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52361A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52361A
CN118252361A CN202310641094.XA CN202310641094A CN118252361A CN 118252361 A CN118252361 A CN 118252361A CN 202310641094 A CN202310641094 A CN 202310641094A CN 118252361 A CN118252361 A CN 118252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air
working state
reversing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10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新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52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52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56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ker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控制装置。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以在盖体和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烹饪空间的进出气口和连通烹饪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口。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包括气流发生装置,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配置为可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或通气工作状态,在减压工作状态下时,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连通口被封堵并经由进出气口从烹饪空间抽气,以使烹饪空间中形成负压;在通气工作状态下时,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连通口被敞口并经由进出气口向烹饪空间吹气。控制装置电连接至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用于控制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饭煲的烹饪效果,有的饭煲通过真空提升米饭保鲜效果,有的通过向锅内吹气防溢来实现快速烹饪,都给消费者带来不错的烹饪体验。但是,采用真空或吹气方式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上述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单一手段对米饭效果的提升有限。
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用于容纳和加热食材;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烹饪空间的进出气口和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口;
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包括气流发生装置,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配置为可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或通气工作状态,在所述减压工作状态下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所述连通口被封堵并经由所述进出气口从所述烹饪空间抽气,以使所述烹饪空间中形成负压;在所述通气工作状态下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所述连通口被敞口并经由所述进出气口向所述烹饪空间吹气;和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至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设置有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能够实现为烹饪空间吹冷风和使烹饪空间形成负压,对煲烹饪器具功能更强大,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烹饪流程的焖饭工序和/或保温工序,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交替处于所述减压工作状态和所述通气工作状态。
根据本申请,在烹饪流程的焖饭工序和/或保温工序,通过抽气带走锅胆内部的热量、使烹饪空间形成负压,通过吹气又进一步将冷气吹进锅胆、同时排出热气。由于米饭与锅胆导热系数不同,可使米饭与锅胆之间形成温差,快速变化的温差可使米饭与锅胆形成临界分离或脱离状态,可改善粘锅问题。
可选地,所述的烹饪器具还包括:
锅胆,设置在所述煲体中,用于盛放食材,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锅胆之间形成所述烹饪空间;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用于加热所述锅胆;和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煲体或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申请,烹饪器具可以通过监测温度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从而更精准地控制烹饪过程。
可选地,所述锅胆的内表面为锅胆基材材料形成。
根据本申请,通过气流和气压控制实现不粘锅,因此锅胆可构造为不在内表面设置不粘涂层。
可选地,在所述焖饭工序和/或所述保温工序中,所述烹饪器具配置为完成以下步骤的工作:
S41、使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和所述通气工作状态中的一者第一预设工作时长;
S42、使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和所述通气工作状态中的另一者第二预设工作时长。
进一步,在所述焖饭工序和/或所述保温工序中,所述烹饪器具配置为重复执行步骤S41和S42直至达到预设时长或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
根据本申请,在烹饪流程的焖饭工序和/或保温工序,通过交替实现烹饪空间的减压工作状态和通气工作状态,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120秒,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120秒。
进一步,所述第一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60秒,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60秒。
根据本申请,可以灵活设置第一预设工作时长和第二预设工作时长。
可选地,在所述焖饭工序中,所述预设温度为90℃至103℃,
在所述保温工序中,所述预设温度为65℃至75℃。
根据本申请,根据烹饪工序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预设温度。
可选地,所述预设时长为4至10分钟。
根据本申请,可以灵活设置预设时长。
可选地,在步骤S41中,在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第一预设工作时长后,所述烹饪空间的气压比所述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或者
在步骤S42中,在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第二预设工作时长后,所述烹饪空间的气压比所述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
根据本申请,可以较灵活地控制烹饪空间的负压值。
可选地,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配置为气泵。
根据本申请,气流发生装置成本低、控制简单、性能稳定。
可选地,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还包括:
连通口开闭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用于敞开或封堵所述连通口;
气路构造,包括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以及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相连的气流换向装置,所述气流换向装置用以实现所述气路构造中的气流换向,所述气路构造的一端与所述进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换向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和所述气流换向装置相应地动作,使得当所述换向组件动作时,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和所述气流换向装置同步地或联动地协同动作,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至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换向组件。
根据本申请,换向组件可以同时驱动连通口开闭装置和气流换向装置,使连通口开闭装置和气流换向装置联动,从而协同改变烹饪空间与环境的连通状态以及气路中的气流流向,从而可以容易地控制烹饪空间中的气流和气压。
可选地,所述气流换向装置包括阀内腔和阀芯,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内腔中并可在其内移动以切换其内部的气流通道,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使得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内腔中移动。
根据本申请,气流换向装置控制简单、性能稳定。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使得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相对于所述盖体在敞开位置和封堵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位于所述敞开位置时,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敞开所述连通口,
当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位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封堵所述连通口。
根据本申请,连通口开闭组件控制简单、性能稳定。
可选地,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气流换向装置在第一几何维度运动;
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连通口开闭装置沿第二几何维度运动;
所述第一几何维度与所述第二几何维度相互垂直。
根据本申请,气流换向装置与连通口开闭组件在不同几何维度运动,互不干涉。
可选地,所述第一几何维度为水平直线。
根据本申请,气流换向装置设置合理。
可选地,所述第二几何维度为竖直直线。
根据本申请,连通口开闭组件设置合理。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可拆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连通口开闭组件位于敞开位置;
图6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连通口开闭组件位于封堵位置;
图7为图2所示的气流换向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其中阀芯位于第二通气位置;
图8为图2所示的气流换向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其中阀芯位于第一通气位置;
图9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气流通路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通气工作状态;
图10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气流通路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减压工作状态;
