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40831A -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40831A
CN118340831A CN202410463369.XA CN202410463369A CN118340831A CN 118340831 A CN118340831 A CN 118340831A CN 202410463369 A CN202410463369 A CN 202410463369A CN 118340831 A CN118340831 A CN 118340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infectant
skin
repair
parts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63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炳虎
梁毅铖
陈良柱
高金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ns Dahua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ns Dahua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ns Dahua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ns Dahua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34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40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消毒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按重量份计,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包括如下原料:碘0.2‑2份、碘化钠0.1‑5份、碘酸钠0.1‑0.5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0.1‑1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增稠剂0.05‑0.5份、润滑剂2‑10份、润湿剂0.1‑0.5份和pH调节剂0.15‑1份,余量为水。选用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在消毒液体系中烷基糖苷能与碘高效络合,形成高稳定性的络合碘,延长了制剂的保质期。此外,本方案的奶牛乳头消毒液中还添加有皮肤修复成分,在保持高效杀菌作用的基础上,具有促细菌感染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促进奶牛乳头表皮擦伤愈合,降低因乳头表皮伤口裸露在外感染病原菌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奶牛乳头药浴剂主要有碘制剂、洗必泰、二氧化氯制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制剂、乙醇酸制剂及过氧化氢制剂等;在国内外市场中也涌现出许多新型消毒剂,在上述所有奶牛乳头药浴剂中,碘制剂是最主流的类型,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市场,占比高达85-90%。
其中,市场上常用的碘制剂为碘伏,是指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络合而成的消毒剂,又称聚维酮碘。聚维酮碘作为第一代碘制剂,国内外各药典均收录在内,其属于中效力化学消毒剂,因杀菌效果好、刺激性较小,被广泛应用于人医和兽医外科消毒等领域。聚维酮碘相对于碘酊,虽然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溶液的稳定性,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其存在一部分游离碘,随着存放时间增加,碘容易升华,也容易在水体系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导致有效碘含量下降较快;并且,聚维酮碘消毒液中聚维酮碘含量较高,应用于奶牛乳头消毒时容易导致牛奶中有残留的问题。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原因很多,包括气候变化、牧场饲养管理、挤奶厅的洁净卫生、挤奶前后的消毒剂使用以及奶牛自身物理创伤等。牧场规范使用消毒药浴液进行挤奶前后药浴,能有效杀灭附着在奶牛乳头上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奶牛受感染的机率,降低奶牛患隐性乳腺炎的风险。但目前市场中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大部分也是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普遍存在质地不合适的问题,质地过于粘稠时,易使消毒液用量增多,增加消毒液使用成本;质地过于稀薄时,消毒液不能均匀分布在奶牛乳房表面,还会导致滴落过多,不仅污染奶厅以及牛舍,而且消毒作用也不能持续。
此外,市售的聚维酮碘消毒液作用有限,大部分只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没有促进奶牛乳头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在牧场中,奶牛乳头皮肤表面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比如动物俯卧摩擦地面而受伤、与挤奶设备摩擦或奶牛乳房肿大相互摩擦而致的皮肤破损,破损的奶牛乳房表皮会使天然皮肤屏障受损,减弱机体自身保护力,进而使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更容易侵害动物机体,增加奶牛患乳腺炎的风险。普通市售奶牛乳房药浴液只能满足基础消毒的要求,难以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不能充分应对目前奶牛乳腺炎的挑战。只有在持续稳定地提供消毒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奶牛乳房皮肤愈合,加快自身皮肤屏障恢复,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风险,降低奶牛患乳腺炎的概率。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具有良好粘附性、长期稳定性和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旨在改善现有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在长期存放后有效成分下降较快,质地不合适,以及仅具有消毒作用无法促进奶牛乳头皮肤伤口愈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碘0.2-2份、碘化钠0.1-5份、碘酸钠0.1-0.5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0.1-1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增稠剂0.05-0.5份、润滑剂2-10份、润湿剂0.1-0.5份和pH调节剂0.15-1份,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皮肤修复功效成分为甘油葡糖苷、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或γ-聚谷氨酸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所述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320.42-348.47。
优选地,所述增稠剂为葡甘露聚糖、瓜尔豆胶、塔拉胶、刺槐豆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为丙三醇、丙二醇、PEG4000、PEG600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为多库酯钠、AEROSOL OT-75、BETTERSOL 607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pH调节剂包括酸性调节剂和碱性调节剂,按重量份计,所述酸性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1-0.5份,所述碱性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05-0.5份;
