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5898A - 在轮辋上装卸轮胎的简化 - Google Patents

在轮辋上装卸轮胎的简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5898A
CN1255898A CN99800051A CN99800051A CN1255898A CN 1255898 A CN1255898 A CN 1255898A CN 99800051 A CN99800051 A CN 99800051A CN 99800051 A CN99800051 A CN 99800051A CN 1255898 A CN1255898 A CN 1255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wheel rim
circle
tyre
tighte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0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31C (zh
Inventor
米歇尔·迪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255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5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09Supplementary means for securing the bead
    • B60C15/0223Supplementary means for securing the bead the bead being secured by clip-hook element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rim fl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747Means other than rim closing the tire op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该组件包括一轮辋12和一闭合环形轮胎1。该轮胎包括形成一密封室10的一轮胎胎体11和一圈。该圈13在轮辋12上界定一安装底座并形成一在安装位置上座落在所述轮辋上的套筒。该圈13包括一有一锁定侧面14的突起140,从而可啮合在轮辋12上的一互补凹槽120中,以防止轮胎与轮辋在至少一个方向上作轴向相对移动。该圈所具有的柔性使得室10的气压减小造成所述突起向更大直径发生位移。轮胎1可例如装在轮辋12上,然后撤除真空,使突起140啮合在凹槽120中。

Description

在轮辋上装卸轮胎的简化
本发明涉及轮胎,特别涉及在轮辋上装卸轮胎,从而还涉及比方说为了更换轮胎而在一车辆上装卸轮胎胎体。
众所周知,装有轮胎的车轮发展到现在,其设计使得车轮可从车辆上方便地卸下,然后在修理站用专用工具从车轮上卸下轮胎。众所周知,通常旋下一组螺栓即可从一车辆的轮毂上卸下车轮。车轮、轮辋和轮胎的胎圈须符合制造标准,这些标准决定了这些部件的外部形状和尺寸(例如见欧洲的ETRTO)。
大多数车轮和轮胎组件按照上述原则制造。轿车的几乎所有部件如此。卡车、建筑机械、农用或伐木车辆等的大多数部件也是如此。至于比方说用于建筑机械或挖土机的最大尺寸的车轮,其制造原则也大致如此,只是轮辋一般分成用许多螺栓装配在一起的若干部分。轮胎胎体的截面一般呈向轮胎转动轴线开口的″Ω″形,这种截面的轮胎比其他截面的轮胎(例如闭合环形轮胎)容易制造;因此当前的制造设备的开发都围绕如何才能最有利于这种轮胎的制造。开口″Ω″形还有利于检查胎体的内部,必要时可从胎体内部进行修理。
现有技术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致力于提供在车辆上最便于装卸的轮胎和车轮组件。因此,方便到最终用户本人就能从轮毂上卸下轿车的车轮和轮胎组件。
就在车轮上安装轮胎胎体的技术和在车辆上安装车轮的技术而言,过去几十年中并无多大进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用于赛车(象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轮和轮胎组件,为了尽可能快地装卸部件,使用一中心附加轮,以便迅速把车轮装到车辆轮毂上。但是这种安装需要使用非常专用的旋紧旋松扳手,而大多数修理站并不配备有这种扳手。卡车车队或建筑机械也存在车轮和轮胎部件装卸时间太长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仍沿用″轮胎胎体″一词,它包括与一具有一胎面的胎冠部相联的两侧壁,两侧壁的径向内端各有一胎圈。这是当前通常制造的商品。不因工作应力变形、在其上安装轮胎胎体的部件称为″轮辋″,两胎圈把轮胎定位在轮辋的座上。一″车轮″包括一轮辋和把该轮辋安装到一轮毂上的装置,该轮毂通常为一轮盘。在本说明书中,一″轮胎″为一界定一密封室的环形组件,该密封室可充气到由设计者设定的正常工作压力。形成一轮胎(在上述″轮胎″一词的意义上)的可能方法之一是把一轮胎胎体装到该轮辋上。
不管如何形成轮胎,把一轮胎胎体装到一轮辋上在于把两胎圈定位在轮辋座上并抵靠轮辋突缘。每一轮辋座需要对中(径向),一般稍呈锥形,以便在胎圈轴向移动到突缘时胎体在一定程度上密合,这就要求它相对车轮在车辆轮毂上的连接表面获得轴向定位。换言之,轮辋座用来对胎圈相对轮辋的转动轴线进行定位,而轮辋突缘对轮圈相对一与轮辋转动轴线垂直的基准面进行轴向定位。除了对轮胎胎体的胎圈进行精确定位,轮辋座和轮辋突缘还用来确保轮辋与轮胎胎体之间密合,并通过轮胎在其轮辋上的足够密合在轮辋与轮胎胎体之间传递转矩。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轮胎在车辆上的径向装卸。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支撑轮胎或轮胎胎体的轮辋上装卸轮胎或轮胎胎体无需使用把轮胎胎体的胎圈从轮辋突缘翻出的专用工具,也无需旋紧或旋松许多螺栓。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非常简单地把一轮胎装在一支撑件(该支撑件不妨称为″轮辋″,因为轮辋是一种不因工作应力而变形的支撑件)上的方法:简单到只须相对平移轮胎和轮辋,在该相对平移过程中轮胎和轮辋的轴线保持重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轮胎,该轮胎位于一合适轮辋上的安装位置时包括:·  轮辋上的一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形成一横向伸展套筒并形成一
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所述底座构成所述环形的径向最内
部壁;·  所述底座装在该轮辋上;·  防止轮胎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在轮辋上作相对轴向移动的扣紧
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上;
-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防止轮胎与轮辋在所述至少一
个方向上发生轴向相对移动;
-位于该底座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可在一不受
力自然位置与一径向向外受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径向向外受
力位置,这些扣紧装置不与所述互补部件相扣,底座的所述部
位和扣紧装置的形状和结构做成:当所述密封室的气压与外部
大气压相同时,扣紧装置与互补部件啮合,从而轮胎在所述至
少一个方向上自动固定在轮辋上;该扣紧装置的脱扣需要使用
外部装置使所述扣紧装置位于所述径向向外受力位置。
视应用场合的不同,该″扣紧装置″可有许多不同形式,其中某些形式使它们的形状呈局部机械锁定件,其他形式则使它们的形状更展开。扣紧装置防止轮胎在轮辋上作相对运动,把轮胎固定在其轮辋上。还因注意,扣紧装置的所谓″不受力自然″位置可与它们与轮辋的互补支承相扣时的位置不同,相扣位置一般是不受力自然位置与扣紧装置与所述互补件完全脱离的径向向外受力位置之间的一中间位置。
按照一特殊实施例,所述扣紧装置包括一锁定件,该锁定件为位于底座径向内表面、轴向中部位置上一突起或凹槽,所述锁定件从平行于底座内表面处半径算起有一定高度(H),位于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锁定件相配。
众所周知,一轮胎一般包括一具有一胎面的胎冠部。本发明的原理如上所述,我们要指出的是,如何调节所述柔性的大小(通过材料和形状的选择)以使本发明的工作最佳。最好是,当轮胎呈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的气压降在胎冠发生使得底座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所述锁定件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因此支撑锁定件的底座上的锁定件的大小应做得合适,胎冠部的大小也应做得合适(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便锁定件的直径增加不施加过大应力,或者,无论如何,胎冠部足以能承受气压降而不发生塌陷。最好是,不管轮胎的磨损程度如何都能如此,从而可在与安装相同的条件下卸下轮胎。但是,如下所述,本发明的某些应用不依赖于轮胎密封室的气压降。因此,这一方面不具有普遍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组合式环形轮胎和轮辋组件,所述轮辋成为一整件,所述环形轮胎位于一合适轮辋上的安装位置上时包括:·  两侧壁;·  轮辋上的一安装底座,所述底座构成一从一侧壁向另一侧壁横
