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4122C - 光盘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加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4122C
CN1234122C CN 03132352 CN03132352A CN1234122C CN 1234122 C CN1234122 C CN 1234122C CN 03132352 CN03132352 CN 03132352 CN 03132352 A CN03132352 A CN 03132352A CN 1234122 C CN1234122 C CN 12341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late
control
guid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323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4075A (zh
Inventor
徐星
沈军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hinco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KE FINE MECHANICS CO Ltd CHANGZHOU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KE FINE MECHANICS CO Ltd CHANGZHOU CITY filed Critical XINKE FINE MECHANICS CO Ltd CHANGZHOU CITY
Priority to CN 0313235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34122C/zh
Publication of CN1494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4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41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41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盘加载装置。本装置的上盖板、导辊组件、控制组件、传动机构和防震连接组件设置在基座上;光拾取器驱动部件被防震连接组件弹性支撑在基座上;压盘夹持机构设置在上盖板上。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当使其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脱离接触时,则使导辊组件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相接触的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落下位置、压盘夹持机构处于夹持压盘的状态;当使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相接触且使导辊组件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脱离接触的落下位置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播放位置、压盘夹持机构处于不夹持压盘的状态。本装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厚度较薄。

Description

光盘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播放装置所用的盘加载装置,既可用于车载光盘播放装置,也可用于普通家用光盘播放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车载光盘播放装置中的盘加载装置采用吸入式的盘加载结构。该加载装置主要由基座部件、导辊组件、传动机构、控制组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防震连接组件和压盘。基座部件具有基座、上盖板、转动拨件和光电检测元件;上盖板固定在基座上,转动拨件活动连接在上盖板上,光电检测元件固定在上盖板上;导辊组件具有导辊架、2个导辊托轮、1根导辊轴和2根导辊;导辊架分左右各设有一个架臂,每个架臂上固定有一个控制杆,导辊架与基座的前部铰接,各导辊托轮固定在导辊架相应的一个架臂上,两个导辊套在同一根导辊轴上且与导辊轴过渡配合,导辊托轮套在导辊轴上且导辊轴可相对于导辊托轮转动;传动机构具有驱动电机、双输出传动件、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其中的第一传动链为光盘进出盒传动链;传动机构的双输出传动件为带轮蜗杆,第一传动链具有依次啮合的带轮齿轮、中间双联齿轮和第一传动链动力输出齿轮,第二传动链具有依次啮合的蜗轮齿轮、中间双联齿轮和第二传动链动力输出双联齿轮;带轮蜗杆固定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带轮蜗杆由其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链的带轮齿轮相连,第一传动链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导辊组件的导辊轴上;带轮蜗杆由其蜗杆与第二传动链的蜗轮齿轮的蜗轮相啮合。控制组件具有主控侧滑板、从动侧滑板、滑块齿条、压盘架顶块和两块锁定控制块;主控侧滑板设置在基座左右侧的一侧、且可相对于基座前后滑动,从动侧滑板设置在基座左右侧的另一侧、亦可相对于基座前后滑动;导辊组件的各控制销设置在相应侧滑板的斜向导槽中,传动机构第二传动链的动力输出双联齿轮处于与主控侧滑板上的齿条相啮合或脱离啮合的位置;滑块齿条处于基座和主控侧滑板之间,可相对于两者前后滑动,且滑块齿条的齿条处于与主控侧滑板的齿条上下基本叠合的位置,且位于与传动机构第二传动链的动力输出双联齿轮相啮合或脱离啮合的位置;压盘架顶块固定在主控侧滑板上,锁定控制块设置在基座和相应的侧滑板之间,且与基座转动连接,位于相应的侧滑板的中部缺口附近,锁定控制块的转动控制销设置在相应侧滑板的竖向导槽中;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具有底座、主轴电机、转台、滑行电机、滑行传动机构、滑行导向部件和光拾取器;主轴电机和滑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滑行导向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光拾取器通过其连接臂与滑行导向部件滑动连接,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齿轮固定在滑行电机的电机轴上,滑行传动机构的其余零件设置在固定于底座的安装架上,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光拾取器的动力输入件相连而控制光拾取器沿着滑行导向部件滑动;转台固定在主轴电机的电机轴上,而由主轴电机控制转台的转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左右侧分前后各设有一根锁定销,位于后面的两根锁定销处于相应的侧滑板的后缺口中,位于前面的两根锁定销处于相应的侧滑板的中部缺口中;防震连接组件设置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和基座部件的基座之间,使光拾取器在播放或待播放时处于悬浮状态;压盘具有压盘架、压盘和拉簧,压盘与底座转动连接,压盘活动连接在压盘架的压盘座上且与转台相对应,拉簧的一端设置在压盘架的拉簧座上、另一端设置在底座的拉簧座上,将压盘架拉向底座;压盘架的抬起控制板与控制组件的压盘架顶块处于相互接触或脱离接触的状态。当上述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处于等待插入光盘的锁定状态时,控制组件的主控侧滑板和从动侧滑板处于靠后的位置,导辊组件的导辊架上的控制销位于相应的侧滑板的斜向导槽的上端,导辊也处于抬起的位置,传动机构第二传动链的动力输出双联齿轮处于与主控侧滑板的齿条以及滑块齿条的齿条脱离啮合的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后面的两根锁定销处于相应的侧滑板的后缺口的前端,锁定控制块的转动控制销位于相应的侧滑板的竖向导槽的上端,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前面的两根锁定销处于锁定控制块的缺口中且被锁定控制块压住而锁定,压盘架的抬起控制板与控制组件的压盘架顶块相互接触而使压盘架处于抬起状态。此时,若插入光盘,则由光电检测元件产生光盘插入的信号并传送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链使其动力输出齿轮转动,而带动导辊轴连同导辊转动,导辊转动则使光盘向装置内部运动,当光盘运动到位时,推动基座部件的转动拨件转动,转动拨件的位于滑块齿条的凹槽的另一端则使滑块齿条向前向外运动,从而使滑块齿条的位于下部的齿条与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链的动力输出双联齿轮相啮合,而使滑块齿条的向前移动并带动主控侧滑板向前移动,进而使动力输出双联齿轮与主控侧滑板的齿条相啮合而带动主控侧滑板向前移动;随着主控侧滑板的向前移动,位于主控侧滑板斜向导槽中的导辊架控制销向下运动,而使导辊架向下转动,另一侧的导辊架控制销则在从动侧滑板的斜向导槽中运动,而带动从动侧滑板向前移动,同时导辊脱离与光盘接触;与此同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后面的两根锁定销随着相应的侧滑板的前移而处于相应侧滑板后缺口的后端,锁定控制块的转动控制销由位于相应的侧滑板的竖向导槽的上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锁定控制块的转动,而解脱了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前面的两根锁定销的锁定,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悬浮状态;压盘架的抬起控制板与控制组件的压盘架顶块也脱离接触而使压盘架上的压盘从转台的上方压住光盘。这种结构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较好,但是厚度较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的薄型光盘加载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光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导辊组件、控制组件、传动机构、防震连接组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和压盘;防震连接组件具有避震压簧;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具有底座和转台;基座部件具有基座和上盖板;上盖板固定在基座上,且在上盖板和基座之间形成基座部件的位于前侧的光盘进出口;导辊组件、控制组件、传动机构和防震连接组件设置在基座上,且导辊组件位于基座内的前部,传动机构位于基座内的右侧中前部;传动机构具有第一动力输出件和第二动力输出件;导辊组件具有导辊架、导辊、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和转动控制件,导辊组件通过其导辊架与基座转动连接,且导辊组件可处于其导辊位于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处于其导辊位于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设置在基座上且被防震连接组件弹性支撑,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转台基本位于基座的中央部位,压盘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转台的上方;其结构特点是:控制组件具有动力输入件、动力输入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第三控制件;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控制件在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件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相互配合的边缘位置时可使两者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并在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脱离接触时可使两者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基本沿基座内的左侧和后侧设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具有升降控制件;控制组件的第一控制件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升降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被防震连接组件正常弹性支撑的高度正常的播放位置或处于将防震连接组件的避震压簧增力压缩的高度较低的落下位置;导辊组件是具有从非抬起位置向抬起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向的导辊组件;控制组件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的转动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导辊组件处于抬起位置或处于落下位置;当导辊组件处于抬起位置时,其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相配合,且控制组件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的转动控制件脱离接触;当导辊组件处于落下位置时,其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脱离接触,且控制组件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的转动控制件相接触;本盘加载装置还具有压盘夹持机构;压盘夹持机构设置在上盖板上;压盘夹持机构具有夹持控制件;控制组件的第三控制件与压盘夹持机构具有夹持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压盘夹持机构处于夹持压盘的夹持状态或处于不对压盘夹持的放开状态;当压盘夹持机构处于夹持压盘的夹持状态时,压盘与上盖板相接触,当压盘夹持机构处于不对压盘夹持的放开状态时,压盘脱离与上盖板的接触而与转台相接触;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当使其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落下位置、导辊组件处于抬起位置、压盘夹持机构处于夹持状态;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当使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件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相配合的状态且使导辊组件处于落下位置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播放位置、压盘夹持机构处于放开状态。
上述基座具有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控制组件具有转动拨件、主控滑板组件、传动板、从动滑板组件和运动检测开关;转动拨件是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脱离接触时可使两者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的一个控制件;转动拨件、主控滑板组件、传动板和运动检测开关设置在基座的底板上,从动滑板组件设置在基座的左侧板上;主控滑板组件具有底滑板、复位拉簧和作为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件的滑行齿条;复位拉簧是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动力输入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脱离接触时可使两者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的另一个控制件;滑行齿条与底滑板前后滑动连接;复位拉簧的一端与底滑板的拉簧座相连,另一端与滑行齿条相连,复位拉簧对滑行齿条产生向后的复位拉力;主控滑板组件的底滑板与基座的底板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为齿轮,该第二动力输出件与主控滑板组件的滑行齿条相啮合或脱离啮合;从动滑板组件具有侧滑板;从动滑板组件的侧滑板与基座的左侧板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板与基座的底板滑动连接,且传动板的一端与主控滑板组件的底滑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从动滑板组件的侧滑板活动连接;基座的底板上固定有转动拨件轴;转动拨件转动连接在转动拨件轴上,转动拨件的主动臂上的检测杆的大部分杆段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底座的上方,且检测杆的部分杆段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底座后部的检测杆槽内;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后端位置时,从动滑板组件则处于前端位置,转动拨件的从动臂的拨动销与主控滑板组件的滑行齿条的后端相接触;主控滑板组件的滑行齿条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脱离啮合的位置;此时,转动拨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而克服复位拉簧的拉力带动滑行齿条相对于底滑板向前滑动至与第二动力输出件相啮合;而在第二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主控滑板组件则由处于后端位置向前移动至处于前端位置,并通过传动板带动从动滑板组件由前端位置移动至后端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前端位置时,主控滑板组件的滑行齿条仍与第二动力输出件相啮合,主控滑板组件的底滑板与运动检测开关的按钮相接触。
