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39346A -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39346A
CN118339346A CN202280079959.1A CN202280079959A CN118339346A CN 118339346 A CN118339346 A CN 118339346A CN 202280079959 A CN202280079959 A CN 202280079959A CN 118339346 A CN118339346 A CN 118339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lever
cab
seat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99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悟志
和田启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339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393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驾驶室(30)具备驾驶席(40)和控制台(50)。控制台(50)具有操作部(55),且设置于驾驶席(40)的侧方。操作部(55)具有第一操作杆(60)和第二操作杆(70)。第二操作杆(7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驾驶席(40)与第一操作杆(60)之间。第一操作杆(60)具有第一旋钮(62)。第二操作杆(70)具有第二旋钮(72)。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比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大。

Description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国际公开第2012/124767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其具备车身、工作装置以及工作装置作业操作装置。工作装置操作装置具有斗杆操作杆及铲斗操作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24767号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操作员用手握住斗杆操作杆及铲斗操作杆中的一方。在操作员从斗杆操作杆及铲斗操作杆中的一方的操作切换为斗杆操作杆及铲斗操作杆中的另一方的操作时,操作员需要使手离开斗杆操作杆及铲斗操作杆中的一方,用手握住斗杆操作杆及铲斗操作杆中的另一方。因此,操作员容易疲劳。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的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驾驶室具备驾驶席和控制台。控制台具有操作部,且设置于驾驶席的侧方。操作部具有第一操作杆以及第二操作杆。第二操作杆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驾驶席与第一操作杆之间。第一操作杆具有第一旋钮。第二操作杆具有第二旋钮。第一旋钮具有在后视时位于驾驶席侧的第一上侧弯曲部和位于与驾驶席相反一侧的第二上侧弯曲部。第二旋钮具有在后视时位于驾驶席侧的第三上侧弯曲部和位于与驾驶席相反一侧的第四上侧弯曲部。在俯视时,第一旋钮的宽度比第二旋钮的宽度大。在后视时,第二上侧弯曲部比第一上侧弯曲部、第三上侧弯曲部以及第四上侧弯曲部平缓地弯曲。
本公开的作业机械具备本公开的驾驶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驾驶室及作业机械,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一操作杆及第二操作杆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一操作杆及第二操作杆的放大后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一操作杆及第二操作杆的放大主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一操作杆及第二操作杆的放大仰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一操作杆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一操作杆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二操作杆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第二操作杆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驾驶室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驾驶室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也有时省略或简化结构。
<作业机械1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7,作为实施方式中的作业机械1的例子,对轮式装载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轮式装载机10具有前框架11、后框架12、前轮13、后轮14、工作装置20、驾驶室(cab)30、驾驶席40、发动机罩17、支承板45、以及悬架机构部46。
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就坐于驾驶室30内的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前后方向。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正面方向为前方向。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背后方向为后方向。左右方向(侧方)是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左右方向。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朝向正面时的右侧为右方向。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朝向正面时的左侧为左方向。上下方向是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上下方向,与包括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水平方向垂直。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脚部侧为下侧。就坐于驾驶席40的操作员的头上侧为上侧。
