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4110A - 板件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件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04110A CN1204110A CN 97121353 CN97121353A CN1204110A CN 1204110 A CN1204110 A CN 1204110A CN 97121353 CN97121353 CN 97121353 CN 97121353 A CN97121353 A CN 97121353A CN 1204110 A CN1204110 A CN 12041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holder
- adjusts
- button
-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板件定位装置,可以通过线性调整方式简单精确地调整板件沿高度方向的位移。板件安装在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上的夹持件。第一至第五调整钮分别调整转动角度、沿着长度方向的移动位置、沿着宽度方向的移动位置、围绕高度方向的轴线转动的角度和夹持件沿着高度方向的移动位置。转动第五调整钮时,倾斜槽为第二调整板上的第一销轴导向。第二调整板相对侧支架沿高度方向移动,其位移与第五调整钮的角位移成线性比例。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板件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改善板件定位的新的系统和方法,其中采用旋钮沿着直线方向简单且高精度地调整相联存储器阵列(AMA)或液晶显示器(LCD)中板件高度方向上的位移。
附图1A和1B表示常规的板件定位装置100,用该装置调整AMA或同类设备中的板件。附图2A和2B详细描绘了附图1A和1B中板件定位装置100的元件。附图3是附图1A和1B中板件定位装置100的主视图。
在附图1-3中描绘的常规定位装置100包括夹持件120,由该夹持件120固定板件(未图示),还有中间板130,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第一调整板150,第一侧板160,第二侧板170和第二调整板180。
附图1-3描绘的夹持件120包括: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124和126,它们分别沿Uy方向位于夹持件主体122的前后边缘;第三弯曲部分128沿Ux方向位于夹持件主体122的右边缘。第一和第二托架124A和126A分别与第三弯曲部分128离开基本相同的距离,并且位于弯曲部分124和126的中间部分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销孔124B和126B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托架124A和126A上,以便可转动地将夹持件120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140上。因此,夹持件120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140上。在夹持件主体122的角部设有用于安装板件120的螺纹孔122A。
两个凹陷部分122C分别沿着Uy方向设置在夹持件主体122的下表面,并且各凹陷部分122C分别位于切除部分122B的两侧。各弹簧129的顶端分别插入凹陷部分122C中。弹簧129的底端安装在位于夹持件的支撑板140上的凸出物142K上。弹簧129沿着θy方向(顺时针方向)向夹持件120施加作用力。
夹持件的开口122D位于夹持件的主体122的中央部分(Ux,Uy,Uz轴线的原点)。矩形的第二夹持件的开口122E分别沿着Ux轴线正负方向位于第一夹持件的开口122D的前后侧,并且与第一夹持件的开口122D分开一定距离。
中间板130包括中间板主体132,其呈矩形。沿着Uy轴线的正负方向,在中间板主体132的右侧设有矩形伸出物132B。在伸出物132B的中央部分有通孔132C。另一个伸出物132D位于中间板主体132右侧的两个第一伸出物132B之间。
第一圆孔132E的直径等于第一夹持件的开口122D的直径,并且位于中间板主体132的中央部分。一组四个圆孔132F沿着对角轴线设置,各孔到第一圆孔132E的距离相等。在中间板主体132的圆孔132E的Ux轴线的负方向设有一对矩形开口132G。沿着Uy轴线方向,在圆孔132E的前后分别设有半圆形凹口132H。在中间板主体132的左端角部分设有一组通孔132I。
夹持件的支撑板140包括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144和146,它们分别沿着Ux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支撑板主体142的前后边缘。支撑板主体142的弯曲部分平行于Ux轴线,并且与支撑板主体142形成整体。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144A和146A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144和146形成整体,并且在弯曲部分144和146的中央沿着Uz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144A和146A上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销孔144B和146B,以便通过销轴125将夹持件120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140上。
在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右端具有对称的切除部分。所述切除部分是这样形成的,即,各切除部分沿着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Uy轴线方向相互相对设置。夹持件支撑板140有第一伸出物142A,其位于Uy轴线的中央;而第二矩形伸出物142B位于第一伸出物142A的前后侧。在第一伸出物142A的两个边缘设有沿着90°向上弯曲的导向元件142C。在导向元件142C之间设有凸轮元件214。当凸轮元件214沿着左右方向(Ux轴线方向)移动时,由导向元件142C对其导向。在第二伸出物142B上设有一组矩形开口142D。凸轮元件214的侧面轮廓呈直角三角形的楔劈形状,其厚度相等,因此凸轮元件214具有两个侧面、一个背表面和一个倾斜表面214B。在凸轮元件214的右侧表面的中央部分设有平行于该右侧表面的法线的螺纹孔214A。第一调整旋钮210的螺纹部分210D与凸轮元件214的螺纹孔214A相互配合。
沿着Ux轴线,在第一伸出物142A右端设有向上弯曲90°的第三支撑托架148。在第三支撑托架148的中央部分设有第三销孔148A,以便使第一调整钮210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三支撑托架148上。
第一调整钮210上设有下列部分:圆柱形头部210A,销轴部分210B,夹持部分210C和螺纹部分210D。在头部210A的端部设有槽,可以采用驱动装置或类似物转动第一调整钮210。销轴部分210B从头部210A的另一端延伸,并且与头部210A形成整体。夹持部分210C与销轴部分210B形成整体,并且位于与头部210A相对的一端。螺纹部分210D与夹持部分210C形成整体。夹持部分210C的外径稍微小于第三销轴孔148A。第一调整钮210沿着Ux轴线从右向左插入第三支撑托架148。然后,将外径大于第三销轴孔148A的互锁元件212插入夹持部分210C的右侧面和销轴部分210B的左侧面之间。于是将第一调整钮210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三支撑托架148上。第一调整钮210的螺纹部分210D与凸轮元件214的螺纹孔214a相互配合。
最初,当采用驱动装置或类似物转动第一调整钮210的头部210A时,第一调整钮210不沿左右方向(Ux轴线方向)产生移动,而是在原地转动。当转动第一调整钮210的螺纹部分210D时,与其相互配合的凸轮元件214沿着左右方向(Ux轴线方向)移动。同时,凸轮元件214的倾斜表面214B与夹持件120的第三弯曲部分128的下端相接触,由此使得夹持件120转动。
在支撑板主体142的中央设有第一圆形开口142E,其直径等于第一夹持件的开口122D。第二组四个圆形开口142F沿着对角线设置,各圆形开口142F到第一圆形开口142E的距离相等。在支撑板主体142的角部设有第三矩形开口142G。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144和146的左右侧设有四个矩形开口142H。
支撑板主体142的左端设有切除部分,所述切除部分沿着Uy轴线的前后侧对称对置。在支撑板主体142的左端中间部分设有第三伸出物142I。在支撑板主体142的左端的第三伸出物142I的前后设有第四伸出物142J。在支撑板主体142的第四伸出物142J上设有向上伸出的凸出物142K。相应的弹簧129的一端安装在各凸出物142K上。弹簧129的另一端插入夹持件120中相应的凹陷部分122C中。弹簧在夹持件120的左端向上施加作用力,因此保持夹持件120的右下角与凸轮元件214的倾斜表面214B相接触。在Uy轴线的正负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144和146的附近,分别设有销轴孔142M和142L。将第一和第二导向销轴145和147从下端插入上述销轴孔内。
附图2B描绘了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右端设有矩形切除部分152A。在切除部分152A的右边缘设有向下弯曲90°的第二调整钮托架154。第二调整钮220可转动地安装到托架154中。销孔设置在第二调整钮的托架154上,第二调整钮220插入并安装在此销孔内。切除部分152B和152C分别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前后端,并且从第一调整板主体的纵向中间位置向左离开一定距离。第三和第四调整钮230和240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调整托架156和第四调整托架158中。上述第三调整托架156和第四调整托架158在切除部分152B和152C的右端向下弯曲90°。销孔156A和158A分别设置在第三调整钮托架156和第四调钮托架158上,以便第三调整钮230和第四调整钮240插入并安装在销孔156A和158A中。
第二调整钮220、第三调整钮230和第四调整钮240的形状和安装方式与第一调整钮210的相同。因此,本文中省略对上述调整钮的描述。
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右侧的前后位置,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设有槽152D。侧板160包括第一侧板主体162,其中设有与主体的一侧(在图中的后端)形成整体的弯曲部分164。与第一夹持件的开口122D的直径相等的第一圆形开口152E位于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中央,即Ux,Uy,Uz轴线的原点。沿着对角线设有一组与第一开口152E距离相等四个第二圆形开口152F。第三组矩形开口152G分别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角部。
