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6048A -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6048A
CN118056048A CN202280067078.8A CN202280067078A CN118056048A CN 118056048 A CN118056048 A CN 118056048A CN 202280067078 A CN202280067078 A CN 202280067078A CN 118056048 A CN118056048 A CN 118056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oading
steering
unload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70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寺裕康
松尾政浩
三木崇
藤本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18056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6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65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ly adapted means for varying pressurised fluid supply based on need, e.g. on-demand, variable assi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7Supply of pressurised fluid for steering also supplying other consumers ; control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20Means for actuating or controlling masts, platforms, or forks
    • B66F9/22Hydraulic devices or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2Systems essentially incorporat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actuating force of an output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液压系统(1)包括:向转向致动器(11)供给工作液的可变容量型的转向泵(21);向至少一个装卸致动器(12)供给工作液的可变容量型的装卸泵(31);从转向供给线路(22)分支并与装卸供给线路(32)相连的合流线路(71);和设于合流线路(71)的优先阀(72)。此外,液压系统(1)包括:输入装卸要求指令压且装卸要求指令压越大则装卸泵(31)的容量越增加的装卸调节器(5);和转向要求指令压和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作为信号压输入,且所述信号压越大则转向泵(21)的容量越增加的转向调节器(4)。

Description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轮式装载机和叉车等工业车辆上装载有液压系统,其包括用于改变行进方向的转向回路和用于移动铲斗和叉车的装卸回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叉车的液压系统,其在转向回路中使用可变容量型的转向泵,在装卸回路中使用可变容量型的装卸泵(cargo pump)。转向回路中,从转向泵经转向供给线路及转向阀向转向致动器供给工作液,装卸回路中,从装卸泵经装卸供给线路及两个装卸控制阀向两个装卸致动器供给工作液。
进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液压系统中,合流线路从转向供给线路分支,该合流线路与装卸供给线路相连。合流线路上设有切换阀。切换阀在不进行装卸操作时阻断合流线路,在进行装卸操作时开放合流线路。亦即,通过切换阀释放合流线路时,从装卸泵吐出的工作液与从转向泵吐出的工作液合流后向装卸致动器供给。另,同时进行装卸操作和转向操作时,从转向泵吐出的工作液向转向致动器和装卸致动器双方供给。
转向泵的容量由转向调节器变更,装卸泵的容量由装卸调节器变更。如上述使从装卸泵吐出的工作液与从转向泵吐出的工作液合流这样的观点来看,转向泵的容量和装卸泵的容量以同种方式控制。专利文献1中,采用负载传感控制作为其控制方式。
更详细而言,两个装卸致动器的负载压中较高一方、即最高负载压作为负载传感压而输入装卸调节器内。装卸调节器以使负载传感压与装卸泵的吐出压的压力差为一定的形式控制装卸泵的容量。
