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0761A - 乘客运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客运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0761A
CN1260761A CN98806197A CN98806197A CN1260761A CN 1260761 A CN1260761 A CN 1260761A CN 98806197 A CN98806197 A CN 98806197A CN 98806197 A CN98806197 A CN 98806197A CN 1260761 A CN1260761 A CN 1260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lift slab
floor
escalato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6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33C (zh
Inventor
小川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Fillestar K K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Nippon Fillest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Fillestar K K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Fillestar K K,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Fillestar K K
Publication of CN1260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0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 B66B23/147End portions, i.e. means for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arry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8Carrying surfaces
    • B66B23/12Step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通过减小容纳支承框架结构的机械室的高度,它具有使安装空间最小化的特征,通过循环连接的多个踏板和可使每个踏板的上表面一直保持向上地循环运动的传送机构的一致布置,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之间可平滑地传送踏板。

Description

乘客运送设备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运送设备,例如自动扶梯、自动通道等等,这些设备可沿斜面或平面容易地安装在火车站的楼梯、公共设施等处。
在已有技术中,设计为可减小自动扶梯的安装空间,特别是其支承框架高度的乘客运送设备已被公开,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No.48-19996和日本专利公开No.6-32577中的乘客运送设备。
上述已有技术中的乘客运送设备主要包括安装在机械室中支承框架纵向两侧上的一个大尺寸的导轮,其中缠绕在大尺寸导轮周缘上的踏板的一根缆索(string)从其运动方向折回,踏板的表面翻转或面向下。因此,不管机械室或支承框架的高度怎样减小,乘客运送设备的安装空间仍不能减小。
本发明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乘客运送设备,通过减小其支承框架机械室的高度,能够减小该设备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客运送设备,该设备可沿前进方向和返回方向在楼层之间平滑地传送其多个踏板。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包括循环连接的多个踏板,以在其支承框架结构中循环,其中所述多个踏板可在踏板表面保持向上的状态下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循环运动。
通过上述的布置,沿前进方向(或返回方向)运动的每个踏板在其踏板上表面向上的状态下进入返回方向(或前进方向)的路线。因此,如果存在一个空间,可使每个踏板在其上表面保持向上的状态下在前进和返回方向之间进行传送的话,那么其支承框架结构的高度是足够的,因为无需提供一个大直径的导轮,以使每个踏板翻转180度。其结果是,可以减小支承框架结构中每个踏板的运动方向进行翻转的这一部分的高度,由此减小了其安装空间。
而且,还提供有一个传送机构,用以在踏板上表面保持向上的同时在两个方向之间传送每个踏板,由此确保在前进路线和返回路线之间的平滑传送。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自动扶梯设备的侧视示意简图。
图2A和2B是表示图1中底部部分换向运动的示意图,其中图2A描述的是搭在上传送导轨上的一个水平传送滚子的状态,图2B描述的是搭过以后该水平传送滚子的状态。
图3是图1的纵向截面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上面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设备在楼梯上一个安装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设备在楼梯上另一个安装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自动扶梯设备的侧视示意简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自动扶梯设备的纵向截面的侧视示意简图。
图9所示的是图8中部分被放大的纵向截面的一个前沿。
图10所示的是图9中踏板附近处被进一步被放大的一个纵向截面。
图11是其上升板设置在闭合位置的一个踏板的侧视图。
图12是其上升板设置在收回位置的一个踏板的侧视图。
图13是图8中上部楼层的附近处被放大的侧视图。
图14是踏板即将移至下传送区域时图8被进一步放大的侧视图。
图15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57.6°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16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72°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17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86.4°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18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100.8°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19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115.2°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20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129.6°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21是图8所示的上链轮从其基准角度以α=144°的角度转动的侧视图。
图22是位于图8中下部楼层附近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3是描述在图8中用以表示其沿上升板下导轨的一个倾斜后端部被引导状态的该引导滚子的侧视图。
图24是描述在图8中用以表示被移动以支承在一个第一上升板导轨的一个支承片之上状态的该引导滚子的侧视图。
图25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个自动扶梯设备的侧视图。
图26是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个自动扶梯设备中位于上部楼层附近处部分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6中的上链轮的附近处被放大的侧视图。
图28是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个电动通道的侧视图。
较佳实施例的详尽描述
参见图1-4,以下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乘客运送器。一个自动扶梯设备1具有一个支承框架结构41,支承框架结构41具有一对边侧框架结构41A和用以连接这对边侧框架结构41A的一个底部框架41B。该支承框架结构41被安装在从下部楼层2至上部楼层3设置的楼梯6上。
在该支承框架41的两边侧框架41A的上端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围绕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了一对上链轮,在其下端部分,可转动地安装了一对下链轮。
边侧框架41A具有位于上端和下端部分上的一个基本水平的平面和位于其中间部分中的一个倾斜结构,该倾斜结构的倾斜角与楼梯6相对应。
围绕上述的上链轮5和下链轮4对称地缠绕一对驱动链。该驱动链7在其返回路线被设置为在底部框架41B之中或之上运动。
在一对对称的驱动链7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了踏板8的一个基端部分8A,一个水平传送滚子8B借助于轴8S可转动地连接在踏板8的游端(play end)部分。
该水平传送滚子8B被安装在两边侧框架41A中的导轨13所引导。水平传送滚子8B和导轨13构成了一个引导装置G。
