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4093C - 透平油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透平油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4093C
CN1214093C CN 99101046 CN99101046A CN1214093C CN 1214093 C CN1214093 C CN 1214093C CN 99101046 CN99101046 CN 99101046 CN 99101046 A CN99101046 A CN 99101046A CN 1214093 C CN1214093 C CN 12140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branched
acid
buty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010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7258A (zh
Inventor
吉田俊男
五十岚仁一
渡辺治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o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34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138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2625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6495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27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7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40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40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平油组合物,该组合物使用含2ppm(重量)以上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并且与碱性氮含量实质上为零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中配合酚系防氧化剂的透平油相比,具有相同的或更高的氧化稳定性,它含有(A)碱性氮含量2ppm(重量)以上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和(B)酚系防氧化剂和/或(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和(D)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

Description

透平油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的是透平油组合物,更详细地是关于具有优良氧化稳定性的透平油组合物。
很久以来,对于透平油,为了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多采用配合2,6-二-叔-丁基-对-甲酚(DBPC)等酚类防氧化剂和/或苯基-α-萘胺(PAN)等芳香胺类防氧化剂的形式。在以提高其防锈性为目的时,可以并用以链烯基琥珀酸酯为代表的防锈剂。
然而,作为透平油的基油,使用碱性氮含量为2ppm(重量)以上的、含有某程度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类润滑油基油时,酚类防氧化剂或芳香胺类防氧化剂的添加效果显著地下降,因此难以制造具有可满足氧化稳定性要求的透平油。另外为了提高氧化稳定性,即使增加这些防氧化剂的添加量,对于这类矿物油类润滑油基油来说,也存在透平油使用时的氧化稳定性降低,即,这些防氧化剂的寿命迅速降低之类的问题。
在含有某种程度以上这类碱性氮的矿物油类润滑油基油中,并用酚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类防氧化剂、及防锈剂时,防锈剂会对氧化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与不加防锈剂的体系相比较,具有使氧化稳定性恶化之类的较大的问题。
因此,从前,为了得到氧化稳定性优异的透平油,曾施以高度的氢化精制、硫酸洗净、白土处理等的精制处理,并且不得不采取使用该碱性氮含量低至2ppm(重量)以下的矿物油类润滑油基油之类的手段。
然而,为了在润滑油基油中进行这样的高度精制处理,必须使用大规模的装置和大量的药品,并且能耗也大。
另外,在使用碱性氮实质上是零的高度精制矿物油类润滑油基油的场合,其实际情况是,由于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与防锈剂并用则不能防止氧化稳定性的下降。
目前,希望开发一种较简便的方法,以便在使用所谓碱性氮含量为2ppm(重量)以上的、含某种程度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时,也能得到具有高氧化稳定性的透平油。另外,也希望开发一种在含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的透平油中并用防锈剂时,也能防止氧化稳定性下降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含有2ppm(重量)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并且与在碱性氮含量实质上为零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中,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的透平油组合物相比,具有相同的或更高的氧化稳定性的透平油组合物。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含有2ppm(重量)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并且与在碱性氮含量实质上为零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中,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以及防锈剂的透平油组合物相比,维持同等的防锈性能的氧化稳定性更进一步改进的透平油组合物。
本发明者们,为解决该课题进行深刻研究的结果发现,对于含有2ppm(重量)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通过并用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以及特定的含氮化合物,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于是完成了本发明。
另外,对于含有2ppm(重量)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并用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以及特定的含氮化合物时,即使添加防锈剂,氧化稳定性也不下降,相反还可以改善氧化稳定性,于是完成了本发明。
即,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平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A)碱性氮含量2ppm(重量)以上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和,(B)酚系防氧化剂和/或(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和,(D)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
另外,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平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A)碱性氮含量2ppm(重量)以上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和,(B)酚系防氧化剂和/或(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和,(D)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以及;(E)防锈剂。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A)成分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其碱性氮含量2ppm(重量)以上,通常具有5ppm(重量)以上的性状。作为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若碱性氮含量为上述含量,它的其它性状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通常润滑油的基油使用的任何矿物油系基油都可以使用。既使使用这样的含有2ppm(重量)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也能很容易地得到氧化稳定性优良的透平油组合物。而且正是本发明的一大特征。
作为上述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可以使用,例如,通过适当地组合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氢化分解、溶剂脱蜡、接触脱蜡、氢化精制、硫酸洗净、白土处理等精制处理,对使原油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得到的润滑油馏份进行精制得到的石蜡系、环烷系的油。尚且,这些基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任意组合使用。
上述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的粘度是任意的,但是通常,优选在40℃下的粘度为1~1000mm2/s,更优选5-800mm2/s。上述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的粘度指数也是任意的,但通常,优选85以上,更优选100以上。
在本发明中,所谓的上述碱性氮,是根据UOP Method 269-90中规定的“NITROGEN BASES IN HYDROCARBONS BYPOTENTIOMETRIC TITRATION”规定的。指的是石油馏份中的碱性有机氮的含量,通常,对于该碱性氮包括有吡啶类、喹啉类等的杂芳香族的化合物等。
