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6205C - 单张纸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单张纸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6205C
CN1296205C CNB2004100397332A CN200410039733A CN1296205C CN 1296205 C CN1296205 C CN 1296205C CN B2004100397332 A CNB2004100397332 A CN B2004100397332A CN 200410039733 A CN200410039733 A CN 200410039733A CN 1296205 C CN1296205 C CN 12962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ctorial pattern
row
pattern platform
sheet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9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5819A (zh
Inventor
藤井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yobi Ltd
Original Assignee
Ryob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yobi Ltd filed Critical Ryobi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5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62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62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张纸印刷机,在排纸部(3)的上部设有可以目视内部的窗部(21),色样台(20)被设置在排纸部(3)的上部,并使其从上方遮蔽窗部(21)的至少一部分,该色样台(20)可以沿着单张纸的输送方向移动,通过使色样台(20)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可以减少窗部(21)的遮蔽区域。

Description

单张纸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带有色样台的单张纸印刷机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此种单张纸印刷机上配备有用于承载印刷完成后的单张纸(印刷物)的色样台。作业者从排纸部抽出一张印刷物,载置在色样台上,通过对载置在此色样台上的印刷物和作为基准的印刷物(色样本)进行比较,对套准或墨色浓度等进行确认,其结果,例如通过控制墨壶键的打开量来对墨量进行修正。
以往此色样台一般与印刷机主体分开设置,但是这样就会产生需要另外设置色样台的场所的问题。作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案,提出将色样台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的方案(参照日本国特开2001-80050号公报)。
但是,当将色样台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时,就会产生无法在排纸部的上部设置窗部或此窗部会被色样台遮蔽的问题。即,虽然可以将窗部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使得作业者可以在印刷时对印刷物的排纸状态进行目视确认,但是,当将色样台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时,则实质上无法使用此窗部。作业者一般站立在印刷机的下游侧,一边确认排纸状态,一边进行排纸部的空间调整等或对排出的纸张上是否有污点进行确认。而且,印刷机的上游、下游都是以单张纸的输送方向为基准,以给纸部侧为上游侧,以排纸部侧为下游侧。
所以,为了确认种排纸状态或印刷物,就需要在排纸部上设置用于对排纸部的内部进行目视确认的窗部。当将此窗部设置在排纸部的下游侧壁面上时,作业者由于不仅有必要每次都观察排纸部的内部,而且对排纸部的内部的状态也难以确认,因此,最好在排纸部的上面再另外设置窗部,或仅在上面设置窗部。
但是,当如所述那样将色样台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时,就会使窗部被其遮蔽。在排纸部的长度在输送方向上较长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将色样台配置在上游侧(印刷部侧)上的同时,在其下游侧配置窗部。但是,虽然透过窗部的可见性良好,而通过将印刷物放置在色样台上而进行作业的作业性就会出现问题。而在将窗部和色样台的配置颠倒过来的情况下,则又会使透过窗部的可见性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所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确保排纸部内部的良好的可见性,并可以削减色样台的设置空间,而且,使将印刷物放置在色样台上而进行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单张纸印刷机是具有对由印刷部印刷后的单张纸进行排出的排纸部,并在该排纸部的上部设置了可以目视排纸部的内部的可视部的单张纸印刷机,其特征是,用于载置从排纸部抽出的印刷完的单张纸的色样台被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并使其从上方遮蔽了所述可视部的至少一部分,该色样台可以沿着单张纸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并且,通过色样台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可以使处于色样台的下游侧的可视部的显露区域增大。