所述酸性调节剂为无水柠檬酸、苹果酸、扁桃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性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碘1份、碘化钠0.5份、碘酸钠0.1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6份、表面活性剂5份、增稠剂0.5份、润湿剂0.2份、润滑剂10份、酸性调节剂0.3份、碱性调节剂0.15份和水77.45份。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在水浴恒温条件下,按配比将表面活性剂、酸性调节剂、润湿剂与总重量60%-70%的水混合后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在润滑剂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
S4.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总重量30%-40%的水,加入碘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碱性调节剂,然后加入碘酸钠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加入混合物E中搅拌分散均匀,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优选地,步骤S1和S3中的水浴温度为60-70℃,水浴时间为15-45min。
优选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pH值为4.5-4.8。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应用,所述奶牛乳头消毒液经稀释或未经稀释后,采取喷雾、冲洗、浸泡、涂抹的方式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针对现有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在长期存放后有效成分下降较快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聚维酮碘消毒液,本方案选用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2000-癸基葡糖苷),在消毒液体系中烷基糖苷能与碘高效络合,形成高稳定性的络合碘,使碘能溶解于水中释放游离碘,有效碘含量在较长时间内损伤极少,不仅延长了商品制剂的保质期,而且提高了在临床使用中对机体的保护力,增长有效杀菌时间,进一步降低病原微生物侵袭动物机体的可能。
2.此外,本方案的奶牛乳头消毒液中还添加有甘油葡糖苷、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和γ-聚谷氨酸等皮肤修复成分;在保持高效杀菌作用的基础上,具有促细菌感染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促进奶牛乳头表皮擦伤愈合,降低因乳头表皮伤口裸露在外感染病原菌的风险。本发明消毒液通过实验验证,能抑制创面炎性细胞浸润,加快炎症反应消退,促进损伤皮肤愈合,恢复机体自身皮肤屏障,从根源上提高防御病原菌的能力。
3.针对聚维酮碘消毒液中聚维酮碘含量较高,容易导致牛奶中还有残留的问题,本方案的原料中并未采用传统的聚维酮碘,而是采用碘、碘化钠和碘酸钠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避免了牛奶中还有残留的问题。且本发明消毒液配方用料可完全生物降解,包括选用的表面活性剂、修护成分、增稠剂等辅料均为天然提取物或由细菌发酵而得到的食品添加剂,既绿色环保、安全无毒,又能有效避免残留物质影响机体健康或污染奶源、污染环境。
4.针对现有的聚维酮碘消毒液普遍存在质地不合适的问题,本方案在原料体系中引入了辅料增稠剂和润滑剂,利用上述两种辅料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消毒液的肤感、粘附性,质地适宜,使消毒液能通过药浴均匀分布在奶牛乳房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小鼠细菌性感染创面愈合率测量结果;
图2为小鼠细菌性感染创面第8天载菌量测量结果(注:**p<0.01);
图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第八天后创面皮肤iNOS的平均光密度测量结果(注:**p<0.01);
图4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第八天后创面皮肤F4/80的平均光密度测量结果(注:**p<0.01);
图5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第八天后创面皮肤Ly6G的平均光密度测量结果(注:*p<0.05,**p<0.01);
图6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第八天后创面皮肤P-P38的平均光密度测量结果(注:**p<0.01)。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碘0.2-2份、碘化钠0.1-5份、碘酸钠0.1-0.5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0.1-1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增稠剂0.05-0.5份、润滑剂2-10份、润湿剂0.1-0.5份和pH调节剂0.15-1份,余量为水。
以上消毒液配方中,碘化钠作为助溶剂,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碘分子作为路易斯酸,与I的孤对电子结合,生成碘三离子,而碘三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分子;碘化钠能增加体系中的碘离子含量,显著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快碘溶于水的速度。pH调节剂可以保持整个体系的pH稳定,进而增强各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以应对实际应用中牧场复杂多变的环境气候;还能使本发明消毒液pH与奶牛皮肤表皮的pH接近,减少使用时对动物的刺激。本发明的奶牛乳头药浴消毒液中还含有辅料增稠剂、润滑剂,利用上述两种辅料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消毒液的肤感、粘附性,使消毒液能通过药浴均匀分布在奶牛乳房表面。而市售的传统成膜型聚维酮碘消毒液通常过于黏腻,导致每次药浴时的用量增多,且容易造成滴落浪费,难以清洗;本发明通过增稠剂、润滑剂的复配,既能显著减少滴落,保证消毒、护理作用的持久有效,又能润滑乳房皮肤,在方便前药浴后清洗的同时,有效减免挤奶时上杯摩擦损伤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上述增稠剂、润滑剂的基础上,体系中还复配有润湿剂和促修复的功效成分,可以深入奶牛乳房皮肤褶皱中,药浴后可长时间保留,既能杀灭皮肤褶皱中藏匿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持续全面保养和修复乳房表皮,预防皮肤皲裂的发生,促进细菌感染损伤皮肤的愈合,减少奶牛感染病原菌患乳腺炎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皮肤修复功效成分为甘油葡糖苷、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或γ-聚谷氨酸中的任一种。
本方案含有甘油葡糖苷、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和γ-聚谷氨酸三种皮肤修复成分。其中,甘油葡糖苷能够促进皮肤角质细胞层中的水通道AQP3mRNA及蛋白质表达,AQP3对维持皮肤角质层中高含量的甘油水平非常重要,达到高效保湿效果,还能增加抗氧化皮肤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产生,增强皮肤自身的免疫抵抗力,同时改善皮肤屏障,促进修复干燥受损的皮肤。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芦荟多糖,大分子芦荟多糖成膜性好,可在表皮形成薄膜,减少皮肤水分蒸发,能有效促进炎症细胞反向迁移,在治疗各种皮肤及粘膜外伤方面的效果显著,能迅速止血,有促进伤口组织迅速再生及止痛的作用;此外,库拉索芦荟提取物也有一定杀菌作用,在伤口愈合治疗中能与游离碘共同作用,有效地抑制微生物持续繁殖。γ-聚谷氨酸是由特定微生物合成的天然水溶性聚谷氨酸,具有良好的保湿锁水能力、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以及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等功能,应用在消毒液中具有减少皮肤水分散失,改善皮肤弹性的功效,能通过促进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来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甘油葡糖苷、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和γ-聚谷氨酸等皮肤修复成分与上述润滑剂、增稠剂、pH调节剂等成分共同作用,保湿滋润表皮,促进损伤的奶牛乳头表皮愈合,加快皮肤天然屏障修复,使乳房表皮维持健康状态,降低乳房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本发明的碘制奶牛乳头消毒液中含有烷基糖苷(APG)表面活性剂,APG由可再生资源天然脂肪醇和葡萄糖组成,被广泛应用于孕妇、婴幼儿等敏感人群的日用洗护中,比如洗面奶、洗发液、洗衣液等。
