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62897A - 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62897A
CN118162897A CN202410375099.7A CN202410375099A CN118162897A CN 118162897 A CN118162897 A CN 118162897A CN 202410375099 A CN202410375099 A CN 202410375099A CN 118162897 A CN118162897 A CN 118162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using
axial direction
elastic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750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德怀
戴禾敏
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62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2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装配方法包括:将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安装至壳体内,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阀部件,阀部件被配置为在壳体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壳体在轴线方向上在阀部件的远离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将调节件安装于壳体内靠近壳体开口的一侧;将阀座的至少部分自壳体开口安装于壳体内,至阀座与调节件面向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阀部件相抵;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阀座安装完成后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通过安装调节件,能够使得壳体内的弹性部件在调节件的调节作用下处于合适的受力状态,并对安装过程中零件的累积误差进行吸收校正,提高阻尼阀装置的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
背景技术
汽车中的阻尼阀主要应用于汽车悬挂系统中的减震器,阻尼阀是减震器内部的一个关键部件,负责调节和控制减震器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的阻尼力大小。然而,由于阻尼阀的组成零件较多,阻尼阀的装配难度难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阻尼阀装置及减震器。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安装至壳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所述阀部件,所述阀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壳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在所述阀部件的远离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将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将阀座的至少部分自所述壳体开口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至所述阀座与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所述阀部件相抵;其中,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所述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将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之前,还包括:确定使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所述预设受力状态的基准作用力;基于所述基准作用力确定所述阀部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其中,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基于所述参考平面确定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阀座面向所述调节件的一侧表面包括中间区域和围绕所述中间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中间区域被配置为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与所述阀部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所述周边区域被配置为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与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基于所述参考平面确定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包括:确定所述中间区域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周边区域所在的平面之间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和所述参考平面确定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确定使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所述预设受力状态的所述基准作用力,包括:对所述阀部件沿所述轴线方向施加多个作用力,以获得所述弹性部件的多个测试受力状态;其中,所述多个测试受力状态与所述多个作用力一一对应;将所述多个测试受力状态与所述弹性部件的预设受力状态进行比对,以得到与所述预设受力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基准作用力。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壳体内装入电磁致动部和先导阀,以使得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电磁致动部位于所述先导阀远离所述阀部件的一侧,且所述先导阀位于所述电磁致动部和所述阀部件之间;所述电磁致动部被配置为提供驱动所述先导阀沿所述轴线方向运动的电磁驱动力,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被配置为提供与所述电磁驱动力相反的弹性力。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沿所述轴线方向连接于所述电磁致动部远离所述先导阀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受力状态。