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890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890A
CN1188890A CN98100133A CN98100133A CN1188890A CN 1188890 A CN1188890 A CN 1188890A CN 98100133 A CN98100133 A CN 98100133A CN 98100133 A CN98100133 A CN 98100133A CN 1188890 A CN1188890 A CN 1188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r
bent sheet
otch
finn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0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58C (zh
Inventor
木村贤一
山田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8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3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obliquely
    • F28F1/3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obliquely the means being helically wound fins or wire spir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传热性能高,从翅片管的翅片的外周朝管侧切入若干个切口,把由该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沿着从切口上的一点延伸的弯折线,朝着翅片管的轴线方向弯折,形成若干个弯折片。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本发明涉及使管内流体流过外周安装着翅片的翅片管内并使管外流体流过该管外,通过该翅片管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通常的热交换器,是在热交换器内配设多个传热管,使例如象冷却水那样的管内流体流经传热管内,使例如象被冷却流体那样的管外流体沿着与传热管交叉的方向在该传热管外流动,在传热管内的流体与传热管外的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为了增大管外传热面积,增加每根传热管的热交换量,上述热交换器的传热管采用翅片管。图33是使用上述翅片管的热交换器的断面图,该热交换器内配设着多个相互平行的翅片管1,管外流体如箭头所示地沿着与传热管1轴线交叉的方向在管外流动,在翅片管1内流动着另外的管内流体。
上述翅片管1的形状,广泛采用图34a、图34b所示的整片形翅片管或图35a、图35b所示的锯齿形翅片管。其中,图34a至图35b中的箭头,与图33中的箭头同样,表示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下面的图36至图38b中也同样)。
上述整片形翅片管,在管2的外周安装着翅片3。锯齿形翅片管的翅片3是做成称做切片4的放射状矩形翅片。上述锯齿形翅片管比同一尺寸的整片形翅片管的传热面积小,但由于做成为锯齿形,翅片表面的温度环境层被抑制,管外热传递率比整片形翅片管高,由传热面积与管外热传递率之积表示的收热量与整片翅片管相等或更大。因此,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采用上述翅片管。
如前所述,管外流体如图中箭头所示的,从与翅片管的轴交叉的方向流入,在翅片3之间流动,通过翅片表面和管2的表面与管内流体进行热交换。由这样的翅片管构成的热交换器,与用没有翅片的管构成的热交换器相比,在规定了交换热量的情况下,可减少管的根数,实现小型化。在规定了管根数的情况下,可增加交换量。
但是,如图36所示,在整片形翅片管周围的管外流体的流线,从图中箭头方向流入的管外流体在翅片间的流动,从起弯点开始的角度θ的位置以α角脱离,在翅片管下流侧形成后流域β。在该后流域β,管外流体的流速几乎为0或呈逆流,局部的管外传递率成为很小的值。因此,位于该后流域β的翅片几乎不传热,不能发挥因设置翅片而增加传热面积的效果。另外,即使翅片形状为锯齿形,上述后流域β的形成状态也与整片形翅片管相同,所以,翅片中有不发挥传热作用的部分。
为了抑制该管外流的脱离,提高管外热传递率,例如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56-165897号记载的那样,在产生脱离的翅片管的斜后方位置安装阻止体。即,上述公报中,上述的阻止体是如图37a和图37b所示那样,设置适当宽度的板5,或者如图38a及图38b所示那样,在翅片3的外周设置弯折片6,用这样的阻止体使要脱离的管外流体绕进翅片管的下流侧,提高管外热传递率。
但是,由于脱离位置及后流域形成状态是因管外流体的种类、温度、压力及流速而变化的,所以,阻止体的设置位置、范围L或高度h必须与上述的管外流体条件对应。
因此,上述图37a和图37b所示的阻止板,通过变化作为阻止体的板5的宽度,虽然可以使设置范围对应,但是图38a和图38b所示的阻止体,其高度h常常受到翅片的大小等的限制。在该阻止体的设置部位,阻止体堵塞了翅片间的流路,在设置范围大的情况下,不能忽视因翅片间隙流路的堵塞而造成的压力损失增加。而且,因附加了阻止体而导致重量增大。另外,设置弯折片6时,决定了弯折范围L后,根据其几何形状,其弯折高度h也被决定。
这样,在已往的方法中,为抑制管外流脱离的最重要的形状因素,即阻止体设置范围和阻止体的大小很难适当地设定。因此,得不到最佳的后流抑制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性能高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中,根据管外流体的条件在翅片外周设置形状自由度高的阻止体,抑制管外流的脱离,减少翅片管下流侧的后流域,提高后流域的局部管外热递率,得到扩大传热面积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交换器,备有由管和安装在该管外周的翅片构成的翅片管,该翅片管的轴线与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其特征在于,上述翅片管的翅片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的若干弯折片,这些弯折片是从翅片的外周朝管侧切入若干切口,沿着从切口上的一点延伸的弯折线将被上述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管轴线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线是切口上的一点与翅片外周上的一点的连线。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线是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的连线。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不在以管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在以管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不同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相逆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相逆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相逆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同一方向,且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第1发明是一种热交换器,备有由管和安装在该管外周的翅片构成的翅片管,该翅片管的轴线与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其特征在于,上述翅片管的翅片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的若干弯折片,这些弯折片是从翅片的外周朝管侧切入若干切口,沿着从切口上的一点延伸的弯折线,将被上述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管轴线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第2发明,是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线是切口上的一点与翅片外周上的一点的连线。
