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931C - 三维轴流透平级 - Google Patents

三维轴流透平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0931C
CN1240931C CNB011038012A CN01103801A CN1240931C CN 1240931 C CN1240931 C CN 1240931C CN B011038012 A CNB011038012 A CN B011038012A CN 01103801 A CN01103801 A CN 01103801A CN 1240931 C CN1240931 C CN 12409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moving vane
line
root
trail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38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230A (zh
Inventor
川崎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9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09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09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12Blades
    • F01D5/14Form or construction
    • F01D5/141Shape, i.e. outer, aerodynamic form
    • F01D5/142Shape, i.e. outer, aerodynamic form of the blades of successive rotor or stator blade-r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20Three-dimensio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16/00Fluid reaction surfaces, i.e. impellers
    • Y10S416/05Variable camber or chord 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轴流透平级,其可减少因固定叶片、动叶片的相互干扰所造成的性能下降。在使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且令该叶片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该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其后缘根部与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令该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令1<θnr/θnt、1<θbt/θbr。

Description

三维轴流透平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流透平,特别是涉及可大幅度提高透平效率的透平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发电厂的轴流透平,从环境问题和节能的角度出发,确保其可靠性以及高效率化已成为重要课题。
一般地,轴流透平,例如蒸汽透平,如图7所示,由固定设置在固定叶片外轮1与固定叶片内轮2之间的多个固定叶片3以及固定设置在旋转轴4上、顶部设有护罩5的多个动叶片形成级,通过将这些级沿轴向组合成单级或多个级组构成蒸汽透平。最近,对此,提出了以通过提高静、动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从而提高透平的总效率为目的的三维叶片。
现有的三维叶片的效果是通过降低在叶片通路内所产生的二元流动损失获得的。现参考图8对二元流动进行说明。当工作流体在邻接的叶片3a、3b之间的叶片间流路流动时,在端壁7附近作为流入的低能量流体的入口边界层8a、8b与叶片3a、3b的前缘9a、9b碰撞分成背部马蹄形涡流10a、10b和腹部马蹄形涡流11a、11b。背部马蹄形涡流10a、10b通过固定叶片3的背部12与端壁7的边界层的发展,一面逐渐长大一面向下游侧流出。另一方面,腹部马蹄形涡流1a、11b,以固定叶片3的腹部13与固定叶片3的背部12的压力差作为驱动力生成从固定叶片3的腹部13向固定叶片的背部12的流路涡流14。这些背部马蹄形涡流10a、10b和流路涡流14称为二元流动涡流,由于形成这些涡流使工作流体所具有的能量分散,导致透平性能的下降。这称之为二元流动损失。特别是,一面将横切叶片间端壁7上的作为低能量流体的边界层卷起一面向叶片下游侧流出的流路涡流14,占据二元流动损失的大部分,从而,抑制这种流路涡流14对于降低二元流动损失是必不可缺的。
现有的三维叶片,如特开平6-212902号公报,特公平4-78803号公报所述,为抑制上述流路涡流,使叶片向内外端壁7倾斜,通过降低作为流路涡流驱动力的叶片面的压力差(马赫数差)来压制流路涡流的发展,降低二元流动损失,提高其性能。
现有的三维叶片,从降低固定叶片3、动叶片6各自的二元流动损失的角度出发提高叶片的性能,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透平级整体的性能,有必要考虑到固定叶片3、动叶片6相互之间的干扰,来制成三维形状。
