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0824C - 高灵敏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 - Google Patents

高灵敏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0824C
CN1260824C CNB011292709A CN01129270A CN1260824C CN 1260824 C CN1260824 C CN 1260824C CN B011292709 A CNB011292709 A CN B011292709A CN 01129270 A CN01129270 A CN 01129270A CN 1260824 C CN1260824 C CN 12608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floating diffusion
doped layer
diffusion layer
dop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92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9366A (zh
Inventor
李瑞圭
闵大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KESERPR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KESERPR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339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6460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1-00164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9766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IKESERPR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KESERPRA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9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08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08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CMOS有源像素,包含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电荷的浮扩散层、一个可产生信号电荷并传输到浮扩散层的光电二极管、一个可控制重置电压值的重置电路和一个输出电路。该光电二极管有第一、第二两个具有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和具有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两种掺杂类型极性相反,第一、第二两个二极管下掺杂层接触,且其同时与上掺杂层的下部接触,二极管上掺杂层和第一二极管下掺杂层同时与浮扩散层接触。

Description

高灵敏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特别是指一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图像传感器是通过具有对某种外来电磁能(例如光)响应特性的半导体元件来获取图像的,自然界中每一个物体发出的光有它的特征能量值(如波长等),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探测到物体发出的光,并把光的能量值转换为电的能量值,也就是说,图像传感器的像素产生与物体发出的光能量等相对应的电的数值。
图1表示一个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它相应于通常的带有三个晶体管的CMOS有源像素。在此三晶体管的CMOS有源像素中,一个N+型掺杂层11形成光电二极管的侧向结,它与一个N+型浮扩散层13相连接,因而光电二极管的电容主要为N+型掺杂层11和N+型浮扩散层13的电容之和,所以通常采用三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的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较差。为了克服三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的缺点,就发展了四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
图2描述了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它相应于通常的带有四个晶体管的CMOS有源像素。在通常的四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中,一个传输晶体管35被用来去除噪声,该传输晶体管35接受传输控制信号TX的控制。一个N+型掺杂层21从N+型浮扩散层23中分出来,它形成了一个侧向结。因而,由通常的四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制作的图像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质量,但是,通常的四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由于附加了元件(即传输晶体管35),减少了光接收面积。
总之,这两种普通的CMOS有源像素有下列问题:普通的三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灵敏度低,普通的四晶体管CMOS有源像素受光面积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要提出一种既具有高灵敏度,又尽量不使光接收面积减小的CMOS有源像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的CMOS有源像素,其具体实现方案是:该CMOS有源像素包含一个浮扩散层、一个光电二极管、一个重置(重新设置)电路和一个输出电路。浮扩散层用第一种掺杂型杂质掺杂,并用于接收信号电荷。光电二极管产生信号电荷,并把它传送到浮扩散层,该光电二极管有一个具有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以及具有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第二种掺杂类型的极性和第一种掺杂类型的极性相反,二极管上掺杂层制作在二极管下掺杂层之上。重置电路按照控制信号来控制浮扩散层的电压,以重置电压值。输出电路产生与浮扩散层电压值相应的输出信号。在这种情形下,在像素初始态,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高于浮扩散层电势能,因而最好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低于浮扩散层的掺杂浓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的CMOS有源像素,其具体实现方案是:CMOS有源像素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它包含一个浮扩散层、一个光电二极管、一个重置电路和一个输出电路。浮扩散层用第一种掺杂型杂质掺杂,并用于接收信号电荷。光电二极管产生信号电荷,并把它传送到浮扩散层,该光电二极管有第一和第二个都具有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两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以及具有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第二种掺杂类型的极性和第一种掺杂类型的极性相反,二极管上掺杂层制作在第一和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之上,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制作在浮扩散层和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之间。