沿踏板8的向前方向导轨13被设置在中间倾斜部分中,以从边侧框架41A的底部至该边侧框架41A纵向方向中的中间倾斜部分的范围,将导轨13定位在远离朝向底部框架41B的驱动链7的地方,在边侧框架41A纵向方向中的上端部,再次将导轨13定位在接近驱动链7的地方。而且,导轨13与未示出的返回导轨分隔开或断开。
参见图2A、2B,从向着上部楼层定位的踏板8边侧方向中的基端部8A突出的一个销钉可转动地连接到驱动链7的连接部分上。而且,一个水平传送滚子8B可转动地安装在轴8S上,在边侧方向轴8S从向着下部楼层2定位的踏板8的两侧突出。导轨13具有一个结构,该结构具有位于其上表面的一个沟槽,以引导水平传送滚子8的移动。7A和7B分别描述的是驱动链7的一个导板。
当运行上述的自动扶梯设备时,上链轮5被一个驱动源9例如发动机和控制器(未示出)以合适的速度驱动。通过选择驱动源9的向前或返回操作,驱动链7可以沿上下方向自由运动。
在上升运行中,在其基端部被驱动链7可转动地支承的踏板8上升,同时通过以箭头P的方向移动驱动链7保持其水平状态。在下降运行中,在其基端部被驱动链7可转动地支承的踏板8可以下降,同时通过以箭头Q的方向移动驱动链7保持其水平状态。
在踏板8沿其前进方向和返回方向循环移动的情况中,参见图2A、2B,以下描述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之间、特别是在下链轮4附近处的以转换踏板8移动方向的换向动作。
在下链轮4的附近处,设置有与上述导轨13断开的一个上传送导轨13A。如图2A中的点和链线所示,在踏板8的水平传送滚子8B转到刚要改变其运动方向即从返回路线转到前进路线之前,从底部向前推进该上传送导轨13A。即后,如图2B中的点和链线所示,降落上传送导轨13A,以使水平传送滚子8B能够以相反方向支承在上传送导轨13A上,以上到导轨13的上面。在图2B中,标号“13a”表示一个枢轴,即上传送导轨13A的一个转动轴。通过提供这样一个输运(传送)机构或导向装置,以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之间传送踏板8,踏板8可以在其上表面保持一直向上的状态下在其间运动。
如上所述,在下部楼层2中,踏板8可在其上表面保持一直向上的状态下沿下链轮4的外周缘运动。另一方面,在上部楼层3中,一对上链轮5安装在不同的轴上,因此踏板8可越过这对上链轮5之间的间隙。
在例子中,踏板8在其侧端部连接到驱动链7朝向下部楼层2的一侧,需要设置为反向模式,所以踏板8可在其上表面面向上的状态下沿上部楼层3中的上链轮5的外周缘运动,并且踏板8可越过下部楼层2中的一对下链轮4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在其前进方向,当踏板8在其前端部与驱动链7结合在一起时,踏板8被布置成可穿过位于其前进方向中的一对链轮的中间。另一方案是,在其前进方向,当踏板8在其后端部与驱动链7结合在一起时,踏板8被布置成可穿过位于其向后方向中的一对链轮的中间。由此确保踏板8能够沿前进和返回路线平滑地循环移动。但是,较佳的布置是使踏板8穿过位于连接到驱动源9该侧的一对链轮,因为这样制造较为容易。
参见图4,不存在导轨13的一个部分设置在上链轮5的前方,以提供这样一个机构,它可使水平传送滚子8B从前进路线下落到返回路线,而不用使踏板8转动180°。而且,在一对上链轮5、5和一对下链轮4、4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构造有一个传送机构,以使踏板8能够在其上表面一直面向上的同时自由换向。标号19表示将能量从驱动源9配送至对称设置的一对上链轮5的一个中间轴。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因为踏板8的运动方向可以无需转动180°地进行转换,所以可减小支承框架结构的高度。结果是,可以减小其安装空间,由此可以将其安装在例如具有有限最大空间的楼梯上,而无需进行额外的建造工作。
现在参见图5,以下描述按照上述楼梯6上的布置的自动扶梯设备的一个安装例子。可安装在楼梯6上的多个楼梯制动单元41P包括一对左右边侧制动脚41V、41V和在水平方向用以连接所述一对左右制动脚的一个连接器41H,通过固定它们与乘客运送器的支承框架结构41的底部框架41B或边侧框架41A设置成一体。
该楼梯制动单元41P可以设置在每一台阶上或隔几级台阶而设置。用于楼梯制动单元41P的材料可以合适地选择诸如管、板、树脂等等。而且,尽管连接件41H较佳地与楼梯制动脚41V、41V(在实施例中是三角形平板)设置成一体,但是它并不局限于具有一个平坦的底部表面,它还可设置成与一对脚41V、41V可分离的棒状物。而且,连接件41H可以单独设置成一个折叠件。
若需要,楼梯制动单元41P可以简单地放置在楼梯6上或自由地从上面移开,或者作为永久的自动扶梯设备永久地固定在楼梯6上。
参见图6,在楼梯6上距楼梯侧壁6W的距离为边侧框架41A高度的地方设置有沿楼梯纵向伸展的一个枢轴41Z和其上安装枢轴41Z的一个枢轴安装平台41Y,以提供一个机构,以使楼梯制动单元41P可转动地支承在枢轴安装平台41Y上。因此,在不需要使用乘客运送器时制动单元41P与自动扶梯设备1可以一起沿着楼梯侧壁6W在直立条件下以储藏状态定位在位置(B)上,由此作为普通的楼梯6使用,或者,交替地沿楼梯6作为放置在水平位置的自动扶梯以服务状态定位在位置(A)上。
而且在图6中,一个可伸缩的支承平台41S设置在楼梯制动单元41P中。在使用中从楼梯制动单元41P的底部表面突出时,该可伸缩的支承平台41S锁定在位置(A)上,以将楼梯制动单元41P的底部表面支承在与枢轴安装平台41Y相同的水平高度,当收回到楼梯制动单元41P中、确保没有从底部表面突出时,支承平台41S或锁定在位置(B)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结构中,可使用一环形带(具有弹性)、线或其他驱动带来代替驱动链7。
参见图7,现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扶梯设备安装在从下部楼层2至上部楼层3伸展的楼梯6上。一对驱动链7伸展地设置在位于上部楼层的一对上链轮5和位于下部楼层的一对下链轮4之间。多个踏板8与这些驱动链7连接在一起。这些驱动链7沿方向A被驱动源9即一个电动机所驱动,由此将乘客从下部楼层2传送至上部楼层3。
每个踏板8在其面向上部楼层3的侧端部可转动地(可自由变换其角度地)连接在驱动链7上,在面向下部楼层的另一个侧端部带有一个升降板10。该升降板10在传送区域中放置在一降下位置以封闭与跟随的下一个踏板8之间的间隙,传送区域是用以传送乘客的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前进侧)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返回侧)中,远离踏板8的升降板10的一个游端部与收回位置中的踏板8并置,因此升降板10与踏板8在运动时变得几乎彼此平行。由此可以减小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和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之间的距离,由此提供一个高度已基本减小的紧凑型自动扶梯设备。因此,当按照本发明的自动扶梯设备1安装在楼梯6上时,可确保一个充分的最大空间。
升降板10的一个基端部可转动(可自由改变其转动角度)地安装在沿踏板8的宽度方向伸展的一个枢轴上,该枢轴设置在踏板8的另一个基端部。一个齿轮固定在该枢轴上,一个折叠扇形的导向凸轮与该齿轮相啮合。导向凸轮具有与上述齿轮相啮合的圆弧周缘,通过其位移角,升降板10受其位移角所支配,并且折叠进入其收回位置。
如图7所示,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中的传送区域,与踏板8连接在一起的升降板10的一个悬端部被导轨13所引导,导轨13沿楼梯设置在中间倾斜部分中,所以升降板10定位在其靠近位置,踏板8在保持其表面平坦的状态下运动。向着上部楼层3设置凸轮导向滚子16,即将其设置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的一个端部的连接处,以与在上部楼层3上水平运动的踏板8相接触,由此随着踏板8的运动通过凸轮导向滚子16使导向凸轮改变其接触角度,由此使升降板10在即将到达上链轮5时定位在其收回位置。因此升降板10以处在收回位置的状态下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被传送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如上所述,升降板10和凸轮导向滚子16的每一机构提供了在收回位置将升降板10折叠的折叠机构。
而且,在下部楼层2上设置有一个上传送导轨17,以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至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传送处在收回位置的升降板10。在可自由改变转动角度的上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住上传送导轨17。当踏板8在图7中的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中的左向中移动时,上传送导轨17的一个底端部分向上跳出,当踏板8的运动方向转换为沿右手方向时,导向滚子12可支承在向上方向中被引导的上传送滚子17的上面。因此,因为升降板10以处在收回位置的状态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被传送至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所以就可避免升降板10被下链轮4的转动轴18所干扰。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起始点的附近处,已越过下链轮4的升降板10返回到其原来的悬垂位置。
通过使上述的升降板10移位,在保持踏板表面向上的同时,可将多个踏板8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传送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反之亦然。
参见图8和图9,以下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扶梯设备30安装在楼梯33上,楼梯33从下方的下部楼层31伸展至上方的上部楼层32。该自动扶梯设备30具有安装成从下部楼层31至上部楼层32伸展的一个支承框架结构41。沿垂直于图8的平面的轴线方向彼此分隔部置的一对上链轮34设置在上部楼层32一侧的支承框架结构41上,上部楼层32围绕沿其宽度伸展的一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承住。以相同方式,沿其宽度方向彼此分隔开的一对下链轮35可转动地设置在下部楼层31一侧的支承框架41上。
