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9784C - 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784C
CN1199784C CNB021513376A CN02151337A CN1199784C CN 1199784 C CN1199784 C CN 1199784C CN B021513376 A CNB021513376 A CN B021513376A CN 02151337 A CN02151337 A CN 02151337A CN 1199784 C CN1199784 C CN 11997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metal film
pushbutton switch
key to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513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0013A (zh
Inventor
清水政成
菊池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m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0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0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97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7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9/00Layers
    • H01H2209/002Materials
    • H01H2209/0021Materials with metallic appearance, e.g. polymers with dispersed particles to produce a metallic appear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28Printed information
    • H01H2219/03Printed information in transparent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1Foil transfer pro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98Combined manufacture including applying or shaping of fluent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752Laterally noncoextensive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在树脂键顶上,用与表示文字和符号等的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来形成热熔接层,在该热熔接层上转印金属薄膜层。由此,不会由于热熔接层的涂布工序而损伤金属薄膜层,而且,不需要显示部的定位。而且,如果在金属薄膜层的上层进一步形成转印树脂层,能够防止金属薄膜层的氧化、损伤的发生等。

Description

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携带电话、车载电话、遥控器等通信设备的按钮开关、或者其他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按钮开关中使用的键顶(キ一トツ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在通信设备中,特别是在携带电话、车载电话等携带通信设备中使用的按钮开关的覆盖部件,广泛地使用由透光性树脂键顶和透光性弹性键座所构成的照光式按钮开关的覆盖部件。而且,其中,也有树脂键顶的整个表面进行照光的方案,具有表示文字和符号等的显示部的表示面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方案在市场中存在优选的倾向(作为关联技术,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268667号)。其与单独的彩色不同,通过树脂键顶(キ一トツプ)的表示面具有金属色调的光泽,提高了装饰性,并且,通过显示部和表示面具有照光性,提高了在暗处的可视性。
因此,得到兼有这样的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的树脂键顶(キ一トツプ)的尝试在现有技术中用各种方法进行。作为其一例,通过蒸镀法和溅射法等在树脂键顶上附着金属,来形成金属薄膜层的方法是公知的,但是,在该方法中,生产是使用真空装置的补片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人锐意研究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得到上述这样的树脂键顶的方法,而想到了下面的方法。该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那样,首先,在脱模性片材1上形成金属薄膜层2,接着,在该金属薄膜层2上涂布形成热熔接层3,在透光性的树脂键顶4的预定位置上通过热熔接层3来转印金属薄膜层2。但是,在该方法中,当把金属薄膜层2转印到树脂键顶4上时,因为必须整合树脂键顶4和热熔接层3,此时,在树脂键顶4的表面上的显示部5在箭头表示的平面方向上容易发生位置偏差,存在使成品率进一步降低的问题。而且,为了在金属薄膜层2上形成热熔接层3,在涂布热熔接层3时,会损伤或弯折金属薄膜层2,而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作为重叠地助长成品率降低的其他问题,也存在脱模性片材1的变形问题。即,通过涂布热熔接层3时的压印、加热,在热熔接层3的进行涂布的部分和不进行涂布的部分上,脱模性片材1的伸缩变形的程度不同,由于这些变形,在显示部5上产生位置偏差。本发明通过研究利用处理容易并且速干性优良的热熔接层3这点,来改善与上述蒸镀法和溅射法相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方法的上述各问题,其结果而得到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不损伤金属薄膜层,在转印工序中不需要树脂键顶和金属薄膜层的高精度的定位,以高品质提高成品率,而且,生产效率高。
实现该目的的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在树脂键顶上,用与表示文字和符号等的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来形成热熔接层,在该热熔接层上转印金属薄膜层,形成金属色调的树脂键顶。
根据该制造方法,形成显示部的树脂键顶的预定部位,例如,在树脂键顶的底面上,预先以与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形成热熔接层,而且,在该热熔接层上转印金属薄膜层,因此,不会因热熔接层的涂布工序而损伤金属薄膜层。而且,由于在树脂键顶侧预先以与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形成热熔接层,当把金属薄膜层转印到树脂键顶上时,不需要显示部的定位。因此,能够得到高品位的树脂键顶,能够提高成品率。而且,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利用了处理容易并且速干性优良的热熔接层,与现有的蒸镀法等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对于上述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可以这样构成:把热熔接剂涂布成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空心形状,而形成热熔接层,或者把热熔接剂涂布成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相同形状,而形成热熔接层。其中,特别是,根据把热熔接剂涂布成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空心形状而形成热熔接层的方法,由于转印到树脂键顶上的面积较大,对于难于损伤金属薄膜层的上述方法特别优选。