一组两个螺纹孔,第一螺纹孔152H和第二螺纹孔152I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上,以便分别用于安装第一侧板160和第二侧板170。上述螺纹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前后部分。通孔152J分别设置在第一螺纹孔152H和第二螺纹孔152I的内侧,并且与其平行。槽152K沿着宽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设置,其位于第一螺纹孔152H的中间位置。大致矩形的开口152M设置在第二螺纹孔152I的中间位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左端的前后部分,沿着Ux轴线方向设有一组槽152N。在左右第三开口152G的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一组导向凸台152P。
将第一侧板16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前端部分。在第一侧板主体162的左右部分分别设有槽162A。通过将螺钉166插入槽162A,并且使螺钉166与第一调整板150上的第一螺纹孔152H相配合,从而将第一侧板16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150上。将垫片166A插入第一侧板160和螺钉166的头部之间。
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螺钉166的头部从第一调整板150的上表面伸出,并穿过夹持件支撑板140的四个开口142H。通孔162B设置在槽162A的后面,当第一侧板16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150上时,通孔162B的位置相应于第一调整板150中的通孔152J的位置。
在第一侧板160的槽162A的中间部分设有从侧板的左后方向右前方延伸的导向槽162C。当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时,夹持件的支撑板140上的第一导向销145穿入第一调整板150的槽152K和第一侧板160的导向槽162C,并由各槽导向。
在第一侧板160的右端设有与侧板形成整体的第一侧板托架168,该托架168向下弯曲90°延伸。在第一侧板托架168中设有螺纹孔168A,其与第三调整钮230的螺纹部分230D相配合。当螺钉166与第一螺纹孔152H相配合,而且第三调整钮230转动时,螺钉166和垫片166A由槽162A导向,而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第一导向销145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150中的槽152K和设置在第一侧板160中的导向槽162C导向。
在第一调整板主体152的后端部分安装了第二侧板170。第二侧板170包括第二侧板主体172,其中弯曲部分174与侧板170的一侧形成整体。在第二侧板主体172的左右部分,沿着其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分别设有槽172A。通过将螺钉176插入槽172A,并且使螺钉176与第一调整板150中的第二螺纹孔152I相配合,使第二侧板17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150上。在第二侧板170和螺钉176的头部之间插入垫片176A。当螺钉176与第二螺纹孔152I相配合,并且转动第四调整钮240时,由槽172A为螺钉176和垫片176A导向。
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螺钉176的头部从第一调整板150的上表面伸出,穿过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第四开口142H。通孔172B设置在槽172A的前方,当第二侧板17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150上时,通孔172B与第一调整板150的通孔152J的位置相应。
在槽172A的中间位置沿着宽度方向设有导向槽172C。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第二导向销147穿入设置在第一调整板150的开口152M和设置在第二侧板160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的导向槽172C,并由其导向。
在第二侧板170的右端设有与此侧板形成一体的第二侧板托架178,其向下弯曲90°。在第二侧板托架178中设有螺纹孔178A,其与第四调整钮240的螺纹部分240D相配合。当螺钉176与第二螺纹孔152I配合,并且转动第四调整钮240时,由槽172A为螺钉176和垫片176A导向,而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第二导向销147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150的开口152M和设置在第二侧板170的导向槽172C导向。
第二调整板180设有第二调整板主体182,其呈矩形。在第二调整板主体182右端的前后角部设有相互平行伸出的矩形第一伸出物182A,其上具有第一螺纹孔182B。在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相对的另一端是第二半圆形伸出物182C,其在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前后角部伸出。
中间板130、夹持件的支撑板140和第一调整板150通过安装元件127和螺钉123安装到第二调整板180上。各安装元件127具有倒U形横截面板,其具有半圆形的柔性部分127A,该柔性部分127A在倒U形横截面板的中部向下延伸。安装部分127B设置在安装元件127的两个边缘,并且弯曲90°。在各安装部分127B设有通孔127C。
安装元件127穿过夹持件的第二开口122E安装,使得柔性部分127A压迫中间板130的弹性部分132D和第三开口132G之间的连接部分。螺钉123与第二调整板180的螺纹孔182H相配合,同时,垫片123A设置在螺钉123和第二调整板180之间。
第一圆形开口182E的直径等于夹持件的第一开口122D的直径,并且位于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中央。沿着对角线设有一组四个第二圆形开口182F,该开口与第一开口182E的距离相等。沿着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在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左右端和第一开口182E之间分别设有导向槽182G。设置在第一调整板150的凸台152P分别插入导向槽182G,并且由其导向。在各导向槽182G的前后侧设有第三螺纹孔182H,使上述螺纹孔182H与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前后侧相邻。
第一矩形板托架186从第二调整板主体182向下弯曲90°延伸,连接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右端的第一伸出部分182A。与第二调整钮220的螺纹部分相配合的螺纹孔186A设置在第一托架186的中央部分。第五调整钮250的一侧可转动地安装在通孔186B中,所述通孔186B设置在螺纹孔186A的下侧。在第一托架186的下端部分的前后侧分别设有矩形伸出物186C,在矩形伸出物186中设有螺纹孔186D。在通孔186B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销轴孔186F,其与通孔186D沿宽度方向有一定距离,以致第一托架186的前后侧的上下销轴孔186F位于相应的Uz轴线位置。一组销轴186G插入并固定在销轴孔186F中。
在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弯曲部分184。所述弯曲部分184与第二调整板主体182形成整体,以致上述弯曲部分184从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前后端向下弯曲90°。
在第二调整板主体182的左端的第二伸出物182C的前后侧设有弯曲90°延伸的第二托架188。第二托架188呈U形状,其前伸出物从第二伸出物182C的前方伸出并弯曲;其后伸出物从第二伸出物182C的后方伸出并弯曲。由连接部分连接上述前后伸出物。在连接部分的中部设有通孔188A,第五调整钮250的另一侧可转动地安装在通孔188A内。螺纹孔188B分别设置在通孔188A的前后侧。两个销轴孔188C设置在第二托架188的前伸出物部分,另外两个销轴孔188C设置在第二托架188的后伸出物部分。在第二托架188的前后伸出物上的销轴孔188C的高度位置相互对应。销轴188D分别插入并固定在第二托架188的销轴孔188C中。分别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托架186和188的销轴孔186F和188C中的销轴186G和188D分别插入沿着Ux轴线方向设置在侧支架上的槽中(未图示)。
第五调整钮250包括两个凸轮元件252A和252B,以及连接管件258。各凸轮元件252A和252B具有圆柱形头部254A和254B,在所述头部254A和254B的横端面设有凹槽,还包括插入部分256A和256B。插入部分与头部254A和254B在另一横截面形成整体,并且形成偏心,其可转动地插入第一或第二托架186或188的通孔186B或188A中。小的通孔257A和257B分别设置在插入部分256A和256B的自由端部分,使销子259可以插入通孔257A和257B内。将销子259插入连接管件258的通孔258A和258B,以及凸轮元件252A和252B的通孔257A和257B内,从而使凸轮元件252A和252B安装到连接管件258上。
最初,当第一调整钮210的头部210A转动时,第一调整钮210不沿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而在原地转动。此时,与第一调整钮210的螺纹部分210D相配合的凸轮元件214沿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于是,由于凸轮元件214的倾斜部分214B与夹持件的第三弯曲部分128的下端保持接触,夹持件120围绕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144和146的转动轴线,沿着θy方向转动,而且弹簧129沿着θy方向朝着夹持件120施加作用力,即在图2A中沿着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通过调整第一调整钮210,使固定有板件(未图示)的夹持件120沿θy方向转动时,调整板件120沿θy方向的角度。
