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5322C -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5322C
CN1295322C CNB200410090290XA CN200410090290A CN1295322C CN 1295322 C CN1295322 C CN 1295322C CN B200410090290X A CNB200410090290X A CN B200410090290XA CN 200410090290 A CN200410090290 A CN 200410090290A CN 1295322 C CN1295322 C CN 12953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bacteria
sample
anerobe
cultiv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02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5109A (zh
Inventor
王慧勇
王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4100902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95322C/zh
Publication of CN1635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5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53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53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构成,在任一器皿内的周边设有隔离卡件,隔离卡件与相应的器皿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区间内设有环形密封垫。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2)在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3)同时将步骤(1)的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4)判定。优点是: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宜广泛推广,不仅能给病人提供直接、有效、经济的诊断标准,同时对厌氧菌的培养结果准确、可靠。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培养出的厌氧菌阳性率高,结果可靠,适合大、中、小微生物实验室的厌氧菌培养、费用低。

Description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苛氧菌进行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厌氧菌在临床上感染机体病例较为多见,有关厌氧菌培养在医学检验领域里,一直困惑着人们,尤其在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大、中、小型医院对解决厌氧菌培养有更大的难度,目前临床上多数用现成购买的厌氧袋、厌氧罐、厌氧箱培养法,各种厌氧培养均是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造成厌氧的环境,而采用厌氧罐、厌氧袋培养厌氧菌其工作程序繁琐、制做复杂,要求条件苛刻,部分培养阳性率低,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及基层医院的一般实验室不能独立完成厌氧菌的培养,很难达到需要标准。现今由传统的厌氧罐、厌氧袋培养厌氧菌发展到目前最先进的厌氧箱来培养厌氧菌,但因为厌氧箱本身造价高、费用昂贵,因地区差异,病人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如此先进的医疗设备很难普遍地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宜广泛推广,不仅能给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经济的诊断指标,而且可提高厌氧菌的阳性检出率的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出的厌氧菌阳性率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适合大、中、小微生物实验室的厌氧菌培养、费用低、简便易学,便于普及推广的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其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构成,在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的任一器皿内的周边设有围成一圈的隔离卡件,且所述隔离卡件的高度低于所在器皿的高度,所述隔离卡件与相应的器皿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间,在所述区间内的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垫,所述另一器皿的上部边缘扣在设有环形密封垫的所述器皿的环形密封垫上,所述上、下部器皿采用螺纹或卡接连接。
所述上、下部器皿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多边形或异形。
所述隔离卡件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多边形或异形。
所述环形密封垫的外圈边缘与设有环形密封垫的所述器皿的底面形状一致,所述环形密封垫的内圈边缘与所述隔离卡件的形状一致。
所述上、下部器皿的高度为5-25mm,所述上、下部器皿的底面积为15cm2-140cm2,且在设有隔离卡件和环形密封垫的器皿的高度低于所述另一个器皿的高度。
在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内的一个器皿或两个器皿内设有圈成一圈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在器皿分成两个区间——内区间和外区间,所述内区间为所述隔离板圈内的区间,所述外区间为所述隔离板圈外的区间,且所述隔离板的高度要低于其所在器皿的高度。
在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的任一个器皿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其所述器皿分成相互隔离的两个区间,且所述隔板低于所在器皿的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包括有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
(2)、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
