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6087A -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6087A
CN118056087A CN202280066575.6A CN202280066575A CN118056087A CN 118056087 A CN118056087 A CN 118056087A CN 202280066575 A CN202280066575 A CN 202280066575A CN 118056087 A CN118056087 A CN 118056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socket
insertion port
end surface
pip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65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龙之介
小丸维斗
小田圭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056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6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0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16L21/02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elastic sealing rings between pipe and sleeve or between pipe and socket, e.g. with rolling or other prefabricated profiled rings
    • F16L21/04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elastic sealing rings between pipe and sleeve or between pipe and socket, e.g. with rolling or other prefabricated profiled rings in which sealing rings are compressed by axially-mova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0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16L21/08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Abstract

用于限制插入口12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的间隔件40被装配在插入口12的前端部12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间隔件40具有:筒状的主体41,所述筒状的主体41被夹在插入口12的前端部12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接触部50,所述接触部50在主体41的端部41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接触;定心用抵接面45,所述定心用抵接面45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相接;以及分离面47,所述分离面47在插入口12的拔出方向A上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分离。形成有被间隔件40的分离面47、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及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包围的间隙48。间隙48与间隔件40的接触部50相比位于径向B上的外侧。分离面47在径向B上形成在接触部50与定心用抵接面45之间。

Description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脱离防止功能的管接头、配备于该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该间隔件的分割片。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管接头中,例如如图24所示,将第一管201的插入口202插入到第二管203的承接口204中。在形成在承接口204的内周面的槽205收容有锁定环206。在插入口202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从承接口204的里侧与锁定环206卡合的突部207。
在插入口20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用的橡胶圈208。将橡胶圈208压入到插入口20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之间的压环209通过螺栓210及螺母211与承接口204的开口端面连结。
在这样的管接头200配备有间隔件212。间隔件212用于限制插入口202向插入方向移动。间隔件212为圆筒状的构件,被装配成夹在插入口202的前端部与承接口204的里侧端面213之间。
据此,通过设置间隔件212,从而限制插入口202向插入方向移动。
在将多根管201、203接合而形成管路的情况下,不均匀力会作用于管路的曲管部、交叉部等。在这样的不均匀力作用的部位,管接头200被约束为不移动,利用间隔件212来限制插入口202与承接口204之间的伸缩功能及插入口202和承接口204的弯曲功能。
由此,能够防止管路向不均匀力作用的方向伸缩或弯折而对管接头200的密封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具备上述那样的间隔件212的管接头200,能够参照日本国的日本特开2004-162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形式中,间隔件212的外周面212a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204a分离,在间隔件212的外周面212a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204a之间整周地形成有间隙214。因此,在将间隔件212装配到承接口204的内部时,间隔件212的位置容易向径向B偏移,存在使间隔件212的中心与承接口204的中心一致的定心作业需要工夫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装配间隔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的定心作业的管接头、配备于该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该间隔件的分割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管接头将形成在第一管的插入口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的承接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具有:
槽,所述槽形成在承接口的内周面;
