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905C - 车辆座位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1905C
CN1251905C CNB021473587A CN02147358A CN1251905C CN 1251905 C CN1251905 C CN 1251905C CN B021473587 A CNB021473587 A CN B021473587A CN 02147358 A CN02147358 A CN 02147358A CN 1251905 C CN1251905 C CN 12519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seat
locking piece
pivotall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7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2043A (zh
Inventor
渡边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2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2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9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9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向前翻转的车辆座位(30),具有:与后部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锁定件(41),用于可松开地锁定座垫(35)并使其不会相对于支撑托架(34L)发生运动;以及一端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而另一端与锁定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连接杆(42)。位于连接杆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处的第一接合(34b)设置在位于座垫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处的第二接合(34a)的下方。当座垫绕第二接合向车辆前方翻转时,座垫的向前翻转运动使得锁定件通过连接杆朝向座垫的底面拉动。

Description

车辆座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位,其可向车辆的前方翻转且靠背可向下折叠到座位的座垫上。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No.SHO63-47545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折叠式平翻转座位。所公开的座位包括通过铰链与座垫相连的靠背、与座垫的前下端部可枢轴转动地相连的前腿、与座垫的后下端部可枢轴转动地相连的后腿,以及与前腿相连且用于可松开地锁定住前腿使其不会相对于车辆地板运动的钩状件。座位可以绕前腿的前端向车辆的前方翻转,同时靠背保持在平放于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中。
这种已知座位的缺点在于,当座位处于折叠位置或翻转位置时,前腿上的钩状件保持在其从座位前腿上向外突出的原始位置。这样突出的钩状件降低了折叠或翻转座位的美学外观,并且可能伤害到进行座位布置工作的驾驶员或乘客。
此外,当座位折叠或翻转以进行所需的座位布置时,必须折叠前、后腿。这就使整个布置工作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位,其可以简单的方式翻转,不会降低座位的美学外观,并且不会伤害到车辆的乘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位,包括以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上的第一排座位、第二排座位和第三排座位,所述第二排座位包括:适于安装在车辆地板上的支撑托架,具有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相连的前部的座垫,可将座垫可松开地锁定住并防止其相对于支撑托架发生运动的锁定件,锁定件与座垫的后部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并从座垫的底面向下延伸,使得锁定件能在车辆的纵向上可枢轴转动地运动;以及一端与锁定件可枢轴转动地相连而另一端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相连的连接杆,其中位于连接杆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处的第一接合设置在位于座垫与支撑托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处的第二接合的下方,使得当所述第二排座位的座垫绕第二接合向车辆前方翻转时,座垫的向前翻转运动使得锁定件通过连接杆朝向座垫的底面拉动,其中一种在支撑托架的一侧上的减震器延伸且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在座垫与支撑托架之间,和所述连接杆安装在在支撑托架的另一侧上,其特征在于,第三排座位包括:支撑柱,具一端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到车辆地板;座垫,具有前方下部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到支撑柱的另一端;以及锁定件,锁定件的一端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到座垫的后方下部,锁定件的另一端可释放与车辆地板接合以将第三排座位锁定就位,并且第三排座位可存放在第二排座位的座垫正下方限定的空间内。
