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0405A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0405A
CN1210405A CN98116046A CN98116046A CN1210405A CN 1210405 A CN1210405 A CN 1210405A CN 98116046 A CN98116046 A CN 98116046A CN 98116046 A CN98116046 A CN 98116046A CN 1210405 A CN1210405 A CN 1210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mentioned
base station
sh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912C (zh
Inventor
内田吉则
松本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T Mobi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10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code-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T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实现多个TDMA信号或时分CDMA信号频率共用及时隙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在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被配置在同一频率和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的、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通信站再生上述时分CDMA共用波信号,从上述通信信号中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从除去了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希望波信号。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频分多路复用访问(下称“FDMA”)方式、时分多路复用访问(下称“TDMA”)方式、码分多路复用访问(下称“CDMA”)方式或时分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无线频谱共用(下称“频率共用”)或帧内时隙共用(下称“时隙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例如由移动车载通信装置或移动携带通信装置(下面,合称为“移动站”)和通过无线信道与该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构成。在今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有效利用信道的观点看,FDMA/TDMA/CDMA等不同无线方式的“频率共用”、“时隙共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在CDMA方式中已经实现了不同扩展码间的频率共用。
在同一时隙中时隙共用TDMA信号和时分CDMA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而,在同一时隙中时隙共用、并且频率共用TDMA信号和时分CDMA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现在我们已提出了申请。
对于共用多个CDMA信号的系统,例如如美国专利US 5,363,403《扩展频谱CDMA负干扰消除器及其方法(Spread Spectrum CDMA SubtractiveInterference Canceler and Method)》(IDC公司D.L.Schilling等,1993年4月22日呈交)。然而,在该专利中没有公开采用CDMA方式的方法。
对时分CDMA方式中的自适应滤波器,例如公开在美国专利US5,511,068《能够无干扰地发送和接收TDMA和CDMA得到的无线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Transmittingand Receiving a Radio Signal Obtained by TDMA and CDMA WithoutInterference)》(NEC公司T.Sato,1994年12月6日呈交)。然而,在该专利中未提及在一个时隙中频率共用CDMA信号和TDMA信号的情况。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着不但未示出多个不同的TDMA信号共用共同的频率和共同的时隙的方法、还未示出更有效地利用不同无线方式共存的信道的方法的问题。还有,存在着没有公开在基站-移动站的各通信站的通信中,在各通信中配置上述多个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时考虑系统整体通信质量而有效地进行配置的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案的,提供了能够实现多个TDMA信号或时分TDMA信号频率共用及时隙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还有,提供了在这样的频率共用、时隙共用时能够提高系统整体的通信质量的移动通信系统。
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通信站包括:从接收的上述通信信号再生上述时分C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输出的共用波再生单元;从上述通信信号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并输出的共用波除去单元,从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并作为希望波信号输出的希望波再生单元。
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通信站包括:从接收的上述通信信号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并作为共用波信号输出的共用波再生单元;从上述通信信号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并输出的共用波除去单元;从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时分CDMA信号并作为希望波输出的希望波再生单元。
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基站包括:基站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将与该基站的业务区中使用的通信信号有关的至少添加到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中的同步字和与上述时分CDMA信号生成中使用的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作为管理数据存储;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根据上述管理数据进行该基站的业务区中的多个移动站和该基站间的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
有关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具有与上述基站连接的、进行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的移动交换站,上述移动交换站包括:系统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将与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号有关的、与至少添加到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中的同步字及上述时分CDMA信号的生成中使用的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作为管理数据存储;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根据上述管理数据,进行该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间进行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
有关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或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在由与同步字及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识别的各连接方式中,作为管理数据,具有与基站的发送功率、移动站的接收功率、移动站的发送功率、移动站的接收功率有关的发送接收功率信息。
有关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与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多个共用波再生单元和希望波再生单元,同时,在由与同步字及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识别的各连接方式中,作为管理数据,具有上述多个共用波再生单元和希望波再生单元的动作状态的管理信息。
有关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基站接收的、从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的大小,将与该通信信号的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共用波再生单元或希望波再生单元配置给上述通信信号。
有关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基站接收的、从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及从基站向上述移动站发送的通信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大小判断是否要进行上述移动站的移交,根据该判断,在与该基站相邻的基站中接收上述移动站的通信信号,根据该相邻基站中接收功率的大小,设定移交目的地的基站。
有关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向时分CDMA信号和共用频率的TDMA信号移交的情况下,根据在移交目的地的基站中接收的上述时分CDMA信号和TDMA信号的各通信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将与该通信信号的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共用波再生单元或希望波再生单元配置给上述通信信号。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上述移动站在使用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移交时,使用使用了和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不同的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相邻基站进行通信。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作为时分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TDMA信号,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且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以及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被分割为以基站为中心的多个圆状区域,这些多个同心圆状区域与上述TDMA信号、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中的至少一个通信信号的时隙对应。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位于无线覆盖区中的同心圆状区域中,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的移动站移动到其他同心圆状区域时,配置具有与上述移动目的地的其他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位于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状区域时,上述移动站向时分通信信号移交,该时分通信信号具有与相邻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以最大发送功率发送通信信号、基站在以基于基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阈值以下接收上述通信信号时,判断为上述移动站位于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区域中。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位于无线覆盖区的同心圆状区中,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对应的时隙的时分信号的移动站超过规定数时,则与上述时隙不同,不对应于同心圆状区域,而对应于新的时隙配置具有该新时隙的时分的通信信号。
