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2945A - 放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放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2945A
CN118102945A CN202280069359.7A CN202280069359A CN118102945A CN 118102945 A CN118102945 A CN 118102945A CN 202280069359 A CN202280069359 A CN 202280069359A CN 118102945 A CN118102945 A CN 118102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frame
screw
fixing
frame
ski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93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平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02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2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02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liding movement
    • A45D40/04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liding movement effected by a scre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16Refill sticks; Moulding devices for producing stic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出容器,所述放出容器由主体和替换件构成,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110)、内框(140)、螺纹构件(150)及裙部(160),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210)及内筒(220),内构件(110)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框(140)内,内框(140)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裙部(160)内,螺纹构件(150)及内构件(110)分别具有互相螺合的螺纹轨道(151、131),螺纹构件(150)固定地安装于裙部(160),内盘(210)具有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筒(220)内,能够在主体装卸自如地组装替换件,在将替换件组装到主体时,内构件(110)与内盘(210)被相对固定。

Description

放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出容器,尤其涉及用于口红等的收纳的放出容器。
背景技术
用于收纳口红等并在使用时放出、在使用后收回的容器是公知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放出容器,所述放出容器具备: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螺旋孔的螺旋筒、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螺旋筒的限制筒;以及
收容筒部,所述收容筒部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并在内侧收容棒状内容物,
所述收容筒部具有插入到所述螺旋孔及所述引导孔的被引导突起,通过该被引导突起卡定于所述引导孔,从而限制所述收容筒部及所述限制筒的相对旋转,
当使所述螺旋筒及所述限制筒相对旋转时,所述被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引导孔在所述螺旋孔内滑动,由此收容筒部能够在限制筒内上升或下降而将口红等棒状内容物放出、收回。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以在用完内容物后被废弃为前提。
与此相对,提出了一种放出容器,该放出容器具有收纳内容物的管壳(替换件),在用完内容物后,管壳(cartridge)部分被废弃,但能够再利用管壳以外的部分。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放出容器,所述放出容器具备:
筒状的主构件,所述主构件在内周面具有第1螺槽部;
筒状的副构件,所述副构件使具有纵缝的套管筒从配置于所述主构件的下方的基筒部的内侧向所述主构件的内部立起,并安装于该主构件;以及
内容物收容用的收容体,所述收容体升降自如地嵌装于所述套管内,
所述基筒部及所述主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部一体旋转,
在所述基筒部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1螺槽部连续而构成一连串的螺旋槽的第2螺槽部,
能够利用使附设于所述收容体的外表面的卡合突出件经由所述纵缝突入到所述螺旋槽内的放出机构,通过使所述基筒部及所述主构件相对于所述套管部旋转的操作,将所述收容体在所述套管内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
所述副构件及所述收容体作为组装于所述主构件的一个管壳而形成,
所述放出容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卡合突出件位于所述第2螺槽部内的状态下将所述管壳从所述主构件拔出、更换。
这样的放出容器除了具有在用完内容物后能够再利用管壳以外的部分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如下的优点:在分开使用多种内容物时(例如,分开使用不同颜色的口红时),能够拥有一个管壳以外的部分,每次替换收容有期望的内容物的管壳来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869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0299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的放出容器中,作为容器的主要机构的放出机构形成于管壳部分,因此管壳部分的成本高。尽管如此,管壳部分也在用完容器的内容物后被废弃,因此放出机构也与管壳部分一起被废弃,浪费多。
另外,分开使用多种内容物的使用者需要拥有多个包括放出机构的管壳,经济上的浪费进一步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放出容器,该放出容器具有收纳内容物的替换件(refill)并能够再利用替换件以外的部分,放出机构形成于能够再利用的部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方案1》
一种放出容器,所述放出容器由主体和替换件构成,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
在所述主体中,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所述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所述裙部内,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者能够在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内构件凸部,
所述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裙部,
在所述替换件中,所述内盘具有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及用于收纳内容物的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筒内,
通过将所述替换件的所述内筒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内框,能够将所述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于所述主体,并且,
在将所述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到所述主体时,所述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与所述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卡合,所述内构件与所述内盘被相对固定,
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装在所述内框内的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或所述内构件凸部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由此能够将所述内构件及固定于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盘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框具有内筒固定用凸部,
所述内筒具有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
所述内筒向所述内框装卸自如的固定是通过所述内框的内筒固定用凸部与所述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卡合而进行的。
《方案3》
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
所述内框具有内框纵缝,
通过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嵌插于所述内框的所述内框纵缝,从而所述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方案4》
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构件螺纹轨道,
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
《方案5》
根据方案4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框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
通过所述内框的所述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卡合,从而所述内框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裙部及所述螺纹构件。
《方案6》
根据方案4或5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外螺纹轨道,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轨道。
《方案7》
根据方案3~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主体还包括外筒,所述内框固定地插入于所述外筒。
《方案8》
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构件凸部,
所述内框具有内框纵缝,
所述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凸部嵌插于所述内框的所述内框纵缝,具有使所述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的功能,并且,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
《方案9》
根据方案8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主体还包括钩部,
所述钩部具有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并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裙部,
所述内框具有钩部固定用卡合部,
通过所述内框的所述钩部固定用卡合部与所述钩部的所述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卡合,从而所述内框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裙部及所述螺纹构件。
《方案10》
根据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容物为口红。
《方案11》
一种放出容器的替换件,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
所述内盘具有内构件卡合用凸部及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筒内,
所述替换件用于方案1的放出容器。
《方案12》
一种放出容器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所述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所述裙部内,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者能够在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内构件凸部,
所述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裙部,
所述主体用于方案1的放出容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的放出容器,该放出容器具有收纳内容物的替换件,并在用完内容物后替换件部分被废弃,但能够再利用替换件以外的部分,放出机构形成于能够再利用的部分,浪费少。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还具有如下的优点:对于拥有多种内容物的使用者,即使在例如仅拥有一个替换件以外的部分、并每次替换收容有期望的内容物的替换件来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浪费。
附图说明
在图1中,图1(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2中,图2(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的俯视图,图2(B)是仰视图,图2(C)是主视图,图2(D)是右视图。
图3是构成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的内构件外周部及内构件内螺纹部的立体图。
在图4中,图4(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A-A线剖视图,图4(C)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5中,图5(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及内构件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6中,图6(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螺纹构件的立体图,图6(B)是俯视图,图6(C)是仰视图,图6(D)是主视图。
