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146C -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4146C
CN1254146C CNB018201652A CN01820165A CN1254146C CN 1254146 C CN1254146 C CN 1254146C CN B018201652 A CNB018201652 A CN B018201652A CN 01820165 A CN01820165 A CN 01820165A CN 1254146 C CN1254146 C CN 12541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uxilliary
part speed
tdm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201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0007A (zh
Inventor
帕斯卡尔·富扬
韦利德·阿布什德赛利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0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0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41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1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到TDMA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了新型信道分配方法的通信设备及通信网络,本发明还涉及到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设备接收信道的方法。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TDMA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了新型信道分配方法的通信设备及通信网络,本发明还涉及到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设备接收信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已知和现已提出的通信系统中,都提供了多个基站,每个基站都能与在基站范围内的移动站进行通信,向那些移动站提供通信服务。
分配给每个通信系统的频谱数目有限,这些频谱提供了对移动站的通信服务。为了使系统能够支持的用户数目最大,一种通用的方法是将可用的频谱分解为许多不同的频率载波,并允许不同的用户在不同时间使用相同的频率载波(这就是所谓的时分多址或TDMA系统)。
在TDMA系统中,例如在为人熟知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EDGE(GSM发展出的增强数据速率)系统中,每个频率载波上都携带一个复帧(muti-frame),复帧中包括多个分解为时隙的帧。例如,在GSM系统中,一个复帧包括51个帧,每个帧中有8个时隙,而在EDGE系统中,一个复帧中包括52个帧,每个帧中有8个时隙。通过一连串在相同或不同频率载波上的时隙,在移动站与基站之间提供了逻辑或业务信道。信道使用的频率发生的变化被称为跳频。一旦基站向移动站分配了信道,则将向移动站通知频率规则以及信道的时隙分配。
典型情况下,在程序进行中,时隙与频率载波都将变化,以减小信道干涉造成的影响,从而使通信链路的质量最好。然而,希望能够继续提高TDMA通信系统的能力,其确保通信链路具有充足的质量。
某些时候需要将移动站从一个基站移交给另一个基站。如果在通话进行中需要移动站进行交接,则必须将业务信道以及关联的信号装置从原始服务基站转移到新的目标基站,从而不会丢失数据,从用户的观点看,交接是透明而且无缝的。
在现有的GSM系统中,如果检测到对交接的需求,则将业务信道以及关联的信号装置从原始服务基站转移到新的目标基站。然而,即便使用了高效的信号装置,在交接过程中还可能丢失一些业务数据(traffic data)。此外,如果移动站无法建立到目标基站的新信道,移动站必须重建到原来服务单元的信道。在信道重建期间,将丢失业务数据,在最坏的情况下,作为交接失败的结果,通话将被中断。很明显,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希望有一种健壮的交接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在TDMA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以及移动站内相对简单地实现。
众所周知,不利的信道环境将向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的数据中引入错误。使用了多种机制是这些错误对数据完整性的不利影响将到最小。然而,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射频接口接收到的数据的纠错效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工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了一个承载业务和信令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还使用了至少一个承载业务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这个方法进行工作的移动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通信系统中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与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该通信设备中用了承载业务和信令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还使用了承载业务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
最好的情况是,辅信道(secondary channel)中只带有业务数据。然而,除了业务数据外,辅信道还可能用来携带信令。
通信系统中可能包括含有第一和第二收发装置的网络,其中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收发装置控制与使用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的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第二收发装置控制与使用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的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