另一方面,转向致动器的负载压与装卸致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中较高一方作为负载传感压而输入转向调节器内。转向调节器以使负载传感压与转向泵的吐出压的压力差为一定的形式控制转向泵的容量。因此,同时进行转向操作和装卸操作时,根据要求较高的一方来使转向泵的容量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64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作为装卸泵的容量的控制方式,会希望采用装卸操作的操作量越大容量越增加的正控制来代替负载传感控制。然而,此时,转向泵的容量如何控制成为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正控制控制装卸泵的容量并适宜地控制转向泵的容量的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提供一种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具备:经转向供给线路及转向阀向转向致动器供给工作液的可变容量型的转向泵;经装卸供给线路及至少一个装卸控制阀向至少一个装卸致动器供给工作液的可变容量型的装卸泵;从所述转向供给线路分支后与所述装卸供给线路相连的合流线路;设于所述合流线路,且不进行装卸操作时阻断所述合流线路,在进行装卸操作时开放所述合流线路的优先阀;输入与所述装卸操作的操作量呈现正相关的装卸要求指令压,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越大所述装卸泵的容量越增加的装卸调节器;和与所述转向阀中的决定向所述转向致动器的工作液的供给量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呈现负相关的转向要求指令压与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一方作为信号压输入,所述信号压越大所述转向泵的容量越增加的转向调节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以正控制控制装卸泵的容量并适宜地控制转向泵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所述液压系统的转向回路的放大图;
图3是所述液压系统的装卸回路的放大图;
图4是所述装卸回路的操作系统回路图;
图5是示出装卸操作的操作量与装卸要求指令压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出转向阀中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与转向要求指令压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1。本实施方式中,工业车辆是包括提升机(hoist)(亦称斗杆或动臂)及铲斗的轮式装载机。不过,工业车辆也可以是叉车等。
液压系统1包括用于变更行进方向的转向回路2和用于移动铲斗的装卸回路3。轮式装载机中,包括前轮的前侧车身和包括后轮的后侧车身可在水平方向上揺动地连结。又,提升机可在铅垂方向上揺动地连结于前侧车身上,铲斗可在铅垂方向上揺动地连结于提升机的梢端。
转向回路2如图2所示,包括转向泵21、转向阀23及转向致动器11。转向泵21经转向供给线路22及转向阀23向转向致动器11供给工作液。转向致动器11由设于上述前侧车身和后侧车身的连结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液压缸构成。另,工业用车辆为叉车时转向致动器11由单一的两杆的液压缸构成。
具体而言,转向泵21通过转向供给线路22与转向阀23连接,转向阀23通过一对供给排出线路24与转向致动器11连接。又,转向阀23通过罐线路25与罐连接。
转向阀23具有决定向转向致动器11的工作液的供给量的节流部23a。又,转向阀23还与介设于转向供给线路22和供给排出线路24之间的中间线路27的两端连接。中间线路27上设有止回阀28。
转向阀23在设于工业车辆的驾驶室内的方向盘被操作时,从中立位置向右旋回位置或左旋回位置移位(shift)。在中立位置,转向供给线路22、中间线路27的两端、一对供给排出线路24及罐线路25全部被阻塞。在右旋回位置或左旋回位置,转向供给线路22经中间线路27与一方的供给排出线路24连通,另一方的供给排出线路24与罐线路25连通。在右旋回位置或左旋回位置,节流部23a的开口面积随着方向盘的操作量越大而越大。
更详细而言,转向阀23具有一对先导端口,该些先导端口通过先导线路26a、26b与方向主机(orbitrol;注册商标)26连接。方向主机26与方向盘连结,与方向盘的操作量相应的先导压通过方向盘的旋转方向的先导线路26a或26b向转向阀23的先导端口输出。
此外,转向阀23还与负载压线路64及罐线路68连接。转向阀23位于中立位置时,负载压线路64与罐线路68连通。转向阀23位于右旋回位置或左旋回位置时,负载压线路64内导入节流部23a的下游侧的压力。
转向供给线路22上设有补偿器61。补偿器61在中立位置开放转向供给线路22,随着补偿器61从中立位置移位而使补偿器61的开口面积减小。补偿器61上,以相互相向的形式作用有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的压力和下游侧的压力。
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下游侧的压力通过上述的负载压线路64向补偿器61导入,以向开口面积增大的方向移位的形式作用于补偿器61。另一方面,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的压力通过供给压线路62向补偿器61导入,以向开口面积减小的方向移位的形式作用于补偿器61。供给压线路62在补偿器61的下游侧从转向供给线路22分支。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压线路62及负载压线路64上分别设有节流器63、65,但也可省略节流器63、65。
