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6005C -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6005C
CN1246005C CN 03106981 CN03106981A CN1246005C CN 1246005 C CN1246005 C CN 1246005C CN 03106981 CN03106981 CN 03106981 CN 03106981 A CN03106981 A CN 03106981A CN 1246005 C CN1246005 C CN 12460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nt
infection
oil
herba pogostemonis
cinnamic aldehy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069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0115A (zh
Inventor
王刚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王刚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刚生 filed Critical 王刚生
Priority to CN 031069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46005C/zh
Publication of CN1530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60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60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桂皮醛7-32份,藿香油8-32份。本发明药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它为临床各种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型药物。本发明药物可制成口服剂(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各种脏器)的念珠菌感染、肺部曲霉素感染、角膜真菌感染等深部真菌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地说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浅部感染多发生在指(趾)甲、皮肤、阴道和口腔等部位,其易观察,治疗药物品种多、疗效也显著。深部感染多发生在肺、脑、消化道等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其致病菌以念珠菌(如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为主,其次是引起肺部感染的曲霉菌(如烟曲霉菌、黄曲霉、青霉等)。深部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感染,其治疗药物品种少、疗效差、毒副作用大。近年来,随着免疫制剂、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临床各科都在逐年上升,且其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具有抗深部真菌感染作用的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氟康唑。但这些药物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两性霉素B肾毒性发生率高,对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也具有毒性作用。制霉菌素虽对深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吸收后毒性大,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口腔、阴道和皮肤的白念珠菌感染。咪康唑口服吸收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多通过静脉给药,而静脉给药又常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氟康唑仅对部分念珠菌感染有效,对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天然耐药,对曲霉菌感染疗效不佳。因此,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目前在国内外医学界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临床迫切需要获得新型、高效、安全的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抗菌广谱、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的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桂皮醛7-32份,藿香油8-32份。
本发明是经反复实验,筛选出具有良好协同作用的中药成份进行配伍,使其不但具有良好的抗深部真菌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抗菌作用,最好是在所说的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还有6-12份丁香油。
在本发明中丁香油与藿香油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故藿香油亦可由丁香油替代,其配比量亦同藿香油的用量相同。桂皮醛和丁香油构成的中药组合物亦为本发明,其亦可达到本发明所述效果。
本发明药物,可制成口服剂(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
可用于治疗系统性(各种脏器)的念珠菌感染、肺部曲霉素感染、角膜真菌感染等深部真菌感染。
本发明制备方法可采用蒸馏法,将桂皮和藿香粗粉加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制备得桂皮醛和藿香油。再按本发明所选择的重量配比进行称取、混合,加入适宜的赋形剂,即可制备成胶囊剂或注射剂、滴眼剂等。
本发明成人口服用量以胶囊剂(0.5g/粒)为例,每日15-24粒(总药量内含桂皮醛2.34-7.02g、藿香油2.34-7.02g)。
注射用量为每日100ml(内含桂皮醛2.34-7.02g、藿香油2.34-7.02g)。,
医师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
本发明药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它为临床各种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型药物。
本发明有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验得到了证明。
本发明药物与氟康唑对念珠菌、曲霉菌抗菌活性对比实验
药物来源