在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中,是基油的(A)成分的含量,若作为基油其量是任意的,但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通常为90%(重量)以上,优选90-99.8%(重量)。
用于本发明的(B)成分是酚系防氧化剂。作为酚系防氧化剂,凡是作为润滑油的防氧化剂使用的任何酚系化合物均可以使用,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的有选自用下述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酚系化合物等。
Figure C9910104600051
(式中R1表示甲基或叔-丁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或用下式(a)或(b)表示的基)
(式(a)中,R3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R4表示碳原子数为1~24的烷基或链烯基。式(b)中R5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R6表示甲基或叔-丁基)。
Figure C9910104600061
(式中R7和R8是相同或不同的基,并表示甲基或叔-丁基,R9和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基,并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X表示碳原子数为1~18的亚烷基或-R11-S-R12-(但是,R11和R12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基,并代表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
在式(1)中,作为R2的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可举出的具体例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但从氧化稳定性优良的观点上考虑时,优选甲基或乙基。
在用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中,R2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时,式(1)中的R1可以是甲基或叔-丁基的任何一个,但是从氧化稳定性优良的观点考虑时,优选R1为叔-丁基。
在用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中,作为R2是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时的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4-乙基酚或它们的混合物。
在式(1)中的R2是用式(a)表示的基时,用式(a)的R3表示的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可以是直链的,也可以是支链的,例如可列举的有,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丙基(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直链或支链的亚丁基、直链或支链的亚戊基、直链或支链的亚己基。
式(1)中的R3,是碳原子数1-2的亚烷基,例如,更优选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
用式(a)的R4表示的碳原子数1~24的烷基或链烯基,直链或支链均可以,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直链或支链的戊基、直链或支链的己基、直链或支链的庚基、直链或支链的辛基、直链或支链的壬基、直链或支链的癸基、直链或支链的十一(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二(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三(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四(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五(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六(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七(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八(烷)基、直链或支链的十九(烷)基、直链或支链的二十(烷)基、直链或支链的二十一(烷)基、直链或支链的二十二(烷)基、直链或支链的二十三(烷)基、直链或支链的二十四(烷)基等的烷基;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直链或支链丁烯基、直链或支链戊烯基、直链或支链己烯基、直链或支链庚烯基、直链或支链辛烯基、直链或支链壬烯基、直链或支链癸烯基、直链或支链十一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二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三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四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五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六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七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八碳烯基、直链或支链十八碳二烯基、直链或支链十九碳烯基、直链或支链二十碳烯基、直链或支链二十一碳烯基、直链或支链二十二碳烯基、直链或支链二十三碳烯基、直链或支链二十四碳烯基等的链烯基。
从对于(A)成分的溶解性好的观点考虑,用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R2,是式(a),并且优选式(a)的R4为碳原子数4-18的烷基。作为碳原子数4-18的烷基,例如,优选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直链或支链戊基、直链或支链己基、直链或支链庚基、直链或支链辛基、直链或支链壬基、直链或支链癸基、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三(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四(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五(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六(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七(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八(烷)基,在这些当中更优选碳原子数6-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特别优选碳原子数6-12的支链状的烷基。
在用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中,R2是用式(a)表示的基时,式(1)中的R1优选的是甲基和叔-丁基的任意一种基。
在用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中,R2是用式(a)表示的基时,式(a)中的R3是碳原子数1-2的亚烷基,R4是碳原子数6-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的情况更为优选,在式(a)中的R3是碳原子数1~2的亚烷基,R4是碳原子数6~12的支链状的烷基的情况最为优选。作为这些优选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的有。
(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己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己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庚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庚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辛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辛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2-乙基己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壬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壬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癸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癸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十一碳烷基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十一碳烷基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十二碳烷基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十二碳烷基酸、(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己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己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庚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庚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辛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壬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壬