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689C -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3689C
CN1283689C CN 200410092446 CN200410092446A CN1283689C CN 1283689 C CN1283689 C CN 1283689C CN 200410092446 CN200410092446 CN 200410092446 CN 200410092446 A CN200410092446 A CN 200410092446A CN 1283689 C CN1283689 C CN 12836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polymer
alkanoic acid
hydroxy alkanoic
hbhh
cap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924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8150A (zh
Inventor
赵良启
王海宾
冯涛
肖婧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4100924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83689C/zh
Publication of CN1648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8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36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368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选用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作为生产菌株,以碳水化合物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在最适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下,通过高密度发酵和癸酸盐代谢调控,获得了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聚合体[P(3-HB-co-3-HH)]产品,并建立了该产品的发酵管理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及质量检测方法。这一方法生产的[P(3-HB-co-3-HH)]产品,其产量达到10.7g/L~16.4g/L,其分子量在12.7×104Da~13.7×104Da之间,内毒素含量可控制在4EU/g~6EU/g范围。这一纳米级脂质材料可供生物医药和医学组织工程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在高分子主链上形成羧酸酯键的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具体属于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以下简称PHA)的生产方法,更具体是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聚合体[P(3-HB-co-3-HH),以下简称P(HBHH)]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PHA是一类由生物合成的结构简单的高分子聚合物,是原核生物主要的碳源与能源贮藏物质。原核生物在不平衡代谢条件下,便会利用剩余的营养物质合成PHA并以颗粒的形式离散地分布在细胞中,其含量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90%,在生长需要时,再将其分解利用。正是由于这一生物学特性,赋予了这类物质生物可再生性与生物可降解性。
研究表明,PHA有着与通用塑料,如聚丙烯,非常相似的理化性质,通过塑性加工可以制作很多产品。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一类可以替代传统石化塑料的“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物热塑材料。近年来发现,P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产物无毒性及表面可修饰性等性质,这便极大地拓展了它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医疗与医学组织工程方面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制作手术缝合线、创口覆膜及各种医疗器械等,还可以作为克隆器官的支架材料。美国Metabolix公司的Williams S.F等人于1998年就以PHA为框架在体外培养出了患者的自体血管。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又运用PHA模型成功克隆了心脏瓣膜。近来还发现,分子量在10万左右的纳米级PHA是制作药物缓释剂的理想材料。
