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2266A - Ac/ac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Ac/ac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2266A
CN1222266A CN96180321A CN96180321A CN1222266A CN 1222266 A CN1222266 A CN 1222266A CN 96180321 A CN96180321 A CN 96180321A CN 96180321 A CN96180321 A CN 96180321A CN 1222266 A CN1222266 A CN 1222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ternating
current switch
transformer
inpu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80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03C (zh
Inventor
铃木康畅
菅原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TS LABORATORY
Chiyo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HITS LABORATORY
Chiyod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TS LABORATORY, Chiyoda Co Ltd filed Critical I-HITS LABORATORY
Priority to AU5034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AU5034798A/en
Priority to CN96180321A priority patent/CN1074603C/zh
Priority to CA002255918A priority patent/CA2255918A1/en
Priority to US09/194,916 priority patent/US6067243A/en
Priority to EP96916327A priority patent/EP0903841B1/en
Priority to PCT/JP1996/001538 priority patent/WO1997047070A1/ja
Publication of CN1222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2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7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iphase or polyphase circui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2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comprising two stages of AC-AC conversion, e.g. having a high frequency intermediate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在交流输入端的一个端子和另一个端子之间并联有由第1交流开关和第2交流开关、第4交流开关和第3交流开关分别串接的两条支路,上述第1交流开关和第2交流开关之间连接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在上述第4交流开关和第3交流开关之间,该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5交流开关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6交流开关的一端相连,第5和第6交流开关的另一端子连接在一起并作为一个输出端,而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中点作为另一个输出端;并设置有对上述第1、第3及第5交流开关和第2、第4及第6交流开关交互以比输入频率高的频率动作的控制单元,由此,由各交流开关,对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输入交流以远比其频率高的频率分别交互地重复向不同方向的导通,即变换成高频率,然后,该高频信号按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比而从次级得到任意的电压值。而且,由于初级侧的交流开关与次级侧交流开关同步动作,所以次级侧输出信号波形再次成为导通方向一致、波形相近、相似的信号。这样,由于变压器上作用信号是高频信号,所以可使变压器实现小型化和高效率。

Description

AC/AC转换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AC/AC转换器的发明,该种转换器具有电压或电流变换功能,并可在各种电子机械、家用电器、家用发电设备以及各种工业设备和发电设备上广泛使用。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交流用变压器如图21所示,是传统的AC/AC转换器。但是,由于这种形式的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由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匝数比来确定,所以难以得到任意的电压值。并且,由于以铁和铜为主要材料,体积大且非常笨重。
另一方面,如图22、图23所示,用半导体元件组成的交流输入、输出的交流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也不断被提了出来。
在图22中,11是整流器、12是平滑电路、13是变频器、14是高频滤波器,15是升压变压器。在这种结构的转换器中,交流输入通过整流器11整流而变为直流、由平滑电路12去掉脉动成份、然后通过由众所周知的PWM(脉宽调制)控制的变频器13作高速转换处理,由高频滤波器14再次变换为低频交流,并由升压变压器15按要求变换为所需电压信号。
图23的所示装置工作原理是:交流输入通过整流器11整流、平滑电路12平滑后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6得到所需功率的交流信号,如果必要的话再经过升压变压器15变换为所需电压值。
这种交流控制装置可以实现高速控制。例如,当输入为100V且有±20%变动量的交流信号时,可以得到100V±0.1%的输出信号。
但是,由于要将交流输入信号先变为直流然后再变为交流,所以不仅电路很复杂,而且可靠性和转换效率都很差。此外,由于升压变压器15是低频变压器,体积大且笨重,成了装置小型化、轻量化的主要不利因素。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且可靠性高的AC/AC转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在交流输入端的一个端子和另一个端子之间并联有由第1交流开关和第2交流开关、第4交流开关和第3交流开关分别串接的两条支路,上述第1交流开关和第2交流开关之间连接了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在上述第4交流开关和第3交流开关之间,该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5交流开关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6交流开关的一端相连接,上述第5和第6交流开关的另一端子连接在一起并作为一个输出端,而上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中点作为另一个输出端;同时本装置中设置有对上述第1、3及第5交流开关和第2、第4及第6交流开关交互输入交流信号使之分别作高频动作的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各交流开关的动作,输入交流信号变为远比输入时高的高频信号分别以互异的导通方向反复作用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然后,该高频信号按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比而从次级得到任意的设定的电压值。而且,由于初级侧的交流开关与次级侧交流开关同步动作,所以次级侧输出信号波形再次成为导通方向一致、波形相近、近似的信号。这样,由于变压器上作用的信号是高频信号,所以可实现变压器的小型化和高效率。