但本方案将其使用在碘制消毒液中,烷基糖苷本身的稳定性高,在强酸、强碱、高浓度盐溶液中仍有较高溶解度,并且,在消毒液体系中烷基糖苷能与碘高效络合,形成高稳定性的络合碘,使碘能溶解于水中释放游离碘,获得有效碘含量高、长期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的消毒液,消毒液还具有杀菌效率高、杀菌持续时间长、适合长期使用的优势,能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常见奶牛乳腺炎病原微生物侵害动物机体。同时,APG是一类环保、温和、去污力良好的新型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表面活性高,能降低消毒液的表面张力,且润湿能力强,更易于将污垢从奶牛乳头表面清除,使消毒液既有较强清洁力度,又具有温和亲肤、不伤皮脂的特性,减少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320.42-348.47。在上述分子量范围内,制得的消毒液有效碘含量特性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为葡甘露聚糖、瓜尔豆胶、塔拉胶、刺槐豆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为丙三醇、丙二醇、PEG4000(聚乙二醇)、PEG6000(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为多库酯钠、AEROSOL OT-75(磺基丁二酸二辛基钠盐)、BETTERSOL 607(炔二醇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pH调节剂包括酸性调节剂和碱性调节剂,按重量份计,所述酸性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1-0.5份,所述碱性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05-0.5份;
所述酸性调节剂为无水柠檬酸、苹果酸、扁桃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性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本方案中采用葡甘露聚糖等作增稠剂。以葡甘露聚糖为例,葡甘露聚糖的水合能力强,易溶于水,是自黏度最大的多糖之一,使本发明消毒液的黏度提高,能更好地保留在奶牛乳房表面,发挥杀灭病原微生物、保养修复乳房表皮的作用;葡甘露聚糖还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在低温或常温下使用后可生成一层薄膜,可以防止污染物直接接触动物乳房表皮,葡甘露聚糖与发明中丙三醇、多库酯钠等成分配伍,提高了薄膜的柔软性,使其更能贴合奶牛乳房表面褶皱的皮肤。
本方案中采用丙三醇等原料作润滑剂,以丙三醇为例,丙三醇属于小分子保湿成分,是重要护肤成分之一,其具有极强的吸湿性,能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帮助皮肤锁水,可将水分留在角质层,使皮肤湿润柔软,有效预防乳头皲裂,配合发明中的功效成分可以有效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
本方案采用多库酯钠等原料作为润湿剂,能降低本发明消毒液的表面张力,在药浴时,能更完全地浸润奶牛乳房。
本发明的消毒液性质稳定,通过酸性调节剂和碱性调节剂的共同作用,使溶液pH值稳定在4.5-4.8左右,呈弱酸性,与奶牛皮肤pH值接近,减少刺激性。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碘1份、碘化钠0.5份、碘酸钠0.1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6份、表面活性剂5份、增稠剂0.5份、润滑剂10份、酸性调节剂0.3份、碱性调节剂0.15份和水77.45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在水浴恒温条件下,按配比将表面活性剂、酸性调节剂、润湿剂与总重量60%-70%的水混合后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在润滑剂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直到增稠剂在体系中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C;
S4.撤除水浴,待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搅拌约1-2h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总重量30%-40%的水,加入碘,剧烈搅拌约12-24h直至碘完全溶解于体系中,再加入碱性调节剂调节pH,然后加入碘酸钠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在搅拌中加入混合物E中,继续搅拌分散1-2h,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进一步地,步骤S1和S3中的水浴温度为60-70℃,水浴时间为15-45min。
步骤S3中温度区间选取60℃-70℃,是因为在该温度下能加快表面活性剂(APG2000)的溶解速率,使其充分溶于水,同时在步骤S1中先加入酸性调节剂使体系的pH降低,酸性环境更有利于后续碘的溶解。步骤S3中的混合物体系同样要求保持60℃-70℃水浴条件,使分散在丙三醇中的葡甘露聚糖在该温度下能完全分散在水中,起到均匀增稠的作用,温度过低时,增稠剂(葡甘露聚糖)会凝聚结块。步骤S4中,将体系温度降至40℃以下,防止后续碘与APG2000剧烈搅拌发生络合时,碘因温度过高升华,防止消毒液中的有效碘含量减少。在步骤S6中加入碱性调节剂,以无水柠檬酸和氢氧化钠为例,其中,无水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以下中和反应生成柠檬酸钠:C6H8O7+3NaOH→Na3C6H5O7+3H2O,使体系的pH调节至4.5-4.8的同时,增强体系pH的缓冲作用;在氢氧化钠加入之后再加入碘酸钠,主要是由于上述反应原理,若在柠檬酸释放大量H+的条件下加入碘酸钠,会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迅速消耗碘酸根离子,使碘酸钠起不到长时间稳定体系中单质碘的作用。最后在步骤S6中加入皮肤修复功效成分(甘油葡糖苷),保证该功效成分不受高温、低pH影响,获得的奶牛乳头消毒液性能较佳。
进一步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pH值为4.5-4.8。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应用,所述奶牛乳头消毒液经稀释或未经稀释后,采取喷雾、冲洗、浸泡、涂抹的方式使用。
本方案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具体使用方法包括:根据牧场所处地区的气候选用消毒液原液或稀释液,如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时,可直接使用原液,消毒液中高浓度的葡甘露聚糖、丙三醇、甘油葡糖苷等成分可以防止奶牛乳头冻伤;而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可按照1:3(水与消毒液)的比例稀释后使用,既能缩短干燥所需时间,防止奶牛俯卧时污染乳头,也能帮助奶牛乳头皮肤恢复或保持健康。本方案的消毒液可以在挤奶前后使用,挤奶前,用本方案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30秒左右后,用洁净的毛巾擦拭干净;挤奶后,用奶牛乳头消毒液对乳头进行药浴,自然风干即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将表面活性剂(APG2000)4份、酸性调节剂(无水柠檬酸)0.3份、润湿剂(多库酯钠)0.3份搅拌分散到60℃的去离子水(76.25份去离子水的70%)中,水浴恒温40min,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葡甘露聚糖)0.5份在润滑剂(丙三醇)10份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