有关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位于无线覆盖区中的同心圆状区中,调整上述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以便基站能够在基于基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接收电平范围内接收上述通信信号,调整上述基站的发送功率,以便移动站能够在基于移动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接收电平范围内接收上述通信信号。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在基站的接收信号的频谱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详细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天线分集接收机的框图(1/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天线分集接收机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交换站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方式参数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接收发送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频率共用通信信号在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频谱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在基站的接收信号的频谱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天线分集接收机的框图(1/2);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天线分集接收机的框图(2/2);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移交判断用的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移交顺序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在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在基站的接收信号的频谱的说明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移交顺序的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移交处理的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移动交换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的框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在基站的接收信号频谱的说明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在基站的接收信号频谱的说明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移交顺序的流程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移交处理的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域结构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详细说明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方式参数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方式参数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方式参数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域结构图;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详细说明图。
实施例1
下面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实现本实施例1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图中,1和2是移动车载通信装置或移动携带通信装置等移动站(MS),3和4是通过无线信道与移动站1(MS1)和2(MS2)进行通信的基站(BS),5和6是基站3(BS1)和4(BS2)构成的无线覆盖区(下称单元)。7和8是基站3(BS1)的分集天线,9和10是基站4(BS2)的分集天线。11是进行基站3(BS1)和4(BS2)的各种通信控制的移动交换站(MSC),向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连接。还有,图中的Sync W1、Sync W2表示在后述TDMA方式的通信信号中所用的同步字。
在移动站1(MS1)和2(MSC2)、基站3(BS1)和4(BS2)之间,作为调制方式,使用各种数字调制方式(例如,移频键控(FSK)、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四相差分相移键控(QDPSK)、π/4四相差分相移键控(π/4-QDPSK)、正交最小幅度相移键控(QAMSK)、正交高斯最小相移键控(QGMSK)等)。
作为多元连接方式,使用了FDMA方式、TDMA方式、CDMA方式或时分CDMA方式。
作为双向通信方式,使用了频率分割发送和接收的频分双工(FDD)方式、时间分割发送和接收的时分双工(TDD)方式。
图2是本实施例1的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在基站的接收信号频谱的说明图。图2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与基站中的接收功率值相当的信号功率。虽然TDMA信号#16A和#16B在频率轴上偏移表示,但实际上它们使用相同的频道。图中,FDMA信号#15和两个TDMA信号#16A、#16B分别与时CDMA信号#17、#18和#19(对“时分”的意义在下文说明)共用频谱的一部分。特别是,两个TDMA信号#16A和#16B是如下文所述,是共用同一时隙和同一频道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TDMA信号。上述各信号在频率/时间轴上配置的详细情况示于下文所述的图4中的第1时隙中。
图3是表示上述时隙共用·频率共用TDMA信号的时隙结构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两个时隙共用·频率共用TDMA信号13和14的同步字不同,能够利用该同步字的不同互相识别(下面,将时隙共用·频率共用TDMA信号称为“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
对这样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例如在吉野仁他的论文《移动通信用干扰消除均衡器(IEC)的特性》(1996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通信学会大会(B-412))中作为“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使用同一频道、同一时隙的系统来对待。然而,与上述论文的只有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存在的系统不同,在本实施例1中,得到了不仅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而且在同一时隙中还共用频率的多个时分CDMA信号可以共存的系统。
图4是本实施例1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详细说明图。
图4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时间。横轴所示的f1~f11表示频率。TX是配置给基站发送的时间,RX为配置给基站接收的时间。还有,T1~T4分别表示将配置给发送用的时间TX时分为4份的时间区间。R1~R4表示将配置给接收用的时间RX时分为4份的各个时间区间。在TDD方式中,由1组TX和RX形成1帧。在本实施例1中进行时分,将1帧分成两帧使用,以便在发送用和接收用的帧中分别形成4个时隙。但这些时隙的个数并不限于此。
时隙21Ctx是时分的CDMA型的发送时隙,隙21Crx是同一CDMA型的接收时隙。在本移动通信系统中,是由时隙来区分基于CDMA方式的信号,但也能够像通常的CDMA信号那样把全部时间配置给一个CDMA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与T1的时间区间相同,T2、T3、T4的时间区间也使用相同的CDMA信号。还有,将扩展码不同的三个时分CDMA信号#17、#18和#19配置在该时隙21Ctx/21Crx中。
隙22Ctx/22Crx、隙23Ctx/23Crx、隙31Ctx/31Crx、隙32Ctx/32Crx是与隙21Ctx/21Crx同样地由时间区分的CDMA型的发送时隙/接收时隙。将时分CDMA信号#2、#3、#4及#5配置在各时隙中。
隙16TA·Btx/16TA·Brx是TDMA型的时隙。在该隙中配置同步字不同的两个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图2所示的TDMA信号#16A和#16B)。同样,隙23Ttx/23Trx、隙24Ttx/24Trx、隙25Ttx/25Trx、隙32Ttx/32Trx也是TDMA型的时隙。
隙26Ftx/26Frx是FDMA-TDD型的时隙,作为通话信道或控制信道使用。隙27FA、27FB表示FDMA-FDD型的频隙。
图2所示的FDMA信号与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时分CDMA信号混合的关系示于图4中的发送、接收的第一时间区间(T1、R1)的频率f5和f6构成的频率·时隙区域中。在该区域中,时分CDMA信号#17/18/19(隙21Ctx/21Crx)共用FDMA-FDD信号(隙27FA)、FDMA-TDD信号(隙26Ftx/26Frx)、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隙16TA、Btx/16TA·Brx)和频率的一部分以及时间区间(T1/R1)。
还有,TDMA信号(隙23Ttx/23Trx)共用时分CDMA信号#3(隙23Ctx/23Crx)及频率的一部分和时间区间(T4/R4)。
还有,时分CDMA信号#5(隙32Ctx/32Crx)共用一个FDMA-FDD信号(隙27FA)、FDMA-TDD信号(隙26Ftx/26Frx)、TDMA信号(隙32Ttx/32Trx)和频率的一部分及时间区间(T3/R3)。
图5、6是本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天线分集接收机(下称“接收机”)的框图。该接收机设在移动站或基站中,具有下述功能:把接收的通信信号中所含的CDMA信号或时分C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再生,把共用波信号从上述通信信号中除去,把图2或图3所示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16A或16B作为希望波信号提取出来。
图5中,41,42是分集天线(下称“天线”),相当于图1中的7、8或9、10。43、44是交换放大器(RF/IF AMP),用规定的放大率将从天线41、42输入的无线频率信号即通信信号放大,与从本地振荡器(未图示)输出的本地振荡信号混合,交换成中频信号,这里,中频信号具有CDMA信号或时分CDMA信号的中频f0和希望波信号即FDMA信号或TDMA信号的中频f0+n*fd的频率成分(n:0,±1,±2,fd:FDMA信号或TDMA信号的相邻信道频率间隔)。
69-1(69-2)是再生通信信号中的干扰波信号即共用波信号的共用波再生单元,设置了想再生除去的共用波信号的个数。图5中,设置了将时分C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的两个系统的共用波再生单元。下面,说明共用波再生单元的详细结构。
45、46是CDMA信号正交码相关器(下称相关器),输入从变换放大器43、44输出的中频信号,使用从相关码发生器47-1(47-2)来的相关码信号从CMDA信号或时分CDMA信号中提取码率信号。接着,由相关器45、46相关检测的码率信号被输入到除去多个传输路径干扰的均衡器48、49中,由加法器50将其输出相加后,得到了除去上述传输路径干扰的共用信道信号。作为加法器的加法方式,有选择合成·等增益合成·最大比合成·最小平方合成等方式。由判定器51判定加法器的输出,得到共用信道信息57(共用波1、2信息输出)。在可频率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中使用该接收机时,该共用信道信息57也可作为发送该信号的移动站的信息使用。
52是共用信道数字调制器,由从判定器51输出的共用信道信息和从相关码发生器47-1(47-2)来的相关码信号调制从内部振荡器(未图示)来的输出信号,生成内部共用信道调制信号。该内部共用信道的调制信号不具有判定器51的输入信号、即共用信道信号所含的噪声信号成分。因此,即使从输入信号即通信信号除去后述的共用波信号成分,也能防止将噪声信号成分相加。