上述控制组件还具有双稳态簧;双稳态簧是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动力输入件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相互配合的边缘位置时可使两者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的控制件;双稳态簧的一端与主控滑板组件的底滑板的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基座的底板的弹簧支架相连接;当主控滑板组件在第二动力输出齿轮的带动下由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运动至其滑行齿条刚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脱离啮合时,在双稳态簧的弹力作用下使主控滑板组件到达后端位置,且使主控滑板组件的滑行齿条完全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脱离接触。
上述主控滑板组件还具有固定在底滑板上的定位柱;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前端位置时,定位柱被转动拨件的从动臂的臂板阻挡,且转动拨件的主动臂与基座的后侧板相接触。
上述控制组件还具有第一复位扭簧;转动拨件的与转动拨件轴连接的部位的下部为轴套,第一复位扭簧套在该轴套上;第一复位扭簧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转动拨件的钮簧挡销相接触,另一个与设置在基座底板上的阻挡件相接触,而使第一复位扭簧对转动拨件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转动拨件具有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后端位置时,若转动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则既须克服复位拉簧的拉力,又须克服第一复位扭簧的扭力才能推动滑行齿条向前滑动而与第二动力输出件相啮合。
上述控制组件的主控滑板组件还具有升降导块;升降导块是控制组件的第一控制件中的一个控制件;升降导块固定在主控滑板组件的底滑板上;从动滑板组件还具有前升降导板和后升降导板;前升降导板和后升降导板是控制组件的第一控制件中的另外两个控制件;前升降导板和后升降导板均固定在侧滑板上;升降导块具有第一导杆槽;升降导块的第一导杆槽按从前向后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且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较低平槽段、前低后高的第一前斜槽段、高度较高的第一较高平槽段、前高后低的第一后斜槽段、上端面高度居中且具有朝后朝下开口的第一播放槽段;底滑板从下方封住了升降导块的导杆槽的第一较低平槽段和第一播放槽段;前升降导板具有第二导杆槽;前升降导板的第二导杆槽按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的第二较低平槽段、后低前高的第二后斜槽段、高度较高的第二较高平槽段、后高前低的第二前斜槽段、高度居中的第二播放槽段;后升降导板具有第三导杆槽;后升降导板的第三导杆槽按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的第三较低平槽段、后低前高的第三后斜槽段、高度较高的第三较高平槽段、后高前低的第三前斜槽段、高度居中的第三播放槽段;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具有左侧前导杆、左侧后导杆和右侧导杆;左侧前导杆、左侧后导杆和右侧导杆同时作为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升降控制件;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后端位置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右侧导杆设置在主控滑板组件的升降导块的第一导杆槽的第一较低平槽段中,底座的左侧前导杆设置在从动滑板组件的前升降导板的第二导杆槽的第二较低平槽段中,底座的左侧后导杆设置在后升降导板的第三导杆槽的第三较低平槽段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落下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由后向前运动至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右侧导杆处于第一导杆槽的第一较高平槽段中时,底座的左侧前导杆则处于第二导杆槽的第二较高平槽段中,而底座的左侧后导杆则处于第三导杆槽的第三较高平槽段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高度较高的抬起位置,使压盘与转台相接触,使压盘夹持机构由处于夹持状态变化至处于放开状态;当主控滑板组件继续向前滑动至前端位置时,底座的右侧导杆处于主控滑板组件升降导块的第一导杆槽的第一播放槽段中,左侧前导杆处于从动滑板组件前升降导板的第二播放槽段中,左侧后导杆处于后升降导板的第三播放槽段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播放位置。
上述控制组件还具有限位拨动块和第二复位扭簧;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上设有定位杆;基座底板上设有限位拨动块轴;限位拨动块转动连接在限位拨动块轴上,限位拨动块的与限位拨动块轴连接的部位的下部为轴套,第二复位扭簧套在该轴套上;该轴套也是与第一复位扭簧的一个簧脚相接触的阻挡件;第二复位扭簧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限位拨动块的钮簧挡销相接触,另一个与转动拨件的轴套相接触,而使第二复位弹簧对限位拨动块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限位拨动块具有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限位拨动块的曲面凹坑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底座的定位杆相接触或脱离接触;限位拨动块的拨块与主控滑板组件的定位柱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后端位置时,限位拨动块的曲面凹坑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底座的定位杆相接触,限位拨动块的拨块则与主控滑板组件的定位柱相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前端位置时,限位拨动块的曲面凹坑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底座的定位杆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限位拨动块的拨块也与主控滑板组件的定位柱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
上述控制组件还具有锁定件和第三复位扭簧;基座的底板上设有锁定件支座,锁定件支座上固定有锁定件轴;锁定件转动连接在锁定件轴上,锁定件的与锁定件轴连接的部位的右部为轴套,第三复位扭簧套在该轴套上;第三复位扭簧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锁定件支座相接触,另一个与锁定件的钮簧挡销相接触,而使第三复位弹簧对锁定件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锁定件具备了从前向后转动的趋向;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前端位置时,传动板的传动凸块与锁定件的拨动端相接触并克服第三复位扭簧的扭力,使锁定件的锁扣处于立起的状态;当主控滑板组件由前端位置滑动至后端位置时,传动板的传动凸块脱离与锁定件的拨动端接触,锁定件在第三复位扭簧的扭力作用下,从前向后转动至其锁扣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左侧前导杆上。
上述上盖具有第一拉簧座和销套槽;压盘夹持机构具有作为夹持控制件的推板、压盘主夹板、第一拉簧、夹持传动齿轮和压盘副夹板;压盘主夹板和压盘副夹板均与上盖滑动连接;第一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盖的第一拉簧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盘主夹板上;夹持传动齿轮通过固定在上盖上的齿轮轴与上盖转动连接;夹持传动齿轮啮合在压盘主夹板的齿条和压盘副夹板齿条之间;推板的主板体的上端面与上盖的下端面相接触,且与上盖转动连接,推板的一端可触及压盘主夹板;从动滑板组件还具有导销和销套;销套作为控制组件的第三控制件;导销固定在侧滑板上;销套套在导销上且可相对于导销转动;销套穿过上盖的销套槽,销套与推板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处于后端位置时,销套位于销套槽的前端,销套的左侧与上盖的销套槽的槽边相接触,右侧顶住推板,而使推板克服第一拉簧的拉力顶住压盘主夹板,从而使压盘主夹板和压盘副夹板处于收拢的夹持状态并将压盘夹持住;当主控滑板组件由后向前运动至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右侧导杆开始处于其升降导块的第一导杆槽的第一较高平槽段中、左侧前导杆开始处于前升降导板的第二导杆槽的第二较高的平槽段中,左侧后导杆开始处于后升降导板的第三导杆槽的第三较高平槽段中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则处于抬起位置而使其转台与压盘相接触,销套则位于销套槽的中部偏前部分;随着主控滑板组件的升降导块以其第一导杆槽的第一较高平槽段由后向前相对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右侧导杆运动,销套则从位于销套槽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动至销套槽的中间偏后部分,从而让开了对推板的相顶,而使压盘夹持机构处于放开状态,即压盘主夹板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向外滑动并通过夹持传动齿轮带动压盘副夹板同时滑动至对压盘放开夹持的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继续向前滑动至前端位置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则处于播放位置,销套则从位于销套槽的中部移动至销套槽的后部。
本装置还具有设置在上盖上的光盘限位组件;光盘限位组件具有光盘护板、光盘导向板、光盘第二阻挡件、第二拉簧、光盘第三阻挡件和第三拉簧;上盖还设有第二拉簧座和第三拉簧座;光盘第二阻挡件和光盘第三阻挡件按限位转动的方式绞接在上盖上且位于右部;光盘第二阻挡件和光盘第三阻挡件均设有阻挡柱,推板上设有光盘阻挡块,该阻挡块用作光盘第一阻挡件;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在光盘第二阻挡件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盖的第二拉簧座上;第三拉簧的一端连接在光盘第三阻挡件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盖的第三拉簧座上;光盘护板固定在上盖板的前侧,光盘导向板固定在上盖板的后侧。
上述上盖还具有4个滑板销槽;本装置还具有设置在上盖上的光盘检测部件;光盘检测部件具有线路板、位置检测开关、开关推板、检测滑板和第四拉簧;位置检测开关有三个,均固定在线路板上并与线路板上的有关线路电连接;线路板固定在上盖上,且位于上盖与光盘护板之间;开关推板也有三个,各个开关推板均转动连接在上盖上并与位置检测开关的开关按钮相接触;检测滑板有两个,检测滑板板体的前侧内端设有拉簧座,在板体前侧外端固定有检测柱,两检测柱上均设有可相对各自检测柱转动的柱套,检测滑板板体后侧为推动板;各检测滑板的板体的前侧内部和后侧设置在上盖与光盘护板之间;检测滑板的检测柱及其柱套向下伸出光盘护板;各检测滑板板体的前侧中部和后侧内端固定有一个定位销;各定位销设置在上盖的相应一个滑板销槽中,而使各检测滑板与上盖左右滑动连接;第四拉簧的一端连接在一个检测滑板内端的拉簧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检测滑板内端的拉簧座上;在第四拉簧的作用下,两个检测滑板具有向中间收拢的趋势且各自的检测柱柱套可与光盘护板相接触;在各检测滑板相对于上盖滑动时,其推动板可与相应的开关推板相接触而带动开关推板转动,从而使与开关推板相接触的位置检测开关的开关按钮处于使位置检测开关导通的位置或断开的位置。
上述导辊组件具有左托轮、右托轮、导辊轴、导辊、作为导辊组件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的动力输入齿轮、拉簧和作为导辊组件的转动控制件的控制杆;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为齿轮,该第一动力输出件与导辊组件的位于右侧的动力输入齿轮相啮合或脱离啮合;导辊架设有左架臂和右架臂;左托轮设置在左架臂上,右托轮设置在右架臂上;导辊轴的左端穿过相应左托轮、右端穿过右托轮,并可相对于两个托轮转动;导辊套在导辊轴上;动力输入齿轮固定在导辊轴的伸出右托轮的端头上;拉簧有两个,每个拉簧的一端与导辊架连接,另一端与基座相连,从而使拉簧对导辊架始终保持一个将导辊架向上拉起的转动力矩;从动滑板组件还具有导辊架控制板;导辊架控制板是控制组件的第二控制件;导辊架控制板固定在侧滑板上且位于侧滑板的前端;导辊架控制板的下沿的基本形状为前低后高的曲面;控制杆的端尾固定在导辊架的左架臂上,端头与从动滑板组件的导辊架控制板的下沿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从动滑板组件处于后端位置时,控制杆的端头与导辊架控制板的下沿的前端相接触而处于落下位置,导辊组件的动力输入齿轮则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脱离啮合的位置;当从动滑板组件处于前端位置时,控制杆的端头脱离与导辊架控制板的接触,而在拉簧的作用下带动导辊架连同动力输入齿轮向上抬起、而使动力输入齿轮处于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相啮合的位置。
上述传动机构具有驱动电机、蜗杆、第一蜗轮齿轮、第二蜗轮齿轮、作为第一动力输出件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作为第二动力输出件的双联齿轮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固定在基座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右中部;驱动电机固定在安装支架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蜗杆固定连接;第一蜗轮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的右侧板上的蜗轮轴上,且第一蜗轮齿轮的蜗轮与蜗杆相啮合;第一动力输出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的右侧板上的齿轮轴上,且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第一蜗轮齿轮的齿轮相啮合;第二蜗轮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的底板上的蜗轮轴上,且第二蜗轮齿轮的蜗轮与蜗杆相啮合;双联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的底板上的齿轮轴上,且双联齿轮位于上部的大齿轮与第二蜗轮齿轮的齿轮相啮合,位于下部的小齿轮作为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出部位。
上述防震连接组件有四组,每组防震连接组件除避震压簧外,还具有避震座和避震垫;基座的底板上设有防震件安装座;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和第四连接柱;避震座固定在基座的防震件安装座上,避震垫粘接套固在相应的避震座上,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则由其各个连接柱向下伸入相应的避震垫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压簧套在相应的避震垫外且其下端与相应的避震座相接触,上端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下端面相接触。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结构紧凑,性能可靠。(2)本发明的厚度较薄,或者说高度较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厚度可以只有21毫米,从而成为超薄型的光盘加载装置。(3)因为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光盘加载装置可以做成超薄型,若将本发明的装置用于车载光盘音视频播放设备,则为在驾驶台中的较小的空间内设置液晶显示器等部件创造了条件,例如可以在驾驶台的通常设置收录机或视盘机的部位的高度约为50毫米、宽度约为178毫米的所谓1DIN位置中,放置包括本装置以及液晶显示器在内的车载光盘音视频播放设备;若用于普通视盘机,则不仅为向市场提供超薄型视盘机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为普通机便携化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2为从图1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从图3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从图5后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从图7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为表示其中滑行传动机构的有关传动关系,在图中未画出底盖。在图2、图4中也未画出底盖。
图9为图8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1为图9中底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9-2为图9中丝杆螺母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有关部件设置在基座上的立体示意图。为表示其中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与控制组件的动力输入件之间的啮合关系,图中未画出传动机构的第一蜗轮齿轮、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蜗轮齿轮。
