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83651B -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83651B
CN118083651B CN202410524587.XA CN202410524587A CN118083651B CN 118083651 B CN118083651 B CN 118083651B CN 202410524587 A CN202410524587 A CN 202410524587A CN 118083651 B CN118083651 B CN 118083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haft
cutting
shaft roller
la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245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83651A (zh
Inventor
张占平
洪野
毛巍
孟庆月
陈丰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de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Inc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de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In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de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Inc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de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245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83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83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3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83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3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切机及印刷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机架、放卷机构、一次贴合机构、二次贴合机构;放卷机构包括两个放卷轴;一次贴合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切轴辊和第二切轴辊,外轴面均包括吸风面、切断面、包胶面以及两个第一平面,两个第一平面相对设置,吸风面上具有标记槽和若干第一吸风口,切断面具有切刀,包胶面具有包附硅胶牵引作用;二次贴合机构包括呈轴对称分布的第一贴轴辊和第二贴轴辊;外轴面均包括过渡面、贴合面和第二平面,贴合面上分布有若干第二吸风口;在不同面之间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裁切、一次贴合、牵引过料和二次贴合处理工序,减小整体装置体积,简化装置运行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切机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模切是一种裁切工艺,通常利用模具来进行剪切或刻压材料,以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在工作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换料的方式,使用裁切好宽度合适的胶带,分别将已经使用完料卷的料带末端与新料卷的料带起始段粘合,完成新旧料带的对接。
相关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11696923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间断换料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将新旧两个料卷分别被放置在贴合机构的两侧,将新料卷的料带起始段用胶带粘好,并拉送至贴合机构的上方,在旧料卷即将用尽时,裁切机构在旧料卷的规定长度截断,并设置凸轮结构控制贴合机构向两侧打开,使得凸轮在转动一圈后,能够自动实现间隙的两次打开和复位作用,并自动实现对接处两侧胶带的贴合作用,从而有效保证打开和复位过程的精确度,保证新旧料带粘接过程的稳定性。
上述不间断换料装置虽然能够实现新旧料带两侧的自动贴合作用,但整体装置体积过大,占用生产空间,不利于设备的布局,也增大制造和维护成本,同时需要经过裁切机构裁切作用以及贴合机构之间的间隙不断打开往复移动才能实现换料时两侧胶带的贴合作用,工作过程运行较为繁琐。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减小装置体积,简化装置运行的复杂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放卷机构、一次贴合机构、二次贴合机构;
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放卷轴,两个所述放卷轴上分别设置有新料卷和旧料卷,所述放卷轴转动使得对应的新料卷或旧料卷释放新料带或旧料带;
所述一次贴合机构位于所述放卷机构的送料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之间,且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之间均形成供新料带或旧料带穿过的间隙;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切轴辊和第二切轴辊,所述二次贴合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贴轴辊和第二贴轴辊,且所述第一切轴辊和所述第一贴轴辊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切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位于同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切轴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切轴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切轴辊和所述第二切轴辊的外轴面均包括吸风面、切断面、包胶面以及两个第一平面,两个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所述切断面和所述包胶面位于同一侧的端部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平面连接,所述吸风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平面连接,所述吸风面和所述切断面均为弧面,且轴径相同设置,所述吸风面上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标记槽,所述切断面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切刀,所述吸风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吸风口;
