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88719B -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88719B
CN118088719B CN202410521312.0A CN202410521312A CN118088719B CN 118088719 B CN118088719 B CN 118088719B CN 202410521312 A CN202410521312 A CN 202410521312A CN 118088719 B CN118088719 B CN 118088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rod
thread
limi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21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88719A (zh
Inventor
周震华
唐鹏
莫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213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88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88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8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88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8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吸引阀包括阀体、阀杆、阀帽和限位件,限位件可活动的设于内腔中,限位件具有安装通道,阀体还位于安装通道中,并且限位件与阀体和阀杆中的一者连接,限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阀体和阀杆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限位部,阀杆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用于对阀杆轴向限位。该吸引阀可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或弹簧对阀杆提供复位力,或是操作者对阀杆施加拉力的方式来降低阀杆的复位难度、提高阀杆复位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内窥镜作为一种能够置于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在诊断检查、微创手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窥镜的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内窥镜对患者体内存留的积液、血块、组织等进行抽吸,例如通过吸痰镜吸取患者咽喉部的痰液。
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在手柄中配置吸引阀,通过吸引阀可实现对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的抽吸控制。具体的,吸引阀的阀杆上设有衔接通道,通过阀杆的移动,可改变衔接通道的位置,从而使吸引阀在吸引状态和非吸引状态之间切换。吸引阀处于非吸引状态时,吸引阀的出液嘴与进液嘴隔绝,同时出液嘴与外界大气连通;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时,吸引阀的出液嘴与进液嘴连通,同时出液嘴与外界大气隔绝。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通过阀帽或复位弹簧的弹性难以使阀杆复位,即相关技术中吸引阀的阀杆复位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通过阀帽或复位弹簧的弹性难以使阀杆复位,阀杆复位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阀。
本发明的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阀杆、阀帽和限位件,其中,所述阀体具有内腔以及位于所述内腔一端的开口端,所述阀杆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阀杆的第一端经由所述开口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外,所述阀帽与所述阀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阀体还包括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阀杆开设有衔接通道,基于所述阀杆的移动,所述阀杆处于所述衔接通道与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通的第一位置,或者所述阀杆处于所述衔接通道与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错位的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可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限位件具有安装通道,所述阀体还位于所述安装通道中,并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杆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阀体和所述阀杆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阀杆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对所述阀杆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凸出于所述限位件外壁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凸出于所述开口端内壁的第二凸台,通过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的抵接对所述阀杆轴向限位,并且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阀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内表面还设有第三螺纹,所述阀杆设有第四螺纹,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阀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的螺纹高度、所述第二螺纹的螺纹高度和所述第四螺纹的螺纹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三螺纹的螺纹高度。