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阀部件还包括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先导阀和所述电磁致动部之间的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沿所述轴线方向连接于所述电磁致动部面向所述先导阀的一端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受力状态。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调节件。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将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间距;基于所述间距确定所述调节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将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间距;基于所述间距和所述调节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预设尺寸,确定所述调节件的数量。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台阶部在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环形。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阀座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调节件在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环形。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所述阀部件,所述阀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壳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在所述阀部件的远离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调节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阀座,所述阀座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且所述阀座被配置为与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所述阀部件相抵;其中,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阻尼阀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调节件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台阶部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公开中使用的“垂直”、“平行”以及“相同”等特征均包括严格意义的“垂直”、“平行”、“相同”等特征,以及“大致垂直”、“大致平行”、“大致相同”等包含一定误差的情况,考虑到测量和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也就是,测量系统的限制),表示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对于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中心”可以包括严格的位于几何中心的位置以及位于几何中心周围一小区域内的大致中心的位置。例如,“大致”能够表示在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述值的10%或者5%内。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于阻尼阀的零件较多,在对阻尼阀进行装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等,随着零件数量的增多,这些误差会累积,从而加大了装配过程中精准对位和配合的难度。随着零件数目的增加,装配过程中对零件间配合的精度要求通常也会提高,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实现。此外,将阀芯放置到阀体内后,还需要在阀芯上安装弹簧。弹簧的作用力需根据设计要求调整,以确保阻尼阀在工作时能够产生适当的阻尼效果。因此,上述因素导致了阻尼阀的装配过程复杂、装配难度较高,产品良率难以提升。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安装至壳体内,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阀部件,阀部件被配置为在壳体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壳体在轴线方向上在阀部件的远离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将调节件安装于壳体内靠近壳体开口的一侧;将阀座的至少部分自壳体开口安装于壳体内,至阀座与调节件面向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阀部件相抵;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阀座安装完成后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均设于壳体内;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阀部件,阀部件被配置为在壳体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壳体在轴线方向上在阀部件的远离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调节件,设于壳体内靠近壳体开口的一侧;阀座,阀座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内靠近壳体开口的一侧,且阀座被配置为与调节件面向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阀部件相抵;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阻尼阀装置。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在将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安装到壳体内后,通过安装调节件为阀座提供合适的安装位置,使得在阀座安装完成后,能够使得壳体内的弹性部件在调节件的调节作用下处于合适的受力状态。此外,调节件还能够对安装过程中零件的累积误差进行吸收校正,提高阻尼阀装置的产品良率。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一些实施例对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进行说明。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1至图3,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至步骤S130。
