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4581A - 成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4581A
CN1204581A CN98117252.0A CN98117252A CN1204581A CN 1204581 A CN1204581 A CN 1204581A CN 98117252 A CN98117252 A CN 98117252A CN 1204581 A CN1204581 A CN 1204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electrode
supporting
electrode member
toner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72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54C (zh
Inventor
若原史郎
冈田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04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4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8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 B41J2/4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by passing charged particles through a hole or a slit
    • B41J2/415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by passing charged particles through a hole or a slit for direct electrostatic printing [DE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powder image is formed directly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by using a liquid toner
    • G03G15/34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powder image is formed directly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by using a liquid toner by selectively transferring the powder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e.g. by using a LED array
    • G03G15/34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powder image is formed directly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by using a liquid toner by selectively transferring the powder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e.g. by using a LED array by modulating the powder through holes or a sl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7/00Details of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patterns other than charge patterns
    • G03G2217/0008Process where toner image is produced by controlling which part of the toner should move to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 G03G2217/0025Process where toner image is produced by controlling which part of the toner should move to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where the toner starts moving from behind the electrode array, e.g. a mask of ho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Using Other Than Carlson'S Method (AREA)

Abstract

把控制电极支承在色调剂载体和反电极之间以消除控制电极中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支承装置在不需进行色调剂投射的区域两端的预定位置处将控制电极构件固定。在支承装置中,含有一个绝缘基体和馈电线的控制电极控制被夹在两个具有平板结构并处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支承构件和固定构件之间,并用螺钉固定。把支承构件用固定螺钉固定到保持在预定位置的支承体上,以便施加一个力给控制电极构件,使控制电极构件在闸门区弯曲。

Description

成象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字复印机、传真通讯的打印部分、数字打印机、绘图机之类设备的成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在一个影象介质上通过把显影剂投射到影象介质上直接生成一个影象的成象装置。
常规的根据来自计算机、字处理器、传真机等的电信号,在如复印纸的接收介质上,生成可视影象的成象方法,一般使用一个应用油墨的喷墨系统、一个通过熔化油墨转印可视影象的热转印系统、一个使油墨升华的系统和一个静电照相系统。
为了适应目前的对高速成象处理和高质量影象的要求,已采用了这样设置的静电照相系统,用以使一个被光照射的光电导体上形成一个色调剂影象并将该色调剂影象转印到如复印纸的记录介质上。成象处理步骤包括:通过一个激光发射装置或一个LED头把电信号转换成光束;把光束投射到预先充有均匀电势的光电导体上,以便在光电导体的表面上根据光束的密度形成静电潜象;通过使色调剂与光电导体相接触或将色调剂投射到静电潜象上以使光电导体表面上显影色调剂影象,色调剂存贮在一个色调剂载体中;使色调剂影象电吸附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把压力和热量或其中的一个施加到记录介质上因而把色调剂影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对于带有光电导体的静电照相成象装置有一个简化其结构的要求。
因此,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光电导体之类的构件而在记录构件上形成影象的成象装置。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报JP-A4-182151(1992)推荐的一种在记录介质或纸上按某种方式形成色调剂影象的成象装置,它通过一个用于静电投射色调剂的电场对色调剂进行充电,同时,在一个包括沿色调剂投射路径设置多个出入孔的控制电极上施加一个变化的电势以使色调剂直接吸附到记录介质上。
在上述的JP-A4-182151所披露的用于投射色调剂以直接在复印纸上形成影象的成象装置中,所产生影象的质量极大地依赖于控制电极的结构,它控制所施加的电势,以调整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通过其孔口。
通过保持由孔口和控制电极形成的控制电极构件与装载色调剂的载体之间的恒定距离,和保持控制电极与反电极之间的恒定距离,在合适的条件下使色调剂的投射稳定以记录影象。现有技术的控制电极构件厚度小。也就是,用柔性基体制成的控制电极构件在一个外力或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势必弯曲因而破坏上述位置关系。这将导致色调剂投射不稳定,并对所产生的影象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应地,上述专利公报所披露的成象装置利用了一对固定到组成控制电极构件的柔性基体两端的基体。将一根弹簧置于基体之间,用于沿增加基体之间距离的方向推动基体,以便在弹力的作用下支撑住控制电极以防止控制电极构件的变形。
