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635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635A
CN1189635A CN97114359A CN97114359A CN1189635A CN 1189635 A CN1189635 A CN 1189635A CN 97114359 A CN97114359 A CN 97114359A CN 97114359 A CN97114359 A CN 97114359A CN 1189635 A CN1189635 A CN 1189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bearing
bearing piece
develop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4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48C (zh
Inventor
井上雅博
小林克彰
胁健一郎
日比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03G15/09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with bias volt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 G03G2215/0609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magnetic brus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是109~1013Ω·cm、用于支承静电图像的图像支承件;使用含调色剂和体积电阻率为106~1010Ω·cm的载体的显影剂,当该载体的链与图像承载件接触时对该图像承载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一个与图像承载件相对、用以运载显影剂的运载显影剂件、和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与运载显影剂件之间形成交流电场的电场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成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双组分接触显影法对在图像承载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
首先参照图6说明常规的成像设备。
在这个图中,原稿G以其被复印侧向下的形式放置在原稿架10上。按下复印键,复印操作开始。一个具有用于原稿投影的灯、短焦距镜头阵列和CCD传感器的整体装置9在照明原稿的同时,进行扫描操作,以使被原稿表面反射的光经短焦距镜头阵列在CCD上成像。
该传感器包括一个光接受部分,一个转移部分和一个输出部分,其中,光接受CCD部分将光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该转移部分随后将该电荷信号与时钟脉冲同步地转移到输出部分,该输出部分将电荷信号变为电压信号、然后对其放大并进行降低阻抗处理。于是,经已知的图像处理操作、使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该复印部分接受该图像信号、并以下述方式形成静电潜像。感光鼓1相对其轴线按箭头所指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其表面被充电器3均匀充电至约-650V。而后,已均匀充电的表面被以高速转动的可转动多边形反射镜所偏转的光束扫描,该光束由固体激光器发射、并随图像信号而变化。
显影装置4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而后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充电器7静电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之后,分离充电器8将转印材料P从鼓上静电分离,接着转印材料P被送入定影装置6,此处定影该图像、而后被输出。
另外,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感光鼓1的表面被清洁器5清洁,以去除剩余调色剂等沉积污物、并使感光鼓1为下一次成像操作作好准备。
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用直接充电件作为有效充电方法的装置而不使用电晕放电的方式。其中尤以注入充电型为较佳,因为当感光件被充电时、放电量极少。该注入充电系统包括一个用接触充电件将电荷注入到该感光件表面材料的电位阱、以使其带电的系统,和一个将电荷给予电荷注入层的导电颗粒的系统,其中的导电颗粒被弥散在该感光件表面。正是这些已知的情况,当感光鼓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3Ω·cm时,充电效率良好。
当该注入充电系统使用表面层的被调节的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3Ω·cm的感光鼓时,充电效率良好,但会出现底灰,输出的图像密度低。在施加交流电场、且使用双组份显影剂的条件下,当对被调整的体积电阻率为109~1013Ω·cm的感光件表面层进行显影时,灰雾产生而图像密度下降。
各种实验和研究均显示了灰雾产生和图像密度下降的现象,而且发现在显影操作时,电荷从磁性载体注入到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3Ω·cm的感光鼓上。
