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9011C -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9011C
CN1209011C CN 200310109969 CN200310109969A CN1209011C CN 1209011 C CN1209011 C CN 1209011C CN 200310109969 CN200310109969 CN 200310109969 CN 200310109969 A CN200310109969 A CN 200310109969A CN 1209011 C CN1209011 C CN 12090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bait
frog
ov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099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9273A (zh
Inventor
陈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XIN FROG IND Co Ltd SHULAN
Original Assignee
CHENGXIN FROG IND Co Ltd SHUL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XIN FROG IND Co Ltd SHULAN filed Critical CHENGXIN FROG IND Co Ltd SHULAN
Priority to CN 2003101099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09011C/zh
Publication of CN1539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9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90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90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点是养殖场水、虫源和植被俱佳,水源无污染。散碎卵团也采收孵化,装运器具透气,水深≤2cm,装卵团高≤30cm。卵团按排出先后依次入孵化池,不再翻动;孵化期保水量,水静、浅、稳,防止水温超过25℃。蝌蚪食饵以千个卵团孵出100万尾蝌蚪计,由含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动植物性粉料构成的精饵,与动物下脚料和青嫩植物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比为100∶40-50∶2000的饵料,饲养密度≤2千尾/1m2。蝌蚪进入变态期,快装运至变态池和放养点,装运密度1尾/2cm3;池水温24-30℃左右,并投放动物性高蛋白熟化饵料。距池旁6-8m处,在孵化期时就扬撒助繁蛙食的昆虫所需的“稀粥状饵料”;每年灭鼠2-3次。

Description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蛙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青蛙,其异名蛙、长股(《别录》),田鸡、哈鱼等(《纲目》),为蛙科动物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e Hallowell)或金线蛙(Rana PlancyiLataste)等的总称,是典型的水陆两栖蛙类;在我国东北三省和南方省份分布很广。青蛙集食、补、药于一体,其肉质细嫩可口,系上佳绿色食品。据《东北动物药》纪载:青蛙鲜用或阴干备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嗽”之功效。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寿之作用。青蛙捕食害虫,有“农田卫士”之称。随着青蛙人工生态养殖的发展,它在无公害水稻发展,提供丰富蛙类产品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我国中国林蛙处于人工生态养殖,而中国虎纹蛙和棘胸蛙均为圈养。圈养投入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由于饲养密度大,得病机率高,产品难以达到绿色要求。目前国内青蛙处于试验性圈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青蛙生态养殖方法,主要由选种、产卵,卵团采集与孵化,蝌蚪的饲养与变态管理,幼、成蛙放养,冬眠及回捕的过程组成,其特征在于:
