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7112A - 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77112A
CN118077112A CN202280068008.4A CN202280068008A CN118077112A CN 118077112 A CN118077112 A CN 118077112A CN 202280068008 A CN202280068008 A CN 202280068008A CN 118077112 A CN118077112 A CN 118077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wire harness
flat portion
adhesive layer
electr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80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泰志
加藤重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77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71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按照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第1带构件(31)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电线(22)的线束(20)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具有第1基材(32)和第1粘合剂层(33),第1基材(32)呈带状,具有第1面(34)和第1面(34)的反侧的第2面(35),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第1基材(32)的长度方向(Ld)是与第1基材(3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在第1面(34)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d)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36)。多个凸部(36)在第1基材(32)的长度方向(Ld)上排列。

Description

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于车辆的线束中,作为外装构件具备波纹管。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中,取代波纹管,将纤维增强树脂制的耐磨损带半重叠缠绕于电线的外周,同时作为外装构件使用。
原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2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波纹管的情况下,进行利用带构件将波纹管相对于电线固定等、将波纹管相对于电线固定的工序。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中,在将采用带构件的外装构件设为与波纹管同等强度的情况下,需要将该外装构件的厚度设为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因此,将带构件在电线外周重叠地卷绕多次,或者将带构件具有的基材的厚度增厚。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形成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的保护用带构件及具备通过该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沿着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排列。
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沿着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排列。
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从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观看沿着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连续地延伸,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排列。
本公开的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所述第2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
本公开的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及所述第2带构件分别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
本公开的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而贴合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当将所述第1带构件具有的所述基材设为第1基材,将所述第1带构件具有的所述粘合剂层设为第1粘合剂层时,所述第2带构件具有第2基材和第2粘合剂层,所述第2基材呈带状,厚度比所述第1基材薄,所述第2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基材的单面。
本公开的线束具备至少一条电线和通过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所述保护用带构件以所述保护用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卷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能容易得到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纵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用带构件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用带构件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保护用带构件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保护用带构件缠绕于纸管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横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俯视图。
图11是变形例中的线束的示意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中的线束的剖视图。
图13是变形例中的线束的示意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中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中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16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中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17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中的线束的横剖视图。
图18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中的保护用带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
[1]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沿着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排列。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粘合剂层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的外周面密接,能将保护用带构件粘贴于电线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将保护用带构件粘贴于电线的外周面,能利用该保护用带构件形成保护电线的外装构件。另外,通过多个凸部,能容易增厚保护用带构件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保护用带构件的强度。因此,通过利用该保护用带构件形成外装构件,与利用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外装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形成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
[2]优选的是,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具有粘接部,所述粘接部通过所述粘合剂层将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基材的两端区域粘接于所述电线的外周面。
根据该结构,能抑制保护用带构件从电线的外周面剥离。
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
[3]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沿着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排列。
根据该结构,能起到与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同样的作用效果。
[4]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用带构件使用于通过以从与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电线的状态贴合的两个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中的所述两个带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带构件,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收纳部,向从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第1面的方向凹陷,并且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内侧配置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和端部粘贴部,位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收纳部的两侧,通过所述粘合剂层贴附到对方侧的所述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能在一方带构件的端部粘贴部粘贴另一方带构件,因此使构成外装构件的两个带构件彼此容易贴合。另外,通过两个带构件,能容易将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该电线的至少一部分遍及全周包围。