即将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置于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器皿中,冷却、凝固,在盛有所述固体培养基的一个器皿中接种已知苛养菌,在盛有所述固体培养基的另一器皿中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或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所述上、下器皿的内区间内放入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在一个器皿中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在所述另一器皿中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或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的任一器皿的内区间内和外区间放入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在所述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在所述外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或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所述上、下器皿的任一器皿,由隔板所隔开的相互隔离的两个区间内分别放入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由所述隔板隔开的所述一部分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由所述隔板隔开的所述另一部分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所述上部器皿与所述下部器皿旋紧密封,与外部空气隔离,其中所述上部器皿和所述下部器皿中的所述固体培养基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5mm;然后将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0-18h,观察所述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的细菌的生长;
(3)、同时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
(4)、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观察所培养出的细菌菌落,得以判断待培养的物质——标本是厌养菌、兼性厌养菌、苛养菌或无细菌生长的任一种类型。
步骤(4)是通过如下方法判定:
(A)、将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在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通过细菌生长的情况判定:
(a)、如没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苛养菌,或无细菌生长;
(b)、如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可能为厌养菌或兼性厌养菌;
(B)、将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在普通有养环境下的培养基上培养,通过细菌生长的情况判定:
(a)、如没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厌养菌,或无细菌生长;
(b)、如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可能为苛养菌或兼性厌养菌;
通过上述步骤(A)、(B)细菌生长的情况综合得到四种检测结果,
(I)、通过(A、a)和(B、a)得到结果是无细菌生长;
(II)、通过(A、a)和(B、b)得到结果是苛养菌,即该标本为苛养菌感染;
(III)、通过(A、b)和(B、a)得到结果是厌养菌,即该标本为厌养菌感染;
(IV)、通过(A、b)和(B、b)得到结果是兼性苛养菌,即该标本为兼性苛养菌感染。
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人体或动物体分泌的浓汁、痰、胸腹水、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等。
所述固体培养基是固体基础培养基、固体营养培养基、固体选择培养基、固体鉴别培养基的任一种。
该方法可用做厌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所述放入上、下部器皿的已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的厚度至少为3mm。
本发明的优点是: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宜广泛推广,不仅能给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经济的诊断标准,同时对厌氧菌的培养结果准确、可靠。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培养出的厌氧菌阳性率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适合大、中、小微生物实验室的厌氧菌培养、费用低、简便易学,便于普及推广。用生物耗氧的方法创造无氧环境,取代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推广普及厌氧菌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利用苛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将微环境中氧气耗尽产生大量的CO2,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系列厌氧菌培养相关项目不断更新,避免了现有的培养方法给病人造成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给临床的诊断、治疗造成困难和损失。而新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适合于各级医院、科研单位,且实验准确、可靠、适用性强。
通过该方法对待培养的标本可通过培养厌氧菌,从而可更加准确的对待培养的标本鉴定,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适合大、中、小微生物实验室的种属鉴定、费用低、简便易学,便于普及推广。同时该方法可用做厌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上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下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上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下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8为图7的上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下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实施例4上、下部器皿的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11为图10的上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下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实施例4上、下部器皿的形状为圆形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14为图13的上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3的下部器皿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对待培养的物质细菌种属的判定方法的流程简图。
