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64005A -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64005A
CN118264005A CN202311055074.0A CN202311055074A CN118264005A CN 118264005 A CN118264005 A CN 118264005A CN 202311055074 A CN202311055074 A CN 202311055074A CN 118264005 A CN118264005 A CN 118264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flow path
rotor
magnets
magnetic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50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和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264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640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tors or the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2Hybri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60Electric Machine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其具备:转子铁芯,其具有多个磁铁孔及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以及多个磁铁,其分别收纳于多个磁铁孔。多个磁铁孔及流路分别沿轴向延伸。沿轴向观察,流路被多个磁铁包围。多个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多个磁铁孔包括收纳第一磁铁的第一磁铁孔和收纳第二磁铁的第二磁铁孔。第一磁铁配置在比第二磁铁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观察,流路与第一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流路与第二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短。

Description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永磁铁收纳在转子的贯穿孔中的旋转电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V字磁铁和外侧磁铁的转子,该V字磁铁将一对永磁铁朝向转子的外周面以V字状的张开角度配置,该外侧磁铁配置在V字磁铁张开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33150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子中,外侧磁铁配置在V字磁铁的径向外侧,因此通过外侧磁铁的磁通比通过V字磁铁的磁通多。因此,在转子旋转时,通过外侧磁铁的磁通的变化量大于通过V字磁铁的磁通的变化量。由此,在外侧磁铁中产生的涡电流比在V字磁铁中产生的涡电流大,因此在外侧磁铁中产生的焦耳热的热量比在V字磁铁中产生的焦耳热的热量大。因此,在转子旋转时,由于外侧磁铁的温度比V字磁铁的温度高,因此外侧磁铁容易退磁,旋转电机的输出效率有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第一磁铁的温度上升的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其具备:转子铁芯,其具有多个磁铁孔及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以及多个磁铁,其分别收纳于多个所述磁铁孔中。多个所述磁铁孔及所述流路分别沿轴向延伸。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被多个所述磁铁包围。多个所述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多个所述磁铁孔包括收纳所述第一磁铁的第一磁铁孔和收纳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二磁铁孔。所述第一磁铁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磁铁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短。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一个方式具备:上述转子;以及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上述旋转电机;以及与所述转子连接的齿轮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中,能够抑制第一磁铁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上时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即,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位置关系在驱动装置装设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满足即可。
在各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为铅垂方向上侧,-Z侧为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或“轴向一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装设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Y侧是车辆的右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将车辆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X侧为车辆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Y侧是车辆的右侧,-Y侧是车辆的左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包含大致正交的方向。
各图所示的中心轴线J是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假想轴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轴线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周向在各图中由箭头θ示出。将周向中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与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另一侧”。周向一侧是从右侧(-Y侧)观察时绕中心轴线J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周向另一侧是从右侧观察时绕中心轴线J逆时针前进的一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径向外侧”包括如下情况:在将一个方向分解为朝向径向的成分和朝向周向的成分时,朝向径向的成分朝向径向外侧。同样地,“径向内侧”也包括如下情况:在将一个方向分解为朝向径向的成分和周向的成分时,朝向径向的成分朝向径向内侧。另外,“周向一侧”也包括如下情况:在将一个方向分解为朝向径向的成分和朝向周向的成分时,朝向周向的成分朝向周向一侧。同样地,“周向另一侧”也包括如下情况:在将一个方向分解为朝向径向的成分和朝向周向的成分时,朝向周向的成分朝向周向另一侧。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是装设于车辆并使车轴73旋转的驱动装置。装设驱动装置1的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驱动装置1具备旋转电机60、与旋转电机60连接的齿轮机构70、将旋转电机60及齿轮机构70收纳于内部的壳体63、制冷剂流路90。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60是马达。
壳体63在内部收纳旋转电机60和齿轮机构70。壳体63具有:在内部收纳旋转电机60的马达壳体63a;以及在内部收纳齿轮机构70的齿轮壳体63b。马达壳体63a与齿轮壳体63b的右侧(-Y侧)连接。马达壳体63a具有周壁部63c、分隔壁63d和盖部63e。周壁部63c和分隔壁63d例如是同一单一部件的一部分。盖部63e例如与周壁部63c和分隔壁63d分体形成。
周壁部63c为包围中心轴线J且向右侧(-Y侧)开口的筒状。周壁部63c从径向外侧包围旋转电机60。分隔壁63d与周壁部63c的左侧(+Y侧)的端部相连。分隔壁63d在轴向上将马达壳体63a的内部与齿轮壳体63b的内部隔开。分隔壁63d具有将马达壳体63a的内部与齿轮壳体63b的内部连通的分隔壁开口63f。在分隔壁63d上保持轴承64a。盖部63e固定在周壁部63c的右侧的端部。盖部63e堵塞周壁部63c的右侧的开口。轴承64b被保持于盖部63e。
齿轮壳体63b在内部收纳制冷剂O。制冷剂O储存在齿轮壳体63b内的下部区域。制冷剂O在制冷剂流路90中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O是冷却旋转电机60并且润滑齿轮机构70的润滑油。作为制冷剂O,例如为了发挥冷却功能和润滑功能,优选使用粘度比较低的与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齿轮机构70与旋转电机60的后述转子10连接,将以转子10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旋转传递给车辆的车轴73。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机构70具有:与旋转电机60连接的减速装置71;以及与减速装置71连接的差动装置72。差动装置72具有齿圈72a。从旋转电机60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装置71被传递给齿圈72a。齿圈72a的下侧的端部浸渍在贮存于齿轮壳体63b内的制冷剂O中。当齿圈72a旋转时,制冷剂O被搅起,被搅起的制冷剂O对减速装置71和差动装置72进行润滑。
旋转电机60具备: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的转子10;以及在径向上隔着间隙与转子10相对的定子61。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61配置在转子10的径向外侧。定子61固定在壳体63的周壁部63c的内周面上。定子61具有定子铁芯61a和安装在定子铁芯61a上的线圈组件61b。
