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627A - 气动引纬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气动引纬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1627A
CN1251627A CN97182100A CN97182100A CN1251627A CN 1251627 A CN1251627 A CN 1251627A CN 97182100 A CN97182100 A CN 97182100A CN 97182100 A CN97182100 A CN 97182100A CN 1251627 A CN1251627 A CN 1251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m
yarn
weft
reed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82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1517C (zh
Inventor
F·施派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xtilma AG
Original Assignee
Textilm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xtilma AG filed Critical Textilma AG
Priority to CNB971821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11517C/zh
Publication of CN1251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15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15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 D03D47/278Guide mechanisms for pneumatic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织机包括一织筘(8)和一纬纱引导装置(32),它能在引纬位置与打纬位置之间摆动。一个位置固定的引纬装置(14)用来把纬纱(38)引入导纱通道(36)中。还设有一剪刀(15)用来在纬纱夹住之后剪断纬纱。还设有一布边形成装置用来借助摩擦夹住纬纱,并保证在纬纱从引入位置输送到打纬位置期间始终保持此夹住效果。引纬装置的固定设置、夹住元件的摩擦功能、以及剪刀与织筘的关连意味着上述过程很容易控制,并达到这样的程度,即能引入多达16种不同的纬纱。

Description

气动引纬的织机
本发明涉及一气动引纬的织机。
从现有技术已知有气动引纬的织机,其中引纬要么是借助一安装在织筘上的可摆动的引纬装置来实现,要么是借助一固定地安装在机架上的引纬装置来实现。
具有可摆动的引纬装置的织机存在若干缺点。所引入的纬炒总是在织筘的打纬区域内予以夹住或切断,因此喷咀在引纬位置上的调节只有在织筘的返回过程中才能进行,特别是对喷咀的数目有所限制,另外还需要一特殊的控制。在装有引纬装置的织筘的往复运动期间,还体现出相当高的惯性力,从而导致运动系统的不希望的振动,而且当纬纱从储纬器输送到喷咀时处于失控的振动状态。因此使纬纱交叉和相互悬挂。空气导管和操作装置将承受过高的机械负荷,特别是对操作装置需要一昂贵的控制装置。从这些缺点,由于它极容易受干扰,所以使织机只能运行在较低的转速,而使生产率受到损失。另外还有一缺点,即在机架上安装一剪刀并通过一单独的传动装置来操作,从而造成较大的设备费用,另一缺点还体现在采用一具有灵活夹住作用的夹纱器,其中至少有一个夹住机构能灵活地操作。尤其是在细支纱线时会使断头增多。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对一气动引纬的织机进行改进,使不出现以上所述的缺点。
按照本发明,此任务是以具有在权利要求中的特征的织机来解决的。
以本发明所取得的优点主要在于:能使用多达16种不同种类和色别的纬纱,而且织机能以很高的转速运行。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按本发明的空气引纬的织机时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用截面图表示的织机引纬区域的侧视图;
图3-沿图2中直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沿图2中直线IV-IV的剖面图;
图5-沿图2中直线V-V的剖面图;
图6-沿图2中直线VI-IV的剖面图;
图7-喷咀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8-在引纬结束后的梭口位置的示意图;
图9-沿图2中直线IX-IX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引纬时的情况;
图10-按图9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在纬纱夹住时的情况;
图11-按图9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在纬纱切断时的情况;