向伸展的套筒,所述底座伸展到两侧壁的径向内端;·  一包括一胎面、与两侧壁的径向外端联结的胎冠部,其中,所述底座:·  即使该轮胎不装在轮辋上时也能与两侧壁和胎冠部一起形成一
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  包括轮辋上的一相配锁定部,该锁定部在轴向上位于两侧壁之
间,所述相配锁定部在不受力状态有一最小周长(Pm);
轮辋在所述底座的径向突起处有一支撑区,当轮胎位于轮辋上的安装位置上时,所述支撑区有一与相配锁定部部位相对的最小周长(Pjm),在最小周长(Pjm)部位的轴向至少一边上,一区域有一大于最小周长(Pjm)的最大周长(PjM),轮辋在所述边的任何轴向位置上的周长都小于最大周长(PjM),
相配锁定部的所述最小周长(Pm)小于轮辋的最大周长(PjM),所述相配锁定部可弹性伸展,从而当轮胎位于轮辋上时相配锁定部与轮辋配合,从而至少防止轮胎相对轮辋向所述边轴向移动。
下面说明本发明若干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分为三类:·  第一类使用外观与本发明优先权目前现有轮胎胎体形状非常接
近的轮胎胎体。这些轮胎胎体抵靠轮辋轴向外部的突缘而钩住
在轮辋上。关于对应轮胎胎体和轮辋胎圈的标准形状的更准确
信息应查找本发明优先权日之前强制执行的ETRTO标准。·  第二类轮胎胎体外观一般呈其径向内壁裂开的环形。·  最后,第三类使用管形轮胎的原理:它涉及一环形轮胎,包括
一在模制该轮胎时获得的闭合密封腔。
第二和第三类开发出当前尚未见到的一种轮胎胎体或闭合管形轮胎。至于第一类,它可使用现有轮胎胎体,加上一专门开发的圈,该圈与一标准轮胎胎体组合成具有本发明装卸特性的轮胎。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一可装在一轮胎胎体两胎圈下方的圈,该轮胎胎体包括一胎冠,两侧壁和两侧壁端部的两胎圈,从而两胎圈安装到该圈上后形成一可安装在一相配轮辋上的轮胎,所述圈包括供两胎圈座落其上的两座和防止轮胎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相对轮辋轴向移动的扣紧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圈的径向内表面上;·  可与轮辋上的一相配支承配合而防止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向
上相对轮辋轴向移动;·  位于该圈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可在一不受力自
然位置与一径向向外受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径向向外受力位
置,这些扣紧装置不与所述互补部件相扣,底座的所述部位和
扣紧装置的形状和结构做成:
-当所述室的气压与外部大气压相同时,扣紧装置与互补部件
啮合,从而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上自动固定在轮辋上;
-该扣紧装置的脱扣需要使用外部装置使所述扣紧装置位于所
述径向向外受力位置。
如上所述,该扣紧装置可为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可为该圈径向内表面上、在轴向上位于两座之间的一突起或凹槽,所述锁定件具有一定高度(H),该高度从平行于该圈内表面处半径算起。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锁定件相配。关于柔性大小的说明在此同样适用。
通过对圈的材料、形状和大小的选择,可使两座之间的该中间部获得足够柔性。相对于圈的可塑性,胎冠必须具有足够刚性,以便轮胎的气压降使得圈的中间部的直径变大时胎冠部不发生塌陷。
在所有各类轮胎中,应该指出,所使用轮辋不密封,或者,确切说,轮胎本身必须密封。在第一类中确保轮胎胎体与圈之间密封,而在第二类(裂开的环形轮胎)中在隔板处密封。换言之,从气室中进入轮胎与轮辋之间的空气必须能排出,从而轮辋与安装底座之间不积累起气压。轮辋可释放空气,因为轮辋由多孔材料制成,或因为布置有合适的排气孔,或有正确布置、其方向通向轮辋外表面的凹槽,或因为有正确布置、其方向通向安装底座的径向内表面的凹槽。也可使用其他方法,例如排气织物或排气表面涂层。从而固定有效性不随时间而变。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减小轮胎内腔的气压来增加或有利于增加安装底座一部分的直径,以便可方便地把轮胎装到轮辋上,最后撤除该真空,把轮胎紧固在轮辋上。
只靠相对平动的这一安装并不妨碍轮胎固定在严格确定的轴向位置上。因此本发明可把轮胎牢牢连接在其轮辋上,同时其安装比现有技术大大简化,现有技术依赖于一有中心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最小深度决定于轮辋突缘的高度的轮辋,以及一分成若干部分的轮辋;或依赖于用轮辋和轮胎胎体的平面的相对转动把轮辋先插入两胎圈内部。在轮辋上装卸轮胎时,本发明在装卸过程中减小轮胎内室的气压。除了装卸操作,本发明提出一种方法,从而当轮胎在大气压下时就可把轮胎与现有技术的公知方法同样安全和牢靠地保持在轮辋上。事实上,在周围大气压下,没有特别应力的作用(相对于周围大气压的真空不会自发产生),轮胎不会无意中脱落,而在本发明优先权日之前由ETRTO标准化的轿车轮胎胎体及其空心底座轮辋的情况下,如轮胎的气放完,胎圈并非不可能自发地啮合在安装凹槽中,然后越过轮辋突缘(这种现象称为滑离轮辋)。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把一形成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轮胎安装到一轮辋上的方法,所述轮胎包括:·  一轮辋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在安装位置上形成一座落在所述轮
辋上的一套筒;·  在轴向上防止轮胎在轮辋上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相对移动的扣
紧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上;
-可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而防止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
向上相对轮辋移动;
-位于该圈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从而可在一扣
紧位置与一径向最外部不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当轮胎呈一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减小该室气压直到使
得该扣紧装置向更大半径发生足够位移;·  把所述轮胎装到所述轮辋上直到轮胎到达相对于轮辋的最终轴
向位置;·  撤除真空,使得扣紧装置移向较小半径。
本发明还涉及把一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轮胎从轮辋上卸下的一种方法,所述轮胎包括:·  一轮辋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在安装位置上形成一座落在所述轮
辋上的套筒;·  在轴向上防止轮胎在轮辋上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相对移动的扣
紧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上;
-可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而防止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
向上相对轮辋移动;
-位于该圈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从而可在一扣
紧位置与一径向最外部不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轮辋与轮胎之间生成一作用在轮胎上、比密封室中大的气压,
从而使扣紧装置向更大半径发生足够位移;·  轴向滑动所述轮胎,从而从所述轮辋上卸下所述轮胎。
在有利地使用该卸下方法时,为了在轮辋和轮胎之间形成一比密封室大的气压,可减小所述室中的气压,同时轮胎在大气压下向外浮动。为了在安装底座两边获得气压差,也可不把该轮胎室中的气压降低到大气压以下,而把一高压流体注入轮辋与安装底座之间最好是靠近扣紧装置的位置,这可比方说用轮辋上一上述排气孔实现。除了降低该轮胎室中的气压或代替该气压降低,也可径向用力推动该扣紧装置。上述装卸方法提出一步骤,在该步骤中,环形轮胎只须相对轮辋滑动,无需轮胎胎体的胎圈啮合在一安装凹槽中;这些方法证明是有意义的,比本发明轮胎有更广泛的应用,轮胎室还必须充气,以便把底座牢牢箍紧在轮辋上;把所述扣紧装置沿径向压向更大半径有助于底座与轮辋之间的相对轴向移动。
通过结合附图对若干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说明可更好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属于第一类的轮胎和轮辋组件的第一实施例,该轮胎安装在轮辋上;
图2-5详细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用作轮辋安装底座、以便构成一轮胎的圈;
图6示出第一实施例轮胎在轮辋上的安装过程;
图7示出属于第二类的轮胎和轮辋组件的第二实施例;
图8为第二实施例所使用圈的详图;
图9为同一圈内一加固件的布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10示出同一圈在轮胎胎体中的安装过程;
图11示出属于第二类的第三实施例;
图12示出同一第三实施例,示出轮胎在一轮辋上的装卸过程;
图13详细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轮胎;
