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9926A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9926A
CN1279926A CN00107081A CN00107081A CN1279926A CN 1279926 A CN1279926 A CN 1279926A CN 00107081 A CN00107081 A CN 00107081A CN 00107081 A CN00107081 A CN 00107081A CN 1279926 A CN1279926 A CN 1279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upper plate
cooker
lid
meta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7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1780C (zh
Inventor
金谷定男
木暮荣治
塚原広明
川村佳敬
藤本涉
高木和彦
福岛忠史
中岛寿夫
加藤干夫
霜田政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842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387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3027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387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9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17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78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不易脏污且可清洗性良好、防止盖体因煮饭时的加热温度而发生变形、无蒸气泄漏、以及不需要防漏磁的防磁板、使本体小型化的煮饭器。包括:本体1、遮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盖体2、可拆卸地收容于本体1内的内锅3、以及加热内锅3的感应加热线圈4,本体1具有构成上部的内框32b、构成侧面的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外侧壁32a、以及构成底面的底板33a。

Description

煮饭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煮饭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煮饭器的本体及盖体的结构。
图9是现有感应加热式煮饭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是上部开口的煮饭器本体,2是通过设于煮饭器本体1后方上部的铰链部1a安装的、可自由开合地覆盖煮饭器本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盖体,3是收容于煮饭器本体1内的内锅,4是设在煮饭器本体内对内锅3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
5是煮饭器本体1的本体外壳,形成有煮饭器本体1的外侧壁6a、上框6b及内侧壁6c,它们由以下部分构成:例如由聚丙烯(以下写作PP)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上外壳6,例如由PP等合成树脂制成的、形成上端部与上外壳6的外侧壁6a的下端部相结合的煮饭器本体1的底板7a的下外壳7,例如由尼龙等合成树脂形成将内锅3的下部覆盖的形状且上端部与上外壳6的内侧壁6c的下端部结合并在下面一侧配设有感应加热线圈4的线圈座8。此外,在上外壳6的正面一侧设有操作面板9,下外壳7的后方底面上设有供给电源用的电源线卷线盘10。
另外,在本体外壳5的线圈座8的大致中心部位上设有与内锅3的底部接触、以检测内锅3的温度的内锅温度传感器11;煮饭器本体1的内部设有:设在感应加热线圈4的外侧、以防止从感应加热线圈4漏磁的铁氧体12,遮盖感应加热线圈4和铁氧体12的外周部、以进一步防止从二者4、12漏磁的例如铝等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圆筒形防磁板13,以及具有控制电路板14a等以对煮饭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4。
15是构成盖体2的盖外壳,由以下部分构成:例如由PP等合成树脂制成的、在大致中心部位设有蒸气口17a而形成盖体2的上表面一侧的上板16,例如由PP等合成树脂制成的、在大致中心部位设有与上板16的蒸气口17a连通的筒状蒸气排出通路18a而形成盖体2的下表面一侧的下板18。19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在大致中心部位处与下板18的蒸气排出通路18a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孔19a的、在上面设有用来保温并防止结露的由诸如镍铬丝之类电阻丝的线状加热器所构成的盖加热器20的散热板,安装在下板18的下面。21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在大致中心部位设有与下板18的蒸气排出通路18a连通的蒸气孔21a的内盖,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下板18的下面一侧以遮盖散热板19。此外,在内盖21的外周缘上安装有与内锅3的凸缘3a压触以使内锅3保持气密性的盖密封圈22,散热板19的开口孔19a内安装有防止蒸气等流入盖体2内的密封垫23。
这样构成的煮饭器在煮饭时,首先,将放有既定量的米与水的内锅3放入煮饭器本体1内(本体外壳5的上外壳6的内侧壁6c及线圈座8的内侧)并盖上盖体2。此时,内锅3的底面与内锅温度传感器1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其次,当接通煮饭器电源、按下设在煮饭器本体1正面一侧的操作面板9上的煮饭按键(未图示)时,设在煮饭器本体1内的控制部14使感应加热线圈4通电而在内锅3的底面产生涡流,内锅3发热而开始煮饭过程。之后,根据内锅温度传感器11检测的温度实施预热、煮饭、焖烧等各过程,将内锅3内的米煮成熟饭,当煮饭过程结束时,对盖加热器20通电而实施保温过程。
如上所述的煮饭器,在一般家庭中使用时,放置在诸如水池、灶台、冰箱、窗台及桌子上等厨房的各种地方,也常放置在煤气灶附近。此时,空气中除了灰尘还飘浮着很多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因此,以合成树脂构成的煮饭器本体1的本体外壳5以及盖体2的盖外壳15的表面将因静电吸附灰尘而脏污,并且,飘浮的油烟呈油膜状粘着而变得粘乎乎的。此外,有时,附着在表面上的灰尘与油腻粘着在一起,使得表面的脏污程度更为严重。故而,为清洁脏污的表面即使以湿布等擦拭也不能做到很干净,而使用金属刷等擦刷会擦伤表面反而将其弄脏,而且会损伤煮饭器。