有利的是,主信道与辅信道携带相同的信息数据。然而,由于不同的打孔方案或信道编码方案,实际被发送到主信道与辅信道的信道数据最好不同。还需正视的是,主信道与辅信道可能承载不同的信息数据。
通过使用两种部分速率TDMA信道,在TDMA系统中提供了信道的分集。辅信道可以使用跳频序列中的一组不同的频率,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时隙。这种分集具有的优势在于:如果一个部分速率信道受到干扰的严重影响,另一个部分速率信道可能未受影响,因此维持了移动站与网络之间的链路。
如果在两个信道上传送相同的信息数据,则由于在网络与移动站之间使用两条信道,使得数据通过且不会由于衰减或信道中的其他损失造成丢失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对于相同的信息数据,使用了不同的打孔或编码方案,则可以容易地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纠错。这对于下行主信道及辅信道中的移动站中的纠错尤其具有价值。
可以在移动站与单独的基站之间建立主信道与辅信道。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各方面,第一收发装置以及第二收发装置是收发机基站(BTS)中的收发机,控制装置是相关的基站控制器(BSC)。
除了上述从频率或信道的分集获得的优点外,在进行信到分配时,在移动站与基站之间使用两个部分速率信道提供了具有更大灵活性的基站。特别地,由于部分速率信道可以分别进行指定,基站可以彼此独立地对信道进行重新分配。
或者,可以在移动站与单独的基站以及受单独基站控制的中继通信发射机之间建立两个信道。与在移动站和单独的基站之间建立主信道及辅信道的情况相比,这种分配同样有效,由于基站与中继站分离,其优点是还能提供空间的分集。如果一个信到受到干扰或产生衰减,例如由于公共汽车在移动站和中继站或基站之间的运动所引起的,分离的基站与中继站意味着:在相同时刻,另一个信道不大可能也受到干扰或者产生衰减。
此外,还可以在移动站与两个不同基站之间建立主信道与辅信道。如同上述,这种方法除了提供频率分集外,还提供了空间的分集。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第一收发装置与第二收发装置可以是第一和第二BTS,控制装置可以是与第一BTS相关的BSC。如果第二BTS带有相关的第二BSC,则与第一BTS相关的BSC可以通过与第二BTS相关的BSC与第二BTS交换信令信息。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两个不同的基站可能位于层次系统结构中的不同级别上。
部分速率主信道与辅信道最好是互补的子信道。部分速率信道可能是半速率信道或四分之一速率信道。很明显,如果使用了四分之一速率信道,则在基站与一个或多个基站之间可以建立第三或第三与第四(athird and a fourth quarter)速率信道。
因此,(例如,)如果用到两个使用不同子信道代码的半速率信道,一个信道将使用全部偶数帧号码,而另一个信道将使用全部奇数帧号码。因此,服从向第一信道分配偶数帧号码的频率和时隙的规则,服从向第二信道分配奇数帧号码的频率和时隙的规则,移动站可以同时在两个信道上进行接收及发送。
这种安排具有特别的优点,因为半速率信道已经被标准化,而四分之一速率信道正在进行标准化。因此,利用例如半速率及四分之一速率信道的子信道实现部分速率信到是很简单的。
此外,与常规方式下发送连续帧的方法不同,携带与单独信息数据块有关的信道数据的四个帧被分解为携带与其它信道有关的信道数据。因此,提供了附加的保护措施,防止在对信息数据进行解码时产生错误,使射频接口上的相邻的帧变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还可以通过在主信道与辅信道之间进行不同的时间分割,提供根据本发明的部分速率信道。例如,不像上述方法那样,在主信道与辅信道之间对每个帧进行切换,移动帧可能在主信道与辅信道之间基于每个块(四个帧)、半复帧或者整复帧进行切换。事实上,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速率信道原则上可以承载不等量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TDMA通信系统中,提供了用于将通信设备从第一基站移交至第二基站的方法,第一TDMA部分速率信道中包括通信设备与第一基站之间发生的业务和信令信息,交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在通信设备与第二基站之间建立仅包括业务信息的第二部分速率TDMA信道;将信令信息从第一部分速率TDMA信道移动至第二部分速率TDMA信道;释放通信设备与第一基站间的第一TDMA信道。
利用上述的部分速率TDMA主辅信道,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在TDMA通信系统中执行交接的有利方法。交接方法可以用于基站间交接以及基站内部交接。
在交接过程中,在移动站建立的主信道与辅信道上都发送相同的信息数据。如上所述,在交接过程中,通过使用主信道与辅信道而引入了信道及空间的分集,使得数据被接收到的可能性提高了。此外,由于在基站间交接过程中,在传输信令链路(signalling link)时,在两个基站上都维持了通信连接,从而大大降低了丢失数据或通话掉线的可能性。
这对于实时业务尤为有利,特别是对于语音业务,其中对延迟的要求极为严格,而且没有可预见到的重复机制。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新型的信令协议及接口,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所述的交接过程中。特别地,在第一和第二BSC之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口:lur-g接口,它可以支持信令与控制信息以及定义的数据。此外,还对与辅信道的申请和释放有关的信令进行了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在通信系统中工作的方法,方法包括:在第一信道上接收信到数据,并从中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中至少有一部分为软数据;接收第二信道的信号,并从中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中至少有一部分为软数据;
将前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组合,获得第三数据,其中对在第一信道上接收到的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在第二信道上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软组合,获得第三数据;和
对获得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本方法进行工作的移动站。