(1)卵团的采集和运输:卵团、散碎的卵团都采收用于孵化;装运器具透气,其内水深≤2cm,装卵团高度≤30cm;
(2)卵团的孵化:卵团按排出的先后,依次放入选择在水源、植被和虫源皆备均佳,水源无污染的河、溪、塘、库的林缘边或草地,或在存水的坑、泡、泽、水田地及其周边地带的饲养场中修筑的孵化池内;其水深15cm,其面积为饲养池的1/10,且与饲养池呈子母式结构,二池的进、出水口成对角线设置;卵团入池后不再翻动,孵化期间尽量少补水,保水量,保水静、浅、稳,并防止水温>25℃;
(3)蝌蚪的饲养是于建在孵化池后,其进、出口亦成对角线设置,水深为35cm的饲养池内进行;饲养坚持看中喂,喂是以1000个卵团孵出100万尾蝌蚪为基准,制成的以含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植物和动物性粉料构成的精饵,与熟化的动物下脚料、青嫩植物原料组成的其重量份比=100∶40-50∶2000的饵料;饲养密度≤2000尾/1m2
(4)蝌蚪变态管理:蝌蚪进入变态期时,立即捞出速装运至变态池;装运容器内清水高≤2cm,其密度为1尾/2cm3,容器中放有嫩绿枝叶,保透气、幼蛙不挤压,用纱窗扎盖容器口;变态池水温为24-30℃;向变态池内投撒动物性高蛋白熟化饵料;在距变态池旁6-8m处,在卵团孵化期时,就人工扬撒助繁适于幼蛙食用的昆虫所需要的虫饵—熟化玉米面粥,冷却后加其重量的0.2-0.3%的糖化酶,经糖化稀释成稀粥状饵料;蝌蚪变态期前,放养区要施以灭鼠措施;围捕变态幼蛙,应直送放养场、放养点;
(5)幼、成蛙放养为生态放养,人工使其群体均布于放养区,自行觅食和生息,捕食水田、旱田、林木或草丛中的害虫,及上述的助繁地表的昆虫;
上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所述的向孵化池内投放卵团量为15-20团蛙卵/1m2
上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所述的蝌蚪饵料所用的精饵,以重量份计,其100份中含玉米面45-55份,黄豆粉35-45份,鱼骨粉8-12份。
上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所述的向变态池内投撒动物性高蛋白熟化饵料,是指动物下脚料熟化品。
上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所述的人工扬撒助繁适于幼、成蛙捕食的昆虫所需的粥状饵料,是指玉米面中加其6倍重量的水,煮成熟粥,冷却≤30℃后,加入玉米面重量的0.2-0.3%的糖化酶,然后糖化24-48h后,再加入熟粥重量的4-6倍的清水,搅匀即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进步:
(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简单易行,易掌握;  (2)本发明采用的青蛙生态养殖的方法,适应青蛙生活习性,捕食害虫,扼制林、农、牧业虫害的发生,尤其水田害虫,对实现稻米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利于青蛙自身和其他动物生态平衡,有明显生态效益;(3)青蛙放养时捕食害虫,可降低养殖成本,投入产出比是圈养的5-10倍,经济效益高;(4)可为社会提供集食、补、药于一身的纯绿色、天然蛙类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子母式孵化池和饲养池示意图,其中:
1-孵化池    2-进水口    3-出水口    4-饲养池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
本发明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的起步,是从天然青蛙中采收1∶1雄雌蛙于浅水、稳水中交配产卵,其卵团经人工孵化,蝌蚪喂养,变态成幼蛙,经疏散放养,秋分至寒露期间(6-7℃)入土冬眠。下一年度4月末到5月初出土,成蛙散放,开始生态放养,捕食昆虫,秋分至寒露期间(6-7℃)入土冬眠;第三年谷雨至立夏(4月末到5月初)出土,此时成蛙已经性成熟,可进行选种繁殖。