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癸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癸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一碳烷基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十一碳烷基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二碳烷基酯、(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十二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己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己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庚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庚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辛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辛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2-乙基己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壬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壬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十一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十一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十二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异十二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己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己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醋酸正-庚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庚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辛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壬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壬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一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十一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二碳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十二碳烷基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在式(1)中的R2是用式(b)表示的基时,式(b)中的R5是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作为该亚烷基,即可以是直链的也可以是支链的,例如,可举出的有对于R3例示过的各种亚烷基。式(1)的化合物,从可以以较少的反应工序进行制备和其原料易得的角度考虑,R5较优选的是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例如,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丙基(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
在用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中,R2是用式(b)表示的基时,式(1)中的R1和式(b)中的R6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分别是甲基或叔-丁基,但是从氧化稳定性更好的观点考虑,同时为叔-丁基为优选。
在用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中,作为R2是用式(b)表示的基时的优选化合物,可举出的有,例如,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甲烷、1,1-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乙烷、1,2-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乙烷、1,1-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1,2-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1,3-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以及这些的混合物。
在上述式(2)中,R7和R8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也可以是甲基或叔-丁基中的任何一种,但是,从氧化稳定性更好的观点考虑时,优选同时为叔-丁基。R9和R10的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即可以是直链状的也可以是支链状的。具体地可举出,分别为对于R3的上述的各种亚烷基。从式(2)的化合物能够以较少的反应工序制造和其原料易得的观点考虑,R9和R10分别为碳原子数1~2的亚烷基,例如,更优选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
在式(2)中,作为X的碳原子数1~18的亚烷基,可列举的,例如,有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丙基(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直链或支链亚丁基、直链或支链亚戊基、直链或支链亚己基、直链或支链亚庚基、直链或支链亚辛基、直链或支链亚壬基、直链或支链亚癸基、直链或支链亚十一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二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三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四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五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六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七碳烷基、直链或支链亚十八碳烷基,但是从原料易得考虑时,分别是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例如,较优选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丙基(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直链或支链亚丁基、直链或支链亚戊基、直链或支链亚己基等,特别优选亚乙基(二亚甲基)、三亚甲基、直链亚丁基(四亚甲基)、直链亚戊基(五亚甲基)、直链亚己基(六亚甲基)等的碳原子数2~6的直链亚烷基。
在用式(2)表示的酚化合物中,作为X是碳原子数1~18的亚烷基时的优选化合物,可举出用下式(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9910104600101
在式(2)中的X是-R11-S-R12-的场合,R11和R12的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可以是直链状的也可以是支链状的,特别具体地,可举出关于R3的上述的各种亚烷基。从用式(2)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制备时的原料易得上考虑,R11和R12是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例如较优选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丙基(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
在用式(2)表示的酚化合物中,作为X是-R11-S-R12-的场合的优选化合物,可举出用下式(4)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9910104600111
用于本发明的(C)成分是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作为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凡是用作润滑油的防氧化剂的任何芳香胺系化合物都可以使用,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例如,可举出的有,选自用下式(5)表示的(N-P-烷基)苯基-α-萘胺或用下述式(6)表示的P,P′-二烷基二苯基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芳香胺系化合物等。
(式中,R1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6的直链或支链状的烷基。R14和R15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基,并且是碳原子数1~16的烷基)。
