写入命令时,执行从ROM55读出到RAM54中的主程序的CPU53,接受写入命令,控制快速擦写存储器控制器60,并将从个人计算机1接收到的内容写入快速擦写存储器61。
快速擦写存储器61具有大约64Mbyte的存储容量,将内容(声音数据)加以存储。此外,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预先存储有对规定的压缩方式压缩的声音数据进行解压缩的重放用码。
此外,快速擦写存储器61能装拆在携带式装置6上。
如果使用者通过操作密钥控制器62,将按下未图示的重放/停止按钮的操作所对应的重放命令提供给CPU53,则CPU53用快速擦写存储器控制器60从快速擦写存储器61读出重放用码和声音数据,并传送给DSP59。
DSP59根据从快速擦写存储器61传送来的重放用码,用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方式对声音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后,进行重放,并将重放后的数据(在图4中用D1表示)提供给数字/模拟变换电路63。
DSP59由与设置在内部的未图示的发送电路构成一体,并以来自外接的晶体振荡器59A的主时钟MCLK为基础,重放声音数据,同时将主时钟MCLK、以主时钟MCLK为基础用内部振荡电路生成的规定频率的位时钟BCLK、以帧为单位的L通道时钟LCLK和R通道时钟RCLK组成的动作时钟LRCLK提供给数字模拟变换电路63。
DSP59在重放声音数据时,按照重放用码将前述的动作时钟提供给数字模拟变换电路63,在不重放声音数据时,按照重放用码停止动作时钟的供给,使数字模拟变换电路63停止工作,降低携带式装置6的整机功耗。
同样,CPU53和USB控制器57也分别外接晶体振子53A和57A,并根据由振荡子53A或者57A供给的主时钟MCLK,执行规定的处理。
采用这种结构,携带式装置6对于CPU53、DSP59、USB控制器57等各电路时钟,不要供给时钟用的时钟发生模块,能简化电路结构并能小型化。
数字模拟变换电路63将重放的声音数据变换成模拟声音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放大电路64。放大电路64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耳机插座65将声音信号提供给未图示的耳机。
这样,携带式装置6在按下未图示的重放/停止按钮时,根据CPU53的控制,重放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声音数据,当在重放中按下重放/停止按钮时,则停止声音数据的重放。
携带式装置6在停止后再次按下重放/停止按钮时,根据CPU53的控制,从停止位置再次开始声音数据的重放。在利用按下重放/停止按钮的操作使重放停止,则不需要增加其它操作,经过几秒钟后,携带式装置6就自动断开电源,以降低功耗。
另外顺便说一下,携带式装置6在断开电源后按下重放/停止按钮时,不是从上次停止的位置开始重放声音数据,而是从第1曲目开始进行重放。
此外,携带式装置6的CPU53控制LCD控制器68,将重放模式的状态(例如,重复重放、曲头重放等)、均衡调整(即,与声音信号频带相应的增益调整)、乐曲号码、演奏时间、重放、停止、快进、快退等的状态,以及音量和干电池51的残余量等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67上。
此外,携带式装置6将写入到快速擦写存储器80中的内容数、各内容写入的快速擦写存储器61的块位置以及其它各种存储器内容等的所谓的FAT(File A1location Table)存储在EEPROM68中。
另外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形态中,声音数据以64Kbyte作为1个块进行处理,将1个乐曲的内容对应的块位置存储在FAT中。
在将FAT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时,如果例如由CPU53的控制,将第1乐曲的内容写入到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则将第1乐曲的内容对应的块位置作为FAT写入到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接着,如果将第2乐曲的内容写入到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则将第2乐曲的内容对应的块位置作为FAT写入到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与第1乐曲同一区域)中
这样,在每次向快速擦写存储器61写入内容,就重写FAT,此外,为了保护数据,将同一个数据进行双重写入作为备用。
如果将FAT写入到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则因内容写入一次,相应地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的同一区域要重写2次,所以内容的写入次数较少,却达到快速擦写存储器61规定的重写次数,使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不能重写。
因此,携带式装置6使FAT存储在EEPROM68中,减少内容写入1次所对应的快速擦写存储器61的重写次数。
借助于将重写次数多的FAT存储在EEPROM68中,与将FAT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情况相比,携带式装置6能使内容写入的次数增加几十倍。此外,CPU53因将FAT是追加那样写入EEPROM68中,所以EEPROM68的同一区域的重写次数减小,防止EEPROM68在短时间内不能进行重写。
携带式装置6在通过USB电缆7连接到个人计算机1上时(下面,称为对其进行USB连接),根据从USB控制器57提供给CPU53的中断信号,识别USB连接。
携带式装置6一识别USB连接,就通过USB电缆7从个人计算机接受外部电源供给的规定电流,同时控制电源电路52,停止干电池51供电。
CPU53在USB连接时,停止DSP59的声音数据重放处理。因此,CPU53进行控制,使得能防止由个人计算机1供给的外部电源超过规定电流值,始终从外部电源接受规定电流值。
这样,如果一旦为USB连接,则因CPU53将由干电池51供给的电源切换成由个人计算机供给的电源,所以使用电能价格便宜的来自个人计算机1的外部电源,减少电能价格高的干电池51的功耗,这样能延长干电池51的寿命。
此外,在通过USB电缆7从个人计算机1接受外部电源供电时,CPU53停止DSP59的重放处理,通过这样能降低DSP59的辐射,其结果,能进一步降低包含个人计算机1在内的整个系统的辐射。
图5是说明利用CPU11执行规定的程序等而实现的个人计算机1的功能的结构方框图。内容管理程序111由EMD选择程序131、登录/检验管理程序132、密码方式变换程序133、压缩方式变换程序134、加密程序135、利用条件变换程序136、署名管理程序137、认证程序138、解密程序139、PD用驱动程序140、购入用驱动程序141和购入用驱动程序142等多个程序构成。
构成的内容管理程序111由例如用混洗指令或者加密指令等进行描述,对外部隐蔽这种处理内容,使得很难解开这种处理内容的(例如,使用者即使直接读出内容管理程序111,也不能确定指令等)。
在将内容管理程序111安装到个人计算机1上时,EMD选择程序131不包含在内容管理程序111中,在后述的EMD登录处理中,通过网络2,由EMD登录服务器3接收。EMD选择程序131选择与EMD服务器4-1到4-3的某一个连接,对购入用应用程序115或者购入用驱动程序141或者142执行与EMD服务器4-1到4-3的某1个通信(例如,购入内容时的内容下载等)。
登录/检验管理程序132根据登录或者检验设定,以及记录在内容数据库114中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对携带式装置6-1到6-3的某1个检验存储在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或者对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1到6-3中的内容进行登录。
登录/检验管理程序132对应于登录或者检验处理,更新记录在内容数据库114中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中的利用条件数据。
密码方式变换程序133将通过网络2购入用应用程序115从EMD服务器4-1接收到的内容加密方式、购入用驱动程序141从EMD服务器4-2接收到的内容加密方式、或者购入用驱动程序142从EMD服务器4-3接收到的内容加密方式,变换成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相同的加密方式。
此外,密码方式变换程序133在携带式装置6-1或者6-3中检验内容时,将检验的内容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1或者6-3能利用的加密方式。
压缩方式变换程序134将通过网络2购入用应用程序115从EMD服务器4-1接收到的内容压缩方式、购入用驱动程序141从EMD服务器4-2接收到的内容压缩方式、或者购入用驱动程序142从EMD服务器4-3接收到的内容压缩方式,变换成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相同的压缩方式。
压缩方式变换程序134用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相同的编码方式,对例如从CD读取的由录音程序113供给的内容(没有被压缩)进行编码。
此外,压缩方式变换程序134在对携带式装置6-1或者6-3检验内容时,将检验的内容,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1或者6-3能利用的压缩方式。
加密程序135用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相同的加密方式,对例如从CD读取的由录音程序113供给的内容(没有被加密)进行加密。
利用条件变换程序136将通过网络2购入用应用程序115从EMD服务器4-1接收到的表示内容利用条件的数据(所谓的使用规则(Usage Rule))、购入用驱动程序141从EMD服务器4-2接收到的表示内容利用条件的数据、或者购入用驱动程序142从EMD服务器4-3接收到的表示内容利用条件的数据,变换成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中的利用条件相同的格式。
此外,利用条件变换程序136在对携带式装置6-1或者6-3检验内容时,将对应于检验的内容的利用条件数据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1或者6-3能利用的利用条件数据。
署名管理程序137在执行登录或者检验的处理前,根据存储在记录在内容数据库114中记录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中的利用条件数据所包含的署名(如后所述),检测利用条件数据的改动。署名管理程序137随着登录或者检验处理,重新对应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中记录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中的利用条件数据,更新利用条件数据中包含的署名。
认证程序138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和购入用应用程序115的相互认证处理,以及内容管理程序111和购入用驱动程序141的相互认证处理。此外,认证程序138将EMD服务器4-1和购入用应用程序115的相互认证处理、EMD服务器4-2和购入用驱动程序141的相互认证处理和EMD服务器4-3和购入用驱动程序141的相互认证处理中利用的认证密钥加以存储。
认证程序138在相互认证处理中利用的认证密钥,在内容管理程序111安装在个人计算机1中时,不存储在认证程序138中,在由显示操作指示程序112正常地执行登录处理时,由EMD登录服务器3供给,存储在认证程序138中。
解密程序139在个人计算机1重放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时,对内容进行解密。