对于由移动站从至少两个携带相同信息数据的不同信道接收的组合信息而言,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方法尤为有用。尽管对于上述的具有部分速率信道的TDMA通信系统尤为有利,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并不限于在这类系统中的应用,反而还可以应用到任何通信系统中。特别地,本方法还可以用于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中,例如已经提出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
附图说明
为了对本发明有更好的理解,并为了说明它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可以参考实例以及附图。其中:
图1a表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案中网络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流;
图1b表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案中网络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流;
图2表示示例移动站的接收及解码元件;
图3表示移动站接收到的对第一和第二TDMA信道接收的数据块的组合;
图4a为代表示例移动站的接收及解码元件的第一替代方案;
图4b为代表示例移动站的接收及解码元件的第二替代方案;
图5表示第一时隙分配;
图6表示第二时隙分配;
图7表示第三时隙分配;
图8表示第四时隙分配;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交接方法;
图10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交接过程中的信令与业务流;
图11表示在基站间交接过程中的信令与业务流;和
图12表示本发明在层次单元布局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进行指定。尽管参考了GSM及EDGE系统进行说明,所介绍的对于主信道与辅信道以及交接方法的应用可以被用到任何TDMA中。在移动站中进行的软组合可以被用到任何通信系统中,但是在所述的TDMA系统中更有优势。
参见图1a和图1b,表示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主部分速率信道与辅部分速率信道时,网络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流。在所述的有利的示例实施例中,在移动站与网络之间,在互补的半速率信道上传送相同的信息数据。
图1a表示当通过共用基站控制器(BTC1)的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基站(BTS1与BTS2)建立两个半速率信道时,网络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流。众所周知,BSC1通过lu-ps接口或Gb接口或者通过电路切换的接口(例如A接口或lu-cs接口)与中心网络N进行通信,通过Abis接口与BTS1及BTS2进行通信。BTS1与BTS2同步,在图中用时钟连线示意。BTS1与BTS2分别通过主信道与辅信道f1及f2与移动站(未画出)进行通信。
图1a表示当通过不共用基站控制器(BTC1)的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基站(BTS1与BTS2)建立两个互补的半速率信道时,网络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流。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控制器BSC1和BSC2分别与收发机基站BTS1和BTS2关联,并通过lur-g接口形成链路。其它的配置与图1a中所示的相同。
如同前面解释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主信道及辅信道f1与f2是互补的半速率信道。在主BSC1的控制下,这些信道已经被作为互补半速率信道进行建立,或者直接建立(在图1a中的f1及f2,以及图1b中的f1),或者是像图1b中的情况那样间接建立的(通过BSC2形成)。从对图1a及1b的考察中可以清楚,互补半速率信道f1及f2是分配的复帧的交替帧。
为了说明问题,在途中示意了三个信息数据块B1、B2及B3。如图1a及1b所示,通过lu-ps或Gb接口或者通过电路切换的接口(例如A接口或lu-cs接口),BSC1从核心网络N接收信息数据块,并向核心网络N发送信息数据块。BSC1向BTS1及BTS2发送信息数据块,并从中接收信息数据块。在图1a表示的布局中,直接通过各自的Abis接口发送信息数据块。在如图1b表示的布局中,通过Abis接口向BTS1发送或从中接收信息数据块,由BSC2通过Abis与lur-g接口显式地向BTS2发送或从中接收信息数据块。
对于下行链路数据,在分别以半速率子信道f1及f2发送最终的信道信息之前,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BTS1和BTS2执行信道编码以及正被应用的任何打孔方法。如上所述,尽管通过信道f1及信道f2向移动站传送了相同的信息数据块,在两个信道中可能使用不同的打孔方案与/或编码方案。两个信道中实际传输的信到数据存在的差异能够提供附加的信息,可以用这个信息修正接收到的数据中的错误。
对于上行链路数据,BTS1与BTS2在信道f1及f2上接收到的信道数据被分别解码,并将得到的信息数据传递给BSC1(通过Abis接口或显式地通过利用Abis或lur-g接口的BSC2),然后传送给核心网络N。由于信道f1及f2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有时可能受到干扰,BSC1可以使用来自另一个信道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由于信道可以被更容易地接受,射频数据块可以用帧号码的形式进行同步。然而,在这种方式下,对射频数据块进行同步并不是必须的。
当然,还可以在两个互补的子信道f1及f2上传送其它数据块。显然,与上述的实施例相比,这可以使移动站的链路容量加倍,尽管这损失了上述方法提供的健壮性。
尽管在移动站中建立了两条信道,只有一个信道中携带相关的信令或控制信息。因此,移动站仅从建立了信令链路的基站接收功率控制信息,并向它报告功率测量结果。这表明,当两个单元的接收路径间存在显著差异时,移动站仅从已建立起信令链路的服务单元中接收数据块。
通过类似的方式,服务单元基站还可以控制提前的时间。由于两个单元同步,通过对下行路径之间的延迟进行监测,移动站可以估计出两个路径之间的时间差。移动站可以利用这个信息计算转向另一个BTS的提前时间。
当接收两个携带相同信息数据的信道时,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实施例,参考图2,对移动站的工作进行说明,图2表示了移动站的接收及解码元件。