另外,由于盖体2的上板16由PP等合成树脂构成,因此强度较差,煮饭时的加热温度有时会使盖体2翘曲变形,当该状态变得显著时,也曾因内盖21与内锅3通过盖密封圈22实现的压触减弱而导致蒸气泄漏。而且盖体2的变形也有损外观。
此外,作为煮饭器本体1,由于担心仅以铁氧体12也许不能够防止从感应加热线圈4漏磁,因而使用了防磁板13。这样,煮饭器本体1内部需要为其保留空间,使得煮饭器本体1不能够小型化。
另外,煮饭过程开始后当内锅内沸腾时,其蒸气从内盖21的蒸气孔21a通过下板18的蒸气排出通路18a从上板16的蒸气口17a向外排出。此时,蒸气热有可能导致蒸气口17a周边的盖外壳15(特别是蒸气口17a附近的上板16)局部过热,与盖体2的外周部一侧的盖外壳15之间产生温差,从而导致盖外壳15变形,阻碍盖体2的开合动作,并且,盖外壳15中特别是上板16的蒸气口17a周边有可能变脆而破损。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缺点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轻本体及盖体表面脏污的、可使脏污易于清除的不易脏污且可清洗性良好的煮饭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盖体因煮饭时的加热温度而变形、无蒸气泄漏的煮饭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防漏磁的防磁板、使本体小型化的煮饭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体受热温度分布均匀而能够防止盖体变形、不会导致阻碍盖体开合动作、防止盖体破损的煮饭器。
(1)本发明所涉及的煮饭器包括本体、覆盖该本体的上部开口部的盖体、可拆装地收容于本体内的内锅以及加热该内锅的加热机构,本体具有构成侧面的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外侧壁和构成底面的底板。
(2)此外,本体的侧面及底面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一体构成的。
(3)此外,本体的侧面中至少从与加热的最上端相向的位置起到比加热机构的最下端部更下方为止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
(4)进而,本体中至少与加热机构相向的部分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
(5)此外,上述(1)~(4)中任一项的盖体的上面的一部分是以金属材料构成的。
(6)上述(5)的盖体具有:以金属材料制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具有可自如拆装地安装具有蒸气口的蒸气排出装置的凹部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1上板,以及以合成树脂制成、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
(7)上述(6)的第1上板的下面以自第2上板连续的合成树脂所覆盖。
(8)在上述(6)或(7)的蒸气排出装置的上面设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外罩构件。
(9)上述(5)的盖体具有盖外壳和散热板,所述盖外壳具有:由轮廓大致呈圆形形成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上板,以及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所述散热板在与设置于盖外壳和遮盖内锅的上部开口部的内盖之间的盖外壳相向的面上配设有第2加热机构。
(10)上述(9)的盖外壳的第1上板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散热板以透磁材料构成且内盖是以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第2加热机构以感应加热线圈构成。
(11)上述(1)~(10)中任一项的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含有铜。
(12)上述(1)~(10)中任一项的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是含铜1.3%~4.0%的不锈钢材料。
(13)上述(1)~(12)中任一项的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基体材料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以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
(14)上述(13)的加工成型之前的基体材料的一个面上形成了以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
(15)上述(13)或(14)的树脂层为无着色层。
(16)上述(1)~(4)或(10)~(15)中任一项的非磁性金属材料采用的是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17)此外,上述(1)~(4)或(10)~(15)中任一项的非磁性金属材料采用的是铝材。
(18)此外,具有本体、覆盖本体的上部开口部的具有蒸气排出部的盖体、可拆装地收容在本体内的内锅以及加热内锅的加热机构,在盖体上设有与构成该盖体的上板的蒸气排出部附近及外周缘部内侧相接触的散热板。
(19)此外,上述上板具有:金属材料构成的具有上述蒸气排出部的第1上板,以及由合成树脂构成、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上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
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第1上板的蒸气排出部附近及第2上板的内壁面相接触。
(20)上述上板具有:以金属材料构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具有可自如拆装地安装具有蒸气口的蒸气排出装置的凹部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1上板,以及由合成树脂构成、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
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第1上板的凹部下面相接触,并且与上述第2上板的内壁面相接触(包括嵌合)。
(21)此外,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内侧设有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散热片。