世界各国对于PH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生产菌株、构建基因工程菌、探索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创建生产方法与技术、测定产品结构与性能和拓宽应用范围等方面,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至今已发现有90多个属的原核生物可以在体内积累PHA(Handbook ofBiodegradable Plastic,Research Association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NTS Co.,Ltd.,pp.178-197),然而用于PHA研究与生产的微生物菌种主要集中在产碱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等少数几个属的微生物。此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还构建了多株能够合成PHA的基因工程菌。
大部分原核生物合成的PHA种类为PHB,但也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合成由其它单体组成的同型或异型PHA。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0多种不同的羟基烷酸单体。这些单体可以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羟基烷酸,可以是带有芳香族侧链的羟基烷酸,还可以是带有卤素或氰基取代基的羟基烷酸。羟基的取代位置可以分别在烷酸的2、3、4、5、6位碳原子上,但其中以3-羟基烷酸单体最为普遍。这些不同单体构成的PHA,其物理学性能既有通性,也有特性。许多研究报道证实,PHA的单体碳链越长,其柔韧性就越好。一般来说,短链PHA(ssc-PHA)比中长链PHA(msc-PHA)更为坚硬,而msc-PHA比ssc-PHA更为柔韧。在线形PHA链上增加一些特殊侧链取代基常常会赋予PHA新的性质与功能。此外,组成PHA的单体数目的多少,即PHA分子量的大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HA的性质与用途。一般来说,PHA的分子量在50000~1000000Da之间,倘若其分子量低于20000,其热塑性能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生物合成不同的PHA,与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及调控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报道,采用真养嗜碱菌H16菌株[Alcaligenes eutropusH16(ATCC No.17699)],不仅能够生产PHB,而且应用其突变株通过不同碳源可以合成各种比例的3-羟基丁酸(3-HB)和3-羟基戊酸(3-HV)聚合体[P(HBHV)](U.S.Pat.No.4,393,167和4,876,331)。在U.S.Pat.No.5,200,332专利中,建立了一种以甲养菌、副球菌、嗜碱菌和假单胞菌(Methylo-bacterium sp.Paracoccus sp.,Alcaligenes sp.和Pseudomonas sp.)为生产菌株,以乙醇为碳源合成P(HBHV)的方法。
在Appl.Environ.Microbiol,58(2),746(1992)中报道了食树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esinovorans)可以利用辛酸作为底物合成HB、羟基己酸(HH)、羟基辛酸(HO)和羟基癸酸(HD)聚合体[P(HB-HH-HO-HD)],其中单体HB、HH、HO、HD的比例为1∶15∶75∶9;而以癸酸为底物时合成P(HB-HH-HO-HD)的HB、HH、HO和HD的单体比例为8∶62∶23∶7。在U.S.Pat.No.5,292,860和Japanese PatentApplication Laid-Open No.7,265,065中由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以橄榄油和油酸作为碳源合成了P(HBHH)。张瑾、吴琼、陈国强等人利用嗜水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以豆油为碳源也合成了P(HBHH)(食品与生物技术,Val,21,76-79,2002)。欧阳少平、吴琼、陈国强等人构建了两株嗜水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WQ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基因重组菌,以葡萄糖酸钠和月桂酸为碳源合成了P(HBHH),并进行了6L发酵罐的发酵试验(生物工程学报,Vol,19,709~714,2003)。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PHA的理化性能、加工性能和拓展其应用范围,在生产菌种的开发、改造及其生产方法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在与本发明相近似的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研究方面,有关成果及其特点如下:(1)开发出了由四种羟基烷酸单体组成的聚合体P(HB-HH-HO-HD),由两种羟基烷酸单体组成的二聚体P(HBHV)和P(HBHH)。(2)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理化性质,首先与组成聚合体的单体种类有关。比较P(HBHH)和P(HBHV)的性能,前者较后者脆性低而弹性强,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其次,羟基烷酸聚合体的性质与聚合体的单体比例有关。