现参照图9(a),(b)来说明透平级内所产生的损失。在透平级内所产生的损失大致划分为:在图9(b)中所示的固定叶片3、动叶片6的叶片截面与工作流体之间所产生的摩擦损失(以后称为叶片型损失),发生在前述固定叶片3、动叶片6各自端壁7部分的二元流动损失,以及由于产生由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之间从设置在静止部的翅15及护罩5之间的泄漏,未流入动叶片6内,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的工作流体16(图中用箭头表示)所造成的泄漏损失。
这里,利用图10来说明在中间级,固定叶片3、动叶片6通路内的叶片损失(叶片型损失和二元流动损失之和)对透平级性能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图10是表示在透平级内的工作流体膨胀状态的线图,纵轴表示焓h(能量),横轴表示熵S。图中的符号p表示压力。点01、02、03、02rel、03rel分别表示固定叶片3的入口、固定叶片3的出口、动叶片6的出口在静止坐标系中堵塞的状态以及固定叶片3的出口、动叶片6的出口在旋转坐标系中堵塞的状态。点1、2、3表示静态状态。透平级中的输出相当于图中所示的热讲A,理论输出相当于热降B。从热降B中扣除热降A的部分成为损失热降C。该损失热降C等于在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处所产生的叶片损失热降之和,如果令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的叶片损失热降分别为Hn、Hb时,则该损失热降C用下式表示:
C=Cn×Hn+Cb×Hb
其中,Cn和Cb为表示固定叶片3、动叶片6的叶片损失影响程度的系数(以后称之为影响系数),这些影响系数可作为在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处的热降A与由动叶片6所产生的热降D之比(D/A)的函数来处理。反应度越大(由动叶片6产生的热降越大),动叶片6的影响系数Cb越大,固定叶片3的影响系数Cn越小。反之,反应度越小(在动叶片6处的热降越小),动叶片6的影响系数Cb越小,固定叶片3的影响系数Cn越大。此外,图11中表示出一般的轴流透平级的叶片沿高度方向的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的各自的影响系数。反应度的分布,叶片高度的位置越低,反应度越小,叶片高度的位置越高,反应度越大,从而如图所示,在动叶片6中,动叶片6的前端部的影响系数比动叶片叶片6根部的影响系数大,为降低整个级的损失,通过降低动叶片6的前端部的叶片损失是更加有效的,另一方面,对于固定叶片,固定叶片3的根部的影响系数比固定叶片3的前端部大,为降低整个级的损失,降低固定叶片3的根部的叶片损失更加有效。
特开平6-212902号公报所示的现有三维动叶片6的效果示于图12。图中的纵轴表示采用使叶片倾斜的三维动叶片6的透平级与采用不使叶片倾斜的动叶片6时的透平级的级效率比。横轴表示动叶片6的前端部、动叶片6的根部处的倾斜角θbt、θbr(角度的定义为将叶片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辐射状地延伸的径向线向叶片腹部倾斜的角度)。如图所示,全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bt、根部倾斜角θbr为同一角度。并通过将其设定在某一角度范围(2度至22度),可提高级效率。即,叶片表面的压力差与叶片倾斜角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倾斜角越大,叶片表面压力差越小,可降低二元流动损失,但当增加到某一角度以上时,叶片中央部的流量减少,端壁7部分的流量增大,从而使级的总体性能降低。因此,在现有技术的例子中,设定一定的角度范围。
然而,如上面所说明的,对于动叶片6,降低动叶片6的前端部的叶片损失更为有效,从而,不把倾斜角θbt、θbr设定为同一个角度可提高效率更高的透平级,此外,对于固定叶片3,如特开平4-78803号公报所述,也通过设定某一角度范围(2.5度至25度)来提高级效率,但是,和动叶片6一样,当不将固定叶片3前端部的倾斜角θnt与固定叶片3的根部的倾斜角θnr不设定为同一角度时,可提供效率更高的透平级。也就是说,使固定叶片3、动叶片6的叶片根部的倾斜角和叶片前端部的倾斜角的设定变化,进而通过将它们组合起来的协同效应可形成高效率的透平级。
进而,在透平级内工作的固定叶片3、动叶片6,由于在叶片根部、叶片前端部其反应度不同,沿叶片高度方向的流体压力不同,由于损失发生的情况的变化,固定叶片3、动叶片6的三维形状会相互影响。在图13中,用实践表示一般的轴流透平级的固定叶片3、动叶片6的高度方向的入口、出口压力分布。纵轴为叶片高度,横轴为压力。在图中所示的固定叶片3的入口处,沿叶片高度方向压力恒定,固定叶片3的出口压力(动叶片6的入口压力),叶片的高度位置越低,压力越低,叶片高度位置越高,压力也越高。另一方面,动叶片6的出口压力,即使动叶片6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也保持基本上相同的压力。因此,在动叶片6的根部,动叶片6的入口。出口部的压力差小,在前端部压力差大。对于固定叶片3、动叶片6采用使叶片倾斜的三维叶片的情况下,在叶片高度方向上的压力分布用图中的虚线表示。在使用三维叶片的情况下,叶片前端部、叶片根部的固定叶片出口压力、动叶片出口压力与一般的级相比上升。这是由于通过使叶片倾斜,不仅降低了叶片面的压力差而且叶片出口的压力也上升的缘故。图14表示叶片倾斜角与压力上升量的关系。