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构成,在上部器皿1的周边设围成一圈的隔离卡件3,隔离卡件3的高度低于上部器皿1的高度,隔离卡件3与相应的上部器皿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间,在区间内的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垫4。下部器皿2的上部边缘9扣在上部器皿1的环形密封垫4上,上、下部器皿1、2采用螺纹或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底面形状为圆形。隔离卡件3和环形密封垫4的形状也为圆形。上部器皿1与下部器皿2采用螺纹或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的高度为5mm,下部器皿2的高度为15mm。上部器皿的内径为110mm,下部器皿外径为105mm。
在使用时可以在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内分别放入已准备好的固体营养培养基,冷却、凝固,然后在其中一个器皿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在另一个器皿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的苛养菌,然后将上、下器皿盖紧,密封与外部空气,已便于标本的培养。其中上部器皿和下部器皿中的固体培养基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5mm。
实施例2:如图4、图5、图6所示,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构成,在下部器皿2的周边设围成一圈的隔离卡件3,隔离卡件3的高度低于下部器皿2的高度,隔离卡件3与相应的下部器皿2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间,在区间内的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垫4。上部器皿1的上部边缘10扣在下部器皿2的环形密封垫4上,上、下部器皿1、2采用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形状为椭圆形。隔离卡件3的形状为长方形,环形密封垫4的外圈边缘形状与下部器皿2的形状一致,即也为椭圆形,环形密封垫4的内圈边缘形状与隔离卡件3的形状一致,为长方形。且环形密封垫4与下部器皿2的周边和隔离卡件3紧密接触,上部器皿1与下部器皿2采用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的高度为25mm,上部器皿1在长轴长度为55mm,短轴长度为45mm,下部器皿2的高度为15mm,下部器皿2在长轴长度为60mm,短轴长度为50mm。在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内的两个器皿内设有圈成一圈的隔离板5,隔离板5将所在器皿分成两个区间——内区间6和外区间7,内区间6为隔离板5圈内的区间,外区间7为隔离板5圈外的区间,且隔离板5的高度要低于其所在器皿的高度。
在使用时可以在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内区间6内分别放入已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然后在其中一个器皿内区间6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在另一个器皿内区间6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的苛养菌,然后将上、下器皿盖紧,密封与外部空气,已便于标本的培养。其中上部器皿和下部器皿中的固体培养基之间的间距为8mm。
实施例3:如图7、图8、图9所示,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构成,在上部器皿1的周边设围成一圈的隔离卡件3,隔离卡件3的高度低于上部器皿1的高度,隔离卡件3与相应的上部器皿1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间,在区间内的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垫4。下部器皿2的上部边缘9扣在上部器皿1的环形密封垫4上,上、下部器皿1、2采用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底面形状为正方形。隔离卡件3和环形密封垫4的形状也为正方形。上部器皿1与下部器皿2采用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的高度为12mm,上部器皿1底面边长为80mm,下部器皿2的高度为22mm,下部器皿1底面边长为75mm。在上部器皿1内设有圈成一圈的隔离板5,隔离板5将所在上部器皿分成两个区间——内区间6和外区间7,内区间6为隔离板5圈内的区间,外区间7为隔离板5圈外的区间,且隔离板5的高度要低于其所在上部器皿1的高度。
在使用时可以在上部器皿1的内区间6和外区间7内分别放入已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然后在内区间6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在外区间7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已知的苛养菌,然后将上、下器皿盖紧,密封与外部空气,已便于标本的培养。其中上部器皿和下部器皿中的固体培养基之间的间距为12mm。
实施例4: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1、2构成,在下部器皿2的周边设围成一圈的隔离卡件3,隔离卡件3的高度低于下部器皿1的高度,隔离卡件3与相应的下部器皿2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间,在区间内的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垫4。上部器皿1的上部边缘9扣在下部器皿2的环形密封垫4上,上、下部器皿1、2采用卡接连接。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如图10、图11、图12所示,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形状可以为正六边形,边长为35mm。上部器皿1和下部器皿2的形状也可以为异形,如心形、卡通形状等。隔离卡件3和环形密封垫4的形状均为圆形,下部器皿2的高度为10mm,下部器皿2底面的内径为90mm,上部器皿1的高度为20mm,上部器皿1底面的外径为86mm。在上部器皿1内设有隔板8,隔板8的高度和隔离卡件3的高度之和至少要小于所在下部器皿2的高度。