进一步地,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所述内腔依次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阀杆的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处并与所述第二腔体密封连接,所述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且所述阀杆靠近所述进液嘴侧,所述阀杆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杆靠近所述出液嘴侧,所述阀杆与所述阀体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件的高度,并且所述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件经由所述开口端部分延伸至所述阀体外。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杆的轴向方向,所述衔接通道内径大于所述进液嘴或所述出液嘴的内径,并且所述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衔接通道的第一顶部与所述进液嘴的第二顶部对齐,所述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衔接通道的第一底部与所述出液嘴的第二底部对齐。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发明的内窥镜,包括手柄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柄相连,其中,所述手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有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阀,并且所述吸引阀的阀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外。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阀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阀的装配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将限位件与阀杆固定连接;
将所述阀杆安装于内腔中,转动所述限位件,直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分离,并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限位件的轴向方向保持间隙;
将阀帽安装于阀体的开口端处,并使所述阀帽与所述阀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阀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阀的使用方法,包括按压步骤和/或复位步骤,其中,
所述按压步骤包括:
向阀杆和阀帽施加压力,并使所述阀帽处于压缩状态,同时使所述阀杆上的衔接通道与阀体上的进液嘴和出液嘴连通,所述出液嘴与外界大气隔绝;
所述复位步骤包括:
解除对所述阀杆和所述阀帽施加的压力,利用所述阀帽的弹性带动所述阀杆移动至所述衔接通道与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错位、所述出液嘴与外界大气连通;
握持所述阀杆或所述阀帽,向所述阀杆或所述阀帽施加拉力,直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吸引阀,在内腔中可活动的设有限位件,并且限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阀体和阀杆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限位部,阀杆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用于对阀杆轴向限位,以对阀杆的复位行程进行约束,从而在通过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或弹簧对阀杆提供复位力,或者是操作者对阀杆施加拉力的方式来降低阀杆的复位难度、提高阀杆复位的可靠性时,可避免复位力过大,导致阀杆和阀帽与阀体脱离、或是阀杆与密封圈脱离,引起吸引阀损坏的问题。
即本发明的吸引阀,由于设有限位件,可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或弹簧对阀杆提供复位力,或者是操作者对阀杆施加拉力的方式来降低阀杆的复位难度、提高阀杆复位的可靠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通过阀帽或复位弹簧的弹性难以使阀杆复位,阀杆复位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非吸引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非吸引状态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非吸引状态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阀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阀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阀杆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阀帽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阀帽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限位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限位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阀体与限位件配合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中:100、阀体;110、内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第三腔体;120、开口端;130、进液嘴;131、第二顶部;140、出液嘴;141、第二底部;150、第一卡槽;160、第一卡块;200、阀杆;201、端头;202、第一杆体;203、第二杆体;210、衔接通道;211、第一顶部;212、第一底部;220、第四螺纹;230、密封部;240、第二卡槽;300、阀帽;310、大气孔;320、第三卡槽;330、第二卡块;340、第三卡块;400、限位件;410、安装通道;420、第一限位部;421、第一螺纹;422、第一抵接面;430、第二限位部;431、第二螺纹;432、第二抵接面;440、第三螺纹;500、手柄;600、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各部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出液嘴与进液嘴的隔绝,或是出液嘴与外界大气的隔绝,通常会在阀杆与阀体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此时阀杆与密封圈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阀杆复位所需的复位力较大,仅通过阀帽或复位弹簧的弹性难以使阀杆复位;或者吸引阀内不设置密封圈,仅通过阀杆与阀体的配合实现密封,此时阀杆与阀体通常为过盈配合,阀杆与阀体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阀杆复位所需的复位力较大,阀杆复位过程中易出现卡滞,难以使阀杆复位。另一方面,吸引阀长时间使用后,阀帽或复位弹簧的弹性下降,阀杆的复位能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阀杆复位的可靠性。
发明人考虑了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或弹簧对阀杆提供复位力,但是阀帽或弹簧提供的复位弹力较大,在按压吸引阀过程中,所需的按压力也较大,在按压过程中存在费力的问题,同时过大的复位弹力也可能使阀杆的复位行程过大,从而导致阀杆和阀帽与阀体脱离、或是阀杆与密封圈脱离的问题。