图11为图2所示的动力提供装置与中间动力传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动力提供装置与中间动力传递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通气工作状态;
图14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减压工作状态;
图15为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动力提供装置与中间动力传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通气工作状态;
图18为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减压工作状态;
图19为图17和图18所示的中间动力传递装置的传动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中间动力传递装置的传动主体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通气工作状态;
图22为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换向组件处于减压工作状态;
图23为图21和图22所示的第一换向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第一换向部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5为图21和图22所示的第二换向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图25所示的第二换向部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盖体
11:面盖
12:衬盖
13:可拆盖
14:锅口密封圈
15:下凹部
16:通气腔
16A:通气腔外通气孔
17:连通口
18:进出气口
18A:附加进出气口
19:进出气腔
21:第一固定座
22:第二固定座
23:第一密封件
24:第二密封件
25:第三密封件
26:推杆通孔
27:卡接部
28:可拆盖卡锁部
28A:可拆盖安装部
29:上凸部
30:煲体
31:锅胆
32:烹饪空间
33:加热装置
34:顶部温度传感器
35:扭簧
36:枢转轴
37:传感器通孔
38A:第一进出气口
38B:第二进出气口
39:附加传感器通孔
40:连通口开闭组件
41:推杆
42:推杆套
43:凸缘
44:推杆弹簧
45:推杆组件
46:推杆组件第一端部
47:推杆组件第二端部
48:推杆第一端部
49:推杆第二端部
50:气流换向装置/换向阀
51:第一通气口
52:第二通气口
53:第三通气口
54:第四通气口
55:阀主体
55A:阀内腔
55B:阀孔
55C:阀体第一端
55D:阀体第二端
55E:第一内腔
55F:第二内腔
55G:第三内腔
55H:第四内腔
56:阀芯
57:阀芯弹簧
58:阀芯主体
58A:阀芯内腔
58B:第一通孔
58C:第二通孔
59A:第一密封圈
59B:第二密封圈
59C:第三密封圈
60/160/260/360:换向组件
61:连杆机构
62:连杆
63:连杆第一端
64:连杆第二端
65:第一销轴
66:第二销轴
70/170/270/370:中间动力传递装置
70A/270A/370A:传动主体
71:第二传动表面
71A/271A: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
71B/271B: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
71C/271C: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
72:传动部
73:凸起部
73A:凸起部外周表面
74:斜面部
75:第一周向表面
76:第二周向表面
77:第三周向表面
79/379:第一传动表面
80/180/280/380:动力提供装置
81:电机
82:电机安装部
85:气路构造
90:蒸汽阀
91:蒸汽阀内腔
93:气泵进气口
94:气泵出气口
95:气流发生装置/气泵
100:烹饪器具
188:第一齿轮
189:第二齿轮
271:第二传动表面
272:滑块座
272A:滑块座安装部
273:滑块
273E:连接部
274:滑块弹簧
275:滑块座内腔
276A:滑块座侧壁
276B:滑块座端壁
276C:滑块座底壁
277:滑槽
278:支撑销轴
279:滑块凸起
281:推拉式电磁铁
361;第一换向部
362:第二换向部
370A:传动主体
371:换向机构主体
372:斜面部
373:主体凹槽
374:螺栓
375:侧面
375A/379A:低端
375B/379B:高端
376:连接销
377:电磁铁
377A:插头
378:滑轨
381:铁块
382:铁块支架
383:铁块支架盖
384:支架安装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词语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10和煲体30。煲体30用于烹饪食物,盖体10用于盖合煲体30,例如盖体10以可开合的方式连接至煲体30,用于盖合煲体30。当盖体10盖合煲体30时,盖体10和煲体3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32。
煲体30设置有用于容纳食材的锅胆31、加热装置33、控制装置(未示出)和下部温度传感器(未示出)。用于盛放食材的锅胆31可取出地设置在煲体30中。当盖体10盖合煲体30时,盖体10与锅胆31之间形成烹饪空间32。加热装置33设置在煲体30的底部,位于锅胆31的下方,以对锅胆3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控制装置例如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Unit,简称MCU),用于实现对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控制。下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胆31的温度,其可以设置在煲体30的底部中心,或者设置在煲体30的侧部。还可以在盖体10上设置顶部温度传感器34,顶部温度传感器34用于检测烹饪空间32顶部的温度。加热装置33、下部温度传感器和顶部温度传感器34均电连接至控制装置。感温部件将感测到的温度反馈至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能够基于温度信息对例如加热装置33等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盖体10通过枢转轴36与煲体30连接,扭簧35设置于枢转轴36上,扭簧35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盖体10与煲体30,使得扭簧35能够向盖体10施加远离煲体30的弹性力。打开盖体10时,盖体10可在扭簧35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而绕枢转轴36转动。
如图1至图4所示,盖体10包括面盖11、衬盖12和可拆盖13。面盖11位于盖体10的最外侧(即最上侧),以构成盖体10的外壳。衬盖12设置在面盖11的下方,并且连接至面盖11。例如,衬盖12可以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扣连接至面盖11。衬盖12主要用于集中地安装盖体10的各种对烹饪器具100的工作状态进行感测以及控制的功能件,比如传感器等。可拆盖13位于盖体10的最内侧(即最下侧),并且设置在衬盖12的下方。可拆盖13可拆卸地连接至衬盖12,例如通过卡扣连接,以便于清洗和更换。可拆盖13用于朝向烹饪空间32,即当盖体10盖合在煲体30上时,可拆盖13位于烹饪空间32的正上方。
如图3和图4所示,可拆盖13上设置有卡接部27与可拆盖卡锁部28。卡接部27用于伸入衬盖12的卡接部容纳部,然后,可拆盖卡锁部28与衬盖的可拆盖安装部28A的配合,实现可拆盖13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卡接部27与可拆盖卡锁部28设置在可拆盖13的相对边,卡接部27插接于衬盖12内,可拆盖卡锁部28与可拆盖安装部28A扣合,完成可拆盖13的装配。
衬盖12上还设置有传感器通孔37。可拆盖13上还设置有附加传感器通孔39。传感器通孔37与附加传感器通孔39用于安装顶部温度传感器34,使得敏感元件更接近烹饪空间32。可拆盖13上还设置有上凸部29,上凸部29具体为多个凸点,使得烹饪过程中水蒸汽可以凝结在该凸点,而不滴落入烹饪空间中,避免米饭表面过湿。衬盖12与可拆盖13之间可以形成有夹层。可拆盖13设置有锅口密封圈14,当盖体10盖合煲体30时,锅口密封圈14密封接触锅胆31的开口或内壁,实现盖体10与锅胆31之间的密封,能够适应压力烹饪,并具有对蒸汽排放流向的限制引导作用。
盖体10上设置有进出气腔19。进出气腔19包括两个开口,进出气口18和附加进出气口18A。进出气口18用于使进出气腔19与烹饪空间32连通,也即进出气口18与烹饪空间32连通。进出气腔19例如设置至衬盖12。相对应地,衬盖12上设置有第一进出气口38A,可拆盖13上设置有第二进出气口38B,第一进出气口38A与第二进出气口38B整体作为进出气口18与进出气腔19连通。附加进出气口18A用于与气流发生装置95连通,从而烹饪空间32通过盖体10的进出气腔19与气流发生装置95连通。
盖体10上设置有通气腔16。通气腔16与进出气腔19在盖体10的内部不连通。烹饪空间32通过通气腔16与外界环境连通。通气腔16例如由衬盖12的一部分与可拆盖13的一部分围设而成。相对应地,可拆盖13上设置有连通口17,连通口17将通气腔16与烹饪空间32连通。衬盖12设置有通气腔外通气孔16A,通气腔外通气孔16A分别与通气腔16和外界环境连通,从而使烹饪空间32与外界连通。
例如,盖体10上设置有蒸汽阀90。蒸汽阀90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蒸汽阀通气口(图中未示出),盖体10内还设置有与蒸汽阀90连通的蒸汽通道(图中未示出)。通气腔外通气孔16A连通至蒸汽通道。从而,烹饪空间32通过连通口17、通气腔16、通气腔外通气孔16A、蒸汽通道和蒸汽阀90与外界环境连通。或者,蒸汽阀通气口可以直接与通气腔外通气孔16A连接。在本申请中,蒸汽阀90用于使烹饪空间32与外界环境连通,以排放烹饪产生的蒸汽。
在通气腔16中,连通口17与通气腔外通气孔16A间隔设置,使连通口17与通气腔外通气孔16A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对独立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衬盖12与可拆盖1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24,形成通气腔16的侧壁,第二密封件24分别与衬盖12和可拆盖13密封接触,从而烹饪产生的蒸汽从连通口17只能进入通气腔16、而不会进入衬盖12的其他部位。类似地,第二进出气口38B与第一进出气口38A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25,进出气腔19通过第三密封件25与可拆盖13密封接触,也即进出气腔19的侧壁与可拆盖13密封接触,从而烹饪产生的蒸汽从进出气口18只能进入进出气腔19、而不会进入衬盖12的其他部位。例如,如图3所示,可拆盖13设置有下凹部15,连通口17与第二进出气口38B均设置在下凹部15。第二密封件24与第三密封件25的下端分别与下凹部15的上侧面和/或侧壁接触,以封闭其结合间隙,形成密封。可以理解的,下凹部15的一部分构成通气腔16的的底壁。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衬盖12上安装有连通口开闭组件40,气流换向装置50、换向组件60和气流发生装置95。其中,连通口开闭组件40相对于连通口17可移动,用于敞开或封堵连通口17。气流换向装置50分别与气流发生装置95和进出气口18连通,用于切换气流发生装置95与进出气口18之间的气流方向,以使气流发生装置95通过进出气口18向烹饪空间32送入或抽吸气体。在本申请中,气流发生装置95、气流换向装置50以及进出气口18通过管路连接,构成烹饪器具的气路构造85。换向组件60相对于盖体10可移动。换向组件60连接至并作用于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气流换向装置50,使得当换向组件60相对于盖体10运动时,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换向阀50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可以理解的,气流发生装置95和换向组件60电连接至控制装置,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换向组件60相对于盖体10运动时,换向组件60驱动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气流换向装置50同步或联动地协同动作,使得烹饪空间32在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气流发生装置95的作用下具有两种气压状态。具体地,烹饪空间32的两种气压状态包括:烹饪空间32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气压状态;烹饪空间32的气压低于外界环境气压的第二气压状态。可以理解的,根据烹饪器具100的不同烹饪工序的具体需要,可以通过控制换向组件60和气流发生装置95使得烹饪空间32处于不同的气压状态,烹饪空间32内具有不同的气压,从而达到相应的烹饪效果。