(1)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是青蛙养殖的基本活动场所,其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化,为以后人工养殖创造一个规范化的养殖场地;发挥资源优势,是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基础。因此要选择适宜青蛙繁衍生息所需要的水源、植被及虫源俱佳地带。
养殖场选择:选在河、溪、塘、库的林缘边或荒草地;存水的坑、泡、泽、水田地及其周边地带。
①水源—卵团孵化和早期胚胎发育期应有适量无污染的永久性水源,夏、秋季应有临时性无污染水域;
②植被—水源周边陆地能生有野生或人工栽培的乔、灌木、或蒿草丛;
③虫源—以无脊椎昆虫种类多,种群体数量与密度大为宜;
④环境—以少干扰少敌害为宜;
⑤有效放养面积的估算—以有临时性以上水源周边(不含较大水域面积)之外,不超过20-30m为度进行估算为宜;
⑥适宜的放养密度—每年有效放养面积,保证放养变态后的幼蛙,每平方米不可超过2只。
(2)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①设养殖场活动中心,建临时管理房,就近集中或分散修筑如附图所示的子母式孵化池1和饲养池4,二者面积比为1∶10。孵化池有效利用水面积,按15-20团蛙卵/1m2投放;二池进、出水口均按对角线设置,水深分别为15cm和35cm左右,水由进水口2入孵化池1,并由与其进水口2成对角线的出水口(即饲养池的进水口)进入饲养池4,再由饲养池4的出水口3流出,水呈流动状态。前池(孵化池1)实、平、浅,后池(饲养池4)可呈浅中深的浅锅底形。池水以列单排单灌;
②蝌蚪变态(疏散)池应在整个放养区内均布,也可用原有静水坑、池代替;
③蝌蚪饲养期水源无保证的,应有蓄水设施或设备。
④无特殊情况免设防逃御障;
⑤要有蝌蚪饵料加工锅灶;备有相应工具与设备:操网、栏网、刀、锹、桶、铁锅、手提充电灯、水泵等。
(3)卵团的采运
卵团是青蛙种苗之源。养殖2年后,应有计划的按超倍数量、雄雌1∶1的比例留种。
①散碎的卵团照样能孵出蝌蚪,故同时采收;
②采收用操网捞卵,装卵用容器内水高不超过2cm;无论盛装还是运输,装卵团高度≤30m,用透气性器具,防止胚胎窒息致死,忌温高于30℃;
③青蛙卵不易保持原团块,故应用重量估算卵块或卵粒较准确;
(4)卵团孵化
这是指卵团早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从卵裂到蝌蚪腮盖完成,正常需要10天左右。这是青蛙养殖关节环节之一,孵化卵团数量是否相当,条件是否适宜,孵化率高低,均关系到养殖成果。
①在卵团入池前一周(4月末至5月初),要对子母池进行普遍干消毒,生石灰用量大于40kg/每亩。消毒后灌水洗池,再放进清水(其水深15cm左右)备用;
②卵团按排卵先后顺序分别入池,入池后就不可再翻动;
③孵化期间尽量少补水,保水量,保静水,保浅水,保稳水,防止水温过高(25℃以上);
④应做到卵团不积堆,不受泥沙污染,不受冻害,不遭敌害;
⑤当大部分蝌蚪出胶膜时,应缓缓增加水量,再提高水层深度5-10cm。
⑥孵化期间要注重培富未来蝌蚪饲养池的池水(主要指水中微生物)。
(5)蝌蚪的饲养
蝌蚪从鳃盖完成到变态是青蛙幼体发育的重要时期,约需3-4周。饲养蝌蚪是青蛙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管理好坏,蝌蚪成活率的高低,是否能培育出个大体壮的蝌蚪,直接关系到变态幼蛙的数量和质量。主要饲养活动是看、喂、管,即在看中喂,看中管。
①饵料的大体数量与配比。以1000个卵团孵出100万尾蝌蚪为基准,需精饵料100公斤,其中黄豆粉占35-45%,玉米面占45-55%,鱼骨粉占8-12%;另需熟化的动物下脚料40-50kg,青嫩植物原料2000kg;参见表1给出的组方的三个例子:
                      表1  100万尾蝌蚪饲养饵料的组成
  例       100kg精饵组成(kg)  熟化的动物下脚料(kg)       青嫩植物原料(kg)
黄豆粉 玉米面 鱼骨粉     鸡、鸭、鹅、兔、猪、羊、牛内脏 树枝叶 野草
  1    35    55    10     40  1000     700   300
