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5832C - 柴油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柴油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5832C CN1285832C CNB021070881A CN02107088A CN1285832C CN 1285832 C CN1285832 C CN 1285832C CN B021070881 A CNB021070881 A CN B021070881A CN 02107088 A CN02107088 A CN 02107088A CN 1285832 C CN1285832 C CN 128583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sel engine
- fuel
- time limit
- specified time
- flame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fuel-air mixtur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04—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 F02D41/06—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engine starting or warming u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12—Multiple heat exchang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or in ser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25—Air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1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 F02D41/1497—With detection of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eng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4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F02D41/401—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4—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concerning exhaust cond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93—Controlling the air charge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fuel addition
- F02B3/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fuel addition with compression igni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High-Pressure Fuel Injection Pump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柴油发动机,在柴油发动机(1)内设置有限制排气流量的流量调节装置(10)、加热吸气的吸气加热装置(71)、通过使热介质送行循环而提高柴油发动机(1)温度的热介质循环装置(72)、实施减缸运转的减缸运转装置(73)及将供给汽缸燃料的燃料供给时间提前的燃料供给时间提前装置(74),至少在从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至接近高速空转的期间内使这些装置动作,从而可在供给到汽缸内的燃料量少、且燃料的燃烧时间短的期间内,促使柴油发动机(1)的燃料燃烧状态迅速地达到稳定,可大幅度降低白烟的排出及发生发动机抖动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柴油发动机中,通常在吸气通路或排气通路的途中设置用于调整吸气流量或排气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通过由该流量调整装置限制吸气流量或排气流量,来促进发动机启动时的暖机运转。
具体的是,在由流量调整装置限制吸气流量的情况下,由于减少了从外部供给到柴油发动机的汽缸内的吸气量,同时还减少了从汽缸排出的排气量,所以能够减少被比通常汽缸内温度低的吸气吸收的热量,同时可增加由排气对汽缸内加热的热量,从而可使汽缸内温度容易上升,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另一方面,在由流量调整装置限制排气流量的情况下,也与限制吸气流量的情况相同,由于能够把更多量的高温排气残留在汽缸内而不排出,同时减少供给汽缸内的吸气量,所以能够利用排气的高温对汽缸内进行加热,并且可减少被吸气吸收的热量,从而可使汽缸内温度容易上升,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但是,上述的柴油发动机,构成在启动时由流量调整装置进行吸气流量或排气流量的限制,在启动后解除对吸气流量或排气流量的限制。
但是,在发动机转速比发动机刚被启动时升高后,这时发动机的负荷状态为无负荷或低负荷,由于负荷小所以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少,而且,由于发动机转速高所以各个汽缸的1次燃烧时间短。
因此,发动机在被启动后的无负荷或低负荷的负荷状态下,不易形成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因此存在着不是全缸点火,或发生汽缸的抖动,或因未燃烧的燃料从汽缸被排出而排出白烟的问题。
尤其是,在把柴油发动机作为建筑机械或发电机等的驱动机器来使用的情况下,柴油发动机经常在无负荷或低负荷的负荷状态,并且在转速非常高的所谓高速空转状态下运转,在进行这样的运转时,容易发生发动机的抖动及白烟的排出。
另外,在寒冷地带或寒冷时期中,在启动柴油发动机时,由于汽缸内的温度非常低,并且吸气温度也非常低,所以存在着增大了发生发动机抖动的可能性及白烟的排出量的问题。
并且,在设有增压机的柴油发动机中,为了获得大的增压比,有时会形成比没有增压机的柴油发动机还要小的压缩比,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压缩比低,使汽缸内温度更不容易上升,更不容易形成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因此,存在着不容易形成全体汽缸的点火,从而导致发动机抖动及排出白烟的问题。
而且,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为了减少该柴油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即所谓NOx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使用燃料与水混合的乳剂燃料的柴油发动机,但由于乳剂燃料中含有水分,所以点火性差。而且,发动机在使用这样的点火性差的乳剂燃料的情况下,则更不容易形成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因此存在着容易形成发动机抖动及排出白烟的不良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柴油发动机的发生发动机抖动的可能性及大幅度减少白烟的排出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了第1~第9规定期间的概念。关于这些第1~第9规定期间的概念,可参照图18加以理解。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柴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对应该柴油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状态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第1规定期间及从该柴油发动机的状态从启动时刻之后到高速空转之前的任意时间的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到所述柴油发动机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第2规定期间中的任意一个期间。
这里,作为高速空转是指发动机的负荷为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且发动机转速为接近高速空转转速的状态,作为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可以是在启动时刻之后并且在高速空转之前的期间内的任意时间。
并且,所谓接近高速空转是指发动机负荷为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且发动机转速为接近高速空转转速的状态,发动机转速可以与高速空转转速基本一致,也可以稍微低于高速空转转速,也可以稍微高于高速空转转速。
由于这个发明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第1规定期间及第2规定期间中的任意一个的期间内动作,所以形成至少在从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至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期间内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即,由于在因柴油发动机处于无负荷或低负荷的状态而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少,且因发动机转速高而燃料的燃烧时间短的期间内,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因此可促进在该期间内的燃料的稳定化燃烧。从而,即使是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少、且燃烧时间短,也可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可能性及白烟的排出量。
另外,作为规定期间,如果采用第1规定期间,则构成从启动时就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也就是,由于即使因发动机负荷为无负荷或低负荷而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少、且燃烧室内温度低的启动时,也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工作,所以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柴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对应该柴油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经过规定时间的第3规定期间,及从该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到所述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经过规定时间的第4规定期间中的任意一个期间、及/或,从该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状态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被加上规定以上的发动机负荷的第5规定期间,及从该柴油发动机在进入高速空转状态的之前的阶段到所述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被加上规定以上的发动机负荷的第6规定期间中的任意一个的期间。
由于这个发明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第3~第6规定期间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期间内动作,所以形成至少在从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至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期间内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作为规定期间,与采用上述的第1、第2规定期间时相同,同样可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可能性及白烟的排出量。
另外,作为规定期间,如果采用第3规定期间及第5规定期间中的任意一个的期间,则构成从启动时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与采用第1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时相同,即使在启动时也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
并且,在采用第3规定期间或第4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下,由于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直至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的经过规定时间的期间内动作,所以可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一定长的时间内动作。从而可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充分的暖机,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防止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及白烟的排出。
而在采用第5规定期间或第6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下,由于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直至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的被加上规定以上的发动机负荷时的期间内动作,所以可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一直工作到向燃烧室内供给的燃料供给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将发动机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可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充分的暖机,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防止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及白烟的排出。
而且,作为规定期间,在采用第3规定期间与第5规定期间的组合的情况下,或在采用第4规定期间与第6规定期间的组合的情况下,形成由经过时间及发动机负荷双方来规定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工作结束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柴油发动机在高速空转状态后还未经过规定的时间,但只要被加上规定以上的负荷,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动作便会停止,所以在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后立即被加上负荷,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增加,发动机被充分加温而不再需要暖机运转时,可立即停止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工作,可防止发动机的温度过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柴油发动机在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即使未被加上规定以上的负荷,但只要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便停止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动作,所以,在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长时间未加载负荷、在规定的时间内维持高速空转状态,发动机被充分加热而不再需要暖机运转时,可立即停止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工作,由此可防止发动机的温度过度上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柴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对应该柴油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的启动之前到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状态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第7规定期间。