发明人还考虑了通过操作者向阀杆提供复位拉力的方式,由于不同的操作者提供的复位拉力大小有差异,同时操作者提供的复位拉力波动较大,仍然存在无法可靠的控制阀杆复位行程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引阀,该吸引阀具有限位件,限位件通过与阀体或阀杆的匹配限位,可对阀杆的复位行程进行约束,从而可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或弹簧对阀杆提供复位力,或者是操作者对阀杆施加拉力,以此来降低阀杆的复位难度、提高阀杆复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该吸引阀在降低阀杆复位难度、提高阀杆复位可靠性的同时,还可避免复位力过大,导致阀杆和阀帽与阀体脱离、或是阀杆与密封圈脱离,引起吸引阀损坏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4,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吸引阀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上,具体是应用于内窥镜手柄500上。吸引阀通过与负压设备连通,可实现对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的负压抽吸。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包括阀体100、阀杆200、阀帽300和限位件400,如图1~图4所示。下面具体对吸引阀的各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阀体100为吸引阀的主体,阀体100具有内腔110以及位于内腔110一端的开口端120,开口端120与内腔110连通。内腔110为阀杆200提供容置空间,开口端120为阀杆200的安装提供了通道,如图2~图6所示。
具体的,阀杆200可移动的设于内腔110中,阀杆200的第一端经由开口端120延伸至阀体100外,如图2~图4所示。阀帽300与阀杆200的第一端连接,如图1~图4所示。阀杆200可移动的设于内腔110中,是指阀杆200在内腔110的轴向方向可活动或移动。阀杆200的第一端是指阀杆200经由开口端120延伸至阀体100外的一端。
阀体100还包括与内腔110连通的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如图2、图4~图6所示。进液嘴130与体内腔道连通,为积液、血块、组织等进入吸引阀的入口;出液嘴140为积液、血块、组织等排出吸引阀的出口。示例性的,出液嘴140处与吸引嘴连接,吸引嘴还与负压吸引设备连接,从而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积液、血块、组织等吸出。
阀杆200开设有衔接通道210,如图3和图7所示。衔接通道210沿阀杆200的径向方向贯通。基于阀杆200的移动,阀杆200处于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连通的第一位置,或者阀杆200处于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错位的第二位置。图2和3示出了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阀杆200移动的动力为操作者的压力、拉力、阀帽300的复位弹力、复位弹簧的弹力中的一者或多者。此处的连通可以是部分连通或完全连通,错位是指完全错位。
阀帽300不仅与阀杆200连接,还与阀体100连接,从而可确保阀帽300安装的可靠性。示例性的,阀体100上设有第一卡槽150,阀杆200上设有第二卡槽240,阀帽300上设有第三卡槽320,相应的,阀体100上还设有第一卡块160,阀帽300上设有第二卡块330和第三卡块340,第一卡块160与第三卡槽320卡接,第二卡块330与第一卡槽150卡接,第三卡块340与第二卡槽240卡接,从而可实现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的连接,如图2~图9所示。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便于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之间的装配。
通过卡块与卡槽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使阀帽300与阀体100的连接处和阀杆200的连接处保持密封连接。进一步的,也可在卡块与卡槽处设置密封圈,以增强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连接处的密封性。
阀帽300上设置有大气孔310,如图1、图3、图8和图9所示。大气孔310的数量为多个,大气孔310与内腔110连通。示例性的,阀帽300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弹性硅胶,从而可通过阀帽300的复位带动阀杆200移动,同时弹性材料具有可变形的能力,还具有便于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之间的装配。
不限于此,吸引阀也可通过设置于阀杆200底部的弹簧复位,当按压吸引阀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解除对吸引阀的按压时,弹簧复位并驱动阀杆200复位。
内腔110不仅可为阀杆200提供容置空间,还可为限位件400提供容置空间。如图2~图4所示,限位件400可活动的设于内腔110中。也即是限位件400在内腔110的轴向方向可活动或移动。限位件400具有安装通道410,阀体100还位于安装通道410中,如图2~图4、图11所示。限位件4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中的一者连接,限位件4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20,阀体100和阀杆200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30。阀杆200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用于对阀杆200轴向限位,从而可限制阀杆200继续向远离阀体100开口端120的方向移动。示例性的,可通过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的抵接、卡接等方式对阀杆200轴向限位,从而可控制阀杆200的复位行程。
具体的,当限位件400与阀体100连接时,限位件4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20,阀杆20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30。当限位件400与阀杆200连接时,限位件4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20,阀体10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30,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了阀体100和阀杆200的一种具体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可知的,阀体100和阀杆200不限于下述结构。
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阀体100的内腔110依次为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连通为一体,如图6所示。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径向方向的尺寸依次减小,如图6所示。第一腔体111为柱状结构;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为方形结构,如图6所示。
阀杆200包括端头201、第一杆体202和第二杆体203,如图7所示。端头201、第一杆体202和第二杆体203为一体式结构。示例性的,端头201用于与阀帽300卡接。第一杆体202为圆柱状,可便于第一杆体202与限位件400螺纹连接,如图7所示。第二杆体203为板状结构(也可说是方形结构),第二杆体203上设有衔接通道210和密封部230,密封部230为凸出于第二杆体203的凸块,如图7所示。
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阀杆200的密封部230位于第二腔体112处并与第二腔体112密封连接,从而可将第一腔体111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分隔,使得外界大气无法进入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如图4所示。