相对应地,换向组件60相对于盖体10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换向组件60的不同的工作状态对应于烹饪空间32的不同的气压状态。具体地,换向组件60具有通气工作状态和减压工作状态。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当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换向组件60使得连通口开闭组件40敞开连通口17(如图5所示),从而使得烹饪空间32与外界环境连通,处于第一气压状态;当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换向组件60使得连通口开闭组件40封堵连通口17(如图6所示)、并且使得气流发生装置95处于从烹饪空间32抽气的状态,从而使得烹饪空间32形成密封且流失气流的状态,因而能够处于第二气压状态。
由此可知,要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气压状态,只需将连通口17敞开。此时,烹饪空间32与外界环境连通,达到换气平衡时烹饪空间32中的气压与外界环境气压相同。此时,如果气流发生装置95工作,则会在烹饪空间32的内部、在连通口17和进出气口18之间形成气流,该气流中包含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从而加速烹饪空间32与外界环境的换气,而基本不影响烹饪空间32中的气压。要实现第二气压状态,则必须封堵连通口17,同时必须使气流发生装置95工作,通过进出气口18从烹饪空间32中抽吸空气,使烹饪空间32内处于负压。
在本申请中,连通口开闭组件40用于封堵或敞开连通口17。连通口17优选设置在锅胆31的上方,在水平面中延伸。要实现更好的密封,连通口开闭组件40优选在竖直维度动作。气流换向装置50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多路流路的多种通断方式,该结构存在切换的过程,同时切换机构具有一定重量,若竖直放置或与水平面呈角度放置,会影响其控制精度,因此气流换向装置50优选在水平维度工作。在本申请中,换向组件60驱动气流换向装置50在第一几何维度运动,驱动连通口开闭组件40在第二几何维度运动,第一几何维度与第二几何维度相互垂直。优选地,在盖体10盖合煲体30的状态下,第一几何维度为水平面内的直线,第二几何维度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如图2所示,第一几何维度为水平的第一方向D1,第二几何维度为竖直的第二方向D2。
以下介绍连通口开闭组件40敞开或封堵连通口17的机制。
在本申请中,烹饪器具100构造为,使得换向组件60驱动连通口开闭组件40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盖体10在敞开位置和封堵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连通口开闭组件40位于敞开位置时,连通口开闭组件40敞开连通口17;当连通口开闭组件40位于封堵位置时,连通口开闭组件40封堵连通口1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衬盖12设置有固定座,用于安装作用组件。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座包括围出通气腔16的第二固定座22和设置至第二固定座22上的第一固定座21。第一固定座21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推杆通孔26,推杆通孔26一直延伸至通气腔16。连通口17位于推杆通孔26的正下方。连通口开闭组件40包括推杆组件45,推杆组件45设置在推杆通孔26中,其中,换向组件60连接至并作用于推杆组件45,使得推杆组件45相对于推杆通孔26在封堵位置和敞开位置之间可移动。推杆组件45包括沿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的推杆组件第一端部46和推杆组件第二端部47。如图6所示,推杆组件45位于封堵位置时,推杆组件第一端部46封堵连通口17,烹饪空间32与通气腔16不连通,此时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当推杆组件45位于敞开位置时,推杆组件第一端部46敞开连通口17,烹饪空间32与通气腔16连通。优选地,第二方向D2为竖直方向。推杆组件45的封堵位置低于推杆组件45的敞开位置。
推杆通孔26的朝向通气腔1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3,第一密封件23用于将推杆通孔26与通气腔16之间密封。具体地,第一密封件23密封接触推杆组件45,使得通气腔16中的气体不会从推杆通孔26泄漏。推杆组件第二端部47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凸缘43,凸缘43的径向尺寸大于推杆通孔26的径向尺寸。连通口开闭组件40还包括推杆弹簧44,推杆弹簧44套设在推杆组件第二端部47的外周,并位于凸缘43与第一固定座21之间,在封堵位置时,推杆组件第一端部46压紧第一密封件23至连通口17,同时推杆弹簧44被压缩。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推杆组件45包括推杆41和推杆套42。推杆41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具体地,推杆41设置在推杆通孔26中,并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第一固定座21在封堵位置(如图6所示)和敞开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可移动。其中,推杆41包括沿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的推杆第一端部48和推杆第二端部49,推杆第一端部48用于封堵或敞开连通口17。当推杆41位于封堵位置时,推杆第一端部48封堵连通口17;当推杆41位于敞开位置时,推杆第一端部48敞开连通口17。第一密封件23密封接触推杆第一端部48,使得通气腔16中的气体不会从推杆通孔26泄漏。推杆第一端部48也即推杆组件第一端部46。推杆套42套设在推杆41的推杆第二端部49的外周,推杆套42与推杆41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第一固定座21同步移动。推杆套42的沿第二方向D2的远离连通口17的一端设置凸缘43。推杆弹簧44套设在推杆套42的外周,并位于凸缘43与第一固定座21之间。推杆第二端部49与推杆套42构成了推杆组件第二端部47。其中,换向组件60连接至并作用于推杆套42。
当换向组件60由通气工作状态变为减压工作状态时,换向组件60使推杆套42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第一固定座21移动(例如向下朝向连通口17移动),使得推杆41移动至封堵位置,并使得推杆弹簧44被压缩;当换向组件60由减压工作状态变为通气工作状态时,推杆弹簧44使推杆套42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第一固定座21移动(例如向上远离连通口17移动),使得推杆41移动至敞开位置。可以理解的,推杆41相对于连通口17移动改变位置(从敞开位置变为封堵位置,或者从封堵位置变为敞开位置),也即连通口开闭组件40改变工作状态。
以下介绍气流换向装置50的具体实现方式。
如图7和图8所示,气流换向装置50例如配置为换向阀。换向阀50包括阀内腔55A和阀芯56,阀芯56设置在阀内腔55A中并可在其内移动以切换其内部的气流通道。
换向阀50包括第一通气口51、第二通气口52、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换向阀50构造为使得第一通气口51、第二通气口52、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之间的连通关系可改变。例如,第一通气口51可与第三通气口53或第四通气口54连通。当第一通气口51与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中的一个连通,第二通气口52与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中的另一个连通。
如图9和图10所示,气流发生装置95例如配置为气泵。气泵95具有气泵进气口93和气泵出气口94。具体地,第一通气口51和第二通气口52中的一个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第一通气口51和第二通气口52中的另一个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中的一个与进出气口18连通。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中的另一个与外界环境连通。
具体地,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第四通气口54中的一个通过密封的气管与进出气腔19的附加进出气口18A连通,从而与进出气口18连通,也即气路构造85的一端与进出气口18连通。根据前述,蒸汽阀90与外界连通。具体地,蒸汽阀90包括蒸汽阀内腔91。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第四通气口54中的另一个与蒸汽阀内腔91连通,从而气路构造8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其中,蒸汽阀内腔91的与换向阀50连接的开口并非用于排放蒸汽,也即蒸汽阀90设置有用于排放蒸汽的独立的出气口,蒸汽阀内腔91始终与外部环境连通。具体地,蒸汽阀90分别与气泵95、烹饪空间32、外界环境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烹饪空间32处于第一气压状态时,烹饪空间32连通蒸汽阀90以将蒸汽排至外界环境,气泵95连通蒸汽阀90以将外界环境空气送入烹饪空间32。此时,烹饪空间32的排气通路与气泵95的吸气通路在蒸汽阀90内部可以不连通,即烹饪空间32的排气通路与气泵95的吸气通路为蒸汽阀内腔91不同的通道。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换向阀50的阀主体55设置至盖体10(具体地衬盖12)。阀主体55为中空结构,构成阀内腔55A。如前的第一通气口51、第二通气口52、第三通气口53和第四通气口54均设置至阀主体55并与阀内腔55A连通。阀芯56设置在阀内腔55A中,并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阀主体55,在阀内腔55A中第一通气位置(如图8所示)和第二通气位置(如图7所示)之间可移动。可以理解的,阀芯56相对于阀主体55移动改变位置(从第一通气位置变为第二通气位置,或者从第二通气位置变为第一通气位置),也即换向阀50改变工作状态。
烹饪器具100构造为:使得换向组件60驱动阀芯56在阀内腔55A内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阀内腔55A(也即盖体10)在第一通气位置和第二通气位置之间移动。以下介绍换向阀50内部具体连通方式。
如图7和图8所示,阀主体55具有沿第一方向D1相反设置的阀体第一端55C和阀体第二端55D。阀体第一端55C设置有阀孔55B。其中,阀芯56至少在第二通气位置延伸伸出阀孔55B。换向阀50还包括阀芯弹簧57。阀芯弹簧57也设置在阀内腔55A中,并位于阀体第二端55D与阀芯56之间。阀芯弹簧57沿第一方向D1延伸。优选地,第一方向D1为一个水平方向。
具体地,阀芯56包括阀芯主体58、第一通孔58B、第二通孔58C、第一密封圈59A、第二密封圈59B和第三密封圈59C。阀芯主体58设置在阀内腔55A中,并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阀内腔55A在第一通气位置和第二通气位置之间可移动。阀芯主体58至少在第二通气位置延伸伸出阀孔55B。阀芯主体58包括阀芯内腔58A,也即阀芯主体58为中空的结构。第一通孔58B和第二通孔58C,设置在阀芯主体58,使得阀内腔55A与阀芯内腔58A连通。第一通孔58B和第二通孔58C沿第一方向D1间隔开,第一通孔58B靠近阀体第一端55C,第二通孔58C靠近阀体第二端55D。第一密封圈59A、第二密封圈59B和第三密封圈59C套设在阀芯主体58的外周,并密封接触阀内腔55A的内壁。第一密封圈59A、第二密封圈59B和第三密封圈59C沿第一方向D1顺序排列,第一密封圈59A距离阀体第一端55C最近。其中,第一密封圈59A与第二密封圈59B沿第一方向D1分别位于第一通孔58B的两侧,第二密封圈59B和第三密封圈59C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通孔58B与第二通孔58C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阀主体55的四个通气口沿第一方向D1的排列顺序为第一通气口51、第三通气口53、第二通气口52、第四通气口54,其中,第一通气口51靠近阀体第一端55C,第四通气口54靠近阀体第二端55D。可以理解的,三个密封圈将阀内腔55A分割为互不连通的四部分,分别为位于第一密封圈59A与阀体第一端55C之间的第一内腔55E、位于第一密封圈59A与第二密封圈59B之间的第二内腔55F、位于第二密封圈59B与第三密封圈59C之间的第三内腔55G和位于第三密封圈59C与阀体第二端55D之间的第四内腔55H。可以理解的,当阀芯主体58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三个密封圈在阀内腔55A内的位置改变,使得阀内腔55A的四个部分的分布情况改变,从而阀内腔55A的四个部分与阀主体55四个通气口的对接关系改变,从而可以改变四个通气口的连通关系。