各交流开关内分别设置有两个半导体元件,该两半导体元件的被控端子之间分别在导通方向的反方向上连接有二极管,该两半导体元件的同一极被控端子连接在一起、而另一被控端子处当控制端子处输入同一控制信号时可进行交流开、关动作。这样就可实现高速动作,且不产生噪声。
在变压器初级一侧设置的各交流开关输入侧即交流输入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串接有两个电容,在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有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是上述电容之间还是交流开关之间端头与之连通。这样,易于实现输出电压值为输入电压值二分之一的切换。
上述控制单元在交流输入信号由正(或负)半周向负(或正)半周变化时可控制第5交流开关和第6交流开关作相反的并关动作。这样,易于实现在同一结构下由交流输出向直流输出转换。
上述控制单元分别对第5和第6交流开关进行脉宽调制(PWM)控制。这样,对应于脉冲宽度比值,易于得到任意的输出电压值。
上述控制单元至少对第1和第2交流开关或者对第3和第4交流开关中的一组进行脉宽调制(PWM)控制。这样,对应于脉宽比值易于得到任意的电压值。
将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的输出进行全波整流作为转换器的一个输出端,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中点作为转换器输出的另一端。这样,如果输出固定为直流,则第5和第6交流开关可以不要,使电路结构简单、成本得以降低。
在变压器初级线圈一端连接有第3和第4交流开关,该两交流开关靠近交流输入端的一侧即两交流开关之间串接有两个电容,该两电容之间与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另一端相连接。这样,输入电压信号变为波形相似的、二分之一幅值的信号,且省略了第1和第2交流开关,可以是到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的AC/AC转换器。
即使使用上述结构的电路,前面记述的控制单元也可分别对第5和第6交流开关进行脉宽调制(PWM)控制。这样,在上述结构的电路中,也可以得到与脉冲宽度相对应的任意输出电压值。
用前面记述的控制单元可将上述脉宽调制控制改为等效的脉冲相位调制(PPM)控制,也就是说,使第5和第6交流开关的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对于第1至第4交流开关的控制信号的相位从0°到90°连续变化而实现控制。这样,即使是与上述相同的电路,易于得到与脉冲相位相对应的任意电压值。
如果将第5和第6交流开关的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对于第1至第4交流开关的控制信号的相位从90°到180°连续变化也可以进行等效的脉宽调制控制。这样,在交流输出的情况下,将上述相位反转而在直流输出的情况下将其极性反转,即可很容易地得到相应于脉冲宽度的任意输出电压值。
在上述结构的电路中,也可将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的输出进行全波整流作为转换器的一个输出端,该变压器次级线圈职点作为转换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这样,即使在上述电路中,也可将输入电压信号变为波形相似的二分之一幅值的信号,且可省略掉第1和第2交流开关,能够得到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的AC/AC转换器。
如果将上述AC/AC转换器的输出和交流输入组合起来,可得到合成输出信号。这样,将两者电压组合起来,可得到由“输入电压”+“AC/A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到“输入电压”-“AC/A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之间的任意电压值。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AC/AC转换器基本结构的电路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节点N1~N4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2是交流开关结构的示意图例。
图3A是图1A中各交流开关控制信号示意图。
图3B是可产生图3A所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具体组成例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AC/AC转换器在如图1A所示电路中节点N1~N4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5A是产生如图4所示动作时各交流开关控制信号示意图。
图5B是产生如图5A所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具体组成例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AC/AC转换器在如图1A所示电路中各节点N1~N4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7A是发生如图6所示动作时各交流开关控制信号的示意图。
图7B是产生如图7A所示PWM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具体组成例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AC/AC转换器在如图1A所示电路中各节点N1~N4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9A是产生图8A所示动作的各交流开关控制信号示意图。
图9B是产生图9A所示PPM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具体组成例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AC/AC转换器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AC/AC转换器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有关的AC/AC转换器各信号波形实测电路1的示意图。
图13A是图12所示电路中节点N11、N12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13B是图12所示电路中节点N13、N13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13C是图12所示电路中节点N12、N13处信号频率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有关的AC/AC转换器各部位波形实测电路2的示意图。
图15A是图14所示电路中节点N23、N24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15B是图14所示电路中节点N23、N24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15C是图14所示电路中节点N25、N26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15D是图14所示电路中节点N23、N24处信号频率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15E是图14所示电路中节点N27处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15F是图14所示电路中交流开关S3、S4的漏一源极间波形示意图。