PD用驱动程序140在对携带式装置6-2检验规定的内容时,或者从携带式装置6-2登录规定的内容时,向携带式装置6-2提供内容或者执行规定处理的命令。
PD用驱动程序140在对携带式装置6-1检验规定的内容时,或者从携带式装置6-2登录规定的内容时,向装置驱动程序116-1提供内容或者执行规定处理的命令。
PD用驱动程序140在对携带式装置6-3检验规定的内容时,或者从携带式装置6-3登录规定的内容时,向装置驱动程序116-2提供内容或者执行规定处理的命令。
购入用驱动程序141是所谓的插入程序,与内容管理程序111一起安装,通过网络2由EMD登录服务器3提供,或者记录在规定的CD中提供。购入用驱动程序141在安装到个人计算机1中时,通过内容管理程序111具有的规定形式的接口,与内容管理程序111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购入用驱动程序141通过网络2,向EMD服务器4-2请求规定的内容的发送,同时从EMD服务器4-2接收内容。此外,购入用驱动程序141在从EMD服务器4-2接收内容时,执行收费处理。
购入用驱动程序142是与内容管理程序111一起安装的程序,通过网络2向EMD服务器4-3请求发送规定的内容,同时从EMD服务器4-3接收内容。此外,购入用驱动程序142在从EMD服务器4-3接收内容时,执行收费处理。
显示操作指示程序112根据筛选数据文件181、显示数据文件182、图像文件183-1到183-K或者履历数据文件184,将规定的窗口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0上,根据对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的操作,指示内容管理程序111进行登录或者检验等处理。
筛选数据文件181存储有分别对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2-1到162-N中存储的内容进行加权用的数据,并记录在HDD21中。
显示数据文件182存储有与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2-1到由2-N中存储的内容相对应的数据,并记录在HDD21中。
图像文件181-1到181-K存储有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2-1到162-N对应的图像,或者后述的数据包对应的图像,并记录在HDD21中。
下面,当没有必要分别区别图像文件183-1到183-K时,就简单地称为图像文件183。
履历数据文件184存储有对内容数据库114记录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存储的内容进行检验的次数、登录的次数、及其日期和时间等的履历数据,并记录在HDD21中。
显示操作指示程序112在登录处理时,通过网络2向EMD登录服务器3发送预先存储的内容管理程序111的ID,同时从EMD登录服务器3接收认证用密钥和EMD选择程序131,并向内容管理程序111供给认证用密钥和EMD选择程序131。
录音程序113显示规定的窗口图像,并根据对密钥盘18和鼠标器19的操作,从安装在驱动器22上的光盘42即CD读出内容的录音时间等数据。
录音程序113根据CD中记录的内容的录音时间等,通过网络2向WWW服务器5-1或者5-2请求发送CD相应的数据(例如,唱片名或者艺术家名等),或者对应于CD中记录的内容的数据(例如,曲名等),同时从WWW服务器5-1或者5-2接收CD相应的数据或者对应于记录在CD中的内容的数据。
录音程序113将接收到的CD相应的数据或者对应于记录在CD中的内容的数据,提供给显示操作指示程序112。
此外,当输入录音指示时,录音程序113从安装在驱动器22上的光盘42即CD中读出内容,并输出给内容管理程序111。
内容数据库114将用内容管理程序111供给的规定方式进行压缩并用规定方式进行加密的内容存储在内容文件161-1到161-N的任何一个中(记录在HDD21中)。内容数据库114将分别存储在内容文件161-1到161-N中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存储在存储有内容对应的存储信息文件161-1到161-N所分别对应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的任何一个中(记录在HDD21中)。
内容数据库114也可以将内容文件161-1到161-N或者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作为一个记录加以存储。
例如,将存储在内容文件161-1中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存储在利用条件文件162-1中,将存储在内容文件161-N中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存储在利用条件文件162-N中。
此外,记录在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中的数据,与记录在后述的期限数据库中的数据或者记录在乐曲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应。也就是说,包含后述的期限数据库和乐曲数据库,构成内容数据库114。
下面,当没有必要分别区分内容文件161-1到161-N时,就简单地称为内容文件161。
下面,当没有必要分别区分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时,就简单地称为利用条件文件162。
由EMD登录服务器3通过网络2供给购入用应用程序115,或者记录在规定的CD中供给。购入用应用程序115通过网络2,向EMD服务器4-1请求发送规定的内容,同时从EMD服务器4-1接收内容,并提供给内容管理程序111。此外,购入用应用程序115在从EMD服务器4-1接收内容时,执行收费的处理。
下面,对存储在显示数据文件82中的数据与存储在内容数据库中的内容文件161-1到161-N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存储在内容文件161-1到161-N任何一个文件中的内容,属于规定的数据包。更加详细地说,数据包是初始(original)数据包、用户选择(miselect)数据包或者筛选(filtering)数据包的任何一种。
初始数据包属于1个以上的内容,对应于EMD服务器4-1到4-3中内容的分类(例如,对应于所谓的歌曲集唱片名)或者一张CD。内容属于某一个初始数据包,但不能属于多个初始数据包。此外,内容所属的初始数据包不能变更。使用者能编辑初始数据包对应信息的一部分(增加信息或者改变增加的信息)。
用户选择数据包属于使用者任意选择的1个以上的内容。究竟属于用户选择数据包中的哪一个存储信息,能由使用者任意地编辑。内容能同时属于1个以上的用户选择数据包。此外,内容也可以不属于任何一个用户选择数据包。
筛选数据包属于根据存储在筛选数据文件181中的筛选数据选择的内容。筛选数据由EMD服务器4-1到4-3或者WWW服务器5-1到5-2等通过网络2供给,或者记录在规定的CD中供给。使用者能编辑存储在筛选数据文件181中的筛选数据。
筛选数据为选择规定的内容或者算出对应于内容的权重的基准。例如,如果利用对应于本周J-POP(日本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前10名的筛选数据,则个人计算机1能确定本周日本流行歌曲第1名的内容到第10名的内容。
筛选数据文件181包含例如在过去1个月间按照检验期间的长短顺序选择内容的筛选数据,在过去半年间选择检验次数较多的内容的筛选数据或者选择曲名包含“爱”这个字的内容的筛选数据等。
这样,使内容对应的内容用显示数据221(包含在内容用显示数据221中包含使用者设定的数据)或者履历数据184等,筛选数据对应,选择筛选数据包的内容。
图6是从WWW服务器5-2接收CD的信息时,录音程序113显示在显示器20上的窗口的说明图。根据从WWW服务器5-2接收到的CD信息,录音程序113将例如“不协调者”等的CD标题显示在字段201上。根据从WWW服务器5-2接收到的CD信息,录音程序113将例如“格娃依”等的艺术家名显示在字段202上。根据从WWW服务器5-2接收到的CD信息,录音程序113将例如“热烈”、“行星”、“黑色”、“汉城”等的曲名显示在显示字段203的曲名的部分。同样,将例如“格娃依”等的艺术家名显示在显示字段203的艺术家名的部分上。
录音程序113接收规定的CD信息后,录音程序113将CD信息存储在HDD21规定的目录中。
当点击按钮204等,接受了CD信息取得指示时,录音程序113开始检索HDD21规定的目录。录音程序113在CD信息存储在这种目录中时,显示未图示的对话框,使用者选择是否利用存储在目录中的CD的信息。
当点击显示录音程序113的窗口上设置的表示内容开始录音的按钮206时,录音程序113从驱动器22中的CD读出内容,并将从CD读出的内容与CD的信息一起,提供给内容管理程序111。
内容管理程序111的压缩方式变换程序134,用规定的压缩方式压缩由录音程序113提供的内容。加密程序135对压缩的内容进行加密。此外,利用条件变换程序136生成被压缩并被加密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
内容管理程序111将被压缩并被加密的内容与利用条件数据一起,提供给内容数据库114。
内容数据库114生成由内容管理程序111接收到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文件161以及利用条件文件162,并将内容存储在内容文件161中,同时将利用条件数据存储在利用条件文件162中。
内容管理程序111在将内容和对应于内容的利用条件数据存储在内容数据114中时,将从录音程序113接收的CD信息和利用条件数据提供给显示操作指示程序112。
显示操作指示程序112根据用录音处理存储在内容数据库114中的内容对应的利用条件数据以及CD信息,生成初始数据包用显示数据201和内容用显示数据221。
在录音程序113显示的窗口上还设置按钮205,它是在将从CD读出的内容记录在内容数据库114中时,对携带式装置6-1到6-3的某一个装置是否自动检验从CD读出的内容进行设定。
例如,当点击按钮205时,录音程序113弹出表示携带式装置6-1到6-3列表的下拉菜单。当使用者从这种下拉菜单选择携带式装置6-1到6-3的某一个装置时,个人计算机1自动地对被选择的携带式装置6-1到6-3某一个装置检验从CD记录的内容。在使用者从这种下拉菜单中选择“不进行检验”时,个人计算机在从CD记录内容时,不进行检验。
下面,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录音程序113的CPU11将安装在驱动器22上的CD重放的音乐数据传送给HDD21中并进行复制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使用者若操作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通过接口17对CPU11输入将安装在驱动器22上的CD(未图示)重放的音乐数据传送给HDD21并进行复制的指令,则CPU11在步骤S11中通过接口17,在显示器20上显示选择复制乐曲用的图像用户接口(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具体地说,例如CPU11读入安装在驱动器22上的CD的内容表(TOC),得到包含在这种CD中的乐曲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器20上。此外,CPU11读出包含在CD中的各乐曲的每个国际标准记录码(ISRC:International StandardRecording Code),得到这种乐曲的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器20上。或者,CPU11通过网络2,访问WWW服务器5-1或者5-2,并使用TOC得到这种CD乐曲的信息,并将对应的GUI显示在显示器20上。使用者利用显示器20的GUI,操作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选择进行复制的乐曲。
接着,在步骤S12中,CPU11检查存储在HDD21中的期限数据库(对应于图5所示的内容数据库114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图8的流程图示出了这种期限数据库检查处理的详细过程。