已报道的P(HBHH)二聚体,其中3-HH在该二聚体中的含量可控制在6%~15%之间。而在P(HB-HH-HO-HD)中单体种类较多,一般来说单体种类越多,在发酵生产中控制各种单体比例就越难,生产单体比例相对固定和理化性能相对稳定的PHA产品就比较困难。(3)在相关的羟基烷酸聚合体研究中,采用的微生物菌株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及相关的基因重组菌。这些菌株共同的生理学特性是以脂类或脂肪酸作为唯一碳源合成3-羟基烷酸聚合体,其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嗜水性气单胞菌,当葡萄糖浓度达到1%,就会对菌体生长与PHA合成形成抑制作用。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讲,碳水化合物是其生长的最佳碳源,因此研究以碳水化合物为基质,辅以代谢调控手段合成羟基烷酸聚合体,对于利用微生物开发羟基烷酸聚合体产品更具有代表性。此外,目前在食品与医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采用基因重组菌作为生产菌株,以避免出现生物安全性问题。(4)在相关P(HBHH)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原料分别为橄榄油和油酸、豆油和月桂酸、葡萄酸钠和月桂酸等,均未报道下游提取与加工过程。一般来说,以油类作为碳源发酵生产PHA会增加产品提取的难度,常常会影响PHA的质量。而以葡萄酸钠作为发酵原料,会因其价格较高,加大生产成本,影响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以生产性状优良的菌株,利用较廉价的原料,发酵制得羟基烷酸聚合体,使其产品性能优良且内毒素含量符合要求,能作为医疗、医学组织工程及其他领域的新型热塑生物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以下简称S.fredii)菌种,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生产羟基烷酸聚合体。S.fredii菌种由他人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AB92049。
菌种
S.fredii菌株的细胞形态为杆状(见图5),0.5~0.9μm×1.2~3.0μm,不产生芽孢,革兰氏阴性,能与豆科植物有效生瘤,共生固氮。
对于S.fredii菌株的研究与应用,以前主要集中在共生固氮方面,其他生理学功能尚未受到重视而被开发利用。经我们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底物范围宽、生长速率快、生产性状稳定等优良的发酵生产性状,当该菌株生长在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上时,在细胞生长的同时便合成一些PHA,到稳定期随着氮源物质浓度的降低,会利用培养基中剩余的碳源物质大量积累PHA。因此,该菌株合成PHA的发酵类型属于部分生长关联型。
显然,该菌株的糖代谢是通过EMP途径生成乙酰CoA。其中一部分乙酰CoA进入TCA环产生能量与还原力,而另一部分乙酰CoA则由酮硫解酶催化两分子乙酰辅酶合成乙酰乙酰辅酶,后者在乙酰乙酰辅酶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3-羟基丁酰辅酶,聚合酶将3-羟基丁酰辅酶聚合成PHB。
然而,当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脂肪酸盐时,会启动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当加入癸酸盐时,会合成P(HBHH);而加入辛酸盐、己酸盐和丁酸盐及乙酸盐时,均只合成PHB。一个共同的规律是聚合物中的羟基烷酸单体较基质脂肪酸链少一个四碳结构单位。虽然详细的机理尚待深入研究,但该菌株显然是经β-氧化途径,而非经脂肪酸合成途径获得合成羟基烷酸聚合体前体的。在这一点上是有别于假单胞菌等菌株是经脂肪酸合成途径形成羟基烷酸聚合体的代谢方式。正是由于这一代谢特点,可以应用该菌株,通过癸酸盐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稳定地生产P(HBHH)产品。
培养基
基于以前对S.fredi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固氮方面,因此已有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均与固氮作用有关。为了开发该菌株合成PHA的功能,将其用作PHA的生产菌株,本发明应用正交试验,分别以菌体生物量与PHA合成量为检测指标,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依照方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生产PHA产品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
培养基的组分及其含量(g/L):碳水化合物,10~40;(NH4)2SO4,1~5;KH2PO4·12H2O,0.61~1.22;K2HPO4,0.39~0.78;CaCl2,0~0.1;豆芽,100~300;H3BO3,0.002;Na2MoO4,0.002。其中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淀粉水解液或废糖蜜,具体加入量以实际含糖量计算。豆芽,要制成豆芽汁,制法:取豆芽加3倍重量的水熬煮,过滤,滤液浓缩至1/3。也可以用酵母膏代替豆芽汁。
优选的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及其含量(g/L)如下:
(1)斜面培养基:葡萄糖,10;(NH4)2SO4,1.0;KH2PO4·12H2O,0.61;K2HPO4,0.39;CaCl2,0.1;豆芽,100;H3BO3,0.002;Na2MoO4,0.002;琼脂,20;pH7.0~7.2(用于斜面种子培养)。
(2)摇瓶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NH4)2SO4,1.5;KH2PO4·12H2O,0.61;K2HPO4,0.39;CaCl2,0.1;豆芽,100;H3BO3,0.002;Na2MoO4,0.002;pH7.0~7.2(用于摇瓶种子培养)。
(3)发酵种子培养基:葡萄糖,30;(NH4)2SO4,3.0;KH2PO4·12H2O,0.61;K2HPO4,0.39;CaCl2,0.1;豆芽,200;H3BO3,0.002;Na2MoO4,0.002;pH7.0~7.2(用于种子罐种子扩大培养)。
(4)发酵基础培养基: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淀粉水解液或废糖蜜),30;(NH4)2SO4,3.0;KH2PO4·12H2O,1.22;K2HPO4,0.78;CaCl2,0.1;豆芽,200;H3BO3,0.002;Na2MoO4,0.002;pH7.0~7.2(用于分批发酵或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培养基)。
淀粉水解液制备方法:取淀粉20g,加水80ml,制成淀粉乳,调节pH6.5,加热糊化后,加入20000U/ml的α-淀粉酶0.05ml,在95℃水浴中液化2h,再加入50000U/g的糖化酶0.02g,调pH至4.5,在60℃水浴条件下水解6h,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30ml。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0.5g/ml。
废糖蜜来自山西省大同糖厂,经蒽酮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为27.5%。
生产步骤
本发明中的P(HBHH)的生产过程可分为斜面及摇瓶种子培养、种子罐种子培养、细胞的高密度发酵与癸酸盐代谢调控和产物P(HBHH)的分离纯化四个操作单元。具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斜面及摇瓶种子培养
斜面种子培养:接种S.fredii保藏种子至斜面培养基上,在30℃培养箱中培养。经两次转接活化,作为斜面种子,备用。
摇瓶种子培养:将摇瓶种子培养基装入300mL的摇瓶中,装量为100mL,以斜面种子接种一级摇瓶,在30℃,150r/min(偏心距为30mm)摇床条件下培养16h~18h,再以一级摇瓶种子液接种二级摇瓶,接种量为10%。当细胞生长进入对数期中期,细胞浓度约在1.79g干细胞/L~2.81g干细胞/L(OD600为3.5~5.5)之间,作为种子罐种子液备用。
(2)种子罐种子培养
采用10L自控发酵罐为种子罐,使用发酵种子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入种子罐种子液,接种量8%~10%,温度控制在30℃,pH值恒定在7.0~7.2,通气量1∶1(v/v·min),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使溶氧饱和度维持在20%以上,当细胞生长进入对数期中期,细胞浓度约在10.2g干细胞/L~12.2g干细胞/L(即OD600为20~24)之间,作为发酵罐的种子液。
在种子罐种子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液中细胞及主要营养物质的浓度,镜检细胞形态,通过控制培养时间把握种子液的质量。要求种子液的细胞浓度适当,糖、氮、磷等营养成分在初始量的30%以上,细胞形态整齐均一,且PHA颗粒较少,确保种子液既处在对数生长期,又具有较高的细胞浓度。
(3)细胞的高密度发酵与癸酸盐代谢调控
细胞的高密度发酵
采用100L自动控制发酵罐,使用发酵基础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种量8%-10%,温度控制在30℃,pH值恒定在7.0,通气量1∶1(v/v·min),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使溶氧饱和度维持在10%以上。
在发酵培养过程,每隔4小时取样测定细胞浓度、糖浓度、铵离子浓度和磷酸根离子浓度。当细胞生长进入对数期后,根据发酵液中细胞、糖、铵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通过适时补加碳水化合物和硫酸铵等营养物质,同时将温度、pH值、溶氧等控制至最适条件下,促使菌体迅速生长至高密度状态。
癸酸盐代谢调控
当细胞浓度达到30.6g干细胞/L(即OD600为60)以上时,控制发酵液中糖含量保持在初始量的30%以上,同时限制氮含量在初始量的10%~30%之间。采用癸酸盐二步加入法进行癸酸盐的代谢调控。第一步,加入4mmol/L~6mmol/L的癸酸盐作为基础盐,形成一定的胁迫压,启动β-氧化途径。第二步,以一定速度流加癸酸盐溶液,使体系中癸酸盐的总加量达到8mmol/L~12mmol/L。加入癸酸盐后控制发酵液中硫酸铵含量在0.5g/L左右,同时补加糖液使其浓度保持在10g/L左右,调节pH值在7.0,促进P(HBHH)合成。调控5~6.5h后,当P(HBHH)在细胞中达到一定含量且HH单体在P(HBHH)中的比例处在预期范围内,即可放罐,采收细胞。
(4)P(HBHH)的分离纯化
我们采取溶剂萃取工艺路线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基本操作单元依次为:发酵液的液固分离、湿细胞干燥、细胞与萃取剂混合、萃取液分离、萃取液浓缩、乙醇沉淀、分离与干燥、P(HBHH)产品。