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
[5]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从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观看沿着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连续地延伸,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排列。
根据该结构,能起到与上述的保护用带构件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公开的线束,
[6]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所述第2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能起到与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同样的作用效果。特别是,能将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分别通过粘合剂层粘贴于平坦部,因此能容易将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分别配置于平坦部。即,能容易将外装构件安装于电线。
本公开的线束,
[7]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所述第2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能起到与上述的线束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公开的线束,
[8]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及所述第2带构件分别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能起到与上述的线束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公开的线束,
[9]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所述电线束在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而贴合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当将所述第1带构件具有的所述基材设为第1基材,将所述第1带构件具有的所述粘合剂层设为第1粘合剂层时,所述第2带构件具有第2基材和第2粘合剂层,所述第2基材呈带状,厚度比所述第1基材薄,所述第2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基材的单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并用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和第2带构件,并且在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中可能接触异物的一侧配置第1带构件,能利用第1带构件保护平坦部。
本公开的线束,
[10]具备至少一条电线和通过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所述保护用带构件以所述保护用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卷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
根据该结构,通过后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的粘合剂层,先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和后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粘接。因此,通过螺旋状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形成将电线的外周包围的筒体。并且,通过由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该筒体,能保护电线不受与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这样,通过在电线的外周螺旋状卷绕保护用带构件,能容易形成具有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
另外,能通过粘合剂层将保护用带构件粘贴于电线的外周面,因此也可以不进行另外利用固定用的带构件等将由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固定于电线的工序。因此,也可以不进行在外装构件使用波纹管的情况下进行的利用带构件将波纹管固定于电线的工序、将带构件卷绕于波纹管的外周的工序等。即,与外装构件使用波纹管的情况相比,能减少作业工序。因此,能容易将外装构件安装于电线。
[11]优选的是,所述外装构件通过上述保护用带构件形成,所述多个凸部分别在所述电线的外周沿着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在想要将电线维持成直线状的部分,通过外装构件使其具有刚性,并且容易将电线的形状维持成直线状。因此,在想要将线束维持成直线状的部分,能抑制线束挠曲。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的具体例。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另外,附图有时为了容易理解而将构成要素放大示出。在附图中,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有时与实际的尺寸比率或者其他图中的尺寸比率不同。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线束20例如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线束20例如具备电线束21。电线束21具有多条电线22。例如,电线束21具有四条电线22。四条电线22例如是同一种类的电线,并且直径相等。电线束21是多条电线22捆束成的。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电线22具有芯线23和绝缘包覆部24,芯线23具有导电性,绝缘包覆部24包围芯线23的外周并且具有绝缘性。此外,图2是图1中的2-2剖视图。
作为芯线23,例如能使用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由内部形成实心结构的柱状的一根金属棒构成的柱状导体、内部形成中空结构的筒状导体等。另外,作为芯线23,例如也可以使用将绞线、柱状导体、筒状导体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成的芯线。作为芯线23的材料,例如能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
绝缘包覆部24例如将芯线23的外周遍及绕电线22的中心线L1的周向全周而包覆。绝缘包覆部24例如通过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此外,中心线L1仅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图示。中心线L1是在电线22的横截面中的中央通过的线。电线22的长度方向是沿着中心线L1的方向。
在各电线22的端部设置有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和保持于连接器壳体内侧的连接端子。多条电线22分别与不同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电线束21在电线束21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条电线22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25。例如,电线束21在该电线束21的一部分具有平坦部25。
例如,在平坦部25中,四条电线22沿着与电线束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交叉的一方向排成一列。此外,以下将电线束21的延伸方向记载为延伸方向X。延伸方向X是电线束21的长度方向,且是沿着捆束的多条电线22的中心线L1的方向。即,延伸方向X是沿着各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在图中,用两箭头表示延伸方向X。
在平坦部25中,多条电线22沿着与延伸方向X垂直交叉的第1方向Y排列。将与延伸方向X垂直交叉且与第一方向Y垂直交叉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Z。第1方向Y相当于平坦部25的宽度方向。第2方向Z相当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平坦部25的横截面形状是在第1方向Y较长且在第2方向Z较薄的扁平形状。此外,“横截面”是沿着与延伸方向X垂直的平面剖切的截面。另外,第1方向Y上的平坦部25的宽度比第2方向Z上的平坦部25的宽度宽。在平坦部25中,四条电线22例如相互平行地延伸。另外,在平坦部25中,在第1方向Y上相邻的电线22彼此例如相互接触。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是指多条电线以电线束的横截面形状成为扁平形状的方式排列。即,是指电线以电线束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在与电线束的延伸方向垂直交叉的第1方向上较长,且在与第1方向垂直交叉的第2方向上较薄的形状的方式排列。并且,第1方向上的平坦部的宽度相当于平坦部的横截面中宽度最宽的部分的宽度。进一步地,第1方向上的平坦部的宽度和第2方向上的平坦部的宽度是不同的值,第1方向上的平坦部的宽度比第2方向上的平坦部的宽度宽。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坦状”是指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状态。
线束20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外装构件26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的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平坦部25中的电线22例如由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一体地保持。此外,平坦部25中的电线22也可以由与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不同的带构件一并捆束。