在图7中,图7(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8中,图8(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及螺纹构件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9中,图9(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螺纹构件及内构件的立体图,图9(B)是图9(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9(C)是表示从图9(B)的状态起使裙部及螺纹构件与内构件相对旋转而使内构件稍微提升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10中,图10(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外筒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1中,图11(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的立体图,图11(B)是图11(A)的A-A线剖视图,图11(C)是图11(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12中,图12(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的立体图,图12(B)是内盘的俯视图,图12(C)是内盘的仰视图,图12(D)是图12(A)的A-A线剖视图,图12(E)是图12(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13中,图13(A)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收纳有作为内容物的口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B)是图13(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4中,图14(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的立体图,图14(B)是内筒的俯视图,图14(C)是内筒的仰视图,图14(D)是内筒的主视图。
在图15中,图15(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及内筒的立体图,图15(B)是图15(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15(C)是表示从图15(B)的状态起内盘稍微提升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16中,图16(A)是在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的途中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6(B)是图16(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7中,图17(A)是在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即将组装之前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7(B)是图17(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8中,图18(A)是在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即将组装之前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构件及替换件的内盘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8(B)是图18(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9中,图19(A)是在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组装了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9(B)是图19(A)的A-A线剖视图,图19(C)是图19(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20中,图20(A)是在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组装了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构件及替换件的内盘的部分的立体图,图20(B)是图20(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21中,图2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放出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B)是表示从图21(A)的状态起稍微放出内容物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22中,图22(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的立体图,图22(B)是图22(A)的A-A线剖视图,图22(C)是图22(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23中,图23(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的俯视图,图23(B)是仰视图,图23(C)是主视图,图23(D)是右视图。
在图24中,图24(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的立体图,图24(B)是图24(A)的A-A线剖视图,图24(B)是图24(A)的B-B线剖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钩部的立体图。
在图26中,图26(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内框及钩部的立体图,图26(B)是图27(A)的A-A线剖视图,图26(C)是图26(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27中,图27(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的立体图,图27(B)是俯视图,图27(C)是仰视图,图27(D)是图27(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28中,图28(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螺纹构件的立体图,图28(B)是俯视图,图28(C)是仰视图,图28(D)是图28(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29中,图29(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内框、钩部、螺纹构件及裙部的立体图,图29(B)是图29(A)的A-A线剖视图,图29(C)是图29(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30中,图30(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的立体图,图30(B)是俯视图,图30(C)是仰视图,图30(D)是主视图,图30(E)是图30(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31中,图31(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的立体图,图31(B)是俯视图,图31(C)是仰视图,图31(D)是主视图,图31(E)是右视图。
在图32中,图32(A)是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及内筒的立体图,图32(B)是主视图,图32(C)是图32(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33中,图33(A)是在向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组装了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33(B)是图33(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34中,图34(A)是在向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组装了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构件及替换件的内盘的部分的立体图,图34(B)是图34(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35中,图35(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提升容器的整体的立体图,图35(B)是图35(A)的A-A线剖视图,图35(C)是图35(A)的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由主体和替换件构成,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可以还包括尾栓。
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所述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所述裙部内,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者能够在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内构件凸部,
所述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裙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
所述内盘具有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及用于收纳内容物的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筒内,
通过将所述替换件的所述内筒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内框,能够将所述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于所述主体,并且,
在将所述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到所述主体时,所述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与所述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卡合,所述内构件与所述内盘被相对固定。
并且,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中,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装在所述内框内的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或所述内构件凸部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由此能够将所述内构件及固定于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盘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
收纳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内容物可以是固体棒状的医药品、医药部外品、化妆品等。具体而言,内容物例如可以是口红、唇膏、眼影、眉笔(眉墨)、腮红(胭脂)、遮瑕膏、粉底等,典型而言可以是口红。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也可以作为固体棒状的文具的容器来应用。作为这样的文具,能够例示例如橡皮、糊、蜡笔、彩色粉笔(pastel)等。
《主体》
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
〈内构件〉
内构件可以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可以是,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和内构件螺纹轨道或内构件凸部,还具有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内构件纵缝等。
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向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安装了替换件时,与替换件的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卡合,而将内构件与内盘相对固定。
该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例如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外周面中的靠近上端的部分的倒L字状的浮雕(relief)状的突出部、从筒状的内构件的上端的圆周部向上方突出的倒L字状的突起物等。在此,“倒L字状”是指由向上方延伸的直线部和从该直线部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直线部构成的形状。
内构件可以仅具有一个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在内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时,这些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构件的外周面上或上端附近的圆周部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典型而言具有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
内构件螺纹轨道具有如下的功能:在与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而使内构件与螺纹构件相对旋转时,使内构件(以及与内构件相对固定的内盘)相对于螺纹构件(以及与螺纹构件相对固定的内框及裙部)上下运动。
内构件螺纹轨道只要能够与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则既可以是外螺纹,也可以是内螺纹。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外螺纹时,内构件螺纹轨道例如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内周面的内螺纹。
内构件凸部是能够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凸部,具有如下的功能:在使内构件与螺纹构件相对旋转时,使内构件(以及与内构件相对固定的内盘)相对于螺纹构件(以及与螺纹构件相对固定的内框及裙部)升降。
内构件凸部只要能够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则可以形成于内构件的任意位置。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时,内构件凸部例如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外周面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部。内构件凸部的形状只要能够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则是任意的。
内构件可以仅具有一个内构件凸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内构件凸部。在内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内构件凸部时,这些内构件凸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构件的内周面上或外周面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具有内构件凸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内构件可以根据螺纹构件所具有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的形态选择性地具有内构件螺纹轨道及内构件凸部。例如,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外螺纹时,内构件可以具有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内周面的内螺纹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以及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内周面的突起即内构件凸部中的一个以上。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时,内构件可以具有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外周面的突起即内构件凸部。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内构件可以具有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该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可以在将内构件嵌插在内框内时,嵌装于内框任意地具有的内框纵缝内。根据该构成,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装在内框内。