当施加偏(电)压时,通过用磁性颗粒摩擦感光鼓的表面可对该感光鼓充电,上述感光鼓的表面层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3Ω·cm,上述磁性颗粒是指铁氧体诸类的颗粒,其颗粒大小约不大于100μm,优选为15-50μm,这些颗粒在内含磁铁的充电套筒上被运载(运送)。
由于此后会产生电极效应,所以显影剂载体最好具有106~1010Ω·cm的体积电阻率。已经发现,在使用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0Ω·cm的磁性载体进行显影操作期间、特别是当进行磁性载体与感光鼓接触的双组分显影操作时,类似该注入充电的现象会无意地发生。
另外已知当把频率为100~6000Hz较好是500~2000Hz的交流电场叠加在直流电场上时注入充电的充电效率良好。当使用公知的显影方法时,如果为了改进显影效率和图像质量而使用磁性载体和包含频率为2000Hz的交流电场成分的显影偏电压进行双组分显影时,则认为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当使用含体积电阻率约为106~1010Ω·cm的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和频率约为100~3000Hz的交流电场对被调节的表面层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3Ω·cm的感光鼓进行反转显影操作时,从用于显影的磁性载体到感光鼓的电荷注入会无意地在显影区发生,其结果白色部分(均匀充电后不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和黑色部分(均匀充电后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会聚到被施加在显影筒的电压直流成分的电位上。因而,由于该黑色部分和显影筒之间的电位差减小使图象密度的减小和灰雾产生的结果,该白色背景部分和显影筒之间的电位差减小了。
在以上分析中介绍了反转显影系统,但该问题不仅存在于反转显影系统,常规显影系统中也会产生相同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具有高图像质量的调色剂图像可形成在具有109~1013Ω·cm表面层表面电阻率的图像支承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偏(电)压不会经载体而漏到该图像支承件。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注入充电系统和双组分接触显影可相互配合在一起使用。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显影偏(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图2所示成像设备中的充电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显影偏(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又一显影偏(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6是一个常规成像设备的实例图。
图7是用于图2所示成像设备的曝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图2所示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截面图。与图6中一样的标号表示具有相应功能的零件,且为简明起见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7表示用激光束进行扫描的激光扫描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当依靠激光扫描器100用激光束对感光件扫描时,固体激光器元件102被发射信号发生器101根据被提供的图像信号以预定的时刻打开和关闭。从固体激光器零件102发射的激光束被准直透镜103准直成一个远焦光束,并被可沿箭头B方向转动的多边形反射镜104沿箭头C的方向折射(偏转),且经f-θ(f-theta)透镜组105a、105b、105c在被扫描平面106,例如感光鼓1上形成一个点。经根据图像信号扫描,一条扫描线的曝光分布被加在被扫描的平面106上,每次扫描之后、被扫描平面106以预定角度在垂直于该扫描方向的方向上旋转,经过上述扫描、与图像信号相应的曝光分布被施加在被扫描平面106上。
下面介绍显影方法。通常,显影方法分为四种。在第一、二种显影方法中,被刮板等加到一个筒上的非磁性调色剂或被磁力加到一个筒上的磁性调色剂被运载到一个显影区,在该显影区、调色剂不与感光鼓接触而使该感光鼓上的图像显影(单组分非接触显影);在第三和第四种显影方法中,包含与调色剂混合的磁性载体的显影剂以相似的方式被施加到显影筒上、而后用磁力运载到显影区,在显影区显影剂与感光鼓接触(双组分接触显影)或该显影剂不与该感光鼓接触(双组分非接触显影)而对该感光鼓上的图像显影。
在上述的显影方法中,双组分接触显影具有高分辨率和中间色调图像再现性的优点,因此,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采用双组分接触显影。
如图8所示,该显影装置4设有一个显影剂容器16,隔板17把显影剂容器16内部分隔成显影剂室(第一室)R1和搅拌室(第二室)R2,补充的调色剂(非磁性调色剂)18存放在调色剂储存室R3中。调色剂储存室R3的下部设置一个供给口20,根据调色剂的消耗量、补充的调色剂18经该供给口20落入搅拌室R2。