图2所示的移动站的接收及解码元件中带有天线1,用于从通信网络中接收信令。天线1连接到收发机2上。收发机2中的接收部分与均衡器3耦合,均衡器3与解码器4耦合。解码器的输出5由移动站利用,例如,以语音的形式进行输出。控制器6控制移动站中接收及解码元件的工作。与说明本发明无关的那些部分被省略掉了,因为这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很清楚。
为了使移动站能够接收第一和第二信道,控制器6控制收发机在第一和第二信道上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信道数据。将第一和第二信到数据传送给均衡器3,对及收到的信道数据进行信道解码,并对得到的代码进行软组合。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软组合时,与数据本身一起提供了表示解码数据可靠性的标志。由于移动站通过两个信道接收到相同的数据,可以保留更可靠的数据,丢弃较不可靠的数据。在两个信道中使用不同的打孔方案,将使移动站接收到对应相同信息数据的不同的信道数据集,这个附加信息可以进一步帮助移动站进行解码和纠错。
如图3所示,在TDMA通信系统中实现了本发明的这个方面,(这是尤为有利的,)例如其中使用了根据所说明的示例实施例的互补半速率信道。
如果传送的射频数据块没有以以块为单位进行同步,则需要移动站队从不同信道中接收到的射频数据块进行相关计算。这种相关计算可以在均衡之前进行,从而能够执行软组合,或者在语音解码之后进行。利用图4a及4b对这些方案进行了说明。
为了避免在一个移动站中需要两个收发机,分配给互补子信道f1与f2的时隙(TS)应该使移动站能够以帧为单位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切换时隙分配,从而能够在每个子信道上接收并发送数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道,移动站可以使用的时隙组合取决于移动站的多时隙类,由于必须要遵守与多时隙类相关的多时隙参数(Tta、Ttb、Ttc及Ttd),从而使移动站能够在相邻的帧之间变化它的时间参考。
对于单元1及单元2,可用的信道分配为:
对于多时隙类1,使用相同的时隙N
对于多时隙类2-7,使用时隙N或N+/-1
对于多时隙类8-11,使用时隙N、N+/-1或N+/-2
对于多时隙类12,使用时隙N、N+/-1、N+/-2或N+/-3。
例如,如图5所示,对于具有多时隙类2的移动站(即能够支持最多两个Rx信道以及一个Tx信道),可能向单元1分配时隙TS0,并向单元2分配时隙TS1。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时隙分配的可能性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即与分配给单元1的信道有关的时隙必须和与分配给单元2的信道有关的时隙始终在不同的帧之中。在图6中对这样的分配进行了示意,这种情况不会满足上面提到的分配要求,是不可接受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单元中使用了提前的时间差,服务单元不会影响Tra参数(即用与执行测量并准备接受信号的时间,可以从图7中明确)。
或者,如果时隙被分配给一个单独的单元,则时隙的分配可以服从相同的约束。因此,支持1Tx时隙(多时隙类1-4)的移动站可以在所有单元上分配相同的TS。图8a中表示了多时隙类1移动站的实例。如果TS0与TS1被连续分配(如图8b所示),多时隙类5MS可以向服务单元分配TS0,向目标单元分配TS1。
参见图9,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交接方法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移动站10正在通过服务单元21(图9a)中的基站20进行通话,移动站10使用部分速率信道(半速率信道或四分之一速率信道)正与服务基站20进行通信,部分速率信道上承载了业务与信令信息。
在本发明最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前信道为部分速率信道,例如半速率信道。然而,还应该正视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当前信道位全速率信道,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交接过程开始时,它就变化为半速率信道。
随着移动站10不断靠近服务单元21的单元边界,建立起与目标单元31(图9b)的基站30之间的第二部分速率信道(例如,四分之一速率信道或半速率信道)。所建立的到目标单元基站30的新的部分速率信道中只携带业务信息。
随着移动站10进入目标单元31,则信令链路从初始的服务单元21切换到目标单元31(图9c)。因此,在移动站10与目标单元的基站30之间的部分速率信道将携带信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在移动站10与初始服务单元的基站20之间的部分速率信道只携带业务信息。
最后,一旦移动站10进一步深入目标单元31,移动站10与初始服务基站20之间的部分速率信道将被撤销,交接过程结束(图9d)。
参见图10,说明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交接过程中,在移动站10、服务基站20与目标基站30之间发生的信令及业务流。
参见图10,起初,移动站10利用带有业务及信令信息的部分速率信道(半速率信道或四分之一速率信道)与服务基站20进行通信(步骤A)。这种情况对应于图9a表示的情况。当判断到交接请求时(步骤B),服务基站20要求目标基站30向移动站10分配辅信道(步骤C)。如同前面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由目标基站30分配的辅信道使部分速率信道。这个新的部分速率信道只携带业务信息:信令链路仍然保持在初始服务基站20中。
一旦服务基站20接收到来自目标基站30的辅信道请求响应(步骤D),服务基站20将通知移动站10进行辅信道分配,即为辅信道分配时隙、频率原则(frequency law)以及子信道的号码(步骤E)。移动站10向服务基站20确认辅信道分配(步骤F)。此后,移动站10在主信道上与服务基站20交换业务信息(步骤G),并在辅信道上与目标基站30交换业务信息(步骤H)。这个情况与图9b所展示的相同。
这种情况可能一直持续,直到移动站进入了目标单元31,信令链路从初始服务单元21切换到目标单元31(如图1(应为9)c所示)。在硬交接的开始阶段(步骤I),服务基站20向移动站10发出交接指令(步骤J)。移动站10对交接指令做出响应,向目标基站30发送交接访问请求(步骤K),随后发送完成的交接信息(步骤L)。此时,信令控制链路从原始服务基站20移动到目标基站30。移动站10在主信道上与目标基站30交换业务信息(步骤M),并在辅信道上与服务基站30(应为20)交换业务信息(步骤H)。