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密封部230位于第一腔体111内,阀杆200靠近进液嘴130侧,阀杆200与阀体100密封连接(尤其是与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密封),阀杆200靠近出液嘴140侧,阀杆200与阀体100具有间隙(具体是与第二腔体112之间具有间隙),如图2所示。
吸引阀在常态下,限位件400位于靠近开口端120的位置,使得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具有间隙,开口端120打开,大气孔310与第一腔体111连通,外界大气经大气孔310进入第一腔体111中,而后进入出液嘴140,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错位,从而使得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彼此隔绝,此时与出液嘴140连接的负压吸引设备吸引的是大气。图2和图3示出了吸引阀处于常态下的示意图。
当需要吸引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时,向阀帽300施加压力,阀帽300和阀杆200均朝向靠近开口端120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间隙增大。阀帽300受到压力的作用,其发生形变并使大气孔310密封;同时密封部230与第二腔体112密封连接,外界大气无法进入内腔110中;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连通,此时与出液嘴140连接的负压吸引设备吸引的是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如图4所示。
当无需吸引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时,向阀帽300施加压力解除,阀帽300受到的压力消失,阀帽300复位并带动阀杆200朝向远离开口端120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间隙减小,大气孔310打开,密封部230移动至第一腔体111内,大气孔310与第一腔体111连通,外界大气经大气孔310进入第一腔体111中,而后进入出液嘴140,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错位,从而使得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彼此隔绝,此时与出液嘴140连接的负压吸引设备吸引的是大气。
当阀杆200与密封圈或阀体100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或是吸引阀长时间使用后,阀帽300或复位弹簧的弹性下降时,仅通过阀帽300或复位弹簧的弹性难以使阀杆200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操作者可能向阀杆200施加拉力使其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现有技术中的吸引阀容易出现施加拉力过大,导致阀杆200和阀帽300从阀体100上脱落,或是阀杆200与密封圈脱离,从而导致吸引阀损坏。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在内腔110中可活动的设有限位件400,并且限位件4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20,阀体100和阀杆200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30,阀杆200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时,通过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可对阀杆200轴向限位,以对阀杆200的复位行程进行约束,从而在通过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300或弹簧对阀杆200提供复位力,或者是操作者对阀杆200施加拉力的方式来降低阀杆200的复位难度、提高阀杆200复位的可靠性的时候,可避免复位力过大,导致阀杆200和阀帽300与阀体100脱离、或是阀杆200与密封圈脱离,引起吸引阀损坏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由于设有限位件400,可使用弹性较大的阀帽300或弹簧对阀杆200提供复位力,或者是操作者对阀杆200施加拉力的方式来降低阀杆200的复位难度、提高阀杆200复位的可靠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通过阀帽300或复位弹簧的弹性难以使阀杆200复位,阀杆200复位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限位部420为凸出于限位件400外壁的第一凸台,第二限位部430为凸出于开口端120内壁的第二凸台,通过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的抵接对阀杆200轴向限位,如图2~图4所示。示例性的,第一凸台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一抵接面422,第二凸台的下表面形成为第二抵接面432,通过第一抵接面422与第二抵接面432的抵接,可限制阀杆200继续向着远离开口端120的方向移动,如图6和图11~图13所示。
优选的,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一螺纹421,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螺纹431,限位件400与阀体100能够通过第一螺纹421和第二螺纹431螺纹连接,如图2~图4、图6、图10~图13所示。具体的,第一螺纹421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中的一者,第二螺纹431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中的另一者,以便在转动限位件400时,限位件400可相对于阀体100向下移动。
具体的,限位件400为可形变材料制成,此时可通过挤压将限位件400安装于内腔110内。可形变材料例如是硅胶。限位件400为可形变材料制成时,由于其具有可形变的特性,其抵接效果较差,当施加的拉力过大时,仍然可能出现阀杆200和阀帽300与阀体100脱离、或是阀杆200与密封圈脱离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挤压将限位件400安装于内腔110内,也会限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尺寸,当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凸出高度过大时,仍然存在无法将限位件400安装于内腔110内的问题。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通过第一螺纹421和第二螺纹431的设置,当装配时,限位件400与阀体100通过第一螺纹421和第二螺纹431螺纹连接,此时旋转限位件400可使其向靠近第一腔体111底部的方向移动,以将其安装于内腔110中,从而使得限位件400可采用不易形变的材料(例如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进而可增强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抵接限位效果;另外,也可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凸出高度设置的较大,以增大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可进一步增强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抵接限位效果。
优选的,限位件400的内表面还设有第三螺纹440,阀杆200设有第四螺纹220,限位件400与阀杆200能够通过第三螺纹440和第四螺纹220螺纹连接,如图2~图4、图7、图11和图12所示。具体的,第三螺纹440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中的一者,第四螺纹220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中的另一者,以便在转动限位件400时,限位件400可相对阀杆200向下移动。