对于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作为金属薄膜层,可以利用例如金属箔等,但是,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上,最好在具有脱模性的片材上形成金属薄膜层,而转印到热熔接层上。即,当使用上述脱模性片材时,金属薄膜层从脱模性片材上的脱离性良好,毛刺难于产生,在后续工序中,不需要由激光照射进行切除毛刺。而且,对于在脱模性片材上形成金属薄膜层,优选在转印时通过金属薄膜层的脱离性良好的真空蒸镀法来蒸镀低成本的铝的方法,
而且,对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在具有脱模性的片材上形成保护层,接着,在其上层层叠形成金属薄膜层,然后,在热熔接层上同时转印金属薄膜层和保护层。预先在片材和金属薄膜层之间设置保护层,同时转印金属薄膜层和保护层,因此,在转印后的键顶表面上显露出保护层。因此,从转印到涂布着色层等后续工序之间,金属薄膜层不会污染或者不会引起由氧化等产生的劣化。而且,由于预先设置保护层,不需要在转印后设置保护层的工序。而且,保护层与着色层的亲密性较好,提高了与着色层的粘接性。在转印中,由于引起了保护层与脱模性片材之间的剥离(当使用在基膜上设置脱模层这样的脱模性片材时,在保护层与上述脱模层的界面上的剥离或者上述脱模层内的剥离),金属薄膜层不会残留在脱模性片材侧,提高了转印性。
而且,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在金属薄膜层的上层进一步形成转印树脂层,通过该转印树脂层把该金属薄膜层转印到热熔接层上。即,在脱模性片材上形成金属薄膜层之后,在进行保管的情况下,金属薄膜层接触到大气,因此,容易发生氧化、腐蚀或变色,或者易于附着污物和损伤,但是,通过形成转印树脂层,保护了金属薄膜层,能够预先防止这样的问题的发生。而且,通过转印树脂层的存在,提高了与热熔接层的粘接性,提高了金属薄膜层与脱模性片材的脱离性,能够抑制毛刺的发生。
而且,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中,能够制造下列任一种按钮开关用键顶:强调金属色调的光泽的方案、反之强调照光性(透光性)的方案、以及市场要求特别高的良好地平衡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方案。在该按钮开关用键顶中,其金属薄膜层的厚度形成为5nm~500nm。使金属薄膜层的厚度为5nm以上是因为层厚不足5nm时没有金属感,使金属薄膜层的厚度为500nm以下是因为当层厚超过500nm时,当转印金属薄膜层时,金属薄膜层的脱离性变差,在脱离边缘上容易产生毛刺,而需要另外设置切除工序。而且,除了层厚为5nm~500nm之内,对于制造更重视照光性(透光性)类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使层厚为5nm~100nm来形成金属薄膜层。另一方面,对于制造更重视金属色调的光泽的类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使层厚为100nm~500nm来形成金属薄膜层。而且,对于制造平衡良好地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类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把金属薄膜层的层厚形成为10nm~50nm。
因此,这样的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指标能够把金属薄膜层的形成方法和依赖于使用的金属的材料的上述金属薄膜层的层厚作为一个指标来规定,但是,作为其他的指标可以利用可见光透过率来规定。即,在使按钮开关用键顶具有照光性(透光性)的情况下,使可见光透过率为1%~60%来形成金属薄膜层。当可见光透过率不足1%时,由金属薄膜层所产生的金属色调的光泽是足够的,但是,透光性不足,照光性欠缺,当超过60%时,透光性良好,能够发挥良好的照光性,但是,不能得到金属色调的光泽。实际上,更取决于使用的树脂的种类、折射率、形状以及金属薄膜的材料、折射率、色调等,但是,最好,为了制造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平衡良好的按钮开关用键顶,使可见光透过率为5%~40%来形成金属薄膜层。
而且,上述金属薄膜层的层厚和可见光透过率是分别独立的构成要素。因此,例如,为得到希望的金属色调的光泽或者照光性(透光性)的结果,金属薄膜层的层厚包含在5nm~500nm的范围内,但是,存在可见光透过率在1%~60%之外的情况,反之,虽然可见光透过率在1%~60%的范围内,但是,存在层厚在5nm~500nm之外的情况。当然,也存在层厚在5nm~500nm的范围内并且可见光透过率在1%~60%的范围内的情况。
而且,上述“可见光”是人眼感到光线的波长范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随人而不同,并且,其下限为360nm~400nm,上限为760nm~830nm,提供随波长而不同的颜色感觉。所谓金属色调的“光泽”包含镜面光泽和磨沙的光泽的任何的光泽。
而且,对于以上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含这样的工序:在转印到树脂键顶上的金属薄膜层上补充地照射激光,除去不需要的金属薄膜层。由此,能够仅在树脂键顶的所希望的部位上设置金属薄膜层,因此,即使在进行转印时,在脱离边缘上稍稍残留了金属薄膜层的毛刺,也能用激光容易地除去。而且,即使是在转印中设置困难的非常细的空心形状,也能用激光来容易地形成。
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的说明,针对本发明的目的、优点、特征以及用途,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所作的适宜的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图1A是表示在脱模性片材上层叠金属薄膜层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1B是表示在树脂键顶上层叠热熔接剂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图1A和图1B所示的制造工序的后续工序的示意图,图2A是表示对形成在树脂键顶上的热熔接层转印金属薄膜层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2B是表示形成与显示部的空心形状相对应的热熔接层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图2A和图2B所示的制造工序的后续工序的示意图,图3A是形成着色层以便于埋入树脂键顶的显示部的部分剖视图,图3B是把按钮开关用键顶通过粘接层固定到键座上的按钮开关用覆盖材料(键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表示设有另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设有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设有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表示设有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表示设有又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创作过程中所得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图9A是表示在金属薄膜层上设置热熔接层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9B是说明在树脂键顶表面上的显示部在箭头所示的平面方向上易于发生位置偏差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与背景技术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此,作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对这样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即在脱模性片材1上形成金属薄膜层2,在树脂键顶4上形成涂布形成为与表示文字和符号等的显示部5相对应的形状的热熔接层3,经过该热熔接层3把金属薄膜层2转印到树脂键顶4上。