将已调制的内部共用信道调制信号输入到模拟多个路径的传输路径特性的两个传输路径模拟器55-1(55-2)、56-1(56-2)中。55-1(55-2)模拟到天线41的共用波信号的传输路径特性,56-1(56-2)模拟到天线42的共用波信号的传输路径特性。表示该模拟器55-1(55-2)、56-1(56-2)的传输路径特性的传输路径系数58、59分别从均衡器48、49的均衡系数53、54的逆矩阵生成。该逆矩阵由处理器60生成。到天线41的共用波信号的传输路径利用均衡器48的均衡系数、由传输路径模拟器55-1(55-2)来实现。到天线42的共用波信号的传输路径利用均衡器49的均衡系数、由传输路径模拟器56-1(56-2)实现。由以上45到60的结构块构成共用波再生单元69-1(69-2)。共用波再生单元在图5中设为两个系统,但该数目设置为再生的共用波信号的数目亦可。61、62是合成个别再生的共用波信号的加法器。还有,图5中,为方便起见,将加法器61、62画在共用波再生单元69-2中。
图6的100是希望波再生单元,将从上述通信信号由上述共用波再生单元69-1(69-2)个别地再生、由加法器61、62合成输出的共用波信号从通信信号中除去,再生希望波信号。下面,说明希望波再生单元的结构。
71、72是延迟电路,将从变换放大器43、44分别输出的中频信号作为输入,延迟到由上述共用波再生单元再生共用波信号为止的一定时间,73、74是加法器,起共用波除去单元的功能,从延迟电路71、72的输出信号中减去加法器61、62的输出,即共用波信号。
75、76是带有滤波器的放大器、从除去了共用波信号的加法器73、74的输出信号中选择放大FDMA/TDMA希望波信号。77、78是复制发生器,根据从后述推定误差合成器90来的码待选信号和从推定器85、86来的传输路径参数,生成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16A的信号复制。79、80是生成同一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16B的信号复制的复制发生器。81、82、83、94是除去各信号复制、输出事前推定误差的加法器。85、86是推定多个传输路径的传输路径参数的推定器。
87、88是将上述事先推定误差信号自乘输出平方误差信号的平方误差信号生成器。89是把从两个系统的平方误差信号生成器来的平方误差信号合成输出的加法器,90是推定误差合成器(MLSE),将从上述加法器89来的平方误差信号作为输入,利用维特比算法等输出码待选信号和希望波信号即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16A、#16B。91、92是希望波信号#16A、#16B的信号输出部。
对带有滤波器的放大器75、76之后各构成的动作,详细地载于上述吉野仁他的论文《移动通信用干扰消除均衡器的特性》(1996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通信学会大会B一412)和吉野仁他的论文《基于RLS-MLSE的自适应干扰消除器》(Adaptive Interference Caceller Based uponRLS-MLSE)(1994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论文集B-2 Vol.J77-B-2 No.2)中。
在相关器45、46和带有滤波器的放大器75、76中没有标明放大器和滤波器,但包括具有所需放大度的放大功能和具有必要的限制带宽的滤波器功能。这些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在上述说明中,将时分C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从通信信号中除去共用波信号,将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作为希望波信号提取,但是,也可以是将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将时分CDMA信号作为希望波信号的相反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共用波再生单元再生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由希望波再生单元再生时分CDMA信号。当然,各再生单元的构成是适合再生各信号的构成。本实施例1的发明如上构成,所以,基于多个无线方式的通信信号可以频率共用·时隙共用,具有能够使通话信道数增加的效果。还有,如果基站设置了这种结构,则当在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线路中产生电平过大的发送信号时,借助于从通信信号中把该信号除去,就能够接收从其它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具有能够排除基站的系统停机的效果。如果移动站装备了这种结构,则如图1中所示,移动站能够从两个基站同时接收具有不同同步字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TDMA信号,并且,能够在时隙·频率信道的占有为1个信道的情况下实现这种同时接收,具有能够使信道数增加的效果。
实施例2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2。图7是实现本实施例2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交换站11的框图。111是与公众系统12连接的PSTN接口电路,115是与基站连接的基站接口电路,113是方式设定处理器,控制在与该移动交换站连接的基站和移动站间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无线方式。该方式设定处理器由存储与后述的各种无线方式有关的管理数据的系统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和基于该管理数据进行系统内的移动站和基站间的各种连接方式的管理的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构成。112是基于从上述方式设定处理器来的控制进行PSTN接口电路和基站接口电路的交换控制的通话线路交换部,114是进行移动交换站中的整体控制的信令处理部,进行电话号码等处理。34、116是无线基站。
图8是在上述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系统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即存储器中存储的管理数据即通信方式参数(下称“参数”)的管理表的说明图。该管理表表示基站和移动站无线连接中使用的、与无线通信方式有关的各种参数。参数由按各通话信道分类、在该通话信道上附带的各种信息构成。在图8的情况下,各通话信道的时隙编号、频率信道编号、数据率、传送类型(连接方式)、片率(CDMA方式的情况)和连接方式识别信息(TDMA:同步字,CDMA:扩展码的各类编号)成为附带信息。图中,与通话信道编码1015和1016对应的信息规定了图1所示的移动站1(MS1)使用的通话信道的参数。即,表示移动站1(MS1)占有两个通话信道。还有,两个通话信道的频道编号为5,使用同一频道。还有,时隙编号为1,共用同一时隙。可是,同步字有SyW1和SyW2的不同,由该不同区别两个通话信道。
图8中,TDMA信号不只是规定频道和时隙,还与CDMA信号相同,需要区别码(在CDMA的情况下为“扩展码”,为TDMA信号的情况下为“同步字”)。尽管在管理表中作为连接方式识别信息是TDMA/CDMA方式,但是,对该码也进行一元管理。即,为了实现TDMA信号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该方式设定处理器具有下述特征:识别·控制具有多个不同同步字的无线通话信道。并且,存储器中的TDMA信号的同步字和CDMA信号的扩展码被一元地管理,所以,还具有边考虑系统整体的通信质量边有效地分配连接方式的特征。
在上述说明中,是在移动交换站中设置方式设定处理器,这是因为,移动交换站管理与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多个基站有关的无线方式。对基站的单元中的无线方式的管理,在基站内设置了具有同等功能的基站级的方式设定处理器,根据其控制管理基站内的通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系统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作为基站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作为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这样进行区别。
由于实施例2的发明如上来构成,即,移动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在管理表上同时管理TDMA信号的同步字和时分CDMA信号的扩展码,因此,具有能够考虑系统整体的通信质量,在各通信中高效率地配置和管理多个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的效果。
实施例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3。图9是实现本实施例3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图9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站1(MS1)从基站3离开进入基站4(BS2)的区域中的状态。
图10是在适用于本实施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参照图9)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中存储的管理数据即发送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图10中,作为向各通话信道的附带信息,添加与基站/移动站的发送接收功率有关的信息。这里,将接收电场强度分为(3:最大级接收强度,2中等程度的接收强度、1:最佳接收强度,0:无信号)四级。还有,各级的中间的数值例如0.5表示即不是最佳接收强度也不是无信号。还有,()内的数值表示相邻基站接收基站发送的电波的信号电平。例如,在通话信道编号1016中,基站3(BS1)用级0.5接收从基站4(BS2)来的发送信号。发送功率强度被分为(3:最大级发送功率,2:中等程度的发送功率,1:最小级发送功率,0:无发送)四级。移动站(MS1)与基站3(BS1)间使用通话信道编号1015,同时使用同步字不同的同一时隙·同一频率的通话信道1016从基站4(BS2)接收信息。即,移动站1(MS1)同时在与两个基站间设定两个通话信道。
图11是由本实施例3的频率共用的移动站1(MS1)接收的通信信号的频谱的说明图。图11与图2的频谱和信号种类相同,但由于移动站1(MS1)离开基站3(BS1)靠近基站4(BS2),所以,TDMA信号#16A和TDMA信号#16B的电平差变窄,这一点有所不同。还有,在实施例3中,现在还未言及在移动站CDMA信号的接收电平,因此,以与图2所示相同而论。
图12是由本实施例3的频率共用的基站3(BS1)接收的通信信号的频谱的说明图。图13是在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基站3(BS1)的共用波再生单元(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再生单元(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图13中,作为向通话信道的附带信息,添加与由基站的接收机选择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有关的信息。还有,接收电场强度的分级与图10相同。图14、15是实施例3的基站的天线分集接收机的框图。在接收机中,与图13所示的管理表对应,在每次通话中设定通话信道,与此相对,这里设定共用波消除器或希望波接收机。还有,在图14、15中,示出了共用波信号是多个FDMA信号、TDMA信号、CDMA信号、希望波信号是多个FDMA信号、TDMA信号、CDMA信号的一般情况的基站的功能块。
图16是实现本实施例3中的其他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图17是在适用了本实施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参照图16)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中存储的移交判断用的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接收电场强度的分级与图10相同。图中,通话信道1013、1016是配置在基站4(BS2)中的TDMA信号,当前没有呼叫,为空信道。由图17推定,通话中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为最大的3、基站的接收电场强度为1那样的通话信道1015或1017的移动站位于区域的最外侧。图18是本实施例3中的移动站的移交顺序的流程图。
下面,使用图17和图18表示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手动切换为止的判断是如何实现的。移交动作的第一步是选定“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为3、接收该信号的基站的接收电场强度为1那样的通话信道”(步骤S101)。在以图17为例的情况下,选定通话信道编号1015。在结束上述选定的时刻,即在步骤S101的状态下,不是直接从步骤S101移行到S102,而是在上述选定结束后检查通话信道的位率的错误率,在其超过某一值(阈值)时,移行到步骤S102。因此,多个通话信道处于步骤S101的状态时,处理器依次搜索多个通话信道的位率的错误率,从该错误率超过某一值的通话信道开始,移行到移交顺序即步骤S102。
接着,在步骤S102中,执行相邻的6个基站依次接收从移动站1(MS1)向基站3(BT1)发送的通话信道1015的上行线路信号,将其结束通知记载到移动交换站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的图17的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顺序。接着,在步骤S103中,执行“将各相邻基站的接收电场最大的基站作为移交目的地选定(若为相同的接收电场,则例如选定编号最小的一个)的顺序。在图17的例中选定基站4(BS2)。