在现有的如专利公报所披露的成象装置中,保持控制电极与反电极之间和控制电极构件与装载色调剂的载体之间的恒定距离,以防止控制电极弯曲,因而使色调剂投射稳定。
成象装置的控制电极构件支承在如离载体100μm的距离处。在这种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如果在控制电极构件中或在形成控制电极构件的柔性基体中产生相当于十几微米的弯曲和起伏,就可能使安装到一个预定位置的控制电极构件由于基体的弯曲和起伏而发生变形。控制电极由许多孔口形成以通过色调剂,控制电极对应地靠近孔口而形成。这样形成的孔口减少了控制电极构件的强度,因此形成孔口或控制电极的区域易于弯曲和起伏。几十微米的值相对于100μm的距离是相当大的。相对于100μm来说几十微米是很大的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常不能完成色调剂投射所需要的控制。例如,如果控制电极构件和色调剂载体之间的距离增加几十微米,色调剂投射量的不足形成尺寸或密度不够的网点,并产生降质影象。这不仅难以产生所需要的中间色调,而且也难以通过彩色成象装置进行合适的彩色复制。
相反地,在因其弯曲和起伏而变形的控制电极构件处形成了一个到色调剂载体的减小的距离,因此色调剂的过量投射会形成尺寸或密度过量的网点。不必说,也会产生降质影象。另外,当用彩色成象装置进行彩色复制受到不利的影响时,便难以产生中间色调。
由于在控制电极的生产中必须进行热处理,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弯曲和起伏。为了消除弯曲和起伏,在专利公报中所披露的技术利用了弹簧在控制电极上施加弹力。
在该配置中,控制电极构件承受弹力以消除其中的弯曲和起伏,故需要很大的弹力。因此,会担心支承控制电极构件的构件不能承受弹力而被损坏,或担心控制电极构件不能承受弹力而更多地产生弯曲和起伏或以其断裂而告终。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极构件的安装装置,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并能消除控制电极构件中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以此提供一个用于防止影象质量降低的成象装置。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的安装装置用于向控制电极构件施加一个大的张力以消除控制电极构件的弯曲和起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必将大的张力作用到控制电极构件的利用简单装置有效地消除弯曲和起伏的成象装置,以此形成没有如影象质量降低之类的问题的稳定的影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象装置,包括:
一个其上载有以预定极性被充电的显影剂的载体;
一个与载体相对设置的反电极;和
一个插入在载体和反电极之间的平板形状的控制电极构件,具有多个供显影剂通过的闸门和借助于其相应闸门控制显影剂选择性通过的控制电极,
成象装置通过根据影象数据向控制电极提供一个显影剂通过电势并从而选择性地允许显影剂通过闸门而用显影剂将所需要的影象记录在经控制电极和反电极之间的间隙传送的记录介质上,
其中,分别朝向传送方向的两侧偏离开显影剂经由闸门通过的区域的一对控制电极支承区分别固定到相应支承构件的平面部分,
成象装置还包括一个把支承构件支承到保持在一个预定位置处的支承体上的支承装置,
其中,支承构件以这样一种状态固定到支承体上,其中沿着把支承区彼此拉近的方向的力被施加到支承区上,以便在包括闸门的区域弹性地弯曲支承装置所支承的控制电极构件。
根据本发明,以某种方式支承控制电极构件,在该方式中,控制电极构件在其用以投射诸如色调剂的显影剂的闸门区被明显的弯曲。控制电极构件的总的弯曲部分与遍布控制电极构件的区域F1的一个小面积上的弯曲和起伏相适应,因此消除弯曲和起伏。它消除了作用在作为色调剂通道的闸门区域上的控制电极构件的弯曲和起伏的影响,以使色调剂投射稳定。因此,形成无降质影象的良好的影象。
为了使色调剂投射稳定,控制电极构件理应被弯曲到消除弯曲和起伏的程度。如果被弯曲的部分太大,会增大弯曲和起伏消除的影响,但沿垂直于传送记录介质方向的方向的控制电极构件和载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且沿垂直于传送记录介质方向的控制电极构件和反电极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导致影象质量降低。因此,控制电极构件以一个允许弯曲和起伏消除的最大可能的曲率被弯曲地支承。
根据本发明的成象装置,支承装置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控制电极构件的支承区通过夹持在支承构件的平面部分和具有一平面形部分的固定构件之间而固定就位。
在上述结构的成象装置中,支承装置的结构为控制电极构件固定在刚性支承构件的平板部分和固定构件的平板部分之间。通过把控制电极构件夹在这些平板部分之间,使遍布控制电极构件的区域F1的一个小面积上的弯曲和起伏被消除。另外,压力整体地施加到控制电极构件上,而不是局部地施加到控制电极构件上,以避免电极构件部分地损坏。利用一个具有平板部分的支承构件51和固定构件52的非常简单的结构把控制电极构件支承在预定位置上。因此,本发明的成象装置实现了降低成本、缩小尺寸并提高了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成象装置,支承装置在沿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把支承构件固定到支承体上,和
在支承构件的固定位置之外的某一位置处设置有使支承构件沿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稍微变形的调整装置。
在上述结构的成象装置中,支承装置的设置为,当在不同于固定点的位置提供了沿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稍微变形的调整装置时,至少在等于或大于两个点处把支承构件固定到支承体上。由图6所示的示例,遍布控制电极构件26的大面积上的弯曲和起伏产生一个沟槽“d”。为了消除或减少沟槽“d”,调整装置56被用于产生支承构件51的小量的变形(L),如图2所示,以拉下控制电极26的中心部分。为了消除或减少沟槽“d”,可调整相当于几十微米的变形量。
根据本发明的成象装置,调整装置包括一个沿传送记录纸的方向将一弹性偏压力施加给支承构件以便使支承构件稍微变形的弹性偏压构件。
调整装置设置有沿传送记录纸的方向将偏压力施加到支承构件上的偏压构件以使支承构件稍微变形。这更有效地消除了控制电极的弯曲和起伏。另外,偏压构件用于减轻作用在支承构件上的力,从而支承构件的稍微变形被保持以适应局部产生的弯曲和起伏。
此外,支承体的弯折部分的弹性变形可被用作偏压装置,以使闸门区的弯曲和起伏不需在支承构件上增加专用的偏压装置就可被消除。如图7所示,例如,一种配置可为,作为调整装置56的调整构件57具有一个经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被支承构件51螺纹接收的螺栓,支承构件51被固定在支承体53上。弯曲部分53a的弹性变形向支承构件施加一个沿图中箭头C方向的偏压力,从而产生沿该方向的支承构件的小量变形(L)。它允许把支承体53的一部分作为偏压构件,不需要添加专门的偏压构件。这样,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减小了装置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成象装置,载体有一个围绕垂直于传送方向的轴线成形为圆弧状的外圆周表面,朝控制电极构件凸出,以及
控制电极构件被弯曲而朝反电极凸出。
根据本发明,例如,由于载体的形状象一个带水平延伸轴的正圆柱体,而控制电极构件被朝向反电极凸伸地弯曲,实际上一个恒定的距离被限定在载体的外圆周表面和沿载体的外圆周的控制电极构件之间。另外,通过选择控制电极构件的曲线的足够大的曲率,实际上一个恒定的距离被限定在沿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控制电极构件和反电极之间,因此避免了影象质量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成象装置,通过支承包括多个作为控制显影剂出入的出入孔的闸门的控制电极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在其闸门区产生的控制电极的弯曲和起伏。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具有平板表面的支承构件来支承控制电极以夹住控制电极,故而,弯曲和起伏确实能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构予以消除。它适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小装置尺寸及提高可靠性。