如图1所示,前框架11及后框架12构成铰接构造的车身框架。前框架11设置在后框架12的前方。前框架11通过中心销(未图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后框架12连接。前框架11相对于后框架12的转动中心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前框架11及后框架12通过转向缸(未图示)连结。转向缸设置成左右一对。通过转向缸伸缩驱动,前框架11以中心销为中心向左右转动。
如图1所示,前轮13及后轮14是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轮。前轮13设置于前框架11。前轮13例如在前框架11的左右设置有一对。后轮14设置于后框架12。后轮14例如在后框架12的左右设置有一对。
如图1所示,工作装置20设置于前框架11。工作装置20具有动臂21、铲斗24、动臂缸25、双臂曲柄22、铲斗缸26、以及连杆23。
如图1所示,驾驶室30及发动机罩17设置于后框架12。驾驶室30设置于工作装置20的后方。发动机罩17设置于驾驶室30的后方。在发动机罩17内收容有工作油箱、发动机、油压泵及空气滤清器等。
<驾驶室30>
如图1及图2所示,驾驶室30具有驾驶室主体31、门32、驾驶席40、控制台50、以及扶手84。驾驶室主体31划分形成有供操作员搭乘的室内空间。门32设置于驾驶室主体31的侧面。门32在操作员进出驾驶室30的室内空间时开闭。驾驶席40设置于驾驶室30的室内空间内。操作员就坐于驾驶席40,对轮式装载机10进行操作。
<驾驶席40>
如图2所示,驾驶席40具有坐垫43、以及椅背42。坐垫43是供操作员坐下的座椅部位。椅背42以从坐垫43的后端部向上方立起的方式设置。椅背42是成为操作员的靠背的座椅部位。
支承板45设置于坐垫43的下方。支承板45具有平板形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悬架机构部46设置于坐垫43的下方。驾驶席40经由悬架机构部46而安装于驾驶室30的地面。悬架机构部46弹性地支承驾驶席40。
<控制台50>
如图2至图4所示,控制台50设置于驾驶席40的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台50设置于驾驶席40的右侧方。控制台50经由中间托架(未图示)而固定于支承板。
控制台50具有控制台箱51和操作部55。控制台箱51在左右方向上与坐垫43分离。控制台箱51具有上表面52。上表面52位于比坐垫43靠上方的位置。上表面52具有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左右方向为短边方向的长条形状。控制台50具有前部53。前部53是控制台50中的前方的部分。前部53设置在扶手84的前方。
<操作部55>
如图2至图4所示,操作部55设置于控制台箱51。操作部55设置于上表面52。操作部55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表面52的后端部靠上表面52的前端部的位置。操作部55设置于前部53。操作部55通过操作员的操作来控制轮式装载机10的动作。
操作部55具有第一操作杆60、第二操作杆70、第三操作开关80。操作部55也可以还具有各种操作开关。
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设置于上表面52中的靠近驾驶席40的一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表面52的左侧区域)。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设置于上表面52中的、在左右方向上靠近驾驶席40一侧的区域。第二操作杆7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驾驶席40与第一操作杆60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第一操作杆60配置为比第二操作杆70远离驾驶席40。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6、图7、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一操作杆60具有第一轴61、以及第一旋钮62。第一轴61从控制台50的上表面52突出。第一旋钮62设置于第一轴61的上端部。如图5至图7所示,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具有第一上表面65。第一上表面65是第一旋钮62的表面中的、在俯视时可见的部分。第一上表面65具有第一旋钮62的第一顶部66。
如图5所示,第一旋钮62具有在俯视时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一后侧弯曲部64a、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二后侧弯曲部64b、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一前侧弯曲部64c、以及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二前侧弯曲部64d。在俯视时,第二后侧弯曲部64b比第一后侧弯曲部64a平缓地弯曲。在俯视时,第二前侧弯曲部64d比第一前侧弯曲部64c平缓地弯曲。在俯视时,第二后侧弯曲部64b比第二前侧弯曲部64d平缓地弯曲。
如图6所示,第一旋钮62具有在后视时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一上侧弯曲部63a和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二上侧弯曲部63b。在后视时,第二上侧弯曲部63b比第一上侧弯曲部63a平缓地弯曲。如图4所示,操作员的手88的中指、无名指以及手88的手掌中的中指以及无名指的根部分载置于第一上表面65、第二上侧弯曲部63b或第一上表面65以及第二上侧弯曲部63b的两方上。通过在将操作员的手88的中指、无名指以及手88的手掌中的中指以及无名指的根部分载置于第一上表面65、第二上侧弯曲部63b或者第一上表面65以及第二上侧弯曲部63b的两方上的状态下,使操作员的手88的手掌以及手腕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能够操作第一操作杆60。第一操作杆60例如是用于控制动臂21的动作的动臂操作杆。