所述第一贴轴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外轴面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面、贴合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过渡面和所述贴合面均为弧面,且轴径相同设置,所述贴合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吸风口,且朝向所述第二平面的一侧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标记线。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背离所述放卷轴所在一侧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一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一次贴合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切轴辊和所述第二切轴辊发生同步反向转动;另一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二次贴合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发生同步反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电机、主齿轮、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所述驱动架与所述机架背离所述放卷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架上,所述主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位于所述驱动架于所述机架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第一副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切轴辊或所述第二贴轴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与所述主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副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切轴辊或所述第一贴轴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副齿轮啮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轴辊、所述第二切轴辊、所述第一贴轴辊、所述第二贴轴辊端部均连接有气路接口,所述气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吸风口或所述第二吸风口联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外部设置有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包括前连接板、后连接板、辅助板和连接杆;
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互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后连接板位于靠近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四个,分别连接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的四角位置,且朝向所述后连接板的一端伸出,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位于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后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杆围设形成的空间中,并与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板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后连接板水平方向的两侧,所述辅助板两侧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后连接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架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张紧机构,包括四个张紧组件,每组所述张紧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切轴辊或所述第一贴轴辊的端部连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活动板、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
所述活动板沿着水平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前连接板或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切轴辊或第一贴轴辊的端部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切轴辊或所述第一贴轴辊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调节螺母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调节螺杆一端自所述前连接板或所述后连接板的外侧伸入所述限位槽中,使得所述调节螺杆的外轴面与所述调节螺母螺接,且端部与所述活动板水平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后连接板和所述机架围设形成的空间中,且中部与所述后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朝向竖直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与所述活动板的侧边对应设置,且朝向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凸出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的端面与所述活动板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引出机构,所述引出机构位于所述二次贴合机构的送料处,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引出辊,新料带或旧料带自两个所述引出辊之间穿过,且所述引出辊在所述机架上的高度位置可调节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正常送料时,所述第一切轴辊与所述第二切轴辊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切轴辊的第一平面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切轴辊的所述切断面和所述第二切轴辊的所述吸风面朝向所述放卷轴所在一侧设置,所述第一贴轴辊的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竖直平面;所述旧料带自旧料卷上释放,位于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切轴辊的所述标记槽处贴附有第一胶带,所述第一贴轴辊的所述标记线处贴附有第二胶带,所述新料带自所述新料卷上放出且端部与所述第一胶带1/2位置形成粘接作用并控制新料卷处于非释放状态;