图14为另一种第三实施例;
图15示出属于第二类的第四实施例;
图16示出同一第四实施例,示出轮胎的装卸过程;
图17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一撑条;
图18为处于轮辋上安装位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9示出属于第三类的第六实施例,轮胎已安装在轮辋上;
图20示出属于第三类的第七实施例,轮胎已安装在轮辋上;
图21示出第七实施例,示出轮胎在一轮辋上的安装过程;
图22示出第八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轮胎为第一实施例的轮胎,但轮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图23示出第八实施例,示出轮胎在轮辋上的安装过程。
图1示出一轮胎胎体11,包括两侧壁,两侧壁的径向顶端116与一胎冠部114联结。该胎冠部114包括一胎面115。两侧壁111的径向内端各有一胎圈113。一圈13把两胎圈113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一轮胎1的密封内腔10。所述圈在这里用作一安装底座。它显然呈圆柱形。所述圈13有两个供两胎圈113安装其上的座131。每一座131的轴向内端有一相当于标准轮辋的隆起的肩134,以便无管安装。圈13只有一个相当于公知轮辋突缘的突缘132。由于只有一个突缘132,因此只须相对平动(圈和轮胎胎体的轴线重合)就可把圈13插入轮胎胎体11的两胎圈113内部下方,从而胎圈无需强力变形。圈13包括一阀室138(见图5),因此内腔10可充气或成为真空。
如所使用阀可保持密封,即使当内腔气压减小时,也可在气压达到所需低气压后在轮辋安装过程中把轮胎与真空源断开。这对通常应用情况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巧的是,在足以使本发明有效工作的低气压下,标准轿车轮胎阀的弹性已可满足这一点。
按照本发明,圈13可用一锁定件紧固在轮辋上,该锁定件至少在横向上包括一显然平直的锁定面。在这类实施例中,圈13在其径向内表面130上有一突起140。所述突起140两侧面之一为一在圆周上连续、位于与圈13的轴线垂直的一平面内的锁定面14。
该支承面14的径向高度用H表示。也可使用圈的径向内表面130上的一凹座相对固定轮胎与轮辋。但是,在轮辋呈圆柱形(不呈圆锥形、没有台阶)时最好用突起,是否使用凹座决定于该圈下方在与轮胎安装其上一边相反一边的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轮辋上相应突起的外径。
如上所述,轮胎在其轮辋上的安装和固定使用夹紧技术。在轮辋上装卸轮胎时在轮胎内腔10形成真空可使该夹紧装置失效。该真空可使支撑锁定件(突起140)的安装底座发生径向扩张。因此安装底座(圈13)必须设计成可作所需径向扩张。从图6可见,当轮胎胎体受到室10中的真空作用时,突起140上的支承面14的径向移动距离足以使突起位于一圆上,该圆的半径足以使轮胎可横向位移,从而可以一微小间隙方便地把轮胎装到轮辋上。
从图2-5可看得最清楚,圈如何制作成具有所需直径扩张性。该圈用弹性模量较高的塑料制成。为了提供所需径向扩张性,两座131之间的中间部位包括大致在轴向上的切口137。因此该中间部位的径向扩张只受到切口137之间的条139的弯曲强度的反对。请注意,图2为一切口137的剖面图,而图5为一条139的剖面图。切口137用弹性模量很低的材料136密封,从而使室10密封。图3和4为沿图2中a-a线剖取的剖面图,示出材料136的两种布置。材料136或只在圈13的整个径向外表面上形成一表皮(图3),或者切口137中充满所述材料136。所述材料136例如为丁基橡胶。总之,该材料选择成不阻止圈13中间部位的直径增大。
该圈上与轴向两边相距的锁定件(这里特别是突起140)在不受力状态下有一在突起140底下处的最小周长(Pm)(在该图的右边,不受力状态用虚线表示,只示出该突起及其直接环境)。此外,从图1和6可见,轮辋12在用作安装底座的圈13的径向突起处有一支撑区。当轮胎位于轮辋上的安装位置上时该支撑区在与锁定底座该部位相对处有一最小周长(Pjm)。在最小周长(Pjm)的轴向至少一边(SR)上(见图6),轮辋12有一区域,该区域有一大于(Pm)的最大周长(PjM),轮辋在该边任何轴向位置上的周长都小于(PjM)。换句话说,轮辋在(SR)一边没有轮辋突缘(在向更大直径径向伸展的突缘的标准意义上)。轮胎上的锁定件的所述最小周长(Pm)小于轮辋最大周长(PjM)。从图6可清楚看到,所述锁定件和所述锁定件周围的所述底座在轮胎的所述密封室中的真空作用下可弹性伸展。该底座在锁定件(在轮胎上)处的所述最小周长(Pm)小于或等于轮辋的最小周长(Pjm)。
如本发明所述,在把圈13插入两胎圈113底下后,稍稍降低内腔10中的气压,从而使轮胎胎体密合在圈上。各部件的尺寸做成确保获得足够密合。这一真空(减小0.1-0.2巴而使绝对气压约达0.8-0.9巴)起初可使轮胎胎体11与圈13紧密接触、两胎圈113靠摩擦力和/或134之类的小肩足以保持在其座131上。这一气压足以使如上设计的圈适当变形,而轮胎不发生激烈变形。如轮胎即使在局部上防止所述圈直径增大,轮胎就会激烈变形。这一真空用大多数家用真空除尘器就可获得。当室10中保持合适真空时也可把轮胎交付给经销商或最终消费者,条件是在某些环境温度下。请注意,当阀关闭而密封室在零气压下时,周围温度(30℃左右)的显著下降可生成约为0.1巴的真空。因此,在轮胎在零相对气压下关闭阀后,冷却轮胎到一定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可生成足够的真空。
然后,使轮辋12的轴线与轮胎的安装底座(圈13)的轴线保持重合,如箭头A所示平移即可把轮胎1装到轮辋12上。由于轿车轮胎的重量不太重,因此用手就可做到这一点。
安装底座最好设计成:胎圈313底面不收紧在轮辋上,或至少该收紧在气室中为零气压时容易恢复原状,从而在正常装卸时通过轮辋与轮胎的相对平移就能定位。请注意,上述简单平动并不排除某些重新对中运动,从而使轮胎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在装卸过程中尽可能低。
从图1可见,轮辋12只有一个突缘122。相对平动后,当图6中左边胎圈113抵靠轮辋12的突缘122(即图1所示构型)时,轮胎处于轮辋上最终位置,轮胎密封室中的真空可撤除。然后如图1所示,突起140啮合在凹槽120中。从而轮胎可夹紧在轮辋上。在另一种安装顺序中,当开始安装轮胎、但轮胎到达其相对轮辋的最终轴向位置之前,降低气压,从而该扣紧装置在到达所述互补支承面上最终位置前与轮辋配合。在第一实施例中,突起140与轮辋在SR一边上的表面相擦,从而尽可能早地进入凹槽120。因此轮胎一旦抵靠突缘122就获得固定。
从而锁定件与轮辋配合,防止轮胎与轮辋至少向边(SR)作轴向相对运动。在该实施例中,轮胎包括一锁定面14,而轮辋包括一位于一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的互补支承面121。夹紧时,突起140进入凹槽120中。由于锁定面14抵靠在轮辋上互补支承面121上,因此轮胎无法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圈13的这种设计,该静止位置使得突起140始终啮合在凹槽120中,除非气室10的气压降低,轮胎无法从轮辋上卸下。从而轮胎11牢牢固定在轮辋12上,其牢固程度不亚于现有技术公知方法,因为气室不可能无意中变成真空。在该位置上,当轮胎胎体的内腔为大气压时,轮胎在轮辋12上的固定相当于轮胎胎体在轮辋上的固定(满足ETRTODE的强制执行标准)。
当对这类轮胎充气时,两胎圈113在轴向上互相分开。胎圈的位移受到突缘122和132的制止,而突缘132的移动受到与互补支承面121抵靠的锁定面14和底座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力的制止。
可如下从轮辋12上卸下轮胎。首先,撤除轮胎胎体10中的充气气压。然后在轮胎胎体10内部生成足够真空而使突起140从凹槽120中脱出。沿轴向使轮胎滑离轮辋,直到圈与轮辋完全脱离。
在其他各实施例(图7-18)中,轮胎包括两个在圆周上连续、在轴向上相对的径向支承面,所述两支承面各与轮辋上一互补支承面配合而在轴向两方向上把轮胎轴向固定在轮辋上。
图7-10示出第一类的第二工作实施例。可看到一具有两个胎圈213的轮胎胎体21和其上没有任何突缘的一轮辋22。该轮辋的中部有一在圆周上连续的凹槽220。凹槽220的两边有两个互补支承面221和222。轮辋22在凹槽220的两边上的径向外表面稍呈截头圆锥形(见图7中半径差L2),轮辋两边越靠轴向外部直径越大。
示出一对称圈23。圈23有一突起240,突起的两边上为在圆周上连续的支承面241和242。圈23有两个外突缘232和233和两个内突缘234。从图8中可看得最清楚,在所述实施例中,圈23由用径向加固丝251加固的橡胶制成。圈23在突起241的两边上的径向内表面230稍呈截头圆锥形(见图8中半径差LL2),圈两边越靠轴向外部直径约大。
这里要提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上述扣紧装置不必局部化。所述扣紧装置可由底座中部构成而形成一在轴向上展开的径向弹性带。为了说明设计上的这一变动,请注意,尺寸LL2远远大于尺寸L2(图8所示LL2的值大于图7中L2的值)。圈23安装后,箍紧作用扩展到两胎圈213之间几乎整个宽度上。箍紧力当然决定于所使用尺寸和圈23的制作材料的弹性模量。这一箍紧作用可传到突起240上。
当然,箍紧作用也有利于提高靠夹紧的固定。本发明提供多种把一轮胎固定在轮辋上的方法以及便于装卸的若干实施例。读者应看到,所述产品的许多特征和方法可互相独立地使用。例如,对柔性程度的上述说明也涉及靠箍紧作用固定;安装底座可与轮胎制成一体,也可分开制作;如圈与轮胎分开制作,它当然可用塑料制成,包括用弹性模量非常低的材料136密封的切口137,以及如上安装等等。
仍回到圈23。外突缘232、233可用局部支撑加固丝251的螺旋弹簧252加固。在每一突缘中,如图9所示,加固丝251的端部253折回,从而加固丝251在受力时不会穿透它们加固的橡胶母体。橡胶母体不必是均质的,橡胶的最佳特性随圈23上的不同部位而不同。其结构必须设计成锁定件可在直径方向上扩张,它必须能弯成云豆状(图10),以便插入轮胎胎体21两胎圈底下。