如图14所示,随着叶片倾斜角的增加,压力上升量也变大。在叶片根部的固定叶片出口压力、动叶片出口压力的上升会对动叶片6的叶片性能产生影响。在动叶片6根部的叶片倾斜角与叶片损失的关系由图15表示。图15的纵轴表示动叶片根部损失,横轴表示倾斜角θbr(倾斜角θbr如图中所示,为将动叶片6的叶片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4的旋转中心辐射状地延伸的径向线向叶片腹部倾斜的角度)。如图所示,由于动叶片6的倾斜角θbr越大叶片间的压力差越小,二元流动损失变小,叶片损失也变小,所以当动叶片6的根部倾斜角θbr增加到一定角度以上时,在叶片内的工作流体减速,产生叶片分离,叶片损失增加。从而在动叶片6的根部的倾斜角存在着使叶片损失成为最小的最佳值。由于对固定叶片采用三维叶片时,固定叶片出口压力(动叶片入口压力)也上升,所以使动叶片根部损失最小的最佳倾斜角度也发生变化。在图中,与一般固定叶片3(固定叶片3根部倾斜角θnr=0度)组合时(实线)的三维动叶片6根部最佳倾斜角用a表示,与三维固定叶片组合时(虚线)的三维动叶片根部的最佳倾斜角用b表示。当对和一般的固定叶片组合的三维动叶片根部最佳倾斜角a与采用和三维固定叶片组合的三维动叶片根部最佳倾斜角b进行比较时,在与三维固定叶片组合时,由于固定叶片出口压力上升,工作流体分离时的动叶片倾斜角度变大,可将动叶片根部倾斜角度设定得的更大。这意味着,由于可将动叶片倾斜角度设定得更大,从而可进一步降低二元流动损失。然而,由于与三维固定叶片组合的最佳叶片根部倾斜角b随三维固定叶片的倾斜角θnr的大小而变化,所以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和动叶片根部倾斜角与使叶片损失最小的倾斜降低具有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在动叶片6的前端部,工作流体由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之间从设在静止部上的翅15和护罩5之间泄漏,不流入动叶片6内,不进行有效的工作,产生泄漏损失。由于动叶片6出口处的压力差越大其泄漏流量越增加,从而这种损失加大。在采用三维固定叶片和三维动叶片透平级的情况下,因各种叶片形状所引起的效应,如图13所示,与一般的级相比,固定叶片3的出口、动叶片6的出口处的压力上升。这种压力上升量与叶片前端部的固定叶片倾斜角和动叶片倾斜角的大小有关,通过动叶片6、固定叶片3的倾斜角的相互设定,固定叶片出口、动叶片出口的压力差变大,泄漏损失增加,存在着使透平级效率降低的问题。例如,当设定动叶片前端倾斜角θbr小于固定叶片前端倾斜角θnt时,由固定叶片前端倾斜角造成的压力上升量超过动叶片前端倾斜角造成的压力上升量,动叶片前端部的压力差变大,泄漏损失增加。
如上所述,透平级中三维叶片的形状(叶片的倾斜角),与固定叶片3、动叶片6相关,仅通过分别降低固定叶片3、动叶片6的二元流动损失,不能充分提高透平级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这一背景为基础,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固定叶片3、动叶片6相互干扰所引起的性能下降、具有高性能的透平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1<θnr/θnt
1<θbt/θbr。
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1<θnr/θbr<3。
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0.3<θnt/θbt<1。
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1<θnr/θbr<3
0.3<θnt/θbt<1。
一种轴流透平,其特征为,它采用上述轴流透平级。
根据所述的本发明,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3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辐射式地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侧形成凸状的同时,使前述动叶片的叶片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4的旋转中心辐射上地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叶片的叶片后缘线前端部与叶片后缘的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及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有:
1<θnr/θnt
1<θbt/θbr。
此外,根据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为,
1<θnr/θbr<3。
根据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为,
0.3<θnt/θbt<1。
进而根据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为,
1<θnr/θbr<3
0.3<θnt/θbt<1。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三维透平级,通过根据相互关系形成固定叶片、动叶片的倾斜角,可提高透平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从轴向观察时所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三维轴流透平级的固定叶片的简图。
图2是从轴向方向观察时所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三维轴流透平级的固定叶片的简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三维透平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三维透平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三维轴流透平级的θnr/θbr的级效率比的图示。