S4.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0.5份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剩余的水,加入碘1份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碱性调节剂(氢氧化钠)0.15份,然后加入碘酸钠0.1份搅拌分散1h,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甘油葡糖苷)8份加入混合物E中搅拌分散1.5h,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将实施例1制得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进行如下性能检测: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将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和参数制得的不同批次的消毒液置于54℃恒温箱内14d,于放置前、后分别测定消毒剂杀菌有效成分含量。每次检测样品为三批,每批样品重复测2次,取平均值。加速试验法结果评价以有效成分下降率超过10%为不符合要求;经54℃存放14d者,杀菌有效成分下降率≤10%,则贮存有效期可定为1年。
本发明消毒液6个批号的产品均放置于综合稳定性试验箱,设置温度为54℃,放置14d。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消毒液的杀菌有效成分有效碘含量下降率在2.53-4.77%之间,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的要求。因此,判断本发明消毒液具有较高稳定性,储存有效期在1年以上。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参照《WS/T 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进行悬液定量杀菌实验。
首先用实施例1制得的消毒液与无菌去离子水按照1:3的比例稀释配制消毒液,置20℃±1℃水浴备用。无菌条件下打开冻干菌种管吸取适量营养肉汤加入,轻吹吸数次。向含5mL~10mL营养肉汤试管中滴加少量菌悬液,于培养箱37℃培养4h。取第1代培养的菌悬液,接种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再于37℃培养18h~24h,挑取第2代培养基中典型菌落,再次接种于37℃培养18h~24h。重复培养第3代培养物。取第3代培养物,用吸管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再用涡旋仪涡旋20s,使细菌均匀悬浮。以PBS缓冲溶液将菌悬液稀释至所需使用的浓度,置20℃备用。另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无乳链球菌BNCC336970的培养基为含5%初生牛血清的大豆酪蛋白培养基。配制实验用菌悬液,浓度为1×108cfu/ml~5×108cfu/ml。取无菌试管,先加入5.0mL上述配置好的抗菌剂,置20℃±1℃水浴中5min后,再加入0.1mL试验用菌悬液,迅速混匀并立即计时。待试验菌与抗菌剂相互作用至各预定时间(时间分别为15s,30s,45s),分别吸取0.5mL试验菌与抗菌剂混合液加于4.5mL中和剂中,混匀。各管试验菌与抗菌剂混合液经中和剂(1%硫代硫酸钠溶液)作用10min后,分别吸取1.0mL样液,按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测定存活菌数,每管样液接种2个平皿。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较多时,可用PBS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再进行活菌培养计数。同时用PBS代替消毒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回收菌落数在1.0×104CFU/mL~9.0×104CFU/mL。取同批次稀释液、中和剂、培养基作阴性对照。所有试验样本和对照样本均在36℃±1℃培养,对细菌繁殖体培养48h观察最终结果,试验重复3次,计算杀菌率,具体数据参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乳腺炎致病菌具有快速、高效的杀菌效力,能在15s内杀灭99.999%的致病菌。
影响消毒效果因素试验
有机物对杀灭微生物效果影响的测定: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以小牛血清为有机物代表,设置无小牛血清对照组;含25%小牛血清组;含50%小牛血清组等3组。各组所用消毒液浓度为本发明消毒液与去离子水按1:3稀释,作用时间为15s、30s、45s。以稀释液配制的微生物悬液与无菌小牛血清,按1:1、3:1、19:1比例混合,分别配成含50%、25%和5%小牛血清的微生物悬液。此含小牛血清的微生物悬液,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根据需要,选择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进行测定,微生物种类选取大肠杆菌ATCC25922作为革兰氏阴性菌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作为革兰氏阳性菌代表,其中无乳链球菌BNCC336970作为链球菌代表。各组试验应重复3次,按相应微生物杀灭试验计算杀菌率。
温度对杀灭微生物效果影响的测定: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设置5℃±1℃、15℃±1℃、25℃±1℃、35℃±1℃、45℃±1℃等,以10℃为间隔。各组所用消毒液浓度为本发明消毒液与去离子水按1:3稀释和作用时间为15s、30s、45s。对要求试验温度高于室温者,用恒温水浴箱(电热)调节;低于室温者用冷水浴装置(加适量冰水)调节。当上述温度调节装置到达要求温度后,放入装有试验样液的试管,同时放入一含与试验样液等量蒸馏水并插有温度计的试管。待试管内温度计指示到达试验所需温度时,开始随后的试验。根据需要,选择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微生物种类选取大肠杆菌ATCC25922作为革兰氏阴性菌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作为革兰氏阳性菌代表,其中无乳链球菌BNCC336970作为链球菌代表。各组试验应重复3次,按相应微生物杀灭试验计算杀菌率,参见下表:
pH值对杀灭微生物效果影响的测定:测得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消毒液pH为4.5,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为探究酸碱度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本发明消毒液,制备得到pH值分别为2.5、3.5、4.5、5.5、6.5的消毒剂。使用不同pH的消毒剂进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重复3次试验,计算杀菌率。
由于奶牛活动的环境复杂多样,比如牛舍、挤奶厅、草地等,存在泥沙、污水、粪便等有机物干扰以及温度、酸碱度高低变化。因此,对本发明获得的消毒液进行影响消毒效果因素试验,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各种环境。
由上述多个试验结果得知,在有机物添加含量5~50%时,本发明消毒液在15s内能杀灭99.999%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杀菌效果均不受影响。温度在5~45℃之间时,本发明制得的消毒液在15s内均能杀灭99.999%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杀菌效果不受影响。在pH值为2.5~6.5之间变化时,本发明制得的消毒液可以在15s内能杀灭99.999%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杀菌效果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安全性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皮肤消毒剂:除按第一类、第二类或第三类消毒剂的要求进行毒理学试验外,还必须进行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如果偶尔使用或间隔数日使用的消毒剂,采用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如果每日使用或连续数日使用的消毒剂,采用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接触皮肤伤口的消毒剂,还必须增做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接触创面的消毒剂,应增做眼刺激试验。使用过程中,必需接触皮肤的其它消毒剂,也应增做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根据消毒剂的成分,估计可能有致敏作用者,还需增做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具体测试数据参见下表: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刺激强度级别 无刺激性 轻刺激性 中等刺激性 强刺激性
