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8453C - 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8453C
CN1198453C CNB021481636A CN02148163A CN1198453C CN 1198453 C CN1198453 C CN 1198453C CN B021481636 A CNB021481636 A CN B021481636A CN 02148163 A CN02148163 A CN 02148163A CN 1198453 C CN1198453 C CN 11984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value
marginal zone
center
amb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81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6228A (zh
Inventor
李承徹
刘相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6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6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84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84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7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方法,在包括带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的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为了在不同位置根据环境亮度变化适当控制显示亮度,以确定环境亮度,并公开一种利用此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包括:从相机拍摄操作产生的图象信号计算拍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暗环境临界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边缘区的亮度值比较,确定环境亮度为光亮状态和暗状态之一;从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计算亮度成分的直方图,和进行亮度对比扩展;根据确定的环境亮度,向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加控制值或减去控制值,控制显示亮度,用传输到显示器图象信号的亮度成分,替代亮度控制的亮度成分。

Description

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具有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的相机,特别涉及,判断环境亮度和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已开发了通过相机不仅显示移动图象而且传输/接收图象的移动通信终端。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相机是,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图象拾取装置,并具有AGC功能。AGC功能自动地控制光,使得在被拍摄的屏幕的中心区中建立的AGC的参考区域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能够在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确定在亮或暗环境中的目标。现在简单解释一下AGC功能。计算并确认在图象拾取装置各传感器当中,与AGC参考区域相对应的中心区域中安装的传感器确定的图象信号的亮度的平均值,存在或超过预定临界范围。然后,控制光圈以增加或减少光,使得所述亮度平均值能够在临界范围内。在亮度平均值大于临界范围上限时,降低亮度。在它小于临界范围的下限时,增加亮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过程,在光亮或暗地方能够获得目标的最佳图象。
另一方面,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使用液晶显示器(LCD)作为显示装置。取决于环境亮度,LCD的显示亮度对于使用者似乎是不同的。在使用者携带的便携式终端的情况下,环境亮度变化很大。因此,为了使用户能够清晰看见在LCD上显示的图象,必须根据环境亮度适当地控制LCD的显示亮度。例如,在暗处应增加显示亮度。
控制显示亮度的示范技术包括:韩国专利公报No.1998-013821,题为“自动控制液晶显示器的亮度的装置,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Controlling Brightnes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1998年,5月,15日);No.1999-000122“自动控制液晶显示器屏幕的亮度的方法Method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brightness of screen of liquid crystaldisplay”(1999年,1月15日);和No.2000-0032894“自动控制图象电话的显示亮度的方法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brightnessof monitor of image telephone”(2000年,6月,15日)。在韩国专利No.1998-013821提出一种方法,使用太阳能电池确定环境亮度和自动控制后侧光的亮度和仰角,以控制相机取景器的LCD的亮度。此外,韩国专利No.1999-000122公开一种方法,使用在具有LCD的摄像记录仪(camcord)中的光圈开闭状态,确定照明强度,并自动控制LCD的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使得使用者能够清晰地看见目标。韩国专利公报N0.2000-0032894说明一种方法,不用亮度传感器,解释图象电话中的相机拍摄的图象的亮度电平信号,确定环境亮度,根据结果获得最佳LCD亮度,可变地控制LCD监视器的亮度。
如上所述,LCD的显示亮度根据环境亮度被自动地控制。但是,韩国专利公报No.1998-013821没有涉及移动通信终端显示器,并且要求太阳能电池,和确定环境亮度的相关的电路。而且,因为仅通过太阳能电池确定的光来确定环境亮度,所以可能会不适当地控制显示亮度。例如,在太阳能电池安装在LCD前面并且明亮的光源位于LCD后面时,通过确定使用者反射的光,太阳能电池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但是使用者看LCD屏是较暗的。