步骤S110、将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和阀部件200安装至壳体100内,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壳体100的轴线方向Y作用到阀部件200,阀部件200被配置为在壳体100内沿轴线方向Y移动,壳体100在轴线方向Y上在阀部件200的远离弹性部件300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101。
步骤S120、将调节件400安装于壳体100内靠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
步骤S130、将阀座500的至少部分自壳体开口101安装于壳体100内,至阀座500与调节件4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阀部件200相抵;调节件400被配置为调节在阀座500安装完成后弹性部件300的受力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将弹性部件300和阀部件200安装到壳体100内后,通过安装调节件400为阀座500提供合适的安装位置,使得在阀座500安装完成后,能够使得壳体100内的弹性部件300在调节件400的调节作用下处于合适的受力状态。此外,调节件400还能够对安装过程中零件的累积误差进行吸收校正,提高阻尼阀装置的产品良率。
参考图1至图3,在步骤S110中,弹性部件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在阻尼阀装置安装后的初始状态下,弹性部件300可以沿轴线方向Y直接地或间接地预压在阀部件200和壳体100之间。例如,阀部件200与弹性部件3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部件(例如为先导阀700),且弹性部件300沿轴线方向Y连接在该其他部件与壳体100之间,在阻尼阀装置安装后的初始状态下,弹性部件300可以向该其他部件提供弹性力,从而使阀部件200与该其他部件抵接。
参考图1至图3,例如,在阻尼阀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弹性部件300的弹性力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到阀部件200上,从而由弹性部件300与阻尼介质的共同作用对阻尼阀装置内的阻尼力进行调节。例如,阀部件200可以在阻尼阀装置中通过阻尼介质的阻尼力在轴线方向Y上移动。
参考图1至图3,例如,壳体100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由多个外壳部相互连接为一体。例如,壳体100远离壳体开口101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在壳体100由多个外壳部组成的情况下,本公开不对壳体、弹性部件和阀结构的安装顺序进行限制。例如,可以先将多个外壳部连接形成壳体,再将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安装到壳体内,也可以将弹性部件或其他部件安装到其中一个外壳部后安装其中另一个外壳部,再安装阀部件。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对壳体、弹性部件和阀部件进行安装,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1至图3,在步骤S120和步骤S130中,通过在靠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安装调节件400,能够通过调节件400在轴线方向Y上的尺寸对零件的装配累积误差进行补偿,从而为阀座500提供一个合适的安装位置。在安装阀座500后,阻尼阀装置处于安装后的初始状态下,阀座500抵接到调节件4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同时阀座500抵接到阀部件2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使得弹性部件300处于合适的受力状态。
例如,阀座可以完全位于壳体所包围形成的空间内,也可以部分位于壳体内、部分露出于壳体外。参考图1至图3,阀座500上还可以开设有贯通阀座500的通道,从而在阻尼阀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阻尼介质能够通过阀座500上的通道进入壳体100内。
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00套设于阀座500外,且阀座500位于壳体100靠近壳体开口101的一端。例如,阀座500能够嵌设于壳体100内而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例如,阀座可以与壳体过盈配合或铆接。例如,过盈配合或铆接的连接方式无需额外对阀座500的外表面或壳体100的内表面进行额外处理(例如无需额外攻螺纹),简化了制造工艺,还能够防止因磨损而导致松脱。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调节件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参考图2至图4,在一些示例中,调节件400在与轴线方向Y相垂直的平面S1上的正投影400a包括环形,从而能够在周向上为阀座500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例如,调节件400可以是在周向上连续的结构。例如,调节件可以为环形垫片。例如,调节件还可以是在周向上有间断的非连续结构,只要能够支撑阀座并使阀座与阀部件彼此抵接的表面位于参考平面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阀座500面向调节件400的一侧表面包括中间区域510和围绕中间区域510的周边区域520。中间区域510被配置为在阀座500安装完成后与阀部件2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相抵,周边区域520被配置为在阀座500安装完成后与调节件4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相抵。例如,周边区域520与中间区域510之间在径向上具有间隔。由此,在阻尼阀装置的工作状态下,阀部件200在轴线方向Y上的运动不会被调节件400干涉。例如,在安装阀座500后,在阻尼阀装置的初始状态下,调节件400位于阀部件200的外周。例如,阀部件200的外径尺寸小于调节件400的内径尺寸。例如,在与轴线方向Y相垂直的平面上,调节件400的正投影围绕阀部件200的正投影且不交叠。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考图2、图3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2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确定使弹性部件300处于预设受力状态的基准作用力。