该轮胎的装卸步骤与上面相同,也是如上所述减小室20的气压。该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轮胎装到轮辋上时,由于轮辋22没有突缘部,因此不存在轴向止档。当轮胎装到轮辋上后撤除真空时,须注意把突起240夹紧在凹槽220中,必要时,可使用试错法。也可在轮辋上布置一小突缘,其作用是确保轮胎在轮辋上的初步定位,但不起在轮胎充气气压的作用下固定胎圈的作用。也可如第一实施例所述,一旦突起240盖住轮辋22但还未盖住凹槽220就撤除或减小真空,从而一旦到达正确位置就自动夹紧。也可与其他实施例一样,把安装底座做成合适大小,以便用密封室中低于0.2巴的真空使位移大于凹槽220的高度(H)。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轮胎主要由一轮胎胎体和一可与轮胎胎体分开的圈构成,该圈用作安装底座,所述轮胎胎体包括两侧壁和一胎冠部,每一侧壁的径向内端有一胎圈,所述圈用作安装底座,所述圈插入两胎圈底下时连接两胎圈。从而安装底座在插入、安装在胎圈底下后形成一套筒,该套筒连接两侧壁,与轮胎胎体一起形成一包含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
在下述实施例(第二和第三类)中,安装底座与轮胎模制成一体。在第二类中,轮胎呈一在安装底座上裂开的环形。从而安装底座包括各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两半套筒。
图11-15示出一轮胎3,包括两侧壁311和两半套筒33,两半套筒的端部形状互补而可连接在一起。可以看到,它包括一从一端伸展到另一端的帘布层319。两端之一包括一突舌36。另一端包括一具有平行侧面的凹槽37。该突舌一旦插入该凹槽,所述两端形成一插入轮辋32的对应凹槽320中的突起340。从而高度为H的锁定件与第一类各实施例相同。互补的两端抵靠在由突起340的每一半所形成的肩上而装配在一起。图13示出比方说用一粘住该接头的加固或不加固的密封条38和/或突舌36与凹槽37之间的粘合剂之类的密封制品把两半套筒33牢牢粘结在一起。如要为了修理能进入轮胎内部,所选择的粘结方法应可逆。该轮胎当然包括一比方说位于右半套筒33中、在胎圈313的加固丝底下穿过的阀(未示出)。轮胎上(在圆周方向上)可用一啮合在轮辋上一特定凹座中的凸台防止轮胎在轮辋上转动。该凹座可横移,以便从外部安装双支座的内胎。轮胎上的凸台也可横移(方向与轴线平行),即使为了安装阀不必如此。
该轮胎的装卸与上述相同。图12示出室30处于低气压。突舌36完全啮合在凹槽37中。突起340的横向支承面341和342比轮辋32上凹槽320两边上互补支承面321和322之间的距离稍更靠拢。请注意,可用一高度为C3的轮辋突缘(见图11)帮助初步定位,该突缘也可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真空撤除后,安装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以及锁定突起340紧贴在轮辋32上。
作为另一实施例,图14示出一导管39通向轮辋径向外表面上、突起340底下的密封条38紧下方的一孔391。从而可把一高压流体注入轮辋与安装底座之间,从而不必降低在大气压下的密封室中的气压就可在安装底座的两边之间生成压力差。同一孔391在正常使用时用来排出安装底座与轮辋之间的空气。当然,这一卸下原理也可用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
安装底座最好设计成:胎圈313底面不收紧在轮辋上,或至少该收紧在气室中为零气压时容易恢复原状,从而在正常装卸时通过轮辋与轮胎的相对平移就能定位。其他实施例也是如此:如上所述,通过相对平移就能安装的结果是,至少在安装阶段不必在轮辋上收紧。请注意,由于轮胎与轮辋之间在安装底座的最大部分上有宽大的接触面,因此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转矩传递条件极佳,由于安装底座如上所述具有足够的柔性而可径向扩张,因此在充气后可很好地把推力传递到轮辋上。轮胎充气到工作气压时,安装底座与轮辋之间生成相当大的接触压力。
图15和16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支承面441与442的相对间距。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一轮辋42,该轮辋必须有一对左胎圈413起轴向定位的标准作用的突缘422。支承面441与442之间间距的增大意味着,在室40中的气压减小时支承面441与442的相对靠拢不靠接头处的移动,而主要靠套筒在所述两支承面441和442之间长度的缩短。这就可更方便地生成一比支承面441与轮辋上互补支承面421之间更大的间隙。从而便于牢固定位,并使轮胎和轮辋的制造容差可更大。除此,轮胎4的结构以及在轮辋42上的装卸不变。
图17和18所示第五实施例的两半套筒53的端部530的形状相同。可看到高度为H的突起540和锁定面541和542以及轮辋52上凹槽520两边上的互补支承面521、522。一撑条件58插入在所述两端530之间而闭合该室并确保密封。在图17中,撑条58的径向剖面示出它主要由一橡胶模制中间部构成,其中埋置有比方说若干硬塑料或金属支柱,这些支柱与转动轴线平行,两端横向伸出而形成系钩581。所述撑条58包括沿横向和径向向转动轴线抵靠在两半套筒53两端530上的唇部580,而系钩581沿径向插入两半套筒两端530底下比方说直到支承面541和542。系钩581使得撑条58在两半套筒53上正确初步定位,同时在轮胎内腔气压减小和轮胎充气时确保密封。
下述第六和第七实施例(第三类,图19-21)示出闭合环形轮胎6和7在制造时形成一密封内腔60或70。安装底座形成一连接两侧壁并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套筒。锁定件可做成一突起或局部化凹槽。本发明的这类情况无需赘述。读者可参见对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在第二类的各实施例中在使两半套筒抵靠而闭合后形成一闭合环形。
在图19所示一实施例中,扣紧装置沿安装底座的厚度递增。高度H为轮辋上较小周长Pjm处半径与较大周长PjM处半径之差。轮胎的装卸如上所述。
在图20和21所示一轮胎7中,轮胎7的不受任何应力(见图20中轴线)的最小周长Pm小于在整个支撑区域上保持不变的轮辋周长PjM。这一轮胎至少在两侧壁和安装底座中包括一管状径向帘布层。至少在与安装底座对应区域中,它不包括会妨碍所述安装底座径向扩张运动的加固丝或其他类型的加固物。与对第一类的说明一样,减小内腔70的气压就可在轮辋上装卸轮胎。为了可如图20变形,轮胎″支撑″在胎冠部上。这一轮胎7在真空撤除时(箍紧作用展开)只靠自然箍紧就可安装、定位在轮辋72上。
轮胎6和7在一形状合适的支撑件上制造和硫化。轮胎在硫化后从其支撑件上的抽出与在轮辋上卸下轮胎一样,即减小轮胎内腔的气压。扣紧装置也不局部化,而是沿轴向展开。
同样在这些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当气室50中的气压为零时,轮胎保持在其轮辋上。依靠轮胎的径向内壁630、730作用在轮辋62、72上的剩余接触压力,与现有技术当前所使用的方法完全一样,轮胎可在零气压下工作。
最后,图22和23示出装卸时无需减小密封室中的气压。轮辋82上只有一个突缘822。它有一个凹槽820和一可与突起140配合的互补支承821。轮辋82包括至少一个孔,从而可在扣紧装置上作用一径向压力而沿径向向外推动扣紧装置。
圈13在不受力时的形状用实线表示。但圈13的柔性使它可很容易变形成图23中虚线所示形状。圈变形后套在轮辋82上,然后相对平移就可安装轮胎。相对平移后,当如图23所示左胎圈113抵靠轮辋882的突缘822(即处于图22构型)时,突缘140啮合在凹槽820中,从而轮胎自动夹紧在轮辋上。
如下从轮辋82上卸下轮胎。首先撤除气室10中的充气气压。然后经孔829把一高压流体注入轮辋与安装底座之间或经孔829之类若干孔下压突起,从而使突起140从凹槽820中脱出。在轮辋上沿轴向滑动轮胎,直到圈与轮辋完全脱离。当把一高压流体注入轮辋与安装底座之间时,出现在轮辋与安装底座之间的间隙使得流体压力很容易分布在安装底座整个圆周底下(孔829在正常使用时用来排出安装底座与轮辋之间的空气)。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若干应用。本发明可应用于许多不同场合。轮辋可与一液力发动机连成一体或可制成为可永久性地装在车辆上的任何机械部件,因为为卸下轮胎无需再卸下轮辋。例如,应用于轿车时,如果轮辋既无法卸下又不是死的,在检修刹车和更换刹车片时可使用一检修坑。
请注意,对于轿车来说,最大横向应力转弯时出现在位于弯道外侧的轮胎上而把轮胎向车辆压回。因此,在不对称实施例(图1-6)中,轮辋突缘最好位于车辆的内侧。
可使用不同实施例。例如,锁定面比方说为供阀穿过可局部断开。可使用起各种不同作用的间隙。例如,值Pjm为在轮辋上计算的最小直径,但不排除比方说轮辋上凹槽底面与轮胎上突起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开辟出一全新应用领域。按本发明设计的轮胎或轮胎与轮辋组件可无需减小轮胎内腔气压就可装卸。使用真空便于操作或可设计不靠真空就无法装卸或很难装卸的轮胎。

Claims (67)

1、环形轮胎(1、2、3、4、5、6、7),该轮胎位于一合适轮辋(12、22、32、42、52、62、72、82)上的安装位置时包括:·  轮辋上的一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形成一横向伸展套筒并形成一
界定一密封室(10、20、30、40、70)的闭合环形,所述底座
构成所述环形的径向最内部壁;·  所述底座装在所述轮辋上;·  防止轮胎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在轮辋上作相对轴向移动的扣紧
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上;
-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防止轮胎与轮辋在所述至少一
个方向上作轴向相对移动;