换句话来说,通过将调整装置加到支承构件上能很容易地消除大面积分布的弯曲和起伏,调整装置沿任一方向向支承构件施加一个力以使支承构件弯曲。在这种情况下,使显影剂投射稳定,以此消除引起影象质量降低的因素和提供良好的影象。特别是在彩色成象的情况下,各个控制电极的各种弯曲和起伏能被有效地减少或消除,以获得所需彩色色调的好的彩色影象。
本发明的其它的和更进一步的目的,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明确。其中:
图1A到1C是支承本发明的成象装置的成象部位的控制电极的支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图,具体地,图1A是以剖面图表示限定控制电极的色调剂出入孔的闸门区的侧视图,图1B是通过控制电极所看到的支承装置的顶视图,图1C是沿图1B中Ⅰc-Ⅰc线的支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A到2B是借助于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支承装置进行调整操作的示意图;具体地,图2A是被调整前的支承构件的状态的顶视图,而图2B是被调整后的支承构件的状态的顶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成象装置的整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成象装置的成象部位的详解图;
图5是本发明的成象部位的控制电极的示范性配置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遍布控制电极一广阔区域的弯曲和起伏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设置在控制电极的支承装置上的调整装置的示范性配置的顶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设置在支承装置上的调整装置的另一个示范性配置的顶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设置在支承装置上的调整装置的又一个示范性配置的顶视图;
图10A到10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设置在支承装置上的调整装置的再一个示范性配置的顶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设置在支承装置上的调整装置的又一个示范性配置的顶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成象部位的矩阵式控制电极的一个示范性配置的顶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ⅩⅢ-ⅩⅢ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14是彩色成象装置的成象部位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
现在参照附图,在下面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论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论述。图1A到图1B表示了设置在本发明成象装置的成象部位中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支承装置的一个示例。具体地,图1A是支承装置的垂直剖视图而图1B是它的平面图。图2A到图2B表示了一个对图1的支承装置的微调的操作。图3是本发明的成象装置的整体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成象部位的详解图。
现在参见图3和图4,简要说明作为本发明成象装置的打印机的各元件。本发明的成象装置用于根据一个影象信号(影象数据)利用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在作为片状记录介质的复印纸(记录纸)4上显影一个影象,影象信号来自作为影象处理器的主计算机或类似的装置。更为具体地是,本发明的成象装置适于根据影像数据选择性地控制色调剂的投射将影象直接形成在记录纸4上。
见图3所示,成象装置包括位于其中部的成象部位1和位于图3所示成象部位1右侧或沿传送复印纸4方向位于其上游的供纸器10,用于向成象部位1提供作为片状记录介质的复印纸。在传送复印纸4方向上位于成象部位1后侧或下游的是定影部位11(fusing station),用于定影所产生的影象,特别是色调剂影象。
如上所述,用于将复印纸提供给成象装置中部的成象部位1的供纸器10包括一个装放一叠复印纸4的供纸盒5,一个从供纸盒5提供复印纸4的搓纸辊6,一个用于对所提供的复印纸4导向的纸导向器7和一对定位辊9。供纸器10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复印纸4的供给的供纸传感器8(参见图4)。搓纸辊(供纸辊)6由一个驱动器(未示出)驱动。
定影部位11位于成象部位1排放复印纸4的一侧,或成象部位1的下游。定影部位用于对由成象部位1形成在复印纸4上的色调剂影象加热和加压,以将色调剂影象定影到复印纸4上。定影部位11包括一个加热器12,一个把加热器12插入其中的加热辊13,一个抵靠加热辊13对复印纸4加压的压力辊14,一个检测加热辊13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5和一个温度控制电路16。加热辊13例如可由一个厚度为2mm的铝管形成。加热器12例如可由一个卤素灯组成,位于加热辊13内。压力辊14例如由硅酮树脂材料构成。相对的加热辊13和压力辊14可借助安装在两辊的各自轴的相对两端的弹簧(未示出)或类似构件而承受2kg的负载,以使复印纸4可被压住夹在它们之间。
温度传感器15测量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在下面将进行论述的主控制部位的控制之下的温度控制电路16根据温度传感器15的提供的测量结果进行加热器12的开/关(ON/OFF)控制,使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维持在例如150℃。定影部位11还包括一个排纸传感器61(未示出)以检测复印纸4的排放。要注意用于加热器12、加热辊13和压力辊14的材料未特别限定。而且,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未特别限定。另外,定影部位可通过加热或加压复印纸4使色调剂影象定影。
在定影部位11朝向其排放复印纸4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将经定影部位11所处理的复印纸4排放到排纸盘的一个排纸辊17和一个用于接收被排放的复印纸4的排纸盘62,如图3所示。加热辊13,压力辊14和排纸辊14由一个驱动器63驱动。
随后,论述本发明成像部位1的配置。成象部位1主要包括一个色调剂供应部分2和一个打印部分3。成象部位1的色调剂供应部分2包括一个其中带有作为提供的显影剂的色调剂21的色调剂存储器20,一个具有水平轴的直立圆柱状如直立圆柱形套筒形式的适于在其上磁性地保持色调剂的色调剂载体22,和一个刮板23,用于在调整处在色调剂载体22外周上的色调剂层的厚度的同时对色调剂存储器20中的色调剂充电。刮板23配置在位于色调剂载体22旋转方向A的上游侧,与色调剂载体22外周面间隔开例如60μm。
如,色调剂21由平均粒度为6μm的磁性色调剂组成,且由刮板23充电到-4μC/g至-5μC/g的充电量。注意刮板23与色调剂载体22的距离并未特别限定,色调剂的平均粒度和充电量也未特别限定。
色调剂载体22由一个驱动器(未示出)驱动,因此在图中箭头A方向以一个如表面速度为80mm/sec的速度转动。色调剂载体22电接地且其中在与刮板23和下面将论述的控制电极26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磁体(未示出)。各磁体允许色调剂载体22把色调剂21携带在其外周面上。使处在色调剂载体22外周面上的色调剂21在对应于各磁体的位置处形成硬毛(bristle)。
注意,色调剂载体22的转动速度未特别限定。色调剂载体22可设置成用静电力或静电力与磁力的组合代替磁力携带色调剂21。磁性色调剂材料可用热塑树脂和碳黑的混合物构成的色调剂材料来替代。这种色调剂材料靠静电力的影象力吸附到色调剂载体上。色调剂材料也可用油墨来替代。色调剂载体22可由如铝一样的金属制成。
成象部位1的打印部分3包括一个由金属板如铝板制成的反电极(后板)24,厚度例如为1mm,且在色调剂载体22外周面的对面;一个向反电极24提供高压的反电极电源25;一个插在色调剂载体22和反电极24之间的控制电极构件26;一个由刷子或辊构成的静电消除构件27;一个向静电消除构件27提供静电消除电势的静电消除电源28;一个充电构件29,由刷子或辊构成,用于对复印纸4充电;一个向充电构件29提供充电电势的充电电源30;一根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带31;一对支承辊32a、32b,每一个都有一个水平轴并支承绝缘带31;和一个清洁器刮板33。