当转动第二调整钮220时,第二调整钮220不朝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而是在原地转动。第二调整板180的第一托架186与第二调整钮220的螺纹部分220D相配合。在第二调整板180的第一托架186与第一调整板150的第二调整钮的托架154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因此,第一调整板150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相对于第二调整板180的位置产生移动。然后,第二调整板180的导向槽182G与第一调整板150上的导向凸台152P相互接触,并且为第一调整板150的移动导向。因此,通过转动第二调整钮220,使得第一调整板150沿着长度方向在第二调整板180上移动。中间板130和第二调整板180的位置保持固定,第一和第二导向销轴145和147分别插入第一调整板150的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槽152K,第一调整板150的开口152M,第一导向板160的导向槽162C和第二侧板170的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槽172C中。因为,夹持件的支撑板140安装在第一调整板150上,所以,其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相对固定,并且随着第一调整板150沿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产生移动。当夹持件的支撑板140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时,可转动地安装在夹持件的支撑板140上和固定在夹持件120上的板件(未图示)也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方向移动。
当转动第三调整钮230时,螺钉166和垫片166A由第一侧板160的槽162A导向,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第一导向销轴145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150的槽152K和第一侧板160的导向槽162C导向。然后,第一侧板160的第一侧托架168和第一调整板150的第三调整钮的托架156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并且由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导向销轴145使得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相对于第一调整板150沿着长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产生移动。通过第二调整板180的导向槽182G和第一调整板150的导向凸台152P,使安装的第一调整板150相对于第二调整板180固定。因此,第一和第二调整板150和180,中间板130和第一和第二侧板160和170的位置保持固定,而夹持件的支撑板140,夹持件120和板件(未图示)沿着设备的长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产生移动。
当通过转动第四调整钮240调整此装置时,第二侧板170的第二侧托架178和第四调整钮托架158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螺钉176和垫片176A分别与第一调整板150的第二螺纹孔152I相配合,沿着此装置的长度方向为第二侧板170导向,于是,第二侧板170沿着此装置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产生移动。然后,插入夹持件的支撑板140的第二导向销轴147由第二侧板170的横向槽172C导向,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夹持件的支撑板140围绕插入第一调整板150的槽152K和设置在第一侧板160中的导向槽162C的第一导向销轴145,沿θz方向转动。
当转动第五调整钮250时,分别设置在凸轮元件252A和252B上的、与插入部分256A和2656B偏心的头部254A和254B的周边表面沿着Uy轴线方向接触侧支架190中的槽190A,使得第二调整板180相对于侧支架(未图示)沿着高度方向,即Uz轴线方向移动。然后,分别固定在第二调整板180的第一和第二托架186和188的销轴186G和188D插入设置在侧支架上的槽190B(未图示)中,由所述槽190B沿着Uz轴线的高度方向导向。
但是,在常规的板件定位装置中,由于板件沿着Uz轴线方向的移动依靠凸轮元件252A和252B的偏心来完成(未图示),板件沿着Uz轴线方向的位移与第五调整钮250的角位移不成线性比例。特别是,板件沿着Uz轴线方向的位移△Z和第五调整钮250的角位移△φ之间的关系如下:
△Z=R1sin(△φ)
其中R1表示第五调整钮250的插入部分256A和256B的中心和第五调整钮250的头部252A和252B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即,由于三角几何关系,板件沿着Uz轴线方向的位移△Z与第五调整钮250的角位移△φ不成线性比例。因此,不容易精确调整板件沿着Uz轴线方向的位移△Z,而且为了调整板件的位置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当自动对常规的板件定位装置进行调整时,如果板件沿着Uz轴线方向的位移△Z不是按照线性控制,为了控制操作,需要更多的数据,而且这种控制方式的精度低于线性控制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板件定位装置,其中利用旋钮可以按照线性调整方式调整AMA和LCD中的板件沿着高度方向的位移。因此,可以简单精确地进行调整。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一般性地描述。本发明的板件定位装置包括:
用于安装板件的夹持件;
夹持件的支撑板,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其上;
中间板,其设置在夹持件和夹持件的支撑板之间;
第一调整板,其位于夹持件的支撑板下方;
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沿着宽度方向一侧;
第二侧板,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沿着宽度方向另一侧;
凸轮元件,其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上,并与夹持件的一侧接触,在凸轮元件上设有螺纹孔;
第一调整钮,其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一侧,并且在所述第一调整钮上具有与凸轮元件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部分,用于便调整夹持件与夹持件的支撑板之间相对的转动角度;
第二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二调整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用于调整第一调整板相对于第二调整板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位置;
第三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一侧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用于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
第四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二侧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用于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围绕第一调整板的一根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转动的角度;
第五调整钮,用于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相对于侧支架的高度位置;
线性调整机构,使其与第五调整钮配合,调整第二调整板相对于侧支架的高度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调整第二调整板的高度位置的线性调整机构是第三调整板,其可以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安装在侧支架上,其一侧与第五调整钮相配合。
至少有一个第一销轴固定到第二调整板上,第一销轴插入第三调整板的相应的一侧,第三调整板具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从第三调整板的一侧的上部分延伸到第三调整板的另一侧的下部分。
第二调整板具有至少一个托架,第一销轴固定在所述托架上,倾斜槽设置在第三调整板的侧壁上,所述侧壁相应于第二调整板的托架。
按照本发明的板件定位装置,可以调整固定在夹持件上的板件沿着高度方向的位移,使得该位移与第五调整钮的角位移成比例。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书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不能认为这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通过下面的附图,将更加具体和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A和1B是常规的板件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2A和2B是图1A和1B所示板件定位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A和1B所示板件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4A和4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板件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5A和5B是图4A和4B所示板件定位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A和4B所示板件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很容易理解,此处所一般性描述的并在附图中表示的元件可以设计为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因此,下面对于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如附图4A至6所示,不是如同权利要求书那样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通过附图可以非常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代号表示。