图11为从图10的后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0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5所示的基座上设置防震连接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5-1为从图15后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2为图15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主控滑板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转动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从图17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3中限位拨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从图19左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从图19右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图13中从动滑板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3为图13中传动板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4为图13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从图24左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从图24右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图13中导辊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7-1为从图27的下方观察时的导辊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8为主控滑板组件的升降导块所设置的导杆槽以及导杆在其中所处位置的示意图。
图29为侧滑板组件中的导辊架控制板与导辊组件的控制杆相互关系以及动滑板组件的前升降导板和后升降导板与相应的导杆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图30为图3中的上盖以及安装在上盖上的有关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1为从30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使用时光盘位于进盒位置以及进盒后与转动拨件相接近时的示意图。
图34为光盘进盒时与光盘检测部件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35为图3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6为光盘与转动拨件、转动拨件与主控滑板组件、主控滑板组件与驱动机构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37为主控滑板组件与运动检测开关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38为控制组件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39为图38中控制组件的转动拨件、主控滑板组件、传动板组件、从动滑板组件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40为控制组件中的限位拨动块与主控滑板组件中的定位柱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41为控制组件中的锁定件与传动板的传动凸块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42为控制组件的从动滑板组件中的销套与压盘夹持机构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中的有关部件设置在基座上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光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部件1、导辊组件2、控制组件3、传动机构4、防震连接组件5、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压盘夹持机构7和压盘8。基座部件1具有基座11和上盖板12;上盖板12固定在基座11上,且在上盖板12和基座11之间形成基座部件1的位于前侧的光盘进出口200。导辊组件2、控制组件3、传动机构4和防震连接组件5设置在基座11上,且导辊组件2位于基座11内的前部,传动机构4位于基座11内的右侧中前部。传动机构4具有第一动力输出件43和第二动力输出件45。防震连接组件5具有避震压簧53。导辊组件2具有导辊架21、导辊25、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和转动控制件28;导辊组件2通过其导辊架21与基座11转动连接,导辊组件2可处于其导辊25位于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处于其导辊25位于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且导辊组件2是具有从非抬起位置向抬起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向的导辊组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具有底座61、转台63(也可称旋转托盘)和升降控制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设置在基座11上且被防震连接组件5弹性支撑,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基本沿基座11内的左侧和后侧设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基本位于基座11的中央部位,压盘8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的上方。控制组件3具有动力输入件323、动力输入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第三控制件。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在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互配合的边缘位置时可使两者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并在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时可使两者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控制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升降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被防震连接组件5正常弹性支撑的高度正常的播放位置或处于将防震连接组件5的避震压簧53增力压缩的高度较低的落下位置。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相配合,且可控制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或处于落下位置;当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时,其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相配合,且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脱离接触;当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时,其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脱离接触,且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相接触。压盘夹持机构7具有夹持控制件;压盘夹持机构7设置在上盖板12上。控制组件3的第三控制件与压盘夹持机构7具有夹持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夹持压盘8的夹持状态或处于不对压盘8夹持的放开状态。当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夹持压盘8的夹持状态时,压盘8与上盖板12相接触;当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不对压盘8夹持的放开状态时,压盘8脱离与上盖板12的接触而与转台63相接触。在控制组件3的控制下,当使其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夹持状态;当使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配合的状态且使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播放位置、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放开状态。
见图5及图6,上述基座11为钢制件。基座11具有底板11-1和与底板11-1相连的左侧板11-2、右侧板11-3、前侧板11-4、后侧板11-5、弹簧支架11-6、锁定件支座11-7和防震件安装座11-8。防震件安装座11-8有4个。底板11-1上还固定有转动拨件轴11-9和限位拨动块轴11-10;底板11-1上设有底滑板第一滑行销槽11-12、底滑板簧脚槽11-13、底滑板第二滑行销槽11-14、底滑板第三滑行销槽11-15、传动板左槽11-16和传动板右槽11-17和用于对限位拨动块35进行阻挡的阻挡板11-24。底板11-1上还固定有传动板第一定位销11-18、传动板第二定位销11-19和传动板第三定位销11-20。左侧板11-2上固定有侧滑板第一定位销11-21、侧滑板第二定位销11-22和侧滑板第三定位销11-23。锁定件支座11-7上固定有锁定件轴11-11。
见图7至图9、图9-1及图9-2,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还具有旋转运动部件62、行程开关(图中未画出)、连接件65、滑行传动机构66、滑杆部件67、光拾取器68、丝杆螺母69和行程开关顶块(图中未画出)。底座61具有第一连接柱61-1、第二连接柱61-2、第三连接柱61-3,第四连接柱61-4、定位杆61-5、护板61-9、检测杆槽61-10、钢制基板61-11以及同时作为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升降控制件的左侧前导杆61-6、左侧后导杆61-7和右侧导杆61-8。第一连接柱61-1、第二连接柱61-2、第三连接柱61-3,第四连接柱61-4、定位杆61-5、左侧前导杆61-6、左侧后导杆61-7和右侧导杆61-8铆接固定在基板61-11上;护板61-9通过螺钉固定在基板61-11上;检测杆槽61-10设置在基板61-11的后部。旋转运动部件62具有电机安装板620、电枢定子621、电机转子622、电机轴套、环形橡胶垫624和磁环627。主轴电机主要由电机安装板620、电枢定子621、电机转子622和电机轴套组成,主轴电机是无刷直流电机;其中,电枢定子621具有电枢和电枢安装柱621-1;电枢安装柱621-1具有开口向上的腔体;电枢固定在电枢安装柱621-1上,电枢安装柱621-1固定在电机安装板620上而使电枢定子621固定在电机安装板620上;电机转子622具有环形磁铁、电机壳623、定心锥625和电机轴626;环形磁铁固定在电机壳623的内壁上;定心锥625固定在电机壳623的中央孔的孔壁上;电机轴626与定心锥625紧配合,其上端向上伸出定心锥625,从而构成电机转子622;电机轴套固定在电枢定子621的电枢安装柱621-1的腔体中,电机轴626的下部位于电机轴套中,且可相对于电机轴套转动,从而使电机转子622与电枢定子621转动连接;电机壳623罩住电枢,电机壳623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环形橡胶垫624;磁环627固定在定心锥625上部的中心槽中;定心锥625、磁环627、环形橡胶垫624和电机壳623则组成转台63,而由上述描述可知,其中的定心锥625和电机壳623也作为组成主轴电机的零件;环形橡胶垫624的上端面即作为转台63的可放置光盘并可与压盘8相配合而对光盘进行夹持的台面。电机安装板620通过三组连接件65连接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连接件65有三组,每一组连接件65均由压缩弹簧651、连接柱652和螺钉653组成;连接柱652由位于上端的铆接端头和铆接端头以下的柱主体组成,柱主体的下端设有螺孔;压缩弹簧651的高度大于连接柱652柱主体的高度,压缩弹簧651套在连接柱652上且设置在底座61的基板61-11和电机安装板620之间,连接柱652的上端穿过底座61的基板61-11并铆接在基板61-11上,螺钉653的上端穿过电机安装板620而旋合在连接柱652的螺孔中;三组连接件65中的离底座61的第二连接柱61-2最近的一组连接件65中的螺钉653旋紧在相应的连接柱652上,用于使电机安装板620在此连接部位通过该组连接件65与底座61的基板61-11固定连接,而三组连接件65中的另外两组连接件65则用于对电机安装板620相对于底座61的基板61-1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转台63的台面的调整。行程开关固定在电机安装板620上;丝杆螺母69和行程开关顶块固定在光拾取器68上,行程开关顶块朝向电机安装板620上的行程开关的按钮;滑行传动机构66和滑杆部件67设置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滑行传动机构66具有电机支架660、滑行电机661、电机齿轮662、前座663、底盖664,双联齿轮665、丝杆齿轮666、丝杆667、安装后座668和齿轮轴669;电机支架660、前座663和安装后座668固定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滑行电机661固定在基板61-11上;电机齿轮662固定在滑行电机661的电机轴上;底盖664固定在前座663上而构成安装前座;双联齿轮665与其齿轮轴669枢接,双联齿轮665和齿轮轴669设置安装前座的内腔中,双联齿轮665通过其齿轮轴与齿轮座转动连接,且双联齿轮665的大齿轮与电机齿轮662相啮合;丝杆667的前端设置在安装前座中,后端设置在安装后座668中,且丝杆667可以相对于安装前座和安装后座668转动,丝杆齿轮666固定在丝杆667上、位于丝杆667的前部,且与双联齿轮665的小齿轮相啮合。滑杆部件67具有滑杆671、滑杆前座672、滑杆后座673和偏心套674;滑杆前座672和滑杆后座673固定在底座61的基板61-11上;偏心套674转动连接在滑杆后座673上,滑杆671的前端与滑杆前座672转动连接,后端与偏心套674转动连接;光拾取器68的一侧通过其槽座686与滑杆部件67的滑杆671滑动连接,另一侧由其连接臂681套在滑行传动机构66的丝杆667上而与丝杆667滑动连接;丝杆螺母69是只有一个螺牙69-1的螺母;作为滑行传动机构66的动力输出件的丝杆667与丝杆螺母69相啮合;行程开关顶块与行程开关的按钮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对光拾取器68的运动轨迹进行调整可通过对滑杆部件67的调整来实现;因滑杆671的后端设置在偏心套674中,偏心套674又设置在滑杆后座673中,转动偏心套674则可使滑杆671的后端绕偏心套674后端的轴线作圆周运动,从而可对滑杆671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可对光拾取器68的运动平面进行调整。再结合上述调整用的二组连接件65对转台63的台面的调整,则可实现对丝杆667的轴线与滑杆671的轴线均与转台63的台面相平行的技术要求,进而在使用本装置播放光盘时,可使光拾取器68发出的激光光束始终与光盘相垂直。
见图10至图14,上述防震连接组件5有四组,每组防震连接组件5除避震压簧53外,还具有避震座51和避震垫52。各避震座51固定在基座11的相应的一个防震件安装座11-8上,各避震垫52粘接套固在相应的避震座51上。避震垫52是内部设有空腔、中间设有安装孔的橡胶垫。各避震垫52的内腔中设有阻尼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第一连接柱61-1、第二连接柱61-2、第三连接柱61-3和第四连接柱61-4向下伸入相应的避震垫52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压簧53套在相应的避震垫52外且其下端与相应的避震座51相接触,上端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下端面相接触。
见图10至图15及图15-1和图15-2,传动机构4具有驱动电机40、蜗杆41、第一蜗轮齿轮42、第二蜗轮齿轮44、作为第一动力输出件43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作为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双联齿轮和安装支架46。安装支架46固定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且位于底板11-1的右中部。驱动电机40固定在安装支架46上。驱动电机40的电机轴与蜗杆41固定连接。第一蜗轮齿轮42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右侧板上的蜗轮轴上,且第一蜗轮齿轮42的蜗轮与蜗杆41相啮合。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右侧板上的齿轮轴上,且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与第一蜗轮齿轮42的齿轮相啮合。第二蜗轮齿轮44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底板上的蜗轮轴上,且第二蜗轮齿轮44的蜗轮与蜗杆41相啮合。双联齿轮45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底板上的齿轮轴上,且双联齿轮45位于上部的大齿轮45-1与第二蜗轮齿轮42的齿轮相啮合,位于下部的小齿轮45-2作为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动力输出部位。
见图10至图13,控制组件3具有转动拨件31、主控滑板组件32、传动板组件33、双稳态簧34、限位拨动块35、从动滑板组件36、锁定件37、运动检测开关38、第一复位扭簧31-9、第二复位扭簧35-9和第三复位扭簧37-9。其中,转动拨件31是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3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时可使两者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的一个控制件;双稳态簧34是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3动力输入件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互配合的边缘位置时可使两者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的控制件。
见图10至图1 3及图16,控制组件3的主控滑板组件32具有底滑板321、复位拉簧322、作为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的滑行齿条323、升降导块324、定位柱325、定位销326、第一滑行销39-1、第二滑行销39-2和第三滑行销39-3。其中,复位拉簧322是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3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时可使两者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的另一个控制件;升降导块324是控制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一个控制件。底滑板321固定有拉簧座321-1和连接销321-2,并在后端设有双稳态簧连接槽321-3。升降导块324和定位柱325固定在底滑板321上。滑行齿条323通过自身的滑行槽323-1和固定在底滑板321上的定位销326与底滑板321前后滑动连接,且滑行齿条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齿轮45-2相啮合或脱离啮合。复位拉簧322的一端与底滑板321的拉簧座321-1相连,另一端与滑行齿条323相连,而使复位拉簧322对滑行齿条323产生向后的复位拉力。第一滑行销39-1、第二滑行销39-2和第三滑行销39-3分别固定在主控滑板组件32底滑板321上,且第一滑行销39-1位于基座11的底板11-1的底滑板第一滑行销槽11-12中、第二滑行销39-2位于第二滑行销槽11-14中、第三滑行销39-3位于第三滑行销槽11-15中,而使底滑板321与基座11的底板11-1前后滑动连接。