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外周面的凸部。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的形状可以具有能够嵌装于内框的内框纵缝的程度的宽度及突出高度以及能够在内框纵缝内进行顺畅的升降的程度的长度,其余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内构件可以仅具有一个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在内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时,这些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构件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具有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在内构件在其外表面具有内构件凸部时,该内构件凸部可以兼具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内构件凸部在嵌装于内框纵缝的状态下从内框的外表面突出,并在作为内螺纹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
内构件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组合两个以上的部件而构成。在后者的情况下,内构件例如可以由作为大小两个筒状部件的、内构件外周部及内构件内螺纹部构成。内构件外周部可以在其外周面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内构件内螺纹部可以在其内周面具有内构件螺纹轨道。
内构件纵缝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构件的外表面的纵向的缺口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可以具有该内构件纵缝,也可以不具有该内构件纵缝。
〈内框〉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裙部内。
内框可以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可以具有内框纵缝、内筒固定用凸部、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等。
内框的内框纵缝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将内构件嵌插在内框内时,通过供内构件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嵌装,从而以使内构件在内框内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进行控制。
内框纵缝可以是从筒状的内框的下端朝向上方延伸的直线状的缝隙。内框纵缝的宽度可以是能够嵌装内构件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并且能够进行顺畅的升降的程度的宽度。内框纵缝的长度规定内构件、固定地安装于内构件的内盘、以及收纳于内盘的内容物的升降长度。因此,内框纵缝的长度可以与内容物的放出长度大致相同。
内框纵缝可以设为将内框的周壁的一部分呈预定的形状地切出缺口且在内框的内框纵缝部分不具有周壁的贯通形态,也可以设为将内框的周壁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减薄成预定的形状且在内框的内框纵缝部分仍具有周壁的薄壁形态,也可以设为在内框的内框纵缝部的一部分不具有周壁的薄壁形态且设为在内框的内框纵缝部的剩余的部分具有周壁的贯通形态。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可以在与内构件所具有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分别对应的部位具有与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相同数量的内框纵缝。
内框的内筒固定用凸部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将替换件组装到放出容器的主体时,与替换件的内筒任意地具有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卡合,将内筒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内框。并且,通过该功能,能够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装卸自如地安装替换件。
内筒固定用凸部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的内周面中的靠近上端的部分的突起。内筒固定用凸部只要能够进行内筒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中的上下方向的滑动且能够进行向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横向的卡合,则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内筒固定用凸部例如可以是半球状的突起。
内框可以仅具有一个内筒固定用凸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筒固定用凸部。在内框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筒固定用凸部时,这些内筒固定用凸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框的内周面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具有内筒固定用凸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具有如下的功能:容纳螺纹构件任意地具有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将内框相对于螺纹构件(以及固定地安装螺纹构件的裙部)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地保持。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的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隙。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可以设为将内框的周壁的一部分呈预定的形状地切出缺口且在内框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的部分不具有周壁的形态,也可以设为将内框的周壁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减薄成预定的形状且在内框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的部分仍具有周壁的形态,也可以设为在内框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的一部分不具有周壁且在内框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的剩余的部分具有周壁的形态。
内框可以仅具有一个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在内框具有两个以上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时,这些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框的周壁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具有如下的功能: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任意地具有的钩部的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卡合而将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保持在由内框及钩部形成的空间中。并且,如后所述,钩部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于裙部的内部,因此,内框相对于固定地安装于裙部的螺纹构件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地被保持。
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的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凹缺部或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隙。
内框可以仅具有一个钩部固定用卡合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在内框具有两个以上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时,这些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框的周壁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具有钩部固定用卡合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内框也可以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及钩部固定用卡合部这双方。然而,为了发挥将内框相对于螺纹构件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地保持的功能,只要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及钩部固定用卡合部中的任一方即可。但是,在内框具有钩部固定用卡合部且不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时,放出容器的主体优选具备钩部。
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具有如下的功能: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任意地具有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或兼具该功能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卡合而抑制内筒与内框的相对的旋转。通过它们的卡合,在使裙部与内框相对旋转而将内构件等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时,内筒与内框不会相对旋转,因此能够高效且顺畅地进行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装在内框内的内构件以及固定于该内构件的内盘的、向上方的放出、向下方的收回。
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的轴向中间附近的周壁并具有挠性的爪状的突起。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是在形成于筒状的内框的周壁的“Π(π)”字状的切口的顶端(“Π”字的上方的横线)附近具有朝向内框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的形态。
内框可以仅具有一个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在内框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合部时,这些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可以在筒状的内框的周壁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具有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螺纹构件〉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裙部。该螺纹构件可以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等。
螺纹构件螺纹轨道的功能如以下所述。
如上所述,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框内。而且,在将替换件安装到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时,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与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卡合,内构件与替换件的内盘被相对固定。
并且,在使裙部与上述的内框相对旋转时,内构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内构件凸部在安装于裙部的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由此能够将内构件及固定于内构件的内盘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
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可以是外螺纹,也可以是内螺纹。
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外螺纹时,螺纹构件可以具有圆盘状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从该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的中心向上方延伸的螺纹轴、以及形成在该螺纹轴的外周面上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具有如下的功能:插入于内框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而将内框相对于螺纹构件(以及固定地保持螺纹构件的裙部)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地保持。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为了发挥上述的功能,可以具有插入于内框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并能够顺畅地旋转的直径及厚度。
螺纹轴可以是从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的中心向上方延伸的棒状体。该螺纹轴的长度规定内构件、固定地安装于内构件的内盘、以及收纳于内盘的内容物的升降长度。因此,螺纹轴的长度可以与内容物的放出长度大致相同。
螺纹轴被预定为:形成于螺纹轴的外表面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与内构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螺合而使内构件等提升、下降。因此,螺纹轴可以具有能够形成具有该功能的螺纹轨道的粗细。