根据这样的结构,补偿器61的开口面积随着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越大而越减小。另,溢流(relief)线路66从负载压线路64分支,通过设于该溢流线路66的溢流阀67将负载压线路64的压力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上述转向泵21由原动机驱动。原动机例如是内燃机或电动机。原动机还驱动后述的装卸泵31及副泵15。
转向泵21是可变容量型的泵。本实施方式中,转向泵21是具有斜板21a的斜板泵。不过,转向泵21也可以是斜轴泵。另,虽省略图示,但溢流线路从转向供给线路22或后述的合流线路71中比优先阀72靠近上游侧部分分支,通过设于该溢流线路的溢流阀将转向泵21的吐出压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转向泵21的容量由转向调节器4变更。本实施方式中,转向调节器4进行使用流量控制活塞46的流量控制及使用马力控制活塞47的马力控制。不过,转向调节器4也可以只进行流量控制。
转向调节器4内作为流量控制用而输入信号压。转向调节器4中,信号压越大则转向泵21的容量越增加。本实施方式中,转向调节器4如图2所示地构成,但转向调节器4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适宜性变更。
更详细而言,转向调节器4除流量控制活塞46及马力控制活塞47外,还包括与转向泵21的斜板21a连结的伺服活塞41和用于驱动伺服活塞41的调节阀42。又,转向调节器4包括可滑动地保持流量控制活塞46、马力控制活塞47及伺服活塞41的外壳(housing)。外壳的一部分可以与转向泵21的壳体(casing)形成为一体。
转向调节器4上形成有导入转向泵21的吐出压的第一受压室4a和导入控制压的第二受压室4b。伺服活塞41具有露出于第一受压室4a的第一端部和露出于第二受压室4b且比第一端部直径大的第二端部。
调节阀42用于调节导入第二受压室4b的控制压。具体而言,调节阀42包括:向使控制压降低的方向(容量增加方向,图2中向左)及使控制压上升的方向(容量减少方向,图2中向右)移动的阀芯43;和容纳阀芯43的套筒44。
阀芯43经杆46a与流量控制活塞46连结,并经杆47a与马力控制活塞47连结。阀芯43随着流量控制活塞46的前进而向容量增加方向移动,随着流量控制活塞46的后退而向容量减少方向移动。又,阀芯43随着马力控制活塞47的前进而向容量减少方向移动,随着流量控制活塞46的后退而向容量增加方向移动。另,流量控制活塞46与马力控制活塞47构成为:将其中的容量限制得较小的一方(即,指令较少的容量的一方)优先地使阀芯43移动。该结构是公知技术,故省略详细说明。
套筒44通过反馈杆45与伺服活塞41连结。套筒44上形成有泵端口、罐端口及输出端口(输出端口与第二受压室4b连通),根据套筒44与阀芯43的相对位置,输出端口与泵端口及罐端口双方阻断,或输出端口与泵端口及罐端口的任一个连通。而且,阀芯43向容量增加方向或容量减少方向移动时,以从伺服活塞41的两侧作用的力(压力×伺服活塞受压面积)平衡的形式确定阀芯43与套筒44的相对位置,调节控制压。
此外,转向调节器4上形成有使上述的信号压作用于流量控制活塞46的工作室4c。亦即,流量控制活塞46在信号压变高时前进,在信号压变低时后退。
又,转向调节器4上形成有使转向泵21的吐出压作用于马力控制活塞47的工作室4d。亦即,马力控制活塞47在转向泵21的吐出压变高时前进,在吐出压变低时后退。
装卸回路3如图3所示,包括装卸泵31、两个装卸控制阀33及两个装卸致动器12。装卸泵31经装卸供给线路32及两个装卸控制阀33向两个装卸致动器12供给工作液。
两个装卸致动器12是铲斗致动器13和提升致动器14。铲斗致动器13由单一的液压缸构成,提升致动器14由一对液压缸构成。两个装卸控制阀33是铲斗控制阀34和提升控制阀35。
具体而言,装卸泵31通过装卸供给线路32与铲斗控制阀34及提升控制阀35连接。亦即,装卸供给线路32包括:从装卸泵31延伸的共通路32a;从共通路32a的下游端延伸至铲斗控制阀34的铲斗分支路32b;和从共通路32a的下游端延伸至提升控制阀35的提升分支路32c。铲斗分支路32b及提升分支路32c上分别设有止回阀32d、32e。
此外,提升分支路32c上设有铲斗优先阀32f,其用于在铲斗操作和提升操作同时进行时限制向提升致动器14供给工作液。铲斗优先阀32f于中立位置开放提升分支路32c,随着铲斗优先阀32f从中立位置移位而使铲斗优先阀32f的开口面积减小。本实施方式中,铲斗优先阀32f为先导式,具有先导端口。导入铲斗优先阀32f的先导端口的先导压越上升,铲斗优先阀32f的开口面积越减小。不过,铲斗优先阀32f也可以是电磁式。
上述的铲斗控制阀34通过一对供给排出线路36与铲斗致动器13连接,提升控制阀35通过一对供给排出线路37与提升致动器14连接。又,铲斗控制阀34及提升控制阀35通过罐线路38与罐连接。
铲斗控制阀34从中立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移位。于中立位置,装卸供给线路32、一对供给排出线路36及罐线路38全部被阻塞。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装卸供给线路32与一方的供给排出线路36连通,另一方的供给排出线路36与罐线路38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铲斗控制阀34为先导式,具有一对先导端口。向一方的先导端口导入先导压时铲斗控制阀34从中立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移位,该先导压越上升则铲斗控制阀34的开口面积越增大。反之,向另一方的先导端口导入先导压时铲斗控制阀34从中立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移位,该先导压越上升则铲斗控制阀34的开口面积越增大。不过,铲斗控制阀34也可以为电磁式。