反电极24位于离色调剂载体22外周面例如约1.1mm的距离处。绝缘带31是一根厚约75μm的环带,并由包括PVDF(聚偏氟乙烯)作为基体材料且体电阻约为1010Ω·cm的材料制成。绝缘带31由一个驱动器(未示出)驱动,因此在图中箭头69的方向,以一个如表面速度为30mm/sec的速度转动。
反电极电源25给反电极24提供一个例如2.3kV的高压。也就是,从色调剂载体22向反电极24投射色调剂21所需要的电场通过电源25提供的高压施加在反电极24和色调剂载体22之间。
静电消除构件27设置在绝缘带31的转动方向下游的某一位置,并被压向绝缘带31。静电消除构件27由静电消除电源28提供2.5kV的静电消除电势,以便消除残留在绝缘带31表面上的不需要的电荷。注意反电极24的材料未作特别限定,反电极24与色调剂载体22之间的距离也未作特别限定。而且,加在反电极24上的电压也未作特别限定。
刮板33以其顶端抵靠绝缘带31的方式设置在驱动辊32a的附近。作为清洁装置的刮板33用于刮去由于如卡住复印纸4等原因而吸附在绝缘带31表面的色调剂材料。这样防止了继卡纸消除之后的成象处理中因绝缘带31表面残留的色调剂材料对复印纸背面的污染。一个用于接收所刮除的色调剂材料的色调剂回收容器64设置在与清洁刮板33相对应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成象装置不仅能如前面所述地接收来自外部资料源的影象数据,也能接收来自阅读原始文件等的阅读扫描器或诸如此类的装置的影象数据。更加具体地说,成象装置的主体包括一个扫描器及一个用于将由扫描器获得的影象数据处理成可被成象部位复制的数据的影像处理部位,一个在整体上控制成象装置的控制部位,一个存储所需要的影象数据的存储部位,和一个将影象数据转换成专门提供给本发明的成象部位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数据的转换部位。
控制电极构件26以与反电极24相对的关系与反电极24表面的切线方向平行地且两维地延伸。控制电极构件结构作成使色调剂穿过它从色调剂载体22流向反电极24。控制电极构件26,如图1A、3和4所示,被弯曲以向下或向反电极24弯曲,如下面所述。这样,控制电极构件26基本上以相同的件距沿着载体22的拱形外周面设置,载体22的拱形外周面向控制电极构件26凸伸。色调剂载体22和反电极24之间形成的电场因提供给控制电极构件26的电势而改变,由此控制从色调剂载体22到反电极24的色调剂21的投射。控制电极构件26通过支承构件51以与色调剂载体22的外周面间隔开例如100μm而固定就位。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示范性配置的平面图。控制电极构件26包括一个电绝缘基体34、高压激励器(driver)35(参见图1)和形状象圆环且相互独立的环形电极36。特别是,环形电极36形成有限定允许色调剂通过的出入孔37的孔口。基体34在其与色调剂载体22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一片屏板电极(screen electrode)38,用于允许或禁止色调剂通过。屏板电极38用斜线表示在简图中。
绝缘基体34例如由柔性聚酰亚胺树脂构成且厚度为25μm。
环形电极36由例如约18μm厚的铜箔制成,在它们的与电极38相对应的相应孔口处包括出入孔或闸门37。环形电极按照一个预定的配置形成。每个出入孔37限定一个使色调剂21从色调剂载体22投射到反电极24的通道。在下文中,通道被称为“闸门37”。
屏板电极38例如由铜箔制成,且带有对应于各自闸门37和围绕闸门37的环形电极36的孔口。特别是,环形电极36的孔口37有一个内径(直径)D1,如约为200μm,而屏板电极38的孔口有一个内径D2,如约为240μm。闸门37相应地同轴形成在环形电极36和屏板电极38的相应孔口中,具有例如约为160μm的直径D3。
注意控制电极构件26与色调剂载体22之间的距离未作特别限定。同样,闸门37的尺寸和绝缘基体34、环形电极36和屏板电极38的材料和厚度也未作特别限定。另外,由于屏板电极38用于提供电势以禁止色调剂的投射,故有时可略去屏板电极。
尽管未限定基体34上的闸门37的数量,但为了在A4的复印纸上以300dpi(每英寸点数)形成各点,设置了例如2560个闸门。相应电极37和屏板电极38通过相应的馈电线39和高压激励器(driver)35电连接到控制电极电源40上。
环形电极36和屏板电极38的表面涂有一层如约30μm厚的绝缘层41或类似的物质(参见图4),绝缘层确保各电极之间相互电绝缘。另外,绝缘层41的材料和厚度未作特别限定。
控制电极电源40如上所述向控制电极构件26的环形电极36和屏板电极38提供对应于影象信号的脉冲或电压。更具体的是,控制电极电源40用于向环形电极36提供允许色调剂21沿反电极24的方向从调色剂载体22通过环形电极36的例如150V电压(下文称作“ON电势”),或禁止色调剂通过的-200V电压(下文称作“OFF电势”),通过高压激励器35来转换该电势。投射色调剂的ON电势和禁止色调剂投射的OFF电势未作特别限定,而色调剂投射的最佳电势可根据需要被确定。
在色调剂投射过程中,电源42经高压激励器35向屏板电极38提供一个与如上所述进行色调剂投射时提供给环形电极36的电势为同等级别的电势。同样,在色调剂投射禁止过程中,该电源向屏板电极38提供一个与禁止上述色调剂投射时提供给环形电极36的电势为同等级别的电势。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成象装置执行的各成象步骤。首先,成象装置的主控制部位根据来自作为影象阅读装置的主计算机或扫描器的影象数据启动成象操作。
也就是,根据通过线66接收的影象数据,成象装置的处理电路67启动成象操作。此时,图4所示的搓纸辊6由驱动器68驱动而转动,用以把复印纸4从供纸盒5供给成象部位1,同时供纸传感器8检测到以正常状态执行供纸。据此,处理电路67指令将搓纸辊6所供给的复印纸4转送到充电构件29和支承辊32b之间。从电源25提供与提供给反电极24的电势基本相等的电势给支承辊32b。充电电源30给充电构件29提供一个1.2kV的充电电势。复印纸4被充以等于充电构件29和支承辊32b的电势之间的差值的电势,因此,当复印纸4被静电吸附到绝缘带31上时,复印纸4被送载到成象部位1的打印部分3中的某位置处,在该位置处绝缘带31与色调剂载体22相对。
接着,控制电极电源40根据影象数据向控制电极构件26的环形电极36提供电势。该电势的供给与从充电构件29到打印部分3的复印纸4的供纸速度同步。根据影象数据,控制电极电源40根据需要向适当地选择的控制电极构件26或环形电极36提供ON电势或OFF电势。从另一方面来说,屏板电极38在成象操作开始时由电源42提供ON电势。这提供了对建立在控制电极构件26附近的电场的控制。具体地是,根据影象数据,控制电极构件26的各闸门37禁止或允许色调剂21从色调剂载体22投射到反电极24。
按这种方式,相应于影象数据的色调剂影象被形成在由支承辊32a、32b以30mm/sec的速度转送到纸排出侧的复印纸4上。形成有色调剂影象的复印纸4由于支承辊32a的曲率而与绝缘带31分离,因而,复印纸4被传送到定影部位11。之后,定影部位11将色调剂影象定影到复印纸4上。带定影影象的复印纸4通过排纸辊17(参见图3)被排放到接纸盘中,同时出纸传感器检测到一个正常的纸张排出。根据该检测,主控制部位67确定正常打印操作完成。图4部分地略去了连接到处理电路67的连线。
在控制电极构件26上形成有各出入孔37,它们各自的中心相对于控制电极构件26的横向方向与相邻出入孔的中心错移开,所述方向垂直于复印纸4的转送方向69(与图4表面垂直的方向或图5中所看到的垂直方向)。当复印纸4沿转送方向69移动时,通过有选择地控制相应于各出入孔37的环形电极36,它允许沿复印纸4的横向(上述图5所看到的垂直方向)绘制一条连续的直线。
通过成象操作,在复印纸4上形成所希望的影象。本发明的成象装置适于在复印纸4上直接成象,因此不需使用现有成象装置中的包括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如光电导体、绝缘感光鼓等。由于本发明的成象装置省略了将影象从显影装置转印到复印纸4的影象转印操作,防止了打印影象的质量下降。因此,本发明的成象装置不仅改进了可靠性也简化了结构减小了尺寸并通过元件的减少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现在,专门论述成象部位1的打印部分3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支承装置的结构。具体地,本发明的支承装置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承控制电极构件26以减少或消除控制电极构件26中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warpage andundulation)以稳定色调剂通道的状态。
如图1所示,控制电极构件26在转送方向69的相对两侧由本发明的支承装置50在其区域76、77支承。由于位于电极构件相对侧的支承装置50具有相同的结构,故仅对一个支承装置50进行论述。