从而,换向阀50可以构造为,当阀芯主体58位于第二通气位置(如图7所示)时,第一通气口51和第三通气口53沿第一方向D1位于第二密封圈59B和第三密封圈59C之间,第二通气口52和第四通气口54沿第一方向D1位于第三密封圈59C的靠近阀体第二端55D的一侧。从而,如图7所示,第一通气口51和第三通气口53通过第三内腔55G连通,第二通气口52和第四通气口54通过第四内腔55H连通。可以理解的,在换向阀50的内部,连接第一通气口51与第三通气口53的气路和连接第二通气口52与第四通气口54的气路相互独立、互不连通。
换向阀50还构造为,当阀芯主体58位于第一通气位置时(如图8所示),第一密封圈59A和第二密封圈59B沿第一方向D1分别位于第一通气口51的两侧,第二通气口52和第三通气口53沿第一方向D1位于第二密封圈59B和第三密封圈59C之间,第三密封圈59C位于第四通气口54的靠近阀体第一端55C的一侧。从而,如图8所示,第一通气口51通过第二内腔55F、第一通孔58B、阀芯内腔58A、第二通孔58C和第四内腔55H与第四通气口54连通,第二通气口52通过第三内腔55G与第三通气口53连通。可以理解的,在换向阀50的内部,连接第一通气口51与第四通气口54的气路和连接第二通气口52与第三通气口53的气路相互独立、互不连通。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第三通气口53与进出气口18连通,第四通气口54中的与连通口17连通。从而,当阀芯主体58位于第一通气位置时,气泵95经由进出气口18从烹饪空间32抽气(如图10所示);当阀芯主体58位于第二通气位置时,气泵95经由进出气口18向烹饪空间32吹气(如图9所示)。
可以理解的,取决于换向阀50的四个通气口与气泵进气口93、气泵出气口94、蒸汽阀90和进出气口18的连接关系,当阀芯主体58位于第一通气位置时,气路构造85处于气流从进出气口18进入烹饪空间32和流出烹饪空间32的状态中的一个;当阀芯主体58位于第二通气位置时,气路构造85处于气流从进出气口18进入烹饪空间32和流出烹饪空间32的状态中的另一个。
以下介绍换向组件60的具体实现方式。
如图5至图10所示,换向组件60连接至并作用于换向阀50(具体地,阀芯56)和连通口开闭组件4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当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换向组件60使得连通口开闭组件40敞开连通口17(如图5所示),并且使得第一通气口51与第三通气口53连通、第二通气口52与第四通气口54连通(如图7和图9所示);当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换向组件60使得连通口开闭组件40封堵连通口17(如图6所示),并且使得第一通气口51与第四通气口54连通、第二通气口52与第三通气口53连通(如图8和图10所示)。
如图5和图7所示,当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连通口17被敞开,烹饪空间32与蒸汽阀90连通,也即与外界环境连通,处于第一气压状态。此时,第一通气口51与第三通气口53连通、第二通气口52与第四通气口54连通,如果气泵95工作,则气泵95通过蒸汽阀内腔91抽入环境空气并将该环境空气排入烹饪空间32中,从而可以通过环境空气为烹饪空间32降温。如图6和图8所示,当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连通口17被封堵,烹饪空间32与蒸汽阀90被隔断,也即与外界环境隔断。此时,第一通气口51与第四通气口54连通、第二通气口52与第三通气口53连通,如果气泵95工作,则气泵95将烹饪空间32中的空气抽出,然后通过蒸汽阀内腔91将空气排放至环境,从而使烹饪空间32中的气压降低,也即使得烹饪空间32中相对于环境形成负压,处于第二气压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换向组件60包括动力提供装置80和与其连接的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动力提供装置80用于提供使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气流换向装置50动作的动力,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与连通口开闭组件40及气流换向装置50相连接,用于将动力提供装置80提供的动力传递至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气流换向装置50。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具有通气工作状态和减压工作状态。
具体地,换向组件60的功能之一为实现气流换向装置50中阀芯56在第一几何维度运动,功能之二为实现连通口开闭组件40中推杆41在第二几何维度运动,并且需要将两个运动相协同。
在本申请中,对于换向组件6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方式,以下介绍换向组件60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之前所述,换向组件60相对于盖体10可移动,其分别与阀芯56和推杆41连接,以作用于阀芯56和推杆41,从而实现换向组件60的前述的两个功能。
如图1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被构造为在动力提供装置80的驱动下可围绕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中间动力传递装备70包括传动主体70A。传动主体70A具有通气工作状态和减压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主体70A用于驱动阀芯56与推杆41在两个不同的几何维度动作。具体地,传动主体70A包括第一传动表面79和第二传动表面71。
第一传动表面79为传动主体70A的周向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用于连接至并作用于气流换向装置50。第一传动表面79的沿周向的不同位置与旋转轴线的径向距离不同。由此,第一传动表面79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进而使得传动主体70A旋转时,第一传动表面79使得阀芯56与第二方向D2延伸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发生变化,也即使得阀芯56在水平方向移动,实现换向阀50内部气流通道的切换。
第二传动表面71为传动主体70A的表面的再一部分,用于连接至并作用于连通口开闭组件40。第二传动表面71具有沿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的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71A和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71B,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71A的沿第二方向的位置与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71B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不同,即第二传动表面71具有在第二方向D2有高度落差的高端71B和低端71A,且高端71B和低端71A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距离。当传动主体70A旋转时,第二传动表面71的与连通口开闭组件40连接的部位的沿第二方向D2的高度改变,从而使连通口开闭组件40沿第二方向D2移动。
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71A和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71C,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71C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随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71C的周向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第二传动表面71的高端71B与低端71A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71C平滑连接。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表面71可构造为斜面、曲面、台阶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第二传动表面71可以为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的外表面,也可以为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的内表面(例如滑槽的内壁)。
可以理解的是,在传动主体70A的沿第二方向的投影中,第二传动表面71位于传动主体70A的沿周向的第一区域中,第一传动表面79位于传动主体70A的沿周向的第二区域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重叠或互不重叠。第一传动表面79与第二传动表面71是在两个几何维度上分别作用于阀芯和连杆,在一些实施方式上,第一传动表面79与第二传动表面71的作用面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还包括连杆机构61。连杆机构61用于将传动主体70A(具体地,第二传动表面71)的动力传动至推杆41。
具体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连杆机构61包括连杆62,连杆62连接至并作用于推杆41。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当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连杆62位于第一连杆位置,使得推杆41位于封堵位置;当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连杆62位于第二连杆位置,使得推杆41位于敞开位置。换向组件60驱动连杆62在第三几何维度运动,即换向组件60驱动连杆62在第一连杆位置与第二连杆位置之间移动。如前所述,换向组件60驱动阀芯56在第一几何维度运动。优选地,当盖体10处于盖合煲体30的状态时,第一几何维度与第三几何维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为0至180度。更优选地,当盖体10处于盖合煲体30的状态时,第一几何维度与第三几何维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为0至120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换向组件60安装紧凑,并使得联动反应快速、准确。
更具体地,连杆62构造为围绕连杆旋转轴线可旋转,其中连杆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例如,连杆62通过水平的第二销轴66安装至衬盖12,连杆62围绕第二销轴66相对于衬盖12可旋转,也即第二销轴66的轴线为连杆旋转轴线。连杆62具有相反设置的连杆第一端63和连杆第二端64,其中连杆第二端64连接至并作用于推杆套42。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通过改变连杆第一端63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以使连杆62转动,从而改变连杆第二端64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
动力提供装置80作用于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用于使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相对于盖体10移动,以使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传动连杆62在第一连杆位置与第二连杆位置之间切换,进而使得推杆41位于封堵位置或敞开位置。
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当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的第一传动表面79的较凸出的部分抵接阀芯56,使其处于第一通气位置;第二传动表面的较高的一端71B支撑连杆第一端63,从而连杆第二端64位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带动推杆41位于相对较低的封堵位置;气泵95对烹饪空间32抽气,烹饪空间32处于第二气压状态。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第一传动表面79的非凸出的部分抵接阀芯56,使其处于第二通气位置;第二传动表面的较低的一端71A支撑连杆第一端63,从而连杆第二端64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使得推杆41位于相对较高的敞开位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优选地,动力提供装置80配置为电机81。电机81上设置有电机安装部82,通过电机安装部82将电机81安装于盖体10内。可以理解的,电机81电连接至控制装置,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工作。