重置电路按照控制信号来控制浮扩散层的电压,以重置电压值。输出电路产生与浮扩散层电压值相应的输出信号。在这种情形下,在像素初始态,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高于浮扩散层电势能,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高于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电势能,因而最好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低于浮扩散层的掺杂浓度,以及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的CMOS有源像素,其具体实现方案是:该CMOS包含一个浮扩散层、一个光电二极管、一个重置电路和一个输出电路。浮扩散层用第一种掺杂型杂质掺杂,并用于接收信号电荷。光电二极管按照所接收的能量产生信号电荷,并把它传送到浮扩散层。该光电二极管有具有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具有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和一个隔离层,第二种掺杂类型的极性和第一种掺杂类型的极性相反,二极管上掺杂层制作在二极管下掺杂层之上,隔离层制作在二极管下掺杂层和浮扩散层之间。重置电路按照控制信号来控制浮扩散层的电压,以重置电压值。输出电路产生与浮扩散层电压值相应的输出信号。在这种情形下,在像素初始态,隔离层的电势能高于浮扩散层电势能。
附图说明
由如下的描述和相应的图例,前面所述的和后面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图例中,同样的数码表示同样的或相应的部件。
图1表示一个通常的带有三个晶体管的CMOS有源像素(现有技术)。
图2表示一个通常的带有四个晶体管的CMOS有源像素(现有技术)。
图3是按照本发明第一、二、三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工作过程的电原理图。
图4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中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图。
图5A-5D表示相应于第一个实施例,在CMOS有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信号电荷的积累和传输的过程。
图6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中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图。
图7A-7E表示相应于第二个实施例,在CMOS有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信号电荷的积累和传输的过程。
图8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中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图。
图9表示相应于第三实施例,在CMOS有源像素的每一个面积(area)上的初始电势能。
图10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二、三个实施例,浮扩散层电压值随CMOS有源像素上入射光强(illumination)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一个电原理图,它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一、二、三个实施例CMOS有源像素的工作过程。按照优先实施例,该CMOS有源像素由浮扩散层43,光电二极管31,重置电路33和输出电路34组成。尤其是重置电路33有重置电路晶体管33a,输出电路34由选择电路晶体管34a和访问(access)晶体管34b所组成,以实现像素电平(pixel level)的源极跟随电路(followercircuit)。
浮扩散层43接收由光电二极管31产生的信号电荷,也就是说,由于外加的电磁能量(例如光等),光电二极管31产生和积累了信号电荷,于是,信号电荷的积累导致在浮扩散层43上产生了电压,浮扩散层43作为重置电路33中重置晶体管33a的源极。
浮扩散层43电压的改变影响了选择晶体管34a的门极电压,选择晶体管34a作为输出电路34的驱动器,因而,改变了访问极N36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下,访问极N36作为选择晶体管34a的源极或者是访问晶体管34b的漏极。
如上所述,浮扩散层43和选择晶体管34a的源极N36的电压由于信号电荷的积累而改变。选择像素列阵中一行(图中没有显示)的行选择信号RS被送到访问晶体管34b的门极。像素列阵中的一行是由行选择信号RS选择的。此时,由所选像素上积累电荷引起的电压被传输到列选线。
在各实施例中,重置电路33由重置信号RESET控制,也就是说,当重置信号变为逻辑HIGH时,重置晶体管33a接通,于是,积累在光电二极管上的信号电荷被重置,浮扩散层43被重置为VDD-Vt值(以下视为重置电压值)。VDD和Vt分别表示外电源电压和重置晶体管33a的阈值电压。
在被行选择信号RS选中的像素中,访问极N36的电压被传到列选线COLSEL。
第一个实施例
图4是第一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中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图。在图4中,CMOS有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包含一个P+型杂质掺杂的二极管上掺杂层51,以及一个N-型杂质掺杂的二极管下掺杂层41。二极管下掺杂层41与二极管上掺杂层51的下部相接触,二极管上掺杂层51和二极管下掺杂层41同时与浮扩散层43接触,这时,由于在二极管下掺杂层41和衬底表面之间形成了P+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51,光电二极管的PN结面积能够被增加。
在本说明中,“N型”表示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型”表示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同样,在本说明和图例中,“P”型或“N”型和带上标“-”掺杂层的掺杂浓度比带上标“+”掺杂层的掺杂浓度要低。
建议把部分浮扩散层43制作在P型衬底49中的P型阱47中。
在图4中,面积I和面积II表示二极管下掺杂层41,表示同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面积I和面积II之所以被分开,是为了便于将第一实施例与后面要谈到的第二、第三个实施例相比较。面积III、IV、V分别相应于浮扩散层43、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44和重置晶体管的漏层46。
图5A-5D表示相应于第一个实施例,在CMOS有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信号电荷的积累和传输过程的各种状态。
图5A表示信号电荷积累之前的初始状态,在图5A中,实线“a”表示一个重置晶体管33a的漏层46的初始电势能级,它是由外电源电压VDD提供的。实线“b”表示掺杂为N+型的浮扩散层43的初始电势能级,掺杂为N-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41的初始电势能级表示为实线“d”,它位于实线“b”之上,也就是说,在浮扩散层43和二极管下掺杂层4l之间有一个电势能差“t”,此电势能差成为二极管下掺杂层41和浮扩散层43之间的势垒,从而将二极管下掺杂层4l与浮扩散层43分隔开来。
与此同时,实线“c”表示在关断状态下,重置晶体管33a的沟道层44的初始电势能级。但是,当重置晶体管33a接通时,沟道层44的初始电势能级下降到实线“b”。