锁定环,所述锁定环收容于槽;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在插入口的外周面,并能够从承接口的里侧与锁定环卡合;
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形成在插入口;
里侧端面,所述里侧端面形成在承接口内;以及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装配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用于限制插入口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间隔件具有:筒状的主体,所述筒状的主体被夹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定心用抵接面,所述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以及分离面,所述分离面在插入口从承接口拔出的拔出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分离,
形成有被间隔件的分离面、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及承接口的内周面包围的间隙,
间隙与间隔件的接触部相比存在于径向上的外侧,
间隔件的分离面在管轴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并且在径向上形成在接触部与定心用抵接面之间。
据此,通过使间隔件的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间隔件的安装位置不会在径向上偏移,能够使间隔件的中心与承接口的中心一致。因此,在装配间隔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相对于承接口的定心作业。
在间隔件的分离面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隔件的分离面不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地从里侧端面分离。因此,在将插入口向插入方向的力设为插入力时,即使该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而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也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的分离面。由此,能够降低间隔件的形成有分离面的部分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管接头,优选的是,间隔件具有从主体的外周突出到径向上的外侧的突起,
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突起的外周,
分离面形成于突起,越从接触部朝向定心用抵接面,则越向插入口的拔出方向倾斜,
接触部形成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的间隔件的主体的端面与分离面的边界部分。
据此,即使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而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也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的分离面。由此,能够降低间隔件的突起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管接头,优选的是,突起形成在间隔件的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多处,
分离面形成在位于承接口的最里侧的突起,
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各突起的外周,
在管轴方向上对置的突起之间形成有向径向上的内侧凹陷的凹状的凹陷部。
据此,通过使间隔件的多个突起的定心用抵接面分别与承接口的内周面抵接,从而使装配间隔件时的间隔件的姿态稳定,因此,能够使进行间隔件的定心时的作业性良好。由于在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陷部,因此,能够使间隔件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的管接头,优选的是,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
据此,在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的情况下,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接触部。间隔件的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因此,与间隔件的接触部存在于比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插入力作用于间隔件的第一部位与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间隔件的第二部位在径向上的距离。
由于作用于间隔件的弯曲力矩与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在径向上的距离成比例,因此,弯曲力矩降低,作用于间隔件的力的大部分成为在管轴方向上压缩间隔件的主体的压缩力。由此,能够充分地保持间隔件的强度。
配备于本发明的上述管接头的间隔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圆弧状的分割片,
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片的端部彼此连接。
据此,通过在承接口的内部将多个分割片彼此连接,从而能够组装圆筒状的间隔件。
构成本发明的上述间隔件的分割片的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在两端部具有连接部。
据此,通过利用连接装置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一方的分割片的连接部与另一方的分割片的连接部连接,从而能够将两分割片彼此连接。
发明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间隔件的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从而使间隔件的中心与承接口的中心一致。因此,在装配间隔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的定心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接合的多个管的管路的图。
图2是该管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将配备在该管接头的锁定环扩径时的图。
图4是该管接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配备在该管接头的间隔件的局部切口主视图。
图6是构成配备在该管接头的间隔件的分割片的局部切口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X-X向视图。
图8是图6中的Y-Y向视图。
图9是图6中的Z-Z剖视图。
图10是示出该间隔件的分割片彼此的连接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将该间隔件的分割片彼此连接的连接板的图。