在用式(5)表示的(N-P-烷基)苯基-α-萘胺中,R13的碳原子数超过16时,占分子中的官能基的比例变小,有可能使防氧化能力变弱。作为R13的烷基,可列举的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直链或支链戊基、直链或支链己基、直链或支链庚基、直链或支链辛基、直链或支链壬基、直链或支链癸基、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三(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四(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五(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六(烷)基。在这些烷基中,从对于上述(A)成分的其自身的氧化生成物的溶解性好的观点考虑,优选碳原子数8-16的支链烷基,另外,更优选由碳原子数3或4的烯烃的低聚物衍生的碳原子数8~16的支链烷基。这里,作为碳原子数3或4的烯烃,具体地可举出,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等,但是从对于上述(A)成分的其自身的氧化生成物的溶解性好这点上考虑,优选丙烯或异丁烯。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在使用以式(5)表示的(N-P-烷基)苯基-α-萘胺时,作为R13,特别优选的是,氢原子或由异丁烯的二聚体衍生的支链辛基、由丙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壬基、由异丁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由丙烯的四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或由丙烯的五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五(烷)基,最优选的是氢原子或由异丁烯的二聚体衍生的支链辛基、由异丁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或由丙烯的四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
作为用式(5)表示的芳香胺系化合物,R13为碳原子数1~16的烷基的N-P-烷基苯基-α萘胺,可以通过使用弗里德尔-克拉夫茨催化剂使苯基α-萘胺与碳原子数1~16的卤代烷基化合物,或者使碳原子数2~16的烯烃或碳原子数2~16的烯烃低聚物与苯基-α-萘胺反应很容易地合成。作为这时的弗里德尔-克拉夫茨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氯化铝、氯化锌、氯化铁等的金属卤化物;硫酸、磷酸、五氧化磷、氟化硼、酸性白土、活性白土等的酸性催化剂。N-P-烷基苯基-α-萘胺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在用式(6)表示的P,P′-二烷基二苯基胺中,R14和R15的一方或双方为氢原子时,由于其自身氧化而有作为淤渣沉降的危险。碳原子数超过16时,分子中所占的官能基的比例变小,会有防氧化能力变弱的危险。
作为式(6)的R14和R15,可列举的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直链或支链戊基、直链或支链己基、直链或支链庚基、直链或支链辛基、直链或支链壬基、直链或支链癸基、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三(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四(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五(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六(烷)基等。在这些烷基中,从对于上述(A)成分的其自身的氧化生成物的溶解性好这点上考虑,优选碳原子数3~16的支链烷基,另外,更优选由碳原子数3或4的烯烃或其低聚物衍生的碳原子数3~16的支链烷基。这里,作为碳原子数3或4的烯烃,具体地可举出,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但是从其自身的氧化生成物对润滑油基油的溶解性好的观点考虑,则优选丙烯或异丁烯。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在使用以式(6)表示的P,P′-二烷基二苯基胺时,作为R14和R15,特别优选的是,由丙烯衍生的异丙基、由异丁烯衍生的叔-丁基、由丙烯的二聚体衍生的支链己基、由异丁烯的二聚体衍生的支链辛基、由丙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壬基、由异丁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由丙烯的四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或由丙烯的五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五(烷)基。而最优选的是由异丁烯衍生的叔-丁基、由丙烯二聚体衍生的支链己基、由异丁烯的二聚体衍生的支链辛基、由丙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壬基、由异丁烯的三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由丙烯的四聚体衍生的支链十二(烷)基,
用式(6)表示的P,P′-二烷基二苯基胺,可以通过使用弗里德尔-克拉夫茨催化剂,使二苯基胺与碳原子数1~16的卤代烷基化合物,或者使碳原子数2~16的烯烃或碳原子数2~16的烯烃或它们的低聚物与二苯基胺反应很容易地进行合成。作为这时的弗里德尔-克拉夫茨催化剂,可以使用上述例示过的金属卤化物和酸性催化剂。P,P′-二烷基二苯基胺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在本发明中,作为上述(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以式(5)或式(6)表示的化合物,也可以作成混合物使用,即,所说的混合物为,将以式(5)表示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将以式(6)表示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将以式(5)表示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与以式(6)表示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中的(B)成分和/或(C)成分的含量比例是任意的,但是,通常,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其含量的下限值优选0.1%(重量),较优选的是0.2%(重量)。另一方面,其含量的上限值优选5.0%(重量),较优选的是2.0%(重量)。
(B)成分和/或(C)成分的含量比例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不足0.1%(重量)时,提高氧化稳定性的效果有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上限值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超过5.0%(重量)时,不能得到与含量相对应的氧化稳定性的提高效果,经济上是不利的。
用于本发明的(D)成分,是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
所说的苯并三唑,是用下式(7)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9910104600141
作为苯并三唑衍生物,例如,可举出的有,以下式(8)表示的烷基苯并三唑或以式(9)表示的(烷基)氨基苯并三唑等。
Figure C9910104600142
上式(8)中R16表示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的是表示甲基或乙基,a表示1~3,优选1或2的数。作为R16,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
作为以式(8)表示的烷基苯并三唑,特别是从防氧化性优良这点上考虑,优选R16是甲基或乙基,a是1或2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苯并三唑(甲苯基三唑)、二甲基苯并三唑、乙基苯并三唑、乙基甲基苯并三唑、二乙基苯并三唑或它们的混合物。
式(9)中,R17代表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R18代表亚甲基或亚乙基,R19和R20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b表示0~3,优选0或1的数。
作为R17,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作R19和R20,例如,可举出,分别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直链或支链戊基、直链或支链己基、直链或支链庚基、直链或支链辛基、直链或支链壬基、直链或支链癸基、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三(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四(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五(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六(烷)基、直链或支链十七(烷)基、直链或支链十八(烷)基等的烷基。
作为用式(9)表示的(烷基)氨基苯并三唑,特别是从防氧化性优良上考虑时,最好使用R17为甲基、b为0或1,R18为亚甲基或亚乙基,R19和R20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二烷基氨基烷基苯并三唑、二烷基氨基烷基甲苯基三唑或这些的混合物。