显影剂室R1和搅拌室R2容纳显影剂19。显影剂19是含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颗粒(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其混合比例是该非磁性调色剂的重量约占4~10%。非磁性调色剂的平均体积颗粒尺寸约为5~15μm。该磁性颗粒包含覆有树脂材料涂层的铁氧体颗粒(最大磁化强度是60emu/g),重均颗粒大小是25~60μm,其电阻率是106~1010Ω·cm。磁颗粒的磁导率约是5.0。
在显影剂容器16靠近感光鼓1的位置设有一个开口,显影筒11的一半经该开口向外伸出。显影筒11在显影剂容器16中可转动。显影筒11的外径是32mm,其园周速度是280mm/秒,本实施例中的显影筒11沿图中所示方向转动。显影筒11与感光鼓1的间隔是500μm(间隙)。显影筒11是非磁性材料的,其内设有永久磁铁12(产生磁场的装置)。磁铁12具有一个位于其下游处的显影磁极S1、磁极N3,和用于供给显影剂的磁极N2、S2和N1。磁铁12定在这样的一位置,使得显影磁极S1面对感光鼓1。该显影磁极S1形成的磁场靠近在显影筒11和感光鼓1之间形成的显影区,且该磁场形成一个磁刷。
在该显影筒11的上部,刮板15被固定在显影剂容器16上,使刮板15与显影筒11间隔800μm,以调节显影筒11上的显影剂19的层厚。该刮板15是非磁性材料的,例如铝或SUS316(不锈钢)的。
加料螺旋13设在显影剂室R1中。加料螺旋13沿图中箭头方向旋转,显影剂室R1内的显影剂由加料螺旋13的转动沿显影筒11的纵向加料。
加料螺旋14设在搅拌室R2中,加料螺旋14以其转动将调色剂沿显影筒11的纵向加料,该调色剂经供应口20落入搅拌室R2。
显影筒11在靠近磁极N2的位置收集显影剂19,借助显影筒11的转动将显影剂19送向显影区。当显影剂19到达显影区附近时,磁极S1的磁力使显影剂19从显影筒11形成直立的磁颗粒链,从而形成磁刷。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特点。如前所述,当用被调整的表面层体积电阻率约为109~1013Ω·cm的感光鼓与含体积电阻率约为106~1010Ω·cm的磁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进行显影操作时,白色部分与显影筒之间的电位差的减小是由于灰雾产生的结果,而黑色部分与显影筒之间电位差的下降是由于图像密度减少的结果。本发明者发现了一种能避免这一问题的显影偏(电)压。
更具体地说,如果将频率不小于5KHz的交流电场叠加在施加给显影筒的显影偏(电)压上就能避免这一问题。
其机理说明如下。采用这样高频率的交流电场,位于显影间隙中的载体颗粒在感光鼓与显影筒之间不产生完全往复的运动、但在靠近显影筒处由于显影偏(电)压的直流分量提供的力会使载体颗粒振动,因而从显影运载体到感光鼓的电荷注入几乎不发生。
但是,如果简单地提高该显影偏(电)压的频率,则所谓的具有例如不大于0.3的低图像密度的强光部分的再现是产生粗糙的图像的结果。
本发明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将具有图1所示波形的显影偏(电)压施加在显影筒11和感光鼓1之间时,图像的形成不会带来图像粗糙、图像密度下降或灰雾。
下面参阅图1说明用本实施例的显影偏(电)压。
在时刻T1施加反转印电压V1之后,在时刻T2施加转印电压V2,之后,在时刻T3施加一个与基于非图像区中的灰雾去掉而确定的直流偏压相应的电压,即一个截止电压V3=(1/2)(V1+V2)。
为避免因显影载体进入感光鼓而产生的注入现象以及为了形成不粗糙的图像,使用的偏压周期设置如下:
5×10-5<T1<1×10-4(秒)
5×10-5<T2<1×10-4(秒)
(T1+T2)<T3<5(T1+T2)(秒)
由于偏压施加周期的设置,该交流电场部分具有的高频不小于10KHz,因此,在显影区通过磁性载体颗粒向感光鼓的电荷注入很难发生,从而避免因白色背景部分与显影筒之间的电位差变小而造成的图像密度下降的问题。
由于在交流电场应用总周期的约1倍~5倍的时间周期内施加的只含直流分量的偏压,在该交流电场施加后,跳跃的调色剂有足够的时间从显影筒沉积到感光鼓上,因此,强光部分的粗糙图像被除去。
这个在交流电场应用总周期的约1倍~5倍的时间周期内施加的只含直流分量的偏压,因此如果时间周期小于1倍,则使调色剂沉积到感光鼓上的时间得不到满足,如果时间周期长于5倍,则因交流电场引起的调色剂的松散效应会使显影筒上的调色剂不充足。
本发明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显影偏压。例如,图4所示的两组偏压,图5所示的三组偏压,换言之,即若干组偏压均可用于获得同样的良好效果。
下面参阅图3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器3。该充电器3包括一个容器34,一个含永磁铁32的筒31,用于注入充电的磁性颗粒35,用于在筒31上施加磁性颗粒35的调节件33,其中,在磁性颗粒35与感光件1摩擦接触的部分,筒31的转动使筒31的表面沿着与感光件1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该充电磁性颗粒35可由以下方式制备:
揉搓树脂材料和诸如磁铁矿的磁性粉末,并将其制成混有或不混有导电碳等的粉末以控制电阻值;
以使用或不使用还原或氧化处理的方式烧结磁铁矿或铁氧体、以控制电阻值;
以具有被调整的电阻的涂覆材料(例如,弥散着酚醛树脂的碳)涂覆上述任一磁性颗粒、或以诸如镍的金属(喷)镀上述任一磁性颗粒以提供适当的电阻值。
对于充电磁性颗粒35的电阻值,如果太高,则因充电微细缺陷引起的图像灰雾的结果,注入该感光件的电荷是不均匀的。反之,如电阻值太小时,电流就可能集中在针孔,如果这种情况在感光件表面发生,则产生充电电压下降,因而不能对该感光鼓表面充电,同时在充电间隙的方向上、不适当的充电会扩展。鉴于此,磁性颗粒的电阻值最好为1×102~1×1010Ω,另外从为存有针孔的感光鼓进行制备的观点出发,电阻值更好不小于1×106Ω。以下述方式测量充电磁颗粒的电阻值:将2g的充电磁颗粒放在底面积228mm2的金属盒中,该金属盒可被施加电压,在给该金属盒加一压力后、在施加100V电压的情况下测量该电阻值。