然后,如图5B所示,二极管下掺杂层4l所产生的信号电荷在浮扩散层43中积累,即电容主要是在与浮扩散层43相应的面积III上产生的。因此,如在图10区域“A1”中所示,Vout电压-入射光图线的斜率非常陡。
同样,由于接着产生信号电荷,浮扩散层43的电势能级上升到实线“d”,于是如图5C所示,该产生的信号电荷积累在面积I、II、III上,亦即所有的I、II、III面积都能够形成电容。因此,如图lO所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入射光较强(higher illumination)的区域“A2”上的Vout电压-入射光图线的斜率比入射光较弱(lower illumination)的区域“A1”图线的斜率要平缓。
由于信号电荷继续产生,面积I、II、III的电势能级上升到实线“c”。于是,如图5D所示,该产生的信号电荷通过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44(即面积IV),移到了重置晶体管的漏层46(即面积V)。此时,由于漏层46与电源电压VDD的电极相连,该移动的信号电荷漏到了电源电压VDD的电极上。因此,如图10所示,在最强入射光的区域“A3”上,即使入射光在增强,Vout电压仍然保持为一个常数值Vconst。
接着,如图10所示,第一个实施例浮扩散层43的电压相对入射光图线的斜率随着入射光强度的增加更趋平缓。
因此,与通常的CMOS有源像素比较,该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具有高的灵敏度,同时几乎没有减小接收光面积。此外,第一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还具有灵敏度随入射光按要求变化的优点,也就是说,在低的照射条件下扩散层的灵敏度是高的,随着入射光强从低变高,灵敏度随着变化。因此,使用本发明的CMOS有源像素,图像敏感器的工作区域将扩大。
第二个实施例
图6是第二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中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图。除了光电二极管的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结构不同以外,图6的第二个实施例类似于图4的第一个实施例。
在第一种实施例里,二极管下掺杂层41是一个N-型杂质掺杂层,而在第二种实施例里,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a是一个N-型杂质掺杂层,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b是一个N型杂质掺杂层。第一个和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a和61b与二极管上掺杂层71的下部相接触,同时,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a与浮扩散层43相接触,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b与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a相接触。
图7A-7E表示相应于第二个实施例,在CMOS有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信号电荷的积累和传输过程的各种状态。
图7A表示信号电荷积累之前像素的初始状态,图7A中的实线“a”至“d”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实线“a”至“d”一致,但是,图7A中的实线“e”表示面积I的电势能级。此时,由于面积II相应于N-型杂质掺杂层,面积I相应于N--型杂质掺杂层,实线“e”表示的电势能级高于实线“d”表示的电势能级。
然后,如图7B所示,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b(即面积I)所产生的信号电荷,通过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a(即通过面积II)在浮扩散层43中积累,这时,如在图10区域“B1”中所示,第一个实施例图线的斜率非常陡,它表示在弱光照射情况下Vout电压随着入射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率,相应的第二个实施例图线的斜率几乎与第一个实施例图线的斜率一样。
由于接着产生信号电荷,浮扩散层43的电势能级上升到相应于实线“d”的能级,于是如图7C所示,此产生的信号电荷积累在面积II和III上,因此,如在图10区域“B2”中所示,与它在区域“B1”的斜率相比,Vout电压相对入射光图线的斜率比较平缓,而在区域“B2”上的斜率比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相应的斜率陡。
此外,由于信号电荷继续产生,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61a和浮扩散层43的电势能级上升到实线“e”所表示的能级。于是,如图7D所示,该产生的信号电荷积累在面积I、II、III上,因此,如在图10区域“B3”中所示,与它在区域“B2”的斜率相比,Vout电压相对入射光图线的斜率比较平缓。
由于信号电荷继续产生,面积I、II、III的电势能级上升到相应于实线“c”的能级,于是,如图7E所示,该产生的信号电荷通过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44(即面积IV),移到了重置晶体管的漏层46(即面积V)。此时,由于漏层46与电源电压VDD的电极相连,该移动到漏层46的信号电荷漏到了电源电压VDD的电极上。因此,如图10区域“B4”所示,在这一区段,即使入射光强再增加,Vout电压仍然保持在一个常数值Vconst。
因此,第二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有这样的特性:图10中的第二个实施例图线的斜率表示浮扩散层43的电压随入射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的增长率,它随着入射光强的增加变得更加平缓。
第三个实施例
根据第三个实施例,图8是CMOS有源像素中光电二极管的截面图及相关电路图。除了光电二极管的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结构不同以外,图8的第三个实施例类似于图4的第一个实施例。
参考图8,在第三个实施例CMOS有源像素中,形成光电二极管侧向结的N+型二极管下掺杂层81与N+型浮扩散层43被一个N-型隔离层85分开,在此实施例中,二极管下掺杂层81和浮扩散层43都是N+型掺杂的,但是,熟悉此技术者很容易理解,二极管下掺杂层81的掺杂浓度可以不同于浮扩散层43的掺杂浓度,二极管下掺杂层81、浮扩散层43和隔离层85制作在专为此制作的P型阱里。在图8中,面积I、II、III、IV和V分别表示二极管下掺杂层81、隔离层85、浮扩散层43、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44和重置晶体管的漏层46。
图9表示相应于第三个实施例,在CMOS有源像素的每一个面积上的初始电势能。参考图9,第三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的初始态类似于图5中的第一个实施例的CMOS有源像素的初始态,在此情况下,由于二极管下掺杂层81(即面积I)是N+型掺杂的,面积I的电势能级很低,它由实线“f”来表示。但是,即使信号电荷还没有开始产生,由于诸如α粒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二极管下掺杂层81的电势能级通常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它由实线“d”来表示。
不象第一个实施例中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是N-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是N+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电容是在面积I、II上形成的,因此,它大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容。于是,当图9的面积I电势能级超过实线“f”所表示的能量时,图10中第三个实施例图线的斜率,也就是浮扩散层的电压随着照射光增加而增加的比率,变平缓了。此后,第三个实施例在光电二极管中信号电荷的产生和积累的后续过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因此参阅图10,此后续的信号电荷的积累和传输的过程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在第三个实施例里不再描述此后续过程。