当座位到达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时,锁定件收回到基本上平放于座垫底面上的位置。因此,不用担心在座垫的翻转运动中锁定件留在其原始的向外突出的位置上时可能发生的对乘客的伤害。由于具有这种可收回的锁定件,处于翻转垂直位置的座位在外观上具有吸引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形式中,第一接合基本上位于第二接合的正下方。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第一接合朝向车辆的后方偏离于第二接合。后一种设置尤为优选,这是因为锁定件可以得到更大的收回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述介绍和附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通过说明性示例显示了结合本发明原理的某一优选结构的实施例。
图1是装备有本发明座位的汽车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座位布置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3显示了可纵向滑动的第二排座位的透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4方向看去的第二排座位的侧视图;
图5是第二排座位的滑轨及相关部分的侧视图,其中一部分以剖视图显示;
图6是第二排座位的下部的透视图,为清楚起见其中的一部分被剖开;
图7A到7C是显示了与第二排座位有关的辅助锁定机构的操作的放大侧视图,其中一部分以剖视图显示;
图8A和8B是显示了与第二排座位有关的主锁定机构位于松开或释放位置的方式的侧视图;
图9A和9B是显示了第二排座位的靠背向下折叠到第二排座位的座垫上的方式的侧视图;
图10A到10C是显示了第二排座位向前翻转且靠背保持在折叠位置上的方式的侧视图;
图11A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的连杆机构的设置和操作的示意性视图,用于在第二排座位向前翻转时使第二排座位的锁定件产生收回运动;
图11B是与图11A相似的视图,但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设置和操作;
图11C是与图11A相似的视图,但显示了根据比较示例的连杆机构的设置和操作;
图12是车辆的第三排座位的透视图;
图13沿图12中箭头13的方向看去的第三排座位的透视图;
图14到19是显示了折叠第三排座位并随后将其向下放入到最低水平位置中的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0到25是显示了将第三排座位存放在第二排座位的座垫下方形成的空间内的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介绍本质上只是代表性的,而不限制本发明或其应用或使用。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安装有本发明座位的汽车10。在图1中,标号11表示车身,标号12表示车辆地板,标号13表示前轮,标号14表示后轮,标号15表示前灯,标号16表示车顶,标号17表示挡风玻璃,标号18表示前保险杠,标号19表示后保险杠,标号21表示门镜,标号22表示前门,标号23表示后门,标号24表示尾门,标号25表示前翼子板,标号26表示后侧板,标号27表示后例玻璃,标号28表示第一排座位,标号30表示第二排座位,标号70R(70L)表示第三排座位。车辆10设置成可提供多种座位布置,如从下面给出的介绍中所理解的那样。
如图2所示,第一排座位28由驾驶员座位28R、乘客座位28L组成,它们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纵向)上是可独立滑动的。第二排座位30是台式座位(bench seat),其在车辆10的纵向上是可滑动的,可以折叠,并可向车辆10的前方翻转。第三排座位70L,70R由左、右座位形成,它们在车辆10的横向方向上隔开,并可以放置在位于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之下的存储位置中。
如图3所示,第二排座位30包括:一对横向间隔开的座位导轨组件31L,31R,各导轨由可动的内导轨32L,32R和固定或静止外导轨33L,33R组成,内、外导轨可相互间滑动接合;与各个内导轨32L,32R相连的左、右托架34L,34R;由左、右支撑托架34L,34R所支撑的长座垫35;通过左、右铰链36a,36b与座垫35相连的左靠背37L;通过左、右铰链36c,36d与座垫35相连的右靠背37R,以及安装在各个靠背37L,37R上的左、右头枕38L,38R。靠背37L,37R可与水平位置倾斜到成预定角度并折叠到座垫35上。头枕38的高度可调节。