通过正交实验,以P(HBHH)的收率及纯度为检测指标,对萃取剂的种类、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方式进行了选择试验,确定了氯仿为最佳萃取剂,并且优化了萃取条件和萃取方式。同时对细胞与萃取液的液固分离进行了离心与过滤、萃取液浓缩倍数、沉淀剂乙醇的加量等操作条件也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建立了一整套分离与纯化P(HBHH)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在发酵结束后,首先经管式离心机,在离心因素为15700×g的条件下,控制流速,进行连续液固分离,收集湿菌体,再经二次水洗并离心细胞,80℃下烘干,得干细胞。干细胞用氯仿在30℃~60℃下振荡萃取2h~4h,抽滤,收集萃取液,常压浓缩;加入冷乙醇沉淀,得P(HBHH)粗品,再经2~3次氯仿溶解和乙醇沉淀,得P(HBHH)纯品。
(5)检测方法
①细胞干重:为加快发酵过程中细胞浓度的测定速度,基于培养液中无颗粒性的营养物质,我们采用分光光度法,在600nm波长处测定细胞悬液的吸光值,然后再根据吸光值与细胞干重曲线折算成细胞浓度。
②还原糖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蒽酮法。
③铵离子测定:改良靛酚蓝比色法。
④无机磷的测定:钼酸铵比色法。
⑤PHA含量测定:称取15mg干细胞或5mgPHA产品,加入1ml含15%硫酸的甲醇溶液中溶解,再加入1ml氯仿-苯甲酸溶液(苯甲酸作为内标)于100℃水浴保温140min进行酯化反应,然后将反应液冷却后加入1ml无离子水振荡混匀,3500×g离心15min,收集有机相,加入无水Na2SO4脱水后,用气相色谱分析。
⑥PHA结构的测定:经氯仿法提取并精制得PHA纯品,应用75MHz-核磁共振仪测定13C NMR图谱,根据图谱结果分析确定PHA结构。
⑦分子量的测定:乌氏粘度计法。
⑧内毒素的测定:鲎试剂盒法。
优点与效果
本发明采用性状优良的费氏中华根瘤菌为生产菌株,应用廉价而来源广泛的生产原料,使用特有的发酵与调控方式,获得了一种PHA产品,经75MHz-核磁共振仪测定和图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聚合体[P(3-HB-co-3-HH)](见附图1),创建了从菌种、上游发酵到下游提取的整套P(HBHH)生产新工艺。通过这一工艺生产的P(HBHH)产品,其分子量适中、内毒素含量低,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尤其可用作为生物医药和医学组织工程的新型纳米级脂质材料。
我们选用S.fredii作为P(HBHH)的生产菌株。该菌株具有底物范围宽、生长速率快、生产性状稳定、不产生色素等优良生产性状,容易实现高密度发酵生产,且经过脂肪酸盐底物水平的调控能够合成羟基烷酸聚合体。S.fredii是革兰氏阴性菌,利于进行P(HBHH)的分离与纯化。此外,该菌种是自然界的固氮菌,即使在生产过程中不慎流入环境中也不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我们详细研究了应用S.fredii菌株生产P(HBHH)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水解液、废糖蜜均可作为碳源,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均可作为氮源,酵母膏或豆芽汁均可作为其生长因子,因此主要生产原料价格低廉且来源丰富。如采用最廉价的原料进行生产,原料成本可降低1/2~3/4。此外,由于该菌株生长速率快,温度、溶氧等培养条件适中,发酵管理费用较低,这些都有利于降低P(HBHH)的成本。
在本发明中,依据S.fredii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和部分生长关联型合成P(HBHH)的发酵类型,建立了细胞的高密度发酵和癸酸盐代谢调控的发酵管理新工艺。在发酵的第一阶段,发酵管理的重点放在满足细胞生长需要的方面,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使菌体细胞快速生长到高密度水平,使发酵液中细胞浓度达到30.6g干细胞/L以上。在第二阶段,发酵管理的重点放在调节P(HBHH)产物的合成方面。在第二阶段经二步法加入癸酸盐,调节合成了P(HBHH)羟基烷酸聚合体,其产量达到10.7g/L~16.4g/L。
癸酸盐二步加入法,不仅满足了羟基烷酸聚合体合成的调控需要,而且消除了因一次性加入癸酸盐产生泡沫过多的现象,并克服了癸酸盐浓度过高抑制细胞合成P(HBHH)活性的弊病,提高了癸酸盐的利用率,维持了发酵罐的装料系数,确保了P(HBHH)较高的发酵生产率。
本发明以萃取工艺路线为基础建立了一套P(HBHH)的分离纯化方法,此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通过此法获得的P(HBHH)产品,收率达到95%以上,纯度达到98%以上。此法不会降低产品的分子量和影响P(HBHH)的性质。此外,应用这一分离纯化方法,可降低P(HBHH)产品中内毒素的含量,可将其内毒素的含量控制在4~6EU/g之间,低于美国FDA规定的最低20EU/g的标准。
由本发明获得的P(HBHH)羟基烷酸二聚体产品,虽然产品P(HBHH))有相关的专利与文献报道,但生产菌种与工艺均不相同。我们生产的P(HBHH),其分子量在13.7×104Da左右,可作为纳米级脂质材料,可用在医疗与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