  2    40    48    12     45  1100     700   200
  3    45    46    9     50  1300     650   50
上述100kg精饵1天为1-2次约20天左右投完;所述的40-50kg的动物下脚料约在10天内喂完;而2000kg青嫩植物原料,自开始喂养到停食时用完。
开口食是否需投喂蛋黄或豆浆,应视蝌蚪入饲养池时水体的培富程度而定;不同喂养期饵料的营养成分配比及形态(糕、胨、片等)应按蝌蚪对营养之所需和摄食能力而制定;
②应注意:a每次投饵料量不可过多,防止剩食对水体的污染;b投饵每日2次;c保持长流水,防止池水温过高,防止池水体缺氧,防止水质污染过重;d严防蝌蚪密度过大(≤2000尾/1m2);
③蝌蚪饲养期病害防治见附表“青蛙常见的主要病害防治”。
(6)蝌蚪变态管理
变态是指蝌蚪向蛙变化的过程,认真观察可发现:变态期三天左右,蝌蚪对投饵不感兴趣,绝大多数停止进食;体表色变淡变黄;个体出现前肢芽,腹部变瘦,体形趋小;极个别伸出前肢。在此期间,马上用操网于早、晚捞出快装快运到变态池(疏散池),也可于原池变态;围捕变态幼蛙直送至放养点(只能在靠近水域边处)。其中:
①运送欲变态蝌蚪需带水装运,每2立方厘米装一尾蝌蚪;
②变态池水温应保持在24-30℃;
⑤向变态池内投放少量动物性高蛋白熟化饵料—熟化后动物下脚料,如鸡、鸭、鹅、猪、羊、狗、牛等内脏煮熟,加工成小块。视池水“肥瘦”情况,先少投后多投点,主要看变态情况灵活掌握。促使发育慢的蝌蚪早日进入变态期;
④直接运送变态幼蛙时,盛装幼蛙容器中先装≤2cm深的清水,幼蛙不可盛装过多,容器中放有嫩绿枝叶,确保透气、幼蛙不受挤压,并用纱窗扎盖容器口。
⑤在距变态池旁,须在卵团孵化期时,就采取人工扬撒适宜幼蛙捕食的昆虫所需的助繁饵料—稀粥状饵料。它是由玉米面加其重量的6倍清水煮成熟化粥冷至30℃以下,向粥内添加从市场购进的糖化酶,其用量为玉米面重量的0.2-0.3%,拌匀糖化24-48h,然后再加进粥重量的4-6倍的清水搅匀即可施撒(表2给出三个例子对应的“稀粥状饵料”的组成)。扬撒稀粥状饵料是为了保证幼蛙登陆开始水陆两栖生活时,就有充足的活饵可觅食。
表2  幼、成蛙捕食的昆虫所需助繁饵料—“稀粥状饵料”组成
  例 稀粥状饵料(kg)
    熟化玉米面粥     糖化酶     熟化玉米粥稀释用水量   稀粥状饵料总量
  玉米面     水
  1    100     600     1.4     2800   2801.4
  2    100     600     1.7     3500   3201.7
  3    100     600     2.1     4200   4202.1
.表中仅表示“稀粥状饵料”的组成,并非实际扬撒的量。扬撒虫饵越多越好。
⑥在蝌蚪变态期前,每年要对放养区进行2-3次药物灭鼠,但药物必须符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7)幼、成蛙的放养
青蛙从变态幼蛙到商品蛙,需三年时间,能否确保成活率、商品率,放养也是养殖生产活动中重要环节之一。放养是对刚变态的幼蛙、一龄幼蛙和成蛙的放养。放养青蛙与放养其他类动物有所不同,就是使其群体合理、均匀地分布到放养区中,自行觅食生息,不需早放晚收,也不用时时圈赶,也不必投喂人工饵料,从而体现出本发明青蛙生态养殖方法的低投入高受益之所在。人工放养充分挖掘资源优势,间接有目的地对放养的青蛙采取相应的人工助放与管理措施。
①助送、放措施:变态幼蛙体弱小,无力长途跋涉、为使每个个体都能获足食物,需人工助送、助放,合理疏散。集中繁殖后的成蛙,体能消耗大,产后应马上疏送到水域边植被条件最适宜的陆地进行生殖后暂息,恢复体能后再开始活动。
②助繁地表适宜青蛙捕食的昆虫措施:青蛙捕食量一般约为自身重的8%,最大为25%。每生产0.5kg青蛙需要活饵1.25kg。人工放养青蛙密度大于野生密度,难以单繁殖如此多的活饵,这就需就地借助昆虫资源(种虫与虫饵),助繁昆虫,实践证明这是最可取、最奏效的选择。青蛙从水田、旱地、野生和人工草丛、树木中捕食昆虫近百种;人工应向青蛙多集中的旱地扬撒助繁地表青蛙捕食的昆虫饵料(上述的“稀粥状饵料”),以提高适宜青蛙捕食的昆虫量。
③助防敌害措施:鼠类是青蛙最主要天敌,每只鼠在15-20天内平均捕食幼蛙100-150只。因此,每年要集中实施2-3次毒鼠措施。
(8)冬眠。
这是青蛙越冬避寒和生殖发育的需要。饲养者应留心观察掌握冬眠地点,这对实施放养和回捕极为重要。
①回捕原则:持证回捕;捕大留小(二年生成蛙可适当捕个头大的作商品);超倍留足种蛙,余下供外场。
②回捕时间为每年白露至霜降期间,早捕影响质量,晚捕难度增大;