提升控制阀35从中立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移位。进而,提升控制阀35还在第二工作位置与第三工作位置之间移位。于中立位置,装卸供给线路32、一对供给排出线路37及罐线路38全部被阻塞。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装卸供给线路32与一方的供给排出线路37连通,另一方的供给排出线路37与罐线路38连通。于第三工作位置,供给排出线路37彼此在提升控制阀35内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提升控制阀35为先导式,具有一对先导端口。向一方的先导端口导入先导压时提升控制阀35从中立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移位,该先导压越上升则提升控制阀35的开口面积越增大。反之,向另一方的先导端口导入先导压时提升控制阀35从中立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移位,该先导压越上升则提升控制阀35的开口面积越增大。向另一方的先导端口导入的先导压进一步上升时,提升控制阀35从第二工作位置向第三工作位置移位。不过,提升控制阀35也可以为电磁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从装卸供给线路32的共通路32a分支出中央旁通线路39,该中央旁通线路39通过铲斗控制阀34及提升控制阀35延伸至罐。铲斗控制阀34及提升控制阀35随着从中立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移位而减小中央旁通线路39上的开口面积。
如图4所示,铲斗控制阀34的先导端口通过一对先导线路与一对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95连接,提升控制阀35的先导端口通过一对先导线路与一对提升用电磁比例阀96、97连接。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95及提升用电磁比例阀96、97通过一次压线路16与副泵15(参照图1)连接。另,虽省略图示,但从一次压线路16分支出溢流线路,通过设于该溢流线路的溢流阀使副泵15的吐出压保持在规定值。
本实施方式中,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95及提升用电磁比例阀96、97分别是指令电流与二次压呈现正相关的正比例型。不过,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95及提升用电磁比例阀96、97也可以分别是指令电流与二次压呈现负相关的逆比例型。
返回图3,工业车辆的驾驶室内,上述的方向盘之余,还设有铲斗操作装置92及提升操作装置93。铲斗操作装置92包括接受铲斗操作的操作杆,提升操作装置93包括接受提升操作的操作杆。
本实施方式中,铲斗操作装置92及提升操作装置93分别是输出与操作杆的倾倒方向及倾倒角(即,铲斗操作或提升操作的操作量)相应的电信号的电操纵杆。从铲斗操作装置92及提升操作装置93输出的电信号向控制装置91输入。
不过,铲斗操作装置92及提升操作装置93也可以分别是输出与操作杆的倾倒方向及倾倒角相应的先导压的先导操作阀。此时,也可以是,省略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95及提升用电磁比例阀96、97,铲斗控制阀34的先导端口通过一对先导线路与作为先导操作阀的铲斗操作装置92连接,提升控制阀35的先导端口通过一对先导线路与作为先导操作阀的提升操作装置93连接。
控制装置91在铲斗操作装置92的操作杆受到铲斗操作时,向与操作杆的倾倒方向对应的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或95发送指令电流。又,控制装置91中,铲斗操作的操作量越大则使指令电流越大。另,从一方(使铲斗向上揺动的一方)的铲斗用电磁比例阀94输出的二次压如图4所示也导入上述的铲斗优先阀32f的先导端口。
同样地,在提升操作装置93的操作杆受到提升操作时,控制装置91向与操作杆的倾倒方向对应的提升用电磁比例阀96或97发送指令电流。又,控制装置91中,提升操作的操作量越大则指令电流越大。
关于控制装置91,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要素的功能,可使用包含被构成或编程为执行所公开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s)、现有的电路和/或其组合的电路或处理电路来执行。处理器由于包含晶体管或其他电路,故被视为处理电路或电路。在本公开中,电路、单元或手段是执行所列举的功能的硬件,或是编程为执行所列举的功能的硬件。硬件可以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硬件,或是编程或构成为执行所列举的功能的其他已知的硬件。在硬件被认为是电路的一种的处理器时,电路、手段或单元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被使用于硬件和/或处理器的构成。