另外,在将根据光圈的开/闭状态确定照明强度的方法,或根据相机拍摄的图象的亮度信号电平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应用到包括带AGC功能的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上时,则AGC功能不能够精确地确定环境亮度。即,虽然在移动通信终端环境中目标和背景常常具有不同的亮度,但是AGC功能控制光存在在仅在整个屏幕的一部分的AGC参考区域中的临界范围内,从而相对地使得环境亮度失真。例如,在背光状态,环境亮度高,但是目标看上去不清晰。因此,AGC功能进一步打开光圈,增加光以照明目标。此时,如果根据光圈的开闭状态确定环境的照明强度,则环境亮度被误确定成暗状态。另外,在根据相机拍摄的图象的整个屏幕的亮度信号电平确定环境亮度时,如果明亮的光源位于目标前,则由于目标反射的光,目标看上去亮。AGC功能进一步关闭光圈,降低光线使得目标变暗,从而降低整个屏幕的亮度信号电平。其结果,环境亮度被误确定为暗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以便在包括带AGC功能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在不同地方,根据环境亮度的变化,适当地控制亮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确定环境亮度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以便在包括带AGC功能的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根据环境亮度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显示亮度。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用于在包括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控制显示亮度,所述相机具有用于自动控制光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使得在拍摄屏幕中建立的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能够存在在预定范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从相机拍摄产生的图象信号计算与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相对应的拍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中心区外的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和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预定的暗环境临界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边缘区的亮度值比较,并且确定环境亮度是亮状态和暗状态之一,确定环境亮度的步骤包括步骤: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中心区亮度值与用预定的临界比减小边缘区的亮度值获得的第一参考值比较,并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用所述预定的临界比减小中心区亮度值获得的第二参考值比较;在中心区亮度值大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在中心区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和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并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包括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所述相机具有用于自动控制光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使得在拍摄屏幕中建立的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的图象亮度平均值能够处在预定范围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从相机拍摄操作产生的图象信号,计算与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相对应的拍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中心区外的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预定的暗环境临界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边缘区亮度值比较,并且确定环境亮度是亮和暗状态之一,确定环境亮度的步骤包括步骤:在边缘区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用预定的临界比减小边缘区的亮度值获得的第一参考值比较,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用所述预定的临界比减小中心区的亮度值获得的第二参考值比较;在中心区亮度值大于第一参考值时,确定环境亮度为暗状态,在中心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和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并且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从传输到显示器的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计算亮度成分的直方图,并进行亮度对比扩展;根据确定的环境亮度,通过将预定的控制值加到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或从亮度对比扩展像素减去预定的控制值,控制显示亮度;和用传输到显示器的图象信号的亮度成分,代替亮度控制的亮度成分。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将使得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为了控制显示亮度确定环境亮度和控制显示亮度的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在带AGC功能的普通相机中用于AGC的屏幕的分开的区域的例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屏幕的分开的区域例示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为了控制显示亮度确定环境亮度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光亮环境中相机的AGC过程模拟中的屏幕例示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光亮环境中背光状态模拟和相反状态模拟的屏幕例示图;
图7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暗环境相机的AGC过程模拟中屏幕的例示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控制显示亮度的过程的流程图;和