具体地说,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那样,在基膜1a上形成脱模层1b,在该脱模层1b上形成后述的具有所希望的厚度和可见光透过率的金属薄膜层2(图1A)。另一方面,在模制成型的树脂键顶4上涂布热熔接剂,在本实施例中,把热熔接剂涂布成与文字、符号、图形等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由此,形成与显示部5的空心形状相对应的热熔接层3。
接着,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那样,对形成在树脂键顶4上的热熔接层3热转印金属薄膜层2(图2A)。此时,金属薄膜层2仅压接在热熔接层3上的部位从脱模层1b上干净地剥离,转印到树脂键顶4上(图2B),但是,在转印时,存在在金属薄膜层2的边缘遗留不希望的毛刺的情况,可以通过照射激光来去除。而且,在对于显示部5要求形成不可能通过转印而实现的精致的形状的情况下,为了补足,可以用激光削除多余的部分。最后,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那样,如果形成着色层6来埋入树脂键顶4的显示部5,可以得到本实施例的制法所形成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图3A)。而且,当通过粘接层8把按钮开关用键顶7固定到由硅橡胶等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的键座9上时,本实施例所形成的按钮开关用覆盖部件(键片)10完成(图3B)。
根据该实施例,在树脂键顶4上预先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形状,即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形成热熔接层3,在其上转印金属薄膜层2,所以,不会象在热熔接层上预先涂布金属薄膜层的方法那样损伤金属薄膜层。由于显示部5是空心形状,转印面积较大,由此,利用热熔接层3来形成金属薄膜层2是特别有效的。
而且,由于在树脂键顶4上预先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形成热熔接层3,当把金属薄膜层2转印到树脂键顶4上时,不需要显示部5的定位。
由此,包含以外观表现的显示部5的表示面能够得到高品位的树脂键顶4,能够提高成品率。而且,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利用了处理容易并且速干性优良的热熔接层,与现有的蒸镀法等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得到了把热熔接层3形成为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但是,如图4所示的那样,也可以以与显示部5相一致的相同形状涂布热熔接剂而形成热熔接层11,在其上转印金属薄膜层12。在此情况下,在剩余的部分中,得到了形成着色层13的按钮开关用键顶14。
而且,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树脂键顶4的表面上形成着色层15之后,在其上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形成热熔接层16,在其上转印金属薄膜层17。而且,通过形成覆盖金属薄膜层17的保护层18,而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19。
而且,也可以与保护层18转印到金属薄膜层17上之后而形成的方法不同,而采用这样的方法:预先在脱模性片材1上形成保护层18,在其上层形成金属薄膜层17,当金属薄膜层17被转印时,转印保护层18。根据该方法,在转印后,金属薄膜层17不会露出键顶表面,使金属薄膜层17被保护。而且,预先在脱模性片材1上设置该保护层18,并与金属薄膜层17一起被转印的方法可以用于以下情况中:在树脂键顶4上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形成热熔接层3,在其上转印金属薄膜层2;以及以与显示部5相一致的相同形状形成热熔接层11,转印金属薄膜层12。对于这些情况,成为图3B所示的在金属薄膜层2与着色层6之间设置保护层的构造的按钮开关用键顶(未图示),而且,成为图4所示的在金属薄膜层12与着色层13之间设置保护层的构造的按钮开关用键顶(未图示)。
作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脱模性片材1上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在其上层形成转印树脂层20,21,22,通过该转印树脂层20,21,22,把金属薄膜层2,12,17转印到热熔接层3,11,16上。在此情况下,在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的上述工序后,可以设置这样的工序:通过照相凹版印刷等在金属薄膜层2,12,17上形成转印树脂层20,21,22。
在图6中表示了设有按钮开关用键顶23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3是在形成转印树脂层20,把热熔接层3形成为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的情况下而得到的。而且,在图7中表示了设有按钮开关用键顶24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4是在形成转印树脂层21,把热熔接层11形成为与显示部5相一致的相同形状的情况下而得到的。而且,在图8中表示了设有按钮开关用键顶25的键片的部分剖视图,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5是在形成转印树脂层22,在设有着色层15的树脂键顶4的表面上形成热熔接层16的情况下而得到的。
而且,对于形成该转印树脂层20,21,22的方法,也可以预先在脱模性片材1上设置保护层,在其上层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然后,设置转印树脂层20,21,22。
下面对各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作为金属薄膜层2,12,17的具体材料,可以利用钛、铁、镁、钨、铝、镍、铬、锡、钴、锌、锰、铜、银、金等,但是,其中最好使用谋求低成本的铝。
作为在脱模性片材1上形成该金属薄膜层2,12,17的方法,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溅射法等物理的蒸镀法或者热CVD(Chemical VaporDeposition)法、等离子CVD法、光CVD法等化学的蒸镀法、压延等。由此,得到均匀的没有不匀的金属薄膜层2,12,17,但是,其中,如果用真空蒸镀法来在脱模性片材1上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在转印时,金属薄膜层2,12,17的脱离性良好。金属薄膜层2,12,17可以不只是在上述那样的基膜1b上形成脱模层1a,而设置在该脱模层1a上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基膜1b上。
而且,金属薄膜层2,12,17根据实际的形成方法和使用的金属材料,层厚一般形成为5nm~500nm。在层厚不足5nm时,金属感变得稀少,当层厚超过500nm时,在转印时金属薄膜层2,12,17的脱离性变差,在边缘上容易产生毛刺,而需要另外设置的去除毛刺工序。而且,在层厚5nm~500nm之中,当更强调照光性(透光性)时,使层厚为5nm~100nm而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另一方面,当更强调金属色调的光泽而几乎忽略照光性(透光性)的情况下,使层厚为100nm~500nm来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而且,为了得到平衡性良好地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类型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14,19,使层厚为10nm~50nm来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