上述的装卸泵31是可变容量型的泵。本实施方式中,装卸泵31是具有斜板31a的斜板泵。不过,装卸泵31也可以是斜轴泵。另,虽省略图示,但从装卸供给线路32分支出溢流线路,通过设于该溢流线路的溢流阀将装卸泵31的吐出压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装卸泵31的容量由装卸调节器5变更。本实施方式中,装卸调节器5进行使用流量控制活塞56的流量控制及使用马力控制活塞57的马力控制。不过,装卸调节器5也可只进行流量控制。
装卸调节器5内作为流量控制用而输入装卸要求指令压。关于装卸要求指令压会在后面详细说明。装卸调节器5的装卸要求指令压越大则装卸泵31的容量越增加。本实施方式中,装卸调节器5如图3所示地构成,但装卸调节器5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适宜性变更。
更详细而言,装卸调节器5除流量控制活塞56及马力控制活塞57之外,还包括与装卸泵31的斜板31a连结的伺服活塞51和用于驱动伺服活塞51的调节阀52。又,装卸调节器5包括可滑动地保持流量控制活塞56、马力控制活塞57及伺服活塞51的外壳。外壳的一部分可以与装卸泵31的壳体形成为一体。
装卸调节器5上形成有导入装卸泵31的吐出压的第一受压室5a和导入控制压的第二受压室5b。伺服活塞51具有露出于第一受压室5a的第一端部和露出于第二受压室5b且比第一端部直径大的第二端部。
调节阀52用于调节导入第二受压室5b的控制压。具体而言,调节阀52包括:向使控制压降低的方向(容量增加方向,图3中向左)及使控制压上升的方向(容量减少方向,图3中向右)移动的阀芯53;和容纳阀芯53的套筒54。
阀芯53经杆56a与流量控制活塞56连结,且经杆57a与马力控制活塞57连结。阀芯53随流量控制活塞56的前进而向容量增加方向移动,随流量控制活塞56的后退而向容量减少方向移动。又,阀芯53随马力控制活塞57的前进而向容量减少方向移动,随流量控制活塞56的后退而向容量增加方向移动。另,流量控制活塞56与马力控制活塞57构成为其中的容量被限制得较小的一方(即,指令较少的容量的一方)优先地使阀芯53移动。
套筒54通过反馈杆55与伺服活塞51连结。套筒54上形成有泵端口、罐端口及输出端口(输出端口与第二受压室5b连通),根据套筒54与阀芯53的相对位置,输出端口从泵端口及罐端口双方阻断,或输出端口与泵端口及罐端口任一方连通。而且,阀芯53向容量增加方向或容量减少方向移动时,以从伺服活塞51的两侧作用的力(压力×伺服活塞受压面积)平衡的形式确定阀芯53与套筒54的相对位置,调节控制压。
此外,装卸调节器5上形成有使上述的装卸要求指令压作用于流量控制活塞56的工作室5c。亦即,流量控制活塞56在装卸要求指令压变高时前进,在装卸要求指令压变低时后退。
又,装卸调节器5上形成有使装卸泵31的吐出压作用于马力控制活塞57的工作室5d。亦即,马力控制活塞57在装卸泵31的吐出压变高时前进,在吐出压变低时后退。
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室5c通过指令压线路82与电磁比例阀81连接。电磁比例阀81通过上述的一次压线路16与副泵15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电磁比例阀81是指令电流与二次压呈现正相关的正比例型。不过,电磁比例阀81也可以是指令电流与二次压呈现负相关的逆比例型。
电磁比例阀81由上述的控制装置91控制,作为装卸要求指令压而向工作室5c输出二次压。控制装置91在进行装卸操作(铲斗操作或提升操作)时,向电磁比例阀81发送指令电流。又,控制装置91中,装卸操作的操作量越大则指令电流越大。亦即,如图5所示,装卸要求指令压与装卸操作的操作量呈现正相关。
另一方面,转向调节器4的工作室4c如图2所示,通过指令压线路85与高压选择阀84的输出端口连接。高压选择阀84的一对输入端口中的一方通过输入线路79与减压阀75连接,另一方通过输入线路83与指令压线路82连接(参照图3)。另,输入线路83也可以与装卸调节器5的工作室5c相连,而不与指令压线路82相连。减压阀75通过上述的一次压线路16与副泵15连接。
减压阀75通过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来驱动,以该压力差越大则二次压越低的形式输出二次压作为转向要求指令压。亦即,如图6所示,转向要求指令压与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呈现负相关。
更详细而言,减压阀75包括用于调节二次压的活塞76。活塞76上,以相互相向的方式作用有节流部23a的上游侧的压力和节流部23a的下游侧的压力。节流部23a的上游侧的压力通过从转向供给线路22分支的先导线路78导入活塞76,节流部23a的下游侧的压力通过从负载压线路64分支的先导线路77导入活塞76。
高压选择阀84选择减压阀75的二次压、即转向要求指令压和电磁比例阀81的二次压、即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并向转向调节器4输出。换言之,转向要求指令压与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作为上述的信号压向转向调节器4输入。
如图1~图3所示,合流线路71在比补偿器61靠近上游侧从转向供给线路22分支,该合流线路71与装卸供给线路32相连。合流线路71上设有优先阀72。
优先阀72在不进行装卸操作时阻断合流线路71,在进行装卸操作时开放合流线路71。本实施方式中,优先阀72为先导式,具有第一先导端口72a及第二先导端口72b。不过,优先阀72也可以为电磁式。