第1带构件31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具有第1基材32和层叠于第1基材32的单面的第1粘合剂层33。
第1基材32呈带状。第1基材32的长度方向Ld是与第1基材3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例如沿着长度方向Ld宽度恒定。第1基材32具有第1面34和第1面34的反侧的第2面35。第1面34是第1基材32的厚度方向Td上的该第1基材32的两面中的一个面。第2面35是厚度方向Td上的该第1基材32的两面中的另一个面。
第1基材32在第1面34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d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36。各凸部36向与第2面35相反的方向突出。各凸部36例如形成使第1基材32以向第1面34侧隆起的方式凸折折叠的形状。多个凸部36在长度方向Ld上排列。例如,多个凸部36在长度方向Ld隔开恒定间隔地排列。
作为第1基材32的材料,例如能使用PVC(聚氯乙烯)、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
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第1粘合剂层33例如层叠于宽度方向Wd上的第2面35整体。另外,第1粘合剂层33例如至少层叠于第2面35中的与凸部36的突出方向垂直的平面状部分整体。
第1带构件31通过第1粘合剂层33粘贴于平坦部25。第1带构件31相对于平坦部25配置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另外,第1带构件31例如以第1基材32的长度方向Ld沿着延伸方向X即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各凸部36从第1基材32的厚度方向Td观看,沿着与电线2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第1带构件31贴附到位于第1带构件31与第2带构件41之间的电线22中的至少一条电线2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1带构件31贴附到平坦部25中的各电线22的一部分。
第1带构件31也可以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区域具有第1粘接部37,第1粘接部37通过第1粘合剂层33将长度方向Ld上的第1基材32的两端区域粘接于电线22的外周面。第1带构件31通过具有第1粘接部37,从而长度方向Ld上的自身的两端粘接于电线22的外周面。
第2带构件41例如与第1带构件31同样,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2带构件41具有第2基材42和第2粘合剂层43,第2基材42呈带状,具有第1面44和第1面44的反侧的第2面45,第2粘合剂层43层叠于第2面45。第2基材42在第1面44具有沿着第2基材42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46。
第2带构件41例如与第1带构件31是同一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是同一种类,所以第2基材42及第2粘合剂层43是与第1基材32及第1粘合剂层33相同的结构。另外,凸部46是与凸部36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第2带构件41的详细说明。
第2带构件41通过第2粘合剂层43粘贴于平坦部25。第2带构件41相对于平坦部25配置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另外,第2带构件41例如以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沿着延伸方向X即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从第2基材42的厚度方向观看,各凸部46沿着与电线2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第2带构件41贴附到位于第1带构件31与第2带构件41之间的电线22中的至少一条电线2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2带构件41贴附到平坦部25中的各电线22的一部分。
第2带构件41也可以在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具有第2粘接部47,该第2粘接部47通过第2粘合剂层43将该长度方向上的第2基材42的两端区域粘接于电线22的外周面。第2带构件41通过具有第2粘接部47,从而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上的自身的两端粘接于电线22的外周面。
参照图3~图6,对作为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使用的保护用带构件5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准备呈带状的长条状的带材52。图3是从带材52的宽度方向观看的带材52的侧视图。带材52成为第1基材32或者第2基材42。例如,带材52具有与第1基材32相同的宽度。
如图4所示,进行利用模具将带材52成型的第1成型工序。带材52例如通过模具成型为从带材52的宽度方向观看呈波形。图4是从该带材52的宽度方向观看第1成型工序结束后的带材52的侧视图。
接着,如图5所示,进行将在第1成型工序中成型为波形的带材52在长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多个凸部56的第2成型工序。在第2成型工序中,例如使用模具在带材52上形成沿该带材5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56。另外,在带材52中,与凸部56突出的第1面54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55成型为平面状。
接着,进行在第2面55层叠粘合剂层53的层叠工序。当层叠工序结束时,则保护用带构件51完成。图5是从带材52的宽度方向观看的保护用带构件51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保护用带构件51例如能以螺旋状卷绕于纸管58的外周的状态搬运。通过将卷绕于纸管58的保护用带构件51切成期望长度,能形成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
此外,如图2、图3及图5所示,为了形成保护用带构件51而准备的带材52的厚度T1、保护用带构件51中的带材52的最大厚度T2等只要根据外装构件26所要求的磨损强度、刚性等设定为期望值即可。顺便提及,保护用带构件51中的带材52即保护用带构件51的基材的最大厚度T2与第1带构件31中的第1基材32的最大厚度T3及第2带构件41中的第2基材42的最大厚度T4各自相同。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1)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电线22的线束20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具有第1基材32和第1粘合剂层33,第1基材32呈带状,具有第1面34和第1面34的反侧的第2面35,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第1基材32的长度方向Ld是与第1基材3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在第1面34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d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36。多个凸部36在第1基材32的长度方向Ld上排列。第2带构件41具有第2基材42和第2粘合剂层43,第2基材42呈带状,具有第1面44和第1面44的反侧的第2面45,第2粘合剂层43层叠于第2面45。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是与第2基材42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第2基材42在第1面44具有沿着第2基材42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46。多个凸部46在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排列。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1粘合剂层3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22的外周面密接,能将第1带构件31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通过使第2粘合剂层4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22的外周面密接,能使第2带构件41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将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能利用该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形成保护电线22的外装构件26。另外,通过多个凸部36,能容易增厚第1带构件31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第1带构件31的强度。同样,通过多个凸部46,能容易增厚第2带构件41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第2带构件41的强度。因此,通过利用该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形成外装构件26,与利用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外装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形成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26。
(1-2)第1带构件31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区域具有第1粘接部37,第1粘接部37通过第1粘合剂层33将长度方向Ld上的第1基材32的两端区域粘接于电线22的外周面。第2带构件41在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具有第2粘接部47,第2粘接部47通过第2粘合剂层43将该长度方向上的第2基材42的两端区域粘接于电线22的外周面。
根据该结构,能抑制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从电线22的外周面剥离。