第二排座位30还包括:左、右锁定件41(右侧的那个未示出),其从座垫35的后端部分的底面上向下延伸出;左、右连接杆42(右侧的那个未示出),用于在第二排座位30整体地向车辆的前方翻转时将各个锁定件41朝向座垫35的底面拉动;单个减震器43,其在座垫35的左侧和左支撑托架34L之间延伸;与左导轨组件31L相关的主锁定机构52,用于将座垫35锁定在座位30的预定纵向滑动范围内的所需位置处;辅助锁定机构53,用于只在座垫35向车辆后方移动时临时性将座垫35的滑动运动阻挡在座位30的预定纵向滑动范围内的给定位置处;以及释放机构51,其用于从第三排座位70L,70R(图2)侧促动主锁定机构52的松开操作。
在图3中,标号45表示锁定旋钮,当相应的一个靠背37L,37R折叠到座垫35上时锁定旋钮被向上拉出。标号46表示用作连接件的带或皮带,用于在座垫35处于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时将座垫35固定在相应的一个支撑托架34L,34R上。
内导轨32L,32R具有中空的构。如图4所示,左内导轨32L具有位于其后端并用于与左锁定件41互锁接合的闩眼32a,以及用于保护左内导轨32L的中空内部不受损坏的封盖32b。右内导轨32R(图3)的结构基本上与左内导轨32L的结构相同,它的详细介绍在此略去。
左支撑托架34L具有:座垫支撑部分34a,其通过销与座垫35的前下部分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连接杆支撑部分34b,其通过销与连接杆42的前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以及钩状件34c,其用于在座垫35处于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时固定住带或皮带(连接件)46。座垫支撑部分34a在座垫35和左支撑托架34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的位置处形成了接合,而连接杆支撑部分34b在连接杆42和左支撑托架34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的位置处形成了接合。第一接合34b位于第二接合34a之下,并朝向车辆的后方偏离于第二接合34a。右支撑托架34R的结构基本上与左支撑托架34L的结构相同,无须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在图4中,标号35a表示嵌入在座垫35中的座架,标号41a表示左锁定件41上用销固定在连接杆42的后端上的连接部分,标号41b表示用于将左锁定件41从闩眼32a中释放出来的释放杆。连接部分41a在连接杆42和锁定件41之间形成了销接合。
释放机构51具有在一端55a(图4中的左端)与主锁定机构52的促动杆61相连的拉带55,以及设置在座垫35上并纵向间隔开的第一导向件56和第二导向件57,用于引导拉带55朝向座垫35的背侧运动。第一和第二导向件56,57由圆杆形成。拉带55的一端55a绕主促动杆61的杆状材料体结成环,拉带55的另一端55b也结成环,以便于车辆乘客抓紧拉带55。导向件56,57设置在促动杆61的上方,因此在向后拉动拉带55时导向件56,57可用作支点。
图5以放大的比例显示了包括左导轨组件31L以及与左导轨组件31L相关的主锁定机构52和辅助锁定机构53在内的设置。
主锁定机构52包括:促动杆61,其一端(图5中的左端)由乘客促动并在其中间部分处用销固定在左内导轨32L上;锁定杆62,其一端(图5中的左端)用销固定在促动杆61的另一端上,并具有与左内导轨32L用销固定的中间部分;齿形锁定件63,其与锁定杆62的另一端相连并具有多个均匀间隔开的锁定齿63a(在所示实施例中为三个);在左内导轨32L和锁定杆62之间作用的扭转弹簧64,用于推动锁定杆62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及多个均匀间隔开的锁定孔33a,其沿外导轨33的纵向部分形成于外导轨33中,用于可锁定地容纳齿形锁定件63的锁定齿63a。
辅助锁定机构53包括:促动杆65,其一端(图5中的左端)由乘客促动而另一端与内导轨32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锁定杆66,其一端与辅助促动杆65的中间部分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形成于辅助锁定杆66的另一端的锁定齿67;形成于外导轨33L中用于可锁定地容纳锁定齿67的单个锁定孔33b;以及在外导轨33L和锁定杆66之间作用且用于向下推动锁定杆66的弹簧件68,因此当锁定齿67进入到外导轨33L的锁定孔33b的位置中时,它就被弹簧件68的作用力自动地迫使到与锁定孔33b形成互锁接合。弹簧件68最好包括向上突出的拱形形状的钢丝弹簧,其一端(图5中的左端)固定在锁定杆66上,另一端(自由端)可滑动地容纳于锁定杆66中的导向槽66a中。导向槽66a通常沿外导轨33L的纵向方向延伸。拱形板簧(弹簧件)68的中央部分或顶部与外导轨33L的朝下表面33c(图7A-7C)相接触。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理解,第二排座位30(图3)包括位于车辆地板12(图2)侧的外导轨33L,33R,位于座垫35侧且与外导轨33L,33R可滑动地接合的内导轨32L,32R,在一个外导轨33L和内导轨32L,32R中的一个对应件32L之间作用从而将内导轨32L锁定在无法相对于外导轨33L发生运动的位置上的主锁定机构52,以及在内导轨32L和外导轨33L之间作用从而只能在内导轨32L,32R和座垫35向车辆后方移动时产生锁定作用的辅助锁定机构53。如图5所示的辅助锁定机构53包括:促动杆65,其具有与内导轨32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可适于操纵促动杆;锁定杆66,其具有与促动杆65的中间位置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锁定杆66的第二端具有锁定齿67;以及形成于外导轨33L中并用于容纳锁定杆66的锁定齿67以将内导轨32L和外导轨33L锁定在一起的锁定孔33b。