作为这些二烷基氨基烷基苯并三唑,例如,可以举出,二甲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乙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丙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丁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戊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己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庚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辛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壬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癸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二甲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乙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丙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丁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戊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己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庚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辛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壬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癸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氨基乙基苯并三唑;二甲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乙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丙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丁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戊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己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庚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辛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壬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癸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氨基甲基甲苯基三唑;二甲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乙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丙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丁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戊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己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庚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辛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壬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癸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一(烷)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二(直链或支链)十二(烷)基氨基乙基甲苯基三唑;或者这些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中的(D)成分的含量比例是任意的,但通常是,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其下限值优选0.001%(重量),更优选0.005%(重量)。另一方面,其上限值优选1.0%(重量),更优选0.5%(重量)。
(D)成分的含量比例,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标准计,低于0.001%(重量)时,通过所含(D)成分对氧化稳定性的提高效果会有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上限值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超过1.0%(重量),不能得到与含量相对应的氧化稳定性的提高效果,经济上是不利的。
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就是原封不动,防氧化性和其效果的持续效果也是优异的,而且在提高其防锈性能为目的时,可以进一步配合作为(E)成分的防锈剂。
在本发明中,不使用为(D)成分的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时,作为基油不仅有使用本发明的(A)成份的情况,而且也有使用所说的碱性氮含量实质上为零的高精制度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并配合防锈剂的情况,但该防锈剂对氧化稳定性有不良影响。
可是,按照本发明,虽然使用碱性氮含量2ppm以上的低精制度的矿物油润滑油基油,但在并用(D)成分和(E)成分时,仍然可以得到优良氧化稳定性和防锈性兼备的透平油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E)成分,可以使用作为润滑油的防锈剂通常使用的任何添加剂,但是从对抗乳化性能的不良影响小,而且防锈性能也好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选自下述①~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①是有碳原子数6~100的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和/或其酯。
②是多元醇与碳原子数10~22的脂肪酸的部分酯。
③是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或碱土类金属盐。
作为上述①中的具有碳原子数6~100的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例如可举出以下式(10)表示的化合物或其酐。
Figure C9910104600171
式(10)中,R21代表碳原子数6~100,优选碳原子数8~80的烷基或链烯基。
具有该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的制备方法没有任何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使碳原子数6~100,优选碳原子数8~80的丙烯低聚物、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合等的聚烯烃与马来酸酐反应的方法很容易地得到。
作为①中的含有碳原子数6~100的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酯,例如可举出,以上式(10)表示的琥珀酸或其酐与碳原子数1~30,优选碳原子数1~22的脂肪族一元醇、或碳原子数2~50的多元醇的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30的脂肪族一元醇,可以是直链脂肪族一元醇,也可以是支链脂肪族一元醇。另外,可以是饱和脂肪族一元醇,也可以是不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具体地可以列举的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酯、辛醇、壬醇、癸醇、十一(烷)醇、十二(烷)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五(烷)醇、十六(烷)醇、十七(烷)醇、十八(烷)醇、十九(烷)醇、二十(烷)醇、二十一(烷)醇、二十二(烷)醇、戊烯醇、己烯醇、庚烯醇、辛烯醇、壬烯醇、癸烯醇、十一碳烯醇、十二碳烯醇、十三碳烯醇、十四碳烯醇、十五碳烯醇、十六碳烯醇、十七碳烯醇、十八碳烯醇、十九碳烯醇、二十碳烯醇、二十一碳烯醇、二十二碳烯醇、十八碳二烯醇(但是,这些化合物中有异构体的则包括全部异构体)。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50的多元醇、不仅可以示例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二醇、辛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酐(但是,这些化合物中有异构体的则包括全部的异构体),并且根据碳原子数为2~50的范围,还可以示例出这些多元醇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以上的多聚体,具体的有,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以上的聚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丙二醇、三缩四丙二醇以上的聚丙二醇;一缩二丁二醇、二缩三丁二醇、四聚体以上的聚丁二醇;一缩二甘油、二缩三甘油、四聚体以上的甘油聚合物;二(三羟甲基乙烷)、三(三羟甲基乙烷)、四聚体以上的聚(三羟甲基乙烷);二(三羟甲基丙烷)、三(三羟甲基丙烷)、四聚体以上的聚(三羟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四(季戊四醇);二(山梨糖醇酐)、三(山梨糖醇酐)、四聚体以上的聚(山梨糖醇酐)。
另外,作为具有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酯、有具有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中的两个羧基用一元醇或多元醇全部酯化而得的全酯,和其中的一个羧基用一元醇或多元醇酯化,而另一个羧基以游离酸的形式残存着的半酯,但在本发明中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均可以使用。
另外有,在酯化时,多元醇,例如使用二元醇时,只是二元醇的一端用具有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进行酯化的,所说的单式排列的琥珀酸酯,以及多元醇的两端用具有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酯化的、叫做双式排列的琥珀酸酯,在本发明中,这些当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都可以使用。
尚且,作为①的化合物,从防锈性能优良的观点上看,可优选示例的有,具有碳原子数8~80的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与碳原子数1~22的脂肪族一元醇或碳原子数2-50的多元醇(也包括二聚体以上的多元醇的多聚体)的丰酯,而具有碳原子数8~80的烷基或链烯基的琥珀酸与碳原子数2~50的多元醇的半酯(也包括二聚体以上的多元醇的多聚体)可作为更优选示例举出。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②的多元醇与碳原子数10~22的脂肪酸的部分酯,可示例的有选自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酐中的一种以上的多元醇与碳原子数10~22的脂肪酸的部分酯。尚且,此处所说的部分酯,指的是多元醇中的羟基的至少一个以上没有被酯化,而以羟基形式原封不动的残留着的酯。