(1-3)线束20具备电线束21,电线束21具有多条电线22。电线束21在电线束21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条电线22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25。线束20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外装构件26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的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第1带构件31是通过第1粘合剂层33粘贴于平坦部25的保护用带构件。第2带构件41是通过第2粘合剂层43粘贴于平坦部25的保护用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能分别通过第1粘合剂层33及第2粘合剂层43将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粘贴于平坦部25。因此,能将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分别容易地配置于平坦部25。即,能将外装构件26容易地安装于电线22。
(1-4)考虑到用厚度恒定且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具有与外装构件26同等强度的外装构件。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外装构件的强度,例如,考虑到以通过以往的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的厚度成为与第1带构件31或者第2带构件41的最大厚度同等的厚度的方式将该以往的带构件卷绕于电线的外周。但是,这样的话,通过以往的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与通过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形成的外装构件26相比,质量变大。即,通过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形成的外装构件26与通过以往的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相比,能以较小的质量具有同等强度。因此,与通过以往的带构件形成外装构件的情况相比,能降低外装构件26的制造成本。
另外,考虑到将厚度恒定且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与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同样地配置于电线而形成外装构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该外装构件与外装构件26相比厚度较薄。即,通过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形成的外装构件26同将以往的带构件与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同样地配置而形成的外装构件相比厚度较厚。因此,与该外装构件相比,能提高外装构件26的耐磨损性。
(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是相同结构的保护用带构件。因此,如果准备一种保护用带构件51,就能准备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双方。因此,与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是不同结构的保护用带构件的情况相比,容易准备构成外装构件26的保护用带构件。另外,只要制造一种保护用带构件即可,因此与制造第1带构件31用和第2带构件41用的两种保护用带构件的情况相比,能降低外装构件26的制造成本。
(1-6)在线束20中,第1带构件31的各凸部36及第2带构件41的各凸部46从厚度方向Td观看沿着与电线2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容易使安装有外装构件26的部分的电线22向厚度方向Td弯曲。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外装构件及线束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者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该结构的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如图7及图8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20A是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20中取代外装构件26而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A的结构。此外,图8是图7中的8-8剖视图。
外装构件26A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的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平坦部25中的电线22例如由第1带构件31A和第2带构件41A一体地保持。
第1带构件31A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A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A是具有第1基材32A和层叠于第1基材32A的单面的第1粘合剂层33。
第1基材32A呈带状。第1基材32A的长度方向LdA是与第1基材32A的宽度方向WdA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A例如沿着长度方向LdA宽度恒定。第1基材32A具有第1面34A和第1面34A的反侧的第2面35A。第1基材32A的厚度方向TdA上的该第1基材32A的两面中的一个面是第1面34A,另一个面是第2面35A。
第1基材32A在第1面34A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dA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36A。第1基材32A例如具有三个凸部36A。各凸部36A向与第2面35A相反的方向突出。各凸部36A例如形成将第1基材32A以向第1面34A侧隆起的方式凸折折叠的形状。多个凸部36A在宽度方向WdA上排列。例如,多个凸部36A在宽度方向WdA上隔开恒定间隔地排列。作为第1基材32A的材料,能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基材32同样的树脂材料。
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A。第1粘合剂层33例如层叠于宽度方向WdA上的第2面35A整体。另外,第1粘合剂层33例如至少层叠于第2面35A中的与凸部36A的突出方向垂直的平面状部分整体。
第1带构件31A通过第1粘合剂层33粘贴于平坦部25。第1带构件31A相对于平坦部25配置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另外,第1带构件31A例如以第1基材32A的长度方向LdA沿着延伸方向X即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各凸部36A从厚度方向TdA观看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1带构件31A贴附到位于第1带构件31A与第2带构件41A之间的电线22中的至少一条电线2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1带构件31A贴附到平坦部25中的各电线22的一部分。
第2带构件41A例如与第1带构件31A同样,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A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2带构件41A具有第2基材42A和第2粘合剂层43,第2基材42A呈带状,具有第1面44A和第1面44A的反侧的第2面45A,第2粘合剂层43层叠于第2面45A。第2基材42A在第1面44A具有沿着第2基材42A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46A
第2带构件41A例如与第1带构件31A是同一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带构件31A和第2带构件41A是同一种类,所以第2基材42A及第2粘合剂层43是与第1基材32A及第1粘合剂层33相同的结构。另外,凸部46A是与凸部36A相同的结构。
第2带构件41A通过第2粘合剂层43粘贴于平坦部25。第2带构件41A相对于平坦部25配置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另外,第2带构件41A例如以第2基材42A的长度方向沿着延伸方向X即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各凸部46A从第2基材42A的厚度方向观看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2带构件41A贴附到位于第1带构件31A与第2带构件41A之间的电线22中的至少一条电线2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2带构件41A贴附到平坦部25中的各电线22的一部分。
(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4)、(1-5)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2-1)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电线22的线束20A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A具有第1基材32A和第1粘合剂层33,第1基材32A呈带状,具有第1面34A和第1面34A的反侧的第2面35A,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A。第1基材32A的长度方向LdA是与第1基材32A的宽度方向WdA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A在第1面34A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dA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36A。多个凸部36A在第1基材32A的宽度方向WdA上排列。第2带构件41A具有第2基材42A和第2粘合剂层43,第2基材42A呈带状,具有第1面44A和第1面44A的反侧的第2面45A,第2粘合剂层43层叠于第2面45A。第2基材42A的长度方向是与第2基材42A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第2基材42A在第1面44A具有沿着第2基材42A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46A。多个凸部46A在第2基材42A的宽度方向排列。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1粘合剂层3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22的外周面密接,能将第1带构件31A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通过使第2粘合剂层4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22的外周面密接,能将第2带构件41A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将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能利用该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形成保护电线22的外装构件26A。另外,通过多个凸部36A,能容易增厚第1带构件31A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第1带构件31A的强度。同样,通过多个凸部46A,能容易增厚第2带构件41A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第2带构件41A的强度。因此,通过利用该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形成外装构件26A,与利用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外装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形成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26A。