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控制亮度过程的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简明起见,省略对周知的功能或结构的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为了控制显示亮度确定环境亮度和控制显示亮度的装置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带AGC功能的相机100的移动通信终端,用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确定环境亮度,根据判断的环境亮度用亮度控制器106控制LCD110的显示亮度,和控制向LCD110提供光的光源装置(light device)116。一般来说,相机110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中的LCD110的上部。通过相机100拍摄产生的图象信号传输到视频信号编码器/解码器(CODEC)102和环境亮度传感器112。
视频信号CODEC102一般是标准视频CODEC,它包括使用诸如MPEG-1(移动图象专家组-1)、MPEG-2、MPEG-4、H.261H.263和H.26L等视频信号压缩和编码方法的视频信号编码器和解码器。视频信号CODEC102的视频信号编码器压缩和编码来自相机100的图象信号,视频信号解码器将编码的图象信号解码成原始信号。为了在LCD110上显示相机100拍摄的的图象,相机100产生的图象信号由视频信号CODEC102处理,然后传输到LCD驱动器108。因此,图象在LCD110的屏幕上显示。在另一方面,使用诸如MPEG-1(移动图象专家组-1)、MPEG-2、MPEG-4、H.261、H.263和H.26L视频信号压缩和编码方法的视频信号CODEC102,使用离散余弦变换(DCT)。视频信号编码器具有DCT块104,因此压缩和编码过程包括DCT过程。另外,视频信号解码器具有反向离散余弦变换(IDCT)块(未示出),因此解码过程包括IDCT过程。
如下面所述,环境亮度传感器112从相机100拍摄产生的图像信号计算与AGC参考区相对应的拍摄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除了中心区外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并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确定环境亮度。考虑到从相机100输入并位于成为AGC功能的AGC参考区的中心区的图象,具有在预定范围内的亮度值,环境亮度传感器112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边缘区的亮度值比较,并确定目标的环境亮度。为了确定环境亮度仅使用亮度值,因为图象的色度在目标本身中具有照亮和阴影的限制。亮度信息具有比色度信息小的限制。
图2示出具有AGC功能的相机100中的AGC的屏幕各区。如图3所示的整个屏幕300的中心区构成为中心区302,与在整个屏幕300的中心中构成的AGC参考区202相对应,其余域区构成为边缘区304。在图3中,中心区302的大小是整个屏幕300的四分之一。应理解,图3示出一个例子,因此,中心区302的大小、位置和形状是根据相机100的AGC性能变化的。
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直接从相机100输入的图象信号,或使用从视频信号CODEC102的视频信号编码器的DCK块104获得的亮度块的DCT DC系数,计算中心区302的亮度值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对此,环境亮度传感器112最好是使用特殊的中心处理单元(CPU),例如一个移动系统调制解调芯片,而不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主控制单元。
见图4,该图示出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的确定过程步骤400-426流程。在步骤400到416,环境亮度传感器112从相机100拍摄产生的图象信号分别计算与AGC参考区202相对应的拍摄的屏幕300的中心区300的亮度平均值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
在这时,通过从相机100直接接收的图象信号确定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值;或通过在属于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各色度块和亮度块当中提取亮度块的第一DCT系数,即,在DCT块104在视频信号CODEC102的视频信号编码器中进行关于图象数据的DCT后和量化块开始工作前与(0,0)坐标值相对应的DC(直流)系数,从而确定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值。详细地说,在图1的移动通信终端将图象传输到另一方时,视频信号CODEC102压缩和编码由相机100产生的图象,并传输编码的图象。在此,压缩和编码过程包括DCT过程,并且在DCT后的DC系数表示出全部的压缩能和相应DCT图象块的相位。一个块DCT图象具有8×8像素的大小和64个DCT系数。64个DCT系数的DC系数即为相对应的DCT图象块的平均值。因此,使用者不必计算平均值。另外,在所有屏幕像素中仅有1/64的像素被取样,从而显著降低计算的复杂性。
但是,在视频信号CODEC102的视频信号编码器启动时,能够使用DCT DC系数。因此,在图4的步骤400中,确认视频信号编码器的工作状态。在视频信号编码器未启动时,程序进行到步骤402。在视频信号编码器启动时,程序进行到步骤408。在步骤404,从相机100拍摄产生的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在步骤404和406,在亮度成分构成的屏幕中,计算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平均值。另外,在步骤408,从视频信号编码器的DCT块104提取各亮度块的DCT DC系数,在步骤410到412,在各亮度块的提取的DCT DC系数当中,即,所有的亮度块的DC系数,通过将属于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各亮度块的DC系数的平均值相加,并且将产生的值除以亮度块数,计算亮度平均值。然后,在步骤414,确认是否是以一秒的间隔计算亮度平均值N次。在亮度平均值的计算没有被重复N次时,程序进行到步骤400。如果重复N次,程序进行到步骤416。因此,分别计算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N个亮度平均值的平均值,并用作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在此,计算通过N次重复过程获得的亮度平均值的平均值,是为了防止由于环境亮度的暂时变化或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造成的环境亮度的误确定。
然后,在步骤418到426,环境亮度传感器112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预定的暗环境临界值比较,根据这一比较结果再将中心区302的亮度值与边缘区304的亮度值比较,确定环境亮度为亮或暗的状态。在此,相机100的AGC以及LCD110的屏幕、目标和使用者的相对位置使得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值改变。在存在光源时,这些值也被光源的相对位置改变。因此,为了防止由于上述因素造成的环境亮度的误确定,将边缘区304的亮度值与暗环境临界值比较,并且根据这个结果再将中心区302的亮度值与边缘区304的亮度值比较。下面详细说明步骤418到426。
为了参考,现在说明由相机100和周围环境的AGC过程获得的中心区302亮度值和边缘区304亮度值的模拟结果。在这个模拟中,相机是Samsung Electro-mechanics公司在市场上售出的MPC-M10型彩色USB PC相机,如图5到7所示形成模拟菜单屏幕。在图5到7的菜单屏幕的这两个屏幕窗口中,上屏幕窗口实时显示原始图象,下屏幕窗口实时显示亮度图象。矩形区表示图3的中心区,其余区是边缘区304。另外,“中心center”和“边缘edge”表示的各值是亮度平均值,即,在上述步骤400到416获得的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各亮度值。在此,8位数据代表亮度值0-255。最高亮度值接近255,但是,即使用手盖住相机镜头也不能够获得接近0的最低亮度值。