步骤S102、基于基准作用力确定阀部件2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S0,参考平面S0与轴线方向Y相垂直。
步骤S103、基于参考平面S0确定调节件4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
参考图2、图3和图5,在步骤S101中,预设受力状态可以是基于阻尼阀装置的预设阻尼力所得到的弹性部件300的受力状态。相应地,基准作用力可以是基于阻尼阀装置的预设阻尼力所得到的作用力。
参考图2、图3和图5,在步骤S102中,在阀部件200受到基准作用力后,阀部件200沿轴线方向Y运动且弹性部件300发生弹性形变。阻尼阀装置装配完成后,阀部件200移动后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可以为阀座500与阀部件200彼此抵接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从而得到参考平面S0。例如,阀部件2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可以为不平整表面,则参考平面S0为该不平整表面的最高点所在的平面。例如,基准作用力的方向可以与轴线方向Y相平行,从而与弹性部件300的弹性力的方向相平行。
参考图2、图3和图5,在步骤S103中,通过参考平面S0能够确定调节件4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从而能够在安装阀座500后,使得阀座500与调节件400彼此抵接,且阀座500面向阀部件200的一侧表面位于参考平面S0以与阀部件200相抵。
参考图2、图3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01包括,对阀部件200沿轴线方向Y施加多个作用力,以获得弹性部件300的多个测试受力状态,多个测试受力状态与多个作用力一一对应。将多个测试受力状态与弹性部件300的预设受力状态进行比对,以得到与预设受力状态相对应的基准作用力。
参考图2、图3和图5,通过向阀部件200施加多个不同的作用力,能够使得弹性部件300在不同的作用力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从而获得不同的测试受力状态。通过将多个不同的测试受力状态与预设受力状态进行比对,确定与预设受力状态相同的一个测试受力状态所受到的作用力为基准作用力。
参考图2、图3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03还可以包括:确定中间区域510所在的平面和周边区域520所在的平面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基于距离和参考平面S0确定调节件面向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例如,阀座500朝向阀部件200的一侧表面可以具有不同高度。
例如,阀座的中间区域与周边区域所在的平面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即中间区域所在的平面与周边区域所在的平面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0。在这种情况下,当阻尼阀装置处于安装完成后的初始状态下时,阀座与阀部件相抵接的表面可以和阀座与调节件相抵接的表面平齐。此时,无需考虑中间区域和周边区域的高度差,基准作用力下阀部件的表面(也即参考平面)与调节件朝向阀座的一侧表面在同一平面。
例如,阀座的中间区域与周边区域所在的平面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即中间区域所在的平面与周边区域所在的平面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不为0。在这种情况下,当阻尼阀装置处于安装完成后的初始状态下时,阀座与阀部件相抵接的表面和阀座与调节件相抵接的表面不平齐。此时,可以通过考虑中间区域与周边区域的高度差,基于高度差与参考平面确定调节件朝向阀座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装配方法还包括:在壳体100内装入电磁致动部600和先导阀700,以使得在轴线方向Y上,电磁致动部600位于先导阀700远离阀部件200的一侧,且先导阀700位于电磁致动部600和阀部件200之间。电磁致动部600被配置为提供驱动先导阀700沿轴线方向Y运动的电磁驱动力,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被配置为提供与电磁驱动力相反的弹性力,以通过弹性部件300使先导阀700复位。例如,在阻尼阀装置的初始状态下,先导阀700能够与阀部件200相抵。在阻尼阀装置的工作状态下,电磁致动部600及弹性部件300能够共同作用,从而使得先导阀700与阀部件200抵接或分离,以对阻尼阀装置内的阻尼力进行调节。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包括第一弹性元件310,第一弹性元件310沿轴线方向Y连接于电磁致动部600远离先导阀700的一端与壳体100之间,调节件400被配置为调节在阀座500安装完成后第一弹性元件310的受力状态。例如,第一弹性元件310设置在壳体100内靠近封闭端的一侧。例如,在向阀部件200施加多个作用力进行测试时,可以通过确定能够满足第一弹性元件310的预设受力状态而确定基准作用力。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阻尼阀装置还包括在轴线方向Y上位于先导阀700和电磁致动部600之间的阀盖800,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包括第二弹性元件320。第二弹性元件320沿轴线方向Y连接于电磁致动部600面向先导阀700的一端与阀盖800之间,阀盖800与壳体100连接。例如,阀盖800可以与壳体100过盈配合。例如,阀盖可以与壳体螺纹连接。调节件400被配置为调节在阀座500安装完成后第二弹性元件320的受力状态。例如,在向阀部件200施加多个作用力进行测试时,可以通过确定能够满足第二弹性元件320的预设受力状态而确定基准作用力。
参考图2和图3,例如,在弹性部件300同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310和第二弹性元件320时,可以同时考虑第一弹性元件310的受力状态和第二弹性元件320的受力状态,而确定满足弹性部件300的预设受力状态的基准作用力。可以理解的是,弹性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弹性元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00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部123,台阶部123包括在轴线方向Y上面向壳体开口101的定位面1231,定位面1231与轴线方向Y相垂直且被配置为支撑调节件400。通过设置台阶部123,能够为调节件400提供定位位置,以在轴线方向Y上支撑调节件400。例如,在安装阀座500后,调节件400夹持于台阶部123和阀座500之间。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阻尼阀装置的台阶部123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参考图2、图3和图6,例如,台阶部123在与轴线方向Y相垂直的平面S1上的正投影123a包括环形。例如,台阶部123为连续结构,且台阶部123沿壳体100内壁的周向上环绕设置,从而通过台阶部123在周向上为调节件400提供更为均匀的支撑力。