(2-2)线束20A具备电线束21,电线束21具有多条电线22。电线束21在电线束21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条电线22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25。线束20A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A。外装构件26A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的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第1带构件31A是通过第1粘合剂层33粘贴于平坦部25的保护用带构件。第2带构件41A是通过第2粘合剂层43粘贴于平坦部25的保护用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分别是通过多个凸部36A或者多个凸部46A增厚最大厚度并且提高强度的保护用带构件。因此,通过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形成的外装构件26A与通过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相比,能容易具备与波纹管同等的厚度及强度。另外,能分别通过第1粘合剂层33及第2粘合剂层43将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粘贴于平坦部25。因此,能容易地将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分别配置于平坦部25。即,能容易地将外装构件26A安装于电线22。
(2-3)在线束20A中,第1带构件31A的各凸部36A及第2带构件41A的各凸部46A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能抑制安装有外装构件26A的部分的电线22弯曲。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外装构件及线束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者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该结构的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如图9及图10所示,本第3实施方式的线束20B是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20中取代外装构件26而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B的结构。此外,图10是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观看线束20B的俯视图。
外装构件26B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的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平坦部25中的电线22例如由第1带构件31B和第2带构件41B一体地保持。
第1带构件31B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B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B具有第1基材32B和层叠于第1基材32B的单面的第1粘合剂层33。
第1基材32B呈带状。第1基材32B的长度方向LdB是与第1基材32A的宽度方向WdB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B例如沿着长度方向LdB宽度恒定。第1基材32B具有第1面34B和第1面34B的反侧的第2面35B。第1基材32A的厚度方向TdB上的该第1基材32B的两面中的一个面是第1面34B,另一个面是第2面35B。
第1基材32B在第1面34B具有多个凸部36B,多个凸部36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沿着与宽度方向WdB交叉且与长度方向LdB交叉的基准方向S1连续地延伸。各凸部36B向与第2面35B相反的方向突出。各凸部36B例如形成将第1基材32B以向第1面34B侧隆起的方式凸折折叠的形状。多个凸部36B在长度方向LdB上排列。例如,多个凸部36B在长度方向LdB上隔开恒定间隔地排列。作为第1基材32B的材料,能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基材32同样的树脂材料。
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B。第1粘合剂层33例如遍及宽度方向WdB上的第2面35B整体而层叠。另外,第1粘合剂层33例如至少遍及第2面35B中的与凸部36B的突出方向垂直的平面状部分整体而层叠。
第1带构件31B通过第1粘合剂层33粘贴于平坦部25。第1带构件31B相对于平坦部25配置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另外,第1带构件31B例如以第1基材32B的长度方向LdB沿着延伸方向X即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各凸部36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沿着与电线2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第1带构件31B贴附到位于第1带构件31B与第2带构件41B之间的电线22中的至少一条电线2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1带构件31B贴附到平坦部25中的各电线22的一部分。
第2带构件41B例如与第1带构件31B同样,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B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2带构件41B具有第2基材42B和第2粘合剂层43,第2基材42B呈带状,具有第1面44B和第1面44B的反侧的第2面45B,第2粘合剂层43层叠于第2面45B。第2基材42B在第1面44B具有多个凸部46B,多个凸部46B从第2基材42B的厚度方向观看沿着与第2基材42B的宽度方向交叉且与第2基材42B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S2连续地延伸。
第2带构件41B例如与第1带构件31B是同一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带构件31B和第2带构件41B是同一种类,所以第2基材42B及第2粘合剂层43是与第1基材32B及第1粘合剂层33相同的结构。另外,凸部46B是与凸部36B相同的结构。
第2带构件41B通过第2粘合剂层43粘贴于平坦部25。第2带构件41B相对于平坦部25配置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另外,第2带构件41B例如以第2基材42A的长度方向沿着延伸方向X即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进一步地,第2带构件41B也可以从厚度方向TdB观看线束20B时以凸部36B延伸的方向(即基准方向S1)和凸部46B延伸的方向(即基准方向S2)交叉的方式配置。因此,各凸部46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沿着与电线2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与凸部36B交叉。并且,第2带构件41B贴附到位于第1带构件31B与第2带构件41B之间的电线22中的至少一条电线2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2带构件41B贴附到平坦部25中的各电线22的一部分。
(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4)、(1-5)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3-1)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是保护电线22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电线22的线束20B接触的异物影响的保护用带构件。第1带构件31B具有第1基材32B和第1粘合剂层33,第1基材32B呈带状,具有第1面34B和第1面34B的反侧的第2面35B,第1粘合剂层33层叠于第2面35B。第1基材32B的长度方向LdB是与第1基材32B的宽度方向WdB正交的方向。第1基材32B在第1面34B具有多个凸部36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多个凸部36B沿着与宽度方向WdB交叉且与长度方向LdB交叉的基准方向S1连续地延伸。多个凸部36B在长度方向LdB排列。第2带构件41B具有第2基材42B和第2粘合剂层43,第2基材42B呈带状,具有第1面44B和第1面44B的反侧的第2面45B,第2粘合剂层43层叠于第2面45B。第2基材42B的长度方向是与第2基材42B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第2基材42B在第1面44B具有多个凸部46B,从第2基材42的厚度方向观看,多个凸部46B沿着与第2基材42的宽度方向交叉且与第2基材4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S2连续地延伸。多个凸部46B在第2基材42B的长度方向排列。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1粘合剂层3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22的外周面密接,能将第1带构件31B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通过使第2粘合剂层4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线22的外周面密接,能将第2带构件41B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将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能由该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形成保护电线22的外装构件26B。另外,通过多个凸部36B,能容易增厚第1带构件31B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第1带构件31B的强度。同样,通过多个凸部46B,能容易增厚第2带构件41B的最大厚度,并且能容易提高第2带构件41B的强度。因此,通过利用该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形成外装构件26B,与利用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外装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形成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26B。