这样,由于作为规定期间,如果采用第7规定期间,则至少在从柴油发动机的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到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期间内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工作,就会与采用所述的第1、第2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相同,同样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大幅度降低发生发动机抖动的可能性及白烟的排出量。另外,在采用第7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下,构成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从启动时动作,因此与采用第1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相同,同样也可以在启动时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
并且,如果采用第7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则由于构成在发动机启动之前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所以可在发动机启动之前预先使燃烧室内温度及吸气温度上升,可获得发动机在启动初期的良好的点火性及燃烧性,并可进一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柴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对应该柴油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的启动之前到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状态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的经过规定时间的第8规定期间、及/或,从该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状态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被加上规定的发动机负荷时的第9规定期间。
这样,如果采用第8规定期间及第9规定期间中的至少一方的期间作为规定期间,则构成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至少在从柴油发动机的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到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期间内动作,所以,与采用所述第1、第2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相同,同样可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大幅度降低发生发动机抖动的可能性及白烟的排出量。
另外,如果采用第8规定期间及第9规定期间中的至少一方的期间作为规定期间,则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从启动时动作,所以,与采用所述第1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相同,即使在启动时也可以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
并且,在采用第8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下,由于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从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的经过规定时间的期间内动作,所以与采用第3、4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时相同,由于对柴油发动机进行了充分的暖机,所以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防止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及白烟的排出。
而在采用第9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下,由于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直至柴油发动机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的被加上规定以上的发动机负荷时的期间内动作,所以与采用第5、6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相同,可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一直工作到向燃烧室内供给的燃料供给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发动机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可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充分的暖机,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并可防止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及白烟的排出。
而且,作为规定期间,在采用第8规定期间与第9规定期间的组合的情况下,构成由经过时间及发动机负荷双方来规定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工作结束时间,与采用第3、第5规定期间的组合或采用第4、第6规定期间的组合作为规定期间的情况相同,当不再需要暖机运转时,可立即停止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工作,由此可防止发动机的温度过度上升。
另外,作为规定期间,如果采用第8规定期间及第9规定期间中的任意一个期间,则构成从发动机启动前使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动作,所以与采用第7规定期间作为规定期间的时相同,同样可在发动机启动前预先使燃烧室内温度和吸气温度上升,可获得在发动机启动初期时的燃料的良好的点火性及燃烧性,并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
在所述柴油发动机中,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由被设置在该柴油发动机的吸气通路或排气通路的途中,并用于调整流过该通路内的吸气或排气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及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动作的流量调整控制装置构成。
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所述规定期间中由于利用流量调整装置来控制流量调整装置的动作,使其限制吸气或排气的流量,所以可把更多的排气残留在燃烧室内,同时可减少供给到燃烧室内的吸气量。从而即使在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少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少被通常比燃烧室内温度低的低温吸气所吸收的热量,同时可增大由排气对燃烧室内的加热量,使燃烧室内的温度容易上升,从而促进了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这样,作为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在采用由流量调整装置及流量调整控制装置构成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高速空转之前阶段最好是发动机的转速在介于该柴油发动机在低速空转时的发动机转速与高速空转时的转速的大致中间转速的期间。
在柴油发动机的转速略高于低速空转与高速空转的大致中间的发动机转速的状态下,从该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流量增多,使排气速度提高。这样,如果在排气速度高的期间内限制排气流量,则排气中的积碳等杂质可通过强势的排气流被排出,不容易积留在流量调整装置上,所以可减少清扫流量调整装置周围的次数。
在所述的柴油发动机中,可采用由包括对该柴油发动机的吸气进行加热的吸气加热装置构成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可供给燃烧室内被加热的吸气,所以可通过吸气来加热燃烧室,从而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另一方面,作为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也可以采用由包括通过使热介质进行循环来调节该柴油发动机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加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热介质的热介质加热装置、用于开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开闭装置及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动作的流路开闭控制装置构成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流路开闭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所以使由热介质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循环,形成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加热。这样,由于加热了燃烧室及被供给到该燃烧室内的吸气,所以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采用这样的由温度调节装置、热介质加热装置、流路开闭装置及流路开闭控制装置构成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情况下,最好是通过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的动作,使其在发动机负荷低时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而在发动机负荷高时关闭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这样,在因发动机负荷低而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少、且燃烧室内温度低时,通过循环被加热的热介质,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温度,从而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而在因发动机负荷高而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多、燃烧室内温度高时,通过关闭热介质的流路,禁止热介质的循环,可防止因热介质的加热使柴油发动机的温度过度升高。另外,由于不用通过使热介质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加热,即不对吸气进行加热,可不降低吸气的空气密度,所以可不降低供给燃烧室内的吸气流量,可防止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的下降。
另外,作为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可采用具有对柴油发动机的多个燃烧室中的一部分燃烧室停止燃料供给的功能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所述规定期间内,由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停止对一部分燃烧室的燃料供给。这样,由于一部分燃烧室不能输出爆发力,所以增加了柴油发动机的负荷。于是,对于这样的负荷的增加,柴油发动机将会增加对其余燃烧室的燃料供给量,因此使排气温度升高,使燃烧室内的温度上升,从而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另外,作为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也可以采用具有使对燃烧室的燃料供给时间超前于该柴油发动机负荷运转模式的燃料供给时间的功能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所述规定期间内,通过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形成对燃烧室的燃料供给时间超前于该柴油发动机的负荷运转模式的燃料供给时间。
在柴油发动机中,通常是对应发动机的转速来控制燃料喷射时间,为了达到尾气排放标准,降低NOx的排放量,在运转时间长的负荷运转模式(作为驱动机器进行工作时的运转模式)下的发动机转速的区域内,一般对燃料供给时间进行延迟控制。由于在这样的负荷运转模式下,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多、燃烧室被充分地加温,所以燃料可进行良好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但是,由于是对应发动机转速来进行上述的延迟控制,所以在负荷运转模式的转速区域,例如与柴油发动机在高速空转状态时的转速大致一致的情况下,即使在高速空转附近也对燃料供给时间进行延迟控制。因此,即使在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量少、且燃烧室未被充分加热的状态下,对燃料供给时间也被进行了延迟控制,由于燃料不能进行充分的点火及完全燃烧,所以将会增加白烟的排出量。
而在本发明中,至少在柴油发动机的状态从进入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到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期间内,通过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使对燃烧室的燃料供给时间超前于该柴油发动机的负荷运转模式的燃料供给时间,因此,可使燃料进行良好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有效地降低白烟的排出量。
由于具有所述结构的柴油发动机,在使用自身点火性差的燃料的情况下,例如使用水与燃料混合成乳化状态的乳剂燃料、废弃塑料分解油及甲醇燃料等,可大大改善这些燃料的点火性,所以本发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柴油发动机的简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所述实施例1中的电磁阀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3是说明所述实施例1中的柴油发动机运转状态的视图。
图4是说明所述实施例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柴油发送机的简略构成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柴油发送机的简略构成图。
图7是表示所述实施例3中的发动机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8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柴油发动机的各种运转模式的视图。
图9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柴油发动机的动作时序表。