图16A是根据图1所示电路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电路各部位处信号的实测波形图(相位滞后为0°时)。
图16B是图16A所示情况下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17A是根据图1所示电路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电路各部位处信号的实测波形图(相位滞后为45°时)。
图17B是图17A所示电路中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18A是根据图1所示电路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电路各部位处信号的实测波形图(相位滞后为90°时)。
图18B是图18A所示电路中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19A是根据图1所示电路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电路各部处信号的实测波形图(相位滞后为135°时)。
图19B是图19示电路中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20A是根据图1所示电路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电路各部位处信号的实测波形图(相位滞后为180°时)。
图20B是图20A所示电路中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21是传统变压器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由传统变换器形成的交流电源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23是表示由传统功率放大器形成交流电源装置结构的框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形式
下面参照所示图例说明本发明有关的AC/AC转换器。图1A是本发明有关的AC/AC转换器实施例1的电络图。图中AC是输入的交流电源,1是输入端滤波器,2是输出端滤波器,3是控制单元,S1、S2、S3、S4、S5、S6分别是第1、第2、第3、第4、第5、第6交流开关,切换部件S0。是输出切换开关。
下面说明电路的连接方式。输入端子4和5分别与输入端滤波器1的两个输入端子即电感L1与电容C1的共同端和电感L1’与电容C1的共同端相连,同时与兼有计时功能和驱动第1交流开关S1至第6交流开关S6的控制单元3的两端相连接。输出端滤波器1的一个输出端即电感元件L1的另一端头与电容C2和第1交流开关S1及第4交流开关S4的共同端相连,其另一端即电感元L1’的另一端头与电容C3和第2交流开关S2及第3交流开关S3的共同端相连接。上述电容C2和C3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与开关S0的a接点相连,上述第4交流开关S4与第3交流开关S3的另一端头连接在一起,并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n1的一端相连。第1交流开关S1与第2交流开关S2的另一端头连在一起,并与开关S0的b接点相连,该开关S0的公共点与上述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n1的另一端相接。本图例中,输出切换开关S0的b接点处于接通状态。各交流开关S1~S6的控制端子A~F分别对应于控制单元3的控制输出端A~F,并分别与之相连。
上述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的一端与第5交流开关S5的一个端点相连,其另一端与第6交流开关S6的一个端点相连接。上述第5、第6交流开关S5、S6的另一个端点连接在一起,并且与输出端滤波器2的一个输入端即电感L2的一个端点相连接。上述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中点与输出端滤波器2另一个输入端即电容C4的另一端点相连,并通过输出滤波器2的一个输出端与输出端子7相连接。上述输出端滤波器2输出的另一端即电感L2与电容C4的共同接点与输出端子6相连接。
上述各交流开关S1~S6的具体结构图例如图2所示。该图中,Q1、Q2是半导体元件,D1、D2是二极管。本例中由于在半导体元件中使用了n通道的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所以其一侧被控端子即源极相连在一起,另一侧被控端子即漏级间加有交流电压。另外,在上述半导体元件Q1、Q2即n通道场效应管的被控端子(D、S)之间分别连接了与其导通方向(漏→源方向)相反的二极管D1和D2。也就是说,在各个场效应管漏极一侧的负极与源极一侧的正极分别相连。这样,将控制信号输入到各半导体元件Q1、Q2的控制端即栅极,就可以控制交流信号。换句话说,当各场效应管接通时,交流信号的前半周中,电流由Q1的D→S→D2(或者说还有Q2的S→D)方向即箭头A所示方向流动,而在下半周中,由Q2的D→S→D1(或者说还有Q1的S→D)方向即箭头B所示方向流动。当然,二极管D1、D2并非决不可少的,也可以根据耐压和电流容量的条件利用半导体元件Q1、Q2的特性得到上述相同的效果。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AC/AC转换器的动作原理。首先,由控制单元3分别供给交流开关S1、S3、S5正相驱动脉冲,供给交流开关S2、S4、S6反相驱动脉冲。当该AC/AC转换器的输入端子4、5作用有交流信号后,则通过输入端滤波器分别在交流开关S1、S4及S2、S3的一个端头上施加了交流电压。各交流开关S1~S4如前面叙过那样在S1、S3和S2、S4之间交互进行开、关动作,且其开、关频率远高于输入的交流电源频率时,相对于变压器T产生了方向相反的两路交互开关动作信号,即:
(1)交流开关S1→变压器T→交流开关S3;
或者
(2)交流开关S4→变压器T→交流开关S2。这样,工
频(市电频率)信号的半个周期变成了高频双极性信号,也
就是说,变成了由工频信号包络调制的高频功率信号,然后
将转换为上述高频信号的交流输入作用到变压器T的一次线
圈n1上并传输给二次线圈n2。
上述变压器T的二次线圈n2的两端分别与交流开关S5、S6的端点相连,该交流开关S5、S6的另一端点连在一起并作为输出端与输出端滤波器2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此外,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的中点作为变压器T的另一输出端亦与滤波器2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这样,交流开关S5与交流开关S1、S3同步动作,交流开关S6与交流开关S2、S4同步动作。也就是说,交流输入的半周内电流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因此,通过交流开关S1、S3和S2、S4,变换为高频的交流输入波形一侧反转后再次合成为与输入交流波形相似的信号。由于电压大小可由变压器T的线圈匝数比任意设定,所以,经过输出端滤波器2去除掉高频成分,即可由输出端子6、7输出波形与输入相似的所需电压、电流信号。
上述动作过程中,AC/AC转换器各部位的信号波形如图1B所示。图中N1~N4分别表示图1A中节点N1~N4处的波形。
图3A所示是上述AC/AC转换器中由控制单元3的输出端子A~F输入到各交流开关S1~S6对应的控制端子A~F处的控制信号波形,由于本例中只说明其基本动作原理,所以端子A、C、E上作用的正相脉冲和端子B上作用的反相脉冲均为占空比(デュ-ティ-比)是50%的信号。
图3B是产生上述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3的图例,其中,CLK是时钟信号发生器、FF是触发器,D是D型触发器,INV1~3是反相器,PC1~6是光电藕合器。时钟信号发生器CLK产生的时钟脉冲信号,经过触发器FF分别变为正、反相脉冲,供给光电藕合器PC1、PC3、PC5和PC2、PC4、PC6。当该时钟脉信号经过D触发器后,延迟一个脉冲的时间,然后经反相器INV3与上述触发器的信号一起驱动各光电藕合器。此外,作为上述结构的电路示例之一,可以对上述交流开关S1~S6进行定时,同时也可以与诸如PWM控制用IC、CPU及其周边部件、控制程序一起组成实用的电路。