在交接的末尾(步骤O),目标基站向移动站发送辅信道释放信息(步骤P)。一旦接收到这个消息,移动站10则对辅信道释放做出应答(步骤Q),并释放掉到原始服务基站20的辅信道(只携带业务信息)。一旦目标基站30接收到对释放辅信道的确认,目标基站30则通知原始服务基站20释放信道(步骤S)。一旦从原始服务基站接收到对辅信道释放的确认(步骤T),交接过程结束。这对应于图9d中的情况。
当然,如果希望在移动站与新的服务基站30之间建立全速率信道,则可以通过常规的信令和信道分配方法予以实现。
尽管对在第一基站20与第二基站30之间的交接进行了说明,交接过程无需发生在两个基站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参见图11进行说明),可以实现内部基站的交接。在图11中,移动站10正在使用服务基站20进行已经建立的通话,基站中包括BTS22以及BSC23。
起初,在移动站10与基站的BTS之间建立起主业务信道,业务信息通过BSC23传递到网络N中(步骤A’)。为了实现内部基站交接,BSC23从BTS22申请辅信道分配(步骤C’)。一旦BSC得到辅信道的通知(步骤D’),BSC就向移动站10通知进行辅信道分配(步骤E’)。一旦移动站对辅信道分配做出应答(步骤F’),则除了现有的主业务路径外(G’),还通过BTS22及BSC23建立起通向网络N的辅助业务路径(步骤H’)。
为了完成基站内部交接,从BSC23向移动站10发送信道释放信息(步骤P’)。一旦移动站对信道释放信息做出应答(步骤Q’),则BSC23向BTS22通知进行信道释放(步骤S’)。一旦对信道释放进行确认(步骤T’),则基站内部交接过程结束。
同样地,尽管如本文所述的,在一个基站与另一个之间进行交接或者在基站内部交接时,建立了主信道以及辅信道,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正常工作时,用一个或多个基站建立平行的主信到与辅信道,而无须在交接过程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主信道与辅信道的方法与上述参考图10及11的方法类似,但省略了关于对交接条件进行检测的步骤,还省略了将信令链路从一个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在内部基站交接时,参见图10说明的情况)以及后续释放一个信道的步骤。
在层次小区的情况下使用本发明尤其有利,其中,(例如,)多个微小或微微小区所覆盖的区域在整体上或部分地落入一个大的小区覆盖的区域内。图12表示了这样的布局,其中在大单元中用大的小区基站(MAC-BS)进行服务,在微小区中用微小区基站(MIC-BS1与MIC-BS2)进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向移动站提供充分的覆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大的小区的基站(MAC-BS)建立一个部分速率信道,利用微小区的基站(MIC-BS1)建立一个第二部分速率信道。由于移动站在大的小区内运动,因此保持了到大的小区基站(MAC-BS)的部分速率信道,而到微单元基站(MIC-BS1)的部分速率信道被移交给另一个微小区基站(MIC-BS2)。因此,始终保持了大的小区的业务信道,由于降低了移动站在小区之间移动发生掉线的可能性,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此外,通过在移动站10与它的服务基站之间分配两个部分速率信道,可以提供有用的频率分集。可以利用上面参考图11进行说明的基站内部交接方法,对一条部分速率信道进行分配,从而能够选择最优的信道(具有最小的干扰),因此可以向移动站提供最好的服务。
为了在获得频率分集的同时获得空间分集,可以使用基站与相关的中继站,例如图12中所示的情况非常有利。
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信道/频率的分集,以及空间分集,特别是在交接过程中,由于没有丢失语音采样,改善了性能。可以通过使用两个HR或QR信道实现所获得的能力,而无须使用在介质或恶劣的射频环境中的FR信道。可以通过两个小区的双路实现对这些信道补偿这种错误(vunerability)。

Claims (14)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通信设备进行工作的方法,其包括:使用承载了业务信息和信令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以及至少一条承载了业务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其中所述主信道与辅信道载有相同的业务信息并且是被分配给不同帧的互补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通信设备进行工作的方法,其中,所述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和辅信道每个都为半速率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通信系统中使通信设备进行工作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上接收业务信息,并从中获取第一数据;在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上接收业务信息,并从中获取第二数据;对在主信道上接收到的第一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在辅信道上接收到的第二数据进行软组合,获得第三数据;和对获得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通信设备进行工作的方法,其中,所述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和辅信道每个都为半速率信道。
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与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所述控制装置适于使用承载业务信息和信令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以及承载业务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其中,所述主信道与辅信道载有相同的业务信息并且是被分配给不同帧的互补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和辅信道每个都为半速率信道。