定子铁芯6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定子铁芯61a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10的后述转子铁芯30。线圈组件61b具有安装在定子铁芯61a上的多个线圈61c。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组件61b可以具有捆扎各线圈61c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具有将各线圈61c彼此连接的连接线。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组件61b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电连接。当从外部电源向线圈组件61b提供电流时,多个线圈61c的每一个构成电磁铁。此时,在多个线圈61c的每一个中产生焦耳热,该焦耳热传递到定子铁芯61a。由此,包含定子铁芯61a的定子61的温度上升。
如图2所示,转子10包括轴20、转子铁芯30、多个磁铁40和低导热性层80。如图1所示,轴20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轴20在左侧(+Y侧)和右侧(-Y侧)开口。轴20的左侧的端部向齿轮壳体63b内突出。在轴20上设有将轴20的内部和轴20的外部连接的孔部20a。孔部20a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
转子铁芯30固定于轴20的外周面。转子铁芯3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转子铁芯30由磁性体制成。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铁芯30是将多个板部件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该板部件例如是电磁钢板。如图2所示,转子铁芯30具有贯穿孔30a、多个磁铁保持部31、多个转子内流路34和多个转子孔部35。
贯穿孔30a是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的孔。沿轴向观察,贯穿孔30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形。轴20沿轴向穿过贯穿孔30a。贯穿孔30a的内周面固定于轴20的外周面。
多个磁铁保持部31设置在转子铁芯30中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多个磁铁保持部31沿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保持部31设置有八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磁铁保持部31上设有一个转子内流路34及三个磁铁孔50。
多个磁铁孔50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磁铁孔50是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的孔。各磁铁孔50也可以是在轴向的端部具有底部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孔50包括第一磁铁孔51和设置在第一磁铁孔51的径向内侧的第二磁铁孔53、54。在多个磁铁保持部31的每一个上设置一个第一磁铁孔51和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
多个磁铁40在多个磁铁孔50中分别各收纳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40分别为沿轴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各磁铁40例如从转子铁芯30的左侧(+Y侧)的端部延伸至右侧(-Y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40是永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40是不含有镝和铽等重稀土类的钕磁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磁铁40与含有重稀土类的钕磁体相比,虽然退磁的温度低,但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因此,能够降低磁铁40的制造成本。
如图3所示,多个磁铁40包括:收纳在第一磁铁孔51中的第一磁铁41;以及分别收纳在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中的一对第二磁铁43、44。各磁铁40通过后述的低导热性层81、83、84固定在各磁铁孔50内。
如图2所示,转子10具备多个磁极部10P。磁极部10P沿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极部10P设置有八个。多个磁极部10P分别由转子铁芯30的一个磁铁保持部31和收纳在该一个磁铁保持部31所设有的磁铁孔50中的多个磁铁40构成。多个磁极部10P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磁铁孔51、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一个第一磁铁41、一对第二磁铁43、44。多个磁极部10P包含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的磁极为N极的磁极部10N和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的磁极为S极的磁极部10S各四个。四个磁极部10N及四个磁极部10S沿周向交替配置。
如图4所示,在磁极部10P中,第二磁铁孔53和第二磁铁孔54在周向上夹着磁极假想线Ld配置。磁极假想线Ld是通过磁极部10P的周向的中心并沿径向延伸的假想线。磁极假想线Ld分别设置于各磁极部10P。沿轴向观察,磁极假想线Ld通过转子10的d轴。磁极假想线Ld延伸的方向是转子10的d轴方向。磁极假想线Ld通过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彼此之间的周向的中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极部10P的周向的中心是磁铁保持部31的周向的中心。
第一磁铁孔51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的径向外侧。第一磁铁孔51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彼此的周向之间。更详细地说,第一磁铁孔51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各自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彼此之间。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孔51沿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延伸。磁极假想线Ld通过第一磁铁孔51的周向中心。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孔51的比磁极假想线Ld更靠周向一侧(+θ侧)的部分和周向另一侧(-θ侧)的部分是以磁极假想线Ld为对称轴呈线对称的形状。
第一磁铁孔51具有磁铁收纳孔部51a和两个外侧孔部51b、51c。沿轴向观察,磁铁收纳孔部51a是以第一磁铁孔51延伸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磁铁收纳孔部51a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径向外侧。磁铁收纳孔部51a具有第一内侧面51e和第二内侧面51f。第一内侧面51e是磁铁收纳孔部51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第二内侧面51f是磁铁收纳孔部51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
第一磁铁41收纳在第一磁铁孔51中。更详细地说,第一磁铁41收纳于磁铁收纳孔部51a。第一磁铁41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43、44的径向外侧。第一磁铁41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径向外侧。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41沿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41配置在与磁极假想线Ld重叠的位置。第一磁铁41具有第一外侧面41a和第二外侧面41b。第一外侧面41a是第一磁铁41的外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外侧即与转子内流路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外侧面41a在径向上与第一内侧面51e相对。第二外侧面41b是第一磁铁41的外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内侧即转子内流路34侧的面。第二外侧面41b在径向上与第二内侧面51f相对。
外侧孔部51b与磁铁收纳孔部51a的周向一侧(+θ侧)的端部连接。外侧孔部51c与磁铁收纳孔部51a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端部连接。外侧孔部51b、51c例如是空洞部,分别构成磁通屏蔽部。可以在外侧孔部51b、51c中填充树脂等非磁性体,也可以由该非磁性体构成磁通屏蔽部。在本说明书中,“磁通屏蔽部”是转子铁芯30中能够抑制磁通通过的部分。
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配置在比第一磁铁孔5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沿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扩展的V字形状配置。第二磁铁孔53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一侧(+θ侧)。第二磁铁孔54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另一侧(-θ侧)。沿轴向观察,第二磁铁孔53和第二磁铁孔54是以磁极假想线Ld为对称轴呈线对称的形状。
第二磁铁孔53具有磁铁收纳孔部53a、内侧孔部53b和外侧孔部53c。沿轴向观察,磁铁收纳孔部53a是以第二磁铁孔53延伸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磁铁收纳孔部53a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一侧(+θ侧)。磁铁收纳孔部53a具有第一内侧面53e和第二内侧面53f。第一内侧面53e是磁铁收纳孔部53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34侧的面。第二内侧面53f是磁铁收纳孔部53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沿轴向观察,内侧孔部53b与磁铁收纳孔部53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沿轴向观察,外侧孔部53c与磁铁收纳孔部53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内侧孔部53b和外侧孔部53c构成磁通屏蔽部。