-位于该底座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可在一不受
力自然位置与一径向向外受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径向向外受
力位置,这些扣紧装置不与所述互补部件相扣,底座的所述部
位和扣紧装置的形状和结构做成:当所述密封室的气压与外部
大气压相同时,扣紧装置与互补部件啮合,从而轮胎在所述至
少一个方向上自动固定在轮辋上;该扣紧装置的脱扣需要使用
外部装置使所述扣紧装置位于所述径向向外受力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装置包括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制成为位于底座径向内表面、轴向中部位置上一突起(140、240、340、440、540)或凹槽,所述锁定件从平行于底座内表面半径处测量有一定高度(H),位于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锁定件相配。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包括一具有一胎面的胎冠部(114、314、414),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大小选择成:当轮胎呈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的气压降在胎冠发生使得所述扣紧装置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所述扣紧装置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锁定件在横向上有至少一个锁定平面(14)。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圆周上连续的、位于一与转动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的两锁定面(241和242、341和342、441和442、541和542),它们形成在轴向上互相相对的两表面,所述两座各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从而防止轮胎沿轴向在两轴向方向上相对轮辋移动。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呈圆柱形而与轮胎轴线平行。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与轮胎制成一体。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一在安装底座处裂开的环形,从而安装底座包括各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两个半套筒。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半套筒的端部(351和352、451和452)的形状互补,从而可连接在一起。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端部之一上有一突舌(36),另一端上有一具有平行侧面的凹槽(37)。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半套筒的两端的形状相同;一撑条(58)插入在所述两端之间,从而闭合该室并确保密封。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58)的两侧端部包括沿横向和径向向转动轴线抵靠在两半套筒两端上的唇部(580)并包括沿径向插入两半套筒两端底下的系钩(581)。
13、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一具有两侧壁的闭合环形,从而安装底座形成一连接两侧壁并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套筒。
14、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由一轮胎胎体和一可与该轮胎胎体分开的圈(13、23)构成,该圈构成该安装底座,所述轮胎胎体包括两侧壁和一包括一胎面的胎冠部,每一侧壁的径向内端有一胎圈(113、213),所述圈插入两胎圈底下时连接两胎圈,从而安装底座在插入、安装在胎圈底下后形成一套筒,该套筒连接两侧壁,与轮胎胎体一起形成一包含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基本用塑料制成。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使所述支承面径向位移的轴向切口(137),所述切口用弹性模量很低的材料(136)密封,从而使所述室密封。
17、按权利要求14-16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圈只包括一个径向伸展、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132),该圈可装在一具有径向伸展且与另一个胎圈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单一突缘的轮辋上。
18、按权利要求14-16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圈包括两个径向伸展且与所述两胎圈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232和233)。
19、按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径向伸展、位于该外突缘轴向内部、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内表面配合的内突缘(234)。
20、按权利要求14-19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圈的结构制成:它可使扣紧装置径向扩张并可弯成云豆状,以便插入轮胎胎体两胎圈底下。
2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装置由底座的中间部构成,该中间部形成一轴向展开的径向弹性带,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弹性带配合。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一胎面的胎冠部(114、314、414),其中,所述柔性大小选择成:当轮胎呈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的气压降在胎冠发生使得所述带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所述扣紧装置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
23、按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底座与轮胎制成一体。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一具有两侧壁的闭合环形,从而该安装底座形成一连接两侧壁并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套筒。
25,按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胎胎体和一可与该轮胎胎体分开的圈(13、23),该圈构成该安装底座,所述轮胎胎体包括两侧壁和一包括一胎面的胎冠部,其中,每一侧壁的径向内端有一胎圈(113、213),所述圈插入两胎圈底下时连接两胎圈,从而安装底座在插入、安装在胎圈底下后形成一单一套筒,该套筒连接两侧壁,与轮胎胎体一起形成一包含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基本用塑料制成,包括可使所述支承面径向位移的轴向切口(137),所述切口用弹性模量很低的材料(136)密封,以便使所述室密封。
27、按权利要求25或26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圈包括两个径向伸展、与所述两胎圈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232和233)。
28、按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径向伸展、位于该外突缘轴向内部、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内表面配合的内突缘(234)。
29、按权利要求25-28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圈的结构制成:它可使扣紧装置径向扩张并可弯成云豆状,以便插入轮胎胎体的两胎圈底下。
30、按权利要求1-29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轮辋包括至少一个孔,从而可在该扣紧装置上作用一径向压力而径向向外推动扣紧装置。
31、包括一环形轮胎(1、2、3、4、5、6、7)和一轮辋(12、22、32、42、52、62、72、82)的整体组件,所述环形轮胎位于一合适轮辋上的安装位置上时包括:·  两侧壁(111、211、311、411);·  轮辋上的一安装底座,所述底座构成一从一侧壁向另一侧壁横
向伸展的套筒,所述底座伸展到两侧壁的径向内端;·  一包括一胎面、与两侧壁的径向外端联结的胎冠部(114、314、
414),其中,所述底座:·  即使该轮胎不装在轮辋上时也能与两侧壁和胎冠部一起形成一
界定一密封室(10、20、30、40、70)的闭合环形;·  包括轮辋上的一相配锁定部,该锁定部在轴向上位于两侧壁之
间,所述相配锁定部在不受力状态有一最小周长(Pm);