见图10至图13、图17及图18,控制组件3的转动拨件31具有主动臂31-1、检测杆31-2、从动臂31-3、拨动销31-4、轴套31-6和钮簧挡销31-7。转动拨件31通过基座11的底板11-1上的转动拨件轴11-9与基座11转动连接;转动拨件31的主动臂31-1上的检测杆31-2的大部分杆段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的上方,且检测杆的部分杆段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后部的检测杆槽61-10内;转动拨件31的与转动拨件轴11-9连接的部位的下部为轴套31-6,第一复位扭簧31-9套在该轴套31-6上;第一复位扭簧31-9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转动拨件31的钮簧挡销31-7相接触,另一个与设置在基座11底板11-1上的限位拨动块35的阻挡件35-1相接触,而使第一复位扭簧31-9对转动拨件31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转动拨件31具有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转动拨件31的从动臂31-3的拨动销31-4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的后端相接触;若转动拨件31在外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则既须克服复位拉簧322的拉力,又须克服第一复位扭簧31-9的扭力才能推动滑行齿条323向前滑动而使滑行齿条323与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齿轮45-2相啮合。
见图10至图13及图16至图18,当控制组件3的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被转动拨件31的从动臂31-3的臂板阻挡,且转动拨件31的主动臂31-1与基座11的后侧板11-5相接触。
仍见图10至图13,控制组件3的双稳态簧34的一端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的双稳态簧连接槽321-3的槽座相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1的底板11-1的弹簧支架11-6相连接;底滑板321的与双稳态簧34相连接的部分对准基座11底板11-1的底滑板簧脚槽11-13。当主控滑板组件32在第二动力输出齿轮45的带动下由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运动至其滑行齿条323刚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45脱离啮合时,在双稳态簧34的弹力作用下使主控滑板组件32到达后端位置,且使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完全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45脱离接触。
见图8、图10至图13、图19至图21及图40,控制组件3的限位拨动块35转动连接在基座11底板11-1上的限位拨动块轴11-10上,限位拨动块35的与限位拨动块轴11-10连接的部位的下部为轴套35-1,第二复位扭簧35-9套在该轴套35-1上;该轴套35-1也是与第一复位扭簧31-9的一个簧脚相接触的阻挡件;第二复位扭簧35-9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限位拨动块35的钮簧挡销35-2相接触,另一个与转动拨件31的轴套31-6相接触,而使第二复位弹簧35-9对限位拨动块35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限位拨动块35具有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底座61的定位杆61-5相接触或脱离接触;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定位杆61-5相接触,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则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底座61的定位杆61-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也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限位拨动块35则在第二复位弹簧35-9的作用下由其阻挡销35-5与基座11底板11-1的阻挡板11-24弹性接触而被转动限位。
见图10至图13及图22,控制组件3的从动滑板组件36具有侧滑板361、导辊架控制板362、前升降导板364、后升降导板365、导销366和销套367。其中,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是控制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另外两个控制件;导辊架控制板362是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销套367作为控制组件3的第三控制件。侧滑板361上设有前后向的滑行槽三条,并固定有向下的连接销361-1;基座11的左侧板11-2上固定有相应的三个导向定位销,它们是侧滑板第一导向定位销11-21、侧滑板第二导向定位销11-22和侧滑板第三导向定位销11-23;侧滑板361由其滑行槽通过三个导向定位销与基座11的左侧板11-2前后滑动连接。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按前后次序固定在侧滑板361上,导辊架控制板362位于侧滑板361的前端;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基本形状为前低后高的曲面,且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前高后低但倾斜角——下沿与基座底板所夹锐角——很小(可取15度)的前部斜面362-1,第二段是前低后高的但倾斜角较大(可取30度且后端较平缓)的中部斜面362-2,第三段是前低后高的但倾斜角更大(可取45度)的后部斜面362-3;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均设有导杆槽。
见图10至图13及图23,控制组件3的传动板组件33具有传动板331、定位销332和定位套333。传动板331设有左端扣接槽331-1、右端扣接槽331-2、传动凸块331-3和三条曲线形的滑行槽331-4。定位销332固定在传动板331上,定位套333转动连接在定位销332上;传动板331由其滑行槽331-4并通过固定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的传动板第一导向定位销11-18、传动板第二导向定位销11-19和传动板第三导向定位销11-20与基座11的底板11-1基本呈左右向滑动连接。
见图3、图8、图10至图13、图16、图22及图23,从动滑板组件36的侧滑板361的连接销361-1穿过传动板331的左端扣接槽331-1而使侧滑板361与传动板331活动连接,连接销361-1及传动板331的左端扣接槽331-1位于底板11-1的传动板左槽11-16的上方;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的连接销321-2穿过传动板331的右端扣接槽331-2而使底滑板321与传动板331活动连接,连接销321-2及传动板331的右端扣接槽331-2位于底板11-1的传动板右槽11-17的上方。若底滑板321相对于基座11的底板11-1作由前至后的相对滑动时,则可通过传动板33 1而带动侧滑板361相对于基座11的左侧板11-2作由后至前的相对滑动,反之亦然。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从动滑板组件36则处于前端位置,转动拨件31的从动臂31-3的拨动销31-4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相接触;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啮合的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则处于落下位置;此时,若用由前向后的外力作用于转动拨件31,则可使转动拨件31顺时针转动而克服复位拉簧322的拉力带动滑行齿条323相对于底滑板321向前滑动至滑行齿条323与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齿轮45-2相啮合;而在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带动下,主控滑板组件32则由处于后端位置向前移动至处于前端位置,并通过传动板331带动从动滑板组件36由前端位置移动至后端位置;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仍与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位于下部的小齿轮45-2相啮合,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则处于播放位置。
见图10、图13、图24至图26及图41,控制组件3的锁定件37转动连接在底板11-1的锁定件支座11-7的锁定件轴11-11上,锁定件37的与锁定件轴11-11连接的部位的右部为轴套37-1,第三复位扭簧37-9套在该轴套37-1上;第三复位扭簧37-1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锁定件支座11-7相接触,另一个与锁定件37的钮簧挡销37-2相接触,而使第三复位弹簧37-9对锁定件37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锁定件37具备了从前向后转动的趋向;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传动板331的传动凸块331-3与锁定件37的拨动端37-4相接触并克服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使锁定件37的锁扣37-3处于立起的状态;当主控滑板组件32由前端位置滑动至后端位置时,传动板331的传动凸块331-3脱离与锁定件37的拨动端37-4接触,锁定件37在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从前向后转动至其锁扣37-3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
见图3、图10至图13、图27、图27-1,导辊组件2除导辊架21外,还具有左托轮22、右托轮23、导辊轴24、导辊25、作为导辊组件2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的动力输入齿轮26、拉簧27和控制杆28;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与导辊组件2的位于右侧的动力输入齿轮26相啮合或脱离啮合;导辊架21设有左架臂21-1、右架臂21-2和限位板21-3;左托轮22设置在左架臂21-1上,右托轮23设置在右架臂21-2上;导辊25套在导辊轴24上;导辊轴24的左端穿过相应左托轮22、右端穿过右托轮23,并可相对于两个托轮转动;动力输入齿轮26固定在导辊轴24的伸出右托轮23的端头上;拉簧27有两个,每个拉簧27的一端与导辊架21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1相连,从而使拉簧27对导辊架21始终保持一个将导辊架21向上拉起的转动力矩。控制杆28的端尾固定在导辊架21的左架臂21-1上,端头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从动滑板组件36处于后端位置时,控制杆28的端头与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前端相接触而使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则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脱离啮合的位置;并且此时传动板组件33的定位套333与导辊架21的限位板21-3相接触,而由传动板组件33承担了拉簧27对导辊架21的一部分拉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的稳定性。当从动滑板组件36处于前端位置时,控制杆28的端头脱离与导辊架控制板362的接触,而在拉簧27的作用下带动导辊架21转动至导辊组件2位于抬起位置,而使动力输入齿轮26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相啮合。
见图28及图29,控制组件3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设有第一导杆槽324-10,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设有第二导杆槽364-10、后升降导板365设有第三导杆槽365-10;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按从前向后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且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前低后高的第一前斜槽段324-2、高度较高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前高后低的第一后斜槽段324-4、上端面高度居中且具有朝后朝下开口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底滑板321从下方封住了升降导块324的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和第一播放槽段324-5。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按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的第二较低平槽段364-1、后低前高的第二后斜槽段364-2、高度较高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后高前低的第二前斜槽段364-4、高度居中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按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的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后低前高的第三后斜槽段365-2、高度较高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后高前低的第三前斜槽段365-4、高度居中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设置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设置在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低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设置在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的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向前运动至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处于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中时,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处于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中,而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处于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高度较高的抬起位置,使压盘8与转台63相接触,使压盘夹持机构7由处于夹持状态变化至处于放开状态;当主控滑板组件32继续向前滑动至前端位置时,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中,左侧前导杆61-6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中,左侧后导杆61-7处于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播放位置。