第二磁铁孔54具有磁铁收纳孔部54a、内侧孔部54b和外侧孔部54c。沿轴向观察,磁铁收纳孔部54a是以第二磁铁孔54延伸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磁铁收纳孔部54a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另一侧(-θ侧)。磁铁收纳孔部54a具有第一内侧面54e和第二内侧面54f。第一内侧面54e是磁铁收纳孔部54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34侧的面。第二内侧面54f是磁铁收纳孔部54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沿轴向观察,内侧孔部54b与磁铁收纳孔部5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沿轴向观察,外侧孔部54c与磁铁收纳孔部54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内侧孔部54b和外侧孔部54c构成磁通屏蔽部。
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二磁铁43、44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相互在周向上离开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二磁铁43、44沿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扩展的V字形状配置。第二磁铁43配置在磁铁收纳孔部53a内。第二磁铁43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一侧(+θ侧)。第二磁铁44配置在磁铁收纳孔部54a内。第二磁铁44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另一侧(-θ侧)。如上所述,第一磁铁41配置在转子内流路34的径向外侧。由此,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被多个磁铁40包围。
第二磁铁43具有第一外侧面43a和第二外侧面43b。第一外侧面43a是第二磁铁43的外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外侧面43a与第一内侧面53e相对。第二外侧面43b是第二磁铁43的外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34侧的面。第二外侧面43b与第二内侧面53f相对。
第二磁铁44具有第一外侧面44a和第二外侧面44b。第一外侧面44a是第二磁铁44的外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外侧面44a与第一内侧面54e相对。第二外侧面44b是第二磁铁44的外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34侧的面。第二外侧面44b与第二内侧面54f相对。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转子内流路34是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的孔。多个转子内流路34是供制冷剂O流动的流路。多个转子内流路34沿轴向延伸。多个转子内流路34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轴20的多个孔部20a在径向上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内流路34设置有八个。各转子内流路34沿着周向在整周上隔开等间隔地设置。各转子内流路34在各磁铁保持部31上各设置一个。
在各磁铁保持部31中,转子内流路34配置在第一磁铁41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转子内流路34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43、44之间。如上所述,转子内流路34被一个第一磁铁41及一对第二磁铁43、44包围。各转子内流路34构成供制冷剂O流动的制冷剂流路90的一部分。转子铁芯30的热和多个磁铁40的热被传递给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并经由制冷剂O被释放。
如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配置在第一假想线Lc1的径向内侧,该第一假想线Lc1与一方的第二磁铁43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第二磁铁43延伸的方向上的第二磁铁43的中央。在本发明中,配置在第一假想线Lc1的径向内侧是指,沿轴向观察,在以第一假想线Lc1为边界将转子铁芯30分为两个区域时,配置在两个区域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区域。另外,转子内流路34配置在第二假想线Lc2的径向内侧,该第二假想线Lc2与另一方的第二磁铁44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第二磁铁44延伸的方向上的第二磁铁44的中央。在本发明中,配置在第二假想线Lc2的径向内侧是指,沿轴向观察,在以第二假想线Lc2为边界将转子铁芯30分为两个区域时,配置在两个区域中位于径向内侧的区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34与第一磁铁孔51及第二磁铁孔53、54各自的最短距离变得过短。因此,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34与第一磁铁孔51及第二磁铁孔53、54之间的转子铁芯30的壁厚变得过薄,因此能够抑制转子铁芯30中的被多个磁铁40包围的部分的刚性降低。
如图3所示,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设置在与磁极假想线Ld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为在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内流路34的比磁极假想线Ld靠周向一侧(+θ侧)的部分和转子内流路34的比磁极假想线Ld靠周向另一侧(-θ侧)的部分是以磁极假想线Ld为对称轴呈线对称的形状。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的周向两端的形状为向周向外侧突出的圆弧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外侧是指朝向与朝向磁极假想线Ld侧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沿轴向观察时转子内流路34的形状为例如矩形等具有角部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在转子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时,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34因施加于转子铁芯30的离心力等而变形。因此,能够使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的流量稳定。因此,能够经由制冷剂O稳定地放出转子铁芯30及多个磁铁40的热,因此能够抑制多个磁铁40的温度上升。另外,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另外,由于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34产生龟裂等。
如上所述,转子内流路34被一个第一磁铁41及一对第二磁铁43、44包围。如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与第一磁铁41之间的最短距离L1是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与第一磁铁41的第二外侧面41b之间的距离。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磁铁43之间的最短距离L3是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周向一侧(+θ侧)的圆弧状的部分与第二磁铁43的第二外侧面43b之间的距离。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磁铁44之间的最短距离L4是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周向另一侧(-θ侧)的圆弧状的部分与第二磁铁44的第二外侧面44b之间的距离。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磁铁43之间的最短距离L3和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磁铁44之间的最短距离L4为相同的长度。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与第一磁铁41之间的最短距离L1比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磁铁43、44之间的最短距离L3、L4短。
多个转子孔部35是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的孔。多个转子孔部35也可以是在轴向上具有底部的孔。如图2所示,多个转子孔部35沿着周向在整周上隔开等间隔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孔部35设置有八个。如图3所示,沿轴向观察,转子孔部35设置在与假想线Lq重叠的位置,该假想线Lq通过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磁铁保持部31彼此之间的周向的中心且在径向上延伸。沿轴向观察,转子孔部35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带圆角的大致三角形形状。通过在转子铁芯30上设置多个转子孔部35,能够实现转子铁芯30的轻量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假想线Lq通过转子10的q轴。假想线Lq延伸的方向是转子10的q轴方向。
低导热性层80抑制从转子铁芯30向磁铁40的热传递。低导热性层80沿轴向延伸。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导热性层80从磁铁40的左侧(+Y侧)的端部设置到右侧(-Y侧)的端部。低导热性层80分别收纳在多个磁铁孔50中。低导热性层80包括低导热性层81、83、84。