一对驱动链36例如一对循环滚链在上下部楼层之间缠绕在上下链轮34和35上,在这些成对的驱动链36之间连接了多个踏板37。每个踏板37在其前端部连接到驱动链36上,即,在其面向上部楼层32的侧端部,围绕以上述宽度方向平行伸展的一个枢轴线可自由改变其转动角度地安装。升降板38的一个基端部(上端部)围绕平行于宽度方向的一个枢轴线可自由改变其转动角度地连接到相对前方的每个踏板37的另一个端部,即面向下部楼层31的部分。
在支承框架结构41的上部楼层32一侧上,设置有驱动源39例如一个电动机。从驱动源39发出的驱动力传送到一个中间轴47上。该中间轴47与固定在一对上链轮34上的齿轮相啮合,设置在该中间轴47两侧的齿轮将该驱动力传送至这对上链轮34上。而且,也可以通过使用普通自动扶梯设备中的一个链将从驱动源39发出的驱动力传送至每个上链轮34。
如上所述,驱动源39使得驱动链36在其上伸展支承区域S1中可将踏板37从下部楼层31移动至上部楼层32。
在以下的描述中,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中踏板37沿箭头A指示的向上方向的运动被定义为向上方向A,在下伸展支承区域S2中踏板37沿箭头B指示的向下方向的运动被定义为向下方向B。
每个上链轮34具有一个结构,以借助于中间轴47传送驱动力,并且没有在这对上链轮34之间伸展的转动轴,由此可使踏板37和升降板38越过这对上链轮34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这一对下链轮35具有一个普通转动轴40,因此,升降板38处在其收回位置被向上传送,以避开上述的转动轴40,这将会在以下描述。
在支承框架结构41的下部楼层31的一侧上,设置有在前进方向中供乘客站立的一个下楼层踏板(boarding floor)44。在支承框架结构4的上部楼层32的一侧上,同样设置有一个上楼层踏板43。循环运动的每个踏板37在下部楼层31一侧上的下楼层踏板44的底部方向水平移动,然后从下楼层踏板44凸现,沿楼梯33上升,沿上部楼层32水平移动,而后降入上楼层踏板43的下方。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中上楼层踏板43和下楼层踏板44之间驱动链36所处的该区域被定义为传送区域S5,在该区域中每个踏板37都暴露在外。
在该传送区域S5中,每个踏板37都确保能够使其台阶表面48保持水平,以承载一个乘客,与每个踏板相联系升降板38都确保位于悬于底部方向的关闭位置,由此闭合形成在一个在前踏板和随后踏板之间的垂直间隙。
而且,在上链轮34的附近处的驱动链36所处的区域被定义为下传送区域S3,在该区域中,链子缠绕在链轮34上。在该下传送区域S3中,每个踏板37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移动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同时其台阶表面48保持面向上。以此方式,下链轮35的附近处的一个区域被定义为上传送区域S4,在该区域中,链子缠绕在链轮35上。在该上传送区域S4中,每个踏板37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移动至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同时其台阶表面48保持面向上。
一对栏杆竖立在支承框架结构41边侧方向中的两侧上,一个扶手45在这对栏杆的每个周缘中被循环引导。被驱动源39发出的驱动力循环驱动的扶手45以与驱动链36相同的速度移动。因此,从下部楼层31走上下楼层踏板44、通过握住扶手45且站立到踏板37的台阶表面48上的乘客将会被传送至上部楼层32。
通过使用一个简单固定装置46将支承框架41固定在下部楼层31、上部楼层32和楼梯33上。具有混凝土螺栓(concrete bolt)等零部件的简单固定装置46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另一方面,下部楼层31、上部楼层32和楼梯33中设置有一个孔,以接纳简单固定装置46的每个螺栓,因此通过把简单固定装置46的螺栓插入到各楼层的孔中,就可容易地安装本发明的自动扶梯设备。通过这样的安装方法,在将自动扶梯设备30安装到楼梯上或从楼梯上拆除自动扶梯设备时,就无需进行紧固或松开混凝土螺栓的建造工作,由此使得更容易地安装和拆卸自动扶梯设备30。
而且,支承框架结构41可分为多个部分,所选的支承框架的最大长度较佳地小于5m。因此,本发明的自动扶梯设备的运输、安装和拆卸将变得更加容易。
图10是图9中部分放大的剖视图,所示的是踏板37附近处侧剖面的细节。图11所示的是处在关闭状态的升降板38的侧视图。图12所示的是另一状态、即处在收回位置的升降板38的侧视图。
升降板37和踏板38分别包括多个梳状板(comb plate)。在传送区域S5中,每个升降板38和与之相连的每个踏板37的各个梳状板彼此啮合在一起。
在踏板37面向上部楼层32的侧端部中,设置有一个沿轴向伸展的链支承轴58。在该链支承轴58的两侧,设置有围绕链支承轴58的轴线可自由转动而安装的导向滚子59,在该链支承轴58的两个端部,连接有围绕链支承轴58的轴线可自由改变其角度的驱动链36。在支承框架41的侧壁42中,沿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的中间倾斜部分设置有一个踏板上导轨60,沿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的倾斜部分设置有一个踏板下导轨69,所以当踏板37沿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移动时,导向滚子59沿踏板上导轨60被引导,当踏板37沿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移动时,其导向滚子59沿踏板下导轨69被引导。而且,沿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设置有上链导轨70,位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之上的驱动链36沿上链导轨70被引导。以相同方式,沿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设置有下链导轨71,驱动链36沿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的该下链导轨71被引导。
在踏板37另一端部的附近处,设置有沿其侧向伸展并能自由改变转动角度的角度移位轴64,升降板38的一个基端部固定在该角度移位轴64上。在升降板38的游端部,沿宽度方向伸展的轴线两端设置有一对导向滚子55。而且,具有比导向滚子55小的直径的一对小滚子61与导向滚子55并置地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稍微比导向滚子55靠内的位置上。
在踏板37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一个向下悬空的制动端部63。当升降板38位于其闭合位置时,升降板38的上端部62通过接触被上述的制动端部63所支承。升降板38可以下垂且在自然状态下位于其闭合位置。
齿轮65固定在角度移位轴64的两端,而角度移位轴64设置在升降板38的基端部。该齿轮65与形成在折叠扇形导向凸轮66的圆弧周缘上的齿条(rack)相啮合,导向凸轮66与齿轮65并置设置。导向凸轮66具有固定在其上的一个控制杆49,控制杆49向着踏板37的另一个端部伸展,当升降板38向着其闭合位置降落时,控制杆49向下倾斜。而且,一个导向滚子68设置在支承框架结构41的上部楼层32的一侧,并与导向凸轮66的控制杆49相接触。当已到达上部楼层32的踏板37沿图11中右手方向水平移动时,上述的导向滚子68与导向凸轮66的控制杆49相接触,当踏板37进一步沿右手方向前进时,导向凸轮66顺时针转动,致使如图12所示的角度移位。对该角度移位的响应是,齿轮65与该导向凸轮66相啮合,并且固定在齿轮65上的升降板38逆时针转动,致使角度移位,直到升降板38变得基本平行于踏板37,以定位在其收回位置。以此操作方式,在升降板38即将到达下传送区域S3时,能够确保升降板38定位在其收回位置。
在支承框架结构41中,在踏板上导轨60的下面还设置有一个升降板上导轨56,两者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在踏板下导轨69之下同样设置有一个升降板下导轨57,但是它紧靠着踏板下导轨69。当踏板37在传送区域S5中运动时,导向滚子55沿升降板上导轨56被引导,升降板上导轨56是可在台阶表面48保持水平的条件下用以引导踏板37的导轨,与踏板37相连的升降板38处在其闭合位置。而且,当踏板37在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运动时,升降板38的导向滚子55被升降板下导轨57所引导,升降板38以处在收回位置的状态下前进。如上所述,至少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中的传送区域S5中,升降板38处在闭合状态,在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升降板38处在收回状态,因此,有可能减小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和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之间的空间,由此提供一个具有较低高度的紧凑尺寸型自动扶梯设备。
而且,当升降板38在传送区域S5中如闭合位置的闭合状态下运动时,升降板38的小滚子61与小滚子导轨50相接触,以平行于升降板上导轨56从底至上的方向设置小滚子导轨50。因此,可防止升降板38角度移位、向着收回一侧移动,同时升降板在传送区域S5中移动,由此确保踏板37的台阶表面48稳定地保持在水平状态。
图13是移去侧壁42、上部楼层32附近处的本发明的自动扶梯设备30的侧视示意图。沿宽度方向彼此分隔开的一对升降板转动引导装置75设置在上链轮34的附近处,并且可围绕一转动轴76可转动,转动轴76具有一个转动轴线L1,转动轴线L1平行于上链轮34的轴线,并且比驱动链36的位置更向内。