图6是第二排座位30的下部的透视图,为清楚起见其中的一部分被剖开。如此图所示,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具有位于各侧的前端部分,其在34a处与支撑托架中的一个34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因此,座垫35可以绕接合34a向车辆的前方翻转。采用锁定件41来将座垫35锁定在使其无法相对于支撑托架34L发生运动的位置上。锁定件从座垫35后部的底面处向下延伸并与座垫35后部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使得锁定件41可在车辆的纵向(前后方向)上可枢轴转动地运动。连接杆42的一端(后端)通过销(未示出)与锁定件41的中间部分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而另一端(前端)在34b处与支撑托架34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形成于连接杆42和支撑托架34L之间的接合34b位于形成于座垫35和支撑托架34L之间的接合34a的上方,因此当座垫35绕接合34a向车辆前方翻转时,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通过连接杆42使锁定件41朝向座垫35的底面拉动或收回。
这样收回的锁定件41既不会降低翻转座垫35和第二排座位30的整体美学外观,也不会伤害到进行座位布置工作的乘客。
图7A到7C显示了辅助锁定机构53的操作。
当第二排座位30(图4)处于初始位置时,辅助锁定机构53处于正常的松开位置,此时锁定齿67处于车辆前方并与外导轨33L上的锁定孔33b间隔开。在此位置处,锁定齿67克服弹簧件68的作用力而靠在外导轨33L的底面上。
为了实现所需的座位布置,第二排座位30可能要向车辆的后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主锁定机构52的促动杆61(图5)被向上拉动,从而将锁定齿63a从锁定孔33a中拉出,这样就使主锁定机构52处于释放位置。当保持这种状态时,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可向后移动,如图7A中的箭头所示。
座垫35的向后运动使得锁定齿67来到锁定孔33b的位置上,这样锁定齿67就在弹簧件68的作用力下伸入到外导轨33L的锁定孔33b中,如图7B所示。内导轨32L(其上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了促动杆65)和外导轨33L(其中形成有锁定孔33b)就通过容纳于锁定孔33b中的锁定齿67而锁定在一起,结果就临时性地阻挡了座垫35和第二排座位30的整体的向后运动。
然后,促动杆65如图7C中箭头所示地被向上拉动,从而将锁定齿67从锁定孔33b中拉出。当保持这种状态时,座垫35就可再次向车辆后方移动,如图7C中的箭头所示,直到座垫到达所需位置为止。
如上所述,第二排座位30在向后运动的过程中被临时性地阻挡。通过这样阻挡第二排座位30,就可以防止在乘客坐在第三排座位70L,70R(图2)时突然干扰乘客的舒适性。
在辅助锁定机构53中,促动杆65与内导轨32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锁定孔33b形成于外导轨33L中,锁定杆66与促动杆65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并具有可锁定地容纳于锁定孔33b中的锁定齿67。这样设置的辅助锁定机构53的结构简单,并能够减小第二排座位30的整体尺寸。
图8A和8B显示了从第二排座位30的后方促动主锁定机构52的方式。
如图8A所示,由坐在第三排座位70L,70R(图2)上的乘客从第二排座位30的后方如箭头所示地向后拉动拉带55的环形端55b。带55的向后拉动使得主锁定机构52的促动杆61绕其枢轴端顺时针转动,如图8B中的箭头所示。通过促动杆61的这种运动,主锁定机构52可处于如前所述的释放位置中。现在第二排座位30可向车辆的前方和后方移动。
拉带55具有与促动杆61相连且由第一和第二导向件56,57来引导的端部55a(图8A中的左端),其结成环的另一端55b处于第二排座位30的后面。第一和第二导向件56,57在车辆的纵向上间隔开,并位于带55和促动杆61的连接点的上方。通过这种设置,在带55被向后拉动时导向件56,57可用作支点,可使促动杆61绕枢轴端顺时针转动,如图8B所示,从而松开主锁定机构52。
通过这样设置拉带55,坐在第三排座位70L,70R(图2)上的乘客可以进行必要的动作来移动第二排座位30。这对设计成如本发明的座位28,30,70L,70R一样可提供多种座位布置形式的具有三排座位的车辆来说特别有利。第二排座位30可由坐在此座位30上的乘客以在通常可纵向滑动的车辆座位上所进行的方式来移动。拉带55的一端与主锁定机构52的促动杆61相连,由第二排座位30上的导向件56,57引导,并被拉向第二排座位30的后侧。这样设置的拉带55不会使主锁定机构52的结构复杂。
图9A和9B显示了使第二排座位30折叠的方式。在这些图中只显示了左靠背37L。应该注意的是,未示出的右靠背可以与左靠背37L相同的方式向下折叠到座垫35上。
当要折叠第二排座位30时,将与左靠背37L相关的锁定旋钮45(图3)向上拉动,因此通过作用在靠背37L、座垫35或铰链36a上的弹簧(未示出)的作用力,图9A中所示的靠背37L就可自动地朝向座垫35倾斜,如图9B中的箭头所示,并最终平放在座垫35上。
在图9A和9B中所示的座位折叠操作后可进行座位翻转操作,其可由参考图10A到10C所示的方式来实现。