见图30至图32、图42,上盖12具有第一拉簧座12-1、第二拉簧座12-2、第三拉簧座12-3、销套槽12-4和4个滑板销槽12-5;压盘夹持机构7具有作为夹持控制件的推板71、压盘主夹板72、第一拉簧73、夹持传动齿轮74和压盘副夹板75;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均与上盖12滑动连接;第一拉簧7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盖12的第一拉簧座12-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盘主夹板72上;夹持传动齿轮74通过固定在上盖12上的齿轮轴74-1与上盖12转动连接;夹持传动齿轮74啮合在压盘主夹板72的齿条和压盘副夹板75齿条之间;推板71的主板体71-1的上端面与上盖12的下端面相接触,且与上盖12转动连接,推板71推动端71-3可触及压盘主夹板72(为表明两者接触部位的情况,图32中将推板71相对于压盘主夹板72拉开一段距离绘制,推板71的实际位置应该是位于按图42所表示的其推动端71-3与压盘主夹板72相接触的位置);从动滑板组件36还具有导销366和销套367;导销366固定在侧滑板361上;销套367套在导销366上且可相对于导销366转动;销套367穿过上盖12的销套槽12-4,销套367与推板71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销套367位于销套槽12-4的前端,销套367的左侧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槽边相接触,右侧顶住推板71,而使推板71克服第一拉簧73的拉力顶住压盘主夹板72,从而使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收拢的夹持状态并将压盘8夹持住;当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向前运动至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开始处于其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中、左侧前导杆61-6开始处于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中,左侧后导杆61-7开始处于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中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则处于抬起位置而使其转台63与压盘8相接触,销套367则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随着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以其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的平槽段324-3由后向前相对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运动,销套367则从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动至销套槽12-4的中间偏后部分,从而让开了对推板71的相顶,而使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放开状态,即压盘主夹板72在第一拉簧73的作用下向外滑动并通过夹持传动齿轮74带动压盘副夹板75同时滑动至对压盘8放开夹持的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32继续向前滑动至前端位置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则处于播放位置,销套367则从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移动至销套槽12-4的后部。
仍见图30至图32,本装置还具有设置在上盖12上的光盘限位组件和光盘检测部件。光盘限位组件具有光盘护板91、光盘导向板92、光盘第二阻挡件93-1、第二拉簧93-2、光盘第三阻挡件93-3和第三拉簧93-4;光盘第二阻挡件93-1和光盘第三阻挡件93-3按限位转动的方式绞接在上盖12上且位于右部;光盘第二阻挡件93-1和光盘第三阻挡件93-3均设有阻挡柱,推板71上设有光盘阻挡块71-2,该阻挡块71-2用作光盘第一阻挡件;第二拉簧93-2的一端连接在光盘第二阻挡件93-1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2的第二拉簧座12-2上;第三拉簧93-4的一端连接在光盘第三阻挡件93-3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2的第三拉簧座12-3上;光盘护板91固定在上盖板12的前侧,光盘导向板92固定在上盖板12的后侧。
见图32,光盘检测部件具有线路板94、位置检测开关95、开关推板96、检测滑板97和第四拉簧98;位置检测开关95有三个,均固定在线路板94上并与线路板94上的有关线路电连接;线路板94固定在上盖12上,且位于上盖12与光盘护板91之间;开关推板96也有三个,各个开关推板96均转动连接在上盖12上并与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相接触;检测滑板97有两个,检测滑板97板体的前侧内端设有拉簧座97-1,在板体前侧外端固定有检测柱97-2,两检测柱97-2上均设有可相对各自检测柱转动的柱套97-3,检测滑板97板体后侧为推动板97-4;各检测滑板97的板体的前侧内部和后侧设置在上盖12与光盘护板91之间;检测滑板97的检测柱97-2及其柱套97-3向下伸出光盘护板91;各检测滑板97板体的前侧中部和后侧内端固定有一个定位销97-5;各定位销97-5设置在上盖12的相应一个滑板销槽12-5中,而使各检测滑板97与上盖12左右滑动连接;第四拉簧98的一端连接在一个检测滑板97内端的拉簧座97-1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检测滑板97内端的拉簧座97-1上;在第四拉簧98的作用下,两个检测滑板97具有向中间收拢的趋势且各自的检测柱柱套97-3可与光盘护板91相接触;在各检测滑板97相对于上盖12滑动时,其推动板97-4可与相应的开关推板96相接触而带动开关推板96转动,从而使与开关推板96相接触的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处于使位置检测开关导通的位置或断开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光盘加载装置既可作为车载光盘播放设备的光盘加载装置使用,也可作为普通视盘机的光盘加载装置使用。因该装置具有较好的抗震性,故即使处于震动的场合,也可正常使用。若将视盘机做成高度不超过30毫米、长度在250至300毫米左右、宽度在180至230毫米左右的机器时,则可作为便携式视盘机使用。
本实施例的光盘加载装置在使用时,应与相应的电路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正常连接才能工作。
见图33,设备上电后,本装置的正常待机状态是控制组件3的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而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处于与驱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的位置,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状态,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则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相啮合,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处于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脱离接触的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设置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位于前部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设置在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位于后部的第二较低的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设置在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位于后部的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与压盘8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从动滑板组件36的销套367与推板71相接触而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收拢的夹持状态并将压盘8夹持住。同时,锁定件37在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其锁扣37-3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而锁定底座61,主控滑板组件32的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底座61的定位杆61-5相接触,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则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触。
见图34及图35,此时,若将光盘100由基座部件1的光盘入口200处插入本装置中时,光盘100被夹持在导辊组件2的导辊25与光盘限位组件的光盘护板91之间,同时外力插入光盘100时,克服光盘检测部件的第四拉簧98的拉力,而推动两个检测柱97-2的柱套97-3、并通过检测柱97-2带动两个检测滑板97向旁边滑动,检测板97在向旁边滑动时,则由其推动板97-4拨动相应的开关推板96向后转动,而触动与其相接触的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在位于左部内侧的位置检测开关95和位于右部的位置检测开关95中的任一个位置检测开关95被接通时,则控制电路收到该位置检测开关95被接通的信号,判断有光盘要进盒,而向对驱动电机40提供电源的电路发出控制信号,由相应的电源电路向控制传动机构4的驱动电机40提供可进行顺时针转动的直流电源,从而开始了光盘从进盒位置至播放位置的进盒运动。
见图33及图36,驱动电机40输出的动力有两条输送链,通过第二条输送链输出的动力依次经过蜗杆41和第二蜗轮齿轮44而传递给第二动力输出件45;通过第一条输出链输出的动力依次通过蜗杆41和第一蜗轮齿轮42而传递给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带动与其啮合的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而使与动力输入齿轮26固定连接的导辊轴24同时转动,导辊轴24的转动则带动紧配合套在其外周的导辊25随同导辊轴24转动,导辊25的转动则带动被光盘护板91压紧在其上方的光盘100由本装置外的前部向本装置内的后部运动。因光盘限位组件的存在,使光盘在向装置后部的运动较为顺利,一是因光盘护板91由塑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防止了光盘在进盒过程中与其它零件产生磨擦;二是导辊25有两根,均设计成外端粗、内端细的结构,且在光盘的行进路程上设置塑料制成的光盘导向板92,还在光盘的行进路程的两侧设置光盘第二阻挡件93-1、光盘第三阻挡件93-3和位于推板71上的阻挡块71-2,从而可使光盘在导辊25的推动下、能基本沿直线从前向后到达装置的后部而与控制组件3的转动拨件31相接触(见图36中的用实线表示的光盘100及转动拨件31),光盘100进而对转动拨件31的检测杆31-2施加一个推动力,而使转动拨件31按其具有检测杆31-2的主动臂31-1向后、具有拨动销31-4的从动臂31-3向前的方向顺时针转动(见图36中的用虚线表示的光盘及转动拨件),拨动销31-4向前运动则推动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向前相对于底滑板321滑动;所以,在光盘推动转动拨件31转动的过程中既需克服第一复位扭簧31-9的扭力,又需克服复位拉簧322对滑行齿条323的拉力。
见图37,随着滑行齿条323的向前运动,滑行齿条323由与驱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脱离接触而变成与其相啮合;此时滑行齿条323在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作用下再相对底滑板321由后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当滑行齿条323向前滑动至其滑行槽323-1的后槽壁与定位销326相接触时,则随着滑行齿条323的继续向前运动而通过固定在底滑板321上的定位销326带动底滑板321由后向前相对于基座11的底板11-1滑动;随着底滑板321的不断滑动,主控滑板组件32也由后端位置向前端位置运动。
见图28、图29及图37至图42,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端位置向前端位置运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端位置向前端位置运动过程也是光盘从进盒位置运动至播放位置的运动过程。
在第一阶段中,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端位置向前运动至中间偏后的位置,与此同时主控滑板组件32通过传动板331使从动滑板组件36由前端位置向后运动至中间偏前位置;在此阶段中,锁定件37的锁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而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则由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经第一前斜槽段324-2变化至处于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前端,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低平槽段364-1经第二后斜槽段364-2变化至处于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经第三后斜槽段365-2变化至处于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后端,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高度较高的抬起位置,并由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将光盘100抬起。光盘100以及转台63同时与压盘8相接触,因为压盘8中设有作为嵌件的铁制圆盘,故转台63中的磁环627对其具有较强的磁吸引力,从而使压盘8和转台63共同将光盘100夹持在转台63上。在此阶段中,随着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移,其销套367由位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前端移动至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而仍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收拢的夹持状态并将压盘8夹持住,压盘8则保持与上盖12的接触。因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移,导辊组件2的控制杆28则处于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的后部斜面362-3相接触的位置,但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继续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相啮合;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前移的同时,限位拨动块35在第二复位扭簧35-9的扭力作用下跟随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的前移而转动、并保持其拨块35-4与定位柱325的接触,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则脱离与底座61的定位杆61-5的接触。
在第二阶段中,主控滑板组件32由中间偏后的位置向前运动至中间偏前位置,与此同时,主控滑板组件32通过传动板331使从动滑板组件36由中间偏前位置向后运动至中间偏后位置;在此阶段中,锁定件37的锁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而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则由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前端变化至处于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后端变化至处于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后端变化至处于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此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仍处于抬起的限位和锁定状态,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仍处于与压盘8共同夹持光盘100的状态,压盘8则仍保持与上盖12的接触;但在此阶段中,随着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移,其销套367由位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动至中部偏后部分,从而让开了对推板71的相顶,而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由收拢的夹持状态变化为放开状态而脱离与压盘8的接触。因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移,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由后部斜面362-3与导辊组件2的控制杆28相接触变化为由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中部斜面362-2与控制杆28相接触,而使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脱离啮合;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前移的同时,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脱离与定位柱325的接触。