7.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和第二收发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与通信设备的通信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适于使用承载在通信设备和第一收发机装置之间的业务信息和信令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和承载在通信设备和第二收发机装置之间的业务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其中,所述主信道和辅信道承载相同的业务信息并且是被分配给不同帧的互补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内的通信网络,其中,第一收发装置是收发机基站BTS中的第一收发机,第二收发装置是收发机基站BTS中的第二收发机,所述控制装置是相关的基站控制器BSC。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收发装置是第一收发机基站BTS,第二收发装置是第二收发机基站BTS,所述控制装置是与第一收发机基站BTS相关的基站控制器BS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二收发机基站BTS带有相关的第二基站控制器BSC,且第一基站控制器BSC通过与第二收发机基站BTS相关的第二基站控制器BSC,与第二收发机基站BTS交换信令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两个不同基站可位于层次系统布局中的不同级别。
12.一种执行将通信设备从TDMA通信系统中的第一收发机装置向第二收发机装置进行交接的方法,TDMA部分速率信道包含当前在通信设备与第一收发机装置之间发生的业务信息及信令信息,该交接方法包括步骤:在通信设备与第二收发机装置间建立仅包含业务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和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承载相同的业务信息,并且是被分配给不同帧的互补信道;将信令信息从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转移到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释放通信设备与第一收发机装置之间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执行交接的方法,其中,所述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和辅信道每个都为半速率信道。
14.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
收发机;和
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收发机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收发机以接收承载业务信息和信令信息的TDMA部分速率主信道以及承载业务信息的至少一个TDMA部分速率辅信道,其中所述主信道和辅信道承载相同的业务信息,并且是被分配给不同帧的互补信道。
CNB018201652A 2000-12-08 2001-10-15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 Expired - Lifetime CN12541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0403456.7 2000-12-08
EP00403456A EP1213940B1 (en) 2000-12-08 2000-12-08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0007A CN1480007A (zh) 2004-03-03
CN1254146C true CN1254146C (zh) 2006-04-26

Family

ID=8173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201652A Expired - Lifetime CN1254146C (zh) 2000-12-08 2001-10-15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28015A1 (zh)
EP (3) EP1441559A3 (zh)
JP (1) JP2004515988A (zh)
KR (1) KR20040008117A (zh)
CN (1) CN1254146C (zh)
AT (1) ATE343307T1 (zh)
AU (1) AU2002218236A1 (zh)
BR (1) BR0116008A (zh)
DE (1) DE60031423T2 (zh)
WO (1) WO20020474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007A (zh) * 2015-04-01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ad‑hoc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4742A1 (de) * 1999-03-31 2000-10-1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US6961388B2 (en) * 2001-02-01 2005-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schem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79580B2 (en) 2001-02-01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schem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81242B2 (en) * 2001-10-29 2007-02-20 Ericss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at radio base station nodes
US7061884B2 (en) * 2001-10-29 2006-06-13 Ericsson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at radio base station nodes that provid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control timeslots
DE60310235T2 (de) * 2002-06-28 2007-07-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Wilmington Interferenz basierende fluchtmechanismen in drahtlosen systemen der dritten generation