本发明中在摇瓶调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100L发酵罐的扩大发酵试验和小型生产规模的分离纯化试验,已取得扩大生产的相关技术参数,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P(HBHH)的75MHz-13C NMR图谱。
图2: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的P(HBHH)的气相色谱图。
图3:以淀粉水解液为碳源合成的P(HBHH)的气相色谱图。
图4:以废糖蜜为碳源合成的P(HBHH)的气相色谱图。
图2、3、4中1为甲醇特征峰,2为氯仿特征峰,3为3-HB单体,4为3-HH单体峰,5为内标峰。
图5:费氏中华根瘤菌细胞形态图,图中细胞内染色较深的为PHA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培养基的组分含量同说明书,所用的发酵设备为镇江东方生物工程设备技术公司生产的10L、100L自控发酵罐配套设备。
实施例1、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合成P(HBHH)的发酵生产
(1)斜面及摇瓶种子培养
将保藏的S.fredii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于30℃的培养箱中活化两次,转接入装有摇瓶种子培养基的摇瓶中再活化两次,待后一级摇瓶培养16h,当菌体细胞浓度达到1.79g干细胞/L(OD600值为3.5)时,细胞生长仍处于对数生长期,作为种子罐的种子液备用。
(2)种子罐种子培养
以10L自控罐为种子罐,采用发酵种子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入种子液,接种量为8%,培养30℃,通过6mol的NaOH溶液调节控制pH7.0~7.2,保持溶氧饱和度20%以上,经过20小时的种子培养,当细胞浓度达到10.2g干细胞/L(即OD600为20),作为100L发酵罐的种子液。
(3)细胞的高密度发酵及癸酸盐代谢调控
采用100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发酵,使用发酵基础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种量8%。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pH值恒定在7.0,通气量1∶1(v/v·min),维持溶氧饱和度在10%以上。每隔4小时取样测定葡萄糖浓度、铵离子浓度、磷酸根离子浓度和细胞浓度。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适时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等,使其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分别维持在10g/L和1g/L以上,满足菌体的生长需求,延长其对数生长期。当细胞浓度达到40.29g干细胞/L(即OD600为79)时,采用癸酸盐二步加入法进行癸酸盐代谢调控。第一步,加入一定量的0.5mol/L癸酸盐溶液作为基础盐,使其加量达到4mmol/L,形成胁迫压,启动β-氧化途径。第二步,以一定速度流加癸酸盐溶液,使体系中癸酸盐的总加量达到8mmol/L。加盐后维持发酵液中硫酸铵含量在0.5g/L左右,同时补加葡萄糖并保持浓度在10g/L左右,保持pH值在7.0,促进P(HBHH)的积累,继续培养5.5h后,放罐。
(4)P(HBHH)的分离纯化:
采用管式离心机,在离心因素为15700×g的条件下,控制流速,进行连续液固分离,收集湿菌体,水洗并离心两次,将菌体在80℃烘干。干细胞加入10倍体积(v/w)萃取剂氯仿,充分混匀,在50℃下搅拌4小时,抽滤,收集萃取液。将萃取液在78℃水浴下,蒸馏浓缩至原体积的1/5,得浓缩萃取液,并回收氯仿,然后将浓缩萃取液加入5倍体积的冷乙醇,并缓慢搅拌沉淀,过滤,弃滤液,收集P(HBHH)沉淀,得P(HBHH)粗品,再经2~3次氯仿溶解和乙醇沉淀,室温下干燥得P(HBHH)纯品。
(5)通过GC气相色谱层析测定干细胞中P(HBHH)含量及产品纯度,P(HBHH)含量15g/L,(其中HB占87.9%,HH占13.1%,见图2)。
(6)粘度法测定产品分子量,分子量为12.7×104Da。
(7)鲎试剂盒法测定产品P(HBHH)内毒素含量,内毒素含量4.0EU/g。
实例2、以淀粉水解液作为碳源合成P(HBHH)的发酵生产
(1)斜面及摇瓶种子培养
将保藏的S.fredii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于28℃的培养箱中活化两次,转接入装有摇瓶种子培养基的摇瓶中再活化两次,待后一级摇瓶培养18h,当菌体细胞浓度达到2.81g干细胞/L(OD600值为5.5)时,细胞生长仍处于对数生长期,作为种子罐的种子液备用。
(2)种子罐种子培养
以10L自控罐为种子罐,采用发酵种子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入种子液,接种量为9%,培养30℃,通过6mol的NaOH溶液调节控制pH7.0~7.2,保持溶氧饱和度20%以上,经过19小时的种子培养,当细胞浓度达到12.3g干细胞/L(即OD600为24),作为100L发酵罐的种子液。
(3)发酵管理及代谢调控