下面参照附图4A和4B,其描绘的实施例在附图5A和5B的分解图,以及附图6的主视图中更清楚地表示出来。当然,对于在上述附图5A和5B的分解图,以及附图6的主视图中描绘的内容,本专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离开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条件下,可以容易地改变附图4A和4B的图示轮廓。因此,下面对于附图4A和4B的图示内容的描述仅仅是个例子,其简单地说明了附图4A、4B、5A、5B和6描绘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与图4A和4B中各功能块相应的安装顺序在图5A、5B和图6通过实线、点划线进行表示,并有相同的编号。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板件定位装置。
附图4A和4B表示用于调整AMA或类似装置中的板件的定位装置300。附图5A和5B表示附图4A和4B所示板件定位装置的元件。附图6是附图4A和4B所示板件定位装置300的主视图。
在附图4A至5B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定位装置300,其包括:夹持件320,用其固定板件(未图示);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夹持件320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板340上,在该支撑板340的左侧设有第一调整钮410;中间板330,设置在夹持件320和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之间;第一调整板350,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下方,在第一调整板350的右侧设有第二调整钮420,在第二调整钮420的前后侧设有第三和第四调整钮430和440;沿着第一调整板350的宽度方向设有第一侧板360,其与第三调整钮430的螺纹部分430D相配合;第二侧板370,与第四调整钮440的螺纹部分440D相配合;第二调整板380,位于第一调整板350的下方,中间板330安装在第一调整板350上,第一调整板350与第二调整钮420的螺纹部分420D相配合;第三调整板385,安装到侧支架上,以便其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其一侧与第五调整钮450的螺纹部分450D相配合。
夹持件320包括基本上呈矩形板状的夹持件主体322。在夹持件主体322的前后边缘设有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324和326。在夹持件主体322的右边缘设有第三弯曲部分328。第一至第三弯曲部分324、326和328与夹持件主体形成整体,并且与主体322弯曲90°。第一和第二托架324A和326A分别在位于离开第三弯曲部分328一定距离处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324和326的中部。
在第一和第二托架324A和326A中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销轴孔324B和326B,以便将夹持件320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将销轴325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托架344A和346A中的第一和第二销轴孔344B和346B内。上述销轴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托架324A和326A中的第一和第二销轴孔324B和326B相对应。因此,夹持件320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在夹持件主体322的角部设有一组四个用于安装板件310的螺纹孔322A。
在夹持件主体322的左端设有矩形切除部分322B。在切除部分322B的前后侧,在夹持件主体322的底部表面,设有凹陷部分322C。各弹簧329的一端分别插入凹陷部分322C中。弹簧329的另一端安装在位于夹持件支撑板340中的凸台342K上。弹簧329沿着θy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朝着夹持件320施加作用力。
在夹持件主体322的中部设有第一开口322D。在第一开口322D的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二矩形开口322E,所述矩形开口322E与第一开口322D有一定距离。
中间板330包括中间板主体332,其基本上呈矩形。在中间板主体332的右侧的前后部分设有矩形伸出物332B。在伸出物332B中设有第一通孔332C。另一个伸出物332D设置在中间板主体332的右侧的中间部分。
第一圆形开口332E的直径基本等于夹持件的第一开口332D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形开口332E设置在中间板主体332的中间。沿着对角线设有一组四个第二圆形开口332F,其分别与第一圆形开口332E的距离相等。在中间板主体332的左端角部分别设有一对矩形第三开口332G。沿着Uy轴线方向,在开口332E的前后设有半圆形凹口332H。在中间板主体332的左端角部分别设有一组两个通孔332I。
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包括支撑板主体342,其基本上呈矩形。在支撑板主体342的前后边缘设有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344和346,上述弯曲部分344和346与支撑板主体342弯曲90°,并且与支撑板主体342形成整体。沿着Ux轴线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344和346的中央设有与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344和346形成整体,并且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344A和346A。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344A和346A上设有第一和第二销轴孔344B和346B,以便利用销轴325将夹持件320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将销轴325插入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344A和346A的第一和第二销轴孔344B和346B内,这两个销轴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324A和326A的第一和第二销轴孔324B和326B相对应。因此,夹持件320可以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
在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右端设有对称的矩形切除部分。形成的矩形切除部分沿着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Uy轴线方向分开设置,并且相互相对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Uy轴线的中部设有第一伸出物342A。在第一伸出物342A的前后侧设有第二矩形伸出物342B。在第一伸出物342A的两个边缘设有向上弯曲90°延伸的导向元件342C。凸轮元件414设置在导向元件342C之间,当凸轮元件414沿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时,由导向元件342C为其导向。在第二伸出物342B上分别设有矩形开口342D。
凸轮元件414D侧端面形状基本上呈直角三角形,具有相等的厚度,以致凸轮元件414有两个侧面,一个背面和一个斜面414B。在凸轮元件414的右侧表面中心设有与右侧表面的法线平行的螺纹孔414A。第一调整钮410的螺纹部分410D与凸轮元件414的螺纹孔414A相配合。将凸轮元件414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一伸出物342A上。凸轮元件414的倾斜表面414B与夹持件320相接触。当转动第一调整钮410时,凸轮元件414的倾斜表面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产生移动,于是,调整了夹持件320与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在第一伸出物342A的右侧端部设有向上弯曲90°延伸的第三支撑托架348。在第三支撑托架348的中部设有第三销轴孔348A,以便将第一调整钮410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三支撑托架348上。
第一调整钮410具有圆柱形头部410A,销轴部分410B,夹持部分410C和螺纹部分410D。在头部410A的一端面设有槽,以便采用驱动器或类似物转动第一调整钮410。销轴部分410B与头部410A形成整体,从头部410A的另一端伸出。夹持部分410C与销轴部分410B形成整体,并且位于和头部410A相对的一侧。螺纹部分410D与夹持部分410C形成整体。夹持部分410C的外径稍小于第三销轴孔348A。第一调整钮410从右向左插入第三支撑托架348。然后,将外径大于第三销轴孔348的定位元件412设置在夹持部分410C的左侧面和第三支撑托架348的右侧面之间,以便将第一调整钮410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三支撑托架348上。第一调整钮410的螺纹部分410D与凸轮元件414的螺纹孔414A相配合。
当由驱动器或人工转动第一调整钮410的头部410A时,第一调整钮410不朝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而是在原地转动。而与第一调整钮410的螺纹部分410D相配合的凸轮元件414朝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由于凸轮元件414的倾斜表面414B接触夹持件320的第三弯曲部分328的下端,因此,夹持件320转动。所以,调整了夹持件320相对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角度。
在支撑板主体342的中央部分设有第一开口342E,其直径等于夹持件的第一开口322D。沿着支撑板主体342的第一开口342E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的对角线设有第二圆形开口342F,而且它们分别与第一开口342E有一定距离。在支撑板主体342的角部分别设有第三矩形开口342G。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344和346的左右侧分别设有第四矩形开口342H。