下面,就上述控制单元3的时钟频率与变压器T的关系加以说
明。由于交流开关S1、S3以及S2、S4,输入交流信号被变换为高
频信号,而用在变压器T上的电压V,频率f、线圈匝数N、铁芯的
截面积A以及最大磁通密度Bm之间有如下关系:
V=4·f·N·A·Bm
如果同一外加电压下,频率提高1000倍的话(例如50Hz提高到50KHz)线卷匝数N、铁芯截面积A、最大磁通密度Bm分别可成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样,就有可能使变压器实现最大限度的小型、轻量化,且功率损耗很小。此外,由于可根据匝数比变换输出电压值,所以能够将交流电能变换为任意想要的电压和电流值。
下面,就输出切换开关S0的a接点接通后电路的动作原理加以说明。如前所述,输出切换开关S0的a接点与串接的电容C2和C3之间的节点相连。如果电容C2与电容C3的电容值相等的话,则a接点的电位是输入电压的二分之一。所以,当a接点侧接通时,作用在其上的电压变为输入值的二分之一,输出电压也成了二分之一。这种情况下,交流开关S1、S2并未使用,也就是说,如果电路一直处于由电容C2、C3分压的固定状态下使用时,交流开关S1、S2可以省略不用。
上面就本发明有关的AC/AC转换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动作原理进行了说明,下面对各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各部位波形示意图。主要的电路结构与图1相同,说明从略。本例中,N1和N2点的波形与实施例1相同,而N3和N4点处交流信号波形的后半周(Ⅱ)被反转成了直流(脉动电流),这一点与实例1不同。
图5A是实现上述动作的控制单元3的控制信号和节点N4输出信号波形的同步示意图。该图中,通过判别输入信号前半周(Ⅰ)和后半周(Ⅱ)的识别信号HCS,使交流开关S5和S6的动作相反。这样,在输入波形后半周(Ⅱ)期间内导通方向与前半周相反,其结果使输出波形的前半周(Ⅰ)和后半周(Ⅱ)具有同一极性,从而变为直流。
图5B是供给上述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3的结构示意图。首先,由检波器Det检测出输入信号的前半周(Ⅰ)和后半周(Ⅱ),产生识别信号HCS。然后,用该识别信号由各或非门NOR1~4或NOR5~8选择触发器FF的正逻辑/负逻辑输出信号即INV1或INV2的信号,以驱动光电藕合器PC5或PC6。开关SW是用于选择直流输出(本实施例)和交流输出(实施例1)的切换开关。在交流输出的情况下,通常是高电平,且识别信号HCS并不输入到NOR4、NOR8。本电路其它组成部分与图3B相同,同一结构要素用同样的符号,所以说明从略。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各部位波形示意图。主要的电路结构与图1A所示电路相同,说明从略。本例中,节点N1及N2的波形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节点N3的波形中,恢复了交流包络波形的各高频脉冲幅值变小且各脉冲间有电流断开的空档,所以节点N4的输出波形由于节点N3的电流有断开空档成为相对于输入信号的低电压(或电流)小幅值波形信号。
图7A是控制上述动作的控制单元3的控制信号与节点N3处波形的关系示意图。图中与节点N3波形相重合且用虚线表示的是节点N4处的输出波形。由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交流开关S1、S3和S5或者交流开关S2、S4和S6的控制信号之间有相位差存在,交流开关S5和S6的接通时间均变短。也就是说,相对于交流开关S1、S3或者S2、S4,交流开关S5或者交流开关S6的控制信号比所定时间延迟后,则同时使接通时间变短。这样,节点N3处出现的脉冲波形只与交流开关S1、S3、S5或交流开关S2、S4、S6同时处于有效期间(图中S5、S6信号中斜线所示部分)。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流开关S5、S6的驱动脉冲相位滞后60°,则输出降低1/3,滞后180°则输出为零。
图7B是供给上述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3的结构示意图。与图5B相比较,分别在或非门NOR1以及NOR5的输出端设置了延迟电路DL1和DL2,其他组成部分与图5B相同,说明从略。虽然本图是由图5所示回路中设置延迟回路DL1、DL2而形成的,只要对交流开关S5、S6的控制信号能够进行脉宽调制控制的电路均可使用,所以市场上的PWM控制IC之类器件也能使用。此外,上例中是对交流开关S5、S6进行脉宽调制,也可以对诸如交流开关S1、S3和交流开关S2、S4任一方或全部用脉宽调制控制(PWM控制),其效果是相同的。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有关各的波形示意图。其中主要电路结构与图1所示电路相同,说明从略。本例中,节点N1、N2各点的信号波形与图6相同,而节点N3处的波形中,当恢复交流波形时,高频脉冲的振幅有上下之分(即有正负脉冲)。这样,输出端滤波器2输出的波形即节点N4处的波形是由具有正负值的脉冲幅值平均而得,也就是说,其电压值是上下之差。如果使交流开关S5、S6的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的控制信号产生相移(滞后或超前),则交流开关S5、S6接通期间内交流开关S1、S3和交流开关S2、S4交替动作使输出电压出现了相应的正负两侧波形。这种相位控制方式相对于PWM控制来说,又称为PPM(脉冲相位调制)方式。举例说明的话,如果交流开关S5、S6的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控制信号滞后90°,则节点N3处出现的脉冲电压上下振幅及幅宽相等,其平均值为零。
图9A是控制上述动作的控制单元3的控制信号与节点N3处信号波形的关系示意图。与节点N3处信号波形重合且用虚线表示的是节点N4的输出波形。本例中表示的是,交流开关S5、S6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控制信号滞后45°时的波形。由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交流开关S5初始状态为接通时,则从交流开关S1、S3向交流开关S2、S4切换、节点N3处出现了由正向负转换的脉冲波形。当交流开关S5、S6控制信号的相位滞后超过90°而小于180°时,则图9A所示波形中,正向脉冲的幅值比反向脉冲窄,且输出端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即节点N4处信号波形如果是交流的话相位与输入相反,如果是直流的话极性相反。也就是说,当交流开关S5、S6控制信号的相位由0°向180°变化时,则输出的交流电压从正相的最大值经过零值(90°时)向反相的最大值连续变化。而在直流输出的情况下,从正的直流最大值经过零电压值向负的直流最大值连续变化。
图9B是提供上述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3的结构示意图例。本图所示电路是将图7B所示电路中光电藕合器PC6及PC6的负极一侧串接的电阻R接地而得成的。在该结构中,光电藕合器PC5和PC6的输出并不受D触发器输出的控制,其开断区间的波形经过检波器D11、D12相位变化。其它组成部分与图5B所示电路相同,说明从略。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示意图。将图1A示电路中输出端7与输入端4相连,将输出端6处连接的端子8与另一个输入端5处连接的端子9作为电路的输出端,即是图10所示电路。由于在图5B所示电路的输出端作用有输入交流信号,所以可进行下述电压操作。例如,当使交流开关S5、S6的控制信号的相对相位在PWM控制时从0°到360°变化,在PPM控制时由0°到180°变化,则端子6、7间的交流电压信号由正相位的最大值经过0值到负相位的最大值变化。如果设该信号中可变输出为V1、交流输入电压为V0,则总的输出电压V为
V=V0±V1