优选地,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的传动主体70A包括传动部72、凸起部73和斜面部74。传动部72构造为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传动部72的外周表面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弧形,旋转轴线经过该弧形的圆心。凸起部73连接至传动部72的弧形的周向表面,并沿弧形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斜面部74连接至传动部72,斜面部74设置有第二传动表面71。其中,凸起部73的外周表面和传动部72的弧形周向表面中的沿周向紧邻凸起部73的部分构成第一传动表面79。传动部72、凸起部73和斜面部74可以一体形成,使得传动主体70A为单体部件。
具体地,传动部72连接至电机81的输出轴,并在电机81的驱动下可旋转。传动部72大体构造为圆柱体状。传动部72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传动部72的旋转轴线也即其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如图12所示,传动部72的周向表面(也即其圆柱体的周向表面)包括沿周向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周向表面75、第二周向表面76和第三周向表面77。凸起部73设置至第二周向表面76,并沿圆柱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可以理解的,传动主体70A在凸起部73处的径向尺寸大于在第一周向表面75处的径向尺寸。斜面部74设置至第三周向表面77。可选地,斜面部沿圆柱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优选地,斜面部74的轴向端表面构造为第二传动表面71。
其中,当凸起部外周表面73A接触阀芯56时,阀芯56相对于阀主体55位于第一通气位置,同时第二传动表面71的较高的一端71B支撑连杆第一端63。当第一周向表面75接触阀芯56时,阀芯56相对于阀主体55位于第二通气位置,同时第二传动表面71的较低的一端71A支撑连杆第一端63。
在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表面71的较低的一端71A靠近凸起部73,第二传动表面71的较高的一端71B靠近第一周向表面75。从图12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二传动表面71的低端71A与第一周向表面75周向间隔约180度,第二传动表面71的高端71B与凸起部73周向间隔约180度。电机81驱动传动部72转动,其中,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也即传动部72位于通气工作角度时,如图13所示,第一周向表面75接触阀芯56,使得阀芯56从阀内腔55A中伸出,同时第二传动表面71的较低的一端71A支撑连杆第一端63;当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也即传动部72位于密封工作角度时(相对于通气工作角度,传动部72逆时针旋转约90-120度),如图14所示,凸起部73接触阀芯56并将阀芯56推入阀内腔55A,同时第二传动表面71的较高的一端71B支撑连杆第一端63。
在本实施方式优选地实施例中,连杆第一端63设置有第一销轴65,第二传动表面71通过支撑第一销轴65支撑连杆第一端63。也即,第一销轴65始终位于第二传动表面71之上,当传动主体70A转动时,第一销轴65接触第二传动表面71的不同部位,使得第一销轴65的高度(在D2方向的位置)变化,从而连杆第一端63的高度变化。第一销轴65相对于连杆62可旋转,因此第一销轴65与第二传动表面之间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小。
可以理解的,换向阀50的四个通气口与气泵进气口93、气泵出气口94、蒸汽阀90和进出气口18的连接方式可调整。例如,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换向阀50的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此时,将第二传动表面71的低端71A与高端71B对调,同样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和第二两个气压状态。
或者,将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蒸汽阀90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四通气口54与进出气口18连通,此时,将第二传动表面71的低端71A与高端71B对调,也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和第二两个气压状态。
或者,将换向阀50的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蒸汽阀90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四通气口54与进出气口18连通,转动主体70A维持图示示例中的结构,也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和第二两个气压状态。
在本申请中,气路构造85(包括气流发生装置95和气流换向装置50)、连通口开闭组件40和换向组件60(包括动力提供装置80和中间动力传递装置70)共同构成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配置为可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或通气工作状态。在减压工作状态下时,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连通口17被封堵并经由进出气口18从烹饪空间32抽气,以使烹饪空间32中形成负压;在通气工作状态下时,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连通口17被敞口并经由进出气口18向烹饪空间吹气。控制装置电连接至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用于控制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
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流程依次包括以下工序:
吸水工序,用于在锅胆31中的食材达到沸腾温度之前使固体食材浸泡在温水中吸水;
升温工序,用于使锅胆31中的食材达到沸腾温度;
维持沸腾工序,用于使锅胆31中的食材维持沸腾温度;
焖饭工序,用于在锅胆31中几乎已没有游离水分的情况下短时加热锅胆31中的食材;
保温工序,用于在烹熟食物后为锅胆31中的食物保温。
优选地,在吸水工序中,烹饪器具100配置为完成以下步骤的工作:
S21、使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使气泵95工作第一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1,以从烹饪空间32抽气从而使烹饪空间32产生负压,处于第二气压状态;
S22、使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使气泵95停止工作第二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2,以使烹饪空间32恢复常压,处于第一气压状态;
S23、重复步骤S21和S22直至达到预设吸水时长或温度传感器(下部温度传感器或顶部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值达到预设吸水温度T2。
在吸水工序,反复将烹饪空间32抽真空,烹饪腔体内部压力快速变化,可有利于大米的翻滚及快速吸水,并使米粒受热更均匀、更加有利于米粒糊化、更有利于米饭熟透,而使米饭更加膨胀。微观上可认为,气压变化可使米粒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相互碰撞,从而使米粒之间形成间隙,而使米饭更蓬松。
优选地,第一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1为20至120秒。更优选地,第一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1为20至60秒。优选地,在步骤S21中,气泵95工作第一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1后,烹饪空间32的负压为-5至-20kPa(也即比环境气压低5至20kPa)。优选地,第二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2为20至120秒。更优选地,第二吸水预设工作时长t22为20至60秒。优选地,预设吸水温度T2不超过90℃。更优选地,预设吸水温度T2为30至90℃。
优选地,在升温工序和/或维持沸腾工序中,烹饪器具100配置为使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并使气泵95工作以向烹饪空间32吹入冷风,从而可以防溢。
优选地,在焖饭和/或保温工序中,烹饪器具100配置为完成以下步骤的工作:
S41、使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减压工作状态和通气工作状态中的一者第一预设工作时长;
S42、使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减压工作状态和通气工作状态中的另一者第二预设工作时长。
例如,在步骤S41中,使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使气泵95工作第一预设工作时长t41,以从烹饪空间32抽气从而使烹饪空间32产生负压;在步骤S42中,使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使气泵95工作第二预设工作时长t42,以向烹饪空间32吹气从而使烹饪空间32的温度降低。
或者,在步骤S41中,使换向组件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使气泵95工作第一预设工作时长t41,以向烹饪空间32吹气从而使烹饪空间32的温度降低;在步骤S42中,使换向组件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使气泵95工作第二预设工作时长t42,以从烹饪空间32抽气从而使烹饪空间32产生负压。
在焖饭和/或保温工序中,通过抽气带走锅胆31内部的热量、通过吹气又进一步将冷气吹进锅胆31、同时排出热气。由于米饭与锅胆31导热系数不同,可使米饭与锅胆31之间形成温差,快速变化的温差可导致米饭的膨胀与收缩,这样可使米饭与锅胆31形成临界分离或脱离状态,可改善粘锅问题。因此,锅胆31可构造为不在内表面设置不粘涂层。也即,锅胆31的内表面为锅胆31的基材材料形成。
优选地,在焖饭和/或保温工序中,烹饪器具100配置为重复步骤S41和S42直至达到预设时长t4或温度传感器(下部温度传感器或顶部温度传感器34)所感测的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T4。在本申请中,抽走热气和吹入冷风的顺序不分先后。
优选地,第一预设工作时长t41为20至120秒。更优选地,第一预设工作时长t41为20至60秒。优选地,第二预设工作时长t42为20至120秒。更优选地,第二预设工作时长t42为20至60秒。优选地,在焖饭工序中,预设温度T4为90℃至103℃。优选地,在保温工序中,预设温度T4为65℃至75℃。优选地,预设时长t4为4至10分钟。
优选地,在步骤S41中,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减压工作状态第一预设工作时长条t41后,烹饪空间32的气压比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或者,在步骤S42中,在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减压工作状态第二预设工作时长t42后,烹饪空间32的气压比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也即,在抽走热气的过程中,使得烹饪空间32的气压比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换向组件160的动力提供装置90、传动主体70A及连杆机构6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换向组件160还包括第一齿轮188和第二齿轮189。其中,第一齿轮188与电机8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并在电机81的驱动下可转动,其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齿轮189与第一齿轮188啮合,并与传动主体70A(具体地传动部72)同轴连接。从而,电机81工作后将带动第一齿轮188转动,第一齿轮188带动第二齿轮189转动,第二齿轮189再带动传动主体70A(具体地传动部72)转动。其中,第一齿轮188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89的直径,并且/或者第一齿轮188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189的齿数。