如图5及图7至图10所示,在第一旋钮62的前部分设置有第一操作开关68。具体而言,第一旋钮62具有前侧面67,第一操作开关68设置于第一旋钮62的前侧面67。第一旋钮62的前侧面67是第一旋钮62的表面中的、在前面观察时能够看到的部分。在前面观察时,第一操作开关68例如也可以配置于第一旋钮62的前侧面67的中央区域。如图4所示,第一操作开关68能够由操作员的手88的中指的指腹操作。第一操作开关68例如是按钮式的开关。
第一操作开关68例如是牵引控制开关。牵引控制的等级由牵引控制开关选择。牵引控制在开启状态下按下牵引控制开关时,牵引控制被解除,牵引控制成为关闭状态。这样,最大牵引力变大。牵引控制开关在如加高作业等那样增大最大牵引力时使用。当再次按下牵引控制开关时,牵引控制返回到开启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轮式装载机10处于后退中时,即使按压牵引控制开关,牵引控制也保持关闭状态而不被切换。
如图6、图7、图11以及图12所示,第二操作杆70具有第二轴71和第二旋钮72。第二轴71从控制台50的上表面52突出。第二旋钮72设置于第二轴71的上端部。如图5至图7所示,在俯视时,第二旋钮72具有第二上表面75。第二上表面75是第二旋钮72的表面中的、在俯视时能够看到的部分。第二上表面75具有第二旋钮72的第二顶部76。
如图5所示,第二旋钮72具有在俯视时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三后侧弯曲部74a、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四后侧弯曲部74b、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三前侧弯曲部74c、以及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四前侧弯曲部74d。第二旋钮72具有位于驾驶席40侧的侧面77。侧面77是第二上表面75在第二旋钮72的表面中的从驾驶席40侧的俯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左方向的俯视)下能够看到的部分。如图5所示,侧面77具有前侧部分77a和后侧部分77b。在俯视时,前侧部分77a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俯视时,后侧部分77b从前侧部分77a向后方且向第一操作杆侧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方向)延伸。
如图6所示,第二旋钮72具有在后视时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三上侧弯曲部73a和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四上侧弯曲部73b。如图4所示,通过使用操作员的手88的大拇指、食指或者大拇指以及食指这两方使第二操作杆70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操作第二操作杆70。第二操作杆70例如是用于控制铲斗24的动作的铲斗操作杆。
如图5、图6、图8以及图12所示,在第二旋钮72中的驾驶席40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操作开关78。第二操作开关78设置于第二旋钮72的侧面77。具体而言,第二操作开关78设置于侧面77的后侧部分77b。如图4所示,第二操作开关78能够由操作员的手88的大拇指的指腹操作。第二操作开关78例如是按钮式的开关。
第二操作开关78例如是铲斗控制开关。铲斗控制开关具有以下的两个功能。铲斗控制开关的第一功能是铲斗定位功能。若按下铲斗控制开关,则铲斗24移动至设定的位置。铲斗控制开关的第二功能是自动铲斗摆动功能。若将铲斗控制开关持续按压第一时间(例如,1秒以上),则即使不操作第二操作杆70(铲斗操作杆),铲斗24例如也持续摆动第二时间(例如,6秒)。第二时间比第一时间长。
如图5所示,在俯视时,第二后侧弯曲部64b比第一后侧弯曲部64a、第一前侧弯曲部64c、第二前侧弯曲部64D、第三后侧弯曲部74a、第四后侧弯曲部74b、第三前侧弯曲部74c以及第四前侧弯曲部74d平缓地弯曲。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比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大。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是俯视时的左右方向的第一旋钮62的长度。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是俯视时的左右方向的第二旋钮72的长度。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例如为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的1.4倍以上且1.8倍以下。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例如为45mm以上且60mm以下。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例如30mm以上且36mm以下。
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的长度L1比第二旋钮72的长度L2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旋钮62的长度L1是俯视时的前后方向的第一旋钮62的长度。第二旋钮72的长度L2是俯视时的前后方向的第二旋钮72的长度。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大于第一旋钮62的长度L1。第二旋钮72的长度L2大于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