在步骤S104之后,根据移交目的地的信号性质执行各个移交顺序。若移交目的地的信号是现有类型的连续时间型的CDMA信号(步骤S104),则执行相应于CDMA信号的移交顺序(步骤S105)。对该顺序已发表了多个移交顺序,故省略说明。
在时隙富余到能够移行到其他时隙进行移交的程度时(步骤S106),执行现有的TDMA顺序(步骤S107)。对该顺序已发表了多个切断路顺序,故省略说明。还有,在移行到频率不同的同一时隙的TDMA信号的情况下也一样。
还有,在从TDMA信号移行到已分割成时隙的时分CDMA信号进行移交的情况下(步骤S108),执行使用我们已提案的时分CDMA信号进行移交的顺序(步骤S109)。
在上述步骤S104、S106、S108中,移行目的地的隙不为空时,进行向时分CDMA信号和频率共用的TDMA信号的移交。作为这样的TDMA信号,和图17的通话信道1013相当。该通话信道1013是配置到基站4(BS2)的TDM4信号用的通话信道,但当前没有呼叫,示为空信道。尚该通话信道1013的移交顺序(步骤S111)的详细情况在实施例4中进行说明。
在图18的步骤S110中,在时分CDMA信号和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不存在时(在图17的情况下,通话信道1013在通话中时),进到步骤S112,使用某TDMA信号和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在图17的情况下,是通话信道1016(16B))。对从该通话信道1015(BS1)向1016(BS2)移交顺序(步骤S112)的详细情况在实施例5中说明。
实施例3的发明如上构成,即在移动交换站中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基站/移动站的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功率电平,所以,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通话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移交的效果。还有,在分集接收机中设置与多个TDMA信号、CDM信号、FDMA信号对应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进一步在移动交换站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通话信道的上述共用波消除器、希望波接收机的配置,故具有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共用波的除去和希望波的提取的效果。
实施例4
接着,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实施例4是与向时分CDMA信号和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移交的顺序(图18的步骤S111)有关的实施例。在图18的移交顺序的结果是选定步骤S111时,从检查移交目的地的基站4(BS2)周围的时分CDMA信号开始。图19是实施例4的基站4(BS2)接收的通信信号的频谱。通话信道1013、1016用虚线表示,是表示这些信道为空信道。图19所示的频谱表示向移交开始前的移交目的地的基站4(BS2)的接收机输入的输入信号的状况。还有,图20是该实施例4中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中的存储器存储的基站4(BS2)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还有,接收电场强度的分级与图10相同。图中,通话信道1013、1016是配置在基站4(BS2)中的TDMA信号。但当前无呼叫,为空信道。
图21、22表示向上述那样时分CDMA信号和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移交的顺序的流程图及其移交处理。在图21的步骤S121或图22的步骤S141、S142的状态中,在只确定了移动站(MS1)的移交目的地的基站4(BS2)(只判明基站4(BS2)和移动站1(MS1)的地理距离近的状态)时移交到哪一个通话信道还不清楚。因此,首先测定基站4(BS2)的共用波信号、特别是CDMA共用波信号的电波状态(图21的步骤S132或图22的步骤S146)。上述图20是将基于上述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作为管理表的图。
接着,作为实施例4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移行到共用波消除器(共用波除去单元)的设定处理。在图21的步骤S123、S124(或图22的步骤S147)中,对通话信道1018、1019,将共用波消除器CDMA1C、CDMA2C设置在基站4(BS2)中。图20的共用波消除器的栏示出了这种状况。在基站4(BS2)和两个移动站已经通过共用波CDMA信号即通话信道1018、1019进行通信中、且在基站4(BS2)中由希望波接收机解调该信号时,在通话信道1015出现的情况下,该两个通话信道1018、1019从由希望波接收机处理的状态移行到由共用波消除器处理的状态。
这样,在基站4(BS2)中,由于共用波消除器的操作造成共用波信号电平降低,所以,能够减少希望波信号(此时为通话信道1015或1013)的噪声或干扰波信号电平,降低信息错误率,能够降低移动站1(MS1)的发送功率。
接着,在图21的步骤S125(或图22的步骤S148、S149、S150)中,移动交换站向移动站1(MS1)和基站4(BS2)同时发送指令控制信号,第一次用TDMA信号连接基站4(BS2)和移动站1(MS1),开始进行与移交目的地的TDMA通信。图22的步骤S156表示开始该通信的情况。
之后,移动交换站在基站4(BS2)和移动站1(BS1)之间调整各发送机发送功率,使各接收机成为最佳接收电场强度(图22的步骤S157、S158)。之后,基站4(BS2)向移动交换站报告各发送功率·接收电场强度,移动交换站结束基站3(BS1)和移动站1(MS1)间的通信(无线线路仍被连接)。所以,在本例中,示出了从TDMA通信开始(图22的步骤S156)到连接中止指令(图22的步骤S161)为止移动站1(MS1)与两个基站3(BS1)、4(BS2)二者无线连接的情况。另一方面,从图21的步骤S126到S129,除上述情况外,还包括得到了移交目的地的TDMA信号的试行错误的结果的情况。
图23表示与上述移交关连的移动交换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的框图。由漫游处理控制部146实施例21、22的移交顺序/处理。该漫游处理控制部146基于移交判断用接收功率存储器144(记录了图17所示的移交判断用的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存储器)的指示(实际上,通过控制部146周期性地访问移交判断用接收功率存储器144内的关连信息的数据),开始处理。还有,无线系统控制部147进行向上述移交判断用接收功率存储器144的关连信息的记录控制。
由于实施例4的发明如上构成,即在移动交换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基站/移动站的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功率电平,所以,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从时分CDMA信号向该时分CDMA信号与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的移交的效果。
实施例5
接着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实施例5是与向当前通信中的TDMA信号与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进行移交的处理有关的实施例。在图18的移交顺序的结果是选定步骤S112的情况下,移交目的地的基站4(BS2)正在通信、从检查当前移动站1(MS1)通信中的TDMA信号与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时分CDMA信号开始。图24是实施例5的基站4(BS2)接收的通信信号的频谱。通话信道1016用虚线表示,是表示这些信道为空信道。图24所示的频谱表示向移交开始前的移交目的地的基站4(BS2)的接收机输入的输入信号的状况。图25是在与该实施例5中的图24对应的状态下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基站4(BS2)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的管理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接收电场强度的分级和图10相同。图中,通话信道1016是配置在基站4(BS2)中的TDMA信号,但当前无呼叫,为空信道。
基站4使用通话信道1016开始进行与移动站1的连接。这里,移动站1(MS1)、基站4(MS2)具有图6的100所示的自适应干扰消除器接收功能。图26表示由处于与该实施例5的通话信道1016连接的状态的基站4(BS2)接收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图27是该实施例5中处于与图26对应的状态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中存储的管理数据即发送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还有,接收电场强度的分级与图10相同。
图28、29表示向上述那样的TDMA信号和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移交的顺序的流程图及其移交处理。在图28的步骤S171或图29的步骤S191、S192的状态中,不只是确定了移动站1(MS1)的移交目的地的基站4(BS2),还判明了移交到什么样的通话信道中。但对当前通信中的TDMA信号和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时分CDMA信号等即CDMA共用波信号还是不清楚。因此,首先测定是基站4(BS2)的共用波信号特别是CDMA共用波信号的电波状态(图28的步骤S172或图29的步骤S196)。上述图25是基于上述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
接着,作为实施例5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移行到共用波消除器(共用波除去单元)的设定处理。另外,在TDMA共用波信号存在的实施例5中,特征在于不只对CDMA共用波信号设定共用波消除器,而且对TDMA共用波信号也设定共用波消除器。
下面明确与实施例4的不同。实施例4中的CDMA消除器是从时分或通常的CDMA共用波信号和TDMA信号共用隙的状态中消除上述CDMA共用波信号的。另一方面,实施例5中有CDMA消除器和TDMA消除器。CDMA消除器具有和上述实施例4的CDMA消除器完全相同的操作。另一方面,TDMA消除器具有如下功能,在与当前基站3(BS1)进行通话中的TDMA信号以及只有同步字不同的TDMA信号共用同一频道·同一时隙的状态下,从消除了时分的或通常的CDMA共用波信号后的信号中除去TDMA信号。剩下的TDMA信号是希望波信号,但由于从该TDMA消除器中还输出被除去的TDMA信号,所以,从该消除器中输出同步字互相不同的两个TDMA信号的信息。因此,为和实施例4使用的TDMA消除器进行区别,将这种类型的TDMA消除器称为“同步字识别TDMA消除器”。组装到移动站和基站中的这样的“同步字识别TDMA消除器”相当于图6的100所示的块。
在图28的步骤S173、S174(或图29的步骤S197)中,对通话信道1018、1019,将CDMA消除器CDMA1C、CDMA2C设置在基站4(BS2)中。图25的共用波消除器的栏示出了这种状况。在共用波CDMA信号即通话信道1018、1019已经在基站4(BS2)和两个移动站间通信、且在基站4(BS2)中由希望波接收机解调该信号时,在通话信道1015出现的情况下,该两个通话信道1018、1019从由希望波接收机处理的状态移行到由共用波消除器处理的形态。
接着,在基站4(BS2)中设定“同步字识别TDMA消除器”。即,对图25的通话信道1016设置与具有同步字SyW2的图6的100相当的消除器。从该消除器输出两个希望波信号#16A(通话信道1015)和#16B(通话信道1016)。在移动站的情况下,由于一方的信号不需要,所以即使称作消除器也可以,但在图6的基站中使用时,由于将两个信号都作为信息使用,所以,原先的消除器的名称就不合适了。但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起见,在任一情况下都使用“同步字识别TDMA消除器”的名称。
这样,在基站4(BS2)中,由于共用波消除器的操作造成共用波信号电平降低,所以,能够减少希望波信号(此时为通话信号1015或1013)的噪声或干扰波信号电平,降低信息错误率,能够减低移动站1(MS1)的发送功率。
接着,在图28的步骤S175(或图29的步骤S198、S199、S200)中,移动交换站向移动站1(MS1)和基站4(BS2)同时发送指令控制信号,第一次用具有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连接基站4(BS2)和移动站1(MS1),开始进行与移交目的地的TDMA通信。图29的步骤S206表示开始该通信的情况。
之后,移动交换站在基站4(BS2)和移动站1(MS1)之间调整各发送机发送功率,使各接收机成为最佳接收电场强度(图29的步骤S207、S208)。之间,基站4(BS2)向移动交换站报告各发送功率·接收电场强度,移动交换站结束基站3(BS1)和移动站1(MS1)间的通信(无线线路仍被连接)。所以,在本例中,示出了从TDMA通信开始(图29的步骤S206)到连接中止指令(图29的步骤S211)为止移动站1(MS1)与两个基站3(BS1)、4(BS2)二者无线连接的情况。另一方面,从图28的步骤S176到179,除上述情况外,还包括得到了移交目的地的TDMA信号的试行错误的结果的情况。