作为外螺纹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具有与作为内螺纹的内构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螺合而使内构件等提升、下降的功能。只要能够发挥该功能,螺纹构件螺纹轨道的形态是任意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可以遍及螺纹轴的长度的全部地形成,也可以仅形成于螺纹轴的长度的一部分。另外,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可以是连续的螺纹轨道,只要能够与内构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螺合,中途也可以被中断。
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具有与裙部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卡合而将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裙部的功能。该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外螺纹时可以设置于螺纹构件。
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例如可以是形成于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的底面的钩状的突起。
螺纹构件可以仅具有一个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在螺纹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时,这些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可以以成为点对象的方式均等地配置于圆盘状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的底面。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时,其个数典型而言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
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时,可以是,螺纹构件具有圆筒状的形状,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形成在该圆筒状的螺纹构件的内周面上。
作为内螺纹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具有使内构件的内构件凸部在该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而使内构件等提升、下降的功能。只要能够发挥该功能,螺纹构件螺纹轨道的形态是任意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可以遍及螺纹构件的轴向的长度的全部地形成,也可以仅形成于螺纹构件的轴向的长度的一部分。另外,螺纹构件螺纹轨道可以是连续的螺纹轨道,只要内构件的内构件凸部能够在该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则中途也可以被中断。
〈裙部〉
裙部位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底部,具有固定地安装螺纹构件、使得使用者容易进行使螺纹构件相对于内构件等相对旋转的操作的功能。
裙部可以具有有底筒状的形状。
裙部为了固定地安装螺纹构件,例如可以具有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该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被预定为:与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卡合而发挥上述的功能。因此,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例如可以是形成于底面的内侧的钩状的突起。
裙部可以在与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与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相同数量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
〈钩部〉
钩部可以用于将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保持在由内框及钩部形成的空间中。
钩部可以具有圆盘状的钩部基板和形成于该钩部基板的内框固定用卡合部。该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具有与内框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卡合而使由内框及钩部形成的空间恒定的功能。因此,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可以是从钩部基板向上方突出并能够与内框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卡合的钩状的突起物。
钩部可以在与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与内框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相同数量的内框固定用卡合部。
钩部可以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于裙部。通过这样的安装形态,裙部及螺纹构件的组相对于内框及钩部的组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通过螺纹构件与内框的相对旋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安装在内框内的内构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内构件凸部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能够将内构件及固定于内构件的内盘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
〈外筒〉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可以具有外筒。外筒包围内框的外周面,具有使得使用者容易进行使内框相对于裙部(以及固定地安装于裙部的螺纹构件)相对旋转的操作的功能。
因此,外筒可以是能够包围内框的外周面的筒状,内框可以固定地插入于外筒。
《替换件》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替换件可以还具有临时栓。
〈内盘〉
内盘可以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可以是,具有内容物收纳部及内构件固定用凸部,还具有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内盘分隔层、内容物固定用凸部等。
内容物收纳部是用于收纳并保持棒状的内容物(例如口红)的下端部的空间。内容物的上端从内容物收纳部向上方突出而露出。
内盘可以具有内盘分隔层。筒状的内盘的内部空间可以由该内盘分隔层上下分割,内盘的内部空间中的比内盘分隔层靠上侧的空间可以是内容物收纳部。内盘分隔层可以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物填充用空气排出孔。该内容物填充用空气排出孔是贯通内盘分隔层的孔,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向内盘填充内容物时,使内容物收纳部的下部的空气向内容物填充部外释放,使内容物容易向内容物收纳部填充。
内盘可以还具有从内盘的周壁的内周面向内侧(内容物收纳部侧)突出的内容物固定用凸部。内容物固定用凸部具有咬入于填充到内容物收纳部的内容物而抑制内容物与内盘的相对移动的功能。
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具有当将替换件安装到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时与主体的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卡合而将内构件与内盘相对固定的功能。
内构件固定用凸部例如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盘的外周面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浮雕状突出部。内构件固定用凸部的形状只要能够与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卡合则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矩形、半球状等的突出部。
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具有与内筒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卡合而在直到将替换件安装于主体为止的期间将内盘与内筒相对固定的功能。
然而,在将替换件安装于主体后,内盘经由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及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而固定于主体的内构件,内筒经由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及内框固定用凸部而固定于主体的内框。因此,在将替换件安装于主体后,将内盘与内构件直接固定的实际利益减少。
另外,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中,在使裙部与内框相对旋转时,内盘被预定为相对于内筒沿上下方向移动而被放出或收回,因此期望内盘与内构件的固定是暂定的。
从这些观点出发,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例如可以是由形成于筒状的内盘的外周面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两个切口包围、且形成于在内盘的半径方向上被赋予了挠性的区域的突出部。通过该构成,在将内盘相对于内筒放出时,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的形成区域由于其挠性而向内盘的半径方向内侧方向挠曲,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与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内盘能够相对于内筒相对地升降。
内盘可以仅具有一个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在内盘具有两个以上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时,这些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可以在筒状的内盘的外周面的圆周部上沿着圆周均等地配置。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盘典型而言具有两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
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内盘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筒内。
〈内筒〉
内筒可以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具有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等。
内筒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该筒状的形状可以具有上端被倾斜地切断的形状。通过该构成,内容物例如为口红的情况下的使用感提高。
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将替换件组装到放出容器的主体时,与主体的内框任意地具有的内筒固定用凸部卡合而将内筒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内框。并且,通过该功能,能够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装卸自如地安装替换件。
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可以是由从内筒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直线状的纵向切口部以及从该纵向切口部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横向切口部构成的L字状的切口部。
在向主体插入替换件时,内框的内筒固定用凸部在内筒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纵向切口部从下方向上方滑动。在内筒固定用凸部到达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纵向切口部的上端后,通过使替换件与主体相对旋转,从而内筒固定用凸部进入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横向切口部并卡合,内筒固定于内框。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可以在与内框所具有的内筒固定用凸部分别对应的部位具有与内筒固定用凸部相同数量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
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具有与内盘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卡合而在直到将替换件安装于主体为止的期间将内盘与内筒相对固定的功能。
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例如可以是形成于筒状的内筒的下端附近的孔。该孔的形状及大小可以是与内盘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容易地卡合且能够与容器解除卡合的形状及大小。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可以在与内盘所具有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分别对应的部位具有与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相同数量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
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具有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任意地具有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卡合而抑制内筒与内框的相对旋转的功能。由此,能够高效且顺畅地进行使裙部与内框相对旋转时的、内构件及内盘向上方的放出、向下方的收回。
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可以是以能够与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进行可逆的卡合的方式形成于筒状的内框的周壁的凹缺部(孔)。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可以在与内框所具有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分别对应的部位具有与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相同数量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也可以不具有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而使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具有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兼具将内筒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内框的功能和抑制内框的旋转的功能。