升降板转动导向装置75被放置在一个位置上,升降板上导轨56、踏板上导轨60和升降板下导轨57在该位置断开,并且这些部件组成了一个传送机构,用以传送其间的踏板37。升降板转动引导装置也同轴地设置有链轮51。一个链52伸展地安装在链轮51和链轮53之间,链轮53同轴地设置在上链轮34上,由此以与上链轮34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转动升降板转动导向装置75。升降板转动导向装置75具有相对于转动轴线L1对称形成的一对接收件77、78。当沿着下传送区域S3将踏板37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传送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时,上述的接收件77、78支承住设置在升降板38游端部的导向滚子55,以使其升降板处在收回位置的踏板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被引导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
图14是踏板37即将到达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3时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附近处的一部分被放大的侧视示意图。上升板转动导向板75具有一对接收件77、78,每个都基本沿径向向外突出,而且这些接收件中的每个都具有一个支承表面79。该支承表面79从虚拟平面73以θ1的角度倾斜,虚拟平面73是以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的转动方向C(图14中顺时针方向)的相反方向通过连接转动轴线L1和各个接受件77、78的各个边缘部分82而画出的。较佳地,角度θ1的选择范围是0°<θ1<30°。在角度θ1小于0°的情况下,将会发生的问题是,当踏板37到达下传送区域S3时,不可能将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在角度θ1大于30°的情况下,将会发生的问题是,在即将到达下传送区域S3时会改变角度以定位在收回位置的上升板38的游端部将与向着转动轴线L1形成在每个支承表面79上的拐角部分相干扰。
当上升板38从上伸展支承空间区域S1被引导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时,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与支承表面79之间的接触轨迹由虚拟环83所示的圆圈来表示。其直径基本与上链轮34的直径D2相同,因此,可确保上升板38保持在其收回位置的状态下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被传送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
而且,面向上部楼层32的上升板下导轨57的一个前端部57a以角度θ2向上伸展、围绕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的转动轴线L1的中心同轴地形成,该前端部57a用以引导处在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的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角度θ2较佳地从30°<θ2<90°的范围中选出,更佳的角度是52°。在角度θ2小于30°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是,当踏板37下降到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时,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会与上升板下导轨57剧烈碰撞,由此产生噪音。而且,在角度θ2大于90°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是,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57a会变得很长,由此不能确保足够的强度。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上升板导向装置包括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57a和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
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和上链轮34的转动轴线L2之间的间距a1等于踏板37的链支承轴58的轴线和折叠在收回位置的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a2。
当踏板37的链支承轴线58到达下传送区域S3时,上升板38被导向凸轮66放置在收回位置中。此时,定位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上的其中一个接受件77的支承表面79,以使之与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相接触。因此,当固定在导向凸轮66上的控制杆49的导向平面67从导向滚子68上移开时,上升板38趋于改变其角度,向着闭合位置降落,接受件77的支承表面79从其底部与上升板38相接触,由此防止上升板向着闭合位置的角度移位。
现在参见图15-21,以下描述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的操作。
图15示出了它的一个操作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从一参考位置以α=57.6°的角度转动,在该参考位置,踏板37的一个前端部到达了下传送区域S3的一个上端部。此时,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也以相同的角度转动,踏板37基本保持水平,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在此情况下,即使上升板38趋于围绕角度移位轴64转动,向着闭合位置改变其角度,其角度移位也能被接受件77的支承表面79所防止。
图16示出了它的一个工作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从参考位置以α=72°的角度转动,图17示出了它的一个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以α=86.4°的角度转动,图18示出了它的一个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以α=100.8°的角度转动,以此方式,随着上链轮34的转动,上升板引导装置75也以响应的相同角度转动,由此确保以基本水平的状态传送踏板37,同时与其相连的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中。
图19描述了一个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以α=115.2°的角度转动。此时,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即将支承在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57a上。
图20描述了一个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从参考位置以α=129.6°的角度转动。此时,导向滚子55已经完全从上升板转动导向装置75的接受件77传送开,并且被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57a从底部支承住。
图21示出了一个状态,其中上链轮34从参考位置以α=144°的角度转动。此时,导向滚子55沿上升板下导轨57被引导,直到相对于轴线L1对称设置的另一个接受件78的一个支承表面79即将面对从其下至其后的另一个踏板37的导向滚子55。当上链轮34以此方式进一步转动时,另一个接受件78用来接纳跟随的后面踏板37的导向滚子55,由此表示与上述图14相同的状态。以此操作方式,上升板转动引导装置75以与上链轮34相同的速度转动,由此确保后面的踏板37的每个上升板38继续被引导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
而且,因为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57a围绕上升板转动引导装置75的转动轴线L1同轴地以圆弧形状形成,导向滚子55可围绕转动轴线L1沿圆弧被上升板转动引导装置75平滑地引导。通过上述上升板38的平滑引导,可以防止产生噪音,踏板37可以以循环路线平滑运动。
参见图22,所示的是按照本发明的自动扶梯设备30位于下部楼层31附近处的侧视图,其中移开了侧壁42。上升板下导轨57以向下运行方向B设置有一个倾斜端部90,它在B的下游上升。在上升板下导轨57的该倾斜部分的下面,设置有一个上升板引导滚子94。在各个上升板下导轨57的倾斜端部90之间以边侧方向分开地设置了一对上升板引导滚子94,以宽度方向彼此分隔开地设置各个上升板下导轨57。围绕以侧向伸展的其轴线可自由转动地安装这对上升板引导滚子94,设置的方式使得其周缘面对上升板38,上升板38在下方沿着倾斜端部90被引导。
上升板下导轨57的这些倾斜端部90和上升板引导滚子90构成了上升板引导部件95。
在上升板下导轨57的倾斜端部90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第一上升板导轨91,其向上倾斜部分的倾斜程度在上运行方向A的下游中变得更大。第一上升板导轨91设置在上升板下导轨59和用以引导上升板38的水平导轨92之间,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上升板38以水平方向保持在收回位置中。第一上升板导轨91包括:设置在驱动链外部的一个支承片97;比驱动链36更向内设置且连接到水平导轨92上的一个连接导轨98;和可自由改变其角度地被连接导轨98和支承片97支承住且设置在支承片97和连接导轨98之间的一个开/闭导向部件96。