当使用该结构的单张纸印刷机进行印刷作业时,作业者通常站立在排纸部的下游侧。此外,在通常印刷时,使色样台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色样台一旦向上游侧移动,则色样台下游侧的可视部的显露区域增大。所以,就可以容易地从位于色样台下游侧的可视部的显露区域观察排纸状态。此时,色样台位于远离作业者的位置上。
此外,当使用色样台时,作业者通过使位于较远位置上的色样台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而使之接近自己,从而可以放置抽出的印刷完的单张纸并容易地进行确认作业。当像这样使色样台向应当与作业者侧接近的下游侧移动时,位于色样台下游侧的可视部的显露区域就会减少。
特别是,最好在排纸部的上部设置为了进行墨量的控制而操作的墨量操作部和为了控制印刷机的动作而进行操作的主操作部,墨量操作部与色样台一起移动,另一方面,主操作部与色样台各自独立并固定配置在特定位置上。墨量操作部是在色样台使用时使用的操作部,另一方面,主操作部是经常使用的操作部,因此,从作业性方面考虑,最好使墨量操作部与色样台一起移动,并将主操作部总是固定在特定位置上。
另外,最好将主操作部固定配置在排纸部的上部的下游侧端部上,色样台向最下游位置移动时,墨量操作部就会位于排纸部的上部的下游侧端部,成为与主操作部并列配置的形态。由于通过使主操作部、墨量操作部都位于下游侧端部,作业者就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并且两者形成并列配置的形态,因此,即使在墨量操作部的操作中,也可以通过迅速地对相邻的主操作部进行操作来处理问题等。
另外,最好具有用于将色样台锁定在最下游位置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的构成使得可以通过对解除操作部的操作来解除色样台的锁定状态。当使色样台移动至最下游位置来对印刷完的单张纸进行确认时,作业者经常是靠近色样台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利用锁定机构将色样台可靠地锁定在最下游位置,并且如果作业者不对解除操作部进行操作就不会解除其锁定状态,因此在确认作业中,色样台就不会突然向上游侧移动,从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确认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单张纸印刷机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印刷机的排纸部附近的主要部位侧视图,(A)表示色样台位于最下游位置的状态,(B)表示色样台位于最上游位置的状态。
图3是表示同一印刷机的排纸部附近的主要部位俯视图,(A)表示对应于图2(A)的图,(B)表示对应于图2(B)的图。
图4是表示同一印刷机的排纸部附近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图5是图4的P-P线剖面图。
图6表示图4的A部,(A)为侧视图,(B)为剖面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单张纸印刷机的排纸部附近的与图3对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印刷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所示的印刷机具有在单张纸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1、向该印刷部1供给单张纸的给纸部2、接收并堆积由印刷部1印刷的印刷完的单张纸的排纸部3。
所述印刷部1具有多个印刷单元4。具体来说,是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设置了多个印刷单元4的多色印刷机。印刷单元4具有印版滚筒5、橡皮布滚筒6、压印滚筒7,每个印刷单元4印刷一种颜色。在图1的情况下,由于具有总共四个印刷单元4,因此可以进行四色印刷,但是,可以对印刷单元4数目或滚筒排列等进行各种更改。
由此印刷部1印刷的印刷完的单张纸(印刷物)从最下游侧,即第四个印刷单元4的压印滚筒7被传送到环形的排纸链8上。该排纸链8每隔特定间隔具有叼纸牙(gripper)(图示省略),此叼纸牙依次从压印滚筒7接收单张纸(印刷物),伴随着排纸链8的移动,将单张纸向下游侧输送并堆积在排纸台9上。
此外,在排纸部3的上部安装有用于承载印刷物的色样台20。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了排纸部3,该色样台20可以沿着单张纸的输送方向在特定范围内直线移动。具体来说,图2(A)表示使色样台20位于可动范围中最下游侧的位置上的状态(最下游位置),图2(B)表示使之位于最上游侧的位置的状态(最上游位置)。即,色样台20可以采取与印刷部1相对接近的状态(图2(B))或相对远离的状态(图2(A))。此外,在离印刷部1最远的最下游位置,色样台20位于排纸部3进而位于印刷机的下游侧端部。