在另一方面,环境亮度大致被分成亮环境和暗环境。但是,在亮环境中必须考虑背光状态和相反状态。
图5是在相机100拍摄从天花板上悬挂的荧光灯时的AGC过程的模拟屏幕例示图。如图5(a)所示,仅在相机100刚开始拍摄操作后,在极亮屏幕的中心区和边缘区具有极相似的亮度。然后,如图5(b)所示,根据AGC,中心区和边缘区具有平缓的亮度差。其结果,如图5(c)所示,使用者能够在屏幕上确认目标。在此,中心区和边缘区具有大的亮度差。图5(a)到5(c)的过程需要约一秒钟。见图5(c),中心区的亮度值是“206”,以致使用者能够清晰看见荧光灯的形状,但是由于过分地关闭光圈边缘区的亮度值仅“122”,以致在边缘区中包括的天花板是很暗的。
图6(a)示出背光状态。因为目标位于他或她的背对着光的位置,他或她的面向着暗处。通过AGC打开光圈,照亮面部,因此边缘区变得较亮。中心区的亮度值“125”比边缘区“144”小。试验结果一直说明中心区的亮度值小于边缘区的。另外,移动通信终端的相机100和LCD110转向光。此时,环境亮度被确定为亮状态。因此,LCD光能够一直关闭。图6(b)示出与图6(a)相反的状态。相机100位于它的背向着光源的位置。因此具有阴影。在一个人向光时他或她面向着亮处。光圈被关闭,使得面变暗,因此环境变暗。在此,在中心区的亮度值“129”不同于边缘区的亮度值“115”。因为他或她见到光源,由于亮度差相机100朝向较暗处。如上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相机100和LCD110位于它们的背向着光的位置,环境亮度必须确定为暗状态,使得打开LCD光源。在模拟环境中,即在室内,中心和边缘区具有小的差别。但是,在白天户外,使用者用他或她的手盖住LCD110时,必须打开光源。
图7是在暗环境相机100拍摄一个杯时,在AGC过程模拟中的屏幕。如图7(a)所示,只在相机100开始拍摄操作后,很暗的屏幕的中心区和边缘区具有极相似的亮度。然后,如图7(b)所示,根据AGC,中心区和边缘区具有平缓的亮度差。因此,如图7(c)所示,使用者能够确认在屏幕上的目标。在此,中心区和边缘区具有大的亮度差。图7(a)到7(c)的过程费时约一秒钟。见图7(c),中心区的亮度值“122”大于边缘区的亮度值“106”。
下面概述图5到7的模拟结果。在亮环境中,中心区和边缘区总是具有100以上的亮度值。在140以上的边缘区亮度值意味着约99%的亮状态。但是,尽管在亮状态,边缘区亮度值常在140以下。另外,在暗环境亮度值总是小于110。如上所述,它也能够维持在亮环境中。在边缘区的亮度值低于80时,几乎99%环境亮度被认为是暗状态。但是,即使在暗状态,边缘区亮度值常在80以上。中心区具有比边缘区高的亮度值。一般是,在95以下的边缘区的亮度值意味着暗环境是合理的。
根据模拟结果,预定亮度值,例如“120”,构成为暗环境的临界值,并且边缘区的亮度值与暗环境的临界值比较。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暗环境的临界值时,则环境亮度大致被认为是亮状态。然而,如果中心区302很暗,则边缘区304可能被误确定为亮状态。因此,中心区的亮度值与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乘以大于“0”小于“1”的临界比(简称为“第一参考值)获得的值比较。在边缘区的亮度值不高于暗环境的临界值时,环境亮度大多被认为是暗状态。然而,由于在中心区302上的相机100的AGC功能,边缘区304可能变暗。因此,边缘区的亮度值与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乘以上述的临界比(简称为第二参考值)获得的值比较。根据包括亮度和分辨率的相机100的特殊性能确定临界比和暗环境临界值。
步骤418到426前进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或暗状态的过程。首先,在步骤416,边缘区304的亮度值与暗环境临界值比较。在此,在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则在步骤420,中心区302的亮度值与第一参考值比较。在边缘区304的亮度值不大于暗环境临界值的情况,在步骤422,将边缘区304的亮度值与第二参考值比较。作为比较结果,在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大于第一参考值时,则在步骤426,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并在它不大于第一参考值时,在步骤424,将环境亮度定为亮状态。另外,在中心区302的亮度值大于第二参考值时,在步骤424,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并且在它不大于第二参考值时,在步骤426,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
下面的表1示出比较和确定的结果。
各情况                                   判断结果
1.边缘区亮度值≤暗环境临界值,
和边缘区亮度值≤中心区亮度值
×临界比                                 暗状态
2.边缘区亮度值≤暗环境临界值,
边缘区亮度值>中心区亮度值×
临界比                                   亮状态
3.边缘区亮度值>暗环境临界值,
和中心区亮度值≤边缘区亮度值×
临界比                                   亮状态
4.边缘区亮度值>暗环境临界值,
和中心区亮度值>边缘区亮度值×临界比     暗状态
在表1的情况1中,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小于暗环境临界值,因此环境亮度被认为是暗环境。在此,边缘区304和中心区302的亮度值进行比较,以证明当前状态是暗状态。在情况2,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小于暗状态临界值,因此环境亮度被认为是暗状态。在比较边缘区304和中心区302的亮度值后,证明环境不是暗,而是中心区302过分亮。即,由于在中心区302上的相机100的AGC功能使得边缘区304变得很暗。在情况3,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因此环境亮度被认为是亮状态。在此,中心区302和边缘区304的亮度值比较,证明当前状态是亮状态。在情况4,边缘区304的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因此环境亮度被认为是亮状态。在比较边缘区304和中心区302的亮度值后,证明因为中心区302过分地暗,边缘区304被误定为亮状态。
因此,能够确定环境亮度,以便在包括带有AGC功能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根据环境亮度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显示亮度。
在另一方面,向亮度控制器106和LCD光源驱动器112提供通过环境亮度传感器112获得的环境亮度的确定结果。在视频信号CODEC102和LCD驱动器108之间连接的亮度控制器106,根据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的环境亮度确定结果,控制从视频信号CODEC102向LCD110传输的图象信号的亮度,即,LCD驱动器108驱动LCD110的图象信号。例如,如在上述韩国专利公报No.1999-000122中说明的那样,亮度控制器106根据确定的环境亮度自动控制LCD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