该轮辋在所述底座的径向突起处有一支撑区,当轮胎位于轮辋上的安装位置上时,所述支撑区有一与相配锁定部部位相对的最小周长(Pjm),在最小周长(Pjm)部位的轴向至少一边(SR)上,一区域有一大于最小周长(Pjm)的最大周长(PjM),轮辋在所述边(SR)上任何轴向位置上的周长都小于最大周长(PjM),
相配锁定部的所述最小周长(Pm)小于轮辋的最大周长(PjM),所述相配锁定部可弹性伸展,
从而当轮胎位于轮辋上时相配锁定部与轮辋配合,从而至少防止轮胎相对轮辋向所述边(SR)轴向移动。
32、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相配锁定部包括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做成为该底座径向内表面上、在轴向上与两侧壁相间距的一突起或凹槽,所述锁定件具有一定高度(H),该高度从平行于该底座内表面半径处算起。
33、按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柔性选择成:当轮胎呈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10、20、30、40、70)的气压降在胎冠发生使得该底座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所述相配锁定部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
34、按权利要求31-33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定件在横向上有至少一个锁定平面(14)。
35、按权利要求31-34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与轮胎模制成一体。
36、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一在安装底座处裂开的环形,从而安装底座包括各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两个半套筒。
37、按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两半套筒的端部(351和352、451和452)的形状互补,从而可连接在一起。
38、按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两半套筒的两端(530)的形状相同;一撑条(58)插入在所述两端之间,从而闭合该室并确保密封。
39、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一闭合环形,从而该安装底座形成一连接两侧壁并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套筒。
40、按权利要求31-34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胎胎体和一可与该轮胎胎体分开的圈(13、23),该圈构成该安装底座,所述轮胎胎体包括两侧壁和一包括一胎面的胎冠部,每一侧壁的径向内端有一胎圈(113、213),所述圈构成该安装底座,所述圈插入两胎圈底下时连接两胎圈,从而安装底座在插入、安装在胎圈底下后形成一套筒,该套筒连接两侧壁,与轮胎胎体一起形成一包含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
41、按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圈包括一径向伸展、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132),该圈可装在一轮辋上,该轮辋有一径向伸展、与另一胎圈轴向外表面配合的突缘。
42、按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圈包括两个径向伸展、与所述两胎圈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232和233)。
43、按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径向伸展、位于该外突缘轴向内部、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内表面配合的内突缘(234)。
44、按权利要求40-43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圈的结构制成:它可使该相配锁定部径向扩张并可弯成云豆状,以便插入轮胎胎体的两胎圈底下。
45、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相配锁定部由该底座的中间部构成,该中间部形成一径向伸展、轴向展开的弹性带,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弹性带相配。
46、按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底座与该轮胎制成一体。
47、按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轮胎形成一闭合环形,从而该安装底座形成一连接两侧壁并与两侧壁模制成一体的套筒。
48、按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胎胎体和一可与该轮胎胎体分开的圈(13、23),该圈构成该安装底座,所述轮胎胎体包括两侧壁和一胎冠部,每一侧壁的径向内端有一胎圈(113、213),所述圈插入两胎圈底下时连接两胎圈,从而安装底座在插入、安装在胎圈底下后形成一套筒,该套筒连接两侧壁,与轮胎胎体一起形成一包含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
49、可装在一轮胎胎体两胎圈下方的圈(13、23),该轮胎胎体包括一胎冠,两侧壁,它们中每一个终止在一胎圈处,从而两胎圈安装到该圈上后形成一可安装在一相配轮辋上的轮胎,所述圈包括供两胎圈座落其上的两座(131、231)和防止轮胎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相对轮辋轴向移动的扣紧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圈的径向内表面上;·  可与轮辋上的一相配支承配合而防止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轮辋轴向移动;·  位于该圈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可在一不受力自然位置与一径向向外受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径向向外受力位置,这些扣紧装置不与所述互补部件相扣,底座的所述部位和扣紧装置的形状和结构做成:
-当所述室的气压与外部大气压相同时,扣紧装置与互补部件
啮合,从而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上自动固定在轮辋上;
-该扣紧装置的脱扣需要使用外部装置使所述扣紧装置位于所
述径向向外受力位置。
50、按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该扣紧装置包括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做成为该圈径向内表面上、在轴向上位于两座之间的一突起(140、240)或凹槽,所述锁定件具有一定高度(H),该高度从平行于该圈内表面半径处算起,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锁定件相配。
51、按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大小选择成:当轮胎呈由该圈闭合、从而形成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的气压降在所述轮胎的胎冠发生使得所述扣紧装置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所述扣紧装置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
52、按权利要求50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该锁定件在横向上有至少一个锁定平面(14)。
53、按权利要求52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圆周上连续、位于径向上的两锁定面(241和242),它们形成在轴向上互相相对的两表面,每一所述支承面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面配合,从而在两个轴向方向上把该圈锁定在轮辋上。
54、按权利要求49-53之一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该圈主要由塑料制成。
55、按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使所述支承面径向位移的轴向切口(137),所述切口用弹性模量很低的材料(136)密封,从而使所述室密封。
56、按权利要求54-55之一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该圈只包括一个径向伸展、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132),该圈可装在一具有径向伸展且与另一个胎圈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单一突缘的轮辋上。
57、按权利要求54-55之一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该圈包括两个径向伸展、与所述两胎圈的轴向外表面配合的外突缘(232和233)。