(22)此外,上述散热板及散热片是以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的。
(23)进而,上述散热板及散热片是以铝材构成的。
(1)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煮饭器包括本体、覆盖该本体的上部开口部的盖体、可拆装地收容于本体内的内锅以及加热该内锅的加热机构,本体具有构成上部的上框、构成侧面的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外侧壁和构成底面的底板,
(2)此外,本体的侧面及底面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一体构成的,
(3)或者,本体的侧面中其至少从与加热机构的最上端部相向的位置起到比加热机构的最下端部更下方为止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
(4)并且,本体中至少与加热机构相向的部分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因此,不仅能够防止从加热机构漏磁,而且能够省去过去设置在本体内的防磁板,使本体小型化。
(5)由于上述(1)~(4)中任一项的盖体的上面的一部分是以金属材料构成的,因此,空气中飘浮的灰尘和油烟等不易附着在本体及盖体表面,可减轻煮饭器整体的脏污。而且,即使脏污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之清洁,可获得可清洗性良好的煮饭器。
(6)由于上述(5)的盖体具有:以金属材料制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具有可自如拆装地安装具有蒸气口的蒸气排出装置的凹部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1上板,以及以合成树脂制成、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因此,不仅能够使特别容易脏污的盖体上表面变得不易脏污,而且,脏污时也容易清洗。此外,由于第1上板和第2上板一体成型,因此,不存在连接缝隙,可获得不必担心灰尘进入连接缝隙中而可清洗性良好的煮饭器。
(7)由于上述(6)的第1上板的下面以自第2上板连续的合成树脂所覆盖,因此,不仅能够获得上述效果,而且能够获得作为挡板防止盖体的保温用加热机构的辐射热向盖体外部散失的功能,可提高内锅内米饭的保温效果。
(8)由于在上述(6)或(7)的蒸气排出装置的上面设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外罩构件,因此,可使与盖体同样特别容易脏污的蒸气排出装置的上表面不易脏污,即使脏污时也容易清洗。
(9)由于上述(5)的盖体具有盖外壳和散热板,而所述盖外壳具有由轮廓大致呈圆形形成的金属材料所构成的第1上板以及以合成树脂制成的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所述散热板在与盖外壳和遮盖内锅的上部开口部的内盖之间所设置的盖外壳相向的面上配设有第2加热机构,因此,提高了盖体的强度,故而不会因煮饭时的加热温度导致盖体翘曲,可防止蒸气泄漏。而且,由于第1上板与第2上板一体成型,可节省用于将它们接合的螺钉或粘接剂等。
(10)由于上述(9)的盖外壳的第1上板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散热板以透磁材料构成且内盖以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第2加热机构以感应加热线圈构成,因此,通过盖外壳的第1上板,可防止配设在散热板上的感应加热线圈向外漏磁,可获得不必重新设置防磁板等的煮饭器。
(11)由于上述(1)~(10)中任一项的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含有铜,因此,可获得铜所具有的抗菌效果,可使煮饭器本体和盖体表面保持卫生。
(12)由于上述(1)~(10)中任一项的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是含铜1.3%~4.0%的不锈钢材料,因此,可获得抗菌性高的煮饭器。
(13)由于上述(1)~(12)中任一项的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基体材料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以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因此,不仅空气中飘浮的灰尘或油烟等不易附着在本体和盖体的表面上,而且指纹等也不易附着,可获得不易脏污且可清洗性良好的煮饭器。
(14)由于上述(13)的加工成型之前的基体材料其一个面上形成了以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因此,不仅能够大体均匀地涂覆树脂层,而且可减小成型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可获得能够防止树脂层受损的、压力加工性良好的煮饭器。
(15)由于上述(13)或(14)的树脂层为无着色层,因此,即使万一在使用中产生伤痕,也并不醒目。
(16)由于上述(1)~(4)或(10)~(15)中任一项的非磁性金属材料采用的是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因此,不仅能够防止从感应加热线圈漏磁,而且能够获得外表面强度高的煮饭器。
(17)此外,由于上述(1)~(4)或(10)~(15)中任一项的非磁性金属材料采用的是铝材,因此,不仅能够防止从感应加热线圈的漏磁,而且能够获得本体重量轻的煮饭器。
(18)此外,由于具有本体、覆盖本体的上部开口部的具有蒸气排出部的盖体、可拆装地收容在本体内的内锅以及加热内锅的加热机构,在盖体上设有与构成该盖体的上板的蒸气排出部附近及外周缘部内侧相接触的散热板,因此,通过该散热板,可使煮饭过程中内锅内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盖体所接受的蒸气的热量得以散发,使得盖体温度分布均匀,能够防止盖体因受热而变形,从而可获得盖体开合动作不会受阻的煮饭器。
(19)此外,由于盖体具有金属材料制成的具有蒸气排出部的第1上板和合成树脂制成的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上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在盖体上设有与第1上板的蒸气排出部附近及第2上板的内壁面相接触的散热板,因此,通过该散热板,可防止特别承受煮饭过程中的蒸气热的第1上板的蒸气排出部附近局部过热,可获得能够防止盖体变形及破损的煮饭器。