在第三阶段中,主控滑板组件32在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带动下由中间偏前位置向前运动至前端位置,与此同时,主控滑板组件32通过传动板331使从动滑板组件36由中间偏后位置向后运动至后端位置;在此阶段中,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运动至被转动拨件31的从动臂31-3的臂板阻挡的位置,且使转动拨件31的主动臂31-1与基座11的后侧板11-5相接触;传动板331的传动凸块331-3与锁定件37的拨动端37-4相接触并克服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使锁定件37的锁扣37-3由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转动至处于立起的脱离扣合的状态;而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则由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经第一后斜槽段324-4变化至处于第一播放槽段324-5,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经第二前斜槽段364-4变化至处于第二播放槽段364-5,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经第三前斜槽段365-4变化至处于第三播放槽段365-5,从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高度正常的由防震连接组件5对其进行弹性支撑的播放位置,也就是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以自身的重量弹性设置在防震连接组件5上,而与其它体统相隔离。其中,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虽设置在升降导块324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中,但因其上端不与第一播放槽段324-5的上槽板相接触,而与下方的底滑板321的距离又较远,所以可以在防震连接组件5的存在下在一个较大的高度范围内进行上下自由阻尼减震;另外,虽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处于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中,左侧后导杆61-7处于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中,但第二播放槽段364-5和第三播放槽段365-5的槽高均大于相应的导杆的直径,因此,在遇到振动的场合,也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自由阻尼减震;又因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重量较重的部件如旋转运动部件62、滑行传动机构66等基本位于靠近右侧导杆61-8的部位,因而在受到外力震动时,右侧导杆61-8的避震振幅较大,从而可使本装置的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可以承受较大的震动。此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仍处于与压盘8共同夹持光盘100的状态,压盘8则脱离与上盖12的接触;在此阶段中,随着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移,其销套367由位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后部分向后移动至销套槽12-4的后端,继续让开对推板71的相顶,仍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放开状态。因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移,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由其下沿的前低后高的中部斜面362-2与控制杆28相接触变化为由其下沿的前高后低的前部斜面362-1与导辊组件2的控制杆28相接触,而使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传动板331上的定位套333则与导辊组件2的导辊架21的限位板21-3相接触、而可与导辊架控制板362相配合而在另一个位置对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施加作用力;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则继续保持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脱离啮合。此时,因运动检测开关38的按钮被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按动,而由运动检测开关38向控制电路发出主控滑板组件32运动到位的信号,控制电路收到该信号后,控制驱动电机41停止转动。这时,即可播放光盘100。
当播放光盘100完毕后,要取出光盘100,则按下相应的出盒按钮,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向驱动电机41提供直流电源的电路向驱动电机41提供与光盘进盒时的电源反相的电源,从而控制驱动电机41按照与光盘进盒程序中的相反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光盘100由盒内播放位置运动至出盒位置。仍见图28、图29及图37至图42,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控滑板组件32在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带动下由前端位置向后运动至中间偏前位置,与此同时,主控滑板组件32通过传动板331将运动传递给从动滑板组件36,使从动滑板组件36由后端位置向后运动至中间偏后位置;在此阶段中,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向后运动,转动拨件31在第一复位扭簧31-9的扭力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且其从动臂31-3的臂板仍与定位柱325保持接触;传动板331的传动凸块331-3与锁定件37的拨动端37-4脱离接触而使得锁定件37在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其锁扣37-3由处于立起的脱离扣合的状态转动至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而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则由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经第一后斜槽段324-4变化至处于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经第二前斜槽段364-4变化至处于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左侧后导杆61-7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经第三前斜槽段365-4变化至处于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从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由处于播放位置变化至处于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仍处于与压盘8共同夹持住光盘的状态,但压盘8由脱离与上盖12的接触变化为与上盖12相接触;在此阶段中,随着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移,其销套367由位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后端向前移动至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后部分,开始与推板71的外沿相接触,但仍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放开状态。因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移,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由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前部斜面362-1与导辊组件2的控制杆28相接触变化为由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中部斜面362-2与控制杆28相接触,而使导辊组件2由落下位置变化至抬起少许的位置,传动板331上的定位套333则脱离与导辊组件2的导辊架21的限位板21-3的接触,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则继续保持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脱离啮合。
第二阶段,主控滑板组件32由中间偏前位置向后运动至中间偏后的位置,与此同时,主控滑板组件32通过传动板331将运动传递给从动滑板组件36,使从动滑板组件36由中间偏后位置向前运动至中间偏前位置;在此阶段中,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向后运动,转动拨件31在第一复位扭簧31-9的扭力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至其检测杆31-2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检测杆槽61-10的槽壁相接触,定位柱325随主控滑板组件32继续后移而脱离与转动拨件31从动臂31-3的臂板的接触;锁定件37的锁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而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则由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后端变化至处于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前端,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前端变化至处于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的后端,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前端变化至处于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的后端,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仍处于抬起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仍处于与压盘8共同夹持住光盘的状态,压盘8则仍保持与上盖12的接触;但在此阶段中,随着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移,其销套367由位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后部分向前移动至中部偏前部分,从而沿着推板71的倾斜外沿顶住推板71并逐步使推板71转动向右,而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由放开状态变化为收拢的夹持状态而夹持住压盘8。因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移,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由其下沿的中部斜面362-2与导辊组件2的控制杆28相接触变化为导辊架控制板362的后部斜面362-3与控制杆28相接触,而使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相啮合;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后移的同时,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由与定位柱325的脱离接触而变化为相接触。
第三阶段,主控滑板组件32由中间偏后的位置向后运动至后端位置,其中的前半个阶段是主控滑板组件32的向后运动主要由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提供动力,双稳态簧34则对主控滑板组件32的向后运动提供小部分的动力;当第二动力输出件45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脱离啮合时、则不能再对主控滑板组件32提供动力,此时则由双稳态簧34带动主控滑板组件32继续向后运动至后端位置。与此同时,主控滑板组件32通过传动板331使从动滑板组件36由中间偏前位置向后运动至前端位置;在此阶段中,锁定件37的锁扣37-3仍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在后移中与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相接触、并克服第二复位扭簧35-9的扭力使限位拨动块35随着定位柱325在后移而逆时针转动,转动至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底座61的定位杆61-5的相接触。而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则由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的前端经第一前斜槽段324-2变化至处于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后端经第二后斜槽段364-2变化至处于第二较低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由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后端经第三后斜槽段365-2变化至处于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此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随底座61同时落下而与压盘8脱离接触并放开对光盘100的夹持。在此阶段中,因随着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移,其销套367由位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动至位于销套槽12-4的前端,而仍顶住推板71而使压盘夹持机构7的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收拢的夹持状态并将压盘8夹持住;因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移,导辊组件2的控制杆28则由处于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后部斜面362-3相接触的位置变化为与导辊架控制板362脱离接触,从而使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而使导辊25与光盘100的下端面相接触,因为此时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继续与驱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相啮合,因而导辊保持转动的状态,从而可以对光盘提供一个由盒内向盒外运动的动力而将光盘送出盒外。当光盘100由后向前运动至其边缘与光盘检测部件的两块检测滑板97上的相应的柱套97-3相接触,并通过两个柱套97-3将各自的检测滑板97向外推,使两块检测滑板97由其推动板97-4带动相应的开关推板96向外运动,开关推板96先与位于左部内侧和位于右部的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相接触,此时不影响传动机构4的驱动电机40的继续转动;当光盘向外运动至使位于左部的开关推板96与位于左部外侧的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相接触而使位置检测开关95接通时,则控制电路根据所收到的该位置检测开关95接通的信号,判断光盘已到达出盒位置,而向对驱动电机40提供电源的电路发出控制信号,使相应的电源电路停止向控制传动机构4的驱动电机40提供直流电源,而使驱动电机40停止转动,光盘的出盒过程结束。此时,可用手取出光盘,随着光盘的取出,首先是位于左部外侧的位置检测开关95恢复断开的状态,然后是另外两个位置检测开关95恢复断开的状态,设备又处于待机状态,等待下一次的光盘播放。
见图43,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中可以不设置限限位拨动块35、第二复位扭簧35-9、锁定件37以及第三复位扭簧37-9。此时的结构从功能上说,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播放位置时,其包括抗震性在内的各种性能与实施例1的性能相同;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时,则实施例1比该结构增加了两处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进一步限位和锁定的措施,可使相应的光盘播放设备在非播放状态下有更好的防震性。这种结构的装置在缺少实施例1的限位拨动块35以及锁定件37的情况下,在非播放状态时,仍有较好的防震性。其原因一是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上的3根导杆分别设置在控制组件3的升降导块或升降导板的相应的导杆槽的高度较低的槽段中,在防震连接组件5的避震压簧53的作用,使各导杆与相应导杆槽的槽壁上端面相接触,因导杆的直径略小于导杆槽的高度较低的槽段的高度,故各导杆与相应的导杆槽的槽壁下端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即便外界震动影响到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也只有一个很小的上下震动幅度,从而在上下方向上限制了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震动;其二因控制组件3的升降导块在前方和右方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右侧导杆有阻挡作用,控制组件3的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左侧的相应的导杆在后方和左方有阻挡作用,再加上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各个连接柱的下端处于防震连接组件5的避震垫52的中心孔中,从而在前后左右限制了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震动。