如图10A所示,促动释放杆41b以将锁定件41从与闩眼32a的互锁接合中释放出来,如箭头所示地将座垫35绕枢轴34a向车辆的前方翻转,且靠背(只示出了左侧的那个37L)折叠在座垫35上。
当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继续进行时,锁定件41通过连接杆42的作用被拉动,从而朝向座垫35的底面收回。
座垫35的进一步向前翻转运动使得第二排座位30来到如图10C所示的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上,在此处锁定件41完全地朝向座垫35的底面收回。为了将座位30保持在图10C所示的翻转垂直位置,座垫35上的连接件(穿孔带)46与支撑托架34L上的钩状件34c(图4)相接合,从而将座垫35固定在支撑托架34L上。
在第二排座位30中,座垫35各侧的前下部分与支撑托架34L,34R中相应的一个在34a处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各左、右靠背37L,37R通过左、右铰链36a和36b或36c和36d与座垫35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因此,靠背37L,37R可以参考图9A和9B所述的方式折叠到座垫35上。此外,座垫35可向前翻转而靠背37L,37R保持在折叠位置,其方式如参考图10A到10C所述。由于座垫35各侧的前端和相应侧的支撑托架34L或34R通过固定在钩状件34c上的连接件(带)46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防止已经向前翻转的座垫35回到其初始的水平位置。因此座垫35可以保持在支撑托架34L,34R上的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上。
当座垫35位于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上时,座垫35各侧的前端紧邻于相应侧上的支撑托架34L或34R。此设置允许使用短的连接件(带),这样就不会使第二排座位30的结构更复杂。在可纵向滑动的座位例如第二排座位30的情况中,座垫35可以保持在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上而不管可滑动的座位30在车辆纵向上的位置如何。这就给车辆乘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现在将参考图11A到11C来讨论锁定件41的收回程度,其根据形成于座垫35和各支撑托架34之间的接合34a与形成于支撑托架34和连接杆42之间的接合34b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变化。如图11A到11C所示,在两个接合34a和34b之间延伸的支撑托架34的一部分,座垫35、锁定件41和连接杆42一起形成了一个联动装置,其中支撑托架部分34固定或静止。
图11A显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在下文中称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杆机构或联动装置的动作,其中接合34b位于接合34a之下并朝向车辆后方偏离于接合34a。如此图所示,联动装置为四杆机构。当座垫35处于如实线所示的初始水平位置时,座垫35和锁定件41之间形成了角度θ。当座垫35从实线所示的水平位置向前翻转一个角度α而来到虚线所示的部分翻转位置时,座垫35和锁定件41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减小为θ1。这就意味着当座垫35向前翻转时锁定件41被拉动而朝向座垫35收回。
图11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联动装置的动作,其中接合34b基本上位于接合34a的正下方。如此图所示,由支撑托架部分34、座垫35、锁定件41和连接杆42形成的联动装置为四杆机构,其中支撑托架部分34固定或静止。当座垫35处于如实线所示的水平位置时,座垫35和锁定件41形成了角度θ。当座垫35从实线所示的水平位置向前翻转一个角度α而来到虚线所示的部分翻转位置时,座垫35和锁定件41之间的角度减小为θ2。这就意味着在如图11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中锁定件41的收回量比在如图11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收回量更大。
图11C显示了根据比较示例的联动装置的动作,其中接合34b位于接合34a的下方并朝车辆前方偏离于接合34a。在此联动装置中,连接杆42和座垫35相互交叉。当座垫35从实线所示的水平位置向前翻转一个角度α而来到虚线所示的部分翻转位置时,座垫35和锁定件41之间的角度从θ增大到θ3。对图11A,11B和11C进行比较可以发现,θ1<θ2<θ3。这就意味着在图11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四杆机构中锁定件41的收回量最大,其中接合34b位于接合34a的下方并朝车辆后方偏离于接合34a。如图11B所示的接合34b基本上位于接合34a正下方的第二实施例的四杆机构可以实现一定的锁定件41的收回量,然而所实现的收回量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小。在根据如图11C所示的接合34b位于接合34a前下方的比较示例的联动装置中,在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中锁定件41不发生收回运动;相反,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会使锁定件41从座垫35的后端向外突出。