并可连续变化。虽然已有具备同样功能的感应式调压器,但是本发明的转换器体积、重量可以做得相当小且输入输出间无相位变化,性能优于前者。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电路示意图。该电路是由图1A所示电路中将交流开关S5、S6用二极管D51、D52置换而形成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专用电路。还有,在输出端滤波器2的电感L2的一端和输出端子7之间反接串联有二极管D53、D54,该两二极管的中点和电感L2的另一端之间串联了电感L3和电容C5,从而减小了输出的脉动。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减小体积、减轻重量和元件个数。其电压调整也可以通过对交流开关S1、S3以及交流开关S2、S4的控制信号进行时间比例控制来实现。
下面通过图12~15说明本发明有关的AC/AC转换器试验电路及其实测结果。在如图12所示结构的试验电路中,当开关频率约为20KHz时,各节点N11~N14处的波形分别如图13A、13B、13C所示。图13A下部是节点N11处的波形,上部是由交流开关S3、S4在节点N12处出现的波形。图13B的下部是节点N13处的波形,图上并未画出,实际上其中含有高频成分。图13B的上部是节点N14处的波形,其中高频成分已被电感L2和电容C4滤掉。图13C的上部表示的是节点N12处信号在频率范围被扩大后的波形,是高频调制后的状态。图13C的下部是节点N13处的波形,是由上部图形所示信号经交流开关S5、调整至同一极(正极一侧)后的状态。
图14所示直流输出的试验电路中有关各节点N21~N27的波形如图15A~15F所示。图15A是节点N21、N22处的信号波形示意图,节点N22的波形由于电容C2、C3的分压,只是节点N21的二分之一大小。图15B的上部及下部分别是节点N23、N24处的波形示意图。由图可知,通过相应的交流开关S4或S3的动作、输入的交流信号波形成为高频波,并在正、负两侧交替切换。图15C所示是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的节点N25以及N26处的波形,由交流开关S3、S4转换为高频信号并分别具有上下两侧。图15D是交流开关S3、S4调制的高频(20KHz)电压波形在频率范围扩大后的状态。图15E是节点N26处的信号经整流后出现在节点N27处的信号波形示意图。图15F是交流开关S3、S4的半导体元件即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的漏一源极间电压的示意图。
图16A是图1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各部位测定的波形图。其中,a是节点N2处频率范围扩大时的输入信号波形、b是交流开关S5的控制信号、C是交流开关Sb的控制信号、d是交流开关S1~S4的控制信号。在图16A所示的情况下,由于交流开关S5(或反转后的交流开关S6)的控制信号和交流开关S1~S4的控制信号大致处于同一相位,所以输出电压波形如图16B所示正相出现最大电压值。图17A也是图1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各部位测定的波形图。由于与图16A相同,所以说明从略。这时,交流开关S5的控制信号(反转后交流开关S6的控制信号)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的控制信号滞后45°左右,所以,输出交流电压波形如图17B所示相对于正相最大电压下降50%左右。
图18A也是图1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各部位测定的波形图。其中符号与图16A相同,说明从略。在该图所示情况下,交流开关S5(反转后交流开关S6)的控制信号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的控制信号滞后90°左右,所以,输出电压波形如图18示,大致为零。此外,图18B中上下对称出现的波形是噪声成分,其平均值大致为零伏。
图19A示是图1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各测定的波形图。其中符号与图16A相同,说明从略。在该图所示情况下,交流开关S5的控制信号(反转后交流开关S6的控制信号)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滞后135°左右(超前45°左右),所以,输出电压波形如图19B所示相对于反相最大电压下降了50%左右。
图20A亦是图1和图9B所示控制单元进行PPM控制时各部位测定的波形图。其中符号与图16A相同,说明从略。在该图所示情况下,交流开关S5的控制信号(反转后交流开关S6的控制信号)相对于交流开关S1~S4大致同步。也就是说,与图16A所示状态正好反相。所以,输出电压波形如图20B所示成了具有反相最大电压值的交流电压波形。
根据上面记述的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半导体元件组成的交流开关,使输入交流电源变换为高频后再调整为与输入波形相近或相似的波形,所以具有如下效果:
(1)由于变压器T在高频下动作,所以易于减小体积、实现装置整体小型、轻量化。
(2)输出波形随输入波形同步变化且与输入波形类似或相近,几乎不发生高频畸变。
(3)同一输出端子处可方便地切换为交流或直流输出。
(4)与传统的使用半导体元件的交流电源比较,其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提高了效率和功率。
(5)输出电压可从零电压值附近连续变化到设定电压的最大值。
(6)如果使用两条本发明有关的单相AC/AC转换器电路并用三角形连接,很容易用于三相交流电路中。

Claims (14)

1.一种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交流输入端一个端子(4)和另一个端子(5)之间并联有由第1交流开关(S1)和第2交流开关(S2)、第4交流开关(S4)和第3交流开关(S3)分别串接的两条支路,上述第1交流开关(S1)和第2交流开关(S2)之间连接了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n1)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在上述第4交流开关(S4)和第3交流开关(S3)之间,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的一端与第5交流开关(S5)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6交流开关(S6)的一端相连接,上述第5交流开关(S5)和第6交流开关(S6)的另一端子连接在一起并作为输出的另一端子(6),上述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的中点作为输出的另一端子(7);本转换器设置有使上述第1交流开关(S1)、第3交流开关(S3)及第5交流开关(S5)和第2交流开关(S2)、第4交流开关(S4)及第6交流开关(S6)交互以比输入频率高的频率动作的控制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各交流开关分别具有两个半导体元件(Q1,Q2),在该半导体元件(Q1、Q2)的被控制端子之间,设有与各自的导通方向相反向连接的二极管(D1、D2),连接各半导体元件(Q1、Q2)的同一极的被控制端子,通过将同一控制信号输入至控制输入端子,在两个半导体元件(Q1、Q2)的其他的被控制端子间,可进行交流开、关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变压器(T)的初级侧的各交流开关的输入侧,在交流输入的一端(4)和另一端(5)之间设有被串接的两个电容(C2,C3),并且具有切换装置(S0),用于切换在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n1)的另一端是与上述两个电容(C2,C3)之间还是与第1交流开关(S1)和第2交流开关(S2)之间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3)在交流输入信号由正(或负)半周向负(或正)关周变化时,可使第5交流开关(S5)和第6交流开关(S6)的动作反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3)分别对第5交流开关(S5)和第6交流开关(S6)进行脉宽调制(PWM)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3)分别对第5交流开关(S5)和第6交流开关(S6)进行脉冲相位调制(PPM)