而且,对于以上那样的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指标可以不把金属薄膜层2,12,17的层厚而把可见光透过率作为指标。即,在使按钮开关用键顶7,14,19具有照光性(透光性)的情况下,使可见光透过率为1%~60%来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当可见光透过率不足1%时,透光性不充分,照光性欠缺,当可见光透过率超过60%时,金属色调的光泽不充分。实际上,取决于使用的树脂的种类、折射率、形状以及金属薄膜的材料、折射率、色调等,但是,为了成为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的平衡良好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14,19,使可见光透过率为5%~40%来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
使用树脂薄膜作为脱模性片材1。作为树脂薄膜,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乙烯对苯二甲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酰胺薄膜、聚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氟薄膜、离子交联聚合物、聚碳酸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等。在这些树脂薄膜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在加工性、耐热性、耐药性、透明性上较好。脱模性片材1的膜厚为12μm~350μm程度,但是,从转印性的观点出发,最好为12μm~100μm。
在脱模性片材1的表面上,最好形成脱模层1a或者进行脱模性片材1本身的表面处理,以便于金属薄膜层2,12,17容易附着,并且,通过转印容易剥离。
热熔接层3,11,16是涂布热熔接剂而形成。热熔接剂可以使用例如EVA类、聚酯类、聚烯烃类、聚酰胺类、丙烯类等树脂或者聚氨酯类、硅类、苯乙烯合成橡胶等橡胶类的热熔接剂,通过丝网印刷、扎染印刷、旋涂等来涂布到树脂键顶4上。热熔接剂最好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而且,最好选择可以与成为被覆盖体的树脂键顶4的材料具有粘接性的。而且,也可以通过扎染、颜料等进行着色。如果利用该着色过的热熔接剂,能够成为带彩色的金属色调。当考虑转印性时,热熔接层3,11,16的厚度最好为1μm~20μm。当不足1μm时,存在涂布作业困难的缺点,当超过25μm时,所形成的显示部5的形状的精度降低。
在设在脱模性片材1上的金属薄膜层2,12,17的上层上进一步形成的转印树脂层20,21,22保护金属薄膜层2,12,17,同时,提高了转印金属薄膜层2,12,17时的与热熔接层3,11,16的粘接性。即,如果在金属薄膜层2,12,17的上层形成转印树脂层20,21,22,在保管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后的脱模性片材1时,能够防止由空气和湿气等引起的金属薄膜层2,12,17的氧化,而且,即使在接触到人手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带给金属薄膜层2,12,17污物和损伤。因此,不受保管场所和保管期间的影响,能够以高品质生产具有金属光泽的按钮开关用键顶23、24、25。而且,由于能够长期保存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的脱模性片材1,就能大量生产形成金属薄膜层2,12,17的该脱模性片材1,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价格。而且,可以提高金属薄膜层2,12,17的转印性,使薄膜脱离更好,抑制毛刺的发生。
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转印树脂层20,21,22,但最好在其中添加少量的副成分。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转印树脂层20,21,22的理由是:用热固性树脂会产生涂布工序后的破裂发生的问题,从保存性、作业性出发,难于使用。而且,当使用热固性树脂时,金属薄膜层2,12,17的转印性恶化,比没有设置树脂层的情况更易于产生毛刺,与此相对,当使用热塑性树脂时,与没有设置转印树脂层20,21,22的情况相比,提高了转印性,抑制了毛刺的发生。当使用热塑性树脂时,转印性提高的原因是:转印树脂层20,21,22具有粘接性,热熔接层3,11,16与转印树脂层20,21,22的粘接力高于热熔接层3,11,16与金属薄膜层2,12,17的粘接力。
用做转印树脂层20,21,22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出: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其中,丙烯/氯醋酸(塩酢ビ)共聚体树脂的转印性良好。而且,可以作为副成分而加入的是与上述树脂的相容性良好的树脂和各种添加剂,例如,硝化纤维素。作为转印树脂层20,21,22,最好,作为固态形式,把硝化纤维素对丙烯/氯氯醋酸醋酸共聚体树脂100进行3~10重量混合。其理由是:当硝化纤维素的添加量少于3重量时,在不与热熔接层3,11,16相对应的部分中,金属薄膜层2,12,17的一部分进行转印,与转印性相对应的硝化纤维素的添加效果较小,当硝化纤维素的添加量多于10重量时,粘接性恶化,在与热熔接层3,11,16相对应的部分上,残留转印不充分的地方,而减少了由设置转印树脂层20,21,22而得到的粘接性提高效果。而且,转印树脂层20,21,22的膜厚最好为0.5μm~2μm。当薄于0.5μm时,金属薄膜层2,12,17的保护不充分,当厚于2μm时,转印性恶化,而且,有必要不丧失金属薄膜层2,12,17的光泽。
保护层也可以不设,但是,如图5、图8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19,25那样,当金属薄膜层17转印到树脂键顶4被按压操作的表面上时,为了防止由按压操作所产生的摩擦,最好设置保护层18。而且,如图3A、图3B、图4、图6、图7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14,23,24那样,在金属薄膜层2,12转印到键顶的内表面侧的情况下,为了与着色层6,13的粘接性,以及防止在着色层6,13形成之前,金属薄膜层2,12被污染或氧化,最好设置保护层。该保护层(18等)的膜厚最好是1μm~60μm的高分子保护膜,涂布未固化的液状树脂,并使之固化。对于液状树脂的种类和涂布、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热固性、光固性、湿固性等的丙烯类、聚氨酯类、硅类、环氧类、酯类等树脂,通过旋涂和各种印刷、夹具涂布等方法来进行涂布、固化。
下面表示实施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对应于图1A~图3B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的制造方法。即,首先在16μm的聚酯类基膜1a上形成脱模层1b,在该脱模层1b上,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层厚为30nm并且可见光透过率为20%~35%的铝薄膜层2来作为金属薄膜层2,以便于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可见光透过率使用紫外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UV-1600)来进行测定,读取一般作为携带电话等的电子设备的背光光源而使用的LED的波长(520nm)下的透过率。另一方面,在模制成型的聚碳酸酯树脂键顶4的里面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涂布透明的丙烯类热熔接剂,形成热熔接层3。而且,通过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的热熔接层3,在树脂键顶4上转印金属薄膜层2。