支承装置50具有一个由金属如铝制成的支承构件51。通过固定其区域76或77到支承构件51上把控制电极构件26安装到支承装置上,支承构件51与金属制成的并位于上部的固定构件52配合以使该区域保持在构件51,52之间。如图1B所示,在相对于转送复印纸4的方向的横向(或垂直)相对的两端部,通过螺钉54使支承构件51固定到支承体53的水平部分53b,支承体53牢固地保持在成象装置机体78中的预定位置上并具有L形的横截面。因此,由于把控制电极构件固定到支承构件51上并保持在支承构件51和固定构件52的平板部分之间,控制电极构件26被固定到由支承体53所设定的位置处。
通过许多延伸穿过控制电极构件26的固定螺钉55把固定构件52固定到支承构件51上。被保持在固定构件52和支承构件51之间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区域76、77,沿转送方向69从设置有向环形电极36提供控制色调剂通过的预定电势的馈电线39的区域F1或形成有闸门37的记录区域F1被远远地隔开。环形电极36通过高压激励器35和馈电线39连接到图4的电源40上。馈电线39以这样一种方式延伸以绕过被固定螺钉55所穿过的部分,从而避免经由螺钉55和固定构件52形成短路。
如图1A所示,支承构件51和固定构件52具有彼此相对的平表面,以确保控制电极构件26保持在它们各自的平表面之间。这样,控制电极构件26在沿其厚度方向(图1A所看到的垂直方向)的相对两侧被支承,以便消除控制电极构件26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进一步地讲,控制电极构件26的整个机体承受无局部集中压力的均匀压力,使得控制电极构件6的变形或局部集中的压力不会产生导致控制电极构件26失效的应力集中。
如上所述,通过使支承构件51和固定构件52沿控制电极构件的厚度方向支承其相对的两侧而将该控制电极构件夹在中间的方式安装该控制电极构件26。从另一方面来讲,支承装置50被设置成支承构件51固定到安装在成象装置机体78上的支承体53上。它允许用一个简单的结构以方便和精确的方式将控制电极构件26支承就位,不需要专门的构件来支承。进一步地讲,所减少的元件数有助于增加可靠性减少尺寸及降低装置的成本。
当支承装置50被用于把控制电极构件26固定到预定位置时,在闸门37的区域F1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在朝向彼此(沿图1中的B方向)施加力的同时利用螺钉54把支承构件51固定到处在预定位置的支承体53上。它使控制电极构件26在闸门37的区域F1处如图1所示向下弹性弯曲(朝向反电极24)。
当支承就位时,控制电极构件26在用作记录部分的闸门37的闸门区域F1处限定了一个朝反电极24凸伸的弯曲部分。也就是,通过弯曲控制电极构件26的一部分,特别是用作记录部分的闸门37的区域F1,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轻微的弯曲和起伏减少或消除。这允许闸门37的区域F1形成平滑的弯曲表面以提供始终如一的色调剂投射条件,稳定色调剂投射和防止影象质量降低。
在这种结构中,可消除在控制电极构件26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别是闸门37的区域F1的弯曲和起伏。因此,色调剂载体22和控制电极构件26之间的间隔的精度被限定在±10和±20μm之间,可达到很高的安装精度。
注意,控制电极构件26的闸门37的成象区域F1应被弯曲到可将妨害色调剂投射的弯曲和起伏消除的的程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控制电极构件26应当以基本恒定的距离,沿控制电极构件的横向方向,或垂直于转送方向69的方向(垂直于绘制图3和图4的纸面的方向),分别与色调剂载体22和反电极24间隔开。也就是,控制电极构件应以这样一种方式定位,使得它们之间的相应间隔在其横向方向不能变化过大。如果控制电极构件弯曲过大,相应的间隔在控制电极构件的横向方向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并产生影象质量的降低。因此,最好使控制电极构件弯曲到不会发生影象质量降低的程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如前所述,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可有效地消除在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弯曲和起伏。具体地,按照该方式,由于支承装置50的支承构件51和固定构件52被用于沿其横向方向即垂直于转送复印纸4的方向69的方向向控制电极构件26施加一个稳定的力,可有效地消除遍布一相对小的区域F1的弯曲和起伏。
在控制电极构件26产生大面积弯曲和起伏或在一个小面积上产生很大程度的弯曲和起伏的情况下,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配置不能消除这种弯曲和起伏。在这方面,能有效消除甚至遍及大面积的弯曲和起伏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支承装置50将参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加以描述。
在控制电极构件26的相当大的面积内经常产生弯曲和起伏的原因是由于高密度地在控制电极构件26的闸门37的区域F1中形成出入孔37、馈电线39和环形电极36。在将这种结构的控制电极构件26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例中所述的方式安装就位的情况下,控制电极构件26不能充分地适应在其横向方向所产生的凸起,该方向为垂直于纸转送方向69,如沿图6A的Ⅵb-Ⅵb线的剖面图6B所示。另外,如沿图6A的Ⅵc-Ⅵc线剖取的图6C所示,区域F1被拉长以产生沿转送方向69延伸的凸起。这引起控制电极构件26出现变形(缝隙d),其中其中心部分26a从闸门37的区域F1的纵向端部突出几十微米。
因此,在区域F1的中心部分26a处的闸门37与色调剂载体22之间的间隔总是大于控制电极构件的横向端部分71处的。因此,端部71的色调剂21的投射条件不同于中心部分26a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端部和中心部分所产生的影象部分的质量不同,使得影象变差。
更为特别的是,在横向端部分71处所产生的影象部分的影象密度总是高于中心部分26a处所产生的,或是沿横向方向形成的一条连续的直线在其中间变细。另外,在端部71和中心部分26a处中间色调影象(halftone image)是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复制的。在进行彩色成象的情况下,在端部71和中心部分26a处色彩是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复制的。
为了消除这种缺陷,控制电极构件26的支承,特别是其中心部分26a的支承必须经过几微米精度的微调。不幸的是,这种微调不能在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例的支承结构中进行。
因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允许对支撑构件51的需要进行微调的部分进行微调的支承装置。在图6的示例中,中心部分26a需要微调。
参见图1,根据本实施例的支承装置50包括进行微调的调整装置56。进行微调的调整装置56包括螺纹装置形式的调整构件57,它包括有一个阳螺纹部分57b或类似结构,它自由地穿过L形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上的通孔73并部分地旋入在支承构件51的阴螺纹孔74中,以及一个插入调整构件57的头57a和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之间的如压簧形式的弹簧偏压构件58。
调整构件57位于控制电极构件26的横向的中心位置处,如图1B所示。调整构件57被设置成与其头57a连接的阳螺纹部分57b延伸穿过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上的通孔73并与支承构件51的阴螺纹孔74螺纹联接,因此,通过偏压构件58的偏压力沿图1中的箭头C方向偏压支承构件51。通过调整在图1B所示的支承构件51的右端面和螺纹57的头57a之间的延伸的阳螺纹部分57b的长度,由偏压构件58向支承构件51的横向中心部分(图1B的垂直方向)施加的右向偏压力实现调整。
图1C是图1B的Ⅰc-Ⅰc向的支承构件的局部剖视图。螺栓54自由地通过支承构件51中的通孔71a以与阴螺纹孔72螺纹联接。螺栓55自由地通过固定构件52中的通孔73a以与支承构件51中的阴螺纹孔74a螺纹联接。控制电极构件26夹在相互对立的支承构件51的平面部分和固定构件52的平面部分之间而固定就位。支承构件51通过螺栓54自由地安装到支承体53上以进行图1C的支承体53顶面和支承构件51底面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在调整装置56沿图1B箭头C所示把支承构件51向右拉时,图1C的支承构件51的中心部分可在支承体53的表面上移动。