(20)此外,由于盖体具有:以金属材料制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具有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具有蒸气口的蒸气排出装置的凹部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1上板,以及以合成树脂制成、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在盖体上设有与第1上板的凹部下面相接触、且与第2上板的内壁面嵌合或接触的散热板,因此,通过该散热板,可防止特别承受煮饭过程中蒸气热的第1上板的凹部局部过热,可获得能够散发热量而可靠防止盖体变形及破损的煮饭器。
(21)此外,由于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内侧设置了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散热片,因此,能够散发第1上板所承受的蒸气热,可获得能够防止局部过热的煮饭器。
(22)此外,由于散热板与散热片是以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因此,蒸气热量的散发可高效率且可靠地进行。
(23)进而,由于散热板及散热片是以铝材构成的,因此,不仅蒸气热量的传导性和扩散性得到提高,而且可获得价格低廉的煮饭器。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煮饭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基体材料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3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7所涉及的煮饭器的正面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7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盖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展示现有感应加热式煮饭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实施形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与以图9说明的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编号而将说明省略。
图中,31是由上外壳32、下外壳33和线圈座8构成的煮饭器本体1的本体外壳。
上外壳32是将:以如图3所示一个面即外表面上具有以例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酯树脂等无着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51的、由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基体材料52所构成的筒状的煮饭器本体1的外侧壁32a,以例如PP等合成树脂制成的煮饭器本体1的上框32b,以及以例如铁素体类不锈钢430材料那样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发挥挡热板功能的煮饭器本体1的内侧壁32c等分别加以结合而形成。
下外壳33以例如PP等合成树脂制成,形成上端部与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的下端部相结合的煮饭器本体1的底板33a。
外侧壁32a在其上端与下端具有卷边,通过使该卷边与在上框32b的外侧端部的数处所形成的爪部、在底板33a的外周部的数处所形成的爪部嵌合,至少以其与感应加热线圈4相向的部分、或最好是从比感应加热线圈4的上端部更上方到下端部的下方为止的整个范围内进行固定。此外,对外侧壁32a的表面作了防污涂覆处理以防止如上所述的指纹等脏污附着在上面。底板33a是在将外侧壁32a安装在上框32b上并组装了本体内部零部件之后,最后进行安装。
煮饭器本体1的外周部分是最容易从感应加热线圈4向本体外部漏磁的部分,但由于外侧壁32a系如前所述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漏磁。并且,若使外侧壁32a一直延伸到较感应加热线圈4的最下端部更靠下处,则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漏磁。另外,若外侧壁32a以磁性金属材料制成,则会被来自感应加热线圈4的漏磁加热而变热,但由于是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不会因磁感应而被加热。
此外,煮饭器本体1的侧面部分是呈平面或较缓的曲面形成的,故即使采用金属材料也容易加工。而且,由于外侧壁32a以金属材料形成,故与合成树脂构成的相比,空气中飘浮的油烟等不易附着,即使附着时用湿布等即可简单地擦拭干净。
作为非磁性金属材料,若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可使煮饭器本体1的强度提高。即,煮饭器在炊煮结束后需要手持煮饭器本体1将其移动时,其强度能够提高移动过程中承受碰撞的能力。而若使用铝材,则能够提供煮饭器本体1的重量较轻的煮饭器。
线圈座8以诸如尼龙等耐热性合成树脂制成为将内锅3的下部遮盖的形状,并且上端部与上外壳32的内侧壁32c的下端部结合,下面一侧配设有感应加热线圈4。
并且,在本体外壳31的上外壳32的正面一侧上部设有具有煮饭开关和预置开关等开关的操作面板9,在上外壳32的内侧壁32c的外表面一侧安装有由线状加热器构成的保温用胴体加热器34。此外,电源线卷线盘10从煮饭器本体1内后方侧的上外壳32向下外壳33纵向设置。
2是通过铰链部1a可自由开合地安装在煮饭器本体1上而遮盖其上部开口部的盖体,35是由第1上板36、第2上板37、安装构件38和下板39构成的盖外壳。
作为第1上板36,由如图3所示一个面即外表面上具有以例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酯树脂等无着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51的、以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52所构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处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具有蒸气口17a的蒸气排出装置17,底面上设有具有安装孔36a的凹部36b而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形成,从而形成了盖体2的上表面一侧。
作为第2上板37,以例如PP等合成树脂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形成,与第1上板36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而形成盖体2的上表面一侧。37a是形成于第2上板37的外周缘部内侧的多个卡止片,37b是形成于第2上板37的内周缘部内侧的突出部。
安装构件38以诸如PP等合成树脂呈大致的圆筒形形成,与第1上板36的内周缘部(安装孔36a)一体成型。