此时,铝薄膜层2仅压接到热熔接层3上的部位从脱模层1b剥离,而设在树脂键顶4上。通过丝网印刷来形成聚氨酯类白色着色层6,使得埋入树脂键顶4的显示部5,而得到图3A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7,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镜面性光泽,显示部5以空心文字状的形态被表示,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4的整个表面,特别是,显示部5明亮,其可视性极好。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对应于图1A~图3B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的制造方法。即,首先在16μm的聚酯类基膜1a上形成脱模层1b,在该脱模层1b上,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层厚为200nm并且可见光透过率为0%的铝薄膜层2来作为金属薄膜层2,以便于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而且,该可见光透过率是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测定方法而得到的透过率。另一方面,在模制成型的聚碳酸酯树脂键顶4的里面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涂布红色透明的丙烯类热熔接剂,形成热熔接层3。而且,通过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的热熔接层3,在树脂键顶4上转印铝薄膜层2。此时,铝薄膜层2仅压接到热熔接层3上的部位从脱模层1b剥离,而设在树脂键顶4上。通过丝网印刷来形成聚氨酯类白色着色层6,使得埋入树脂键顶4的显示部5,而得到图3A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7。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7,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红色的镜面性光泽,显示部5以空心文字状的形态被表示,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仅照亮树脂键顶4的显示部5,其可视性极好。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对应于图4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14的制造方法。即,首先在25μm的聚酯类基膜1a上形成脱模层1b,在该脱模层1b上,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层厚为20nm并且可见光透过率为18%~37%的铬薄膜层12来作为金属薄膜层12,以便于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而且,该可见光透过率是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测定方法所得到的透过率。另一方面,在模制成型的聚碳酸酯树脂键顶4的里面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相同形状来涂布透明的丙烯类热熔接剂,形成热熔接层11。而且,通过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相同形状的热熔接层11,转印铬薄膜层。此时,铬薄膜层12仅压接到热熔接层11上的部位从脱模层1b剥离,而设在树脂键顶4上。在除了树脂键顶4的显示部5之外的部分上,通过丝网印刷来形成聚氨酯类橙色着色层13,而得到图4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14。该按钮开关用键顶14在明亮的场所内,成为在橙色的里面显示部5发出镜面性光泽的状态,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4的整个表面,特别是,能够以空心文字状来识别显示部5。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对应于图5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19的制造方法。即,首先,与图1A相同,在25μm的聚酯类基膜1a上形成脱模层1b,在该脱模层1b上,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层厚为40nm并且可见光透过率为8%~25%的铝薄膜层17来作为金属薄膜层17,以便于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照光性(透光性)。而且,该可见光透过率是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测定方法而得到的透过率。另一方面,在模制成型的半透明的PMMA树脂键顶4的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形成聚氨酯类白色着色层15,在其上以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涂布透明的丙烯类热熔接剂,形成热熔接层16。而且,通过涂布成与显示部5相对应的空心形状的热熔接层16,转印铝薄膜层17。此时,铝薄膜层17仅压接到热熔接层16上的部位从脱模层1b剥离,而设在树脂键顶4上。通过扎染印刷在树脂键顶4的全部表面上形成丙烯类保护层18,得到图5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19。该按钮开关用键顶19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镜面性光泽,成为具有空心形状的显示部5的表示面,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4的整个表面,特别是,显示部5明亮,其可视性极好。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对应于图6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23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实施例1中,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铝薄膜层2,在此工序之后,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把硝化纤维素对丙烯/氯醋酸类涂料(丙烯20重量%/氯醋酸80重量%)以固态重量比配合成20∶1,把该材料涂布在铝薄膜层2上,形成厚度1μm的无色透明的转印树脂层20。除此之外,执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序,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23。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3,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镜面性光泽,显示部5以空心文字状的形态被表示,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4的整个表面,特别是,显示部5明亮,其可视性极好。而且,不需要金属薄膜层2转印后的去除毛刺工序。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6是对应于图6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23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实施例2中,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铝薄膜层2,在此工序之后,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把硝化纤维素对丙烯/氯醋酸类涂料(丙烯20重量%/氯醋酸80重量%)以固态重量比配合成20∶1,把该材料涂布在铝薄膜层2上,形成厚度1μm的无色透明的转印树脂层20。