通过旋入调整构件57可把支承构件51沿图中箭头C所示方向拉动。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操作调整装置56或更为具体的说通过螺纹形式转动调整构件57,偏压构件58的偏压力改变而调整施加到支承构件51上的力。
支承构件51的调整将参照图2进行专门的论述。通过螺钉54将支承构件51的横向相对端部71固定到固定于一个预定位置上的支承体53上,该横向方向垂直于转送复印纸4的方向69。图2A示出了当调整装置56未被操作时,支承构件51没有变形的状态。转动调整构件57或把调整构件57旋进支承构件51中与偏压构件58的偏压力相结合使支承构件产生小的变形量(L)。如图2B所示。在图中未变形的支承构件51用虚线表示,由于其相对的端部通过螺钉54固定到支承体53上,故在其中心部分支承构件51发生L量的变形。
也就是,通过转动调整装置56的调整构件57,把在图1B箭头C所示方向的力通过偏压构件58和调整构件57作用到支承构件51上,因此使支承构件51变形,支承构件51基本上是一个刚体,如图2B所示。这一变形适应了在控制电极构件26的闸门37的区域中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的很大程度,如图6所示,因此使弯曲和起伏减小或消除。支承构件51可由金属片材制成,如由具有1mm至2mm厚的铝材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支承构件51基本上是一个如由铝材制成的刚体且其横向两相对端部通过螺钉54或类似结构固定到由不锈钢(SUS)制成的支承体53上。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向支承构件的中心部分施加一定程度的力,在支承构件51中就会产生如几微米的轻微变形。当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和支承构件之间的强度相差不大时,这允许支承构件51以上述方式产生轻微变形。这种轻微变形可弹性地或塑性地产生。
在图1所示的调整机构中,所产生的轻微变形量L是例如与偏压装置58施加1kg的力相对应的大约为50μm。该变形量可对控制电极构件26进行微调。另外,对支承构件51的变形量L的微调可通过调整施加到支承构件上的力的调整构件57方便地进行几微米的调整。
根据图1所示的调整装置56的结构,表示在图2中的调整量“L”可任意改变从而使由于图6所示的大范围的弯曲和起伏引起的变形量“d”或少到等于或小于10μm。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支承装置采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准确的微调。因此,第二个实施例的支承装置对于与控制电极构件的轻微弯曲和起伏相关联的变形的调整是很有效的。
因此,设置在支承装置50处的调整装置56根据这样支承的控制电极构件26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程度对施加到支承构件51上的力进行微调,故允许支承装置在消除因弯曲和起伏而引起的变形的良好状态下支承控制电极构件26。这对于稳定色调剂投射的条件和避免影象质量的降低是有效的。
注意,根据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支承构件51和支承体53为金属制的刚体,但并不限于此。如果能进行预定微调,支承构件和支承体可由树脂材料或玻璃制成。但是,支承体53是比支承构件51的强度大的构件以防止支承体53的变形,该支承体53被固定到本发明的成象装置机体78的预定位置处。
根据描述,偏压构件58为压簧,但并不限于此。偏压构件可以是任何可提供一个预定力的弹性构件,如板簧、弹性橡胶等等。
可实现另一种配置,从而代替采用弹簧所构成的偏压构件58,调整构件57适于以压靠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的调整构件57的头57a牵拉支承构件51。图7是该配置的一个示例。
如图7所示,在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的弹性力被用于施加力到支承构件51上时,支承构件51和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之间的间隙可由调整装置56的调整构件57来改变,参照图2所述,因而完成支承构件的变形量(L)的微调。这种配置不需要偏压构件58,因而有助于减少零件数目、装置的尺寸和生产成本,提高可靠性。
如前所述,附加到调整装置56上的偏压构件58用于解除作用在与转送方向69交叉的方向上的不需要的压力从而把作用在支承构件51上的使其变形的力限制在转送方向69上。这使得支承构件51接收一个稳定的力以便在进行稳定微调的稳定条件下产生其变形。因此,消除控制电极构件的弯曲和起伏的效果得以提高。
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利用控制电极构件26的一部分、特别是形成有闸门37的区域的弯曲来消除弯曲和起伏,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利用支承装置本身的作用消除了弯曲和起伏。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将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控制电极构件26的一部分被弯曲的配置相结合,消除控制电极构件26的因其起伏和弯曲导致的变形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以进行稳定的成象操作。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电极构件26的被附加到支承装置50上的调整装置56被设计成消除控制电极构件26的弯曲和起伏,它在电极构件的中部形成凸起状,如图6所示。也就是,调整装置适于把力加在电极构件的中心部分26a处。
这种设置可用来消除在中心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可以设置一种如图8的示例所示的配置,支承构件51固定到支承体53上,螺钉54位于其中心部分和其一端,而在对应于支承构件的另一未固定端的位置处提供一个类似于图1的调整装置56以进行调整操作。在控制电极构件的一端产生弯曲和起伏的情况下,可在对应于产生弯曲和起伏的位置处设置调整装置56。因此,可得到适宜的配置,其中接收施加其上的力或部分力的部分根据因所支承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弯曲和起伏产生的变形的位置和程度来进行适当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置中,支承构件51在其横向相对的端部的两点54处固定就位,但固定点并不限于以上的结构。例如,支承构件可固定在其三点处,且可适当地设置调整装置56以消除弯曲和起伏。
在这种情况下,调整装置56的调整构件57和偏压构件58不被设置在支承装置50的中央部分,而是可设置在一个对应于控制电极构件26发生弯曲和起伏的位置处,从而消除其变形。例如,调整构件和偏压构件可设置在从中央部分向支承装置的任一端位移的位置处,如图9所示。
在本发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例如,通过使支承构件51承受图1中箭头C方向的拉力完成微调。相反地,可进行一种利用作用在上述相反方向的力完成微调的配置。
与在其中心部分具有凸起形式的弯曲和起伏的控制电极构件的变形相反,如图6所示,根据馈电线39和环形电极36的图形结构,控制电极构件26有时可在其中心部分收缩,从而在控制电极构件26生产过程中产生弯曲和起伏。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A所示,调整装置56的偏压构件59设置在支承构件51和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之间,而不是放在弯曲部分53a和调整构件57的头57a之间。
以这种方式设置的偏压构件59在图中的箭头D方向把力施加到支承构件51上。根据图10B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偏压构件58、59可设置在各自的位置处,以便允许在箭头C和D两个方向施加力。因此,偏压构件可根据控制电极构件26的弯曲和起伏的方向以不同方式设置。
按照前面所述,调整装置56如此设置使得一对调整构件57和偏压构件58相对于支承构件51而设置。但是,根据与控制电极构件26的弯曲和起伏相关联的变形的状态,可提供多对调整装置56。图11是这种配置的示例。
参见图11,支承构件51在其两个位置处提供了调整装置56、56a。调整装置56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调整装置56a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其中偏压构件59放在支承构件51和支承体53的弯曲部分53a之间。以这种方式提供多个调整装置有效地消除了控制电极构件不同位置处的各种局部弯曲和起伏。