如上所述,应用本发明的CMOS有源像素,在尽量不减小接收光面积的同时,光灵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由于使用本发明的CMOS有源像素的图像传感器中噪声得到降低,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本发明对优先实施例提供了专门的显示和描述,但要知道,依据这种技术可以有各种变化和等价物而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里,光电二极管有一个或两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但是,其他实施例亦是可能的,如光电二极管有三个或更多的二极管下掺杂层,同时各层有各自不同的掺杂浓度。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参考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Claims (12)

1、一种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用第一种掺杂型杂质掺杂的浮扩散层,它用于接收信号电荷;
能产生信号电荷,并把它传输到浮扩散层的光电二极管,该光电二极管有一个具有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以及具有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第二种掺杂类型的极性和第一种掺杂类型的极性相反,二极管上掺杂层制作在二极管下掺杂层之上,该光电二极管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除了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以外的区域中,并且所述浮扩散层与该二极管上掺杂层和二极管下掺杂层接触;
重置电路,它按照控制信号来控制浮扩散层的电压,以重置电压值,具有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的重置晶体管,该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与浮扩散层相连,该重置晶体管的漏层与外电源电压相连,而该重置晶体管的栅极与重置信号相连;以及
输出电路,它产生与浮扩散层电压值相应的输出信号,具有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外电源电压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浮扩散层相连,而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列选线相连,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行选线相连;
其中,在光电二极管初始态,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高于浮扩散层的电势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低于浮扩散层的掺杂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种掺杂类型是N型掺杂,第二种掺杂类型是P型掺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部分浮扩散层制作在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的掺杂浓度比阱的掺杂浓度高。
6、一种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用第一种掺杂型杂质掺杂的浮扩散层,它用于接收信号电荷;
能产生信号电荷,并把它传输到浮扩散层的光电二极管,该光电二极管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具有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以及具有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第二种掺杂类型的极性和第一种掺杂类型的极性相反,二极管上掺杂层制作在第一和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之上,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制作在浮扩散层和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之间,该光电二极管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除了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以外的区域中,并且所述浮扩散层与该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和该二极管上掺杂层接触,该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与该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接触;
重置电路,它按照控制信号来控制浮扩散层的电压,以重置电压值,具有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的重置晶体管,该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与浮扩散层相连,该重置晶体管的漏层与外电源电压相连,而该重置晶体管的栅极与重置信号相连;以及
输出电路,它产生与浮扩散层电压值相应的输出信号,具有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外电源电压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浮扩散层相连,而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列选线相连,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行选线相连;
其中,在光电二极管初始态,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高于浮扩散层电势能;并且
在光电二极管初始态,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高于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电势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低于浮扩散层的掺杂浓度,以及第二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个二极管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种掺杂类型是N型掺杂,第二种掺杂类型是P型掺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部分浮扩散层制作在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的掺杂浓度比阱的掺杂浓度高。
11、一种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的用第一种掺杂型杂质掺杂的浮扩散层,它用于接收信号电荷;
能产生信号电荷,并把它传输到浮扩散层的光电二极管,该光电二极管包括:
第一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下掺杂层,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