图10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吸气加热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热介质循环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2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热介质循环装置的动作中的额定运转模式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13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燃料供给时期进角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4是说明所述实施例3中的减缸运转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柴油发送机的简略构成图。
图16是表示所述实施例4中的流量调整控制部的方框图。
图17是说明所述实施例4中的流量调整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8是说明第1~第9的各个规定期间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出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柴油发动机1。在这个柴油发动机1中设有用于限制排气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10。
柴油发动机1是通过把燃料喷射到被压缩的高温空气中形成自燃而产生驱动力的内燃机,主要由具有未图示的多个汽缸的发动机主体20、用于各个汽缸进行吸气的吸气通路30、用于各个汽缸进行排气的排气通路40和进行增压的增压机50构成。
这里的柴油发动机1是使用可减少排气中的NOx量的水乳剂燃料为燃料的发动机,作为水乳剂燃料,有把水、轻油和界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和把水、重油和界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燃料等。
在柴油发动机1的发动机主体20中,各个汽缸通过汽缸盖(未图示)分别与构成吸气通路30的吸气多支管30A及构成排气通路40的排气多支管40A连接。
在吸气通路30中设有除去吸气中杂物和灰尘的空气滤清器(未图示)、空冷二次冷却器32、及水冷二次冷却器33。
在连接空气滤清器和空冷二次冷却器32的管路途中设有增压机50的压缩机51,从空气滤清器进入压缩机51内的吸气被压缩机51压缩,然后被依次地导入空冷二次冷却器32和水冷二次冷却器33。
这些空冷二次冷却器32及水冷二次冷却器33被用于冷却被增压机50的压缩机51压缩而形成高温的吸气,并且具有根据柴油发动机1的不同运转条件,把被空冷二次冷却器32过分冷却的吸气,用水冷二次冷却器33升温的作用。从而可在高负荷运转时降低燃烧温度、排气温度及构成高增压,在低负荷运转时,可提高燃料的点火性和实现燃烧的稳定化。
被这些二次冷却器32、33冷却的吸气通过吸气多支管30A被供给到各个汽缸内。
在排气通路40内设有未图示的排气消音器。
在连接排气多支管40A与排气消音器的管路途中设置有增压机的涡轮,从发动机主体20的汽缸内被排出的排气依次地通过排气多支管40A、增压机50的涡轮52内从排气消音器被排出到外部。
另外,通过使排气通过增压机50的涡轮52内,来驱动压缩机51,由此来进行对柴油发动机1的增压。
流量调整装置10具有在柴油发动机1的排气通路40中的、被设置在连接增压机50的涡轮52与排气消音器的管路途中的作为流量调整机构的蝶形阀11,通过这个蝶形阀11来调整排气通路40中的排气流量。
流量调整装置10除了蝶形阀11,还具有驱动该蝶形阀11的油压缸12、向这个油压缸12供给动力油的油压管路13和通过控制油压缸12的动作来控制蝶形阀11动作的作为流量调整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14。
蝶形阀11具有圆板状的阀体,通过转动设置在该阀体上的旋转轴,可调整流过连接增压机50涡轮52与排气消音器的管路内的排气流量。
在油压缸12内设有可在其内部滑动的活塞122,连杆121的一端被固定在这个活塞上。这个连杆12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蝶形阀11的旋转轴上的连接臂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向油压缸12的底部12A一侧供给动力油时,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增大,使蝶形阀11的旋转轴旋转,当圆板状的阀体面与排气流向的角度达到规定角度时,蝶形阀11形成关闭,从而减小排气流量。在这里,是对应排气减少量适当地设定规定角度,根据这个规定角度来确定蝶形阀11与油压缸12等之间的位置关系。
另一方面,当向油压缸12的顶部12B一侧供给动力油时,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减小,使蝶形阀11的旋转轴旋转,使圆板状的阀体面与排气流向的角度达到大致0°,蝶形阀11形成开放状态,解除了对排气的节流。
另外,本实施例中,设定蝶形阀11使其在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增大时闭合,连杆121的突出量减小时开放,但可通过改变蝶形阀11的阀体状态,设定蝶形阀11使其相反地在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增大时开放,在连杆121的突出量减小时闭合。
油压回路13包括与油压缸12的底部12A一侧连接的底部用通路131、与油压缸12的顶部12B一侧连接的顶部用通路132、设置在柴油发动机1发动机主体20上的油箱133、与该油箱133连接的排油通路134及供油用通路135和设置在供油用通路135途中的油泵136。
另外,油泵136也可以由曲轴通过柴油发动机1的正时齿轮驱动,另外,也可以用电机等驱动。另外,作为油箱133及油泵136例如也可以利用柴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而在把柴油发动机作为建筑机械的驱动机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驱动建筑机械的动作装置等的油压系统。
这里,在底部用通路131及顶部用通路132与排油通路134及供油用通路135之间配置有构成所述控制机构14的电磁阀141,通过切换该电磁阀141的导通方向(位置),可选择向油压缸12的底部12A或顶部12B中的一侧供给动力油。
电磁阀141具有位置(A)及位置(B)的2个位置,当位于位置(A)时,底部用通路131与排油通路134接通,同时顶部用通路132与供油用通路135接通,形成向油压缸12的顶部12B侧供给动力油。
而当位于位置(B)时,底部用通路131与供油用通路135接通,同时顶部用通路132与排油通路134接通,形成向油压缸12的底部12A一侧供给动力油。
控制机构14主要包括所述的电磁阀141和控制这个电磁阀141的2位置切换动作的电磁阀控制器142,通过由电磁阀控制器142控制电磁阀141的位置切换,来进行对蝶形阀11的动作的控制。另外,电磁阀控制142通过继电器143与电磁阀141构成电气连接。
电磁阀控制器142对应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判断是否需要用蝶形阀11减少排气流量。
这里,电磁阀控制器142为了检测到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与用于控制向发动机主体20的汽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泵等的发动机控制器60构成电气连接。
这样,从发动机控制器60输出的表示被喷射到汽缸内的燃料喷射量的燃料喷射量信号被输入到电磁阀控制器142中。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柴油发动机1中设有检测被喷射到汽缸内的燃料量的燃料喷射量传感器。
如果对电磁阀控制器142的构成进行具体的说明,则如图2所示,具有输入发动机控制器60的输出信号的输入部142A、根据这个输入部142A的信号决定电磁阀141的切换位置的运算处理部142B、保存在由这个运算处理部142B进行的运算处理中的必要信息的存储部142C、和根据运算处理部142B的运算处理结果向电磁阀141输出规定信号的输出部142D。
其中,在输入部142A内,除了从发动机控制器60输出的输出信号,还输入有从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开关(未图示)输出的信号。启动开关通过开/关的切换来启动或停止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当启动开关被切换成“开”时,则规定的信号从该启动开关被输入到电磁阀控制器142的输入部142A。
在这里,柴油发动机1在从启动至接近高速空转转速的期间,发动机温度,即发动机主体20的汽缸内温度较低,同时由于为使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也处于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状态而向汽缸内的燃料喷射量也少,所以通过减少排气通路40中的排气流量,控制发动机将一部分的排气残留在汽缸内,同时减少被吸入汽缸内的吸气流量。
由于这样,可通过高温的排气来增大对汽缸内的加热热量,同时可通过低温的吸气来降低从汽缸内的热量吸收,所以,可使汽缸内的温度迅速地上升,促进燃料的点火和完全的燃烧。
即,在柴油发动机1中,流量调整装置10作为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具有促进被供给到汽缸内的燃料进行稳定燃烧的功能。
下面,参照图3的曲线,对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被启动后的运转状态进行说明。另外,纵轴表示柴油发动机1的转速,横轴表示柴油发动机1被启动后的经过时间。
首先,当把启动开关置“开”后,开始进行启动区间A的运转,用启动电机(启动装置)进行驱动,然后,通过汽缸内的燃料的点火、爆发使曲轴旋转(即开始自行运转),然后结束由启动电机的驱动,在低速空转转速区间B内,以一定的低转速,即所谓低速空转转速进行旋转。
并且,当经过规定时间后,曲轴加快转速,从低速空转转速上升到低速空转转速与高速空转转速的大致中间的转速(中速空转转速区间C)。
而且,当经过规定时间后,曲轴进一步从中间转速加快转速,形成在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内,以一定高的转速,即以所谓高速空转转速进行旋转。
而且,当在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内的转速达到稳定后加载负荷,使柴油发动机1作为驱动机器进行工作。
这里,在从启动区间A至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内,由于未加负载,所以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为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状态。
对于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电磁阀控制器142的运算处理部142B在从启动到接近高速空转转速的区间,并且,在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为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状态时,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磁阀141的动作,使其在柴油发动机1的从启动区间A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内,闭合蝶形阀11,而在此以外的柴油发动机1运转期间内打开蝶形阀11。
运算处理部142B根据通过输入部142A从启动开关输入的信号判断否是已启动柴油发动机1。
另外,运算处理部142B根据通过输入部142A从发动机控制器60输入的燃料喷射量信号判断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是否是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状态。
具体的是,运算处理部142B通过判断燃料喷射量F是否达到储存在存储部142C中的被预先设定好的规定的燃料喷射量F0,来判断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当燃料喷射量F达到规定燃料喷射量F0时,则判断为对柴油发动机1加载了大于低负荷的负荷。
而当燃料喷射量F未达到规定燃料喷射量F0时,则判断为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为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状态。
当运算处理部142B根据启动开关及发动机控制器60的信号判断出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为在从启动区间A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即,位于第1规定期间中的状态时,运算处理部142B向电磁阀141输出规定的信号,使电磁阀141的位置切换到位置(B)。从而增大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使蝶形阀11闭合。
另一方面,当运算处理部142B判断出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位于从启动区间A至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区间以外时,运算处理部向电磁阀141输出规定的信号,把电磁阀141的位置切换到位置(A)。从而使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减小,使蝶形阀11开放。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动作参照图4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当把启动开关置“开”后,通过作为启动装置的电机等驱动源的驱动,使曲轴开始旋转,从而启动柴油发动机1。
在步骤S1中,当把启动开关置“开”时,该启动开关的“开”信号被输入到电磁阀控制器142,启动该电磁阀控制器142,并进入步骤S2。
这里,电磁阀控制器142被启动后,接收从发动机控制器60输出的表示供给到汽缸内的燃料喷射量F的燃料喷射量信号。
在步骤S2中,电磁阀控制器142当被输入了所述启动开关的“开”信号后,关闭蝶形阀11,限制排气流量,然后进入步骤S3。
因此,由于在把一部分排气残留在汽缸内的同时,还减少了被吸入汽缸内的吸气流量,所以增大了高温排气对汽缸的加热量,同时减少了低温吸气从汽缸内的热量吸收,从而使汽缸内的温度迅速上升,促进了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步骤S3中,确认燃料喷射量F是否达到规定的燃料喷射量F0,当燃料喷射量F达到规定燃料喷射量时,即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是大于低负荷的负荷状态时,进入步骤S4。
而当燃料喷射量F未达到规定燃料喷射量F0时,由于柴油发动机1的负荷状态是包括无负荷的低负荷状态,所以电磁阀控制器142再一次接收发动机控制器60的燃料喷射量信号,在步骤S3中,确认燃料喷射量F是否达到规定燃料喷射量F0。
在步骤S4中,由于燃料喷射量F达到了规定燃料喷射量F0,对柴油发动机1加载了大于所述低负荷的负荷,因此,开放蝶形阀11并解除对排气流量的限制。这是由于柴油发动机1在从启动区间A经过了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后,当被加载了负荷时,向发动机主体20的汽缸内的燃料喷射量也同时增加,使汽缸内的温度,也就是发动机的温度充分上升,从而不需要再通过限制排气流量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之后,从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停止到再次被启动,电磁阀控制器142处于停止状态,电磁阀141的位置也被一直保持在位置(A)上。
另外,本实施例是实施当把启动开关置“开”时输出信号,当该信号被输入到电磁阀控制器142后关闭蝶形阀11的控制,不过也可以这样进行控制,即,设定在把启动开关置“关”时向电磁阀控制器142输出信号,当这个信号被输入到电磁阀控制器142后,使蝶形阀11关闭,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在启动柴油发动机1时限制排气流量。
依照上述的本实施例,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即,由于本实施例控制柴油发动机1在从启动区间A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第1规定期间)内,通过关闭碟形阀11来限制排气流量,所以可较多的排气残留在发动机主体20的汽缸内,同时可减少供给到汽缸内的吸气量。
从而,从启动区间A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即使为了使柴油发动机1处于无负荷或低负荷的负荷状态而向汽缸内供给较少的燃料量,也可以减少被低温吸气吸收的热量,并通过高温的排气增加对汽缸内的加热热量,因此,可迅速地使汽缸内的温度上升,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而且,由于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在到达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之前限制了排气流量,所以即使随着发动机转速的逐渐加快使燃烧时间逐渐缩短,也会很容易地使汽缸内温度上升。因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即使在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内,也可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并且,由于控制柴油发动机1,使其从启动区间A限制排气流量,所以可减少在启动时被吸入汽缸内的吸气量,并且可在汽缸内残留较多的排气。从而即使在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时,由于可减少被低温吸气吸收的热量并利用排气对汽缸内增加较多的热量,所以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提高启动性。