更详细而言,优先阀72在中立位置阻断合流线路71,随着优先阀72从中立位置移位而使优先阀72的开口面积增大。优先阀72具有用于将该优先阀72维持于中立位置的弹簧72c(参照图3)。第一先导端口72a用于使优先阀72向开口面积减小的方向移位,第二先导端口72b用于使优先阀72向开口面积增大的方向移位。
优先阀72的第一先导端口72a通过先导线路73与输入线路79连接,第二先导端口72b通过先导线路74与指令压线路82连接。亦即,第一先导端口72a内通过先导线路73导入转向要求指令压,第二先导端口72b内通过先导线路74导入装卸要求指令压。因此,优先阀72上,以相互相向的形式作用有转向要求指令压和装卸要求指令压。
优先阀72在装卸要求指令压小于转向要求指令压加上规定值(与弹簧72c的施加力对应的压力)后的基准压时,阻断合流线路71。另一方面,当装卸要求指令压大于所述基准压时,优先阀72变为与装卸要求指令压和所述基准压的压力差相应的开口面积。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1中,向装卸调节器5输入与装卸操作的操作量呈现正相关的装卸要求指令压,所以能以正控制控制装卸泵31的容量。另一方面,向转向调节器4输入与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呈现负相关的转向要求指令压及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转向操作单独进行时,转向要求指令压输入至转向调节器4,所以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越小,则越能增加转向泵21的容量。又,转向操作与装卸操作同时进行时,根据要求较高的一方改变转向泵21的容量。因此,能适宜地控制转向泵21的容量。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来驱动的减压阀75,所以能通过减压阀75将转向阀23中的节流部23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转换为转向要求指令压。
又,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合流线路71分支的位置靠近下游侧,在转向供给线路22上设置补偿器61,所以能通过补偿器61将向转向致动器11的工作液的供给流量调节为必要流量,并且能将剩余的工作液通过合流线路71向装卸供给线路32导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合流线路71的优先阀72为先导式,所以能使优先阀72机械地动作。而且,根据优先阀72的开口面积的变化,能将从转向泵21吐出的工作液向转向致动器11优先供给。
(变形例)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主旨的范围内可种种变形。
例如,根据工业车辆的种类,液压系统1的装卸回路3中的装卸致动器12的数量及装卸控制阀33的数量分别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又,也可以是,当铲斗操作装置92及提升操作装置93分别是先导操作阀时,省略电磁比例阀81,从铲斗操作装置92输出的先导压和从提升操作装置93输出的先导压中最高的先导压作为装卸要求指令压向装卸调节器5的工作室5c及高压选择阀84导入。
又,优先阀72可以是单纯的切换阀。
(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具备:可变容量型的转向泵,经转向供给线路及转向阀向转向致动器供给工作液;可变容量型的装卸泵,经装卸供给线路及至少一个装卸控制阀向至少一个装卸致动器供给工作液;合流线路,从所述转向供给线路分支后与所述装卸供给线路相连;优先阀,设于所述合流线路,且在不进行装卸操作时阻断所述合流线路,在进行装卸操作时开放所述合流线路;装卸调节器,输入与所述装卸操作的操作量呈现正相关的装卸要求指令压,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越大则所述装卸泵的容量越增加;和转向调节器,与所述转向阀中的决定向所述转向致动器的工作液的供给量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呈现负相关的转向要求指令压与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一方作为信号压输入,所述信号压越大则所述转向泵的容量越增加。
根据上述结构,向装卸调节器输入与装卸操作的操作量呈现正相关的装卸要求指令压,所以能以正控制控制装卸泵的容量。另一方面,向转向调节器输入与转向阀中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呈现负相关的转向要求指令压和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当转向操作单独进行时,转向要求指令压向转向调节器输入,所以转向阀中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越小则越能增加转向泵的容量。又,当转向操作和装卸操作同时进行时,转向泵的容量根据要求较高的一方变化。因此,能适宜地控制转向泵的容量。
也可以是,上述液压系统还具备:减压阀,由所述转向阀中的所述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来驱动,以所述压力差越大则二次压越低的形式输出二次压来作为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和高压选择阀,选择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和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向所述转向调节器输出。根据该结构,能通过减压阀将转向阀中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转换为转向要求指令压。