采用100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发酵,采用发酵基础培养基作,装料系数0.7,接种量10%。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pH值恒定在7.0,通气量1∶1(v/v·min),维持溶氧饱和度在10%以上。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适时补加淀粉水解浓缩液和硫酸铵等营养物质,使发酵液中的糖浓度和硫酸铵维持在10g/L和1g/L以上,满足菌体的生长需求,延长其对数生长期。当细胞浓度达到46.92g干细胞/L(即OD600为92)时,采用癸酸盐二步加入法进行癸酸盐代谢调控。第一步,加入一定量的0.5mol/L癸酸盐溶液作为基础盐,使加量达到5mmol/L,形成胁迫压,启动β-氧化途径。第二步,以一定速度流加癸酸盐溶液,使体系中癸酸盐的总加量达到10mmol/L。加盐后维持发酵液中硫酸铵含量在0.5g/L左右,同时补加淀粉水解浓缩液使糖浓度保持在10g/L左右,保持pH值在7.0,促进P(HBHH)的积累,继续培养6h。
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控制糖浓度,在放罐前4小时内不再补加废糖蜜,以免放罐增加提取难度,影响产品质量。
(4)P(HBHH)的分离纯化:
干细胞加入8倍体积(v/w)萃取剂氯仿在30℃下搅拌4小时,步骤同于实例1。
本实施例中得到的P(HBHH)含量为含量16.4g/L,(其中HB占75.1%,HH占24.9%,见图3),分子量为13.5×104Da,内毒素含量5.6EU/g。
实施例3、以废糖蜜作为碳源合成P(HBHH)的发酵生产
(1)斜面及摇瓶培养
将保藏的S.fredii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于32℃的培养箱中活化两次,转接入装有摇瓶种子培养基的摇瓶中再活化两次,待后一级摇瓶培养18h,当菌体细胞浓度达到2.6g干细胞/L(OD600值为5.2)时,细胞生长仍处于对数生长期,作为种子罐的种子液备用。
(2)种子罐种子培养
以10L自控罐为种子罐,采用发酵种子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入种子液,接种量为10%,培养30℃,通过6mol的NaOH溶液调节控制pH7.0~7.2,保持溶氧饱和度20%以上,经过20小时的种子培养,当细胞浓度达到11.1g干细胞/L(即OD600为22),作为100L发酵罐的种子液。
(3)发酵管理及代谢调控
采用100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发酵,采用发酵基础培养基作,装料系数0.7,接种量10%。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pH值恒定在7.0,通气量1∶1,维持溶氧饱和度在20%以上。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及时补加废糖蜜、硫酸铵及磷盐,使发酵液中的糖和硫酸铵等营养物质的浓度分别维持在10g/L和1g/L以上,满足菌体的生长需求,延长其对数生长期。当细胞浓度达到30g干细胞/L(即OD600为60)时,采用癸酸盐二步加入法进行癸酸盐代谢调控。第一步,加入一定量的0.5mol/L癸酸盐溶液作为基础盐,使其加量达到6mmol/L,形成胁迫压,启动β-氧化途径。第二步,以一定速度流加癸酸盐溶液,使体系中癸酸盐的总加量达到12mmol/L。加盐后维持发酵液中硫酸铵含量在0.5g/L左右,同时补加废糖蜜使糖浓度保持在10g/L左右,保持pH值在7.0,促进P(HBHH)的积累,继续培养5.5h。
(4)P(HBHH)的分离纯化:
干细胞加入10倍体积(v/w)萃取剂氯仿在60℃下搅拌2小时,其它步骤同于实例1。
本实施例中得到的P(HBHH)含量为10.7g/L,(其中HB占72.3%,HH占27.7%,见图4),分子量为13.7×104Da,内毒素含量6.0EU。

Claims (4)

1.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保藏号为CCTCC No.AB92049的费氏中华根瘤菌生产羟基烷酸聚合体,所述的羟基烷酸聚合体为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聚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斜面及摇瓶种子的培养: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于28℃~30℃条件下活化,当菌体细胞生长至对数期的中期时,作为种子罐的种子液;
(2)种子罐种子的培养:将上述种子液接入种子罐中,培养基装料系数为0.7,接种量为8%~10%,控制温度28℃~32℃,pH7.0~7.2,保持溶氧饱和度20%以上,当菌体细胞生长至对数期的中期时,作为发酵罐种子液;
(3)细胞的高密度发酵及癸酸盐代谢调控:将发酵罐种子液接入发酵罐中,培养基装料系数0.7,接种量为8%~10%,28℃~32℃培养,控制pH7.0,保持溶氧饱和度10%以上,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当发酵液中菌体浓度达到30.6g干细胞/L以上时,先加入4mmol/L~6mmol/L的癸酸盐作为基础盐,然后流加癸酸盐溶液,使癸酸盐的总加量达到8mmol/L~12mmol/L,同时进行限氮补糖培养5~6.5h,放罐;
(4)产品的分离纯化:采用管式离心机,进行连续液固分离,收集湿菌体,水洗,离心,烘干;干细胞用氯仿在30℃~60℃振荡萃取2h~4h,抽滤,收集萃取液,常压浓缩;加入冷乙醇沉淀,得粗品,再经2~3次氯仿溶解和乙醇沉淀,得纯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的组分及其含量(g/L):碳水化合物,10~40;(NH4)2SO4,1~5;KH2PO4.12H2O,0.61~1.22;K2HPO4,0.39~0.78;CaCl2,0~0.1;豆芽,100~300;H3BO3,0.002;Na2MoO4,0.0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淀粉水解液或废糖蜜。