由于对于比使用轻油等的一般的柴油发动机更容易产生发动机的抖动及排出白烟的使用乳剂燃料的柴油发动机1,在从启动区间A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内通过关闭碟形阀11来限制排气流量,所以可大幅度且有效地降低发生发动机抖动的可能性及白烟的排出量。
由于柴油发动机1使用乳剂燃料,所以可降低排气中的NOx。
另外,由于用流量调整装置10限制了柴油发动机1的排气流量,所以排气容易被残留在汽缸内,可使汽缸内残留更多的排气,该排气的热量可使汽缸内的温度迅速上升。
实施例2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将所述实施例1中的驱动碟形阀11进行开闭动作的油压缸12进行了改动,由通过把动力油供给到底部12A一侧或顶部12B一侧来改变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改变为通过对油压缸12的底部12A一侧进行动力油的供给、排出来改变连杆121的从油压缸12的突出量。
在图5中,在油压缸12内部的顶部12B一侧上,设置有将活塞122推向底部12A一侧的压缩弹簧123。油压缸12与所述实施例1不同,只连通了底部用通路131。
这里,在底部用通路131与排油用通路134及供油用通路135之间设置电磁阀144,通过这个电磁阀144的位置切换,可选择向油压缸12的底部12A一侧的动力油的供给或排出。
电磁阀144具有位置(C)及位置(D)2个位置。
在电磁阀144位于位置(C)时,底部用通路131与排油用通路134连通,活塞122被压缩弹簧123推向底部12A一侧,使动力油从油压缸12的底部12A一侧被排出。从而减小了连杆121从油压缸12的突出量。
而在位置(D)时,底部用通路131与供油用通路135连通,动力油被供给到底部12A一侧。这样使活塞122压缩压缩弹簧123,向顶部12B一侧移动,从而增大了连杆121从油压缸12突出的突出量。
这样的本实施例除了具有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和效果之外,还由于与油压缸12只需连接底部用通路131,所以可简化构造。
实施例3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3是将所述实施例1中的由1个作为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流量控制装置10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增加为由包括该流量调整装置10的5个燃烧稳定化装置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即,柴油发动机1除了具有限制排气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10,还包括对吸气进行加热的吸气加热装置71、通过使热介质进行循环来提高该柴油发动机1温度的热介质循环装置72、进行减缸运转的减缸运转装置73、及把向汽缸供给燃料的时间角提前的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74的5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
这里,本实施例3是将所述实施例1的柴油发动机1使用一组吸气多支管30A及排气多支管40A改为使用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2组)吸气多支管30A及排气多支管40A。
即,柴油发动机1,虽省略了图示,例如发动机主体20形成具有2列的V字型。在各个列中设置多个作为燃烧室的汽缸,并对各列分别设置一组吸气多支管30A及排气多支管40A,柴油发动机1共计使用2组吸气多支管30A及排气多支管40A。另外,2个吸气多支管30A在其上流侧相互接通,2个排气多支管40A在其下游侧相互接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省略了图示,在每列中设有把燃料压送进汽缸的燃料喷射泵,在这2个燃料喷射泵中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该泵的燃料喷射量和燃料喷射时间的电子调节器1B。这2个电子调节器1B与发动机控制器60构成电气连接,由从该发动机控制器60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其动作进行控制。
即,本实施例的柴油发动机1对应每个列组具有独立的吸排气系统及燃料系统。
发动机控制器60对应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控制电子调节器1B的动作。
为了检测出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向发动机控制器60输入表示发动机启动指示的启动信号、表示发动机转速的转速信号及表示对汽缸的燃料供给量的燃料供给量信号(也称为燃料喷射量信号)。另外,虽省略了图示,但为了得到这些信号,发动机控制器60分别与启动开关、检测发动机转速的转速传感器及通过检测出燃料喷射泵的齿条位置等来检测出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的燃料供给量传感器构成电气连接。
在这里,如图7所示,发动机控制器60具有构成吸气加热装置71的吸气加热控制部713、构成热介质循环装置72的作为流路开闭控制机构的热介质循环控制部727、构成减缸运转装置73的减缸运转控制部731和构成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74的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控制部741,这些控制部713、727、731、741除了根据从发动机控制部60输入的启动信号、转速信号及燃料供给量信号之外,还根据表示柴油发动机1运转状态的运转模式动作。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由被设置在发动机控制器60中的运转模式设定机构61所决定。
另外,关于各个控制部713、727、731、741,将在对各装置71、72、73、74进行说明时详细叙述。
运转模式设定机构61根据输入到发动机控制器60内的启动信号、转速信号及燃料供给量信号等的各种信息,从预先设定的多种运转模式中决定柴油发动机1进行何种模式下的运转。
如图8所示,作为多种运转模式,有表示发动机转速为零的柴油发动机1完全停止运转的状态的完全停止模式M1,和表示启动开关置“开”并且曲轴被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装置(未图示)的电机驱动旋转的状态、也就是曲轴旋转状态的启动模式M2,和表示在曲轴旋转结束后通过汽缸内的燃料的点火、爆发,使曲轴维持一定的低速(低速空转转速)旋转的旋转状态的低速空转模式M3,和表示通过燃料的点火、爆发,使曲轴在一定的中速旋转下(中速空转转速)旋转的旋转状态的中速空转模式M5,和表示从低速空转模式M3使转速逐渐上升、向中速空转模式M5转变的途中状态的第1斜坡模式M4,和通过燃料的点火、爆发使曲轴在一定高速下(高速空转速度)旋转的旋转状态的高速空转模式M7,和表示从中速空转模式M5使转速逐渐上升、向高速空转模式M7转变的途中状态的第2斜坡模式M6,和表示在高速空转模式M7下加载大于规定量的负荷(即向汽缸内供给规定量以上的燃料)、使柴油发动机1作为驱动机器进行工作的状态的额定模式M8以及表示柴油发动机1的转速逐渐下降、向完全停止模式M1转变的途中的状态的停止中模式M9。
运转模式设定机构61根据输入到发动机控制器60的启动信号、转速信号及燃料供给量信号等的各种信息,通过从完全停止模式M1开始,依次选择启动模式M2、低速空转模式M3、第1斜坡模式M4、中速空转模式M5、第2斜坡模式M6、高速空转模式M7的各个模式,使柴油发动机1进行对应各个模式的运转,使发动机的转速上升到高速空转转速。
下面,对所述实施例中说明过的流量调整装置10之外的4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吸气加热装置的构成
吸气加热装置71如图6所示的那样,用于通过加热被供给到柴油发动机1的汽缸内的吸气,提高汽缸内的温度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该吸气加热装置71具有作为被设置在吸气多支管30A内的吸气加热装置的吸气加热器711,该吸气加热器711具有被设置在吸气多支管30A内壁等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电热线。吸气加热器711通过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与柴油发动机1的电池1A构成电气连接。当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为“接通”时,吸气加热器711与电池1A构成电路导通,通过使电热线发热可对吸气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当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为“断开”时,吸气加热器711与电池1A之间的电器通路被切断,电热线不发热因此不能对吸气进行加热。
这样的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与发动机控制器60构成电气连接,由发动机控制器60的吸气加热控制部713根据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进行该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的接通/断开控制。
该吸气加热控制部713,如图7所示,包括决定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的接通/断开的吸气加热控制机构713A,和为了提高汽缸内的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的效率而储存有吸气加热器711的最佳吸气加热时间的吸气加热时间存储装置713B,和从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接通”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将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断开”的定时器713C。
这里,控制柴油发动机1在向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对吸气进行加热,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不对吸气进行加热。
对于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发动机,控制器60的吸气加热装置713A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为了使吸气加热器711发热,向该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输出把吸气加热器继电器712置“接通”的控制信号,在向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为了使吸气加热器711停止发热,向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输出把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断开”的控制信号。而且,定时器713C从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接通”时开始计时,当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为了使吸气加热器711停止发热,向该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输出把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断开”的控制信号。
热介质循环装置的构成
如图6所示,热介质循环装置72具有通过使作为热介质的冷却水进行循环来进行柴油发动机1的温度调节的作为温度调节装置的冷却回路721。该冷却回路721具有所述的水冷二次冷却器33和未图示的压送冷却水的水泵及被设置在发动机主体20上的冷却水套等。
在这里,在冷却回路721的途中设有加热冷却水的热介质加热器722,该热介质加热器722具有被装在热介质流路内壁等上的电热线(未图示)。热介质加热器722被连接到例如与柴油发动机1分开设置的电源上。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实际是根据检测冷却回路721的冷却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输出的冷却水温度信号来进行热介质加热器722的接通/断开控制。这样的热介质加热器722在冷却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例如常温(20℃左右))时,进行冷却水的加热,使冷却水的温度维持在规定温度之上。通过设置这样的热介质加热器722,即使在寒冷时期和寒冷地带也可以使冷却水温度始终维持在规定温度以上,因此,例如在把柴油发动机1作为驱动应急发电机等的驱动机器使用的情况下,也可满足发动机1的紧急启动条件。
另外,在冷却回路721的途中设有作为开闭冷却水流路的流路开闭装置的冷却回路用阀门725。该冷却回路用阀门725通过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与柴油发动机1的电池1A构成电气连接。
具有这样结构的热介质循环装置72,当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置“接通”时,冷却回路用阀门725与电池1A导通,冷却回路用阀门725被打开,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回路721内循环,以此来使柴油发动机1增温。而当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为“断开”时,冷却回路用阀门725与电池1A之间的电气连接被切断,使冷却回路用阀门725关闭,并且使热冷却水不能在冷却回路721内循环,不使柴油发动机1增温。
这样的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与发动机控制器60构成电气连接,由发动机控制器60的热介质循环控制部727根据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进行对该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的接通/断开控制。
如图7所示,热介质循环控制部727,包括决定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的接通/断开状态的冷却回路用阀门开闭控制装置727A及储存有为了有效地促进汽缸内的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而使由热介质加热器722加热的冷却水循环的最佳时间的吸气加热时间存储装置713B构成。
这里,控制柴油发动机1使其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进行热冷却水的循环,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不进行热冷却水的循环。
对于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为了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打开冷却回路用阀门725,而向该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输出把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置“接通”的控制信号。而且,冷却回路用阀门开闭控制装置727A为了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关闭冷却回路用阀门725,向该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输出把冷却回路用继电器726置“断开”的控制信号。
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
如图6及图7所示,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74是通过提前供给汽缸燃料的燃料供给时间角、延长燃料的燃烧时间,来促进燃料燃烧稳定化的装置,主要由设置在各个燃料喷射泵上的电子调节器1B及发动机控制器60的燃料供给时间角控制部741构成。