而且,各滚筒5、6、7或排纸链8配置于左右两支架(frame)10之间,并由两支架10可以转动地支撑。另外,在排纸部3的上面及后面(下游侧的壁面)上设置有跨接两支架10间的保护板11、12。所以,利用左右两支架10、上部保护板11、后部保护板12,就使得排纸链8处于除去下方、前方(上游侧)的四方被包围的状态。
两支架10是不透明的,另外,保护板11、12也是一样。所以,为了使作业者可以确认排纸链8的排纸状态,在上部保护板11、后部保护板12上设有窗部21、22(可视部)。具体来说,在上部保护板11的下游侧的特定位置和后部保护板12的上侧特定位置上,分别设有窗部21、22,借助此窗部21、22就可以对内部进行目视确认,在除去此窗部21、22的区域上,至少从上方或斜上方无法对内部进行目视确认。而且,上部保护板11的窗部21位于排纸台9的稍靠上方的位置。另外,虽然也可以通过只是由将保护板11、12部分地剪切后的开口形成开放状态来构成两窗部21、22,但是最好夹隔透明构件。透明构件优选使用例如丙烯酸板等透明的合成树脂板或强化玻璃。
图7是在排纸部3上未安装色样台20的以往类型的印刷机的主要部位俯视图,该印刷机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机除去色样台20以外是相同的。如图7所示,从上游侧开始依次设置有共三张上部保护板11,上游的上部保护板11a以上游侧端部为支点在上方转动,中央和下游的两上部保护板11b、11c被用螺钉固定在支架10上。而且,如图5中的两点虚线所示,上部保护板11与支架10的上端面处于大致同一平面,借助托架13被安装在支架10的内面上。另外,在下游的上部保护板11c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所述窗部21,在该窗部21上安装有丙烯酸板等透明板23。而且,在图7中,窗部21被做了网状线处理,在后述的图3(B)中,同样地对显露出的部分也进行了网状线处理。
而且,虽然在支架10的外侧配置有用于驱动滚筒等的驱动齿轮等,但是还设有用于覆盖它们的保护罩14,该保护罩14从支架10向侧方突出。
再回到图2,虽然在排纸部3的上部设有可以在输送方向的特定范围内移动的色样台20,但是,该色样台20在最下游位置处,如图2(A)所示,从上方将窗部21整体遮蔽起来。此外,当使色样台20从此状态向上游侧移动时,则窗部21从此下游侧逐渐显露出来,在可动范围的最上游位置处,如图2(B)所示,窗部21的下游侧大致一半以上都显露出来。换言之,当使色样台20按照与印刷部1接近的方式移动时,则由色样台20所遮蔽的窗部21的区域逐渐减少。当从上方表示其状态时,则如图3所示,在最下游位置处,如图3(A)所示,窗部21的整体被色样台20所遮蔽,而在最上游位置处,如图3(B)所示,窗部21的一部分显露出来。下面将对色样台20的构成及使之移动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
色样台20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在排纸部3的上部可以沿着输送方向直线移动地设置的基座体30、安装在该基座体30的上部的载置印刷物的载置板31。该基座体30被设置为可以从上方遮蔽窗部21的一部分的方式,所以,当载置板31和基座体30一体化地向上游侧移动时,如图3(B)所示,窗部21的下游侧特定区域就显露出来。而且,在基座体30的侧方,设置有主控制箱32,虽然该主控制箱32也遮蔽了窗部21的一部分,但是由其所遮蔽的区域要小于由基座体30所遮蔽的区域。而且,当然也可以采用主控制箱32不遮蔽窗部21的构成。
另外,虽然所述载置板31按照其上游侧端部处于上方的方式倾斜,但是,也可以对其倾斜角度进行改变。另外,在基座体30的上面的下游侧端部上,如图4所示,设有用于对每个墨壶键的墨量进行控制的墨量操作部33。在该墨量操作部33上,对应各墨壶键沿左右方向并排地配置有用于增减墨量的按钮。另外,在所述主控制箱32的上面的下游侧端部,设有用于控制印刷机的工作、停止等的主操作部34,在主操作部34上配置有用于使印刷机的各部分工作、停止的按钮。即,在主操作部34被固定配置于排纸部3的上部的下游侧端部的同时,墨量操作部33在最下游位置时也位于排纸部3的上部的下游侧端部,从而形成与主操作部34并排配置的状态。
所述基座体30被如下设置。即,如图4及图5所示,在左右两支架10的上端面上分别由支撑托架35螺旋固定。而且,在图5中,省略了载置板31。该支撑托架35如图4所示,分别在输送方向上相隔特定间隔地成对安装,在上游侧、下游侧的一对支撑托架35上,固定有圆棒状的导引轨36。该导引轨36沿输送方向延伸,左右一对导引轨36相互平行。借助轴承部38在导引轨36上可以滑动地安装有连接杆37,以将该两导引轨36交联在一起。如图4所示,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共设有两支该连接杆37。而且,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一对支撑托架35将导引轨36的两个端部固定,两支连接杆37位于两支撑托架35之间。
另外,两支连接杆37由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加固杆39互相连接在一起。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隔特定间隔共并排设有三支该加固杆39。此外,所述基座体30被螺旋固定在该加固杆39上,因此,基座体30就借助连接杆37和加固杆39被可以滑动地支撑于左右导引轨36上,这样,色样台20就可以沿着输送方向移动。