除此之外,执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工序,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23。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3,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红色的镜面性光泽,显示部5以空心文字状的形态被表示,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仅照亮树脂键顶4的显示部5,其可视性极好。而且,不需要金属薄膜层2转印后的去除毛刺工序。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对应于图7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24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实施例3中,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铬薄膜层12,在此工序之后,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把硝化纤维素对丙烯/氯醋酸类涂料(丙烯20重量%/氯醋酸80重量%)以固态重量比配合成20∶1,把该材料涂布在铬薄膜层12上,形成厚度1μm的转印树脂层21。除此之外,执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工序,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24。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4,在明亮的场所内,成为在橙色的内表面上显示部5发出镜面光泽的状态,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4的整个表面,显示部5明亮,特别是能够识别空心文字状的显示部5。而且,不需要金属薄膜层12转印后的去除毛刺工序。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对应于图8所示的按钮开关用键顶25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实施例4中,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铝薄膜层17,在此工序之后,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把硝化纤维素对丙烯/氯醋酸类涂料(丙烯20重量%/氯醋酸80重量%)以固态重量比配合成20∶1,把该材料涂布在铝薄膜层17上,形成厚度1μm的转印树脂层22。除此之外,执行与实施例4相同的工序,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25。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25,在明亮的场所内,成为具有镜面性光泽并具有空心形状的显示部5的表示面,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4的整个表面,特别是,显示部5明亮,其可视性极好。而且,不需要金属薄膜层17转印后的去除毛刺工序。
实施例9
实施例9是在实施例1中,取代在脱模层1b上形成铝薄膜层2,而是在脱模层1b上首先形成保护层(未图示),然后,在其上层形成铝薄膜层2。接着,与铝薄膜层2一起保护层也转印到树脂键顶4上。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未图示)。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镜面性光泽,显示部以空心文字状的形态被表示,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的整个表面,特别是,显示部明亮,其可视性极好。而且,铝薄膜层的污物的附着和劣化也不会产生。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是在实施例5中,取代在脱模层1b上形成铝薄膜层2,而是在脱模层1b上首先形成保护层(未图示),然后,在其上层形成铝薄膜层2。接着,通过转印树脂层,铝薄膜层和保护层转印到树脂键顶4上。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相同,得到按钮开关用键顶(未图示)。根据该按钮开关用键顶,在明亮的场所内,具有镜面性光泽,显示部以空心文字状的形态被表示,在暗的场所中,通过背光来照亮树脂键顶的整个表面,特别是,显示部明亮,其可视性极好。而且,不需要金属薄膜层转印后的去除毛刺工序。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在树脂键顶侧以与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预先形成热熔接层,在该热熔接层上转印金属薄膜层,因此,不会因热熔接层的涂布工序而损伤金属薄膜层。而且由于在树脂键顶上以与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预先形成热熔接层,因此,在把金属薄膜层转印到树脂键顶上时,不需要显示部的定位。因此,能够得到高品位的树脂键顶,能够提高成品率。而且,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利用了处理容易并且速干性优良的热熔接层,与现有的蒸镀法等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根据在金属薄膜层的上层上进一步形成转印树脂层的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能够防止由空气和湿气等所引起的金属薄膜层的氧化,即使在制造作业中被人手接触,也能防止向金属薄膜层的污物附着和损伤的发生。而且,转印树脂层的存在使与热熔接层的粘接力增加,能够得到金属薄膜层的转印性提高的高品质的按钮开关用键顶。
虽然本发明与具体实施例关联而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是,这是为了理解发明,而不是对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键顶上,用与表示文字、符号、图形的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来形成热熔接层,在该热熔接层上转印金属薄膜层,而形成金属色调的树脂键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键顶上把热熔接剂涂布成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空心形状,而形成热熔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键顶上把热熔接剂涂布成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相同形状,而形成热熔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脱模性的片材上形成金属薄膜层,而将该金属薄膜层转印到热熔接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脱模性的片材上形成保护层,在该保护层的上层层叠形成金属薄膜层,然后,在热熔接层上同时转印金属薄膜层和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金属薄膜层的上层进一步形成转印树脂层,通过该转印树脂层把该金属薄膜层转印到热熔接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层厚为5nm或5nm以上100nm以下,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的金属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层厚为10nm~50nm的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的金属薄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可见光透过率为1%~60%的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的金属薄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可见光透过率为5%~40%的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的金属薄膜层。