EP1863195A4 (en) * 2005-03-23 2012-04-04 Fujitsu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02245B2 (ja) 2005-09-21 2011-10-2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多重リバースフィードバックチャンネルをマルチプレッシ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0731194B1 (ko) 2005-11-30 2007-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프 제어방법
GB2437128B (en) * 2006-04-12 2008-07-23 Siemens Ag A Method Of Operation In A Dual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79821B (zh) * 2006-11-07 201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终端接入的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US8036241B2 (en) * 2007-03-09 2011-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ion resolu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000708B1 (en) * 2007-09-11 2011-08-1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eamless inter-network handoff
CN101369884B (zh) * 2008-09-11 2011-04-1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时隙内自适应跳信道的工业无线通信方法
US9386593B2 (en) * 2009-06-19 2016-07-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329206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Thome Timothy A Dual idle-traffic stat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031605B2 (en) * 2010-03-04 2015-05-12 Ipcomm Mobile femto-cell in a wireless safety network
US9100962B2 (en) * 2010-06-29 2015-08-04 Orang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473866B2 (ja) * 2010-11-08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知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3096381A (zh) * 2013-01-21 2013-05-08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b接口信令的GSM双频同站小区资源均衡方法
EP4102764B1 (en) * 2018-09-14 2024-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nhancing channel aggregation and puncturing for the ieee 802.11ax and beyo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1345C (fi) * 1992-06-24 1994-06-10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kanavanvaihdon tehostamiseksi
ATE208986T1 (de) * 1993-09-24 2001-11-15 Nokia Networks Oy Sanftes weiterreichen in einem zellular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S5577047A (en) * 1993-11-10 1996-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acrodiversity TDMA radio communications
FI98976C (fi) * 1994-07-11 1997-09-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kanavanvaihdon suorittamiseksi ja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US5926755A (en) * 1996-08-07 1999-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n arrangement for conducting multiple calls simultaneously
FI105993B (fi) * 1997-08-20 2000-10-3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radiotiedonsiirtoverkon hallitsemiseksi ja radioverkko-ohjain
US6377809B1 (en) * 1997-09-16 2002-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359877B1 (en) * 1998-07-21 2002-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overhea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10056560A1 (en) * 1998-10-08 2001-12-27 Farooq Kh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ement base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48776B (en) * 1999-04-06 2003-07-09 Motorola Ltd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resource thefor