此外,设置连续结构的台阶部123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在另一些示例中,台阶部可以为在壳体内壁的周向上间断设置的非连续结构,只要能够对调节件进行支撑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20之前,还包括:获取参考平面S0与定位面1231之间在轴线方向Y上的间距D,基于间距D确定调节件400在轴线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例如,参考平面S0与定位面1231之间在轴线方向Y上的间距D与调节件400在轴线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相等。由此,通过间距D确定调节件400在轴线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在将具有该最大尺寸的调节件400安装到台阶部123的定位面1231上后,能够通过该调节件的最大尺寸进行累积误差补偿。进而,在安装阀座500后,能够使得阀座500面向阀部件200的一侧表面位于参考平面S0,以与阀部件200抵接,使阀部件200面向阀座500的一侧表面位于参考平面S0而使弹性部件处于预设受力状态。例如,调节件400在轴线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可以为调节件400的最大厚度。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20之前,还包括:获取参考平面与定位面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的间距,基于间距和调节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预设尺寸,确定调节件的数量。例如,调节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预设尺寸与调节件数量的乘积与间距相等。例如,在确定参考平面与定位面之间的间距后,可以根据一个调节件的预设尺寸而确定调节件的数量,从而通过安装多个调节件,使得最靠近壳体开口的调节件(例如为最外侧的调节件)面向壳体开口的表面为阀座提供合适的安装位置。
参考图2和图3,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阀装置,包括:壳体100;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和阀部件200,均设于壳体100内;至少一个弹性部件300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壳体100的轴线方向Y作用到阀部件200,阀部件200被配置为在壳体100内沿轴线方向Y移动,壳体100在轴线方向Y上在阀部件200的远离弹性部件300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101;调节件400,设于壳体100内靠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阀座500,阀座500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100内靠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且阀座500被配置为与调节件400面向壳体开口101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阀部件200相抵;调节件400被配置为调节弹性部件300的受力状态。
由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阻尼阀装置由上述装配方法装配得到,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图2和图3,例如,壳体100包括电磁阀阀壳110。例如,电磁阀阀壳110远离壳体开口101的一端为封闭端。电磁致动部600包括阀衔铁610、阀杆620和线圈630,阀衔铁610位于电磁阀阀壳110内,且阀衔铁610被配置为在电磁阀阀壳110内沿轴线方向Y被引导以往复运动。例如,阀衔铁610与电磁阀阀壳110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隔可以小于0.2毫米,以实现电磁阀阀壳110对阀衔铁610的导向。例如,电磁阀阀壳110与阀衔铁610间隙配合或直接接触。线圈630可以缠绕于电磁阀阀壳110外。阀杆620贯穿阀衔铁610且与阀衔铁610固定连接,阀杆620的两端可以分别从阀衔铁610在轴线方向Y上的两端露出,且先导阀700连接于阀杆620靠近阀座500的一端,以通过阀杆620带动先导阀700沿轴线方向Y往复运动。例如,阀杆也可以仅朝向先导阀的一端露出于阀衔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3,例如,阀杆62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其周边相邻部件具有2毫米以上的间隔,从而不被其周边相邻部件所引导。例如,阀杆620的两端均不受到径向支撑力,从而可以由电磁阀阀壳110引导阀衔铁610移动。由此,仅需要考虑阀衔铁610与电磁阀阀壳110的同心度,有利于降低零件的加工制造难度,提高产品良率。此外,由于阀杆620的两端可以均不受到径向支撑力,也无需考虑阀杆620与其周边相邻部件的摩擦损耗,从而无需对阀杆620进行额外的硬度处理,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
例如,电磁阀阀壳110与阀衔铁610之间设有减摩件112,以对阀衔铁610与电磁阀阀壳110进行润滑,以减小阀衔铁610与电磁阀阀壳110之间的摩擦力。例如,减摩件还可以是涂覆在电磁阀阀壳内壁的润滑材料涂层。此外,由于减摩件112设置在阀衔铁610与电磁阀阀壳110之间,也无需考虑阀衔铁610与电磁阀阀壳1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无需对阀衔铁610的外周壁进行硬度处理。
参考图2和图3,例如,阻尼阀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阀杆620外的阀盖800,阀盖800与电磁阀阀壳110连接。例如,线圈630能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线圈630内部产生磁场,从而驱动阀衔铁610沿第一方向运动,在线圈630断电后,阀衔铁610能够通过弹性部件300的弹性力复位。当然,阻尼阀装置内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设置更多数量的弹性部件,只要能够为阀衔铁提供复位的弹性力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3,例如,阻尼阀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阀杆620外的安装件900,安装件900设于阀杆620和阀盖800之间且与阀盖800固定连接。弹性部件300沿轴线方向Y连接于安装件900与阀衔铁610之间,从而通过安装件900为弹性部件300提供安装位置,以通过弹性部件300为阀衔铁610提供用于复位的弹性力。
参考图2和图3,例如,壳体100还包括主阀套120,主阀套120沿轴线方向Y与电磁阀阀壳110连接。例如,主阀套120的远离电磁阀阀壳110的一端的开口即为壳体开口101。主阀套120被配置为支撑阀部件200,主阀套120与阀座500直接连接,且主阀套120为一体结构。例如,主阀套可以与阀座过盈配合。例如,主阀套可以与阀座铆接。例如,阻尼介质可以为阻尼液。