然而,最好在各像素单元中控制LCD110的显示亮度,不是图象的整个亮度直接与环境亮度相对应。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为了基于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的环境亮度确定结果调节在各像素单元中的显示亮度,通过亮度控制器106控制显示亮度的过程500-510的流程图。见图8,在步骤500,从将传输到LCD110的图象信号,即从视频信号CODEC102输出的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在步骤502,如图9(a)所示,计算亮度成分的直方图,并进行亮度对比扩展(stretching)。在步骤504-510,根据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确定的环境亮度,通过将预定的控制值加到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值,或从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值减去预定的控制值,来控制亮度。在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则如图9(c)所示,从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值减去控制值,并在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时,如图9(b)所示,向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值加上控制值。用传输到LCD110的图象信号的亮度成分,代替亮度控制的亮度成分,并传输到LCD驱动器108。
因此,根据在包括带AGC功能的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根据环境亮度的变化控制LCD110的显示亮度。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传感器112环境亮度确定结果,LCD光源驱动器114接通或断开光源装置116。光源装置116一般提供LCD110的前光和/或背光。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带AGC功能的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能够根据环境亮度的改变,确定环境亮度,以适当地控制显示亮度。此外,使用环境亮度也能适当地控制显示亮度。
虽然参考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不偏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在细节和形式中可以做出种种变化。特别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控制显示器的亮度或CLD的光源。但是,在根据环境亮度自动开/关照明键盘的发光二极管时,本发明能够以相同的方式用于根据环境亮度进行控制。其结果,本发明的范围用不由上述实施例确定,而是应由权利要求和其等效物确定。

Claims (10)

1.一种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用于在包括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控制显示亮度,所述相机具有用于自动控制光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使得在拍摄屏幕中建立的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能够存在在预定范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从相机拍摄产生的图象信号计算与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相对应的拍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中心区外的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和
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预定的暗环境临界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边缘区的亮度值比较,并且确定环境亮度是亮状态和暗状态之一,确定环境亮度的步骤包括步骤:
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中心区亮度值与用预定的临界比减小边缘区的亮度值获得的第一参考值比较,并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用所述预定的临界比减小中心区亮度值获得的第二参考值比较;
在中心区亮度值大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在中心区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和
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并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界比大于“0”小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亮度平均值的步骤包括步骤:
从相机的拍摄操作产生的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和
计算由提取的亮度成分构成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亮度值的步骤包括步骤:
从视频信号编码器的离散余弦变换块提取各亮度块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以压缩和编码相机拍摄操作产生的图象信号;和
在提取的亮度块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当中,计算中心区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的平均值和边缘区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亮度值的步骤包括步骤:
确认压缩和编码相机拍摄产生的图象信号的视频信号编码器的操作;
在未启动视频信号编码器时,从相机拍摄操作产生的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
计算提取的亮度成分构成的屏幕中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
在启动视频信号编码器时,从视频信号编码器的离散余弦变换块提取亮度块的离散余弦直流系数;和
在提取的各亮度块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当中,计算中心区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平均值和边缘区的离散余弦变换直流系数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屏幕的中部形成中心区,中心区的面积是屏幕面积的四分之一。