图12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
图13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
图14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且是放大地表示设置在组装后的下部半圆体的定心用螺栓的周边部的截面的图。
图15是在组装该间隔件时使用的螺栓固定用器具的图。
图16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
图17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且是放大地表示定心用螺栓的周边部的截面的图。
图18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
图19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
图20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且是放大地表示定心用螺栓的周边部的截面的图。
图21是示出组装该间隔件的步骤的图。
图22是示出该管接头的管彼此的接合方法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作用于配备在该管接头的间隔件的力的剖视图。
图24是以往的管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管路1通过将多个管接合而形成。管路1具有弯折部2,在弯折部2处不均匀力3发挥作用。
在管路1配备有具有脱离防止功能的管接头10。在管接头10中,形成在第一管11的端部的插入口12被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14的端部的承接口15中。这些管11、14例如均使用球墨铁管等。
图2是管接头10的剖视图,在插入口12的外周整周地形成有插入口突部17(卡合部的一例)。插入口突部17形成在从插入口12的前端面12a向插入口12从承接口15拔出的拔出方向A后退规定长度的部位。
承接口15在里侧具有圆环状的里侧端面19。里侧端面19从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的里侧端部朝向径向B上的内侧整周地形成,并在管轴方向C上与插入口12的前端面12a对置。
在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槽21。在槽21收容有锁定环22和朝向径向B的内侧按压锁定环22的圆环状的按压构件23。
如图3所示,锁定环22为具有周向上的一处被切断的切断部分25的一处分割构造的环。锁定环22具有如下的弹性:通过利用扩大器27将切断部分25的宽度26扩大而进行扩径,通过将扩大器27从切断部分25拆下而缩径并恢复到原来的直径。
通过使插入口突部17在插入口12的拔出方向A上从承接口15的里侧与锁定环22卡合,从而能够防止插入口12从承接口15拔出。
在与锁定环22相比靠近承接口15的开口端面29的部位设置有密封环30,所述密封环30沿径向B压缩并将插入口1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之间密封。密封环30为橡胶制的环,并被插入到插入口1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之间。
在承接口15的开口端面29设置有将密封环30压入到承接口15的里侧的压环31。压环31具有与承接口15的开口端面29抵接的抵接部32,通过多个T头螺栓33及螺母34与承接口15的开口端面29连结。
在管轴方向C上的锁定环22与密封环30之间设置有支承环36。支承环36是用于防止密封环30被压环31按压而进入到槽21内的环。支承环36与锁定环22相邻地配置,是周向上的一处被切断的一处分割构造的环,由具有弹性的树脂等材质制作。
用于限制插入口12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的间隔件40装配在插入口12的前端面12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如图2、图4、图5所示,间隔件40具有:圆筒状的主体41,所述圆筒状的主体41被夹在插入口12的前端面12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第一突起42及第二突起43,所述第一突起42及第二突起43从主体41的外周面41b向径向B上的外侧突出;以及接触部50,所述接触部50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接触。
第一突起42及第二突起43整周地形成在管轴方向C上的主体41的两端部(两个部位)。其中,第一突起42形成在靠近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的那一方的端部即主体41的一端部。第二突起43形成在靠近插入口12的前端面12a的那一方的端部即主体41的另一端部。
如图4、图9所示,第一突起42和第二突起43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第一突起42的截面及第二突起43的截面分别形成为越是径向B上的外侧则管轴方向C上的宽度W越缩小的梯形形状。在第一突起42的外周及第二突起43的外周分别整周地形成有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相接的定心用抵接面45。
在第一突起42(位于承接口15的最里侧的突起部的一例)整周地形成有在插入口12的拔出方向A上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分离的分离面47。如图2、图4所示,在承接口15的内部整周地形成有被间隔件40的分离面47、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及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包围的间隙48。
间隙48与间隔件40的接触部50相比形成在径向B上的外侧。如图4所示,接触部50形成在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管轴方向C上的一端部,并遍及间隔件40的整周地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呈圆形形状地进行线接触。
如图4、图8、图9所示,分离面47在径向B上形成在接触部50与第一突起42的定心用抵接面45之间,是越从接触部50朝向第一突起42的定心用抵接面45则越向插入口12的拔出方向A倾斜的锥形面。
接触部50整周地形成在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相向的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一端面41a与分离面47的边界部分。接触部50存在于与主体41的外周面41b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和与内周面41c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之间。
在管轴方向C上对置的两突起42、43之间整周地形成有向径向B上的内侧凹陷的凹状的凹陷部51。
在比接触部50靠径向B上的内侧的位置,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一端面41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分离。