第二种掺杂类型的二极管上掺杂层,第二种掺杂类型的极性和第一种掺杂类型的极性相反,二极管上掺杂层制作在二极管下掺杂层之上,以及
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的一个隔离层,该隔离层制作在二极管下掺杂层和浮扩散层之间,
其中,所述浮扩散层与所述隔离层和所述二极管上掺杂层接触,并且所述二极管下掺杂层与所述隔离层接触;
重置电路,它按照控制信号来控制浮扩散层的电压值,以重置电压值,具有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种掺杂类型的阱中的重置晶体管,该重置晶体管的沟道层与浮扩散层相连,该重置晶体管的漏层与外电源电压相连,而该重置晶体管的栅极与重置信号相连;
输出电路,它产生与浮扩散层电压值相应的输出信号,具有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外电源电压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浮扩散层相连,而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列选线相连,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行选线相连;
其中,在光电二极管初始态,隔离层的电势能高于浮扩散层电势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CMOS有源像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种掺杂类型是N型掺杂,第二种掺杂类型是P型掺杂。
CNB011292709A 2000-06-20 2001-06-19 高灵敏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 Expired - Lifetime CN12608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00033924A KR100364604B1 (ko) 2000-06-20 2000-06-20 감도를 향상시키는 씨모스 액티브 픽셀
KR0033924/2000 2000-06-20
KR10-2001-0016400A KR100397665B1 (ko) 2001-03-29 2001-03-29 감도를 향상시키는 씨모스 액티브 픽셀
KR0016400/2001 2001-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9366A CN1329366A (zh) 2002-01-02
CN1260824C true CN1260824C (zh) 2006-06-21

Family

ID=2663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9270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0824C (zh) 2000-06-20 2001-06-19 高灵敏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528833B2 (zh)
JP (1) JP2002094042A (zh)
CN (1) CN1260824C (zh)
TW (1) TW516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6715B2 (en) * 2003-02-19 2005-09-20 Micron Technology, Inc. CMOS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EP1465258A1 (en) * 2003-02-21 2004-10-06 ST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CMOS image sensors
US7115855B2 (en) * 2003-09-05 2006-10-03 Micron Technology, Inc. Image sensor having pinned floating diffusion diode
US7247898B2 (en) * 2004-06-15 2007-07-24 Dialog Imaging Systems Gmbh Self adjusting transfer gate APS
US7791663B2 (en) * 2004-10-15 2010-09-07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mage sensor and pixel that has positive transfer gate voltage during integration period
US8049293B2 (en) * 2005-03-07 2011-11-01 Sony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uch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KR100825808B1 (ko) * 2007-02-26 2008-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후면 조명 구조의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이미지 센서 제조방법
KR20090015652A (ko) * 2007-08-09 2009-02-12 (주)실리콘화일 데드영역 및 잔상을 억제하는 단위픽셀
JP5283965B2 (ja) * 2008-05-09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システム
US7833819B2 (en) * 2008-07-23 2010-11-16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reasing storage node parasitic charge in active pixel image sensors
US9276031B2 (en) 2013-03-04 2016-03-01 Apple Inc. Photodiode with different electric potential regions for image sensors
US9741754B2 (en) * 2013-03-06 2017-08-22 Apple Inc. Charge transfer circuit with storage nodes in image sensors
US9596423B1 (en) 2013-11-21 2017-03-14 Apple Inc. Charge summing in an image sensor
US10285626B1 (en) 2014-02-14 2019-05-14 Apple Inc. Activity identification using an optical heart rate monitor
US9497397B1 (en) 2014-04-08 2016-11-15 Apple Inc. Image sensor with auto-focus and color ratio cross-talk comparison
US9686485B2 (en) 2014-05-30 2017-06-20 Apple Inc. Pixel binning in an image sensor
US9912883B1 (en) 2016-05-10 2018-03-06 Apple Inc. Image sensor with calibrated column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US10438987B2 (en) 2016-09-23 2019-10-08 Apple Inc. Stacked backside illuminated SPAD array
CN110235024B (zh) 2017-01-25 2022-10-28 苹果公司 具有调制灵敏度的spad检测器
US10656251B1 (en) 2017-01-25 2020-05-19 Apple Inc. Signal acquisition in a SPAD detector
US10962628B1 (en) 2017-01-26 2021-03-30 Apple Inc. Spatial temporal weighting in a SPAD detector