第3发明,是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线是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的连线。
第4发明,是在第3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不在以管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第5发明,是在第3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在以管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第6发明,是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第7至第10的发明,是分别在第1、第2、第3或第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不同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第11至第13的发明,是分别在第1至第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地弯折而形成的。
第14的发明,是在第5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同一方向,且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地弯折而形成的。
第15至第20的发明,是分别在第1、第2、第3、第6、第7或第11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本发明积极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翅片管的翅片,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的若干弯折片,这些弯折片是这样形成的,即,从翅片外周向管侧切入若干切口,由这些切口将翅片划分翅片外周部,沿着从切口上的一点延伸的弯折线,将上述被切口划分开的翅片外周部朝着管轴线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因此,作为阻止体的形状自由度高的上述弯折片能有效地抑制管外流的脱离。从而,减少随着管外流的脱离而产生的后流域,提高翅片管下流侧的局部热传递率,能得到扩大传热面积的效果,可提高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1b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2是图1a和图1b中的弯折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3是图1a和图1b中的弯折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翅片管周围的管外流体流线图。
图5是本发明热交换器的管外传热性能特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断面图。
图7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7b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8是图7a和图7b中的弯折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7a和图7b所示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图。
图10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10b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11是图10a和图10b所示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图。
图12a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12b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13是图12a和图12b中的弯折片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图。
图15a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15b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图。
图17a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17b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18是图17a和图17b中的弯折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19是图17a和图17b中的弯折部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断面图。
图21a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21b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22是图21a和图21b中的弯折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23是图21a和图21b中的弯折部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弯折部的不适当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断面图。
图26a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26b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27是图26a和图26b中的弯折部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断面图。
图29a是本发明第9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29b是本发明第9实施例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30是图29a和图29b中的弯折部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例中将弯折片设置在特定位置例的断面图。
图3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33是热交换器的纵断面图。
图34a是已往的整片形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34b是已往的整片形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35a是已往的锯齿形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35b是已往的铖齿形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36是已往的翅片管周围的管外流体流线图。
图37a是已往的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37b是已往的翅片管的侧面图。
图38a是已往的另一种翅片管的断面图。