7.一种在包括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所述相机具有用于自动控制光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使得在拍摄屏幕中建立的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的图象亮度平均值能够处在预定范围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从相机拍摄操作产生的图象信号,计算与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参考区相对应的拍摄屏幕的中心区的亮度平均值和中心区外的边缘区的亮度平均值,以此作为亮度值;
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预定的暗环境临界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边缘区亮度值比较,并且确定环境亮度是亮和暗状态之一,确定环境亮度的步骤包括步骤:
在边缘区亮度值大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中心区的亮度值与用预定的临界比减小边缘区的亮度值获得的第一参考值比较,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暗环境临界值时,将边缘区的亮度值与用所述预定的临界比减小中心区的亮度值获得的第二参考值比较;
在中心区亮度值大于第一参考值时,确定环境亮度为暗状态,在中心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和
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大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并且在边缘区的亮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参考值时,将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
从传输到显示器的图象信号提取亮度成分;
计算亮度成分的直方图,并进行亮度对比扩展;
根据确定的环境亮度,通过将预定的控制值加到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或从亮度对比扩展像素减去预定的控制值,来控制显示亮度;和
用传输到显示器的图象信号的亮度成分,代替亮度控制的亮度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环境亮度确定为亮状态时,控制显示亮度的步骤从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减去控制值,在环境亮度确定为暗状态时,向亮度对比扩展的像素加控制值。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界比大于“0”小于“1”。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界比大于“0”小于“1”。
CNB021481636A 2001-10-31 2002-10-31 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84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1-0067479A KR100442597B1 (ko) 2001-10-31 2001-10-31 자동이득제어 기능을 가지는 카메라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디스플레이 밝기 제어를 위한 주변 밝기판정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밝기 제어방법
KR67479/2001 2001-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6228A CN1426228A (zh) 2003-06-25
CN1198453C true CN1198453C (zh) 2005-04-20

Family

ID=19715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816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8453C (zh) 2001-10-31 2002-10-31 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58173B2 (zh)
EP (1) EP1309187B1 (zh)
KR (1) KR100442597B1 (zh)
CN (1) CN1198453C (zh)
DE (1) DE6023594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1634B1 (ko) * 2000-10-30 2005-04-08 가네마쓰 엔지니어링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저의 오니 회수방법 및 수저의 오니 회수장치
KR100459902B1 (ko) * 2002-07-04 200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축 영상의 색온도 변환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100528537B1 (ko) * 2003-04-04 2005-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Lcd 화면 밝기 자동 조절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080218501A1 (en) * 2003-05-30 2008-09-11 Diamond Michael B Display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13063B1 (ko) * 2003-10-27 2006-08-16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이미지 센서를 이용한 조도 감지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30544B1 (ko) * 2003-12-29 2011-04-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구동장치
JP4387220B2 (ja) * 2004-02-24 2009-1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0419395C (zh) * 2004-12-13 2008-09-17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环境亮度的方法
KR100588205B1 (ko) * 2004-12-23 2006-06-08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카메라폰의 플래쉬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55968B1 (ko) * 2004-12-31 2006-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촬영모드 자동 전환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JP4736487B2 (ja) * 2005-03-22 2011-07-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処理装置