使用时,在上部器皿1由隔板8所隔开的相互隔离的两部分内分别放入已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由隔板8隔开的器皿的一部分内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由隔板隔开的另一部分的器皿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然后将上、下器皿盖紧,密封与外部空气,已便于标本的培养。
实施例5: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如人体或动物体分泌的浓汁、痰、胸腹水、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等。标本不能有污染。取下的标本要进快培养,不要把标本放置过久,防止厌养菌死亡及其他污染。培养前被用的厌养培养基内无细菌生长。(2)、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实施例1的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即将固体营养培养基置于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上、下部器皿中,在一个器皿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在另一器皿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将上部器皿与下部器皿旋紧密封,与外部空气隔离,其中上部器皿和下部器皿中的营养培养基之间有间距,其间距至少大于5mm;然后将新型厌氧菌培养装置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2h,观察所述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的细菌的生长;
(3)、同时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观察所培养出的细菌菌落,得以判断待培养的物质——标本是厌养菌、兼性厌养菌、苛养菌或非细菌感染中的任一种类型。
对待培养的物质细菌种属的判定方法:
(A)、将待培养的标本在用苛氧菌进行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通过细菌生长的情况判定:
(a)、如没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苛养菌,或无细菌生长;
(b)、如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可能为厌养菌或兼性厌养菌;
(B)、将同样的待培养的标本在普通有养环境下的培养基上培养,通过细菌生长的情况判定:
(a)、如没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厌养菌,或无细菌生长;
(b)、如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可能为苛养菌或兼性厌养菌;
通过上述步骤(A)、(B)菌落生长的情况综合得到四种检测结果,
(I)、通过(A、a)和(A、a)得到结果是无细菌生长,即该标本为非细菌感染;
(II)、通过(A、a)和(B、b)得到结果是苛养菌,即该标本为苛养菌感染;
(III)、通过(A、b)和(B、a)得到结果是厌养菌,即该标本为厌养菌感染;
(IV)、通过(A、b)和(B、b)得到结果是兼性苛养菌,即该标本为兼性苛养菌感染。
然后将得到的菌种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同时该方法可用做厌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实施例6: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如人体或动物体分泌的浓汁、痰、胸腹水、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等。标本不能有污染。取下的标本要进快培养,不要把标本放置过久,防止厌养菌死亡及其他污染。培养前备用的厌养培养基内无细菌生长。
(2)、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实施例2的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即在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上、下器皿的内区间内放入固体鉴别培养基,在一个器皿中内区间的固体鉴别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在另一器皿中内区间的固体鉴别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将上部器皿与下部器皿旋紧密封,与外部空气隔离,其中上部器皿和下部器皿中的固体鉴别培养基之间的间距为8mm;然后将苛氧菌进行厌氧菌培养的装置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0h,观察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的细菌的生长;
(3)、同时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观察所培养出的菌落,得以判断待培养的物质——标本是厌养菌、兼性厌养菌、苛养菌或非细菌感染中的任一种类型。
其对待培养的标本细菌种属鉴定的方法如实施例5。然后将得到的菌种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
该方法可用做厌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实施例7: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如人体或动物体分泌的浓汁、痰、胸腹水、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等。标本不能有污染。取下的标本要进快培养,不要把标本放置过久,防止厌养菌死亡及其他污染。培养前被用的厌养培养基内无细菌生长。
(2)、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实施例3的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在使用时可以在上部器皿1的内区间6和外区间7内分别放入固体选择培养基,然后在内区间6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在外区间7内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上接种已知的苛养菌,将上部器皿与下部器皿旋紧密封,与外部空气隔离,其中上部器皿和下部器皿中的营养培养基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10mm;然后将苛氧菌进行厌氧菌培养的装置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h,观察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的菌落的生长;
(3)、同时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观察所培养出的菌落,得以判断待培养的物质——标本是厌养菌、兼性厌养菌、苛养菌或非细菌感染中的任一种。
其对待培养的标本细菌种属鉴定的方法如实施例5。然后将得到的菌种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