旧料卷快用完时,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同时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切轴辊的所述切断面与所述第二切轴辊的所述吸风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分别与所述旧料带的两侧贴合设置,使得所述切刀形成对所述旧料带的切断作用,且所述旧料带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胶带形成粘接作用;
新料带处于释放状态时,带动所述第一胶带移动至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贴合面转动至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第二胶带与所述新料带和旧料带接口处背离所述第一胶带的一侧形成粘接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轴辊轴线和所述第一贴轴辊轴线之间的高度差D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α表示正常送料时第一切轴辊上切刀的刀刃与朝向间隙一侧水平方向的夹角;
β表示正常送料时第一贴轴辊上标记线与朝向间隙一侧水平方向的夹角;
r1表示第一切轴辊上切断面的半径;
r2表示第一贴轴辊上贴合面的半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仅在放卷机构下方设置一次贴合机构和二次贴合机构,从而避免设置裁切机构,减小整体装置体积,从而减小占用空间,并将第一切轴辊和第二切轴辊的外轴面设置形成吸风面、切断面、包胶面以及两个第一平面,第一贴轴辊和第二贴轴辊的外轴面上设置过渡面、贴合面和第二平面,随着驱动一次贴合机构和二次贴合机构发生相对转动时,在不同面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即能够实现裁切、一次贴合、牵引处理和二次贴合处理工序,从而大大简化了装置运行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次贴合机构和二次贴合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次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次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支架和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支架和张紧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常送料时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旧料卷快用完时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料带处于释放状态时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新料带;2、旧料带;3、第一胶带;4、第二胶带;01、气路接口;10、机架;20、放卷机构;21、放卷轴;30、一次贴合机构;301、第一切轴辊;302、第二切轴辊;31、吸风面、31a、标记槽;31b、第一吸风口;32、切断面;32a、切刀;33、第一平面;34、包胶面;40、二次贴合机构;401、第一贴轴辊;402、第二贴轴辊;41、过渡面;42、贴合面;42a、第二吸风口;42b、标记线;43、第二平面;50、驱动机构;51、驱动架;52、驱动电机;53、主齿轮;54、第一副齿轮;55、第二副齿轮;60、辅助支架;61、前连接板;61a、限位槽;62、后连接板;63、辅助板;64、连接杆;70、张紧机构;70a、张紧组件;71、活动板;72、调节螺杆;73、调节螺母;74、限位板;74a、限位端;74b、限位头;80、引出机构;81、引出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在机架10上的放卷机构20、一次贴合机构30、二次贴合机构40;
放卷机构20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放卷轴21,两个放卷轴21上分别设置有新料卷和旧料卷,放卷轴21转动使得对应的新料卷或旧料卷释放新料带1或旧料带2;
一次贴合机构30位于放卷机构20的送料处和二次贴合机构40之间,且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之间均形成供新料带1或旧料带2穿过的间隙;一次贴合机构30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二次贴合机构40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且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一贴轴辊401位于同一侧,第二切轴辊302和第二贴轴辊402位于同一侧;
其中,第一切轴辊301的轴线和第二切轴辊30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的外轴面均包括吸风面31、切断面32、包胶面34以及两个第一平面33,两个第一平面33相对设置,切断面32和所述包胶面34位于同一侧的端部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平面33连接,吸风面3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平面33连接,吸风面31和切断面32均为弧面,且轴径相同设置,吸风面31上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标记槽31a,切断面32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切刀32a,吸风面3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吸风口31b;
第一贴轴辊401的轴线和第二贴轴辊40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呈轴对称分布;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外轴面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面41、贴合面42和第二平面43,过渡面41和贴合面42均为弧面,且轴径相同设置,贴合面4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吸风口42a,且朝向第二平面43的一侧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标记线42b。
本发明仅在放卷机构20下方设置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从而避免设置裁切机构,减小整体装置体积,从而减小占用空间,并将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的外轴面设置形成吸风面31、切断面32以及两个第一平面33,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外轴面上设置过渡面41、贴合面42和第二平面43,随着驱动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发生相对转动时,在不同面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即能够实现裁切、一次贴合处理和二次贴合处理工序,不需要往复的打开和移动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仅需控制二者的实现转动作用即可,从而大大简化了装置运行的复杂度,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在正常送料时,第一切轴辊301与第二切轴辊302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切轴辊301的第一平面33竖直设置,且第一切轴辊301的切断面32和第二切轴辊302的吸风面31朝向放卷轴21所在一侧设置,第一贴轴辊401的第二平面43和第二贴轴辊402的第二平面43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竖直平面;即此时旧料带2自旧料卷上释放,可自由的通过两侧第一平面33以及第二平面43形成的间隙中,避免对后续的送料过程产生干涉。