也可以是,上述液压系统还具备:补偿器,在比所述合流线路分支的位置靠近下游侧,设于所述转向供给线路,且所述转向阀中的所述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越大则开口面积越减小。根据该结构,能通过补偿器将向转向致动器的工作液的供给流量调节为必要流量,并能将剩余的工作液通过合流线路向装卸供给线路导入。
也可以是,所述优先阀具有导入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的第一先导端口和导入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的第二先导端口,在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小于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加上规定值后的基准压时阻断所述合流线路,在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大于所述基准压时变为与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和所述基准压的压力差相应的开口面积。根据该结构,能使优先阀机械地工作。而且,能根据优先阀的开口面积的变化,使从转向泵吐出的工作液优先向转向致动器供给。
符号说明:
1液压系统
11转向致动器
12装卸致动器
2转向回路
21转向泵
22转向供给线路
23转向阀
23a节流部
3装卸回路
31装卸泵
32装卸供给线路
33装卸控制阀
4转向调节器
5装卸调节器
71合流线路
72优先阀
72a第一先导端口
72b第二先导端口
75减压阀
84高压选择阀。

Claims (4)

1.一种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变容量型的转向泵,经转向供给线路及转向阀向转向致动器供给工作液;
可变容量型的装卸泵,经装卸供给线路及至少一个装卸控制阀向至少一个装卸致动器供给工作液;
合流线路,从所述转向供给线路分支并与所述装卸供给线路相连;
优先阀,设于所述合流线路,且在不进行装卸操作时阻断所述合流线路,在进行装卸操作时开放所述合流线路;
装卸调节器,输入与所述装卸操作的操作量呈现正相关的装卸要求指令压,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越大则所述装卸泵的容量越增加;和
转向调节器,与所述转向阀中的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呈现负相关的转向要求指令压与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一方作为信号压输入,所述信号压越大则所述转向泵的容量越增加,所述节流部决定向所述转向致动器的工作液的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减压阀,根据所述转向阀中的所述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来驱动,以所述压力差越大则二次压越低的形式输出二次压来作为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和
高压选择阀,选择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和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中较高的一方向所述转向调节器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补偿器,在比所述合流线路分支的位置靠近下游侧,设于所述转向供给线路,且所述转向阀中的所述节流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越大则开口面积越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先阀具有导入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的第一先导端口和导入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的第二先导端口,在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小于所述转向要求指令压加上规定值后的基准压时阻断所述合流线路,在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大于所述基准压时变为与所述装卸要求指令压和所述基准压的压力差相应的开口面积。
CN202280067078.8A 2021-11-08 2022-10-31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Pending CN118056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1636 2021-11-08
JP2021181636A JP2023069621A (ja) 2021-11-08 2021-11-08 産業車両の油圧システム