〈临时栓〉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也可以具有如下的临时栓,该临时栓用于在输送中、销售展示中以及使用者购买后到安装于主体为止的期间保护内容物,或者保护在分开使用多种内容物时未使用的替换件的内容物。该临时栓可以是覆盖内筒的上部的形状的盖以及覆盖内筒的下部的形状的盖中的一个以上。
在使用者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而开始使用内容物之后,临时栓可以废弃,也可以为了保护分开使用多种内容物时未使用的替换件的内容物而保管。
《尾栓》
本发明的放出容器除了上述那样的主体及替换件之外,可以还包括尾栓。
尾栓具有在使用者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而开始使用内容物之后保护内容物的功能。使用者在购买带临时栓的替换件后,组装于主体而成为放出容器后,废弃临时栓并安装尾栓。在使用时,在从放出容器拆下尾栓后,使裙部与内框(或固定地覆盖内框的外筒)相对旋转,将内构件、固定于内构件的内盘、以及收纳于内盘的内容物放出,以供使用。在使用后,使裙部和内框向相反方向相对旋转,收回内容物,安装尾栓,进行保管直到下次的使用为止。
尾栓可以是能够覆盖内筒并具有顶棚的筒状体。尾栓的底部可以在将替换件组装到主体的状态下到达裙部的上端或其附近。
《替换件相对于主体的组装及拆卸》
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中,能够将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于主体。即,在本发明的放出容器中,能够容易地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以及从主体拆卸替换件。
在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时,如上所述,首先,向主体插入替换件。此时,替换件的内框所具有的内筒固定用凸部在主体的内筒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纵向切口部从下方向上方滑动。并且,在内筒固定用凸部到达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纵向切口部的上端后,通过使替换件与主体相对旋转,由此内筒固定用凸部进入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横向切口部并卡合,内筒固定于内框。
另外,在内框的内筒固定用凸部与内筒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卡合时,同时,主体的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与替换件的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卡合,内构件与内盘被相对固定。
上述的内框的内筒固定用凸部与内筒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卡合以及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与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的卡合都是可逆的,因此替换件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
《放出机构》
在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后的放出容器中,通过使裙部与内框(或固定地覆盖内框的外筒)相对旋转,能够将内构件、固定于内构件的内盘、以及收纳于内盘的内容物放出、收回。
即,在裙部,固定地安装有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的螺纹构件。另外,在内框,固定地组装有替换件的内筒。在内框,还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有具有内构件螺纹轨道或内构件凸部的内构件。并且,在内框与螺纹构件之间能够相对旋转但不能相对升降。因此,在内框、与固定地安装有螺纹构件的裙部之间,也同样地存在能够相对旋转但不能相对升降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内构件固定地组装有替换件的内盘,在内盘收容有棒状的内容物。
因此,当使主体的裙部与内框(或固定地覆盖内框的外筒)相对旋转时,固定地安装于裙部的螺纹构件和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于内框的内构件相对旋转。这样一来,内构件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内构件凸部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内构件相对于裙部、螺纹构件、内框及内筒相对地升降。由此,固定地组装于内构件的内盘也与内构件一起升降,因此收容于内盘的内容物也进行升降。因此,向内盘的上方突出的内容物的顶端向内框的上部放出、向下方收回。
根据本发明的别的观点,提供一种放出容器的替换件,
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
所述内盘具有内构件卡合用凸部及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筒内,
所述替换件用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别的观点,提供一种放出容器的主体,
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所述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所述裙部内,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者能够在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内构件凸部,
所述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裙部,
所述主体用于本发明的放出容器。
《实施方式1》
在图1~图21中示出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形态的图。其中,图1~图11涉及主体,图12~图15涉及替换件,图16~图20涉及替换件向主体的组装,图21涉及放出机构。
〈主体〉
图1及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图1(A)是内构件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2(A)是内构件的俯视图,图2(B)是仰视图,图2(C)是主视图,图2(D)是右视图。
图1及图2所示的内构件(11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内构件螺纹轨道(131)及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
图1及图2的内构件(110)中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是形成于内构件(110)的外周面中的靠近上端的部分的倒L字状的浮雕状的突出部。内构件(110)在筒状的形状的外表面的上端附近,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
内构件(110)的内构件螺纹轨道(131)是形成在筒状的形状的内构件(110)中的内周面上的一连串的内螺纹。
内构件(110)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是形成于外周面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纵长的突出部。内构件(110)在筒状的形状的外表面的下端附近,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
内构件可以作为一体的部件而构成,也可以由两个部件、例如内构件外周部及内构件内螺纹部构成。图3表示构成内构件(110)的内构件外周部(120)及内构件内螺纹部(130)的立体图。在图3的形态中,内构件外周部(12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在外周面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及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另外,内构件内螺纹部(13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且嵌装在内构件外周部(120)内,具有内构件螺纹轨道(131)。
内构件内螺纹部(130)固定地嵌装在内构件外周部(120)内。在图3的内构件外周部(120)中,具有平滑的外周面的内构件内螺纹部(130)嵌装在具有平滑的内周面的内构件外周部(120)内。
作为内构件(110)由内构件外周部(120)及内构件内螺纹部(130)构成的情况的其他形态,可列举内构件内螺纹部(130)在其外周面具有外螺纹轨道且内构件外周部(120)在其内周面具有内螺纹轨道的双重螺纹构造。在该情况下,能够缩短内框纵缝(141)的长度,能够将内框的强度维持得高。
即,当内框纵缝(141)短时,在使主体的裙部与内框相对旋转而内构件上升时,内构件外周部(120)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与内框纵缝(141)的上端接触,内构件外周部(120)的进一步的上升被阻碍。但是,当内构件(110)为双重螺纹构造时,在内构件外周部(120)的上升被阻碍时,内构件内螺纹部(130)外周面的外螺纹轨道在内构件外周部(120)内周面的内螺纹轨道上滑动,仅内构件内螺纹部(130)能够继续上升,能够进一步放出内盘(210)及收纳于内盘(210)的内容物。
图4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图4(A)是内框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A-A线剖视图,图4(C)是B-B线剖视图。
图4所示的内框(14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图4的内框(140)形成为上部比下部稍粗,在轴向的中央附近具有内框台阶(145)。然而,该形态不是必须的。
图4的内框(140)具有内框纵缝(141)、内筒固定用凸部(142)、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以及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144)。
图4的内框(140)中的内框纵缝(141)是从筒状的内框的下端朝向上方延伸的直线状的缝隙。内框纵缝(141)的宽度比内构件(110)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的宽度稍大。内框纵缝(141)由内框纵缝薄壁部(141a)和内框纵缝贯通部(141b)构成,所述内框纵缝薄壁部(141a)存在于内框纵缝(141)的上侧且是将内框的周壁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薄壁化而成的,所述内框纵缝贯通部(141b)存在于内框纵缝(141)的下侧且是将内框的周壁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切除使其贯通而成的。
内框纵缝(141)的长度(内框纵缝薄壁部(141a)以及内框纵缝贯通部(141b)的合计长度)为内框(140)的长度的约90%。
内框(140)在筒状的形状的外表面中,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框纵缝(141)。
内筒固定用凸部(142)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140)的内周面中的靠近上端的部分的大致半球状的突起。内框(140)在筒状的形状的内周面中,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筒固定用凸部(142)。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140)的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隙。内框(140)在筒状的形状的周壁中,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
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144)是在形成于筒状的内框(140)的轴向中间附近的周壁的、“コ”字状的切口的顶端(“コ”字的纵线)附近具有朝向内框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的形态。在该“コ”字状的切口中,“コ”字的两条横线沿内框(140)的圆周方向延伸。
内框(140)在筒状的形状的周壁中,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144)。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及内构件的关系。图5(A)是内框及内构件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A-A线剖视图。
参照图5,能够理解如下的形态:通过在内框(140)的内框纵缝(141)内嵌装内构件(110)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从而内构件(110)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框(140)内。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内框(140)内的内构件(110)的可升降范围是内构件(110)的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能够在内框纵缝薄壁部(141a)及内框纵缝贯通部(141b)的合计的范围内移动的范围。
图6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螺纹构件。图6(A)是螺纹构件的立体图,图6(B)是俯视图,图6(C)是仰视图,图6(D)是主视图。
图6所示的螺纹构件(150)具有大致圆盘状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从该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的中心向上方突出的棒状的螺纹轴(152)、形成在螺纹轴(152)上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以及形成于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的底面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154)。
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为大致圆盘状。该圆盘的厚度比内框(140)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的缝隙的宽度稍小。另外,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的圆盘的直径比内框(140)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形成部的内径稍大。通过设为这样的尺寸结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能够插入于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而顺畅地旋转。
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通过以上的内容,内框(140)相对于螺纹构件(150)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地安装。
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为外螺纹,形成在螺纹轴(152)上。螺纹轴(152)的直径为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的直径的约50%左右,比较粗。这是为了在螺纹轴(152)上形成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与内构件(110)的内构件螺纹轨道(131)形成有效的螺合而实现内构件(110)等的顺畅的提升、下降。