另外,虽然主控制箱32位于一侧的支架10的上方,但是,该控制箱32通过借助柱状螺栓50螺旋固定于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各自的支撑托架35上而被固定于支架10上。
另外,虽然色样台20可以如所述那样沿输送方向滑动,但是在最上游位置和最下游位置处分别设有保持机构,其以特定的保持力来保持色样台20,当超过该保持力的力作用于色样台时,则会解除其保持状态。具体来说,在特定位置上固定有作为保持机构的一对磁铁40。该磁铁40如图4所示,借助未图示的安装构件固定于支架10上,对连接杆37进行吸附保持。在最下游位置处,当下游侧的连接杆37被下游侧的磁铁40吸附保持时,如图3(A)所示,维持窗部21整体被色样台20遮蔽的状态,相反,在最上游位置处,当上游侧的连接杆被上游侧的磁铁40吸附保持时,如图3(B)所示,维持窗部21的下游侧特定区域显露出来的状态。而且,虽然可以将磁铁40的吸附保持力在上游侧、下游侧设成近似相同,但是也可以设成相互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下游位置处还设有锁定色样台20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设于色样台20上的被固定部、设于支架10上的用于将该被固定部固定在最下游位置上的固定部、通过解除固定部和被固定部的固定状态来进行解除锁定状态操作的解除操作部。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借助安装构件42在连接杆37的一个端部安装有板簧41。该板簧41可以向左右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在其下游侧端部安装有作为被固定部的锁定爪43。该锁定爪43以其上游侧端部作为基端部,安装在板簧41上,并向下游侧延伸,在其特定位置上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固定槽44。该固定槽44形成于锁定爪43的侧面上。另一方面,在支架10上固定有作为固定部的固定栓45,当该固定栓45嵌入固定槽44中时,锁定爪43就被固定栓45固定。另外,在基座体30的侧壁30a上,螺旋固定有框体46,在该框体46内安装有作为解除操作部的解除栓47,其可以向左右方向移动。该解除栓47的一个端部47a从基座体30的侧壁30a向外部露出,用手将其一个端部47a向内侧推压来进行操作。该解除栓47被弹簧48赋予向外侧的弹势,当反抗此弹力将解除栓47向内侧推入时,通过解除栓47的另一个端部47b推压所述锁定爪43的下游侧端部,使板簧41发生弹性变形来解除由固定栓45形成的固定状态。而且,在图6(B)中,虽然解除栓47与锁定爪43接触在一起,但是也可以使它们分离。另外,锁定爪43虽然形成朝向下游侧端部前端变细的锥状,但是也可以不形成锥面,而采用平面,或者可以采用其他各种的设计变更。但是,当通过在锁定爪43上设置锥面43a来使色样台20向下游侧移动时,则固定状态的固定栓45在此锥面43a上发生相对滑动,顺利地嵌入固定槽44中。
如上构成的印刷机在进行通常的印刷时,如图2(B)及图3(B)所示,使色样台20位于最上游位置,利用磁铁40对其进行吸附保持。作业者站立在排纸部3的下游侧进行操作,就可以从排纸部3的上部的窗部21对排纸链8的排纸状态进行目视确认,假设在排纸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则可以利用借助窗部21的目视确认,立即通过对主操作部34进行操作来实施停止给纸动作等应对措施。虽然也可以使主控制箱32与色样台20一体化地移动,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主控制箱32设为固定型,就可以在发生所述那样的问题时迅速地应对。另外,如图3(A)所示,当使色样台20移动至最下游侧时,墨量操作部33和主操作部34就成为沿左右方向近似排成一列的状态。这样,即使在墨量操作部33的操作中印刷机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与墨量操作部33相邻的主操作部34进行迅速地操作来实施应对措施。
此外,在从排纸部3抽出一张印刷物来核查颜色等的情况下,则将保持在最上游位置处的色样台20向身边即下游侧拉近。当色样台20到达最下游位置时,磁铁40就会对色样台20进行吸附保持,同时,通过以固定栓45固定锁定爪43来将色样台20锁定。如果作业者不进行推压解除栓47的操作,就不能解除该锁定状态,因此,作业者就可以将印刷物放置在处于稳定状态的载置板31上而容易地对颜色等进行确认。而且,在色样台20上设有墨量操作部33,由于此墨量操作部33位于排纸部3的下游侧端部,因此可以通过对墨量操作部33进行操作使容易地增减墨量。
当这样的印刷物确认作业结束时,则推压解除栓47来解除锁定爪43的固定状态。这样就解除了色样台20的锁定状态,在此状态下,通过将色样台20向上游侧推压,连接杆37即远离磁铁40,色样台20向上游侧滑动,在最上游位置处被磁铁40吸附保持。
这样,在进行通常的印刷时,使色样台20向上游侧退避,就可以透过显露出来的窗部21从上方对排纸状态进行目视确认。虽然在后部保护板12上也设置有窗部22,但是作业者在站立的状态下无法透过其进行目视确认。与此相反,由于作业者在站立状态下可以从上部的窗部21进行目视确认,因此可以减轻作业负担。另外,由于墨量操作部33也同时向上游侧退避,因此还可以预先防止对墨量操作部33的不小心的误操作。