关于该充电磁颗粒的磁特性,该磁保持力应较高以防磁颗粒沉积在该鼓上,更具体地说,其饱和磁化强度应不小于100(emu/cm3)。
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充电磁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是30μm,电阻值是1×106Ω,饱和磁化强度是200(emu/cm3)。
通过给充电筒31施加-650V的偏(电)压,该感光鼓1被均匀充电至-650V。而后,经前述的已有技术中的步骤形成图像。
该充电器3可用电晕充电器,但是注入充电系统更可取,这是因为它在充电时对该感光件的放电量极小,因而,该感光件表面被放电产物等的污染最小。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感光鼓。
感光鼓A:
它包括一个直径为30mm的铝制鼓基底,一个第一层、该第一层是一个厚20μm的导电的衬层、用以防止因曝光光的反射而产生的波纹。设置一个第二层,该层是一个正电荷注入防止层,用以防止感光鼓表面的负电荷被从鼓基底注入的正电荷抵消。它是一个厚约0.1μm,体积电阻率约为106Ω·cm、由AMILAN(聚酰胺树脂材料的商品名,可从日本的Toray Kabushiki Kaisha得到)树脂材料和甲氧甲基尼龙调整的中间电阻层。还设置一个第三层,该层是电荷发生层,借助曝光产生电荷对。该层由弥散有二重氮颜料的树脂材料形成厚约0.3μm的层。还设置一个作为充电转移层的第四层。该层经在聚碳酸酯树脂材料中弥散腙而制成,且该层是P型半导体。还设置一个作为表面层的第五层。该层经在聚碳酸酯树脂材料(3重量份)中弥散诸如SnO2(5重量份)的低电阻颗粒、以减小表面电阻率。该层厚2μm。其表面电阻率是1013Ω·cm。通过这样控制表面电阻率,直接充电性能增强,从而可制作高质量的图像。该感光件不限于OPC感光件,但也可使用寿命长的a-Si鼓。
该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以下述方式测量。金属电极间设有200μm的间隙。表面层液体进入该间隙并在间隙中成膜。然后,跨过该两电极施加100V电压。在温度23℃和湿度50%RH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在图2所示的戌像设备中,使用上述的感光件A、在下述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操作,并检查转印板上的灰雾和图像密度。
显影条件:
给显影筒11提供具有如图1所示波形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调色剂的电荷极性为负。在图1所示的波形中:
非图像区表面电位VD=-650V;
高密度图像区表面电位  VL=-100V;
反转印电压  V1=0V;
转印电压(显影)  V2=-1000V;
截止电压  V3=-500V;
T1、T2和T3
T1=1.0×10-4秒;
T2=1.0×10-4秒;
T3=2.0×10-4秒。
该灰雾密度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1灰雾密度D    灰雾            等级D<0.5       实际无灰雾      A0.5≤D<1    几乎无灰雾      B1≤D<2      轻微的灰雾      C2≤D<3      有灰雾          DD≥3         相当多的灰雾    E
灰雾密度以下述方式确定。在转印板上灰雾部分的反射密度以及转印板自身在成像前的反射密度用从日本TokYO DENSHOKU有限公司得到的密度计TC-6DS测量,该灰雾密度由下列等式确定:
灰雾密度(%)=(在转印板上灰雾的反射密度)-(该转印板的反射密度)
图像密度由使用从X-Lite得到的941型密度计测量的该转印板上图像的反射密度确定。
在上述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时,该灰雾密度等级是A(表1),没有粗糙的强光部分中的图像密度不小于1.4,因此能有效地进行高质量成像。
实施例2
图2所示的成像设备使用感光件A。但显影条件如下。
显影条件:
从未表示出的电压源给显影筒11提供一个具有如图1所示波形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调色剂的电荷极性是负的。在图1中,
非图像区表示电位VD=-650V;
高密度图像区表面电位  VL=-100V;
反转印电压  V1=+500V;
转印电压  V2=-1500V;
截止电压  V3=-500V;
T1、T2和T3
T1=8.0×10-5秒;
T2=8.0×10-5秒;
T3=8.0×10-4秒;
当在以上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时,灰雾密度等级是B(表1),无粗糙的强光部分中的图像密度不小于1.5,因此能有效地进行高质量成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该感光鼓B的情况如下:代替上述感光鼓A的第五层,本实施例的第五层经在聚碳酸酯树脂材料(2重量份)中弥散诸如SnO2(5重量份)的低电阻颗粒而制得,以减小表面电阻率。其厚度2μm。该表面电阻率是109Ω·cm。
成像操作在下述显影条件下进行,在该转印板上的灰雾和图像密度被检测:
显影条件:
从一个未表示出的电压源给显影筒11提供具有如图1所示波形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该调色剂的电荷极性是负的。在图1中。
非图像区表面电位VD=-650V;