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光盘加载装置的防震性在非播放状态时也较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1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光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部件(1)、导辊组件(2)、控制组件(3)、传动机构(4)、防震连接组件(5)、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和压盘(8);防震连接组件(5)具有避震压簧(53);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具有底座(61)和转台(63);基座部件(1)具有基座(11)和上盖板(12);上盖板(12)固定在基座(11)上,且在上盖板(12)和基座(11)之间形成基座部件(1)的位于前侧的光盘进出口(200);导辊组件(2)、控制组件(3)、传动机构(4)和防震连接组件(5)设置在基座(11)上,且导辊组件(2)位于基座(11)内的前部,传动机构(4)位于基座(11)内的右侧中前部;传动机构(4)具有第一动力输出件(43)和第二动力输出件(45);导辊组件(2)具有导辊架(21)、导辊(25)、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和转动控制件(28),导辊组件(2)通过其导辊架(21)与基座(11)转动连接,且导辊组件(2)可处于其导辊(25)位于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处于其导辊(25)位于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设置在基座(11)上且被防震连接组件(5)弹性支撑,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位于基座(11)的中央部位,压盘(8)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转台(6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3)具有动力输入件(323)、动力输入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和第三控制件;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在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互配合的边缘位置时可使动力输入件(323)和第二动力输入件(4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并在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时可使动力输入件(323)和第二动力输入件(45)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沿基座(11)内的左侧和后侧设置;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具有升降控制件;控制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升降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被防震连接组件(5)正常弹性支撑的高度正常的播放位置或处于将防震连接组件(5)的避震压簧(53)增力压缩的高度较低的落下位置;导辊组件(2)是具有从非抬起位置向抬起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向的导辊组件;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相配合,且可控制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或处于落下位置;当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时,其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相配合,且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脱离接触;当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时,其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脱离接触,且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与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相接触;本盘加载装置还具有压盘夹持机构(7);压盘夹持机构(7)设置在上盖板(12)上;压盘夹持机构(7)具有夹持控制件;控制组件(3)的第三控制件与压盘夹持机构(7)具有夹持控制件相配合,且可控制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夹持压盘(8)的夹持状态或处于不对压盘(8)夹持的放开状态;当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夹持压盘(8)的夹持状态时,压盘(8)与上盖板(12)相接触,当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不对压盘(8)夹持的放开状态时,压盘(8)脱离与上盖板(12)的接触而与转台(63)相接触;在控制组件(3)的控制下,当使其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导辊组件(2)处于抬起位置、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夹持状态;在控制组件(3)的控制下,当使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配合的状态且使导辊组件(2)处于落下位置时,则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播放位置、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放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1)具有底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前侧板(11-4)和后侧板(11-5);控制组件(3)具有转动拨件(31)、主控滑板组件(32)、传动板(331)、从动滑板组件(36)和运动检测开关(38);转动拨件(31)是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3)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时可使动力输入件(323)和第二动力输入件(45)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的一个控制件;转动拨件(31)、主控滑板组件(32)、传动板(331)和运动检测开关(38)设置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从动滑板组件(36)设置在基座(11)的左侧板(11-2)上;主控滑板组件(32)具有底滑板(321)、复位拉簧(322)和作为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件(323)的滑行齿条;复位拉簧(322)是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3)动力输入件(323)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接触时可使动力输入件(323)和第二动力输入件(45)处于开始相配合的状态的另一个控制件;滑行齿条(323)与底滑板(321)前后滑动连接;复位拉簧(322)的一端与底滑板(321)的拉簧座相连,另一端与滑行齿条(323)相连,复位拉簧(322)对滑行齿条(323)产生向后的复位拉力;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与基座(11)的底板(11-1)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为齿轮,该第二动力输出件(45)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相啮合或脱离啮合;从动滑板组件(36)具有侧滑板(361);从动滑板组件(36)的侧滑板(361)与基座(11)的左侧板(11-2)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板(331)与基座(11)的底板(11-1)滑动连接,且传动板(331)的一端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从动滑板组件(36)的侧滑板(361)活动连接;基座(11)的底板(11-1)上固定有转动拨件轴(11-9);转动拨件(31)转动连接在转动拨件轴(11-9)上,转动拨件(31)的主动臂(31-1)上的检测杆(31-2)的大部分杆段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的上方,且检测杆的部分杆段位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后部的检测杆槽(61-10)内;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从动滑板组件(36)则处于前端位置,转动拨件(31)的从动臂(31-3)的拨动销(31-4)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的后端相接触;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脱离啮合的位置;此时,转动拨件(3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而克服复位拉簧(322)的拉力带动滑行齿条(323)相对于底滑板(321)向前滑动至与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啮合;而在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带动下,主控滑板组件(32)则由处于后端位置向前移动至处于前端位置,并通过传动板(331)带动从动滑板组件(36)由前端位置移动至后端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仍与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啮合,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与运动检测开关(38)的按钮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3)还具有双稳态簧(34);双稳态簧(34)是控制组件(3)的动力输入控制件的在控制组件(3)动力输入件(323)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互配合的边缘位置时可使两者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的控制件;双稳态簧(34)的一端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的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1)的底板(11-1)的弹簧支架(11-6)相连接;当主控滑板组件(32)在第二动力输出齿轮(45)的带动下由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运动至其滑行齿条(323)刚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45)脱离啮合时,在双稳态簧(34)的弹力作用下使主控滑板组件(32)到达后端位置,且使主控滑板组件(32)的滑行齿条(323)完全与第二动力输出齿轮(45)脱离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控滑板组件(32)还具有固定在底滑板(321)上的定位柱(325);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定位柱(325)被转动拨件(31)的从动臂(31-3)的臂板阻挡,且转动拨件(31)的主动臂(31-1)与基座(11)的后侧板(11-5)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3)还具有第一复位扭簧(31-9);转动拨件(31)的与转动拨件轴(11-9)连接的部位的下部为轴套(31-6),第一复位扭簧(31-9)套在该轴套(31-6)上;第一复位扭簧(31-9)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转动拨件(31)的钮簧挡销(31-7)相接触,另一个与设置在基座(11)底板(11-1)上的阻挡件相接触,而使第一复位扭簧(31-9)对转动拨件(31)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转动拨件(31)具有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若转动拨件(31)在外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则既须克服复位拉簧(322)的拉力,又须克服第一复位扭簧(31-9)的扭力才能推动滑行齿条(323)向前滑动而与第二动力输出件(45)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3)的主控滑板组件(32)还具有升降导块(324);升降导块(324)是控制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一个控制件;升降导块(324)固定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底滑板(321)上;从动滑板组件(36)还具有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是控制组件(3)的第一控制件中的另外两个控制件;前升降导板(364)和后升降导板(365)均固定在侧滑板(361)上;升降导块(324)具有第一导杆槽(324-10);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按从前向后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且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前低后高的第一前斜槽段(324-2)、高度较高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前高后低的第一后斜槽段(324-4)、上端面高度居中且具有朝后朝下开口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底滑板(321)从下方封住了升降导块(324)的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和第一播放槽段(324-5);前升降导板(364)具有第二导杆槽(364-10);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按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的第二较低平槽段(364-1)、后低前高的第二后斜槽段(364-2)、高度较高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后高前低的第二前斜槽段(364-4)、高度居中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后升降导板(365)具有第三导杆槽(365-10);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按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为高度较低的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后低前高的第三后斜槽段(365-2)、高度较高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后高前低的第三前斜槽段(365-4)、高度居中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具有左侧前导杆(61-6)、左侧后导杆(61-7)和右侧导杆(61-8);左侧前导杆(61-6)、左侧后导杆(61-7)和右侧导杆(61-8)同时作为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升降控制件;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设置在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低平槽段(324-1)中,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设置在从动滑板组件(36)的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低平槽段(364-1)中,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设置在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低平槽段(365-1)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落下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向前运动至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处于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中时,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则处于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平槽段(364-3)中,而底座(61)的左侧后导杆(61-7)则处于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高度较高的抬起位置,使压盘(8)与转台(63)相接触,使压盘夹持机构(7)由处于夹持状态变化至处于放开状态;当主控滑板组件(32)继续向前滑动至前端位置时,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处于主控滑板组件(32)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播放槽段(324-5)中,左侧前导杆(61-6)处于从动滑板组件(36)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播放槽段(364-5)中,左侧后导杆(61-7)处于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播放槽段(365-5)中,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处于播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3)还具有限位拨动块(35)和第二复位扭簧(35-9);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上设有定位杆(61-5);基座(11)底板(11-1)上设有限位拨动块轴(11-10);限位拨动块(35)转动连接在限位拨动块轴(11-10)上,限位拨动块(35)的与限位拨动块轴(11-10)连接的部位的下部为轴套(35-1),第二复位扭簧(35-9)套在该轴套(35-1)上;该轴套(35-1)也是与第一复位扭簧(31-9)的一个簧脚相接触的阻挡件;第二复位扭簧(35-9)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限位拨动块(35)的钮簧挡销(35-2)相接触,另一个与转动拨件(31)的轴套(31-6)相接触,而使第二复位弹簧(35-9)对限位拨动块(35)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限位拨动块(35)具有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的定位杆(61-5)相接触或脱离接触;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的定位杆(61-5)相接触,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则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相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限位拨动块(35)的曲面凹坑(35-3)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底座(61)的定位杆(61-