皮肤刺激指数 0~0.5 0.5~2.0 2.0~6.0 6.0~8.0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在试验前24h,选取新西兰家兔2.0-2.5kg 3只,用脱毛剂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去掉,不得损伤皮肤。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次日发明消毒液原液0.5mL滴于面积为2.5cm×2.5cm的2层~4层纱布上并敷贴在一侧去毛皮肤表面,然后用一层无刺激塑料膜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去毛皮肤作为空白对照(使用生理盐水)。敷贴时间为4h。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除去残留受试物。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1h、24h和48h观察皮肤局部反应,并按表进行刺激反应评分。按下列公式计算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刺激指数),并以表2-1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每只动物14d的红斑和水肿总积分)÷(受试动物数×14)。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由上述测试结果得知,在家兔完整皮肤上连续14天使用本发明消毒液,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为0,即皮肤刺激指数等于0,在0~0.5的区间均说明本发明消毒液的皮肤刺激强度属于无刺激性,能安全地应用于奶牛乳房皮肤的消毒中。
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涂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消毒液前,在2.5cm×2.5cm的去毛皮肤上,用75%酒精清洁、消毒暴露皮肤,待酒精挥发后,用灭菌刀片或注射针头在皮区内划一个“井”形的破损伤口,并在该破损皮区内染毒。注意皮肤破损仅达表皮,不要伤及真皮。手术前的皮肤准备,手术后受试物涂抹和局部皮肤反应的观察,评分方法同表,注意鉴别感染和原发性刺激反应的区别,若有感染可疑,应进行重复测试。
家兔一次破损皮肤评分表
在实际应用中,奶牛乳房皮肤可能存在各种损伤,比如放牧中被碎石割伤、俯卧地面时摩擦地面的擦伤或因沾染牛舍地面生石灰造成的灼伤。因此,对本发明消毒液进行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刺激性。由上表的试验结果得知,在家兔皮肤“井”形损伤伤口上使用本发明消毒液染毒,在4h、1d、2d、3d家兔皮肤伤口未出现水肿、红斑等皮肤刺激反应,反应评分为0,证明本发明消毒液应用于破损皮肤伤口安全且无刺激。
急性眼刺激试验
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眼睛的急性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用3只新西兰家兔。试验前检查家兔双眼,有异常者不能用于试验。吸取受试物(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消毒液)0.1mL,滴入家兔一侧眼结膜囊内,另一侧眼以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滴受试物后,将眼被动闭合4s,30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于滴眼后1h、24h、48h、72h、7d、14d和21d,肉眼观察家兔眼结膜、虹膜和角膜的损伤与恢复情况。如果72h内未出现刺激反应,或第7d或第14d,眼睛刺激反应完全恢复,即可提前终止试验。必要时,用2%荧光素钠溶液或裂隙灯、放大镜检查角膜及虹膜变化。按下表对家兔眼角膜、虹膜和结膜的急性刺激反应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每只动物在三个不同观察时间(24h、48h和72h)角膜损害、虹膜损害、结膜充血和结膜水肿四方面的“平均评分”(即每只动物的24h、48h和72h评分之和除以观察数3)。分别以动物眼角膜、虹膜和结膜充血、水肿的平均评分和恢复时间进行,按下表眼刺激反应分级标准判定受试物对眼睛的刺激强度,检测数
据参见最下表:
眼刺激性反应分级标准
注:恢复时间,为动物刺激反应评分恢复至角膜损害=0,虹膜损害=0,结膜充血=0或1,结膜水肿=0或1的时间。
家兔急性眼刺激反应评分表
在饲养管理不完善的牧场中,奶牛乳房健康状况可能较差,奶牛皮肤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导致皮肤损伤,皮肤组织丢失形成创面。由于本发明消毒液有机会接触到创面,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接触创面的消毒剂,应增做眼刺激试验。由上表的测试数据可得知家兔眼刺激试验结果中,3只动物的平均评分:角膜损伤、虹膜损伤、结膜水肿均小于1,结膜充血<2,眼刺激反应评分为无刺激性。综上可知,本发明消毒液在皮肤创面上使用无刺激、安全。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强度。选择3周龄昆明小鼠共20只,雌雄各半,经适应性饲养3天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采用一次最大限度试验,即20只动物(雌雄各半)一次灌胃剂量5000mg/kg体重,在14d内又无死亡,可判定LD50大于5000mg/kg体重。
消毒剂的毒性评价:LD50大于5000mg/kg体重者属实际无毒;LD50为501mg/kg~5000mg/kg体重者属低毒;LD50为51mg/kg~500mg/kg体重者属中等毒;LD50为1mg/kg~50mg/kg体重者属高毒;LD50小于1mg/kg体重者属剧毒。
注:为评价消毒剂在实际应用时对人体的安全性,当产品原形LD50≤5000mg/kg体重时,需增做消毒剂最高应用液浓度5倍溶液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并计算其LD50。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体重记录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死亡率
性别 剂量(mg/kg b.w.) 动物数(只) 死亡动物数(只) 死亡率(%)
5000 10 0 0
5000 10 0 0
由于本发明消毒液常年在奶牛乳房上使用,且采集的牛乳需要制成乳制品供人们食用,因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本发明消毒液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考察消毒液在实际应用时对人体的安全性,避免存在残留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体重记录见上表,小鼠体重在1d~14d稳定持续增长,无出现明显异常。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死亡率见上表,采用一次最大限度试验方案,结果发现,给药14天后,死亡动物数为0,死亡率为0%。使用脱颈致死实验小鼠,进行大体观察,检查无发现眼观病变。故根据结果,判定本发明消毒液的LD50大于5000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对奶牛及人类安全无害。
现场奶牛乳头消毒试验
挑选12头无临床型乳腺炎症状的荷斯坦泌乳牛作试验动物,每头奶牛左侧2个乳区作为实验组,右侧2个乳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浸入实施例1提供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对照组浸入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中,药浴15s。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min、5min、60min、120min,分别用无菌棉签在奶牛乳头外侧2×2cm2的面积内擦拭5下,将棉签头剪下装入含3mL中和剂的无菌EP管中,涡旋混匀,取20μL涂布于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12h,进行菌落计数,并计算杀菌率和杀灭指数。