高密度图像区表面电位  VL=-100V;
反转印电压  V1=0V;
转印(显影)电压V2=-1000V;
截止电压  V3=-500V;
T1、T2和T3
T1=1.0×10-4秒;
T2=1.0×10-4秒;
T3=2.0×10-4秒。
当在以上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时,该灰雾密度等级是C(表1),无粗糙的强光部分中的图像密度不小于1.5,因而能有效进行高质量成像。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实施例3的感光鼓B,且使用下述显影条件:
显影条件:
从未表示出的电压源给显影筒11提供具有图1所示的波形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调色剂的电荷电极是负的。在图1中:
非图像区表面电位VD=-650V;
高密度图像区表面电位  VL=-100V;
反转印电压  V1=0V;
转印(显影)电压V2=-1000V;
截止电压  V3=-500V;
T1、T2和T3
T1=8.0×10-5秒;
T2=8.0×10-5秒;
T3=8.0×10-4秒。
当在以上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操作时,灰雾密度等级是C(表1),且无粗糙的强光部分的图像密度不小于1.5,因而能有效进行高质量成像。
对比实施例1
作为对比实例1,在下述显影条件下使用图2所示的成像设备以及感光件A:
显影条件:
从未表示出的电压源给显影筒11提供具有图1所示波形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调色剂的电荷极性是负的。在图1中,
非图像区表面电位VD=-650V;
高密度图像区表面电位  VL=-100V;
反转印电压  V1=0V;
转印(显影)电压V2=-1000V;
截止电压  V3=-500V;
T1、T2和T3
T1=1.25×10-4秒;
T2=1.25×10-4秒;
T3=2.0×10-4秒;
当在上述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时,该灰雾密度等级高,是D级(表1),有轻微粗糙的强光部分的图像密度只有1.3,因而成像质量不好。
对比实例2
作为对比实例2,在下述显影条件下采用了图2所示的成像设备、以及感光件A:
显影条件:
从未表示出的电压源给显影筒11提供具有图1所示波形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调色剂的电荷极性是负的。在图1中,
非图像区表面电位VD=-650V;
高密度图像区表面电位  VL=-100V;
反转印电压  V1=0V;
转印(显影)电压V2=-1000V;
截止电压  V3=-500V;
T1、T2和T3
T1=5.0×10-4秒;
T2=5.0×10-4秒;
T3=0秒;
当在上述显影条件下进行成像时,灰雾密度等级高,是D级(表1),且有轻微粗糙的强光部分的图像密度只有1.3,因而成像质量不好。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调色剂接收沿着从图像承载件列运载显影剂件的方向的力的持续时间T1与调色剂接收相反方向力的持续时间T2是5×10-5-1×10-4(秒),因而可避免由于显影偏压经该载体向图像承载件表面层渗漏而引起的图像密度下降。
通过满足(T1+T2)<T3<5×(T1+T2)而使调色剂基本无运动力,从而可避免该强光部分中图像的粗糙。
尽管结合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限于具体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将复盖可包含在改进目的或下述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11)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图像承载件,用于支承静电图像,所述的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是109~1013Ω·cm;
显影装置,使用包括调色剂和具有106~1010Ω·cm体积电阻率值的载体的显影剂,当该载体链与上述图像承载件接触时,该装置用于将静电图像显影在上述图像承载件上,上述显影装置包括一个与上述图像承载件相对的运载显影剂件,该运载显影剂件用于运载该显影剂,以及还包括形成电场装置,用于在上述图像承载件和上述运载显影剂件之间形成一交流电场;
其特征在于下述条件被满足;
5×10-5<T1<1×10-4(秒)
5×10-5<T2<1×10-4(秒)
其中,T1是调色剂接收从上述图像承载件离开而趋向上述运载显影剂件的力的持续时间;
T2是调色剂接收从上述运载显影剂件离开而趋向上述图像承载件的力的持续时间。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场形成装置给所述的运载显影剂件施加一个在持续时间T1产生使调色剂从上述图像承载件离开而趋向上述运载显影剂件的力的电压V1,和一个在持续时间T2产生使调色剂从上述运载显影剂件离开而趋向所述图像承载件的力的电压V2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持续时间T2(秒)的电压V2施加之后,上述的电场形成装置在持续时间T3(秒)内施加一个位于电压V1和V2之间的电压V3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下述条件被满足:
(T1+T2)<T3<5×(T1+T2)。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下述条件被满足:
V3=(1/2)×(V1+V2)。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压V1和V2被重复施加多次之后,上述电场形成装置施加该电压V3
7、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下述条件被满足:
|VD|<|V3|<|VL|
其中,电位VL是上述图像承载件的图像区的电位,电位VD是上述图像承载件的非图像区的电位。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一个接触充电装置,当与上述图像承载件的表面接触时给上述图像承载件充电。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接触充电装置将电荷充入上述的图像承载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接触充电装置包括一个可与上述图像承载件接触的导电刷。
11、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接触充电装置具有可与上述图像承载件接触的磁颗粒链。
CNB971143595A 1996-12-24 1997-12-24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8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5652/1996 1996-12-24
JP8355652A JPH10186841A (ja) 1996-12-24 1996-1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355652/96 1996-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635A true CN1189635A (zh) 1998-08-05
CN1145848C CN1145848C (zh) 2004-04-14

Family

ID=1844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43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848C (zh) 1996-12-24 1997-12-24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295432B1 (zh)
EP (1) EP0851314B1 (zh)
JP (1) JPH10186841A (zh)
KR (1) KR100270230B1 (zh)
CN (1) CN1145848C (zh)
DE (1) DE69725419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779C (zh) * 2002-06-04 2007-01-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象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81932B (zh) * 2006-10-20 2012-06-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3885B2 (ja) 2001-10-04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US7298995B2 (en) * 2004-07-30 2007-11-20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used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80837B2 (en) 2004-08-12 2009-08-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rgeted tuning module of a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US7242751B2 (en) 2004-12-06 2007-07-10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ch recognition-enabled automatic call routing
US7751551B2 (en) 2005-01-10 2010-07-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ch-enabled call routing
JP5361258B2 (ja) * 2008-06-17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2857A (en) * 1980-11-12 1982-05-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ulti-sheet copying method
JPH0629991B2 (ja) * 1983-04-15 1994-04-20 ミノルタカメラ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磁性現像剤
EP0469876B1 (en) * 1990-07-31 1994-12-21 Mita Industrial Co., Ltd. Magnetic brush development process