图6是表示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三维轴流透平级的θnt/θbt的级效率比的图示。
图7是表示轴流透平级的简图。
图8是二元流动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轴流级的简图,(b)是沿(a)的A-A线的向视图。
图10是工作流体的膨胀线图。
图11(a)、(b)是轴流透平级的影响系数图。
图12为表示相对于叶片的级效率比的图示。
图13为轴流透平级的压力分布图。
图14为倾斜角与压力上升量的关系图。
图15(a)、(b)为倾斜角的说明图及倾斜角与叶片损失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轴流透平的有关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从轴向方向观察时所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叶片3和动叶片6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固定设置在外轮1及内轮2上的多个固定叶片3,使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辐射状地延伸的径向线向腹部形成凸状,固定设置在旋转轴4上、于顶部设置护罩5的多个动叶片6,如图2所示,令动叶片6的叶片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4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同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3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及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6的前端部截面重心线与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有
1<θnr/θnt
1<θbt/θbr。
图3表示固定叶片3的倾斜较与作为固定叶片3的叶片损失热降Hn和固定叶片3所影响系数Cn之积的固定叶片损失之间的关系。实线为在固定叶片根部的固定叶片损失,虚线为在固定叶片前端部的固定叶片损失。在固定叶片前端部的固定叶片损失(Hn×Cn)与固定叶片根部的固定叶片损失相比较,由于在前端部反应度大,所以如图3所示,影响系数低,固定叶片损失小。这里,当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为同一个角度θ1的场合,与固定叶片根部的倾斜角θnr为θ1,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为θ2的产相比较,当损失之和为(r1+t1)和(r1+t2)时,有(r1+t1)>(r1+t2)的关系,如果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大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损失之和小于倾斜角相同的场合,提高透平级的性能。
此外,在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为同一个角度θ1的场合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为θ2,固定叶片倾斜角θnt为θ1时,令损失为(r1+t1)与(r2+t1),具有(r1+t1)>(r2+t1)的关系,如果令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小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损失之和也比倾斜角相同时小。然而,对于固定叶片的根部,由于相对于倾斜角的变化,静压损失的变化量大(Δr>Δt),从而可以理解,通过设定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小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即,令θnt<θnr,可更加有效地提高透平级的性能。在固定叶片3根部,与前端部相比,相对于倾斜角的变化,静压损失的变化量大的原因是,由于根部相对于前端部,其反应度低,所以固定叶片的入口、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大,二元流动损失也大,因此,相对于倾斜角的变化,二元流动损失达到变化量加大。从而,如前面所述,可通过令1<θnr/θnt提高透平级的性能。
图4表示动叶片6的倾斜角与作为动叶片的叶片所述热降Hb与动叶片影响系数Cb之间的动叶片损失之间的关系。实线为动叶片根部的动叶片损失,虚线为动叶片根部的动叶片损失。在动叶片前端部的动叶片损失(Hb×Cb)与动叶片根部的动叶片损失相比较,由于在前端部反应度大,所以如图13所示,影响系数变高,动叶片所示也变大。动叶片的情况与图3所示的固定叶片具有相反的作用,可以看出,当设定动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bt大于动叶片根部倾斜角θbr,即,θbr<θbt时,可更有效地提高透平级的性能。