图38b是已往的另一种翅片管的侧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图1b是其侧面图。在管11的外周设有翅片12,构成翅片管10。图1a和图1b中的箭头与上述图33同样地,表示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下同)。
在翅片12的外周部,从翅片12的外周朝着翅片管10的轴心切入若干个(图中是12个)切口13,被该切口13区分的翅片外周部沿着下述弯折线朝管11的轴线方向弯折。
图2是详细表示上述弯折部的图。如上所述,在翅片12的外周部,从翅片12的外周朝着翅片管10的轴心切入若干个切口13。沿着上述切口13上的一点a与翅片12外周上的点b的连线形成弯折线14,由切口13、弯折线14和翅片外周构成略三角形的部分,该略三角形的部分作为弯折片15沿着弯折线14垂直于翅片12的面地弯折成直角状。
上述弯折片15在翅片12的周方向交替地向相反方向弯折,交替地朝翅片12的表侧或背侧突出。
图2中,构成弯折线的切口13上的一点a是采用切口13的端点,但并不局限于端点,考虑到切口13的长度及翅片间隙的间隔等,也可以是在切口13中途的点a′。
将由该切口13分割的翅片外周部弯折,三角形状的弯折片15从翅片12的表面向翅片外周部突出。由翅片外周部弯折成的弯折部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
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上述切口部13,可以根据需要分别独立地将弯折片15的大小和设置位置设定得最为适当,其形状自由度高。
这样形成的翅片管10,与已往同样地,其轴线与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构成热交换器。这样构成的热交换器中的翅片管10周围的管外流体的流线如图4所示。
即,流动方向因管11而偏向的管外流体,由于弯折片15的作用,其流动方向相对于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箭头方向)改变到翅片管10的后面侧,一直绕回到翅片管10的下流侧。与已往不同地,几乎不形成后流域。管外流体的流动从管11脱离的位置及后流域的大小虽然因管外流体的种类、流速而异,但无论哪种情况下,由于突设着切入并弯折的弯折片15,所以,与没有弯折片15的管相比,后流域可大大减少。
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管外流向翅片管10的下流侧流入,所以,相当于已往翅片管后流域部位的翅片下流侧的管外流体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提高。即,翅片全面能传热,能得到扩大传热面积的效果。这样,与翅片管的上流侧相比,能防止下流侧的局部管外热传递率的显著降低,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图5表示本发明热交换器和已往的热交换器(整片形翅片管)的传热特性图,横轴表示管外流渐近流速,纵轴表示平均管外热传递率。从图中可看出,由于使用具有弯折片15的翅片管,其平均管外热传递率也大大提高。
该实施例中,由于沿着翅片的整个外周突设着弯折片,所以,也适用于使用管外流速范围广,管外流体的脱离位置及后流域的形成状态不恒定的热交换器。
另外,在使用管外流速范围恒定,管外流体的脱离位置及后流域的形成状态恒定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可把切口13的位置特定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这时也同样地,流经翅片间的管外流体在弯折片15的作用下,回流入翅片管10下流侧即已往的后流域部分,可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只设置所需最小限度的突起,可以使弯折片15造成的压力损失最小。
图7a和图7b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和侧面图。本实施例中,一个切口13只形成一个弯折片15。该一个弯折片15在翅片12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相反方向弯折,交替地突出于翅片12的表侧或背侧。该弯折部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
这种情况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5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在翅片全外周设置弯折片15,但也可以如图9所示地,将弯折片15的设置位置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这样也同样地,流经翅片12间的管外流在弯折片15的作用下,回流到翅片管下流侧的已往的后流域部分,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和侧面图。本实施例中,各弯折片15只朝着翅片12一面侧弯折,其它构造与图7a、图7b、图8所示的第2实施例相同。
这种情况也与第2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5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在翅片全外周设置弯折片15,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地,将弯折片15的设置位置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和侧面图。本实施例中,把一个切口13形成的相邻2个弯折片15(见图2)作为一组弯折,各组弯折片15在翅片周方向交替地朝相反方向弯折,交替地突出于翅片12的表侧或里侧。
把切口13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弯折起来,三角形状的弯折片15从翅片12的表面向翅片外周部突出。该翅片外周部弯折成的弯折部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
这种情况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5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与前述同样地,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在翅片全外周设置弯折片15,但也可以如图14所示地,将弯折片15的设置位置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和侧面图。略三角形状的弯折片15只朝翅片12的一面侧弯折。该弯折部的立体图与图13相同。
这种情况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5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与前述同样地,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在翅片全外周设置弯折片15,但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地,将弯折片15的设置位置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
图17a和图17b是表示第6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和侧面图,该实施例中的弯折片形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弯折片18的弯折线的两端位置设在以图18所示翅片管10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R上。
图18是详细表示上述弯折片18的弯折部的图。在翅片12的外周部,从该翅片外周部向翅片管10的轴心切入若干个切口13。一个切口13上的一点a和相邻切口13′上的一点a′的连线,形成弯折线17,点a与点a′位于以翅片管10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把由上述切口13、13′、弯折线17和翅片外周构成的略四方形部分作为弯折片18,沿着弯折线17垂直于翅片12的面地弯折。