在步骤S31中,CPU11与适配器26的CPU32共同动作,计算整个期限数据库的散列值,在步骤S32中,对这种计算值和前次保存的散列值进行比较。
此外,在期限数据库中没有记录任何数据时,CPU11不计算散列值。
也就是说,在HDD21中形成期限数据库,如图9所示,在这种期限数据库中,作为管理记录在HDD21中的音乐数据(内容)的管理信息,是对应于过去记录过的乐曲的ISRC及复制的日期和时间进行存储的。在这种例子中,对于项目1到项目3的项目,存储各自的ISRC和复制日期和时间。如后所述,在步骤S38中,由适配器26的CPU32,计算根据记录在这种期限数据库中的全部乐曲的ISRC和复制日期和时间的整个期限数据库的散列值,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散列值是对于数据采用散列函数得到的值。散列函数一般是将可变长的长数据映射到规定长的短数据的单方向性函数,具有难于发生散列值之间冲突的性质。作为散列函数的例子,有安全散列算法(SHA:Secure HashAlgorithm),消息分类(MD:Message Digest)5等。CPU11在步骤S31中,与CPU32进行的计算相同,计算散列值。然后,在步骤S32中,CPU11向CPU32请求读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的散列值,对接受传送的散列值和在步骤S31当前自己本身计算的散列值进行比较。
在步骤S33中,CPU11判定在步骤S31中当前计算的散列值是否与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的前次期限数据库的散列值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判定为期限数据库窜改过,在步骤S34中,CPU11产生例如“因期限数据库窜改,所以不能复制”的信息,并通过接口17输出给显示器20,进行显示,然后,结束处理。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禁止重放记录在CD中的音乐数据,并禁止复制在HDD21中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31中计算的散列值与前次的散列值一致,则进入到步骤S35中,CPU11从CD取得选择乐曲(选曲)的ISRC,即作为在步骤S11中指定的进行复制的乐曲。在CD中没有记录ISRC时,CPU11读出这种CD的TOC数据,并将散列函数用于这种数据等,例如,得到58位等的适当长度的数据,并用其代替ISRC。
在步骤S36中,CPU11判定在步骤S35中取得的ISRC(即,选择乐曲)是否登录在期限数据库(图9中)。如果ISRC没有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因还没有将这种乐曲记录在HDD21中,所以进入到步骤S37中,CPU11将这种乐曲的ISRC与当前的日期和时间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此外,CPU11利用信息从CPU32接受传送的适配器26的RTC35输出的值作为该当前日期和时间。然后,在步骤S38中,CPU11读出在该时刻的期限数据库的数据,并传送给适配器26的CPU32。CPU32计算传送来的数据的散列值,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如前所述,在步骤S32中,利用这种保存的散列值作为前次保存的散列值。
接着,在步骤S39中,CPU11设定表示选择乐曲没有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的未登录标记。这种标记在后述的图7的步骤S13中对选择乐曲是否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进行判定时使用。
在步骤S36中,如果判定选择乐曲的ISRC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则这种选择乐曲至少在HDD21中登录了一次的乐曲。因此,这种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0中,CPU11判定由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这种选择乐曲的登录日期和时间起,当前的日期和时间(适配器26的RTC35输出的当前日期和时间)是否经过48小时以上。如果当前时刻是由登录日期和时间的已经经过48小时以上,则虽然在HDD21中至少记录过一次,但因已经从该时刻起经过48小时以上,所以即使再次复制这种乐曲,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损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向HDD21复制。因此,进入到步骤S41,CPU11将期限数据库的日期和时间从过去的登录日期和时间变更成当前的日期和时间(RTC35输出的日期和时间)。然后,返回到步骤S38,CPU11再次使CPU32计算整个期限数据库的散列值,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的,同时在步骤S39中对于这种乐曲设定未登录的标记。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中判定由登录日期和时间起当前时刻还没有经过48小时以上,则禁止向HDD21复制这种选择乐曲。因此,这种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2,CPU11对于这种选择乐曲,设定已经登录的标记。
这样,利用期限数据库的检查处理,设定表示选择乐曲是否登录在HDD21上的标记。
返回到图7,在步骤S13中,CPU11根据前述的标记,判定选择乐曲是否已经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如果选择乐曲已经登录,则进入到步骤S14中,CPU11将“因这种乐曲从复制一次之后还没有经过48小时以上,所以不能复制”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因此,使用者能知道不能在HDD21上复制该乐曲的理由。
在步骤S13中,当判定没有将选择的曲子登录在期限数据库中时,进入到步骤S15,CPU11控制驱动器22,并从安装在其上的CD读出音乐数据。如图10所示,在这种音乐数据中,将水印码插入到规定的位置上。在步骤S16中,CPU11提取包含在音乐数据中的水印码,并在步骤S17中判定这种水印码是否表示禁止复制。当水印码表示禁止复制时,进入到步骤S18,CPU11通过接口17,将例如“禁止复制”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并结束复制处理。
与此相反,在步骤S17中,当判定水印不是表示禁止复制时,进入到步骤S19,CPU11用例如ATRAT(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3(商标)等方式,利用软件处理来压缩音乐数据。在步骤S20中,CPU11用预先设定的存储在存储器13中的密钥,例如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方式,FEAL(Fast Encripherment Algorithm)方式等加密方法,对音乐数据进行加密。密钥也能用其它例如根据由软件产生的随机数或者由适配器26的CPU32产生的随机数生成。这样,不仅用个人计算机1,而且是与另外安装的硬件即适配器26的CPU32共同作用,执行加密处理,通过这样进行的加密更难解密。
接着,在步骤S21中,CPU11将加密的数据传送给HDD21,并附以文件名,作为1个文件(作为内容文件161)加以保存。或者,也可以作为1个文件的一部分,提供该文件名的位置信息(例如,距离开头的字节数)进行保存。这种保存处理可以与前述的压缩编码处理和加密处理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平行进行。
此外,在步骤S22中,CPU11使用预定的存储在RAM13中的保存用密钥(对于不正当读出,使其很难完成),用前述的DES方式、FEAL方式等,对加密音乐数据的密钥进行加密,并保存在HDD21的乐曲数据库(对应于图5所示的内容数据库114的利用条件文件162-1到162-N)中。
在步骤S23中,CPU11将与保存的文件相关的信息、加密的密钥、该乐曲的信息、使用者通过GUI输入的曲名信息要素进行组合,并登录在HDD21的乐曲数据库中。然后,在步骤S24中,CPU11使CPU32计算整个乐曲数据库散列值,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
这样,将例如图11所示的乐曲数据库登录在HDD21上。在这种例子中,记录了项目1到项目3的文件名、加密的密钥、曲名、程度、重放条件(开始日期和时间、结束日期和时间、次数限制)、重放次数计数器、重放时收费条件、重放条件(次数)、复制次数计数器和复制条件(SCMS)。
如果复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则因能再次进行复制,所以在用户个人使用范围内能多次复制。另一方面,如果超过个人使用范围,例如想要大量地进行复制,则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此外,即使例如在个人计算机1发生故障,记录在HDD21中的内容被删除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能再次复制删除的内容,并记录在HDD21上。
此外,还能共享例如通过网络2记录在HDD21上的期限数据库的内容。
在前述中,是以存储对应于ISRC而复制的日期和时间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是内容和识别CD的信息,也能利用其它的信息(例如,曲名、歌曲集唱片名、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下面,参照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以及主程序的CPU53将音乐数据由HDD21移动到携带式装置6的快速擦写存储器61(例如存储器条(stick)(商标))中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步骤S51中,CPU11计算整个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在步骤S52中,与前次在CPU32中计算的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的散列值进行比较。当两者不一致时,进入到步骤S53中,CPU11例如将“恐怕有窜改乐曲数据库”那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后,结束处理。这种情况的处理与图8的步骤31到步骤34的处理相同。这种情况下,不执行从HDD21到携带式装置6的音乐数据移动。
接着,在步骤S54中,CPU11从在HDD21上形成的乐曲数据库中读出在其上登录的乐曲信息,并作为选择用的GUI,显示在显示器20上。使用者根据这种用于选择的GUI,操作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选择从HDD21向携带式装置6移动的乐曲。接着,在步骤S55中,CPU11检查在步骤S54中选择的选择乐曲的重放条件、复制条件、重放时收费条件等。这种处理的细节将在后面参照图13的流程图进行叙述。
接着,在步骤S56中,在个人计算机1的CPU11与携带式装置6的CPU53之间,进行相互认证处理并共有通信密钥。
例如,设在携带式装置6的快速擦写存储器61(或者EEPROM68)中预先存储主(master)密钥KM,在个人计算机1的RAM13(或者HDD21的规定文件)中预先存储个别密钥KP与ID。CPU53接受从CPU11提供的预先存储在RAM13中的ID,将散列函数用于这种ID与自己本身有的主密钥KM,并生成与存储在RAM13中的个人计算机1的个别密钥相同的密钥。这样,个人计算机1和携带式装置6两方面共有共同的个别密钥。使用这种个别密钥能进一步生成暂时的通信用密钥。