由上表的测试数据可知,在使用实施例1提供的消毒液和市售奶牛乳头消毒液之后,在1min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乳头皮肤表面杀菌率均在99%以上,杀灭指数在3.0以上,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对自然菌的杀灭指数≥1即为合格,两种消毒液均高于合格标准,能有效杀灭奶牛乳头表面的细菌。在奶牛乳头药浴结束,随时间增长,两组奶牛乳头表面的菌落数逐渐增多。在消毒后60min、120min,对照组的杀菌作用衰减较快,在120min时仅有26.47%的杀菌效率,实验组持续的杀菌作用极显著地优于对照组,60min和120min时杀菌率分别为74.55%以上和50.79%,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对奶牛乳头的保护时长。实验组涂抹消毒液之后,观察、触摸奶牛乳房,乳房外观红润,表面皮肤光滑柔软,乳头末端括约肌平滑、没有突起环,未观察到红肿、皲裂等不良反应。
对比例1
市售的聚维酮碘消毒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各项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甘油葡糖苷替换为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各项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甘油葡糖苷替换为γ-聚谷氨酸。
实施例4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将表面活性剂(APG2000)3份、酸性调节剂(无水柠檬酸)0.2份、润湿剂(多库酯钠)0.2份搅拌分散到55℃的去离子水(81.3份去离子水的60%)中,水浴恒温45min,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葡甘露聚糖)0.2份在润滑剂(丙三醇)8份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
S4.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0.5份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剩余的水,加入碘1份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碱性调节剂(氢氧化钠)0.5份,然后加入碘酸钠0.1份搅拌分散2h,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甘油葡糖苷)5份加入混合物E中搅拌分散1h,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实施例5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将表面活性剂(APG2000)5份、酸性调节剂(无水柠檬酸)0.2份、润湿剂(多库酯钠)0.2份搅拌分散到62℃的去离子水(81.85份去离子水的70%)中,水浴恒温15min,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葡甘露聚糖)0.2份在润滑剂(丙三醇)8份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
S4.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0.1份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剩余的水,加入碘1份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碱性调节剂(氢氧化钠)0.5份,然后加入碘酸钠0.5份搅拌分散0.5h,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甘油葡糖苷)5份加入混合物E中搅拌分散1h,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将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制得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进行如下性能检测:
有效碘含量测定试验
参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26368-2020《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中附录A中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制得的消毒液的有效碘含量。精密称取含碘消毒液10.00g,置于100mL碘量瓶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加入36%醋酸溶液5滴。用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5g/L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总量,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样品重复测2次,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因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1mL相当于0.1269g有效碘,按下式计算有效碘含量:
式中:X为有效碘含量,g/L;c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mol/L;Vst为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体积,mL;m为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剂原药的重量,g;V为碘量瓶中含液体消毒剂原液体积,mL。
由上表结果可知,实施例1提供的消毒液刚制备完毕后的有效碘含量均高于实施例4、5提供的消毒液,有效碘含量最高,性能最佳。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三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表面活性剂(APG2000)的用量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
将实施例1-3制得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及对比例1的消毒液进行如下性能检测:
促细菌感染损伤皮肤愈合试验
以4周龄SPF级雌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小鼠皮肤擦伤模型。小鼠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①模型组,②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组,③实施例1提供的消毒液治疗组,④实施例2提供的消毒液治疗组,⑤实施例3提供的消毒液治疗组。每组将小鼠用丙泊酚(150mg/kg)进行麻醉,背部中线皮肤脱毛。第①组、第②组、第③组、第④组、第⑤组小鼠将背部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后,使用1cm*1cm无菌细砂纸轻轻擦拭暴露的皮肤,直到皮肤发亮但不出血,伤口面积约为60mm2。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过夜培养,以含2.5x 109CFU的5uL PBS对伤口进行细菌感染。细菌定植感染24小时后,第①组模型组,不进行治疗,其余治疗组每日早晚涂抹对应消毒液治疗。同时,每天早上对致伤皮肤部分进行测量拍照,记录伤口面积,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皮肤愈合率。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小鼠表皮8天后,脱颈处死,剪取小鼠致伤部分皮肤,无菌剪碎研磨,加入3mL无菌PBS,涡旋混匀,分别吸取20μL研磨液,倍比稀释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计算小鼠细菌性感染创面载菌量。
通过建立小鼠皮肤擦伤模型后,在第8天剪取小鼠致伤部分皮肤,4%多聚甲醇固定并包埋切片,将切片与Ly6G、F4/80、iNOS、以及p-p38抗体孵化,观察小鼠皮肤细菌性感染创面的炎症情况。
小鼠细菌性感染创面愈合率
小鼠细菌性感染创面第8天载菌量