另外,由于通过使色样台20向下游侧移动可以增大印刷单元4和色样台20之间的空间,因此就可以利用此空间在印版滚筒上安装印版。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使色样台20位于最下游位置时将窗部21整体遮蔽,但是也可以采用将窗部21的至少一部分遮蔽的构成。另外,也可以采用通过使色样台20向上游侧移动而使窗部21的整体显露出来的构成。无论怎样,只要是通过使色样台20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来减少窗部21的遮蔽区域的构成,换言之,只要是使窗部21的位于色样台20的下游侧的显露区域增大的构成即可。所以,即使窗部21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比色样台20的移动行程更大也可以,还可以在跨越排纸部3的上部的输送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设置窗部21。无论怎样,只要能通过使色样台20向上游侧移动来增大位于色样台20的下游侧的窗部21的显露区域即可。另外,虽然对在下游的上部保护板11c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作为可视部的窗部21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窗部21的形成位置或个数并没有限制。也可以通过用可以透视的构件构成上部保护板11自身来作为可视部。此时,也可以通过用金属网等网状体或具有多个冲孔的构件构成上部保护板11并由此构成可以目视内部的可视部。另外,也可以不设置上部保护板11,而是通过使排纸部3的上部部分或整体地敞开来构成可视部。
另外,也可以在色样台20上设置扫描器等。
另外,虽然将锁定爪43可以移动地设置在色样台20上,而将固定栓45固定在支架10上,但是,也可以反过来,将固定栓等作为被固定部固定在色样台20上,而将锁定爪等作为固定部可以移动地设置在支架10上。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最好如所述那样采用如下的构成,即,使锁定爪等可以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并设置弹力机构,其在锁定爪从通常的位置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对此锁定爪施加朝向通常位置侧的弹势,通过色样台20向下游侧的移动,锁定爪等反抗弹力机构的弹力,从通常的位置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特定量,与固定栓等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嵌合。另外,由于在此情况下,解除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也与输送方向垂直相交,因此站立在下游侧的作业者即使在排纸部3处向上游侧靠近,也不会因此而无意中对解除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放心地进行作业。
如上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单张纸印刷机,通过在排纸部的上部设置色样台,可以削减色样台的设置空间。此外,通过使色样台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可以确保从可视部的良好的可见性,相反,通过使色样台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可以使之接近作业者,并由此提高通过将印刷完的单张纸载置在色样台上而进行作业的作业性。

Claims (6)

1.一种单张纸印刷机,具有将由印刷部印刷后的单张纸排出的排纸部,并在该排纸部的上部设置了可以目视排纸部的内部的可视部,其特征是,用于载置从排纸部抽出的印刷完的单张纸的色样台,被设置在排纸部的上部,使得其可以从上方遮蔽所述可视部的至少一部分,该色样台可以沿着单张纸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并且通过使色样台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可以使位于色样台下游侧的可视部的显露区域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张纸印刷机,其特征是,在所述排纸部的上部,设有为了控制墨量而进行操作的墨量操作部、为了对印刷机的动作进行控制而操作的主操作部,所述墨量操作部与所述色样台一起移动,而所述主操作部与所述色样台分开,独立地被固定配置在特定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张纸印刷机,其特征是,所述主操作部被固定配置在所述排纸部的上部的下游侧端部,当所述色样台移动至最下游位置时,所述墨量操作部位于所述排纸部上部的下游侧端部,成为与所述主操作部并排配置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张纸印刷机,其特征是,设有用于将所述色样台锁定在最下游位置上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的构成使得可以通过对解除操作部的操作来解除所述色样台的锁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张纸印刷机,其特征是,设有用于将所述色样台锁定在最下游位置上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的构成使得可以通过对解除操作部的操作来解除所述色样台的锁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张纸印刷机,其特征是,设有用于将所述色样台锁定在最下游位置上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的构成使得可以通过对解除操作部的操作来解除所述色样台的锁定状态。