在旧料卷正常送料的过程中,可依据第二切轴辊302上标记槽31a以及第一贴轴辊401上标记线42b的指示作用,分别在第二切轴辊302的标记槽31a处贴附第一胶带3,第一贴轴辊401的标记线42b处贴附第二胶带4,需要说明的是,贴附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时,尽量使得第一胶带3的中部位置与标记槽31a处对应设置,第二胶带4的中部位置与标记线42b处相对设置,使得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能够均匀分布于新料带1和旧料带2的拼接端部,保证粘贴位置的均匀性;新料带1可以自新料卷上放出且端部与第一胶带31/2位置形成粘接作用并控制新料卷处于非释放状态,为后续不间断换料处理进行初步准备工作。
其中,为保证吸风面对第一胶带以及新料带吸附的稳定性,可在一次贴合机构和放卷机构之间设置对称的换向结构,新料带放出时自两侧的换向结构上包绕后再放置与吸风面上,从而使得新料带能够形成对吸风面的完全覆盖作用,即进一步增大了吸风面与新料带端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换料过程中吸附的稳定性。
当旧料卷快用完时,此时需要进行换料工作,通过控制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同时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切轴辊301的切断面32与第二切轴辊302的吸风面31相对设置,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使得该间隙仅能使得单层料带和第一胶带3的厚度通过;由于切刀32a的设置,切刀32a的刀刃随着第一切轴辊301的转动与旧料带2发生接触作用,并在另一侧第二切轴辊302的挤压力作用下,实现对旧料带2的切断作用,且此时第二切轴辊302上第一胶带3恰好带着新料带1的端部移动至与第一切轴辊301相对位置处,使得截断后旧料带2下半段的端部同时与第一胶带3的另外1/2位置形成粘接作用,从而完成第一胶带3的作用,而截断后的旧料带2上半段由于间隙大小的限制以及新料带1端部对第一胶带3的局部粘接作用,被遗留至一次贴合机构30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胶带3的粘接过程中,二次贴合机构40处于转动状态,使得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由第二平面43相对设置状态转变至过渡面41相对设置状态,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使得该间隙仅能使得单层料带、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的厚度通过。
第一胶带3粘接完成后,此时新料带1处于释放状态,随着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的进一步转动,而带动第一胶带3以及新料带1和旧料带2的拼接端逐渐移动至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之间的间隙处,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贴合面42转动至相对设置,即此时第二胶带4转动至与第一胶带3相对的一侧,随着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上贴合面42之间的接触挤压作用,使得第二胶带4与新料带1和旧料带2接口处背离第一胶带3的一侧形成粘接作用,从而实现双侧粘接作用,保证换料处连接的稳定性。
当单次换料完成后,此时一次贴合机构30中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恰好转动180°,使得第一切轴辊301上的吸风面31和第二切轴辊302上的切断面32朝向放卷轴21所在一侧设置,即此时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的状态发生交换,二次贴合机构40中的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恰好转动360°回到初始状态位置,在下一次不间断换料过程中,可反向操作,从第一切轴辊301所在一侧换上新料卷,仅需对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相应的控制过程和方法与上述步骤相同,在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机架10背离放卷轴21所在一侧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50,一组驱动机构50与一次贴合机构30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发生同步反向转动;另一组驱动机构50与二次贴合机构40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发生同步反向转动;布局设计使得驱动机构50与放卷机构20、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之间的连接更为合理,便于实现整体装置的紧凑布局;且通过与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对应的驱动机构50的驱动作用,从而能够保证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两次贴合处理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对新旧料带2的不停机换料的自动化处理过程,保证换料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驱动机构50包括驱动架51、驱动电机52、主齿轮53、第一副齿轮54和第二副齿轮55;驱动架51与机架10背离放卷机构20的一侧固定连接,驱动电机52设置于驱动架51上,主齿轮53设置于驱动电机52的输出端,位于驱动架51于机架10形成的空间中,第一副齿轮54套设在第二切轴辊302或第二贴轴辊402设置于机架10的一端,并与主齿轮53啮合设置;第二副齿轮55套设在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设置于机架10的一端,并与第一副齿轮54啮合设置。