或者,将ID与主密钥KMP预先存储在个人计算机1的RAM13中,同时将携带式装置6的ID与主密钥KMM也存储在携带式装置6的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然后,将各自的ID与主密钥互相发送给对方,通过这样,另一方将散列函数用于从一方发送来的ID与主密钥,并生成另一方的个别密钥。然后,根据这种个别密钥生成暂时的通信用密钥。
此外,能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OS:Internationa1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的IOS9798-2,作为认证的方法。
当相互认证不能正确进行时,处理结束,而当正确进行时,进一步在步骤S57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读出选择乐曲的文件名,并从HDD21读出该文件名的音乐数据(例如,用图7中步骤S20的处理进行加密)。在步骤S58中,CPU11执行将步骤S57中读出的数字音乐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步骤S19的处理)、加密方式(步骤S20的处理)、格式等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的方式及格式等的处理。这种变换处理的细节将在后面参照图15的流程图进行叙述。
在步骤S59中,CPU11用由步骤S56的相互认证处理共有的通信用密钥,对在步骤S58中变换的音乐数据进行加密,并通过USB口23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在步骤S60中,携带式装置6的CPU53通过USB连接器56,一旦接收到这种传送来的音乐数据,就将音乐数据原样地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
在步骤S61中,CPU11进一步将登录在乐曲数据库中的这种选择乐曲的重放条件(开始日期和时间、结束日期和时间、次数限制等)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管理的形式。在步骤S62中,CPU11近将选择乐曲的乐曲数据库中登录的复制条件中的SCMS信息,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进行管理的形式。然后,在步骤S63中,CPU11将在步骤S61中变换后的重放条件与在步骤S62中变换后的SCMS信息,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携带式装置6的CPU53将接受传送后的重放条件与SCMS信息保存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
在步骤S64中,CPU11还将选择乐曲的乐曲数据库中登录的重放条件、重放时收费条件、复制条件等,用CPU11在乐曲数据库中处理的形式原样地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并保存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
在步骤S65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读出对选择乐曲进行加密的密钥,在步骤S66中,用保存在RAM13中的保存用密钥,对这种密钥进行解密,并用通信用密钥进行加密。然后,CPU11将用通信用密钥加密的密钥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中。
携带式装置6的CPU53在步骤S67中,用在相互认证处理中共有的通信用密钥,对由个人计算机1传送来的密钥进行解密,用自己本身的保存用密钥进行加密,并与已经保存的数据相关连,保存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
如果CPU53已结保持好了密钥,则在步骤S68中,将已经保存好了密钥的情况通知个人计算机1。个人计算机1的CPU11一从携带式装置6接受到这种通知,就在步骤S69中从HDD21删除这种音乐数据文件,同时从乐曲数据库中删除这种乐曲要素组。也就是说,由此,不进行复制,而进行移动(move)。然后,在步骤S70中,CPU11将乐曲数据库的数据传送给适配器26的CPU32,计算整个散列值,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在前述的步骤S52中,用这种散列值作为前次保存的散列值。
下面,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在图12A的步骤S55中进行选择乐曲的重放条件等检查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81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读出各种条件。在步骤S82中,CPU11判定在步骤S81中读出的各种条件中复制次数是否已经超过复制限制次数。如果复制次数已经超过复制限制次数,则因不能容许再继续复制,所以进入到步骤S83中,CPU11将例如“复制次数已经达到复制限制次数”那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并结束处理。在步骤S82中,如果判定复制次数没有超过复制限制次数,则进入到步骤84中,并进行当前日期和时间是否超过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的判定。用适配器26的RTC35的输出作为当前日期和时间。这样,能防止使用者有意地将个人计算机1的当前时刻修改成过去的值。CPU11接受由CPU32提供的这种当前日期和时间,并自己进行步骤S84的判断,或者在步骤S81中将从乐曲数据库读出的重放条件提供给适配器26的CPU32,在CPU32中执行步骤S84的判定处理。
如果当前日期和时间超过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则进入到步骤S85中,CPU11从HDD21中删除选择乐曲,同时从乐曲数据库删除这种选择乐曲的信息。在步骤S86中,CPU11使CPU32计算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并将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然后,结束处理。因此,这种情况下不执行音乐数据的移动。
在步骤S84中,当判定当前日期和时间没有超过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时,则进入到步骤S87中,CPU11判定是否将这种选择乐曲的重放时收费条件(例如,每重放1次的费用)登录在乐曲数据库中。在登录了重放时收费条件的情况下,CPU11在步骤S88中,与携带式装置6通信,并判定在携带式装置6中是否存在收费功能。当携带式装置6中不存在收费功能时,因不能将选择乐曲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所以在步骤S89中,CPU11将例如“传送对象没有收费功能”那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并结束音乐数据的移动处理。
在步骤S87中,在判定没有登录重放时收费条件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88中,判定在携带式装置6中存在收费功能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90中,CPU11对于选择乐曲,判定是否登录了重放限制次数等其它重放条件。当登录了其它重放条件时,进入到步骤S91,CPU11判定在携带式装置6中是否存在遵守这种重放条件的功能。当携带式装置6没有保持这种重放条件的功能时,进入到步骤S92中,CPU11将例如“传送对象的装置没有遵守重放条件的功能”那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S90中,在判定没有登录重放条件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91中,判定携带式装置6具有遵守重放条件的功能的情况下,结束重放条件等的检查处理,并返回到图12A的步骤S56中。
图14表示携带式装置6管理(能遵守)的重放条件的例子。在这种例子中,对于项目1到项目3的各乐曲,虽然登录了重放开始日期和时间和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但重放次数仅对于项目2进行了登录,对于项目1和项目3没有登录。因此,当项目2的乐曲作为选择乐曲时,能遵守重放次数的重放条件,但当项目1或者项目3的乐曲作为选择乐曲时,不能遵守重放次数的条件。
下面,参照图15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在图12A的步骤S58中进行格式变换处理的细节进行说明。在步骤S101中,CPU11检查记录在HDD21中的选择乐曲的格式(重放条件、使用条件、复制条件等)。在步骤S102中,CPU11检查在对方设备(当前的情况是携带式装置6)能够设定的条件。即,CPU11询问能设定在携带式装置6的CPU53的条件,并得到其回答。在步骤S103中,CPU11根据在步骤S102中检查的条件,决定在乐曲数据库中登录的格式条件中能设定在对方设备的条件。
在步骤S104中,CPU11判定是否存在能设定的条件,在不存在能设定的条件时,进入到步骤S105中,并禁止将音乐数据移动到携带式装置6中的处理。即,在这种情况下,因携带式装置6不能遵守登录在乐曲数据库中的条件,所以禁止向这种携带式装置6移动音乐数据。
在步骤S104中,在判定存在能设定的条件时,进入到步骤S106中,CPU11将这种条件变换成对方的功能格式的条件。然后,在步骤S107中,将变换的条件设定在对方的设备上。其结果,携带式装置6能够按照设定的条件(遵守这种条件),重放音乐数据。
下面,参照图16A、图16B和图16C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和执行主程序的CPU53将音乐数据从HDD21复制到携带式装置6中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这种图16A、图16B和图16C的步骤S111到步骤S127的处理与图12A、图12B和图12C的将音乐数据从HDD21移动到携带式装置6中的场合的步骤S51到步骤S67的处理相同。即,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在检查乐曲数据库的窜改后,进行对选择乐曲重放条件的检查处理。此外,在携带式装置6和个人计算机1之间的相互认证处理后,将音乐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的HDD21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的快速擦写存储器61,并进行保存。然后,在步骤S128中,个人计算机1的CPU11使乐曲数据库的复制次数计数器加1。然后,在步骤S129中,CPU11使CPU32计算整个乐曲数据库整体的散列值,并将该值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
下面,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1和执行主程序的CPU53将音乐数据从携带式装置6移动到HDD21中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161中,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对携带式装置6的CPU53,请求读出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乐曲信息。CPU53响应这种请求,将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乐曲信息发送到个人计算机1。个人计算机1的CPU11根据这种信息,将选择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存储的乐曲用的GUI显示在显示器20上。使用者操作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根据这种GUI指定从携带式装置6移动到HDD21中的乐曲。