实施例8: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如人体或动物体分泌的浓汁、痰、胸腹水、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等。标本不能有污染。取下的标本要进快培养,不要把标本放置过久,防止厌养菌死亡及其他污染。培养前被用的厌养培养基内无细菌生长。
(2)、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实施例4的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即在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由隔板所隔开的下部器皿内,相互隔离的两部分内分别放入固体基础培养基,由隔板隔开的一部分器皿的固体基础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由隔板隔开的另一部分器皿的固体基础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将上部器皿与下部器皿旋紧密封,与外部空气隔离,然后将苛氧菌进行厌氧菌培养的装置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5h,观察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的菌落的生长;
(3)、同时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观察所培养出的菌落,得以判断待培养的物质——标本是厌养菌、兼性厌养菌、苛养菌或非细菌感染中的任一种类型。
其对待培养的标本细菌种属鉴定的方法如实施例5。然后将得到的菌种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
实施例9:用传统的厌氧培养罐内、厌氧培养袋的培养方法与该方法进行平行对照实验培养。
实例说明
  标本性质   例数   需养环境培养   厌养环境培养  共生长细菌例数
  本发明方法   厌养袋   厌养罐
  苛养菌   兼性厌养菌   厌养菌   兼性厌养菌   厌养菌   兼性厌养菌   厌养菌   兼性厌养菌
  浓汁   16   8   2   6   2   5   2   2   2  苛养菌(8例)
 兼性厌养菌(2例)
 厌养菌(6例)
  分泌物   9   5   1   2   1   1   1   0   1  苛养菌(5例)
 兼性厌养菌(1例)
 厌养菌(2例)
 无细菌生长(1例)
  胸腹水   4   1   0   1   0   0   0   0   0  苛养菌(1例)
 兼性厌养菌(0例)
 厌养菌(1例)
 无细菌生长(2例)
  尿液   5   2   1   1   1   0   1   0   0  苛养菌(2例)
 兼性厌养菌(1例)
 厌养菌(1例)
 无细菌生长(1例)
  痰   10   4   2   2   2   2   2   1   2  苛养菌(4例)
 兼性厌养菌(2例)
 厌养菌(2例)
 无细菌生长(2例)
  脑脊液 3 0 1 0 0 0 0 0 0  厌养菌(1例)
 无细菌生长(2例)
  血液   5   1   1   0   1   0   1   0   0  苛养菌(1例)
 兼性厌养菌(1)例
 无细菌生长(3例)
注:其中,培养出的苛养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变形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属等。培养出的兼性厌养菌有肺炎球菌,埃希氏菌属,葡萄球菌等。培养出的厌养菌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双歧杆属等。药敏试验略。
通过上表说明共培养各类标本总例数为52例,其中无细菌生长11例;培养出苛氧菌21例,兼性厌氧菌8例用本方法培养出厌氧菌12例,用厌氧袋法培养出厌氧菌8例,用厌氧罐法共培养出厌氧菌3例。从而可知采用本方法所培养的厌氧菌阳性率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适合大、中、小微生物实验室的厌氧菌培养、费用低、简便易学,便于普及推广的。用生物耗氧的方法创造无氧环境,取代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推广普及厌氧菌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利用苛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将微环境中氧气耗尽产生大量的CO2,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系列厌氧菌培养相关项目不断更新,避免了现有的培养方法给病人造成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给临床的诊断、治疗造成困难和损失。而新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适合于各级医院、科研单位,且实验准确、可靠、适用性强。
同时通过该方法对待培养的标本可通过厌氧培养,从而可更加准确的对待培养的标本判定该标本可能属于的四种情形:无细菌生长、苛养菌感染、厌养菌感染、兼性苛养菌感染,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适合大、中、小微生物实验室的种属鉴定、费用低、简便易学,便于普及推广。其对于临床医学具有极其实用的意义和价值。
实施例10: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以培养浓汁为例:其所用器皿可采用实施例1的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
第一步、将待培养的浓汁按实施例5方法培养,其中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接种的苛氧菌为大肠杆菌,将两种不同条件的培养基:即在厌氧菌培养的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下培养的培养基和有氧环境培养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过夜之后,结果发现,有氧培养无细菌生长,而在本厌氧培养的装置内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有直径约2mm,圆形,微凸,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溶血的菌落生成。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长短不一,两端钝圆而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属。
第二步:
(1)、把第一步培养出来的厌氧菌分别接种在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苷露醇、蔗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海藻糖、水杨素、七叶苷、液化明胶、靛基质、触酶试验和20%胆汁的微量反应鉴定管内,把以上微量反应鉴定管放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个新的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的下部器皿2内,在该装置的上部器皿内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大肠杆菌。将上、下部器皿吻合旋紧密封,与外界空气隔绝;