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控制电极构件26的各种弯曲和起伏确定调整装置56的组配。例如,图10A的调整装置56可与图10B的组配。另外,具有同样结构的那些调整装置或在彼此在相反方向进行调整的那些调整装置可组合使用。这样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小各个控制电极构件26中结构相当复杂的或所固有的弯曲和起伏。
虽然常看到如前所述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弯曲和起伏,但其结构和尺寸会根据控制电极构件26的电极图形结构或生产方法而改变。因此,最好根据所使用的控制电极构件合适地选择调整量或上述的任何一种调整方法。另外,即使是同一个设计的控制电极构件26也会在弯曲和起伏量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控制电极构件26最好通过上述的调整装置56进行微调,以便分别按所需要的方式支承控制电极构件26以防止影象质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面的描述,控制电极构件26被构造成使闸门37为两维设置且环形电极36对应于各个闸门37。另外,控制电极构件26可如图12所示具有一个矩阵配置,其中,带状列电极(band-like row-electrode)36x和行电极(line-electrode)36y彼此成矩形交叉地形成在电绝缘基体34的相对两面上,而各闸门37形成在相应的交叉点处。图13是沿图12的ⅩⅢ-ⅩⅢ向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剖视图。
例如,进行如此控制使得根据影象信号把ON或OFF电势施加到列电极36x,而ON电势周期性地施加给各个列电极36y。这允许色调剂相应于被供以ON电势的各电极36x和36y而通过闸门37从色调剂载体22投射到复印纸4上,因而,将影象形成在复印纸上。
该结构的控制电极构件26也可在其两相对端由图1的支承装置50来支承,以消除闸门37的区域中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从而确保色调剂投射的稳定。避免影象质量的降低。
图12所示结构的控制电极显著地减少了构成高压激励器的切换装置的数目,该高压激励器切换电势以控制通过各闸门37的色调剂投射。例如,构成切换装置的FET(高压晶体管之类)的数目被减至图5所示结构的控制电极26的1/4。
(彩色成象装置)
前述实施例借助于单色成象装置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不限于这种成象装置。前述实施例的每一个均适用于获得同样效果的彩色成象装置。尤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彩色影象提供了良好的彩色复制,因此,能如实地复制中间色调图像或彩色色调剂改变(color tone variation)的影象。
如图14所示,彩色成象装置包括多个各自具有色调剂供给部分和打印部分的成象部位1a-1d。各成象部位1a-1d的相应色调剂供给部分包含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如黄色、品红、蓝青和黑色。
当吸附到绝缘带31的复印纸4通过以对置关系设置成象部位和反电极24的显影区域时,对应于各个色彩的影象数据的颗粒投射电势被提供给图6或12所示结构的相应控制电极构件26,因此,由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形成彩色影象。
图14的彩色成象装置使用了多种色调剂21,每种可有互不相同的特性。因此,以某种方式控制各个成象部位以实现各个色调剂21的预期色调剂投射是合理的。所有成象部位1a-1d采用同一种结构的控制电极构件26的配置不适于这种控制方法。因此,多个成象部位的每一个采用不同结构的控制电极构件26。例如,成象部位1d采用具有孔口直径为200μm的环形电极36的控制电极构件26,而另一个成象部位1b采用具有孔口直径为220μm的环形电极36的控制电极构件26,另一个成象部位1c采用具有孔口直径为190μm的环形电极36的控制电极构件26,等等。
另外,各成象部位可采用电极图形互不相同的控制电极构件26。由于各控制电极构件需要充分地展现各成象部位所使用的色调剂21的特性,因此用于各个颜色的各控制电极构件26具有与它们各自的弯曲和起伏相关联的不同的变形是并非不合理的。因此,成象部位1a-1d的控制电极构件26可分别地设置包括调整装置56的支承装置50,为了很好地支承控制电极构件26,每个调整装置56适当地采用各种调整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而且,调整装置56可如此设置使得任何一种不同的结构可被采用,同时允许对每个控制电极构件26进行不同的微调。
这种配置避免了削弱不同颜色的色调剂21的特性,因而使影象成象良好。
在参照图1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电极构件26两端提供了同样结构的支承装置50。但是,通过至少在控制电极构件26一端提供本发明的支承装置50,也能够减少或消除在控制电极构件26中所产生的弯曲和起伏。而且,把调整装置56配置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50上,也可获得弯曲和起伏减少或消除的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当调整装置56如图1所示设置在右侧的支承装置50处时,图中左侧的支承装置50不需要调整装置56。注意,在控制电极构件两端装备支承装置的情况下,调整装置56的位置不必相互对应,而是可根据弯曲和起伏的状态进行适当地改变。
尽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用彩色色调剂材料作为显影剂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应明白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色调剂材料而诸如油墨的其它显影剂也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前述的任一实施例均可按其原样被使用。另外,色调剂供给部分31可具有利用离子流法的结构。也就是,成象部位1可构造成包括一个体现为电晕充电器等的离子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控制离子的出入,提供一个同样的控制电极构件26和反电极。
本发明的成象装置适用于数字复印机、传真机通讯的打印机站、数字打印机、绘图机之类的设备。
本发明可包括在其它的特定形式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因此,现在的实施例被认为在所有方面均是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而不是由前述部分所表明的本发明的范围和包括在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效的范围中的所有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6)

1.一种成象装置,包括:
一个其上载有以预定极性被充电的显影剂的载体;
一个与载体相对设置的反电极;和
一个插入在载体和反电极之间的平板形状的控制电极构件,具有多个供显影剂通过的闸门和借助于其相应闸门控制显影剂选择性通过的控制电极,
成象装置通过根据影象数据向控制电极提供一个显影剂通过电势并从而选择性地允许显影剂通过闸门而用显影剂将所需要的影象记录在经控制电极和反电极之间的间隙传送的记录介质上,
其中,分别朝向传送方向的两侧偏离开显影剂经由闸门通过的区域的一对控制电极支承区分别固定到相应支承构件的平面部分,
成象装置还包括一个把支承构件支承到保持在一个预定位置处的支承体上的支承装置,
其中,支承构件以这样一种状态固定到支承体上,其中沿着把支承区彼此拉近的方向的力被施加到支承区上,以便在包括闸门的区域弹性地弯曲支承装置所支承的控制电极构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承装置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控制电极构件的支承区通过夹持在支承构件的平面部分和具有一平面形部分的固定构件之间而固定就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承装置在沿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把支承构件固定到支承体上,和