如图5~图9所示,间隔件40在周向D上被分割为多个(例如在图5中为六个)圆弧状的分割片60a~60f。即,各分割片60a~60f分别具有在周向D上被分割为多个的间隔件40的主体41、第一突起42及第二突起43。
在周向D上相邻的分割片60a~60f的端部彼此通过连接装置61连接。如图5、图10、图11所示,连接装置61具有连接板62、螺栓63及垫片64。在连接板62形成有两个贯通孔65、66,其中的一个贯通孔65为长孔。
如图6、图7所示,在各分割片60a~60f的两端部形成有螺纹孔67(连接部的一例)。上述螺纹孔67向各分割片60a~60f的主体41的内周面41c开口。
如图10所示,使两根螺栓63插通于垫片64和连接板62的两个贯通孔65、66,并与在周向D上相邻的一方的分割片60a的螺纹孔67和另一方的分割片60b的螺纹孔67螺合而进行紧固。由此,利用连接装置61将一方的分割片60a与另一方的分割片60b连接。同样地,剩余的分割片60c~60f也通过连接板62、螺栓63及垫片64连接。
如图6~图8所示,在分割片60a~60f的周向D上的任一方的端面形成有多个定心用孔70。这些定心用孔70向各分割片60a~60f的第一突起42的端面及第二突起43的端面开口。
如图6、图7、图9所示,在各分割片60a~60f的周向D上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主体41的外周面41b和内周面41c的插入孔71。
以下,对上述管接头10中的第一管11与第二管14的接合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以下那样在承接口15的内部设置间隔件40。
如图12所示,将占据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的下半部分的三个分割片60a~60c配置在承接口15的内部。然后,如图10、图12所示,通过使用连接板62、螺栓63及垫片64将下半部分的分割片60a~60c彼此连接,从而形成与间隔件40的下半部分相当的下部半圆体73。
在下部半圆体73的周向D上的两端面74、75开设有定心用孔70。如图13、图14所示,在上述两端面74、75上分别设置有螺栓固定用器具77。
如图15所示,螺栓固定用器具77用于使后述的多根定心用螺栓81(参照图13、图14)的朝向一致,并且防止定心用螺栓81的一同转动。螺栓固定用器具77为橡胶制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并具有贯通板厚方向上的表里两面的两个贯通孔78和切口部79。切口部79形成为贯通孔78的内周的一部分(约1/4的部分)向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外缘开放。
如图13、图14所示,在将螺栓固定用器具77配置在下部半圆体73的两端面74、75上之后,将左右各两根(总计四根)定心用螺栓81的大致下半部分插入到各个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贯通孔78(参照图15)和下部半圆体73的两端面74、75的定心用孔70。之后,将螺母82与各定心用螺栓81螺合并与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上表面抵接。
此时,由于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贯通孔78的内周与定心用螺栓81的外周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各定心用螺栓81的朝向从上下方向偏移并倾斜,能够容易地使各定心用螺栓81的朝向在上下方向上一致。
接下来,如图16、图17所示,将从下部半圆体73的两端面74、75向上方突出的各定心用螺栓81的大致上半部分从下方插入到另外的左右一对上位的分割片60d、60e的定心用孔70。在该状态下,如图18所示,将推顶杆84插入到上位的左右一方的分割片60d的插入孔71(参照图6、图7)和另一方的分割片60e的插入孔71中并进行推顶。由此,左右一对上位的分割片60d、60e被保持成不会从下部半圆体73上脱落。
之后,在左右一对上位的分割片60d与分割片60e之间配置最上位的分割片60f,使用连接板62、螺栓63及垫片64,将上半部分的分割片60d~60f彼此连接。由此,如图18的实线所示,形成与间隔件40的上半部分相当的上部半圆体85。
之后,如图19所示,将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柱状的千斤顶装置86配置在承接口15内。千斤顶装置86具有使支柱95升降的液压缸97、设置在液压缸97的下端的基板96及设置在支柱95的上端的承接板98。
使千斤顶装置86工作,并使液压缸97的活塞杆97a伸出,利用承接板98将上部半圆体85抬升,使上部半圆体85的外周抵靠在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
在该状态下,如图20所示,转动各螺母82并使其上升,使各螺母82与上部半圆体85的周向D上的两端面88、89抵接。此时,由于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贯通孔78的内周与定心用螺栓81的外周进行面接触而将定心用螺栓81固定,因此,能够防止定心用螺栓81与螺母82一起进行一同转动。
之后,如图21所示,将推顶杆84从插入孔71拔出并从上部半圆体85的分割片60d、60e拆下,将千斤顶装置86从承接口15内拆下并撤除。而且,如图20的假想线及图21的假想线所示,将两螺栓固定用器具77从下部半圆体73的端面74、75上拆下。此时,通过使螺栓固定用器具77向径向B上的内侧E进行水平移动,从而使定心用螺栓81从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贯通孔78内通过切口部79(参照图15)而向螺栓固定用器具77的外方相对地脱离,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螺栓固定用器具77拆下。
由此,如图5所示,在将上部半圆体85的外周抵靠在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的状态下,上部半圆体85经由定心用螺栓81及螺母82支承在下部半圆体73的上方,间隔件40以被定心的状态设置在承接口15的内部。
与如上述那样将间隔件40设置在承接口15的内部的情况不同,预先将支承环36、密封环30及压环31外嵌于第一管11。
然后,在第二管14的槽21收容锁定环22和按压构件23。如图3所示,利用扩大器27使锁定环22的切断部分25的宽度26扩大,并使锁定环22扩径。接下来,如图22所示,将L形状的扩径保持器具90插入到锁定环22的切断部分25,并且将扩大器27拆下,将锁定环22维持在扩径的状态。
之后,将插入口12插入到承接口15,使插入口突部17移动到比锁定环22靠承接口15的里侧的位置,如图23所示,使插入口12的前端面12a与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另一端面41d抵接。此时,由于利用扩径保持器具90将锁定环22维持为扩径状态,因此,插入口突部17容易通过锁定环22的内周。
接下来,将扩径保持器具90拆下并使锁定环22缩径。由此,锁定环22抱紧在插入口12的外周。
之后,使支承环36沿管轴方向C移动并将其压入到承接口15的内部而与锁定环22相邻。
使密封环30沿管轴方向C移动并插入到插入口1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之间。使用T头螺栓33及螺母34将压环31与承接口15的开口端连结,将T头螺栓33及螺母34拧紧,直至压环31的抵接部32与承接口15的开口端面29抵接。由此,如图2所示,密封环30被压入到插入口1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之间并在径向B上被压缩,利用管接头10将第一管11与第二管14接合。