开/闭导向部件96越过链的一个通路,即设置在踏板37的一端上的链支承轴58。因此,当踏板37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移动至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时,为了避免开/闭导向部件96与链支承轴58的通路相干扰,开/闭导向部件96的一个基端部围绕沿宽度方向伸展的一个成一定角度移位轴线可自由改变其角度地安装在支承片97的上端,其一个游端部锚定在连接导轨98的后端上(以图22中的左手方向),所以,当踏板37的链支承轴58往返移动(traverse)时,开/闭导向部件96在其开启位置被链支承轴向前推,以使链支承轴在开/闭导向部件96和连接导轨98之间通过,在链支承轴58在其间通过以后,开/闭导向部件96闭合。
而且,因为开/闭导向部件96是用人造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制造的,所以在它每次碰撞金属连接导轨98时,可避免噪音的发生。
支承片97的每个面向上的表面部分、开/闭导向部件96和第一导轨91的连接导轨98一起提供了平滑连续的表面,以将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引导至水平导轨92。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支承片97的下端部97a(图23中左手侧)设置在方向A中比上升板引导滚子94更靠上的地方,对于离上升板下导轨57的倾斜端部90的距离b1,所选的数值稍微大于导向滚子55的外直径D3。
因此,可使导向滚子55在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下面通过,在下面通过之后转换其运动方向,这将会在以下描述,而且可容易地搭在支承片的上面。而且,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连接导轨98的一个前部98a(图23中右手侧)提供了至水平引导踏板37的水平导轨92的平滑连接,当踏板37沿下部楼层31上的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被水平引导时,此时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中。连接导轨98的该前端98a设置在A的下游(图23中右手侧)比下链轮35靠上的地方。
如上所述,第一上升板导轨91和上升板导向件95一起构成了传送机构,以引导和传送其间的踏板37,在上升板导向件95所处的位置上,上升板下导轨57和踏板上导轨60是断开的。
水平导轨92的前端92a(图23中右手侧)平滑地连接在第二上升板导轨93上。第二上升板导轨93具有沿方向A下降的斜坡。当踏板37沿方向A移动时,设置在上升板38游端部的导向滚子55被该斜坡引导,因此上升板38在即将到达传送区域S5时,它会平滑地处在闭合位置。而且,相对且平行于第二上升板导轨93设置了一个小滚子导轨99(见图23),用以引导设置在上升板38游端部的小滚子61,因此接近其收回位置被引导的上升板38进一步被确保处在收回位置。
此后,参见图22-24,以下描述当踏板37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移动至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时上升板38的运动。当在下部楼层31上的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以方向B水平移动的踏板37到达上传送区域S4的附近处时,且当踏板37沿下链轮35下降时,上升板38上的导向滚子55被引导至上升板下导轨57的倾斜端部90的上面,以转移(displace)也处在向上方向的上升板38,由此可向上方向引导保持在收回位置状态下的上升板38。
以此方式,当导轨55被引导至倾斜端部90,并且下链轮35转动时,踏板37沿向下运动方向B被引导,导向滚子55在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支承片97的下方通过,当下链轮35进一步转动时,上升板38的外表面38a与上升板导向滚子94的外周缘相接触(见图24),因而致使导向滚子55从向上方向中的上升板下导轨57的倾斜端部90移开。
以此状态,当下链轮35进一步转动直到踏板37的一端到达上传送区域S4时,踏板37的运行方向从向下运行方向B转换至向上运行方向A,如图24所示,导向滚子55搭在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支承片97之上。当踏板37以向上运行方向前进时,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在开/闭导向部件96和连接导轨98的表面上被引导。
当导向滚子55在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支承片97上刚运行过以后,连接导向滚子55的转动轴线和踏板37的角移位轴64的轴线的一根线与支承片97的表面之间的角度为θ3,θ3较佳地从0°<θ3<90°的范围中选出。而且,连接上升板38的角移位轴和导向滚子55的转动轴线的一根线与支承片97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θ4,θ4较佳地从0°<θ4<90°的范围中选出。
通过从此范围选择角度θ3和θ4,当导向滚子55与第一上升板导轨91的支承片97相接触时,确保上升板38能够沿第一升板导轨91的支承片97以向上方向且处在收回位置的状态下被引导,踏板37的一端从上传送区域S4的中心部分移向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并且导向滚子55停靠在支承片97上。
因为导向滚子55沿着第一上升板导轨91以下链轮35的转动轴的向上方向被引导至上行方向A的下游,并且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可以避免上升板38与下链轮35的转动轴40之间的干扰,由此确保踏板37可平滑地运动。
当踏板37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中以上行方向A进一步前进时,导向滚子55沿水平导轨92被引导,当导向滚子55到达第二上升板导轨93时,导向滚子55与第二上升板导轨93在底部相接触,而后小滚子61与小滚子导轨99相接触,随着踏板37以上行方向A的前进,导向滚子55被引导,因此可平滑地将其上升板38放置在其收回位置。
按照本发明通过平滑地引导,就可避免以下的问题:上升板38快速地从收回位置被释放到闭合位置,由此使得上升板的前端部62与踏板38的制动端部63相碰撞,因此碰撞的影响,每个踏板37不能够平滑运动。如上所述,以此方式,通过第二上升板导轨93的动作,在即将进入传送区域S5时可确保上升板38处在闭合位置。
在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定为上行的自动扶梯的例子进行了描述,其中每个踏板37以上行方向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中从下部楼层31运行至上部楼层32。但是,本发明并没有局限于此,当应用到设定为下行的自动扶梯时,也能获得按照本发明的相同优点和特征。
图25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自动扶梯设备100的侧视图。与图1-24中相同的组件和部分用相同的标号来标识。
其上安装自动扶梯设备100的楼梯33具有一个平台101,平台101在下部楼层31和上部楼层32之间水平设置。一个驱动链36沿着具有平台101的楼梯33伸展,沿着楼梯33也安装了支承框架41。即,自动扶梯100具有在平台33中的水平部分。
即使在本发明的该自动扶梯设备100中,踏板37可沿驱动链36在上下部楼层之间循环运动,以将乘客从下部楼层传送至上部楼层。
图26是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扶梯设备105在上部楼层32的附近处部分的侧视图。与图8-24中相同的组件和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标识。
在自动扶梯设备105中,一个上升板导向装置106设置在上部楼层32上的上链轮34的附近处,当踏板37在下传送区域S3中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运动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且将上升板38保持在其收回位置的同时,该上升板导向装置106来引导设置在与一踏板37相连的上升板38的游端部的导向滚子55。
图27是自动扶梯在上升板导向装置106的附近处被部分放大的侧视图。踏板37的链支承轴58的运动路线在图27中通过流逝的各个时间段以链支承轴58的虚线58a-58k连续地表示,与此相对应的导向滚子55的运动路线以相同方式用虚线55a-55k连续地表示。
一个上升板收回导向部件109设置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中上升板上导轨56的一个前端部的一侧上,它在上行方向A的下游中向上倾斜,以引导保持在收回位置的踏板37的导向滚子55。当在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中沿上行方向A运行时,在即将到达下传送区域S3时上升板38被导向滚子68引导至其收回位置。此时,收回引导部件109辅助地引导导向滚子55,当踏板37的导向凸轮66从导向滚子68离开时,防止上升板38向着闭合位置改变其角度。
上升板导向装置106包括上导向部件107和下导向部件108,其中上导向部件107设置在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的传送通路中,并且具有一个上导向表面107a,该导向表面107a与导向滚子55相接触并且将其从底部支承住,因此使得上升板保持在收回位置,当设置在上升板38一个端部的链支承轴58从上端移动至下传送区域S3中的中心部分时,踏板37在基本水平的状态下被引导。
下导向部件108从上升板的导向滚子55的传送通路向外设置。当设置在踏板37一个端部上的链支承轴58从下传送区域中的中心部分移动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时,下导向部件108与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在底部相接触,因此,可确保上升板38处在收回位置,并且踏板37在基本水平的状态下被引导。