燃料供给时间角控制部741,主要由储存有表示对应发动机转速及发动机负荷(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的最佳燃料供给时间的2种关系图的关系图存储装置741A,和对应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从2种关系图中确定所使用的关系图的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和储存切换所使用的关系图的最佳时间的关系图切换时间存储装置741C,和对应被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选择的关系图决定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及供给时间的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构成。
在关系图存储装置741A的2种关系图中,第1关系图用于表示在发动机转速低时进行提前角控制、在发动机转速高时进行滞后角控制,第2关系图用于表示进行与发动机转速无关的提前角控制。
这里,控制柴油发动机1,使其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将对汽缸的燃料供给时间提前、延长燃料的燃烧时间,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延迟对汽缸的燃料供给时间缩短燃料的燃烧时间。
对于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发动机控制器60的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为了使对汽缸的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向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输出令其选择第2关系图的信号。而且,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为了使对汽缸的燃料供给时间角滞后,向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输出令其选择第1关系图的信号。
减缸运转装置
如图6所示,减缸运转装置73是对柴油发动机1的多个汽缸中的一部分汽缸停止燃料的供给,即进行所谓减缸运转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各个燃料喷射泵中的电子调节器1B及发动机控制器60的减缸运转控制部731。
如图7所示,减缸运转控制部731包括决定在2个燃料喷射泵中的一方的燃料喷射泵的燃料喷射或不喷射的减缸运转控制装置731A和储存为了有效地促进汽缸内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而进行减缸运转的最佳时间的减缸运转时间存储装置731B。
这里,控制柴油发动机1,使其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进行减缸运转,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不进行减缸运转。
对于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发动机控制器60的减缸运转控制装置731A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为了进行减缸运转,向一方的电子调节器1B输出使燃料喷射泵形成不喷射状态的控制信号,以便使2个燃料喷射泵中一方的燃料喷射泵不压送(喷射)燃料。也就是,在柴油发动机1中,只对发动机主体20的一方斜列设置的汽缸供给燃料,进行减缸运转(即所谓的单列运转)。另外,本实施例的柴油发动机1,如上所述的那样,由于在每个列具有独立的吸排气系统及燃料系统,所以即使在减缸运转的情况下柴油发动机1也可以进行稳定的运转。
在进行这样的减缸运转时,由于对一部分汽缸不供给燃料,该部分的汽缸不能输出爆发力,所以增大了对其余汽缸的负荷。这里,在柴油发动机1中,在发动机控制器60的关系图存储装置741A中储存有表示对应发动机转速及发动机负荷的最佳燃料供给量的关系图,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根据该关系图来决定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该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的作用是,控制电子调节器1B,使其当发动机负荷大时增大燃料供给量,当发动机负荷小时减少燃料供给量。因此,当对剩余汽缸加载的负荷增大时,同时也就增大了对剩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由此可使发动机主体20的温度迅速上升,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另外,减缸运转控制装置731A为了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能够从2个燃料喷射泵喷射燃料,而向一方的电子调节器1B输出使燃料喷射泵形成喷射状态的控制信号。
下面,参照图9的时序表及图10~图14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9对本实施例中的柴油发动机1运转状态的变化顺序进行说明。
(启动模式)
在发动机转速为零的完全停止模式M1下,当启动开关被置“开”后,柴油发动机1进入到启动模式M2,由启动装置(未图示)驱动曲轴开始进行旋转。当经过规定时间后,由启动装置驱动的曲轴旋转结束,开始通过汽缸内燃料的点火·爆发(所谓的自行运转)驱动曲轴的旋转,使发动机转速逐渐上升。
(低速空转模式)
当发动机转速达到规定值以上时,进入低速空转模式M3,以低速空转转速进行运转。
(第1斜坡模式)
当自以低速空转转速开始运转经过规定的时间后,进入第1斜坡模式,发动机转速自低速空转转速逐渐上升。
(中速空转旋转模式)
当自进入第1斜坡模式M4起经过规定时间后,进入中速空转模式M5,以大致介于低速空转转速和高速空转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中速空转转速)运转。
(第2斜坡模式)
自开始以中速空转转速运转时起经过规定的时间后,进入第2斜坡模式M6,发动机转速从中速空转转速逐渐上升。
(高速空转模式)
自进入第2斜坡模式M6时起经过规定时间后,进入高速空转模式,以高速空转转速运转。
(额定模式)
在高速空转模式M7下,柴油发动机1从开始被加载负荷时起,当达到大于规定值的负荷后,进入额定模式M8,此时可以把柴油发动机1作为驱动机器工作。
然后,当负荷被解除后,依次地经过低速空转模式M3、第1斜坡模式M4、中速空转模式M5、第2斜坡模式M6、高速空转模式M7、停止中模式M9、最后进入完全停止模式M1,结束运转。
在柴油发动机1进行如上所述的运转的情况下,吸气加热装置71、热介质循环装置72、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74及减缸运转装置73根据该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进行如下的动作。
另外,流量调整装置10的动作由于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故简化对其说明。即,如图9所示,流量调整装置10,当自启动开关输入启动(开)信号后,关闭蝶形阀11,限制排气流量。然后,当燃料喷射量F达到规定的燃料喷射量F0时,即开始加载负荷时,打开蝶形阀11解除对排气流量的限制。即,流量调整装置10自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起点到高速空转模式M7的途中的期间(第1规定期间)内,限制排气流量,促进柴油发动机1内的燃料燃烧稳定化。
(吸气加热装置的动作)
当启动开关被置“开”后,由启动装置的电机等的驱动源驱动曲轴开始进行旋转,在柴油发动机1开始运转的同时,发动机控制器60及电磁阀控制器142开始动作。
在图10的步骤S11中,当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被输入到吸气加热控制部713的吸气加热控制装置713A后,该吸气加热控制装置713A开始接收从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表示发动机转速N的转速信号,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确认发动机转速N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发动机转速N1,当发动机转速N达到了规定的发动机转速N1时,即,在曲轴结束了由启动装置驱动的旋转,开始进行自行运转时,进入步骤S13。
而当发动机转速N未达到规定的发动机转速N1时,由于由启动装置驱动的曲轴的旋转还未结束,所以吸气加热控制装置713A在步骤S12再一次接收转速传感器的转速信号,确认发动机转速N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发动机转速N1。从而在由启动装置驱动曲轴旋转的状态下,柴油发动机1的电池1A不被用作为吸气加热器711的电源,而优先作为启动装置的电源使用,因此可防止电池1A的电量耗尽。
在步骤S13中,当发动机转速N达到了规定的发动机转速N1、结束了由启动装置驱动的曲轴旋转时,如图9所述那样地把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接通”,使吸气加热器711发热,开始对吸气进行加热,进入步骤S14。这里,与把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接通”的大致同时,定时器713C开始计时。
这样,由于是向柴油发动机1的汽缸内供给被加热的吸气,所以汽缸内的温度迅速上升,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步骤S14中,根据被输入到吸气加热控制装置713A的运转模式信号,来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进入到额定模式M8,同时确认由定时器713C计时的计时时间T是否到达规定的计时时间T1。
当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正在进入到额定模式M8时,及/或,计时时间T达到了规定的计时时间T1时,即,当柴油发动机1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供给到汽缸内的燃料量增加而对柴油发动机1充分加热后,及/或,使吸气加热器711发热了一定长的时间时,进入步骤S15。
而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还未进入额定模式M8时,及/或,计时时间T还未达到规定的计时时间T1时,在步骤S12中再一次接收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是否进入到额定模式M8,同时确认定时器的计时时间T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计时时间T1。
在步骤S15中,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进入到额定模式M8的情况下,由于柴油发动机1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增加,柴油发动机1被充分地加热,所以,如图9所示的那样,将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断开”,结束对吸气的加热。
另一方面,当即使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还未进入到额定模式M8,而计时时间T已达到了规定计时时间T1的情况下,由于已使吸气加热器711发热了一定长的时间,所以为了防止吸气加热器711的过热损坏,将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置“断开”,结束对吸气的加热。
然后,柴油发动机1停止运转,直到再次被启动的期间内,吸气加热器用继电器712一直保持“断开”的状态。
即,吸气加热装置71,如图9所示,从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途中到高速空转模式M7的结束的期间(第5规定期间)内动作,对吸气进行加热。
(热介质循环装置的动作)
当启动开关置“开”后,由启动装置的电机等的驱动源驱动曲轴开始旋转,在柴油发动机1被启动的同时,发动机控制器60及电磁阀控制器142一同被启动。
在图11中,在步骤S21中,当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被输入到热介质循环控制部727的冷却回路用阀门开闭装置727A后,该冷却回路用阀门开闭装置727A,如图9所示,打开冷却回路用阀门725,使冷却水进行循环,然后进入步骤S22。
这样,使由热介质加热器722加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回路721中循环来加热柴油发动机1,使汽缸和吸气等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促进了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另外,冷却回路721中的冷却水通过热介质加热器722被维持在规定温度以上。
在步骤S22中,根据输入到冷却回路用阀门开闭装置727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已进入到额定模式M8,当进入到额定模式M8时,即,柴油发动机1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供给汽缸内燃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进入步骤S23。另外,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进入额定模式M8时,由于柴油发动机1自身的温度可对冷却水进行充分的加热,所以停止热介质加热器722的加热。
而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还未进入额定模式M8时,在步骤S22中再一次接受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并确认是否进入到额定模式M8。
在步骤S23中,由于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已进入额定模式M8,所以,根据供给柴油发动机1的汽缸内的燃料量来控制冷却回路用阀门725的开闭动作(额定模式控制)。
具体的是,在图12中,在步骤S231中,确认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F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1,如果已达到则进入步骤S232,如果还为达到,则在步骤S231中再一次接收燃料供给量传感器的燃料供给量信号,并确认燃料供给量F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1。
在步骤S232中,当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F达到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1时,由于供给到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升高,所以不需要再对柴油发动机1进行暖机升温。因此,关闭冷却回路用阀门725并停止冷却水的循环,然后进入步骤S233。
在步骤S233中,确认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F是大于还是小于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2,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S234。如果大于,则在步骤S234中再一次接收燃料供给量传感器的燃料供给量信号,并确认燃料供给量F是大于还是小于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2。
在步骤S234中,当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F小于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2时,由于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对柴油发动机1进行暖机升温。因此,打开冷却回路用阀门725再次使冷却水进行循环,然后进入步骤S24。
在这里,把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2设定为小于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1(F2<F1)。这样,即使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F在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1或规定的燃料供给量F2的附近发生振动的变化,也可以防止冷却回路用阀门725的频繁摆动。
在步骤S24中,根据被输入到冷却回路用阀门开闭装置727A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还是额定模式M8,如果还是额定模式M8,则返回步骤S23,根据供给到柴油发动机1的汽缸内的燃料量来控制冷却回路用阀门725的开闭动作。
另一方面,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已从额定模式M8进入其他模式时,进入步骤S21,反复进行从步骤S21~步骤S24的动作步骤,直至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停止。