参考图2和图3,阻尼阀装置中的主阀套120支撑阀部件200的同时与阀座500直接连接,且主阀套120为一体结构,从而能够减少阻尼阀装置中的零件个数,简化装配流程的同时,降低装配零件的累积误差,提高产品良率。
参考图2和图3,例如,主阀套120包括筒状主体部121以及将筒状主体部121的容纳腔121a沿轴线方向Y分隔成两部分的支撑部122。例如,支撑部122设置有沿轴线方向Y贯穿支撑部122的导向孔1221,导向孔1221和筒状主体部121被配置为共同支撑阀部件200并引导阀部件200的运动,以防止阀部件200的运动发生偏移。
参考图2和图3,例如,容纳腔121a包括位于支撑部122与阀座500之间的第一腔021以及位于支撑部122与电磁阀阀壳110之间的第二腔022。阀部件20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021,先导阀700位于第二腔022内。例如,第一腔021为靠近主阀套120的下部的腔室,第二腔022为靠近主阀套120的上部的腔室。
参考图2和图3,例如,阀部件20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部210和第二部220,第一部210被配置为与筒状主体部121滑动配合。例如,第一部210上套设有密封圈230。第二部220沿轴线方向Y延伸以伸入导向孔1221内。例如,第二部220可以与导向孔1221间隙配合以被导向孔1221引导。例如,第一部210可以与筒状主体部121间隙配合以被筒状主体部121引导。例如,阻尼介质的压力能够调节阀部件200的位置,并调节位于第一部分210的两侧的腔室大小,从而改变阻尼阀装置的阻尼力。
参考图2和图3,例如,筒状主体部121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20a,且第一通道120a连通第二腔022和外部空间。例如,第一通道120a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通第二腔022和外部空间。结合后述示例,阻尼介质能够自第二腔022经过第一通道120a流入第一腔021,并由阀座上开设的第二通道流出至外部空间。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通道还可以直接连通第二腔和外部空间,以使阻尼介质直接由第二腔流出至外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道可以沿轴线方向延伸,也可以沿与轴线方向相交的直线延伸,或者第一通道的部分通道弯折,只要能够连通第二腔与外部空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3,例如,阀座500上开设有第二通道501,第二通道501被配置为连通第一通道120a和外部空间。例如,第二通道501贯穿阀座500且沿轴线方向Y延伸。例如,阻尼介质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20a自第二通道501流出到外部空间。在与轴线方向Y相垂直的参考面上,第一通道120a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大于第二通道501的正投影的面积,以防止阻尼介质在通过第二通道501流出时被节流。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阻尼阀装置。
由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阻尼阀装置用于上述减震器,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6)

1.一种阻尼阀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
将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安装至壳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所述阀部件,所述阀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壳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在所述阀部件的远离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
将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
将阀座的至少部分自所述壳体开口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至所述阀座与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所述阀部件相抵;
其中,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所述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将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之前,还包括:
确定使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所述预设受力状态的基准作用力;
基于所述基准作用力确定所述阀部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其中,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
基于所述参考平面确定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阀座面向所述调节件的一侧表面包括中间区域和围绕所述中间区域的周边区域;
所述中间区域被配置为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与所述阀部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所述周边区域被配置为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与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参考平面确定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包括:
确定所述中间区域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周边区域所在的平面之间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距离;
基于所述距离和所述参考平面确定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确定使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所述预设受力状态的所述基准作用力,包括:
对所述阀部件沿所述轴线方向施加多个作用力,以获得所述弹性部件的多个测试受力状态;其中,所述多个测试受力状态与所述多个作用力一一对应;
将所述多个测试受力状态与所述弹性部件的预设受力状态进行比对,以得到与所述预设受力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基准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壳体内装入电磁致动部和先导阀,以使得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电磁致动部位于所述先导阀远离所述阀部件的一侧,且所述先导阀位于所述电磁致动部和所述阀部件之间;