③回捕地点一般在浅水域边,水边陆地;离水较近的窝风向阳、冻层浅的沟壕旁、田埂、旱田平地或坡地、田与林交汇处及山角下等。
④回捕方法为光诱捕、味引捕、操网兜捕、挖穴捕等,应根据时期、时间和地点而异;
⑤盛装、运输与暂存。用透气的袋、篓、捅均可。暂存放逃、防天敌伤害、防止挤压伤亡,尽量减少体能营养消耗。
(9)疾病防治:
养蛙防病害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青蛙常见的主要疾病见附表(坚持无公害标准)。青蛙生态养殖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饲养办饲养许可证、回捕办回捕许可证、运输办理运输证明、出售办理出售证、加工办理加工证,做到依法饲养、管理、回捕、运输、加工、销售。
                                             青蛙常见的主要病害防治
期间   病害性质 表现症状 病害原因 预防措施 防治办法
卵团孵化   死胚 卵胶膜稀解;植物极总朝上;胚体不发育;逐渐变成灰白色。 存留时间过长,长途运输翻倒,氧气供应不上,或没受上精。 早捞早运;不受高温高压;确保有氧气保证呼吸。
沉水卵 卵团沉入水底不漂浮;孵团外表呈染尘的桑粒状;胚胎不见发育。 池水呈混浊状或含泥沙微粒过多,池水深(25cm以上),池底浮泥层粘住卵团底面。 池底平、实或有隔离层;入池水源经过沉淀过滤;池入水口处不泛泥沙;池水保10-15cm深。 尽早捞出卵团,冲去泥沙,再按孵化要求入池。
蝌蚪饲养 互毒 蝌蚪不安静,群体一直在不停地快迅游动。 密度过大,每平方米数量超过3000只以上。 无肢期不要超过2500只/m2,后肢期不要超过1500只/m2 疏散至适当密度
蝌蚪饲养   互蚕 大吃小,强食弱,众啃一。 个体大小相差太大;饵料供给不足。 卵团“隔”孵,蝌蚪分级饲养。 适时疏散至适当密度
低氧症 蝌蚪在水中直立,头钻出水面吞气。 蝌蚪投放密度大;串水量不足,池水中的溶解氧低于2毫克/升。 密度适当,单池、单灌单排;保持流水;及时清除剩余的饵渣。 加大串水量
厌食症 对投饵不感兴趣 水体逐渐败坏。 密度适当,单池、单灌、单排;保持流水;及时清除剩余的饵渣。 水均深0.3米,亩用生石灰6-8公斤,泡开成液,全池泼洒,一周后再施一次。
蝌蚪饲养   水生昆虫危害 水生食肉性昆虫见多,蝌蚪濒濒见少。 池址是老水田,地势低洼,泥质或草类底质;投入蝌蚪饲养前没做消毒处理。 每年都做清池、晒池,池底消毒处理。 用蝌蚪安27ppm或90%敌百虫0.5ppm带水喷雾杀虫,用药当日停喂。
气泡病 肠内充满气泡,腹部彭胀,失去自由游泳能力,仰游于水面,身体失去平衡。 水体杂气饱合,形成气泡被蝌蚪误食,吃的食物在肠内发酵,产生的气体排不出。 及时串入新水,更新水质;上午9时前将蝌蚪喂饱,免其在高温时饥食气泡;不投给干料,或发酸的饵料。 将发病蝌蚪捞到清洁的水池中暂养,禁食2天,用2ppm20%的硫酸镁全池喷洒一次。
蝌蚪饲养   肠炎病 不食少动,反应迟钝,腮及腹下出红斑,腹内充水,有粘液,后腿发炎红肿。 水质败坏或食了发霉饵料;或饵原料细度不适,又没煮熟,造成消化不良,消化管受细菌感染发炎。 不投喂变质、生硬不易消化的饵料;不能喂得过饱;保持流水。 同厌食症的防治法;停喂饵料一日,再喂时,按每公斤饵料凉后拌进压碎的黄连素或痢特灵一片、酵母2片投喂,连喂3日。
蝌蚪饲养 红腿病 蝌蚪精神不振,不进食,腹下皮肤发现红斑,后腿发红。 受单胞杆菌和坏死性杆菌感染。 饲养池事前消毒;饲养中期用生石灰20ppm带水消毒;或每池10m2左右,用蟾蜍2只,拨破脖后毒腺在水中来回拉动一次。 按饵料重量5%的比例拌入生大蒜泥饲喂5天,或每公斤饵料拌入黄胺(首次2片;以后减半)饲喂5天;或用强氯精0.5ppm,或用高锰酸钾0.7ppm,或用硫酸铜0.7ppm对池水消毒。
蝌蚪饲养   弱苗症 蝌蚪瘦小,变态早,变态幼蛙既小又轻,身长1厘米稍多,体重不足0.3克。 水层浅,水温高,密度大,氧不足,营养缺。 深水,低温,适密,足氧,营养全价。 科学饲喂和管理
  迟变症 前肢不出,不变态。 水温低于24℃。 不在泉眼处和密高的乔木树下修变态池。 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水温。
  饥亡 空腹而亡。 尾部吸收后的7-11日内没有进肚适口的活饵;幼蛙群体集中。 在变态场或投放点,提前助繁低位弱小适口的活饵,投放密度适中。
两栖生活 鼠害 蛙群不壮,发现蛙尸 被鼠蚕食或咬伤;鼠群密度大;防鼠措施不利。 投放鼠具、鼠药或避鼠剂。

Claims (5)