如图4所示,低导热性层81设置在第一磁铁孔51中的第一磁铁41的第一外侧面41a与第一内侧面51e之间。低导热性层83设置在第二磁铁孔53中的第二磁铁43的第一外侧面43a和第一内侧面53e之间。低导热性层84设置在第二磁铁孔54中的第二磁铁44的第一外侧面44a和第一内侧面54e之间。即,低导热性层80设置在多个磁铁40各自的第一外侧面41a、43a、44a与转子铁芯3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导热性层81、83、84是片状的部件。各低导热性层81、83、84在安装于各磁铁40的第一外侧面41a、43a、44a的状态下,与各磁铁40一起插入各磁铁孔50内。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低导热性层81、83、84的厚度方向观察,片状的低导热性层81、83、84分别是沿轴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配置在各磁铁孔50内的低导热性层81、83、84通过加热发泡而体积膨胀,在膨胀的状态下固化。低导热性层80的热传导率小于转子铁芯30的热传导率。
低导热性层81将第一磁铁41按压在第一磁铁孔51的第二内侧面51f上。低导热性层83将第二磁铁43按压在第二磁铁孔53的第二内侧面53f上。低导热性层84将第二磁铁44按压在第二磁铁孔54的第二内侧面54f上。由此,各磁铁40被固定在各磁铁孔50中。另外,由此,各磁铁40各自的第二外侧面41b、43b、44b与转子铁芯30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导热性层81、83、84例如包含热固性树脂和能够通过加热而发泡的发泡剂。低导热性层81、83、84中所含的发泡剂优选为例如在比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低的温度下发泡而达到最大膨胀状态的发泡剂。由此,在转子10的加热时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在发泡剂的发泡结束后热固性树脂开始固化,因此低导热性层81、83、84稳定地膨胀。因此,通过低导热性层81、83、84,能够将多个磁铁40分别按压在多个磁铁孔50的第二内侧面51f、53f、54f上,能够将多个磁铁40分别稳定地固定在磁铁孔50中。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的低导热性层81、83、84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粘接层。由此,能够经由低导热性层81、83、84将各磁铁40粘接固定在各磁铁孔50中。另外,低导热性层81、83、84能够与多个磁铁40各自的第一外侧面41a、43a、44a及转子铁芯30稳定地接触。另外,低导热性层81、83、84也可以仅在表面和背面中的任一面设置粘接层。即,低导热性层81、83、84也可以仅粘接固定在各磁铁40和各磁铁孔50中的一方。另外,在低导热性层81、83、84上也可以不设置粘接层。
制冷剂流路90是将储存在齿轮壳体63b内的制冷剂O向转子10及定子61提供的路径。如图1所示,在制冷剂流路90中设有泵97及冷却器98。制冷剂流路90具有第一流路部91、第二流路部92、第三流路部93、第四流路部94、第五流路部95、轴内流路96和转子内流路34。
第一流路部91、第二流路部92及第三流路部93例如设置于齿轮壳体63b的壁部。第一流路部91将齿轮壳体63b内的贮存制冷剂O的下部区域与泵97连接。第二流路部92连接泵97和冷却器98。第三流路部93连接冷却器98和第四流路部94。
第四流路部94是沿轴向延伸的管。第四流路部94的轴向两端被马达壳体63a支撑。第四流路部94配置在定子61的上侧。第四流路部94具有多个提供口94a。提供口94a是沿径向贯通第四流路部94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口94a是将流入第四流路部94内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向第四流路部94的外部喷射的喷射口。第五流路部95设置于盖部63e。第五流路部95连接第四流路部94和轴内流路96。
轴内流路96由中空的轴20的内侧面构成。轴内流路96沿轴向延伸。轴内流路96的左侧(+Y侧)的端部位于齿轮壳体63b的内部,并向左侧开口。如上所述,转子内流路34是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的孔。转子内流路34的轴向中央部与多个孔部20a连接。转子内流路34经由多个孔部20a与轴内流路96连接。
当泵97被驱动时,储存在齿轮壳体63b内的下部区域的制冷剂O通过第一流路部91被泵97吸起,并通过第二流路部92流入冷却器98内。流入冷却器98内的制冷剂O在冷却器98内被冷却后,通过第三流路部93,流入第四流路部94。流入第四流路部94内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从提供口94a喷射而向定子61提供。流入第四流路部94的制冷剂O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五流路部95,流入轴内流路96。
流入轴内流路96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经由多个孔部20a流入转子内流路34。在轴内流路96中流动的制冷剂O的另一部分从轴20的左侧(+Y侧)的开口流入齿轮壳体63b的内部,再次在齿轮壳体63b内的下部区域积存。
流入转子内流路34的制冷剂O在转子内流路34中朝向左侧(+Y侧)及右侧(-Y侧)流动。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与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接触,吸收转子铁芯30的热及多个磁铁40的热。因此,转子铁芯30的热和多个磁铁40的热被释放到制冷剂O,并且转子铁芯30和多个磁铁40被冷却。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从转子铁芯30的轴向两端向径向外侧飞散,向定子61提供。
从第四流路部94的提供口94a及转子内流路34的轴向两端向定子61提供的制冷剂O通过吸收定子61的热来冷却定子61。更详细地说,制冷剂O被提供到线圈61c,吸收线圈61c的热和定子铁芯61a的热。提供到定子61的制冷剂O向下侧落下,积存在马达壳体63a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壳体63a内的下部区域的制冷剂O经由分隔壁开口63f返回到齿轮壳体63b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中,越是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与定子61的距离越近,因此,在转子10与定子61之间流动的磁通越多地通过。因此,通过配置在比第二磁铁43、44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磁铁41的磁通比通过第二磁铁43、44的磁通多。因此,在驱动驱动装置1时,若转子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则通过第一磁铁41的磁通的变化量比通过第二磁铁43、44的磁通的变化量大,因此在第一磁铁41中产生的涡电流比在第二磁铁43、44中产生的涡电流大。因此,在现有的结构中,由第一磁铁41产生的焦耳热的热量比由第二磁铁43、44产生的焦耳热的热量大。
另外,在驱动驱动装置1时,定子61的热经由定子铁芯61a与转子铁芯30之间的间隙传递到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并且,由来自定子铁芯61a的辐射产生辐射热,因此,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的温度上升。配置在比第二磁铁43、44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磁铁41与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定子铁芯61a的热容易传递。与第二磁铁43、44相比温度容易上升。由此,在驱动驱动装置1时,第一磁铁41与第二磁铁43、44相比温度容易上升,由于该温度上升,与第二磁铁43、44相比容易退磁。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转子10中,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即流路34被多个磁铁40包围,多个磁铁40包括第一磁铁41和第二磁铁43、44,第一磁铁41配置在比第二磁铁43、4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34与第一磁铁41之间的最短距离L1比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磁铁43、44之间的最短距离L3、L4短。因此,能够将第一磁铁41靠近转子内流路34配置。由此,能够增大从第一磁铁41经由转子铁芯30向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温度上升。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使用与含有重稀土类的钕磁体相比产生退磁的温度低的不含有重稀土类的钕磁体作为第一磁铁41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退磁。因此,能够抑制旋转电机60和驱动装置1的输出效率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磁铁43、44配置在比第一磁铁4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与第一磁铁41相比,温度上升小。因此,即使在使用不含重稀土类的钕磁体作为第二磁铁43、4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二磁铁43、44退磁。因此,能够抑制旋转电机60和驱动装置1的输出效率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第二磁铁43、44的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子内流路34被多个磁铁40包围而配置,因此容易将各磁铁40分别靠近转子内流路34配置。因此,能够增大从各磁铁40向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各磁铁40各自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磁极部10P分别具有第一磁铁41和一对第二磁铁43、44,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二磁铁43、44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延伸,在周向上,转子内流路34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43、44之间。因此,能够使一对第二磁铁43、44各自的第二外侧面43b、44b与转子内流路34在周向上相对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转子内流路34与第二外侧面43b、44b之间的最长距离,因此在径向上能够抑制第二磁铁43、44的散热量的不均,能够抑制第二磁铁43、44的一部分的温度变得过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周向上,转子内流路34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43、44之间,因此容易将多个磁铁40以包围转子内流路34的方式配置。