通过建立小鼠皮肤擦伤模型,评价各药浴液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如图1和上表的数据所示,实施例1、2、3制得的消毒液治疗组和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组的细菌性感染创面较未经治疗处理的模型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消毒液治疗组的愈合速度最快,第8天已愈合93.2%以上,实施例3消毒液治疗组第8天愈合75.6%以上,而模型组创面仅愈合37.5%。实施例1和实施例2消毒液治疗组的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第8天愈合率与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实施例1和实施例2消毒液治疗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另外,如上表和图2所示,各治疗组的小鼠细菌性感染创面第8天载菌量相较于模型组都明显减少,实施例1、实施例3和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实施例2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地降低了细菌性感染创面的载菌量(p<0.01),更有利于细菌感染损伤的修复。
通过取样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第八天后创面皮肤,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不同抗体的平均光密度,了解创面皮肤炎症情况。
许多病变都会引发机体炎症,损伤后诱导表达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既是免疫激活和炎症的关键介质,也是M1型巨噬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会促进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大量释放。当机体感染严重时,巨噬细胞首先表现出M1表型,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对抗刺激,但由于细菌感染创面后第8天已基本度过急性炎症期,如果继续大量释放炎症因子,就会造成组织损伤,不利于组织修复再生。如图3结果所示,相较于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的iNOS表达均极显著地降低(p<0.01),有助于M2型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组织减退炎症和损伤组织痊愈。
F4/80巨噬细胞不仅广泛分布于器官和结缔组织的间质中,而且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有密切关联。巨噬细胞是皮肤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类型,由一组异质性和可塑性细胞组成,是皮肤稳态和宿主防御的关键,但失调的巨噬细胞会引起感染控制不良、伤口愈合受损、组织纤维化等负面影响。F4/80主要在巨噬细胞表面表达,并用作成熟小鼠巨噬细胞的标志物。如图4所示,与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组相比,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的成熟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极显著减轻(p<0.01),使皮肤细胞状况趋于稳态,更有利于皮肤创面的愈合。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已被证明介导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替代途径并参与过敏性皮肤反应。在创伤后,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会引起局部炎症发展,急性炎症可以保护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但若炎症持续不终止,则会影响后续修复过程。Ly6G是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通过其免疫组化切片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如图5所示,相较于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组,实施例2组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有极显著地改善(p<0.01),减轻中性粒细胞累积浸润以及其细胞毒性产物的释放,可以一定程度地促进炎症消退,阻止慢性炎症的发生,有利于损伤皮肤的愈合。
p38激酶是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的脯氨酸定向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常被环境应激和炎症信号激活。p38激酶通过MAP2K的双重磷酸化被激活,而p38α通路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以及抵御细菌和病毒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强烈而持续的p38激活通常与有害作用和细胞死亡有关,而细胞存活和稳态功能往往依赖于较温和或短暂的p38α激活水平。如图6所示,在细菌感染创面第8天后,创面皮肤接近愈合末期,更适宜较低的p38α激活水平。实施例1组p38激活水平显著(p<0.01)低于市售聚维酮碘消毒液组,更有利于动物表皮恢复正常稳态。
综合上述结果,实施例1、2、3消毒液均能一定程度减少病原菌定植在皮肤创面上,加快表皮炎症消退,促进皮肤创面愈合,且效果极显著地优于市售奶牛乳头消毒液,能在短时间内使动物表皮恢复天然屏障功能,从根本上提高动物对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贴合牧场实际应用场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中各项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OP-10、AEO-9、AES。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2制得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进行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数据参见下表:
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与对比例2制备的3种消毒液比较,实施例1制得的消毒液稳定性最高,14d的有效碘含量损失率为2.70%,即,将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替换为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后,制得的消毒液稳定性明显下降,14d的有效碘含量损伤率为7.52%~10.79%。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各项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APG型号与分子量不同。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6制得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进行有效碘含量测定(刚制备完毕时检测),数据参见下表:
型号 APG分子量 有效碘含量(g/L)
实施例1 APG2000 320.42 9.96
实施例6-1 APG0810 320.42 9.87
实施例6-2 APG1214 238.41 9.25
实施例6-3 APG0814 348.47 9.63
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本方案的奶牛乳头消毒液选用的表面活性剂APG的分子量在320.42~348.47范围时,效果最好,且使用APG2000制备的实施例1消毒液的有效碘含量最高。
实施例7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将表面活性剂(APG2000)5份、酸性调节剂(无水柠檬酸)0.3份搅拌分散到65℃的去离子水(77.45份去离子水的70%)中,水浴恒温15min,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葡甘露聚糖)0.5份在润滑剂(丙三醇)10份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