在步骤S162中,CPU11在与CPU53之间执行相互认证处理,并共有通信用密钥。这种处理与图12A的步骤S56中的情况相同。
接着,在步骤S163中,CPU53读出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被加密的选择乐曲的音乐数据,并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在步骤S164中,将从携带式装置6传送来的音乐数据作为1个文件,附以文件名,并保存在HDD21中。这种保存也可以例如作为1个文件的一部分来进行,提供文件名的位置信息(例如,距离首部的字节数)作为1个文件的一部分。
在步骤S165中,CPU53读出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选择乐曲被加密的密钥,用自己本身的保存用密钥对其进行解密,再进一步用通信用密钥进行加密,然后,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这种密钥是例如在图12C的步骤S67的处理中保存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密钥。
在步骤S166中,个人计算机的CPU11一接受到从携带式装置6传送来的密,就用通信用密钥对其进行解密,并用自己本身的保存用密钥进行加密。在步骤S167中,CPU11将在步骤S164中保存的音乐数据文件的文件名、使用者通过GUI输入这种乐曲信息的曲名、在步骤S166中加密后的密钥等,登录在HDD21的乐曲数据库中。然后,在步骤S168中,CPU11使CPU32计算整个这种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
在步骤S169中,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将保存的密钥的情况通知携带式装置6,并请求删除这种乐曲的音乐数据。CPU53在由个人计算机请求删除这种乐曲的音乐数据时,在步骤S170中,删除存储在快速擦写存储器61中的该乐曲的音乐数据。
下面,参照图18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和执行主程序的CPU53将音乐数据从携带式装置6复制到HDD21中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这种图18所示的步骤S181到步骤S188的处理与图17的将音乐数据从携带式装置6移动到HDD21的处理情况相同。即,在复制处理的情况下,因除去省略图17的步骤S169、S170的处理外,与移动的处理情况基本上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19的流程图对基于EMD服务器4和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将从EMD服务器4接受传送的音乐数据复制到HDD21中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步骤S201中,当使用者通过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发出访问EMD服务器4的指令时,CPU11控制通信单元25,并通过网络2访问EMD服务器4。EMD服务器4响应这种访问,将自己本身保持的乐曲的乐曲号码、曲名等各种信息通过网络2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在通过通信单元25取得这种信息时,通过接口17将其显示在显示器20上。使用者利用在显示器20上显示的GUI,在步骤S202中指定希望复制的乐曲。通过网络2将这种指定信息传送给END服务器4。在步骤S203中,CPU11在与EMD服务器4之间,通过网络2执行相互认证处理,并共有通信用密钥。
在个人计算机1与EMD服务器4之间进行的相互认证处理,能例如用IS09798-3规定的公开密钥与秘密密钥进行。这种情况下,个人计算机1预先具有自己本身的机密密钥与EMD服务器4的公开密钥,EMD服务器4具有自己本身的秘密密钥,进行相互认证处理。个人计算机1的公开密钥,也可以由EMD服务器4传送,或者将预先配置在个人计算机1中的证明书(certificate)从个人计算机1传送给EMD服务器4,EMD服务器4确认这种证明书,得到公开密钥。此外,在步骤204中,CPU11在与EMD服务器4之间执行与收费相关的处理。这种收费处理的细节将在后面参照图20的流程图进行叙述。
接着,在步骤S205中,EMD服务器4对于个人计算机1,将在步骤S202中指定的乐曲被加密的音乐数据,通过网络2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这时,也适当传送时刻信息。在步骤S206中,CPU11将接受传送的音乐数据附以文件名,并作为1个文件保存在HDD21中。在步骤S207中,EMD服务器4进一步用在步骤S203中与个人计算机1共有的通信用密钥,对这种乐曲的密钥进行加密,并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
CPU11在步骤S208中,单独或者与适配器26的CPU32共同用通信用密钥,对接受的由EMD服务器4传送的密钥进行解密,并用自己本身的保存用密钥,对解密得到的密钥进行加密。在步骤S209中,CPU11对这种乐曲的文件名、乐曲的信息、使用者输入的曲名、加密后的密钥进行组合,并登录在HDD21的乐曲数据库中。此外,在步骤S210中,CPU11使CPU32计算整个这种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
此外,在步骤S205中,EMD服务器4将音乐数据与时间数据一起发送给个人计算机1。这种时间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传送给适配器26。适配器26的CPU32一接收到由个人计算机1传送来的时间数据,就在步骤S211中,修正RTC35的时间。这样,因相互认证的结果,从识别为正确装置的外部装置得到时间信息,根据该时间信息修正适配器26的RTC35的时间信息,所以能使适配器26总是保持正确的时间信息。
下面,参照图20的流程图对利用EMD服务器4和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在图19的步骤S204中有关收费的处理详细进行说明。在步骤S221中,个人计算机1的CPU11从在步骤S201中由EMD服务器4传送来的价格信息中,读取在步骤S202中指定的选择乐曲的价格信息,并将其写入到HDD21上的收费记录表中。图21表示这种收费记录表的一个例子。在这种例子中,使用者由EMD服务器4复制项目1到项目3,项目1和项目2的区域为50日元,项目3的费用为60日元。也由CPU32计算该时刻的收费记录表的散列值,并登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
接着,在步骤S222中,个人计算机1的CPU11从HDD21读出在步骤S221中写入的收费记录表,通过网络2将其传送给EMD服务器4。在步骤S223中,EMD服务器4根据接受的由个人计算机1传送的收费记录表,执行收费计算处理。也就是说,EMD服务器4将由个人计算机1的使用者传送来的收费记录表增加在内装的数据库中,进行更新。然后,在步骤S224中,EMD服务器4对于这种收费记录表判定是否直接进行决算,如果直接进行决算,则进入到步骤S225中,EMD服务器4将决算所必需的商品名、金额等传送给决算服务器(未图示)。然后,在步骤S226中,决算服务器执行对于个人计算机1的使用者的决算处理。如果在步骤S224中,判定不是直接进行决算,则跳过步骤S225和S226的处理。即,以后例如每月1次定期地执行这种处理。
下面,参照图22A和图22B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将从声音输入输出接口24的IEC60958端输入的、来自未图示的CD播放机等的重放音乐数据复制到HDD21中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241中,使用者将CD播放机的IEC60958输出端连接到个人计算机1的声音输入输出接口24的IEC60958端上。在步骤S242中,使用者操作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由CD播放机输入进行复制的曲名(或者对应于乐曲的号码)。然后,在步骤S243中,使用者操作CD播放机的按钮,CD播放机开始重放。在CD播放机和个人计算机1之间连接有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线的情况下,通过个人计算机1的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输入重放开始指令,也能使CD播放机开始重放CD。
CD播放机一开始重放CD,就在步骤S244中,将由CD播放机输出的音乐数据,通过IEC60958端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在步骤S245中,CPU11从通过IEC60958端输入的数据,读取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在这种SCMS的数据中包含禁止复制、仅能复制1次、自由复制等的复制信息。因此,在步骤S246中,CPU11判定SCMS数据是否表示禁止复制,在表示禁止复制时,进入到步骤S247中,CPU11将例如“禁止复制”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20上,并结束复制处理。即,这种情况下,禁止复制到HDD21中。
在步骤S246中,当CPU11判定在步骤S245中读取的SCMS信息不是表示禁止复制时,进入到步骤S248中,并读出水印码,在步骤S249中判定这种水印码是否表示禁止复制。如果水印码表示禁止复制,则进入到步骤S247中,与前述情况相同,显示规定的消息,并结束复制处理。
在步骤S249中,如果水印码不表示禁止复制,则进入到步骤S250中,进行期限数据库检查处理。如果期限数据库检查的结果为已经登录了选择乐曲,则用步骤S251、S252的处理,结束处理。这种处理与图7所示的步骤S13、S14的处理相同。
如果选择乐曲还没有登录在HDD21中,则用步骤S253到S258,执行这种登录处理。这种步骤S253到S258的处理,因除了在步骤S257中将由IEC60958端供给的SCMS消息也登录在乐曲数据库中这一点以外,与图7的步骤S19到S24的处理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23A和图23B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将音乐数据从HDD21输出(重放)到IEC60958端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271到步骤S273中,与图16A的步骤S111到S113的情况相同,计算整个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判定是否与前次保存的散列值一致,并进行乐曲数据库的窜改检查处理。如果判定没有进行乐曲数据库的窜改,则进入到步骤S274中,CPU11访问HDD21的乐曲数据库,读出在该处登录的乐曲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器20上。使用者看到这种显示,就对密钥盘18或者鼠标器19进行适当的操作,选择进行重放输出的乐曲。在步骤S275中,CPU11执行选择乐曲重放条件等的检查处理。这种重放条件等的检查处理的细节将在后面参照图24的流程图进行叙述。
接着,在步骤S276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中读出在步骤S274中选择的乐曲的密钥,并用保存用密钥进行解密。在步骤S277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读出选择乐曲的SCMS信息。并按照SCMS系统的规则,决定由IEC60958端输出的SCMS信息。例如,在对重放次数有限制的情况,使重放次数加1,作为新的SCMS信息。在步骤S278中,CPU11进一步从乐曲数据库读出选择乐曲的ISRC。