由此,容易将各磁铁40分别靠近转子内流路34配置,因此容易增大从各磁铁40向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各磁铁40各自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磁极部10P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磁铁41,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41在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该磁极假想线Ld通过磁极部10P的周向的中心且在径向上延伸。因此,沿轴向观察,与第一磁铁41沿从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通过第一磁铁41的磁通容易增多,因此,由第一磁铁41产生的焦耳热的热量容易大于由第二磁铁43、44产生的焦耳热的热量。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将第一磁铁41靠近转子内流路34配置,因此能够增大从第一磁铁41经由转子铁芯30向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41退磁,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旋转电机60及驱动装置1的输出效率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制造成本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沿轴向观察时第一磁铁41沿从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磁铁41的第二外侧面41b与转子内流路34之间的最长距离。因此,在周向上,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散热量的偏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一部分的温度变得过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41及转子内流路34分别配置于与磁极假想线Ld重叠的位置,转子内流路34沿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沿轴向观察,能够使第一磁铁41的外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34侧的第二外侧面41b延伸的方向与转子内流路34的内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延伸的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能够缩短第一磁铁41的第二外侧面41b与转子内流路34之间的最长距离。因此,在第一磁铁41延伸的方向上,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41的散热量的偏差,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41的一部分的温度变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转子内流路34在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增大转子内流路34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的面积。另外,当转子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时,由于对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施加离心力,因此制冷剂O容易沿着转子内流路34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在轴向上流动。由此,能够增大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与转子内流路34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提高向在转子内流路34中流动的制冷剂O放出的第一磁铁41的热量,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41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多个磁铁40各自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即流路34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外侧面41a、43a、44a与转子铁芯30之间设置有低导热性层80,多个磁铁40各自的朝向转子内流路34侧的第二外侧面41b、43b、44b与转子铁芯30接触,低导热性层80的热传导率比转子铁芯30的热传导率小。因此,与第一磁铁41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第一外侧面41a直接接触转子铁芯30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一外侧面41a与转子铁芯30之间的热阻。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从定子61经由转子铁芯30向第一外侧面41a传递的热量,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41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多个磁铁40各自的第一外侧面41a、43a、44a与转子铁芯30之间的热阻大于多个磁铁40各自的第二外侧面41b、43b、44b与转子铁芯30之间的热阻。因此,能够使从各磁铁40的第二外侧面41b、43b、44b向转子内流路34侧放出的热量T12、T32、T42比从转子内流路34侧的相反侧流入各磁铁40的第一外侧面41a、43a、44a的热量T11、T31、T41相对大。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各磁铁40的温度上升。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装置101的转子1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形态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本变形例的多个磁极部110P各自的磁铁保持部131中设置的转子内流路134,沿轴向观察,是长轴在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椭圆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缩短转子内流路134的周向中央侧的部分与第一磁铁41的最短距离L1,并且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134的周向两侧的部分与第一磁铁孔51的最短距离变得过短。因此,能够增大从第一磁铁41经由转子铁芯130向在转子内流路134中流动的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磁铁41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134的周向两侧的部分与第一磁铁孔51之间的转子铁芯130的壁厚变得过薄,因此能够抑制转子铁芯130中的多个磁铁40所包围的部分的刚性降低。
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134设置在与磁极假想线Ld重叠的位置。在本变形例中,磁极假想线Ld通过转子内流路134的周向的中央。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134的周向两端的形状为向周向外侧突出的曲线状。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内流路34同样地,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转子内流路134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在转子1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时,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134因施加于转子铁芯130的离心力等而变形,因此能够使在转子内流路134中流动的制冷剂O的流量稳定。因此,能够经由制冷剂O稳定地放出转子铁芯130及多个磁铁40的热,因此能够抑制多个磁铁40的温度上升。
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134配置在比第一假想线Lc1及第二假想线Lc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134与第一磁铁孔51及第二磁铁孔53、54各自的最短距离变得过短。因此,能够抑制转子铁芯130中的被多个磁铁40包围的部分的刚性降低。
转子内流路134被一个第一磁铁41及一对第二磁铁43、44包围。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134与第一磁铁41之间的最短距离L1比转子内流路134与第二磁铁43、44之间的最短距离L3、L4短。因此,根据本变形例,由于能够将第一磁铁41靠近转子内流路134配置,因此能够增大从第一磁铁41向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41的温度上升。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01的转子2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形态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260的转子210具备轴20、转子铁芯230、多个磁铁240、低导热性层280。转子铁芯230具有多个磁铁保持部231和多个转子内流路2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磁铁保持部231上设有一个转子内流路234及四个磁铁孔25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孔250包括第一磁铁孔251、252和设置在比第一磁铁孔251、25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磁铁孔53、54的结构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磁铁孔53、54的结构等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240包括:分别收纳在一对第一磁铁孔251、252中的一对第一磁铁241、242;以及分别收纳在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中的一对第二磁铁43、44。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磁铁43、44的结构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磁铁43、44的结构等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极部210P分别由一个磁铁保持部231和收纳在该一个磁铁保持部231所设有的磁铁孔250中的多个磁铁240构成。多个磁极部210P分别具有一对第一磁铁孔251、252、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一对第一磁铁241、242、一对第二磁铁43、44。多个磁极部210P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磁极部10P的其他结构相同。