(2)、采用实施例5所用的方法,把第一步培养出来的厌氧菌均匀涂在另一个新的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的下部器皿的固体营养培养基上,再在涂有该厌氧菌的培养基上分别贴上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药敏纸片。在该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的上部器皿的固体培养基接种大肠杆菌。将上、下部器皿吻合旋紧密封,与外界空气隔绝;
将(1)和(2)所用的两个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一起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过夜。
结果发现:
药敏试验;本厌氧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红霉素和利福平敏感。
生化鉴定:本厌氧菌在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木糖、七叶苷、液化明胶和20%的胆汁呈阳性反应。对苷露醇、阿拉伯糖、鼠李糖、海藻糖、水杨素、靛基质、触酶试验呈阴性反应。
结论:通过以上鉴定该厌氧菌为为脆弱拟杆菌群。

Claims (13)

1、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上、下相互吻合的器皿构成,在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的任一器皿内的周边设有围成一圈的隔离卡件,且所述隔离卡件的高度低于所在器皿的高度,所述隔离卡件与相应的器皿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间,在所述区间内的底部设有环形密封垫,所述另一器皿的上部边缘扣在设有环形密封垫的所述器皿的环形密封垫上,所述上、下部器皿采用螺纹或卡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部器皿的底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多边形或异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卡件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多边形或异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垫的外圈边缘与设有环形密封垫的所述器皿的底面形状一致,所述环形密封垫的内圈边缘与所述隔离卡件的形状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部器皿的高度为5-25mm,所述上、下部器皿的底面积为15cm2-140cm2,且在设有隔离卡件和环形密封垫的器皿的高度低于所述另一个器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内的一个器皿或两个器皿内设有圈成一圈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在器皿分成两个区间——内区间和外区间,所述内区间为所述隔离板圈内的区间,所述外区间为所述隔离板圈外的区间,且所述隔离板的高度要低于其所在器皿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的任一个器皿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其所述器皿分成相互隔离的两个区间,且所述隔板低于所在器皿的高度。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进行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待培养的物质——标本;
(2)、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
即将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置于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器皿中,冷却、凝固,在盛有所述固体培养基的一个器皿中接种已知苛养菌,在盛有所述固体培养基的另一器皿中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或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所述上、下器皿的内区间内放入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在一个器皿中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在所述另一器皿中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或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所述上部器皿或下部器皿的任一器皿的内区间内和外区间放入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在所述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在所述外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或在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的所述上、下器皿的任一器皿,由隔板所隔开的相互隔离的两个区间内分别放入已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凝固,由所述隔板隔开的所述一部分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已知苛养菌,由所述隔板隔开的所述另一部分内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待培养的标本;
所述上部器皿与所述下部器皿旋紧密封,与外部空气隔离,其中所述上部器皿和所述下部器皿中的所述固体培养基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5mm;然后将所述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0-18h,观察所述接种待培养的标本的细菌的生长;
(3)、同时将步骤(1)所得标本在普通有氧环境下培养;
(4)、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观察所培养出的细菌菌落,得以判断待培养的物质——标本是厌养菌、兼性厌养菌、苛养菌或无细菌生长的任一种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通过如下方法判定:
(A)、将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在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中进行无氧环境培养,通过细菌生长的情况判定:
(a)、如没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苛养菌,或无细菌生长;
(b)、如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可能为厌养菌或兼性厌养菌;
(B)、将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在普通有养环境下的培养基上培养,通过细菌生长的情况判定:
(a)、如没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厌养菌,或无细菌生长;
(b)、如有细菌生长,则所述待培养的标本可能为苛养菌或兼性厌养菌;
通过上述步骤(A)、(B)细菌生长的情况综合得到四种检测结果,
(I)、通过(A、a)和(B、a)得到结果是无细菌生长;
(II)、通过(A、a)和(B、b)得到结果是苛养菌,即该标本为苛养菌感染;
(III)、通过(A、b)和(B、a)得到结果是厌养菌,即该标本为厌养菌感染;
(IV)、通过(A、b)和(B、b)得到结果是兼性苛养菌,即该标本为兼性苛养菌感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培养的标本为人体或动物体分泌的浓汁、痰、胸腹水、分泌物、脑脊液、血液、尿液。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培养基是固体基础培养基、固体营养培养基、固体选择培养基、固体鉴别培养基的任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做厌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入上、下部器皿的已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的厚度至少为3mm。
CNB200410090290XA 2004-11-04 2004-11-04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53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90290XA CN1295322C (zh) 2004-11-04 2004-11-04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90290XA CN1295322C (zh) 2004-11-04 2004-11-04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5109A CN1635109A (zh) 2005-07-06
CN1295322C true CN1295322C (zh) 2007-01-17

Family

ID=3484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029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5322C (zh) 2004-11-04 2004-11-04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953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2074B (zh) * 2011-04-12 2014-08-06 叶春 一种兼性厌氧菌的筛选方法
WO2018079793A1 (ja) * 2016-10-28 2018-05-03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嫌気性細菌などの細菌と上皮細胞との共培養装置及び共培養方法
CN109576130A (zh) * 2018-12-18 2019-04-05 东北农业大学 人为制造微氧环境纯化微氧细菌的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7070A1 (en) * 1982-09-30 1984-05-02 Wadley Technologies, Inc. Detection of microbial pathogens
CN2055136U (zh) * 1989-10-04 1990-03-28 蚌埠医学院 厌氧菌培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7070A1 (en) * 1982-09-30 1984-05-02 Wadley Technologies, Inc. Detection of microbial pathogens
CN2055136U (zh) * 1989-10-04 1990-03-28 蚌埠医学院 厌氧菌培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5109A (zh) 200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7106707A (zh) 微生物培养和检测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67119A (zh) 发酵乳杆菌cms-h002及其应用
CN109082393A (zh) 一种可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07382C (zh) 植物乳杆菌st-iii菌株及其在调节血脂方面的应用
CN1295322C (zh) 厌氧菌的阳性检测装置及厌氧菌的阳性检测方法
CN1274803C (zh) 口腔生物膜模型装置及其形成口腔生物膜的方法
CN1858200A (zh) 一种口腔生物膜动态模型装置及其形成口腔生物膜的方法
CN106868094A (zh) 一种原料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763173A (zh) 造血干细胞培养装置和方法
CN100338206C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及其用途
CN200952006Y (zh) 一种口腔生物膜动态模型装置
CN1317385C (zh) 干酪乳杆菌Bd-II菌株及其在降低血脂方面的应用
CN204162724U (zh) 一种用于生物样品灌注式培养的灌注盖
CN1858238A (zh) 快速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基
CN206538435U (zh) 一种多功能医学检验微生物培养器
CN111040953B (zh) 一种基于pet成像系统快速筛选变异微生物的方法
CN1934268A (zh) 检测微生物的质量保证体系
CN213537905U (zh) 一种生物反应器搅拌轴快拆结构
CN212128203U (zh) 一种适用于研究培养物间通过气体交流互作的培养装置
CN216585038U (zh) 一种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性检测装置
CN1556217A (zh)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CN208430146U (zh) 一次性细胞培养基无菌检测24孔培养板
WO2016077293A1 (en) Culture peel plate
CN2682084Y (zh)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装置
CN105441326A (zh) 一种用于生物样品灌注式培养的灌注盖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Zhengl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Hui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Mao

Inventor before: Wang Hui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M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