在工作时,驱动电机52启动,带动主齿轮53转动;由于主齿轮53与第一副齿轮54啮合,因此第一副齿轮54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切轴辊302或第二贴轴辊402也会随之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副齿轮54与第二副齿轮55也啮合,第二副齿轮55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也会跟随转动。通过这样的齿轮传动方式,实现了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或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同步反向转动;上述驱动机构50的设计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而且维护方便;通过调整齿轮的齿数和模数,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转速和扭矩的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此外,齿轮传动还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和稳定性,能够确保新旧料带2换料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第一副齿轮54和第二副齿轮55安装后在驱动电机52的驱动作用下能够达到切刀32切断旧料带2而不切断第一胶带3的效果,可通过设置齿轮微调器在调试过程中调节二者之间的啮合状态,从而达到最优的切断贴合和牵引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切轴辊301、第二切轴辊302、第一贴轴辊401、第二贴轴辊402端部均连接有气路接口01,气路接口01与第一吸风口31b或第二吸风口42a联通设置;通过气路接口01的设置,使得装置能够通过管道与外部气源连接,为各个辊轴上的第一吸风口31b或第二吸风口42a提供稳定的气流;使得在气流作用下,能够形成对料带以及胶带的吸附作用,确保在裁切和一次贴合过程中料带和胶带位置的稳定性,保证不间断换料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外部设置有辅助支架60,辅助支架60与机架10固定连接,包括前连接板61、后连接板62、辅助板63和连接杆64;
前连接板61和后连接板62互相平行设置,且后连接板62位于靠近机架10一侧设置,连接杆64设置有四个,分别连接前连接板61和后连接板62的四角位置,且朝向后连接板62的一端伸出,并与机架10固定连接;
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位于前连接板61、后连接板62和连接杆64围设形成的空间中,并与前连接板61和后连接板62转动连接;辅助板6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后连接板62水平方向的两侧,辅助板63两侧分别与机架10和后连接板62相对设置的两侧固定连接;辅助支架60为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提供支撑和连接作用,前连接板61和后连接板62互相平行设置,并在连接杆64的连接作用下,形成基本的框架结构,增强了前连接板61和后连接板62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够形成与机架10的连接和固定作用;辅助板63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辅助支架60的整体稳定性以及与机架10的连接牢固度,从而确保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一次贴合机构与辅助支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仅将第一切轴辊和第二切轴辊的外轴面设置为平面结构的第一平面,在两端转动连接位置仍采用整圆截面,从而保证转动连接的稳定性,也避免在换料过程中形成转动误差,保证换料的精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辅助支架60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张紧机构70,包括四个张紧组件70a,每组张紧组件70a分别与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的端部连接,张紧组件70a包括活动板71、调节螺杆72和调节螺母73;
活动板71沿着水平方向活动设置于前连接板61或后连接板62上,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的端部与活动板71连接,前连接板61和后连接板62水平方向上靠近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61a,调节螺母73设置在限位槽61a中,调节螺杆72一端自前连接板61或后连接板62的外侧伸入限位槽61a中,使得调节螺杆72的外轴面与调节螺母73螺接,且端部与活动板71水平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张紧机构70能够调节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的位置,以确保料带在不间断换料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料带和胶带,且通过设置四个张紧组件70a对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的端部独立的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
当旋转调节螺杆72时,由于螺母的固定作用,调节螺杆72与限位槽61a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带动调节螺杆72端部的活动杆发生移动,进而能够改变活动板71上第一切轴辊301或第一贴轴辊401端部与辅助支架60的相对位置,实现调节作用,且此种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螺纹调节的方式具有较高的调节精度,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料带和胶带的间隙大小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张紧机构70还包括限位板74,限位板74位于后连接板62和机架10围设形成的空间中,且中部与后连接板6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确保了限位板74连接的稳定性,也增强了辅助支架60的结构强度;限位板74朝向竖直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限位端74a,限位端74a与活动板71的侧边对应设置,且朝向活动板7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限位头74b,限位头74b的端面与活动板71贴合设置,当活动板71在调节螺杆72的作用下移动时,限位头74b对活动板71移动的具有限制和导向作用,确保活动板71不会过度移动或偏离预定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调节的精度,保证调节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引出机构80,引出机构80位于二次贴合机构40的送料处,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引出辊81,新料带1或旧料带2自两个引出辊81之间穿过,且引出辊81在机架10上的高度位置可调节设置;通过引出机构80上引出辊81的设置,在引出辊81的转动作用下,可将新料带1或旧料带2从两个引出辊81之间平稳地引出,确保切换过程的顺利进行,根据不同尺寸规格的料带,可以适应性的调节引出辊81在机架10上的高度位置,以保证能够处于较好的引出状态,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和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引出机构的高度位置调节驱动结构可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也可采用电机配合皮带轮传动的方式进行驱动,能够实现高度方向的位置改变即可,在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同时也可设置滑块导轨机构进行配合,使得位置改变更加顺畅,避免发生卡顿的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方法,使用如上的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正常送料时,第一切轴辊301与第二切轴辊302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切轴辊301的第一平面33竖直设置,且第一切轴辊301的切断面32和第二切轴辊302的吸风面31朝向放卷轴21所在一侧设置,第一贴轴辊401的第二平面43和第二贴轴辊402的第二平面43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竖直平面;旧料带2自旧料卷上释放,位于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之间的间隙中,第二切轴辊302的标记槽31a处贴附有第一胶带3,第一贴轴辊401的标记线42b处贴附有第二胶带4,新料带1自新料卷上放出且端部与第一胶带31/2位置形成粘接作用并控制新料卷处于非释放状态;