这种情况下,上述弯折片18只朝翅片12的一面侧弯折。为了使相邻弯折片18彼此不重合,由切口13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12的周方向间隔地弯折,这样,使得相邻的翅片外周部成为不连续的弯折状态。该弯折部的立体图如图19所示。
因此,这种情况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8的作用,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可提高平均管外热传递率。
另外,在使用管外流速范围恒定、管外流体的脱离位置及后流域的形成状态恒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20所示地,将弯折片18只设置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特定位置。
图21a、图21b是表示第7实施例翅片管10的断面图和侧面图,该实施例中的弯折片形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略四方形的弯折片16弯折地突设在翅片外周部。图22是详细表示上述弯折片16的弯折部的图,在翅片12的外周部,从翅片的外周朝翅片管10的轴心切入若干个切口13。
沿着上述一个切口13上的一点a和相邻切口13上的一点c的连线,形成弯折线17。上述点a和点c不在以翅片管10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把由切口13、相邻切口13、弯折线17和翅片外周构成的略四角形部分作为弯折片16,沿着弯折线17相对于翅片12的面约垂直地弯折。
上述弯折片16只朝着翅片12的一侧面弯折。这样形成的弯折片16的弯折部的立体图如图23所示。
这时,如图22所示,由于切口上的点a、c不在以翅片管10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R上,所以,不象图24所示那样地,相邻弯折片彼此重合而阻塞翅片表面流路、阻碍管外流朝翅片表面流入,具有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因此,这种情况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6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与前述同样地,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在使用管外流速范围恒定、管外流体的脱离位置及后流域的形成状态恒定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也可把弯折片16的设置位置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
图26a、图26b和图27表示第8实施例,将弯折片16在翅片周方向交替地朝相反方向弯折,使其交替地突出于翅片12的表侧或背侧。其它的构造与图21a、图21b、图22所示的第7实施例相同。
因此,这种情况也与第7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6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与前述同样地,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如图28所示,也可以把弯折片16的设置位置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
图29a、图29b和图30表示第9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将弯折片18在翅片12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相反方向弯折,使其交替地突出于翅片12的表侧或背侧。其它的构造与图17a、图17b、图18所示的第6实施例相同。
因此,这种情况也与第6实施例同样地,由于弯折片16的作用,在已往翅片管中脱离的翅片间的管外流,一直回流入翅片管10的下流侧,几乎不形成后流域。因此,与前述同样地,翅片管下流侧的流速增高,局部管外热传递率上升,整个翅片管的平均管外热传递率大大提高。
另外,这时如图31所示地,弯折片18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特定在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
以上第1至第9实施例中,切口长度和弯折高度都是相同的,但是,切口长度和弯折高度可根据热交换器的管外流体种类、温度、压力、流速、翅片间隙距离、所需热交换量及容许压力损失等决定。
例如如图32所示,在图15a和图15b所示的第5实施例中,为了使产生脱离位置的切口长度和弯折高度达到最大,在翅片外周使弯折部15的弯折高度变化,这样,也能得到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各图中所表示的翅片,是将翅片卷绕在管处周的螺旋形翅片,但即使是环形翅片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Claims (20)

1.一种热交换器,备有由管和安装在该管外周的翅片构成的翅片管,该翅片管的轴线与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其特征在于,上述翅片管的翅片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的若干弯折片,这些弯折片是从翅片的外周朝管侧切入若干切口、沿着从切口上的一点延伸的弯折线将被上述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管轴线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线是切口上的一点与翅片外周上的一点的连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线是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的连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不在以管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上的一点与相邻切口上的一点在以管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着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不同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相逆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相逆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交替地朝着相逆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是把由切口划分的翅片外周部朝同一方向、且在翅片的周方向间隔一个弯折而形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弯折片只形成在与管外流产生脱离的位置对应的翅片外周的特定部分。
CNB981001335A 1997-01-20 1998-01-14 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3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7378/97 1997-01-20
JP007378/1997 1997-01-20
JP9007378A JPH10206059A (ja) 1997-01-20 1997-01-20 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890A true CN1188890A (zh) 1998-07-29
CN1135358C CN1135358C (zh) 2004-01-21

Family

ID=1166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013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358C (zh) 1997-01-20 1998-01-14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0854344B1 (zh)