所述电磁致动部被配置为提供驱动所述先导阀沿所述轴线方向运动的电磁驱动力,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被配置为提供与所述电磁驱动力相反的弹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沿所述轴线方向连接于所述电磁致动部远离所述先导阀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受力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阀部件还包括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先导阀和所述电磁致动部之间的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沿所述轴线方向连接于所述电磁致动部面向所述先导阀的一端与所述阀盖之间;
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在所述阀座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受力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定位面;
所述定位面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调节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将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间距;
基于所述间距确定所述调节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将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间距;
基于所述间距和所述调节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预设尺寸,确定所述调节件的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台阶部在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环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阀座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调节件在与所述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环形。
15.一种阻尼阀装置,包括:
壳体;
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阀部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配置为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作用到所述阀部件,所述阀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壳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在所述阀部件的远离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包括壳体开口;
调节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
阀座,所述阀座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且所述阀座被配置为与所述调节件面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表面相抵并与所述阀部件相抵;
其中,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弹性部件的受力状态。
16.一种减震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尼阀装置。
CN202410375099.7A 2024-03-29 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 Pending CN118162897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2897A true CN118162897A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65292A1 (en) Proportional solenoid controlled valve
KR20180054602A (ko) 완충기
US7276823B2 (en) Activ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5218999A (en) Solenoid valve
JP6762416B2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KR20140118900A (ko) 완충기
EP1679461A1 (en) Solenoid operated valve
KR102419445B1 (ko) 주파수 의존 댐핑 밸브 장치
JP6732040B2 (ja) 緩衝器および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JP2006512552A (ja) 流体を制御するための弁
CN118162897A (zh) 阻尼阀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减震器
CN118030758A (zh) 阀结构及减震器
CN105264260A (zh) 减振带轮制造方法及减振带轮制造装置
CN118030757A (zh) 阻尼阀装置及减震器
WO2021020192A1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4199698B2 (ja) 電磁弁
JP7446464B2 (ja) ソレノイド、減衰力調整機構および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7164421B2 (ja) ガバナ付き電磁比例弁
JPH084934A (ja) 流体制御用電磁弁
JP2007211908A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発生バルブ構造
KR101464578B1 (ko) 쇽업쇼버 시스템의 솔레노이드
CN220082016U (zh) 阀结构及阻尼器
WO2023238543A1 (ja) ソレノイド、減衰力調整機構および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WO2023157503A1 (ja) ソレノイド、減衰力調整機構および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CN219888846U (zh) 一种能调节的电磁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