接着,在步骤S279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读出选择乐曲文件名,并根据该文件名,从HDD21读出这种音乐数据。CPU11进一步从乐曲数据库读出对应于这种音乐数据的密钥,用保存用密钥进行解密,用解密后的密钥,对加密的音乐数据进行解密。CPU11进一步对这种音乐数据的压缩代码进行解码。在步骤S280中,CPU11按照IEC60958的规定,从IEC60958端输出在步骤S279中解码的数字音乐数据,同时输出在步骤S277中决定的SCMS信息,以及在步骤S278中读出的ISRC信息。此外,将数字音乐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并由声音输入输出接口24的模拟输出端输出。
在步骤S281中,CPU11使乐曲数据库中的重放次数计数器的值加1。然后,在步骤S282中,判定对选择乐曲是否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在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83中,CPU11将对应的费用写入到收费记录表中,在步骤S284中,使CPU32计算整个乐曲数据库散列值,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在步骤S282中,判定对选择乐曲没有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283和步骤S284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24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在图23A的步骤S275进行重放条件等的检查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步骤S301中,CPU11读出乐曲数据库的各种条件。在步骤S302中,CPU11判定读出的条件中重放次数是否超过限制次数,如果超过,则进入到步骤S303中,从HDD21中删除选择乐曲,同时从乐曲数据库中删除选择乐曲的信息。在步骤S304中,CPU11进一步使CPU32计算乐曲数据库的新的散列值,并将这种散列值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这种情况下,禁止重放输出。
在步骤S302中,如果重放次数没有超过限制次数,则进入到步骤S305中,CPU11判定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是否超过当前日期和时间。如果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超过当前日期和时间,则与前述的情况相同,在步骤S303中,从HDD21删除选择乐曲,同时也从乐曲数据库中删除。然后,在步骤S304中,计算新的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并进行保存。这种情况下,也禁止重放输出。
在步骤S305中,如果判定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没有超过当前日期和时间,则进入到步骤S306中,CPU32对于这种选择乐曲,判定是否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如果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则进入到步骤S307中,CPU11将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的情况与费用显示在显示器20上。在步骤S306中,如果判定没有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则跳过步骤S307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25A和图25B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执行内容管理程序111的CPU11和执行主程序的CPU53从HDD21经过携带式装置6输出(重放)音乐数据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321到步骤S325中,进行乐曲数据库的窜改检查与选择乐曲的指定以及选择乐曲的重放条件等的检查处理。这种处理,因与图23A的步骤S271到步骤S275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26中,在携带式装置6与个人计算机1之间执行相互认证处理,在相互之间共有通信用密钥。在步骤S327中,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对携带式装置6发出命令,要其对后面送来的加密声音数据进行重放。在步骤S328中,CPU11从乐曲数据库中读出在步骤S324指定的选择乐曲的文件名,并从HDD21读出这种文件名的音乐数据。CPU11在步骤S329中,执行将音乐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加密方式、格式等变换成携带式装置6的方式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330中,CPU11将在步骤S329中变换的音乐数据用通信用密钥进行加密,并传送给携带式装置6。
在步骤S331中,携带式装置6的CPU53根据在步骤S327中由个人计算机1传送来的命令,用通信用密钥对接受传送的各数据进行解密,并进行重放输出。在步骤S332中,CPU11使乐曲数据库的重放次数计数器加1。此外在步骤S333中,CPU11判定对选择乐曲是否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如果附加,则在步骤334中,将该费用写入到收费记录表中,在步骤S335中,使CPU32重新计算整个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并进行保存。如果对选择乐曲没有附加重放时收费条件,则跳过步骤S334和S335的处理。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不正当地复制音乐数据,可以有各种方法。例如,使CPU11动作的程序其执行顺序每次都变化的所谓的防捣毁(tamperresistant)软件。
此外,如前所述,CPU11功能的一部分由作为硬件的适配器26分担,两者共同作用执行各种处理。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例如,如前所述,不仅将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保存在乐曲数据库本身,而且保存在适配器26的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即,在与图8的步骤S32、S33等与前次保存的散列值的比较处理中,将作为比较对象的过去的散列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这样,例如在将保存在HDD21中的音乐数据复制或者移动到其它的记录媒体前,预先备份HDD21的记录内容,在从HDD21将保存在其中的音乐数据复制或者移动到其它的记录媒体后,使HDD21再次恢复备份的数据,能防止实际上没有恢复而进行复制或者移动。
如图26所示,例如,在将乐曲A,B保存在HDD21上时,将对应于乐曲A和乐曲B的信息的散列值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在这种状态下,将HDD21的记录数据备份在其它的记录媒体251中。然后,在将保存在HDD21中的乐曲A和乐曲B中的乐曲A移动到其它的记录媒体252中时,在该时刻因为记录在HDD21上的乐曲仅仅是乐曲B,所以将非易失性存储器34的散列值也改变成对应于乐曲B的散列值。
这样,即使后面备份在记录媒体251上的HDD21的内容在HDD21中恢复,使HDD21中再次保存乐曲A和乐曲B,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仍然存储的是由乐曲B的信息运算的散列值,而没有存储由乐曲A和乐曲B的信息运算的散列值。因此,在该时刻,根据存储在HDD21中的乐曲A和乐曲B的散列值与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的过去的散列值不一致,就检测出窜改了乐曲数据库。其结果,以后要利用保存在HDD21中的乐曲A和乐曲B就受到限制。
此外,如前所述,适配器26内装RTC35,这种RTC35的值是根据从得到正确认证结果的其它装置(例如,EMD服务器4)传送来的时刻数据,修正该时刻信息。并且,作为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不是个人计算机1管理的日期和时间,而是利用RTC35输出的日期和时间。因此,使用者不能故意地将个人计算机1的当前时刻修改成过去的时刻,就不能逃脱对作为重放条件的重放结束日期和时间进行正确判断。
此外,构成的适配器26是按照预先存储在ROM36中的程序对加密传送来的程序进行解密并执行,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下面,参照图27的流程图对此进行说明。
也就是说,个人计算机1对于适配器26在希望执行规定的处理时,在步骤S351中,用预先存储在RAM13中的密钥对要使适配器26执行的程序进行加密,并传送给适配器26,在适配器26的ROM36中预先存储有对从个人计算机1传送来的加密程序进行解密并执行用的程序。CPU32按照存储在这种ROM36中的程序,在步骤S352中对由个人计算机1传送来的加密程序进行解密。然后,在步骤S313中,CPU32将解密后的程序展开在RAM33中,并在步骤S354中,执行该程序。
例如,如前所述,个人计算机1的CPU11在使适配器26计算HDD21的乐曲数据库的散列值时,用密钥对乐曲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传送给适配器26的CPU32。CPU32对于传送来的乐曲数据库的数据,采用相应的散列值函数,计算散列值。然后,将计算后的散列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或者,CPU32将这种散列值与预先存储的过去的散列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传送给个人计算机1的CPU11。
图28表示适配器26内部的更加具体的结构。用半导体IC形成适配器26。适配器26除具有图3所示的接口31、CPU32、RAM33、非易失性存储器34、RTC35、ROM36外,还有对RAM33的写入和读出进行控制的RAM控制器261,以及逻辑电路262。逻辑电路262用来例如在对加密的音乐数据进行解密后,从适配器26直接输出解密后的数据这一类的处理。
将这些接口31到ROM36、RAM控制器261以及逻辑电路262整体集成在半导体IC内,形成不能从外部分解的结构。晶体振荡器271用来生成适配器26执行各种处理时作为基准的时钟。振荡电路272是用于使RTC35动作的振荡电路。电池273对振荡电路272、非易失性存储器34和RTC35,提供后备用电源。适配器26的其它电路的电源由个人计算机1的电源供给电路281提供。
非易失性存储器34虽然也能用可擦写的ROM构成,但在用电池273作为后备电源的RAM构成时,例如图29A和图29B所示,可以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上形成保护铝层291,再在与该保护铝层291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由电池273提供给非易失性存储器34电源的电源图形292。如果这样,如果想要窜改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34,而去掉保护铝层291,则同一平面上的电源图形292也去掉,这样就切断非易失性存储器34的电源供给,存储在内部的数据被删除。用这种结构能进一步提高防捣毁性。
此外,如图30所示,将非易失性存储器34用于数据写入或者读出的布线301-1到301-3在对应位置上下(深度)方向重叠形成。因此,为了从更加下层的布线301-3读出数据,必须除去上面的布线301-1、301-2,不能从多条布线301-1、301-2、301-3同时读取数据。此外,如果形成过多的这种布线301-1到301-3,进行直接检测,则由于这种附加电容,使得很难分析其内容。