PCT/JP2022/040680 WO2023080108A1 (ja) 2021-11-08 2022-10-31 産業車両の油圧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6048A true CN118056048A (zh) 2024-05-17

Family

ID=86241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7078.8A Pending CN118056048A (zh) 2021-11-08 2022-10-31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9621A (zh)
CN (1) CN118056048A (zh)
WO (1) WO20230801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0245A (ja) * 1982-10-13 1984-04-20 Daikin Ind Ltd 車両用油圧回路
JPH06301Y2 (ja) * 1987-10-15 1994-01-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系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JP2970364B2 (ja) * 1993-12-21 1999-11-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荷役車両における流体圧回路
WO2006088399A1 (en) * 2005-02-17 2006-08-24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Holding Sweden Ab An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ork vehicle
JP5480564B2 (ja) * 2009-08-26 2014-04-23 株式会社Kcm 流体圧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建設機械
US20170274930A1 (en) * 2014-11-24 2017-09-28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s for steering and work functions in a wheel
JP6333713B2 (ja) * 2014-12-15 2018-05-30 株式会社Kcm 油圧駆動システム
JP6831648B2 (ja) * 2016-06-20 2021-02-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液圧駆動システム
JP2022123288A (ja) * 2021-02-12 2022-08-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液圧駆動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9621A (ja) 2023-05-18
WO2023080108A1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9624B2 (ja) 油圧駆動制御装置
KR101050890B1 (ko) 작업 차량의 유압 구동 장치
US9932995B2 (en) Hydraulic excavator drive system
CN109311648B (zh) 液压驱动系统
CN110831839B (zh) 挖土机及挖土机的控制方法
KR20020006607A (ko) 유압구동기계의 액추에이터 제어장치
JP4262213B2 (ja) バックホーローダの油圧回路
CN114919645B (zh) 液压驱动系统
KR102535297B1 (ko) 유체 회로
CN111094111B (zh) 轮式装载机
EP3492661A1 (en) Excavator, and control valve for excavator
CN112424485A (zh) 工程机械的油压回路
CN108884843B (zh) 挖土机及挖土机用控制阀门
CN118056048A (zh)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CN111868393A (zh) 流体压回路
US11459729B2 (en) Hydraulic excavator drive system
CN118103573A (zh) 工业车辆的液压系统
US11371206B2 (en) Hydraulic excavator drive system
JP4926627B2 (ja) 電油システム
US10781571B2 (en) Hydraulic system for working machine
WO2023162884A1 (ja) 流体圧回路
US11313104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O2024111381A1 (ja) 流体圧回路
US11408145B2 (en) Work vehicle and hydraulic control method
CN117897538A (zh) 挖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