(3-2)线束20B具备电线束21,电线束21具有多条电线22。电线束21在电线束21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条电线22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25。线束20B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B。外装构件26B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的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第1带构件31B是通过第1粘合剂层33粘贴于平坦部25的保护用带构件。第2带构件41B是通过第2粘合剂层43粘贴于平坦部25的保护用带构件。
根据该结构,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分别是通过多个凸部36B或者多个凸部46B增厚最大厚度并且提高强度的保护用带构件。因此,通过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形成的外装构件26B与通过不具备凸部的以往的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相比,能容易具备与波纹管同等的厚度及强度。另外,能分别通过第1粘合剂层33及第2粘合剂层43将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粘贴于平坦部25。因此,能容易将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分别配置于平坦部25。即,能容易将外装构件26B安装于电线22。
(3-3)第2带构件41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以多个凸部46B与多个凸部36B交叉的方式配置。因此,与第2带构件41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以各凸部46B的延伸方向沿着各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安装有外装构件26B的部分的电线22弯曲。
各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形而实施。各实施方式及以下变形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此外,在以下记载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者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该结构的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带构件31也可以不具有第1粘接部37。同样,第2带构件41也可以不具有第2粘接部47。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第2带构件41B从厚度方向TdB观看以多个凸部46B与多个凸部36B交叉的方式配置。但是,第2带构件41B也可以从厚度方向TdB观看以各凸部46B的延伸方向沿着各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式配置。即,第2带构件41也可以以基准方向S2和基准方向S1平行的方式配置。
·图11及图12中例示的线束20C具备至少一条电线22和通过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保护用带构件51形成的外装构件26C。此外,在图12中,将外装构件26C图示为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线束20C具备例如多条电线22。保护用带构件51以保护用带构件51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卷绕于电线22的外周。此外,保护用带构件51也可以在该保护用带构件5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区域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粘接部37同样的粘接部37C。
这样的话,通过后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51的粘合剂层53,先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51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和后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51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粘接。因此,通过螺旋状缠绕的保护用带构件51,形成将电线22的外周包围的筒体。并且,通过由保护用带构件51形成的该筒体,能保护电线22不受与线束20C接触的异物影响。这样,通过将保护用带构件51螺旋状卷绕于电线22的外周,能容易形成具有与波纹管同等厚度及强度的外装构件26C。
另外,因为能通过粘合剂层53将保护用带构件51粘贴于电线22的外周面,所以也可以不进行另外利用固定用的带构件等将由保护用带构件51形成的外装构件26C固定于电线22的工序。因此,也可以不进行在外装构件使用波纹管的情况下进行的利用带构件将波纹管固定于电线的工序、在波纹管的外周卷绕带构件的工序等。即,与外装构件使用波纹管的情况相比,能减少作业工序。因此,能容易将外装构件26C安装于电线22。
此外,也可以将在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带构件31B或者第2带构件41B使用的保护用带构件作为外装构件26C螺旋状卷绕于电线22的外周。这样的话,也能起到与图11所示的例子同样的效果。
例如,图13中例示的线束20D具备至少一条电线22和通过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1带构件31B(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26D。第1带构件31B以第1带构件31B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卷绕于电线22的外周。在外装构件26D中,多个凸部36B分别例如在电线22的外周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各凸部36B相对于第1基材32B的长度方向LdB及宽度方向WdB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在第1带构件31B螺旋状卷绕于电线22的外周时,各凸部36B能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角度。换言之,基准方向S1设定为在第1带构件31B螺旋状卷绕于电线22的外周时沿着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这样的话,在想要将电线22维持成直线状的部分,通过外装构件26D使其具有刚性,并且容易将电线22的形状维持成直线状。因此,在想要将线束20D维持成直线状的部分,能抑制线束20D挠曲。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20中,也可以将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中的任一方替代为使用于电线22捆束的通常的原有带构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及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地变形。
例如,图14中例示的线束20E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E。外装构件26E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而贴合的第1带构件31及第2带构件41E。第1带构件31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带构件。第2带构件41E具有第2基材42E和第2粘合剂层43E,第2基材42E呈带状,厚度比第1基材32薄,第2粘合剂层43E层叠于第2基材42E的单面。第2带构件41E是通常使用于电线22捆束的原有带构件。作为第2带构件41E,例如能使用市售的PVC带等。第2基材42E不具备凸部36那样的凸部。进一步地,第2基材42E例如厚度均匀。第2带构件41E通过第2粘合剂层43E粘贴于平坦部25。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E例如也可以在平坦部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相互直接贴合。
这样的话,通过并用作为保护用带构件51的第1带构件31和第2带构件41E,并且在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中的可能接触异物的一侧配置第1带构件31,从而能利用第1带构件31保护平坦部25。在该情况下,通过第2带构件41E使用以往通常不使用于电线22捆束的带构件,从而能更加降低外装构件26E的制造成本。
另外,例如图15中例示的线束20F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F。外装构件26F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而贴合的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E。第1带构件31A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带构件。第1带构件31A和第2带构件41E例如也可以在平坦部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相互直接贴合。这样的话,也能起到与图14所示的例子同样的效果。