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3)至少对第1交流开关(S1)和第2交流开关(S2)或者对第3交流开关(S3)和第4交流开关(S4)中的一组进行脉宽调制(PWM)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将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两端的输出进行全波整流,作为输出的一端,将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中点作为输出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侧,有第4交流开关(S4)和第3交流开关(S3),在靠近该交流开关(S4、S3)的输入端侧,设有在交流输入的一输入端(4)和另一端(3)之间被串接的两个电容(C2、C3),该两电容(C2、C3)之间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n1)的另一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3)分别对第5交流开关(S5)和第6交流开关(S6)进行时间比率(脉宽调制)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3)分别对第5交流开关(S5)和第6交流开关(S6)进行脉冲相位调制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将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两端的输出进行全波整流,以作为输出的一端(6),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n2)的中点作为输出的另一端(7)。
13.一种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AC/AC转换器的输出与交流输入合成作为复合信号输出。
14.一种AC/A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用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AC/AC转换器可组成三相电路。
CN96180321A 1996-06-06 1996-06-06 Ac-ac/dc转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60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50347/98A AU5034798A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 converter
CN96180321A CN1074603C (zh) 1996-06-06 1996-06-06 Ac-ac/dc转换器
CA002255918A CA2255918A1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 converter
US09/194,916 US6067243A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DC converter
EP96916327A EP0903841B1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 converter
PCT/JP1996/001538 WO1997047070A1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 conver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80321A CN1074603C (zh) 1996-06-06 1996-06-06 Ac-ac/dc转换器
CA002255918A CA2255918A1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 converter
PCT/JP1996/001538 WO1997047070A1 (en) 1996-06-06 1996-06-06 Ac/ac conver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2266A true CN1222266A (zh) 1999-07-07
CN1074603C CN1074603C (zh) 2001-11-07

Family

ID=2717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80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603C (zh) 1996-06-06 1996-06-06 Ac-ac/dc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067243A (zh)
EP (1) EP0903841B1 (zh)
CN (1) CN1074603C (zh)
AU (1) AU5034798A (zh)
CA (1) CA2255918A1 (zh)
WO (1) WO199704707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724B (zh) * 2008-01-31 2011-06-29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谐振型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器
CN101494388B (zh) * 2008-01-24 2011-07-13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源输入变换器装置及不断电电源供应系统
CN102332834A (zh) * 2011-09-27 2012-01-25 电子科技大学 高效率低谐波ac/dc转换器
CN104410278A (zh) * 2014-12-26 2015-03-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cdc变换器
CN106877728A (zh) * 2017-03-20 2017-06-20 苏州奥曦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电源变换器
CN110336471A (zh) * 2019-08-22 2019-10-15 河北为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用盐湖提锂电源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4516B1 (en) 1999-11-02 2002-03-12 Aradigm Corporation Pore structures for reduced pressure aerosolization
JP3805927B2 (ja) * 1999-06-10 2006-08-09 株式会社アイ・ヒッツ研究所 交流電圧調整器
US6344985B1 (en) 2000-12-05 2002-02-05 Heart Transverter S.A. Multiple port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
DE10162214B4 (de) * 2000-12-19 2014-02-13 Denso Corporation Kraftfahrzeug-Motor-/Generatorgerät mit Synchronmaschine
ES2183712B1 (es) * 2001-05-11 2003-10-16 Domenech Manuel Gonzalez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para la reduccion del peso propio de los transformadores de potencia.