在前述中,以用携带式装置6作为记录媒体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应用在将数据转移或者复制在其它的记录媒体上的情况。
此外,数据除音乐数据外,也可以是图像数据或其它数据。
如前所述,采用本发明,则能达到下述的效果。
(1)因将数据加密并记录在HDD21上,同时密钥也用保存用密钥加密之后记录在HDD21上,所以即使复制记录在HDD21上的音乐数据,也不能对其进行解密,所以能防止将复制品大量散发的情况。
(2)将规定的乐曲复制1次后,为了使得在一定的时间(上述例子的情况为48小时)内不能复制该乐曲,将该乐曲和录音时间登录在乐曲数据库中,所以能限制其复制次数,能防止将复制品大量散发的情况。
此外,因每更新一次数据库,都计算并保存数据的散列值,所以很容易就能防止窜改数据库。
(3)因如果音乐数据已传给外部装置,就删除HDD21上的音乐数据,所以在HDD21内不会保留原来的数字音乐数据,能防止将这种复制品大量散发的情况。
(4)因将乐曲数据库设置在HDD21内,每次检查整个的散列值,所以即使移动前备份了HDD21的内容,在移动后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在HDD21中,也能可靠删除发送源的数据。
(5)因在个人计算机1将数据传给外部设备时,在这之前要进行相互认证处理,所以能防止将数据传给非法的设备。
(6)因在将数据从外部设备传给个人计算机1之前,利用相互认证确认个人计算机1的软件是否合法,所以能防止将音乐数据传给非法的软件。
(7)因在乐曲同一性的判定中使用ISRC,在不能取得ISRC时,使用TOC,所以即使不能取得ISRC也能判定乐曲的同一性。
(8)因使附加在个人计算机1的适配器26负担个人计算机1的软件功能中规定的部分,所以仅分析个人计算机1的软件,还不知道作为整体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所以难于对软件进行窜改以具有意图想要的功能。
此外,适配器26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用安全的程序使CPU11执行。这种情况下,个人计算机1从与网络2连接的特定服务器(例如,EMD登录服务器3)下载当前时刻的数据,来代替适配器26的RTC35供给的当前时刻,并根据这种当前时刻,执行判定处理。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计算机1也可以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存储当前时刻,在设定存储的时刻以前的时刻时,就显示出错,并不接受设定的时刻。
前述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用硬件来进行,但也能利用软件执行。在利用软件执行一系列处理时,构成这种软件的程序从程序存储媒体安装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可以是由专用硬件组装的计算机,或者是安装各种程序、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的例如通用个人计算机等。
如图3所示,存储有安装到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的程序存储媒体,由磁盘41(包括软盘)、光盘42(包括CD-ROM(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光磁盘43(包括MD(Mini-Disk))或者半导体存储器44等数据包媒体,以及暂时或者永久存储程序的ROM12和HDD21等构成。根据需要,可通过通信单元25等接口,利用局域网或者因特网等网络2以及称为数字卫星广播的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媒体,对程序存储媒体进行程序存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叙述在程序存储媒体中存储程序的步骤,当然是沿着所述顺序按时间序列进行处理,但不一定要按时间顺序进行处理,也可以包含并行处理或者个别执行的处理。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是表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装置整体。
采用与本发明相关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媒体,则因存储了根据内容的识别信息进行复制时的时间信息,所以能不会太多损坏用户利益而又能实际上禁止了大量的复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器,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装置,
根据所述取得装置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时间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的复制装置。
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步骤,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步骤,
根据所述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在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所述时间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的复制步骤。
3.一种程序存储媒体,存储计算机能读取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包括下述步骤: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步骤,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步骤,
根据所述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在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所述时间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的复制步骤。
4.(增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信息存储媒体重放所述内容。
5.(增加)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存储媒体是存储音乐信息的光盘(CD:Compact Disc)。
6.(增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识别所述内容的识别信息是国际标准记录码(ISRC:InternationalStandard Recording Code)。
7.(增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识别所述内容的识别信息是内容表(TOC:Table of Contents)。
8.(增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步骤中,在没有从信息存储媒体读出国际标准记录码(ISRC: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作为识别所述内容的识别信息,并且没有将ISRC存储在所述信息存储媒体上时,利用内容表(TOC:Table ofContents)的数据作为所述识别信息。
9.(增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存储步骤使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时间信息对应,并存储在期限数据库中。
10.(增加)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查期限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检查步骤,这种检查步骤利用散列(hash)函数,对窜改进行检测。
11.(增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复制步骤中还包括判定步骤,所述判定步骤在检测出所述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内容的所述识别信息在过去的所述存储步骤中加以存储这一情况时,根据这种存储的内容的时间信息,与当前的时间信息进行比较,并判定是否超过规定的时间。
12.(增加)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超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禁止复制。
13.(增加)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超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检测所述内容中的水印(watermark),并根据这种水印进行复制处理。
14.(增加)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用于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识别过去进行复制的内容的识别码,和对应附加并存储复制所述内容的时间数据的数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取得以后想要进行复制内容的识别码的取得步骤;
判断在所述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识别码是否已经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判断步骤;
当由所述判断步骤判断所述识别码已经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时,对在所述数据库内对应于所述识别码存储的时间数据和当前的时间信息进行比较的比较步骤;
利用所述比较步骤,由所述存储的时间数据判定当前的时间是否超过规定时间的判定步骤,
当判定步骤的结果为没有超过规定时间情况下,禁止复制所述内容。

Claims (3)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器,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装置,
根据所述取得装置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时间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的复制装置。
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步骤,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步骤,
根据所述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在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所述时间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的复制步骤。
3.一种程序存储媒体,存储计算机能读取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包括下述步骤:
存储识别内容的识别信息和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时的时间信息的存储步骤,