该下导向部件108包括:一个圆弧导轨113和一个下端导向部件110,该导向部件110从导轨113的下端向着上升板下导轨57倾斜,并且围绕在导轨113的后侧(图27中右手侧)沿宽度方向伸展的一个角移位轴线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其中面向上的导轨113的一内周缘113a和面向上的下端导向部件110的一表面110a构成了一个下导向部件108的一个下导向表面。而且为了防止沿下导向部件108被引导而运动的导向滚子55从向上的方向中移开,对着下导向部件108设置有上移位防止部件112。
而且,上升板下导轨57的一个前端部111(图27中右手侧)用以引导处在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中的上升板38的导向滚子55,该前端部111具有一个向着下端导向部件110的一个上倾斜部分。
现在,将描述当踏板37降至下部楼层时处在下传送区域S3中的上升板38的运动。
当上链轮34转动且踏板37在上部楼层32上以向上运行方向A水平运动时,在链支承轴58即将到达下传送区域S3时,上升板38被导向滚子68收回其收回位置。此时导向滚子55在图27中的位置以导向滚子55c用虚线表示。
当上链轮34以上述方式进一步转动时,并且踏板37的链支承轴58沿下传送区域S3以圆弧状被引导至下传送区域S3的中心部分时,导向滚子55沿着上导向部件107的圆弧导向表面107a被引导,因此踏板37在基本水平的状态下被传送,并且与其相连的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当上链轮仍进一步转动时,导向滚子55从上导向部件107被传送至下导向部件108的导轨113。此时导向滚子55的位置通过导向滚子55f以虚线表示。
如上所述,当链支承轴58从下传送区域S3的中心部分向着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向下移动时,导向滚子55沿着圆弧导轨113被引导。在此期间中,踏板37在基本水平的状态下被引导,并且与其相连的上升板38保持在收回位置。
当导向滚子55被引导至导轨113的下端部时,它通过导轨113的下端部后移动至下导向部件108的下端导向部件110,进一步从该下端导向部件110至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111通过。
如上所述,因为设置的下端导向部件110能够进行角位移,所以它可以调整其角度,以使导向滚子55从导轨113的底端向着上升板下导轨57的前端部111平滑地被引导。
如上所述,因为在上升板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1被传送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的传送过程中,可确保其处在收回位置被上升板导向装置106平滑地引导,与已有技术相关的问题是,当下降时,在已有技术中悬挂在上升板上的导向滚子会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S2严重地碰撞,因此产生噪音且/或使每个踏板不能平滑运动,按照本发明可以解决该问题。
以上通过可以安装在已有楼梯上的各个自动扶梯设备的例子,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没有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到一个新的自动扶梯设备,可以沿着房屋、建筑或场地(field)中的任何斜坡安装该自动扶梯设备。
而且,不局限于自动扶梯系统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例如图28所示的自动通道200可作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构思。
该自动通道200安装在一个水平地板表面上,并且具有这样一个结构,其支承框架201的一部分埋在地板之下,传送驱动源202所驱动的每个独立轴支承住的一对驱动侧链轮203沿支承框架201的纵向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端部的两侧,同时在其另一个端部的两侧上,围绕一个共同(common)轴可转动地支承住了一对随动链轮204。
一对循环驱动链205围绕这些对链轮203和204缠绕,并且在其间伸展。多个踏板206在这对循环驱动链之间连接。所安装的一个上导轨207在前进通路上的这两对链轮203和204之间伸展,以在水平状态下引导踏板206。而且在踏板206返回通路的一侧上,在这两对链轮203和204之间安装有一个下导轨208,因此踏板206不会与支承框架201的底部相干扰。
而且,也是在这种自动通道200中,在上述两对链轮203和204的附近处,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个导向装置,它可使踏板的上表面保持向上的条件下转换运动方向。
因此,无需提供一个大直径的链轮,以能够上下180°地转动踏板206,由此减小支承框架结构201的高度,由此减少了为安装部分埋在地板之下的自动通道而必需进行的挖掘地面的建造工作。
如上所述,已提供了按照本发明的自动扶梯设备,它具有以下特征:可以减小容纳支承框架结构201的机械室的高度,以将其安装空间最小化,可以无干扰、平滑地完成每个踏板的换向运动。

Claims (20)

1.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循环连接的多个踏板,以在设置在下部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一个支承框架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在踏板表面保持向上的条件下沿前进和返回路线循环运动。
2.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循环连接的多个踏板,以在设置在下部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一个支承框架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在踏板表面保持向上的条件下沿前进和返回路线循环运动,在所述前进路线上,一个导轨设置在中间部分,以引导保持水平的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
3.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循环连接的多个踏板,以在设置在下部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一个支承框架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支承框架结构上设置有一个导轨,以引导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分别在前进和返回路线的两侧上的循环运动,在运动路线从前进变为返回或从返回变为前进通路的附近处所述导轨是断开的,一个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导轨断开的间隔中,以在每个踏板表面保持向上的条件下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之间传送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
4.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循环连接的多个踏板,以在设置在下部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一个支承框架中循环运动,其中:
一个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前进路线的一端和所述返回路线的一端之间,以在踏板表面保持向上的条件下转换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的运动方向。
5.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
在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可转动地分别支承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上的一对上链轮和一对下链轮,所述支承框架结构在下部楼层和上部楼层之间伸展;围绕这些对链轮缠绕并在其间伸展的一对循环驱动链;在这对驱动链之间连接的一套踏板,以在沿所述支承框架结构的纵向形成的前进路线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其中:
在前进方向中的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的一前端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链上,每个踏板可在位于前进方向中的所述一对上链轮之间通过。
6.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
在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可转动地分别支承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上的一对上链轮和一对下链轮,所述支承框架结构在下部楼层和上部楼层之间伸展;围绕这些对链轮缠绕并在其间伸展的一对循环驱动链;在这对驱动链之间连接的一套踏板,以在沿所述支承框架结构的纵向形成的前进路线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其中:
在前进方向中的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的一后端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链上,每个踏板可在位于前进路线的下游中的所述一对下链轮之间通过。