US6690588B2 (en) 2002-01-31 2004-02-10 The Boeing Company Direct conversion programmable power source controller: three-phase input with programmable single-phase output
US6621721B2 (en) * 2002-01-31 2003-09-16 The Boeing Company Direct conversion programmable power source controller: three-phase input with programmable single-phase output
JP3825020B2 (ja) * 2002-08-01 2006-09-20 株式会社アイ・ヒッツ研究所 分散給電システム
US20040141275A1 (en) * 2002-08-29 2004-07-22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Inc. Active EMI filter for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output
US7002818B2 (en) * 2003-12-19 2006-02-21 Silent Power, Inc. Power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output switching timing
US7663898B2 (en) * 2004-06-07 2010-02-16 Ixys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direct conversion off AC power source
US7327587B2 (en) * 2004-09-30 2008-02-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version
KR100914744B1 (ko) * 2004-11-10 2009-08-31 알렉산더 모스토보이 전압 신호를 변환하고 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7339809B2 (en) * 2004-11-30 2008-03-04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al power reg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aircraft
JP4811720B2 (ja) * 2006-03-29 2011-11-09 大平電子株式会社 電子トランス
US7808219B2 (en) * 2007-11-26 2010-10-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apacitor divider based offline AC-DC converter
US20090225569A1 (en) * 2008-02-13 2009-09-10 Todd Andrew Begalke Multilevel power conversion
US7888819B2 (en) * 2008-04-23 2011-02-15 Phoenixtec Power Co., Ltd. Multi-input power converter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having the same
DE102008058867B3 (de) 2008-11-26 2010-07-08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teckverbinder
US9946230B2 (en) * 2010-05-28 2018-04-17 Ronen Apelker Automated loa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9774198B2 (en) * 2010-11-08 2017-09-26 Brandon Culver Wind and solar powered heat trace with homeostatic control
US8335096B2 (en) 2010-11-12 2012-12-18 Don Roy Sauer Rectifier less bidirectional AC to DC converter
US8861238B2 (en) * 2011-08-25 2014-10-1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Isolated soft-switch single-stage AC-DC converter
CN102393776B (zh) * 2011-09-30 2013-06-19 电子科技大学 串联式交流稳压器
KR101333409B1 (ko) * 2012-03-12 2013-11-28 명지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양방향 고주파 공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양방향 변압기
CN103166476A (zh) * 2012-12-26 2013-06-19 黄冠雄 一种交流电数控调压控流传输系统
JP2014128176A (ja) * 2012-12-27 2014-07-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Ac/ac変換装置
US20140211529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a bi-directional micro inverter
US9338015B2 (en) * 2013-03-06 2016-05-10 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l time power monitor and management system
US9490720B1 (en) * 2013-03-13 2016-11-08 Google Inc. Power conversion with solid-state transformer
US9722503B2 (en) * 2013-03-28 2017-08-01 Teco-Westinghouse Motor Company Modular configurable multi-megawatt power amplifier
JP2015065771A (ja) * 2013-09-25 2015-04-09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素子、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10050548B2 (en) * 2014-09-29 2018-08-14 The Boeing Company No-break power transfer
DE102014222843A1 (de) 2014-11-10 2016-05-12 Robert Bosch Gmbh Spannungsversorgungsschaltung für elektronische Geräte
MD1058Z (ro) * 2016-02-16 2017-04-30 Институт Энергетики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Молдовы Convertor bidirecţional de tensiune de curent alternativ în tensiune de curent alternativ
US20170264141A1 (en) * 2016-03-09 2017-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etween wireless power protoco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4390A (en) * 1968-04-16 1971-02-16 G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operating as an electric potential transformer