WO2000074274A1 (en) * 1999-05-28 2000-12-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007A (zh) * 2015-04-01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ad‑hoc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US10638478B2 (en) 2015-04-01 2020-04-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CN107535007B (zh) * 2015-04-01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ad-hoc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41559A2 (en) 2004-07-28
DE60031423T2 (de) 2007-08-23
EP1342385A1 (en) 2003-09-10
EP1213940A1 (en) 2002-06-12
CN1480007A (zh) 2004-03-03
AU2002218236A1 (en) 2002-06-18
WO2002047416A1 (en) 2002-06-13
JP2004515988A (ja) 2004-05-27
DE60031423D1 (de) 2006-11-30
US20040028015A1 (en) 2004-02-12
EP1441559A3 (en) 2004-09-22
EP1213940B1 (en) 2006-10-18
KR20040008117A (ko) 2004-01-28
ATE343307T1 (de) 2006-11-15
BR0116008A (pt) 2005-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4146C (zh)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
KR102125786B1 (ko) 핸드오버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 기기
CN1109477C (zh) 使用功率限制的信道分配方法
US7212515B2 (en) Fast macrodiversity switching with interleav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EP1443794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ering hybrid duplexing technology
CN1310564C (zh) 在通信系统中用于增加的信息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15428355A (zh) 侧行链路波束配置和指示
US201300706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in a network
US866056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EP314104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implement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and joi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of data
JP2018129801A (ja) 伝送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およびモバイルトランシーバの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389295B1 (ko) 상호작용 데이터를 ms을 통해 이웃 bs들 사이에 송신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932100A (zh) eNB之间协调中继链路资源配置的方法和eNB
KR20110079853A (ko) 이동 전화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전송
EP326907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tracking of user equipment
US792526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channel i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65528B1 (en) Use of orthogonal coding to facilitate use of shared frequency resource for dual-RAT transmission to a user equipment device
EP3011784B1 (en) Methods and base stations for assisting scheduling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185802C (zh) 从多个基站发送信号到一个移动台的方法
JP2007208341A (ja)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US1174376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currently transmitting signals
WO2013024586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WO2023132896A1 (en) Subcarrier spacing and cyclic prefix switching within a sidelink resource pool
CN117280744A (zh) 通信设备、基站和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MOBILIT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OLA INC.

Effective date: 201101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26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In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USA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Inc.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4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