图12显示了并排设置以形成第三排座位70L,70R的左座位70L(以虚线表示)和右座位70R。左座位70L和右座位70R在结构上对称,下面将只详细介绍右座位70R。
如图12所示,第三排座位的右座位70R通常包括:支撑柱71,其一端(下端)与固定在车辆地板12上的支撑凸缘或固定件12a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座垫72,其具有与支撑柱71的另一端(上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前下部分;锁定件73,其一端(上端)与座垫72的后下部分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而另一端与车辆地板12上的闩眼12b可松开地接合;连接杆74,其将锁定件73的中间部分和支撑柱71的上端延伸部分71a互连,此目的将在下文中介绍;L形后腿75,其一端与座垫7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而另一端与锁定件73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从而可与锁定件73整体地枢轴转动;通过左、右铰链76a,76b与座垫7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靠背77;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靠背77上的头枕78。锁定件73的另一端(自由端)由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锁定件73的主体上的钩状件73b形成。钩状件73b通常被张紧螺旋弹簧73c的作用力向前方推动。
在图12中,标号72a表示座垫72的座架。座架72a上连接了支撑柱71的上端、后腿75的一端和锁定件73的上端。右座位70R还包括:释放杆81,其适于被促动以将锁定件73从与闩眼12b的锁定接合中释放出来;以及带82,其适于在将靠背77向下折叠到座垫72上时被促动或拉动。释放杆81可操作地与锁定件73的钩状件73a相连,使得当释放杆81被促动时,钩状件73b克服弹簧73c的作用力而向后运动,直到钩状件73b和闩眼12b之间的互锁接合被释放为止。
图13是沿图12中箭头13的方向看去的侧视图。如此图所示,座垫72的前部由支撑柱71所支撑,而座垫72的后部由锁定件73和未示出的后腿所支撑。锁定件73通常位于钩状件73b和闩眼12b相接合的锁定位置。标号73a表示了锁定件73所绕着转动的枢轴。与座垫72铰接的靠背77可以向下折叠到座垫72上。通过将锁定件73的钩状件73b从闩眼12b中释放出来,座位70R可以向下进入到由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和车辆地板1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这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在这段时间内,锁定件73被连接杆74的动作拉动,从而绕枢轴73a朝向座垫72的底面方向转动。
图14到19显示了第三排座位70R被折叠、然后进入到最低水平位置中的方式。
第三排座位70R通常处于图14所示的位置,其中锁定件73与闩眼12b相接合。当要将第三排座位70R移动到存储位置时,拉动带82(图13),使得靠背77向下折叠到座垫72上,如图15所示。然后,促动释放杆81(图13),将锁定件73从闩眼12中释放出来,然后迫使座垫72和靠背77向前运动,从而沿如图16所示的箭头方向向前转动支撑柱71。
座垫72和靠背77的继续向前移动使得支撑柱71通过连接杆74拉动锁定件73,如图17所示。随着支撑柱71因座垫72的进一步向前移动而进一步向前方转动,锁定件73朝向座垫72的底面收回,如图18所示。当第三排座位70R达到如图19所示的其最低水平位置时,锁定件73基本上平放在水平面上,并且完全地收回到座垫72中。
由于锁定件73这样地容纳于座垫72中,第三排座位70R处于最低水平位置且靠背77向下折叠到座垫72上,因此第三排座位70R在外观上具有吸引力,并提供了更大的装货空间。无须担心在锁定件73从座垫72上突出时容易发生的对乘客的伤害。
图20到25显示了第三排座位70R(70L)存放在由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和车辆地板1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方式。
图20显示了处于原始位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排座位28,30和70R(70L)。当要将第三排座位70R(70L)存放在第二排座位30的下方所形成的存储位置中时,第二排座位30的左、右靠背37L,37R向下折叠到座垫35上,如图21所示。
然后靠背37L,37R向下折叠到座垫35上的第二排座位30向前翻转,如图22所示。然后,第三排座位70R(70L)的靠背77向下折叠到座垫72上,如图23所示。