即,热介质循环装72,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从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开始到高速空转模式M7的结束的期间(第5规定期间)内动作,对柴油发动机1进行暖机升温。而且,热介质循环装置72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额定模式M8的情况下,在燃料供给量F多时,也就是发动机负荷高时不进行暖机,而在燃料供给量F少时,也就是发动机负荷低时进行暖机。并且,热介质循环装置72在额定模式M8以外的运转模式下,也就是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少、发动机负荷低时,进行柴油发动机1的暖机升温。
(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的动作)
当把启动开关置“开”后,由启动装置的电机等的驱动源驱动曲轴开始旋转,在柴油发动机1被启动的同时,发动机控制器60及电磁阀控制器142也被启动。
在图13中,在步骤S41中,当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被输入到燃料供给时间提前角控制部741的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后,该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如图9所示,选择第1关系图,由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根据第1关系图进行燃料供给时间的控制,然后进入步骤S42。
这里的第1关系图表示在发动机转速低时进行提前角控制,由于在中速空转模式M5之前阶段的发动机转速低,所以在柴油发动机1中进行提前角控制。由于这样可设定长的燃料燃烧时间,所以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步骤S42中,根据被输入到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进入到第1斜坡模式M4,如果进入到第1斜坡模式M4,则进入步骤S43。如果还未进入到第1斜坡模式M4,则在步骤S42中再一次接收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是否进入到第1斜坡模式M4。
在步骤S43中,由于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已进入到第1斜坡模式,所以该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如图9所示,选择第2关系图,并由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根据第2关系图控制燃料供给时间,然后进入步骤S44。
这里,由于第2关系图用于表示进行与发动机转速无关的提前角控制,所以在柴油发动机1中进行提前角控制。由于这样可设定长的燃料燃烧时间,所以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步骤S44中,根据被输入到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的运转模式信号来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进入到额定模式M8,如果进入到额定模式M8,则进入步骤S45。如果还未进入到额定模式M8,则在步骤S44中,再一次接受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并确认是否进入到额定模式M8。
在步骤S45中,由于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已进入到额定模式M8,所以该关系图切换装置741B如图9所示,选择第1关系图,并由燃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控制装置741D在直到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停止的期间内根据第1关系图进行燃料供给时间的控制。
即,燃料供给时间提前角控制部741如图9所示,在从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开始到低速空转模式M3的结束的期间内,进行依照第1关系图的提前角控制,在从第1斜坡模式M4的开始到高速空转模式M7的结束的期间内,进行依照第2关系图的提前角控制。这样,由于柴油发动机1在从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开始到高速空转模式M7的结束的期间(第6规定期间)内提前时间角,被设定为长的燃料燃烧时间,所以在这个期间内通过燃料供给时间提前角装置74促进了燃料的燃烧稳定化。
(减缸运转装置的动作)
当把启动开关置“开”后,由启动装置的电机等的驱动源驱动曲轴开始旋转,在柴油发动机1被启动的同时,发动机控制器60及电磁阀控制器142也被启动。
在图14中,在步骤S31中,当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被输入到减缸运转控制部731的减缸运转控制装置731A后,该减缸运转控制装置731A如图9所示,使2个中一方的燃料喷射泵形成不喷射状态,进行减缸运转,然后进入步骤S32。
这样,由于在发动机主体20中,停止对一侧列汽缸的燃料供给,而增加对另一侧列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因此可使发动机主体20的温度迅速上升,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步骤S32中,根据被输入到减缸运转控制装置731A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进入第2斜坡模式M6,如果进入了第2斜坡模式M6,则进入步骤S33。另一方面,如果还未进入第2斜坡模式M6,则在步骤S32中再一次接收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是否进入到第2斜坡模式M6。
在步骤S33中,由于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已进入第2斜坡模式M6,所以向一方的电子调节器1B输出使燃料喷射泵形成喷射状态的控制信号,进行全缸运转。这样,在发动机转速徐徐上升的第2斜坡模式下,通过进行从减缸运转到全缸运转的切换,可以减小使用户产生不快感的发动机的运转切换声音。
然后,进行全缸运转,直至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停止。
即,如图9所示,减缸运转装置73在从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开始到高速空转之前阶段的第2斜坡模式M6途中的期间(第1规定期间)内动作,进行柴油发动机1的暖机升温。
依照所述的实施例,结合所述实施例1的效果,具有如下的效果。
即,本实施例由于使用了流量调整装置10、吸气加热装置71、热介质循环装置72、减缸运转装置73及燃料供给时间提前角装置74这5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73、74,所以可促进柴油发动机1中的燃料燃烧迅速地达到稳定,可大幅度地减少白烟的排出及发动机发生抖动的可能性。
而且,至少在从第1斜坡模式M4的开始到中速空转模式M5的结束的期间(第2规定期间)内,也就是在为了使柴油发动机1处于无负荷或低负荷的状态,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少以及在为了提高发动机转速,在燃料的燃烧时间短的期间内,使所述5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73、74动作,因此,即使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少且燃烧时间短,也可以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并且,由于使5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10、71、72、73、74在从启动模式M2,也就是由于为了使发动机负荷处于无负荷或低负荷的状态,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少、其汽缸内温度低的启动时开始动作,所以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提高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性。
由于使吸气加热装置71、热介质循环装置72及燃料供给时间提前角装置74这3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1、72、74在高速空转模式M7中直到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也就是直到运转模式进入到额定模式M8,才动作,所以直到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柴油发动机1被加热到一定的程度的期间内,能够使3个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1、72、74动作。由于这样可对柴油发动机1进行充分的暖机升温,所以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防止发动机抖动的发生及白烟的排出。
热介质循环装置72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为额定模式M8的情况下,当燃料供给量F多时,即,发动机负荷高时不进行暖机,在燃料供给量F少时,即,发动机负荷低时进行暖机。而且,热介质循环装置72在额定模式M8之外的运转模式下,即,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少、发动机负荷低时进行对柴油发动机1的暖机。
因此,在为了使发动机处于低负荷状态的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通过循环被加热的冷却水,可提高柴油发动机1的温度,可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另一方面,在为了使发动机形成负荷高状态的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由于停止了被加热的冷却水的循环,可防止柴油发动机1的温度过度升高。
另外,在发动机负荷高时,柴油发动机1不再被热的冷却水进行加热,即,吸气不被水冷二次冷却器33加热,吸气的空气密度不会下降,所以不会降低供给汽缸内的吸气流量,可防止柴油发动机1的输出功率的降低。
实施例4
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4是把所述实施例3中的根据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来设定流量调整装置10的蝶形阀11的打开动作时间改变为根据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来设定。
即,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控制器60根据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判断是否由蝶形阀11限制了排气流量,在流量调整装置10中取代电磁阀控制器而设置了被装在发动机控制器60内的流量调整控制部101。另外,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实际上在发动机控制部60中,除了内置有流量调整控制部101,还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内置有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吸气加热控制部713、热介质循环控制部727、减缸运转控制部731及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控制部741。
在图16中,流量调整控制部101包括决定(蝶形阀用)继电器143的接通/断开的排气限制控制装置101A、储存为了有效地促进汽缸内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而通过蝶形阀11进行排气限制的最佳时间的限制排气时间存储装置101B、从继电器143置“接通”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把继电器143置“断开”的定时器101C。
这里,控制柴油发动机1使其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进行排气的限制,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解除排气限制。
对于这样的柴油发动机1,发动机控制器60的排气限制控制装置101A在供给汽缸内的燃料供给量少、汽缸内温度低时,为了关闭蝶形阀11,向该继电器143输出使继电器143置“接通”的控制信号,在供给汽缸的燃料供给量多、汽缸内温度高时,为了打开蝶形阀11,向该继电器143输出使继电器143置“断开”的控制信号。另外,定时器101C,当继电器143为“接通”时开始计时,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后,为了关闭蝶形阀11向该继电器143输出令继电器143置“断开”的控制信号。
下面,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流量调整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启动开关被置“开”后,由启动装置的电机等驱动源驱动曲轴开始进行旋转,柴油发动机1开始动作的同时,发动机控制器60也开始动作。
在图17中,在步骤S51中,当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被输入到流量调整控制部101的排气限制控制装置101A后,该排气限制控制装置101A如图9所示,关闭蝶形阀11、限制排气流量,然后进入步骤S52。
这样,由于在把一部分排气残留在汽缸内的同时,还减少了被吸进汽缸内的吸气量,所以可增加由高温排气施加给汽缸内的热量,同时还减少了由低温吸气从汽缸内吸收的热量,使汽缸内温度迅速上升,从而促进了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
在步骤S52中,根据被输入到排气限制控制装置101A的运转模式信号,确认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是否进入到额定模式M8,同时确认定时器101C的计时时间T是否到达规定的计时时间T2。
当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进入到额定模式M8时,及/或计时时间T已到达规定的计时时间T2时,即,当柴油发动机1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向汽缸内供给的燃料量增加并且柴油发动机1已被充分加温时,及/或当已进行了一定长时间的排气限制时,进入步骤S53。
另一方面,当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还未进入额定模式M8时,及/或当计时时间T还未到达规定的计时时间T1时,在步骤S52中,再一次接收运转模式设定装置61的运转模式信号,进行是否进入额定模式M8的确认,同时进行定时器的计时时间T是否到达规定的计时时间T1的确认。
在步骤S53中,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进入到额定模式M8的情况下,由于柴油发动机1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供给汽缸内的燃料量增加,且柴油发动机1已被充分加热,所以如图9所示,打开蝶形阀11,解除对排气的限制。
另外,在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模式还未进入额定模式M8,但计时时间T已到达规定的计时时间T2的情况下,由于已进行了一定长时间的排气限制,所以为了防止因排气的限制使柴油发动机1承受过量的负荷,打开蝶形阀11,解除排气限制。
然后,在从柴油发动机1被停止运转到再次被启动的期间内,蝶形阀11为开放的解除排气限制的状态。
即,如图9所示,流量调整装置10在从启动时的启动模式M2的开始到高速空转模式M7的结束的期间内(第1规定期间)动作,对吸气进行加热。
依照上述的本实施例,结合所述实施例3的效果,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即,由于直到在高速空转模式M7下被加载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也就是直到运转模式进入到额定模式M8,使流量调整装置10一直动作,所以,在直到向汽缸内供给的燃料量增加到一定量、柴油发动机1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前,可通过流量调整装置对柴油发动机1进行暖机。由于柴油发动机1被充分地暖机,所以可充分促进燃料的点火及完全燃烧,可防止发动机发生抖动及白烟的排出。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包括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改良。