CN 200410092446 2004-12-24 2004-12-24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68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92446 CN1283689C (zh) 2004-12-24 2004-12-24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92446 CN1283689C (zh) 2004-12-24 2004-12-24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8150A CN1648150A (zh) 2005-08-03
CN1283689C true CN1283689C (zh) 2006-11-08

Family

ID=3486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9244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689C (zh) 2004-12-24 2004-12-24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36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2500B (zh) * 2021-01-04 2022-12-20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发酵法PHAs中内毒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8150A (zh) 200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Influence of mixing method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n 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photo-fermentation with mixed strains
CN1071460A (zh) 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方法
CN113073121B (zh) 一种含高聚合度多聚磷酸盐的纳米碳材料及高聚合度多聚磷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220248A (zh) 一种产生聚苹果酸的菌株及利用其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方法
CN110438030A (zh) 一种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WP07、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928100A (zh) 生物合成生产十二碳二元酸的新方法
CN115354064B (zh) 一种厌氧干发酵两相分区生产中链脂肪酸的方法
Feng et al. Effect of cornstalk hydrolysis on photo-fermentative hydrogen production by R. capsulatus
CN116574645A (zh)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mg1及应用
CN101078005A (zh) 一株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在生物转化异丁香酚生产天然香兰素中的应用
CN101724592B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物催化生产l-乳酸中的应用
CN105543297B (zh) 产氢菌与真养产碱杆菌联合转化生物质和co2制备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
CN103451247B (zh) 一种花生四烯酸的制备方法
CN1283688C (zh)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及其生产方法
CN1283689C (zh) 一种羟基烷酸聚合体的生产方法
CN1920046A (zh) 一种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制备番茄红素的方法
CN101077819A (zh) 厌氧发酵制备生物质能源的方法
CN103086582A (zh) 一种甲烷的制备方法
Denchev et al.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waste with anaerobic bacteria
CN102115768B (zh) 微生物同步发酵正十六烷生产十六碳二元酸的方法
CN102115765A (zh) 一种发酵转化正十七烷生产十七碳二元酸的方法
CN102191293A (zh) 一种微生物转化制备(s)-3-羟基-3-(2-噻吩基)-丙酸乙酯的方法
CN1528906A (zh) 一种发酵制备天然番茄红素的工艺
CN101760485A (zh) 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多聚羟基烷酸的制备方法
JP2003052368A (ja) ポリヒドロキシアルカン酸とラムノリピッドの同時生産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