在支承构件的固定位置之外的某一位置处设置有使支承构件沿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稍微变形的调整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整装置包括一个沿传送记录纸的方向将一弹性偏压力施加给支承构件以便使支承构件稍微变形的弹性偏压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
弹性偏压构件利用支承体的弯折部分的弹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
载体有一个围绕垂直于传送方向的轴线成形为圆弧状的外圆周表面,朝控制电极构件凸出,以及
控制电极构件被弯曲而朝反电极凸出。
CN98117252A 1997-06-27 1998-06-26 成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7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082397A JP3462718B2 (ja) 1997-06-27 1997-06-27 画像形成装置
JP170823/97 1997-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4581A true CN1204581A (zh) 1999-01-13
CN1095754C CN1095754C (zh) 2002-12-11

Family

ID=15912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7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754C (zh) 1997-06-27 1998-06-26 成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203141B1 (zh)
EP (1) EP0887191B1 (zh)
JP (1) JP3462718B2 (zh)
CN (1) CN1095754C (zh)
DE (1) DE69815442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30057A1 (en) * 2000-12-04 2002-06-18 Array Ab Direct printing device
WO2002050615A1 (en) * 2000-12-19 2002-06-27 Array Ab Direct electrostatic printing apparatus
US9211736B2 (en) * 2012-07-25 2015-12-1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underneath print heads in an electrostatic media transport
JP6065686B2 (ja) * 2013-03-22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4659A (ja) * 1990-10-29 1992-06-10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028593B2 (ja) 1990-11-15 2000-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552814A (en) * 1992-09-01 1996-09-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herein toner carrier member and particle-flow modulating electrode member are held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JP3274761B2 (ja) * 1994-03-02 2002-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0712056B1 (en) * 1994-11-08 1999-08-04 Agfa-Gevaert N.V. A DEP(Direct Electrostatic Printing)device with special printhead
DE69511213T2 (de) * 1994-11-08 2000-04-13 Agfa Gevaert Nv Vorrichtung zum direkten elektrostatischen Drucken mit speziellem Druckkopf
JP4034452B2 (ja) * 1998-04-22 2008-01-16 エルジー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ルシーディ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203141B1 (en) 2001-03-20
EP0887191A2 (en) 1998-12-30
JP3462718B2 (ja) 2003-11-05
JPH1110933A (ja) 1999-01-19
EP0887191A3 (en) 1999-03-31
CN1095754C (zh) 2002-12-11
EP0887191B1 (en) 2003-06-11
DE69815442D1 (de) 2003-07-17
DE69815442T2 (de) 200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1831C (zh) 带传送装置以及采用该带传送装置的成像设备
EP198091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Grid Electrode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Same
CN145366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48900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CN1113275C (zh) 成像装置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US7619799B2 (en) Light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95754C (zh) 成象装置
CN1854913A (zh)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238792B2 (en) Charge elimina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599647B2 (en)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123860B1 (en) Small footprint charge device for tandem color marking engines
CN1580966A (zh)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US6710792B1 (en) Multibeam scanner
JP2015141376A (ja) 光除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80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056390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erein the velocity of the toner supporting medium is higher than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velocity
JP34626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385762A (zh) 显影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00978A (ja) 書き込み装置
CN1032034C (zh) 图象形成设备
US625074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gates and electrodes for selectively passing toner
CN103293905A (zh) 放电装置
JP2007316547A (ja) 帯電装置及び静電潜像形成装置
JPS6281657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