当限位件400与阀杆200固定连接时,旋转限位件400可带动阀杆200转动,从而使得阀杆200与阀体100或是密封圈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存在安装限位件400费力的问题;另外,该种方式仅适用于圆柱状结构的阀杆200,适用范围有限。
为此,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限位件400与阀杆200通过第三螺纹440和第四螺纹220螺纹连接,在转动限位件400时,限位件400不仅可相对于阀体100移动,也可相对于阀杆200移动,具体是相对于阀体100和阀杆200向远端移动,从而使得在安装限位件400时,阀杆200可保持不动,避免了阀杆200与阀体100或是密封圈之间摩擦力的影响,进而使得限位件400安装时更省力;同时该种安装方式,也可适用于阀杆200为非圆柱状结构的吸引阀(如图7所示的阀杆200为板状结构的情况也适用),从而增大了本申请限位件400的适用范围。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螺纹421的螺纹高度、第二螺纹431的螺纹高度和第四螺纹220的螺纹高度均小于第三螺纹440的螺纹高度,如图2所示。具体的,限位件400装配时,将限位件400与阀杆200螺纹连接,并使位于第四螺纹220上方的第三螺纹44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螺纹431的高度,从而可确保限位件400的整个装配过程中,限位件400均可相对于阀杆200移动。
另外,第一螺纹421的螺纹高度、第二螺纹431的螺纹高度和第四螺纹220的螺纹高度可不做限制。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腔体111的高度小于限位件400的高度。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400经由开口端120部分延伸至阀体100外,如图4所示。限位件400的高度大于第一腔体111的高度,至少是指限位件400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台下表面与第一腔体111底面之间的高度。
将限位件400的高度设为大于第一腔体111的高度,从而在阀杆200复位过程中,可避免限位件400的上端面与第二凸台的下表面抵接,导致阀杆200无法继续复位的问题。
优选的,限位件400与阀帽300可为一体式结构,从而也可避免限位件400的上端面与第二凸台的下表面抵接的问题。
优选的,限位件400与阀帽300可为分体式结构,如图2~图4所示。当限位件400与阀帽300为一体式结构时,在装配吸引阀时,可通过转动阀帽300带动限位件400转动,从而将限位件400安装于内腔110中,该种结构,由于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为密封连接,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存在安装限位件400费力的问题。限位件400与阀帽300为分体式结构,可将限位件400装配至内腔110后,再将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密封连接,从而使得限位件400安装时更省力。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阀杆200的轴向方向,衔接通道210内径大于进液嘴130或出液嘴140的内径。优选的,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衔接通道210的第一顶部211与进液嘴130的第二顶部131对齐,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衔接通道210的第一底部212与出液嘴140的第二底部141对齐。示例性的,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的截面通常为圆形孔,衔接通道210可设为长条形孔或腰型孔等结构。图3和7示出了衔接通道210为腰型孔的示意图。
相比于衔接通道210内径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的内径完全相同的方式,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阀杆200(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完全错位)的时间更长,从而可提高负压吸引阀的吸引效果,避免进液嘴130与出液嘴140之间的管道残留积液、血块、组织等。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对内窥镜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500和插入部600,插入部600与手柄500相连,如图14所示。手柄500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安装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并且吸引阀的阀帽30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腔外。手柄500的其余结构以及插入部600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具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使得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具有负压吸引可靠性高、吸引阀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对吸引阀的装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的装配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将限位件400与阀杆200固定连接。
示例性的,将限位件400与阀杆200螺纹连接,并使位于第四螺纹220上方的第三螺纹44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螺纹431的高度。
当限位件400与阀杆200配合时,使位于第四螺纹220上方的第三螺纹44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螺纹431的高度,可确保限位件400的整个装配过程中,限位件400均可相对于阀杆200移动。
步骤S102:将阀杆200安装于内腔110中,转动限位件400,直至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分离,并使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在限位件400的轴向方向保持间隙。
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在限位件400的轴向方向保持间隙,是指在限位件400的轴向方向,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处于非抵接或非卡接的状态。
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在限位件400的轴向方向保持间隙,从而可在阀杆200复位过程中,可通过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的抵接或卡接等方式对阀杆200的轴向位移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将阀杆200安装于内腔110中时,使限位件400与阀体100螺纹连接,转动限位件400,直至第一螺纹421与第二螺纹431完全分离,并使第一螺纹421位于第一腔体111中。
通过第一螺纹421和第二螺纹431的配合将限位件400安装于内腔110中,使得限位件400可采用不易形变的材料制成,还可增大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可增强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之间的抵接限位效果。