在各磁极部210P的每一个中,第一磁铁孔251和第一磁铁孔252在周向上隔着磁极假想线Ld配置。磁极假想线Ld通过一对第一磁铁孔251、252彼此之间的周向的中心。第一磁铁孔251配置在比磁极假想线Ld更靠周向一侧(+θ侧)的位置。第一磁铁孔252配置在比磁极假想线Ld更靠周向另一侧(-θ侧)的位置。一对第一磁铁孔251、252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孔53、54彼此的周向之间。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一磁铁孔251、252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一磁铁孔251、252沿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扩展的V字形状配置。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孔251和第一磁铁孔252是以磁极假想线Ld为对称轴呈线对称的形状。
第一磁铁孔251具有磁铁收纳孔部251a、内侧孔部251b和外侧孔部251c。沿轴向观察,磁铁收纳孔部251a是以第一磁铁孔251延伸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磁铁收纳孔部251a配置在转子内流路234的径向外侧。磁铁收纳孔部251a具有第一内侧面251e和第二内侧面251f。第一内侧面251e是磁铁收纳孔部251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234侧的面。第二内侧面251f是磁铁收纳孔部251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2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内侧孔部251b与磁铁收纳孔部251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外侧孔部251c与磁铁收纳孔部25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内侧孔部251b和外侧孔部251c构成磁通屏蔽部。
第一磁铁孔252具有磁铁收纳孔部252a、内侧孔部252b和外侧孔部252c。沿轴向观察,磁铁收纳孔部252a是以第一磁铁孔252延伸的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磁铁收纳孔部252a配置在转子内流路234的径向外侧。磁铁收纳孔部252a具有第一内侧面252e和第二内侧面252f。第一内侧面252e是磁铁收纳孔部252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234侧的面。第二内侧面252f是磁铁收纳孔部252a的内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2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内侧孔部252b与磁铁收纳孔部252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外侧孔部252c与磁铁收纳孔部25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内侧孔部252b和外侧孔部252c构成磁通屏蔽部。第一磁铁孔251、252各自的其他结构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磁铁孔51的其他结构等相同。
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一磁铁241、242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相互在周向上离开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一磁铁241、242沿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扩展的V字形状配置。磁极假想线Ld通过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彼此之间。沿轴向观察,第一磁铁241和第一磁铁242是以磁极假想线Ld为对称轴呈线对称的形状。第一磁铁241配置在磁铁收纳孔部251a内。第一磁铁242配置在磁铁收纳孔部252a内。第一磁铁241、242分别配置在转子内流路234的径向外侧。由此,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234被多个磁铁240包围。
第一磁铁241具有第一外侧面241a和第二外侧面241b。第一外侧面241a是第一磁铁241的外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2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外侧面241a朝向径向外侧。第一外侧面241a与第一磁铁孔251的第一内侧面251e相对。第二外侧面241b是第一磁铁241的外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234侧的面。第二外侧面241b朝向径向内侧。第二外侧面241b与第二内侧面251f相对。
第一磁铁242具有第一外侧面242a和第二外侧面242b。第一外侧面242a是第一磁铁242的外侧面中的朝向与转子内流路23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外侧面242a朝向径向外侧。第一外侧面242a与第一磁铁孔252的第一内侧面252e相对。第二外侧面242b是第一磁铁242的外侧面中的朝向转子内流路234侧的面。第二外侧面242b与第二内侧面252f相对。第二外侧面242b朝向径向内侧。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其他结构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磁铁41的其他结构等相同。
低导热性层280分别收纳在多个磁铁孔250中。低导热性层280包括低导热性层281、282、83、84。本实施方式的低导热性层83、84的结构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低导热性层83、84的结构等相同。
低导热性层281设置在第一磁铁孔251中的第一外侧面241a和第一内侧面251e之间。低导热性层282设置在第一磁铁孔252中的第一外侧面242a和第一内侧面252e之间。即,低导热性层281设置在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第一外侧面241a、242a与转子铁芯230之间。低导热性层281、282的热传导率小于转子铁芯230的热传导率。
低导热性层281将第一磁铁241按压于第二内侧面251f。低导热性层282将第一磁铁242按压于第二内侧面252f。由此,第一磁铁241、242分别被固定在第一磁铁孔251、252中。另外,由此,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第二外侧面241b、242b与转子铁芯230接触。低导热性层281、282的其他结构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低导热性层81的其他结构等相同。
转子内流路234配置在一对第一磁铁241、242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转子内流路234配置在一对第二磁铁43、44之间。转子内流路234被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及一对第二磁铁43、44包围。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234配置在比第一假想线Lc1及第二假想线Lc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234与第一磁铁孔251、252及第二磁铁孔53、54各自之间的最短距离变得过短。因此,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234与第一磁铁孔251、252及第二磁铁孔53、54各自之间的转子铁芯230的壁厚变得过薄,因此能够抑制转子铁芯230中的被多个磁铁240包围的部分的刚性降低。
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234设置在与磁极假想线Ld重叠的位置。磁极假想线Ld通过转子内流路234的周向的中心。转子内流路234具有第一流路部234a和第二流路部234b。第一流路部234a是转子内流路234中配置在比磁极假想线Ld靠周向一侧(+θ侧)的部分。第一流路部234a配置在第一磁铁241的径向内侧。第二流路部234b是转子内流路234中配置在比磁极假想线Ld靠周向另一侧(-θ侧)的部分。第二流路部234b配置在第一磁铁242的径向内侧。沿轴向观察,第一流路部234a和第二流路部234b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一流路部234a在第一磁铁241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流路部234b在第一磁铁242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第一流路部23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和第二流路部234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234a和第二流路部234b在沿轴向观察时是以磁极假想线Ld为对称轴呈线对称的形状。
沿轴向观察时,第一流路部234a的周向一侧(+θ侧)的端部的形状为向周向一侧突出的圆弧状,第二流路部234b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端部的形状为向周向另一侧突出的圆弧状。即,转子内流路234的周向的两端的形状为向周向外侧突出的圆弧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内流路34同样地,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转子内流路234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在转子2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时,能够抑制转子内流路234因施加于转子铁芯230的离心力等而变形,因此能够使在转子内流路234中流动的制冷剂O的流量稳定。