以下,对具备上述那样的间隔件40的管接头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通过使间隔件40的定心用抵接面45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相接,间隔件40的安装位置不会在径向B上偏移,能够使间隔件40的中心与承接口15的中心一致。因此,在装配间隔件40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40相对于承接口15的定心作业。此时,由于第一突起42的定心用抵接面45和第二突起43的定心用抵接面45分别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抵接,因此,装配间隔件40时的间隔件40的姿态稳定,能够良好地进行间隔件40的定心作业。
由于在第一突起42与第二突起43之间形成有凹陷部51,因此,能够使间隔件40轻量化。
如图23所示,在将插入口12向插入方向的力设为插入力F1时,在插入力F1从插入口12作用于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情况下,插入力F1的反作用力F2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作用于间隔件40的接触部50。在间隔件40的分离面47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形成有间隙48,间隔件40的分离面47不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接触地从里侧端面19分离。
因此,反作用力F2从接触部50作用于间隔件40的主体41,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40的分离面47。由此,能够使间隔件40的形成有分离面47的部分即第一突起42的变形降低。
如图8、图9、图23所示,将插入力F1作用于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另一端面41d的第一部位52与插入力F1的反作用力F2作用于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一端面41a的第二部位(即接触部50的部位)在径向B上的距离设为距离L。
接触部50存在于与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外周面41b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和与内周面41c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之间。因此,与接触部50存在于比与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外周面41b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上述距离L缩短。
由于作用于间隔件40的弯曲力矩与上述距离L成比例,因此,弯曲力矩降低,作用于间隔件40的力的大部分成为在管轴方向C上压缩间隔件40的主体41的压缩力。由此,能够充分地保持间隔件40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第一管11和第二管14均设为直管,并示出了第一管11与第二管14的管接头10的结构,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第一管11和第二管14中的任一方的管为曲管且另一方的管为直管的管接头。或者,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第一管11和第二管14中的任一方的管为T形管且另一方的管为直管的管接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间隔件40具有主体41和两个突起42、43,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具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多个突起。另外,间隔件40在两突起42、43之间具有凹陷部51,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凹陷部51填埋而使凹陷部51消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接触部50存在于与主体41的外周面41b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和与内周面41c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之间,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接触部50也可以存在于比与主体41的外周面41b对应的径向B的位置靠径向B上的外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将间隔件40分割为六个分割片60a~60f,但并不限定于六个,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割为六个以外的多个分割片。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公开了下述的技术。
(技术1)
一种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将形成在第一管的插入口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的承接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具有:
槽,所述槽形成在承接口的内周面;
锁定环,所述锁定环收容于槽;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在插入口的外周面,并能够从承接口的里侧与锁定环卡合;
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形成在插入口;
里侧端面,所述里侧端面形成在承接口内;以及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装配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用于限制插入口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间隔件具有:筒状的主体,所述筒状的主体被夹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定心用抵接面,所述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以及分离面,所述分离面在插入口从承接口拔出的拔出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分离,
形成有被间隔件的分离面、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及承接口的内周面包围的间隙,
间隙与间隔件的接触部相比存在于径向上的外侧,
间隔件的分离面在管轴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并且在径向上形成在接触部与定心用抵接面之间。
据此,通过使间隔件的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间隔件的安装位置不会在径向上偏移,能够使间隔件的中心与承接口的中心一致。因此,在装配间隔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相对于承接口的定心作业。