②中的脂肪酸,可以是饱和脂肪酸也可以是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是直链脂肪酸也可以是支链脂肪酸。例如可举出的有,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十九(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一(烷)酸、二十二(烷)酸等的饱和脂肪酸;癸烯酸,十一碳烯酸、十二碳烯酸、十三碳烯酸、十四碳烯酸、十五碳烯酸、十六碳烯酸、十七碳烯酸、十八碳烯酸、十九碳烯酸、二十碳烯酸、二十一碳烯酸、二十二碳烯酸(也包括以上化合物的全部异构体)等的不饱和脂肪酸,或者它们的混合物。而从防锈性能优良的观点上看,优选十八碳烯酸、特别优选油酸。
作为②的化合物,优选的可以使用,例如,甘油单十二碳烷酸酯(甘油单月桂酸酯)、甘油单异月桂酸酯、甘油双十二碳烷酸酯(甘油二月桂酸酯)、甘油二异月桂酸酯、甘油单十四碳烷酸酯(甘油肉豆蔻酸酯)、甘油单异肉豆蔻酸酯、甘油双十四碳烷酸酯(甘油二肉豆蔻酸酯)、甘油二异肉豆蔻酸酯、甘油单十六碳烷酸酯(甘油单棕榈酸酯)、甘油单异棕榈酸酯、甘油双十六碳烷酸酯(甘油二棕榈酸酯)、甘油二异棕榈酸酯、甘油单十八碳烷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单异硬脂酸酯、甘油双十八碳烷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甘油二异硬脂酸酯、甘油单十八碳烯酸酯(甘油单油酸酯)、甘油单异油酸酯、甘油双十八碳烯酸酯(甘油二油酸酯)、甘油二异油酸酯等的甘油部分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十二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异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双十二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异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十四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异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双十四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肉豆蔻酸酯)、三羟基乙烷二异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十六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异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双十六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异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十八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异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双十八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异硬脂肪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十八碳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异油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双十八碳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油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并油酸酯等的三羟甲基乙烷部分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十二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异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十二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异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十四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异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十四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异肉豆蔻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十六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棕榈酸酯)、三羧甲基丙烷单异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十六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异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十八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异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十八碳烷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异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十八碳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异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十八碳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异油酸酯等的三羟甲基丙烷部分酯;季戊四醇单十二碳烷酸酯(季戊四醇单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单异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双十二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二月桂酸酯)、季戊四醇二异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参十二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三月桂酸酯、季戊四醇三异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单十四碳烷酸酯(季戊四醇单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单异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双十四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二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二异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参十四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三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三异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单十六碳烷酸酯(季戊四醇单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单异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双十六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二棕榈酸酯)、季戊四醇二异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参十六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三棕榈酸酯)、季戊四醇三异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单十八碳烷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单异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双十八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异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参十八碳烷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异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单十八碳烯酸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单异油酸酯、季戊四醇双十八碳烯酸酯(季戊四醇二油酸酯)、季戊四醇二异油酸酯、季戊四醇参十八碳烯酸酯(季戊四醇三油酸酯)、季戊四醇三异油酸酯等的季戊四醇部分酯;山梨糖醇酐单十二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异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双十二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二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二异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参十二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三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