图12-按图9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在织筘打纬时的情况;
图13-剪刀的另一实施方案。
这里所谈到的织机包括一机架1,一个送出经纱3、4的经轴2、一个后梁5、一个具有布边形成装置的梭口形成装置6、一个纬纱引入装置7、一个织筘8、一个导布机构9,和一个织轴10。梭口形成装置6通过综丝以经纱3、4构成一上梭口和一下梭口中11、12,以及用边纱(图8)来构成一梭口。
如图2所示,装置7包括一气动引纬装置14以及一剪刀15和一个设置纱线运动方向上的在引纬装置14与一织筘8之间的辅助吹入装置17。引纬装置14安装在机架1上,剪刀15同织筘8连接。辅助吹入装置17与织筘8相连接。
引纬装置14包括一承载部件21、8个喷咀22、一个喷纱头组件23、一个支架24和一个操作装置25。承载部件21是通过螺栓26固定在机架1上。喷咀22是成对设置的,并在工作中与一压缩空气源和一储纬器相联。喷咀22的一侧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喷纱头组件23上。喷纱头组件的支架24是与支承部件21相连接。操作装置25是通过一运动机构27同梭口形成装置6相连接,以便把喷咀22调节到引纬位置上。为此,喷咀组件23和支架24是这样来安排的,使喷咀的管口能围绕着互相以直角交叉的方向而摆动。有一个弹簧28使运动机构27处于张紧状态。这里还指出,也可用一传动机构来取代操作装置25,它是通过一熟知的控制装置来进行控制使喷咀调节到引纬位置。
如图3所示,织筘8是装在一扎筘杆31上。在扎筘杆上固定着一导纱装置32。如果导纱装置32包括一装在扎筘杆上的空气引导部件33,许多像梳子状地设置的、并各具有一用来确定导纱通道36的间隙35的停经片34和接力喷咀37的话,将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以把引入的纬纱38通过导纱通道来输送。导纱装置32也可用所谓的带有接力喷咀的隧道织筘来取代。
在这里所谈到的织机中,采用辅助吹入装置17是非常有利的。辅助吹入装置是一个具有一锥形穿透孔42和一出口缝道43的板状体41。板状体41是固定在导纱部件33上,但也可把第一片停经片34设计成一辅助吹入装置(图4)。
剪刀15具有一位置固定的和一可动的剪刀片51、52,固定的剪刀片51固定在机架上,可动的剪刀片52安装在织筘8上(图5)。
图6表示喷咀对于由停经片34所确定的导纱通道36的排列。该织机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当导纱通道占据引纬位置时,任何一对喷咀是安排成基本上与导纱通道36的中心线相平行。喷咀22的调节是通过操作装置25和运动机构27来实现的。作为一种取代,喷咀22也可以成束地设置。
如图7所示,梭口形成装置6例如可包括一提花装置或多臂装置、一个颜色控制装置56、一个复合传动装置57和一个以铰接在机架1上的单臂杠杆58。这种复合传动装置及其功能已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它加以说明。在杠杆58上装有一与操作装置25相连的运动机构27。
下面将按照图8~12对引纬过程加以说明。在织机中,其主传动轴每转一转引入一根纬纱并把它打在织物边60上。根据这样的机器节拍可安排各单独元件的控制。在前面所述的织机中,一般情况下织筘8和有关引纬的传动完全是根据主轴的转角来控制喷咀22在引纬位置上的调节和纬纱38的引入。
图8表示借助布边形成装置来夹住引入的纬纱的过程,这里从喷咀22(图中未示出)引出的纬纱通过梭口而延伸。此装置是这样来设置的,即一方面借助通过综丝61、62而移动的边纱63、64来构成一梭口,而另一方面梭口变换是直接在纬纱引入过程结束之后开始的。由于此梭口变换,所引入的纬纱38借助边纱63、64的适度的摩擦而被夹住。这种适度摩擦的夹住作用在纬纱38打纬之前比较有昨的方法是借助边纱63、64来保持。纬纱在到达分离的时点时已经被适度的摩擦所夹住,所以分离后的纬纱不再会松开(图10)。纬纱38的分离时点是通过剪刀对于织筘8的运动功能的适当安排来确定的。这样有一特殊的优点,即剪刀的控制比较简单。
图9表示在纬纱38引入过程中的情况。喷咀22处于引纬位置,织筘8处于拉回位置,剪刀15处于开启位置,而纬纱通过辅助吹入装置17并通过边纱63、64而射入导纱装置32的导纱通道36内。
当纬纱38被引入导纱通道36以后,根据机器的节拍开始实行边纱63、64的梭口变换,并使纬纱38藉经纱的适度摩擦而夹住(图10),另外织筘8向打纬位置的方向摆动。
在夹住以后,纬纱38就被剪断,这是因为与织筘8相连的剪刀片52向固定的剪刀片51移动。于是准备下一根新纬纱的引入。另外纬纱38通过织筘8而移位(图11)。
然后,织筘8到达打纬的位置,其中纬纱38通过织筘8打在以前所打入的并已经通过梭口变换所扎绞的纬纱上。接着,织筘8便摆动到拉回的位置上(图12)。
如图13所示,是剪刀15的另一实施例。同前面一样,剪刀15具有一位置固定的剪刀片71和一可移动的剪刀片72,它能针对位置固定的剪刀片转动。为了操作可移动的剪片片,设有一步进电动机73。
于是在前面所述的织机中,纬纱38通过位置固定的引纬装置14而引入导纱通道36中,并在织筘8的摆动过程中予以保持、切断和打纬。由此可获得一系列优点。通过位置固定的引纬装置,纬纱从一储纬器的输送更为可靠,而且喷咀在引纬位置上的调节所容许的时间有明显的延伸,因此能引入多达16种不同色别和类别的纬纱。通过适度摩擦的夹住和已引入的纬纱随同织筘的一直到打纬的运动,能保证无可指责的打纬作用。这里能经受得住的纬纱端头能留得较短,而且附带的废料也较少。

Claims (11)