7.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在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可转动地分别支承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上的一对上链轮和一对下链轮,所述支承框架结构在下部楼层和上部楼层之间伸展;围绕这些对链轮缠绕并在其间伸展的一对循环驱动链;在这对驱动链之间连接的一套踏板,以在沿所述支承框架结构的纵向形成的前进路线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可以至少在一组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一侧的所述一对链轮之间通过,且沿着这一组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的另一侧的所述一对链轮的外周缘通过。
8.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在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可转动地分别支承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上的一对上链轮和一对下链轮,所述支承框架结构在下部楼层和上部楼层之间伸展,这些上下链轮中的一个被一传送驱动源所驱动;围绕这些对链轮缠绕并在其间伸展的一对循环驱动链;在这对驱动链之间连接的一套踏板,以在沿所述支承框架结构的纵向形成的前进路线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被所述传送驱动源所驱动的这些上下链轮中的所述一对之间的间隙。
9.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在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可转动地分别支承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上的一对上链轮和一对下链轮,所述支承框架结构在下部楼层和上部楼层之间伸展;围绕这些对链轮缠绕并在其间伸展的一对循环驱动链;在这对驱动链之间连接的一套踏板,其中每一个都具有与其相连的上升板,以在沿所述支承框架结构的纵向形成的前进路线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所述每一个能够确保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上循环运动,并且其踏板表面保持向上,其中所述每个踏板在其相对于连接到所述上升板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驱动链上,而且在前进方向上所述每个踏板保持水平地被引导,同时引导与其相连的所述上升板处在闭合位置。
10.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多个循环连接的踏板,以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之间设置的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循环运动,其中:
所述多个踏板可以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并且所述多个踏板的每一个的表面保持在面向上的状态,其中设置了一个上升板折叠装置,在返回路线中用以使所述上升板缩回至一收回位置。
11.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多个循环连接的踏板,以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之间设置的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循环运动,其中:
提供了一种装置,在前进路线终止点的附近处它可将与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相连的一个上升板折叠回位于所述踏板底部的收回位置,在前进路线起始点的附近处所述装置可将所述上升板释放到其初始位置。
12.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具有多个循环连接的踏板,以在一上部楼层和一下部楼层之间设置的一个支承框架结构中循环运动,其中:
用以收回一个上升板的一个上升板折叠装置设置在所述多个踏板前进路线的一个端部的附近处,其中,一个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多个踏板的返回路线上,将所述多个踏板的表面保持向上且与之相连的所述上升板保持在收回位置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多个踏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升板折叠装置设置在一个踏板运动的换向即将开始的位置上。
14.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包括:
设置在上面位置的一个上链轮;设置在下面位置的一个下链轮;围绕所述上下链轮缠绕并在其间伸展的一个循环驱动链;以预定方向驱动所述驱动链的一个驱动源;多个踏板,其中每一个踏板在其一端与所述驱动链相连接,所述多个踏板可以在用以运送乘客的每个踏板表面保持向上的状态下沿其前进和返回路线循环运动;多个上升板,其中每一个上升板与所述多个踏板中的各个踏板相连,所述上升板的一个基部与每个踏板的另一个端部可进行角度移位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当以前进方向运行时,可确保所述上升板处在悬于下方的闭合位置,以闭合各个相邻踏板之间的间隙,当以返回方向运行时,所述上升板会被折叠进一收回位置,因为在踏板即将到达前进和返回路线之间的下传送区域时,相对于基端的所述上升板的一个游端部会移动一定角度地接近所述踏板且变得基本平行;一个上升板导向装置,在所述上升板保持在收回位置的状态下在下传送区域中引导所述踏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升板导向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上下链轮其中之一的转动轴线的所述驱动链的内部的一个转动轴线;形成在其上的一个接受部分,当踏板沿着下传送区域下降且所述上升板保持在收回位置时,所述接受部分突出到所述上升板游端部的运动通路上,在下传送区域的向下方向中的所述踏板的传送过程中以支承和引导所述上升板的游端部。
16.如权利要求14-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升板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升板游端部运动通路中的一个上导向部件,所述上导向部件具有一个上导向表面,当所述踏板的一端从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下降到下传送区域的中心部分时,所述导向表面通过底部接触而支承住所述上升板的游端部;具有一个下导向表面的一个下导向部件,所述下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上升板游端部的运动通路的外部,当所述踏板从下传送区域中的中心部分运动至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时,所述下导向部件通过底部接触而支承住所述上升板的游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另一个链轮附近处的一个上升板导向片,所述另一个链轮用以将一个踏板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传送至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当所述踏板的一个端部从下伸展支承框架区域运动至上传送区域的一个中心部分时,所述上升板导向片通过底部接触来引导所述上升板,在上传送区域所述驱动链缠绕在所述另一个链轮上;设置在所述另一个链轮转动轴线的向上方向中的一个第一上升板导轨,当从上传送区域的中心部分向着上伸展支承框架区域的下游传送所述踏板时,所述第一上升板导轨通过底部接触水平引导所述上升板的游端部;一个第二上升板导轨,通过底部接触所述第二上升板导轨来引导被向下方向中的所述第一上升板导轨引导至此的所述上升板的游端部,因此在所述踏板接近到达传送区域时,所述上升板定位在闭合位置中。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链沿着一个楼梯伸展,所述楼梯具有在上部和下部楼层之间的中间部分中的一个水平平台。
19.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它包括多个循环连接的踏板,在一个支承框架中的前进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所述支承框架安装在在上部和下部楼层之间连接的一个楼梯上,其中:
在与每个踏板相连的上升板折叠在其收回位置中的状态下,所述多个踏板中的每一个可以从前进到返回路线转换其运动方向,反之亦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乘客运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每个踏板的上表面一直保持向上的状态下,所述每个踏板可以在前进和返回路线中循环运动。
CNB98806197XA 1997-06-17 1998-06-17 乘客运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5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7637/1997 1997-06-17
JP17763797 1997-06-17
JP33322797 1997-12-03
JP333227/1997 1997-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0761A true CN1260761A (zh) 2000-07-19
CN1139533C CN1139533C (zh) 2004-02-25

Family

ID=2649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619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533C (zh) 1997-06-17 1998-06-17 乘客运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234295B1 (zh)