US10622538B2 (en) 2017-07-18 2020-04-14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a haptic output and sensing a haptic input using a piezoelectric body
US10440301B2 (en) 2017-09-08 2019-10-08 Apple Inc. Image capture device, pixel, and method providing improved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performance
JP7249552B2 (ja) * 2017-11-30 2023-03-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0848693B2 (en) 2018-07-18 2020-11-24 Apple Inc. Image flare detection using asymmetric pixels
US11019294B2 (en) 2018-07-18 2021-05-25 Apple Inc. Seamless readout mode transitions in image sensors
US11233966B1 (en) 2018-11-29 2022-01-25 Apple Inc. Breakdown voltage monitoring for avalanche diodes
CN110291639A (zh) * 2019-05-13 2019-09-2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像素单元的控制方法、图像传感器和终端
US11563910B2 (en) 2020-08-04 2023-01-24 Apple Inc. Image capture devices having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pixels
US11546532B1 (en) 2021-03-16 2023-01-03 Apple Inc. Dynamic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 for noise rejection in image sens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5210A (en) * 1995-04-13 1997-04-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Active pixel sensor integrated with a pinned photodiode
JP3031606B2 (ja) * 1995-08-02 2000-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と画像撮像装置
US5986297A (en) * 1996-05-22 1999-11-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active pixel sensor with electronic shuttering, anti-blooming and low cross-talk
US5880495A (en) * 1998-01-08 1999-03-09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pixel with a pinned photodiode
JPH11261046A (ja) * 1998-03-12 1999-09-24 Canon Inc 固体撮像装置
US6218691B1 (en) * 1998-06-30 2001-04-17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Image sensor with improved dynamic range by applying negative voltage to unit pixel
US6388243B1 (en) * 1999-03-01 2002-05-14 Photobit Corporation Active pixel sensor with fully-depleted buried photoreceptor
US6339248B1 (en) * 1999-11-15 2002-01-15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Optimized floating P+ region photodiode for a CMOS image sensor
JP3647390B2 (ja) * 2000-06-08 200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荷転送装置、固体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528833B2 (en) 2003-03-04
JP2002094042A (ja) 2002-03-29
US20020020863A1 (en) 2002-02-21
TW516184B (en) 2003-01-01
CN1329366A (zh) 2002-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0824C (zh) 高灵敏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
US10217781B2 (en) One transistor active pixel sensor with tunnel FET
KR100309626B1 (ko) 고체촬상소자및고체촬상소자에의한광신호검출방법
US6608338B2 (en) CMOS imager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US6756616B2 (en) CMOS imager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US7598132B2 (en) Active photosensitive structure with buried depletion layer
US6858460B2 (en) Retrograde well structure for a CMOS imager
US10367029B2 (en) Image sensors having a separation impurity layer
KR970007711B1 (ko) 오버-플로우 드레인(ofd)구조를 가지는 전하결합소자형 고체촬상장치
CN1146051C (zh) 光电转换装置和图象传感器
US8169010B2 (en) Low-voltage image sensor with sensing control unit formed within
KR20020042508A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US7781719B2 (en) 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dynamic-range CMOS image sensor pixel structure with dynamic C-V characteristics
CN1400665A (zh)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
US6445014B1 (en) Retrograde well structure for a CMOS imager
KR100397665B1 (ko) 감도를 향상시키는 씨모스 액티브 픽셀
KR100790224B1 (ko) Sti 기술로 구현된 고해상도 cmos 이미지 센서를위한 성층형 포토다이오드
KR100364604B1 (ko) 감도를 향상시키는 씨모스 액티브 픽셀
CN1228833C (zh) 有源像素传感器
US20080128592A1 (en) Light Receiving Element
JP2003234463A (ja) 電荷結合デバイス
JPH02132859A (ja) 光電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