在图6的螺纹构件(150)中,仅在螺纹轴(152)的全长中的、上方的一部分形成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这样的形态只要能够形成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与内构件螺纹轨道(131)的有效的螺合就也是优选的。
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154)是形成在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的底面上的钩状的突起。螺纹构件(150)在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的底面,在隔着该底面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154)。
图7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图7(A)是裙部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A-A线剖视图。
图7的裙部(160)为有底的大致圆筒状。在裙部(160)的底面,在能够与螺纹构件(150)的两个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分别卡合的位置,形成有两个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161)。
图8表示在裙部(160)固定地安装有螺纹构件(150)的状态。图8(A)是裙部及螺纹构件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A-A线剖视图。在图8(B)的剖视图中,示出了裙部(160)的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161)与螺纹构件(150)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卡合的情形。
图9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将裙部及螺纹构件与内构件组合的状态。图9(A)是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160)、螺纹构件(150)以及内构件(110)的立体图,图9(B)是图9(A)的A-A线剖视图。
另外,图9(C)是表示从图9(B)的状态起使裙部(160)及螺纹构件(150)与内构件(110)相对旋转而使内构件(110)稍微提升的状态的剖视图。当使裙部(160)及螺纹构件(150)与内构件(110)相对旋转时,螺纹构件(1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在内构件(110)的内构件螺纹轨道(131)上滑动,内构件(110)相对于裙部(160)及螺纹构件(150)相对地上升。
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具有外筒。图10示出外筒。图10(A)是外筒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
图10的外筒(180)为大致圆筒形状。当观察图10(B)的剖视图时,在外筒(180)的下端附近,能够确认到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外筒突出部(181)。这是如下的部位:用于在将内框(140)插入到外筒(180)中时与内框(140)在轴向的中央附近所具有的内框台阶(145)卡合,提高外筒(180)与内框(140)的一体性,使裙部(160)与内框(140)的相对旋转容易化。然而,该突出部不是本发明的放出容器的外筒所必须的。
图11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的整体像。图11(A)是主体的立体图,图11(B)是图11(A)的A-A线剖视图,图11(C)是图11(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11(A)的立体图中,实质上仅能看到裙部(160)及外筒(180)。然而,参照图11(B)及图11(C)的剖视图,能够理解以下内容。
螺纹构件(150)经由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154)及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161)固定地安装于裙部(160);
通过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153)嵌装于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143),从而内框(140)经由螺纹构件(150)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裙部(160)内;
通过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122)嵌装在内框纵缝(141)内,从而内构件(110)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框(140)内;
螺纹构件(1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与内构件(110)的内构件螺纹轨道(131)螺合;以及
内框(140)固定地插入于外筒(180)中。
通过以上的构成,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通过使裙部(160)与外筒(180)相对旋转,从而内构件(110)的内构件螺纹轨道(131)在螺纹构件(1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上滑动,因此能够使内构件(110)相对于内框(140)、螺纹构件(150)、裙部(160)及外筒(180)升降。
〈替换件〉
图12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图12(A)是内盘的立体图,图12(B)是内盘的俯视图,图12(C)是内盘的仰视图,图12(D)是图12(A)的A-A线剖视图,图12(E)是图12(A)的B-B线剖视图。
图12的内盘(21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容物收纳部(211)、内盘分隔层(214)、内构件固定用凸部(212)以及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
内盘(210)具有将筒状的内部空间上下分割的内盘分隔层(214),内盘(210)的内部空间中的比内盘分隔层(214)靠上侧的空间是内容物收纳部(211)。另外,内盘分隔层(214)在其半径方向上相对的两处分别具有内容物填充用空气排出孔(214a)。
此外,内盘(210)可以具有从其周壁的内周面向内容物收纳部(211)突出的内容物固定用凸部,但在图12中未图示。
内构件固定用凸部(212)是从内盘(210)的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大致矩形的突出部。内盘(210)在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处,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构件固定用凸部(212)。
另外,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是从内盘(210)的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鱼糕(日文:かまぼこ)型的突出部。在该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的两侧,形成有从内盘(210)的周壁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切口,对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的形成区域赋予了挠性。
内盘(210)在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处,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
图13表示在内盘(210)的内容物收纳部(211)收纳有口红作为内容物(300)的状态。图13(A)是立体图,图13(B)是图13(A)的A-A线剖视图。
图14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图14(A)是内筒的立体图,图14(B)是内筒的俯视图,图14(C)是内筒的仰视图,图14(D)是内筒的主视图。
图14的内筒(22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2)以及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3)。
内筒(220)虽然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但是是其上端被倾斜地切断的形状。
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是由从内筒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直线状的纵向切口部(221a)以及从纵向切口部(221a)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横向切口部(221b)构成的L字状的缝隙。在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中,横向切口部(221b)的长度比纵向切口部(221a)短。
内筒(220)在与主体的内框(140)所具有的内筒固定用凸部(142)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
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2)是形成在内筒(220)的下端附近的大致矩形的孔。内筒(220)在与内盘(210)所具有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2)。
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3)是在比内筒(220)的下端稍微靠上处形成的纵长大致矩形的孔。内筒(220)在与主体的内框(140)所具有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144)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3)。
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内盘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筒内。图15表示将内盘嵌插在内筒内的状态。图15(A)是内盘及内筒的立体图,图15(B)是图15(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15(C)是表示从图15(B)的状态起内盘稍微提升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内盘(210)在内筒(220)中位于最下方处的图15(A)及图15(B)的状态下,内盘(210)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与内筒(220)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2)卡合,抑制了内盘(210)与内筒(220)的相对旋转。但是,如图15(C)所示,通过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形成区域的挠性,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213)与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2)的卡合被解除,内盘(210)能够相对于内筒(220)提升。
〈替换件向主体的组装〉
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中,通过向主体插入替换件并使主体与替换件相对地稍微旋转,能够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另外,通过在将替换件组装到主体的状态下使主体与替换件相对地稍微旋转,能够从主体拔出替换件。
图16表示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的途中的状态。图16(A)是在向主体插入替换件的途中的状态下、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6(B)是图16(A)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6的状态下,主体的内框(1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142)嵌装于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中的纵向切口部(221a)。在向主体插入替换件的途中,主体的内框(1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142)在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中的纵向切口部(221a)中从下向上滑动。
图17及图18表示向放出容器的主体插入替换件并即将组装之前的状态。图17(A)是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7(B)是图17的(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18(A)是仅表示主体的内构件及替换件的内盘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8(B)是图18(A)的A-A线剖视图。
在即将组装主体和替换件之前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主体的内框(1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142)到达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中的纵向切口部(221a)的最上部。另外,如图18所示,替换件的内盘(210)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212)到达能够与主体的内构件(110)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卡合的高度。
图19及图20表示从图17及图18的状态起使主体与替换件相对地稍微旋转而组装了时的状态。图19(A)是仅表示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9(B)是图19(A)的A-A线剖视图,图19(C)是图19(A)的B-B线剖视图。另外,图20(A)是仅表示主体的内构件及替换件的内盘的部分的立体图,图20(B)是图20(A)的A-A线剖视图。
在将替换件组装到主体的状态下,如图19所示,主体的内框(1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142)进入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中的横向切口部(221b)并卡合。而且,内框(140)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144)与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3)卡合。
另外,如图20所示,替换件的内盘(210)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212)进入主体的内构件(110)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的钩形状的部分并卡合。
在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中,当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时,如上所述,同时发生主体的内框(1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142)与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的卡合、主体的内框(140)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144)与替换件的内筒(220)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3)的卡合、以及主体的内构件(110)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121)与替换件的内盘(210)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212)的卡合。