如图5所示,在俯视时,第一操作杆60与第二操作杆70之间的间隔G1比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小。间隔G1可以是宽度W1的0.6倍以下,也可以是宽度W1的0.5倍以下。在俯视时,间隔G1比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小。间隔G1可以是宽度W2的0.9倍以下,也可以是宽度W2的0.8倍以下。间隔G1可以是宽度W2的0.3倍以上,可以是宽度W2的0.5倍以上,也可以是宽度W2的0.6倍以上。间隔G1可以为32mm以下。间隔G1可以为10mm以上,也可以为15mm以上,还可以为20mm以上。在俯视时,间隔G1比第一旋钮62的长度L1小。在俯视时,间隔G1比第二旋钮72的长度L2小。
如图6所示,在后视时,第二上侧弯曲部63b比第一上侧弯曲部63a、第三上侧弯曲部73a以及第四上侧弯曲部73b平缓地弯曲。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旋钮62的第一顶部66比第二旋钮72的第二顶部76低。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三操作开关80设置于控制台50的上表面52中的远离驾驶席40一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表面52中的右侧区域)的区域。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与第三操作开关80之间的间隔G2(参照图4)比第一旋钮62与第二旋钮72之间的间隔G1(参照图5)小。间隔G2可以是间隔G1的0.7倍以下,也可以是间隔G1的0.6倍以下,还可以是间隔G1的0.5倍以下。第三操作开关80例如是作业机械1的前进后退切换开关。若按压第三操作开关80的前部81,则作业机械1前进。若第三操作开关80的后部82,则作业机械1后退。在第三操作开关为中立的状态下,作业机械1不移动。
<扶手84>
如图2至图4所示,扶手84设置于驾驶席40的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扶手84设置于驾驶席40的右侧方。扶手84安装于控制台50。扶手84设置于控制台50(控制台箱51)的上方。扶手84在俯视时扶手84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台箱51的上表面52重叠。扶手84设置于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的后方。
如图2至图4所示,扶手84具有上表面85。上表面85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操作员的前臂及肘载置于上表面85。上表面85位于比坐垫43靠上方的位置。上表面85位于比控制台箱51的上表面52靠上方的位置。上表面85具有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左右方向为短边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
如图3及图4所示,上表面85具有前端部85f、以及后端部85r。前端部85f与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上表面85的四个边中的、位于前方侧的短边对应。后端部85r与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上表面85的四个边中的、位于后方侧的短边对应。前端部85f在俯视时位于坐垫43的侧方。后端部85r在俯视时位于椅背42的侧方。
(变形例)
参照图13及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操作部55还具有第三操作杆90。第三操作杆90作为选项设置于操作部55。第三操作杆90设置于上表面52中的靠近驾驶席40的一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表面52的左侧区域)。第三操作杆90设置于上表面52中的、在左右方向上靠近驾驶席40的一侧的区域。第三操作杆9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驾驶席40与第二操作杆70之间。第三操作杆9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第三操作杆90与第二操作杆70同样地构成。具体而言,第三操作杆90具有第三轴(未图示)和第三旋钮92。第三轴从控制台50的上表面52突出。第三旋钮92设置于第三轴的上端部。第三旋钮92具有与第二旋钮72同样的形状。也可以在第三操作杆90设置相当于第二操作开关78的操作开关,但该操作开关也可以不发挥功能。也可以不在第三操作杆90设置相当于第二操作开关78的操作开关。
如图14所示,在俯视时,第二操作杆70与第三操作杆90之间的间隔G3比第三旋钮92的宽度W3小。在俯视时,间隔G3比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参照图5)小。在俯视时,间隔G3比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参照图5)小。在俯视时,间隔G3等于或小于第一操作杆60与第二操作杆70之间的间隔G1(参照图5)。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与第三操作开关80之间的间隔G2(参照图4)比间隔G3小。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操作员的手88通常载置于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上。在操作员想要操作第三操作杆90时,使操作员的手88的大拇指及食指移动,或者使操作员的手88向驾驶席40侧移动,使操作员的手88的大拇指和食指与第三操作杆90接触。而且,通过使用操作员的手88的大拇指、食指或者大拇指以及食指这两方使第三操作杆90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操作第三操作杆90。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作业机械1不限定于轮式装载机10,也可以是推土机等各种作业机械。
对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以及作业机械1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具备驾驶席40和控制台50。控制台50具有操作部55,设置于驾驶席40的侧方。操作部55具有第一操作杆60和第二操作杆70。第二操作杆7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驾驶席40与第一操作杆60之间。第一操作杆60具有第一旋钮62。第二操作杆70具有第二旋钮72。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比第二旋钮72的宽度W2大。