例如,对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流量限制期间,如果利用图3进行说明的话,则也可以设定为从启动区间A之后(即开始自行运转后)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也可以是从低速空转转速区间B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或是从中间转速区间C到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另外,没有必要在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的整个区间内都限制排气流量,可以在该区间D的途中解除对排气流量的限制。并且,也可以在中间转速区间C内,在从中间转速到高空转转速的过渡期间解除对排气流量的限制。
特别是,在从中间转速区间C到高空转转速区间D的期间作为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流量限制期间的情况下,由于是在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流量多时限制吸气或排气的流量,所以通过该柴油发动机的高排气速度,可防止排气中的积碳等杂质积存在流量调整装置和排气通路中。从而可减少对流量调整装置周围的清扫次数。
作为柴油发动机也可以是使用废弃塑料的分解油、甲醇燃料、轻油等其他的燃料的发动机,而且也可以是不进行增压的自然吸气式的发动机。
作为流量调整装置,也可以使用门式阀门等其他的阀门。
另外,作为流量调整装置的开闭驱动方式不限于油压式,也可以是空气式等的流体式、电气式或机械式等。
并且,也可以把流量调整装置设置在吸气通路的途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由流量调整装置来调整吸气流量,可获得与调整排气流量情况相同的效果和作用。
另外,作为检测柴油发动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不限于根据对供给汽缸内的燃料喷射量的负荷检测,例如还有根据被设置在曲轴等发动机轴上的扭矩表的负荷检测、根据用柴油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的输出的负荷检测及根据由柴油发动机驱动的车辆的加速器开度的负荷检测等。
对于使流量调整装置10、吸气加热装置71及热介质循环装置72动作的期间,也可以采用第1~第9规定期间中的任意期间,另外,对于使减缸运转装置73及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74动作的期间也可以采用第1~第6规定期间中的任意期间。
在这里,第1规定期间、第3规定期间及第5规定期间的起始时间可以是启动模式M2或启动区间A中间的任意时间。
另外,在形成第2规定期间、第4规定期间及第6规定期间的高速空转状态之前的阶段可以是在低速空转模式M3、第1斜坡模式M4、中速空转模式M5、第2斜坡模式M6、低速空转转速区间B或中间转速区间C内的任意时间。
另外,在第1规定期间、第2规定期间及第7规定期间的高速空转附近,可以是第2斜坡模式M6、高速空转模式M7或高速空转转速区间D内的任意时间。
另外,所谓在第7规定期间、第8规定期间及第9规定期间的起始前动作,例如在流量调整装置10中,是指在启动柴油发动机1之前,预先关闭蝶型阀11,另外,在吸气加热装置71中,是指在启动柴油发动机1之前预先使吸气加热器711发热,另外,在热介质循环装置72中,是指预先打开冷却回路用阀门725。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吸气加热装置71中是把吸气加热器连接到与柴油发动机1的电池1A不同的电源上,另外,在热介质循环装置72中,是把水泵和冷却回路用阀门725连接到与柴油发动机1的电池1A不同的电源上。
作为柴油发动机,不限于设置有流量调整装置10、吸气加热装置71、热介质循环装置72、减缸运转装置73及燃料供给时间角提前装置74这5种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发动机,只要是设有这些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中的至少一种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的发动机即可。
Claims (32)
1.一种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73、74),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73、74)对应该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
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第1规定期间及该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从启动时刻之后到高速空转之前的任意时间的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第2规定期间的任意一个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包括被设置在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通路(30)或排气通路(40)的途中的,用于调整流过该通路(30、40)内的吸气或排气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11)及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动作的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所述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限制吸气或排气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是指发动机的转速为,介于该柴油发动机(1)在低速空转时的发动机转速与高速空转时的转速的大致中间的转速的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1)包括对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进行加热的吸气加热装置(7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2)包括通过使热介质进行循环来调节该柴油发动机(1)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21)、用于加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的热介质加热装置(722)、用于开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开闭装置(725)及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动作的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
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发动机负荷低时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在发动机负荷高时关闭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该柴油发动机(1)具有多个燃烧室;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3)具有对所述多个燃烧室中的一部分燃烧室停止燃料供给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4)具有把向所述燃烧室供给燃料的时间提前,使其超前于该柴油发动机(1)作为驱动机器进行工作时的运转模式的燃料供给时间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使用自身点火性差的燃料。
10.一种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73、74),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73、74)对应该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
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到达高速空转状态后,并经过规定时间的第3规定期间及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从启动时刻之后到高速空转之前的任意时间的进入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到达高速空转状态后,并经过规定时间的第4规定期间的任意一个期间、及/或,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时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被加载规定的发动机负荷的第5规定期间及从该柴油发动机(1)在进入所述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被加载规定的发动机负荷的第6规定期间的任意一个期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包括被设置在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通路(30)或排气通路(40)的途中的,用于调整流过该通路(30、40)内的吸气或排气的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11)及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动作的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所述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限制吸气或排气的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是指发动机的转速为介于该柴油发动机(1)在低速空转时的发动机转速与高速空转时的转速的大致中间的转速的期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1)包括对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进行加热的吸气加热装置(711)。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2)包括通过使热介质进行循环来调节该柴油发动机(1)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21)、用于加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的热介质加热装置(722)、用于开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开闭装置(725)及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动作的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
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发动机负荷低时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在发动机负荷高时关闭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该柴油发动机(1)具有多个燃烧室,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3)具有对所述多个燃烧室中的一部分燃烧室停止燃料供给的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4)具有把向所述燃烧室供给燃料的时间提前,使其超前于该柴油发动机(1)作为驱动机器进行工作时的运转模式的燃料供给时间的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使用自身点火性差的燃料。
19.一种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对应该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
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之前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接近高速空转状态的第7规定期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包括被设置在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通路(30)或排气通路(40)途中的,用于调整流过该通路(30、40)内的吸气或排气的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11)及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动作的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所述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限制吸气或排气的流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是指发动机的转速为介于该柴油发动机(1)在低速空转时的发动机转速与高速空转时的转速的大致中间的转速的期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1)包括对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进行加热的吸气加热装置(711)。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2)包括通过使热介质进行循环来调节该柴油发动机(1)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21)、用于加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的热介质加热装置(722)、用于开闭所述温度调节装(721)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开闭装(725)及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动作的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
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发动机负荷低时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在发动机负荷高时关闭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2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使用自身点火性差的燃料。
26.一种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被供给到燃烧室内的燃料形成稳定化燃烧的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71、72)对应该柴油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在规定期间内动作;