下板39以例如PP等合成树脂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形成,安装在第2上板37的下面一侧而形成盖体2的下表面一侧。
40是以金属材料构成、与安装构件38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口孔40a、上面设有进行保温和防止结露的由线状加热器构成的盖加热器20的第1散热板,其外周缘部受到下板39的支撑。41是以金属材料构成、与第1散热板40的开口孔40a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蒸气孔41a的内盖,以其外周缘部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下板39上而遮盖第1散热板40。另外,在内盖41的外周缘部上安装有与内锅3的凸缘3a压触而保持内锅3内部气密性的盖密封圈22,在安装构件38及第1散热板40的开口部40a的内周缘部上安装有防止蒸气等流入盖体2内的密封垫42。
蒸气排出装置17以例如PP等合成树脂呈断面大致为L字形形成,其下部经密封垫42安装在第1上板36的凹部36b的安装孔36a、安装构件38及第1散热板40的开口孔40a内,从而使上部收容在凹部36b内。另外,在设有蒸气口17a的上部一侧的上面设有如图3所示一个面即外表面上具有以例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酯树脂等无着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51的、以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52所构成的外罩构件43。
这样,当煮饭过程中沸腾时,蒸气排出装置17将内锅3内压升高而产生的米汤及蒸气通过经内盖41的蒸气孔41a与内锅3内部连通的导入筒17b导入,途中经多个障壁17c将米汤与蒸气二者分离,仅使蒸气从蒸气口17a向盖体2的外部排出,而将留下的米汤存入槽部17d,当沸腾消除、内锅3的内压降低时使米汤经回流阀17e返回内锅3内,从而防止其喷泄。
在构成煮饭器本体1的外侧壁32a等的基体材料52上涂覆合成树脂时,在对外侧壁32a等进行压力加工之前或之后进行均可,也可以不进行涂覆。
这样构成的实施形式1在煮饭时,首先,将放有既定量的米与水的内锅3放入煮饭器本体1内(本体外壳31的上外壳32的内侧壁32c及线圈座8的内侧)并盖上盖体2。此时,内锅3的底面与内锅温度传感器11的上面紧密接触。其次,当接通煮饭器电源、按下设在煮饭器本体1正面一侧的操作面板9上的煮饭按键(未图示)时,设在煮饭器本体1内的控制部14使感应加热线圈4通电而在内锅3的底面产生涡流,内锅3发热而开始煮饭过程。煮饭过程中,内锅温度传感器11对内锅3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部14依据该检测温度控制感应加热线圈的通电,实施预热、煮饭、焖烧等各过程,将内锅3内的米煮成熟饭。
而煮饭过程中内锅3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米汤和蒸气被送到蒸气排出装置17内进行分离,仅蒸气从蒸气口17a向盖体2的外部排出,留下的米汤在沸腾消除、内锅3内的内压降低时从回流阀17e返回内锅3内。
并且,接受所排出蒸气的热量而变成高温的蒸气排出装置17附近的第1上板36的凹部36a,通过与其底面的下面接触的第2散热板45散发热量,该热量经第2散热板45的外周侧壁45a及第2上板37向外部散发。此外,通过贴靠在第1上板36的外周缘部内侧的散热片44散发第1上板36的热量,防止第1上板36、特别是凹部36b局部过热。
之后,当煮饭过程结束时,靠控制部14转入保温过程,盖加热器20和胴体加热器34发出热量对内锅3内的米饭进行保温。
如上所述,煮饭器本体1的本体外壳31的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及盖体2的盖外壳35的第1上板36,由如图3所示具有以例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51的、以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52所构成,蒸气排出装置17上部一侧的上面设置有与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等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外罩构件43,这样的煮饭器,无论是使用中还是未使用时放置在例如煤气灶附近等处的场合,飘浮于空气中的油烟不容易附着在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第1上部36及蒸气排出装置17的外罩构件34上,即使附着时也能够通过湿布擦拭等简单作业不加损伤地清洗干净。此外,由于不容易产生静电而能够防止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并且指纹等也不容易附着,因此,能够获得不易脏污的煮饭器。
此外,虽然与现有技术同样,煮饭时加热温度会施加在盖体2上,但通过以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52所构成的第1上板36和以例如PP等合成树脂构成的第2上板37一体成型而形成的盖外壳35,可减轻盖体2本身的翘曲。
此外,由于第1上板36与第2上板37一体成型而形成盖外壳35,故能够省去将它们接合起来的螺钉或粘接剂。
并且,蒸气排出装置17是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盖体2上的,故很容易将蒸气排出装置17及第1上板36的凹部36b清洗干净,同时,第1上板36及第2上板37一体成型,故无接缝间隙,因此,能够提供不存在灰尘进入接缝的问题而可清洗性良好的煮饭器。
此外,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起到防止从感应加热线圈4向外漏磁的防磁板的作用。
此外,外侧壁32a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因此,能够省去配置于现有感应加热线圈4的侧部的防漏磁用防磁板。因此,能够减小感应加热线圈4与外侧壁32a之间的空间,可使煮饭器本体1小型化。
实施形式2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的纵向剖视图。实施形式2为在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煮饭器的本体外壳31中,将构成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侧面的外侧壁32a及构成例如PP等合成树脂制成的底面的底板33a,以外侧壁和底板两个部件是以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一体形成而成为一个部件的外壳32A替代而成。
按照这样的结构,可获得与实施形式1大致相同的功用及效果,通过采用由非磁性金属材料一体成型的外壳32A,可使自煮饭器本体1的底面漏磁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并且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