〈放出机构〉
图21表示在向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的主体组装了替换件后放出内容物的情形。图21(A)是表示放出前的主体、替换件以及内容物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图21(B)是表示放出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21(A)的状态下,在主体的裙部(160)固定地安装有螺纹构件(150)。另外,在内框(140)固定地组装有替换件的内筒(220),以固定地覆盖内框(140)的方式安装有外筒(180)。在内框(140)还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有内构件(110)。
在此,在内框(140)与螺纹构件(150)之间能够相对旋转但不能相对升降。因此,在内框(140)及外筒(180)与裙部(160)之间也存在能够相对旋转但不能相对升降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主体的内构件(110)固定地组装有替换件的内盘(210),在内盘(210)收容有棒状的内容物(300)。
因此,在图21(A)的状态下,当使主体的裙部(160)与外筒(180)相对旋转时,裙部(160)及螺纹构件(150)的组、与外筒(180)、内框(140)、内构件(110)及内盘(210)的组相对旋转。这样一来,内构件(110)的内构件螺纹轨道(131)在螺纹构件(1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151)上滑动。
其结果是,内构件(110)及内盘(210)相对于裙部(160)、螺纹构件(150)、内框(140)、外筒(180)及内筒(220)相对地升降。由此,收容于内盘(210)的内容物(300)也进行升降。因此,通过使裙部(160)与外筒(180)相对旋转,向内盘(210)的上方突出的内容物(300)的顶端向内筒(220)的上部放出、向下方收回。
《实施方式2》
在图22~图35中示出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形态的图。其中,图22~图29涉及主体,图30~图32涉及替换件,图33及图34涉及替换件向主体的组装,图35涉及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整体。
〈主体〉
图22及图23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构件。图22(A)是内构件的立体图,图22(B)是图22(A)的A-A线剖视图,图22(C)是图22(A)的B-B线剖视图。另外,图23(A)是内构件的俯视图,图23(B)是仰视图,图23(C)是主视图,图23(D)是右视图。
图22及图23所示的内构件(61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621)及内构件凸部(632)。
内构件(610)中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621)是从内构件(610)的上端的圆周部向上方突出的倒L字状的突起物。内构件(610)在筒状的上端,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621)。
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是形成于筒状的下端附近的大致矩形的凸部。内构件凸部(632)具有如下的功能: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使内构件(以及与内构件相对固定的内盘)相对于螺纹构件(以及与螺纹构件相对固定的内框及裙部)升降,并且嵌装于内框的内框纵缝,将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装在内框内。
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形成为截面形状稍微倾斜的矩形状突起。截面倾斜是为了使得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的滑动容易化。
内构件(610)在筒状的形状的外表面的下端附近,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构件凸部(632)。
在图22及图23所示的内构件(610)中,还在相对于两个内构件凸部(632)的各自而圆周的中心角成为90°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构件纵缝。
图24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内框。图24(A)是内框的立体图,图24(B)是图24(A)的A-A线剖视图,图24(C)是B-B线剖视图。
图24所示的内框(640)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内框(140)是同样的。
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
形成为上部比下部稍粗,并在轴向的中央附近具有内框台阶(645);以及
具有内框纵缝(641)、内筒固定用凸部(642)及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644)。
然而,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内框(140)不同。
代替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而具有钩部固定用卡合部(643);
内框纵缝(641)仅由从内框(640)的下端向上方向延伸的缺口状的贯通部构成,不具有薄壁部;
内框纵缝(641)的长度为内框(640)的长度的约60%;以及
各部分的形成位置不同。
钩部固定用卡合部(643)是形成于筒状的内框(140)的周壁中的靠近下端的部分并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隙。内框(640)在筒状的下端附近,在隔着圆周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具有两个钩部固定用卡合部(643)。
图24所示的内框(640)除了代替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643)具有与钩部的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卡合而将内构件(610)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保持在由内框及钩部形成的空间中的功能以外,表现出与实施方式1的内框(140)大致相同的功能。
图25表示钩部的立体图。
图25的钩部(670)具有圆盘状的钩部基板(671)、以及从钩部基板(671)向上方突出的钩状的突起物即内框固定用卡合部(672)。钩部(670)在与内框(640)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643)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框固定用卡合部(672)。
图26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将内构件保持在由内框及钩部形成的空间中的状态。图26(A)是内构件、内框及钩部的立体图,图26(B)是图27(A)的A-A线剖视图,图26(C)是图26(A)的B-B线剖视图。
如图26所示,内框(640)的钩部固定用卡合部(643)与钩部(670)的内框固定用卡合部(672)卡合,在由内框(640)和钩部(670)的钩部基板(671)形成的空间中收纳保持有内构件(610)。此时,由于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嵌装于内框(640)的内框纵缝(641),因此内构件(610)相对于内框(640)及钩部(670)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
此外,如图27(B)所示,嵌装于内框(640)的内框纵缝(641)的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穿过内框(640)的内框纵缝(641),进一步延伸至外侧。该内构件凸部(632)的延长部分被预定为在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
图27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裙部。图27(A)是裙部的立体图,图27(B)是俯视图,图27(C)是仰视图,图27(D)是图27(A)的A-A线剖视图。
图27的裙部(660)为有底的筒状,除了在底面内侧不具有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且直径与高度之比不同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裙部(160)大致是同样的。
图28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的螺纹构件。图28(A)是螺纹构件的立体图,图28(B)是俯视图,图28(C)是仰视图,图28(D)是图28(A)的A-A线剖视图。
图28所示的螺纹构件(650)具有大致圆筒的形状,在其内周面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因此,螺纹构件(6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为内螺纹。
图28的螺纹构件(650)中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仅形成在从螺纹构件(650)的下端起为轴向的全长的约70%的范围。这样的形态只要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能够在该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上滑动就也是优选的。
图29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的整体像。图29(A)是主体的立体图,图29(B)是图29(A)的A-A线剖视图,图29(C)是图11(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29(A)的立体图中,实质上仅能够看到内框(640)的上部、螺纹构件(650)的上部以及裙部(660)。然而,参照图29(B)及图29(C)的各剖视图,能够理解以下内容。
螺纹构件(650)固定地安装于裙部(660);
内框(640)及钩部(670)成为相互固定的组,以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在裙部(660)内;
在内框(640)及钩部(670)形成的空间内保持有内构件(610);以及
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构成为,嵌装于内框(640)的内框纵缝(641),进而贯通内框纵缝(641)而到达至螺纹构件(6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在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上滑动。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主体中,通过使裙部(660)与内框(640)相对旋转,从而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在螺纹构件(6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上滑动,因此能够使内构件(610)相对于内框(640)、螺纹构件(650)以及钩部(670)升降。
〈替换件〉
图30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盘。图30(A)是内盘的立体图,图30(B)是内盘的俯视图,图30(C)是内盘的仰视图,图30(D)是主视图,图12(E)是图12(A)的A-A线剖视图。
图30的内盘(710)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容物收纳部(711)、内构件固定用凸部(712)以及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713)。
内盘(710)除了不具有内盘分隔层以及形成于内盘分隔层的内容物填充用空气排出孔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替换件中的内盘(210)同样的构成以及功能。
图31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的内筒。图31(A)是内筒的立体图,图31(B)是内筒的俯视图,图31(C)是仰视图,图31(D)是主视图,图31(E)是右视图。
图31的内筒(720)具有上端被倾斜地切断的大致筒状的形状,具有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以及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722)。
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与实施方式1的内筒(2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221)同样地,是由从内筒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直线状的纵向切口部(721a)以及从纵向切口部(721a)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横向切口部(721b)构成的L字状的缝隙。内筒(720)在与主体的内框(640)所具有的内筒固定用凸部(642)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
内筒(720)不具有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的纵向切口部(721a)兼具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的功能。因此,在内筒(720),在能够与主体的内框(640)所具有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644)分别卡合的位置形成有与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644)相同数量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
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722)是在从内筒(720)的下端进一步向下方向突出的板状的突出部形成的大致矩形的孔。其功能与实施方式1的内筒(220)中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222)是同样的。
在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替换件中,内盘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内筒内。图32表示将内盘嵌插在内筒内的状态。图32(A)是内盘及内筒的立体图,图32(B)是主视图。
如图32所示,内盘(710)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713)与内筒(720)的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722)卡合,抑制了内盘(710)与内筒(720)的相对旋转。然而,通过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713)形成区域的挠性,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713)与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722)的卡合能够容易地解除,内盘(710)能够相对于内筒(720)提升。
〈替换件向主体的组装〉