CN100420279C (zh) * 2005-03-31 2008-09-17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在低照度下降低图像噪声的方法和装置
JP4710403B2 (ja) 2005-04-27 2011-06-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070016873A (ko) * 2005-08-05 2007-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제어방법
US7548270B2 (en) * 2005-09-08 2009-06-1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exposure control for an imaging system
US20070091435A1 (en) * 2005-10-21 2007-04-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pixel transformation
KR20080067516A (ko) * 2007-01-16 2008-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영상조정방법
JP5053724B2 (ja) * 2007-06-19 2012-10-1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再生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TWI397053B (zh) * 2008-03-14 2013-05-21 Innolux Corp 液晶顯示器亮度自動調整裝置及其亮度自動調整方法
US8086265B2 (en) * 2008-07-15 2011-12-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obile device interfa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9053524B2 (en) * 2008-07-30 2015-06-09 Fotonation Limited Eye beautification under inaccurate localization
US20110205397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John Christopher Hahn Portable imaging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improved visibility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
KR101248902B1 (ko) * 2010-10-13 2013-04-0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주변 조도에 따른 영상 보정 기능을 갖는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영상 처리 방법
US8525752B2 (en) 2011-12-13 2013-09-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electronic display settings
WO2015080374A1 (ko) * 2013-11-26 2015-06-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KR20150060500A (ko) 2013-11-26 2015-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KR102244082B1 (ko) * 2014-08-05 2021-04-23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저조도 환경에서의 고속 자동초점 조정장치 및 방법
US10163408B1 (en) * 2014-09-05 2018-12-25 Pixelworks, Inc. LCD image compensation for LED backlighting
US20160133199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brightness control
CN104867251B (zh) * 2015-05-08 2018-06-05 邹骁 一种自助取款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851207B (zh) * 2015-05-08 2018-05-25 邹骁 一种物品存取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635583A (zh) * 2016-01-27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6161970B (zh) * 2016-09-26 2019-10-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484356A (zh) * 2016-11-01 2017-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节图像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90534B (zh) * 2017-04-11 2023-07-18 北京峰云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US10038500B1 (en) * 2017-05-11 2018-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WO2019056364A1 (zh) * 2017-09-25 2019-03-2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界面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8833695B (zh) 2018-06-06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8924347B (zh) * 2018-06-27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618228B (zh) * 2018-11-27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增强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290266A (zh) * 2019-06-24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亮度的控制方法
CN112996198B (zh) * 2021-02-26 2023-07-18 光控特斯联(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社区智慧照明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407139B (zh) * 2021-07-01 2022-10-21 岳阳晶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液晶显示屏智能控制调控方法及调控系统