实施形式3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3的纵向剖视图,该实施形式3为在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盖体2的盖外壳35中,使实施形式1的第2上板37与安装构件38以形状与第1上板36相对应的连结部37B相连结而一体成型为第2上板37A,并且第1上板36的下面以连结部37B进行覆盖而成的。
按照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获得与实施形式1大致相同的功用及效果,而且通过采用第2上板37A,可获得作为挡板防止设于第1散热板40的上面的盖加热器20的辐射热量散失到盖体2外部的功能,可提高内锅3内米饭的保温效果。
实施形式4
实施形式4为在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煮饭器本体1的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盖体2的盖外壳35的第1上板36及蒸气排出装置17的外罩构件43中,采用的是,在进行诸如压力加工等成型加工之前,在一个面上通过涂覆等方法形成有例如以氟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酯树脂等无着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所形成的树脂层51的基体材料52。
按照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获得与实施形式1大致相同的功用与效果,而且对于加工成型前涂覆形成树脂层51的基体材料52,能够以大致均匀的厚度涂覆树脂层51,故能够减小成型时与模具的摩擦,能够获得可避免树脂层51受损而压力加工性良好的煮饭器。
实施形式5
实施形式5是将构成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煮饭器本体1的上外壳32的外侧壁32a、盖体2的盖外壳35的第1上板36及蒸气排出装置17的外罩构件43的、一个面上具有树脂层51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52,代之以一个面上具有树脂层51的、含铜1.3%~4.0%的不锈钢(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而成。若铜的含量不足1.3%,则不能够获得铜所具有的抗菌效果,而超过4.0%,则有可能使不锈钢所具有的防锈性降低。因此,铜的含量以1.3%~4.0%为宜。
按照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获得与实施形式1大致相同的功用与效果,而且由于使用含有铜的基体材料,故能够利用铜获得抗菌效果,保持煮饭器本体1及盖体2的表面的卫生。
实施形式6
实施形式6为在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煮饭器的盖体2中,将采用电阻丝的线状加热器所构成的盖加热器20,代之以由感应加热线圈构成的盖加热器,并且,第1散热板40以具有耐热性的尼龙等合成树脂构成,内盖41以具有磁性的例如非来特不锈钢430材料构成。此外,与实施形式1同样,构成盖外壳35的第1上板36以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材料那样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
按照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获得与实施形式1大致相同的功用与效果,而且通过采用一个面上具有树脂层51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体材料52所构成的盖体外壳35的第1上板36,能够防止盖体2的由感应加热线圈构成的盖加热器向外漏磁,可获得不必重新设置防磁板等的煮饭器。
实施形式7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7所涉及的煮饭器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图7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其盖体的纵向剖视图。
44是以例如铝箔那样导热性良好的片状金属材料构成的、在第1上板36的外周缘部内侧的第2上板37的突出部37b附近以粘接剂粘贴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散热片,可散发第1上板36的热量。45是由例如铝材那样导热性良好的薄板状金属材料构成的、在蒸气排出装置17的下部一侧相对应地设有开口部45b的第2散热板,如图4和图5所示,第2散热板45的外周侧壁45a嵌合在第2上板37的卡止片37a与突出部37b二者之间的内壁面上,并且大约中心的部分沿设在第1上板36上的凹部36b底面的下表面与其接触。第2散热板45的开口部45b的内周缘部与安装的构件38的外周面相接触。外周侧壁45a也可以沿第2上板37的内壁面配设(接触)。
如上所述,作为构成盖体2的盖外壳35,散热片44粘贴在第1上板36的外周缘部内侧,并且第2散热板45嵌合在第2上板37的内壁面上且与第1上板36的凹部36b底面的下表面接触,因此,煮饭过程中内锅3内所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因蒸气而成为高温的盖外壳35、特别是蒸气排出装置17附近的第1上板36的凹部36b的热量得以散发。由此,能够防止凹部36b局部过热,防止盖外壳35变形和破损。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就通过感应加热线圈4加热内锅3的感应加热式煮饭器,列举实施本发明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以发热体(西仔加热器)替代感应加热线圈4加热内锅的煮饭器实施本发明。这种场合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煮饭器,包括本体、遮盖该本体的上部开口部的盖体、可拆装地收容于上述本体内的内锅、以及加热该内锅的加热机构,其特征是,