图5是表示三维透平级效率的图示,横轴表示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与动叶片根部倾斜角θbr之比,纵轴表示θnr=θbr时的级效率ηOr与令根部倾斜角之比θnr/θbr变化时的级效率ηlr之比。如图所示,相对于θnr=θbr时的级效率ηOr,在1<θnr/θbr<3的范围内,级效率上升。这是因为,当使动叶片的根部倾斜角θbr大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r时,与动叶片6及固定叶片3的根部倾斜角相同的情况相比,动叶片入口、出口的压力差变小,在动叶片6内引起分离,动叶片的叶片损失增加,级效率下降,当使动叶片倾斜角θbr过分小时,由动叶片6的三维形状引起的二元流动损失降低的效果变小造成的。
从而,通过使1<θnr/θbr<3可提高级效率。
此外,图6是表示相对于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和动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bt,级效率变化的图示,横轴表示固定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nt与动叶片前端部倾斜角θbt的比值,纵轴表示当令θnt=θbt时的级效率ηOt与使前端部倾斜角之比θnt/θbt变化使级效率ηlt的比值。如图所示,相对于θnt=θbt时的级效率ηOt,在0.3<θnt/θbt<1.0的范围内,级效率上升。当使动叶片根部倾斜角θbt过分大于固定叶片根部倾斜角θnt时,与动叶片6、固定叶片3的根部倾斜角相同的情况相比,动叶片入口、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加大,动叶片前端部的翅与护罩之间的泄漏损失增加,超过由叶片三维形状所造成的二元流动损失的降低,从而使级泄漏下降。此外,当使动叶片倾斜角θbr过分小时,会降低由动叶片6的三维形状所造成的二元流动损失下降的效果。
从而优选地,令θnt/θbt大于0.3小于1.0。
另外,在使
    1<θnr/θbr<3
且  0.3<θnt/θbt<1.0的情况下,进而使相互效果协同作用,提高透平级的性能。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三维透平级,通过根据相互关系形成固定叶片、动叶片的倾斜角,可提高透平机的效率。

Claims (5)

1、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6)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1<θnr/θnt
1<θbt/θbr。
2、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6)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1<θnr/θbr<3。
3、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6)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0.3<θnt/θbt<1。
4、轴流透平级,在固定叶片和动叶片组合的轴流透平级中,其特征为,将前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并且将前述动叶片(6)的重心线相对于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径向线,在腹部形成凸状,当令上述固定叶片的叶片后缘前端部和叶片后缘根部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nt、θnr,上述动叶片的叶片前端部截面重心线和叶片根部截面重心线与上述径向线的夹角为θbt、θbr时,满足下述关系式
1<θnr/θbr<3
0.3<θnt/θbt<1。
5、一种轴流透平,其特征为,它采用如权利要求1之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透平级。
CNB011038012A 2000-02-09 2001-02-09 三维轴流透平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09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1616/2000 2000-02-09
JP2000031616A JP4240728B2 (ja) 2000-02-09 2000-02-09 3次元軸流タービン段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230A CN1309230A (zh) 2001-08-22
CN1240931C true CN1240931C (zh) 2006-02-08

Family

ID=18556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38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0931C (zh) 2000-02-09 2001-02-09 三维轴流透平级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48884B2 (zh)
JP (1) JP4240728B2 (zh)
CN (1) CN1240931C (zh)
AU (2) AU3060701A (zh)
WO (1) WO20010592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3629B2 (ja) * 2001-08-31 2009-11-25 株式会社東芝 軸流タービン
JP4724034B2 (ja) * 2005-03-31 2011-07-13 株式会社東芝 軸流タービン
US7465155B2 (en) 2006-02-27 2008-12-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Non-axisymmetric end wall contouring for a turbomachine blade row