本发明药物即香桂胶囊(在以下所有实验中香桂胶囊即指本发明胶囊制剂)。
香桂胶囊(每粒内含桂皮醛0.16g、藿香油0.16g)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批号0101-03,氟康唑胶囊由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601。
菌种来源
临床分离株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均为致病性深部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培养有念珠菌生长,经鉴定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标准菌株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所购买。临床株白念珠菌(30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克柔氏念珠菌(10株)。标准株白念珠菌(2株)、热带念珠菌(2株)、克柔氏念珠菌(2株)、烟曲霉(2株)、黄曲霉(2株)。
实验方法:
药基配制: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先将香桂胶囊内含物用5倍生理盐水在研钵内研20分钟,再与高压灭菌后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趁热(液态)充分混合,倍比稀释成A(桂皮醛2.06mg/ml、藿香油1.03mg/ml)、B(桂皮醛1.03mg/ml、藿香油0.55mg/ml)、C(桂皮醛0.515mg/ml、藿香油0.257mg/ml)、D(桂皮醛0.257mg/ml、藿香油0.129mg/ml)、E(桂皮醛0.129mg/ml、藿香油0.064mg/ml)、F(桂皮醛0.064mg/ml、藿香油0.032mg/ml)、G(桂皮醛0.032mg/ml、藿香油0.016mg/ml)。氟康唑同上配制成A(2.06mg/ml)、B(1.03mg/ml)、C(0.515mg/ml)、D(0.257mg/ml)、E(0.129mg/ml)、F(0.064mg/ml)、G(0.032mg/ml)的浓度,分装试管,置斜面。
菌种接种:挑取适量菌株与生理盐水混合,丝状真菌置于研磨器中与生理盐水混合研磨,使每毫升菌悬液含1×105-6菌细胞,每个试管内接种50μl菌悬液,每个浓度接种2管,同时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作对照。置36℃恒温箱内,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分别1、2、3周做记录,3周后最大稀释度无菌落生长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实验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香桂胶囊对临床株念珠菌MIC(mg/ml)
  菌种   株数   MIC范围   MIC50   MIC90
白念珠菌 30   桂皮醛0.064~0.515   桂皮醛0.129   桂皮醛0.064
  藿香油0.032~0.257   藿香油0.064   藿香油0.032
热带念珠菌 20   桂皮醛0.129~1.03   桂皮醛0.257   桂皮醛0.129
  藿香油0.064~0.515   藿香油0.129   藿香油0.064
克柔氏念珠菌 10   桂皮醛0.257~0.515   桂皮醛0.257   桂皮醛0.257
  藿香油0.129~0.257   藿香油0.129   藿香油0.129
表2:香桂胶囊对五种真菌标准株MIC(mg/ml)
  菌种   株数   MIC
白念珠菌 2   桂皮醛0.032
  藿香油0.016
热带念珠菌 2   桂皮醛0.064~0.129
  藿香油0.032~0.064
克柔氏念珠菌 2   桂皮醛0.064
  藿香油0.032
烟曲霉 2   桂皮醛0.515
  藿香油0.257
黄曲霉 2   桂皮醛0.257~0.515
  藿香油0.129~0.257
表3:氟康唑胶囊对念珠菌、曲霉临床株、标准株MIC(mg/ml)
  菌种   株数   MIC
  白念珠菌(临床株)   2   0.129~0.257
  热带念珠菌(临床株)   2   0.129~0.257
  克柔氏念珠菌(临床株)   2   1.03
  白念珠菌(标准株)   2   0.064~0.129
  热带念珠菌(标准株)   2   0.257~0.515
  克柔氏念珠菌(标准株)   2   1.03
  烟曲霉(标准株)   2   >2.06
  黄曲霉(标准株)   2   >2.06
实验表明本发明对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烟曲霉也有显著的作用。对照组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克柔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曲霉菌抗菌作用小。
本发明药物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实验
实验菌株:白念珠菌和烟曲霉从临床标本(便、痰)中分离培养出具有致病性(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体)的菌株,并经小培养后,生化鉴定菌种。
药物:本发明口服胶囊制剂(0.5g克/每粒,内含桂皮醛0.16g,藿香油0.16g),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提供,批号:20000507。
实验方法:
药基的制备:先将本发明胶囊内容物处理,用95%乙醇溶解,再加入到已灭菌的葡萄糖、蛋白胨液基(4%葡萄糖、1%蛋白胨)中,使每毫升药基含桂皮醛0.515ul广藿香油0.25ul,95%乙醇0.1ml。
葡萄糖蛋白胨液基(葡萄糖4%,蛋白胨1%)做空白对照。葡萄糖蛋白胨乙醇液基(葡萄糖4%,蛋白胨1%,乙醇1%)做乙醇对照。将液基分装在无菌试管内,每管5ml。
抗菌实验:将已鉴定的白念珠菌、烟曲霉取2mm3大小的菌块,接种到药基内,于36℃恒温箱培养。分别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然后离心,上清液去掉,SEM用2.5%戊二醛固定菌块,TEM用4%戊二醛固定菌块。
电镜样品制备
将已固定的标本送电镜室,常规制备SEM和TEM样品分别用Hitachi(日立)S-520扫描电镜和H-5000透射电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SEM观察结果:(见表4、表5)
白念珠菌SEM观察:(见表4)
表4:
  时间(h)   组别   结果
  72 空白对照1   孢子及芽生孢子圆形、椭圆形、表面光滑,大小为5~7×4×7μm,菌丝粗细一致,表面光滑饱满,宽2μm。
  空白对照2   菌丝顶端,二个圆形芽生孢子,形态规则,表面光滑,有轻度纹饰。
乙醇对照组   芽生孢子,母细胞7×3μm为椭圆形芽孢,近球形,2.5×2.5m,表面光滑,形态规则。
24 药物组   芽生孢子。部分细胞呈不规则,细胞器消失,可见残留的不规则的细胞壁,细胞破碎死亡。
  48   药物组   多数细胞变形,不规则凹陷,胞壁脱落,和残留的胞壁。
72   药物组   芽生孢子部分胞壁消失,穿孔,胞浆变空。残留部分胞壁,细胞变性,死亡。
  药物组   细胞群不规则变形凹陷,胞质消失,残留不规则的片状胞壁,大小不等,细胞破裂、变性死亡。
烟曲霉SEM观察结果:(见表5)
表5:
 时间(h)   组别   结果
72   空白对照   菌丝形态规则,粗细一致,胞浆饱满充盈,表面光滑。
  乙醇对照组   菌丝孢子形态规则,细胞表面光滑,细胞饱满充盈。
  24   药物组   菌丝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胞浆流失,胞壁呈碎皮状。
  48   药物组   菌丝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有肿胀,有的呈碎片状,变性死亡。
  72   药物组   菌丝呈不规则碎片状,变性死亡。
TEM观察结果:(见表6、表7)
白念珠菌TEM观察结果:(见表6)
表6:
  时间(h)   组别   结果
72   空白对照   芽生孢子形态规则,具完整的细胞壁、胞以及细胞器。
  乙醇对照组   孢子近圆形,细胞壁、胞膜及细胞器完整。
24 药物组   细胞肿胀,变形,呈不规则,细胞器萎缩,胞浆大部分空泡状,但胞壁较完整。
  48   药物组   细胞呈不规则状,细胞器完全消失,呈空泡状,部分孢壁破裂。
  72   药物组   细胞器消失,胞浆大部分呈空泡化,部分胞壁破裂。
烟曲霉TEM观察结果:(见表7)
表7:
  时间(h)   组别   结果
72   空白对照   菌丝形态规则,胞壁、胞膜、隔膜、细胞器完整。
  乙醇对照组   菌丝形态规则,胞壁、胞膜、细胞器完整。
24 药物组   菌丝形态不规则,胞浆内水肿,细胞器完全或大部分消失,呈空泡化,但细胞壁较完整。
  48   药物组   菌丝变形水肿、细胞器完全消失,呈空泡化,但仍有细胞壁。
  72   药物组   细胞变形、水肿、细胞器消失,胞壁不全,胞浆呈空泡化。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口服胶囊制剂经SEM下观察,24小时真菌的孢子和菌丝形态出现明显改变,48小时~72小时真菌的孢子出现大小不等的凹陷,胞质流失,残留不规则的片状胞壁、细胞变性死亡。真菌的菌丝呈粗细不一,有的肿胀,有的菌丝呈碎片状,坏死。在TEM下观察。24小时念珠菌的孢子明显水肿,变形,部分细胞器萎缩,呈空泡化,48~72小时,大部分细胞器消失,胞浆呈空泡化,被电子薄区占据,部分胞壁破裂。烟曲霉菌丝24小时菌丝形态不规则,胞浆内水肿,胞浆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呈空胞化;大部分细胞器消失。72小时细胞器完全消失,部分胞壁破坏,细胞坏死、死亡。上述实验说明,本发明药物中有效成份桂皮、藿香挥发油在每毫升含0.515μl和0.275μl的浓度下,可在24~72小时快速杀死真菌的孢子和菌丝,故其具有快速杀菌作用。而且,其抗菌的途径首先是穿透真菌的细胞壁,破坏细胞器,干扰核酸合成,使细胞变性死亡。
本发明药物口服制剂用于治疗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香桂胶囊治疗消化道念珠菌感染60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男32例,女28例,其中21~30岁6例,31~40岁6例,41~50岁18例,51~60岁24例,60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15年,平均4.5月;患者大部分服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60例患者真菌镜检均为阳性,其中真菌培养白念珠菌30例,热带念珠菌18例,克柔氏念珠菌6例,光滑念珠菌6例。
药物来源:
香桂胶囊(每粒内含桂皮醛0.16g、藿香油0.16g)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批号0101-03。
真菌镜检:用10%氢氧化钾涂片法。
真菌培养:用科玛嘉定位显色培养。
真菌镜检发现菌丝和芽生孢子,真菌培养有念珠菌生长。
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6粒,饭前服,连服七天,停药后做真菌镜检和培养,为一疗程。
诊断标准:
1、患者有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大便不成形,有粘液性便,伴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疗程在1个月以上。
2、内科检查:消化道造影、细菌培养、大便常规均为正常。
3、抗菌素治疗无效或加重。
4、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5、真菌镜检可见真菌菌丝体和芽生孢子(表示致病状态)真菌培养有念珠菌生长。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停药后连续三次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
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真菌镜和真菌培养均为阳性(可能为死菌),真菌培养阴性。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真菌培养阳性。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真菌镜检阳性,真菌镜检阳性。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43例治愈(71.67%),有效15例(25%),好转2例(3.33%),治疗有效率为58例(96.67%),治疗好转率为100%。
副作用:60例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3例有轻度恶心,但不影响治疗,停药后消失。
临床实验表明香桂胶囊治疗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服药1-2个疗程即可治愈;病程较长者或病程在3个月以者,需服药3-4个疗程。该药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的菌株如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感染,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制剂
将桂皮粗粉1000g、藿香1000g,加水10倍量,加热回流6小时,后蒸馏,收集桂皮醛500g,藿香油500g,称取桂皮醛300g,藿香油240g混均,加入糊精600g,混均,按0.5g/粒装入胶囊,测定含量,每粒胶囊内含0.25g桂皮醛、0.20g藿香油。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6粒。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药物的注射剂
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桂皮醛300g、藿香油300g。称取桂皮醛150g,藿香油80g,加入适量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加入适量吐温-80使其全部溶解,测定含量,使每毫升注射液内含桂皮醛0.046g,藿香油0.024g过滤、灌封,100ml/瓶,在100℃灭菌30分钟。
用法用量:静滴,每日一次,每次100ml。
本发明注射剂,在体外实验和临床观察中获得了与口服制剂基本相同的实验结果。
实施例3-6:
制备桂皮醛、藿香油的方法同实施例1,丁香油采用蒸馏法制备。其原料的用量配比与实施例1、2有所不同,但均能达到本发明所述效果。