如上所述,转子内流路234被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及一对第二磁铁43、44包围。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234与各个第一磁铁241、242之间的最短距离L1、L2比转子内流路234与各个第二磁铁43、44之间的最短距离L3、L4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一磁铁241、242分别靠近转子内流路234配置,因此能够增大从第一磁铁241、242向在转子内流路234中流动的制冷剂O放出的热量,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41、242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使用不含有重稀土类的钕磁体作为第一磁铁241、242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41、242退磁。因此,能够抑制旋转电机260和驱动装置201的输出效率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41、242的制造成本增加。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磁极部210P分别具有一对第一磁铁241、242,沿轴向观察,一对第一磁铁241、242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通过磁极部210P的周向的中心且在径向上延伸的磁极假想线Ld通过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彼此之间。在各磁极部210P中,越靠近各磁极部210P的周向中央侧的部分、即越靠近磁极假想线Ld的部分,在转子210与定子61之间流动的磁通越多地通过。因此,在第一磁铁241、242中,越靠近磁极假想线Ld的部分通过的磁通越多,因此在转子2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时,在第一磁铁241、242中,越靠近磁极假想线Ld的部分涡电流越大,因此焦耳热的热量越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241、242的越靠近磁极假想线Ld的部分越位于径向内侧,因此与转子铁芯23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越长。因此,第一磁铁241、242的越靠近磁极假想线Ld的部分,越能够减少经由转子铁芯230从定子61向第一外侧面241a、242a传递的热量。因此,与第一磁铁241、242在与磁极假想线L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41、242的靠近磁极假想线Ld的部分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234配置在与磁极假想线Ld重叠的位置,转子内流路234具有:配置在一个第一磁铁241的径向内侧且在第一磁铁241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流路部234a;以及配置在另一个第一磁铁242的径向内侧且在第一磁铁242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流路部234b。由此,沿轴向观察,能够将第一磁铁241的第二外侧面241b和第一流路部234a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平行地配置,能够将第一磁铁242的第二外侧面242b和第二流路部234b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平行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短各第一磁铁241、242与转子内流路234之间的最长距离。因此,在周向上,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散热量的偏差,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一部分的温度变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第一外侧面241a、242a与转子铁芯230之间设置有低导热性层281、282,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朝向径向内侧的第二外侧面241b、242b与转子铁芯230直接接触。因此,能够使第一外侧面241a、242a与转子铁芯230之间的热阻大于第二外侧面241b、242b与转子铁芯230之间的热阻。因此,能够使从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第二外侧面241b、242b向转子铁芯230放出的热量T12、T22比从转子铁芯230流入一对第一磁铁241、242各自的第一外侧面241a、242a的热量T11、T21相对大。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第一磁铁241、242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和其他的方法。转子内流路只要沿轴向观察被多个磁铁包围配置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配置。例如,沿轴向观察,转子内流路也可以是圆形及矩形等形状。提供到转子内流路内的制冷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向转子内流路内提供制冷剂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
设置于一个磁铁保持部的转子内流路的数量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磁铁保持部设置有多个转子内流路的情况下,多个转子内流路可以在径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也可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转子孔部。
应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不限于马达,也可以是发电机。旋转电机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旋转电机也可以装设于车辆以外的设备。应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驱动装置例如也可以以使车轴旋转的用途以外的用途装设于车辆,也可以装设于车辆以外的设备。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在使用时的姿势没有特别限定。旋转电机的中心轴可以相对于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倾斜,也可以沿铅垂方向延伸。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
注意,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配置。
(1)一种转子,其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具备:转子铁芯,其具有多个磁铁孔和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以及多个磁铁,其分别收纳在多个所述磁铁孔中,多个所述磁铁孔和所述流路分别沿轴向延伸,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被多个所述磁铁包围,多个所述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多个所述磁铁孔包括收纳所述第一磁铁的第一磁铁孔和收纳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二磁铁孔,所述第一磁铁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磁铁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短。
(2)根据(1)所述的转子,其具备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磁极部,多个所述磁极部分别具有所述第一磁铁和一对所述第二磁铁,沿轴向观察,一对所述第二磁铁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延伸,在周向上,所述流路配置在一对所述第二磁铁之间。
(3)根据(2)所述的转子,其中,多个所述磁极部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一磁铁,沿轴向观察,所述第一磁铁沿与磁极假想线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磁极假想线通过所述磁极部的周向的中心并沿径向延伸。
(4)根据(2)所述的转子,其中,多个所述磁极部分别具有一对所述第一磁铁,沿轴向观察,一对所述第一磁铁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在周向上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沿轴向观察,通过所述磁极部的周向的中心且沿径向延伸的磁极假想线通过一对所述第一磁铁彼此之间。
(5)根据(3)所述的转子,其中,沿轴向观察,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流路分别配置在与所述磁极假想线重叠的位置,所述流路沿与所述磁极假想线正交的方向延伸。
(6)根据(4)所述的转子,其中,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配置在与所述磁极假想线重叠的位置,沿轴向观察,所述磁极假想线通过一对所述第一磁铁之间,所述流路具有:第一流路部,其配置在一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径向内侧,且沿一个所述第一磁铁延伸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流路部,其配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径向内侧,且沿另一个所述第一磁铁延伸的方向延伸。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的周向两端的形状为向周向外侧突出的圆弧状。
(8)根据(3)或(4)所述的转子,其中,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为长轴沿与所述磁极假想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
(9)根据(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配置在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各自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假想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在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所述第二假想线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在另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在多个所述磁铁各自的朝向与所述流路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外侧面与所述转子铁芯之间设有低导热性层,多个所述磁铁各自的朝向所述流路侧的第二外侧面与所述转子铁芯接触,所述低导热性层的热传导率比所述转子铁芯的热传导率小。