另外,例如图16中例示的线束20G具备保护平坦部25的外装构件26G。外装构件26F具有从平坦部2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平坦部25而贴合的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E。第1带构件31B是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带构件。第1带构件31B和第2带构件41E例如也可以在平坦部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相互直接贴合。这样的话,也能起到与图14所示的例子同样的效果。
·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也可以将宽度方向WdA上的端部区域相互直接贴合。
例如,如图17所示,外装构件26H也可以通过以从与电线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夹持电线22的状态贴合的两个带构件即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形成。
第1带构件31A具有收纳部61和端部粘贴部62。收纳部61是第1带构件31A中向从第2面35A朝向第1面34A的方向凹陷并且在长度方向LdA上延伸的部分。例如,收纳部61位于宽度方向WdA上的第1带构件31A的中央部。在收纳部61的内侧配置电线22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端部粘贴部62在第1带构件31A中位于宽度方向WdA上的收纳部61的两侧。端部粘贴部62通过第1粘合剂层33贴附到对方侧的第2带构件41A。第1带构件31A例如在宽度方向WdA上的第1带构件31A的两侧的端部区域分别具有端部粘贴部62。
第2带构件41A例如形成与第1带构件31A相同的形状。即,第2带构件41具有形成与收纳部61同样的形状的收纳部63和形成与端部粘贴部62同样的形状的端部粘贴部64。端部粘贴部64位于宽度方向WdA上的收纳部63的两侧,通过第2粘合剂层43贴附到对方侧的第1带构件31A。
第1带构件31A和第2带构件41A以在相互的收纳部61、63的内侧收纳电线22的方式,且以相互的端部粘贴部62、64彼此贴合的方式相互贴合。当第1带构件31A和第2带构件41A贴合时,通过收纳部61和收纳部63形成电线22贯穿的筒体。
这样的话,能在第1带构件31A的端部粘贴部62粘贴第2带构件41A。另外,能在第2带构件41A的端部粘贴部64粘贴第1带构件31A。因此,容易使构成外装构件26H的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彼此贴合。另外,通过第1带构件31A及第2带构件41A,能容易将电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该电线22的至少一部分遍及全周而包围。
此外,在本例中,通过变更收纳部61、63的深度,从而在电线束21中的平坦部25以外的部分、即电线22未被捆束成平坦状的部分也能安装外装构件26H。
另外,在外装构件26H中,也可以将第2带构件41A变形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带构件41、不具备收纳部63及端部粘贴部64的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2带构件41A及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2带构件41B中的任一种。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收纳部63的深度变形为能收纳电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该电线22的至少一部分的深度。
另外,例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带构件31也可以具有收纳部61及端部粘贴部62。同样,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带构件41也可以具有收纳部63及端部粘贴部64。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1带构件31B及第2带构件41B中也可以同样地变形。
顺便提及,图15中例示的线束20F也可以取代第1带构件31A而具备图17中例示的具有收纳部61及端部粘贴部62的第1带构件31A。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凸部36的形成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
例如,图18所示的保护用带构件71具有基材72。在基材72的第2面75层叠有粘合剂层73。基材72在第1面74具有在基材7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76。基材72通过对呈厚度均匀的带状的带材52A进行加工而形成。在图18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带材52A的外形。通过将带材52A局部地去掉,从而形成具有多个凸部76的基材72。此外,图18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被局部地去掉前的带材52A的外形。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凸部76的与该凸部76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呈四方形。但是,凸部76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方形以外的多边形、半圆形、其他的任意形状等。此外,当凸部76的末端的角部形成倒圆的形状时,则与凸部76的末端的角部尖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凸部76断裂。另外,当凸部76的基端与基材72中的相邻的凸部76之间的部分用圆弧形的面连接时,则能提高凸部76的基端附近的耐断裂性。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注射成型等形成具有凸部76的基材72。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26中,也可以将第2带构件41替代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2带构件41A或者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2带构件41B。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26A及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26B中也可以同样地变形。即,无论将第1带构件31、31A、31B中的哪个第1带构件和第2带构件41、41A、41B中的哪个第2带构件组合而形成外装构件都可以。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带构件31除了在宽度方向Wd上延伸的凸部36之外,还可以具有在长度方向Ld上延伸的凸部或在相对于宽度方向Wd及长度方向Ld两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凸部。关于第2带构件41也可以同样地变形。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及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地变形。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凸部36、46各自只要沿着宽度方向Wd延伸即可,也可以稍微弯曲。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凸部36A、46A各自只要沿着长度方向LdA延伸即可,也可以稍微弯曲。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凸部36B、46B各自只要沿着基准方向S1、S2延伸即可,也可以稍微弯曲。
如图2、图8及图17的剖视图所示,多个凸部36、36A、46、46A各自可以形成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的∪字状截面形状,各凸部的一对侧壁部的内侧面彼此也可以形成为至少部分或者全面地面接触。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各凸部36、36A、46、46A的突出方向的强度或者弹性回弹。多个凸部36、36A、46、46A各自有时作为U字褶皱来参照,该U字褶皱具有指向远离电线22的方向的弯曲的头部或者顶部、和分别从该头部或者顶部朝向电线22延伸的两个平板腿。
附图标记说明
20、20A、20B、20C、20D、20E、20F、20G 线束
21 电线束
22 电线
23 芯线
24 绝缘包覆部
25 平坦部
26、26A、26B、26C、26D、26E、26F、26G、26H 外装构件
31、31A、31B 第1带构件(保护用带构件)
32、32A、32B 第1基材(基材)
33 第1粘合剂层(粘合剂层)
34、34A、34B 第1面
35、35A、35B 第2面
36、36A、36B 凸部
37 第1粘接部(粘接部)
37C 粘接部
41、41A、41B 第2带构件(保护用带构件)
41E 第2带构件
42、42A、42B 第2基材(基材)
42E 第2基材
43 第2粘合剂层(粘合剂层)
43E 第2粘合剂层
44、44A、44B 第1面
45、45A、45B 第2面
46、46A、46B 凸部
47 第2粘接部(粘接部)
51 保护用带构件
52、52A 带材
53 粘合剂层
54 第1面
55 第2面
56 凸部
58 纸管
61、63 收纳部
62、64 端部粘贴部
71 保护用带构件
72 基材
73 粘合剂层
74 第1面
75 第2面
76 凸部
T1 厚度
T2 最大厚度
T3 最大厚度
T4 最大厚度
L1 中心线
Ld、LdA、LdB 长度方向
Td、TdA、TdB 厚度方向
Wd、WdA、WdB 宽度方向
S1、S2 基准方向
X 延伸方向
Y 第1方向
Z 第2方向

Claims (11)

1.一种保护用带构件,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
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
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沿着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其中,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具有粘接部,所述粘接部通过所述粘合剂层将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基材的两端区域粘接于所述电线的外周面。
3.一种保护用带构件,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
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
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沿着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其中,所述保护用带构件使用于通过以从与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电线的状态贴合的两个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中的所述两个带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带构件,