Claims (3)

1、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桂皮醛7-32份,藿香油8-3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还有6-12份丁香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藿香油由丁香油替代。
CN 03106981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00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06981 CN1246005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06981 CN1246005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115A CN1530115A (zh) 2004-09-22
CN1246005C true CN1246005C (zh) 2006-03-22

Family

ID=3428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0698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005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600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3361B (zh) * 2014-07-07 2016-03-0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83360B (zh) * 2014-07-07 2016-02-24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种用于制备抗曲霉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62257B (zh) * 2015-11-10 2018-10-26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种用于制备抗皮肤真菌感染药物的中药提取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115A (zh) 200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uinio et al. Zygomycosis caused by Cunninghamella bertholletiae in a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
CN105017384A (zh) 一种新型抗菌肽及其应用
CN1879661A (zh)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制备抗真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943675A (zh)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藏药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33644A (zh)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246005C (zh) 一种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N102716407A (zh) 草果油在制备具有抑制或者杀灭白色念珠菌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Gupta et al. 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first reported case from Rohtak, North India
CN104083361B (zh) 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
CN1264508C (zh) 治疗妇科疾病的青蒿素制剂
CN1259919C (zh) 一种杀菌、抑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工艺
CN103251636A (zh) 一种治疗念珠菌感染及其所引起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257A (zh) 一种用于制备抗皮肤真菌感染药物的中药提取组合物
CN1270723C (zh) 一种阿奇霉素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CN100335127C (zh) 人溶菌酶散剂、制法及应用
CN1781548A (zh) 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1284B (zh) 大蒜辣素在制备抗酵母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083355B (zh) 一种用于制备抗角膜真菌滴眼剂的组合物
CN107050061A (zh) 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480207A (zh) 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灵芝孢子
CN1839882A (zh) 一种治疗脚癣和体癣的药物组合物
CN1481797A (zh) 含酮康唑和荼替芬的药物组合物
CN1272012C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4545A (zh) 桂皮醛在制备用于靶向治疗耐药曲霉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CN1056059C (zh) 扫淋胶囊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NO.2 HOSPITA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GANGSHENG

Effective date: 200609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915

Address after: 251 Hebei second hospital, Heping West Road,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Patentee after: No.2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

Address befor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251 Heping West Road,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Patentee before: Wang Gangshe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