旧料卷快用完时,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同时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切轴辊301的切断面32与第二切轴辊302的吸风面31相对设置,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分别与旧料带2的两侧贴合设置,使得切刀32a形成对旧料带2的切断作用,且旧料带2的端部与第一胶带3形成粘接作用;
新料带1处于释放状态时,带动第一胶带3移动至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之间的间隙处,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贴合面42转动至相对设置,使得第二胶带4与新料带1和旧料带2接口处背离第一胶带3的一侧形成粘接作用。
本发明仅在放卷机构20下方设置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从而避免设置裁切机构,减小整体装置体积,从而减小占用空间,通过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的外轴面设置形成吸风面31、切断面32以及两个第一平面33,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外轴面上设置过渡面41、贴合面42和第二平面43,随着驱动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发生相对转动时,在不同面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即能够实现裁切、一次贴合处理和二次贴合处理工序,不需要往复的打开和移动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仅需控制二者的实现转动作用即可,从而大大简化了装置运行的复杂度,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上述不停机放料方法的具体过程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切轴辊301轴线和第一贴轴辊401轴线之间的高度差D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α表示正常送料时第一切轴辊301上切刀32a的刀刃与朝向间隙一侧水平方向的夹角;
β表示正常送料时第一贴轴辊401上标记线42b与朝向间隙一侧水平方向的夹角;
r1表示第一切轴辊301上切断面32的半径;
r2表示第一贴轴辊401上贴合面42的半径。
在贴第二胶带4过程中,需要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第一胶带3能够带着新料带1和旧料带2的端部移动至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之间的间隙中,同时第二胶带4能够转动至与新旧料带2接口位置相对处,从而保证第二胶带4贴合位置的准确性,即在此时间段中,第一胶带3的移动路径需要与第二胶带4的移动路径保持一致,即需要控制第一切轴辊301轴线和第一贴轴辊401轴线之间的高度差D与第二胶带4随着第一贴轴辊401转动时所经过的弧长保持一致。
在驱动一次贴合机构30和二次贴合机构40分别发生同步反向转动时,设定一次贴合机构30上第一切轴辊301的转速为n1,第一切轴辊301上切断面32的半径为r1,二次贴合机构40上第一贴轴辊401的转速为n2,第一贴轴辊401上贴合面42的半径为r2,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分别贴附于吸风面31和贴合面42上,二者线速度v1、v2相同,即v1=v2,由公式2πr1n1=2πr2n2即能够推导获得第一贴合机构和第二贴合机构转速之间的关系为:
当切刀32a由初始位置转动至朝向间隙一侧的水平位置时,即此时切刀32a完成对旧料带2端部的切除作用,同时在第一切轴辊301上切断面32和第二切轴辊302上吸风面31相对挤压作用完成旧料带2切断处端部的粘接作用时,第一切轴辊301的转动周期T1=1/n1,所使用的时间为,在同样的时间中,第一贴轴辊401的转动周期为T2=1/n2,第一贴轴辊401上标记线42b所经过的弧长为:
在第一贴轴辊401上标记线42b转动至与新旧料带2接口处相对设置时,设定标记线42b恰好转动到达朝向间隙一侧的水平位置,从标记线42b的初始位置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需经过的总弧长为;进而能够获得第一胶带3带着新料带1和旧料带2的端部移动至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之间的间隙中时标记线42b经过的弧长即为此时第一胶带3移动的距离,也即第一切轴辊301轴线和第一贴轴辊401轴线之间的高度差D需满足下式:
同样的,由于第一切轴辊301和第二切轴辊302的结构相同且发生同步反向转动,第一贴轴辊401和第二贴轴辊402的结构相同且发生同步反向转动,当新换的料卷使用完成后,可反向操作,从第一切轴辊301所在一侧换上新料卷,仅需对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相应的控制过程和方法在此处不进行赘述。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放卷机构、一次贴合机构、二次贴合机构;
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放卷轴,两个所述放卷轴上分别设置有新料卷和旧料卷,所述放卷轴转动使得对应的新料卷或旧料卷释放新料带或旧料带;
所述一次贴合机构位于所述放卷机构的送料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之间,且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之间均形成供新料带或旧料带穿过的间隙;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切轴辊和第二切轴辊,所述二次贴合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贴轴辊和第二贴轴辊,且所述第一切轴辊和所述第一贴轴辊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切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位于同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切轴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切轴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切轴辊和所述第二切轴辊的外轴面均包括吸风面、切断面、包胶面以及两个第一平面,两个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所述切断面和所述包胶面位于同一侧的端部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平面连接,所述吸风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平面连接,所述吸风面和所述切断面均为弧面,且轴径相同设置,所述吸风面上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标记槽,所述切断面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切刀,所述吸风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吸风口;