由于实施例5的发明如上构成,即在移动交换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基站和移动站的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功率值,所以,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从时分CDMA信号向该时分CDMA信号与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的移交的效果。还有,由于可以分别接收两个时隙共用·频道共用TDMA信号,所以,具有在频率的有效利用中极为有用的效果。
实施例6
接着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6进行说明。图30是由实施例6中的多个同心圆状区域构成的单元结构的说明图。在该单元结构中,特征在于,同心圆区域的排列顺序和时分CDMA信号的时隙的排列顺序是对应排列的。图31示出了其形态。图32是实施例6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详细说明图。
图30中,从基站BS1向位于区域11的移动站MS21发送发送功率比从基站BS1向位于(处于比区域11远离基站BS1的位置上)区域13的移动站MS25发送的发送功率小。因此,在将两者的时分CDMA信号配置在同一时隙上的情况下,在下行线路中,大的发送功率将屏蔽小的发送功率。即,对小的发送功率的信号来说,和大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共存等效于噪声增大。希望避免上述所需的信号妨碍其他信号。所以,如图31、32所示,如果将从基站BS1向位于区域11的移动站MS21的具有小的发送功率的信号配置在时分CDMA信号的时隙CDMA#41-1中、将从基站BS1向位于区域13的移动站MS25的具有大的发送功率的信号配置在时隙CDMA#41-3中,就可避免上述屏蔽。
图33是实施例6的在与图38对应的状态下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存储的管理数据,即移动站位置信息和发送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接收电场强度·发送功率的分级与图10相同。图33表示,例如,通话信道21中配置的移动站MS21位于区域11中,其发送功率为1级,是最小级,另一通话信道1027中配置的移动站MS27位于区域13中,其发送功率为3级,是最大级。
图34是实施例6在与图30对应的状态下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存储的管理表即移动站位置信息和发送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其他说明图。还有,接收电场强度·发送功率的分级与图10相同。配置在通话信道1027中的移动站MS27位于区域13(参照图30),图33表示其发送功率为3级,是最大级。在增大配置在区域13中的发送功率级为3的移动站的数目而不能得到信号所需的信噪比的情况下,将其配置的一部分改变为图31的时隙T4即CDMA#41-4。这样,可得到信号所需的信噪比。在图34的通话信道1027示出了移动站的位置是区域13,但时隙为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时隙来避免屏蔽小信号,与此同时,具有能够避免对同一时隙进行通话信道的过大配置的功能。
由于实施例6的发明如上构成,所以,具有能够避免由从基站向位于远离单元中心的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大功率发送信号而使位于上述区域内侧的区域中的移动站的接收机饱和的障碍的效果。还有,具有使移动站密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站的通信信道的时隙分散、能够防止C/N恶化的效果。还有,具有基站的接收输入信号强度对从任一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上行线路信号都能够同等程度地抑制、避免只有特定的信号可通信而其他多种信号不能通信的情况的效果。
实施例7
接着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7进行说明。图35是由实施例7中的多个同心圆状区域构成的单元结构的说明图。在该单元结构中,特征在于同心圆区域的排列顺序和时分CDMA信号及时隙共用·频率共用即TDMA信号的时隙的排列顺序与实施例6的情况同样地是对应排列的。图36示出了其形态。还有,图37是实施例7的时隙共用·频率共用的通信信号的频谱和时隙的关系的详细说明图。
图35中只表示了TDMA用的移动站,但单元303中,图30所示的时分CDMA用的移动站(未图示)也同时通信。
图35中,从基站BS1向位于区域11、进行时分CDMA通信的移动站MS21(参照图30)发送的发送功率比从基站BS1向位于(处于比区域11远离基站BS1位置上)区域13、进行TDMA通信的移动站MS35(参照图35)发送的发送功率小。因此,在将移动站MS35的TDMA信号和移动站MS21的时分CDMA信号配置在同一时隙中时,在下行线路中,TDMA信号的大的发送功率将掩盖时分CDMA信号的小的发送功率(CDMA接收机扩展同频带中的TDMA信号,在接收信息检测器输入端,扩展了的TDMA信号对于CDMA信号等于噪声)。即,对小的发送功率的CDMA信号来说,和大的TDMA信号共存等效于噪声增大。希望避免上述所需的信号妨碍其他信号。所以,如图36、37所示,如果将从基站BS1向位于区域11的移动站MS21的具有小的发送功率的CDMA信号配置在时分CDMA信号的时隙CDMA#42-1中、将从基站BS1向位于区域13的移动站MS35的具有大的发送功率的TDMA信号配置在时隙CDMA#42-3中的话,就可避免掩盖上述那样的小的CDMA信号。
图38是实施例7在与图35对应的状态下的方式设定处理器113内的存储器存储的管理数据,即移动站位置信息和发送接收功率信息的管理表的说明图。接收电场强度·发送功率的分级与图10相同。图38中示出了进行时分CDMA通信的移动站MS21~MS27与进行TDMA通信的移动站MS31-MS37的各自区域中的位置和发送功率·接收信号强度的关联。图38示出例如通话信道1031中配置的TDMA移动站MS31位于区域11中,其发送功率为1级,是最小级,另一通话信道1035中配置的移动站MS35位于区域13中,其发送功率为3级,是最大级。
在图38的通话信道1037中示出了实施例7的其他例。图35中,通话信道1037中配置的进行TDMA通信的移动站MS37位于区域13中,图38示出了其发送功率为3级,是最大级。现在,在增大区域13中配置的、进行发送功率级为3的TDMA通信的移动站或进行时分CDMA通信的移动站的数目而使时分CDMA接收机的解调器输入信号得不到所需C/N的情况下,将其配置的一部分的TDMA移动站改变为图36的时隙T4即CDMA#42-4。这样,就可以得到信号所需的C/N。图38的通话信道1037中示出了移动站的位置是在区域13中,但时隙为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时隙来避免屏蔽小的CDMA信号,与此同时,具有能够避免通话信道的过大配置的功能。
由于实施例7的发明如上构成,所以,在时分CDMA信号和TDMA信号时隙共用·频率信道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能够避免由从基站向位于远离单元中心的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大功率发送TDMA信号而使位于上述区域内侧的区域中的、接收CDMA信号的移动站的接收机饱和的障碍的效果。还有,具有使移动站密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站的通信信道的时隙分散、能够防止C/N恶化的效果。还有,具有基站的接收输入信号强度对从任一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上行线路信号都能够同等程度地抑制、避免只有特定的信号可以通信、其他多种信号不能通信的情况的效果。
本发明由以上说明的那样构成,所以,具有如下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和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通信站包括:从接收的上述通信信号再生上述时分C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输出的共用波再生单元;从上述通信信号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并输出的共用波除去单元,从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并作为希望波信号输出的希望波再生单元,所以,基于多个无线方式的通信信号可频率共用·时隙共用,具有能够使通话信道数增加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和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通信站设置:从接收的上述通信信号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并作为共用波信号输出的共用波再生单元;从上述通信信号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并输出的共用波除去单元;从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时分CDMA信号并作为希望波输出的希望波再生单元;所以,基于多个无线方式的通信信号可频率共用·时隙共用,具有能够使通话信道数增加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和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基站包括:基站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将与该基站的业务区中使用的通信信号有关的至少添加到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中的同步字和与上述时分CDMA信号生成中使用的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作为管理数据存储;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根据上述管理数据进行该基站的业务区中的多个移动站和该基站间的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因此,具有能够考虑整体的通信质量在各通信中高效率地配置和管理多个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和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具有与上述基站连接的、进行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的移动交换站,上述移动交换站包括:系统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将与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号有关的、与至少添加到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中的同步字及上述时分CDMA信号的生成中使用的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作为管理数据存储;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根据上述管理数据,进行该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多个移动站和基站间进行多元连接方式和管理,因此,具有能够考虑整体的通信质量在各通信中高效率地配置和管理多个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或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在由与同步字及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识别的各连接方式中,作为管理数据具有与基站的发送功率、移动站的接收功率、移动站的发送功率、移动站的接收功率有关的发送接收功率信息;因此,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移交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与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多个共用波再生单元和希望波再生单元,同时,在由与同步字及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识别的各连接方式中,作为管理数据具有上述多个共用波再生单元和希望波再生单元的动作状态的管理信息,在接收机中设置多个与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对应的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进一步,在移动交换站中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通话信道的上述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配置,所以,具有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共用波的除去和希望波的提取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基站接收的从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的大小,将与该通信信号的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共用波再生单元或希望波再生单元配置给上述通信信号;在接收机中设置与多个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对应