上述本体具有构成侧面的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外侧壁、以及构成底面的底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本体的侧面及底面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一体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本体的侧面中至少从与上述加热机构的最上端相向的位置到比上述加热机构的最下端更下方为止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本体中至少与上述加热机构相向的部分是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盖体具有:以金属材料制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具有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具有蒸气口的蒸气排出装置的凹部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1上板,以及以合成树脂制成、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第1上板的下面以自上述第2上板延续的合成树脂所覆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在上述蒸气排出装置的上面设有以金属材料制成的外罩构件。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盖体具有盖外壳和散热板,所述盖外壳具有:由轮廓大致呈圆形形成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上板,以及由合成树脂构成、在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所述散热板在与设置于盖外壳和遮盖内锅的上部开口部的内盖之间的盖外壳相向的面上配设有第2加热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盖外壳的第1上板以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上述散热板以透磁材料构成且内盖以磁性金属材料构成,上述第2加热机构以感应加热线圈构成。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含有铜。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含有铜。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基体材料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以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的基体材料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以合成树脂涂覆的树脂层。
14.一种煮饭器,包括本体、遮盖该本体的上部开口部的具有蒸气排出部的盖体、可拆装地收容于上述本体内的内锅、以及加热该内锅的加热机构,其特征是,
在上述盖体上设有与构成该盖体的上板的上述蒸气排出部附近及外周缘部内侧相接触的散热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上板具有:金属材料构成的具有上述蒸气排出部的第1上板,以及由合成树脂构成、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上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
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第1上板的蒸气排出部附近及第2上板的内壁面相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上述上板具有:以金属材料构成、在大致中心部位具有可自如拆装地安装具有蒸气口的蒸气排出装置的凹部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1上板,以及由合成树脂构成、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型的、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第2上板,
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第1上板的凹部下面相接触,并且与上述第2上板的内壁面相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上板的外周缘部内侧上设有呈平面且大致为环形的散热片。
CNB001070819A 1999-07-13 2000-04-28 煮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17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842299A JP3538749B2 (ja) 1999-07-13 1999-07-13 炊飯器
JP198422/1999 1999-07-13
JP230274/1999 1999-08-17
JP23027499A JP3538751B2 (ja) 1999-08-17 1999-08-17 炊飯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9339A Division CN1255070C (zh) 1999-07-13 2000-04-28 煮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9926A true CN1279926A (zh) 2001-01-17
CN1191780C CN1191780C (zh) 2005-03-09

Family

ID=2651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9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070C (zh) 1999-07-13 2000-04-28 煮饭器
CNB0010708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1780C (zh) 1999-07-13 2000-04-28 煮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9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070C (zh) 1999-07-13 2000-04-28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85362B1 (zh)
CN (2) CN1255070C (zh)
TW (1) TW502601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441C (zh) * 2003-05-06 2008-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炊具
CN101036560B (zh) * 2006-03-15 2011-06-29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锅
CN101044953B (zh) * 2006-03-30 2011-12-07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煲