在支撑板主体342的左端,在其中间位置的前后侧设有对称的切除部分。在支撑板主体342的左端中间位置设有第三伸出物342I。在第三伸出物342I的前后位置设有第四伸出物342J。在支撑板主体342的第四伸出物342J上分别设有向上伸出的凸台342K。相应的弹簧329的一端围绕着各凸台342K,而弹簧329的另一端插入夹持件320的相应的凹陷部分322C内。弹簧329向上推动夹持件320左端,因此,夹持件320的右下角部分与凸轮元件414的倾斜表面414B相接触。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344和346的内侧位置处,分别设有销轴孔342M和342L,第一和第二导向销轴345和347从下方固定插入销轴孔342M和342L内。
第一调整板350包括第一调整板主体352,其呈矩形。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右端设有矩形切除部分352A。该切除部分的右端向下弯曲90°延伸形成第二调整钮托架354,以便可转动地安装第二调整钮420。在第二调整钮托架354上设有销轴孔,其中插入安装了第二调整钮420。切除部分352B和352E分别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前后端。所述切除部分352B和352E向左与第一调整板主体的中间位置分开一定长度距离。设置的第三和第四支撑托架356和358用于可转动地安装第三和第四调整钮430和440。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撑托架356和358在切除部分352B和352E的右端向下弯曲90°延伸。在第三和第四支撑托架356和358中分别设有销轴孔356A和358A,以便第三和第四调整钮430和440插入安装在销轴孔356A和358A中。
第二调整钮420用于调整沿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第一调整板350相对于第二调整板380的位置。第三调整钮430用于调整沿宽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0的位置。第四调整钮440用于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围绕高度方向轴线,即Uz轴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0的转动角度。
当转动第二调整钮420时,与第二调整钮420的螺纹部分420D相关的第一调整板350和第二调整板380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于是,第一调整板350相对于第二调整板380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的位置得到调整。
当转动第三调整钮430时,与第二调整钮430的螺纹部分430D相关的第一调整板350和第一侧板360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于是,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0沿着宽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的位置得到调整。
当转动第四调整钮440时,与第四调整钮440的螺纹部分440D相关的第一调整板350和第二侧板370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于是,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0围绕高度方向轴线,即Uz轴线,转动的位置得到调整。
第二、第三和第四调整钮420、430和440的形状和安装方式与第一调整钮410的相同。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右侧的前后部分,沿着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设有槽352D。与夹持件的第一开口322D的直径相等的第一圆形开口352E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中心。沿着对角线设有第二圆形开口352F,各圆形开口352F与第一圆形开口352E的距离相等。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角部分别设有第三矩形开口352G。
两个第一螺纹孔352H和两个第二螺纹孔352I用于分别将第一和第二侧板360和37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主体352上。所述两个第一螺纹孔352H和两个第二螺纹孔352I设置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前后位置处。同样,通孔352J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螺纹孔352H和352I的内侧,并且与第一和第二螺纹孔352H和352I分开。在第一螺纹孔352H的中间位置,沿着宽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设有槽352K。在第二螺纹孔352I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口352M。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左端的前后位置,沿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分别设有槽352N。
在左侧第三开口352G的中间位置和右侧第三开口352G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凸台352P。由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导向槽382G为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导向凸台352P导向。
将第一侧板360安装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前侧部分。第一侧板360包括第一侧板主体362,其中弯曲部分在图中侧板360的后端一侧与侧板360形成整体。在第一侧板主体362的左右部分,即沿着Ux轴线方向,分别设有槽362A。通过将螺钉366插入槽362A,并且使螺钉366与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一螺纹孔352H相配合,将第一侧板36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350上。垫片366A设置在第一侧板360和螺钉366的头部之间。
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螺钉366的头部从第一调整板350的上表面伸出,并穿过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四开口342H。通孔362B设置在槽362A的后侧,当第一侧板36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350上时,通孔362B的位置对应于第一调整板350的通孔352J。
在第一侧板360的槽362A的中间位置设有从左后侧延伸到右前侧的导向槽362C。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的第一导向销345插入第一调整板350的槽352K和第一侧板360的导向槽362C中,并由其导向。
在第一侧板360的右端设有与其形成整体的第一侧板托架368,其向下弯曲90°延伸。在第一侧板托架368上设有螺纹孔368A,该螺纹孔368A与第三调整钮430的螺纹部分430D相配合。当螺钉366与第一螺纹孔352H相配合,而且第三调整钮430转动时,螺钉366和垫片366A由槽362A导向,同时,在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的第一导向销345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350上的槽352K和设置在第一侧板360上的导向槽362C导向。
当转动第三调整钮430时,螺钉366和垫片366A由第一侧板360的槽362A导向,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一导向销345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350的槽352K和第一侧板360上的导向槽362C导向。然后,第一侧板360的第一侧板托架368和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三调整钮托架356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由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导向销345使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0沿着长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移动。由于在第二调整板380上设有导向槽382G,在第一调整板350上有导向凸台352P,使得安装的第一调整板350不能沿着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二调整板380和第一和第二侧板360和370移动。因此,沿着Uy轴线方向,第一和第二调整板350和380、中间板330、第一和第二侧板360和370的位置保持固定,而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夹持件320和板件(未图示)的位置可以沿着该方向移动。
在第一调整板主体352的后侧安装有第二侧板370。第二侧板370包括第二侧板主体372,弯曲部分374与其一侧形成整体。在第二侧板主体372的左右部分,沿着第二侧板主体372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分别设有槽372A。通过将螺钉376插入槽372A,并与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二螺纹孔352I相配合,使第二侧板370安装在第一调整板350上。垫片376A设置在第二侧板370和螺钉376的头部之间。当螺钉376与第二螺纹孔352I相配合,并且转动第四调整钮440时,由槽372A为螺钉376和垫片376A导向。
在板件定位装置300组装完毕之后,螺钉376的头部从第一调整板350的上表面伸出,并穿过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四开口342H。当第二侧板370安装到第一调整板350上时,设置在槽372A的通孔372B的位置相应于第一调整板350的通孔352J。
在槽372A的中间位置设有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槽372C。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二导向销347插入设置在第一调整板350的开口350M和设置在第二侧板370的、沿宽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上的导向槽372C中,并且由其导向。