JP (1) JPH10206059A (zh)
KR (1) KR100283314B1 (zh)
CN (1) CN1135358C (zh)
AT (1) ATE245793T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1571A (zh) * 2009-05-06 2010-11-10 通用电气公司 翅片管热交换器
CN107192294A (zh) * 2017-07-05 2017-09-22 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 高翅片热交换管
CN107401861A (zh) * 2017-08-17 2017-11-28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1756B2 (ja) * 2006-04-25 2014-04-02 住友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蒸発器
KR101114468B1 (ko) * 2009-07-08 2012-02-24 군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핀 튜브 열교환기
EP2784426A1 (en) 2013-03-27 2014-10-01 GEA Batignolles Technologies Thermiques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optimized thermo-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US10436524B2 (en) 2014-07-03 2019-10-08 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onburi Mixed louver spiral fin
WO2018044319A1 (en) 2016-09-02 2018-03-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enhanced serrated fin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11499747B2 (en) * 2019-10-04 2022-11-15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tubes and tube assembly configur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40765A (en) * 1929-12-20 1931-01-08 Heenan & Froude Ltd Improvements in heat exchanging apparatus
BE561143A (zh) * 1956-09-28
US2896426A (en) * 1957-03-01 1959-07-28 Carrier Corp Heat exchange construction
US3362058A (en) * 1965-01-05 1968-01-09 Americna Machine & Foundry Com Welding metal fins in place
FR1604823A (zh) * 1967-12-01 1972-04-17
GB1207718A (en) * 1968-06-12 1970-10-07 Howell & Company Ltd Finned tubing
US4227572A (en) * 1978-03-27 1980-10-14 Seton-Scherr, Inc. Finned tubing
JPS56165897A (en) * 1980-05-22 1981-12-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Finned tube
JPS5866794A (ja) * 1981-10-16 1983-04-21 Yamaguchi Kikai Kenkyusho:Kk 熱交換器用フイン付き管
JPS5986896A (ja) * 1982-11-09 1984-05-19 Seiichi Konaka 小ビレ付フイン管熱交換装置
US4787442A (en) * 1987-12-04 1988-11-29 Carrier Corporation Delta wing and ramp wing enhanced plate fin
US5240070A (en) * 1992-08-10 1993-08-31 Fintube Limited Partnership Enhanced serrated fin for finned tub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1571A (zh) * 2009-05-06 2010-11-10 通用电气公司 翅片管热交换器
CN107192294A (zh) * 2017-07-05 2017-09-22 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 高翅片热交换管
CN107192294B (zh) * 2017-07-05 2022-12-06 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 高翅片热交换管
CN107401861A (zh) * 2017-08-17 2017-11-28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206059A (ja) 1998-08-07
EP0854344A2 (en) 1998-07-22
EP0854344A3 (en) 2000-01-26
EP0854344B1 (en) 2003-07-23
CN1135358C (zh) 2004-01-21
KR19980070602A (ko) 1998-10-26
KR100283314B1 (ko) 2001-03-02
ATE245793T1 (de) 200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44C (zh) 用于空调和冷却设备的换热器的槽管及相应的换热器
CN1174213C (zh) 板型换热器
CN1205452C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358C (zh) 热交换器
CN1072352C (zh) 叠层型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232C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296672C (zh) 叠置型热交换器
CN1158409A (zh) 热交换器
CN1246651C (zh) 热交换元件、热水器和热交换器组件
CN1809722A (zh)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CN101040163A (zh) 蒸发器
CN101050925A (zh) 热交换器
CN1102472A (zh) 用于空气调节器的冷却组件和排水罩
CN1798951A (zh) 热交换器板
CN1848038A (zh) 用于冷却计算机零件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40729A (zh) 一种热水器换热管
CN1922729A (zh) 降温装置
CN1692265A (zh) 蒸发器
CN1636128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可逆使用开槽管
JP2007046890A (ja) Egrガス冷却装置用多管式熱交換器
CN1820177A (zh) 蒸发器
CN1833142A (zh)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34110A (zh) 热交换器
CN1033314A (zh) 热交换器
CN1930441A (zh) 热交换器用集管箱和包括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