三异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十四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单肉豆蔻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异肉豆蔻酸酯、山梨糖醇酐双十四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二肉豆蔻酸酯)、山梨糖醇二异肉豆蔻酸酯、山梨糖醇酐参十四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三肉豆蔻酸酯)、山梨糖醇酐三异肉豆蔻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十六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异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双十六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二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二异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参十六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三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三异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十八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异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双十八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二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二异硬脂酸酯、山梨糖醇参十八碳烷酸酯(山梨糖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三异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十八碳烯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异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双十八碳烯酸酯(山梨糖醇酐二油酸酯)、山梨糖醇酐二异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参十八碳烯酸酯(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山梨糖醇酐三异油酸酯等的山梨糖醇酐部分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从防锈性能优良方面考虑时,优选甘油单油酸酯、甘油二油酸酯、三羧甲基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油酸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二油酸酯、季戊四醇三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二油酸酯、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特别是,更优选使用单油酸酯的甘油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油酸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③的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或碱土类金属盐,可示例的有,磺酸的钠盐、钾盐等的碱金属盐,和镁盐、钙盐、钡盐等的碱土类金属盐。
该③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通过任意的方法制造的均可以使用。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使分子量100~1500,特别是200~700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进行磺化得到的烷基芳香族磺酸的碱金属盐、碱土类金属盐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烷基芳香族磺酸,通常可举出的有,使矿物油的润滑油馏分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磺化了的化合物,白油制备中副产的,叫做石油磺酸等的石油磺酸,例如使来自洗涤剂原料的烷基苯制造装置的副产物,聚烯烃对苯进行烷基化,再将由此得到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烷基苯进行磺化了的化合物,或者,将二壬基萘等的烷基萘磺化了的化合物等的合成磺酸。
作为③的化合物,可以使用的不只是将上述烷基芳香族磺酸直接与碱金属碱(碱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和/或碱土类碱(碱土类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反应得到的中性(正盐)磺酸盐、碱性磺酸盐,而且还可以使用,在CO2存在下将中性(正盐)磺酸盐进一步与过量的碱金属碱或碱土类金属碱反应制得的碳酸过碱化磺酸盐,将中性(正盐)磺酸盐与碱金属碱或碱土类金属碱,以及硼酸或硼酸酐等的硼酸化合物反应制得的硼酸盐过碱化磺酸盐。
在③的化合物中,由JIS K 2501中规定的过氯酸法测得的总碱值是任意的,但是,通常可以使用其碱值为0~500mg KOH/g,优选为0~300mg KOH/g,更优选0~100mg KOH/g的磺酸盐。尤其是,当考虑防锈性能优良时,优选使用由JIS K 2501中规定的过氯酸法测定的总碱值为0~50mg KOH/g的中性(正盐)磺酸盐,另外更优选总碱值为0~50mg KOH/g的中性(正盐)磺酸钡盐。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E)成分,可以优选地使用以任意比例将选自上述①~③化合物中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进行混合的混合物,但是从对抗乳化性能的不良影响少,和防锈性能优良的观点上考虑时,特别优选使用①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中,并用(E)成分时的(E)成分的配比是任意的,但通常是,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其下限值优选为0.001%(重量),更优选为0.005%(重量)。另一方面,其上限值优选为1.0%(重量),更优选为0.5%(重量)。
(E)成分的配比,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不足0.001%(重量)时,由所含(E)成分对防锈性的提高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上限值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超过1.0%(重量)时,不能得到与含量相对应的防锈性能的提高效果,在经济上是不利的。
在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中,另外根据提高各种性能的目的要求,还可以将已知的润滑油添加剂以单独、或数种组合的形式使用之。
作为已知的润滑油添加剂,可举出的有,例如,硫黄系、二硫代磷酸锌系、吩噻嗪系等的防氧化剂;磷酸酯、硫化油脂、二硫代磷酸锌等的防摩耗剂;噁二唑、苯并噻唑、或它们的衍生物等的金属钝化剂;聚甲基硅氧烷、聚氟代硅氧烷等的消泡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异丁烯、烯烃共聚物、聚苯乙烯等的降流动剂。
这些润滑油添加剂的添加量是任意的,但是通常,以透平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消泡剂的配比为0.0005%~1%(重量),金属钝化剂的配比为0.005%~1%(重量),其它添加剂的配比分别为0.1~15%(重量)。
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使用含有2ppm(重量)以上的碱性氮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并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以及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故可得到与碱性氮含量实质上为零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中,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的透平油组合物相比,具有相同或更高的氧化稳定性。另外,通过配合防锈剂,与碱性氮含量实质上为零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中配合酚系防氧化剂和/或芳香胺系防氧化剂以及防锈剂的透平油组合物相比较,可以保持等同的防锈性能并进一步改善氧化稳定性。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1~5和比较例1~6
按照表1所示的组成,调制关于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实施例1-5)。另外,为了对比,也按表1所示的组成调制各比较例的透平油组合物,即,比较例1只是基油,比较例2不并用(D)成分,比较例3是在比较例2中并用(E)成分,比较例4是,作为基油只使用碱性氮为零ppm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比较例5是在比较例4的基油中配合(B)成分,比较例6是在比较例5中并用(E)成分。
另外,表1中所用的成分如下所述。
A成分
A-1:40℃下的动粘度为32mm2/s,粘度指数为130,碱性氮含量32ppm(重量)的氢化分解精制石蜡系矿物油,
B成分
B-1:2,6-二-叔-丁基-P-甲酚
B-2:2,6-二-叔-丁基-4-乙基酚
D成分
D-1:
D-2:苯并三唑
E成分
E-1:由碳原子数9~15的丙烯低聚物衍生的链烯基琥珀酸与丙二醇和其2~4聚体的半酯:
E-2:山梨糖醇酐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二、三油酸酯的混合物)
其它基油
A-2:40℃下的动粘度为32mm2/s,粘度指数134,碱性氮含量零ppm(重量)的氢化分解精制石蜡系矿物油。