所述第一贴轴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外轴面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面、贴合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过渡面和所述贴合面均为弧面,且轴径相同设置,所述贴合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吸风口,且朝向所述第二平面的一侧具有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标记线;
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外部设置有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包括前连接板、后连接板、辅助板和连接杆;
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互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后连接板位于靠近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四个,分别连接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的四角位置,且朝向所述后连接板的一端伸出,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位于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后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杆围设形成的空间中,并与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
述辅助板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后连接板水平方向的两侧,所述辅助板两侧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后连接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辅助支架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张紧机构,包括四个张紧组件,每组所述张紧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切轴辊或所述第一贴轴辊的端部连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活动板、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
所述活动板沿着水平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前连接板或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切轴辊或第一贴轴辊的端部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切轴辊或所述第一贴轴辊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调节螺母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调节螺杆一端自所述前连接板或所述后连接板的外侧伸入所述限位槽中,使得所述调节螺杆的外轴面与所述调节螺母螺接,且端部与所述活动板水平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背离所述放卷轴所在一侧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一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一次贴合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切轴辊和所述第二切轴辊发生同步反向转动;另一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二次贴合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发生同步反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电机、主齿轮、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所述驱动架与所述机架背离所述放卷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架上,所述主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位于所述驱动架于所述机架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第一副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切轴辊或所述第二贴轴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与所述主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副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切轴辊或所述第一贴轴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副齿轮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轴辊、所述第二切轴辊、所述第一贴轴辊、所述第二贴轴辊端部均连接有气路接口,所述气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吸风口或所述第二吸风口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后连接板和所述机架围设形成的空间中,且中部与所述后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朝向竖直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与所述活动板的侧边对应设置,且朝向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凸出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的端面与所述活动板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出机构,所述引出机构位于所述二次贴合机构的送料处,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引出辊,新料带或旧料带自两个所述引出辊之间穿过,且所述引出辊在所述机架上的高度位置可调节设置。