因此,操作员的手88的中指、无名指以及手88的手掌中的中指以及无名指的根部分能够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在未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时,手88能够载置在第一旋钮62上。第一旋钮62支承手88的重量。另外,在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时,操作员能够在将操作员的手88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的状态下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能够减少操作第一操作杆60以及第二操作杆70所需的操作员的手88的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第一旋钮62具有在后视时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一上侧弯曲部63a和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二上侧弯曲部63b。在后视时,第二上侧弯曲部63b比第一上侧弯曲部63a平缓地弯曲。
通过这样使第二上侧弯曲部63b平缓地弯曲,操作员能够将手88以稳定的状态放置在第一旋钮62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第二旋钮72具有在后视时位于驾驶席40侧的第三上侧弯曲部73a和位于与驾驶席40相反一侧的第四上侧弯曲部73b。在后视时,第二上侧弯曲部63b比第三上侧弯曲部73a及第四上侧弯曲部73b平缓地弯曲。
通过这样使第二上侧弯曲部63b平缓地弯曲,操作员能够将手88以稳定的状态放置在第一旋钮62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第一旋钮62的第一顶部66比第二旋钮72的第二顶部76低。
因此,在未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时,手88能够以更自然的姿势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通过在将操作员的手88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的状态下使操作员的手88的手掌以及手腕沿前后方向移动,操作员能够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在第一旋钮62的前部分(例如,前侧面67)设置有第一操作开关68。
因此,在操作员的手88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的状态下,第一操作开关68能够由手88的中指操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在第二旋钮72中的驾驶席40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操作开关78。
因此,在操作员的手88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的状态下,第二操作开关78能够由手88的大拇指操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操作部55具有第三操作开关80。在俯视时,第一旋钮62与第三操作开关80之间的间隔G2比第一旋钮62与第二旋钮72之间的间隔G1小。
在操作员的手88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的状态下,第三操作开关80能够由手88的小指操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第一操作杆60与第二操作杆70之间的间隔G2比第一旋钮62的宽度W1小。
能够减少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所需的操作员的手88的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在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第一操作杆60是动臂操作杆。第二操作杆70是铲斗操作杆。
在未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时,手88能够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第一旋钮62支承手88的重量。另外,在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时,能够减少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所需的操作员的手88的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械1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
在未操作第一操作杆60及第二操作杆70时,手88能够载置于第一旋钮62上。第一旋钮62支承手88的重量。另外,在操作第一操作杆60以及第二操作杆70时,能够减少操作第一操作杆60以及第二操作杆70所需的操作员的手88的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械1,能够减轻操作员的疲劳。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公开的范围不是由技术方案而非上述的说明示出,并意图包含与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作业机械;10轮式装载机;11前框架;12后框架;13前轮;14后轮;17发动机罩;20工作装置;21动臂;22双臂曲柄;23连杆;24铲斗;25动臂缸;26铲斗缸;30驾驶室;31驾驶室主体;32门;40驾驶席;42椅背;43坐垫;45支承板;46悬架机构部;50控制台;51控制台箱;52上表面;53前部;55操作部;60第一操作杆;61第一轴;62第一旋钮;63a第一上侧弯曲部;63b第二上侧弯曲部;64a第一后侧弯曲部;64b第二后侧弯曲部;64c第一前侧弯曲部;64d第二前侧弯曲部;65第一上表面;66第一顶部;67前侧面;68第一操作开关;70第二操作杆;71第二轴;72第二旋钮;73a第三上侧弯曲部;73b第四上侧弯曲部;74a第三后侧弯曲部;74b第四后侧弯曲部;74c第三前侧弯曲部;74d第四前侧弯曲部;75第二上表面;76第二顶部;77侧面;77a前侧部分;77b后侧部分;78第二操作开关;80第三操作开关;81前部;82后部;84扶手;85上表面;85f前端部;85r后端部;88手;90第三操作杆;92第三旋钮。