关于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透平油组合物,进行以下所示的氧化稳定性试验和防锈性试验。结果示于表1。
氧化稳定性试验
进行JIS K 2514-1993[润滑油-氧化稳定度试验方法]的6.中规定的[旋转弹式氧化稳定度试验方法],测量到达终点的时间。
防锈性试验
根据JIS K 2510-1987[润滑油防锈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7.2[使用人工海水的防锈试验方法],评价防锈性能。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比较例5   比较例6
组成重量%   (A)成分   A-1(99.3)   A-1(98.90)   A-1(99.39)   A-1(99.24)   A-1(99.20)   A-1(100.0)   A-1(99.40)   A-1(99.34)   -   -   -
  (B)成分   B-1(0.60)   B-2(1.00)   B-1(0.60)   B-1(0.60)   B-1(0.60)   -   B-1(0.60)   B-1(0.60)   -   B-1(0.60)   B-1(0.60)
  (D)成分   D-1(0.10)   D-1(0.10)   D-2(0.01)   D1(0.10)   D-1(0.10)   -   -   -   -   -   -
  (E)成分   -   -   -   E-1(0.06)   E-2(0.10)   -   -   E-1(0.06)   -   -   E-1(0.06)
  其他的基油   -   -   -   -   -   -   -   -   A-2(100.0)   A-2(99.40)   A-2(99.34)
氧化稳定度RBOT寿命(分)   422   370   436   440   430   <20   240   180   <20   320   255
防锈性(人工海水)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无锈   无锈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无锈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无锈
实施例6~10和比较例7~13
按照表2所示的组成,调制关于本发明的透平油组合物(实施例6~10)。另外为了对比,关于只用基油的(比较例7)、不并用(D)成分的(比较例8)在比较例8中并用(E)成分的(比较例9)、作为基油只使用碱性氮为零ppm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的(比较例10)、在比较例10的基油中配合(C)成分的(比较例11、比较例12)、在比较例11中并用(E)成分的(比较例13)各种情况也按表2所示的组成调制透平油组合物。
另外,在表2中,用与表1同一记号表示的成分与表1是相同的。表2的(C)成分如下所述。
C成分
C-1:N-P-支链十二(烷)基苯基-α-萘胺(支链十二(烷)基是由丙烯的四聚体衍生的)
C-2:P,P′-二-支链辛基二苯基胺(支链辛基是由异丁烯的二聚物衍生的)
关于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透平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5进行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比较例7   比较例8   比较例9   比较例10   比较例11   比较例12   比较例13
组成重量%   (A)成分   A-1(99.60)   A-1(98.69)   A-1(99.54)   A-1(99.50)   A-1(99.50)   A-1(100.0)   A1(99.70)   A-1(99.64)   -   -   -   -
  (C)成分   C-1(0.30)   C-1(0.30)   C-1(0.30)   C-1(0.30)   C-2(0.50)   -   C-1(0.30)   C-1(0.30)   -   C-1(0.30)   C-1(0.30)   C-1(0.30)
  (D)成分   D-1(0.10)   D-2(0.01)   D-1(0.10)   D-1(0.10)   D-1(0.10)   -   -   -   -   -   -   -
  (E)成分   -   -   E-1(0.06)   E-2(0.10)   -   -   -   E-1(0.06)   -   -   -   E-1(0.06)
  其他的基油   -   -   -   -   -   -   A-2(100.0)   A-2(99.70)   A-2(99.50)   A-2(99.64)
氧化稳定度RBOT寿命(分)   1100   1200   1180   1230   540   <20   960   730   <20   970   290   880
防锈性(人工海水)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无锈   无锈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无锈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有锈(高度)   无锈

Claims (2)

1.一种透平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
(A)碱性氮含量2质量ppm以上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90~99.8重量%;和
(B)酚系防氧化剂和/或(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0.1~5.0重量%;
(D)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0.001~1.0重量%。
2.一种透平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
(A)碱性氮含量2质量ppm以上的矿物油系润滑油基油90~99.8重量%;和
(B)酚系防氧化剂和/或(C)芳香胺系防氧化剂0.1~5.0重量%;
(D)苯并三唑和/或其衍生物0.001~1.0重量%;和
(E)防锈剂0.001~1.0重量%。
CN 99101046 1998-01-09 1999-01-08 透平油组合物 Expired - Lifetime CN12140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46/1998 1998-01-09
JP3346/98 1998-01-09
JP334698A JP4313857B2 (ja) 1998-01-09 1998-01-09 タービン油組成物
JP12625098A JP4364953B2 (ja) 1998-05-08 1998-05-08 タービン油組成物
JP126250/1998 1998-05-08
JP126250/98 1998-05-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7258A CN1227258A (zh) 1999-09-01
CN1214093C true CN1214093C (zh) 2005-08-10

Family

ID=2633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101046 Expired - Lifetime CN1214093C (zh) 1998-01-09 1999-01-08 透平油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14093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7258A (zh) 1999-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82C (zh) 基于聚新戊基多元醇酯的冷却剂和改进的添加剂组合物
CN1055964C (zh) 一种制冷机油和采用该制冷机油的润滑方法
CN1188502C (zh) 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油组合物
CA2609652C (en) High temperature biobased lubricant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oron nitride
EP2739714B1 (e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oxidation st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EP2349956B1 (en) Farnesene dimers and/or farnesane dimer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KR100935839B1 (ko) 생분해성 윤활제
CN1231687A (zh) 润滑剂基料与高粘度复合醇酯的掺和物
CN1524933A (zh) 四冲程机油基油及组合物
CN1277249A (zh) 可生物降解润滑剂
CN1568360A (zh) 环境友好的润滑剂
CN1704463A (zh) 润滑油组合物
JP5438773B2 (ja) 炭化水素アミンと環状カーボネートとから誘導した摩擦調整剤及び/又は摩耗防止剤
CN1094507C (zh) 由支链羰基合成酸制备的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酯基料
CN1257257C (zh) 用于润滑剂的1,3,4-噁二唑添加剂
CN1274744A (zh) 液压油组合物
JP4305631B2 (ja) 生分解性潤滑剤
CN1214093C (zh) 透平油组合物
CN1213133C (zh) 抄纸机用润滑油组合物
KR20080014789A (ko) 질화 붕소를 포함하는 고온 생물학적 윤활제 조성물
CN1272415C (zh) 用于润油剂的烷基琥珀酰肼添加剂
CN1261551C (zh) 减少烟雾生成的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
CN1029006C (zh) 供发动机用的润滑剂组合物
JP7090085B2 (ja) エーテルベースの潤滑剤組成物、製法および使用
JPH11323368A (ja) タービン油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Oil Mitsubishi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Petroleum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IPPON OIL CO., LTD. TO: NISSEKI MITSUBISHI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