的共用波消除器中和希望波接收机,进一步,在移动交换站中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通信信道的上述共用波消除器和希望波接收机的配置,所以,具有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共用波的除去和希望波的提取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基站接收的从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及从基站向上述移动站发送的通信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大小,判断是否要进行上述移动站的移交,根据该判断,在与该基站相邻的基站中接收上述移动站的通信信号,根据该相邻基站中接收功率的大小,设定移交目的地的基站,因此,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移交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向时分CDMA信号和共用频率的TDMA信号移交的情况下,根据在移交目的地的基站中接收的上述时分CDMA信号和TDMA信号的各通信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将与该通信信号的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共用波再生单元或希望波再生单元配置给上述通信信号,即在移动交换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基站/移动站的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功率电平,所以,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从时分CDMA信号向该时分CDMA信号与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的移交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移动站和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上述移动站在使用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移交时,使用使用了和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不同的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相邻基站进行通信,即在移动交换站内的方式设定处理器中管理各基站/移动站的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功率电平,所以,具有TDMA信号、CDMA信号、FDMA信号等能够在频道共用·时隙共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单元间高效率地进行从时分CDMA信号向该时分CDMA信号与频率共用·时隙共用的TDMA信号的移交的效果,还有,由于可以分别接收两个时隙共用·频道共用TDMA信号,所以具有在频率的有效利用中极为有用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站和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通信信号作为时分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TDMA信号、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且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以及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上述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被分割为以基站为中心的多个圆状区域,这些多个同心圆状区域与上述TDMA信号、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中的至少一个通信信号的时隙对应,因此,具有能够避免由从基站向位于远离单元中心的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大功率发送信号而使位于上述区域内侧的区域中的移动站的接收机饱和的障碍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位于无线覆盖区中的同心圆状区域中,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的移动站移动到其他同心圆状区域时,配置具有与上述移动目的地的其他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因此,具有能够避免由从基站向位于远离单元中心的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大功率发送信号而使位于上述区域内侧的区域中的移动站的接收机饱和的障碍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站位于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状区域时,上述移动站向时分通信信号移交,该时分通信信号具有与相邻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因此,具有能够避免由从基站向位于远离单元中心的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大功率发送信号而使位于上述区域内侧的区域中的移动站的接收机饱和的障碍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站以最大发送功率发送通信信号、基站在以基于基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阈值以下接收上述通信信号时,判断为上述移动站位于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区域中,因此,具有能够避免由从基站向位于远离单元中心的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大功率发送信号而使位于上述区域内侧的区域中的移动站的接收机饱和的障碍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位于无线覆盖区的同心圆状区中,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对应的时隙的时分信号的移动站超过规定数时,则与上述时隙不同、不对应于同心圆状区域,而对应于新的时隙配置具有该新时隙的时分的通信信号,因此,具有使移动站密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站的通信信道的时隙分散,能够防止C/N恶化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调整位于无线覆盖区中的同心圆状区中的、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对应的时隙的时分的通信信号的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以便基站能够在基于基站中该通信信号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接收电平范围内接收上述通信信号,调整上述基站的发送功率,以便移动站能够在基于移动站中该通信信号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接收电平范围内接收上述通信信号;因此,具有基站的接收输入信号强度对从任一区域的移动站发送的上行线路信号都能够同等程度地抑制,避免只有特定的信号可通信而其他多种信号不能通信的情况的效果。

Claims (16)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
上述通信站包括:
从接收的上述通信信号再生上述时分CDMA信号、作为共用波信号输出的共用波再生单元;
从上述通信信号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并输出的共用波除去单元;
从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并作为希望波信号输出的希望波再生单元。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
上述通信站包括:
从接收的上述通信信号再生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并作为共用波信号输出的共用波再生单元;
从上述通信信号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并输出的共用波除去单元;
从除去上述共用波信号的通信信号中再生上述时分CDMA信号并作为希望波输出的希望波再生单元。
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
上述基站包括:
基站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将与该基站的业务区中使用的通信信号有关的至少添加到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中的同步字和与上述时分CDMA信号生成中使用的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作为管理数据存储;
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根据上述管理数据进行该基站的业务区中的多个移动站和该基站间的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
具有与上述基站连接的、进行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的移动交换站;
上述移动交换站包括:
系统内管理数据存储单元,将与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号有关的、与至少添加到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中的同步字及上述时分CDMA信号的生成中使用的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作为管理数据存储;
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根据上述管理数据,进行该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间进行多元连接方式的管理。
5.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或系统内连接方式管理单元在由与同步字及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识别的各连接方式中,作为管理数据具有与基站的发送功率、移动站的接收功率、移动站的发送功率、移动站的接收功率有关的发送接收功率信息。
6.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多个共用波再生单元和希望波再生单元,同时,在由与同步字及扩展码有关的连接方式识别信息识别的各连接方式中,作为管理数据具有上述多个共用波再生单元和希望波再生单元的动作状态的管理信息。
7.权利要求6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基站接收的从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的大小,将与该通信信号的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共用波再生单元或希望波再生单元配置给上述通信信号。
8.权利要求5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基站接收的从移动站来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及从基站向上述移动站发送的通信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大小,判断是否要进行上述移动站的移交;
根据该判断,在与该基站相邻的基站中接收上述移动站的通信信号;
根据该相邻基站中接收功率的大小,设定移交目的地的基站。
9.权利要求6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向时分CDMA信号和共用频率的TDMA信号移交的情况下,根据在移交目的地的基站中接收的上述时分CDMA信号和TDMA信号的各通信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将与该通信信号的多元连接方式对应的共用波再生单元或希望波再生单元配置给上述通信信号。
10.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信号包括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
上述移动站在使用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移交时,使用使用了和上述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不同的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和相邻基站进行通信。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移动站和至少一个基站的各通信站间使用多个多元连接方式中的规定方式的通信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各方式的通信信号能够共用频率区域或时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信号作为时分通信信号包括:
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TDMA信号,
根据TDMA方式配置在同一频率且同一时隙中、添加上不同同步字的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
以及根据CDMA方式由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配置在时分的时隙中的时分CDMA信号;
上述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被分割为以基站为中心的多个圆状区域;
这些多个同心圆状区域与上述TDMA信号、同步字识别共用TDMA信号、时分CDMA信号中的至少一个通信信号的时隙对应。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无线覆盖区中的同心圆状区域中,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的移动站移动到其他同心圆状区域时,配置具有与上述移动目的地的其他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
13.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移动站位于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状区域时,上述移动站向时分通信信号移交,该时分通信信号具有与相邻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状区域对应的时隙。
14.权利要求13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移动站以最大发送功率发送通信信号、基站在以基于基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阈值以下接收上述通信信号时,判断为上述移动站位于基站构成的无线覆盖区最外侧的同心圆区域中。
15.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无线覆盖区的同心圆状区中、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对应的时隙的时分信号的移动站超过规定数时,则与上述时隙不同,不对应于同心圆状区域、而对应于新的时隙配置具有该新时隙的时分的通信信号。
16.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调整位于无线覆盖区中的同心圆状区中的、配置了具有与该同心圆状区对应的时隙的时分通信信号的移动站的发送功率,以便基站能够在基于基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的接收电平范围内接收上述通信信号;
调整上述基站的发送功率,以便移动站能够在基于移动站中该通信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规定的接收电平范围内接收上述通信信号。
CNB981160468A 1997-07-14 1998-07-14 移动通信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619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8356/97 1997-07-14
JP18835697A JP3985299B2 (ja) 1997-07-14 1997-07-14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188356/1997 1997-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0405A true CN1210405A (zh) 1999-03-10
CN1161912C CN1161912C (zh) 2004-08-11

Family

ID=16222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160468A Expired - Lifetime CN1161912C (zh) 1997-07-14 1998-07-14 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160801A (zh)
EP (1) EP0892508B1 (zh)
JP (1) JP3985299B2 (zh)
CN (1) CN1161912C (zh)
CA (1) CA2225241C (zh)
DE (1) DE69825104T2 (zh)
RU (1) RU9811378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866A (zh) * 1999-11-29 2007-06-20 株式会社东芝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102761876A (zh) * 2011-04-25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网共模方法与系统
CN110462418A (zh) * 2017-02-02 2019-11-1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毫米波波束基础设施对无人机的定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0878B1 (en) * 1997-06-16 2003-07-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hared time slots and frequency channels
CA2324450C (en) * 1998-03-23 2006-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verse link common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75475B1 (en) * 1998-06-15 2001-08-14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pectral capacity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EP0979017A1 (de) * 1998-08-07 2000-02-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analzuweisung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6836469B1 (en) * 1999-01-15 2004-12-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RE44010E1 (en) * 1999-03-17 2013-02-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odular base station with variable communication capacity
US6584090B1 (en) * 1999-04-23 2003-06-24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hared functional block CDMA and GSM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s
US8050198B2 (en) * 1999-05-24 2011-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449490B1 (en) * 1999-05-24 2002-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er direc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ing path diversity to equitably maximize throughput
US6487399B1 (en) * 1999-05-26 2002-11-2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obile terminal employing 30kHz/200kHz carrier identification
US6115406A (en) * 1999-09-10 2000-09-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using an antenna array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78726B1 (en) 1999-09-10 2001-08-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36654B1 (en) * 1999-09-20 2006-11-14 Motorola, Inc. Power 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57221A (en) * 1999-12-10 2001-06-13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ere channels can operate at a first or second data rate
JP4722308B2 (ja) * 2001-03-13 2011-07-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WO2003001834A1 (en) * 2001-06-21 2003-01-0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ed medium on whic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is recorded
KR100945969B1 (ko) * 2001-08-14 2010-03-09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네트워크 접속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4287604B2 (ja) * 2001-08-27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基地局,無線装置及び移動端末
US7167913B2 (en) * 2002-06-05 2007-01-23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links
US7437135B2 (en) 2003-10-30 2008-10-1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Joint channel equalizer interference canceller advanced receiver
US7400692B2 (en) 2004-01-14 2008-07-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elescoping window based equalization
KR20070085357A (ko) * 2004-10-14 2007-08-27 콸콤 플라리온 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신호 검출 및 타이밍 동기화를 용이하게 하는 개선된 비컨신호들
US7379446B2 (en) * 2004-10-14 2008-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eac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7028252A2 (en) * 2005-09-08 2007-03-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Load balancing for an air interface protocol architecture with a plurality of heterogenous physical layer modes
US7558238B1 (en) * 2006-01-18 2009-07-07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Hybrid multiple access wavefor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828347B (zh) * 2007-08-31 2013-07-17 汤姆森特许公司 以多种模式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8731595B2 (en) 2009-05-14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for a moblie device support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air interfaces