JP3402727B2 (ja) * 1993-03-01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69425420T2 (de) 1993-12-29 2001-02-15 Canon Kk Entwicklungsgerät mit schleierfreier Impulspolarisation
US5592264A (en) * 1994-02-23 1997-01-07 Konica Corporation Magnetic brush type charging device
JPH0850398A (ja) * 1994-08-08 1996-02-20 Canon Inc 接触帯電装置
JPH08137203A (ja) * 1994-11-09 1996-05-3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416307B2 (ja) * 1994-12-01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EP0780735B1 (en) * 1995-12-18 2002-08-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H10228160A (ja) * 1996-12-13 1998-08-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779C (zh) * 2002-06-04 2007-01-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象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81932B (zh) * 2006-10-20 2012-06-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186841A (ja) 1998-07-14
EP0851314B1 (en) 2003-10-08
EP0851314A2 (en) 1998-07-01
EP0851314A3 (en) 2000-09-27
CN1145848C (zh) 2004-04-14
KR19980064600A (ko) 1998-10-07
DE69725419D1 (de) 2003-11-13
US6295432B1 (en) 2001-09-25
KR100270230B1 (ko) 2000-10-16
DE69725419T2 (de) 2004-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022C (zh) 成像设备
CN1154891C (zh)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6296C (zh) 带有供给振荡电压的显影剂载体的成像装置
CN1112610C (zh) 复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960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528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83998C (zh) 能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成象设备
CN184122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28731A (zh) 成像设备
CN1288513C (zh) 具有密度检测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100C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145848C (zh) 成像设备
CN1499319A (zh) 成像设备、盒部件、成像系统及用于盒部件的存储介质
CN1507583A (zh) 显影装置
CN1384404A (zh) 具有泡沫弹性部分的充电元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6376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10993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CN17636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94461C (zh) 起电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0347617C (zh) 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处理组件,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6376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407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28389C (zh)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188753C (zh) 显影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324416C (zh) 显影设备、成像设备及调色剂补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14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