取得想要复制内容的识别信息的取得步骤,
根据所述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在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所述时间信息,来复制所述内容的复制步骤。
CNB998054518A 1998-12-25 1999-12-24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42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941498 1998-12-25
JP369414/1998 1998-12-25
JP3922299 1999-02-17
JP39222/1999 1999-02-17
JP36608699A JP4568933B2 (ja) 1998-12-25 1999-12-24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366086/1999 1999-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537A true CN1298537A (zh) 2001-06-06
CN1144212C CN1144212C (zh) 2004-03-31

Family

ID=2729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545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4212C (zh) 1998-12-25 1999-12-24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68933B2 (zh)
CN (1) CN1144212C (zh)
AU (1) AU1801300A (zh)
WO (1) WO20000398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992A (zh) * 2007-07-09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翻印装置
CN101593213B (zh) * 2002-05-08 2012-06-13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通信系统
CN102959628A (zh) * 2010-06-29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内容记录介质、内容提供系统、内容提供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8710A (ja) * 2000-07-24 2002-04-12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提供媒体
JP2002116960A (ja) * 2000-08-03 2002-04-1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2002236808A (ja) * 2001-02-07 2002-08-23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2236767A (ja) * 2001-02-07 2002-08-23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2288041A (ja) * 2001-03-23 2002-10-0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716068B2 (ja) * 2001-03-26 2011-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配信方法、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クライアント機器
JP3778009B2 (ja) * 2001-06-13 2006-05-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管理方法
JP4746547B2 (ja) 2004-07-20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管理装置
JP2007243703A (ja) * 2006-03-09 2007-09-20 Toshiba Corp 携帯端末
JP4636008B2 (ja) * 2006-11-17 2011-02-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レプリ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データレプリケーション方法、データレ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2008257847A (ja) * 2008-04-03 2008-10-23 Hitachi Ltd ディジタル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50878A (ja) * 1990-02-28 1991-11-08 Canon Inc 記録再生装置
JP3309362B2 (ja) * 1994-02-16 2002-07-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情報複製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092432B2 (ja) * 1994-02-17 2000-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060819B2 (ja) * 1994-03-04 2000-07-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ヘリカル走査型の記録再生装置
JP3781796B2 (ja) * 1995-01-12 2006-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JPH103745A (ja) * 1996-06-12 1998-01-06 Sony Corp 記録媒体、デジタルコピー管理方法、再生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485750B2 (ja) * 1997-01-31 2004-01-1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不法コピー防止方法、コピー元レコーダ及びコピー先レコーダ
JP3361729B2 (ja) * 1997-08-05 2003-01-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045388B2 (ja) * 1999-01-14 2008-0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信号複製制限方法、情報信号複製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信号記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213B (zh) * 2002-05-08 2012-06-13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通信系统
CN102419992A (zh) * 2007-07-09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翻印装置
CN102959628A (zh) * 2010-06-29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内容记录介质、内容提供系统、内容提供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02959628B (zh) * 2010-06-29 2015-05-06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内容提供系统以及内容提供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305854A (ja) 2000-11-02
JP4568933B2 (ja) 2010-10-27
CN1144212C (zh) 2004-03-31
WO2000039800A1 (fr) 2000-07-06
AU1801300A (en) 200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491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介质
CN1217267C (zh) 音乐内容供给系统
CN1249571C (zh) 信息处理系统
CN1143195C (zh) 数字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310462C (zh) 通过对数据加密来保护数据的数据保护系统
CN1160955C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144212C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50544C (zh) 输出装置、输出方法、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再现装置、再现方法
CN1262962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信息处理系统
CN1698040A (zh)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571959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17152A (zh) 内容共享系统;内容处理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内容共享方法
CN1855112A (zh) 内容信息提供服务器、系统和方法及内容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327560A (zh) 内容供给系统
CN1516837A (zh)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488112A (zh) 分布系统、半导体存储卡、接收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接收方法
CN1366637A (zh) 数据记录再现播放器、保存数据处理方法和程序提供媒体
CN1692339A (zh) 内容分发系统、信息处理设备或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388967A (zh) 数据记录和/或复制方法和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795466A (zh) 存储介质出租系统
CN100342682C (zh) 数据记录设备、数据记录方法、以及数据转录系统
CN1977251A (zh) 记录介质、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838294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及内容管理系统
CN1189832C (zh) 管理内容数据的控制与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255801C (zh) 数据传送系统及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