Claims (11)

1.一种驾驶室,其中,
所述驾驶室具备:
驾驶席;以及
控制台,其具有操作部并设置于所述驾驶席的侧方,
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
所述第二操作杆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驾驶席与所述第一操作杆之间,
所述第一操作杆具有第一旋钮,
所述第二操作杆具有第二旋钮,
在俯视时,所述第一旋钮的宽度比所述第二旋钮的宽度大,
所述第一旋钮的所述宽度是在所述俯视时的、所述左右方向的所述第一旋钮的长度,
所述第二旋钮的所述宽度是在所述俯视时的、所述左右方向的所述第二旋钮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第一旋钮具有在后视时位于所述驾驶席侧的第一上侧弯曲部和位于与所述驾驶席相反一侧的第二上侧弯曲部,
在所述后视时,所述第二上侧弯曲部与所述第一上侧弯曲部相比平缓地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第二旋钮具有在所述后视时位于所述驾驶席侧的第三上侧弯曲部和位于与所述驾驶席相反一侧的第四上侧弯曲部,
在所述后视时,所述第二上侧弯曲部与所述第三上侧弯曲部及所述第四上侧弯曲部相比平缓地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第一旋钮的顶部比所述第二旋钮的顶部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杆及所述第二操作杆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在所述第一旋钮的前部分设置有第一操作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在所述第二旋钮中的所述驾驶席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操作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三操作开关,
在所述俯视时,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三操作开关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之间的间隔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二操作杆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旋钮的所述宽度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杆为动臂操作杆,
所述第二操作杆为铲斗操作杆。
11.一种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作业机械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驾驶室。
CN202280079959.1A 2021-12-02 2022-11-08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Pending CN1183393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6010 2021-1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39346A true CN118339346A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7202B2 (ja) 多機能操作具及びアームレスト操作装置
US8388262B2 (en) Operator workplace of a construction machine
EP2179093B1 (e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machine comprising a cabin with advanced ergonomics
EP1288063A2 (en) Utility vehicle
JP4286183B2 (ja)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CN112601675A (zh) 作业车辆
CN112601676B (zh) 作业车辆
CN118339346A (zh)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WO2023100602A1 (ja) キャブ及び作業機械
US8069927B2 (en) Rear-mounted work implement control system
WO2020179566A1 (ja) 運転室および作業車両
EP1849651A2 (en) Seat for earth-mov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JP4478076B2 (ja) トラクタの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CN112236563B (zh)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WO2020179565A1 (ja) 運転室および作業車両
JP4330581B2 (ja) 作業機の操作構造
JP6843199B2 (ja) 作業車
JP7318144B2 (ja) 作業機
JP2006006721A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装置
JP6584566B2 (ja) 多機能操作具、アームレスト操作装置、及び作業車
KR20180108607A (ko) 소형 로더
JPH0827839A (ja) 建設機械の操縦装置
JP2006099808A5 (zh)
JP2004142479A (ja) 作業車の座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