在第二侧板370的右端设有与其形成整体的第二侧板托架378,其弯曲90°向下延伸。在第二侧板托架378中设有螺纹孔378A,其与第四调整钮440的螺纹部分440D相配合。当螺钉376与第二螺纹孔352I相配合,并且转动第四调整钮440时,由槽372A为螺钉376和垫片376A导向。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350的开口352M和设置在第二侧板370的导向槽372C为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二导向销347导向。
在转动第四调整钮440调整该装置时,第二侧板370的第二侧板托架378和第四调整钮托架358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与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二螺纹孔352I相配合的螺钉376由第二侧板370的、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槽372A导向,并且沿着相对于第二侧板370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二调整板380具有第二调整板主体382,其基本上呈矩形。在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右侧前后角部分别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第一矩形伸出物382A,在此第一矩形伸出物382A上设有第一螺纹孔382B。在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左侧前后角部分别设有伸出的第二半圆形伸出物382C。
通过安装件327和螺钉323,将中间板330、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和第一调整板350安装到第二调整板380上。各安装件327具有呈倒U形的横截面,其具有一定长度,有半圆形弹性部分327A,该半圆形弹性部分327A在中部向下延伸。在安装件327的两个边缘设有安装部分327B,其弯曲90°。在各安装部分327B中设有通孔327C。
安装件327穿过夹持件的第二开口322E,使得其弹性部分327A分别弹性压迫中间板330的弹性部分332D和第三开口332G之间的连接部分。螺钉323与第二调整板382的螺纹孔382H相配合。垫片323A设置在螺钉323和第二调整板380之间。
第一圆形开口382E的直径等于夹持件的第一开口322D,所述第一圆形开口382E设置在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中心。沿着对角线设有一组四个第二圆形开口382F,各圆形开口382F与第一圆形开口382E的距离相等。沿着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在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第一开口382E和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左右端之间分别设有一对导向槽382G。设置在第一调整板350上的凸台352P分别插入导向槽382G内,由其导向。在各导向槽382G的前后侧分别设有第三螺纹孔382H,其与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前后边缘相邻。
第一矩形板托架386从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右边缘弯曲90°向下延伸,并且与此处的第一伸出物382A正交。用于第二调整钮420的螺纹部分的螺纹孔386A设置在第一托架386的中心部分。用于可转动安装第五调整钮450的一侧的通孔386B设置在螺纹孔386A的下侧。各矩形伸出物386C上设有螺纹孔386D。这些孔分别设置在第一托架386的下端部分的前后侧。在通孔386B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销轴孔386F,它们分别与通孔386B沿着宽度方向分开一定距离,使得第一托架386的前后侧的相应的上下销轴孔386F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一对销轴386G分别插入并固定在销轴孔386F内。
在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前后端设有弯曲部分384。弯曲部分384与第二调整板主体384形成整体,并且从第二调整板主体384的前后端向下弯曲90°。
第三托架389分别从前后端的各导向伸出物384向下延伸。在各第三托架389的下端设有销轴孔389A。销轴389B插入并固定在销轴孔389A内。
在第二调整板主体382的左端的前后侧,第二托架388向下弯曲90°延伸。第二托架388呈U形板,其包括从前端第二伸出物382C伸出并弯曲的前端部分,以及从后端的第二伸出物382C伸出并弯曲的后端部分。上述两个伸出物由连接部分连接。通孔388A设置在连接部分的中部,第五调整钮450的另一侧可转动地设置在通孔388A内。螺纹孔388B分别设置在通孔388A的前后侧。两个销轴孔388C设置在第二托架388的前端部分,与前端销轴孔具有相应高度的两个销轴孔388C设置在第二托架388的后端部分。一组销轴388D分别插入并固定在第二托架388的销轴孔388C内。第二销轴386G和388D分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托架386和388的销轴孔386F和388C内,这些销轴386G和388D插入设置在侧支架390的高度方向,即Uz轴线方向的导向槽390A中。当第二调整板380与侧支架390的相关的高度位置变化时,导向槽390A与第二销轴386G和388D一起为第二调整板380导向。
第三调整板385基本上呈盒状,其上下侧敞开。在第三调整板385的前后侧壁设有沿直线倾斜的槽385A,其从左上端向右下端延伸。槽385A的位置分别相应于固定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三托架389上的第一销轴389B的位置。在板件定位装置组装完毕之后,第一销轴389B插入第三调整板385的倾斜槽385A内。如图6所示,两个倾斜槽385A设置在各侧壁上,这些槽385A以非常稳定的方式为第一销轴389B导向。
伸出物385B从第三调整板385的前后侧壁的左右端延伸。第三调整板385的各伸出物385B具有下边缘,其高度位置与第三调整板385的主侧壁的下边缘位置相等。伸出物385B的上边缘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三调整板385的主侧壁的上边缘位置。第三调整板385的伸出物385B插入设置在侧支架390的第二槽390B内。当第三调整板385与第五调整钮450的螺纹部分450D相配合并转动第五调整钮450时,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上述组件为第三调整板385导向。
在第三调整板385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螺纹孔385C。第五调整钮450的螺纹部分450D与第三调整板385的螺纹孔相配合。采用第五调整钮450调整夹持件支撑板340相对于侧支架390的高度位置,即Uz轴线方向的位置。
第五调整钮450具有圆形头部450A,销轴部分450B,夹持部分450C和螺纹部分450D。在头部一端设有槽,以便可以采用驱动器调整第五调整钮450,销轴部分450B与头部450A的另一端形成整体。销轴部分450B可转动地插入设置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一托架386上的通孔386B和设置在侧支架390的通孔390C中。夹持部分450C与销轴部分450B形成整体,并且位于和头部450A相对的另一端。螺纹部分450D与夹持部分450C形成整体。夹持部分450C的外径小于设置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一托架386的通孔386B和设置在侧支架390上的通孔390C。在第五调整钮450插入通孔386B和390C后,将直径大于通孔386B和390C的定位元件452设置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一托架386和夹持部分450C的右侧表面之间。因此,第五调整钮450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二调整板380上。第五调整板450的螺纹部分450D与第三调整板385的螺纹孔385C相配合。
当转动第五调整钮450的头部450A时,由于夹持部分450C的作用,使第五调整钮450在原地转动。定位元件452使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不会发生。与第五调整钮450的螺纹部分450D相配合的第三调整板385沿着此装置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当第三调整板385沿着此装置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时,固定到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三托架389的第一销轴389B由第二调整板380的倾斜槽385A导向,由此上下移动。因此,第二调整板380上下移动。
下面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联系调整钮410、420、430、440和450的功能描述板件定位装置300的操作过程。
当由人工或采用驱动器转动第一调整钮410的头部410A时,第一调整钮410不沿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而是在原地转动。与第一调整钮410的螺纹部分410D相配合的凸轮元件414沿着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然后,由于凸轮元件414的倾斜部分414B与夹持件320的第三弯曲部分328的下端保持接触,夹持件320围绕第一和第二托架344和346的转动轴线沿着θy方向,即图2A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弹簧329沿着θy方向向夹持件320施加作用力。通过调整第一调整钮410,使固定有板件(未图示)的夹持件320沿着θy方向转动时,可以调整板件320在θy方向的角度。