在间隔件的分离面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隔件的分离面不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地从里侧端面分离。因此,在将插入口向插入方向的力设为插入力时,即使该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而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也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的分离面。由此,能够降低间隔件的形成有分离面的部分的变形。
(技术2)
根据技术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间隔件具有从主体的外周突出到径向上的外侧的突起,
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突起的外周,
分离面形成于突起,越从接触部朝向定心用抵接面,则越向插入口的拔出方向倾斜,
接触部形成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的间隔件的主体的端面与分离面的边界部分。
据此,即使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而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也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的分离面。由此,能够降低间隔件的突起的变形。
(技术3)
根据技术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突起形成在间隔件的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多处,
分离面形成在位于承接口的最里侧的突起,
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各突起的外周,
在管轴方向上对置的突起之间形成有向径向上的内侧凹陷的凹状的凹陷部。
据此,通过使间隔件的多个突起的定心用抵接面分别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从而使装配间隔件时的间隔件的姿态稳定,因此,能够使进行间隔件的定心时的作业性良好。由于在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陷部,因此,能够使间隔件轻量化。
(技术4)
根据技术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
据此,在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的情况下,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接触部。间隔件的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因此,与间隔件的接触部存在于比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插入力作用于间隔件的第一部位与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间隔件的第二部位在径向上的距离。
由于作用于间隔件的弯曲力矩与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在径向上的距离成比例,因此,弯曲力矩降低,作用于间隔件的力的大部分成为在管轴方向上压缩间隔件的主体的压缩力。由此,能够充分地保持间隔件的强度。
(技术5)
一种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配备于上述技术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
所述间隔件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圆弧状的分割片,
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片的端部彼此连接。
据此,通过在承接口的内部将多个分割片彼此连接,从而能够组装圆筒状的间隔件。
(技术6)
一种分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构成上述技术5所述的间隔件,所述分割片在两端部具有连接部。
据此,通过利用连接装置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一方的分割片的连接部与另一方的分割片的连接部连接,从而能够将两分割片彼此连接。

Claims (6)

1.一种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将形成在第一管的插入口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的承接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具有:
槽,所述槽形成在承接口的内周面;
锁定环,所述锁定环收容于槽;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在插入口的外周面,并能够从承接口的里侧与锁定环卡合;
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形成在插入口;
里侧端面,所述里侧端面形成在承接口内;以及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装配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用于限制插入口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间隔件具有:筒状的主体,所述筒状的主体被夹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定心用抵接面,所述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以及分离面,所述分离面在插入口从承接口拔出的拔出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分离,
形成有被间隔件的分离面、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及承接口的内周面包围的间隙,
间隙与间隔件的接触部相比存在于径向上的外侧,
间隔件的分离面在管轴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并且在径向上形成在接触部与定心用抵接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间隔件具有从主体的外周突出到径向上的外侧的突起,
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突起的外周,
分离面形成于突起,越从接触部朝向定心用抵接面,则越向插入口的拔出方向倾斜,
接触部形成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的间隔件的主体的端面与分离面的边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突起形成在间隔件的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多处,
分离面形成在位于承接口的最里侧的突起,