(11)一种旋转电机,具备:(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
(12)一种驱动装置,具备:(11)所述的旋转电机;以及与所述转子连接的齿轮机构。
符号说明
1、101、201…驱动装置;10、110、210…转子;10P、110P、210P…磁极部;30、130、230…转子铁芯;34、134、234…转子内流路(流路);40、240…磁铁;41、241、242…第一磁铁;41a、43a、44a、241a、242a…第一外侧面;41b、43b、44b、241b、242b…第二外侧面;43、44…第二磁铁;50、250…磁铁孔;51、251、252…第一磁铁孔;53、54…第二磁铁孔;60、160、260…旋转电机;61…定子;70…齿轮机构;80、280…低导热性层;234a…第一流路部;234b…第二流路部;J…中心轴线;Lc1…第一假想线;Lc2…第二假想线;Ld…磁极假想线;O…制冷剂。

Claims (12)

1.一种转子,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铁芯,该转子铁芯具有多个磁铁孔及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以及
多个磁铁,该多个磁铁分别收纳于多个所述磁铁孔,
多个所述磁铁孔及所述流路分别沿轴向延伸,
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被多个所述磁铁包围,
多个所述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多个所述磁铁孔包括收纳所述第一磁铁的第一磁铁孔和收纳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二磁铁孔,
所述第一磁铁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磁铁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最短距离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具备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磁极部,
多个所述磁极部分别具有所述第一磁铁和一对所述第二磁铁,
沿轴向观察,一对所述第二磁铁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相互在周向上离开的方向延伸,
在周向上,所述流路配置在一对所述第二磁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磁极部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一磁铁,
沿轴向观察,所述第一磁铁沿与磁极假想线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磁极假想线通过所述磁极部的周向的中心且沿径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磁极部分别具有一对所述第一磁铁,
沿轴向观察,一对所述第一磁铁沿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相互在周向上离开的方向延伸,
沿轴向观察,通过所述磁极部的周向的中心且沿径向延伸的磁极假想线通过一对所述第一磁铁彼此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沿轴向观察,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流路分别配置在与所述磁极假想线重叠的位置,
所述流路沿与所述磁极假想线正交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配置在与所述磁极假想线重叠的位置,
沿轴向观察,所述磁极假想线通过一对所述第一磁铁之间,
所述流路具有:第一流路部,该第一流路部配置在一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径向内侧,并沿一个所述第一磁铁延伸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流路部,该第二流路部配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径向内侧,并沿另一个所述第一磁铁延伸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的周向两端的形状为向周向外侧突出的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是长轴沿与所述磁极假想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沿轴向观察,所述流路配置在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各自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假想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在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所述第二假想线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在另一个所述第二磁铁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磁铁各自的朝向与所述流路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外侧面与所述转子铁芯之间设置有低导热性层,
多个所述磁铁各自的朝向所述流路侧的第二外侧面与所述转子铁芯接触,
所述低导热性层的热传导率比所述转子铁芯的热传导率小。
1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
12.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电机;以及
与所述转子连接的齿轮机构。
CN202311055074.0A 2022-12-26 2023-08-21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Pending CN1182640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208294 2022-12-26
JP2022208294A JP2024092394A (ja) 2022-12-26 2022-12-26 ロ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64005A true CN118264005A (zh) 2024-06-28

Family

ID=9143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5074.0A Pending CN118264005A (zh) 2022-12-26 2023-08-21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13837A1 (zh)
JP (1) JP2024092394A (zh)
CN (1) CN118264005A (zh)
DE (1) DE1020231226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890Y2 (zh) 1986-08-18 1992-04-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13837A1 (en) 2024-06-27
JP2024092394A (ja) 2024-07-08
DE102023122693A1 (de) 202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2755B (zh) 旋转电机
CN11024749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10601446B (zh) 转子的制造方法
JP6525331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029977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14678998B (zh) 旋转电机和驱动装置
KR102459955B1 (ko) 모터 회전자
CN118264005A (zh)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WO2024053173A1 (ja) ロ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US20230412019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drive device
US20240213838A1 (en) R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drive apparatus
CN115733268A (zh) 转子及旋转电机
US20240213833A1 (en) R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drive apparatus
CN118264006A (zh) 转子、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CN114448126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WO2024053172A1 (ja) ロータコア、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WO2023190172A1 (ja) ロ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JP2023049272A (ja) ロータ、回転電機及び駆動装置
JP2023049275A (ja) ロータ、回転電機及び駆動装置
WO2023228735A1 (ja)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23151449A (ja)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ロータ
CN116207883A (zh)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CN116207886A (zh)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CN116207885A (zh)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KR20180037757A (ko) 모터 회전자 및 그 제조벙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