步骤S103:将阀帽300安装于阀体100的开口端120处,并使阀帽300与阀杆2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具有安装方便,所得吸引阀的阀杆200复位可靠性高的优势。
本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对吸引阀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的使用方法,包括按压步骤和/或复位步骤。具体的,
按压步骤包括:
向阀杆200和阀帽300施加压力,并使阀帽300处于压缩状态,同时使阀杆200上的衔接通道210与阀体100上的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连通,出液嘴140与外界大气隔绝。
复位步骤包括:
解除对阀杆200和阀帽300施加的压力,利用阀帽300的弹性带动阀杆200移动至衔接通道210与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错位、出液嘴140与外界大气连通;
握持阀杆200或阀帽300,向阀杆200或阀帽300施加拉力,直至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抵接限位。
通过按压步骤可使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以吸取体内的积液、血块、组织等,通过复位步骤可使吸引阀处于非吸引状态,此时负压吸引设备与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的使用方法,复位时,通过利用阀帽300的弹性和向阀杆200或阀帽300施加拉力,二者协同作用,可降低阀杆200的复位难度、确保阀杆200复位的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复位力过大,导致阀杆200和阀帽300与阀体100脱离,引起吸引阀损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100)、阀杆(200)、阀帽(300)和限位件(400),其中,
所述阀体(100)具有内腔(110)以及位于所述内腔(110)一端的开口端(120),所述阀杆(200)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110)中,所述阀杆(200)的第一端经由所述开口端(120)延伸至所述阀体(100)外,所述阀帽(300)与所述阀杆(200)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阀体(100)还包括与所述内腔(110)连通的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所述阀杆(200)开设有衔接通道(210),基于所述阀杆(200)的移动,所述阀杆(200)处于所述衔接通道(210)与所述进液嘴(130)和所述出液嘴(140)连通的第一位置,或者所述阀杆(200)处于所述衔接通道(210)与所述进液嘴(130)和所述出液嘴(140)错位的第二位置,
所述限位件(400)可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110)中,所述限位件(400)具有安装通道(410),所述阀杆(200)还位于所述安装通道(410)中,并且所述限位件(400)与所述阀体(100)和所述阀杆(200)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限位件(4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20),所述阀体(100)和所述阀杆(200)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30),所述阀杆(200)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420)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30)用于对所述阀杆(200)轴向限位;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部(420)为凸出于所述限位件(400)外壁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限位部(430)为凸出于所述开口端(120)内壁的第二凸台,通过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的抵接对所述阀杆(200)轴向限位,并且
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一螺纹(421),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螺纹(431),所述限位件(400)与所述阀体(1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螺纹(421)和所述第二螺纹(43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0)的内表面还设有第三螺纹(440),所述阀杆(200)设有第四螺纹(220),所述限位件(400)与所述阀杆(2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螺纹(440)和所述第四螺纹(220)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421)的螺纹高度、所述第二螺纹(431)的螺纹高度和所述第四螺纹(220)的螺纹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三螺纹(440)的螺纹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所述内腔(110)依次为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
所述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阀杆(200)的密封部(230)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处并与所述第二腔体(112)密封连接,
所述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部(23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并且所述阀杆(200)靠近所述进液嘴(130)侧,所述阀杆(200)与所述阀体(100)密封连接,所述阀杆(200)靠近所述出液嘴(140)侧,所述阀杆(200)与所述阀体(100)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件(400)的高度,并且所述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00)经由所述开口端(120)部分延伸至所述阀体(100)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杆(200)的轴向方向,所述衔接通道(210)内径大于所述进液嘴(130)或所述出液嘴(140)的内径,并且
所述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衔接通道(210)的第一顶部(211)与所述进液嘴(130)的第二顶部(131)对齐,
所述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衔接通道(210)的第一底部(212)与所述出液嘴(140)的第二底部(141)对齐。
7.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500)和插入部(600),所述插入部(600)与所述手柄(500)相连,其中,
所述手柄(50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并且所述吸引阀的阀帽(3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外。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将限位件(400)与阀杆(200)固定连接;