之后,靠背77向下折叠到座垫72上的第三排座位70R(70L)从如图23所示的原始位置向前进入到如图24所示的最低水平位置。最低水平位置与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的原始位置垂直对准,而且当第二排座位30处于图20所示的原始位置时,折叠的第三排座位70R(70L)的最大厚度小于座垫35和车辆地板12之间的最小距离。然后,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从图24所示的翻转垂直位置向后翻转到如图25所示的原始水平位置。在这种情况中,折叠的第三排座位70R(70L)存放在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和车辆地板1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最后,将第二排座位30的靠背37L,37R抬起到原始位置,如图25所示。
通过这样将第三排座位70R(70L)存放在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下方的空间内,现在车辆就具有位于第二排座位30之后的较大空间。
虽然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杆74与支撑柱71的上端延伸部分71a的末端相连,如图13所示,但是如果车辆前方的支撑柱71的角运动或转动能使锁定件73通过连接杆74而朝向座垫72的底面枢轴转动,那么也可以采用支撑柱71的其它部分与连接杆74枢轴连接。
此外,用于将拉带55引导到第二排座位30的后侧的第一和第二导向件56,57设置在主锁定机构52的促动杆61之上,如图4所示。导向件56,57的位置并不限于所示实施例。如果向车辆后方拉动带的动作使得促动杆沿可使主锁定机构52处于释放位置的方向转动,那么它们也可以设置在任何其它位置上。
另外,如图5所示与内导轨32L相连的辅助锁定机构53的促动杆65可设置在与内导轨32L形成一体的支撑托架34L的周围。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件(带)46固定在支撑托架34上的钩状件34c上,使得可以将座垫35保持在向前翻转的垂直位置,如图10C所示。作为选择,连接杆46可固定在内导轨32L上,或固定在与支撑托架34L相连的封盖(未示出)上。此外,如果在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中锁定件41能实现足量的收回运动,那么接合34b可设置在接合34a的下方并向车辆的前方偏离于接合34a。

Claims (2)

1.一种车辆(10)的座位,包括以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安装在车辆的地板(12)上的第一排座位(28)、第二排座位(30)和第三排座位(70R,70L),所述第二排座位包括:
适于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地板(12)上的支撑托架(34L,34R),
具有与所述支撑托架(34L,34R)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的前部的座垫(35),
可将所述座垫(35)可松开地锁定住而防止其相对于所述支撑托架(34L,34R)发生运动的锁定件(41),所述锁定件(41)与所述座垫(35)的后部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并从所述座垫(35)的底面向下延伸,使得所述锁定件(41)能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可枢轴转动地运动;和
一端与所述锁定件(41)可枢轴转动地相连而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托架(34L,34R)可枢轴转动地相连的连接杆(42),其中位于所述连接杆(42)与所述支撑托架(34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处的第一接合(34b)设置在位于所述座垫(35)与所述支撑托架(34L)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处的第二接合(34a)的下方,使得当所述所述第二排座位的座垫(35)绕所述第二接合(35b)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翻转时,所述座垫(35)的向前翻转运动使得所述锁定件(41)通过所述连接杆(42)朝向所述座垫(35)的底面拉动,其中一种在支撑托架(34L)的一侧上的减震器(43)延伸且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在座垫(35)与支撑托架(34L)之间,和所述连接杆(42)安装在在支撑托架(34L)的另一侧上,其特征在于,第三排座位(70R,70L)包括:
支撑柱(71),具一端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到车辆地板(12);
座垫(72),具有前方下部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到支撑柱(71)的另一端;以及
锁定件(73),锁定件的一端可枢轴转动地相连到座垫(72)的后方下部,锁定件的另一端可释放与车辆地板(12)接合以将第三排座位(70R,70L)锁定就位,并且第三排座位(70R,70L)可存放在第二排座位(30)的座垫(35)正下方限定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34b)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34a)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偏离。
CNB021473587A 2001-10-16 2002-10-16 车辆座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9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8634/01 2001-10-16