CNB2004100397332A 2003-04-03 2004-03-16 单张纸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2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99892A JP2004306302A (ja) 2003-04-03 2003-04-03 枚葉印刷機
JP2003099892 2003-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819A CN1535819A (zh) 2004-10-13
CN1296205C true CN1296205C (zh) 2007-01-24

Family

ID=33095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97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205C (zh) 2003-04-03 2004-03-16 单张纸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938545B2 (zh)
JP (1) JP2004306302A (zh)
CN (1) CN1296205C (zh)
DE (1) DE10200401524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8043A1 (de) * 2005-10-07 2007-04-12 Koenig & Bauer Ag Einrichtung zum Befestigen von Bedien-und/oder Anzeigeelementen
JP2008037046A (ja) * 2006-08-09 2008-02-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操作デスク
DE102007028970A1 (de) * 2007-06-23 2008-12-24 Manroland Ag Druckmaschinenleitstand
JP2012152974A (ja) * 2011-01-25 2012-08-16 Komori Corp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制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1183Y (zh) * 1995-06-28 1996-07-17 许清松 印刷样本吊挂架
CN2491223Y (zh) * 2001-06-28 2002-05-15 广州建益铝门窗有限公司 印刷样本吊挂架
CN2626719Y (zh) * 2003-08-05 2004-07-21 冯健 印刷机专用看样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7984C1 (de) * 1986-03-11 1986-10-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6900 Heidelberg Anordnung zur Abmusterung eines Druckerzeugnisses
DE3830121A1 (de) * 1988-09-05 1990-03-15 Felix Brunn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eines vorgegebenen, durch ein wertepaar volltondichte/rasterpunktaenderung definierten druckstandards bei einem autotypischen druckvorgang
JPH0686940A (ja) 1992-05-29 1994-03-29 Aisin Seiki Co Ltd 素子冷却加熱試験装置
JPH0623960A (ja) 1992-07-06 1994-02-01 Shinohara Tekkosho:Kk 枚葉式印刷機
JPH0631903A (ja) 1992-07-13 1994-02-08 Shinohara Tekkosho:Kk 枚葉式印刷機
DE4242259B4 (de) * 1992-12-15 2006-03-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mit Probebogenauslage
US6748860B2 (en) * 1994-04-15 2004-06-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Operating panel for a printing machine, inking control system for a printing machine, and inking control method
CH690470A5 (fr) * 1994-06-17 2000-09-15 Bobst Sa Dispositif pour assurer la qualité de la production d'une presse de fabrication d'emballages.