当转动第二调整钮420时,第二调整钮420不沿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而是在原地转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一托架386与第二调整钮420的螺纹部分420D相配合。所述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一托架386和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二调整钮托架354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于是,第一调整板350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相对于第二调整板380的位置移动。即,通过转动第二调整钮420,可以使第一调整板350在第二调整板380上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然后,第二调整板380的导向槽382G与第一调整板350的导向凸台352P相接触,并为第一调整板350的移动导向。中间板330和第二调整板380的位置保持固定,第一和第二导向销345和347分别穿过第一调整板350的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槽352K和第一侧板360的导向槽362C,第一调整板350的开口352M和第二侧板370上的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槽372C,于是,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安装到第二调整板350上,以致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保持固定。这个组件可以沿着第一调整板350朝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当夹持件的支撑板340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时,夹持件320可转动地安装到夹持件的支撑板340上,固定在夹持件320上的板件(未示出)可以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
当转动第三调整钮430时,由第一侧板360的槽362A为螺钉366和垫片366A导向。由设置在第一调整板350的槽352K和第一侧板360的导向槽362C为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一导向销345导向。其结果是,第一侧板360的第一侧板托架368和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三调整钮托架356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由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导向销345使得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0沿着长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移动。通过第二调整板380的导向槽382G和第一调整板350的导向凸台352P使安装的第一调整板350相对于第二调整板380固定。因此,第一和第二调整板350和380。中间板330和第一和第二侧板360和370的位置保持固定,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夹持件320和板件(未图示)可以沿着这种装置的长度方向,即Uy轴线方向移动。
当转动第四调整钮440调整该装置时,第二侧板370的第二侧板托架378和第四调整钮托架358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于是,与第一调整板350的第二螺纹孔352I相配合的螺钉376和垫片376A由第二侧板370的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槽372A导向,并且相对于第二侧板370移动,即沿着该装置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然后,由于第二侧板370的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槽372C的作用,使插入夹持件的支撑板340的第二导向销347沿着长度方向移动。而夹持件的支撑板340围绕穿过第一调整板350的槽352K和设置在第一侧板360的导向槽362C的第一导向销345沿着θ z方向转动。
当转动第五调整板450的头部450A时,由于设有夹持部分450C和定位元件452使得第五调整钮450原地转动而不沿左右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第三调整板385与第五调整钮450的螺纹部分4350D相配合,使所述第三调整板385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当第三调整板385沿着此装置的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时,固定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三托架389上的第一销轴389B由第三调整板385的倾斜槽385A导向,并且上下移动。由此,引导第二调整板380上下引导。而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托架386和388的第二销轴386G和388D插入导向槽390A中,并由其导向。所述导向槽390A沿着高度方向,即Uz轴线方向,设置在侧支架中。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板件定位装置,由于当转动第五调整钮450时,使第三调整板385沿着长度方向,即Ux轴线方向移动,固定在第二调整板380的第三托架389的第一销轴389B借助第三调整板385的线性倾斜槽385A上下移动。其结果是调整板件310的高度方向,即Uz轴线方向的位移,从而使高度方向的位移与第五调整钮450的角位移成比例。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提供的经过改善的板件定位装置和方法可以提供调整旋钮沿线性简单精确地调整AMA和LCD中板件的高度方向的位移。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形式。上述实施例完全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进行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部分来限定。所有出自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形式和等同物都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板件定位装置,其包括:
用于安装板件的夹持件;
夹持件的支撑板,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其上;
中间板,其设置在夹持件和夹持件的支撑板之间;
第一调整板,其位于夹持件的支撑板下方;
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沿着宽度方向一侧;
第二侧板,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沿着宽度方向另一侧;
凸轮元件,其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上,并与夹持件的一侧接触,在凸轮元件上设有螺纹孔;
第一调整钮,其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一侧,并且具有与凸轮元件的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夹持件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的相对转动角度;
第二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二调整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第一调整板相对于第二调整板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位置;
第三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一侧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
第四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二侧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围绕第一调整板的一根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转动的角度;
第五调整钮,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相对于侧支架的高度位置;
线性调整机构,使其与第五调整钮配合,线性调整第二调整板相对于侧支架的高度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用于调整第二调整板的高度位置的线性调整机构是第三调整板,其可以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安装在侧支架上,其一侧与第五调整钮相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第一销轴固定到第二调整板上,第一销轴插入第三调整板的相应的一侧,第三调整板具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从第三调整板的一侧的上部分延伸到第三调整板的另一侧的下部分。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第二调整板具有至少一个托架,第一销轴固定在所述托架上,倾斜槽设置在第三调整板的一个侧壁上,所述侧壁相应于第二调整板的托架。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槽呈直线。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槽设置在第三调整板的两个侧壁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有两个倾斜槽分别设置在第三调整板的两侧。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第五调整钮包括:头部;销轴部分,与所述头部形成整体,从头部突出,并且可以转动地插入设置在侧支架上的通孔和第二调整板中的通孔内;夹持部分,与销轴部分形成整体,并且位于和头部相对的一侧;螺纹部分,与夹持部形成整体,所述螺纹部分与第三调整板相配合。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第五调整钮的头部呈圆柱形状,在头部的一端设有凹槽。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第五调整钮设有定位元件,其设置在第二调整板和夹持部分之间。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定位元件的外径大于侧支架上的通孔的直径和第二调整板的通孔的直径。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三调整板的下端的两侧至少设有一个凸出物,凸出物插入设置在侧支架上的相应的槽内,在转动第五调整钮期间,第三调整板与第五调整钮的螺纹部分相配合并沿着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为第三调整板导向。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第二销轴固定在第二调整板上,第二销轴插入侧支架,侧支架上具有导向槽,当第二调整板相对于侧支架的沿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时,导向槽为第二调整板导向。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凸轮元件具有倾斜表面,其接触夹持件的一侧,当转动第一调整钮使倾斜表面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移动时,可调整夹持件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在夹持件和夹持件的支撑板之间设有向上推动夹持件的弹簧,设置弹簧的这一侧与夹持件和凸轮元件的倾斜表面相接触的一侧相对。