S4.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0.5份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剩余的水,加入碘1份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碱性调节剂(氢氧化钠)0.15份,然后加入碘酸钠0.1份搅拌分散1h,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6份加入混合物E中搅拌分散1h,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将实施例7制得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进行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数据参见下表:
促细菌感染损伤皮肤愈合试验
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经过对原料、用量及各参数的优选,消毒液的促损伤皮肤愈合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碘0.2-2份、碘化钠0.1-5份、碘酸钠0.1-0.5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0.1-1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增稠剂0.05-0.5份、润湿剂0.1-0.5份、润滑剂2-10份和pH调节剂0.15-1份,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修复功效成分为甘油葡糖苷、库拉索芦荟原液提取物或γ-聚谷氨酸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320.42-348.4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葡甘露聚糖、瓜尔豆胶、塔拉胶、刺槐豆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润滑剂为丙三醇、丙二醇、PEG4000、PEG600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润湿剂为多库酯钠、AEROSOL OT-75、BETTERSOL 607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pH调节剂包括酸性调节剂和碱性调节剂,按重量份计,所述酸性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1-0.5份,所述碱性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05-0.5份;
所述酸性调节剂为无水柠檬酸、苹果酸、扁桃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性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碘1份、碘化钠0.5份、碘酸钠0.1份、皮肤修复功效成分6份、表面活性剂5份、增稠剂0.5份、润湿剂0.2份、润滑剂10份、酸性调节剂0.3份、碱性调节剂0.15份和水77.45份。
7.一种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在水浴恒温条件下,按配比将表面活性剂、酸性调节剂、润湿剂与总重量60%-70%的水混合后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A;
S2.将增稠剂在润滑剂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
S3.在水浴恒温条件下,将混合物B加入至混合物A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
S4.混合物C降温至≤40℃后,向其中加入碘化钠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D;
S5.在密闭条件下,向混合物D加入总重量30%-40%的水,加入碘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碱性调节剂,然后加入碘酸钠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E;
S6.将皮肤修复功效成分加入混合物E中搅拌分散均匀,即得到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3中的水浴温度为60-70℃,水浴时间为15-45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pH值为4.5-4.8。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牛乳头消毒液经稀释或未经稀释后,采取喷雾、冲洗、浸泡、涂抹的方式使用。
CN202410463369.XA 2024-04-17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18340831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40831A true CN118340831A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übner et al. Octenidine dihydrochloride, a modern antiseptic for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wounds
CA2562329C (en)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5148253B (zh) 皮肤黏膜抗菌组合物
EP2061447A1 (en)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hoof diseases
JP2018535933A (ja) パーソナルクレンジ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マイクロバイオームを安定化させる方法
US20080286235A1 (en) Antimicrobials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100015767A (ko) 감염성 피부 및 점막 질환 치료약
CN108186403A (zh) 一种清洁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0789B (zh) 一种苯扎氯铵外用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9973A (zh) 一种修复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泡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7684B (zh) 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526A (zh) 一种含透明质酸的消毒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EP2320915B1 (en) Gentle, non-irritating, non-alcohoholic skin disinfectant
CN108404111A (zh) 一种以芸豆植物凝集素为主要成分的抑菌抗病毒制剂
US8173147B2 (en) Gentle, non-irritating, non-alcoholic skin disinfectant
CN118340831A (zh) 一种可促进损伤表皮修复的奶牛乳头消毒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784164A (zh) 一种蛋白皮肤清洁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240326A (ja) 薬剤組成物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15777725B (zh) 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951087B2 (en) Eye wash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16019100A (zh) 一种除螨套组以及一种除螨方法
WO2022136864A1 (en) Topical wash composition
CN107496440A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妇科洗护用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0541A (zh) 一种私密护理凝胶产品
CN115487135A (zh) 一种保护动物乳头的后药浴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