JP2001318634A JP3662873B2 (ja) 2001-10-16 2001-10-16 車両用シート
JP318634/2001 2001-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2043A CN1412043A (zh) 2003-04-23
CN1251905C true CN1251905C (zh) 2006-04-19

Family

ID=19136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73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905C (zh) 2001-10-16 2002-10-16 车辆座位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662873B2 (zh)
CN (1) CN125190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5976B1 (fr) * 2004-02-10 2006-05-26 Renault Sas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siege arriere repliable et escamotable.
CN100415564C (zh) * 2004-04-26 2008-09-03 株式会社塔捷斯 带有座垫翻起结构的车辆座椅
JP4661706B2 (ja) * 2006-07-06 2011-03-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突起物の収納機構
JP4850750B2 (ja) * 2007-02-23 2012-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R2933916B1 (fr) * 2008-07-21 2011-01-14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CN102092317B (zh) * 2010-12-28 2013-06-19 成都市天龙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司机座椅的翻板机构
US9764663B2 (en) 2012-06-05 2017-09-19 James Shing Hin Lee Convertible seating unit
DE102012216901B3 (de) 2012-06-13 2013-09-26 Johnson Controls Gmbh Scharniermechanismus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Fahrzeugsitzes
FR3086598B1 (fr) * 2018-10-02 2021-05-28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2043A (zh) 2003-04-23
JP2003118449A (ja) 2003-04-23
JP3662873B2 (ja) 2005-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5399B2 (en) Thin profile folding vehicle seat
CN1765653A (zh) 可缩进地板内的座椅
CN106573553A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CN100420586C (zh) 带主侧向移位的可收入底板式座椅总成
JP4499109B2 (ja) 進入/退出位置及び積荷フロア位置を備える車輌シートシステム
EP1340649B1 (en) A neck rest for the seats of automobiles
CN105934364B (zh) 轿车下倾座椅
EP2061674B1 (en) Fold flat seat assembly with drive link
JP510416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810540A (zh) 座椅装置
CN107921887A (zh) 具有单桩的可移动车辆座椅
US20160176318A1 (en) Lateral slide pickup truck rear seat
CN1747851A (zh) 车辆座椅结构
US10315532B2 (en) Monopost for free-standing vehicle seat
CN1324310A (zh) 具有完全记忆的便于进出的座位组件
CN204415628U (zh) 一种折叠式交通工具
CN1484589A (zh) 拆分的提升门摆动座椅
CN101309813A (zh) 可换向式座椅组件
CN104129326A (zh) 有双锁定就坐位置的车辆座椅组件和调整车辆座椅的方法
CN1251905C (zh) 车辆座位
KR20060049425A (ko) 차량
US8016341B2 (en) Stowable seat
CN107599899A (zh) 折叠和斜倚的后排座椅系统
CN101267962B (zh) 包括具有座垫向前运动功能的折叠放平机构的第二排座椅组件
CN1603158A (zh) 车辆的座位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