所述规定期间,是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之前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并经过规定时间的第8规定期间、及/或,从该柴油发动机(1)的启动之前到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状态进入高速空转状态后的被加载规定的发动机负荷时的第9规定期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10)包括被设置在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通路(30)或排气通路(40)途中的,用于调整流过该通路(30、40)内的吸气或排气的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11)及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动作的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所述流量调整控制装置(14)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11)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限制吸气或排气的流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空转之前的阶段,是指发动机的转速为介于该柴油发动机(1)在低速空转时的发动机转速与高速空转时的转速的大致中间的转速的期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1)包括对该柴油发动机(1)的吸气进行加热的吸气加热装置(711)。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稳定化辅助装置(72)包括通过使热介质进行循环来调节该柴油发动机(1)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21)、用于加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的热介质加热装置(722)、用于开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721)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开闭装置(725)及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动作的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开闭控制装置(727)控制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25)的动作,使其在发动机负荷低时打开所述热介质的流路,在发动机负荷高时关闭所述热介质的流路。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使用自身点火性差的燃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070205 | 2001-03-13 | ||
JP2001070205 | 2001-03-13 | ||
JP2001272590A JP2002339764A (ja) | 2001-03-13 | 2001-09-07 |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
JP2001272590 | 2001-09-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5625A CN1375625A (zh) | 2002-10-23 |
CN1285832C true CN1285832C (zh) | 2006-11-22 |
Family
ID=26611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070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832C (zh) | 2001-03-13 | 2002-03-13 | 柴油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44272B2 (zh) |
JP (1) | JP2002339764A (zh) |
KR (1) | KR20030022002A (zh) |
CN (1) | CN128583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15237B2 (ja) * | 2002-10-16 | 2008-07-09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
WO2004049537A2 (en) | 2002-11-22 | 2004-06-10 |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 Power equipment apparatus having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US7340339B1 (en) * | 2003-02-14 | 2008-03-04 | Caterpillar Inc. |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
DE10306457B4 (de) * | 2003-02-17 | 2014-03-20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izleistungserhöhung bei Kraftfahrzeugen mit Verbrennungsmotoren |
US6830020B1 (en) * | 2003-05-23 | 2004-12-1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Diesel engine with intake cam phaser for compression ratio control |
BRPI0504047C1 (pt) | 2005-09-12 | 2007-07-31 | Fiat Automoveis Sa | sistema auxiliar de partida a frio para motores a álcool e flex com aquecimento do ar de admissão e do álcool |
DE102006033481A1 (de) * | 2006-07-19 | 2008-01-24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KR101115106B1 (ko) * | 2006-11-16 | 2012-03-09 | 얀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내연 기관의 제어 방법 |
JP4616818B2 (ja) | 2006-11-16 | 2011-01-19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
DE102007026408B4 (de) * | 2007-06-06 | 2010-02-11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Verfahren zum Wechsel des Betriebsmodus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
JP2009228602A (ja) * | 2008-03-24 | 2009-10-08 | Yanmar Co Ltd | エンジン |
US8104449B2 (en) * | 2008-05-19 | 2012-01-3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Water reduction mechanis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US20100006073A1 (en) * | 2008-07-10 | 2010-01-14 | Jayant Jatkar | Increasing effeciency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o increase mileage of vehicles |
US9796037B2 (en) * | 2009-01-30 | 2017-10-24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Integrated engine-driven generator control system |
FR2947872B1 (fr) * | 2009-07-10 | 2011-10-21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de pilotage de la temperature des gaz de suralimentation d'un moteur thermique |
US20110030661A1 (en) * | 2009-08-04 | 2011-02-10 |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 Strategy for enabling intake air heater to clean up white smoke during warm engine re-start in cold weather |
CN101984245A (zh) * | 2010-11-12 | 2011-03-09 | 西南交通大学 | 汽车涉水防熄火构造 |
KR101037947B1 (ko) * | 2010-12-15 | 2011-05-30 | 전용환 | 가정용 및 업소용 도정기 |
FR2980524A1 (fr) * | 2011-09-26 | 2013-03-29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 suralimentation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
JP5986736B2 (ja) | 2011-11-16 | 2016-09-0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システム |
US20130152894A1 (en) * | 2011-12-14 | 2013-06-2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top/start engine glow plug heater control |
US8985253B2 (en) | 2013-02-05 | 2015-03-24 | Honda Motor Co., Ltd. | Generators and vehicles having auxiliar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
DE102014000450B4 (de) * | 2013-02-18 | 2016-02-18 |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 Einlasskrümmer mit Ladeluftkühler |
JP6020770B2 (ja) * | 2014-08-29 | 2016-11-0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
JP6938141B2 (ja) * | 2016-11-30 | 2021-09-2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舶用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
CN110382845A (zh) * | 2017-03-23 | 2019-10-25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
DE102019206450B4 (de) * | 2019-05-06 | 2021-03-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otorsystem |
CN113898488B (zh) * | 2021-10-22 | 2023-09-05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米勒循环柴油机低温环境起动控制方法 |
JP2023071104A (ja) * | 2021-11-10 | 2023-05-22 | 三菱重工エンジ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及びエンジン制御方法 |
CN114526180B (zh) * | 2022-02-24 | 2022-10-14 | 南京工业大学 | 航空活塞自增压直喷重油发动机的燃油预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5370518A (zh) * | 2022-08-04 | 2022-11-2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56939A (en) | 1979-10-16 | 1981-05-19 |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 Auxiliary starting apparatus for diesel engine |
US4665319A (en) * | 1985-03-21 | 1987-05-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elf-propelled traction vehicle with low fuel consumption while idling |
JPH04232346A (ja) | 1990-12-28 | 1992-08-20 | Komatsu Ltd | V形エンジンの片バンク運転装置 |
JPH05141282A (ja) | 1991-11-22 | 1993-06-08 | Toyota Motor Corp | デイ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暖機装置 |
-
2001
- 2001-09-07 JP JP2001272590A patent/JP2002339764A/ja active Pending
-
2002
- 2002-03-12 US US10/095,018 patent/US664427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3-12 KR KR1020020013357A patent/KR2003002200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03-13 CN CNB021070881A patent/CN12858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5625A (zh) | 2002-10-23 |
JP2002339764A (ja) | 2002-11-27 |
KR20030022002A (ko) | 2003-03-15 |
US20020129789A1 (en) | 2002-09-19 |
US6644272B2 (en) | 2003-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5832C (zh) | 柴油发动机 | |
CN1077212C (zh) | 缸内喷射内燃机用废气加热系统 | |
CN1834434A (zh) | 缸内喷射式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
CN1287078C (zh) | 柴油发动机的燃烧控制装置和燃烧控制方法 | |
CN1234967C (zh) | 内燃机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CN1932280A (zh) |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系统 | |
CN101033706A (zh) | 车辆控制方法和车辆控制装置 | |
CN1934345A (zh) | 用于内燃机的混合气点火时间估计装置和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
CN101046177A (zh) | 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 | |
CN101078373A (zh) | 一种微型燃气轮机的燃烧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228567C (zh) | 烘干机用气体燃烧器 | |
CN1682025A (zh)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
CN1401888A (zh) | 燃气涡轮控制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燃气涡轮系统 | |
CN1240254A (zh) | 可变容量斜盘压缩机及容量控制阀 | |
CN1777776A (zh) | 炉箅式废弃物焚烧炉及其燃烧控制方法 | |
CN1614212A (zh) | 电子式排气再循环气体控制装置 | |
CN1807985A (zh) | 燃料燃烧用空气口及其制造方法、锅炉及锅炉设备 | |
CN1675501A (zh) | 管状火焰燃烧炉以及燃烧控制方法 | |
CN1745244A (zh)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
CN1538056A (zh) | 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 | |
CN1726142A (zh)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离合器操纵装置 | |
CN1969116A (zh)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
CN1609428A (zh) | 用于内燃机气门驱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1802501A (zh) | 火花点火发动机及其燃烧控制方法 | |
CN1261686C (zh) | 燃料喷射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 Termination date: 2011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