1.具有气动引纬的织机,其中织机具有一个织筘(8)和一个在一引纬位置与一打纬位置之间互相连接而能摆动的纬纱引导装置(32),以及一个位置固定设置的、至少具有一个用来在导纱通道(36)中引入一纬纱(38)的喷咀(22)的引纬装置(14),和一剪刀(15);其中还设有一用来构成布边的装置(61、62;64、65),它们用来确定:在引纬结束之后借助边纱在适度摩擦下将纬纱(38)夹住,并从引纬位置直到打纬位置在保持夹住作用下进行引导;以及其中剪刀(15)同织筘(8)连接或位置固定地设置,以便在引纬结束之后在后部位置与织筘打纬位置之间的区域内把夹住的纬纱在织物之外予以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织机,其特征为,在纬纱侧喷咀(22)的管口和导纱通道(36)之间,剪刀(15)和吹入引导部件(17)是在纱线运行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连续设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织机,其特征为,引纬装置(14)安装在机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织机,其特征为,设有一操作装置(25)用以把喷咀(22)按照织造模式的程序来调节到引纬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织机,其特征为,引纬装置(14)设有许多喷咀(22)。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织机,其特征为,喷咀(22)能上下移动和/或围绕着以直角交叉的轴线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织机,其特征为,喷咀(22)是成对地和交叠或成束地设置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织机,其特征为,剪刀(15)具有一位置固定设置的刀刃(51)和一可移动的刀刃(52),其中可移动的刀刃同织筘或一传动装置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织机,其特征为,传动装置是一电动机。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织机,其特征为,吹入引导部件(17)是位置固定地设置的或同织筘(8)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织机,其中吹入引导部件(17)具有一个同喷咀(22)的管口最大宽度相适应的锥形通孔(42)和一个纬纱(38)的出口缝道(43)。
CNB971821003A 1997-04-09 1997-04-09 气动引纬的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51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971821003A CN1211517C (zh) 1997-04-09 1997-04-09 气动引纬的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971821003A CN1211517C (zh) 1997-04-09 1997-04-09 气动引纬的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1627A true CN1251627A (zh) 2000-04-26
CN1211517C CN1211517C (zh) 2005-07-20

Family

ID=517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8210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517C (zh) 1997-04-09 1997-04-09 气动引纬的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11517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1958A (zh) * 2009-07-01 2012-05-23 必佳乐公司 用于在织机中捕捉和拉伸纬纱的设备和方法
CN103334202A (zh) * 2013-07-02 2013-10-02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十六色纬数码织锦的织造工艺
CN104164721A (zh) * 2014-07-31 2014-11-26 扬中市金德纺织机械设备厂 一种导轨片
CN104846516A (zh) * 2015-06-01 2015-08-19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移位式储纬器
CN116575170A (zh) * 2023-07-12 2023-08-11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织造厚织物的气流引纬打纬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1958A (zh) * 2009-07-01 2012-05-23 必佳乐公司 用于在织机中捕捉和拉伸纬纱的设备和方法
CN103334202A (zh) * 2013-07-02 2013-10-02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十六色纬数码织锦的织造工艺
CN103334202B (zh) * 2013-07-02 2015-08-26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十六色纬数码织锦的织造工艺
CN104164721A (zh) * 2014-07-31 2014-11-26 扬中市金德纺织机械设备厂 一种导轨片
CN104846516A (zh) * 2015-06-01 2015-08-19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移位式储纬器
CN104846516B (zh) * 2015-06-01 2016-04-13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移位式储纬器
CN116575170A (zh) * 2023-07-12 2023-08-11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织造厚织物的气流引纬打纬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1517C (zh) 2005-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38C (zh)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Gandhi The fundamentals of weaving technology
EP0240075B1 (en) Process for clamping, fastening and presentation of weft threads in gripper weaving looms and device used to this end.
CN1211517C (zh) 气动引纬的织机
JPH11100753A (ja) 耳を切断する方法および耳を切断する方法の実施方法
CA2234464C (en) Weaving machine with pneumatic weft thread insertion
EP0461524B1 (en) Weft yarn presenting device for gripper looms
CN109208158B (zh) 在片梭织机中不使用假边的纬纱操作装置
KR100434220B1 (ko) 공압식 씨실 삽입 직기
US7231943B2 (en)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
JP3425432B2 (ja) テリー織機
CN1061714C (zh) 气动引纬的织机
CN1100156A (zh) 织机折入边成型装置的改进型控制系统,尤其适用于通过改变钢筘打纬位置成型的毛圈织物织机
CN1037370A (zh) 纬纱准备及其从梭口退解的方法
EP0715010B1 (de) Verfahren zur Vermeidung von Gewebefehlern in Glatt- und Polgeweben
RU2143019C1 (ru) Тексти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екстильных изделий из нитей
CN1729330B (zh) 用于拉伸的装置和方法
EP1123997A1 (en) Tuck-in selvedge braiding method in tuck-in device for towel-use shuttle-less loom
CN1630748A (zh) 用于打开织机剑杆的一个剑杆夹线钳的方法和装置
JPH11152654A (ja) 織物つかみ縁から純粋な品種のよこ糸屑を発生する方法とその装置
US20090272456A1 (en) Weaving Machine Comprising Pneumatic Weft Insertion
EP0442024A1 (en) New system of entry and inclusion of the weft thread in a weaving machine and its interlacing by the formation of sheds of variable plane
RU2176294C2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с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прокладкой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CS254385B1 (cs) Zařízení na dělení útků
DE102009013785A1 (de) Schusseintrag bei einer Greiferwebmaschine mit Übergabe des Schussfadens in Schusseintragsrichtung bei gleicher Geschwindigkeit der Grei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70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