CN114339712B (zh) * 2021-12-29 2024-05-07 广州艾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麦克风的配对方法和装置、无线麦克风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11430A1 (de) * 1985-03-29 1986-10-02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Verfahren zur synchronisierung der empfangseinrichtungen in einem digitalen multiplex-uebertragungssystem
DE3527331A1 (de) * 1985-07-31 1987-02-05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Digitales funkuebertragungssystem
US5285469A (en) * 1991-06-03 1994-02-08 Omnipoint Data Corporation Spread spectrum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
DE4210305A1 (de) * 1992-03-30 1993-10-07 Sel Alcatel Ag Verfahren, Sender und Empfänger zur Informationsdatenübertragung mit veränderlichem Verkehrsaufkommen und Leitstation zur Koordinierung mehrerer solcher Sender und Empfänger
GB9209027D0 (en) * 1992-04-25 1992-06-17 British Aerospace Multi purpose digital signal regenerativ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636712B2 (ja) * 1993-12-08 1997-07-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
US5640385A (en) * 1994-01-04 1997-06-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5539730A (en) * 1994-01-11 1996-07-23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TDMA/FDMA/CDMA hybrid radio access methods
US5614914A (en) * 1994-09-06 1997-03-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space diversity transmission for determining receiver location
JP3215018B2 (ja) * 1994-09-09 2001-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5533023A (en) * 1994-12-16 1996-07-02 Stanford Telecommunications, Inc. Practical means for dynamic allocation of individual demodulators to a multiplicity of received RF signals
US5940006A (en) * 1995-12-12 1999-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uplink modulated backscatter system
US5894473A (en) * 1996-02-29 1999-04-13 Ericsson Inc.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code and time division
US5862132A (en) * 1996-04-22 1999-01-19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s
US6009089A (en) * 1996-08-20 1999-12-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ilo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a coherent wireles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eceiver
CA2230231C (en) * 1996-11-29 2002-01-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removing shared waves
US6301316B1 (en) * 1997-03-31 2001-10-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Frequency shar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ped with diversity receiver incorporated with shared wave canceller
US6590878B1 (en) * 1997-06-16 2003-07-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hared time slots and frequency channel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866A (zh) * 1999-11-29 2007-06-20 株式会社东芝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1983866B (zh) * 1999-11-29 2015-07-08 株式会社东芝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102761876A (zh) * 2011-04-25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网共模方法与系统
WO2012146021A1 (zh) * 2011-04-25 2012-1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网共模方法与系统
CN102761876B (zh) * 2011-04-25 2016-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网共模方法与系统
CN110462418A (zh) * 2017-02-02 2019-11-1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毫米波波束基础设施对无人机的定位
US11755037B2 (en) 2017-02-02 2023-09-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ositioning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ing millimeter-wave beam infrastructure
CN110462418B (zh) * 2017-02-02 2024-02-06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毫米波波束基础设施对无人机的定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98113783A (ru) 2000-05-10
JP3985299B2 (ja) 2007-10-03
EP0892508A2 (en) 1999-01-20
EP0892508A3 (en) 2002-03-27
CN1161912C (zh) 2004-08-11
CA2225241C (en) 2001-12-11
JPH1132007A (ja) 1999-02-02
DE69825104D1 (de) 2004-08-26
US6160801A (en) 2000-12-12
DE69825104T2 (de) 2005-07-21
CA2225241A1 (en) 1999-01-14
EP0892508B1 (en) 2004-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12C (zh) 移动通信系统
US7421279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i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53586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mote downlink transmitter for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and downlink capability of a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limited spread-spectrum wireless network
KR101484623B1 (ko) 피어­투­피어(p2p) 통신 및 광역 네트워크(wan) 통신을 위한 간섭 조정
Song et al. Evolved cellular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UMTS and LTE
Steele et al. GSM, cdmaOne and 3G Systems
US8565161B2 (en) Adaptive frequency reuse scheme
US7925295B2 (en)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EP1887814A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20090075596A1 (en) Adaptive distributed frequency planning
Zhou et al. Novel techniques to improve downlink multiple access capacity for beyond 3G
CN102598795A (zh) 用于跨小区协调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060251041A1 (e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5101987A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subcarrier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ellular system
CN102484575A (zh) 用于协调从多个蜂窝小区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383633A (zh) 高数据速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速率控制信道的选通发送装置和方法
WO2010039585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CN1256033A (zh) 具有专用控制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和方法
JP2013504982A (ja) ワイヤレ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用の無線経由負荷インジケータ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AU20022120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i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160062044A (ko) 소형 셀 클러스터들에서 데이터-ic 를 가능하기 위해 네트워크 보조를 위한 측정 및 시그널링
CN1489317A (zh) 无线电通信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Wu et al. Cooperative spatial modulation for cellular networks
US20100203913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sub-band preference ord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lSawy et al. Can uplink transmissions survive in full-duplex cellular environ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CL + ALCATEL MOBILE PHONES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SSUBISHI ELECTRI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8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6

Address after: Room 19, building third, central, 33 Guangdong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TCL & Alcatel Mobile Phones Lt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