16.一种板件定位装置,其包括:
用于安装板件的夹持件;
夹持件的支撑板,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其上;
中间板,其设置在夹持件和夹持件的支撑板之间;
第一调整板,其位于夹持件的支撑板下方;
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沿着宽度方向一侧;
第二侧板,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沿着宽度方向另一侧;
凸轮元件,其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上,使凸轮元件接触夹持件的一侧,在凸轮元件上设有螺纹孔;
第一调整钮,其设置在夹持件的支撑板一侧,并且在所述第一调整钮上具有与凸轮元件的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夹持件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的相对转动角度;
第二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二调整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第一调整板相对于第二调整板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位置;
第三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一侧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
第四调整钮,其设置在第一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具有与第二侧板相配合的螺纹部分,以便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围绕第一调整板的一根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转动的角度;
第五调整钮,用其调整夹持件的支撑板相对于侧支架的高度位置;
第三调整板安装在侧支架上,所述第三调整板可以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第三调整板的一侧与第五调整钮相配合;
将至少一个第一销轴固定到第二调整板上,将第一销轴插入第三调整板的相应的侧壁,在第三调整板上设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从第三调整板的一侧的上端部分延伸到所述第三调整板的另一侧的下部分,第二调整板上有至少一个托架,第一销轴安装在此托架上,倾斜槽设置在第三调整板与第二调整板的托架相应的一个侧壁上。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槽设置在第三调整板的两个侧壁上。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有两个倾斜槽分别设置在第三调整板的两侧上。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第五调整钮包括:头部;销轴部分,与所述头部形成整体,从头部突出,并且可以转动地插入设置在侧支架上的通孔和第二调整板中的通孔内;夹持部分,与销轴部分形成整体,并且位于和头部相对的一侧;螺纹部分,与夹持部分形成整体,所述螺纹部分与第三调整板相配合,第五调整钮的头部具有圆柱形状,而且在头部一端具有凹槽。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第五调整钮设有定位元件,其设置在第二调整板和夹持部分之间。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定位元件的外径大于侧支架上的通孔的直径和第二调整板的通孔的直径。
22.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三调整板的下端的两侧至少设有一个凸出物,凸出物插入设置在侧支架上的相应的槽内,在转动第五调整钮期间,第三调整板与第五调整钮的螺纹部分相配合并沿着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为第三调整板导向。
23.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第二销轴固定在第二调整板上,将第二销轴插入侧支架,侧支架上具有导向槽,当第二调整板相对于侧支架的沿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时,导向槽为第二调整板导向。
24.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凸轮元件具有倾斜表面与夹持件的一侧接触,当转动第一调整钮使倾斜表面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移动时,可调整夹持件相对于夹持件的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板件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在夹持件和夹持件的支撑板之间设有向上推动夹持件的弹簧,设置弹簧的这一侧与夹持件和凸轮元件的倾斜表面相接触的一侧相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121353 CN1204110A (zh) | 1997-06-30 | 1997-09-30 | 板件定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8906/97 | 1997-06-30 | ||
CN 97121353 CN1204110A (zh) | 1997-06-30 | 1997-09-30 | 板件定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4110A true CN1204110A (zh) | 1999-01-06 |
Family
ID=517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7121353 Pending CN1204110A (zh) | 1997-06-30 | 1997-09-30 | 板件定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0411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9709A (zh) * | 2016-01-04 | 2016-04-06 |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屏组件的组装装置 |
-
1997
- 1997-09-30 CN CN 97121353 patent/CN120411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9709A (zh) * | 2016-01-04 | 2016-04-06 |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屏组件的组装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6640C (zh) | 面光源装置、漫射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246624C (zh) | 反射镜可动型汽车用前照灯 | |
CN102116891B (zh) | 导光板、具有导光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91425A (zh) | 自由曲面光学元件成形用金属模、用该模成形的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及自由曲面反射镜 | |
CN1204110A (zh) | 板件定位装置 | |
US6676267B2 (en) | Mirror support structure | |
CN1234024C (zh) | 光学棒、其制造方法、制造夹具、以及装备其的投影仪 | |
JPH04166904A (ja) | レンズ保持鏡筒 | |
CN1812497A (zh) | 图像拾取装置 | |
CN1216482C (zh)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41012A (zh) | 不匀检查装置以及不匀检查方法 | |
US20030137612A1 (en) | Multi-Axis Adjusting Apparatus | |
JPH03187105A (ja) | 自動車用の前照灯 | |
JPH0811348A (ja) | ビーム光走査装置 | |
US6798584B2 (en) | Lens apparatus for projection | |
JP2003021867A (ja) | ランプ取付角度調整機構付き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
JP3045535B2 (ja) | 照明装置 | |
US6879413B1 (en) | Carriage driving mechanism in image processor | |
JP3853318B2 (ja) |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 |
JP2887918B2 (ja) | ラスタ走査装置のミラー支持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ミラー角度調整方法 | |
KR100815324B1 (ko) | 카메라모듈 포커싱장치 및 포커싱방법 | |
KR19990004759A (ko) | 패널 교환 장치 | |
CN210241242U (zh) | 裂隙灯光路调节结构 | |
JP4511057B2 (ja) |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 |
JP2620639B2 (ja) |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