CN113948039B (zh) * 2021-11-04 2022-12-09 厦门大学 一种拼接显示屏Mura的消除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12457A (ja) * 1989-05-29 1990-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US5325195A (en) * 1991-05-06 1994-06-28 Rasterops Corporation Video normalizer for a display monitor
KR0134487B1 (ko) * 1993-03-23 1998-04-23 배순훈 캠코더 화면의 주변부 명암 보정 회로
JP3478452B2 (ja) * 1996-03-27 2003-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逆光検出方法、逆光検出装置及び撮像カメラ
KR19980013821A (ko) 1996-08-03 1998-05-15 구자홍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자동 밝기 조절장치
KR19990000122A (ko) 1997-06-03 1999-01-15 윤종용 액정디스플레이 화면의 밝기 자동조절방법
JP2894327B2 (ja) 1997-07-04 1999-05-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0299759B1 (ko) * 1998-06-29 2001-10-27 구자홍 영상표시기기의 화면 상태 자동 조정 장치와 방법
KR20000032894A (ko) 1998-11-18 2000-06-15 구자홍 화상 전화기의 모니터 밝기 자동제어 방법
JP3659065B2 (ja) * 1999-01-29 2005-06-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6452582B1 (en) * 1999-12-01 2002-09-17 Garmi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resh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1249374A (ja) * 2000-03-02 2001-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58877C (zh) * 2000-06-15 2004-07-21 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视图像色彩的实时检测调整装置
JP2002311503A (ja) * 2001-04-19 2002-10-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質補正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42597B1 (ko) 2004-08-02
US7158173B2 (en) 2007-01-02
US20030081133A1 (en) 2003-05-01
EP1309187B1 (en) 2010-04-14
EP1309187A1 (en) 2003-05-07
DE60235945D1 (de) 2010-05-27
KR20030035400A (ko) 2003-05-09
CN1426228A (zh) 2003-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8453C (zh) 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控制显示亮度的方法
US7394930B2 (en) Automatic white balancing of colour gain values
CN11003341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104001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suppressing fring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GB254313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 exposure value detection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CN109286753A (zh) 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420531A (zh) 高动态范围图片撷取装置及方法
CN1536555A (zh) 液晶显示器画面亮度自动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CN102388615A (zh) 自动背光检测
US20050046703A1 (en) Color calibration in photographic devices
CN113140197B (zh) 显示画面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82611B (zh) 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434630A (zh) 具有图像记录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
KR20080012029A (ko) 영상 노이즈를 제거하는 카메라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614334B1 (ko) 영상 처리 장치
US20050147293A1 (en) Image processing and method
KR20110072213A (ko) 영상보정방법
CN111726542A (zh) 一种摄像头补光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KR100613912B1 (ko)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750726A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液晶显示器背景照明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KR101666927B1 (ko) 압축 파일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JP2003309854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WO2007097517A1 (en) Adjustive chroma key compos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797963A (zh) 具有拍摄模式自动转换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CN109936709B (zh) 一种基于时间信息的图像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6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