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各突起的外周,
在管轴方向上对置的突起之间形成有向径向上的内侧凹陷的凹状的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
5.一种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配备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
所述间隔件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圆弧状的分割片,
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片的端部彼此连接。
6.一种分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构成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件,
所述分割片在周向上的两端部具有连接部。
CN202280066575.6A 2021-10-05 2022-09-30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 Pending CN1180560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3777 2021-10-05
JP2021163777A JP2023054853A (ja) 2021-10-05 2021-10-05 管継手、管継手に備えられるスペーサおよびスペーサを構成する分割片
PCT/JP2022/036720 WO2023058574A1 (ja) 2021-10-05 2022-09-30 管継手、管継手に備えられるスペーサおよびスペーサを構成する分割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6087A true CN118056087A (zh) 2024-05-17

Family

ID=8580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6575.6A Pending CN118056087A (zh) 2021-10-05 2022-09-30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94228A1 (zh)
JP (1) JP2023054853A (zh)
CN (1) CN118056087A (zh)
CA (1) CA3232960A1 (zh)
TW (1) TW202331131A (zh)
WO (1) WO20230585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2341B2 (ja) 2002-11-15 2009-01-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管継手用スペーサおよび管継手
JP5721392B2 (ja) * 2009-10-23 2015-05-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管継手
JP7138036B2 (ja) * 2018-12-20 2022-09-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管継手および管の接合方法
CN108591648A (zh) * 2018-03-30 2018-09-28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大直径k2型接口球墨铸铁管的插接结构与插接方法
JP6971194B2 (ja) * 2018-05-16 2021-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内面接合管継手の接合用拡開装置、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管の接合方法
JP7133464B2 (ja) * 2018-12-27 2022-09-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管接合用心出し装置およびスペーサ
JP7393911B2 (ja) * 2019-10-18 2023-12-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管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1131A (zh) 2023-08-01
WO2023058574A1 (ja) 2023-04-13
EP4394228A1 (en) 2024-07-03
JP2023054853A (ja) 2023-04-17
CA3232960A1 (en) 2023-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8023A (en) Pipe connection, particularly on composite pipes
US6427309B1 (en) Method and forming element for producing a press connection between a fitting and a pipe and being inserted into the reception of the fitting
US8118331B2 (en) Non-bolt join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bolt joint structure
CN108884955B (zh) 管接头、脱离防止构件、及管接合方法
EP0455490B1 (en) Restrained pipe joint
US5029907A (en) Band for effecting a seal
EP4043771A1 (en) Pipe joint
CN114502864B (zh) 管接头及管的接合方法
US20170241568A1 (en) Pipe rep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40155464A1 (en) Coupling for connection of a tube or hose by pushing-in
GB2375379A (en) Pin and Box Connector Assembly
CN118056087A (zh)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
CN111868431B (zh) 管接头、管接头用的压环以及管的接合方法
JP3433248B2 (ja) 薄肉ステンレス鋼管と継手の接続構造
CN110131493B (zh) 一种周向增力的卡压式海底管道连接器
EP0498110B1 (en) Improved band with slotted wedge cams
JPH08233171A (ja) 離脱防止管継手とその接合方法
CN218992660U (zh) 一种管道快连减压装置
WO2023032988A1 (ja) 押輪、管継手および管の接合方法
CN118119786A (zh) 压环、管接头以及管的接合方法
EP4239237A1 (en) Pipe joint and method for joining pressing ring and pipe
WO2024005046A1 (ja) 管継手
CN118234988A (zh) 压环、管接头以及管的接合方法
CN1020500C (zh) 工作缸
JPH0396789A (ja) 管継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