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限位拨动块(35)的拨块(35-4)也与主控滑板组件(32)的定位柱(325)处于脱离接触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3)还具有锁定件(37)和第三复位扭簧(37-9);基座(11)的底板(11-1)上设有锁定件支座(11-7),锁定件支座(11-7)上固定有锁定件轴(11-11);锁定件(37)转动连接在锁定件轴(11-11)上,锁定件(37)的与锁定件轴(11-11)连接的部位的右部为轴套(37-1),第三复位扭簧(37-9)套在该轴套(37-1)上;第三复位扭簧(37-1)的两个簧脚中的一个与锁定件支座(11-7)相接触,另一个与锁定件(37)的钮簧挡销(37-2)相接触,而使第三复位弹簧(37-9)对锁定件(37)施加一个复位力矩,该复位力矩使锁定件(37)具备了从前向后转动的趋向;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前端位置时,传动板(331)的传动凸块(331-3)与锁定件(37)的拨动端(37-4)相接触并克服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使锁定件(37)的锁扣(37-3)处于立起的状态;当主控滑板组件(32)由前端位置滑动至后端位置时,传动板(331)的传动凸块(331-3)脱离与锁定件(37)的拨动端(37-4)接触,锁定件(37)在第三复位扭簧(37-9)的扭力作用下,从前向后转动至其锁扣(37-3)扣合在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左侧前导杆(6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12)具有第一拉簧座(12-1)和销套槽(12-4);压盘夹持机构(7)具有作为夹持控制件的推板(71)、压盘主夹板(72)、第一拉簧(73)、夹持传动齿轮(74)和压盘副夹板(75);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均与上盖(12)滑动连接;第一拉簧(7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盖(12)的第一拉簧座(12-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盘主夹板(72)上;夹持传动齿轮(74)通过固定在上盖(12)上的齿轮轴(74-1)与上盖(12)转动连接;夹持传动齿轮(74)啮合在压盘主夹板(72)的齿条和压盘副夹板(75)齿条之间;推板(71)的主板体(71-1)的上端面与上盖(12)的下端面相接触,且与上盖(12)转动连接,推板(71)的一端可触及压盘主夹板(72);从动滑板组件(36)还具有导销(366)和销套(367);销套(367)作为控制组件(3)的第三控制件;导销(366)固定在侧滑板(361)上;销套(367)套在导销(366)上且可相对于导销(366)转动;销套(367)穿过上盖(12)的销套槽(12-4),销套(367)与推板(71)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主控滑板组件(32)处于后端位置时,销套(367)位于销套槽(12-4)的前端,销套(367)的左侧与上盖(12)的销套槽(12-4)的槽边相接触,右侧顶住推板(71),而使推板(71)克服第一拉簧(73)的拉力顶住压盘主夹板(72),从而使压盘主夹板(72)和压盘副夹板(75)处于收拢的夹持状态并将压盘(8)夹持住;当主控滑板组件(32)由后向前运动至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开始处于其升降导块(324)的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中、左侧前导杆(61-6)开始处于前升降导板(364)的第二导杆槽(364-10)的第二较高的平槽段(364-3)中,左侧后导杆(61-7)开始处于后升降导板(365)的第三导杆槽(365-10)的第三较高平槽段(365-3)中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则处于抬起位置而使其转台(63)与压盘(8)相接触,销套(367)则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随着主控滑板组件(32)的升降导块(324)以其第一导杆槽(324-10)的第一较高平槽段(324-3)由后向前相对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右侧导杆(61-8)运动,销套(367)则从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偏前部分移动至销套槽(12-4)的中间偏后部分,从而让开了对推板(71)的相顶,而使压盘夹持机构(7)处于放开状态,即压盘主夹板(72)在第一拉簧(73)的作用下向外滑动并通过夹持传动齿轮(74)带动压盘副夹板(75)同时滑动至对压盘(8)放开夹持的位置;当主控滑板组件(32)继续向前滑动至前端位置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则处于播放位置,销套(367)则从位于销套槽(12-4)的中部移动至销套槽(12-4)的后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具有设置在上盖(12)上的光盘限位组件;光盘限位组件具有光盘护板(91)、光盘导向板(92)、光盘第二阻挡件(93-1)、第二拉簧(93-2)、光盘第三阻挡件(93-3)和第三拉簧(93-4);上盖(12)还设有第二拉簧座(12-2)和第三拉簧座(12-3);光盘第二阻挡件(93-1)和光盘第三阻挡件(93-3)按限位转动的方式绞接在上盖(12)上且位于右部;光盘第二阻挡件(93-1)和光盘第三阻挡件(93-3)均设有阻挡柱,推板(71)上设有光盘阻挡块,该阻挡块用作光盘第一阻挡件;第二拉簧(93-2)的一端连接在光盘第二阻挡件(93-1)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2)的第二拉簧座(12-2)上;第三拉簧(93-4)的一端连接在光盘第三阻挡件(93-3)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2)的第三拉簧座(12-3)上;光盘护板(91)固定在上盖板(12)的前侧,光盘导向板(92)固定在上盖板(12)的后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12)还具有4个滑板销槽(12-5);本装置还具有设置在上盖(12)上的光盘检测部件;光盘检测部件具有线路板(94)、位置检测开关(95)、开关推板(96)、检测滑板(97)和第四拉簧(98);位置检测开关(95)有三个,均固定在线路板(94)上并与线路板(94)上的有关线路电连接;线路板(94)固定在上盖(12)上,且位于上盖(12)与光盘护板(91)之间;开关推板(96)也有三个,各个开关推板(96)均转动连接在上盖(12)上并与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相接触;检测滑板(97)有两个,检测滑板(97)板体的前侧内端设有拉簧座(97-1),在板体前侧外端固定有检测柱(97-2),两检测柱(97-2)上均设有可相对各自检测柱转动的柱套(97-3),检测滑板(97)板体后侧为推动板(97-4);各检测滑板(97)的板体的前侧内部和后侧设置在上盖(12)与光盘护板(91)之间;检测滑板(97)的检测柱(97-2)及其柱套(97-3)向下伸出光盘护板(91);各检测滑板(97)板体的前侧中部和后侧内端固定有一个定位销(97-5);各定位销(97-5)设置在上盖(12)的相应一个滑板销槽(12-5)中,而使各检测滑板(97)与上盖(12)左右滑动连接;第四拉簧(98)的一端连接在一个检测滑板(97)内端的拉簧座(97-1)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检测滑板(97)内端的拉簧座(97-1)上;在第四拉簧(98)的作用下,两个检测滑板(97)具有向中间收拢的趋势且各自的检测柱柱套(97-3)可与光盘护板(91)相接触;在各检测滑板(97)相对于上盖(12)滑动时,其推动板(97-4)可与相应的开关推板(96)相接触而带动开关推板(96)转动,从而使与开关推板(96)相接触的位置检测开关(95)的开关按钮处于使位置检测开关导通的位置或断开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辊组件(2)具有左托轮(22)、右托轮(23)、导辊轴(24)、导辊(25)、作为导辊组件(2)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6)的动力输入齿轮、拉簧(27)和作为导辊组件(2)的转动控制件(28)的控制杆;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为齿轮,该第一动力输出件(43)与导辊组件(2)的位于右侧的动力输入齿轮(26)相啮合或脱离啮合;导辊架(21)设有左架臂(21-1)和右架臂(21-2);左托轮(22)设置在左架臂(21-1)上,右托轮(23)设置在右架臂(21-2)上;导辊轴(24)的左端穿过相应左托轮(22)、右端穿过右托轮(23),并可相对于两个托轮转动;导辊(25)套在导辊轴(24)上;动力输入齿轮(26)固定在导辊轴(24)的伸出右托轮(23)的端头上;拉簧(27)有两个,每个拉簧(27)的一端与导辊架(21)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1)相连,从而使拉簧(27)对导辊架(21)始终保持一个将导辊架(21)向上拉起的转动力矩;从动滑板组件(36)还具有导辊架控制板(362);导辊架控制板(362)是控制组件(3)的第二控制件;导辊架控制板(362)固定在侧滑板(361)上且位于侧滑板(361)的前端;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基本形状为前低后高的曲面;控制杆(28)的端尾固定在导辊架(21)的左架臂(21-1)上,端头与从动滑板组件(36)的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当从动滑板组件(36)处于后端位置时,控制杆(28)的端头与导辊架控制板(362)的下沿的前端相接触而处于落下位置,导辊组件(2)的动力输入齿轮(26)则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脱离啮合的位置;当从动滑板组件(36)处于前端位置时,控制杆(28)的端头脱离与导辊架控制板(362)的接触,而在拉簧(27)的作用下带动导辊架(21)连同动力输入齿轮(26)向上抬起、而使动力输入齿轮(26)处于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3)相啮合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4)具有驱动电机(40)、蜗杆(41)、第一蜗轮齿轮(42)、第二蜗轮齿轮(44)、作为第一动力输出件(43)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作为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双联齿轮和安装支架(46);安装支架(46)固定在基座(11)的底板(11-1)上,且位于底板(11-1)的右中部;驱动电机(40)固定在安装支架(46)上;驱动电机(40)的电机轴与蜗杆(41)固定连接;第一蜗轮齿轮(42)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右侧板上的蜗轮轴上,且第一蜗轮齿轮(42)的蜗轮与蜗杆(41)相啮合;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右侧板上的齿轮轴上,且第一动力输出齿轮(43)与第一蜗轮齿轮(42)的齿轮相啮合;第二蜗轮齿轮(44)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底板上的蜗轮轴上,且第二蜗轮齿轮(44)的蜗轮与蜗杆(41)相啮合;双联齿轮(45)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安装支架(46)的底板上的齿轮轴上,且双联齿轮(45)位于上部的大齿轮(45-1)与第二蜗轮齿轮(42)的齿轮相啮合,位于下部的小齿轮(45-2)作为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5)的动力输出部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光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震连接组件(5)有四组,每组防震连接组件(5)除避震压簧(53)外,还具有避震座(51)和避震垫(52);基座(11)的底板(11-1)上设有防震件安装座(11-8);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上设有第一连接柱(61-1)、第二连接柱(61-2)、第三连接柱(61-3)和第四连接柱(61-4);避震座(51)固定在基座(11)的防震件安装座(11-8)上,避震垫(52)粘接套固在相应的避震座(51)上,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则由其各个连接柱向下伸入相应的避震垫(52)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压簧(53)套在相应的避震垫(52)外且其下端与相应的避震座(51)相接触,上端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座(61)的下端面相接触。
CN 03132352 2003-08-16 2003-08-16 光盘加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1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32352 CN1234122C (zh) 2003-08-16 2003-08-16 光盘加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32352 CN1234122C (zh) 2003-08-16 2003-08-16 光盘加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4075A CN1494075A (zh) 2004-05-05
CN1234122C true CN1234122C (zh) 2005-12-28

Family

ID=3423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323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122C (zh) 2003-08-16 2003-08-16 光盘加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341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6423B2 (ja) * 2004-05-19 2009-08-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と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CN1314051C (zh) * 2004-10-21 2007-05-02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储存/读取装置的减震结构
CN100424772C (zh) * 2005-12-30 2008-10-08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微型盘片驱动器
CN112562745B (zh) * 2021-01-07 2022-06-14 石家庄书立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光盘取放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4075A (zh) 2004-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28C (zh) 光盘驱动器
CN1234122C (zh) 光盘加载装置
CN1680738A (zh)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和前拨链器的控制方法
CN1763296A (zh) 具有可自动地垂直打开/关闭的门的滚筒洗衣机
CN2641766Y (zh) 光盘加载装置
CN1969332A (zh) 盘运送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497571A (zh) 光盘装置
CN2832534Y (zh) 脚踏掀谱器
CN100447890C (zh) 内置式车载视盘播放及视频显示装置的机械部件
CN2774084Y (zh) 内置式车载视盘播放及视频显示装置的机械部件
CN109759247A (zh) 一种台式离心机
CN2873577Y (zh) 车载吸入式显示屏全自动驱动装置
CN209078232U (zh) 一种扭簧夹子装配机
CN1811975A (zh) 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及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安装组件和基座
CN2779553Y (zh) 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安装组件
CN1258767C (zh) 盘加载装置
CN2285503Y (zh) 带转盘的盘加载装置
CN114226212A (zh) 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新材料生产机构
CN2594920Y (zh) 盘加载装置
CN212716095U (zh)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
CN100487813C (zh) 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和机芯避震装置及机芯避震组件
CN1831991A (zh) 圆盘装入装置
CN215569111U (zh)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的摄像头支架
CN214597170U (zh) 一种张紧轮组件、拾牌输送装置及其麻将机
CN220122669U (zh) 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ANGZHOU CITY XINKE CAR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ANGZHOU NEW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15

Address after: No 5, West Ring Road, Xinbei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Shinco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 Linzhu, Qiaodong 1, outer ring road, Xinbei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Xinke Fine Mechanics Co., Ltd., Changzhou City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