58、按权利要求56或57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径向伸展、位于该外突缘轴向内部、与两胎圈之一的轴向内表面配合的内突缘。
59、按权利要求49-58之一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该圈的结构制成:它可使扣紧装置径向扩张并可弯成云豆状,以便插入轮胎胎体的两胎圈底下。
60、按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装置由底座的中间部构成,该中间部形成一轴向展开的径向弹性带,轮辋上的所述互补支承与所述弹性带相配。
61、把一形成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轮胎安装到一轮辋上的方法,所述轮胎包括:·  一轮辋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在安装位置上形成一座落在所述轮
辋上的套筒;·  在轴向上防止轮胎在轮辋上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相对移动的扣紧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上;
-可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而防止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
向上相对轮辋移动;
-位于该底座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从而可在一
扣紧位置与一径向向外的不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当轮胎呈一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减小该室气压直到使
得该扣紧装置向更大半径发生足够位移;·  把所述轮胎装到所述轮辋上直到轮胎到达相对于轮辋的最终轴
向位置;·  撤除真空,使得扣紧装置移向较小半径。
62、按权利要求61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轴向上无法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移动,所述扣紧装置包括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做成为位于安装底座径向内表面上的一突起或凹槽,所述锁定件从平行于底座内表面半径处测量有一定高度(H),所述锁定件可啮合在轮辋上的一合适互补支承中,以防止轮胎与轮辋在所述方向上作轴向相对移动,
由该锁定件和底座的与该锁定件靠近的部分构成的该相配锁定部的柔性大小选择成:当轮胎呈一形成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的气压降在该轮胎的胎冠发生使得该底座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该锁定件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
63、按权利要求61或62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开始轮胎的安装但两侧壁的径向内端到达其在轮辋上的最终轴向位置之前减小气压,从而扣紧装置在到达与所述互补支承面相对的最终位置前与轮辋配合。
64、按权利要求61-63之一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与一轮胎胎体分开的底座件形成该闭合环形,所述底座弯成云豆形,以便插入在轮胎胎体的两胎圈底下并在两胎圈底下调节。
65、把一界定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轮胎从轮辋上卸下的方法,所述轮胎包括:·  一轮辋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在安装位置上形成在一座落在所述
轮辋上的套筒;·  在轴向上防止轮胎在轮辋上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相对移动的扣
紧装置,所述扣紧装置:
-位于该底座的径向内表面上;
-可与轮辋上的一互补支承配合而防止轮胎在所述至少一个方
向上相对轮辋移动;
-位于该圈的一具有一定柔性的部位上,该部位从而可在一扣
紧位置与一径向最外部不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轮辋与轮胎之间生成一比密封室中更大的气压,直到扣紧装
置向更大半径发生足够位移;·  轴向滑动所述轮胎,从而从所述轮辋上卸下所述轮胎。
66、按权利要求65所述的卸下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轴向上无法在两方向至少之一上移动,所述扣紧装置包括一锁定件,该锁定件做成为位于安装底座径向内表面上的一突起或凹槽,所述锁定件从平行于底座内表面半径处测量有一定高度(H),所述锁定件可啮合在轮辋上的一合适互补支承中,以防止轮胎与轮辋在所述方向上作轴向相对移动,
由该锁定件和底座的与该锁定件靠近的部分构成的该相配锁定部的柔性大小选择成:当轮胎呈一形成一密封室的闭合环形时,密封室的气压降在该轮胎的胎冠发生使得该底座无法移向较大半径的变形前生成该锁定件向较大半径的所需位移。
67、按权利要求65或66所述的卸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轮胎放气、从而减小该室中的气压而获得所述更大气压,直到扣紧装置向更大半径发生足够位移。
CNB998000515A 1998-01-20 1999-01-14 环形轮胎、轮胎和轮辋组件、轮胎安装圈及轮胎装卸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9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8/00635 1998-01-20
FR9800635A FR2773745A1 (fr) 1998-01-20 1998-01-20 Pneumatique formant un tore ferme dont la base forme un manchon qui se se monte et se demonte de la jante en utilisant une depression dans l'enceinte interne du pneumat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5898A true CN1255898A (zh) 2000-06-07
CN1151931C CN1151931C (zh) 2004-06-02

Family

ID=952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00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931C (zh) 1998-01-20 1999-01-14 环形轮胎、轮胎和轮辋组件、轮胎安装圈及轮胎装卸方法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6554036B1 (zh)
EP (1) EP0994784B1 (zh)
JP (1) JP2001517179A (zh)
KR (1) KR20000076432A (zh)
CN (1) CN1151931C (zh)
AR (1) AR014444A1 (zh)
AU (1) AU743464B2 (zh)
BR (1) BR9900045A (zh)
CA (1) CA2281651A1 (zh)
DE (1) DE69905678T2 (zh)
ES (1) ES2192831T3 (zh)
FR (1) FR2773745A1 (zh)
ID (1) ID23658A (zh)
PL (1) PL335726A1 (zh)
WO (1) WO1999037491A1 (zh)
ZA (1) ZA9935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187A (zh) * 2011-04-04 2012-10-17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防止转动的互锁的内侧以及外侧轮元件
CN108750240A (zh) * 2018-07-13 2018-11-06 深圳市博视科技有限公司 轮胎套叠装置及其套叠方法
CN109435581A (zh) * 2018-12-27 2019-03-08 惠州市瑞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免充气轮胎
CN113464534A (zh) * 2020-01-17 2021-10-01 博鲁斯轮毂有限责任公司 车轮胎圈锁止器设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1296A1 (fr) * 2001-02-26 2002-08-30 Michelin Soc Tech Ensemble d'un pneumatique, d'une virole et d'une jante
FR2841825B1 (fr) * 2002-07-08 2004-08-27 Michelin Soc Tech Jante de roue constituee de deux structures assemblees
AT412628B (de) * 2003-10-14 2005-05-25 Xentis Composite Produktions & Felge
FR3020013B1 (fr) * 2014-04-16 2017-12-01 Michelin & Cie Adaptateur pour ensemble roulant et ensemble roulant le comprenant