1、一种青蛙生态养殖方法,主要由选种产卵,卵团采集与孵化,蝌蚪的饲养与变态管理,幼、成蛙放养,冬眠及回捕的过程组成,其特征在于:
(1)卵团的采集和运输:卵团、散碎的卵团都采收用于孵化;装运器具透气,其内水深≤2cm,装卵团高度≤30cm;
(2)卵团的孵化:卵团按排出的先后,依次放入选择在水源、植被和虫源皆备均佳,水源无污染的河、溪、塘、库的林缘边或草地,或在存水的坑、泡、泽、水田地及其周边地带的饲养场中修筑的孵化池内;其水深15cm,其面积为饲养池的1/10,且与饲养池呈子母式结构,二池的进、出水口成对角线设置;卵团入池后不再翻动,孵化期间尽量少补水,保水量,保水静、浅、稳,并防止水温>25℃;
(3)蝌蚪的饲养是于建在孵化池后,其进、出口亦成对角线设置,水深为35cm的饲养池内进行;饲养坚持看中喂,喂是以1000个卵团孵出100万尾蝌蚪为基准,制成的以含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植物和动物性粉料构成的精饵,与熟化的动物下脚料、青嫩植物原料组成的其重量份比=100∶40-50∶2000的饵料;饲养密度≤2000尾/1m2
(4)蝌蚪变态管理:蝌蚪进入变态期时,立即捞出速装运至变态池;装运容器内清水高≤2cm,其密度为1尾/2cm3,容器中放有嫩绿枝叶,保透气、幼蛙不挤压,用纱窗扎盖容器口;变态池水温为24-30℃;向变态池内投撒动物性高蛋白熟化饵料;在距变态池旁6-8m处,在卵团孵化期时,就人工扬撒助繁适于幼蛙食用的昆虫所需要的虫饵—熟化玉米面粥,冷却后加其重量的0.2-0.3%的糖化酶,经糖化稀释成粥状饵料;蝌蚪变态期前,放养区要施以灭鼠措施;围捕变态幼蛙,应直送放养场、放养点;
(5)幼、成蛙放养为生态放养,人工使其群体均布于放养区,自行觅食和生息,捕食水田、旱田、林木或草丛中的害虫,及上述的助繁地表的昆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孵化池内投放卵团量为15-20团蛙卵/1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蝌蚪饵料所用的精饵,以重量份计,其100份中含玉米面45-55份,黄豆粉35-45份,鱼骨粉8-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变态池内投撒动物性高蛋白熟化饵料,是指动物下脚料熟化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扬撒助繁适于幼、成蛙捕食的昆虫所需的粥状饵料,是指玉米面中加其6倍重量的水,煮成熟粥,冷却≤30℃后,加入玉米面重量的0.2-0.3%的糖化酶,然后糖化24-48h后,再加入熟粥重量的4-6倍的清水,搅匀即成。
CN 200310109969 2003-10-30 2003-10-30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901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09969 CN1209011C (zh) 2003-10-30 2003-10-30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09969 CN1209011C (zh) 2003-10-30 2003-10-30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9273A CN1539273A (zh) 2004-10-27
CN1209011C true CN1209011C (zh) 2005-07-06

Family

ID=3433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099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9011C (zh) 2003-10-30 2003-10-30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090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0013C (zh) * 2005-07-08 2008-01-09 刘国民 青蛙人工繁育圈养方法
CN103518700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大连市金州区利辉立体农业有限公司 林蛙养殖防害方法