US3517300A (en) * 1968-04-16 1970-06-23 G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circuits having a high frequency link
JPH0315913A (ja) * 1989-06-14 1991-01-24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交流電力変換方式
US5255174A (en) * 1991-10-18 1993-10-19 Allied-Signal Inc. Regulated bi-directional DC-to-DC voltage converter which maintains a continuous input current during step-up conversion
JPH05122935A (ja) * 1991-10-25 1993-05-1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源回路
DE4310723A1 (de) * 1993-04-01 1994-10-06 Abb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Wechselstroms in einem Lastkreis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H07255172A (ja) * 1994-03-14 1995-10-03 Soken Denki Kk 変圧装置
US5570279A (en) * 1994-09-21 1996-10-29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Inc. At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PWM converters for three phase AC power control and AC to DC conversio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388B (zh) * 2008-01-24 2011-07-13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源输入变换器装置及不断电电源供应系统
CN101499724B (zh) * 2008-01-31 2011-06-29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谐振型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器
CN102332834A (zh) * 2011-09-27 2012-01-25 电子科技大学 高效率低谐波ac/dc转换器
CN104410278A (zh) * 2014-12-26 2015-03-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cdc变换器
CN106877728A (zh) * 2017-03-20 2017-06-20 苏州奥曦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电源变换器
CN106877728B (zh) * 2017-03-20 2021-11-12 苏州奥曦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电源变换器
CN110336471A (zh) * 2019-08-22 2019-10-15 河北为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用盐湖提锂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5034798A (en) 1998-01-05
CN1074603C (zh) 2001-11-07
US6067243A (en) 2000-05-23
EP0903841A4 (en) 1999-09-29
EP0903841B1 (en) 2004-08-11
EP0903841A1 (en) 1999-03-24
WO1997047070A1 (en) 1997-12-11
CA2255918A1 (en) 1997-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03C (zh) Ac-ac/dc转换器
CN102801341B (zh) 具有pfc和dc/dc转换器的ac/dc转换器
KR101030466B1 (ko) 양방향 dc/dc 컨버터
CN1085435C (zh) 开关调节器
TWI233009B (en) Three-phas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with soft-switching
CN101958657A (zh) 电源转换电路及设备、功率因数矫正电路交错控制方法
US11569746B2 (en) DC coupled electrical converter
CN1428924A (zh) 开关电源装置
Nguyen-Quang et al. Single phase matrix converter for radio frequency induction heating
Wu et al. Interleaved phase-shift full-bridge converter with transformer winding series–parallel autoregulated (SPAR) current doubler rectifier
CN110176812A (zh) 混合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7317503B (zh) 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74753C (zh) 电源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08306497A (zh)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40652B (zh) 一种复合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819426A (zh) 具同步整流功能的电源转换器
CN106059294A (zh) 可调输出功率的有源pfc+软开关功率变换器及变换方法
CN104333247B (zh) 使用三端开关网络的级联型多电平单相和三相逆变器
Zhong et al. Using self-driven AC–DC synchronous rectifier as a direct replacement for traditional power diode rectifier
CN111030464A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双向llc电路的控制方法
Scherbaum et al. An Isolated, bridgeless, quasi-resonant ZVS-switching, buck-boost single-stage AC-DC converter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US5815384A (en) Transformer which uses bi-directional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to transform the voltage of an input signal into an output signal having a different voltage and method for effectuating same
CN206505190U (zh) 一种多级模块海洋电磁勘探系统
CN107565844B (zh) 一种单相dc-ac变换器的双向零电压开关调制方法
Mu et al. A bidirectional switched-capacitor based AC-AC resonant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