7.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正常送料时,所述第一切轴辊与所述第二切轴辊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切轴辊的第一平面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切轴辊的所述切断面和所述第二切轴辊的所述吸风面朝向所述放卷轴所在一侧设置,所述第一贴轴辊的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竖直平面;所述旧料带自旧料卷上释放,位于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切轴辊的所述标记槽处贴附有第一胶带,所述第一贴轴辊的所述标记线处贴附有第二胶带,所述新料带自所述新料卷上放出且端部与所述第一胶带1/2位置形成粘接作用并控制新料卷处于非释放状态;
旧料卷快用完时,所述一次贴合机构和所述二次贴合机构同时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切轴辊的所述切断面与所述第二切轴辊的所述吸风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分别与所述旧料带的两侧贴合设置,使得所述切刀形成对所述旧料带的切断作用,且所述旧料带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胶带形成粘接作用;
新料带处于释放状态时,带动所述第一胶带移动至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一贴轴辊和所述第二贴轴辊的贴合面转动至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第二胶带与所述新料带和旧料带接口处背离所述第一胶带的一侧形成粘接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体积不停机放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轴辊轴线和所述第一贴轴辊轴线之间的高度差D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α表示正常送料时第一切轴辊上切刀的刀刃与朝向间隙一侧水平方向的夹角;
β表示正常送料时第一贴轴辊上标记线与朝向间隙一侧水平方向的夹角;
r1表示第一切轴辊上切断面的半径;
r2表示第一贴轴辊上贴合面的半径。
CN202410524587.XA 2024-04-29 2024-04-29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8083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24587.XA CN118083651B (zh) 2024-04-29 2024-04-29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24587.XA CN118083651B (zh) 2024-04-29 2024-04-29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3651A CN118083651A (zh) 2024-05-28
CN118083651B true CN118083651B (zh) 2024-06-21

Family

ID=91151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24587.XA Active CN118083651B (zh) 2024-04-29 2024-04-29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8365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620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东莞市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极片模切设备
CN116101822A (zh) * 2023-02-02 2023-05-12 潍坊恒诚祥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圆压圆模切分条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923749U (zh) * 2020-07-28 2021-04-09 广州九恒条码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接纸机构及具有其的不停机换卷设备
CN116969239B (zh) * 2023-09-22 2023-11-28 常州市哈德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换料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620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东莞市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极片模切设备
CN116101822A (zh) * 2023-02-02 2023-05-12 潍坊恒诚祥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圆压圆模切分条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3651A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8987B (zh) 中心收卷机
WO2008047546A1 (fr) Dispositif d'enroulement de film automatique, système de refendage et d'enroulement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film enroulé
CN101734503B (zh) 连卷袋自动收换卷机构
JP7016364B2 (ja) 一体化巻取組立設備
CN110065845B (zh) 预粘型防水膜贴胶分切一体机
CN116969239B (zh) 一种不间断换料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8083651B (zh) 一种小体积不停机放料装置及方法
CN113581904B (zh) 一种复合铜薄膜的精密分切合成设备及精密分切合成方法
CN110193993B (zh) 一种不停机覆膜成套设备
CN113003269A (zh) 一种飞刀型自动驳接收卷装置
WO2020187263A1 (zh) 一种薄膜卷接料装置
CN111038800A (zh) 折叠贴条自动成型装置
JP7173519B2 (ja) シート巻取装置
CN215592089U (zh) 一种大幅宽材料用的连续放卷装置
CN217184790U (zh) 一种带材无胶拼接装置
CN105501533A (zh) 用于拼接盘卷式原辅材料的装置及拼接方法
JP2004262561A (ja) 巻取り装置
WO2008116311A9 (en) Web process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multiple slit web separation and redirection system and/or with automatic rewind and/or automatic unwind roll transfer system
CN201516998U (zh) 连卷袋自动收换卷机构
CN219823163U (zh) 一种复合膜分条设备
CN218226822U (zh) 一种医用敷料成型机用棉料裁切装置
CN218659389U (zh) 制袋用自动切带机
CN211568504U (zh) 折叠贴条自动成型装置
CN216181157U (zh) 一种膜料切割装置
JP3767488B2 (ja) シート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