FR3020312B1 (fr) * 2014-04-29 2016-05-06 Michelin & Cie Ensemble roulant
FR3026052B1 (fr) * 2014-09-24 2018-02-16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aptateur pour ensemble roulant et ensemble roulant le comprenant
FR3044264B1 (fr) 2015-12-01 2019-05-1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aptateur pour ensemble roulant et ensemble roulant le compren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043A (en) * 1898-07-12 William henry james
US539586A (en) * 1895-05-21 Pneumatic tire
US1090727A (en) * 1913-07-19 1914-03-17 John A Leach Jr Pneumatic tire and fastener therefor.
US1333679A (en) * 1918-05-29 1920-03-16 Rey Henri Daniel Vehicle-wheel
US1579059A (en) * 1925-03-19 1926-03-30 Enoch W Austin Vehicle tire
US1900835A (en) * 1931-04-29 1933-03-07 B F Yost Tire and rim construction
US2519937A (en) * 1946-12-19 1950-08-22 Kelsey Hayes Wheel Co Rim
BE541644A (zh) * 1954-10-08
US3913653A (en) * 1970-05-29 1975-10-21 Michelin & Cie Pneumatic tires
FR2154361A1 (zh) * 1971-10-01 1973-05-11 Matra Engins
ES186595Y (es) * 1972-12-09 1974-03-01 Roig Bach Rueda perfeccionada para coches de juguete.
US4163466A (en) * 1976-06-14 1979-08-0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ubeless tire, safety support and rim assembly
JPS584609A (ja) * 1981-06-29 1983-01-1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とリムの組立体
US4453583A (en) * 1982-03-25 1984-06-1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losed torus tire/rim assembly
US4682640A (en) * 1982-06-21 1987-07-2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ircumferential conduit means for inflating a closed torus tire
US4574859A (en) 1983-01-17 1986-03-1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im assembly
CA1224829A (en) * 1983-01-17 1987-07-28 William T. Smith Rim assembly
BR8403467A (pt) * 1983-07-25 1985-06-25 Goodyear Tire & Rubber Pneumatico de toro fechado
DE8900337U1 (zh) * 1989-01-13 1989-03-02 Vorwerk & Soh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De
US5000240A (en) * 1989-05-08 1991-03-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Bead retainer
FR2707213B1 (fr) * 1993-07-07 1995-09-22 Hutchinson Dispositif d'étanchéité pour roue à pneumatique et rou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187A (zh) * 2011-04-04 2012-10-17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防止转动的互锁的内侧以及外侧轮元件
CN108750240A (zh) * 2018-07-13 2018-11-06 深圳市博视科技有限公司 轮胎套叠装置及其套叠方法
CN108750240B (zh) * 2018-07-13 2023-12-19 深圳市博视科技有限公司 轮胎套叠装置及其套叠方法
CN109435581A (zh) * 2018-12-27 2019-03-08 惠州市瑞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免充气轮胎
CN113464534A (zh) * 2020-01-17 2021-10-01 博鲁斯轮毂有限责任公司 车轮胎圈锁止器设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35726A1 (en) 2000-05-08
AU743464B2 (en) 2002-01-24
EP0994784A1 (fr) 2000-04-26
CA2281651A1 (fr) 1999-07-29
FR2773745A1 (fr) 1999-07-23
AU2421199A (en) 1999-08-09
KR20000076432A (ko) 2000-12-26
ID23658A (id) 2000-05-11
AR014444A1 (es) 2001-02-28
DE69905678T2 (de) 2003-12-04
DE69905678D1 (de) 2003-04-10
US6554036B1 (en) 2003-04-29
WO1999037491A1 (fr) 1999-07-29
JP2001517179A (ja) 2001-10-02
CN1151931C (zh) 2004-06-02
ZA99351B (en) 1999-07-20
ES2192831T3 (es) 2003-10-16
BR9900045A (pt) 2000-01-04
EP0994784B1 (fr) 2003-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931C (zh) 环形轮胎、轮胎和轮辋组件、轮胎安装圈及轮胎装卸方法
TWI458651B (zh) 自行車車輪之輪圈與包含該輪圈之自行車車輪
JP4521142B2 (ja) タイヤ、リムおよびアダプタからなる組立体
US9096101B2 (en) Run flat tire and system
EP37137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non-pneumatic tire carcass
CN1715085A (zh) 轮胎降噪系统
KR20010005699A (ko) 공압 타이어 제조 방법
US20080073017A1 (en) Run-flat system comprising a foam support ring mounted to a rim by securing strips
CN1278765A (zh) 一种轮胎的气胎及其相关制造方法
WO2019205311A1 (zh) 一种可拆装轮缘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及无内胎车轮
RU2234424C2 (ru) Система монтаж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на ступице колеса
KR0138108B1 (ko) 자동차 공기타이어 경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0400274C (zh) 为轮胎胎体加装胎面的装置
CN1319727C (zh) 一种轮胎胎体外胎面的制造方法
CN100423958C (zh) 由轮胎和密封件构成的总成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096687A1 (en) Tubeless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6328903A (ja) タイヤのビード間のパッキンリング
GB2061199A (en) Tyre and wheel assemblies
JPS5975801A (ja) 特に自転車用の空気タイヤを有する車輪
CN109789727A (zh) 具有高模量插入件的轮胎
CN109421298A (zh) 成型轮胎的方法
CN1098777C (zh) 具有改进的骨架加固物的充气轮胎
JP2004524208A (ja) タイヤ、カラーおよびホイールリムからなる組立体
BR102017021238A2 (pt) Membro de conexão para a manutenção de ar em um pneu e método de formar o mesmo
US6872272B2 (en) Vehicle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