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收纳部,向从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第1面的方向凹陷,并且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内侧配置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和端部粘贴部,位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收纳部的两侧,通过所述粘合剂层贴附到对方侧的所述带构件。
5.一种保护用带构件,保护电线不受与具备至少一条所述电线的线束接触的异物影响,
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具有基材和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呈带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面,
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所述基材在所述第1面具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从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观看沿着与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连续地延伸,
所述多个凸部在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排列。
6.一种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
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
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
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
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
所述第2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
7.一种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
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
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
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
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
所述第2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
8.一种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
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
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
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
所述第1带构件及所述第2带构件分别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
9.一种线束,具备电线束,所述电线束具有多条电线,
所述电线束在所述电线束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多条电线平坦地排列的平坦部,
所述线束具备保护所述平坦部的外装构件,
所述外装构件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平坦部而贴合的第1带构件及第2带构件,
所述第1带构件是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粘贴于所述平坦部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
当将所述第1带构件具有的所述基材设为第1基材,将所述第1带构件具有的所述粘合剂层设为第1粘合剂层时,
所述第2带构件具有第2基材和第2粘合剂层,所述第2基材呈带状,厚度比所述第1基材薄,所述第2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2基材的单面。
10.一种线束,具备:
至少一条电线;和
通过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以及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用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
所述保护用带构件以所述保护用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卷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构件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保护用带构件形成,
所述多个凸部分别在所述电线的外周沿着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延伸。
CN202280068008.4A 2021-10-19 2022-10-14 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Pending CN1180771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0963A JP2023061150A (ja) 2021-10-19 2021-10-19 保護用テープ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1-170963 2021-10-19
PCT/JP2022/038411 WO2023068198A1 (ja) 2021-10-19 2022-10-14 保護用テープ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77112A true CN118077112A (zh) 2024-05-24

Family

ID=8605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8008.4A Pending CN118077112A (zh) 2021-10-19 2022-10-14 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1150A (zh)
CN (1) CN118077112A (zh)
WO (1) WO20230681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2827U (zh) * 1990-03-03 1991-11-19
JP2010126648A (ja) * 2008-11-27 2010-06-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結束用テープ
JP2016163455A (ja) * 2015-03-03 2016-09-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結束用テープ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069511A (ja) * 2015-10-02 2017-04-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後付けシールド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1150A (ja) 2023-05-01
WO2023068198A1 (ja)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4387B1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
JP6406023B2 (ja) 電線、端子付電線及び端子付電線製造方法
US11152135B2 (en) Wiring member
JPH0615073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150159780A1 (en) Cable holding structure
US12027285B2 (en) Wiring member with fixing member, and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WO2020241220A1 (ja) 配線部材
WO2021193259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2543981B (zh) 配线构件
CN118077112A (zh) 保护用带构件及线束
US11993213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US11451036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US20130118799A1 (en) Wire harness protecting structure
CN112309614B (zh) 线束
JP2012138187A (ja)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シールド電線の製造方法
JP569645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WO2020039914A1 (ja) 配線部材
JP7479125B2 (ja) 複合ケーブル、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複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2218273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5280431A (zh) 线束
WO2023002774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30154646A1 (en) Wire harness
EP3822126B1 (en) Protective member for wire harness, and branching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CN114927999B (zh) 线束
JP2022019702A (ja) 複合ケーブル、ケーブル、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及び複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