CN105075954A (zh) * 2015-09-16 2015-11-25 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蛙苗孵化的水循环孵化池
CN106106348A (zh) * 2016-06-27 2016-11-16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CN106070040A (zh) * 2016-06-27 2016-11-09 益阳市丰运农业综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黑斑蛙蛙卵的孵化方法
CN107182887A (zh) * 2017-06-29 2017-09-22 杨慧 一种用于青蛙幼苗期养殖池
CN107616142B (zh) * 2017-10-17 2020-12-25 南县文建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黑斑蛙静食饲养驯化及稻蛙共生种养方法
CN110235855B (zh) * 2019-08-02 2021-09-14 滨州市北海新区海缘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绿色养殖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9273A (zh) 2004-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4027B (zh) 一种提高池塘克氏原螯虾商品规格及产量的养殖方法及池塘
CN103891659B (zh)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Bhujel On-farm feed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in Thailand
CN106376503A (zh) 一种小龙虾的有机生态养殖方法
CN107494449A (zh) 一种蛙稻立体养殖技术
CN106508735A (zh) 一种田螺和鱼立体混养的方法
CN112690184B (zh)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CN112772321B (zh) 一种稻-小龙虾-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06172089A (zh) 一种青虾、黄尾鲴生态养殖方法
CN104221963A (zh) 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
CN103392641B (zh) 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
CN1539274A (zh) 稻田养鸭方法
CN108124823B (zh) 虫、鱼、菜生态种养方法
CN1209011C (zh) 青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6417174A (zh) 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10663476B (zh) 一种适用于广西地区的螺稻鳅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CN111771791A (zh) 一种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9089982B (zh) 淡水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11789058A (zh) 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CN110839569A (zh) 一种黄鳝春季野生苗的培育方法
CN112703983B (zh) 一种基于一季中稻的稻虾轮作方法
CN102369892A (zh) 青虾立体养殖方法
CN108834951A (zh) 一种湘莲和甲鱼的套养方法
CN107912371A (zh) 一种经济效益高的青蛙养殖方法
CN111919686B (zh) 一种巨型稻生态立体种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