例如,Z1为第一齿轮188的齿数,Z2为第二齿轮189的齿数;d1为第一齿轮188的直径,d2为第二齿轮189的直径;n1为第一齿轮188的转速,n2为第二齿轮189的转速。传动比i=Z2/Z1=d2/d1=n1/n2。由齿轮传动原理可知:齿轮传动比越大、扭矩越大,齿轮传动比越小、扭矩越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Z1大于Z2,d1大于d2,因此i小于1。传动比越小,电机81的扭矩也就越小,因此电机81成本也就越低。
第二实施方式中未介绍的部分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在图17至图2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中间动力传递装置270构造为在动力提供装置280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盖体10可移动。中间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传动主体270A和连杆机构61,其中传动主体270A设置有连接部273E和第二传动表面271。连接部273E用于连接至并作用于气流换向装置50,具体为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以推动阀芯56。第二传动表面271用于连接至并作用于连通口开闭组件40。其中,第二传动表面271作为作用于连通口开闭组件40的作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地,其通过作用于连杆机构61作用于连通口开闭组件40。连杆机构61的结构与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传动表面271具有沿第一方向D1相反设置的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271A和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271B,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271A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与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271B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不同。由此,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271A和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271B具有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差。第二传动表面第一端部271A和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271C,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271C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随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271C的周向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第二传动表面271的高端271B与低端271A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表面中间部271C平滑连接。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表面271可构造为斜面、曲面、台阶面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第二传动表面271可以为中间动力传递装置270的外表面,也可以为内表面(例如滑槽的内壁)。
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当换向组件2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中间动力传递装置270的连接部273E靠近换向阀50,以推动阀芯56、压缩阀芯弹簧57,使阀芯56处于第一通气位置;第二传动表面271的较高的一端271B支撑连杆第一端63,从而连杆第二端64相对位于较低的位置,带动推杆41位于相对较低的封堵位置;气泵95对烹饪空间32抽气,烹饪空间32处于第二气压状态。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27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连接部273E远离换向阀50,阀芯56从阀内腔55A中伸出以释放阀芯弹簧57,使阀芯56处于第二通气位置;第二传动表面271的较低的一端71A支撑连杆第一端63,从而连杆第二端64相对位于较高的位置,使得推杆41位于相对较高的敞开位置。
如图19和图20所示,具体地,中间动力传递装置270包括滑块座272和滑块273。滑块座272通过滑块座安装部272A固定至衬盖12。滑块座272包括滑块座导向部277,滑块座导向部沿第一方向D1延伸。滑块273用于在动力提供装置280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D1移动。滑块273包括滑块导向部278,滑块导向部278连接至滑块座导向部277,并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滑块座导向部277可移动。滑块273设置有连接部273E和第二传动表面271。在本实施例中,将滑块273的上表面构造为第二传动表面271。其中,第二传动表面271的较低的一端271A靠近阀芯56。滑块273的用于靠近换向阀50的一端则成为连接部273E。
中间动力传递装置270还包括偏置元件274,用于向滑块273施加沿第一方向D1的偏置力,其中,第一方向D1包括相反的两个方向,动力提供装置280与偏置元件274分别沿第一方向D1的两个相反的方向向滑块273施加作用力。偏置元件274例如为弹性回复元件,设置在滑块273与滑块座272之间,该弹性回复元件构造为沿第一方向D1可弹性变形。具体的偏置元件274采用滑块弹簧274。滑块弹簧274沿第一方向D1延伸。滑块弹簧274的一端连接至滑块273的动力提供装置280的一端,滑块弹簧274的另一端连接至滑块座272的靠近换向阀50的一端。当换向组件2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滑块弹簧274被压缩。当动力提供装置280不工作时,滑块273在滑块弹簧274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也即使得换向组件2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
动力提供装置280配置为推拉式电磁铁281,推拉式电磁铁281相对于盖体1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可以理解的,推拉式电磁铁281电连接至控制装置,以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工作。滑块273位于阀芯56与推拉式电磁铁281之间。当推拉式电磁铁281工作时,推拉式电磁铁281沿第一方向D1朝向滑块座272移动(如图18所示,向图中左侧移动)并推动滑块273,使得滑块273沿第一方向D1推动阀芯56(例如向图中左侧移动),并使得第二传动表面271的较高的第二传动表面第二端部271B支撑连杆第一端63,也即换向组件2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当推拉式电磁铁281不工作时,推拉式电磁铁281沿第一方向D1远离滑块座272移动(如图17所示,向图中右侧移动),阀芯56在阀芯弹簧57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通气位置,并推动滑块273沿第一方向D1朝向推拉式电磁铁281移动(向图中右侧移动),使得第二传动表面271的较低的一端271A支撑连杆第一端63,也即换向组件2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块273可以安装至滑块座272内部,即滑块座272为中空结构,其具有容纳滑块273的内腔275,即滑块273在滑块座272内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
如图19和图20所示,滑块座272大体构造为四面包围的盒状,具有两个滑块座侧壁276A、一个滑块座端壁276B和滑块座底壁276C,侧壁276A、端壁276B和底壁276C围出滑块座内腔275。滑块弹簧274被容纳在滑块座内腔275中。滑块273的远离换向阀50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滑块凸起279,滑块凸起279也被容纳在滑块座内腔275中,从而可以与滑块弹簧274连接。在沿第二方向D2的远离滑块座底壁276C的的一侧,滑块座侧壁276A高出滑块座侧壁276B,从而两个滑块座侧壁276A将滑块273夹在中间。滑块座侧壁276A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滑槽277,滑块273则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并且垂直于第一方向D1延伸的支撑销轴278,支撑销轴278被容纳在滑槽277中,并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滑槽277可移动。从而,滑槽277通过支撑销轴278支撑滑块273,并且使得滑块273的除滑块凸起279之外的其它部分均位于滑块座侧壁276B的上方,从而滑块座272可以稳定地支撑滑块273,并且滑块273可以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滑块座272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换向阀50的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将第二传动表面271的低端271A与高端271B对调,同样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负压和常压两个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蒸汽阀90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四通气口54与进出气口18连通,同时,将换向斜面271的低端271A与高端271B对调,将同样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气压状态和第二气压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换向阀50的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同时,将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蒸汽阀90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四通气口54与进出气口18连通,将同样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气压状态和第二气压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中未介绍的部分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在图21至26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构造为在动力提供装置380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盖体10可移动。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包括传动主体370A和连杆机构61,其中传动主体370A设置有连接部376和第一传动表面379,连接部376用于连接至并作用于连通口开闭组件40,第一传动表面379用于连接至并作用于气流换向装置50。第一传动表面379具有沿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的第一传动表面第一端部379A和第一传动表面第二端部379B,第一传动表面第一端部379A的沿第一方向D1的位置与第一传动表面第二端部379B的沿第一方向D1的位置不同,或者说,第一传动表面第一端部379A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与第一传动表面第二端部379B的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不同,即第一传动表面第一端部379A和第一传动表面第二端部379B具有高度差。连杆机构61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时,第一传动表面379作用于阀芯56以压缩阀芯弹簧57,使阀芯56处于第一通气位置;连接部376支撑连杆第一端63至较高的位置,从而连杆第二端64相对位于较低的位置,带动推杆41位于相对较低的封堵位置,气泵95对烹饪空间32抽气,烹饪空间32处于第二气压状态。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时,第一传动表面379作用于阀芯56以释放阀芯弹簧57,使阀芯56处于第二通气位置;连接部支撑连杆第一端63至较低的位置,从而连杆第二端64相对位于较高的位置,使得推杆41位于相对较高的敞开位置。