将所述阀杆(200)安装于内腔(110)中,转动所述限位件(400),直至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分离,并使所述第一限位部(420)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30)在所述限位件(400)的轴向方向保持间隙;
将阀帽(300)安装于阀体(100)的开口端(120)处,并使所述阀帽(300)与所述阀杆(2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步骤和/或复位步骤,其中,
所述按压步骤包括:
向阀杆(200)和阀帽(300)施加压力,并使所述阀帽(300)处于压缩状态,同时使所述阀杆(200)上的衔接通道(210)与阀体(100)上的进液嘴(130)和出液嘴(140)连通,所述出液嘴(140)与外界大气隔绝;
所述复位步骤包括:
解除对所述阀杆(200)和所述阀帽(300)施加的压力,利用所述阀帽(300)的弹性带动所述阀杆(200)移动至所述衔接通道(210)与所述进液嘴(130)和所述出液嘴(140)错位、所述出液嘴(140)与外界大气连通;
握持所述阀杆(200)或所述阀帽(300),向所述阀杆(200)或所述阀帽(300)施加拉力,直至第一限位部(420)与第二限位部(430)抵接限位。
CN202410521312.0A 2024-04-28 2024-04-28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18088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21312.0A CN118088719B (zh) 2024-04-28 2024-04-28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21312.0A CN118088719B (zh) 2024-04-28 2024-04-28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8719A CN118088719A (zh) 2024-05-28
CN118088719B true CN118088719B (zh) 2024-07-02

Family

ID=9114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21312.0A Active CN118088719B (zh) 2024-04-28 2024-04-28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887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611004U (zh) * 2022-09-09 2022-10-21 杭州海康慧影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阀结构和内窥镜装置
CN219251107U (zh) * 2022-08-05 2023-06-27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用于取出冲洗吸引器吸引阀按钮的装置
CN116687314A (zh) * 2023-04-28 2023-09-05 浙江华诺康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阀门及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4978B2 (ja) * 2003-12-22 2010-03-03 Hoya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の吸引操作装置
DE202004020992U1 (de) * 2004-04-24 2006-06-29 Karl Storz Gmbh & Co. Kg Ventileinrichtung für Saug- und/oder Spülleitungen medizinischer Instrumente
CN101298890B (zh) * 2008-03-04 2012-01-04 浙江沃尔达铜业有限公司 可调式减压阀
WO2023052237A1 (en) * 2021-09-28 2023-04-06 Ambu A/S An endoscope
CN115104998B (zh) * 2022-06-30 2023-06-09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吸引阀组件、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251107U (zh) * 2022-08-05 2023-06-27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用于取出冲洗吸引器吸引阀按钮的装置
CN217611004U (zh) * 2022-09-09 2022-10-21 杭州海康慧影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阀结构和内窥镜装置
CN116687314A (zh) * 2023-04-28 2023-09-05 浙江华诺康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阀门及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8719A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1529B2 (en) Cannula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element for use in a medical procedure
JP7436447B2 (ja) 内視鏡用の使い捨ての吸引バルブ
CN105705444A (zh) 用于真空操作装置或抓持装置的阀和真空操作装置
US8747111B2 (en) Suction handle, suction handle assembly, and oral care systems comprising same
JP4608606B2 (ja) 内視鏡用流体制御装置
CN216060451U (zh) 一种吸引阀组件及内窥镜
CN118088719B (zh)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吸引阀的装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WO2024001002A1 (zh) 组织样本采样装置及内窥镜系统
US20220233352A1 (en) Ophthalmic cannula with external engagement feature
JP4608462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111365487A (zh) 负压控制阀及相应的内窥镜
CN112074224A (zh) 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
JP3187102B2 (ja) 吸引制御装置
CN117958725B (zh)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CN220212973U (zh) 负压装置及活检系统
JP2006000525A (ja) 超音波内視鏡の吸引操作弁装置
CN118340489A (zh)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CN115261182A (zh) 一种脱颗粒细胞装置
JP4247607B2 (ja) 内視鏡の鉗子栓
JP4274518B2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JPH03123525A (ja) 内視鏡
CN118177708A (zh) 一种神经内镜装置
JP2012071021A (ja) 内視鏡の吸引ボタン
JPH0199526A (ja) 内視鏡の吸引制御装置
JPS62114527A (ja) 内視鏡の吸引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