11.一种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形成有金属色调的树脂键顶,该金属色调的树脂键顶具有:位于树脂键顶上的与表示文字、符号、图形的显示部相对应的形状的热熔接层;转印到该热熔接层上的金属薄膜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热熔接层由热熔接剂构成,设置为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空心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热熔接层由热熔接剂构成,设置为与显示部相对应的相同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层是从具有脱模性的片材转印到热熔接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在热熔接层的上面按从具有脱模性的片材转印的金属薄膜层和保护层的顺序层叠而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在热熔接层和金属薄膜层之间具有转印树脂层。
1 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层的层厚为5nm或5nm以上100nm以下,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层的层厚为10nm~50nm,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层的可见光透过率为1%~60%,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用键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层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40%,兼有金属色调的光泽和透过内置于按钮开关中的背光的照光性。
CNB021513376A 2001-11-16 2002-11-15 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7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51130 2001-11-16
JP2001351130 2001-11-16
JP2002180232A JP4183445B2 (ja) 2001-11-16 2002-06-20 押釦スイッチ用キート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2180232 2002-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0013A CN1420013A (zh) 2003-05-28
CN1199784C true CN1199784C (zh) 2005-05-04

Family

ID=26624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133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784C (zh) 2001-11-16 2002-11-15 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93830B2 (zh)
EP (1) EP1313118B1 (zh)
JP (1) JP4183445B2 (zh)
CN (1) CN1199784C (zh)
DE (1) DE60213942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12304C1 (de) * 2002-03-20 2003-12-04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tallisierten Kunststoffformteilen und deren Verwendung
US7211835B2 (en) * 2003-07-09 2007-05-01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ghting equipment
JPWO2006022313A1 (ja) * 2004-08-25 2008-05-08 サンアロー株式会社 ハーフミラー加飾を施したキーシート及びキートップ
US7326870B2 (en) * 2005-08-04 2008-02-05 Silitech Technology Corp. Ke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728771B2 (ja) * 2005-10-24 2011-07-20 サンアロー株式会社 キーシート
WO2007055157A1 (ja) * 2005-11-08 2007-05-18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
JP4768436B2 (ja) 2005-12-26 2011-09-07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体、押釦スイッチ用キートップ及び押釦スイッチ用キーシート
US8002932B2 (en) * 2005-12-28 2011-08-23 Bridgestone Sports Co.,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golf ball with indicia having metallic luster
JP4398951B2 (ja) * 2006-04-03 2010-01-13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シート
KR100827090B1 (ko) * 2006-07-14 2008-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키 패드 및 키 패드 어셈블리
US7586056B2 (en) * 2006-09-15 2009-09-08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Resin molded body, receiving ji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ush button switch member
TWI315538B (en) * 2007-03-14 2009-10-01 Ichia Tech Inc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keypad assembly
JP2008282598A (ja) * 2007-05-09 2008-11-20 Sunarrow Ltd キー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キーユニット
TWM335733U (en) * 2008-01-22 2008-07-01 Ichia Tech Inc Key pressing structure with 3-dimension pattern
TWI345253B (en) * 2008-01-25 2011-07-11 Ichia Tech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key with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TW200933676A (en) * 2008-01-29 2009-08-01 Ichia Tech Inc Key with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JP5038969B2 (ja) * 2008-05-08 2012-10-03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87789B (zh) * 2008-05-21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按键模组