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也与实施方式1的放出容器同样地,通过向主体插入替换件并使主体与替换件稍微相对地旋转,能够向主体组装替换件。另外,在将替换件组装到主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主体与替换件稍微相对地旋转,能够从主体拔出替换件。
图33表示在主体组装了替换件时的主体的内框及替换件的内筒的关系,图34表示在主体组装了替换件时的主体的内构件及替换件的内盘的关系。图33(A)是在主体组装了替换件时的内框及内筒的立体图,图33(B)是图33(A)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34(A)是内构件及内盘的立体图,图34(B)是图34(A)的A-A线剖视图。
在将替换件组装到主体的状态下,如图33所示,主体的内框(6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642)进入替换件的内筒(7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中的横向切口部(721b)并卡合。而且,内框(640)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644)与内筒(7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中的纵向切口部(721a)卡合。另外,如图34所示,替换件的内盘(710)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712)进入主体的内构件(610)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621)的钩形状的部分并卡合。
在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中,当将替换件组装于主体时,如上所述,同时发生主体的内框(640)的内筒固定用凸部(642)与替换件的内筒(7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的卡合、主体的内框(640)的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644)与替换件的内筒(720)的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的卡合、以及主体的内构件(610)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621)与替换件的内盘(710)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712)的卡合。
〈放出容器的整体〉
图35表示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的整体(主体及替换件)。图35(A)是放出容器的立体图,图35(B)是图35(A)的A-A线剖视图,图35(C)是图35(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35的提升容器的主体中,如参照图29上述所说明的那样,通过使裙部(660)与内框(640)相对旋转,从而内构件(610)的内构件凸部(632)在螺纹构件(650)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651)上滑动,能够使内构件(610)相对于内框(640)、螺纹构件(650)以及钩部(670)升降。
而且,主体的内构件(610)和替换件的内盘(710)通过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621)与内构件固定用凸部(712)的卡合而被固定地安装(参照图35(B)),并且,
主体的内框(640)和替换件的内筒(720)通过内筒固定用凸部(642)与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的卡合以及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644)与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721)的卡合而被固定地安装(参照图33及图34)。
通过以上的构成,在实施方式2的放出容器中,通过使裙部(660)与内框(640)相对旋转,从而内构件(610)及内盘(710)相对于裙部(660)、螺纹构件(650)、内框(640)及内筒(720)相对地升降。由此,收容于内盘(710)的内容物也进行升降。因此,通过使裙部(660)与内框(640)相对旋转,从而内容物的顶端向内筒(720)的上部放出、向下方收回。
附图标记说明
110、610 内构件
120 内构件外周部
121、621 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
122 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
130 内构件内螺纹部
131 内构件螺纹轨道
140、640 内框
141、641 内框纵缝
141a 内框纵缝薄壁部
141b 内框纵缝贯通部
142、642 内筒固定用凸部
143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
144、644内筒旋转防止用内框爪部
145、645 内框台阶
150、650 螺纹构件
151、651 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152 螺纹轴
153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
154螺纹构件固定用螺纹构件卡合部
160、660裙部
161螺纹构件固定用裙部卡合部
180 外筒
210、710 内盘
211、711 内容物收纳部
212、712 内构件固定用凸部
213、713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盘卡合部
214内盘分隔层
214a内容物填充用空气排出孔
220、720内筒
221、721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
221a、721a纵向切口部
221b、721b横向切口部
222、722内盘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
223、723内筒旋转防止用内筒卡合部
300 内容物
643 钩部固定用卡合部
632 内构件凸部
670 钩部
671 钩部基板
672 内框固定用卡合部

Claims (12)

1.一种放出容器,所述放出容器由主体和替换件构成,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
在所述主体中,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所述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所述裙部内,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者能够在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内构件凸部,
所述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裙部,
在所述替换件中,所述内盘具有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及用于收纳内容物的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筒内,
通过将所述替换件的所述内筒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内框,能够将所述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于所述主体,并且,
在将所述替换件装卸自如地组装到所述主体时,所述内构件的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与所述内盘的内构件固定用凸部卡合,所述内构件与所述内盘被相对固定,
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装在所述内框内的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或所述内构件凸部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由此能够将所述内构件及固定于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盘向上方放出、向下方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框具有内筒固定用凸部,
所述内筒具有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
所述内筒向所述内框装卸自如的固定是通过所述内框的内筒固定用凸部与所述内框固定用L字缝隙的卡合而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
所述内框具有内框纵缝,
通过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旋转防止用凸部嵌插于所述内框的所述内框纵缝,从而所述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构件螺纹轨道,
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框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
通过所述内框的所述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内框嵌装部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位置设定用螺纹构件嵌装部卡合,从而所述内框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裙部及所述螺纹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外螺纹轨道,所述内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主体还包括外筒,所述内框固定地插入于所述外筒。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构件凸部,
所述内框具有内框纵缝,
所述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为内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内构件凸部嵌插于所述内框的所述内框纵缝,具有使所述内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的功能,并且,在使所述裙部与所述内框相对旋转时,在安装于所述裙部的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主体还包括钩部,
所述钩部具有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并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裙部,
所述内框具有钩部固定用卡合部,
通过所述内框的所述钩部固定用卡合部与所述钩部的所述内框固定用卡合部卡合,从而所述内框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裙部及所述螺纹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容器,
所述内容物为口红。
11.一种放出容器的替换件,
所述替换件包括内盘及内筒,
所述内盘具有内构件卡合用凸部及内容物收纳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筒内,
所述替换件用于权利要求1的放出容器。
12.一种放出容器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构件、内框、螺纹构件及裙部,
所述内构件具有内盘固定用钩状凸部,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升降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内框内,
所述内框以相对旋转自如且不能升降的方式嵌插在所述裙部内,
所述螺纹构件具有螺纹构件螺纹轨道,
所述内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螺合的内构件螺纹轨道、或者能够在所述螺纹构件的螺纹构件螺纹轨道上滑动的内构件凸部,
所述螺纹构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裙部,
所述主体用于权利要求1的放出容器。
CN202280069359.7A 2021-11-15 2022-11-01 放出容器 Pending CN1181029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5685 2021-11-15
JP2021-185685 2021-11-15
PCT/JP2022/040903 WO2023085176A1 (ja) 2021-11-15 2022-11-01 繰出し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2945A true CN118102945A (zh) 2024-05-28

Family

ID=8633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9359.7A Pending CN118102945A (zh) 2021-11-15 2022-11-01 放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2945A (zh)
WO (1) WO20230851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12594B1 (ko) * 1999-08-14 2001-11-03 서경배 잔량사용 및 교환가능한 화장료 용기
CN103997931B (zh) * 2011-12-21 2016-08-31 株式会社高丝 棒状化妆料保持体
JP7488168B2 (ja) * 2019-12-23 2024-05-21 株式会社 資生堂 棒状化粧料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5176A1 (ja)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30599B (zh) 用于棒状产品的容器
US6089774A (en) Refillable container for applying a spreadable product, more particularly an adhesive compound
WO2008064448A1 (en) A package with a refill cartridge, a refill cartrige and an outer envelope
JP5394288B2 (ja) 吐出器及び吐出器付き容器
JP6929384B2 (ja) 口紅容器
CN118102945A (zh) 放出容器
JP2011051593A (ja) 繰出容器
US20220304452A1 (en) Refillable Dispenser For A Stick Product
JP4154176B2 (ja) 棒状化粧料の収納皿
CN113116045B (zh) 化妆料送出容器
US11903477B2 (en) Refillable container
JPS6330341Y2 (zh)
JP7173795B2 (ja) 繰出容器
JP4206948B2 (ja) 繰出容器
JP2023080019A (ja) 繰出容器
CN113316402A (zh) 送出容器
JP7408249B2 (ja) 繰り出し容器
KR102481645B1 (ko) 재활용 및 리필이 용이한 화장품 용기
KR102636713B1 (ko) 리필 구조를 갖는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JP3911780B2 (ja) 棒状化粧料繰り出し容器
KR102356600B1 (ko) 화장품 용기
JP3415750B2 (ja) 棒状化粧料カートリッジ
EP1997399A2 (en) Housing and movement control system for cosmetic containers
JP2022184242A (ja) 操出容器用カートリッジ、操作体、及び操出容器
JP2022026398A (ja) 操出容器用カートリッジ、操作体、及び操出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