GB0704426D0 (en) * 2007-03-08 2007-04-18 Rolls Royce Plc Aerofoil members for a turbomachine
JP5638657B2 (ja) * 2013-04-22 2014-12-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CN112065652B (zh) * 2020-09-10 2022-02-18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叶片及风电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0136A (en) * 1948-12-28 1955-06-07 Kaiser Metal Products Inc Axial flow compressor
US4304980A (en) * 1978-07-11 1981-12-08 Fridlyand Mikhail G Non-consumable electrode
JPH0478803A (ja) 1990-07-20 1992-03-12 Omron Corp 焦点検出装置
JP2678114B2 (ja) 1992-03-11 1997-1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軸流タービン
EP0574275B1 (en) * 1992-06-12 1998-04-15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capacitor
JPH0681603A (ja) 1992-09-03 1994-03-22 Hitachi Ltd 軸流形ターボ機械の静翼構造
US5460684A (en) * 1992-12-04 1995-10-24 Tokyo Electron Limited Stage having electrostatic chuck an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H06212902A (ja) 1993-01-20 1994-08-02 Toshiba Corp タービン動翼
JP3621216B2 (ja) * 1996-12-05 2005-02-16 株式会社東芝 タービンノズル
US6286451B1 (en) * 1997-05-29 2001-09-11 Applied Materials, Inc. Dome: shap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urfaces
JP2000018003A (ja) * 1998-06-30 2000-01-18 Toshiba Corp タービン動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40728B2 (ja) 2009-03-18
US6848884B2 (en) 2005-02-01
JP2001221005A (ja) 2001-08-17
AU3060701A (en) 2001-08-20
WO2001059261A1 (fr) 2001-08-16
US20030143068A1 (en) 2003-07-31
CN1309230A (zh) 2001-08-22
AU2001230607B2 (en) 2005-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5991B (zh) 叶轮
CN1547642A (zh) 轴流式涡轮机
CN1272524C (zh) 涡轮机叶片单元
CN1163662C (zh) 涡轮导向器叶片
CN1239810C (zh) 汽轮机的高效叶片结构
CN1105238C (zh) 海洋波能提取系统及其涡轮机
RU2228461C2 (ru) 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ная лопатка компрессора, имеющая двойной изгиб
ES2310509T3 (es) Alabe de compresor curvado.
CN1840862A (zh) 轴流式涡轮机
CN102341602B (zh) 带有可变倾斜角的轴向离心压缩机
JP2001132696A (ja) 狭ウェスト部を有する静翼
CN101213353A (zh) 涡轮机叶片
CN1580495A (zh) 逆向扭转的压气机翼面
CN1813135A (zh) 轴流式风扇罩的导向叶片
CN1806093A (zh) 透平叶片
CN1840857A (zh) 轴流式涡轮机
GB2481822A (en) Rotor blade with air flow passages
CN103195757A (zh) 一种结合附面层抽吸的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
CN1240931C (zh) 三维轴流透平级
CN1386958A (zh) 涡轮机叶片和涡轮机
CN1573019A (zh) 轴向辐流式涡轮
US7210904B2 (en) Runner blade for low specific speed Francis turbine
RU2355910C2 (ru) Ветротурби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CN108005956A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蜗壳结构
CN210484188U (zh) 一种前弯前掠偏装式叶片、叶轮及其轴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