具体地,换向组件360包括第一换向部361和第二换向部362。第一换向部361和第二换向部362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换向部361固定至盖体10(例如衬盖12),第二换向部362构造为沿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换向部可移动。动力提供装置380配置为电磁铁377。电磁铁377安装至第一换向部361和第二换向部362中的一个,第一换向部361和第二换向部362中的另一个包含磁性物质。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设置于第二换向部362。
例如,第一换向部361位于第二换向部362上方。当电磁铁377通电后,第一换向部361与第二换向部362相互吸引,使得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跟随第二换向部362向上移动,从而抬高连杆第一端63(如图22所示)。当电磁铁377断电后,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可以依靠自身重力落回原位(如图21所示)。可以理解的,电磁铁377电连接至控制装置,以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工作。
如图21和图22所示,传动主体370A包括作为连接部376的连接销376和斜面部372。连接销376连接连杆第一端63。斜面部372包括相对于水平面、第二方向D2和第一方向D1都倾斜的第一传动表面379,第一传动表面379用于抵接阀芯56。可选地,第一传动表面379可以设置在阀芯56下方。如图22所示,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升高后(换向组件360处于减压工作状态),第一传动表面379的低端379A作用于阀芯56,使阀芯56移动至第一通气位置。如图21所示,当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降低后(换向组件360处于通气工作状态),第一传动表面79的高端379B接触阀芯56,阀芯56移动至第二通气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1和图22所示,第一换向部361包括磁性物质,第二换向部361包括电磁铁377。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一换向部361包括铁块381、铁块支架382和铁块支架盖383。铁块381用于与电磁铁377相互吸引。铁块支架382用于承载铁块381。铁块支架盖383通过支架安装部384固定至衬盖12,用于安装铁块支架382。例如铁块支架382和铁块支架盖383均包括圆柱体的结构,二者可以通过螺纹副相互连接,从而将铁块381牢固安装在衬盖12上。
具体地,如图25和图26传动主体370A包括换向机构主体371、连接销376和斜面部372。换向机构主体371设置有主体凹槽373。电磁铁377设置在主体凹槽373中,并通过螺栓374与换向机构主体371连接。电磁铁377通过插头377A获得电力。连接销376和斜面部372均设置至换向机构主体371,例如二者设置至换向机构主体371的相对的两侧。斜面部372大体构造为三棱柱状,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三棱柱的一个侧面连接至换向机构主体371,另两个侧面中,斜向上的侧面用作第一传动表面379。斜面部372还包括斜向下的侧面375,侧面375具有高端375B和低端375A。
优选地,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和盖体10中的一个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滑轨,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和盖体1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滑槽,该滑轨设置在该滑槽中,并沿第二方向D2相对于该滑槽可移动。例如,如图25所示,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设置有滑轨378,滑轨378沿第二方向D2延伸。衬盖12则设置有与滑轨378相匹配的滑槽(未示出),用于容纳滑轨378。从而,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在滑轨378与滑槽的导向作用下,可以稳定地相对于衬盖12沿第二方向D2上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换向阀50的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此时,将斜面部372的斜向下的侧面375用作第一传动表面,也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气压状态和第二气压状态两个气压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蒸汽阀90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四通气口54与进出气口18连通,同时,将斜面部372的斜向下的侧面375用作第一传动表面,将同样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气压状态和第二气压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换向阀50的第一通气口51与气泵进气口93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二通气口52与气泵出气口94连通,同时,将换向阀50的第三通气口53与蒸汽阀90连通,将换向阀50的第四通气口54与进出气口18连通,将同样可以实现烹饪空间32的第一气压状态和第二气压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当电磁铁377通电时,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向下移动;当电磁铁377断电时,中间动力传递装置370在回复元件(例如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弹簧)的作用下升高。同时,可以理解的,需要将第一传动表面的倾斜方向与换向阀50的四个通气口的连接方式相匹配。
第四实施方式中未介绍的部分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上述的所有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流程、步骤仅是示例。除非发生不利的效果,否则可以按与上述流程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上述流程的步骤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合并或删减。
在理解本申请的范围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派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词。
这里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固定到中间构件上,中间构件转而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上的构造;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是一体,即一个元件基本上是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该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例如“连接”“联接”“耦合”“安装”“粘合”“固定”及其衍生词。最后,这里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修改术语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的偏差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8)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用于容纳和加热食材;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烹饪空间的进出气口和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口;
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包括气流发生装置,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配置为可处于减压工作状态或通气工作状态,在所述减压工作状态下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所述连通口被封堵并经由所述进出气口从所述烹饪空间抽气,以使所述烹饪空间中形成负压;在所述通气工作状态下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使所述连通口被敞口并经由所述进出气口向所述烹饪空间吹气;和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至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烹饪流程的焖饭工序和/或保温工序,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交替处于所述减压工作状态和所述通气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锅胆,设置在所述煲体中,用于盛放食材,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锅胆之间形成所述烹饪空间;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用于加热所述锅胆;和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煲体或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胆的内表面为锅胆基材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焖饭工序和/或所述保温工序中,所述烹饪器具配置为完成以下步骤的工作:
S41、使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和所述通气工作状态中的一者第一预设工作时长;
S42、使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和所述通气工作状态中的另一者第二预设工作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焖饭工序和/或所述保温工序中,所述烹饪器具配置为重复执行步骤S41和S42直至达到预设时长或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120秒,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120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60秒,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预设工作时长为20至60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焖饭工序中,所述预设温度为90℃至103℃,
在所述保温工序中,所述预设温度为65℃至7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为4至10分钟。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41中,在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第一预设工作时长后,所述烹饪空间的气压比所述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或者
在步骤S42中,在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维持所述减压工作状态第二预设工作时长后,所述烹饪空间的气压比所述外界的气压低5至20kPa。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配置为气泵。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工作状态切换机构还包括:
连通口开闭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用于敞开或封堵所述连通口;
气路构造,包括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以及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相连的气流换向装置,所述气流换向装置用以实现所述气路构造中的气流换向,所述气路构造的一端与所述进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换向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和所述气流换向装置相应地动作,使得当所述换向组件动作时,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和所述气流换向装置同步地或联动地协同动作,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至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换向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向装置包括阀内腔和阀芯,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内腔中并可在其内移动以切换其内部的气流通道,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使得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内腔中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使得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相对于所述盖体在敞开位置和封堵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位于所述敞开位置时,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敞开所述连通口,
当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位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连通口开闭组件封堵所述连通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气流换向装置在第一几何维度运动;
所述换向组件驱动所述连通口开闭装置沿第二几何维度运动;
所述第一几何维度与所述第二几何维度相互垂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几何维度为水平直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几何维度为竖直直线。
CN202310641094.XA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8252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67480 2022-12-28
CN202211696748 2022-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52361A true CN118252361A (zh) 2024-06-28

Family

ID=88542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4302.6U Active CN220141426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73630.4U Active CN219940318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10639122.4A Pending CN118252387A (zh) 2022-12-28 2023-05-31 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2321373665.8U Active CN220256280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应用于烹饪器具的气路构造及烹饪器具
CN202310637870.9A Pending CN118252371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应用于烹饪器具的气路构造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68350.4U Active CN219962512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10641565.7A Pending CN118252362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21366484.2U Active CN219940317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21375760.1U Active CN219962598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中间动力传递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70010.5U Active CN220256307U (zh) 2022-12-28 2023-05-31 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2310641094.XA Pending CN118252361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10637580.4A Pending CN118252359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21377819.0U Active CN219962599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72148.9U Active CN220141339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0)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4302.6U Active CN220141426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73630.4U Active CN219940318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10639122.4A Pending CN118252387A (zh) 2022-12-28 2023-05-31 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2321373665.8U Active CN220256280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应用于烹饪器具的气路构造及烹饪器具
CN202310637870.9A Pending CN118252371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应用于烹饪器具的气路构造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68350.4U Active CN219962512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10641565.7A Pending CN118252362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21366484.2U Active CN219940317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21375760.1U Active CN219962598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中间动力传递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70010.5U Active CN220256307U (zh) 2022-12-28 2023-05-31 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7580.4A Pending CN118252359A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321377819.0U Active CN219962599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2321372148.9U Active CN220141339U (zh) 2022-12-28 2023-05-31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4) CN220141426U (zh)
WO (1) WO202414185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141426U (zh) * 2022-12-28 2023-12-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4559B (zh) * 2017-12-29 2020-1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JP7455967B2 (ja) * 2020-01-19 2024-03-26 佛山市▲順▼▲徳▼区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N220141426U (zh) * 2022-12-28 2023-12-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6280U (zh) 2023-12-29
CN118252362A (zh) 2024-06-28
CN220141339U (zh) 2023-12-08
CN219940317U (zh) 2023-11-03
CN118252387A (zh) 2024-06-28
CN118252359A (zh) 2024-06-28
CN219962598U (zh) 2023-11-07
CN220141426U (zh) 2023-12-08
WO2024141852A2 (zh) 2024-07-04
WO2024141852A3 (zh) 2024-08-22
CN219940318U (zh) 2023-11-03
CN220256307U (zh) 2023-12-29
CN219962512U (zh) 2023-11-07
CN219962599U (zh) 2023-11-07
CN118252371A (zh) 2024-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6251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1380281B (zh) 一种冰箱
US20140373729A1 (en) Electric rice cooker
JP2022516278A (ja) 真空食品加工システム
KR100810672B1 (ko) 마이크로웨이브 및 진공을 이용한 전기밥솥 및 진공보관법
US6725632B2 (en) Appliance for storing articles in an evacuated container
CN221599727U (zh) 烹饪器具
CN221205077U (zh) 烹饪器具
CN220236656U (zh) 一种中间动力传递件、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11419074A (zh) 防溢保鲜烹饪电器
CN221383231U (zh) 烹饪器具
CN118252360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5624278A (zh) 食材烹饪设备及其冷热隔离装置
CN115654161A (zh) 食材烹饪设备的冷热隔离装置及隔离阀组件
CN118252368A (zh) 一种烹饪器具
US4803919A (en) Cooking apparatus for communities
CN221505345U (zh) 真空保鲜装置及其冰箱
JP3920601B2 (ja) 真空マイクロ波解凍機
CN219331367U (zh) 一种应用于电饭煲的可调压力式微压阀
CN212729531U (zh) 烹饪器具
CN213786763U (zh) 烹饪器具
CN114052470A (zh) 烹饪器具
CN117419495A (zh) 真空保鲜装置、冰箱及其真空保鲜方法
CN114052480A (zh) 烹饪器具
KR20230110084A (ko) 조리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