EP (1) EP0990616A4 (zh)
KR (1) KR100487037B1 (zh)
CN (1) CN1139533C (zh)
AU (1) AU737547B2 (zh)
HK (1) HK1027548A1 (zh)
RU (1) RU2191153C2 (zh)
WO (1) WO199805788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151A (zh) * 2011-01-20 2011-05-04 刘荣旭 家用电动楼梯
CN101927939B (zh) * 2007-03-09 2012-11-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
CN103171961A (zh) * 2013-03-21 2013-06-26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巷人员长距离运输系统
CN105645244A (zh) * 2014-09-11 2016-06-08 宁波合力伟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段踏步的自行扶梯
CN108002193A (zh) * 2017-03-22 2018-05-08 李建平 一种梯级可开合的电动扶梯
CN108408556A (zh) * 2017-02-09 2018-08-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人员输送机、输送带和人员输送机的输送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44620B2 (en) * 1998-04-30 2002-02-28 Liset Products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a cotton module
JP2001192194A (ja) * 1999-10-25 2001-07-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ヤ装置
DE50114458D1 (de) * 2000-03-27 2008-12-18 Inventio Ag Führ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treppenstufe oder Fahrsteigpalette
US20040134749A1 (en) * 2000-12-21 2004-07-15 Matthias Lunacek Deflector for an escalator or moving sidewalk
DE10161757A1 (de) * 2001-12-15 2003-07-10 Kone Corp Antrieb für einen Rollsteig mit geringer Paletten-Umlaufbauhöhe
WO2003099686A1 (en) * 2002-05-20 2003-12-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scalator drive mechanism with failure detection and backup
CN1976862B (zh) * 2004-07-08 2010-06-23 奥蒂斯电梯公司 乘客传送机梯级、乘客传送机和控制乘客传送机的声音发出的方法
DE102005058052A1 (de) * 2005-12-06 2007-06-14 Kone Corp. Umlenkbereich für Rolltreppen und Rollsteige
DE102005060220B3 (de) * 2005-12-16 2006-10-12 Kone Corp. Aufnahme- und Transporteinrichtung
ES2299408B1 (es) * 2007-10-18 2009-06-12 Thyssenkrupp Elevator (Es/Pbb) Ltd. Sistema de guiado autoportante para pasillos rodantes.
CN101537964A (zh) * 2009-04-09 2009-09-23 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 控制可折叠式梯级折叠与打开的梯路结构
WO2011078638A1 (es) * 2009-12-21 2011-06-30 Vasquez Lombera Juan Escalera eléctrica
CN10303005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扶梯卸载导轨结构
EP2914537A4 (en) * 2012-11-01 2016-11-16 Otis Elevator Co WENDEMECHANISM FOR PASSENGER TRANSPORT
CN104755408B (zh) * 2012-11-01 2016-08-2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移动步道和用于使移动步道的托板返回的方法
BR112016025014A2 (pt) * 2014-04-30 2017-10-24 Inventio Ag sistema de trilho para uma escada rolante ou uma esteira rolan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42389A (ja) * 1988-03-23 1989-09-27 Minoru Tomizawa 既存階段上に据付け可能な簡便エスカレーター
GB2263461B (en) * 1992-01-23 1995-01-18 Toshiba Kk Escalator apparatus
JPH0632577A (ja) * 1992-06-29 1994-02-08 Otis Elevator Co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折り畳み式ステップ
US5353907A (en) * 1992-11-18 1994-10-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ual-purpose escalator for wheelchair
JP2768223B2 (ja) * 1993-01-13 1998-06-2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スカレータ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7939B (zh) * 2007-03-09 2012-11-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
CN102040151A (zh) * 2011-01-20 2011-05-04 刘荣旭 家用电动楼梯
CN103171961A (zh) * 2013-03-21 2013-06-26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巷人员长距离运输系统
CN105645244A (zh) * 2014-09-11 2016-06-08 宁波合力伟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段踏步的自行扶梯
CN108408556A (zh) * 2017-02-09 2018-08-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人员输送机、输送带和人员输送机的输送元件
CN108002193A (zh) * 2017-03-22 2018-05-08 李建平 一种梯级可开合的电动扶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8057880A1 (fr) 1998-12-23
KR100487037B1 (ko) 2005-05-03
AU737547B2 (en) 2001-08-23
CN1139533C (zh) 2004-02-25
KR20010013759A (ko) 2001-02-26
HK1027548A1 (en) 2001-01-19
EP0990616A1 (en) 2000-04-05
AU8033298A (en) 1999-01-04
RU2191153C2 (ru) 2002-10-20
EP0990616A4 (en) 2001-03-14
US6234295B1 (en) 2001-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533C (zh) 乘客运送设备
CN1204026C (zh) 货物保管设备
CN1079037C (zh) 用于输入和输出工件尤其汽车车身的方法和用于工件表面处理的设备
CN1225394C (zh) 牵引绳轮式电梯
CN1293326C (zh) 具有小的摩擦力的能量引导装置
CN1119538C (zh) 能量导引链条
CN1106977C (zh) 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
CN1251958C (zh) 乘客输送装置
CN1796704A (zh) 悬吊作业用横行移动装置
CN1721731A (zh) 能量导引链条
CN1013391B (zh) 池子底面装置
CN1863725A (zh) 乘客传送装置
CN1066119C (zh) 连续卸载机
CN1835864A (zh) 车辆传送设备和车辆传送方法
CN1168380C (zh) 用于母猪配种的公猪车
US6382388B1 (en) Passenger conveyer apparatus
CN1258473C (zh) 自动扶梯装置
CN1145973A (zh) 立体式停车系统
CN1181347A (zh) 带有轮椅台阶的自动扶梯及其运转方法
CN1273324C (zh) 磁悬浮列车动力轨安装车
CN2692322Y (zh) 平板式卷帘门装置
CN1281835C (zh) 输送装置
KR20010013861A (ko) 에스컬레이터장치
CN1664296A (zh) 平板式卷帘门装置
CN101080356A (zh) 中间加速型自动扶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