JP2010252092A (ja) * 2009-04-16 2010-11-04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導波管
JP5649359B2 (ja) * 2010-08-02 2015-01-07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操作スイッチ用部材、キーパネル、電子機器および操作スイッチ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7655A (ko) * 2012-05-15 2013-11-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090876B1 (en) * 2016-01-06 2018-10-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asking layers
KR102429024B1 (ko) * 2017-12-29 2022-08-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기호 버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5395A (en) 1962-03-27 1966-02-15 Walter G Scharf Transfers for metallic coatings
DE3029521A1 (de) 1980-08-04 1982-03-04 Helmuth 2058 Lauenburg Schmoock Schaltung mit aufgedruckten leiterbahn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S61185488A (ja) * 1985-02-05 1986-08-19 ウオルステンホーム リンク パブリツク リミテツド カンパニー 選択的転写法
JPH01296290A (ja) 1988-05-24 1989-11-29 Atene Kk 透光性表示ボタン等の製造方法
JPH05162439A (ja) * 1991-12-18 1993-06-29 R Kasei Shoji:Kk 箔押し用シート
US5489355A (en) * 1992-04-14 1996-02-06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glittering decorative boards
JPH0811419A (ja) * 1994-06-29 1996-01-16 Shinano Polymer Kk 押釦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US5900096A (en) * 1996-09-03 1999-05-04 Zemel; Richar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metal leaf to a substrate
US5891289A (en) * 1996-09-16 1999-04-06 Zemel; Richard S. Method of transferring metal leaf to a substrate
JP2000268667A (ja) * 1999-03-19 2000-09-29 Polymatech Co Ltd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
JP3342445B2 (ja) 1999-08-30 2002-11-11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加飾キート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217378A (ja) 2003-07-31
EP1313118B1 (en) 2006-08-16
US20030102204A1 (en) 2003-06-05
EP1313118A1 (en) 2003-05-21
DE60213942T2 (de) 2007-05-10
JP4183445B2 (ja) 2008-11-19
DE60213942D1 (de) 2006-09-28
US6993830B2 (en) 2006-02-07
CN1420013A (zh) 2003-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9784C (zh) 按钮开关用键顶的制造方法
EP2467257B1 (en) Decorative film to be attached to outside surface of home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80048051A (ko) 기능성 소자를 포함하는 물체의 인 몰드 제조
KR101481228B1 (ko) 외장용 전사 필름, 외장용 전사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인몰드 사출 성형품
CN1226204A (zh) 热转印组合物、制品及用其制得的图示制品
CN106893132B (zh) 一种有机曲面壳体加工方法和有机曲面壳体
CN102099203B (zh) 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品
CN205705588U (zh) 具有纹路装饰的非平面钢化玻璃
CN1608301A (zh) 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59793B1 (ko) 가전제품의 외면에 부착되는 장식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6255894A (ja) ヘアライン調加飾シート
WO2008018715A1 (en) High glossy sheet having aluminum foil
JP2019038233A (ja) 装飾シート、装飾シートを含む構造体及び装飾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457620B2 (ja) 反射防止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126522B2 (ja) ホログラム自己吸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ホログラム自己粘着ラベル、及びホログラム付き媒体
KR101690208B1 (ko) 금속 질감이 표층에서 표현되는 로고 라벨 제조 방법
JP2004299384A (ja) 保護シート付き加飾シートおよび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4275430B2 (ja) 加飾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37298B2 (ja) 加飾シート、加飾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295616B (zh)
KR101708164B1 (ko) 금속 질감이 표층에서 표현되고 내구성이 향상된 로고 라벨 제조 방법
CN106569638A (zh) 一种具有3d纹理效果的手机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KR200303092Y1 (ko) 부분 증착 또는 부분 홀로그램 합성수지 필름이 삽입된장식용 접합유리
CN114683630A (zh) 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284597B (en) Light-reflection material with light-reflecting pattern and the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