US5735345A (en) * 1996-05-02 1998-04-07 Bestline Liner Systems, Inc. Shear-out landing adapter
JPH115297A (ja) * 1997-06-18 1999-01-12 Komori Corp 印刷機における自動段取装置
DE29904511U1 (de) * 1999-03-11 1999-07-08 Roland Man Druckmasch Einrichtung zur Qualitätskontrolle für eine Bogendruckmaschine
JP2001080050A (ja) * 1999-09-16 2001-03-27 Komori Corp 枚葉輪転印刷機
EP1762388A3 (en) * 2000-10-13 2012-08-2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Printing press equipped with color chart measuring apparatus
JP2003251789A (ja) * 2001-12-27 2003-09-09 Komori Corp 印刷機の印刷品質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1183Y (zh) * 1995-06-28 1996-07-17 许清松 印刷样本吊挂架
CN2491223Y (zh) * 2001-06-28 2002-05-15 广州建益铝门窗有限公司 印刷样本吊挂架
CN2626719Y (zh) * 2003-08-05 2004-07-21 冯健 印刷机专用看样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06302A (ja) 2004-11-04
DE102004015247A1 (de) 2004-10-28
US20040194650A1 (en) 2004-10-07
CN1535819A (zh) 2004-10-13
US6938545B2 (en) 2005-09-06
DE102004015247B4 (de)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6032204B3 (de)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mindestens einer Druckform an ihrem Montageort auf einem Form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CN1081986C (zh) 用于多色轮转印刷机的印刷系统
CN1564747A (zh) 凹版印刷机
CN1296205C (zh) 单张纸印刷机
DE102009000518A1 (de) Bogendruckmaschine
DE102006002304A1 (de) Bogendruckmaschine
WO2008028309A1 (de) Registereinzugsvorrichtung
CN100376404C (zh)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维护设备和具有该设备的喷墨打印机
CN101890832A (zh) 凹版印刷机
IL129205A (en) Accessory for a printing unit
DE102015116030A1 (de) Einrichtung zum Codieren von Druckbogen in einer Bogendruckmaschine
DE3838484A1 (de) Bogenablagevorrichtung
WO2010086203A1 (de) Bogendruckmaschine
EP3851280B1 (de)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druckplatten an einer druckmaschine
EP2263878A2 (en) Transport cylinder gripper pad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WO2010086205A1 (de) Bogendruckmaschine
DE102008048281A1 (de) Vorrichtung zum Abführen einer Druckplatte von einem Plattenzylinder einer Druckmaschine
CN1519128A (zh) 带有盖锁止机构的打印机
DE19721767B4 (de) Sauger zum Trennen und Transportieren bogenförmigen Materials
CN1712216A (zh) 印刷机
EP1918099B1 (de) Markie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DE2945192C2 (de) Offsetdruckmaschine
JP3938907B2 (ja) 印刷機
CN220314457U (zh) 一种印刷辊压机构
JP5981794B2 (ja) 印刷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