CN102613878A (zh) * 2012-03-29 2012-08-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电磁兼容性的电磁加热锅
CN102008225B (zh) * 2006-03-15 2013-12-25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锅
CN107126089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煮饭器
CN107898327A (zh) * 2017-09-05 2018-04-1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8577501A (zh) * 2018-06-07 2018-09-28 中山市掌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炊饭器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6321B2 (ja) * 2016-02-24 2019-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KR102399986B1 (ko) 2020-10-30 2022-05-19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이물질 제거 유닛을 포함하는 다단식 취반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8221U (zh) * 1987-08-10 1989-02-20
JPH0194808A (ja) * 1987-10-07 1989-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炊飯器
JPH0810136A (ja) * 1994-07-01 1996-0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KR20000007213A (ko) * 1998-07-01 2000-02-07 구자홍 전기 압력밥솥의 뚜껑구조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441C (zh) * 2003-05-06 2008-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炊具
CN101036560B (zh) * 2006-03-15 2011-06-29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锅
CN102008225B (zh) * 2006-03-15 2013-12-25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锅
CN101044953B (zh) * 2006-03-30 2011-12-07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煲
CN102613878A (zh) * 2012-03-29 2012-08-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电磁兼容性的电磁加热锅
CN102613878B (zh) * 2012-03-29 2015-04-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电磁兼容性的电磁加热锅
CN107126089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煮饭器
CN107126089B (zh) * 2016-02-29 2019-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煮饭器
CN107898327A (zh) * 2017-09-05 2018-04-1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7898327B (zh) * 2017-09-05 2020-04-1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8577501A (zh) * 2018-06-07 2018-09-28 中山市掌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炊饭器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85362B1 (ko) 2003-05-27
CN1606948A (zh) 2005-04-20
TW502601U (en) 2002-09-11
CN1255070C (zh) 2006-05-10
CN1191780C (zh) 2005-03-09
KR20010020708A (ko) 200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1780C (zh) 煮饭器
CN1906443A (zh) 嵌入型加热烹调器具及嵌入了该加热烹调器具的橱柜
EP1952735A3 (en) Induction cookware
CN1487240A (zh) 热烹饪装置和自洁功能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697621A (zh) 基底包括装饰件的烹调装置以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CN1265866A (zh) 感应加热陶瓷锅的陶瓷盆和生产它的方法
CN1264386C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11155093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KR200493108Y1 (ko) 다기능 전기밥솥
CN1264385C (zh) 加热烹调器
CN209343262U (zh) 一种内存条保护罩
JP2000060723A (ja)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CN1526991A (zh) 组合式电灶具
JP569458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3538749B2 (ja) 炊飯器
CN2607927Y (zh) 电饭锅
CN1526350A (zh) 电饭锅
JP3013737B2 (ja) 調理器
CN202287713U (zh) 微压锅结构
CN2601365Y (zh) 组合式电灶具
JP4857736B2 (ja) 炊飯器
CN1765268A (zh) 一种电饭锅
CN1781415A (zh) 煮饭器
KR20100050688A (ko) 배기공을 구비한 주방용품
CN201987263U (zh) 一种可导磁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